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健康从原生态开始-4

作者:范志红 字数:15365 更新:2023-10-09 13:56:14

所以,国外甚至有一些人因为生态环境的考虑而改为素食。他们说,素食的资源消耗少,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少,有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说,越是食肉动物,受到污染的可能越大,体内难分解污染物质的浓度越高。所以,如果真心害怕污染,多吃素少吃肉更安全一些。按照我国的人均资源数量来说,不可能所有的肉都按照有机食品的标准来生产,大部分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程度难免高于植物性食品,这是必须接受的现实情况。多而滥,不如少而精。我们不如把大量吃肉的热情,转向如何提高食物的质量上。少吃几口,但吃那些更优质更安全的产品,不仅能够减少自己罹患慢性病的风险,或许更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精致。《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二部分 “食肉”美人计适当食肉不仅有益女性健康,而且有益娇美容颜。贫血的女士们不妨看颜色选肉类,那些颜色红的部位正是含铁量最高的部分。对于“食肉”这个问题,还有一些人应该特别关注,这就是诸多女性。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测试:(1)你一个星期吃几次肉?A.一次或更少;B.2~4次;C.4~6次;D.每天都吃,甚至顿顿吃如果选择的答案是D,那么你是一个比较喜欢吃肉的人,不容易缺乏蛋白质和铁、锌等微量元素,但要小心避免因吃肉过多带来脂肪和蛋白质过剩。如果选择的答案是C,吃肉的次数比较合适,但要注意每次适量,并选择低脂肪品种。如果选择的答案是B,那么次数是否要增加,要看各人的体质。贫血者可以多吃几次,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这样的频次就合适。如果选择的答案是A,那么你基本上是个素食主义者。素食也可以健康,但是却要好好搭配食物,小心贫血和缺锌问题。(2)你每次吃多少肉?A.50~75克B.75~150克C.150~300克D.吃起来没够按照我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吃肉的数量应当在50~75克之间。各种肉都可以吃,只要注意控制其中的脂肪含量即可。如果选择的答案是D,那么你是一个“肉食动物”,这样的吃肉方式容易造成蛋白质过量问题,而且妨碍其他类别食品的摄入,也不利于营养平衡。如果选择的答案是C,吃肉的数量有点大了,可以把一部分肉类换成其他蛋白质食品,比如水产类、豆制品等。如果选择的答案是B,那么如果是青少年,或者希望从膳食中多补铁的话,这个量是比较合适的,不吃其他动物性食品,也能基本满足身体对蛋白质和铁的需求。如果选择的答案是A,那么对于绝大多数健康人来说,数量比较合适。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和需要控制血脂的人,这个数量最为理想。(3)你最喜欢吃以下哪一类肉?A.鸡鸭肉B.瘦牛羊肉C.瘦猪肉D.肥牛肥羊和五花肉在各种肉类当中,猪肉和肥牛、肥羊的脂肪含量较高,鸡鸭肉和瘦牛肉较少。不过,如果从补铁角度来说,恐怕就是牛羊肉最好了。具体选哪一种最好,也要看身体的实际情况。如果需要控制体重的话,在每一种肉类当中都应当选择低脂肪品种,而且应当尽量减少猪肉的比例。都说女人是水灵灵的,苹果一样红润,萝卜一样水嫩,葡萄一样甜美……若用肉类来形容,定会觉得大煞风景。在如今的时尚杂志上,“水果有益美容”的宣传铺天盖地,“肉类有害健康”的传说也甚嚣尘上,女人更没理由让自己变成肉食动物。如果有人提倡做个食肉美人,而且要吃红肉,你会相信吗?事实是:适当食肉不仅有益女性健康,而且有益娇美容颜。“食肉”美人计一:肉类能提供女性最需要的铁元素!谁都知道,女性肌肤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气的充足,而血红蛋白是其中最要紧的因素。血红蛋白之所以是红色,全在于其中含有一个血红素。血红素中的铁离子承担了为人体细胞供应氧气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足够的铁来制造血红蛋白,处于身体最外端的皮肤就不能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细胞功能低下,皮肤自然不可能红润动人。贫血者的皮肤枯萎而憔悴,弹性变差,暗淡无光,正是这个原因。食物中的铁分为两类,一类是肉类中的“血红素铁”,另一类是植物性食品中的“非血红素铁”。肉类的铁和人体需要形式完全一致,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素食中的铁需要还原之后才能吸收,而且很容易受到其他食物因素的影响,吸收率难以保证。研究发现,肉类不仅是铁的好来源,还能帮助其他食品中的铁提高吸收率。所以只要每天吃少量的肉,就可以保证体内的铁供应。女性或许想不到,铁是唯一一种女性需要量比男性大的营养物质!遗憾的是,女性饭量较小,而且经常因为害怕发胖之类原因不肯吃肉,所以贫血发生率远高于男性。“食肉”美人计二:红肉才是铁元素的最好来源!既然肉类的优势在于提供血红素铁,那么血红素铁含量高的肉类也具有最佳的补铁价值。