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做人做事做领导-9

作者:庄严 字数:18496 更新:2023-10-09 13:46:47

东吴灭亡后,江东士族的经济利益虽然没有受到多大打击,政治地位却一落千丈。西晋朝廷看不起他们,被任用的人士极少。有关于此,陆机的疏议讲得十分清楚:  “至于荆、扬二州,户各数十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  即便个别人被征到中央为官,也百般受到猜忌,所以晋末战乱,便纷纷挂冠而归了。这绝不是说他们想就此归老林下,而是在窥度时机,准备东山再起,恢复昔日权势。绝大部分江东士族能为陈敏网罗,不少江东士族参与钱饵的叛乱,原因就在于此。  江东士族的态度使司马睿和宰相王导焦虑万分,若得不到他们的支持,就极难站住脚。为此,王导和王敦(王导的堂兄,控制军权)决定在三月初三拥司马睿出巡,借以观察江东士族的动态,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这一天,司马睿乘肩舆出游,北来名流摆出全部仪仗追随其后,故意从顾荣、纪瞻等宅第绕行,终于引来了他们的拜见。王导乘机献策:  “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己倾心,心招俊〖JX-*6〗〖SX(B-*6〗〖HT5.,10.5〗山〖〗〖HT6,4”〗钦〖HT〗〖SX)〗〖JX*6〗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士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心。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  司马睿心领神会,请王导代表他拜会顾荣和贺循,请他们出来相助。这是政治待遇,也是一个信号,它表明司马睿有意借重江东士族。顾、贺二人欣然应命。司马睿终于和江东士族搭上了线。在顾、贺的影响和推荐下,其他南士相继而至。司马睿任命顾荣为安东大将军府司马、纪瞻为军谘祭酒、周能为仓曹掾、贺循为吴国内史,这些都是司马睿幕府中重要的职位,有的则是江东腹心地区的地方长官。对于顾荣,司马睿更为器重,事无巨细,都找顾荣谋议。对于江东士族来说,这实在是东吴灭亡以后少有的光辉的时日。为了搞好与江东士族的关系,王导还学说吴语,提出与吴郡陆氏联姻的要求。不久,散骑常侍朱嵩和尚书郎顾球死,鉴于吴郡朱氏和顾氏都是江东名门望族,司马睿为再次表达他倚重的心意,突破仪制,亲自为他们举哀,哭之甚恸。接二连三的举动,终于感动了江东士族,“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司马睿被江东士族确认为自己利益的最高代表了。第64节:做仁慈的领导者  做仁慈的领导者  各种管理模式,通过归类总结,其实只剩下两种:一种是独裁的、武断的;一种是民主的、仁慈的。  独裁者假设人类都好逸恶劳,需要外力强迫才会尽力而为。所以他们大多采用奖惩制度制约员工。  民主者提倡自觉原则,相信只要工作能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员工就会自发地努力工作。  一般而言,初为管理者时,人喜欢扮演民主,以取悦员工,加强团体意识。但不久之后,他们就喜欢独裁了,这样更能表现权力。  当然,独裁管理并非不好,它在有效时间内要求员工完成规定工作时,显得很有效。而民主管理也并非全好,当管理者和员工之间无法维持良好关系时,工作就会瘫痪。  不论是哪种管理,成功者都应具有以下素质:  1.双赢的成功观念。他们不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别人不舒服,同时,也不认为别人的成功会削弱自己的成功机会。他们不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  2.愿意让人分享成功。他们会把胜利果实与大家分享,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他们不拒绝帮别人解决问题。  3.对管理的自信。他们不把自己的行为用别人的眼光来评介,他们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为博取虚荣而工作,他们只重实务,一旦决定,就马上执行。  4.模范。他们本身就是工作狂,以自己身体力行去追求目标的精神影响劳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他鼓励员工像他一样追求自我实现。  5.让员工参与决策。他们知道自己的目标如果不让员工们了解,员工们就会因失去努力目标而变得不负责任,因不了解工作的结果而茫然无措。  6.体贴他人。他们能够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从而了解别人的需要。在符合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他们愿意作局部的妥协,让别人也找到发展机会。  7.真实面对自己。他们知道职位不是高人一等的理由。他们希望凭自己的能力、信誉和威信实现管理。他们尊重自己的人格,也尊重他人的人格。  8.不固执己见。他们能接纳有创意的意见,懂得明辨是非对自己很有好处。知错能改。也不怕犯错误,喜欢体验冒险的乐趣。  9.看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他们在胜利的时刻,也不会迷失。他们更看重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挑战。  压制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  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善于听的人可以通过听别人的议论,拓宽视野,增加知识,获取经验,增长见识,丰富阅历,这是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古代时,名相子产不毁乡校便是广泛听取乡校中的议论,采纳雅言,鉴证得失,以乡校的议论作为镜子,及时发现失误和长处,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便是这个道理,要集思广益,广泛地听取别人的议论,对于自身是大有裨益的。  听要善听,不能乱听,听了还要想。如果听了便当耳旁风,这样的听无异于竹篮打水。如果听了都牢牢记住,不加区分,不加择别,听一句记一句,则又会使自己思路出现“十”字叉口,最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处理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深思熟虑,但一个人的思路毕竟有限,不妨听听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看看别人是怎样权衡利弊,综合判断,得出结论的。  博采众议最大的好处在于笼络人心。