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知道点世界文化》作者:邓金林-2

作者:邓金林 字数:20426 更新:2023-10-09 13:50:47

最早的木乃伊是在被燥热的空气所灼热的埃及沙土地中自然而然形成的。5000年前的这种尸体,是从浅层沙漠墓葬中发掘出来的,这些尸体最初埋葬时根本没有棺材。在古法老时代,修建密封坟墓之风开始盛行,他们希望借此保护尸体免受猛兽侵扰。  人们所知的现存最古老而完整的木乃伊,是第五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500年)为数不多的、经过精心装饰的干尸。从那时起木乃伊制做者的技艺持续了3000年之久,从未间断,并在公元前10世纪时达到黄金时代。  大多数木乃伊都表现出人类的某种特有表情,有的微笑,有的皱眉,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心满意足,有的则像是一心做着美梦。尽管它们都干瘪皱缩,颜色黧黑,可它们的姿态看上去像是处于永恒的睡眠之中,既不令人害怕,也不令人厌恶。王室男性木乃伊通常是双臂交叉放于胸前,而女性的双臂则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  将尸体加工成本乃伊的目的,是为了在阴曹地府保全死者的个人身份。1976年,开罗埃及博物馆内装有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陈列柜,由于密封不严而使里面的空气混进了真菌,致使这个木乃伊染上了所谓“博物馆病”,急需到法国治疗。这具木乃伊运抵巴黎时,法国给了它王室规格的接待。这位陛下作为第一位出访的古埃及木乃伊御体,在机场上接受了共和国仪仗队的列队举枪致敬。法国的专家们治好了他的病后,又把它送回国去。斯芬克斯的守护  一提起吉萨三大金字塔,人们的脑海里立即便会浮现出那座位于哈夫拉金字塔前方的狮身人面像。它的名声如此之响,以致大大超过了哈夫拉金字塔,而与胡夫金字塔并驾齐驱;它的硕大无朋的形象为世人所熟悉,人们称它为“沉默”与“神秘”的代名词;它的身世和“健康”为各国所瞩目,牵动着古往今来亿万人的心。  相传,公元前二三世纪希腊人统治埃及时期,一批批希腊旅行家横渡地中海来到埃及参观旅游。他们一见到这座奇怪的石像,有人便脱口惊呼:“斯芬克斯!”于是,斯芬克斯之名在西方传开了,直到现在仍以此称呼它。  斯芬克斯为何物?为什么希腊人一见此石像便如此惊恐万状,失声相呼?原来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头可怕的怪物,它长着女人的头,狮子的身躯,还添上两只翅膀。它的名字叫斯芬克斯。传说它生性残酷无比,从智慧女神缪斯那里学到许多谜语,常常守在大路口叫过路行人猜谜。谁猜不出,就把他当场杀死吃掉。难怪希腊人见到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就谈虎色变了。  狮身人面像坐落在距哈夫拉金字塔东北372米的一块洼地的中央。当年建造金字塔时,这里是采石场。采石工们把场内上等坚硬的石块开采后建造金字塔,但中央一片岩石内含有贝壳之类的杂质,结构不严,故弃之不用。金字塔竣工后,采石场上便遗留下一座小山。  传说公元前2610年,哈夫拉法老前来巡视自己未来的陵墓,见此山挡于塔前,颇不雅观,龙颜顿时不悦。摆在建筑师面前有两种选择:或拆除运走;或利用它改为陵墓的组成部分。这时,大概天才的设计师从埃及古代的神话和山的外形中汲取了灵感。远古时,负责保护本部落安全、抵御外来之敌的酋长常常被比作勇猛的狮子。而在神话中,狮子又成为陵墓和庙宇等圣地的卫士。或许设计师意识到了狮子还有残忍兽性的一面吧,于是别出心裁地把小山雕塑成哈夫拉的头像和狮子的身躯,象征着人的智慧与狮子的勇猛结合于一身。  一件千古不朽的造型艺术品就这样诞生了。  人面像由整块巨石(小山)琢成,高20米,体长57米,如果算上石块砌成的两个前爪,全长72米。它的脸宽4.075米,鼻子长1.71米,嘴大2.30米,耳长1.925米。它头戴皇冠,两耳侧有扇状的“奈姆斯”头巾下垂,前额装饰着据说能喷射毒液的“库伯拉”圣蛇浮雕,下额挂着标志国王威仪的长须,脖子上围着项圈,鹰的羽毛图案打扮着狮身。石像面貌慈祥,微露一丝神秘的笑容。4000多年来,它忠诚地守卫着金字塔,天天凝视着旭日东升,默默无语地观察着人间的忧患沧桑,自己也忍受着痼疾的煎熬。会说话的石碑  古埃及人是最早步入文明社会的民族,所以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人们总会想起它那两个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述历史,恢复古埃及的概貌主要靠人类活动的记录——文字史料。  1799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他手下的一名军官布夏尔带领士兵在罗塞塔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岩断碑。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亦称民书体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塔碑”的著名石碑。  要想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就必须要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各国学者纷纷试图译解碑上的文字。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但是,尽管学者们能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能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谜。令人惊奇的是,年仅11岁的法国少年商博良决心揭开“罗塞塔碑”上古埃及文字的秘密,让石碑说话,告诉人们古埃及的秘密。为了读懂埃及象形文字,他勤奋工作了21年。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塔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托勒密和王后克里奥帕特拉这两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经过努力,到了1822年,这个在1000多年期间始终令人茫然不解的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终于被商博良解开了。  原来,“罗塞塔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写的一封歌功颂德的感激信。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王朝法老托勒密。他登上国王宝座后不久,取消了僧侣们欠交的税款,并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给僧侣们带来了一系列好处,所以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敬仰。于是僧侣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写的两种文字刻在这块黑色玄武岩碑石上。  小小的罗塞塔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碑石而举世闻名。