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创新经营实战全书 杰克·韦尔奇-2

作者:H﹒奥特 字数:49329 更新:2023-10-09 13:42:26

就这样,戏剧性的一幕在星期五当天早上拉开。人们不禁暗自揣测,杰克·韦尔奇还有时间成功地提出给霍尼韦尔的开价吗?即便韦尔奇能够开出合适的报价,霍尼韦尔董事局会放弃联合技术公司,而选择通用电气吗?时钟嘀嘀答答,一分一秒地滑过。并购案件牵连到的各方都在紧张地行动着:霍尼韦尔董事会正在与其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邦西格诺举行会谈,商议联合技术公司的最终报价;而杰弗里·博西以及并购专家道·布朗斯汀则正在穿越两条街区,匆忙地赶往杰克·韦尔奇位于洛克菲勒中心的办公室。这一天,霍尼韦尔董事会似乎已准备投票,表决是否接受联合技术公司的开价。同一天早上稍晚的时候,杰克·韦尔奇致电迈克尔·邦西格诺,确认这位霍尼韦尔的董事会主席正出席公司的并购会议,并得知霍尼韦尔即将接受联合技术公司的开价。通用电气刚刚才开始的并购计划会不会太晚?是否存在什么扭转乾坤的办法呢?杰克·韦尔奇决定再次致电迈克尔·邦西格诺,并直接告诉他,有万分紧急的事情需要立即面谈。杰克·韦尔奇本人以及通用电气公司,甚至在美国历史上,很少就如此巨大的并购案采取如此快速的行动。但是,杰克·韦尔奇坚信,并购霍尼韦尔能够给通用电气带来巨大的利益,必须要全力一搏!迈克尔·邦西格诺的秘书在接到杰克·韦尔奇的电话后,急忙走进位于新泽西州莫里斯市、霍尼韦尔总部的董事会会议室,悄悄地告诉迈克尔·邦西格诺,杰克·韦尔奇正拿着电话等着。迈克尔·邦西格诺非常明白,此时此刻接起杰克·韦尔奇的电话,将意味着霍尼韦尔与联合技术公司并购案的复杂化。迈克尔·邦西格诺心想,必须先弄清楚董事会成员们的想法。“接杰克·韦尔奇先生的电话。”董事会的所有人一致同意,因为谁都想使生意更划算,往自己的兜儿里多划拉点钱。迈克尔·邦西格诺接起电话,他告诉杰克·韦尔奇,自己正在出席公司的董事会,大家正在准备就并购案进行最后的表决。“等等,等等,”杰克·韦尔奇急促地说到,“我想联合技术公司给了好价钱,但我知道我们能给得更多。”此时,由于媒体的报道,杰克·韦尔奇已经完全掌握了联合技术公司的报价。迈克尔·邦西格诺告诉杰克·韦尔奇,请他马上把报价传真到霍尼韦尔。杰克·韦尔奇立即在纸上亲笔写下了报价,并迅速传真给迈克尔·邦西格诺。联合技术公司被告知通用电气对霍尼韦尔的开价后,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放弃与通用电气的竞标大战。至此,局势明朗,通用电气已完全掌握了这桩并购案的主动权。当天晚上,杰克·韦尔奇对霍尼韦尔董事局发表了简短的演讲。10月22日,星期天,通用电气董事会正式签署了并购霍尼韦尔的决议。10月23日,星期一,通用电气正式对外宣布,将以4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霍尼韦尔,包括霍尼韦尔的股票和相关债务。同时,杰克·韦尔奇还发表并购演说,声称:收购霍尼韦尔将使通用电气当前的每股净收益获得高达两位数的增长;并购之后,霍尼韦尔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邦西格诺以及其他两位霍尼韦尔的高层领导将加入通用电气董事会。有人质疑杰克·韦尔奇,问他,通用电气为什么不考虑并购一家高科技的公司,反而选择霍尼韦尔这样一家被认为是旧经济模式的公司呢?杰克·韦尔奇非常认真而严肃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我们究竟怎样来看待霍尼韦尔?高科技公司不一定必须带上‘.com’的帽子。真正的高科技公司是这样的,它们拥有强大的基础产业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因此,它们能够采用新兴的高新科枝——例如电子商务,从而获得高度的发展和公司自身的全球市场化。我们所做的,正是两家真正的高科技公司的强强联手。我们将因此获得更为丰厚的报酬,实现更为远大的目标,我们也将采用电子商务作为有效的工具,从而帮助我们更快地实现我们的目标。这决不是什么‘为什么要收购一家旧经济模式的公司?’的问题,相反,这恐怕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愚蠢的问题了。”杰克·韦尔奇强调,自己的经营目标始终不会改变,仍然是致力于使通用电气成为全球最杰出的企业。他说:“在收购霍尼韦尔之前,我们已经成为了全美最受人尊敬的企业。但是,我们依然面临挑战,那就是如何保持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并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领先的优势。”随着通用电气与霍尼韦尔并购案的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出人意料的消息也接踵而至。首先是,杰克·韦尔奇居然愿意把10月20日,星期五晚上与妻子一起共享的那顿温馨的私人晚餐公之于众。接着,为解除霍尼韦尔董事会对杰克·韦尔奇2001年4月将离任的重重顾虑,杰克·韦尔奇向他们保证,自己将把任期延续到2001年年底,以便于两个公司的充分融合。后来,杰克·韦尔奇告诉人们,继续工作的念头第一次在脑中出现,是在2000年10月20日的上午,与通用电气的副董事长丹尼斯·戴默曼探讨霍尼韦尔并购案的会议上。当时,杰克·韦尔奇致电霍尼韦尔的董事长迈克尔·邦西格诺,后者正在出席公司关于联合工艺公司并购霍尼韦尔的最后表决会议。迈克尔·邦西格诺告诉杰克·韦尔奇,公司的某些董事对于他2001年4月离任的计划表示担忧,因为届时必将引起通用电气股票的下挫,而如果霍尼韦尔同意并入通用电气的话,霍尼韦尔的股东们将因此而受到损失。杰克·韦尔奇反应很快,马上回答迈克尔·邦西格诺道:“我并没有打算退休呀!”杰克·韦尔奇由此意识到,如果自己在一年前完成这桩并购案的话,情况将会好得多,当然,如果是18个月前,情况会更好。这样的话,杰克·韦尔奇便用不着改变自己的退休计划了。但是,现在才是收购的最佳时机呀!因此,面对霍尼韦尔的担忧,杰克·韦尔奇做出了最快的反应。杰克·韦尔奇本已打算逐步退出通用电气的管理事务,但是霍尼韦尔的并购案突然改变了他“完美”的计划。10月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杰克·韦尔奇已经面对150名通用电气的管理高层做了一次充满感情的告别演讲!而现在霍尼韦尔并购案,将使他不得不延期退休。有人据此怀疑,并购霍尼韦尔是杰克·韦尔奇预谋已久的花招儿,因为这样,他便可以继续留在通用电气了。这种舆论深深地伤害了杰克·韦尔奇,但是,没什么,杰克·韦尔奇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这并不是那种老套的故事:某个老傻瓜不愿意离开他的位置……千万不要这样来演绎这段故事,因为这实在是太愚蠢了。在我的文件里,我把这桩并购案称为‘B’,并在旁边加注一个长长的破折号……我们为什么不借鉴以往并购案的经验呢,例如美国无线电公司并购案以及其他上千起类似的兼并案?在两个公司融合的早期离开公司将是件愚蠢的事情,尤其是在管理层职位变接的阶段。这便是我将继续留任到2001年年底,而不是2001年4月的原因,而且也是惟一的原因。”尽管杰克·韦尔奇的退休计划推迟执行,但是,杰克·韦尔奇仍然决定在宣布并购霍尼韦尔之后,尽快指定通用电气的下任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这样,将有助于继任者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做好接手的准备。把霍尼韦尔融合到通用电气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自从美国无线电公司并购案之后,通用电气再没有兼并过如此庞大的业务了。更何况,霍尼韦尔兼并案本身远比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并购案巨大得多、复杂得多。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一向青睐于对中小型公司的兼并,因为这样能够快速地将它们整合到通用电气的业务之中,并能够在短期内,为通用电气带来盈利。以1999年为例,通用电气便完成了125桩此类兼并案。而霍尼韦尔并购案则不同,它耗资484亿美元,相当于每股55美元,是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所有兼并案总耗资的50%。并购霍尼韦尔之后的杰克·韦尔奇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每一位叫过我‘中子弹杰克’的人都应该向我道歉。你瞧,通用电气雇佣的员工远比当年我刚刚上任的时候要多得多!”韦尔奇预计,霍尼韦尔并购案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那就是实现了两个公司多领域的优势互补,例如工业系统领域、塑胶材料领域、电力领域以及航空领域等等。通用电气甚至会采用“通用电气-霍尼韦尔”作为某些产品的新商标。杰克·韦尔奇认为,并购霍尼韦尔意义非凡,因为两家公司在90%的领域内形成互补。“事实上,我们已经采取的每一项行动,都避免了产品的重叠。所以说,虽然是90%雷同的市场领域,但产品却是互补性的,而非重叠性的。我这样说决不是为了取悦那些对并购持怀疑态度的人。我所说的只不过是个事实而已……一个在每桩并购案中,人人都希望得到的良好结果。”通用电气与霍尼韦尔的并购案,堪称历史上最大的行业并购案之一。它也是执掌通用电气20年来,杰克·韦尔奇操作过的最大的并购案,而且其规模远比其他的并购案都要大得多。此举不仅使得通用电气本已巨大的飞行器引擎市场和相关服务业市场占有率翻倍,同时,也使得通用电气的工业控制系统市场、塑胶材料市场以及化工产品市场的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并购霍尼韦尔之后,杰克·韦尔奇领导和发展了20年的通用电气会更为巨大,也更加强壮,不论是从其销售收入或净盈利上讲,还是从其雇员总数上说。