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冯德全早教方案1:三岁缔造一生-3

作者:冯德全 字数:21094 更新:2023-10-09 13:56:06

小学生识字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系统文化教学的一部分。它有识字的指标和进度要求,有严密的教学计划,前一部分教学任务不完成,就会影响后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所以对每一个学生都有统一的要求,毫不例外,这样就必然对孩子有一定的强制和压力。有识字教学的作业要求和听写、测验、考试等活动,这既是督促孩子复习、巩固识字的方法,也是任务和压力的体现。  婴幼儿识字则是儿童基础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生活游戏的一部分。它没有识字的指标和进度,也不对同年龄的孩子统一要求,而是以培养孩子识字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为目的。我常常说:“这个3岁的孩子识字2000以上是好样的,那个3岁的孩子识字20也是好样的,决不能以识字多少衡量学习的优劣和成绩的高低。不要给孩子任何压力和任务,就像学认物、学说话、学走路、学听音乐一样,只要去引导,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学和玩,他的素质就会得到提高。有谁教孩子说话、走路是定任务、定进度的呢?”  2. 识字教材和识字深度要求不同  小学生识字有统一的系统教材,考虑了识字进度、阅读发展、思想性、知识性等问题,对所教的每一个字都要求学生达到“四会”,即读准音、认清形、理解义、会书写或默写。  但是婴幼儿识字一般无需统一教材,因为他是在生活环境中识字的,生活中遇到什么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就教表示这个事物的字。这种识字强调的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根本不要求“四会同步”。所以只要方法得当,孩子是丝毫没有负担和压力的。  3. 识字教学的场所和方法不同  小学生识字是正规化的课堂教学,一般是先学拼音,用拼音作拐棍帮助识字,然后做各种练习,并在阅读教学中巩固识字。它有一套比较严密、固定的教学模式,这被认为是完成小学教学的目标任务所必需的。  而婴幼儿识字无需课堂教学,不用拼音“拐棍”,不拘任何形式,即使在幼儿集体中教学也无统一要求。  早期识字从婴幼儿“形成敏感”“印象记忆”“情境领悟”“本能模仿”等认识特点出发,采用“环境濡染”识字法、“生活渗透”识字法和游戏活动识字法教学,做到生活中教,游戏中学;教在有心,学在无意;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耳濡目染,榜样诱导;激发兴趣,积极鼓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读书。1岁前开始识字的孩子,每天只要花10分钟,就完全能达到以上要求,到了4岁他便像学会说话一样,自己也不知道何时学会识字读书的。如果到了幼儿期才开始识字,难度就稍大一点,但只要坚持游戏教学、趣味阅读和积极鼓励,禁止强迫学习,五六岁进入广泛阅读也是能够办到的。  早期识字必须与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结合起来才会成功,如培养孩子快乐活泼、安静专注、上进自信、不怕困难、乐于交往等。假如不培养这些优良品质,识字阅读就必然会失败。甚至可以说,识字的成败是检验孩子性格品质优劣的尺度之一。 早期识字要防止两种倾向 《三岁缔造一生》  婴儿说话、认物与识字、阅读同步发展,几乎同时掌握两种语言工具,这是亘古未有的新事物,它本身需要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社会也有一个宣传、理解、适应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现在都还处于迅速发展中,它们能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逐步加快发展的步伐。  十多年来,社会上的早期识字呈现出两种不良倾向,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并加以防止。  一种是近百年来形成的思想谬误,即“汉字落后论”“汉字难学论”“拼音文字万能论”“早期识字有害论”。这些“论”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可以理解,这里不再详叙和分析。  历史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而随着儿童心理学和早期教育逐渐揭开“神童”之谜,随着早期识字阅读的孩子成批培养出来,再死抱这些“论”就越来越没有必要了。  至于有的人一听说“早期识字”就头痛,认为这是片面的智力开发,是有害的死记硬背,是强迫学习,是增加儿童负担,是忽视品德培养,是破坏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一种成见。  还有人说早期识字是破坏幼儿教育大纲。其实国家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两个最高“法规”中明文规定:“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这表明,国家教育部门给了婴幼儿工作者重大原则下的充分自由。何况我们提倡的早期识字根本不需要“上课”,即使在幼儿园里进行,也是可以抛弃课堂模式的。  假如说幼儿教育大纲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孩子就一律不许接触,那么有的孩子学钢琴,有的孩子学外语,有的孩子出国旅行,有的孩子学下围棋,有的孩子多认了几种颜色和图形,有的孩子学习计算机操作,有的孩子会认钟表,会背圆周率,会认地图,会种花卉等等,岂不都应当一律禁止吗?  另外,我一贯反对把智力开发与性格品质培养和品德教育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的观点。有人总以为充分开发智力就必然忽视了性格培养和品德教育,这是十分荒谬的。孩子的优良品质正是在多种多样有益的实践活动、生活游戏中形成的,离开了智力开发,实践活动怎么能孤立地培养性格品质呢?对婴幼儿来说,劳动是德育,也是智育,它使孩子聪明能干;识字是智育,也是德育,通过识字阅读,能充分发展孩子专注、仔细、认真、文明、上进、自信、开朗、友爱、爱憎分明的品格,乃至于萌发理想,这些不都是明摆着的吗?我们是德、智、体、美、劳统一、和谐、融合的全面发展论者。  第二种要防止的错误倾向是“早期识字中心论”。有的人在教孩子识字上片面化、“小学化”,甚至催逼打骂,强迫孩子学习,结果变利为害。盲目的望子成龙心切的父母要常常警惕这个误区。  “早期识字中心论”的主要表现是:  1. 忽视全面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教孩子识字阅读上。“早教方案”非常强调多方培养、因材施教,设计了15个“早教区”和100多项教育参考活动。如果你不去从多方面丰富孩子的生活感受,而是单一识字,这不但会破坏全面发展,而且识字阅读的效率也是上不去的。缺乏生活感受的人,阅读的质量肯定是很低的。早期识字不需要太多时间,每天一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就足够了,关键是要长期坚持,一天也不能间断。  