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赢在和谐-4

作者:席翠平 字数:23262 更新:2023-10-09 13:48:06

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员工共同价值观为目标的企业文化管理,可以说是一种软管理,它彻底打破了命令式的硬性管理模式,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任何一位员工都有最基本的需要,而硬性管理模式单纯依靠命令来行使管理,使员工变为执行机器。这样的方式是违反人性的,只能伤害员工的感情,让员工和公司对立起来,一旦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员工会在第一时间选择离开公司。  软管理则是建立在尊重人和人性的基础上,让员工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满足了员工被尊重的愿望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目的。这将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愿意为公司奉献更多的才能和创造性。没有人喜欢在威胁下工作,当管理者放弃强制手段的管理方式时,员工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共同价值观的激励作用会让员工焕发出更大的热情。  戴尔公司是一家“个个员工皆老板”的公司。它的管理者在所有的员工中建立了一种共同的信念,其中包括责任、荣誉和有福同享。戴尔的管理者尊重每一位员工,将企业的成功归功于员工的努力。任何一位员工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沟通渠道,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戴尔十分排斥等级制度,更不必说管理者以命令方式行使自己的管理工作了。在这种提倡平等交流的管理方式下,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从而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戴尔的管理者为每一位员工投资,让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被充分调动,也使得公司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员工和管理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这种软性管理方式无疑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员工的需要,让员工把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最大的热情。  松下公司造人先于造物的观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并不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看作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理想而奋斗。松下有一个深入人心的28字精神,那就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貌谦让、改革发展、服务奉献”。在这个共同精神的指引下,松下首先培养人,然后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种人本价值观念,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追求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帮助员工实现价值目标,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松下帮助员工建立信念的管理方法,在其育才方法中也是非常有代表性。例如,“要有尊重人才的基本精神”、“让员工拥有梦想”等等就是松下育才方法中的关键点。  只有在这种充分尊重员工、关注员工需要的文化氛围中,员工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努力,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  让每个人认同公司的价值观  任何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都懂得企业文化对于员工和企业的重要性。一种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在企业处于危难时,依然自觉自愿地为挽救公司而奋斗。和谐管理就是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认同公司的共同价值观。当员工不是受金钱的诱惑和权力的威胁而工作的时候,他们的激情和责任感就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也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力量。  软管理满足了员工的基本需要  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员工共同价值观为目标的企业文化管理,可以说是一种软管理,它彻底打破了命令式的硬性管理模式,对于员工的工作态度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任何一位员工都有最基本的需要,而硬性管理模式单纯依靠命令来行使管理,使员工变为执行机器。这样的方式是违反人性的,只能伤害员工的感情,让员工和公司对立起来,一旦公司的经营出现问题,员工会在第一时间选择离开公司。  软管理则是建立在尊重人和人性的基础上,让员工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满足了员工被尊重的愿望和追求自我价值的目的。这将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他们愿意为公司奉献更多的才能和创造性。没有人喜欢在威胁下工作,当管理者放弃强制手段的管理方式时,员工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共同价值观的激励作用会让员工焕发出更大的热情。  戴尔公司是一家“个个员工皆老板”的公司。它的管理者在所有的员工中建立了一种共同的信念,其中包括责任、荣誉和有福同享。戴尔的管理者尊重每一位员工,将企业的成功归功于员工的努力。任何一位员工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任何一位员工都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沟通渠道,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戴尔十分排斥等级制度,更不必说管理者以命令方式行使自己的管理工作了。在这种提倡平等交流的管理方式下,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从而使得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为公司的发展而努力。戴尔的管理者为每一位员工投资,让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被充分调动,也使得公司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员工和管理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这种软性管理方式无疑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员工的需要,让员工把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发展奉献出自己最大的热情。  松下公司造人先于造物的观念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并不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看作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为了实现自己特定的理想而奋斗。松下有一个深入人心的28字精神,那就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礼貌谦让、改革发展、服务奉献”。在这个共同精神的指引下,松下首先培养人,然后提供产品和服务。这种人本价值观念,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追求目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帮助员工实现价值目标,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  松下帮助员工建立信念的管理方法,在其育才方法中也是非常有代表性。例如,“要有尊重人才的基本精神”、“让员工拥有梦想”等等就是松下育才方法中的关键点。  只有在这种充分尊重员工、关注员工需要的文化氛围中,员工才会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努力,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    价值观的重要性在业绩之上  员工会在认同公司价值观的基础上自动自发地工作,而且当所有的员工都能够认同公司的价值观时,他们就能够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对于员工团队精神的形成也有积极的意义。  在员工认同公司价值观的基础上,员工会自觉地去做那些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事,而改变应付敷衍的态度。当每一个员工都能自觉地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应该做的事时,管理就变得十分容易了。在认同公司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会得到充分发挥,他们不会再为了担心触犯公司制度而谨小慎微地工作,而是能够在一个充分尊重人的宽松环境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共同的价值观还能够给员工注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支持下,员工将会把工作看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这也使得公司里许多互不相干的业务、技术和人才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也只有共同的价值观有这样的力量,可以将一个广泛的多元化的公司团结在一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一些卓越的企业都将共同价值观视为企业的法宝。