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像现在这样清楚地看见过我后半生的日子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如果你问我: “对 Sam 最大的期望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 “我期望他健康、独立、充满爱心地生活一辈子。 ”我不在乎他是不是个天才, 即使他是个智障我也一样爱他。我也不在乎他将来是否成名成家、出人头地、发财致富。如果能, 我当然高兴; 如果不能, 我也不会给他任何压力和逼迫。? 9 5 2 ?LI STE N TO YOUR BABY我甚至不在乎他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只要他快乐, 想做什么我都会支持他鼓励他。我希望他健康, 因为我自己曾经备受病痛折磨, 深晓健康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健康本身就是幸福来源之一。我拼尽全力坚持母乳喂养, 为的是给他的身心一个健康的开端。我希望他独立, 因为只有独立不依赖他人, 对自己的生活承担全部责任, 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获得真正的自由, 也能真正体会幸福的感觉。我希望他充满爱心, 因为人生苦短, 没有什么是特别值得玩儿命追求的, 名誉、金钱、地位, 等等, 皆是过眼云烟, 不能给人的心灵带来真正的满足。对人生来说, 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了。老作家冰心的一句话, 是我的座右铭之一: “有了爱, 就有了一切。 ”健康、独立、充满爱心, 能够保障任何人幸福地生活一辈子。我在《和孩子划清界限》中说过, 半个多世纪以来, 西方心理学家一直在钻研究竟什么赋予人类真正的幸福感。尽管各路学派众说纷纭, 大家不约而同地承认这样重要的一点: 人们梦寐以求的财富、地位、名望等等, 仅仅能带来暂时的欢娱; 真正给予人们持续而长久的幸福感的, 是保障我们祖先生存下来并传宗接代的最最基本的情感关系: 爱情、亲情和友情。也就是说, 拥有爱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才是幸福的基础。自打准备要孩子, 我就辞了工作, 潜心在家怀孩子生孩子养孩子, 并且计划在 Sam 三周岁之前, 不迈出家门去工作。为什么?因为我舍不得离开孩子。我就这点儿出息, 就喜欢待在家里陪孩子玩儿, 看着他的可爱模样, 心里像灌了蜜似的, 一天到晚美不胜收。没有任何事情足以把我从他身边吸引走。? 0 6 2 ?LI STEN TO YOUR BABY还因为, 儿童心理学家们都说, 父母一定要尽早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络, 做到充分了解孩子, 这样在他成长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培育他。而这种联络是从孩子出生第一天就开始的。做母亲的,应当对孩子在婴幼时期, 有充分的照顾和情感上的亲密交流, 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感情环境, 以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地发展。同时, 孩子的智慧的发展, 也必须自婴儿时期得到父母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关注。因为, 婴儿最早的智慧活动, 常是倏忽即逝, 要靠父母捕捉、发现并演化它。更重要的是, 孩子在学龄前是与父母培养亲子感情、建立完全家庭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获得完全的家庭安全感之后,才能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关于婴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 心理学大师约翰?包尔比通过对母婴的观察和研究, 有过突破性的发现。他认为, 人类婴儿的依恋敏感期在 0 岁 ~ 5 岁期间。英国专家夏佛与爱默森通过观察大批婴儿, 将这个敏感期的具体开始时间锁定在 7 个月。通常是依恋母亲, 一旦依恋关系形成, 终生不变。包尔比一再强调, 没有经历温暖和恒常的依恋关系的幼儿, 长大后难于跟其他人形成健康的关系。 “婴儿期的母爱对心理健康来说, 就像维生素和蛋白质对身体健康一样重要。 ”母爱是儿童的精神食粮, 是他们的心灵氧气。母爱是不计代价、不求回报的投入与付出。真正的母爱尊重儿童, 倾听儿童,理解儿童, 鼓励儿童独立, 而不是一味的包办和溺爱。弗洛伊德早就指出, 母亲尽心地照料孩子, 孩子就能获取一种信任和乐观的态度, 这种态度将会伴随他一生。