血红素具有红颜色,存在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和肌肉里的“肌红蛋白”当中。贫血的女士们不妨看颜色选肉类,那些颜色红的部位正是含铁量最高的部分,例如牛肉、羊肉、鸡颈、肩肉、腿肉、心脏、肝脏等。肝脏是动物体内储藏铁的场所,所以肝脏一直被尊为补铁佳品。然而因为肝脏含有较多胆固醇,又是解毒的器官,女士们吃肝脏的时候总有些顾虑重重。与此相比,心脏要安全得多。心脏富含铁和锌、铜、锰等微量元素,污染物少,胆固醇含量也大大低于肝脏,和肌肉部分相近,不失为补血的优质食品。血脂正常的女性都可适当食用肉类,但是要看体质选择合适的品种。身体燥热者可以选择猪肉和鸭肉,而身体虚寒者不妨选用羊肉、牛肉和鸡肉,兼有滋补强壮的作用。一些女性可能提红肉色变,这都是美国营养学家造成的误解。红肉的缺点在于饱和脂肪酸较高,但是对于身体瘦弱、血气不足、血胆固醇偏低的年轻女性来说,每天吃100克红肉并没有什么危害,反而有益。“食肉”美人计三:吃肉和苗条不难兼顾!顿顿红烧肉肯定会让人肥胖,但是适量吃肉并不会增大发胖的风险。如果拒绝吃肉,又不能补充足够的牛奶、鸡蛋和豆制品,那么在减肥期间很容易发生蛋白质不足的问题,令女性感觉身体虚弱、皮肤苍白、头发枯干、身体发冷、抵抗力下降。这意味着身体蛋白质过度损失,基础代谢下降,身体消耗能量的能力减退,会形成“易胖难瘦”的体质。在各种食物成分当中,唯有蛋白质具有最强的“特殊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吃蛋白质可以让身体散发更多的热量。美国一项研究证明,在减肥期间要供应比平常更大比例的蛋白质,才能预防减肥带来的代谢下降,对于预防反弹很有好处。按我国传统医学的思想,保证每天吃100克牛羊肉,对于维持身体的发热能力很有帮助,也是有利于减肥的。那么怎样协调减肥和吃肉呢?问题在于选择合适的肉类和合理的烹调方式。首先要挑选脂肪含量低的鸡肉(矿物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乌鸡更佳)和牛羊肉,少吃高脂肪的猪肉;烹调时尽量少放油,多用炖、煮、蒸、烤的方式。在吃肉之外,还要注意同时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多吃粗粮豆类,才能保证营养平衡,预防吃肉带来的皮肤油腻、纤维不足等问题。女性的红润容颜需要吃肉,女性减肥健身也需要吃肉。为何不做个神采奕奕的“食肉”美人呢?《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在外吃饭越多,肥胖危险越大?第八章不回家吃饭?危险!!1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说,快餐越多,则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越大。下馆子,吃快餐,对健康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美国的研究数据很有启发。一项在三千多名成年人当中所做的长期调查表明,吃快餐的次数与体重增加和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联。换句通俗易懂的话说,快餐越多,则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风险越大。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人们的健康状况,特别是体重和慢性病的发病率,往往与“美食地貌环境”相联系。所谓美食地貌,就是人们生活区的周围是否餐馆密集,这些餐馆中是不是提供了大量高脂肪高能量的食物。有研究者报告,越是街区中密布快餐店和西餐馆的地区,居民的肥胖问题就愈加严重。无独有偶,上海卢湾区调查了本区里所有的中小学生,发现肥胖的发病率和去快餐店的次数是高度相关的。吃快餐真会有那么大的危害?为了证明这个说法,有人挺身而出,用自己当小白鼠,做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实验。这位勇敢的人叫摩根,是一位美国导演。在一个月的时间当中,他走访了全美二十多个州,采访医生、健康顾问、厨师和消费者,探寻健康与快餐的关系。一日三餐全部吃麦当劳的食物和饮料,同时请心脏病专家、胃病专家和临床医生为他记录这一个月内他身体各个系统的状态变化。在试验开始的时候,摩根体重84公斤,身体健康,各个指标全部正常。但仅仅三天后,他就感觉到很不舒服。五天后,他的体重增加了3公斤。医生发现,他的肝脏已经受到损害。两个星期以后,摩根的体重增加了8公斤,胆固醇大幅度升高,血压也升高到90/150。医生劝他停下来,但他咬牙坚持下去。三周左右,他的心脏开始异常。在一个月的体验结束时,摩根的体重增加了12公斤,身体各器官功能都不正常,直接进了医院。医生说他好几个月之后才能完全康复。他的经历,拍成了一部记录片《大号的我》,获得了第24届圣丹斯电影节纪录片的导演奖。很多很多人从影片中被震撼,认识到经常吃洋快餐的危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中国也有人更早做了这个实验,而且是一个小女孩。据电视报道,她为了赢得麦当劳餐厅的一个奖励,竟然吃了整整一个月的汉堡,长了20多斤肉。在摩根这部影片的震撼之下,很多西方顾客都减少了去洋快餐的次数。他们说,自从少吃快餐,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了。