通用电气公司这个具有百年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就将价值观作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的法宝。在通用电气公司,管理者认为价值观的重要性应该在业绩之上。在选拔管理者和实施奖惩时,他们将价值观作为考虑的首要因素。他们会对那些坚持公司的价值观而又能够完成业绩指标的经理加以提拔,而不能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又不能完成业绩的经理,则会被立即解雇。如果是坚持了公司价值观却没有完成业绩指标,则公司会再给一次机会,但是对于那些没有坚持公司价值观的,就算完成了业绩指标也不会再留用。对于普通员工的晋升,管理者也会将坚持公司的共同价值观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正是这种对共同价值观的关注,将所有员工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引导他们自动自发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就是员工一致认同的公理,这一价值观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中得到体现,使得员工们共同遵守,坚决执行。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员工们的工作就会变成一场集体舞蹈,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位置上积极努力,整个企业将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所有的员工将团结一致,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用全局观化解一切矛盾和分歧  和谐管理并不能消解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所有的矛盾和分歧,而是管理者能够对矛盾和分歧进行协调,在注重全局利益的观念下,使这些矛盾和分歧得到较好的化解。如果管理能够使每一位员工都为企业的整体利益服务,那这样的管理就是成功的管理,就能够使整个企业实现和谐运转。  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对整体目标的意义  在企业里,任何一个员工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部分。员工只是明确企业的整体目标,并不足以成为他积极主动工作的全部动力。因为员工的工作是具体细致的,他只被要求做好某一范围内的工作,如果他只是努力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而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体目标有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整体的目标和自己的工作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就只能使他对整体目标无动于衷,甚至轻视自己的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无足轻重。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当一个人感觉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时,他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就会被极大地激发。他就会觉得自己承担着艰巨的使命,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会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这将使他的热情得到最大的发挥。  美国一家咨询公司曾经对与员工工作效率高低的相关因素进行过专题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共有12个,其中“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吗?”和“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这两个问题受员工关注的程度最高。可见,每一位员工都想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体目标的完成有着怎样的影响。管理者只有让员工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充分挖掘出员工的潜能。当员工充分理解并支持企业的整体目标后,才能够树立全局的观念,为完成整体目标而努力,而不是只完成自己手头的工作。在自己的个人工作和整体目标出现矛盾和分歧时,就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做出牺牲以适应整体需要。  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体目标的意义,才能产生全局观念,也才能更好地化解分歧和矛盾。有这样一件小事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一家经营电子产品的企业,设有财务、人力资源、营销和生产四个部门。各部门按部就班,各司其职。但还是再所难免地出现了问题。在组装车间,一个包装工人不小心将一些液体洒在了操作台周围的地板上。包装组长看到了,要求这名工人打扫干净地板。但工人回绝说:“我的工作是组装机器,不是打扫地板。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勤杂工来做,我的工作范围内可不包括打扫卫生。”组长找勤杂工却找不到,无奈之下,只好自己动手清理。事后,包装组长找到车间主任要求处罚那位包装工人,获得同意。但是人力资源部门却警告车间主任不要越权。车间主任感到不满,向生产部经理反映情况。生产部经理认为车间主任的做法不是越权,这是车间内部的问题,理应由车间内部自己管理,人力资源部不应过多干涉。于是,生产部把人力资源部门干涉工作的事报告给了总经理。总经理认为这是两个部门之间的事,不涉及公司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两个部门协商就行了。在公司的规定中,员工奖罚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权范围,人力资源部坚持认为生产部自定奖罚是越权,而生产部则认为自己内部员工的奖罚当然应由自己决定,不然难以有效管理。这样,两个部门的协商也陷入了僵局。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达成统一。  如果两个部门的员工能够从全局利益出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对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有怎样的意义,就不会将这样一件小事弄成不可调节的矛盾,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转。  可见,管理者使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体目标的意义十分重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采取种种措施,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理解并支持企业的整体目标,以发挥所有员工的潜力,汇集企业所有员工的力量,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当每一位员工都拥有全局观念并为企业整体利益而努力时,企业就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从而能够持续发展。    全局观保证员工间的信任和谅解  一旦全体员工确立了全局观念,员工之间便会更容易建立信任和谅解的关系。当大家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时候,就能够焕发出集体观念和强大的工作热情,形成归属感和彼此认同感,每一位员工都会愿意为整体利益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而且员工之间也能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这样一个充满信任和彼此认同的环境中工作,员工之间就会建立起最亲密的关系,即使工作中有了矛盾和分歧,大家也会为了整体利益尽理协调好。  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将使企业取得良性发展。团结协作还能够减少内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员工们会彼此交流工作经验和教训,这也有助于员工们提高工作技能。即使有人犯了错,大家也会帮助他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企业内部的问题凝聚了集体智慧时,问题的解决会变得非常快速有效。  在世界知名的戴尔电脑公司,管理者将全局观念灌输到了每一位员工的思维之中。他们鼓励自己的员工不断提出问题,并认真聆听意见。这使得他的团队成为了一个不断学习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团结协作。戴尔还通过在全公司各部门间询问同样的问题,比较其结果的异同的方法来进行学习,这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分享企业内部的集体智慧。如果某一小组在中型市场创下佳绩,他们的经验会被传播给全世界的分公司内的员工,而如果另一个小组掌握了在大型超市内进行销售的方法,他们的想法也会与整个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进行分享。这样的全局协作的观念,使戴尔的任何一位员工都认为自己是整体的一员,并最终使戴尔公司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公司。  在工作遇到问题时,戴尔的员工也知道自己并不是单打独斗。他自己是问题的一部分,也是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一分子。他们可以向大家说:我们知道有一个问题,但是对于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确定。他们可以要求协助,尤其是在这个问题牵涉较多时。而且他们确信自己会得到帮助,因为在全局观念的领导下,任何一个其他部门的员工都会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他们会互相信任而不是互相指责。