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5

作者:张向持 字数:9530 更新:2023-10-09 13:46:34

今天的人们都不怀疑酒是好东西,可我们的老祖先在很长一段时期看不惯它,从它一出现就禁来禁去,一直到了魏、晋时期,晋武帝司马炎颁布酤酒法,酒才有了合法地位。“合法地位”意味着酒不仅可以大量生产,而且能够公开买卖,紧接着便出现了酒税,酒税成为国家的财源之一。于是,“酒财文化”出现了。有人说中国的酒税最早见于汉武帝时期,那时就有了“酒财文化”。这种说法也有点影子,因为当时汉武帝实行了“抽税”政策。但那一时期还没有走出酒禁,酒的“合法地位”还未确定,真正意义上的“酒财文化”不可能形成。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酒业发展已达到空前规模。那么,唐宋时期酒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是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这一时期,酒与诗、酒与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等,相融相兴,沸沸扬扬。有章节专门介绍此时酒文盛况,此处不赘。  忽必烈入主中原不断征伐,明代起义烽烟不断,清王朝不御外侵,都闹得百姓四处迁徙避患,比如河南人走西口,山东人闯关东,客家人赴粤、闽等。中国人的居住地大分散,地域文化逐渐形成,与此相应的“酒域文化”随之产生,如不同地域的不同酒俗、酒礼丰富多彩。  当今,酒文化的核心便是“酒民文化”了。“酒民文化”有三大特征:首先是“人本特征”——人的酒行为更为普遍,酒与人的命运更为密切。二是“生活特征”——酒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丰富和发展。比如生日宴、婚庆宴、丧宴等等以及相关的酒俗、酒礼,成为生活内容。三是“变化特征”——五十年代刚建国,经济困难省着喝;六十年代搞斗争,和谁喝酒分得清;七十年代不开放,喝酒不能太张扬;八十年代搞改革,精神抖擞上酒桌;九十年代有了钱,公喝私喝长脸面;廿一世纪重健康,喝酒还要讲质量;时代还在向前走,中国酒民雄赳赳。/* 44 */  文人墨客多尚酒(1)   古时候,文人墨客多尚酒,喝酒也最有境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众人皆知此千古佳句为陶渊明所作。或许众多受陶氏佳文熏染者并不知,他原是位“爱酒不爱官”之人。陶渊明生性好酒,却家贫难支,多亏横溢之才受人敬,常有人请酒附雅,这才多有畅饮之机。后来陶渊明官至彭泽县令,似觉“雪花银”难负酒愿,便令下属将200亩公田种上糯稻,自己酿起酒来。据说因此受罚,却也不思悔改,宁愿无官不愿无酒,最终辞了县令打道归乡,隐居田园饮酒作诗,自呼“快哉”。  陶翁一生诗酒相伴,以诗酒会友,酒中抚琴,琴后赋诗,醉意蒙蒙之中留下《饮酒二十首》诗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首便是其中佳作。  若论山水田园诗作,当属大唐孟浩然最佳。孟翁也属好饮者,自喻“万事不如杯在手”。据传,荆州刺史韩朝宗看中孟浩然才华,定下日期约他一同赴长安,向朝廷当面推荐为官。孟翁动身之日却遇好友上门,于是设酒畅饮。有人提醒赴京之事,孟翁言:酒香沾襟百事轻,管他赴京不赴京。恋酒失约负了韩朝宗美意,定然惹起怒颜,而孟翁坦然笑之。  都知王维乃唐代大诗人,可知他还是位大画家?可知他还有“不醉不画”的习惯?王维做官不久,宰相李林甫求画装点门面,无奈王维不知附势,竟悬毫埋墨,因此得罪了李宰相,被贬官离京。王维只身终南山中,一酒一诗,一酒一画,隐居生活倒也自在。只是酒瘾日增,酒量渐大,求画不得者见隙可乘,每每请酒至醉后再求,屡屡得手,于是王维便养成了醉后作画的习惯。一日当地太守请酒,王维又醉,被扶之客厅作画。此时王维尚有几分清醒,决意“画留墙头不留人”,于是脱下鞋子沾墨依墙而作。太守满眼皆是鞋印子,大惑不解。王维说:熄烛借月画自来。