可是我们中国人呢似乎基本上无动于衷,各快餐门店仍然火爆非常,令人深感忧虑。《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餐馆中的油脂灾难男人比女人更追求口腹之欲,喜欢高脂肪食物,热衷于下馆子吃饭。而这样的饮食生活,再加上缺乏运动,难免与过多的赘肉相伴。吃洋快餐不好,吃中餐怎么样?比如,一道“清炒油麦菜”,是否比汉堡包听起来健康得多?的确,油麦菜是一种富含营养素和保健成分的蔬菜。可是,这是否意味着这道菜不会令人肥胖呢?人们在指责洋快餐的同时,西方人也在指责中餐宴席的营养质量。中餐的优势,在于原料新鲜多样,烹调方式多样。然而,中餐的餐馆烹调有个致命弱点:它的烹调用油量太高,这就意味着它热量太高,容易令人增肥。为了保持良好的色泽和口感,餐馆中的菜肴往往要经过过油处理。为了产生美好的香气,需要用调料炝锅。然后,烹调完成之后,还要再淋上一勺“明油”。三道加在一起,总的脂肪数量通常超过50克,甚至多达100克以上。为什么餐馆的菜要放这样多的油?因为脂肪会改善口感,吃起来会特别的香,口感会特别滑爽。正如洋快餐的手法,放大量的油脂,让口感和风味特别诱人。有人会说:中餐的油虽然多,但它只是汪在盘子里,真正吃进去的并不算多。不妨看看我们做的一项实验。一道炒油麦菜,300克油麦菜,本来所含的能量不过40千卡。而如果加入50克油来直接炒这份绿叶菜,其中会有45克左右的油脂被放入口中,其中含有的热量超过400千卡,远远超过油麦菜本身。如果先焯水再炒,也有35克油脂之多。400千卡,要额外做多少运动才能消耗掉呢?两个小时的快走,或一个小时的跑步。真是吃进去容易消耗掉难啊。如果不增加运动呢?那么,这些脂肪就会静悄悄地长在肚子和腰上。按照我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每天所用的油脂数量最好能控制在30克以下。可是,一个菜就吃进去这么多油,一个宴席上所吃进去的油,一天所吃进去的油,岂不是令人咋舌的数量?想想看,如果经常下馆子,岂有不胖之理?难怪我国的相关调查发现,在餐馆酒楼吃饭越多的人,肥胖的危险越大。香港媒体也报道说,调查显示,男性每星期超过四晚出外用膳,患肥胖及高血糖会比一般男性高,而患代谢综合征的几率也会高一倍。我国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发现,在45岁以下的成年人当中,男人的肥胖程度要明显高于女人。事实上,我们也经常看到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招摇过市,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异常状态。因为,年轻的男人应当是肌肉紧实,脂肪很少的状态;而女性,因为雌激素的作用,远比男人易胖难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在外就餐是个重要的理由。很多调查发现,男人比女人更追求口腹之欲,喜欢高脂肪食物,热衷于下馆子吃饭。而这样的饮食生活,再加上缺乏运动,难免与过多的赘肉相伴。更让人担忧的是,餐馆食品的香浓味道,会终生影响青少年的饮食口味。他们本能地认为,只有这种高脂肪的浓味食品才是美食,无法接受清淡烹调的食物。这很能会让孩子终生热爱高脂肪食物,度过肥胖和不健康的一生。《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洋食品中的潜藏隐患煎炸和烤制过程温度较高,会产生微量有毒致癌物质。饮料质量太差,碳酸饮料营养价值极低,可能妨碍营养素吸收,而且容易导致肥胖。洋快餐和其他洋食品被人们所诟病,除了高能量高脂肪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隐患值得注意:——脂肪质量令人忧虑。为了改善菜品和点心的口感,吃起来更加酥脆美味,往往使用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甚至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油脂来烹调,对心脏健康极其有害。1910年,氢化植物油制造的产品出现于市场上,也就是所谓的“人造黄油”。到1950年时,每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8磅用氢化植物油制成的“植物奶油”。就在这段时间当中,尽管富含饱和脂肪的天然黄油消费量有所下降,美国人的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却在飞速上升。人们一直以为,这种被称为“麦淇淋”的产品来源于植物,含有维生素E,不含有胆固醇,是比黄油、牛油和猪油更好的选择。人们用它抹面包,用它炸薯条和鸡块,用它制作美味的蛋糕、曲奇饼和饼干面包,用它来制作咖啡伴侣,用它来制作奶油糖,用它来配制可口的奶茶、奶昔和热巧克力,等等。它所带来的美好口感,征服了每一个消费者;它的低廉成本和上佳性能,征服了每一个食品生产商。然而,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本来就是人体细胞膜中的正常成分,而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却是一种异类。它的构型很奇怪,它很容易凝固;它没有任何健康作用,人体根本不需要它。最近20多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氢化植物油当中的反式脂肪酸不仅与心脏病的风险密切联系,还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联。