不过,这块著名的碑石早已不在该城,它被收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了。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或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r”音,甲虫为三子音,发“hpr”音等,但这些发音都表示不止一种意思,为了有所区分,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部首符号。这种部首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埃及的象形文字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书体,在罗马统治期间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用改造过希腊字母书写的埃及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神奇古都底比斯  在公元前14世纪中叶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尼罗河中游,曾经雄踞着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这就是被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的底比斯。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它的兴衰是整个古埃及兴衰的一个缩影。  从公元前2134年起,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  但后世人对它感兴趣,不仅仅在于上述之处,还在于底比斯不仅是埃及法老们生前的都城,也是法老们死后的冥府。底比斯横跨尼罗河两岸,位于现今埃及首都开罗南面700多公里处,底比斯的右岸,也叫东岸,是当时古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底比斯的左岸,也叫西岸,是法老们死后的安息之地。  底比斯在埃及古王国时期,是一个并不出名也不很大的商道中心。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通往努比亚的陆路,都要经过底比斯。底比斯的兴盛是跟阿蒙神联系在一起的。法老孟苏好代布把首都定在底比斯后,又将阿蒙神奉为“诸神之王”,成了全埃及最高的神,从此开始在底比斯为阿蒙神大兴土木。底比斯在古埃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就这样被奠定了下来。  到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门内姆哈特一世曾把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孟斐斯附近的李斯特,但在底比斯仍然为阿蒙神继续兴建纪念性建造物。  从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中王国遭到了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喜克索斯人征服了大半个埃及,最后定都阿瓦利斯,建立了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底比斯经历了第一次衰落。  埃及人在阿赫摩斯一世的率领下,又在底比斯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并在公元前1580年左右攻占了阿瓦利斯城,把喜克索斯人赶出了埃及,开创了古埃及新王国时代。  新王国时期的法老们再次选定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他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取了大量财富和战俘,并把底比斯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显赫宏伟的都城。他们在东底比斯为阿蒙神和他们自己建起了一座座壮观的神庙和宫殿。  但是,鉴于往昔兴建起来的金字塔陵墓太引人注目,虽然防范措施严密,还是未能逃脱盗墓者的侵袭。于是,法老们经过反复琢磨,决定不再建造巍然屹立的金字塔陵墓,而是把荒山作为天然金字塔,沿着山坡的侧面开凿地道,修建豪华的地下陵寝。在西底比斯一个不显眼却又盛产建筑材料石灰岩的山谷里,法老和权贵们为自己修造了一座座陵墓。这个山谷被后人称之为“国王之谷”。  第二十一王朝以后,随着底比斯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不断加剧,加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带的“海上民族”的不断入侵,新王国日益衰落,底比斯也开始了自己的厄运。公元前663年左右,入侵埃及的亚述军队再次火烧、洗劫了底比斯。公元前27年,一场地震又使底比斯城里仅存的一些纪念性建筑物瞬息之间倾塌无遗。  到公元19世纪,只留下一堆废墟的底比斯,成了古墓盗劫者的乐园。在现今埃及的卢克索和卡纳克一带,人们还能见到底比斯遗址的一些断垣残壁。太阳之子埃赫那吞  埃赫那吞(约公元前1379—1362年在位),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国王。第十八王朝(约公元前1570—1320年)是古埃及史上的强盛时期。经过多次的侵略扩张,帝国的版图北至叙利亚的卡赫米什,南面一直伸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埃赫那吞从小便博览群书,满腹经纶,但性子倔强,认准一个理儿不放,几匹马也拉不回来。在他成为法老之前,他就对阿蒙神庙僧侣们互相抱团的作法不满,对僧侣们在地方上的骄横也早有所闻,因此便决心削减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  埃赫那吞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激起了保守势力的不满。老法老和王后知道儿子不会听他们的话,但又担心国家因此出现战乱,于是趁一天晚上埃赫那吞向他们请安时对他说:“儿啊,做事情不可走极端。我这辈子承蒙阿蒙神照顾,国家太平、祥和。你一下子改弦易辙,如此对待阿蒙神和他的仆人,不仅得罪神,还会触怒许多人。不如现在便收回成命,放弃树阿吞的打算,化动为静,恢复国内的平和。”埃赫那吞听罢皱起眉头,说:“父亲,近日来我已听到许多谣言,也有背后骂我咒我的人,蠢蠢欲动的人,我已命军队严加防范。现在您们来劝诫我。我知道您与他们不同,是担心我把事情搞糟。您所说的道理我也明白。但阿蒙神庙的僧侣势力太大,经常干预朝政,现在他们更加嚣张,诽谤君主,煽动百姓,若不采取果断措施,将来一定要酿成大祸,不如早早快刀斩乱麻,废除阿蒙神,只尊阿吞神,才能使江山稳固。”  埃赫那吞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埃及逐渐强大起来了,成为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霸主。他在位第六年,动员几十万劳工建设修成了新都埃赫塔吞。