太守吹灭蜡烛,但见月色入室,朦胧映墙,墙面小溪流淌,溪边葡萄满架,一幅美景尽收眼底。情不自禁伸手揭之,方知墙面之作,视而难收。王维醉画葡萄,太守怒而无奈,也算一段佳话。  “李白斗酒诗百篇”,后人之誉足见诗圣酒爽文迈之大气。醉赋《清平调》便属酒文相兴之美谈。开元年间,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夜赏花,红、紫、浅红、雪白四种牡丹争奇斗艳,明皇龙颜大悦,宣召翰林大学士李白临场新作《清平调》三章助兴。李白尚在醉中,却圣命难违,到底是“斗酒百篇”之圣,一挥而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下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壮倚阑干。”  后来,玄宗皇帝常邀李白对饮谈诗,李白醉卧御宴也成常事。敢在万乘之尊面前醉酒,岂不为尚酒之人?  白居易也自称“醉吟先生”。他曾为自己作《醉吟先生传》一文,描述闲而诗、诗而吟,吟而笑、笑而饮,饮而醉、醉而再吟的“陶陶然,昏昏然,不知老之将至”的生活情志。白翁一生嗜酒,尽管“鬓尽白,发半秃,齿双缺,而觞咏之兴犹未衰”,可谓“少始执壶终不放”。  刘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成史称“竹林七贤”,他们不仅享誉文坛,也是“酒坛七怪”。尤其是刘伶,嗜酒成性,一生中留下了数不清的酒趣。做官时,无论公堂之上还是微服与外,腰间一壶酒是断不会少的。酒多醉多难免误政,有人劝他切勿酒废前程。刘伶说:我本来不是为官之士,天性尚文尚酒,却误入仕途,实乃荒唐。罢了,这官决不再做。  刘伶罢官后更加纵酒放筵,不拘礼节。他闻听朝廷差官前来说服自己继续为官,便裸体见差官。来者见状不悦,责怪他不礼不尊。刘伶说:天地是我屋宇,房屋是我的裤子,你自己走进我的裤子里,怎么还要怪我?差官回朝便说:如此放荡之人,实难为官。  刘伶爱酒的最大成果是为后人留下一篇《酒德颂》,大意是:  有位大人先生,以天长地久为一时,万年时间为一瞬;以日月为门窗,以八荒为庭中大道。他行走没有车痕,居住没有房舍;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放纵无羁,任意去留。他停留时手拿酒杯,行动时随带酒壶,只知有酒喝,不管其他事。  士大夫们前来责问,并咬牙切齿地向他陈说礼法。而他旁若无人,依旧手捧酒具,从酒槽中舀酒喝,而后岔开两腿,斜靠酒槽,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他时而酒醉,时而酒醒,神思昏昏,醉眼蒙眬。他不知冷热,心无杂念,听不到雷声,看不到泰山,世界万物好似水中浮萍。士大夫们在他身边,好像软体动物比之与桑虫。  瞧这刘伶,如此“酒德”之解实在蔑视孔孟之道。刘伶还真是这个意思,心中只有老庄思想。  贺知章金龟换酒,怀素醉书狂草,王羲之醉书《兰亭帖》,李清照少女出酒词,石延年斗酒等等,看过这些酒中轶事,你就知道文人墨客多么尚酒。  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因为尚酒几乎占尽了酒坛雅号:  宋代文豪欧阳修自号“醉翁”;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称“酒中女杰”;/* 45 */  文人墨客多尚酒(2)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石延年人称“酒怪”;  宋代文学家苏轼因善于酿酒人称“酒师”;  还有辛弃疾、杜甫、陈子昂、王之涣、卢照邻……历数唐宋八大家,再观文坛众秀,尚酒之人举不胜举。  文人墨客是干什么的?是创造和传播文化的。他们如此尚酒,便注定了酒与文化的融合。  和古代相比,现代的文人墨客在酒坛似乎不太出彩,没出多少“酒仙”、“酒杰”、“酒侠”之类的人物。究其原因,大概如下:  一是喝酒普及了,文人墨客被淹没。就说唐宋时期,喝酒人能有多少?不过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商贾地主之类,寻常百姓哪有钱买酒喝?