2. 片面追求识字的数量与速度,以为识字多就是“早慧”。其实对婴儿来说,如果他处在识字的最优环境中,早期识字根本算不了什么,如同两三岁的孩子认识许多物品、许多人脸一样平凡,所以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是无多大意义的。只有孩子身体健康、性格优良、兴趣广泛、爱思考、具有不一般的个性特长,又喜爱阅读、善于学习,这样的孩子才可称之为早慧儿。一句话,孩子基础素质优秀,就为后续的充分发展架起了成功的天梯。  有人说,早期识字的孩子将来上了小学就上课不听讲了,就会破坏纪律。这种情况只会在单纯识字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他发展不全面、不平衡。假如孩子不仅能识字读书,而且善于提问、上进心强、遵守纪律、做事精益求精的话,那么他上了小学肯定是最优秀的学生,不但上课听讲,而且理解最透彻,提问最积极,朗读最有感情,兴趣最广泛,还可能是老师的小助手,孩子们的小班长,各项有益活动的带头人。所以单纯追求识字数量和速度,并不是早期教育的目标。  况且每个家庭条件各有不同,每个孩子特点也各有不同,有无形成“识字敏感”也不一样,所以识字的多少、阅读的迟早自然各不一样。正因如此,识字多少并不是衡量孩子优劣的主要标准。早期识字决不要排名次、比高低,要知道,对待生活和识字阅读的兴趣比识字数量更重要。  我说早期识字如果开始得早,教育得法,孩子三四岁便可脱盲,进入广泛阅读,但并不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达到这个水平,就像我们说18岁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但并不要求每个18岁的小青年都上大学深造一样。教育决不可强求。  3. 机械、呆板地叫孩子认读,教得单调乏味,引起孩子的厌烦。用机械、呆板的方法教婴幼儿识字读书,必然会使孩子拒学,大人丧气,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后果不仅是早期识字阅读的任务不可能完成,而且孩子厌烦文字,讨厌书本,获得“识字读书乏味”的体验,形成“厌恶学习”的心理劣势。  所以千万不能简单地强迫孩子识字,而要在环境建设、榜样示范、启发诱导、活动吸引、趣味游戏、鼓励表扬等方面下功夫。虽然孩子每天只活动几分钟,但在培养起识字兴趣之前,教育者是要在思想准备及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多想想、多“备备课”的。  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收获,虽然早期教育是投入最小、收效巨大的壮丽事业,但总还要先在思想上接受这个理论,然后在实践中精心设计方法。如果你现在得过且过,不抓紧,孩子长大以后发展不理想,看哪儿哪儿不顺心,两代人又缺乏感情交流,老师又找上门来“求援”,那时就悔之晚矣!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早期识字阅读教育务必要解决认识和方法问题,要认真而小心翼翼地把孩子的兴趣调动起来。  “早教方案”里有早期教育的最新理论,也有大量的实施方法,如智力环境的创设需要“一桌、三柜、两图、一板”等等。有些家长看了并不准备实施,而等到在教育中碰了钉子,又马上写信来问怎么办。怎么办?你说怎么办呢?还是从头学起,踏实做起,这是惟一的办法。教育孩子没有一吃就好的灵丹妙药,它是“综合开发”,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而父母本身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总之,早期识字阅读是可行的,经广大家长的实践探索,经国内外专业人士的深入研究,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它是教育科学的重大突破,是自古以来识字教学发展的最新里程碑。我们要用崭新的眼光来看待它,用极大的热情来扶植它、完善它。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汉字文化》杂志社社长、加拿大国际汉字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徐德江先生曾说:“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开始使我们认识到:二三岁的幼儿不识字,就像二三岁的幼儿不会说话一样是发育不正常的表现;规定只有上小学才可以识字,就像规定只有入小学才可以学说话一样,是违背人的发育规律的愚蠢行径。”这话很尖锐,尖锐才可能引起深思!  我常常想,自然科学和生活技术的发展,经常会产生重大飞跃,例如电灯代替了蜡烛,火枪淘汰了长矛,电视取代了茶馆卖唱,纸张把竹简送进了博物馆,还有飞机的发明把地球缩成了“地球村”等等,但人们并不以为奇,然而为什么教育科学的发展竟这样艰难呢?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权威结论,至今仍被奉为金科玉律,很难越雷池半步。难道教育科学及其实施体系的发展,命里注定只能一步一步地缓慢爬行吗? 外语让孩子多长一个脑袋 《三岁缔造一生》  掌握一门或数门外语,是高素质人才合理的智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外语不仅为适应当今世界国际交往、学术交流、贸易洽谈、全方位竞争所需要,又能开发人的智力,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并学会用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对于婴幼儿来说,还能培养起落落大方、活泼开朗、安静专注、积极自信的性格品质。孩子学了一点外语以后,能在许多人面前(包括成人)表现出优势,就会产生自豪感,甚至能激发起各方面的进取心。  外语(不论是何种语言)也是一种语言,是与本民族语言(母语)平行的语言系统,都是思维的工具,交际的工具,又能借助它辅助观察,加强记忆,积累知识。一个人多掌握一种语言,就如同多长一双眼睛看世界,多长一对耳朵听世界,多生出一个脑袋想世界一样,自然会见多识广,反应敏捷。  所以学一门到数门外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人生的一件难事。而越是大事,越是难事,越要从小学起,这样就能“化大为小”(变成孩子的“小菜一碟”)、“化难为易”(孩子能不知不觉轻而易举地掌握外语)。  积数十年外语教学的所有经验教训,可以归纳为一句话:人不论学何种外语都要从小学起,从听说学起,从识词学起,在生活中学,在交往中学,在游戏中学,坚持“细水长流”,才能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婴儿处在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在模仿语音、语调上有特殊的本领。新生儿是没有方言的,各国的新生儿啼哭的音调都一样,不带任何民族语音的印记,但是两三年后他们却能那样标准地掌握本民族的语音、语调和方言土语,竟模仿到出神入化、天衣无缝的程度,一点也不走样。如果从小接触两三种语言,他们同样能模仿得惟妙惟肖。  他们在情境领悟中掌握和积累词汇的能力也是惊人的,只要丰富他们的见闻和生活感受,他们的词汇量的增长就极快。例如孩子3岁时词汇量在1000左右,每年成倍翻番,到6岁即可掌握8000以上。  外语和母语一样,是人才最基础的素质。靠生活游戏教学法使孩子像学音乐、学走路一样在外语上获得起步,效果就非常好。