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酒煮中国:写给天下喝酒人的书-4

作者:张向持 字数:15544 更新:2023-10-09 13:46:34

大家这才长喘一口气。首长喝下后对大家说:看到了吧,这就叫无欲则刚。小伙子的话你们肯定不敢说呀。  小伙子不做“酒奴”的愣劲的确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因为它毕竟是建立在“无欲则刚”之基础上。“酒奴”之相出于欲望,对领导有所惧、有所求者,甘做“酒奴”既符合逻辑,也在情理之中。  我们不妨详察一番“酒奴”之相,对此理解能更清楚些。某单位局长出国考察归来,众部下设宴接风。一位副处长的确酒量差,平时三五杯白酒往往能喝得面红耳赤,再加几杯就要东倒西歪,所以他怕白酒,常以啤酒应付。熟悉的人也不以为然。人人忙着给局长敬酒轮到这位副处长时,他把啤酒杯一推,换上杯白酒,双手端起,点头哈腰走到局长面前。局长说,你平时不是不喝白酒吗?他说,那要看和谁喝,不和别人喝白酒,不能不和局长喝?你别看他酒量不行,在局长面前还真够爽快的,三杯换局长一杯。  轮到大家互敬时,不管遇到谁,副处长总是抱着啤酒杯不放。同事说,你和局长能喝白酒,也总得和我们表示一下吧。他说,不光是酒量不行,最近胃也有问题了,正吃中药呢,实在不敢。  既然“实在不敢”也就罢了,可是过会儿局长给大家集体回敬时,要求人人喝一碗,掀个高潮。副处长第一个站起来,第一个表态说:既然局长有要求,不喝是孙子!说罢带头干掉。  这时副局长存心要折腾副处长,说:你行吗?敢喝碗水蒙局长。我就不信你能一口干掉一碗酒。  有位同事也说:我说呢,咋这么利索。局长呀,他要不补一碗真的,大家可都要换水了。  副处长哭丧着脸说:天地良心,我若是喝水骗局长我就是孙子。无奈大家一口咬定他喝的是水,坚持要他补个真的。局长明知大家的心思也笑而不语。副处长有口难辩只得说:看来大家都想灌醉我,局长呀,为了表示我对您没作假,我再补一碗,醉就醉了。  副处长那点酒量,又如此喝法肯定要醉,但醉而无怨,因为是和领导喝酒。这种人不是“酒奴”是什么?  知情人都理解副处长甘当“酒奴”的苦衷;毕竟当了快十年副处长了,为了“转正”做孙子做奴都值呀。  “酒奴”之态颇丰,比如:明知领导有酒量,偏要“领导随意我喝干”,本来领导想喝酒他非要频频代劳,眼看领导喝得少他硬说“还是领导喝得好”……从中看出“酒奴”只是相对领导而言,除领导之外他在别人面前大爷可能也敢当。领导跟前的“酒奴”其实非忠非诚,心有所图而已。  酒民之相众多,只不过以上所列酒仙、酒贤、酒鬼、酒魔、酒棍、酒奴更具特点。如果把真实的感受归纳之,不妨这么说——酒仙可爱,酒贤可敬,酒鬼可笑,酒魔可怕,酒棍可气,酒奴可怜。/* 34 */  厅长坐飞机,总说没有火车好  李厅长坐了两次飞机,闹出两个“故事”,都与喝酒有关。  李厅长从大学讲师直接被“知识化”到某市当副市长那年,受命带团去广州考察经济工作。秘书请示他买机票还是买火车票,他说还是坐飞机吧,我还没坐过那家伙哩。机票拿到手了,当天晚上电视新闻播出一条空难消息,副市长心中不禁发怵:乖乖,这家伙快是快,可是一出事就没救。当上这个副市长等于天上掉“馅饼”,不容易,刚咬了一口体会到当官的滋味,可别摊上个“万一”呀。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让秘书把全团的机票退了,改乘火车。也就是从那年起,他下决心不坐飞机。当然,他对别人只说飞机没有火车方便,决不说没有火车安全,因为怕别人说他胆小。  当市委副书记那年,他也请假去北京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市委书记“汇报工作”,市委、市政府两套班子的成员、各区县的书记县长明里暗里都轮着去。大家用得着去北京向书记“汇报工作”吗?说白了是看望书记,因为平时不方便表达亲近,这是个机会。都这么做,他也不得不积极点,官场嘛,凡事“跟着走”没亏吃。  去的时候坐火车,睡一觉到了,挺方便。可是回的时候麻烦了,麻烦在书记要坐飞机回市里迎接北京一位领导视察工作。怕坐飞机也得坐,他得陪着书记呀。去机场前还有时间吃午饭,他提议喝几杯酒。书记说:你平时不喝酒,今天怎么了?他说:不是见到书记高兴吗,还能不喝几杯?其实心里想,酒壮胆,胆子大坐上飞机不害怕。这话当然不能讲出来。  平时不喝酒的人一下喝了不少,有点晕晕乎乎的感觉,上机前使劲喝矿泉水。上机后不久想小便,因为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飞机有卫生间,只好憋住。书记看到他有点不对劲,问:是不是酒喝多了?他说:是有点晕,关键是水喝多了,想尿。可是飞机没有卫生间,实在不如坐火车方便。书记说有卫生间呀,你看,亮绿灯那地方就是,快去吧,别憋出毛病了。  他急忙走过去,推开卫生间门又退了回来,对书记说,里面有人。过会儿又去了,再退回来,还说里面有人。并说:飞机就是没有火车方便,火车上卫生间多,这个有人进那个,飞机上卫生间只有一个,被人占上了,外面的人急也没用。  