那时期的文人墨客多少有把碎银子,也有闲情逸致,饮酒又是高雅之事,尚酒自然成风。而当今就不同了,温饱思“饮欲”,酒至寻常百姓家,民间善饮、豪饮、纵饮者多如牛毛,酒坛哪显文人墨客风采?  二是“官念”变了,借酒浇愁者少了。古代文人墨客满脑子都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苦,熬得人上人”,说到根子上还是一心想当官的多。为文为官两股道,文人的天性直而不曲,不善权变,难免仕途之中坎坷多,如屈原、李白之类虽朝中为官最终也被政敌拿下,于是悲愤填胸。心中万般愁,有酒可解忧,若非,何以抱坛纵饮?而现代的文人墨客文为重官为轻,不琢磨当官的事也就没有当官的烦恼,无需借酒浇愁,只需文中求乐,这就少了许多成为醉翁的机会。  还有注重健康的因素,兴趣广泛的因素等等,都决定了当今的文人墨客远不如先人们尚酒。豪情不豪饮,好客不好酒,当今的文人墨客的确“退化”了。当然,这并不影响酒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酒文化本身的发展和酒对文化的影响一如既往。比如当今的“酒桌文化”可谓丰富多彩,酒桌“段子”、酒桌礼节、酒桌语言等不断推陈出新就是证明。/* 46 */  酒助文兴佳章多(1)  “酒文化”起西周,孕秦汉,至唐宋时期,成浩瀚之势。斯时,酒助文兴,文助酒香,酒文为伍,似体魂相伴相绕。  酒,从最初的奢侈品,周代的礼祀品,到唐宋时期一经与文为伍便成了风雅之物。  唐宋文坛尚酒之风盛起,美酒入诗入文入画,既丰富了诗文书画内容,也使酒的文化价值更显丰厚。更重要的是,文人墨客借酒抒怀寄意,世事、人生、民情、国政以及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尽在其中。也不妨说,唐宋时期中国的“酒文化”已融入社会万象。   我们不妨一睹文人墨客留下的一曲曲千古名唱。  春主暖。酒含春韵暖天地,把壶流泻尽友情,唐代诗人王维一首《渭城曲》,关爱挚情感人至深:  渭城朝雨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夏主炽热。酒之夏韵显热情,千杯万盏醉方休,唐代诗人李白一首《客中行》,热情好客之气淋漓无比: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秋主清雅。酒中秋韵在,我心自清悠,唐代诗人孟浩然一首《过故人庄》,令人好不心清气爽: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冬主寒酷。酒之冬韵寒人意,多有悲壮生心头,唐代诗人王翰一首《凉州词》,让人顿生悲情壮怀: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之“四韵”可谓情感之韵,而世事、人生之叹更震心魄。  曹操仰天《短歌行》,苦叹志高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李白把杯《将进酒》,抒尽人生悟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白居易《把酒》对天歌,劝慰众生乐观而世:  把酒仰问天,古今谁无死。  所贵未死间,少忧多欢喜。  穷通谅在天,忧喜即由己。  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勿言未富贵,久忝居禄仕。  借问宗族间,几人拖金紫。  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  试问班行中,几人及暮齿。  朝食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夕寝只求客,一衾而已矣。  此外皆长物,于我云相似。  有子不留金,何况兼无子。  