如果把外语当做系统知识来传授,等孩子上了小学或初中,一节课一节课地讲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型,那就违背了基本素质培养的规律,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一辈子也摆脱不了“外语难学”的困惑!  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孩子从初中开始学外语,年级越高不及格的越多,苦学苦练五六年,精疲力竭,拖到高中后,只剩下一心想升大学的孩子仍在拼搏奋斗。等到其中的佼佼者上了大学以后,尽管还在继续苦读,但本科毕业时,大部分外语水平还是不过关,在外国人面前表现得又“聋”又“哑”,所以人们戏称之为“聋哑外语”。除外语系毕业生以外,真正学好外语的青年人真是凤毛麟角。这样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神浪费,难道还不令社会猛醒吗?  “早教方案”大力提倡婴幼儿学外语,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外语素质,也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长大以后能少受寒窗之苦。 用全情境教学法来学外语 《三岁缔造一生》  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家长和教师有很高的外语素养,能自由地使用外语,熟练地表达语义、思想和感情。这样教孩子学外语就能如教母语一样,自由自在,不露痕迹,做到生活中教,游戏中学,“对牛弹琴”,长期濡染,随时随地给孩子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刺激,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模仿、领悟、记忆和运用;而且孩子还根本不知道他学的哪种语言是母语,哪种语言是外语。  几种不同语言的学习可以同时平行地使用全情境教学法,互不翻译,互不打扰,让孩子一开始就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思维。这是世界上最简便的外语教学法。本教学法的要点是:  1. 家长或教师应分工明确,某一位专门对孩子说某种语言,另一位则说另一种语言,相对稳定,坚持不懈,直到孩子能熟练运用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家长、教师自由交往。  2. 操不同语言的教育者,每天都必须接触孩子,多与他谈话、玩耍。要做到看见什么就说什么,做着什么就讲什么。讲话要口齿清楚,富于表情。  3. 常常面对面地鼓励孩子发音,给他示范,教孩子从发音开始,到说单词句、“电报句”、简单完整句、完整复句和修饰优美而得体的句子。  4. 不论教何种语言都离不开丰富孩子的生活感受,因此说话必须结合观察实物、图画和情境,同时带孩子动手做事、进行游戏、外出旅游……只有在生活实践中孩子才能深刻领悟词句,熟记语音,并激发起自由、强烈的表达欲,兴高采烈地说个没完。  5. 在各种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教孩子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演短剧等,只要孩子喜欢听,喜欢说,喜欢模仿,数年就能学好多种语言。结合音乐、生活学唱外语歌曲,对于学习外语尤其有效,正如特丽?怀勒所说:“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世纪高速公路。”  6. 任何一种语言都可口语(听觉语言)和书面语(视觉语言)同步发展,因此要做识词卡片,布置不同的视觉语言环境。例如一面墙上挂汉语词句,另一面墙上挂英语词句;也可在同一物体上挂不同语言的同一单词或句子,如幼儿园的大树杆上挂“这是一棵树”和“It’s a tree”。  7. 不论何种语言的教育,都重在激发孩子听、说、读、写(一般4岁以后学写)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兴趣和习惯比词汇量更重要,千万不要片面追求数量、进度和指标。  全情境教学法不仅适用于新生儿,就是孩子两三岁以后,一种语言已大占优势了,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学另一种语言,只要教育者有良好的语言素质即可。  例如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位外籍法语教师卡丽特?苏珊女士,收养了一个3岁半的中国女孩苏小月。洋妈妈用全情境教学法教小月法语,只花了半年时间,孩子就能听懂地道的日常法语,也会用法语进行简单的表达、交流。这就是孩子在生活情境中发展语言创造的奇迹。  这位洋妈妈说,她教孩子法语,不容许自己用汉语翻译,只许孩子在生活中领悟、模仿。当小月听不懂时,洋妈妈就展示实物,或用表情、手势演示给她看,使孩子直接从生活中接收语言信息,稍久便能听懂、记熟,慢慢就会说了。  生活需要确实是语言的老师,例如小月最初会说的法语单词就是“糖”“牛奶”“苹果”之类的,苏珊女士称之为“功能式教学法”。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生活感受和生活情趣,所以洋妈妈常与孩子做法语游戏,如唱唱跳跳,外出参观,看画册,看录像带,讲故事……那些生动有趣的卡通人物自然而然把小月引入法语思维的世界,常常逗得母女俩格格直笑。  学任何语言,如果不让孩子在情趣中领悟和记忆,不让孩子根本忘了自己是在学外语的话,那么注定是要失败的。苏珊女士把孩子逗得无拘无束、天真快乐,连孩子说错话时,洋妈妈也不正面批评“不是这样说,应当那样说”,而是在孩子不知不觉中通过示范纠正她,以保护孩子学外语的积极性。 共学诱导法来提高英语素质 《三岁缔造一生》  完全不会外语的家长和教师能不能诱导婴幼儿学外语呢?能,那就是“共学诱导法”。虽然这样教孩子比较困难,但如果充分运用外语录音带和录像带,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诱导得法,照样能把孩子引上山花烂漫的迷人小路,去饱赏和采撷另一种语言的花朵。  实施共学诱导法,“共学”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极大地激发孩子学外语的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逐步养成自学外语的习惯。  共学诱导法的要点是:  1. 挑选非常浅显的、生动有趣的婴幼儿英语录音带和录像带作为共学的依据,作为两代人共同的老师。这种教材要简短、有趣,多用小动物的形象,内容十分贴近婴幼儿,能唱,能诵,能表演,要足以吸引孩子去模仿,去游戏。“早教方案”专家组编著的《母子英语》可供参考。  2. 孩子降生后不久,就要每天放外语录音带给他听,半岁左右要放外语录像带给他看。每天一两次,每次若干分钟即可,目的是让孩子产生语感,熟悉语音、语调,为1岁以后的听、说、理解作准备。孩子有了语音和语调的印象,到1岁多开始正式学习就容易多了。而且孩子从小形成了“外语敏感”,以后就非常喜欢听外语录音、看外语录像,甚至一天都不愿间断。  3. 孩子1岁以后,父母听外语录音、看外语录像要作出榜样,每天总在孩子面前高高兴兴地学,认认真真地模仿,父母之间你问我答,情绪热烈,使孩子受到感染,主动地参加模仿和表演,甚至急着要学。这样诱导就成功了一半。  4. 要定时间、定地点,每天听录音、看录像学外语一两次,每次10分钟左右。要天天坚持,细水长流,从不间断,形成习惯,这样必能成功。  5. 