善于倾听别人的议论,会使别人心中感到受了重视,尤其在某些复杂难办事情的处理上,博采众议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意见多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计划或方案策略的计谋意见。对这类意见,既要虚心听取,又不可偏听偏信。因众说纷纭,有是有非,有好有坏,就要善于区分,不可盲从;另一类则是指正工作得失、正误的批评性意见。俗话说:“忠言逆耳。”对于这类意见,态度尤应谨慎。当然,无论是谁都不愿让人指责缺点。但是,批评无论对与错,恰当与否,都应欣然接受,做到虚怀若谷,襟胸坦荡。  汉初,刘邦、项羽争霸,项羽被逼得乌江畔横剑自刎。究其败因和刘邦取胜之道,不能不承认,刘邦用人之术高项羽一筹。刘邦善于听取部下意见,能够虚心接受,正确采纳。当时,刘邦手下有萧何、张良、韩信辅佐。刘邦善于用人,广泛听取手下谋臣武将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帮自己排除异己,一统天下。  而项羽则不会用人。其手下也绝非没有良才,其亚父范增老谋深算,精干老练,项羽却不能虚心接受他的意见,我行我素,固执己见,终至四面楚歌,功亏一篑。  唐太宗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明君,他善纳忠言,广听进谏。晚年时,他曾问魏征:“近来,朝中大臣很少有像原来那样直言不讳地进谏之人,不知是何原因?”  魏征忙答:“陛下不知,直言者是知道陛下开明,敢于冒天威而直谏,那些沉默者则是各有原因。依微臣看来,有的是生性怯懦,心中有话却又不敢当面直说;有的对陛下接触不深,不知陛下的开明,惟恐多言有失,也不敢言;有的则眷恋现有荣华,担心一语不慎丢了富贵,便也不可能积极发言。凡此种种,各怀他念,故而很少有人直谏。”  魏征的话很准确地描述了作为下属的心态与顾忌。所以说,身处上位者应善作伯乐,发现千里马,以图后用。压制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只有水涨才能船高。  对竞争对手宽厚一些  商业社会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对许多人来说,“竞争”这个字眼儿带有一种反面的含意,它可能暗指不正直的行为、隐瞒重要的信息、利用别人的单纯和信任、或以某种不公平的方式使用竞争手段。人类行为学专家们所做的研究,证实了竞争和获胜的重要性。他们断言:“获取胜利——在一场游戏、一项运动或任何事情中——对于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健康都具有意义深远的积极影响。”他们认为:获取胜利不仅影响一个人现实的生活质量,而且同样会改变他对未来的生活态度。取胜能建立人的自信心和鼓起高昂的志气。取胜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他们还注意到:在童年时代的竞争中所要求具备的训练和努力,乃是对以后生活中真正的竞争的一种准备。而且,一种奋斗的态度可以扩展到其他领域,提高一个人克服自身局限性、去争取更大成就的兴趣。按他们的说法,“每个人都有一种拼搏获胜的需要,一种考验一下自身才能的需要。”  对于“富有竞争性”这个概念需要下一个现代的、更人道主义的定义。这个定义包含着一种对理想主义准则的强调。竞争与倾轧或欺骗人无关。事实上,参加竞争可以是这样一种丰富的经验,在其中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首先与自己竞争,并体验到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关心的意识。第65节:手心手背都是肉  成功者懂得,顶峰天地是广阔的。  我们大多数人,在感到恐惧、不知所措和工作过度时,就有一种忘记个人的自身价值和个人成就的倾向。我们开始对同事和邻居感到妒忌。忘记自己也有自身的价值,也有拼搏获胜的品质,我们抬高别人而否认了自己的美德和长处。我们过分严厉地苛责自己,把自己的行为消极地与别人相比。这种过分的自责导致了能力不足的自我感觉和对自身价值的贬低。  当你对自己积极肯定时,就会有一个更强大的自我形象,你对自己的肯定将加强自信心和自我安全感,并赋予你一种更加关心他人的内在基础。于是,你的拼搏获胜的定义就包括了这样的内容:全力以赴,使自己富有竞争精神,在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限,不遗余力地去奋斗追求的同时,怀着温暖的情谊,给予你身边的人以博爱。  成功者努力寻求一种对竞争的更宽厚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既有使他们自己出类拔萃的机会,也有使别人成就卓著的领地。由于他们主要是和自己竞争,所以,成功者从不为了树立个人威望而对人敌视、不友好或贬低他人。  提醒自己,要从长远处着眼,不要谋求靠着利用别人或把别人引入岐途去取得一时的胜利;不要夺人之欢;不要企图靠暗箭伤人去谋取利益。要记住:你是一个有高度自能的人,而不应为一时的利益去败坏自己的身价和个人的尊严。  手心手背都是肉  作为领导者,如何调解下属之间发生的纠纷,实在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一旦公事变成私人恩怨,恐怕日后在工作中就会成为难解开的结。如果对下属间的矛盾处理不当的话,极有可能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比如,某个下属,平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对他印象平平。可就是他,在某一天竟向你的顶头上司提出对你的不满,尤其是指你工作分配不均。  发生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你平时对下属间的纠纷处置不当造成的。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一个处理下属矛盾的高手。华盛顿在组阁时,一方面让起草过《独立宣言》、精通国际关系、深受国民敬慕的杰斐逊任国务卿,同时又让具有卓越的法律、行政才能的汉密尔顿任财政部长。但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却像是“一根木桩上的两头驴子”,相互使蹄子踹对方。俗话说,“一根木桩上拴不住两头叫驴”。华盛顿反其道而行之自有其道理。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分别代表了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由于双方利益不同,在制定政策时分歧迭出。政府的权力分配又加剧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汉密尔顿为财政部长,实权却相当于“首相”,并插手外交事物。在外交上汉密尔顿亲近英国,而杰斐逊亲近于法国。英、法两强之间又是矛盾重重。他们之间的巨大分歧,使两人像两只好斗的公鸡天天在内阁里打架,后来竟发展到在报刊上相互攻击。华盛顿这个“头儿”,就夹在这“两头驴子”的中间,还要有效地驱使他们,没有一点用人的点子谈何容易!  华盛顿的点子是:在对立与不和中寻求“中间通道”。