反之, 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这种满足经常被拖延, 他会由于自身的无能为力而哭泣并发怒, 长大后变成一个悲观而缺乏信任的成人。弗洛伊德说: “神经官能症都是在幼儿期 ( 0 岁 ~6 岁) 患上的, 尽管其症状可能很久以后才显现出来。一岁之内的经历对? 1 6 2 ?LI STE N TO YOUR BABY儿童今后的生活来说至关重要。 ”幼儿时期缺乏母爱的孩子, 内心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他们无法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往往一辈子感到自卑、抑郁和愤怒。他们缺乏爱的能力, 不能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 无论是友情、爱情和亲情。他们感觉不到世界是安全的, 而是经常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 既不能信任自己、也不能信任任何人, 这种心态对于他们来说非常痛苦。他们也最容易做出反社会行为, 最容易犯罪。一句话, 缺乏母爱的孩子, 一辈子不会感觉快乐, 也不会幸福。出于这样的考虑, 我选择在孩子生命的头几年, 与他朝夕相处, 一方面熟知他的成长过程, 充分了解他的思想感情, 掌握他的脾气秉性, 为今后成功地教养培育他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培养我们之间的感情依恋, 培养他对父母的信任, 给他以完完全全的家庭安全感, 让他知道,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 妈妈永远在他身边, 第一个给他鼓励、安慰和支持, 是他最知心的朋友。安全感使他获得自信心, 由此他最终可获得独立。通往幸福的道路, 是用自信心和安全感这两样心理因素铺就的。我母亲四年前去世了, 我婆婆远在新西兰, 西方文化中并没有老人帮助儿媳养育第三代的传统。即使家里有老人, 我也不会叫她们来替我看孩子。我推崇这样的观点: 既然生下孩子, 就要自己养, 这是做母亲不容推卸的责任和权利。一个真正得到过母爱的孩子, 才会培养出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才会懂得真正去爱别人。所以, 为孩子一生的幸福, 放弃几年工作, 是完全值得的。其实道理很简单: 不亲手抚养孩子, 怎能了解他的脾气秉性思想情感和爱好? 不了解他的一切, 怎能有效地教导他? 不亲手抚养孩子, 孩子怎会亲近你信任你? 不信任你, 他凭什么要听你的话?? 2 6 2 ?LI STEN TO YOUR BABY再说, 我根本不认为我在为孩子做出任何“牺牲” 。自 Sam出生以来, 我从抚养他的过程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快乐与丰富的知识, 我更加透彻地了解生命、了解生活、了解这个世界。我与他相处的每一天, 都是我们生命中的惟一, 都令我无比地珍惜。孩子给予我的, 任何其他事物与之相比, 都黯然失色。成为母亲给了我最丰富的人生教育, 开启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扇大门, 将我带入了难以描述的美丽世界, 让我迅速地成熟成长。做母亲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体验, 我深深地感谢我的孩子。做母亲虽然辛劳, 但是我的收获却远远超过了付出。做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重要的职业, 它需要最高深的学问、最坚韧的耐心、最深沉的真爱。由于目前人们对这份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导致很多妈妈自己看不起自己, 觉得仅仅用母亲来定位自己, 是一种贬低。我对这种心态感到非常遗憾。? 3 6 2 ?LI STE N TO YOUR BABY同时, 有了这种心态, 最容易埋怨孩子耽误了自己, 这其实是让孩子承担对母亲生活质量的责任, 这对孩子来说是极其不公允的。很多母亲面临家庭和事业之间的选择时感到万分痛苦, 这其实是她们内心恐惧的一种体现。她们缺乏一种坚定的自信, 害怕被别人看不起、害怕被社会遗忘、害怕被丈夫抛弃。带着这样的心态, 即使做了全职妈妈, 也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因为她特别害怕孩子独立后不需要自己时的那种失落感, 她会拼命补偿这种失落, 从而溺爱、包办孩子, 让孩子不独立, 离开妈妈就无法生存。如果我们把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当做一种“牺牲” , 把自己摆放到一个“烈士”的地位, 怨天尤人, 甚至期待孩子对我们感恩戴德、顺从并且报答, 那么我们就不是真正地爱孩子, 我们也不配当父母。