在两代人听录音、看录像学外语时,同一内容应重复多次,使2岁左右及2岁以上的孩子初步听懂,学会模仿。每隔一段时间还要复习。  6. 共学外语时,父母、教师必须态度认真,大声模仿,该说就说,该唱就唱,表情丰富,做好动作。常使用实物、玩具、图片给孩子讲解语义,带动孩子也来认真模仿,说说唱唱,有表情,有动作,有问有答。  7. 孩子应当在成人的带动下模仿录音、录像,而不是模仿成人的口语,因为成人的语音、语调恐怕有误。  8. 孩子已初步理解并会说的外语词句,要写在大卡片上,让孩子边听录音,边看卡片,边读词句。然后把卡片布置在孩子的生活环境里,鼓励孩子经常认读。  9. 孩子与成人共学外语时,只许鼓励、表扬,不许批评、强制。孩子学得好时就要贴小红花表扬,或者带出去玩,或者给予物质奖励,以此进行强化。  10. 婴幼园中孩子集体与老师共学外语时,不要对每个孩子同样要求,也不要求孩子总是坐得规规矩矩地上课,而应允许孩子语言发展参差不齐。要善于利用掌握外语快的孩子,带动掌握外语慢的孩子;但不论快慢,每个孩子都应受到鼓励和表扬。  11. 到孩子4岁左右时,应送他上星期天外语游戏班去学习。目前各大、中、小城市都有很多这样的幼儿外语班,教孩子在游戏中学外语。这类外语班只要保证教学质量好,就是一件大好事,就应得到逐步普及。  如果采取了以上措施,那么不会外语的家长和婴幼园教师也能把孩子从小引上学习外语之路,使孩子长大了不再有“外语盲”的终身遗憾。  最后我还要再三强调,外语教学务必要从小抓起,因为如果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再学外语就实在太苦了,并且也学不好。这方面不仅我自身有切肤之痛,大批莘莘学子也在一代代地煎熬着。我长年住在大学校园里,天天看到大学生们清晨起来苦读。苦读什么?外语!几乎没有一个在阅读别的书。即使这样苦,又有几个大学生毕业时学好外语了呢?那些佼佼者———金字塔尖上的研究生们又如何呢?他们学得最怕、最苦的还不是那个“外语幽灵”?而把大量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挤到一边去了。  教育主管部门真要考虑外语教育的大改革,即使提前到小学一年级开设外语课也是好的,仍算是亡羊补牢之举。记得20多年前,我向某市教育局局长提过建议: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设外语课。他的回答是:外语教师数量不够,质量也差,哪能顾及小学低年级?不合格的外语教师配上去,反而把孩子的语音教坏了,等以后再说吧!回答似乎有点道理。可是事隔20多年以后,我又向另一位教育局局长提出同样的建议,没料到他的答复竟与20多年前的那位局长一模一样,像留声机放出来的腔调,这就太令人吃惊了!我不禁要问:我们如此泱泱大国,难道20多年还培养不出一批幼儿园和小学的外语老师来吗?再说在一个“外语盲”充塞的国度里,要求人们一学外语就要学得十分标准,这也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害怕某些老师外语不够标准就宁愿不设外语课,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因为某些老师普通话不够标准就不能开语文课呢?我们应该有最起码的利弊得失观!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教育观念现代化,要承认教育的最佳期、素质教育得从娃娃抓起等最新理论! 用半情境教学法来学外语 《三岁缔造一生》  那些有一定外语素养,有正确的语音、语调,能说常用外语,但不能非常熟练地运用外语的家长和教师,适合运用半情境教学法教孩子学外语。他们既能为孩子创设外语生活的环境,又不能完全离开母语的辅助,所以用这种教学法会使孩子“双语”相依发展,效果也是很好的。  许多父母对孩子大量说的是汉语,但汉语中又掺入很多外语词句和对话,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两种语言都能说得津津有味,并以自己会说外语而自豪。  半情境教学实质上是把一半生活情境用于母语的发展,另一半生活情境用于外语的发展。成人使用双语教孩子,能使孩子双语相互促进。这种教学法要利用孩子母语的优势辅助他学外语,培养起学外语的兴趣。例如:  1. 给孩子取一个外语名字,用外语对话时就用这个名字,要求孩子也用外语称呼父母或老师。  2. 孩子的生活指导用语和婴幼园的教学用语要逐步外语化,如用外语说“起床了”,“自己穿衣”,“吃饭了”,“做清洁”,“上课”,“坐好”,“做游戏”,“睡午觉”,“上厕所”,“举手发言”,“排好队”,“起步走”,“今天星期几”,等等,让这些外语用语越来越丰富,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3. 让孩子习惯并熟练运用外语的问候语和礼貌用语。  4. 孩子已经会说母语的某个词和句,相应的外语词句要随即跟上。要经常告诉孩子某个词外语怎么说。  5. 孩子新认识一个事物及其名称,就要同时告诉他外语怎么说,鼓励孩子记住两种语言中相同词句的读音。  6. 鼓励孩子自己提问学外语。例如孩子看到闪电雷雨,就问妈妈:“妈妈,‘打雷’英语怎么说?”这时教育者要好好表扬孩子,并热情地告诉他。当成人记不起相应的外语词句时,要当着孩子的面查词典。  7. 孩子最喜欢吃的食品、最爱玩的玩具,都要教他用外语说出来,并常用这些外语名称。如果到动物园去玩,应学习使用两种语言指认各种动物。  8. 与孩子互相指认人体某些器官,并学习这些器官的外语名称,如头发、眉毛、眼睛、鼻子、耳朵等。每说出一个器官名称,要立即指向那个部位。  9. 当孩子向成人提出吃、用、玩等要求时,可以先教他用外语怎么说,再鼓励他用外语提出来,这样才能答应他。  10. 先将有趣的外语歌曲唱给孩子听,然后讲解歌词,与孩子一起唱,一起表演。  11. 教孩子看情节生动有趣的画面,用简单的外语作解释,鼓励孩子模仿。  12. 用儿歌动作学外语。例如“马儿跑,跑跑跑,跑?span class=yqlink>仙剑芄拧保弧按蛭米樱牟杂鸷θ顺妗保弧靶“锥欤撸闲∈髅纾ち艘桓龃蠛彀薄W⒁猓翰宦塾煤沃滞庥锉嗾庖焕喽瑁家涸希爬派峡冢直阌诤⒆颖叱咦龆鳎詈没褂猛蓟浜辖萄АW龅秸饧傅悖萄Ч吞乇鸷谩?/p>  13. 对话问答学外语。例如用外语互相问答:“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你爸爸叫什么?妈妈叫什么?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在哪个幼儿园?幼儿园里好玩吗?幼儿园里学什么?有哪些好玩的东西……”又例如:“这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干什么用的?你喜不喜欢?你家里有吗?那是什么?它是动物还是植物?它有什么用……”尽量让孩子喜欢问答,在问答中丰富词汇,熟悉句型,增长知识。  14. 父母之间、教师之间要常用外语问答、对话,互相教学,津津有味地又说又表演。这种榜样诱导会给孩子极大的鼓励,提高他的兴趣和积极性。  15. 孩子认读母语字、词、句时,同时可以认读一些外语单词和短句,并做成卡片对应布置,张贴在孩子的生活环境里。  16. 经常与孩子一起听幼儿园外语录音带,看录像带。要挑选一两种好的幼儿外语课本作为基本教学参考书,配合实物、图片、动作、音乐、游戏表演,生动有趣地教学外语。 学会教育爱升华血缘爱 《三岁缔造一生》  奠定婴幼儿良好的性格基础,需要统筹安排,“综合治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  有些父母千里迢迢前来咨询:“我的孩子特别任性、不听话,怎么办?”“我的孩子非常胆小,爱哭,不说话,上幼儿园尿尿都不敢说,就拉在裤子里,怎么办?”我听了这样的提问,往往只好苦笑,不知怎样回答。