迁入新宫后的埃赫那吞便无心朝政,整天陶醉在宗教生活和宫廷生活中,政事由麻伊掌管,军事托付给赫伦希布。这俩人因为与阿蒙僧侣贵族有利害冲突,因而很是卖力。埃赫那吞本人则疏于朝政,对下放松监督,于是统治日益松弛,国家机器像一驾陈旧的马车,虽能运行,但到处吱嘎乱响,运转不畅。  一天,埃赫那吞和老皇后同坐一车去阿吞庙祭神。他心情愉快,一路向母亲介绍街边的景物。突然马车停了下来,埃赫那吞朝前看去,原来是一个人拦住了车队。卫士长上前询问,这个人说有冤状上告。埃赫那吞让那青年到自己车边来,由书吏长麻伊代他接收。这个人跪行到国王所坐的马车轮下。麻伊则从马上俯身刚要去接状纸,说时迟那时快,这青年一跃而起,从纸卷中抽出一把锋利的青铜短刀,向车上的法老胸部猛刺过去。“啊!”埃赫那吞本能地惊叫一声,又本能地向后闪去,老太后吓得当时就昏过去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右侧的卫士横转过青铜矛,使劲捅向刺客的后背。矛头破腔而入,刺客未及刺到法老便沉重地倒了下去,恰好压在法老的身上,那刀尖几乎碰到法老的鼻子。  国王遇刺的消息很快传开,阿蒙神庙的僧侣们借机又放出风来说:“这是阿蒙神对法老的一次警告,假如他还要倒行逆施,就要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一时间,埃及全国上下一片人心惶惶。王后涅菲尔提忧心忡忡地劝埃赫那吞不要再这样下去了。不料,埃赫那吞大发脾气,将王后斥责了一通。王后伤心极了,便带着孩子回到了底比斯,直到死后,夫妻二人也没有再见一面。  公元前1326年,埃赫那吞在众叛亲离中去世。王后涅菲尔提未能饶恕他,没有出席他的葬礼。刚刚9岁的吐坦卡蒙即位。刻在泥版上的文字  现代人对古代各国历史的了解,主要靠的是文字记述的资料。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经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世界别的地方发现的古代文字,主要有三种: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使用的图画式的象形文字,公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再就是古代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的辩认,同埃及象形文字的辩认过程极为相似。这件事还得追溯到2500年前。  那是公元前522年3月的事情。当时波斯皇帝冈比西斯率大军远征埃及。有一个叫高墨达的僧侣,冒充被冈比西斯处死的皇弟巴尔狄亚的名义在波斯各地和米底发动了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之久。皇帝冈比西斯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病死。一时间波斯贵族们群龙无首。这时有一个叫大流士的贵族用阴谋手法获得了皇位,最后平定了叛乱。为了称颂自己的功绩,大流士让人将他平定叛乱的经过,刻在米底首府爱克巴坦那(今天伊朗哈马丹)郊外贝希斯顿村附近的一块大岩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贝希斯顿铭文上面也刻着三种文字:楔形文字、新埃兰文和古波斯文。183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法国学者罗林森发现了这个铭文,并制成了拓本。1843年,他译解了其中的古波斯文,然后又将古波斯文与楔形文字对照,终于读通了楔形文字。从此解开了楔形文字之迷。  原来,最古的楔形文字是从右到左直行写的。因为书写不便,后来就把字形侧转90度,改成从左到右的横行。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早在公元前4000年,他们在开发两河流域的同时,就创造了这种文字。  最先,这种文字是象形的。假使要表示复杂的意义,就用两个符号合在一起,例如“天”加“水”就是表示“下雨”;“眼”加“水”就是“哭”等。后来又发展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多种意义,例如“足”又可表示“行走”、“站立”等,这就是表意符号。  再到后来,一个符号也可以表示一个声音,例如“星”这个楔形字,在苏美尔语里发“嗯”音,如果用来表示发音的话,就与原来的“星”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关系了,只表示发音,这就是表音符号。  为了表示什么意思和发什么音,苏美尔人又发明了部首文字。比如,如果一个人名之前加上一个特殊符号,就表示这是一个男人的名字。  苏美尔人当时还不懂得造纸。他们就用粘土做成长方形的泥版,用芦苇或木棒削成三角形尖头在上面刻上字,然后把泥版晾干或者用火烤干。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泥版文书。一开始,苏美尔人的泥版是圆形或者角椎形的,不便于书写和存放,后来苏美尔人便将泥版改为方形的。苏美尔人的大部分文字材料都是刻在这种方形泥版上才保存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人们在两河流域已经挖掘出了几十万块这样的泥版文书。  由于苏美尔人用的是芦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后来流传到亚洲西部的许多地方,它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大的贡献。公元前2007年,苏美尔人的最后一个王朝衰亡之后,巴比伦王国把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了过来,并且有了更大的发展。太阳历和公历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95%以上的人口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可是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又译朱利乌斯·恺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恺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让人神往的“美索不达米亚”  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希腊人把两河流域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美索不达米亚又分两个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就今天来说,两河流域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  两河流域文明时代最早的居民是苏美尔人。他们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来到了这里。两河流域的最初文明就是他们建立的。属于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巴比伦人(阿摩列伊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人的成就,使两河流域的文明成为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一页。