霍尼韦尔并购的决策速度是如此之快,不到24小时,杰克·韦尔奇便决定迈出这巨大的一步。的确,是“飞越”性的一步。杰克·韦尔奇本人,也因为这桩并购的成功而激动万分——为通用电气的第二次“飞越”而激动。至于那些认为杰克·韦尔奇只是想赖着不走的无聊人士,杰克·韦尔奇给予了幽默的反击:“不用担心,我肯定不可能有机会每个季度都能找到500亿美元的并购案,所以要找到再呆一年的借口实际上并不容易。”精典案例解读:善美公司——“空手套白狼”收购胜家集团假如你在与杰克·韦尔奇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时地从他的嘴里听到“善美”这个名字,千万不要有什么奇怪,虽然善美公司目前还暂时没有荣登《财富》500强的宝座,但它却是杰克·韦尔奇真心佩服的企业之一。另外,你可能不知道,善美集团公司的创始人、现任集团执行主席兼首席行政总监,竟然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华裔富翁——丁谓。丁谓,1950年出生于上海,祖藉福州,其父丁志贤在香港经商。1957年,丁谓举家迁往香港。1969年,当他19岁时全家又移民澳大利亚。此时,丁谓父亲已经去世,家道中落,他只能半工半读。为了求学方便,1974年丁谓移民加拿大,向加政府借学费进入多伦多大学攻读电子工程。1979年,丁谓突然觉得自己读书多年应该出去做点事,他心想在大公司里打工,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工程方面的副总裁,于是便在这年年底,创办了一家小公司,这就是善美的前身。1980年,丁谓在多伦多市注册成立善美公司,设计生产出加拿大第一套完整的笔记本电脑。20年后的今天,丁谓不仅拥有香港最大的工业集团,还拥有世界一流的全球性营销网络。善美公司已发展成一个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集团公司,旗下包括多家在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多伦多、蒙特利尔、纽约、东京、大阪、名古屋、法兰克福和香港)和世界各地其它证券交易所(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上市的公众公司,总市值高达50亿美元,在全球140多个国家雇用员工超过10万人。当然,在杰克·韦尔奇的眼里,区区50亿美元的公司很难放在他的心上,韦尔奇之所以看重善美,而是善美“空手套白狼”收购胜家集团的惊世之作。1986年,善美公司股票上市,由于业绩卓越,股票快速上涨,很快把丁谓抬上了亿万富翁的宝座。巨大的成就面前,丁谓没有陶醉其中,而是清醒地感到了一种危机。由于电脑业的利润极高,许多大公司蜂拥而至,竞争激烈得近乎疯狂。丁谓反思善美的创业之路,得出一个结论:善美是靠开发新产品起家,没有生产工厂,没有营销网络,由别人生产和销售。这固然是一条发家的捷径,但却经受不起稍微的风吹草动。于是,丁谓毅然买下香港的一家工厂,并将它包装上市,拿回一笔资金。1988年,丁谓斥资1.1亿美元,收购美国东海岸的一家由100多家分店组成的“康休默”连锁店。这一连串动作可说是一气呵成。两次收购让善美进入了大发展的快车道。丁谓将连锁店稍加重组,然后大胆使用原班人马,结果第二年营业额便突破3亿美元,纯利润达3000万美元。两次收购,不仅使丁谓大尝甜头,而且让他完成了一个重大转折:在两年时间内,善美公司从一个单纯的电脑开发商,转变为一个零售管理商。这一转变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许多企业奋斗几十年都无法跨过这道坎,而丁谓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坎坷,便顺利完成这一蜕变。使他在可能把善美公司办成全球性的商业集团。1989年是丁谓令国际商界震惊的一年。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晚辈,一下子使全球包括杰克·韦尔奇在内的工商巨子刮目相看。他以“蛇吞象”的气魄,一口吞下享誉世界的胜家集团。由此,丁谓和他的善美公司在国际商界一蹿而红。胜家集团创办于1851年,在美国是一家拥有近150年历史的大公司。1853年,胜家集团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此后在缝纫机王国里-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1889年,胜家集团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动缝纫机,到19世纪末产品已达135万台。当时世界上70%以上的电动缝纫机是胜家制造的。同时,胜家开始在全球开设专门销售胜家缝纫机的连锁店。1908年,胜家公司总部在纽约成立,总部建造的摩天大厦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大的建筑物。就连中国人对缝纫机的认识也是从胜家开始的。1993年,上海民俗博物馆征集上海开埠以来的文物,当时收集上来三件宝:一是宝大祥的招牌,另一是美孚汽油灯,还有就是一台胜家缝纫机。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家老公司已运转不灵,苟延残喘。由于经营不善,墨守成规,连年亏损,1988年竟然被一笔1000万美元的债务逼得焦头烂额,摆在公司面前只剩下两条路:要么将公司拍卖掉,要么宣告破产。丁谓知道这家老牌公司,小时候玩过胜家生产的缝纫机。他为胜家拥有一个全球性营销网络而心动,于是,丁谓去找胜家的老板,告诉对方有意收购。两人在美国见了面,会谈的结果是丁谓可以到胜家集团的下属公司去考察一番。可惜胜家集团太大了,丁谓根本就无从下手,所以首先选中马来西亚子公司。丁谓请来马来西亚经理吃饭,告诉对方自己有意收购胜家,这位经理如实地说出真实情况:“胜家衰落主要是美国总部管理不善,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几乎都赚钱,只有一两处赔钱,因为胜家是个老牌子,市场占有率很高,所以缝纫机生意一直很稳定。”丁谓又去了第二个国家的子公司,得到同样的反映,于是信心大增。转了几个国家之后,丁谓已找到胜家衰败的症结!胜家的毛病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的;不是根本性的,而是暂时的。也就是说胜家患的不是癌症,而是生了一个毒疮,毒液四浸。问题的关键是总部用人不当,致使管理不善。丁谓认为:只要挖出毒疮,挤尽毒液,来一次大换血,胜家就能起死回生,老当益壮,成为一个健康的巨人。但是,要想收购胜家,善美当时根本没有那么雄厚的资金。胜家每年的营业额是几十亿美元,善美只有几亿美元,而且胜家的资产数倍于善美,这完全是一场小鱼吃大鱼、“空手套白狼”般的博弈,一招不慎不仅满盘皆输,还得赔个净光。丁谓左右权衡后认为,收购胜家的成败首当其冲的是资本运作的成败。收购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丁谓经过-系列缜密的策划,迫使胜家放弃过高的期望值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双方在价格上终于敲定为2.7亿美元。尽管丁谓在谈判桌上表现得胸有成竹,但内心却不免忐忑不安,因为他手中可动用的资金仅有4000万美元。0.4对2.7,资金实力的比例是1:7。无论从任何角度讲,丁谓都不可能一口吞下这个胖子。其实,丁谓完全不必全资收购,他只要收购控股权即可,这样风险和压力都成倍降低,而且操作上少去许多麻烦。但丁谓考虑得更长远,一旦收购胜家成功,必然对其全部改组,股权分散导致决策分散,改革会受掣肘,效率降低。因此,他力排众议,铁心进行全资收购。丁谓走出的第一步是银行贷款,由于康体默连锁网的业绩,他获得银行贷款1亿美元,加上自有资金4000万美元。用这1.4亿美元,丁谓说服了胜家股东和美国证券管理机构,同意他发行2.1亿美元的企业债券。也就是说,丁谓的如意算盘是,收购胜家股东的股权,一部分支付的是现款,另一部分支付的则是债券。他对胜家的股东说:“我先付给你们1.4亿的现款,以显示我收购的诚意,再给你们一部分债券,分期分批地还本付息给你们。”在说服胜家股东后,他又转过头来说服美国证券管理机构,在美国批准企业发行债券并不难,关键在于企业的申请文件上要把意图写得清清楚楚,让审批机构确信不是作假。丁谓做到了这一点。这真是一着险棋,如果丁谓到时候不能兑现债券本息,1.4亿美元不仅付之东流,分文不归,而且胜家股东还摇身一变为善美公司的债权人,上门逼债。但丁谓没有给自己留一点退路,要么大展宏图,要么倾家荡产。资金解决,丁谓松了一口气,剩下的就是具体操作收购过程。由于胜家是上市公司,因此操作上必须在证养市场公开招股。这是一个相当繁琐的过程,胜家的股东大小有上千万个,最大的股东也只握有5%的股权。丁谓在报上登出收购公告,当时胜家股票每股跌到8美元,善美愿以每股15美元收购,其中5美元是现金,10美元是债券。胜家大小股东获悉后,在30天内开了一次会,决定出让股权。就这样,丁谓以4000万美元的资金,使得一个拥有150年历史的美国企业集团易手于华人,这不仅是举世震惊的新闻,而且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企业重组的典范之作。毫无疑问,收购胜家是孤注一掷的冒险行动。但收购之后,丁谓面临着一场几乎不可能取胜的挑战,横亘在眼前的是两大难以逾越的障碍:-是因收购胜家,善美公司的负债额一度高达5亿美元,相当于股东资金的两倍多,而要把这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重整旗鼓,还需注入大量资金。另一个是胜家分布在全球的2.7万个销售连锁店,这虽是一笔巨额财富,但如何驾驭这个触角遍布全世界的网络,却是一件复杂而微妙的事情。更何况丁谓只有管理100家连锁店以及执掌1亿美元资产的经验。丁谓的当务之急是对胜家进行重组。