正是在这种观念的领导下,戴尔才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  员工具备全局观有助于协调各部门的矛盾,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中的种种变化,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从而使整个企业取得和谐发展的强大动力。  合理化的冲突有助于和谐文化的达成  和谐管理并不是没有冲突,而是管理者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及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使整个企业和谐运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习惯都是不同的,这样在处理问题过程中难免会有冲突和矛盾,只要冲突在合理范围内,不但不会妨碍企业的发展,反而会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深入地了解,也能够促进和谐关系的形成。  异口同声实际上是思想僵化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和员工更好地沟通才能听到更多对制定决策更有益的信息。如果管理者听到的都是相同的意见,甚至是和管理者的想法一致的声音,只能使整个企业处于一种异口同声的状态,这在表面上看来是和谐,但实际上却是企业内部思想僵化的表现。在这样的管理者周围,聚集的是拥有同一种思维模式的人,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没有反对意见,没有自己的创意,这只能使整个企业处于一种守旧的状态,失去活力。  日本东芝电器公司总经理土光敏夫在就职演说中指出:“在一个企业组织中,如果它的成员都互相雷同,是不行的。作为企业,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们的长处,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不同个性的人之间,一定会有冲突发生,但正是他们思想上的碰撞,才能有新的创意源源不断地产生,从而改进企业现有的种种落后因素。只有人们在思考的时候,才会有不同意见,才会因为见解不同而起冲突。如果所有的员工意见雷同,只能说明许多人中只有一个头脑在思考,或者许多头脑只是按照一种思维和模式在思考。如果员工不肯思考,或者受到限制将思维局限在同一种模式里,并不能达到管理者以为的和谐,而是使整个组织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员工感到自己的积极思考得不到重视,也难以和管理者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自然也难以达成和谐。  只有管理者鼓励员工进行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员工们才会释放自己的个性,才能有所创造,不同的意见和想法才会层出不穷。那种没有冲突的和谐无疑是对员工创新思维的扼杀,如果员工的思维被限制在一个模式里,企业就会创新乏力。矛盾和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合理化的冲突和思维碰撞恰恰体现了管理者的民主和组织的活力,正是这些冲突促成了企业的创新。特别是那些知识型的员工,新的创意和思维才是他们能力的体现,管理者只有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任由他们之间的合理性冲突不断发生,才能够保持他们的个性,使整个企业不是死水一潭,而时时奔涌着创新的泉水。  在软件帝国微软,员工之间最习惯说的不是Yes而是No。它的管理者十分重视员工不同的思维和创意。员工之间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常常是以一种批评者的姿态出现,对于自己所要批评的问题,员工甚至会摆出一种挑战者的姿态。这样的挑战不仅仅在员工之间出现,而且会出现在员工和管理者之间,任何一位员工都可能成为挑战者和被挑战者。冲突不但没有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反而使员工成为最亲密的伙伴,成为互帮互助的团体,新的思维和创意也源源不断地产生。在微软流传着一个六个帽子的故事,每位员工戴的是不同颜色的帽子,象征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每个人都会证明自己是对的。这样的冲突和碰撞,使得员工之间达成了更好的了解和协作,在尊重别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发现真理。  意见的碰撞并不是矛盾的开始,合理化冲突也不是对和谐关系的破坏,管理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够鼓励员工不同的思维和创意,使得员工们进行更广泛的讨论和了解,从而产生出更杰出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冲突并不可怕,实际上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沟通,便于员工之间更深入地了解,也是企业发展的源泉。  刚柔相济,避免冲突失控  尽管企业内部的合理化冲突是必需的,但如果管理者不能够较好地进行协调,就可能使冲突扩大,甚至变得无休无止,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力量。所以,管理者要做好协调工作,将冲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任由它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因为企业内部的冲突性质各异,管理者在进行协调工作时,也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刚柔相济,从而达到化解冲突的目的。  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管理者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果断地处理。但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态度诚恳、以理服人,而不是采用强制手段,以权压人。例如在企业内部,对于一些员工违纪问题,一旦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产生冲突,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慎都会引起问题的扩大。所以管理者要及时处理和协调,避免冲突失控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如果任由冲突发展,就会超出合理化的范围,成为让管理者头疼的难题。  而对于那些不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小问题,管理者就不必抓住不放。在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大多是人际关系上和具体工作细节中的冲突,管理者要采用柔性方式,有耐心地进行处理。如果员工之间出现一点点矛盾就如临大敌,也是不必的。管理者在处理纠纷和矛盾时,还要注意公平和公正。如果管理者加入一方去搏击另一方,则会让员工感受到偏见和包庇,很可能使一个小冲突变成一场大矛盾。  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意见不一致甚至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对于这样的冲突,管理者尤其需要慎重对待,如果自己的意见受到质疑,管理者要做的是耐心听取员工的意见。而不是当即拿起手中的权力加以制止。一个听不进去不同意见的管理者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失去员工的信任和拥戴。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的意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管理者不但不能控制员工的不同意见,反而要鼓励和支持员工。争论和冲突能够开拓人的思维,将思想引到新的领域里,这样的最终决策便能成为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意见,也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一个有合理化冲突的企业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管理者要珍视企业内部的合理化冲突,并对冲突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协调,使冲突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尊重每个人的差异性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组织,就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物存活其中,才能够使整个系统和谐运转。管理者的管理应当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这样才能使不同性格、不同思维方式的员工和谐共处。如果一味追求看似完美的统一,抹杀掉每一位员工的不同个性,只能使整个组织变得僵化,失去活力。和谐管理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要尊重每个员工的差异性,而不是强求统一。  试图把所有员工统一化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  一家动物园的饲养员十分爱干净,也很有爱心。为了让自己饲养的小动物生活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他每天都勤勤恳恳地工作,将小动物的栖息地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管是枯枝落叶还是小动物的粪便,他都不怕脏不怕累的清扫一空。可是,他这样辛勤工作的结果并没有换来小动物的健康成长,很多动物变得萎靡不振,厌食消瘦,烦躁不安,甚至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后来,专家研究发现,每种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性,有的看到自己的粪便才会感觉到安全,有的闻着浑浊的气味反而更能够健康成长。饲养员的统一清洁反而破坏了动物的这种不同的需求,影响了动物的健康成长。  和谐并不是统一,貌似完美的统一并不是达成和谐的最好手段。管理者要尊重员工,首先就要接受员工之间的差异性。  