其中巴比伦人的成就最大,因此,两河流域的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文明。  大约在5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就会制做陶器了。他们制做的陶器主要是彩陶,色彩富丽夺目,有的还涂有层。人们常用的生活用具像酒杯、油缸、炉子、灯盏等几乎全是陶制。最有趣的是,人死后用的棺椁也用陶土烧制,形状像个有盖的长方形大箱。  古代两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垒墙、盖房、铺路,都使用粘土掺上切碎麦的大秸制作的土砖。古代两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都是用这种粘土修建的。  古代两河地区的金属制造工艺达到了相当纯熟的水平。我国商代有司母戊大方鼎,大约在同一时期,两河流域有重约2吨的青铜铸像,手工业行业很多,像制砖、织麻、刻石、珠宝、皮革、木业等等。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在文化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留下了一笔丰厚的遗产。  他们很早就有了文字,这就是著名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虽然始终没有发展成拼音文字,但在人类早期文字中,它是发展得比较完备的一种。  两河流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谚语、神话和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有名的英雄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知生死秘密的愿望。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特别引起后人的兴趣。人们发现,基督教《圣经·旧约》中的一些故事的渊源都在古代两河流域。如有一首叙述神创造世界故事的诗歌与《圣经》的创世故事十分相像,都说神在第六天创造了人,第七天休息。《圣经》中讲蛇引诱亚当、夏娃偷食禁果,两河流域的神话也讲人的祖先因受到引诱而犯罪。  两河流域科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苏美尔人已经知道10进位制和60进位制,后者在古代两河流域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今天度量时间用小时、分、秒,以及把一圆周分为360度,都是继承了两河流域古人的成果。古代两河流域的天文历法知识直接影响了欧洲的天文学。苏美尔人按照月亮的盈亏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共354天,同时设闰月调整阴历阳历之间的差别。到公元前7世纪,又形成了7天一星期的制度,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并以他命名这一天。到今天,欧洲各国仍然沿用。此外,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对药物、植物、动物、地理等等也有丰富的知识。  早在5000多年前,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创造这样发达的文明,真是令人神往。欧洲古代文明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文化。然而,当古希腊人还没有迈进文明时代的时候,两河流域的文明就已经延续了约2000年。希腊人后来的许多成就,就是在两河流域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汉穆拉比和刻在石柱上的法典  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致的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把象征帝王权力标志的权标,授予汉穆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着汉穆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其中有少数文字已被磨光。这个石碑就是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它把我们带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伦社会。  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体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是一位很有才干的国王。他勤于朝政,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他也关心税收,处理各种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伦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汉穆拉比每天要处理的申诉案件太多,简直应付不了。他就让臣下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汉穆拉比命令把法典刻在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马都克大神殿里。  在巴比伦社会中,除了奴隶主和奴隶,还有自由民。这部法典的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比如,两个自由民打架,一个人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对方就要同样被打瞎一只眼睛作为赔偿;被人打断了腿,也要把对方的腿打断;被人打掉牙齿,就要敲掉对方的牙齿。甚至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房屋倒塌,压死了房主的儿子,那么,建造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儿子抵命。  汉穆拉比法典对奴隶主、自由民、奴隶有着不同的规定:如果奴隶主把一个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银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隶,就不用任何赔偿。奴隶如果不承认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隶的证明,这个奴隶就要被割去双耳。法典甚至规定奴隶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处以割耳的刑法。属于自由民的医生给奴隶主治病,也是胆战心惊的。因为,如果奴隶主在开刀的时候死了,医生就要被剁掉双手。  正是依靠这部法典,汉穆拉比时代的巴比伦社会才成为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中统治最严密的国家。  