这时候,他当初全资收购的决策显示出了威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挡,便启用了一批新人。在重组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胜家在意大利的工厂,这家工厂已经亏损3000万美元,以后每年还需要为它填补2000万美元的窟窿,丁谓决定关闭这家工厂。然而,这家工厂有600多名工人,而且意大利的工会势力很强大,他们威胁说,只要关闭工厂,就采取极端行动,败坏胜家和善美的声誉,让丁谓的生意做不成。面对威逼,丁谓专门到这家工厂进行了考察,认为这家工厂根本不可能起死回生,因为工人的平均年薪为6万美元,加上各种福利达8万美元,以每个工人8万美元的劳动力成本根本不可能生产缝纫机,东南亚地区缝纫机行业一个工人一年只有5000美元的成本。因此,丁谓下决心关闭工厂,他对工会领导说:“工厂的钥匙马上给你,我把工厂全部白给你,不要了,我走人。”工会领导仍然不肯,可他们看到丁谓去意已决,便同意上法庭解决问题。法庭最后判决,指定一个人以一美元的代价将工厂拿去经营,丁谓得以脱身。乍一看,丁谓白扔了一家工厂,实际上他甩掉了一个3000万美元的债务包袱,更重要的是他不用每年再往里白白地扔2000万美元。经过丁谓一连串大刀阔斧的重组改革,把不良资产全部砍掉,压缩了开支,胜家被收购的第一年就实现保本,不再亏损。然后丁谓又着手挖掘原来赢利部分的潜力,使经营状况进一步向良性发展,第二年效益尽显。效益看好,股票自然上涨,丁谓终于可以借势调整债务结构。1991年,善美将胜家股份在纽约证交所第一次公开发售,抛掉一部分股份,-举还掉3亿美元的债务。1992年,又进行第二次发售,再次拿回大笔资金,整个善美集团公司达到“全无负债”,等于胜家替善美还掉原有债务,至此善美公司对胜家的股权仍保持在51%。杰克·韦尔奇这样评价道:“善美公司收购胜家后,不仅获得全球性的销售网络,同时获得胜家这著名的商标。按照在全球的知名度和普及度来划分,可以说胜家的商标是继可口可乐之后,在全球排名第二的知名商标。如果说在收购胜家时存在有超出期望的东西,那就是胜家商标的价值。”的确如此,胜家原本是一个缝纫机的品牌,落到丁谓手里,因经营思想不同,摇身一变而成为商业品牌。善美的许多产品都可以利用胜家的品牌和网络扩大销售。丁谓迈出关键一步,而且一举成功,善美公司由此走向全球化的强大商业集团。二 韦尔奇创新经营魔法:“在庞大的公司身躯里,安装上小公司的灵魂和速度”『杰克·韦尔奇创新经营妙语』小公司是无所不知者,与市场联系的更紧密。小公司行动快速,它们更了解市场上犹豫不定的代价。因此,通用电气必须去做,而且是以小公司雷厉风行的行事速度去做的事情,就是在通用电气庞大的身躯里,安装上小公司的灵魂。杰克·韦尔奇认为,要想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中生存,像通用电气这样的超大公司必须停止像大公司那样行动和思考问题。它们应当:精简机构、增加灵活性并且像小公司一样考虑问题。“我们不得不找到一种方式,将大公司的雄厚实力、丰富资源、巨大影响力同小公司的发展欲望、灵活性、精神和激情结合起来。”20世纪80年代,韦尔奇宣称他要将小公司的灵魂注入到通用电气“庞大的躯体中去”。韦尔奇想要所有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他明白通用电气的规模优势,但他也深知除非通用电气的员工保持一种企业家精神,否则公司绝不可能尽其所能。韦尔奇说小公司是无所不知者,与市场联系的更紧密。他们因经验而深知“犹豫”是如何使其在市场上受损的,韦尔奇感觉在通用电气,他的首要任务是权衡公司的“大”,以及营造一种“人们能实现梦想”的环境。因此,杰克·韦尔奇的目标是将通用电气尽可能地精简,使它像小公司一样反应快速、行动敏捷,从而在市场上立于领导者的地位。创新经营策略一:“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我们发现公司的组织层级越精简,沟通便越顺畅,这是因为少了许多传话者横亘其间。事实上,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悖论,因为如果减少管理层级,管理跨度便将增大,这便意味着管理本身将不可能像以往那么细致。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管理越少,成效越好。”“管理越少,成效越好”,这是杰克·韦尔奇的一句名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的企业经营管理非常接近于军方的发号施令体系。“司令官”下达命令,“士官”和“士兵”负责执行。指令源自上层,下级只是听从命令,然后遵照执行,没有任何协商的余地。通用电气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它的这种发号施令体制还成为美国工商界的典范。无论是在通用电气还是在别的企业,管理者的职责主要是监视、督导和控制,管理者就是要管理——确保他们的下属正确地工作,他们从不与基层员工对话;只要他们经常看看报告就足够了。结果,高级经理们整天沉浸在文山会海中,从而失去了与现实的联系,基层人员根本没有展示自己潜能的机会。直到80年代早期,由于美国企业仍然充当着全球最强大的经济体的发动机,大多数美国工商业领导者依然自满于他们眼前的利润,甚至傲慢到根本不想察觉潮流的变化,认为他们的经营管理很不错,没有必要进行任何的调整。1981年4月,杰克·韦尔奇就任通用电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后的所作所为,犹如在平静的水中投入一块巨石,在美国工商界掀起一场变革的风暴。韦尔奇鄙视那些历史遗老,对那些官僚管理者深恶痛绝。他认为,如此发展下去,包括通用电气在内的美国公司势必遇到困难。如果这些公司真正想度过经济危机,他们需要更好、经验更丰富的管理者。《华尔街日报》记者曾就员工激励问题采访了韦尔奇先生。韦尔奇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管理的真谛,他说:“你要勤于给花草施肥浇水,如果他们茁壮成长,你会有一个美丽的花园,如果他们不成材,就把它们剪掉,这就是管理需要做的事情。”“我认为一个领导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激励员工。 这些年来,如果说我有什么成功的地方,那就是我能激励员工,让他们实现他们的梦想,让他们寻找更好的设想。更好的设想和做法肯定是存在的,问题就是你必须去找,每天早晨醒来,你就得想着去找更好的做法。 ”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20年来,与所有现存的、传统的认识相悖,通用电气公司从根本上是反常规作业的。从这一意义上看,已年届花甲的杰克·韦尔奇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与传统捉迷藏的老顽童:游戏传统,嘲弄既定规则,总是与习惯相反。当绝大多数名声卓著的企业家都在呕心沥血地缔造管理规则,要求他人无条件遵从时,韦尔奇则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传统,不是惯例,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大声疾呼:管理应当变革!那么,在杰克·韦尔奇的眼里,什么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呢?是紧紧控制还是无为而治?是尽最大可能地紧握大权还是放手让员工去干?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对此,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回答是:“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我不操作通用,我领导通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杰克·韦尔奇就开始研读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的著作。在接任通用电气CEO的时候,通过雷格·琼斯的介绍,韦尔奇认识了杜拉克。在韦尔奇看来,杜拉克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的管理思想大师”,他所出版的管理书籍,处处充满着面向未来的真知灼见。有些人认为,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的管理理论,与韦尔奇在经营上所展现的具体做法,似乎颇能相互印证。事实上,韦尔奇就是杜拉克所认为的那种“未来的经营者”典型。1988年1月至2月,杜拉克发表在《哈佛商业报道》关于《即将来临的新组织》一文里所显示出他们两个人的经营管理理念极为契合。杜拉克在这篇论文中强调,20世纪的管理将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世纪初开始,那些拥有工厂的大老板开始把经营工作交给职业经理人;第二个阶段由20年代开始,当时杜邦公司的皮尔·杜邦及通用汽车的阿弗瑞德把他们的公司组织调整为“指挥及控制”的组织,在这种组织里,纳入大量的计划幕僚人员及计划;这些工作的主要目的便是监控日益多元化并且分权化的公司组织。通用电气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正是把这种组织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杜拉克说:“我们要迈入第三个阶段了……由这种指挥及控制的组织,这种区分事业部门的组织,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这是一种知识型专家所构成的组织。”按照杜拉克的说法,第三阶段的组织有点类似一个交响乐团,各种乐器的专家集合在一起,由一位指挥统筹引导。