企业内的员工拥有不同的学识、才干、天赋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只有包容员工多样化的差异性,才能够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正因为员工的个性不同,擅长的专业也不同,才使得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找到最合适的人选,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管理者尊重员工的差异性也就是承认了员工的独一无二,认同了员工的不同于他人的价值所在,这也满足了员工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从而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所有员工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思考,那是非常危险的。只有鼓励员工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对待机会,才能促进企业的创新。  一个尊重员工的个性的企业才有一个开明的宽松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企业发展服务。  能够发挥员工个性的企业,才能够使员工有所作为。即使是那些工作程序规范统一的企业中,员工们不同的个性也不应该被压制。如果管理者依照个人标准去约束自己的员工,只能使得整个企业变成管理者一个人的思维模式的产物,员工的特长会被抑制,甚至埋没。  麦当劳是世界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它的作业程序规范统一,在全世界都是一致的。但是在这样严格的工作程序中,员工仍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这得益于麦当劳一贯秉持的用人哲学:如果一个企业中,有两位主管的想法是一致的,那其中一名便是不必要的。麦当劳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不是强求所有员工意见一致。  麦当劳的总裁克罗克是一个举止高贵、谈吐优雅的人,他一贯衣着得体,彬彬有礼。对于那些衣冠不整、行动散漫的人他十分讨厌。但他并不以个人好恶来选择员工。对于能够为麦当劳做出贡献的人,即使在衣着谈吐尚不符合克罗克的审美标准,他同样给予重用。克莱恩披着长发,尽管这是克罗克所讨厌的,但他一样提拔克莱恩为广告经理,因为克莱恩设计出了麦当劳叔叔这个脍炙人口的形象。克罗克对自己的员工充分尊重,不但给他们能够充分发挥特长的位置,而且连同他们的个性一起接受下来。  在一些高科技产业的新兴公司内,员工不被要求穿统一的制服,而是可以随意地穿着自己喜爱的休闲服装,这样身体上的放松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在这样宽松的范围内,员工积极地进行着天马行空的思维,不断地推出新的创意,这也是管理者尊重员工差异性的表现。  管理者必须给有不同特长的员工能够发挥特长的舞台,这样才能够让员工在自己擅长的工作中做出骄人的成绩。如果管理者不能容忍员工之间的差异性,而用严厉的制度强行打压他们的差异性,只会浇灭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造成人才的流失。    只选用“处处都是”的员工,最终结果往往是一无是处  管理者尊重员工之间的差异性还表现在能够巧妙利用员工之间的素质落差,给每一位员工发挥所长的空间。很多管理者希望自己企业内全部是优秀分子,对于学历较低、经验不足的员工不能够给予正确地认识,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  企业内部有一定的优秀分子对于企业的发展当然是好事,能力较强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带动企业的发展。但对于企业整个系统的健康运转来说,保持适量的中低层次的员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内部的工作本身就是难易不同的,这就要求管理者为简单工作寻找低层次的员工,为难度大、重要、关键的工作挑选高层次的人才。如果只用优秀分子,不但会造成人才浪费,还可能出现各自为政的消极现象,反而对企业有害。日本经济学家屋太一先生在《组织的兴衰》一书中写道:事实上,大概没有比汇聚优秀人才与组织更可怕的事情。优秀人才的负面效果,往往使组织更加僵化,更倾向于争斗和本位主义。而非优秀人才则能起到中和作用。如果一个企业只选用那些“处处都是”的员工,很可能结果是一无是处。因为当员工全部都是优秀的人才的时候,他们如果不能够团结协作,劲使不到一块,不但不能推动企业前进,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力量。  可见,优秀不一定是最好的,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整个组织内不同素质的员工之间能够各展所长、团结协作的时候,企业就拥有活力和不断创新的力量,也就能够实现永续发展。  能力上有一定差异的员工在工作中反而能够形成互相依赖、彼此满足的关系,能力强的员工能够从帮助能力差的员工过程中形成自信,而能力差的员工则能够从能力强的员工那里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把本职工作做得要更好。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协作。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好的员工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而是最合适的。那些优秀的员工往往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所以,管理者要接受员工在素质上的差异,用人之长而弃人之短,这样就能够发挥不同的人才的潜能,推动企业发展。一个人才多样化的团队,才能够不断应对外界的变化,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如果一味把目光盯在优秀人才身上,而不是注重不同素质员工的潜力的挖掘,就会使整个企业变得失去活力。  海尔集团“人人是人才”的用人理念,并不是他们选用的都是最优秀的员工,而是管理者懂得发挥每位员工的长处,将每一位员工放在最适合他的发展的位置上,这样员工的个人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也大大提高。  总之,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位员工,认识到他们的个体价值,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将他们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位置上,这样,整个企业必将充满活力,和谐发展。  各安其位才能提高效率  在一个企业内部,组织和谐运转的关键在于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各安其位,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企业需要依靠管理者和员工的合作才能够发展。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不能够分工明确,各安其位,只能是人越多,争执、摩擦也越多,反而削弱了整体的力量。所以说管理者要想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绩效,就要使管理实现各安其位的目的。  不可能每一位士兵都做将军  拿破仑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说明了人都是有欲望的,但是理智告诉我们,不是每一位士兵都可以做将军。一个军队要取得好的战绩,既需要将军的卓越指挥,又需要士兵的冲锋陷阵。如果人人都要做将军,那整个军队也将变成一盘散沙,不攻自破。这和一个企业的组织类似。管理者和员工各安其位,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才能够使整个组织运转正常。我们知道,管理者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管理者的管理只有借助于员工的执行才能实现,如果人人争做管理者,则管理职能也将不复存在。  管理者和员工各安其位,是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绩效的。当一个企业内部分工明确时,管理者可以专注管理,而员工则安心执行决策,这样他们都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这和管理者以人为本、员工参与管理并不矛盾。  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是管理者借助于对人的尊重,强调员工的个人价值,帮助员工成长,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员工的成长服务,借此实现企业的发展。这对于管理者来说,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而员工参与管理,是员工在安心做好工作的基础上,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不是取管理者代之。  员工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执行管理决策,为企业发展而努力,是管理者实现管理的基础。而管理者尊重员工,为员工的个人成长服务,也是保证自己的管理决策得到良好执行的根本。管理者和员工各安其位,能够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分歧,携手合作为促进企业发展努力,这也是提高两者工作效率的最好方法。  企业团队内的员工也一样,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目标的实现,如果员工不能够按时保质完成自己的工作,就会使整个团队的工作程序受到影响,甚至难以如期完成,对整个企业的运营目标造成损失。  在当今市场瞬息万变的环境下,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也需要内部的安定和谐。如果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不能够各安其位,团结协作,那整个企业将要在内部和谐上浪费掉大量的资源,而难以从容应对外界的挑战。甚至整个企业自乱阵脚,根本没有竞争力。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和谐运转还是企业对外的竞争力,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各安其位。对于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来说,不但需要大树、鲜花,还需要不起眼的小草,每一种生活其中的生物维持着良好的生存状态,整个系统才能生机勃勃。而一个组织的正常运行也一样,管理者和员工各安其位,才能使整个组织的绩效提高。    让适合做将军的士兵去做将军  管理者和员工做到各安其位,并不是说他们的工作就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情况的变化,各个位置上的人员都要有所发展。