书记抬头看,发现有问题,因为卫生间门上的绿灯亮着,说明里面没人,于是说:我带你去,看看到底咋回事。  书记一推开卫生间的门,全明白了,忍不住笑起来,对他说:你睁大眼睛看仔细了,里面的人到底是谁。  他揉揉眼睛一看也笑起来,原来里面有面镜子,谁开门就照出谁的头像,连进两次都没看仔细,总以为别人在里面。于是对书记说:到底是酒喝多了,连自己的模样都没看清。  当上厅长后,想出国看看,还是怕坐飞机,听说去俄罗斯有国际列车,就琢磨去那地方。手下人劝他说:要去就去好地方,西欧几个国家比俄罗斯有转头。  李厅长再想想觉得也是,好容易出次国为什么不选个好地方?不就是坐飞机吗,还能真摔下来?怕就怕在心理上,上次喝了酒坐飞机就没怎么害怕。在北京首都机场登上去美国的航班,李厅长坐在头等舱,几个随员坐在普通仓。起飞后一位懂英语的随员告诉他:你喝了不少酒,口渴想喝水时对空姐说“water”(发音:wo te),就送水了。李厅长记住了,想喝水就对空姐说“water”,连续要了四瓶矿泉水。空姐送饭的时候,用英语问他要什么,他听不懂。听不懂没关系,吃的东西都摆在小推车上,你指哪样空姐就给哪样。无奈厅长酒劲还没下,懒得一指,脑子又不大转圈,随口又来句“water”,又得一瓶矿泉水。李厅长喝下这瓶水,昏昏沉沉睡了。空姐送第二顿饭时,叫醒了他,又问他要什么,他不知如何回答。空姐意识到他不懂英语,又闻到他的酒味,大概联想到他总是要矿泉水,误以为他不想吃东西,便主动拿瓶矿泉水对他晃了一下问:“water?”他想:国际航班上可能是只供水不管饭,water就water吧。  小推车上摆的东西他看不到?李厅长喝多了酒眼就昏花花的,这也是他平时不喝酒的原因。若不是为了壮胆坐飞机,他不会喝多酒。而这次一多喝酒,眼睛不好使了,脑子不好用了,再加上一帮随员办事不细没有过来照顾,他也只能全程说“water”,全程喝矿泉水,全程饿肚子了。这两个“故事”李厅长对谁都认账,但反复声明:不管怎么说,飞机还是没有火车方便,我能坐火车坚决不坐飞机。/* 35 */  酒桌说话不算数(1)  某局长上任伊始对部下讲:我们工作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工作之外就是朋友关系。大家混在一起不容易,若有困难,找组织找我都一样,一定尽力。  这话让人听起来够意思吧,所以大家直说“咱这局长才叫眼里有群众”。  部下甲先生与自己的处长原是最好的朋友,可是连甲先生自己也说不清楚究竟因为什么得罪了处长,关系慢慢淡起来。随后甲先生从两人共同的朋友圈中不断听到处长说他“忘恩负义”的话,觉得满肚子委屈,便试图从处长那里弄清是非。无奈处长明里总说没什么,暗中却不断给甲先生小鞋穿,令他不知所措。俩人关系最终公开僵化,倒霉的肯定是甲先生,因为做部下的与顶头上司搞僵关系一般没有好结果,这是常理。惹不起总躲得起吧?为了少受气,甲先生想请局长帮忙调整一下工作,换个处图个平静,于是请局长喝酒谈事。其实局长早知道甲先生处境艰难,也认为处长对部下太欠肚量。可是又一想,帮了甲先生,不就得罪了处长吗?处长毕竟比一个普通干部重要。局长的处事原则是不当面让部下失望,于是答应了甲先生。可是甲先生久等无音,又找局长问事。局长说:我记不得这事呀,肯定是喝多了,乱表态。酒桌上的话不算数,你这事不那么简单,我记在心里,等等再说。甲先生此时方知领导与部下工作之外的“朋友关系”说说而已。  局里出现两个空缺岗位,与妻子长期分居两地的乙先生看到了希望,因为妻子专业对口,也符合政策要求,何况有两个位置。乙先生吸取了甲先生的教训,没有先请局长喝酒,一天直接找到局长办公室谈妻子调动工作的事。局长哈哈一笑说:你谱大呀,妻子调动工作这么大的事,连个酒也不请就提出来了。去去去,先选个地方喝酒,咱们酒桌上定。酒是喝了,局长也极爽快地答应乙先生了,而最终前来报到的两个新人中没有乙先生的妻子。乙先生大怒,找局长发起脾气。局长说,你可真够马虎的,有这个要求,为什么不提前讲?你不讲我哪知道?乙先生说那天一起喝酒你不是答应得好好的吗,怎么转脸就忘了?局长说你这年轻人就是糊涂,酒桌上喝得稀里糊涂,脑子能记事吗?我反复讲,不能把酒桌上的话当真,你们就是不听,误事能怪别人吗?乙先生最后搞明白了,新来的两人一个是副市长的侄女,另一个的叔叔在省委工作,这种机会局长岂能放过?乙先生认了。  局长万万没想到,不久他就为“酒桌上的话不算数”这句话付出了代价。新到任的市委书记定下日子要来局里检查工作,局长得知新书记不好糊弄,便多了几分谨慎。他把几个有关人员叫到一家酒店,好酒好菜伺候,酒桌上分配任务,目的当然是要大家多卖力气,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让市委书记满意。恰恰甲先生、乙先生都在其中,酒桌上受领任务都很积极。甲先生负责文字汇报材料,乙先生负责会议室接待、联系晚宴地点。  书记下午就要来局里,上午局长急忙找甲先生要汇报材料,准备提前熟悉一下情况,甲先生却没了踪影,手机、传呼全关了。到了下午局长只有仓促上阵汇报情况。