用他们两人目标的相同点来消除他们手段上的差异,始终把内阁维持在一个统一体中而不至于破裂。  华盛顿就是这样把两个第一流的人物团结在他的身边,使内阁的力量始终不减第一流水平。  这就是“拴驴子”的用人点子吧。  无独有偶,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也是位精于此道的高手。他把和〖FJF〗NBC61〖FJJ〗、刘罗锅两头“叫驴”“拴”在自己的身边,使他们两人经常闹些矛盾,双方相互踢咬,防止两人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同时,又以“和事佬”的身份出现,使两人围在自己的身边团团转。  据说,有一天乾隆在新任宰相和〖FJF〗NBC61〖FJJ〗和刘罗锅的陪同下,游山赏景。乾隆随口问了一句:“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饱有学识的刘罗锅随口即应:“君子高,臣子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和〖FJF〗NBC61〖FJJ〗与刘罗锅素来不和,两人明争暗斗已非一日,此时他见刘罗锅抢在自己前面,十分不快,随即相讥:“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因为当时的皇家礼仪中,上首为东,下首为西,此话暗示:你刘罗锅再老再有能耐,还在我和〖FJF〗NBC61〖FJJ〗的下首。  刘罗锅当然知道和〖FJF〗NBC61〖FJJ〗的用心,心里也极为不满。当三人来到桥上,乾隆要他们各自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话,做成一首诗。刘罗锅张口即来:“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鸡(繁体为‘〖FJF〗NBCA6〖FJJ〗’)。得食的狐狸欢如虎,落坡的凤凰不如鸡”。和〖FJF〗NBC61〖FJJ〗一听,好呀,老家伙骂我是鸡!岂能饶过他,“有水念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告诫刘罗锅,给我当心点儿!乾隆听出了二人不和的弦外之音,二相不和,有损大清事业!于是,他一手拉一人,而对湖水中映出的三人影说道:“二位爱卿听着,孤家也对上一首:有水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共协力,心中便有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二人听罢,心中为之一震,深为乾隆的如此循循善诱而不降罪的龙恩所感动。和〖FJF〗NBC61〖FJJ〗和刘罗锅立刻拜谢乾隆,当着皇上的面握手言和了。  如果两位下属发生了矛盾,很可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上司来说“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不便指明谁是谁非。于是就“和”起了“稀泥”,矛盾往往就这样给“不明不白”地解决了。第66节:打破沟通的障碍  打破沟通的障碍  我们以个性为中心来与人交往,但不可以以自私的心态去要求他人,这一点,应该随时警觉,因为交往的目的在于沟通。  不要以为你永远是正确的。生活中的法则在很多方面都不止一种。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对与不对,那是学生的答案。关键要做出最佳的形势判断,客观地分析沟通的条件和现状。许多人在沟通时,盲目地坚持已见,结果把沟通搞得像一场概念争论,他只想赢得自私,把沟通置之不顾。这样,看法不同的人,在同一个观点上也许就噤若寒蝉,觉得受到了伤害,只好退缩进心灵,把沟通的门关上。他人会因此终身对他持有异议。要记住,观点不同,并非不正确,从他的角度看一看,也就可以明白。  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正确的态度。在心理状态上要和他人平起平坐,不要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要一味地抬举他人。既然,你和他人正在沟通,就要信任他的诚意和能力,相信他的智力水平不比自己低。哪怕面前坐着的是乞丐。你也应该明白,在他那一方面是有些东西你不具备的。  正确的行为,在沟通时,应该认真地倾听他人,这是每一本沟通技法书都必须倡议的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在倾听中了解他人,就等于为他人倾听你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相互倾听的行为中,力争求同存异,你会发现求同的同时,相异的观点常常不自觉地彼此融合,变成了相同点。  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自私问题,沟通就变得容易。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在沟通中掌握住分寸,能够顾及他人,相处得更融洽。你不再自私而表现出武断,而是与人商量,彼此都有参与感。相异的看法就可以认真地推敲,最终得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达成共识。  这世上有种人总认为滔滔不绝的言谈就是沟通,他们自以为能够说服麻雀从树上下来。这实在太可笑了。他们以为沟通就是说话,而忘了沟通的真义是彼此的关系。沟通的是人,不是语言,言谈只是一种途径。  彼此关系融洽时,几乎不说话也能心意相通。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传达完整的意思。说错了话也不要紧,彼此笑一笑,依旧能理解话中的意思。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明明是一句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对方却能听懂你真正的意思,为什么?心意相通,当然如此。  相反,彼此关系恶劣时,千言万语也等于一句话没说,障碍依旧是障碍。  沟通就是为了彼此建立关系。沟通时,应以关系为重,双方情绪抵触时,一定要推敲自己语言中的字眼,避免让他人难堪和受辱,同时避免被误解。沟通的语言就是不断地翻译。你倾听他人说的,翻译成他人所想的;同样,他倾听你的话,把它译成你想的。双方情绪抵触就会出错,有如把日语当成法语用。  沟通能力有两个相关联的部分,一是外在技巧;二是内在动机和心情。要在沟通上取得长远进步,你就必须内外兼修。  沟通的技巧也需要实际训练。有如一个球迷,看球看得津津有味,要他去踢两脚,就不在行了,因为缺少技巧训练。生活中,很多人忽视沟通技巧,甚至根本不学。有的人学了一些技巧,但是不用,如果有人和他交往时用了他学过的技巧,便得意起来,心里想:“你小子别耍花招,这些虚伪做法我是晓得的。”这样轻视技巧,沟通是困难的。  外在技巧的目的还是为了内心动机服务的。彼此内心动机吻合时,就是所谓的心灵交流。  沟通时,一个人保持内心稳定,内心目标要一致,但并不是说不可相机更改。你要时刻关注个性,个性的恒定有赖于对自我的控制,从而有效地放弃自私。