那么这部石柱法典是怎样从巴比伦“跑到”苏撒的呢?原来苏撒也是一座5000年前的古代都城。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今天伊朗迪兹富尔西南的苏撒盆地有一个强大的奴隶制王国,叫埃兰(又译“依兰”)。古城苏撒就是埃兰王国的首都。公元前1163年,埃兰人攻占了巴比伦之后,便把刻着汉穆拉比法典的石柱作为战利品带回到了苏撒。埃兰王国后来被波斯灭亡。公元前6世纪时,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上台后,又把波斯帝国的首都定在苏撒。这个石柱法典便又落到了波斯人手中。  发掘出来的圆柱正面7栏已被损坏,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埃兰国王打算在圆柱正面刻上自己的功绩。可是,在毁去原来的字迹后,不知为什么并没有刻上新字。  这件稀世珍宝现在还收藏在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被涂毁的7栏文字,可以根据后来发现的汉漠拉比法典的泥版文书进行校补。所以,“石柱法典”仍是世界上现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尼布甲尼撒二世  尼布甲尼撒二世是古代西亚新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国王,一说到他,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巴比伦之囚”和“空中花园”的故事。在《圣经·旧约》里,也多处提到了他的一些事情。  公元前7世纪后半期,亚述帝国由于内乱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伦地区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领那波帕拉沙尔的领导下,联合北方的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灭亡了亚述。那波帕拉沙尔成为新巴比伦王国的第一位国王。不久,老国王任命尼布甲尼撒为统帅,同埃及军队进行决战。  公元前605年春天,双方在幼发拉底河西岸的卡尔赫米什进行了决战。尼布甲尼撒率军在下游先行渡河,而后沿西岸向敌人发起猛攻,同时,将埃及人南逃的退路也切断了。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新巴比伦王国的士兵像潮水一样冲向敌阵,一批倒下去,另外一批接着冲了上去,埃及军队遭到了惨败。战后,新巴比伦的一个诗人形容埃及人在这场战役中,“好像圈里的肥牛犊,他们转身后退,一齐逃跑。”埃及军队溃逃后,尼布甲尼撒下令穷迫不舍,终于在哈马什全歼了埃及军队。  公元前605年8月,老国王那波帕拉沙尔去世,尼布甲尼撒顺利登上了王位。公元前604—602年,尼布甲尼撒对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诸小国发动了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大马士革、西顿、推罗以及犹太的国王都被迫纳贡称臣。公元前601年,尼布甲尼撒再度与埃及交战。这一次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新巴比伦军队不得不退回巴比伦。3年来一直臣服于尼布甲尼撒的犹太国王约雅敬,趁机脱离新巴比伦,投向了埃及。  尼布甲尼撒在听到犹太国王投降的消息之后,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无比痛恨,下令在犹太国王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了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割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又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示众。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  此后,尼布甲尼撒下令攻打重要的海港和商业中心、腓尼基城市推罗。推罗人坚决不投降。尼布甲尼撒对推罗的围攻长达13年之久,以致一些新巴比伦的老兵头发都光秃了,军装由于长期不换,肩头都被磨破。最后,由于没有任何的外援,推罗不得不投降。  在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新巴比伦王国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生活繁荣。为了显示他的文功武治,尼布甲尼撒下令重修巴比伦城。  由于尼布甲尼撒同巴比伦的神庙祭司集团关系非常密切,他新建、修复了许多宗教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比伦的马都克神庙的塔寺,即“巴别通天塔”。该塔寺在古代远近闻名。尼布甲尼撒还重修了通往马都克神庙的大街。  尼布甲尼撒还建造了巴比伦城的外城墙。著名的伊丝塔尔门在尼布甲尼撒时进行了改建。墙面装饰着光彩夺目的琉璃砖拼出的龙和公牛,阳光之下,满壁生辉。同城门相连的城墙是双层的,两个门楼,前后四道门,城墙很厚,墙上有战垛、箭楼。  尼布甲尼撒曾经娶了一个米底公主。为了让她高兴,不再想家,他下令召集了几万名能工巧匠,用人工堆了一座小山丘,再在上面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修建了许多庭台楼阁,这就是著名的“空中花园”,成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  巴比伦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城,它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交汇处。早在公元前1830年左右,阿摩利人就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在古巴比伦国最出色的国王汉穆拉比死后,巴比伦不断受到外族的进攻,历经了500多年战乱,直到公元前7世纪末,才在尼布甲尼撒领导下,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然而,88年后,新巴比伦王国又被波斯人彻底毁灭。随着巴比伦王朝的覆灭,显赫一时的古城巴比伦,也日渐消失在荒草之中了。  在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巴比伦也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最壮丽最繁华的都城,巴比伦古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城里最壮观的建筑物,就是尼布甲尼撒王宫和著名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感到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那么为什么把巴比伦城又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呢”?这个说法来自《圣经·旧约》。