传统动物脂肪当中的饱和脂肪并不会直接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而反式脂肪酸会影响到胰岛素受体的功能,从而对II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产生不利的影响。可以这么说:对于预防疾病来说,氢化植物油尽管确实是植物性的产品,却比动物油更坏。这些氢化植物油,还被用作“起酥油”的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大量西式糕点产品当中。它也是“奶精”的原料,用在各种奶茶类产品和咖啡伴侣当中;它还是“代可可脂”的原料,用在各种低档巧克力产品和冰淇淋产品当中。只要你吃西方引入的各种甜食,就很可能会吃到这种原料,想躲开都难。——煎炸和烤制过程温度较高,会产生微量有毒致癌物质。除了炸薯条中的丙烯酰胺,还有烤制和煎炸中经常出现的苯并芘类和杂环胺类,以及油脂长期加热产生的氧化聚合物。而煎炸过程中吸入的大量油脂本身便容易令人肥胖。薯条和薯片是西式饮食的代表性食品。前面已经提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本来是较高的,其中富含钾、镁、维生素C和柔软的膳食纤维,蛋白质虽不多但质量很好,可以替代主食来食用。可是,洋快餐店里供应的并不是烤马铃薯或蒸马铃薯,而是炸薯条或炸薯片。在煎炸过程中,原本脂肪含量微乎其微的马铃薯当中吸入了大量油脂。而且,因为煎炸时使用的是棕榈油或氢化植物油,油脂的饱和程度较高,吸油的数量比用普通植物油炸的时候更多。煎炸的时候,不可能用少量油完成操作,而是一大锅油连续用几天时间。记得就在一年多以前,曾经出现过一次有关“滤油粉”的争议。因为某洋快餐5~7天才换一次煎炸油,每天用滤油粉过滤煎炸油,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滤油粉本身是无害的,滤去一些蛋白质焦糊产物也是有利于安全性的,但是那些连续煎炸几天的油真的对身体有好处吗?尽管棕榈油本身热稳定性比较好,但它毕竟也会随着油炸黏度增加、维生素E损失、产生氧化产物。而这些变化对健康是不会有任何好处的。反过来想想,那些连滤油程序也没有的餐馆所制作出来的油炸食品,比如炸鸡小店等,岂不是更令人担心?用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这些耐热性不那么好的油来煎炸的话,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岂不是更多?这些经过煎炸的薯条或薯片,在吸饱了油脂之后,也不是用来替代主食,而是用来作为餐后的零食来吃。这就意味着,在吃完大号汉堡和炸鸡块之后,还要再吃含有大量脂肪和淀粉的薯条和薯片,吃得有点干渴,难免还要再喝一大杯可乐或奶昔,而这会给身体增加太多的能量。一份常点的洋快餐套餐,所含的能量通常高达1100千卡左右,超过一个普通人每餐700~800千卡的正常分量。如此怎能不令人增肥呢?——使用大量奶精、香精、色素等物质。例如,所谓的草莓奶昔中,红色来自红色素,香味则来自香精,并没有一滴鲜牛奶。很多快餐店都有奶昔、奶茶,这种带有浓浓的奶香的饮料,如果自己在家中用牛奶调制,却达不到外面卖的那样香甜。这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告诉你,因为奶昔、奶茶里加了“奶精”,还有各种香精。听到“奶精”,大家一定想起了咖啡伴侣。那种白色如同奶粉一样的奶精,添加在咖啡中,瞬间让它变得乳白柔美,口感异常爽滑。奶精犹如精灵,在珍珠奶茶中香甜,在各种奶糖中甜蜜,在营养麦片中浓郁,在饮粉、咖啡伴侣、蛋糕、饼干、冷饮、甜点、零食中频频展露美味。人们想当然地以为,奶精就是牛奶的精华,营养丰富,风味天然。真的么?所谓的“奶精”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揭开它的华丽面纱。所谓“奶精”,就是氢化植物油、糊精(淀粉水解物)、少量酪蛋白酸钠、奶油香精、乳化剂、抗结剂等成分的混合物。其中脂肪含量达20%~75%,热量比淀粉还要高。别看它颜色白白的,奶香浓浓的,化在水中有乳白的颜色,其实和牛奶没什么关系,营养价值上更是差之万里。由于奶精中所含牛奶成分微乎其微,它不仅不能补钙,也不能补充蛋白质。其第一大主要成分,不是油脂,便是淀粉水解物。可以说,它不仅不能增加营养,反而会提供糖分和脂肪。奶精的香味来自于奶油香精和香兰素,乳白的牛奶质感则来自乳化剂。奶精中最糟糕的成分,便是所谓的“氢化植物油”。这种油脂看起来和黄油的感觉差不多,是用植物油经过“人工氢化”处理之后制作而成的。别看带上“植物”二字,其实所含的饱和脂肪酸比猪油还多!经过人工氢化之后,还会带来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反式脂肪酸”,消费者真是避之唯恐不及!原来,在超市里卖的所谓“植脂末”,并不是人们以为的“天然奶粉”,而是粉末状“奶精”的另一种说法而已。这些配料,和“营养”二字实在不甚相配。但从价格来说,它们要比奶粉廉价得多,而且口感比牛奶更好。另一个大优点是,它们容易储存,容易加工,添加之后能让食物的口味更为诱人。难怪食品厂家爱它没商量!但如果长期食用这种配料,“反式脂肪酸”却会“害人没商量”,让你与慢性病愈行愈近。——饮料质量太差,碳酸饮料营养价值极低,可能妨碍营养素吸收,而且容易导致肥胖。洋快餐当中供应的饮料,无非是可乐和其他碳酸饮料,咖啡、奶昔和红茶等。其中只有红茶不含能量,不至于引起肥胖,可乐、奶昔和其他碳酸饮料也都含有大量糖分,而加了“奶”和糖的咖啡更是既能提供糖,又能提供脂肪。