在重要问题,仔细地倾听他人的言语,领会词句的大意和真意,时刻让个性的恒定平静自己的思绪。我们可以在认可他人的观点下,改变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如果个性缺乏恒定性,就会担心改变可能带来不利影响,而明知有错却要一意孤行。个性恒定是不受他人影响的重要价值观。  有一种隐患可能严重误导沟通,它来自内心且使外在技巧失灵。这就是一般人老是在事前预测结果,如果结果对自己有利,沟通就容易,如果预测结果对自己不利,就会带着情绪去沟通,整个沟通过程都试图扭转或赢回假想的损失,而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沟通本身上,从而沟通受阻,果然印证了自己的想法。  要使沟通顺畅,须得严格把握住沟通的动机和沟通的内容,彼此都要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技巧。充满情感氛围的说话,更容易交心。人们首先是用心去听,然后才用耳去听。既然彼此交心,耳朵就仅仅是倾听的中介。如果预先预测结果,很容易有个保守立场,心理也尽力排斥他人对保守立场的靠近。如此,则将失去了解他人的耐心。不能先了解他人时,自己的表达也会有所保留,畏惧表露自己的观点。  要把自己表达清楚,就要先了解别人。也就是知己知彼。沟通的最佳境界是彼此都浑然忘我。彼此全神贯注、完全投入,都能够超越自私,放下固执的包袱,都从对方的角度看一看问题。这需要有足够的个性恒定相支持,否则,就不存在沟通,而是其中一方不经意间做了对方的俘虏。  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认同需要勇气、耐心和个性恒定。勇气使你能舍去自己的执著,从他人方面理解问题;耐心使你认真倾听,接受他人的意志;个性恒定是要使自己不致于受他人情绪牵引,不人云亦云。认同就是你愿意接纳他人,他人也愿意接纳你。第67节:正确处理下属的抱怨  在目前的沟通现象中,保守型的沟通太普遍,人们很不愿意敞开心扉。沟通变得像被迫接受一样难于忍受。一遇上沟通,便紧张起来,全身防卫系统警报连连,准备打击来犯之敌,意识上老是防范他人有所图,害怕他人把意志强加到自己头上。这样,缺乏沟通好像保护了自己,其实是把自己的路堵死。  正确处理下属的抱怨  被下属抱怨也许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一个管理者往往要领导很多下属,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时疏忽,就难免会招致来自下属的抱怨。对于下属的抱怨该如何处理?  如果你处在一个负责管理或者执行的位置,你可能认为你没有必要去听雇员的抱怨,你会认为自己工作多得忙不过来:要考虑降低成本,要完成定额还不能超过期限,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还要参加没完没了的会议。  不仅如此,你还会说公司有专门管生产的经理,有专门处理个人问题的人事部门,还有雇员顾问,人们可以去找他们解决有关工资、工作条件等各方面的问题。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听取一个雇员的抱怨和诉苦是居于领导位置的每位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责任。  下属中最普遍的抱怨形式就是唠唠叨叨把自己的一肚子不满倾倒出来,对此,作为管理者绝不能装作听不见。相反,你一定要做下属的听众。  获得驾驭人的卓越能力的最快捷、最容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同情的心理,竖起耳朵倾听他们的谈话。要成为一个好的听众,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学会什么都能听得进去  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当一个人想同你谈话时却遭到你的拒绝更能羞辱他的人格和伤害他的感情的了。有什么人那样地对待过你吗?谁那样对待你,你就会背离谁,就会从谁身边走开。当别人不听你说话的时候,你的感情就可能被深深地挫伤,但这并不是你的罪过。  当你聚精会神地听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你必须得把你自己的兴趣放到一边,把你自己的好恶隐藏起来,不要表现出任何偏见,至少暂时需要这样。在听人讲话的几分钟时间里,你必须将自己百分之百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细心倾听他所说的话,你必须调动起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知觉听人家讲话,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必须做到这一点。  2.完全忘掉自己  如果你打算成功地运用这种技巧,你必须强迫你的自我给别人的自我让路。  这一点对于一向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多数人来说,一开始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我来说,我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世界要围绕着我旋转,但就你而言,你又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世界又要围绕着你旋转,几乎我们所有的人都在不断地争取成为这个中心。除了睡觉以外,人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企图得到某种重要的社会地位上去了。  但是,如果你想获得卓越的驾驭人的能力,就一定不能那样做,你必须训练自己的意识,将强调自己的习惯向后移一下,你必须暂时放弃想把自己放在一个众人瞩目的位置上的想法,而要让别人占据一会儿那个位置。  如果付给你高薪让你忘掉自己足够长的一段时间去听别人讲话怎么样?你肯定还能接受吧。  3.要有耐心  有耐心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你有急事要办,可某个人非要告诉你一些无关痛痒的事情的时候,更不容易耐住性子。有的时候,他简直把你逼得走投无路,没有办法你只好硬着头皮听,你恨不得他赶快把话说完,但每次听完之后,你都要大大夸奖他一番,因为他的建议正确又合乎逻辑。当然,偶尔你也不得不听一些废话。但与那些好主意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  锻炼耐心倾听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批评人,不急于下断语,不管你怎样忙都不要这样。在你发表看法之前,最好是冷静地思考一番,尤其是那些可能毁坏对方的自我意识、尊严和自尊心的事情,就更不能轻易下断言。无用的批评从来都不是取得驾驭别人的卓越能力的方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忍耐只不过是一种等待、观察、倾听,平心静气地袖手旁观,直到你想帮助的这个人对自己的问题得出了答案。  