先把新书记迎进会议室,局长顿时愣了,不说没摆水果,连水杯也没洗,桌椅上灰迹斑斑。新书记坐也不是,不坐也不是,张口说道:看来你这个会议室闲了好久了,前几天市里下发的几个文件你们是在哪里传达的?不会是坐在院子里吧,那几天都在下雨呀。  那几份文件还真是没有集体传达,局长只是把大概精神向几个副局长简单讲了一下。这时局长已感到了新书记的判断能力厉害,不禁心中犯怵。他赶快吩咐人准备茶水,自己也动手擦桌子擦椅子,好歹使新书记和一帮随员落了座。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因为没有拿到让甲先生准备的汇报材料,局长汇报工作中完全没个头绪,听得新书记极不耐烦。新书记问起几个关心的问题,他仍然含含糊糊说不清楚,于是极感好笑地问:你这个局长当得倒轻松,一问三不知,平时都干什么去了?一个农业局长说不清农民一年的平均收入是多少,靠你扶持农民奔小康不是闹笑话吗?新书记没有留下吃晚饭,显然是不高兴。局长当晚终于找到了甲、乙俩人,破口大骂道:酒桌上反复交待你们要认真准备,你们他妈的干什么去了!甲、乙俩人不温不热地说:酒桌上的话不能当真,你老人家不是常这么教导我们吗?我们以为你是随便说说,所以没当回事。  局长这才知道原因所在,气得浑身哆嗦,怒吼道:你们要老子难看,老子要你们完蛋!  甲、乙都没完蛋,因为局长还没来得及出手就被市委书记“发配”了。  “酒桌上说话不算数”这句话当今比较流行,更多的是在形容为官者言而无信。这似乎也有些夸张,也可能是体会不到为官的难处。“酒桌上说话不算数”的官人不是没有,有也不足为怪。  说起来,“酒桌上说话不算数”也不是今天才出现,自古有之,三国时期的孙权就这么说过、做过。  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权喜酒,时不时君臣同宴,动不动美酒劳军,称得上胸有天下志,酒中岁月香。可是孙权生怕酒水泡大脑子,对手下人说:人喝多了酒容易话多有失,办事糊涂,所以你们要记住,我在酒桌上说的话不管对错都不算数。/* 36 */  酒桌说话不算数(2)  喝酒的好处不必多说,孙权自知其中之乐。但酒喝多后能使人失去自控能力,一旦妄行铸错,后果严重,孙权对此已有体会。一次他大宴群臣,一高兴自己先喝多了,一喝多便逮住下臣挨个灌。骑都尉虞翻自知酒力不及,倒地装醉,被孙权识破,一下惹怒龙颜。孙权持剑要取虞翻脑袋,众臣吓得不敢多言。明知他醉,头脑已昏,多嘴弄不好要跟着掉脑袋呀。多亏大司农刘基酒胆略壮,不知死活地上前抱住孙权,劝道:大王酒醉杀大才,岂不废弃了广招贤能的好名声。孙权道:曹操尚可杀孔融,我为何不可杀虞翻?刘基又劝道:曹操杀贤能令天下耻笑,而大王大德大仁,怎能下比曹操小儿?刘基又拍又劝,孙权终被稳住,酒醒之后悔叹:险误贤臣性命,错矣!今后我若酒后再言生杀,尔等且不可遵命。正因为有了这次惊险,也因为好饮,再因为身为大王有一言九鼎之尊,孙权不得不屡言“酒桌说话不算数”。/* 37 */  不知今夕是何年  有的酒民喝醉了酒头脑中就没了时间概念,他能把昨天当今天,能把去年当今年。  1. 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告诉办公室主任:你找个酒店预订明天晚上的宴席,三桌。  第二天中午,办公室主任走进一家酒店,落实总经理交待的事儿。进门碰到了老朋友,硬被拉去喝酒,把订餐的事暂时放下了。老朋友喝酒不留量,办公室主任喝醉了。醉中倒还记得预订“明天晚餐”的事,摇摇晃晃到吧台预订下“第二天”晚上的三桌酒席,还留下1000元押金,回头倒在家中昏睡。  晚餐时间快到了,总经理不见办公室主任回话,电话打到家里找人,知道这家伙中午喝醉了,叫不醒,心想肯定把订餐的事忘了。总经理只好临时仓仓促促找个地方摆宴。  第二天一上班,办公室主任就“及时”对总经理说,晚宴订好了,在什么什么酒家。总经理笑了,说吃都吃过了,要不今晚咱们自己再吃一次?总经理开玩笑般批评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这才恍然大悟:哎呀呀对不起,一喝醉把时间记错了。  2. 一位中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父亲的生日贺礼献上:  奶奶有个痛苦日,就是生您这一天;  自己生日记错时,闹个别人出酒钱。  美酒一碗又一碗,脑子别再昏昏然;  再把夜晚当白天,妈妈肯定要翻脸。  一首打油诗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去年有一天,在外地出差的妻子打电话提醒马先生说:明天是你的生日,我赶不回去,你找几个朋友热闹热闹。当天晚上马先生与朋友斗酒,一醉如泥。第二天下午醉意略醒,突然想到妻子的电话:明天是你的生日。于是还没下床就拿起电话在一家酒店提前订餐,随后又通知几个朋友:明天是我的生日,聚一下热闹热闹。  其中一位姓吴的朋友也是这天生日,觉得挺巧,第二天晚上便带老婆孩子按时到来。席中吴先生的妻子问:我怎么记得你的生日比我们家老吴早一天,怎么又搞到一起了?  