长期大量饮用这样的饮料,对健康可以说是有害无益。前面已经一再提到,可乐中的磷酸有碍身体吸收和利用钙、铁、锌等矿物质,而各种甜饮料中的糖都是营养价值极低、额外消耗B族维生素的成分,也是很容易令人增加能量而肥胖的成分。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本来就是人体意欲排出的废物,大量把它吞到肚子里,对身体是不可能有好处的,何况还会增加食管返流的危险。与人们的想象不同,这些清凉饮料中的糖并不是我们家里见到的白糖,而是用一种叫做“果葡糖浆”的东西来增甜的。这种糖浆是用淀粉制作的,先把淀粉水解变成葡萄糖,然后把大部分葡萄糖变成果糖。果糖也就是蜂蜜中最甜的一种糖,温度越低就越甜;而葡萄糖具有清凉感。葡萄糖和果糖混合而成的果葡糖浆,不仅甜味纯正,而且清凉爽口,有白糖所无法替代的美妙口感。过去,人们以为果糖升高血糖慢,是一种很健康的甜味来源。近年来的研究却对这种信念提出了异议:果糖既然对血糖影响小,它对于饱感的影响也同样小。如果喝了含有果糖的饮料而不觉得饱,那就意味着人们会额外多吃东西。难怪呢,在两餐之间,如果吃了些水果或点心,我们会觉得肚子里多了些东西;如果喝了饮料,哪怕其中所含的能量和水果和点心完全相同,我们却会觉得没吃什么东西,只是喝了一点水——这正是饮料诱导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快餐店中,几乎都会给我们供应这样的饮料。或许,它们本来就不希望消费者容易觉得饱。《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中餐馆的烹调怎么办?向左走,向右走:中餐馆的烹调怎么办?只要在餐馆吃饭,盐的数量必定会大大超标。在富裕生活当中,餐馆饮食的营养质量对大众的健康至关重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于中餐馆中。一些中餐馆已经开始用起酥油和植物奶油来制作点心,用各种色素给菜肴化妆,供应各种碳酸饮料。而在各种菜肴和点心当中,使用煎炸方法的也为数不少。再加上大量油脂的固有问题,形势实在令人忧虑。例如,红薯、芋头、甜玉米,本来可以是很健康的低脂食品,但经过油炸,变成了高脂食品,而且添加了过多的糖。现在它们叫做红薯饼、香芋卷、玉米烙。又如,一道白斩鸡一类的煮制菜肴,本来清淡而鲜美,加热时间短,热量并不高。但是,人们会把它泡在油里,还可能加入柠檬黄去染色。此外,都说好厨师一把盐,如今盐的味道越来越重,而且还额外多了味精和鸡精,它们也同样是钠的来源,有可能升高血压。只要在餐馆吃饭,盐的数量必定会大大超标。在各种菜系当中,当以川菜和湘菜味道最重。它们都重油重盐,以大量的调味品和大量的油脂来取悦消费者的味觉。鲁菜虽然没有辣椒,却也重视原料过油,盐味也比较浓厚。由于大量油脂的应用,使菜肴的能量大大升高,这正是中餐在国际上留下“高脂肪高能量”不良形象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油脂会促进肥胖,而大量反复加热的黏乎乎的油脂,更是有害胃、肝、心脏和血管的健康。浓重的调味方法,还会压制菜肴的本味,使食客难以分辨原料是否新鲜,是否优质,哪怕比较差的原料也能做得诱人食欲,非常不利于消费者判断食品的品质。南方的饮食,本来有着一些很好的传统。比如,食物品种丰富,喜欢绿叶蔬菜,喜欢豆制品,食物新鲜度高,水产品比例大,煎炸食物少,油脂比较新鲜等。例如,江浙一带的饮食,本以选料新鲜、柔和鲜美、注重本味而著称,但近年来也日益趋向油腻。甜味不减,细软不变,咸味加重,油脂越来越多,却又少了北方常吃的粗粮和薯类。与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的同时,江南居民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上升,直追北方地区。谁又能说,这些遗憾的变化和餐馆饮食没有关系呢?如果江南饮食能够发挥原料新鲜多样、绿叶蔬菜丰富的优势,减少油脂,控制糖分和盐分,增加粗粮薯类,营养平衡就能大大改善。相比之下,华南一带的烹调原料质量较高,用油数量也较少,比较符合清淡饮食的要求。但粤菜也不是没有油脂超标的问题。比如说,吃起来一点都不油腻的凤爪,实际上是油炸之后再蒸的;看起来清爽可爱的虾饺,其实饺皮当中使用了不少荤油。煲汤会引入较多的嘌呤,贪吃海鲜更是雪上加霜,增加了痛风的发病危险。爱吃各种野味的习惯也是极其危险的。这些野味很可能是被投毒捕捉,运输途中可能被注入镇静药品,而它们本身可能携带危险细菌和病毒。可见,在富裕生活当中,餐馆饮食的营养质量对大众的健康至关重要。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一批素质较高的餐馆,开始推动“美食营养示范餐饮”。这些餐馆在菜品上标注营养成分和能量高低,给客人有关营养健康方面的温馨提示,探索少油少盐少味精的烹调方式,开发创新营养菜品,提示客人按照营养平衡方法点菜。这才是中国烹调的健康发展方向。5.做一个营养兼得的美食家不得已在外就餐时,要有自我保健意识。要改革点菜观念,注意荤素搭配。如果对于一桌已经点好的菜肴,那么自己在夹菜的时候注意“三口素,一口荤”。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外餐饮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热爱美食,也是人之常情。然而,食物本是养生之物,人类热爱食物,也是为了维持生存。如果一味跟着舌头走,到了不惜“以身殉食”的程度,就太不明智了。