这种组织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信息能在组织内以最小损耗和最有效率的方式流通,以达到快速决策的目的。在某些方面,杰克·韦尔奇拆除部分通用电气的指挥及控制系统,废除一些管理层级的行动,就是杜拉克所说的“第三阶段”的最好例证。韦尔奇想要创造的组织,是高级主管可以有效地与组织内每一位成员进行沟通,与杜拉克所说的“以信息为基础的组织”不谋而合;而韦尔奇希望组织里的经理人都是充满自信、有专业能力、有决策能力的人,又恰好与杜拉克所说的“知识专家”相吻合。然而,有谁能想到,精通杜拉克管理思想的杰克·韦尔奇,竟然非常不喜欢“管理”这个词,甚至想把“经理”这个词一并淘汰,因为它意味着“控制而不是帮助,复杂化而不是简单化,其行为更像统治者而不是加速器。”“一些经理们”,杰克·韦尔奇说,“把经营决策搞得毫无意义的复杂与琐碎,他们将管理等同于高深复杂,以为听起来比任何人都聪明就是管理。他们不懂得去激励人。”当有人提醒韦尔奇是否在贬低经理人员时,他回答说:“我只不过是不喜欢那些刻意和‘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怪癖倾向——如控制、抑制人们,使他们处于黑暗中,将他们的时间浪费在繁琐的杂务和无休止的汇报上,掐住他们的脖子,你无法将自信注入他们心中。你必须松手放开他们,让他们成长,允许他们获得胜利,然后论功行赏。经理这个词太容易和控制划上等号——意味着冷漠、守旧与毫无热情可言。我从来不会将热情与经理联想在一起,但是几乎在每位领导者身上都可以发现到它的存在。”因此,尽管杰克·韦尔奇被人们赞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者”,但他却非常讨厌“管理者”这个称号,因为他不喜欢和“经理”联系在一起的“管理”这个概念。杰克·韦尔奇更偏爱“领导者”这个词,在韦尔奇的观念里,领导者是那些可以清楚地告诉人们如何做得更好,并且能够描绘出远景构想来激发人们努力的那种人,韦尔奇说:“管理者使公司经营各项活动变得迟缓,领导者则促进公司业务平稳、快速发展。90年代的世界将不再属于经理人员,这个世界将属于那些热情而有魄力的领导者”。“过去的经理人往往习惯于接受妥协,习惯于按部就班的思考模式,然而,这种心态正是养成自满的温床;未来的领导人将是主动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然后解决它们。未来的领导人决不会畏惧和现实抗争,因为他们知道将在明日获得群众的心。”杰克·韦尔奇觉得,“管理者”这个词的言外之意就是指这种类型的管理者,他们“控制而不是帮助下属,善于把问题复杂化而不是简单化,行事的作风更有政府的官僚风范,而不像是在促进事情顺利发展。”对杰克·韦尔奇来说,一个好的领导者远不只是一个好的商人,而是更多地与精力、激情及激励能力等诸如此类的因素联系在一起。充满激情的这一类领导者往往容易得到韦尔奇的嘉许。对于理想中的领导者,杰克·韦尔奇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他(或她)应有能力为他们公司的发展做出远景规划,而且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此外,他必须能够向本单位的人清楚地传达这个远景规划,并通过倾听讨论来获得一个可接受的共识。这样每一位成员就可以不间断地履行这些共识,朝即定的目标迈进。”“最重要的,好的领导者要能非常放得开。他们必须善于上下沟通去与人接触;他们不会拘泥于礼仪,他们会与人们直率往来,让人感觉容易亲近。”“身为一个领导者,你不能成为一个中庸的、保守的,思虑周密的政策发射器,你必须具有些许狂人的形象。”在杰克·韦尔奇看来,20世纪80年代的通用电气拥有的管理者太多,但“领导人”却很不够。在1982年10月对费菲尔德大学的一次演讲中,韦尔奇说道:“在50年代和60年代的高增长时代,企业需要的只是管理人而已。然而,到了80年代,增长成为奢侈品时,我们就需要真正的企业家、领袖人物。他们不能只是被动地获得增长的机会,更能创造增长。”韦尔奇认为,多年以来“管理者”这个词已经被扭曲成制造、增加官样文章,但却毫无价值的官僚主义者的代名词,特别是无能的管理者更是如此,他们简直是破坏企业的职业杀手。因此,杰克·韦尔奇认为,应该把真正的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区别开来:“领导者,譬如罗斯福、邱吉尔和里根,具有清晰的思路和想法,他们善于激励和指引人们把事情做得更好。相反,某些管理人员却总是裹缠在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中,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十分繁琐。这样的管理者往往把强词夺理、自视清高、自以为是等作风与‘管理’混同起来。他们根本不懂得激励下属的重要性。我很不喜欢‘管理者’这个词所隐含的这些特征——控制员工的行动、禁锢员工的思维、封锁员工的信息,用一堆堆无聊的事情和永无休止的报告浪费员工的宝贵时间等等。这样的管理者早晚会压断下属的脖子,而对于树立下属们的自信心,则毫无意义可言。”那么,真正的公司领导者应该是如何对待下属的呢?典型的杰克·韦尔奇主义思想就是:“真正的企业领导者赋予下属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发挥潜能,去‘赢’、去获得成就,并及时地奖励他们所获得的成果。”1992年夏天,杰克·韦尔奇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到了自己作为通用电气超级大管家的工作职责:“我的工作就是:资金、思想等资源的分配和分发,是的,这就是我全部的工作。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确保自己把赌注押对了人,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资金去做适合的事情。此外,我还必须保证自己能够在事业部A或B之间自如地切换思路。我的工作绝对不是去搞清楚公司生产的压缩机是否运转正常,而是要去激励下属,对他们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例如:我们是否应该自行开发这种类型的产品?或者,我们干脆从意大利引进?在未来5年内,这两种获得该产品的方法各自具有什么利弊?由我们自己制造这种产品如何?它的附加价值何在?在问完下属这些问题后,我将放手让他们充分发挥,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决不干涉他们的具体行动。如果行动计划所涉及到的金额不超过2 500万美元,我决不过问钱的用途,我授权他们全权支配这笔钱。通用电气每年都会拿出几十亿美元作为基金,分配给各个事业部门的各种项目。我记得最近一年我们为此所支出的金额是20亿美元……”杰克·韦尔奇强调一个好的公司领导者,不会去操作一家公司。因为对管理者来说,“操作”不是正确的词汇。“我不操作通用,我领导通用。”韦尔奇不可能亲自参与冰箱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任何决策,或是参与挑选NBC每周四的黄金时段应该播放的节目:“我对如何制作出一部好的电视节目一窍不通,对于制造引擎也只是略知一二……不过,我却知道谁会是NBC称职的老板,这就足够了。我的工作就是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才,并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装备和支持。这就是我全部的工作。”杰克·韦尔奇经常说,“我向来不喜欢‘管理’这个词,实际上,真正的领导者从来不缺乏这种能力”。因为“管理者”这个词总让人想起控制等一类的词语,总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漠不关心的、迂腐守旧、缺乏热情的感觉。一名富有远见的公司领导应该“创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一种机会,或者是一种精神境界,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够从中汲取充足的营养并受到教育,从而得到成长,并提高自己的远见和能力。这便是一个公司领导应该努力提供给员工的东西。如果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环境,一种开放的环境,一种人人都满意的环境,一种人人都愿意同舟共济的环境……那么,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你获得成功呢?人们常常问我:‘难道你不怕失控吗?你将无法衡量事情的好坏!’我想,对于这样的环境,我们不可能失去控制。100多年来,通用电气已经具有了所有衡量事物的准则,这些准则早已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你说,我们还能失控吗?”“无能的管理者是企业的杀手,而且是职业杀手”著名管理大师杜拉克赞誉韦尔奇,是“本世纪最优秀的公司领导,韦尔奇身后留下的公司将成为日新月异的美国经济的代名词。”那么这位20世纪最杰出的CEO经营管理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而令杜拉克这位管理大师中的“大师”如此赞誉呢?原来,“经营和管理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这句极其简单朴实的话,则是杰克·韦尔奇最有特色的创新经营管理思想。对此,我们引用杰克·韦尔奇本人的话来予以说明:“人们总是把经营和管理看得过于复杂,其实,它比造火箭简单多了。毫无疑问,经营和管理就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职业之一。大多数跨国企业,一般会有3至4个竞争对手,并且交战多年,彼此熟悉。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你能做的其实并不太多,你绝对不需要去判断2000种不同的选择,并从中做出选择和决策。