因为孩子的弱点,他性格中的“结”,不是有一把现成的钥匙能打开的,性格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个方法就能使孩子发生突变的。  培养优良性格,还是老老实实地、及早地、长时间地从根本抓起。即使孩子已经有了不良性格,也要老老实实地从根本上改变产生不良性格的诸因素,创造新的条件,通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努力,重新养成好性格、好习惯。  我们一定要牢记:培养人的优良性格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也没有神奇的“速效药”和“特效药”。  什么是从根本抓起呢?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学会正确地、科学地爱孩子。  对孩子性格影响最早、最深、最强、最经常的因素是父母的爱。爱是非常强大的力量,足以调动婴幼儿的全部心理活动,决定他们的状况和倾向。但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正确的亲子关系,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爱孩子,正确的爱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阳光雨露,错误的亲子关系则是儿童灵魂的腐蚀剂。怎样爱孩子,可大有学问呢!  亲子关系有三种,也就是有三种不同的爱。  其一我命名为“教育爱”。它的特点是:①有育儿成才的理想、目标和信念;②讲究爱子的态度、原则和方法;③在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④建立起民主的、相互关心的“双向爱”的关系。  其二可以叫“血缘爱”。它的特点正好与“教育爱”相反:①它是盲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亲人的心理需要;②不讲究爱的态度、原则和方法;③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欲望,而很少顾及孩子的精神需要;④建立的是所谓“水往下流”的“单向爱”的关系。这种爱虽然也包含着父母的牺牲精神,但它毕竟是朴素的、低级的、有待升华的爱。如果爱子女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那就正如高尔基批评过的:“这是连母鸡都会的。”自然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  “教育爱”的内容极其丰富,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讲清楚。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对孩子性格习惯产生直接影响的爱子态度和方法问题,也谈谈如何防止和克服种种溺爱的问题。因为爱子态度是牵动着婴幼儿表现的最敏感的神经,能控制孩子的情绪、意志和行为,久而久之必然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不是吗?对性格还未定型的婴儿来说,往往父母温存平静,孩子就恬静愉快;父母暴躁易怒,孩子则胆怯害怕;父母严肃认真,孩子就顺服听话;父母喜气洋洋,孩子则浮躁而失却自制;父母娇惯溺爱,孩子则吵闹折腾……总之,如果说父母的爱子态度是气温的话,那么孩子的表现就是温度计的水银柱;又可以说,孩子的表现就是父母爱子态度的一面镜子。 建立快乐安详的家庭气氛 《三岁缔造一生》  这里既有劳动、学习的愉悦情绪,也有教育者文明礼貌、以身作则的优良传统;既不是死气沉沉,也不是热闹非凡,因为两者都不利于孩子养成快乐活泼和稳重大方的性格。  一个家庭的教育氛围和情绪,绝大部分时间应保持在愉悦、平静这一“最佳情绪线”上。因为亲子双方都处在最佳情绪状态,父母就能充分发挥出文明和智慧的教育力量,孩子就能最听话,最有效地进行各种有益的活动游戏。环境的气氛,人物的表情,有条不紊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感染。  婴幼儿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往往外界一点干扰就会造成孩子哭笑无常,所以人们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而情绪起伏太大、太频繁,孩子不但智力不能正常运转,而且还会养成浮躁不安、经常折腾的不良性格和习惯。  情绪是非常容易互相影响和感染的。父母处于教育者的地位,要少受孩子情绪的影响,而应当做到以自己的最佳情绪去影响孩子,甚至控制孩子的情感和心境,尽量让孩子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愉快、平静的情绪状态下。  在孩子情绪低落、啼哭、提不起精神的时候,教育者要高兴、快乐,谈有趣的事,进行有趣的活动,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快乐起来后,教育者应立刻平静下来,显露出愉快和安详的态度。  当孩子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嘻笑奔跑的时候,教育者应保持冷静和认真的态度。  当孩子忘乎所以、吵闹放肆的时候,教育者则应严肃冷淡,甚至板起脸来。如果这时大人也兴高采烈起来,那很可能就要“乐极生悲”了。(笑)  让孩子有良好的情绪,就如同给孩子穿脱衣服以保持适当的体温一样。父母既要根据孩子的冷暖来决定穿着的厚薄,更要视孩子的心理状态来适时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使孩子保持在最佳情绪线上,并不是要求他整天都是同样的心情,同一个面孔,同一种表情。生活中必须还有非常快乐的时候,使孩子疯疯闹闹,唱唱跳跳,冲锋陷阵,高声喊叫。但这种情形不宜太多,并且要使孩子明白,这是爸爸妈妈有意跟他玩耍,玩耍过后就得立刻安静下来。有时孩子很伤心,想哭,也让他发泄出来,哭个痛快,不去干扰他,尤其不能讥笑他。  对于太好动、太不安静的孩子,全家每天还需有20分钟到半小时静悄悄的生活,大家都不说一句话,各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写字或做其他事;也要求孩子跟大家一样,坐上自己的位置,专心做自己的事。家庭中有了这个习惯,孩子自然就安静专注了。 教育者对孩子应注意态度 《三岁缔造一生》  爱的分寸要随孩子年龄而有所区别:对8个月以内的孩子可“爱而外露”,多多逗他,使他有天真快乐的反应;对8个月以后的孩子要“爱而少露”,伴随以认真和平静的态度,使他能集中注意力,爱发音、说话;对三四岁以后的孩子,则不要轻易流露出热烈的爱,而要多与他进行平等、尊重、礼貌的交往,也要求孩子待人尊重、有礼貌。  掌握好以上分寸是非常重要的,婴儿最初的不听话,往往是破坏了以上分寸的结果。  被惯坏的孩子一般从半岁以后开始有所表现。我常常看见,半岁多的婴儿在保姆面前愉快地坐着玩,听老奶奶讲故事,看老奶奶择菜、做饭,还不时“嗯嗯”地搭话;可是等妈妈一下班回家,由于妈妈过分流露出热烈的爱,满面春风,笑容可掬,从那时起孩子就吵闹个没完了。要知道,半岁多的孩子就会“看人打发”了。(笑)武汉有句话叫“细娃见了娘,无事哭三场”,这完全是教育者“爱态”不当造成的。如果发展下去,孩子就被宠坏了,就不能控制自己,总要等到挨打挨骂之后,才“老实”几分钟。长此以往性格就扭曲了。