要想让餐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还需要消费者的推动。所谓“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消费者是上帝,顾客的口味就是餐馆努力的方向。那么,经常饮宴者应如何自我保护呢?首先,应减少饮宴的频度,尤其不应吃连席。回家后的饮食要清淡,以素为主,少放油盐,优先补充宴席上所缺乏的食品,比如蔬菜、杂粮、薯类、豆制品、牛奶、海藻等。比如,中午吃了宴席,晚上最好吃点粥,加点凉拌菜,补充水果。其次,不得已在外就餐时,要有自我保健意识。要改革点菜观念,注意荤素搭配。如果对于一桌已经点好的菜肴,那么自己在夹菜的时候注意“三口素,一口荤”,也就是荤素搭配的比例是“1∶3”,这样荤素搭配,把餐馆就餐带来的弊病尽可能降低。如果自己有机会点菜,不妨学习一下“营养点菜”的方法。营养点菜的入门技术并不难,只需记住以下几点即可:烹调方法要低脂。煎炸菜肴尽量少些,水煮鱼之类汪着油的菜肴,每餐只点一个过瘾即可。如果可能的话,多点些蒸、煮、炖、凉拌的菜肴。特别是凉菜,应以素食为主,最好选择一两种生拌菜。食物类别要多样。把食物划分成肉类、水产类、蛋类、蔬菜类、豆制品类、主食类等。各类食物都有一些,而不是集中于肉类和水产类。在肉类当中,也尽量选择多个品种,猪肉、牛肉、鸡肉、鸭肉等都可以考虑。蔬菜类当中也分为绿叶蔬菜、橙黄色蔬菜、浅色蔬菜、菌类蔬菜等,尽量增加品种,或选择原料中含有多种食品的菜肴。蔬菜数量要充足。一般来说,宴席上一荤配两素比较合适。素食应品种繁多,精彩美味,特别是要有绿叶菜;荤菜不在多而在精。这样的一餐能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主食最好早点上。绝大部分宴席都是吃饱了大鱼大肉才考虑是否上主食,这样既不利于蛋白质的利用,又带来了身体的负担,而且不利于控制血脂。为了不影响人们的兴致,可以在凉菜中配一些含有淀粉的品种,在菜肴中搭配有荷叶饼、玉米饼等主食的品种,还可以早点上小吃、粥等食品,既能调剂口味,又能补充淀粉类食物。增加粗粮和薯类。这件事情看起来很难,其实也并非不可以解决。比如说,有些凉菜就含有粗粮,如荞麦粉、莜面等。又比如,有些菜肴中含有马铃薯、甘薯和芋头。还有一些餐馆供应紫米粥、玉米饼、荞麦面、绿豆面之类小吃。这些都是粗粮的来源。记得少点酥类小吃,它们通常都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第三,要求店家制作低脂、少盐的菜肴,反对他们添加色素和香精,挑剔其中的油脂是否黏稠,原料是否新鲜。如果每位消费者都如此要求,那么我们中国的餐饮就一定会越来越健康。只要做到以上几点,美食的幸福和健康的幸福,就可以欣然兼得了。《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第九章与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我们说到,食物的好颜色、好味道,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食品添加剂。一提起这个词,人们心理上或多或少的都有些别扭。说起食品添加剂,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问题食品”“垃圾食物”,深恶痛绝,仿佛一件食品,只要有食品添加剂,就拒之千里,唯恐避而不及。可是,超市里那么多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既然是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要加呢?不可以完全不加吗?有一位食品专家断言:“不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不可能是优质的、安全的食品。”这话是不是有点过分呢?然而,我们也会看到商场中有一些品牌不错的食品如此宣传:“本品不含有防腐剂。”“本品不含有人工色素。”“本品不含有香精。”消费者心有所动,认为它们更健康,于是欣然购买。我告诉各位朋友,其实,这只是一种商业宣传的手段罢了。我国所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繁多,按照2008年6月开始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中的规定,我国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2类,共1812种,其中包括添加剂290种,香料1528种,加工助剂149种,还有胶姆糖基础剂55种。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市场每年销售额达到160亿美元以上。想一想,食品添加剂的数量是不是相当惊人?这些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我国的独创。绝大多数添加剂,都是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之后,才引入我国的品种。某种食品宣称不含有防腐剂,未必不含有抗氧化剂;宣称不含有色素,不等于不含有香精,也不等于不含有乳化剂、增稠剂等其他添加剂。