马先生说没错呀,我是9月8日出生,不就是今天吗?你看错日子了。  吴先生说今天是9号,是你记错日子了。  马先生一下笑起来,说我只想着老婆打电话说“明天生日”,通知你们时忘记已经过去一天了,都是喝酒喝醉出的错。  吴先生说你错我没错,今天还是生日宴。人是你请的,但名正言顺我出银子。这时马先生觉得自己干了件尴尬的事。  第二个故事是,有一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马先生喝醉回家后,被妻子关在卧室外,按惯例钻进小间独眠。凌晨终于睁开了眼,因为灯还亮着,也因为醉意仍未全消,稀里糊涂地以为天亮了,像往常一样赶快起身煮饭,生怕误了妻子上班。  妻子单位又偏又远,每天骑自行车到地铁站,下了地铁再坐公交车,下了公交车还要走一段路,从家到单位最快也得折腾一个半小时。考虑到等车、误车因素,还需要再加半个小时的机动时间,这样一来从家到单位就是两个小时。所以妻子每天早上5点30分前准时出门,在冬季这个钟点离天亮还远。  马先生做好饭叫醒睡得正香的妻子,妻子赶忙穿衣、洗漱、吃饭,接着出门,骑上自行车上班去,一如往常。路上的情景让妻子似乎觉得有点反常,心想往常这个时候街上赶路上班的人已经不少,今天怎么冷冷清清看不到人?到了地铁站发现存放自行车处黑灯瞎火,更觉纳闷,这时猛听当当两声响,抬头一看站口大闹钟才两点钟,这才意识到肯定是丈夫酒醉中把时间大大搞错了。  妻子又好气又好笑,顶着寒风返回家中,见丈夫已经酣睡,忍不住上前揪住耳朵,丈夫在疼痛中惊醒。“睁开你的狗眼看看现在是几点?”马先生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误,笑着对妻子说:我喝醉了你没醉,出门时咋不看一下表?  妻子说,你废话,你天天做好早饭叫我,都正点,我还用天天看表?  马先生说,天天都正点,就今天搞错了,还是功大于过嘛。抓紧时间还能再睡一会儿,快躺下吧。  有道“花钱难买凌晨觉,冬天最恋热被窝”,被他这么一折腾,妻子再睡怕过头,不睡又难受,真是哭笑不得。/* 38 */  我就不信找不到家?  1. 这天晚上陈科长在外喝完酒就往家走,因为是周末,和妻子有约定的“私活”要做。一口气爬上六楼,推门而入,没看到妻子,却发现本单位的李科长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陈科长心想,这家伙从没到我家串过门,今天来有啥事?  李科长见陈科长进门,马上站起身,客客气气地迎上去,说道:这还是第一次过来串门,快坐。说罢连忙去拿杯子倒水,而后又打开冰箱拿出一条中华香烟启封递上。  陈科长顿时觉得奇怪,心想这家伙在我家倒像个主人,连我的好烟放在冰箱里都一清二楚。于是对李科长说:你这家伙到底是保卫科长,把我的情况搞得清清楚楚。  李科长听罢这话也觉奇怪,心想保卫科没查过你什么事呀,怎么找上门问罪来了?于是连忙说:老陈大哥,有话说清楚,可别闹误会。  陈科长说什么误会不误会的,咱兄弟俩分得清谁和谁呀。咱俩喝酒!  李科长说我家没有酒,再说这会儿喝什么酒,要喝也得选个时候呀。  陈科长说你家没酒我家有,让我老婆立马搞个凉菜就成。接着便大叫妻子的名字。妻子不应,便问李科长:我老婆哪去了?  这时李科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陈科长进错家门了。李科长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说你老婆在你家,这是我家,要是从我屋里叫出来不就坏事了?  陈科长猛地一愣,眼睛扫了一圈,咧嘴笑起来,说:他妈的,我说嘛,你怎么像个主人,弄半天我进错门了。李科长开玩笑说,喝醉酒进错门没关系,别上错床就行。两家住前后楼,都是同一个位置,难怪陈科长找错家门。  2. 某银行的范处长这天晚上又喝醉了,11点多钟仍坚持要到办公室“加班”。几个部下心里明白,范处又“犯怵”了,怕这样回家后老婆没好脸,想躲在办公室醒酒后再回家,这是他每次醉酒的习惯做法。几个部下把范处扶进办公室,泡上一杯茶,打开电视机,说:处长您“加班”别太晚了,我们先回了。  范处靠在沙发上头脑晕晕乎乎,似睡非睡,过会儿瘾瘾约约听到有人说:才喝半斤酒就装醉,起来起来,我再敬你几杯。  范处眼也不睁,说:去去,我都挨个敬两圈了,至少喝了八两酒,都醉了,还喝个鬼。  范处又听到有人劝酒,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说:你们不是想和我继续喝吗?等我出去解个小便,回来接着干。  范处出门就往家走,边走边想:终于摆脱这帮家伙了,就让他们使劲等吧,嘿嘿,我回去睡了。  范处仍在醉意中,因为他没搞清楚刚才的劝酒声是从电视机里传出来的,他“摆脱”的人并不是自己的酒友。  家就在银行对面,仅一路之隔,走路以最慢的速度也超不过十分钟。可是范处以为自己是刚从酒店出来的,出大门便伸手招辆出租车,上车后明明白白告诉司机:直走,过两个红绿灯,再右拐,看到两个把门的大狮子就停。  范处上了车就睡。