我相信经营和管理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我们中间任意选出6个人,把他们安置在同一间屋子里,并向他们提出相同的问题,提供相同的信息。那么,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这6个人都会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现实中,我们基本上看不到类似的情况,那只是因为人们不可能得到相同的信息。经营和管理本身并不复杂,只是在人们不能够找到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的时候,它才变得复杂起来,困难起来。毫无疑问,经营和管理就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职业之一。那些试图把它复杂化的人,最终反而会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对于自己的经营管理工作,杰克·韦尔奇说:“我的工作很简单,就是为那些最好的机会找到最合适的人选,并把公司的资源配置到最合适的地方。简而言之,就是传达理念,分配资源,赋予下属充分的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杰克·韦尔奇认为:一个好的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尽量简化管理的复杂性。而不是用一堆堆无聊的事情和永无休止的报告浪费员工的宝贵时间。《美国商业周刊》有一篇专门介绍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的文章,文中引用密歇根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说:“20世纪有两个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一个是通用汽车的斯隆,另一个则是韦尔奇。但两人比较起来,韦尔奇又胜出一筹。因为韦尔奇为21世纪的经理人树立了一个榜样。”《财富》杂志的评价更是一语说出了全球众多企业家的心里话:“杰克·韦尔奇,恐怕就是他的时代里,最为杰出的首席执行官了。”每当杰克·韦尔奇推出新战略,或发表新看法,全球商界都不禁竖起耳朵,专注聆听,生怕错过一个字。通用电气公司的帕欧罗·费斯科甚至这样说:“如果杰克有一天早上想倒立着走路,每个人也都会学他。”作为通用电气的CEO,杰克·韦尔奇凭什么具有如此非凡的号召力?全球的企业家又为什么对他如此顶礼膜拜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通用电气自从杰克·韦尔奇继任以来,他一个接一个的创新经营实践慑服了人们。另一个原因则是业内人士对通用电气公司,一直怀有的尊敬和推崇。大名鼎鼎的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是通用电气的创始人。近百年来,通用电气这家享誉全球的公司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产品,从电灯泡到飞机引擎,从医疗成像设备到火车头等等。尽管杰克·韦尔奇更注重高科技和服务,而不是一味强调产品的生产本身,但是,从很多方面讲,通用电气仍然一直保留了其传统的管理风格。一直以来,通用电气富有创新能力的产品线为它赢得了业界的尊敬,其快速成长的服务型业务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与此同时,通用电气的经营管理艺术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每当通用电气推出新的管理战略,美国业界便会同时出现大量的效仿者。50年代:通用电气开始推行分权制,于是,分权制的潮流拉开帷幕。60年代和70年代,通用电气建立起严密而庞大的组织机构,于是乎,企业的大型化便成了全球业界公认的时髦儿优点。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通用电气的经营管理理念再次为美国商界乃至全球树立了典范。更明确地讲,杰克·韦尔奇摒弃了通用电气许多传统的观念,并创建了一整套崭新的经营管理原则。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一整套如何“抛弃”管理的创新原则:“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杰克·韦尔奇对强调管理的传统非常反感,他认为,大多数管理者都是在过度管理,这样做的后果是导致官僚主义的懒惰与散漫,而这恰恰是大公司所要着力避免的。当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后,他就决定要创造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他发誓要埋葬大多数管理者所习惯的发号施令的管理体制。韦尔奇清楚地知道,惟一能使通用电气在这个日益激烈、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充满竞争力的办法就是改变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尽管杰克·韦尔奇的这一想法与大多数管理者的习惯格格不入,他们也只能服从——更少地管理。按照杰克·韦尔奇的思想,人们自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管理人员不应该从事管理工作吗?如果管理人员不履行其管理职责,公司的业绩和利益难道不会受到损害?谁能够保证,员工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的付出和努力工作呢?谁来确保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谁又会关心和保证公司产品的高品质?等等。其实,这一切杰克·韦尔奇早已心中有数。他非常清楚,什么才是对管理人员真正重要的,而哪些则是精力的无谓浪费。杰克·韦尔奇真心希望,管理人员们能够管得越少越好,希望他们尽可能少地指导和监督员工,相反,杰克·韦尔奇希望管理人员能够给予员工尽可能多的自由,尽可能地把决策权下放到更低的层级。因为韦尔奇认为,过多的管理促成了懈怠、拖拉的官僚习气。他说:“无能的管理者摧毁工作。他们是企业的,同时也是工作的杀手。”通用照明事业部的负责人戴维·L·卡尔霍恩,已经完全接受了韦尔奇关于领导区别于管理的观点。“管理”,卡尔霍恩解释说,“似乎就是比为你工作的人懂得多一些并且对此秘而不宣,但结果却是完全限制了你的组织。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定量的个人能力去应付工作和实施变革。如果我用一半能力来记住各类想法和琐事,那么我就几乎没有什么精力去寻求变革和推进事业发展了。这道理对于组织内部每个人都适用。”卡尔霍恩发现,太多陈旧的管理风格充斥于经营活动中,同样也充斥于通用事业中。“我们需要去除那些认为自以为是的家伙们头脑中的不安全感。一旦你那样做了,你就能鼓励员工们走出他们的世界;使他们不再受因经营而设立的界限的束缚。那时世界被打开了。让他们走出封闭的盒子,走到更大的世界中去,拥有更多的玩具,感到更加兴趣盎然——这就是它的全部意义。”虽然杰克·韦尔奇希望他的各级主管们尽量使一切保持简单,“领导者们只要放开产量就行了”。但是,这绝对不是说,管理人员们每天中午便能够轻轻松松地离开办公室去打高尔夫,而将公司事务抛在脑后。绝对不是这样的!杰克·韦尔奇希望管理人员从事这样的管理工作:为员工们勾画出工作的理念,并确保这些理念的现实意义。杰克·韦尔奇决不希望,管理人员去干预和干扰员工们独立的工作。这既是杰克·韦尔奇所说的“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思想的精髓之所在,更是典型的杰克·韦尔奇经营理念。虽然它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合情理、甚至有悖常规。但却是韦尔奇获得成功最具生命力的经典思想。说它不合情理,是因为没有哪个管理者会愿意抛弃“管理”,相反,他们更多地希望能够更紧密、更技巧地监督员工工作。对于这些管理人员,杰克·韦尔奇仍然用他那简单而朴实的语言告诫道:管理人员应该放轻松一些;也让员工们的神经放松下来;让他们自由地表现;尽量少地管理地们;最后你会发现,员工们精神振奋,生产力极大提高。而管理人员惟一所要做的,就是站在一旁观望。也许,你会觉得,杰克·韦尔奇“管理越少,成效越好”的思想虽然适用于通用电气公司,但却不一定适用于你自己的公司。毕竟,通用电气拥有如此庞大的组织和严密的机制,管理少一些,不一定会出乱子和惹什么麻烦。而自己的公司与通用电气截然不同,“管理越少,成效越好”的原则也同样适用吗?对于这个问题,杰克·韦尔奇的建议可谓直截了当,他说:“不论你是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中型企业的中层领导,或是……任何类型的管理人员,你的一个重要的管理职责就是:尽快停止干预和打扰下属们工作的一切行为。”因为你的下属们绝对比你想像的要聪明和有智慧得多,只管信任他们好了。作为一个公司经营者,要想效率好,那就千万不要再偷偷窥视下属们的工作。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受到官僚主义的阻碍和伤害。那么,你的公司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做自己最该做的事”作为掌管着通用电气这个有13个独立的事业部门的商界巨人,杰克·韦尔奇不可能具体管理诸如通用资本事业部或NBC这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那是荒唐的。