苏轼《水调歌头》,引出悲欢离合之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声声慢》,道尽闺中凄惨冷清状: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杜甫《登高》眺人寰,苦叹世事艰难: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若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酒香弥卷之作举不胜举,故而有曰:“唐宋无酒不成诗,无词不沾酒”。以全唐诗为例,其中涉及酒的有1000多首,《唐诗300首》中,饮酒诗有48首。陶渊明可谓酒诗之圣,佳作篇篇皆有酒。辛弃疾也不逊色,所作诗词640首,竟有347首酒漫其中。  唐宋之后,酒文为伍之风犹存。清代文坛怪杰郑板桥的“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近代龚自珍的“使君谈艺笔通神,斗大高阳酒国春”;现代鲁迅的“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毛泽东的“借问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周恩来的“扪虱倾谈惊四座,持鳖下酒话当年”;朱德的“推开黑幕剑三尺,痛饮黄龙酒数杯”;以及郁达夫的“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于右任的“低徊海上庆功宴,万里江山酒一杯”等等,无不脍炙人口。/* 47 */  酒助文兴佳章多(2)  酒中有诗情画意,酒中也有美妙文章:  刘伶著有《酒德颂》。  孔融著有《与曹操论酒禁书》。  王粲著有《酒赋》。  张载著有《酃酒赋》。  王绩著有《醉乡记》。  白居易著有《酒功赞》和《醉吟先生传》。  柳宗元著有《序饮》。  欧阳修著有《醉翁亭记》。  苏轼著有《酒子赋》。  苏辙著有《既醉备五福论》。  元好问著有《蒲桃酒赋》。  王翰著有《葡萄酒赋》。  皮子休著有《酒箴》。  美妙文章知多少,感兴趣者可以细查。  再说当今歌坛,酒歌多得唱不完:  《鸳鸯酒杯》  《惜别的酒》  《是谁沉醉》  《烧酒咖啡》  《酒场浪子》  《酒逢知己》  《酒女酒女》  《酒醉的梦》  《酒醉酒醒》  《醉歌》  《酒歌》  《醉拳》  《泼酒狂》  《独寻醉》  《酒与泪》  《酒神曲》  《酒若醒》  《心痛酒来洗》  《外公的酒碗》  《九月九的酒》  ······  还有酒联,诗词类、赞酒类、酒名类、酒馆类、节俗类、婚喜类、祝寿类、哀挽类、名胜类、遣兴类、谐趣类、题赠类、讽喻类、劝酒类、慎饮类······谁要真有兴趣找来欣赏一番,定会爱不释手。  如此等等都是“酒文为伍”的体现,杜康老君若天堂有知,定会大宴天下文客。若非天下文客化酒为文,吟咏四海,何以有美酒代代泉涌,处处留香之势?  就当代而论,已是“酒至寻常百姓家,东南西北似水流”,不再单是文人墨客对酒情有独钟,酒已融入“人”的生活内容,成为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  商朝把酒全部征为“宫品”,社会生活便缺少酒润;周朝禁酒,只把酒作为祭祀之物,酒仍然远离大众,枯于生活。秦、汉时期对酒时禁时解,酒与社会生活也若即若离。然而,酒毕竟是生活的佳酿,一经唐宋文人墨客之手,酒香墨香熏醉天下,酿造之风四海云起,酒与社会生活终于相逢,再不相离。/* 48 */  过年多喝酒 跟着好运走(1)  2004年春节一位中央领导到安徽灾区慰问灾民当听到灾民说过年的粮食、蔬菜、肉都已备齐,又关切地问:有酒吗?过年了,不能没酒。  过年为什么不能没酒?因为喝年酒是中国人延续几千年的酒俗,“吃饺子、放鞭炮、穿新衣、喝酒”俗称过年“四大快乐”。想想看,这“四大快乐”能少了哪一样?少哪一样都觉得不像过年。这些年许多大中城市为了减少火灾,规定不准放鞭炮,结果许多人抱怨“过年没有过年的样”。酒就更不要说了,若是过年不喝酒,还能算过好年?所以中央领导关心灾民有没有年酒喝。  过年“四大快乐”体现了中国人渴望美好生活的心理。单说喝年酒,就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一传说,说的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正是人间春节。