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家长要做到自控,做到三个“表里不一”:一是心里把他当孩子,表面把他当大人,这样,孩子就不会“以小卖小”,故意撒娇,人格、语言、行为都能健康发展,反而不失天真活泼;二是心里万分疼爱,表面却要平静,还要鼓励和表扬孩子关心成人,这样孩子就不自私,以爱人为乐,以爱人为荣;三是心里非常关切,表面装作大意,不要老是问寒问暖,表现出怕孩子累了、饿了、摔了、冷了等等。有时还应偷偷地观察孩子,在他不知不觉中予以照料,这样的孩子就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任性娇气,独立性较强。 家教应避免三种不良态度 《三岁缔造一生》  一是严禁把孩子当玩具和笑料。我常常看见许多小青年围着一个孩子没有分寸地逗着玩,往往把婴儿吓哭了,把幼儿羞得满脸通红。这会严重摧残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形成胆小、内向、自卑、怕交往的不良性格。  我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小时候未曾受过羞辱,因而性格开朗,善于交际。“文革”期间因家中生活不安定,他转了七八次学,是买月票上小学的。这样一来,他就与公共汽车司机交了朋友,有时还把司机带到家里来玩。现在长大了,为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既可以与部长、教授、外宾谈判,也能与普通农民交朋友。可是小儿子就比较话少,性格比较内向。那是小时候被一群小青年没完没了地开玩笑羞坏的。  还有一次,我们全家下放农村。两个孩子第一次来到农村,第一次看见广阔的田野,第一次看到农家院舍,第一次见着猪呀牛呀鹅呀鸭呀,可高兴坏了!我听到院子里一阵母鸡叫,过了一会儿,就见4岁的小儿子兴高采烈地飞跑进来,嘴里大声喊着:“妈妈,妈妈,你快来看哪!那里有一只女鸡,生了一个蛋!”(大笑)他的话音刚落,在场帮我们安顿住房的女同事们就“轰”地爆发出大笑。本来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一下她们就围着我的小儿子取笑开了。有的说:“那是只糊涂女鸡,生的是糊涂蛋。”有的说:“你妈妈就是女鸡,生了你这个糊涂蛋。”还有的说:“征征(珍珍),你是姑娘伢的名字,也是个女鸡,会生蛋。”……  孩子明白说错话了,在许多人面前出了丑,脸红到脖子根。从那以后,我明显地发现小儿子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无拘无束地大声说话了。  孩子是很怕羞辱的,他稚嫩的心灵极易受到伤害。我自身也有深刻的体验。在我5岁那年,17岁的大姐早嫁了,我很想念她。一天她兴冲冲地回娘家来了,我一发现她,就飞跑上去,非常亲热地喊:“姐姐,姐姐。”谁知她不知道尊重小弟弟的感情,冷冰冰地说:“咦,不知羞,竟娇滴滴地喊‘姐姐’。”给了我当头一盆凉水。我当时不可能理解姐姐开玩笑的话,感情受到了极深的伤害。自那以后,整整半个多世纪,我再也没有喊过一声“姐姐”。我虽然仍很爱她,但就是叫不出口,后来连第二个姐姐也不叫了。  人们只知道在生活上照料孩子,生怕一次不慎孩子就可能着凉,会得感冒、肺炎;但很多人从来不懂得,如果在孩子的精神发育上有一次不慎,孩子就会留下性格的伤痕,而且这种伤痕是难以弥合的!  二是避免把孩子当“出气筒”。打骂会从另一个方面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要么懦弱、屈从、无责任心;要么倔强、任性、粗暴,并产生仇视心理。这与培养孩子同情心、爱心的初衷显然是背道而驰的。常受打骂的孩子,还会养成自暴自弃、自甘落后的不良性格。  那么在孩子犯了严重错误或有危险举动时,是不是也不打骂呢?是的,不能打骂,却要表示生气、愤怒、斥责或冷淡。不管怎样都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在不使他感到屈辱的前提下,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责任就行了,关键是要使他感到难受和自责,这样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三是禁止数落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尤其要严禁在他人面前数落孩子。经常受到数落的孩子,开始要么感到害羞,要么因为受到大家的注意而洋洋自得;等到他的耳朵磨起了茧,就对缺点习以为常了;最后他会对缺点产生“认同感”,导致缺点越来越发展。这样的孩子性格中决无上进心、自信心,只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所谓“树怕剥皮,人怕死脸”,自暴自弃是人生最危险的不良性格。 教育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 《三岁缔造一生》  真正把孩子当“小朋友”对待,既平等、严格而又不失礼貌。接受如此尊重的儿童都是快乐、上进、有礼貌而且独立性很强的。  怎样尊重孩子呢?我想起印象很深的一部美国电视连续剧《草原小屋》。这部电视剧像一首动人的田园诗,特别是里面那个普通的劳动家庭,一对夫妇带着三个女儿,真可算是教育孩子又尊重孩子的典范家庭。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既是家长又是朋友,两个大一点的女孩既上学又帮父母劳动,家里的事也都七嘴八舌地参加讨论,真正是无话不说。吃过晚饭以后,父母和孩子们说说笑笑讲故事,最后妈妈说:“孩子们,不早了,该睡觉了,晚安!”孩子们也说:“爸爸妈妈晚安!”然后就愉快地爬上阁楼去了。  有一天,二女儿劳拉突发奇想地问母亲:“妈妈,你以前是怎样爱上爸爸的,你和爸爸是怎样恋爱的?”在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袭击”面前,母亲没有丝毫慌张,她仍然认真而平静地边做事边搭话说:“噢,你问这事呀!那时爸爸妈妈都很年轻,当然也都很漂亮,是吧?我们两家住得很近,我们常常在一起玩,慢慢就有了感情。有一天,爸爸约我到森林去打猎,我高兴地答应了。爸爸背着猎枪可神气呢!我们在森林里转悠,爸爸一枪打一只野兔,一枪又打一只山鸡,我们还生起火来烧野味吃呢!味道很香,真好吃。我们野餐以后就唱起歌来,跳起舞来,一直玩到很晚才回家。我们感情更深了,更相爱了。就这样,是吧,劳拉?”你看,母亲是这样尊重孩子,像讲故事一样回答女儿好奇的提问,像朋友谈心一般,使女儿沉浸在幸福的想像之中,从而更爱爸爸妈妈了,同时又朦胧地懂得了恋爱是怎么回事。  假如这个问题发生在一个普通中国母亲身上,那又会怎样呢?当天真的女儿问妈妈以前是怎样谈恋爱的,首先母亲自己就脸红了,接着就羞辱孩子:“咦,这么小就问谈恋爱的事,真不害臊!羞死了!”还用手指头按眼皮羞她。(笑)有的母亲就训开了:“走开!小孩子问这样的事,没出息!不要脸!”(笑)如果孩子受到如此奚落,那么可想而知,她以后再也不可能对母亲说知心话了,她的快乐天真至少在父母面前到此结束;到了少年时代,就“闭锁”心灵的秘密,两代人的代沟即开始形成。  中国的父母热爱子女,望子成龙的愿望远远超过西方,做父母的有极强的牺牲精神来养儿育女,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民族受几千年封建家长制的影响,不尊重子女却是一般家庭的通病。我们的父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认为孩子是自己生的,“轻也轻得,重也重得”,要怎样就怎样,可以当玩具,当出气筒,当笑料,从根本上忽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塑造,以致形成我们民族性格的弱点。  