我做不到,但是我明确知道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理解每一种业务有关经营的战略要点。我清楚他们赢得市场所应具备的才智和他们需要的资金数量。我敢打赌,但我知道我已经获得足够的信息保证我能赌赢。”1981年底,杰克·韦尔奇曾在纽约的皮埃尔饭店对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师们发表演说,首次向公众阐述了自己打算对通用电气所做的事情:“如果我能够的话,此时此刻我真的很想能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密封好的神秘信封,里面装满通用电气未来十年的宏伟战略计划。我想这会是个极好的场合来向大家公开这样的战略规划。但是,我不能,也不想那么做,因为这样虽然看起来似乎会呈现出非常理性的、井井有条的战略性和规划性,但却扼杀了通用电气可贵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事实上,能够巩固通用电气诸多分权战略思想和倡导员工创造性的,并不是什么集中统一的核心战略,而是集中统一的核心思想——-个简单的,将带领通用电气顺利地走过80年代,并将领导整个公司多元化战略的核心理念。”作为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很清楚自己应该抓那些事关通用未来发展的大事,而不是整天陷于具体的经营运作之中。也就是说,作为通用电气的掌舵人,他最主要的职责并不是依照某个按部就班的所谓“核心战略”来管理和领导通用电气,而仅仅是为通用电气设定几个简单明确的一般性目标,并给予员工最大限度的自由和创造性——当然也包括责任感,去发掘任何的市场商机。为什么呢?韦尔奇说:“我可不想在通用电气的脖子上套上禁锢的枷锁,虽然这样看起来似乎会呈现出非常理性的、井井有条的战略性和规划性,但却扼杀了通用电气可贵的开放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各级业务主管的创造力,杰克·韦尔奇给通用电气的业务主管们设定的目标是什么呢?“我并不设定目标,过去他们会确定一个目标,同时我也设定一个,然后我们再进行磋商。现在,我们不按照他们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来决定他们的报酬。他们将完全按他们的进步取酬,他们了解这一点。在官僚作风盛行的公司,他们浪费了许多时间来制订预算,但这是白耗精力。世界正在飞速变化,我们无法承受官僚作风导致的时间延误。”杰克·韦尔奇很喜欢引用凯文·佩柏给《财富》杂志的信来阐述通用电气的经营战略。凯文·佩柏是通用电气公司设在俄亥俄州伊利里亚市班迪克重型设备系统公司业务发展部门的主管。在他的这封信中,几乎完美地解释了杰克·韦尔奇的创新经营战略。凯文·佩柏注意到这样一本书,即1883年出版的、19世纪伟大的普鲁士将军和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克劳塞维茨在书中写到:战略不是什么固定的方程式,诸多意外的因素或是执行中的微小偏差,以及对手行动的不可控等因素都会使一项看似天衣无缝的战略计划毁于一旦。凯文·佩柏进一步解释到,19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老毛奇将军领率下的普鲁士军队把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战无不胜,相继攻克了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等国。“和敌军首次短兵相接时,老毛奇的将领们并不指望某个一揽子的作战计划便能够赢得胜利。相反,他们仅仅设定了一个最泛泛的目标,并强调去攫取那些潜在的、不可预见的时机的重要意义。战略计划绝不是一个冗长的行动计划,而是战略的核心思想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演变的结果。”由此,杰克·韦尔奇意识到,他也应该采取相同的经营理念来管理通用电气,即:战略必须是不断演变的,它绝不是镂刻在石头上的座右铭。杰克·韦尔奇经常对人们所说的一个基本思想:“你想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吗?当然,我们大家都想。但是,决不要指望我能够给你指出一条成功大道。你必须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现实不断调整和变革,敢于利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的机会——而这些,都不可能事先学到。所以你不得不做的就是:不气馁,努力工作,从头开始。”对于经营战略而言,最为重要的恐怕就是制定最简单的目标。“千万不要试图设定一个详尽的、包罗万象的、包治百病的游戏方法”。也就是说,设定一系列宏观的目标,并在公司价值理念的指导下,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方式来实现这些目标,而不是制定包括通用电气所有业务的微观目标。经营和管理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复杂,你只要记住,千万不要被细枝末节的小事所牵绊。也就是说,老板最应该做那些真正属于老板该做的事,而不是越俎代疱,包办下属的工作。杰克·韦尔奇在谈到公司领导的“忙碌”与“空闲”时说:“有人告诉我他一周工作90个小时,我会说:‘你完全错了,写下20件每周让你忙碌90小时的工作,仔细审视后,你将会发现其中至少有10项工作是毫无意义的——或是可以请人代劳的’”。相比之下,我们赞美“勤奋”而漠视“效率”、追求“数量”而不问“收益”,甚至我们很多公司的工资都是简单地依据所谓“工作量”来制定。“勤奋”对于成功是必要的,但它只有在“做正确的事”与“必须亲自做”时其意义才名符其实。我们不妨“勤奋”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吗?是非得我自己来做的吗?那么在抽出时间与精力后我们应该干什么呢?杰克·韦尔奇的选择是寻找合适的经理人员并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有想法的人就是英雄,我主要的工作就是去发掘出一些很棒的想法,扩张它们,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将它们扩展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我坚信自己的工作是一手拿水罐,一手拿着化学肥料,让所有的事情变得枝繁叶茂。”那么,杰克·韦尔奇在领导通用电气这个庞然大物时,做了哪些“该做”的事呢?“公司组织中存在的一系列机制,保证我能够及时地了解公司运作的情况。而我自己,则常常在世界各地‘周游’以便了解大家的想法和看法。我也会呆在克罗顿维尔与大家座谈,并得到大家的反馈意见表。我还出席公司的执委会会议,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来自公司各个部门的最高领导人员将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公司的各项业务。我们当中没有一人是在经营和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事实上,如果我企图去经营和管理庞大的通用电气的话,我一定会发疯的。不过,一旦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出现问题,我的嗅觉便会立刻通知我。”精典案例解读:赛百味公司——“信任你的雇员”现代人如果有谁没听说过麦当劳,恐怕很难令人置信,如果再问“赛百味”是谁,很可能有一大半人会摇头。其实在美国,赛百味是与麦当劳不相上下的联锁快餐店集团。1964年,年仅17岁的费雷德·德卢加向朋友借了1000美元,开始了赛百味(SUBWAY)三明治快餐店生意。今天,德卢加已经拥有14000家赛百味三明治快餐店,遍布全球70个国家,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那么,德卢加成功的秘诀何在呢?一句话:“信任你的雇员!”德卢加认为:“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讲,你的雇员就是企业的巨大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感受与日俱增,我是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才领会到这个法则的。如果你不想重蹈覆辙的话,下面的故事对你将大有裨益。”一天晚上,当德卢加走进一间赛百味餐厅后,发现柜台后面乱得一团糟。食品堆得到处都是。他对仅有的一名正在忙活的雇员暴跳如雷。“你给我马上收拾干净,”德卢加冲着那名雇员嚷道,并且在帮他整理利落后严厉地说:“下不为例!”然后便离开了餐厅。第二天,德卢加惊奇地发现这间餐厅创造了最短时间内三明治的销售纪录。他清楚了昨天之所以一团糟的原因,是因为餐厅内惟一的员工忙里忙外地为顾客服务造成的。德卢加终于弄清楚昨晚究竟发生了什么,由于客人太多,这名员工在他进门前一直技术娴熟地拚命工作着,没有时间整理那些食品,况且德卢加也没有给他解释的机会。那天晚上,德卢加回到餐厅向那名雇员道歉。但他对此好像并不介意,只是说没关系。但德卢加的直觉告诉他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所以德卢加鼓励那名雇员把该说的话都说出来。“真的没事?”德卢加诚恳地问道。“我对所发生的一切深表遗憾。”后来,那名员工承认他还在生德卢加的气,他之所以还在懊恼就是因为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几个小时过去了,他说当时他的火气还没有消!他要做些什么来发泄他的怨气。“你一走出餐厅,”他对德卢加说,“我就去储藏间把一加仑的食用油倒进了排水沟。”