按照我国法规,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开发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目的,总体而言,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或者增加食品的安全性,而不是为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实际上,正如那位专家所说,完全不加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总体而言,是非常罕见,而且令人不太放心的。《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为防腐剂正名(1)防腐剂不该加的时候乱加不行,该加的时候不加也不行。只能和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用付出代价的。有消费者说,我不相信,难道大部分食品都有添加剂?这叫人怎么吃呢?不相信吗?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两个例子:A.家里的油脂在外面放十来天就会有哈喇味,而油炸方便面的保质期却是半年,而且不会有味。为什么?很多人说:因为有防腐剂!我说:错!防腐剂,只是用来防止微生物造成食品腐败的物质,而油脂在储藏中产生哈喇味,是氧气造成的,而不是微生物造成的,所以加防腐剂是没有用的。再说,方便面如此干燥,细菌没有水是无法繁殖的,用不着加什么防腐剂,就好比没有受潮的面粉和大米无须加防腐剂一样。说方便面没有防腐剂,纯属是废话。只不过,在广告里,这样有误导性的废话相当多就是了。但是,方便面却不能不加抗氧化剂。因为,油脂在空气中氧化,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不想办法遏制氧化问题,方便面放半个月就有难闻味道了,谁还会愿意买呢?有人说:我就是不想要这抗氧化剂……我说:那你就吃门口小店里面卖的湿切面和挂面好了,别吃什么袋装碗装的油炸方便面。精白粉挂面这类东西油脂含量很低,所以不至于很快产生哈喇味。连荞麦面、鸡蛋面、豆面这些含有少量脂肪的产品,你都不能买。除了方便面之外,凡是油脂含量比较高的小食品,你也一律不要吃了。什么锅巴、薯片、小麻花、兰花豆,甚至一些饼干、曲奇、派……都自己在家现做好了,不要买超市里面那些一放就是好几个月的产品。没法子,不加抗氧化剂,它们就很容易变味。B.家里的馒头一天就会变干,可是外面卖的面包一星期都很松软,而且不会长霉!为什么?许多人又说:因为有防腐剂!我说,不全对,松软的原因是加了“抗老化剂”,也就是乳化剂。有了它,面包馒头就不会变干,蛋糕就会特别松软,巧克力就会细腻柔滑。需要加入乳化剂的食品,实在是太多了。其实乳化剂是相当安全的东西。比如说,很多人都知道,蒸馒头的时候如果加一点黄豆粉,馒头就不容易变干了。其实这就是乳化剂的功劳——因为豆粉里面有一种物质叫卵磷脂,它就是一种天然乳化剂。至于外面的面包和馒头几天都不长霉,是因为加入了防霉剂,常用的是丙酸钙和丙酸钠。其实这些东西都很安全,在人体中可以正常代谢。如果没有这些添加剂,那么大家就不会去超市买面包了——因为超市里面的面包保质期是冬春季5~7天,夏秋季2~3天,等我们买到的时候,只能是面包干和面包渣了,就算不那么干,上面也会长满霉点。这样难道会让食品更优质、更安全吗?现在不仅面包,连超市卖的其他主食品都要加入这些成分,比如馒头、饼、包子、发糕之类,否则没法卖两三天时间。又有人说了:什么抗氧化剂啊、乳化剂啊,我还都能接受。只要没有防腐剂就行。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防腐剂是什么?为什么要加防腐剂?在各种食品添加剂中,人们最讨厌的,大概就是防腐剂这一类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防腐剂的形象很狰狞。我问一些消费者:你们觉得,防腐剂是什么东西?他们回答说:就是那种浸泡标本的福尔马林那类东西吧?还有人说:就是敌敌畏那类能杀虫子的农药吧?要是没有毒,能让细菌不生长吗?甚至还有个朋友说:现代人吃了这么多防腐剂,是不是将来死后都不会腐败了?直接就变成木乃伊了?我说:你这人可真有想象力。这样吧,我先说说为什么要加防腐剂。在很多很多年前,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防腐剂。但是,人们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今天收获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过几天就烂掉了。今天给牛挤了很多奶,过一两天就酸掉了。今天杀了一头猪,肉吃不完,没两天就臭掉了……以后还是要继续挨饿。这就是没有食品保藏知识的时代。《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为防腐剂正名(2)后来,有些聪明的人发现,只要把肉晒在太阳下,做成肉干,就能存放两三个月。还有人发现,只要把牛奶做成奶酪块,也能存放两三个月。也有人发现,在鱼和肉表面上抹很多很多盐,肉就不会坏了。因为这些聪明人的发现,人类逐渐找到了一些可以长期保存的食品的办法。这些办法大概可以分成两类:(1)让食品干燥,干了之后就不长细菌和霉菌,因为这些微生物都喜欢水。在考古发掘当中发现,几千年前的古人就会制作肉干和鱼干来长期保存食物了。(2)给食品加入大量盐(或者糖、糟、酸之类),咸到一定程度就不容易坏了。因为盐会产生很高的渗透压,让微生物没法利用食品中的水。道理很简单:海水虽然含有大量的水分,为什么人不能喝,而且喝了还会脱水死亡?因为里面的盐太多。确切地说,盐是人类学会用的第一种防腐剂。