4.要关心别人  在你期望能够获得驾驭别人的卓越能力之前,必须得会关心别人。如果你做不到真正地关心那个人和他个人的福利,你的认真倾听、忘掉自己或者保持耐心就都变得没用了。  关心别人是建立深厚而持久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获得驾驭人的卓越能力的必由之路。  5.听懂下属的弦外之音  在部分情况下,你从下属的言谈中学不到多少东西,但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却能学到不少的东西。这就要求你要学会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你很清楚,他不说他讨厌他的监工并不意味着他喜欢他。说话者并不总是怎么想就怎么说的。你不仅要观察他说话的声调的变化,还要观察他音量的变化。常常你会发现,他的意思正好与他说的话相反,你要注意他的面部表情,他的仪态,他的姿势,以及他双手的动作,乃至全身的动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听众,不仅需要你张开耳朵,还需睁开眼睛。  6.做出正面、清晰的回复  员工对公司有抱怨、不满,有利益摩擦,管理者应当充分重视。首先你要查明原因。如果员工对薪资制度有抱怨,可能是因为公司薪资在同业中整体水平偏低或某些职位薪资不尽合理。管理者要找到员工抱怨的原因,最好听一听他的意见。倾听不但表示对投诉者的尊重,也是发现抱怨原因的最佳方法。对于员工的抱怨应当做出正面、清晰的回复,切不可拐弯抹角,含含糊糊。第68节:做一个优秀的听众  对于员工的抱怨,在处理时,应当形成一个正式的决议,向员工公布,在公布时要注意认真详细,合情合理地解释这样做的理由,而且应当有安抚员工的相应措施,做出改善。应尽快行动,不要拖延,不要让员工的抱怨越积越深。如果最终裁决是最高主管做出的,那么你当然应当全力支持,无论裁决是否能圆满解决问题。  做一个优秀的听众  如果一个不善言辞的下属感到不满,他会怎样抱怨呢?很显然,他不会对你唠唠叨叨说个不停。可是,他的抱怨仍然会表现在他的表情和动作上。对这一类下属,你不能再用倾听的办法,而应该领会其言外之意。  在部分情况下,你从下属的言谈中学不到多少东西,但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却能学到不少的东西。这就要求你要学会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你很清楚,他不说他讨厌他的监工并不意味着他喜欢他。说话者并不总是怎么想就怎么说的。  听取一个人的抱怨是作为管理人员或者执行人员的一份责任。要做好这个工作是需要很多技能和技巧的。一家电子公司的营销主任李先生就具有这方面工作的技能和技巧,先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每当有一个怒气冲冲的雇员来到我这里告状的时候,我就会像接待一个重要人物那样对待他。”他说,“我就会把他当做公司的董事长或者一个大股东来看待,我先请他坐下,使他感到很惬意,然后给他端上一杯咖啡。我尽量使他心平气和下来。”  “等他平静下来之后,我再让他述说他的不平。我告诉他我一定会从头到尾听下去。我认真地听他讲话,从不打断他的话。重要人物肯听他说话,重要人物能以同情的心情听他诉苦,这马上使他感到莫大的安慰。当他讲完之后,我就告诉他: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我说,如果我是在他的那个位置,如果情况反转过来,恐怕我也会有他那样的感觉。  “现在,我只通过认真听他讲话,通过告诉他我完全理解他的心情这么简单的做法,就使他消了一大半气。这是他原来没有想到的,也没有做这种打算。他的心情平静多了。他原本以为我不会站在他的立场上说话,肯定会形成对立的局面,可现在我竟然替他说话了。他本来打算同我吵一架,现在他发现吵不起来了。”  “接着,我问他在这件事上他需要我做什么,这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之外,因为几乎从来没有一个管理人员问一个雇员他能为他做点什么,而总是他告诉雇员去做什么。我们不把我们的这种做法写到我们的雇员关系部的工作要求中去,我们也不告诉一个来告状的雇员我们打算为他做些什么,但我们都问他需要我们为他做什么。听我这么一说,他反倒大吃一惊,连忙说:‘哟,李先生,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并没有那个意思,我只是想来诉诉我的难处,讨个说法,并没有想让别人怎么样,你既然已经听完了我的话,这也就足够了,我已经满意了。’”  “有时候也会有人告诉我他希望我们做什么,但我发现一百次中有九十五次都是他们的要求比我们能够提供给他们的低得多。当我给他们的多于他们的要求时,他们真的是感动得不得了,他们会真正感觉到公司或者管理部门的慷慨和善意。无论是哪种情形,他们都会十分满意地离开我的办公室。你看,他们自己就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这样,他们势必会对最后结果感到完全满意。说实在的,我的工作极其容易,所有需要我做的只是竖起两只耳朵听,听完之后我就问他需要我做什么,他告诉我之后,我就帮助他得到他所需要的。”  李先生的这番话,对每一个领导都是真正的金玉良言。  因势利导,顺着来  不知你是否养过猫狗之类的宠物,如果没有,应该也看过宠物的主人如何爱抚它们。  爱抚宠物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顺毛轻轻地抚摸它们,每当主人有这个动作时,猫就会眯起眼睛,并发出满足的叫声。狗就快乐地摇起尾巴,甚至回过身来舔你的手、你的脸,作为对你的回应。如果逆着毛摸呢?猫狗因为感觉不舒服,就算不咬你抓你,也会不高兴地跑开!  人其实也是如此,喜欢别人顺着“毛”摸!如果你能这么做,那么必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能让别人受到你的影响。  人的“毛”就是人的性情、脾气、观念,也就是每个人心中的“自我”!你如果能顺着对方的脾气和他交往,不去违抗他,他当然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不过,这里并不是要你凡事都顺着别人,做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你就成为别人的影子了。“顺着毛摸”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你如果能成熟地运用这个方法,别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你的影响,甚至接受你的意志。那么,如何顺着毛摸呢?  1.倾听  大部分人都有发表欲,如果他在社会上已有一些成就,更有不可抑止的发表欲,当他滔滔不绝的时候,你就做一个倾听者。一则你的倾听可让对方满足发表欲,他一满足,对你就不会有恶感;一则你可在倾听中了解他的个性和观念。然后,你要顺着他的谈话,发出“嗯,啊”的“赞同声”,还可以在恰当的时机提出一些问题让对方说明。这么做,对方一定过瘾极了,不知你正顺着毛在爱抚他哩!而你没说什么话,就了解了这个人。