管理者要关注到员工的高层需要,鼓励并支持员工实现他们的工作抱负。这样才是对员工工作的极大激励,也才能鼓励员工更好地“安其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处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时,才能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取得最好的个人发展,也为企业的发展助力。  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始终尽力满足员工职业发展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员工能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积极工作。3M公司为了更好地协调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制定了新的方法来寻求企业需要和员工需求之间的平衡,从而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往,3M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是评价和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现在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上。这种更加注重人性的管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3M公司,每一位员工都会填写一份供第二年使用的员工意见表,用来表达自己对工作内容的看法,并说明自己的进取方向和期望。然后管理者和员工会一起分析这份工作表,在员工的发展问题上达成一致。在具体工作中,这份表格还会进行一定的修改。管理者依据这份表格进行员工的绩效评估和工作安排。公司还会向每一位员工提供一本个人职业生涯管理手册,明确员工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责任,以及向员工说明企业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资源,了解员工职业发展中的问题。管理者和员工还将进行公开研讨,员工将得到专人指导,管理者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技巧。  在这种充分体现了对员工尊重的管理方式中,3M公司更加准确地统一了员工的个人需要和公司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进行了最好的协调,从而成功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让各位员工各安其位,人尽其才,也唤起了员工们参与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热情。  可见,各安其位有利于企业内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对员工进行职业指导时,要注重员工需要和企业需要之间的协调,让员工参与到职业规划中去,这将对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有非常大的帮助。而员工也会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使整个企业取得良好发展。  引导“非正式组织”为企业服务  在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由员工之间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样的组织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员工的行为。如果管理者能够对这些非正式组织进行一定的引导,让这些非正式组织为企业服务而不是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力量,就可以和员工建立更好的和谐关系,从 而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  引导而不是取缔“非正式组织”  管理者只有了解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情况,才能消除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的消极影响,让这些组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内部的非正式组织一般是员工在工作中形成的、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建立起来的小集体,他们可能是有某种共同的爱好,也可能是彼此间志趣相投。组织成员情感上联系较为密切,相处融洽。这样的组织对于员工的工作也会形成一定影响。如果组织内部有消极言论,很可能就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工作中故意抵触,消极应付工作。而且这样的组织往往有非常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量,因为成员间彼此信任,当组织内部传播一个消息时,所有的组织成员都会深信不疑。  对于这样的组织,管理者最好的方法是给予引导,而不是取缔。管理者如果因为这样的非正式组织有一定的消极言论,就使用手中的权威强行解散是不可行的。因为强制的做法不但不能消除不良影响,反而更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思想。而且,这样的组织并不是管理者可以监控的,他们的聚会和活动都是自主进行的,与员工的工作并不相抵,员工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组织是他们的私下交往,与工作无关。  管理者可以通过和员工的沟通,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情况,这样也有助于管理者实施以人为本思想。当管理者能够真正关心员工时,在这样的非正式组织内部也会有良好的口碑,整个组织便会传播积极言论时,组织内成员也会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可以说,巧妙引导这些非正式组织所能够调动的力量,比管理者单方面地激励员工所能够调动起来的力量大得多。  了解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情况,还能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更好的沟通,认真听取员工意见的管理者就能够恰当地引导和激励员工,在企业的效率和员工的情感需求方面取得有益的平衡。这不但有利于管理者在员工之中建立信任,还能够让员工感受到满足,从而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无论对于管理者还是员工来说,都是有益的。  管理者了解这些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还能够使他掌握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会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决策,对于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一旦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决策,还可以促进非正式组织成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极大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能够焕发出更大的热情。  优秀的管理者懂得利用这些非正式组织,而不是破坏和打击他们。管理者知道员工之间经常不断的信息交流,可以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巨大的、不拘形式的、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这样的系统进行的信息交流既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正式场合的拘束感和谨慎感,又能使许多长年累月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轻松的气氛下得到解决。管理者一旦深入其中,就可以成为员工的知心人,从而赢得人心。    和谐管理反对帮派主义  我们说管理者要引导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并不是鼓励帮派主义。管理者要在企业内奖励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就首先必须反对人际关系中的帮派主义。如果企业内部形成在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帮派势力,就可能造成部门间的不协调,对于企业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管理者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不可培植自己的亲信、姻亲等裙带关系。如果管理者任人唯亲,不断树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势必在企业内产生恶劣影响。这并不是对企业有利的非正式组织,而会成为阻碍企业正常发展的帮派势力,企业内的矛盾和纠纷也往往是因此而起。如果管理者难以做到自身清白,自然难以为员工树立榜样。  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的引导,还体现在消除组织内的不团结隐患。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主张,才能防止非正式组织成为企业内部的帮派,对企业发展造成障碍。对于那些捕风捉影的流言蜚语,管理者一定要坚决抵制。但是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则要尊重员工的意见,在员工中间建立民主作风,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在一些涉及员工关心的敏感问题上,管理者不要三缄其口,也不要对员工遮遮掩掩,公开反而更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任由员工私下议论,在非正式组织中自由传播,反而会成为企业矛盾的来源。  例如员工关心的薪酬问题,如果管理者不能够和员工进行很好的沟通,员工就会在自己的小团体内议论纷纷,甚至还会达成某种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共识,最后导致员工在工作中敷衍塞责。