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修起了城池。后来,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上帝耶和华得知此事,立即从天国下凡视察。上帝一看,又惊又怒,认为这是人类虚荣心的象征。上帝心想,人们讲同样的语言,就能建起这样的巨塔,日后还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后来人们就把巴比伦叫做“冒犯上帝的城市”。  赫赫有名的巴别通天塔就耸立在城市的北面,巴别塔本是巴比伦古城里,一座供奉巴比伦人的主神马都克的神庙。塔的顶端是神殿,有一条石梯可以直通神殿,敬神时,穿着白色法衣的祭司在由乐器伴奏的合唱声中登上塔顶。这座巴别塔就是《圣经·旧约》里的巴别通天塔。“巴别”这个词是巴比伦文,意思是“神的大门”。由于它的读音跟古希伯莱语中的“混乱”一词相似,加上当时巴比伦城里的居民讲的远不止一种语言,《圣经·旧约》的作者也就很容易把“语言混乱”与上帝对建塔的惩罚相联系,编出上述的故事来了。巴比伦古城里最早的巴别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攻占巴比伦时就破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派人来参加修塔。  在波斯人彻底摧毁了巴比伦之后,人们对巴比伦通天塔仍然念念不忘。公元前331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已经荒芜的巴比伦后,他曾经想重建通天塔。但是,单单清除废塔的砖瓦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最后他只好放弃了这个计划。巴别塔如今剩下的仅仅是一块长满了野草的方形大地基的残迹了。  千百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人一直想找到巴比伦城的遗址。  1899年3月,一批德国考古学家,在今天巴格达南面50多公里的幼发拉底河畔,进行了持续10多年之久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工作,终于找到了已经失踪两千多年,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公元前605年改建后的巴比伦古城遗址。紫红色的人  腓尼基是古代一个城邦国家,位于叙利亚沿岸,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由于腓尼基地处西亚海陆交通的枢纽地区,所以航海和商业特别发达。  在古埃及的文献里,腓尼基称为“腓尼赫”。古希腊人称它为“腓尼基”,意思是“紫红之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当时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一些人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似乎他们的衣服总也不会退色,即使衣服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所以大家把地中海东岸的这些居民叫做“紫红色的人”,即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能生产这种绛红颜料源于一件偶然的事情。据说,有个腓尼基牧人,有一天从海边拿回一大堆的海螺,煮好之后,他扔了几个给他的猎狗,猎狗衔了一个使劲地一咬,顿时嘴里和鼻子上都溅满了鲜红的汁水。牧人开始以为狗嘴巴被螺壳扎破了,急忙用清水给它洗伤。可是洗完之后,狗脸上仍然是一片鲜红。“这是怎么回事?”牧人自言自语地拿起贝壳仔细观察,发现贝壳里面有两块鲜红的颜色。他想,如果用贝壳里的颜色染布,一定会不掉颜色。于是他又捡回一大堆这种海螺,将贝壳砸碎,放在水里熬,果然熬出了一种紫红色的染料。  从此,那里的人争着到海里去捕捞这种海螺,用它的贝壳做成鲜红色的颜料,然后用来染布。这种紫红色的布受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国家人民的欢迎,许多腓尼基人靠贩卖染料、布匹发了财,他们也渐渐放弃了农业生产,以经商为业。在当时,腓尼基商人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南北各个海港。  腓尼基人还以善于航海闻名于世。他们曾经进行过人类第一次环绕非洲航行。  正因为腓尼基人主要从事商业和航海事业,经常坐着船到各地去做买卖。在做买卖记帐时,觉得当时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难,需要有一种简便的文字作为记载和交往的工具,他们在埃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出用22个辅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来源于腓尼基字母。说起腓尼基字母的发明,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是远近皆知的聪明人。有一次,他在别人家里干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记带来了。他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面划了点什么,然后让一个奴隶送给在家中的妻子。卡德穆斯的妻子看了木片,什么都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惊呆了,认为他的主人是在用一种神秘的方式,通过木片来表示出他需要的东西。据说,卡德穆斯在木片上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许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来向卡德穆斯求教,卡德穆斯就将他发明的字母文字教给了其他人。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最早使用腓尼基字母的腓尼基城市是乌加里特城。后来在腓尼基南北通用的由22个辅音音符所组成的字母,就是从乌加里特的字母演进而来的。随后,古希腊人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现在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因此可以说,腓尼基古城乌加里特的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字母文字的始祖。亚述帝国与“血腥的狮穴”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在两河流域的北部,一支叫亚述人的部落兴起了。到了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国已经成为两河流域最强大的国家。  在国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前746—前727年)时代,亚述人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兵种最齐全、装备最精良的常备军。