这一招,对熟朋友和初见面的人都管用!  2.不要辩论  如果对方说的话你不能同意,你也不要提出辩驳,除非你们是好朋友。但如果你知道他的交谈另有目的,则不宜和他辩论,因为有些事情并不能辩得明白,而且很可能越辩越气,最后不欢而散。如果你辩倒对方,那更有可能造成关系的中断!总之,要记住,辩论不是你的目的。  3.称赞第69节:保持公正平和的形象  人人都喜欢被称赞,“称赞”其实也是一种“顺着毛摸”式的爱抚。称赞什么呢?你可称赞他的观念、见解、才能、家庭……反正对方有可能引以为荣的事情都可以称赞,这种作法所费不多,效果却非常惊人,所以也有人把“称赞”称为“灌迷汤”!  4.引导  这是关键,如果你一番“顺着毛摸”的功夫另有目的,尤其需要“引导”——这最后的步骤。也就是说,你要在对方已经“满足”时,才把你的意思显现出来,但显现的方式还是要“顺着毛摸”,不要让对方感到不快,例如你应该这么说“我很同意你的观点,不过……”或“你的立场我能了解,可是……”,先站在对方的立场,再提出自己的立场,这样就可以像大禹治水一般,把对方的意志引到你希望的地方去!  “顺着毛摸”,可以用在平时与人相处,可以用在说服别人,也可用在带领下属,可说是事半功倍。脾气再大,城府再深,主观性再强的人也吃不消这一招。因此,当你硬来不行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一招!  保持公正平和的形象  作为领导,你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公正平和形象,千万不要感情用事,即使是遇到了胡搅蛮缠。不易对付的属下,也只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不可证明只有你重要,而他作为一名职员是多么的渺小。你要知道,你是个领导者,你是在领导别人,而不是在和别人意气之争,所以你应该拿出领导的气度来,不要一般见识,否则只会导致别人的反感。如果你说你可以利用手中的职权去开除这样的人,那只是一种最差的做事手段,如果以后再碰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呢?你是否只当一名专门开除职员的“威力领导者”?如果是这样的话,请你记住:  1.千万不要在愤怒时作决定  作为领导,如果在一怒之下匆忙做决定,丧失最起码的理智判断,那么有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古代时,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曾在上朝期间,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却使出自己浑身解数,架炮跳马,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  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吏,还不干休,又找了尉迟恭来,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要借他而儆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虌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只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  唐太宗气极了,把手狠狠地一挥,转身就走。螢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换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加我以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尉迟恭得绸缎千匹之赐。”  唐太宗这样做,当然主要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明正”;同时,为此他当然也感激尉迟恭。没使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唐俭而致其死,又安知唐太宗“明正”起来,不治罪尉迟恭呢?  2.千万不要猜疑  猜疑并非来自心灵,而是出自头脑。一个很果断的人有时也会堕入这种情感,在领导人之间有不少行动果断的人,但也有那些多疑的人。如果领导者兼备这两种气质,所以猜疑对他为害尚不大。因为当他产生了疑忌时,并不总是贸然信从这种疑忌。而对一个胆怯的庸人,这种猜疑则可能立刻阻滞他的行动。猜疑的根源产生于对事物缺乏认识,所以多了解情况是解除领导疑心的有效办法。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作了准备而不受其害。当这种猜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好人。  人尤其要警惕由别人流传来的猜疑,因为这很可能是一根有毒的挑拨之刺。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对你所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由此解除或者证实你的猜疑。但是对于那种卑劣的小人,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因为他们一旦发现自己正在被怀疑,就可能制造出更多的骗局来。  意大利人有一种说法:“受疑者不必忠实。”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受到猜疑时,人就更有必要尽力于职守,以此证明自己的确是清白和忠实的。  第十章成为思想的传播者  善于带领团队的人,能够将大家所期待的未来远景,着上鲜丽的色彩。这远景经过他的润饰后,就不再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变成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决策远景要可望而又可及  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要想成为领导者,就要有人格魅力,团体意识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庞大的、错综复杂的系统结构,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才能完成,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因此,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无论是对个人才智的发挥、事业的成功,还是对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70节:成为思想的传播者  1.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组织者最重要的是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及自觉性。