司机按范处指引的路线前行,一直跑到郊区也没看到“两个把门的大狮子”。司机叫不醒范处,知道遇到醉汉了,无奈又把车开回银行大门口,心想把他放在原地了事。司机使劲摇醒了范处,说:对不起,您醉了,说的路线不对,又把您拉回来了。  范处睁一下眼又闭上,说:开、开什么玩笑,再醉,住了十、十几年还能不知道自己家、家在哪里。肯定是路灯坏了,你没看、看清楚。开车。  这次,司机边开车边仔细看,一路灯火通明,又开到郊区了,还是没看到“两个把门的大狮子”。司机停车再看范处,又睡着了。正在这时,范处的手机响了,司机赶忙接听,里面传来女人的骂声:死不要脸的,快两点了,还不回家!  司机连忙应道:哎呀妈,可找到救星了,您家这位先生醉了,怎么也找不到家。您先别骂了,赶紧告诉我家在哪。  司机终于弄清楚了,车上的醉汉家就在上车的地方,禁不住笑起来。/* 39 */  “犟驴”送客,一送千里 →  送客送到大门口,这是礼节;送客送到大路旁,这是感情。还有更“出色”的送法吗?有,咱看看济南的胡先生是怎么送朋友的。  胡先生从济南出差来到莱州,第一件事就是赶快给在莱州工作的老同学打电话。老同学接到电话喜出望外,说真他娘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晚上给你喝接风酒!  老同学夫妻俩把胡先生请到火车站附近一家海鲜馆,专门从家里带瓶茅台酒。老同学见面感情与别人不一般,两个人把一瓶酒一分为二,喝起来。  老同学说:知道吗?我今晚去济南出差,陪你喝完酒就直接去车站。还想着一到济南就给你联系,没想到你先来了。看到你,俺可真高兴,都他娘的几年不见了。来来来,我敬你几杯。  胡先生说:我若早知道你去济南,就晚几天出这趟差,在济南候着你。既然无法在济南招待你,我今天就借你的酒敬你几杯。  两个老同学边说边喝,几道热菜还没上齐,一瓶酒就喝光了。老同学的妻子说:你俩一个刚到,一个要出差,就别再喝了,多说说话吧。  老同学说:那可不行,好几年不见了,怎么也得喝够两瓶。反正一个回宾馆有地方睡,一个上火车也有卧铺休息,怕么?  胡先生也是酒兴大发,说:嫂子,你别担心,我这位老同学酒量大,醉不了。  老同学的妻子说:他的酒量就那么回事,经常喝醉,一醉就出洋相。  老同学马上对妻子说:净瞎说,我能出什么洋相?  妻子笑笑,对胡先生说:你这位老同学呀,可爱着呢。有天喝醉了,说醋能解酒,拿起香油瓶子张口半瓶子就下去了,还说“这醋太假了,像油一样”。睡到半夜大泄起来,窜了一床,恶心死了。  胡先生听罢哈哈大笑,说:不醉、不出洋相就不叫喝酒人。我呢?还不是经常出洋相。为了让我少喝酒,我媳妇给我买辆车,开车不是有理由不喝酒吗?没用,他娘的照喝照醉。就在上周,晚上喝多了,上车发现方向盘没有了,赶紧打电话向110报警,说方向盘被人撬走了。人家巡警赶来了,发现方向盘好好的,我在后座睡着了。使劲晃醒我问到底咋回事,我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我坐的不是前座而是后座,后座哪有方向盘?我赶紧向巡警赔不是,要求按酒后开车接受罚款。人家巡警笑了,说我们没有看到你酒后开车,怎么罚款?但完全可以按扰警处罚你,就罚50元吧,象征性的。  老同学夫妻俩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这时老同学的妻子说:我得早回去照顾孩子,先走了。你们慢慢喝吧,别喝醉误了火车就行。  胡先生说嫂子你就一百个放心吧,我亲自送老同学上车。  两人把第两瓶酒喝完,醉意都来了,也快到上车时间了。胡先生结结巴巴地对老同学说咱们该去车站了,我把你送上车,免得让嫂子担心。送到进站口,老同学对胡先生说:别、别送了,我、我没事。胡先生说:别逞英、英雄了,我一定送你上、上车。  两人互相搀扶着上了火车,老同学对胡先生说:下车吧,你今天喝、喝得够多的,回去小、小心点。  胡先生说:下么车?你喝那么多、多酒,我下去谁管、管你?  一旁的乘务员小姐听到了两人的对话,上前对胡先生说:您的朋友喝醉了,有我们照顾。您快下车吧,看样子您也醉了,回去路上要小心。明知坐车,还喝那么多酒干什么,也真是的。  大凡醉汉最不愿听别人说自己醉。乘务员小姐方才一席话本属一片好意,谁想到落个两人都不高兴。  胡先生对乘务员小姐说:我、我告诉你,酒是喝多了点,但是没、没醉,就想多、多陪陪老同学。  老同学也说:我们喝多、喝醉管、管你么事?  乘务员小姐说:嗨,我一片好心白费了。同学再亲,你总不能送到济南吧?  胡先生是谁呀?是有名的“犟驴”,大凡你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服务员一句话刺激了他,“犟驴”脾气顿起,说:你别、别不信,我还就、就要送到济南。  乘务员小姐说:先生别赌气,赌气坑自己。你真要送到济南?你真送到济南我马上就补给你卧铺。  胡先生眼睛瞪起来了,说:我就去!补。  老同学躺在卧铺上什么也不知道了。胡先生没老同学醉得深,脑子却也糊涂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稀里糊涂补个铺位,躺上去就睡了……  清晨,终点站济南快要到了,乘务员推醒了仍在酣睡的两个老同学换票。