为了安定员工的情绪,避免不良影响,管理者要向员工公布出薪酬标准,员工了解得越多,满意度越会提高。而且一旦公布,员工便不会再议论纷纷。越是显得神秘的事越会成为非正式组织的议论话题,索性让每一位员工清清楚楚,把他们看作是公司的合作伙伴,反而避免了帮派现象产生。  管理者不要在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时,显示出明显的好恶。因为工作中的不同意见和摩擦是难免的,如果管理者不能正视,甚至在出现纠纷时,明显偏袒一方,会使另一方愤愤不平,这也会成为非正式组织中的“内幕话题”,影响企业内部的安定团结。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部最重要的资源,管理者要想挖掘出人力资源中蕴藏的巨大力量,消除企业内部存在的弱点,使整个企业变得更加有活力,就必须调动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内非正式组织的力量,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  和谐是一种发展观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和谐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须。人在生存的基础上才能够发展自我,生存需要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企业也一样,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才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而要想使企业能够长久生存,就要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平衡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也就是使企业的内部和外部都取得和谐,企业才能够良好生存。  安内才能攘外  企业内部的和谐是整个企业的生存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上的产品极其丰富,大部分行业都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顾客有极大的选择空间。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有能够赢得顾客的优势。而在产品和技术越来越同质化的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就体现在了人才的竞争上。人的创造力和知识能力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财富。企业要在市场中立足就要在自己的员工内部建立起和谐关系,这样,企业才能取得生存的必要条件。  一个在自己的员工心目中有着良好印象的企业,才能够有强大的竞争力,才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淘汰。管理者将员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才能够打破权威式的管理模式,尊重人,重视人的价值,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特别是对于那些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和思维方式的知识性员工,他们的思维、创意就是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他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了满足,更加注重的是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肯定和尊重,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否很好地实现。所以,他们的成长和企业的成长是统一的,管理者只有关注他们的需要,肯定他们的价值,才能够和这些员工建立起和谐关系,也才能够使企业内部安定团结。  员工热情不懈的支持和源源不断的新思维,是企业争取生存和发展机会的法宝。所以,管理者要“安内”就要认真对待员工关心的问题。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在对员工进行的调查中显示,员工关心的问题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否与上级建立牢不可破的和谐关系;二是能否在团队中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三是能否清楚地知道企业的发展战略等全局性的问题。而员工关心的这些问题,显然只有靠管理者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来实现。  为了体现公司对员工的重视和肯定,一家知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宣布了一项公司的新规定。每一个季度,公司里各部门的管理者都要提交一份报告,将这个季度内表现优秀的、公司应该提出表扬和肯定的职员列出一个名单,然后首席执行官就要根据这个名单进行亲自探访和联系,对员工们的工作表示感谢,并征询他们对于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的意见,以及对他们的个人成长问题提供帮助。这样的措施,使得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增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  企业内部的和谐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一个内部安定团结的企业,才能够成为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管理者必须注意,时时将员工的需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引导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员工个人成长的基础上,达到整个企业的成长。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态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所以企业的生存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企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才是企业循环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文明进程也在加快。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富的增加应该和环境和谐共处。否则,企业处理不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也只能自取灭亡。  如果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那么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将成为企业生存的障碍和威胁,甚至成为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如果企业安身立命所要依靠的环境都不存在了,企业的生存也就无从谈起了。  企业处于整个环境之中,与环境和谐的企业才能够生存并取得发展。企业不仅仅有取得经济效益的责任,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那人类必将为自己的短期利益付出巨大而长远的代价。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在逐渐得到重视。在人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的今天,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够保护自然,也难以在自己的员工和顾客之中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社会舆论对于企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容忽视,所以企业管理者更应该关注环境问题。  保护公众环境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事,只有所有的企业和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够实现整个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安全健康的良好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都和环境密不可分,如果无视环境保护,企业也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处在整个社会环境之中,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可能脱离社会独自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对于社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单纯追求利润而无视对于社会环境的破坏,无限地浪费社会资源,这个企业是无法取得长远发展的。这就像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环,享受义务的同时承担责任,才能使整个系统和谐运转。企业从社会中获得利润,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样才能使企业永续发展。  以社会效益为企业使命  一个处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追求利润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企业只注重利润,甚至不惜牺牲环境和社会资源来获取利润,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也无法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资源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企业利润,才是一个现代企业安身立命的首要准则。  企业与社会是共生的,比如资源,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来说,企业如果过分使用,只能使整个社会的资源越来越少,企业也无法长久发展下去。在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的和谐有冲突的情况下,企业总是要优先选择自己的价值取向。