Sam 两岁半左右, 我将他送进著名教育家孙瑞雪在我们小区开办的儿童之家。在集体里, 孩子学会和其他小朋友相处, 培养他的社交能力与技巧, 并开始适当的初级教育。在那之前, 我已经开始了自由职业, 为诸家大型育儿和时尚类杂志撰写文章, 为张元和徐静蕾等导演制作电影英语字幕, 也开始写书,并且逐渐地成长为一名儿童心理和教育专家。在 Sam 出生之前, 我就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 无论工作多忙, 孩子一定要每天回家来和爸爸妈妈共度时光, 交流感情和思想, 在家里的床上睡觉。我绝对、绝对、绝对不会在任何情况下, 考虑把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令我惊讶的是, 居然有那么多人问过我: “孩子上幼儿园了吗? 是全托吧?”我一概没好气儿地回答他们: “我才不会把孩子送进孤儿院呢!”的确, 在我心目中, 全托幼儿园和孤儿院相差无几。全托幼儿园可算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样东西, 在欧美早已不? 4 6 2 ?LI STEN TO YOUR BABY见其踪影。问到任何把孩子扔进全托的家长, 全托有什么好处,他们几乎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你: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真是这样吗? 欧美国家没有全托幼儿园, 他们的孩子也都很独立, 而且其独立能力远远超出中国孩子。可见全托没有什么优势, 日托或在家里成长的孩子照样学得会独立。再说, 对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家长应该担负主要责任, 而不是把孩子推给什么机构, 自己逃避掉。西方对此问题早有研究, 也早有定论。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 会对其心灵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 而这创伤的程度, 根据包尔比的观察, 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他们无一例外感到被父母遗弃、自己做错了什么事、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不要自己了。有些经历全托的孩子表面上活泼开朗, 实际内心极度孤独自卑。全托的负面影响, 不一定马上能看出来, 而是往往要等到成年之后才显露, 是一颗埋藏极深的定时炸弹。全托惟一的“好处”就是解脱父母, 不必承担每天照顾孩子的辛劳。全托不是基于孩子的需要, 而是满足家长的需要, 是把家长的利益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 是一种极端自私的选择。有些送孩子全托的父母会以工作太忙为理由。这可能是“文革”遗留下来的一种惯性思维吧, 有些人把为了事业牺牲家庭当做一件平常事, 甚至对它高唱赞歌。而在欧美国家, 父母亲手养育子女才是天经地义。为了工作牺牲孩子, 不但是一件说不出口的羞耻事, 而且在有些地方, 可能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重视教育、注重培养下一代的社会, 是不会荒唐地讴歌为了事业而牺牲孩子这种自私行为的。说实在的, 如果事业比孩子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生育孩子。即使有其他人帮助, 母亲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是不可取代的。妈妈对事业勤奋和执著到了无暇顾及孩子的地步, 这种“身教”? 5 6 2 ?LI STE N TO YOUR BABY给孩子的信息就是: “妈妈的事业比我重要, 我对妈妈来说不够重要。 ”孩子会因此缺乏自信和安全感, 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价值。母亲牺牲了孩子换来的事业辉煌, 不会给孩子任何激励, 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卑微感。也有些父母说他们忙, 是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安逸的生活。殊不知, 孩子最最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优越, 而是父母的怀抱。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是金钱无法衡量的奢华。无论哪一种文化, 每个孩子的最大需求都一样: 每天并且经常得到父母的爱抚。