胡先生醒来猛地一愣:我怎么还在火车上?头天晚上发生的事一点也记不起来了。在乘务员小姐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因为自己喝醉了送老同学上车,与乘务员小姐赌气就不下车,竟一口气“送到”了济南。胡先生心中直叫苦:这下坏事了,还得辛苦半天往回赶不说,上午的会议参加不了怎么办?  老同学这时突然发现胡先生在车上,禁不住大笑起来。自此在朋友间流传起一句话:“犟驴”送客,一送千里。/* 40 */  竟然分不清大小王 →(1)  常玩扑克牌的人谁分不出大小王?除非是瞎子。平时大家常用“分不清大小王”这句话形容那些在领导面前没大没小或者无视领导存在的人。这种人当然不多,平时大家一个比一个清醒,都恨不能拿领导当神当爷敬,谁还敢如此造次?  但是,就有一些人,酒喝多之后便忘形,常闹出些让领导尴尬、让领导窝火的事。  1. 某区组织一次庆典活动,时间定在下午。市里为了表示重视,派一位副市长参加。区长是个老资历,平时挺会办事,对比自己官大的或者上级机关人员,不管心里服不服,表面都显得既尊重又热情。这次庆典活动他本想请市委书记或者市长到场,没想到只安排一个副市长,觉得市里不给面子,心中不悦。  尽管如此,区长还是提前把副市长请到,专门汇报一下整个庆典活动的安排情况,还专门为副市长准备了一份讲话稿,让副市长觉得自己极受尊重。尽管大宴在晚上,中午怎么也得对副市长先表示几杯酒呀,光吃不喝岂不显得冷淡了些?谁知一表示就不是几杯的事,副市长根本不怕酒,属于“半斤八两头脑清醒,大会发言谈笑风生”那一类。区长酒量也不小,与副市长共同把杯碰来碰去,一不小心酒喝多了,尽管没那么明显。  下午庆典活动按时开始,区长首先讲话。他从衣兜里掏出讲稿,张口就念: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最初没在意,因为听领导念讲话稿次数多了,早无新鲜感,谁还能集中精力听?可是主席台上的副市长越听越明显觉得不对劲,心想:怎么连“代表市委市政府”的话也冒出来了?念了半天像是我的讲稿呀?副市长翻开自己的讲稿往下对照,果然如此。本想提醒一下糊涂区长,又想反正快念完了,干脆让他继续念吧。  糟糕的是“代表市委市政府”之类的话太扎耳,冒出的也多了,下面的人也发现问题了,于是满场笑声不断。这时区长也迷糊过来,已意识到自己念错讲稿了,醉颜又多了几分尴尬。剩下的几句不再念了,赶忙宣布:下面请副市长讲话!  副市长心想我的话已经被你区长大人讲完了,还能再讲什么?于是对区长笑笑摆下手说:你讲的已经很好、很全面,我就免了吧。  如果这时区长带头鼓掌邀请副市长讲话,也能把副市长“逼”上来。无奈区长到底是喝多了酒脑子不转圈了,接着副市长的话张口来一句:你随便讲两句,你随便讲两句。  你让副市长“随便讲两句”也行,附在他耳边悄声说呀,怎么能对着话筒叫?这句话本来就让副市长觉得不受恭敬,你还让满场人都听到,到底什么意思?若真是“随便讲两句”就行,那不就是说“讲不讲都行”吗?再往下推理,不就是“你来不来都行”吗?  人家这位副市长到底是经过事儿的“老官场”,尽管心中不悦,还是站起来讲了几句表示热烈祝贺的话。副市长回到市里便把“讲稿事件”汇报给书记、市长,并声明:这个区长既然眼中没有大小王,以后就别再安排我去他那里受辱了。  瞧瞧,把事情搞大了。  2. 某市的宣传工作非常活跃,有关转变领导作风、经济建设、党风建设、典型人物的新闻报道经常见诸中央及省级报刊、电视。如此活跃的局面当然离不开领导的支持,也与市新闻科长能干有关。市委书记说新闻科长是个人才,因此新闻科长非常得意,干劲倍增。这不,又把北京某大报的一位副总编辑请来了,准备折腾个大典型报道。  新闻科长知道副总编辑爱跳舞,而且水平不低,于是投其所好,下午带副总编辑来到一家歌舞厅。陪舞小姐十分艳丽,也很会陪舞,副总编辑整个下午如痴如醉,一会儿快三步,一会儿慢四步,继而国标大表演。新闻科长暗喜,觉得自己安排的这个活动非常高明,副总编辑这次来肯定满意,只要满意,后面的活儿就好干了。到了吃晚饭的时候,新闻科长向副总编辑建议带两个小姐换个地方喝两杯,副总编辑欣然答应,于是便行动了。  正在省里参加会议的市委书记和市长得知副总编辑到来,极为重视,专程赶回市里安排晚宴招待,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也一同前来,以示重视。可是一帮要员坐在宴会厅等到8点,还找不到副总编辑和新闻科长,于是市委书记有点不耐烦地说,再等一刻钟,还等不来咱们自己吃。  再说副总编辑与两个小姐酒兴、谈兴正浓时,新闻科长突然想到市领导安排晚宴的事,一看表顿时慌了,赶忙拉起副总编辑往外走,边走边说明情况。副总编辑知情后马上不高兴起来,说:你这小子不是胡闹吗,这么大的事怎么能忘?  好在离市府宴会厅只有几分钟的路,两人在最后一刻钟内赶到了。满桌人一看两人的脸色,就知道在哪儿已经喝过几杯酒了。副总编辑看到那么多人在等自己,满脸的尴尬相,不知如何解释为好。