此时,德卢加懂得了要相信自己的雇员……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比你干得更出色。在创业的早期,相信他人的观点并不是德卢加关注的主要问题。原因有两点,首先当时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另外,他的脑子里整天充斥着各种充满挑战性的思想和创意。每天的工作总是忙得焦头烂额,对其他的事情可说是无暇顾及。因此,即使他的雇员们工作兢兢业业,德卢加也没有给他们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所有员工仅是按部就班地流水作业,即使他们将德卢加交待的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他也很少赋予员工们在经营方面更大的权力。在接受采访时德卢加说:“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权力和责任是困扰每一位企业家的普遍问题。在企业的初创阶段,我们独自包揽了所有工作,我们知道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工作都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我们时常认为没人会做得比自己更出色。我们都知晓并坚信一句名言:‘如果你要求某件工作必须正确无误,那么你就自己去做!’”今天,德卢加的信条已经变成:“如果你要求某件工作‘必须合乎自己的意愿’,那么你就自己去做。但如果你想使它更加完美,那就让别人去做。”德卢加认为属于自己的大多数管理工作其他人不仅能够胜任,而且还会做得比自己更加出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时他们的工作做得出色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或因为他们的性格,或因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因为他们对细节问题的关注程度,或因为他们的才智,或仅仅是因为他们从事工作的时间较长。”同时,德卢加还认为如果事必躬亲,这包括所有的企业家,他们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下面的例子可能会对理解德卢加的观点有所帮助。如果你打算派一名雇员驾车由纽约前往洛杉矶,你可以有多种选择方案。比如你仅给他提供一部轿车,一笔差旅费,-张地图,然后规定到达的时间;或者你给他详细安排好整个出行线路;或者你要求他每驾驶100公里就要停下来汇报情况,请示下一步的行动细则;或者根本就不让他知道此行的目的地,仅通知他往西开,每50公里打一次电话请示下一站的位置;最后的方案是你负责制定此行的所有细节,包括他在哪里过夜,你会经常和他保持联系,你甚至还会了解他购买的汽油是否价钱合理。我想看到这里,你已经得到答案了。这些老板们能够对实现目标的过程施加影响。他们有时的所作所为就像是公路收费站,甚至更糟,有时他们更像是一辆和牵引车成直角的拖车,完全成了企业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人们在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得不停下来等待他们。为了让人们理解自己的观点,德卢加特意举了两个亲身经历的实例,来证明“信任你的雇员”能够真正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一个例子是在赛百味特许经营发展早期,公司里方方面面的工作使德卢加心力交瘁,从特许经营权的销售到特许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他都得一一过问。结果,当特许经营者遇到问题和面对挑战时会经常打电话给他。如果不能及时回复,几小时后问题就会堆积如山,这对德卢加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公司只有他-个人掌管全局,当时德卢加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够最好地承担援助特许经营者的重任,所以他使出浑身解数来支撑局面。一天下午,当德卢加走进办公室时,已经有12个电话在等待他回复了。有一些电话是昨天打来的,其余的是早晨打进来的。但德卢加当天的工作计划已经排得满满的,要处理这些电话恐怕需要花费两天时间。当然,在他回复第一批电话时,更多的电话还会源源不断地打进来。德卢加心想,自己应该找一位临时帮手,所以就找到一个名叫玛丽的新雇员。她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会了一些经营企业的诀窍。德卢加交给她6个看起来容易处理的电话,对她说:“玛丽,我这儿有12个必须要回复的重要电话,我把其中的6个交给你处理,我实在忙不过来了。请代我向他们做一些解释工作,过几天我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此外,你询问一下他们的实际困难,看看你是否能帮上忙。你先干起来,我有时间就会过来帮你。”一个小时后,当玛丽又一次走进德卢加的办公室时,他还在埋头研究一个企业计划。“电话都打完啦?”德卢加不太相信地问道。玛丽回答了他的问题后,德卢加感到十分高兴。“你弄清他们打电话的目的了吗?”他特别想知道这一点。当玛丽告诉德卢加每一家餐厅的老板都解释了打电话的目的,以及他们咨询的问题和他们寻求的解决办法后,德卢加真是感觉出乎意料。“最急迫需要我回电话的餐厅是哪一家?”当玛丽告诉德卢加不需要再回复任何电话时,德卢加还是有点将信将疑。不放心地向她询问了每个电话的细节问题。玛丽解释说有两个电话所提的问题当场就获得了解决,两个需要做一些研究,另外两个特许经营者提出的问题由公司里的其他人帮助解决了。德卢加马上要通了其中的两个特许经营者的电话,看看他们还需要自己做些什么。结果,他们都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事实上,他们对所获得的帮助表现出由衷的高兴。但更应该感到欣慰的还是德卢加,据德卢加后来形容说:“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感到震惊,一个公司的新人能够帮助我处理重要电话!这怎么可能?”于是,德卢加特意将另外的6个电话都交给玛丽去处理,他想知道结果会如何。恐怕你已经猜到了,同前面的结果完全相同。通过对这件事情的思考,德卢加认识到特许经营者实际上并不需要直接同他联系。他们打来电话仅仅是想获取信息和获得指导,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人花时间尽可能地对所提问题进行解答。此后,德卢加立即委派玛丽专职负责处理特许经营者的咨询电话。她的工作后来发展成为目前的特许经营者服务部,它是赛百味全球总部最重要的一个部门。该部门的成立使得赛百味公司的特许经营者随时获取他们所需重要问题的答案成为可能。随着赛百味公司的招展,特许经营者服务部也在获得发展,这个团队经过锻炼,经验丰富,在任何特定的日子,所有的电话按常规都由协调员处理,协调员是赛百味今天对该部门员工的称谓。但并不是所有的电话都能顺利地获得处理,这属于德卢加要讲的第二个故事的内容。有时候,一些特许经营者的问题非常敏感,他们会陷入对一项标准的解释和同行之间的分歧所产生的误解之中。这些电话通常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解决,虽然德卢加很乐意亲自处理这些问题,但他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耐着性子听取每个问题的所有细节,况且随着公司的拓展,他也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时间过问每一个问题。例如,赛百味公司要求每-家餐厅的老板严格遵守公司的操作规程,以便使顾客在任何一家餐厅都获得相同的就餐体验。为了确保标准的贯彻执行,赛百味的发展业务代理每个月都要对辖区内的特许经营餐厅进行检查,没有达标的餐厅将被评定为“不合格”餐厅。那些不达标的餐厅将不被允许继续创建分店,如果他们不迅速改正错误,就有被终止特许经营使用权的危险。然而,有时候这种检查过程会产生误解,电话也就随之而来:“我的餐厅被评为不合格,我认为本地的发展业务代理是在有意为难我。他对标准的肆意歪曲会毁了我的餐厅。快救救我!”有时,餐厅的老板们会越过特许经营者服务部而将电话直接打给德卢加。这种电话相当耗费时间,经常需要做调查研究,包括向众多的人进行质询。虽然这些问题并不总是很复杂,但它们却很少通过一次电话交谈就能够解决问题。德卢加手头这类棘手问题越积越多。一天,德卢加陪同一位大学教授共进午餐。他向这位教授讲述了那些电话绕过特许经营者服务部而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你需要设置一个巡视官的职位,”教授建议道。这个词德卢加以前从未听说过,但教授告诉他在学院和大学中都普遍设有这个职位。巡视官的作用就是对滥用职权者进行调查和处理。绝妙的主意!回到办公室后,德卢加立即指派了一名新雇员作为赛百味公司的首任巡视官。“对这些特许经营者的处理,”德卢加利用手中的一些材料对她说,“的确存在问题。我派你调查这些问题,但要同时掌握他们和赛百味公司双方的立场观点。然后,你要使所有有关问题得到公正地解决。”在德卢加的指导下,新任巡视官很快进入了角色,并将所有问题处理完毕。从那时起,赛百味公司巡视官部发展成为包括几个分部,并且能够独立处理所有这类特殊问题的重要部门。这两个故事阐明了其他人能够很快接手原本属于老板的重要工作。信任你的雇员。相信他们希望把工作做好和能够做出突出的成绩。分派工作要因人而异,注重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加强岗位培训,允许他们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做出独创性的业绩。