认为利润最重要的企业会追求眼前的利益,而放弃长远的发展,而那些真正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则会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义务。  那些注重社会效益的企业拥有最强大的动力,那就是员工的忠诚和责任感。员工作为社会的一员,为社会服务才是他们的工作目标。而如果企业的使命和社会效益是冲突的,员工的工作就会变得漫无目的。因为这时候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员工就成为危害社会的中坚力量,这和员工的工作目标是相抵触的。但是,如果企业的使命和社会效益一致,则员工的工作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这样,员工就有了持久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够使自己的员工产生强烈的忠诚感和责任感,为了促进企业发展不断奉献自己的激情和创造力。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拥有超越了经济利益追求的崇高使命,这使得员工的工作目的也突破了单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方向,而成为为整个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松下电器的企业使命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的企业使命使得所有员工都在为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做贡献,他们会竭尽全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并报以企业强烈的忠诚感和责任感。这样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使得松下电器不断成长。强生公司的企业使命是“一切为了摇篮”,这也体现了它的社会效益,而沃尔特·迪斯尼公司的企业使命则是“给千万人带来快乐”。  当一个企业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的使命时,就使得整个组织和社会进行有益的联系,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和谐运转。这也必将带动所有的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积极努力,同时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    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企业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还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一个良好地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职责的企业,才能够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公众的好评,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美誉,也赢得更多的利润。一个为社会造福的企业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  企业最基本的职能是为社会提供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产品。为了赢得更多的顾客,企业需要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这样不但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间接为社会节约了资源,避免了浪费。这样就能够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价值的目的,从而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如果企业不能够承担起它的基本责任,向社会提供劣质假冒产品,不但违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而且浪费了资源,造成了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最终也会使企业走上不归路。  除了为社会提供产品以外,企业还能够为社会提供就业,支持公益事业等,这也是企业的社会职责之一。如果企业能够履行好这一职责,不但能够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还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满足员工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只注重自己短期利润的企业是很难认识到这一点的,也难以取得长远发展。  企业还是支持国家正常运转的经济来源。企业的税收是国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盈利的企业是社会的财富,合法纳税的企业是支持整个社会良好运转的主要力量。而整个社会环境的稳定和繁荣,也会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如果企业能够在遵守政策和法规的基础上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但对企业发展有利,同时也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和社会可以取得双赢的结果。  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一国之内的竞争,而是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国家间的竞争就取决于各国企业的竞争力。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但为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奉献着积极的力量,也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为增强和延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可见,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的,只有将社会效益放在自身利润之上,企业才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取得可持续发展。  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一体化形式的加强,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和谐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事,而成为整个人类、整体环境之间的问题。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和谐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和谐,而是在竞争过程中与外部形成的广泛和谐,只有整体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  企业的经营取决于最短的木板  如果管理者只是看到企业中分工越细、效率越高而把企业分割为相对独立的部门,却不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就会使企业变成一个内部不和谐的组织。各部门之间只注重自己的部门利益,条块分割,推卸责任,抢夺功劳,从而使得整体目标难以顺利实现。所以,管理者要突破这一点,将企业看作是一个整体,强调企业的整体观念,将企业整体的适应性和对外界反应的敏捷性看作企业最主要的优势。  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总体的综合效能,企业有必要成为一个充满弹性的活力组织。这就需要企业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和谐,以提高灵活性,增强竞争优势。  一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项工作要协调统一。如工艺流程和人员调配一定要统一,要实现各项工作衔接有序,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同时相应的激励措施也要相匹配,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如果互不配套,就会使整个生产经营成为整个经营“木桶”中最低的那一块板,就算别的板再高,企业优势也会从这块最低的板上溜走。由于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化,管理者一定要注意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协调。有时候,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和任务,有必要建立跨职能的机动团队,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  二是企业发展的各项战略和决策要互相适应,而不是自相矛盾,出现冲突。例如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和市场推广战略不能够相互冲突,如果市场推广中所需要的人才在人力资源中没有储备,那么市场推广目标自然难以顺利实现。所以,管理者的决策要综合多方面的信息,既不能大而无当,又不能毫无挑战性。这样才能对企业发展起到恰如其分的作用,便于员工们顺利执行。  三是企业的制度应该和文化相和谐。企业的战略、组织、制度、工作流程和人员等硬件要和企业的价值观、沟通合作能力、竞争力相配合。如果管理者只重视硬件,控制因素较多,则企业在规范的基础上就会失去活力,效率低下;而管理者过分重视软性因素,就会使企业太务虚,对外界的变化就失去了敏感性,也无法使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只有二者协调,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平衡和协调。  四是企业文化本身的几个层次之间的和谐。企业文化既包括标志、器具、环境等表面的层次,又包括制度、价值观念等深层次的因素,管理者只有使这些不同层次相互协调,保持一致,才能够使企业文化更好地被员工理解,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持久的精神力量。