若你已成为组织者,不论能力如何,只要有竭尽所能完成任务的干劲及责任感,至少也会有相当的表现。  有些人担忧自己不适合做组织者,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为组织者的潜能,正如任何人天生都具有创造性一般。差别在于是否能将这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充分发挥。  2.最重要的是赢得别人的支持  政治家常常强调,成为一个成功的组织者,30%是得自于天赋、地位与权限,其余的70%则是由该组织成员的支持程度所构成。  所谓的天赋是指自小就活跃于群体中,且有不愿屈居于他人之下的个性。地位及权限是指被上级任命为组织领导者之后,在组织内所拥有的职务及权力。相比之下,在构成领导能力的要素中,群体成员的支持及信赖显然比天赋、地位、权限重要多了。  相反,不管获得多大的权限和地位,不论上级如何重视、支持,若无法获得团体成员的支持,则只能算拥有三分之一的领导力,将来必会完全丧失权威。  3.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  在团体组织者的必备条件中,最迫切需要的是良好的倾听能力及整合所有成员的意见的能力。即使工作能力不是很出色,或拙于言辞,但若能当一个好听众,并整理综合众人的意见而制定目标,就算是一个优秀的组织领导人才。  组织者不能自己闭门造车,而要不厌其烦地倾听别人的意见。擅于倾听的组织者容易使人产生亲切感而更敢于亲近。因此,他必是谦虚的,且要有好学的态度,才能成为一位好听众。相反,自我表现欲过强者常令人敬而远之。自己有说话的权力,更有听别人说话的风度,这才是民主的最高表现。  如果组织者在与人谈论时,能设身处地地耐心听人倾诉,并不忌谈话时间的长短,这种组织者必能得到众人的信服。所以,做一个好听众是成为组织者相当重要的条件。现在的年轻人从小便被束缚于一连串的升学竞争之中,使身旁的朋友都变成会考的敌手,很少有真正能知心交谈的朋友,所以,他们都由衷地渴望能拥有倾诉自己烦恼的对象。  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者,便能以对方立场来思考或感觉,因此能让人有体贴温馨的感受。不过,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愈来愈远,能为人着想的人已如凤毛麟角,作为组织者,具备此条件便更显得迫切。  擅于整合大家的意见,就是尽量综合所有成员的意向及想法,再经过分析整理,得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结论。  对于看似互相对立或矛盾的意见,组织者须有能力找出两者的共同之处,并挑出优点,以准确地掌握互相对立的想法的中心思想,再创造第三个想法。  4.使别人清楚地了解你的观念  运用难懂、抽象化的文字,会让人摸不清头绪,不知所以然;说矫揉造作的语言,各成员对该组织者必然敬而远之。即使是语言学家,为了使大家明了其理论,也必须从抽象的语言中走出来,将其观念具体化。  要做到观念具体化,必须付出相当的努力。人往往被语言所蒙骗,以为已经明白其中意义。为了证实自己了解的真正程度,可以用“为什么”、“譬如”等概念来自我检讨。“为什么”是真理的探求与创造的最强大武器,“譬如”则是对实践的理解。也就是说,组织者必须把知道的理论知识、经验教训灵活地付诸于现实,方能取得应有成效。  作为领导者,使观念具体化,让思想语言与事实更为接近,是不容忽略的大事。  使管理目标成为下属自己的目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发现,一项既定的目标,即使是十分科学的,要他人来认知和认同也是十分困难的。然而,如果一项管理目标不能被下属所接受,并转化为下属自己的目标,那么这项目标的实施就会遇到障碍。只有那些实现了“上下同欲”的目标,才能充分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管理目标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和执行。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德鲁克认为,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在西方的许多企业中都实现了目标管理。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的精髓就在于实现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完美结合,而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这种原则在管理学中是至为重要的。在一起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因为各个下属部门或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提出对即将制定的目标的种种建议或见解,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但就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却可以洞察到目标的确立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才能更为下属所认同,而不至于使提出的目标高高在上,不合民意。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意见得到阐述,偏执的意见也会得到自我修正,实质上也是一个教育、说服和发动的过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曾提出过表面似乎自相矛盾的“协调式椫权”原则。他强调提出决策的协调是通过各种委员会的会议达成的,一项决策是要在会议的讨论与争论中形成的。虽然他的目的是要对分权体制进行必要的协调控制,但当我们把它作为“共同制定目标”的一种借鉴时,它却产生了一种有悖初衷的新的意义。  对于下属来讲,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实在的“主人翁”的感觉。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亲身的体验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认识到目标决策的科学性,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与管理者一致的看法,相应地,主人翁的责任感也就油然而生了,促使目标的付诸实施也就会成为他的自觉行动。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组织中,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参与目标的制定,所以派代表参与成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代表们对决策目标产生了认同,那么他们就不仅会身体力行,而且会以极大的热情对目标进行宣传,使目标得到更大层面的认同,以至得到衷心拥护。