任何全托幼儿园的老师都无法做到给每个孩子足够的个人关注, 更弗提亲密的身体接触。西尔斯夫妇在《训导手册》里指出: 婴幼儿成长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就是: 在婴孩期被满足的要求会逐渐消失, 而未被满足的要求不会自行消失, 而是在孩子的感情生活上留下一个空洞,日后会以“分离病”的形式再回来。孩子需要有要求: 孩子的依赖性是成长过程中自然、合适而且必需的一部分。一个未到时候就被迫独立的孩子缺失需求的阶段。要是小孩子不能有要求, 谁还会有? 要是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谁会呢? 如果他的要求在婴孩期没有被满足, 在他长大之后, 看到他采用什么人或东西来满足这部分要求, 你会追悔莫及。得不到父母亲吻、拥抱的孩子会产生皮肤饥渴, 会变得焦虑、封闭、愤怒、冷漠, 或者富有攻击性和冒险性,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尤其在成年后, 会变得格外嫉妒心重、害怕失去爱情、黏附依赖甚至纠缠与他们关系亲密的人。大凡犯罪之人, 细究其童年, 多半都曾被父母冷落, 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正确建立亲子训导关系的最佳途径是让孩子自动脱离父母,而不是父母硬将孩子与自己分离开。孩子的独立应该顺其自然,? 6 6 2 ?LI STEN TO YOUR BABY而不是家长督促或采用什么手段。听孩子的。跟丈夫讲全托, 说很多家长认为全托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他冷笑一声: “全托惟一能‘培养’的是不信任感, 是让孩子对最应该亲密的爸爸妈妈产生不信任。 ”美国《新闻周刊》驻北京记者, 一位育有两个幼小女儿还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的中国妈妈, 在听到全托一词后, 激动得大喊: “全托是罪恶的! 是不道德的! 是摧残孩子心灵的!”我身边有很多外国妈妈, 不少人有两三个孩子, 她们也不都是全职妈妈, 有的甚至是大型公司的高级人员, 工作繁忙。听说中国有全托幼儿园, 一律感到不可理喻。她们问, 中国有老人帮助带孩子的传统, 请保姆也很便宜, 而且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为什么还要把孩子送走? 自己不愿抚养孩子为什么还要生?? 7 6 2 ?LI STE N TO YOUR BABY2001 年5 月底, 江西南昌一所幼儿园失火, 由于保育员的失职, 造成 15 个幼儿的死亡。看到这篇报道后, 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 “全托的罪孽啊!”如果这些孩子当天晚上睡在爸爸妈妈身旁, 他们宝贵的生命就不会这么轻易丧失。这个惨痛的教训, 值得所有家长深思!没有一个送全托的家长, 真正蹲下身子, 从孩子的角度看过这个问题。2000 年9 月, 蔡瑛又找到我, 请我去“半边天”节目做嘉宾, 谈全托问题。在制作节目时, 蔡瑛们到一家幼儿园采访全托的孩子。无论男孩女孩, 都表示不愿意上全托, 愿意每天回家。问他们为什么, 一位小男孩脱口而出: “家里有床!”看到这里, 我哗一下笑出来: 幼儿园没有床吗? 但是在孩子心目中, 只有自己家里的床, 才真正算数。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对于父母的一生来说十分短暂, 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影响他的一生。有什么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暂时放到一边的? 又有什么比抚养孩子更重要的事情呢?附: 摇篮网上有关全托的争论中, 两个亲身经历过全托的妈妈对童年的回忆— — —之一我被妈妈抱在怀里, 边上还跟着我姐姐, 牵着妈妈衣角。我们在路灯下走着, 走过一盏又一盏, 姐姐一边走一边在和妈妈讨论着关于我的话题, 好像很开心的样子, 我在妈妈怀里那摇摇晃晃的感觉很舒服, 可是心里却是无比悲伤, 因为妈妈又要在这个黑夜, 把我送到一个地方, 让我一个人睡一个小床。我一路上哭哭啼啼的, 期望能侥幸逃过。可是那个讨厌的地方还是到了, 妈妈把我交给一个陌生人, 然后又让我一个人去睡讨厌的小床。妈妈为了安慰我, 把我喜欢的一个很精致的草编小挎包放在我床? 8 6 2 ?LI STEN TO YOUR BABY头, 留下它陪我, 然后就带姐姐走了。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 为了不到这个地方来, 我在白天已经尽量很乖了, 所以照例大哭, 哭得实在没劲了, 也确实没人理我了, 我开始冲那个蓝色的小挎包出气, 那个草编的小挎包上绣着花, 花上还有一颗颗小珠子点缀其中, 我就把那几个小珠子一颗颗地给抠下来,发泄着我所有的委屈、恐惧、伤心与愤恨。