我们民族性格的优点很多,如勤劳善良、艰苦朴素、聪明智慧、不畏强暴等等,但中国人普遍比较内向,压抑自己的思想感情:想说,不敢直说;想笑,不敢大笑;想哭,偷偷地哭;有了爱情,不敢表白;想演说,胆小害怕;有了意见,在背后议论……(笑)真是活得太苦了!处处怕别人议论,甚至逆来顺受,有意抑制自己创造性的发挥。这种民族性格的弱点,其根子就在于儿童早期普遍未受到成人的尊重。所以早期教育甚至是塑造一个民族性格的教育。  从德国参观回来的医务工作者说,德国的婴儿没有穿开裆裤的,商店也从不卖开裆裤。当他们很诧异地问及此事时,德国人很简单地回答:“孩子也是人,我们应尊重他们,尊重他们也是尊重自己。”所以,我们从电影、电视里常常看到,欧美的孩子在成人面前一般都是落落大方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毫无拘束感和害羞感。例如俄罗斯的一个小学生,上学时见到打扮讲究的女教师,就说:“老师,您真美,真漂亮!”老师则很礼貌地说:“谢谢你!”这在中国恐怕是不会有的事,即使有,前几年恐怕也要把这孩子当“小流氓”了。(笑)  总之,成人尊重孩子,孩子就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这样的孩子除了心理健康成长以外,还能对自己严格要求,礼貌而懂事。  亲子关系中除了“教育爱”和“血缘爱”,还有一种是溺爱,我们将在下一讲里专门展开来讨论。 早期教育方案实施要领 《三岁缔造一生》  “0~6岁优教工程及实施方案”简称“早教方案”。之所以称“优教工程”,是因为它是早期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包括胎、婴、幼儿教育,并涉及孩子的后续发展;包括营养保健、智力开发、良好性格品质和习惯的培养;包括家庭早期教育和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更因为“早教方案”首先是人才基础工程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成果,而不是原有幼教理论中的教材、教法。  人才的培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早教方案”作为它的基础工程是一种新的研究尝试。近30年来,我进行了早教的理论研究、调查和实验,发现它是一个无限广阔而又十分迷人的天地。在这个五光十色、斑斓多彩的早教领域里,我像一个探宝的孩子,努力探索和挖掘,不断总结和归纳,才初步形成了今天这个粗糙的理论体系。但愿它是一块璞玉,在长期实践的琢磨和岁月的冲击后,有朝一日它会成为光彩夺目的宝璧。  十多年前,如果某地出了一个早慧的孩子,人们会惊奇万分地奔走相告,报刊也连篇累牍地报道“神童”出世。如今全国少年大学生早已超过千人;在国际少年奥林匹克科学竞赛中,也年年有众多的金牌、银牌捧回祖国。“早教方案”也培养出了成批的早慧儿,那些孩子1岁左右就能认物、识字、交往、提问、爱音乐、背古诗、学劳动、关心人,十分活泼可爱,素质普遍优于自然长大的孩子。其中有的8岁会讲4种语言,有的4岁上了小学三年级,有的12岁考上重点大学,有的10岁就当记者,发表作品……这些都不是神话,而是早期教育的现实成果。  “早教方案”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荣获全国首届优生、优育、优教展览会优秀奖,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银奖,全国著名重点高校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幼教理论创新奖及全国妇联、全国政协颁发的“伯乐奖”等10大奖项。国内外现有上百万个家庭参加了“早教方案”的函授学习,我们每月收到数千封感谢信和汇报信,各地还纷纷来信要求建立函授分校、函授站和“早教方案”实验婴幼园。我们的函授教材和配套系列丛书也已出版20余种。  “早教方案”是作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来写的,不是按年龄大小一章一节编写的婴幼儿教材。之所以这样编写,是因为:  1. 早期教育主要是认识问题。认识提高了,给孩子教什么就非常简单,因为所教内容生活中处处都有,俯拾皆是。  2. 早期素质教育决非系统文化传授。如果生硬地区分几岁几个月教什么,那就必然步入“小学化”的模式,与“方案”的新理论背道而驰。  3. 早期素质教育不但是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而且也给家长和幼教老师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创造天地。早期教育只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丰富他的生活,改善他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指导孩子活动和游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儿童。这是分阶段、定进度的系统教学所办不到的。  4. 教育者创造性地教,也能带动孩子创造性地玩和学。家长、老师跟孩子一起安排教育内容,本身就是极好的早期素质教育,也是给了孩子一个如何安排学习游戏的极好榜样。  所以我不主张胎、婴、幼儿有严密的分阶段的系统教材,而要求家长、老师选择生活内容,丰富生活游戏,创造优良环境,结合孩子实际,动脑、动口、动手去教育孩子。热爱生活、思考和创造的教育者,才可能培养出热爱生活、思考和创造的儿童来。 教子成才应该先教自身 《三岁缔造一生》  应认真、仔细、反复地阅读“早教方案”丛书,经过阅读和思考,要明确回答出以下一些主要问题:  1. 人才的成长为什么必须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  2. 人的精神营养与物质营养是否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3. 胎、婴、幼儿能受教育、会学习吗?  4. 什么是人的基本素质?为什么早期教育是“全素质教育”?  5. 早期教育的本质特点、性质、方针、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是什么?与中小学普通教育有什么不同?  对以上几个主要问题,一定要有个深透的理解,才能自觉、明确地实施“早教方案”,才能与普通教育理论体系区别开来,也才能从陈旧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千万不可大致浏览一下“方案”,还未通晓原理,就只顾模仿教法,那肯定是要碰钉子、走弯路的。“心之官则思”,善于深思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智力品质和性格品质。教育者请先深思“早教方案”,甚至在肯定、否定的认识较量中,领悟“方案”的整个理论体系和内容。  “教育者先教自身”的另一重点是:要懂得教子成才的家长和老师需要哪些基本修养;明白家长的修养主要不在文化的高低,也不在从事什么职业,而在自身的理想、追求、为人等方面,即要广泛阅读,兴趣多样,善于思考,勤于创造,意志坚强,具有耐心、恒心、自信心等。因为这些修养是影响孩子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教育者必须抓紧自我完善。  可以说,早期教育是大教授不觉浅、没文化的老太太不觉深的特殊学问,因为教育者主要不是靠文化知识,而是靠“人生修养”来影响、诱导孩子“实习做人”的。早期教育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较高的人生起点和发展优势,为日后的中小学系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抱有远大的育儿理想 《三岁缔造一生》  父母爱孩子,是因为他天真活泼,逗人喜欢;是因为他是自己生养的,是夫妻情爱的结晶。