玉皇大帝为安抚孙悟空,开口许诺:凡天宫仙物,可任选一样。  孙悟空大笑道:玉帝老儿好小气,只肯出一样仙物,俺老孙还不希罕呢。徒儿们正等俺老孙回去过年,还是带酒好。孙悟空说罢跨步来到杜康老君面前,一把抢过杜康老君手中的酒葫芦,说声“多谢杜老倌”便一个筋斗翻回花果山。  杜康老君叫苦不迭,因为这葫芦里装的是他精心酿造的“好运酒”,准备献给天宫众仙,不想被泼猴抢走。  再说孙悟空与徒儿们大喝几日,葫芦里的酒还是倒不尽,便分给百姓共同享用。百姓们喝了“好运酒”,很快就应验,当官的当官,发财的发财,日子越过越好。自那时起,人间便有了“喝年酒求好运”之说,不管穷人富人,过年都喝酒。  喝年酒能不能求来好运另说,中国人喝年酒至少说明一点:向往美好的生活。因为中国整体贫穷,平时日子过得艰苦;也因为中国人节俭,平时舍不得好吃好喝,只有过年时,才隆隆重重地体会一下幸福生活。所以家家户户必备酒席,即便再穷的人家,也要打上几两酒。  有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山区农民开山采石时被滚石砸断了腿,自此失去了劳动能力,妻子外出打工一去不回,他和一对双胞胎女儿成为特贫户。两个女儿10岁了,还呆在小学一年级预科班,因为实在没钱交学费。这年春节前,当地政府救济100元过年钱,这位农民只买了2斤肉,又给每个女儿10元钱,让她们自己去镇上买件便宜的新衣服。他把剩下的钱放起来,决心年后再卖一次血给女儿凑够学费。  两个女儿懂事了,到镇上买新衣时看到别人家都买酒,便想到爹爹过年没酒喝,姐姐对妹妹说:还是给爹买瓶酒吧,让爹过年高兴高兴。于是姐妹俩没买新衣买瓶酒。谁想刚出商店门一不小心酒瓶摔破,姐妹俩哭泣不止,天快黑了还不敢回家。一位少女路过,看到后上前询问,明白因由后对她们说:小妹妹别哭了,等我一会儿。没多久少女返来,把两瓶五粮液和一包衣服送给了两个小妹妹。原来那个少女就住在商店对面,是镇长的女儿,初三学生。  爹爹看到了酒和衣服,问清了来龙去脉,哭成了泪人。男子汉既感激好心人,又为委屈女儿伤心。衣服让女儿穿了,两瓶酒他却舍不得喝,也喝不下。他曾经爱喝酒,这几年因为家贫再没喝过。他知道这两瓶五粮液比自己的血值钱,卖给别人能换来女儿两年的学费。  这不是个过年的好故事,它让人听后有点伤悲。但刚懂事的女儿让爹喝酒过好年的心意,不正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吗?  自家人平时不喝酒,过年就不同了,老老少少合家欢聚,酒是非喝不可。团圆是家庭的幸福,举杯共饮团圆酒,体味的是人丁兴旺,预祝的是老少平安,这都是幸福生活的内容。晚辈给长辈敬杯酒,体现孝敬,得到孝敬是长辈最大的幸福。  三口之家过年照样喝酒。首都某报社的张先生和在医院工作的妻子春节期间都排了夜班,不能回老家过年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三口端起了酒杯,张先生致祝酒辞:第一杯酒,庆贺一家人平平安安又一年;第二杯酒,预祝新的一年再平安;第三杯酒,希望扬鞭催马各奋蹄。  三杯酒下肚,妈妈对儿子说:你还是小学生,后面就别喝酒了,拿饮料代。  张先生说:嗨,过年高兴,我们喝白的,儿子喝啤酒。儿子,来,爸爸和你碰一杯,祝你学习继续拔尖。  儿子也回敬爸爸一杯酒,说: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爸爸泡妞被单位开除了,爸爸一年没泡妞,敬你一杯庆贺你没被开除。  张先生听罢笑起来,对儿子开玩笑说:不是爸爸不想泡妞,是你妈管得严,着急是爸爸的,功劳是你妈的,咱爷儿俩共同敬你妈一杯酒。  一家三口闹着笑着喝着,竟然不知不觉全醉了。若在平时,自家人喝酒能醉吗?到底是过年,只图个高兴,不在乎酒多。人在高兴的时候感觉最美好啊。  大家都感觉过年忙,忙什么?忙喝酒。“进入二十三,家家忙过年;初一到十五,忙着到处串;不出正月里,酒杯不空闲。”民间这套俗话形容的就是喝年酒的忙活劲。大家辛苦忙碌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放下一切,安安心心走亲访友,高高兴兴举杯同贺。