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和他的后代,凭借这支强大的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东部、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巴比伦尼亚和埃及等地,成为两河流域和北非一带最强大的军事强国。  亚述国王对在战争中失败却不肯投降的国家,报复极其残酷,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破城之后,亚述士兵残酷地对待着城里的人们,敲碎他们的头颅,割断他们的喉管,火烧他们的房屋,抢走他们的财产,还掳走他们的妻子和儿女。  公元前743年,亚述军队攻陷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由于城中军民拼死抵抗。城破之后被亚述士兵斩下的头颅,竟然堆成一座小山。亚述人还把成千的战俘,绑在上端削尖的木桩上,让他们在痛苦中慢慢死去。就连孩子,亚述人也不肯放过,统统杀掉。城中所有的贵重物品,都被运回亚述。公元前8世纪,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开始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攻进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样从地面上消失了。  几千年过去了,人们除了从史书上知道曾经有过尼尼微这样一座城市之外,其它就一无所知了。  1842年,一位叫博塔的法国考古学家,在反复琢磨了《圣经·约拿书》之后,来到了伊拉克的摩苏尔市。在流经摩苏尔的底格里斯河左岸,他发现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山岗。大的叫“库容吉克”,小的叫“约拿之墓”。博塔认为这两个山岗就是古城尼尼微的遗址。  1845年,有一位名叫莱亚德的英国考古学家,也按照《圣经·约拿书》中对尼尼微城址的描述,找到了这里,对库容吉克山岗进行了长达6年的发掘,终于找到了辛赫那里布的王宫和亚述巴尼拔王的部分藏书室。证明这里就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  从1927年到1932年,英国几个考古学家又对尼尼微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挖掘的深度达到离地面27.5米。通过在尼尼微古城遗址里发掘出来的大量泥版文书、浮雕等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但是,令人痛惜的是,由于19世纪在库容吉克山岗下的无计划胡乱发掘,尤其是为了得到浮雕和泥版而采用的毁灭性的发掘方式,虽然使大英博物馆增添了不少稀世珍宝,但是却毁掉了一座历史名城尼尼微的城址遗迹。“宇宙之王”居鲁士  公元前10世纪左右,有两个说印欧语的部落来到伊朗高原,一个叫米底,一个叫波斯。米底人居住在里海以南,波斯人则住在米底人以南。居鲁士就是波斯王国的著名国王,由米底公主曼丹妮所生。  长大后的居鲁士凭自己的贵族身分,逐渐将波斯10个部落的青壮年贵族团结在他的周围。有一天,居鲁士对这些波斯贵族说:“国王让我担任波斯人的领导人,现在每人回家取上镰刀跟我来做一件事。”大家照他的命令取来镰刀,居鲁士率领他们来到一大片长满荆棘的土地上,让他们在一天之内将荆棘砍尽,开出地来。他们如期干完,但每个人都累得要命。  第二天.居鲁士杀掉了家中全部牲畜,又拿出酒和许多东西招待昨天的那些人。宴会接近尾声,居鲁士站起来高声问:“今天的感受和昨天的感受相比,你们喜欢哪一种?”大家齐声回答,喜欢第二种。居鲁士又说:“如果你们愿听我的话,就会天天享受这种快乐和幸福,而不会受昨天的苦头。我相信波斯人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米底人差,凭什么你们该受他们的压迫?你们应毫不犹豫地起来反抗阿斯提亚格斯。”波斯青年人早就心怀怨恨,不满米底统治,因此绝大多数都愿意跟居鲁士造反,但也有人给国王通风报信。阿斯提亚格斯闻讯立即调集军队,命令王室总管哈尔帕哥斯为统帅。哪知哈尔帕哥斯对于国王杀掉他儿子的事,一直怀恨在心,率军出发后,竟和其他同党在阵前投降了居鲁士。  阿斯提亚格斯怒不可遏,下令将那占梦的僧侣处死,然后亲自带兵出城迎战。结果被居鲁士率领的波斯军队打得大败,自己也作了俘虏。波斯军队占领了爱克巴坦那,米底王国灭亡了。  居鲁士成了波斯国王。由于他的家族出自波斯10个部落之一的阿黑门尼德族,所以他的王朝又称阿黑门尼德王朝。对于自己的外祖父,居鲁士并未加害,而是奉养在宫中。这是发生在公元前550年的事情。  不久,居鲁士率领波斯军队又灭亡了吕底亚王国。  征服吕底亚王国之后,居鲁士又以武力相威胁,使小亚细亚沿海各希腊城邦向他臣服,但允许各邦自治。然后挥师东进,深入中亚,并在今天独联体塔吉克共和国境内修筑了边境要塞“居鲁士城”。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下令进攻新巴比伦王的首都巴比伦城。巴比伦国王那波尼德听到居鲁士前来进攻的消息时,哈哈大笑说:“让他在巴比伦城下大哭吧,也许能把城墙哭倒。”因为巴比伦城异常坚固,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城墙是用掘护城河时取出的土烧成的大砖砌成的,砖和砖之间还涂上沥青,宽厚的城墙呈四方形,所有的城门连门柱都是青铜铸造的。然而,居鲁士率大军来到巴比伦城下,并没有立刻攻城,而是利用城内反对国王的巴比伦贵族掌握的军队,打开了城门,使巴比伦城很快落入他的手中。  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居鲁士便灭掉米底、吕底亚、新巴比伦三大王国,降服了犹太、腓尼基,把地中海东岸至中亚的广阔地区、众多民族都统一到波斯帝国之中。  进入巴比伦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后,居鲁士决定把波斯帝国的首都迁到巴比伦城,并且宣布自己是“宇宙四方之王”。  在占领巴比伦之后,居鲁士又想征服埃及。但是,他想在远征埃及之前,先巩固自己东部的后方。于是,他领兵向里海进军,准备消灭那里的马萨革泰人。在这里,居鲁士被马萨革泰人杀死。他死后,他的儿子冈比西斯成了波斯皇帝。大流士改革  波斯皇帝、暴君冈比西斯死后,一个假扮巴尔迪亚王子的拜火教僧侣高墨达当了波斯的皇帝,但真相很快暴露。波斯贵族,其中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发动了一次政变,杀死高墨达,夺回了政权。  高墨达死后,这7个大臣又商议由谁来当新皇帝的问题。但谁都认为自己应该当皇帝。一天,7个人又为此事争执起来,只有欧塔涅斯最后退出了王位的竞争,只要求今后不管谁当了皇帝,都不得对他有不敬的地方。其余6人同意了他的要求。但是由谁当皇帝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最后6人商定,第二天早晨,6人乘马在郊外集合,看谁的马先嘶叫就由谁来当皇帝。最后,大流士让他的马夫使了一个计策,使他的马先叫了起来,当上了皇帝。  大流士认为居鲁士和冈比西斯时代的宫廷缺乏规矩。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他便制定了一大套森严的宫廷规矩。在上朝时,大流士头戴闪闪发光的金皇冠,身穿绛红色的长袍,腰系金丝腰带,手握黄金“权杖”,高坐在金阶之上。身后则站着大群高擎羽扇和大伞的随从和侍卫。大臣要跪在地上朝见,在他和大臣之间还要用帷幕隔开,因为大臣的呼吸会亵渎皇帝。  