它也是有毒性的,不仅对微生物,对人也一样。吃盐多了有害健康,不仅促进血压上升,而且增加胃癌的危险,增加肾脏的负担,损害皮肤,不利减肥……盐的坏处实在多,所以膳食指南中特别强调吃清淡少盐食物,北京市政府还给居民发了小盐勺,帮助大家控制吃盐的数量。只不过,人们吃盐习惯了,很少把它和有毒的东西联系起来,也很少有人想到,它就是一种最古老、最常用的防腐剂。后来人们发现,加蜂蜜和糖也有类似的效果,只是加的量要比盐多一些。也就是说,它们也有防腐效应。比如说,果脯、果酱、花生糖、水果糖之类,都是靠糖来防腐的。可是,时代发展了,人们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了。太咸的东西、太甜的东西,人们吃起来都很不满意。过去北京老字号月盛斋的酱牛肉特别有名,如今人们吃起来觉得不怎么样了,因为太咸了。很多人就想不明白,怎么我小时候那么爱吃的烧饼夹牛肉,现在会不好吃了呢?道理是这样的:过去人们偶尔吃一次牛肉,还舍不得多吃,切成薄片夹在烧饼里,自然不觉得咸。如今呢,直接大口往嘴里放,大厚片往烧饼里放,肯定觉得太咸。可是,为什么人家要做那么咸呢?还不是因为害怕腐败么。过去没有冰箱保存,不做咸一点,酱牛肉还没过24小时就臭了,岂不是买卖要砸么?同样,太咸的酱菜、太咸的酱油、太甜的果酱、太甜的果脯,人们吃了都觉得别扭。而且在健康潮流的推动下,各种产品纷纷推出低糖版本、低盐版本。可是,没有了那么多盐,没有了那么多糖,失去了防腐保护,食品岂不是很容易变质吗?没错。可是,一天两天卖不出去就要扔,也实在太不经济了。于是,生产厂家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方法,让产品不容易变质。不过,这些方法除了做罐头之外,也无非是那么几类。方法1:告诉销售者和消费者,产品只能放在冰箱里卖,回家也要马上放冰箱里。这是因为,温度低的时候,细菌繁殖比较慢。这方法虽然有效,但是毕竟能耗很大,提高成本,运输和保存也比较麻烦。方法2:在甜味的产品里加盐,在咸味的产品里加糖。比如说,广式香肠就是用这个路子。盐和糖有奇妙的相互作用,加了糖之后就觉得不那么咸,加了盐就觉得糖不那么甜腻。其实呢,从健康角度来说,这种改革实在不值得提倡。因为虽然味蕾没有觉得过分的甜或者过分的咸,但实际上食用者已经摄入更多的糖分或者盐分。方法3:如果不用1和2这些方法呢?那么就只好加防腐剂了。比如说,现在的酱油中几乎都要添加防腐剂。如果不加,酱油就容易长霉。酱油这种东西,不可能像饮料那样一口气喝完,也不可能像速冻饺子一样吃不完就放在冰箱里。它要是没有防腐剂的保护,还真是很麻烦呢,谁愿意吃长霉膜生霉味的酱油呢?除了酱油之外,吃起来比较可口的咸菜,不那么甜的果酱、果脯,往往都要添加防腐剂。又比如说,孩子们喜欢吃的果冻,也是必须加防腐剂的。要不然,它含糖量又不高,水分又那么大,怎能在室温下保存那么长时间呢。所以说,防腐剂不该加的时候乱加不行,该加的时候不加也不行。毕竟食品安全最要紧,微生物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时时刻刻都准备和我们争夺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万一让消费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或者霉菌毒素中毒事故,谁担得起这样的责任呢?其实,大规模的现代食品工业,就是建立在食品添加剂的基础上的。因为消费者对食物的外观品质、口感品质、方便性、保存时间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如果没有这些食品添加剂,就很难想象食品能有足够的时间运输和出售,能保持令人愉快的状态,也很难想象消费者能够吃到放心的食品。放不了一两天就会长菌腐败的产品,食品超市敢卖吗?放不了几天就会变色变味的产品,生产企业能卖吗?如果所有食品都不加入食品添加剂,只怕大部分食品都会难看、难吃、难以保存,或者价格高昂,消费者是无法接受的。天然食物的很多美好特性,只能存留非常短的时间;天然食物的安全特性,维持起来也相当辛苦,消费者应当接受这些基本事实。如果消费者不肯降低对食物的要求,又不肯自己购买新鲜原料自己制作,还要食物能保存较长的时间,那么,就只能和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了——没有一种欲望的满足是不用付出代价的。想省事,想方便,想过嘴瘾,往往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健康从原生态开始》 第三部分 解密食品添加剂的危害凡是政府许可加入的东西,肯定是经过科学研究,合理使用时有害作用很小的品种。食品添加剂安全吗?这里所说的食品添加剂,是国家许可的品种,许可用量下毒性都很低。比如说,很多品种并不比盐的毒性大多少,它们绝对不是想象中那么恐怖。福尔马林也好,敌敌畏也好,都是绝对不许可加入食品里的东西。所以说,凡是政府许可加入的东西,肯定是经过科学研究,合理使用时有害作用很小的品种。很多人之所以对添加剂印象极坏,是因为把国家许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到食品当中的东西混为一谈了。咱们做一个测试:以下哪些物质不属于国家法定许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多选)A.甲醛B.吊白块C.苏丹红D.工业石蜡E.丙酸钙F.敌敌畏G.山梨酸钾F.亚硫酸盐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