此时,因为这项决策目标在情感上得到了下属的认同,下属就会自觉地把它化成自己的目标,那么,目标的实现就不仅仅是依靠其科学的内容对下属的感召,更重要的是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做出的自觉的努力。第71节:坚定地说出你的观点  请下属参与目标的制定,无疑会有许多问题产生,如浪费时间,议而不决,与管理者初衷背道而驰的意见占了上风等等。但这些问题不是原则本身的错误,而是操作上的不当造成的。管理者在请下属一起制定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限定主题。在共同确立目标的开始,管理者要提出自己对目标的设想,为参与者指明方向,提供思路,防止参与者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扯进来,分不清主次,或扯到另外的问题上去,导致浪费时间,偏离决策目标。但管理者提出的对目标的设想又不宜十全十美,有时即使管理者有能力把目标设计得十全十美,也要在提出目标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有所疏漏。因为只有下属觉得一个十全十美的目标是在自己的批评和建议下形成的,才会对目标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如果宣布的目标已经无可挑剔,参与变成了上传下达,那么共同制定目标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  (2)协调纷争。在共同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因为各部门和个人都是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而提议的,因此,争论是不可避免的。两军对垒、三足鼎立、吵得不可开交的事情会时常发生。如果此时管理者缺少统揽全局的艺术,就会导致议而不决,甚至矛盾激化。管理者在完善目标,对各方达成一定程度妥协,使目标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得到接受时,一定要清楚,即使强行执行的正确目标也比自愿执行的错误目标更行之有效。  (3)信息共享。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是要创造一种广开言路、百花齐放的氛围。但管理者常常会发现,在这些观点中有些明显的不合时宜、漏洞百出或没有见地与深度,不是纠缠于鸡毛蒜皮枝梢末节,就是在下属中形成一种占上风的错误倾向,结果就只能是时间的浪费或管理者与下属间的尴尬和僵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在于:必须给下属提供充分的事实资料,以使其制定目标时有所依据,这就是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应该成为一种体制以纠正仅在猜想或推测上打圈圈的争论,以及只根据一些表面的证据和极不充分的情报便作出决定等现象。  坚定地说出你的观点  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坚持己见。坚持己见不同于盛气凌人,它是指维护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而不是靠争斗来解决问题。坚持己见的人会通过与人们进行诚实、公正、非对抗性的交流来表达自己的需要。  重视自己的需求,提高自尊感。当你坚持己见时,你会自我感觉良好,因为你意识到自己对遇到的境况和挫折做出了正确反应。  学会辨认坚持己见和盛气凌人之间的区别,不要盛气凌人。把精力集中在使你产生挫折感的事情上,而不是某个人身上。  学会问心无愧地拒绝,你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也许你会发现自己的心怦怦直跳,双手也在发抖,但是不要让自己失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己见。  当你坚持己见时,应该面对“你的对手”,同时保持站立的姿势,背部挺直,两肩放松。要坦率而直接地注视对方,但要避免挑衅般地死盯住某个人。  说话时要吐字清晰、斩钉截铁、语调稳健。你的声音越从容,你就会越自信。  向他人说明使你感到不满的具体原因(比如:“这份报告缺少目录页”)。  向他人说明你的感情(比如:“这份送交的报告缺少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令我很不安”)。  用你的身体和声音说明你所关切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1)发言时斩钉截铁;  (2)清晰而缓慢地说出自己的需求;  (3)保持身体前倾;  (5)正视对方。  说话时要强调自我,这是坚持己见的真正本质,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期待,同时还不必把对方置于敌对的立场上。比如,你可以采用“我想”,“我感觉”,“我愿意”等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不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旁枝末节混合在一起。如果谈话的局面暂时失控,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我觉得应该首先解决问题。”从而回到原来的话题上去。  如果你感到对方在敷衍你或者有意拖延时间,你可以使用“重复播放”的技巧,尽可能多地重复自己的观点。比如,你可以不断地说:“这件事我们下次再谈。刚才我们正在谈的问题是……”  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不要泛泛而论。比如,说“这些报告要在六月份之前完成”比“我手中的全部工作都得尽快完成”更有效。  说明如果不照你说的话去做,会给双方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在你必须拒绝某项请求时,不要一开口就先说对不起。如果你对一件事情不觉得抱歉就不必非得表示歉意。要斩钉截铁而不是彬彬有礼地表示拒绝,并辅以简短明白的解释,冗长的解释会使事情复杂化。  如果你们的讨论毫无进展,你可以对交谈的过程做简单的回顾。比如,你可以说:“我觉得我们在兜圈子,这真让人泄气。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可你却根本不能理解我。”  坚定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但也不要忽视对方的观点中有价值的因素。做好倾听以及尊重其他见解的准备,乐于对任何有道理的观点表示赞同,但对那些仍然令你无法接受的观点要坚持己见。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