客人的面子总是要顾及的,所以市领导尽管对新闻科长极不满意,也不好当客人的面多说什么。市委书记满面笑容,赶紧握住副总编辑的手,有意打圆场说:你看你看,让你忙到现在,饭也顾不上吃,实在是照顾不周呵。回头又对新闻科长说:你要记住,采访活动不要安排的这么紧。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也非常热情地握着副总编辑的手说:说起来,我还是您的学生呢,我在人大新闻系读书时,听过您的课。今天也算师生相逢,一定要多喝几杯。/* 41 */  竟然分不清大小王 →(2)  酒宴上的气氛越来越活跃,副总编辑的尴尬渐渐消去。问题出在新闻科长敬酒的时候,因为过于熟悉,总盯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不放。副部长说:你小子怎么分不出大小王?今天是款待北京新闻单位的领导,多敬客人几杯才对。谁料新闻科长酒喝多了,不经意冒出一句:我俩在外面已经喝过一场了,不和你喝和谁喝。  副总编辑的尴尬劲儿刚刚过去,被他这么不经意一句话又搞得不好意思起来。既然说穿了,只好接着话茬对新闻科长说:今天这事全误在你手上了,你明知安排有晚宴,也不给我讲,非要在外面喝几杯,耽误各位领导这么长时间,搞得我多不好意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听新闻科长把大家极力回避的话题露了出来,也意识到这人有点醉了,想尽快把他打发走,于是说:你给书记市长敬几杯吧,感谢他们对咱们宣传工作的支持。  新闻科长既然已经喝多了,说话也就放肆起来,对副部长说:你不就是不给面子吗?省委宣传部也没什么了不起,大典型还得靠我们下面搞。  醉话往往伤人,市长一听新闻科长胡说八道起来,一拍桌子叫道:说你分不清大小王你还真分不清了,快给我出去,别扫了大家酒兴!  新闻科长被市长赶了出去,气氛也带走了一半。书记笑笑说,这种人平时就没大没小,完全不知道领导在场时该怎样说话、怎样办事,我看完全有必要放他下去锻炼锻炼,学点规矩。  酒桌上的情景不用多说,领导肯定还得再费番功夫活跃气氛。有必要一说的是,不久“分不清大小王”的新闻科长就被安排到一个区“学规矩”去了。  酒醉忘形者的主要问题是不知自己轻重,不然何以叫“忘形”?忘形之后的行为往往是疏忽领导的尊严,有意无意般搞得领导不悦,弄不好就会在领导心中留下一笔“账”。/* 42 */  酒文化是“禁”出来的(1)  也有种说法:酒文化与酒同时产生,大禹时期就有了。这种说法依据是,大禹“遂绝旨酒,而疏仪狄”就是种文化行为。  还有种说法: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酒”字,标志着中国的酒文化自那时产生。上述说法似有道理,但作为某种文化,我们判断的标准应该以“轨道现象”为准更恰当。大禹的“遂绝旨酒,而疏仪狄”,殷商的甲骨文“酒”字,尚无形成酒文化的“轨道现象”。而周代的“酒仪”鲜明地体现了酒文化的“轨道现象”,因而说酒文化自此产生似乎更确切些。  商朝灭亡后,纣王留给周朝最大的教训便是“纵酒丧国”,于是周朝开国后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禁酒。这一禁,竟禁出了一种文化——把酒推上了文化的轨道。  周代规定了严格的饮酒礼仪:时、序、数、令。  时,是指严格把握饮酒时间,只可在婚礼、冠礼、丧礼或者喜庆典礼场合饮酒,违时即为违礼。  序,指在饮酒时,遵循先天、地、神、鬼,后长、尊、幼、卑之序,违序即为违礼。  数,指在饮酒时适量适度,三爵即止,过量即为违礼。  令,指在酒宴上服从酒官指令,不可随心所欲,违令即为违礼。  史学家声称,周朝“酒仪”的发现,使酒走出了单一的“宫品”蝇地,产生了“文化”的含量。换句话说,“酒文化”自此出现了。  说到酒文化,便想到一位学者的话:世界上只有文化创造的酒,没有酒创造的文化。  这位学者的结论肯定无法说服人,因为他否定了酒对文化的贡献。自从有了酒,文化的内涵更丰富了,文化的外延也拉长了。这是无法否定的事实。  先说汉语中“酒”字打头的词汇:  场所性质——酒国、酒乡、酒场、酒坊、酒厂、酒店、酒家、酒吧、酒宴、酒会、酒席、酒桌……  工具性质——酒具、酒器、酒缸、酒桶、酒瓶、酒壶、酒碗、酒杯、酒盅……  人物称谓性质——酒祖、酒圣、酒仙、酒星、酒师、酒鬼、酒徒、酒民、酒棍、酒狂、酒奴……  另有五花八门的词——酒俗、酒色、酒肴、酒风、酒醉、酒兴、酒量、酒令、酒更、酒曲、酒窝、酒 、酒肉、酒精……  再说带“酒”字的成语:  酒囊饭袋——讽刺无知无能之辈。  酒有别肠——意为酒量的大小,不以身材为准。  酒酣耳热——形容酒兴正浓。  花天酒地——形容生活荒淫腐化。  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狗恶酒酸——比喻因环境险恶而令人往而却步。  酒肉朋友——指只能一起喝酒而不能共患难,关键时候靠不住的朋友。  