除此之外,我以为还应该有更深一层认识,那就是孩子是人世间最有发展前途的精灵,他拥有巨大无比的智慧潜能,又处于发展最佳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历程,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理想人物的可能。正因如此,父母才会更加深沉地热爱他,对他寄予深切的信任、远大的希望和期待……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鲜花,比作天使,但我更爱把孩子比作“小鹰”。花朵固然美丽,给家庭带来幸福、甜美,天使固然可爱,给人间撒下欢乐、幸福;但花朵毕竟是欣赏物,天使也只是上苍大发慈悲时赐予的恩宠,只有小鹰既活泼可爱,又常常翘首长空,欲展翅试飞,要翱翔蓝天,去飞越高山大海。把孩子比作小鹰,才能时刻想到他的广阔前程,才能把他培养成高瞻远瞩、强劲有力的“雄鹰”,使其鹏程万里,飞抵成功的彼岸。  父母有了这样的希望和期待,就会严格要求自身把孩子培养好,就能感受到教子成才不仅是神圣的义务,还是幸福甜蜜的生活,而且自己还能从中得到丰富和提高。  另一方面,“爱流”、理想和期待又会像清澈的溪流,神奇地流入孩子的心田,变为他的幸福感、上进心、热情和勇气。一个自信心十足、“自我意象”良好的孩子,是最容易取得进步和成就的。他就是一面“响鼓”,响鼓不用重捶,就会响起生命的宏亮乐章。孩子的进取精神甚至还能感动父母去成就一番业绩,去积极提高自身的修养。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道理。  许多优秀孩子盛开的早慧之花促进父母深入钻研,著书立说,成为早期教育专家。“早教方案”就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家长学员,他们在培养了一个个理想的孩子之后,放弃了原来的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早期教育的伟大事业中来。来淑玲、张柏芬、卢爱华、李守民、屈桂金、郝桂云、陈力平、张先利、白东宏、李菁、李炜玲、刘廷美、罗跃先、杨健、王飞、杨瑛、江明星、杨其铎等同志,就是这样与孩子的成长交相辉映的。 追求整体效应和远期效应 《三岁缔造一生》  实施“早教方案”决不可急于求成,不要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虽然非常迅速,但却是潜在的,成人几乎觉察不出来,不像青少年学习知识技能那样显现。  婴幼儿优良素质的发展是默默地进行的,就像种子埋在土里,默默地吸收水分,接受温度的拥抱,内部却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分解、吸收自身储备的养料,生根,催芽,不顾一切地奋发生长。直到有一天破土而出,长出嫩绿的叶子,那时才看到它旺盛的生命力。婴幼儿是智慧的种子,飞速地却也是默默地生长着,虽然看不见,但其“潜在效应”“积累效应”“远期效应”以及从小到大的“整体发展效应”非常之大,能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方向、速度和质量。  所以,我们既不能对早期教育有丝毫放松,剥夺人才植根、催芽的环境与条件,又切忌急于求成,去追求“立竿见影”的奇效。揠苗助长必然伤害“人才之芽”。我们要的是孩子“发展基因”(潜在素质和基本素质)的积累,积累多了日后自然会大放光彩。  这就要求教育者有特别的耐心和恒心。只有坚持不懈地、认真热情地施教,给孩子以丰富的信息刺激,才能获得青枝绿叶、鲜花盛开、硕果累累的回报。为了这一美好前景,切不可中断你的早期优教! 十分讲究你的“爱态” 《三岁缔造一生》  “爱态”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左右亲人的情绪。俗话说“出门望天色,进门看脸色”,成人的情绪尚且对“脸色”十分敏感,何况须臾不可离开父母的孩子呢?孩子对父母的“爱态”有极其敏锐的反应和“适应性”,这种反应足以调整孩子的整个情绪和行为:你伤心,他哭泣;你生气,他畏惧;你恬静,他愉悦;你严肃,他认真;你快乐,他高兴;你兴致勃勃,他兴高采烈;你兴奋浮躁,他欢乐吵闹;你再快乐下去,他就要“乐极生悲”了。  婴幼儿认识事物,建立行为,明辨是非,形成好恶,主要不是靠语言说教达到的,他理解语言的深度还很有限;也不是靠打骂完成的,因为打骂只能使他肉体痛苦,精神受到伤害。他衡量自己行为好坏的标准是父母、老师的表情,所以教育者的表情是最有力量的教育手段。你溺爱他,他忘乎所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你冷淡他,他会提高警惕,控制自己;你表现出不喜欢他的样子,他心理上会如经受天塌地陷、世界末日一般,有时会从中深深地吸取教训。  所以父母的情绪一定要稳定在最佳状态,保持愉快、平静、严肃、认真的“爱态”,这样才能使孩子保持在“最佳情绪线”上,从而有利于他做到快乐活泼、安静专注、情绪稳定、积极上进、有说有笑、有问有答、有学有玩、十分听话而又无拘无束,这样父母的威信也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家教中也应有特别快乐甚至是疯疯闹闹的时候。当孩子有明显进步或家有喜事时,应当狂欢一番,让孩子体验心花怒放的滋味。但闹过之后应尽快恢复平静和认真,不可使孩子浮躁。另一些时候,父母也可使用“冷淡”“气愤”等“表情武器”来纠正孩子的错误,使他产生对做错事的“惧怕感”。这种感情也是心理发展健全的表现。因为一个对做错事失去“惧怕感”的孩子,发展下去就会缺乏自制、为所欲为、不计后果。  实施“早教方案”一定要搞好“表情教育”,对孩子要爱得理智、深沉,表情恰如其分,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庄重。欲教子成才者,一定要过好这一关。 在日常生活中的早期教育 《三岁缔造一生》  要认识到,早期教育不是系统的文化知识传授,不需要用整块时间上课,而是抓住生活中与孩子接触的每一瞬间教育和影响孩子。  茶余饭后,睡觉起床,散步聊天,上学接送,劳动游戏,上街购物,串门交往,亲戚走动等等,都是最好的课堂。而你的心境,你的语言,你的表情,你的行为习惯,你的兴趣爱好,你的理想和为人等等,都在给孩子以教育和影响。所以要养成随时、随地、随人、随事而教的习惯,处处考虑给孩子以良好的素质影响。  “生活中教”的另一方面,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使他作息有序,动静适度,能独立或半独立地玩和学,又喜欢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就都是课堂。即使一天中孩子许多时间未能与教育者在一起,他也不会浪费掉金子般的光阴,而是一天到晚津津有味地忙进忙出,玩玩学学,十分开心。这样的孩子是生活中最会学习的孩子。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的是,成人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养成观察、提问、讨论的习惯;同时要鼓励孩子,如果和成人不在一起,就要把问题记在心里,见到家长、老师时再提出来。观察、提问和讨论是发展思维和创造力的最重要的源头。善于在平常小事中提出问题,这是科学家的品格。实施“早教方案”时务必要记住这一点。 注意生活游戏的顺序性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