如果企业的制度不能体现它的共同价值观,只能使员工无所适从,对企业发展也就没有推动意义。  可见,企业是一个有机体,管理者不能割裂企业的职能来看和谐,而是要强调企业的整体和谐性,这样才能够使企业的不同组织、不同工作环节、不同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也才能够达到真正的和谐。    广泛的和谐成就企业的终极发展  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企业,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界环境总是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要适应这种变化,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所面临的处境,推动企业外部的广泛和谐。在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越来越多的活动已经不局限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无论是组织生产还是流通,都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与其他企业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管理者要从全局观念出发,认识到自己的企业和其他企业在一定范围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为对方创造价值,自身的价值才能够实现。如果只是局限在自己的范围内,忽视了和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只能削弱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孤立起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管理者应该注意和其他企业保持联系,保持自己的信息流通顺畅,这样才能够使企业保持活力,如果企业内部信息不流通,就难以把握良好的市场机会,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就在其企业文化中明确提出了相互协调的价值观念,从而实现了企业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对于企业最重要的三个利益相关者:客户、员工和股东,通用电气公司的管理者都为他们提供了满意的利益,以达到公司和客户、员工、股东协调利益的目的。对客户,通用电气公司为他们提供了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而对员工,管理者充分注重了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的CEO出身自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这里培养了他们的“终身就业能力”;而通用电气公司高速稳定的业绩增长也给股东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这样内外关系的广泛和谐为通用电气公司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通过满足各个相关利益者的利益需要,通用电气公司不但维持了自身的存在,而且取得了长远的发展。  当然,广泛的和谐还包括企业与外部多样性联系上的相互协调。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既有主管部门的领导,又有工商、物价、计量、环保、税收等执法部门的监管,还有业务往来单位的联系,这些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要想使方方面面都成为企业发展的促进因子,就需要管理者注重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依法纳税,保护环境,绝不参与不正当竞争行为,这都是企业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广泛的和谐才是企业发展的依靠。如果管理者将自己变成一个孤独的利益体,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忽略其他相关利益体的需要,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利他也就是利己,和谐才能够发展。  “以不变应万变”的精髓在于和谐  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随时都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变化,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企业无法实现和谐管理,就不能从容应对。和谐正是使企业从容应对外界变化的核心所在。不管是行业内的经济形势的变化,还是企业所面临的不可预见的危机,和谐企业总能够从容应变。一个对于变化保持敏感,并能够在变化中拥有长久生命力的企业,一定是一个达到了和谐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诚信消解突变  市场环境和企业所处的经济形势是常常变化的,企业要想在多变的环境中应付自如,就要在行业内建立起和谐关系。这就需要管理者有长远的眼光,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自己的诚信形象。企业的诚信有助于整个经济社会良好秩序的形成,也有助于企业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建立和谐关系。  在面对供应商时,企业要保证不恶意拖欠资金,这样才能够在上游企业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即使是企业运作中出现了困难,也可以得到支持。而在批发商和消费者面前,则要真诚面对客户,以自己人性化的产品满足客户的需要。这样,企业才能够在整个行业链中建立起和谐关系。诚信的企业即使是在短时间内看不到良好的效益,也会在企业的长久发展中得到回报。  那些取得了非凡成绩的企业,都是将诚信放在重要位置上的企业。3M公司强调“绝对正直”,摩托罗拉公司则有“诚实、正直、讲究职业道德”的原则。同样,那些缺乏诚信的企业是无法和谐运转的。安然公司的倒闭和其缺乏诚信原则是分不开的。  诚信的企业才能够在整个社会中赢得良好口碑,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美誉。如果没有诚信,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就难以取胜。诚信还能够消除企业间合作的风险。企业在整个行业中达成了和谐关系,即使出现一些企业看来相当棘手的问题,比如主要供应商转投其他竞争对手,或者销售链条出现断档等等,企业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良好信誉从容应对。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将诚信当作是企业的首要价值观,高度诚信的精神为它在整个社会中建立起了和谐关系,使企业可以从容面对各种变化。通用电气公司的CEO韦尔奇说过:诚信是最首要的一条价值观。它不仅体现在字面上,而且在精神上。它不仅仅是指守法,还存在于我们拥有的每一种关系的核心。除了在员工内部建立起和谐之外,这样的诚信精神也使得通用电气公司在对外各种关系上建立起和谐。例如在和客户、供应商、分析家、竞争对手之间,通用电气公司都能够从容表明自己的立场。即使可能损失一定的业务,通用电气公司也从来不会放弃自己的诚信原则。诚信为通用电气公司建立起了强大的凝聚力,也为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建立起了坚实的道德基础。  诚信是和谐的基础。如果管理者为了短期利益放弃诚信,就会使自己的企业缺乏坚实的根基,难以取得长远的发展。在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下,一个企业要想以不变应万变,就要拥有忠诚的拥护者,而只有诚信,才能够为企业赢得这样的拥护和支持。  和谐化解危机  企业在市场活动中,要想方设法避免和化解那些可能给企业带来危害的变化,管理者更是要想方设法避免和化解。而在一个广泛的范围内建立和谐正是企业化解危机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建立起和谐关系,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危机对企业可能造成的伤害,挽回企业的损失,从而起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2004年,美国默克公司的“回收万络”事件,就是和谐化解危机的一个典型。美国默克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在遭遇危机时,他们并没有推卸责任,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凭借自己建立起的和谐关系进行化解,终于为企业赢得了最好的结果。  万络是默克公司生产的治疗关节炎和急性疼痛的王牌药品,上市以来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但是,在2004年8月25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研究结果:大剂量服用万络者患心肌梗塞和心脏猝死的危险会增加3倍。  尽管默克公司认为他们的研究方法并不科学,但是默克制药总部仍旧宣布了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回收万络的决定。本着对顾客负责的态度,默克公司称回收“万络”的决定是公司自愿性行动,并对使用过万络的患者进行了友好表示。默克公司不惜牺牲巨大的经济损失,主动通过公众媒体和电视节目,传达回收万络的消息,并重申对公众健康所应当担负的责任。这为默克创造了更高的信任感和品牌知名度。在一场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的危机面前,默克公司在公众和社会中建立的和谐关系成为有力的武器,不但挽回了默克信誉扫地的危险,而且在公众中树立了诚信的良好形象。  危机对于企业来说,并不可怕。因为危难之中,企业也面临着机会,只要企业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起和谐关系,就可以转危为安。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目光短浅,紧盯着一时之利,不惜放弃原则来获取利益,就会破坏和其他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就像是给企业四面树敌,自然无法获得长久的发展。一个企业要想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要把建立和谐关系作为其根本指导思想,并时时把这作为关注的焦点。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