还有带“醉”字的成语:  纸醉金迷——多用以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  醉生梦死——一生如醉梦之中,昏昏沉沉、糊里糊涂;也指骄奢的生活态度。  醉翁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欧阳修的话。后人多指做事另有目的。  一醉如泥——形容醉得泥一般瘫软而扶不起来。  与酒有关的典故也不少:  觥筹交错——表示酒杯和酒筹(酒令筹码)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的情景。  杯弓蛇影——酒杯中出现墙上挂弓的倒影,便以为是蛇,惊吓而病。比喻因无端疑虑而引起的不必要恐慌。  瓮尽杯干——表示酒已喝光。后喻钱已花完。  玉卮无当——卮(zhi支),古代一种很大的酒杯;当,“底”的意思。意思是说:玉制的卮虽然珍贵,若没有底,便毫无用处。比喻华而不实。  ……  语言学家们称,在汉语中,与“酒”有关的词、成语极多,“酒”字是与其他字“沾亲带故”最多者之一。假如没有酒,中国的语言库中就少了许多字句。  非但如此,酒与政治、酒与历史、酒与生活、酒与诗歌、酒与书法、酒与戏曲、酒与美术……酒作为一种文化,的确博大精深。  看了上文,谁还能说“没有酒创造的文化”?  酒文化自出现至今,已丰富发展了数千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酒文化有不同的表现。  商代,纣王造个酒池可行船,整日里不是美酒就是美色,还时常抱着美女跳进酒池戏饮,玩昏了头,把江山也玩没了,验证了大禹“日后必有酒色亡国者”之预言。由此看来,商代留下的无疑是“酒色文化”。别以为这是戏言,如果看一看《封神演义》这本书,就会发现“酒色之徒”正是商代的“专利产品”,而且盛产。  周代吸取商代的教训,颁布《酒诰》,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禁酒,不仅规定王公诸侯不许非礼饮酒,最严厉的一条是不准百姓群饮:“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看明白了吗?对民众聚饮不能放过,统统抓起来送到京城杀掉。《酒诰》还规定,执法不力者同样有杀头之罪。  那还要酒干什么?酒不能不要,周代把酒的主要用途限制在祭祀上,于是“酒祭文化”出现了。接着是前面讲到的时、序、数、令,“酒仪文化”也自此而始。如果谁认为周代之前的“酒疏文化”、“酒色文化”有调侃之嫌,不服也罢。但周代的“酒祭文化”和“酒仪文化”是有史料记载的,决非空穴来风。这么说吧,周代对中国酒文化的贡献属于开创性的。/* 43 */  酒文化是“禁”出来的(2)  秦汉年间出现了“酒政文化”,也就是说,专司酒务的酒吏出现了。同时,酒与政治的冲突鲜明化。这时期统治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屡次禁酒,最终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因为禁酒的理由都是“以防乱政”,酒民不服,连许多权贵都坚决反对。东汉献帝建安初年,北方初定,群雄未灭。当时曹操当政,励精图治,练兵屯田,下令禁酒。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孔融。孔融是何等人?是当时士大夫中的中坚人物,在朝野的影响力不逊曹操。孔融写了著名的《与曹操论禁酒书》,探讨禁酒的是非,列举酒的好处,说明治国不能无酒,特别指出大汉江山靠的就是酒。他排列了“高祖非醉斩白蛇,无以畅其灵”、“樊哙解厄鸿门,非豕肩卮酒”、“郦生以高阳酒徒,著功与汉”等论据,得出结论:“是由观之,酒何负与政哉”!总之,在孔融看来,禁酒是没有道理的。  曹操看后,复信孔融,说夏、商两代都因酒废政、因酒而亡,所以应引以为戒,必须禁酒。孔融也复信反驳道:“徐偃王行仁义而亡,今令不绝仁义;燕哙以让失社稷,今令不禁谦退;鲁因儒而损,今令不弃文学;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非以亡王为戒也。”孔融以为,禁酒者无非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拿出“亡国之戒”禁酒是因噎废食,决不足取。  再说刘备占领蜀国后,也下令禁酒,并规定凡家中有酿酒器具者,皆按私酿论罪。一天,刘备和老部下简雍外出,简雍指着路上的一男一女对刘备说:“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刘备问何以发现他们要干伤风败俗之事?简雍答:他们身上都有生殖器,当然能行淫,这就同家里藏有酿酒器皿就能酿酒一样。刘备明白了,自己最信任的老部下原来是拿这个做比方,反对禁酒,于是哈哈大笑,马上解除了禁酒令。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