大流士宫内的各种杂役人员有1.5万人。他还建立了一支1.2万人的卫队,称为“不死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可以补缺。  为了防止出现叛乱,大流士又把全国分成许多军区,军区的长官只对他一个人负责,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  大流士日常的饮食极为讲究。当上皇帝之后,他便只喝故乡的水。因此每天都要派许多人用专门的银筒,把他故乡的水运来。即使在他出游各地时也不例外。  大流士特别喜欢吃爱琴海产的鲜鱼,为了及时把鲜鱼送到宫中,他下令修了一条全长两千多公里的驿道,称为“皇道”。这条驿道全线设有100多个驿站,沿路驿站的信差,就用接力的方法,快马加鞭地把鲜鱼送到宫中。从爱琴海到大流士的宫中,如果步行需要几十天的路程,但由于有了这条驿道,信使3天就可以到达。希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海鲜鱼进宫廷。”  当然,修筑这条驿道也使波斯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条路在我国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便成了丝绸之路的东段。此外,大流士还下令挖了一条由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  由于波斯的交通发达,沿途又有士兵保护商旅行人免遭抢劫,波斯和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国的贸易很快便发展起来。据说,水稻和孔雀就是在那个时候从印度传入波斯的。  大流士即位后,便将各行省的贡赋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他还下令铸造和使用金币。金币的正面是他本人的头像,反面是一个弓箭手,这种金币叫做“大流克”。现在,这种钱币成为古币收藏家眼中的珍品。为了享受,大流士还调集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等地的大批能工巧匠,为他建造宏伟的王宫。  后世的历史学家把大流士的这些做法称为“大流士改革”。  公元前500年,大流士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争。在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中,波斯军队被希腊人打得大败。10年后,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再次远征希腊又惨败而归。从此,波斯帝国逐渐衰落。神秘的拜火教  在古代波斯帝国广袤的大地上,曾经兴起过一个奇特的宗教——拜火教。至今为止,人们只知道有关这个神秘宗教的少得可怜的信息,虽然它们听起来已是足够让人惊奇。但我们在这个宗教的有关历史文献中,仍然找寻到了以下这个故事中一些朦胧的影子。  据说,主宰这个宗教的是一个狮头人身、长有双翅的奇特生物。他是由一个凡人经过特殊的修炼而成为的神。他能够让死者复活,能够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于水火之中,他受了神的旨意而来到人间,来帮助更多的人返回天庭。  这是一个十分离奇的传说,很难弄清其中究竟有多少真实的成分。不过,拜火教确实有一个十分古怪的仪式——梅尔卡巴。相传,凡是受到过梅尔卡巴洗礼过的人,就能够上升为神。  但是并非每一个拜火教教徒都能接受这一秘密仪式的洗礼。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能如愿地返回天庭,而只能默默地消失在人世之中。但是他们并不为这样的结局所动,依然前仆后继地进行修行和礼拜,乐此不疲。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们投身于此呢?难道仅仅依凭心中的欲念就能够做到吗?拜火教的教主,那位狮头人身的怪物,还代表着日、月、土三者同一。据说,这也是拜火教修炼的三个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可以看见土(鹰)、而后可看见月(牛)、再后可看见日(狮),再经过修炼,就能飞升天堂,转变成神。  奇怪的是,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够成为神呢?或者说,神之为神,难道与这三种动物有着某种奇特的联系吗?由于拜火教教规的规定,不论任何教徒,只要对他人讲述了教会内部的事情,就丧失了成为神的可能,加上年代古老,我们已很难发现能对此作出解释的信息了。  我们只能据此猜测:那种所谓的神也许就和拜火教的教主一样,是一个人兽合体。若果真如此,那么遍布于世界各地的关于斯芬克斯的描述就可能会基于一个这样的事实:可能存在着一种人兽合体的生物,由于它外形奇特,分布广泛,而被人们误认为神灵下凡。  如果我们的推测更大胆一些,人,也许就是从人神合体的神的身体中剥离出来而降至人间的!可是,为什么一定是人、狮、鹰、牛这几种生物呢?  这依然是一个难解的谜。《一千零一夜》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有个岛国,国王叫山鲁亚尔。有一天,国王偶然发现王后和奴仆们嬉戏取乐,他勃然大怒,怀疑王后对他不忠诚,就把王后杀了,并发誓要对所有的女子进行报复。他决定每天娶一位女子,第二天就杀掉再娶。  国王的命令在京实施了3年之久,整个京城充满恐怖气氛,青年女子不是成了国王的刀下鬼,就是外出逃命,城里的人都快逃空了。  国王不管这些,继续命令宰相为他寻找女子进宫。宰相找遍京城,也找不到女子了,他忧心忡忡地回到家中,准备等候国王的处决。他的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所有的女子,便自告奋勇地进宫嫁给国王。  进宫后她请求国王让她见妹妹一面,国王同意了。山鲁佐德说:“妹妹我给你讲个故事,因为明天国王就要把我杀掉了。”国王听到山鲁佐德见妹妹竟是为了讲故事,引起了他的兴趣和好奇。他也跟山鲁佐德的妹妹一起听故事。  山鲁佐德给他妹妹讲了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阿拉丁是中国一个穷裁缝的儿子。他从小游手好闲,不干正经事,居然把他的父亲给气死了。阿拉丁和他的母亲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日子。  阿拉丁15岁的时候,他从没见过面的伯父找他来了,并要带他去找神秘的宝物。原来,这个伯父是假的,他是一个非洲魔法师。他从占卜中知道,中国的地下埋藏着稀世宝物,可以满足人的一切愿望,但必须有一个大胆、机灵的叫阿拉丁的男孩去取,所以他冒充阿拉丁的伯父找来了,实际上是想利用阿拉丁。  他们一起来到荒凉的郊外,魔法师念动咒语,大地竟然就裂开一个缺口。魔法师把一个神奇的戒指戴在阿拉丁手上,告诉他怎样取得神灯。当阿拉丁取到神灯想爬出缺口时,魔法师只想得到灯,不想让阿拉丁出来了。阿拉丁很生气,二人争吵起来。魔法师一气之下,念动咒语,把大地合起来了。阿拉丁在黑乎乎的地道上急得直搓手,不想触动了法师戴在他手上的戒指。忽然,一个巨神出现在阿拉丁的面前,问他有什么吩咐。阿拉丁要求把他送回家。阿拉丁回家后,把自己从地下得到的珠宝和神灯拿了出来。阿拉丁的母亲想擦干净很脏的神灯,不想一擦又出现一个巨神,问阿拉丁有什么吩咐,阿拉丁说想要一点食物,灯神马上送来了美味佳肴。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