年酒往往越喝越频,今天我家、明天你家、后天他家,几天转眼过去,城里人该上班了,算一算该喝的酒还没喝完,只觉得春节假期太短。怎么办?该喝还要喝,不出正月还算是年酒,于是在许多地方形成了习惯:到单位打个铆,接着串酒场,中午喝到三四点钟,稍做休整晚上换个地方继续喝。有经验的人,不出正月是不会去事业单位找人办事的,因为很难找到人,即便找到了人也是锣齐鼓不齐,很难办成事。许多单位的领导对这种情形无意较真,毕竟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毕竟是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认真不得,全当给大家一个“收心期”,出了正月再书归正传。/* 49 */  过年多喝酒 跟着好运走(2)  朋友之间平时也喝酒,但很少带家人,原则是能不带尽量不带。过年就不同了,能带家人尽量带,带上老婆孩子,几家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互相敬酒,意在共贺新禧,预祝新年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妻子们交流一下如何管理老公的经验,孩子们交流一下学习,老公们交流一下“段子”,乐在其中。即便那些不和睦的夫妻,几家聚会时也显得兴高采烈,过年就要有个过年的样,只想高兴的事。  过年期间比较合得来的同事也少不了同桌共饮,互相敬酒,其中既包含着友谊,也共勉成功,成功就是幸福。边喝酒边聊身边人、身边事,互相交流一下本单位的信息,也是种收获。如果相互之间平时多少有点误会,一喝年酒就都有了高姿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感情一下近起来。  有些人平时并不喝酒,或者是对酒没兴趣,或者是压根不能喝,要么是身体有毛病,总之不是喝酒人。但过年却少不了品上几杯,品出的也是幸福生活的滋味。  有些人平时喝酒怕醉,怕老婆孩子吵,怕领导见了没有好印象,怕伤身体。过年却不怕醉,给别人敬酒诚心诚意,接受别人敬酒痛痛快快,醉就醉了,幸福感就在醉意中。  醉鬼平时招人嫌,满口胡言乱语,撒泡尿也不知道找地方,弄不好还会闹出点让别人不痛快的事。过年喝醉没人笑话,都是幸福中人。  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奔小康了,过年“四大快乐”一般人家平时也能享受到,就生活而言,平时和过年已没有差别。尤其是酒,想喝天天有,为什么还是年酒最受重视?这就是传统习惯,它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 50 */  喜酒要多喝 不喝是过错(1)  据民间传说,当人间有了婚嫁、降生、亡故之事时,天上的王母娘娘就会撒下喜酒表示祝贺,所以民间有“结婚、生育、上天堂,王母娘娘也帮忙”之谚语。这句谚语说出了人生三大喜事,遇此三喜连玉皇大帝的夫人都高兴,人类还有不喝喜酒的道理?什么是“喜酒”?遇到这种事喝的酒就是喜酒,这是王母娘娘的恩赐。  结婚、生儿育女当然是好事,值得高兴;死人算什么好事,也值得王母娘娘恩赐喜酒?佛教称人间为“尘世”,大家不是常说“尘世多烦恼”吗?离开了尘世也就离开了烦恼,人无烦恼当然是好事。基督教称人的生命终结后灵魂可入天堂,天堂当然是比人间更好的地方。如此就不难理解人死也是好事的道理了。如此说来,人的一生酒缘深重,因为你总要降生、要结婚、要死亡,而这环节总有美酒做伴。  婚宴是个古老的习俗,人类先是有了婚姻关系,后来又有了酒,于是便有了婚宴。美满的婚姻是生活中最大的幸福,美酒使这种幸福变得更为浓烈,这大概就是婚宴的意义。老祖先们的想象力的确丰富,把美好的婚姻和美酒搅拌在一起,保证了千秋万代总是喜气冲天。  婚姻是每个人必有的经历,婚宴是家家大喜的体现,所以中国人结婚总要大摆酒宴,以示喜庆。城里人把婚宴办在大酒店、大宾馆,好酒好菜好环境,为了喜庆宁愿多花钱。  乡村人办婚宴也十分热闹,几十张桌子沿街摆开,参加婚宴的人再多,喜酒保证管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