我自己都没想到我最初的记忆是如此清晰, 以至那时我的心里活动、一些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也没想到我对这个世界的最初印象是如此凄凉, 以至这个阴影不知不觉已经跟了我 30 年!后来我跟我妈核实, 我妈轻描淡写地说, 是呀, 你记得一点也没错, 那时你才两岁多一点。我又问我妈, 为什么要在晚上把我送到托儿所去, 妈说, 那是因为单位条件较好, 自己办了托儿所,允许每人有一个孩子晚上入托, 又考虑到你外婆晚上带两个孩子太辛苦, 所以把你送托了。我无意怪罪于母亲, 对她来说已经太不易, 但是从那以后我就认定, 一定要让我的宝宝从我这儿感受到最大程度的温暖, 我宁可她不是那么乖巧聪明, 但我希望她有健康的身心, 再不要像我的童年、少年时一直生活在孤僻中。我不知道女儿的将来会怎样, 这是我所不能预料的, 但是我知道女儿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 她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记忆是美好的, 这是我所能给予的。之二我出生于文化大革命初, 当时我父母都是机关干部, 白天晚上都得上班, 我奶奶是七八十岁的小脚妇女, 走不动, 没法子照顾我。开始那两年, 我被送到了外婆家。之后, 随着体弱多病的弟弟出生, 外婆要照料弟弟了, 我就回家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我们那个城市, 只有一个幼儿园可以全托。这个幼儿园在当时当地, 正好比今日的贵族学校, 环境、设施、饭菜质量、老师的责任心都属一流。只有地级机关单位干部的子女, 才有入托资格。? 9 6 2 ?LI STE N TO YOUR BABY一到三岁我就上全托了。我后来上的半托幼儿园的同学们曾多次问我, 全托是什么意思? 我曾不无优越地回答他们: 全托就是星期一早上送去, 星期六下午才接回家! 但是, 我越长大, 越强烈地感觉到, 幼年时代全托的经历, 正是我许多性格弱点的来源!记忆中的全托, 是星期一清早天刚亮的忙碌的大街, 是一大片红漆单人小床, 是大锅大锅热气腾腾的菜肉粥, 是树上永远不知在何处叫嚣的知了, 还有永远人多得几乎总轮不上我的木滑梯……平心而论, 那个幼儿园的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后来我发烧了, 是老师背我去医院打针, 连去了三天, 都没好, 这才通知我妈妈。之后我打了七天吊针, 才退了烧。后来父母再问我, 要不要去那个幼儿园, 我就坚决地回答: 不去了。至今, 我不记得、也没有找到过任何一个同过园的小朋友。多年来, 我一直以为只有我才这么无用、自卑、孤僻, 现在才知道, 原来有那么多的人与我的经历相同。曾经同园的小朋友们, 也许早把我这个半途转学者忘得一干二净, 剩给自己的, 也只有成长过程中漫无边际的孤独和没来由的挫败感, 再有, 就是在对亲情在极端渴求的同时, 又不由自主地在行动上疏远和隔膜。当年的一流幼儿园, 连今天普通的幼儿园也比不上。师资水平、游戏设施、营养卫生等也不可同日而语。可是, 幼稚心灵的感觉是相同的, 所谓的独立生活, 也必将伴随着相同的孤独感和挫败感。这些心灵上的空洞, 依然可能要用孩子一生中最宝贵的时间去填补, 这是我作为过来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0 7 2 ?LI STEN TO YOUR BABY? 1 7 2 ?LI STE N TO YOUR BABY? 2 7 2 ?LI STEN TO YOUR BABY妈 妈 心 尖 尖 上 那 团 肉 肉都说做母亲不容易, 我看当个小婴儿更艰难。可不是吗, 在妈妈肚子里好好地呆着, 又温暖又安全又舒适, 突然被拽出来, 进入一个寒冷陌生的庞大空间, 把肺里的羊水清空, 马上要学会呼吸空气。怪不得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初始都放声大哭, 怪不得他们都特别不愿意赤身露体。接下来是吃奶。吃母乳要很费劲才能吸出来, Sam 每次都吃出一身大汗; 所谓“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 , 指的就是这个。吃奶粉呢, 有些婴儿对牛奶过敏, 或者对某些品牌的奶粉不适应, 要尝试多次才能找到最恰当的牌子。吃奶时, 肚子里进去空气, 要竖起来, 拍拍拍, 把一个巨大的嗝儿拍出来才行, 否则就会呕吐。吃完奶, 小小的消化系统很不成熟, 还是要胀气, 于是就拼命放屁。经常有妈妈对我说, 简直不相信这么丁丁点儿的孩子能够放出和成年人一样响亮的屁来。有些时候孩子在放屁之前要挣扎, 力气用过了, 难受得直哭; 有些时候放完了, 自己吓一跳,也要哭一鼻子。吃完了, 自然要拉撒。孩子嫩嫩的皮肤, 哪里经得住屎尿的浸泡。无论尿布换得如何勤, 也时常会把小屁股给淹得一片通红, 有时还会长出一粒一粒的尿布疹, 又疼又痒, 煞是难受。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在生命初始就会用语言表达自己, 对于所有要求和不满的惟一表达方式就是哭。成年人的直觉已经因为语? 3 7 2 ?LI STE N TO YOUR BABY言的使用而迟钝, 新手父母难于准确破译孩子哭声的内容。不会说话的小人儿想要大人明白他需要什么, 真是双方都煞费苦心。只有不屈不挠地哭下去, 直到大人猜准了自己在说什么才罢休。累啊。再有, 从出生第二天开始, 就要不断地接受各式各样的预防针。每个月都要去医院, 胳膊上、屁股上挨扎, 或者嗓子眼儿里灌进什么药水。排队时, 前边进去的孩子哇哇大哭, 后边等待的孩子就开始眼泪汪汪。这针啊, 不仅仅是扎进孩子的肉里, 更是扎进了妈妈的心里。扎进妈妈心尖尖上的那一小团肉肉里。最娇最嫩最怕疼。自从孩子落地, 父母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孩子的健康, 最最害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孩子生病。这么一丁点儿的小人儿, 对于人世间各种恶魔般的病毒病菌微生物等等, 几乎毫无抵抗力。值得我庆幸的是, 从出生到一岁, Sam 基本没有生过病。即使在冬春换季之际, 四周一片流感, 他爸爸也染病不起时, Sam也是稳如泰山。直到将近一岁, Sam 在健康方面仅仅是五个月时患过一次“手足口综合症” ( 病毒感染引起的小疹子) , 七个月时长了一次鹅口疮, 这是两种婴儿常见小毛病, 对于患儿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 治疗也就是涂抹一些药水而已。然而我却总是神经兮兮地生怕他感染上什么大病。在 Sam满六个月前, 我不愿别人随便摸他或给他东西抓, 他的玩具我每天都清洗消毒。尽管经常带他出去玩儿, 只要一听见有人咳嗽打喷嚏, 我就警觉地找到源头, 随后抱着孩子躲得远远的。Sam 刚出生时, 经常打喷嚏, 我听到就冲过去摸他的额头, 看看是不是感冒了。直到后来明白这是新生儿在排除肺中残余的羊水, 或者是婴儿在擤鼻涕, 而跟感冒毫无关系时, 才不再担忧了。Sam 两个半月时, 有一阵经常咳嗽。综合其他症状, 我判断? 4 7 2 ?LI STEN TO YOUR BABY这是因为他在长牙。然而有一天, 同学莹莹来电话, 说她的儿子也经常咳嗽, 带去看医生, 说是得了肺炎。她的孩子比 Sam 小两星期, 也是母乳喂养。如此看来, 母乳中的抗体也难挡病菌,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我立刻抱着 Sam 去看医生, 不顾小人儿的反抗, 把他按在透视桌上挨了一回 X 光射线, 结果根本什么问题都没有。我当时是忘记了, 莹莹的孩子是早产儿, 本来就容易有呼吸道方面的毛病, 兼之她经常把奶挤出来留给保姆喂, 自己出去玩儿, 孩子得不到完全的抗体, 所以才会有肺炎这出戏。直到今天我还在后悔自己的莽撞, 让 Sam 白白遭罪。Sam 八个月前后, 曾经患过一场感冒, 吃了几天中药就好了。真正的问题发生在周岁生日之前, 他度过的第一个春节期间。从大年初一开始, 受他爸爸的传染, Sam 发烧、咳嗽、流鼻涕。吃了两天百服宁和一些儿童感冒清热口服液, 不见好转。初三我带他去协和医院看医生, 开了化验单, 去验血。技师的针扎在 Sam 手指头上, 也扎在我心尖上, 母子疼作一团。没有办法,只有拼命搂住哭叫的小人儿。结论是病毒感染, 不能吃抗生素。体温不超过 38.5 度, 也不必吃退烧药。给开了一种西药、一种中药, 功用是止咳清痰。Sam 恨极吃药, 一见喂药的小吸管就挣扎反抗, 药进嘴中, 号啕大哭, 泪流成河, 委屈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不知道别的妈妈是不是也像我这样, 看见孩子的眼泪, 心尖尖上的那一小团肉就会隐隐作痛。那几天, Sam 不爱吃饭, 只想吃奶。鼻塞胸闷, 喘不过气来, 睡一会儿就憋醒, 吃奶, 吃奶, 不断地吃奶。我整夜在喂他奶, 检查他的呼吸, 测量他的体温, 担心他的健康, 难过他的受罪, 几乎没有睡觉。初六那天, Sam 不仅没有好转, 反而更加严重了。我带他去和睦家医院, 医生诊断为气管炎, 开了许多贵重的进口药, 包括? 5 7 2 ?LI STE N TO YOUR BABY抗生素。我给 Sam 停了他最不爱吃的中药, 每天饭后把一堆药水灌进他嗓子里。他经常在咳嗽时呕吐, 把饭和药都吐出来。因为小孩不会嗽痰, 身体对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反应是胃痉挛继而引起呕吐。吐完了再接着喂, 那几天, Sam 对妈妈的感情真是爱恨交加: 喂药时恨妈妈, 吃奶时爱妈妈。那几天, 我简直是生活在地狱里, 恨不得自己替孩子去生病。好在小孩子生病不像大人那样, 因有心理负担而显得无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