作为-名企业的领导人,了解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才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对企业发展所做出的有价值的贡献甚至要超过你自己。这就是赛百味环球连锁店之父弗雷德·德卢加,对每一位正在被琐事缠身的老板的忠告!创新经营策略二:“像小公司那样经营”——大多数人都认为,试图将一家被繁文缛节所阻碍的大公司建成一家灵活的、充满竞争力的企业就好像穿着水泥做的靴子想跑赢一场比赛一样,希望渺茫。但杰克·韦尔奇就是不信邪,他把通用电气这家巨型公司当成街边的小杂货店来经营,获得了奇迹般的成功。因为韦尔奇觉得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在杰克·韦尔奇的心目中,卖核电站与卖口香糖的道理是相通的。数十年以来,美国企业的宗旨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变大”。商界一般认为,“大”是企业的优点。很少能够有一家企业能够成长得像杰克·韦尔奇的通用电气这样庞大了吧!千万不要误以为大公司不可以像小公司那样快速行动。当年杰克·韦尔奇所面对的通用电气,是如此典型的官僚体制,但是,他知道,自己一定能够慢慢地把小公司的激情和非正规的快速行事的作风灌输到通用电气的灵魂深处。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样,他成功了!20世纪80年代早期,当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时,通用电气已是全美最大的公司之一,拥有雇员超过40万人。到了80年代末期,经过杰克·韦尔奇大规模的企业再造和机构精简后,通用电气的规模大为缩小,仅拥有雇员27万人。此后,杰克·韦尔奇决定引进6σ质量控制体系。这时,杰克·韦尔奇发现,为保证该控制体系的贯彻和落实,自己必须增加雇员。此外,各项并购战略也使得通用电气的员工总数增加不少。截至2000年夏天,通用电气共拥有各类员工34万人。随后的霍尼韦尔并购案,使得通用电气的员工花名册再添12万个纪录。杰克·韦尔奇认为:“小公司行动快速,它们更了解商场上犹豫的代价。因此,通用电气必须去做,而且是以小公司那种雷厉风行的行事速度去做的事情,就是在通用电气庞大的身躯里,安装上小公司的灵魂。”杰克·韦尔奇一刻也不停地关注着,与通用电气“变大”相伴而来的危机。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力图把通用电气改造得尽可能地敏捷、尽可能地快速,就像小公司那样。通过管理层级的简化,以及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充分授权,杰克·韦尔奇实现了这一目标:1、杰克·韦尔奇剔除了那些有碍于通用电气这架机器快速运转的管理层级。2、杰克·韦尔奇取消了通用电气第二和第三梯队的管理层——即战略事业单元和集团公司的管理层。3、杰克·韦尔奇推出“合力促进”计划。该计划旨在提高员工参与经营决策的积极性,进而营造一种类似于小公司的氛围。自从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他便一直强调通用电气要像小公司那样快速地行动。因为杰克·韦尔奇明白,大规模的组织,尽管可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它也最容易制造各种壁垒和障碍,从而减缓行动的速度。“规模会阻碍人们的行动、牵制人们的思维”——这也是杰克·韦尔奇创新经营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杰克·韦尔奇把通用电气这家巨型公司当成街边的小杂货店来经营,因为他觉得它们的道理——品质和服务、现金的周转、了解什么货物畅销、那一种业务较好以及人,都是一样的。换句话说,在杰克·韦尔奇的心目中,卖核电站与卖口香糖的道理是一样的。那么,小公司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让杰克·韦尔奇这位超级经营大师如此着谜和垂青呢?“小公司里人人都是老板”杰克·韦尔奇明显感觉到小而灵活的公司有着巨大的竞争优势:第一,小公司内部信息的传递更为流畅。由于没有官僚形式的喧嚣和空谈,人们既可以更好地发表意见,也能够静下心来聆听别人的观点。而且,由于小公司人员较少,因此,人们相互之间能够更好地了解。第二,小公司行动更加迅速。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在市场上任何的犹豫不定,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第三,小公司管理层级较少。因此虚伪的、隐蔽性的东西也较少。小公司的领导透明度更高,每个员工都能够更直接地感受到领导的业绩和影响。最后,小公司浪费少。因为它们不会把时间花在没完没了的检阅、审批、办公室会议和文件报告等等上面。小公司人员较少,因此人们的精力“只能”更集中于那些重要的事情之上。同时,人们的约束也相对较少,便于他们把精力直接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去,而不必为那些玄妙难懂的人事争斗伤脑筋。杰克·韦尔奇喜欢小公司的单纯透彻,喜欢它简单行事的风格,甚至喜欢它的“不正规”。在1992年度致股东的信中,韦尔奇提出了他在哪些方面欣赏小公司:“大多数小公司整洁、简单、不拘礼节。它们因为充满了创业的激情而生气勃勃,它们嘲笑官僚主义的笨拙与低效。你总能够在小公司中发现一些绝妙的好主意——别管这些主意来源何处。小公司中,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甚至人人都是老板,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到公司的经营与决策中去。而小公司的奖惩则完全根据对公司的贡献。小公司总怀有远大的梦想,它们往往为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那种小幅度的增长和进步根本不能引起它们的兴趣。”另外,杰克·韦尔奇也非常喜欢小公司中那种流畅的沟通与交流:“小公司中,人们能够简单、直白、充满激情地争论问题,而不是像大公司那样一堆堆咬文嚼字的纪要和报告。‘将其投入渠道’、‘将旗升上去’(‘将旗升上去,看看谁会敬礼’,即试试看的一种俗语)等等晦涩的词句常常出现在这些纪要和报告中。而最糟糕的,是那些‘限于礼貌’而羞于‘直面世人’的‘小心眼儿’、小花招儿,却往往最容易出自那些大公司中的高层领导。”“小公司中的每个人都十分贴近客户,对客户的喜好和需要一清二楚,这是因为客户是否竖起大拇指意味着小公司明天是否能成为一家更大的公司——或者完全消亡。这就是说,客户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小公司的命运,既能促使今天的小公司变成明天的大公司,也能够让今天的小公司根本没有了明天。这就告诉人们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小公司不得不每天面对无情的市场,当它们行动时,动作必须要快,因为它们的生存始终是岌岌可危的。”小公司中,每个人都很了解客户,而对客户的了解程度则是衡量公司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杰克·韦尔奇常常把通用电气与街边的小杂货店相比,他说:“如果你的公司因为太忙,以致于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它,那么,你付出巨大的努力所培育的‘大’公司,最终将彻底地将你击垮和吞噬。”像小公司一样精干对通用电气这样一个超大公司来说,像一个小公司一样采取行动可能看起来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任何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企业家都希望使自己的公司有所发展,规模更大。杰克·韦尔奇并不是反对规模大本身,而是希望通用电气能够避免作为一家大公司所存在的内在缺陷。大公司有着变成充满官僚气的废墟的趋势。它们前进得太慢了,考虑问题过于迟钝,而且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过于缓慢。因此,杰克·韦尔奇在钟情于小公司精干、快捷的同时,他也承认,大规模有其自身的优势:“举例来说,正是通用电气巨大的规模,使得我们能够投入上百亿美元来研制GE90喷气式引擎、新一代的燃气涡轮以及采用正电子发射技术制造的成像诊断仪器等等——这些产品都需要多年的投资才能够开始收回成本。因为规模够‘大’,所以我们能够在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中屹立;也因为够‘大’,我们才能够大手笔地投入经费,研制新产品;还是因为够‘大’,我们才有能力每年投入5亿美元,用于公司的教育系统,去培育公司各个层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这对于我们取得竞争优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国际市场上看,因为够‘大’,所以我们才能够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公司或者最大的国家结为同盟,并能够在许多国家长期投资,如印度、墨西哥以及新兴的南亚诸国等。还是因为够‘大’,我们才能够拿出几十亿美元,长期从事那些满足未来需求的产品研发。”通用电气是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而市场要求组织必须简洁。要想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克服公司规模和效率的矛盾,具有大型企业的力量,同时又具有小型公司的效率、灵活性和自信。企业必须在自由和控制之间取得平衡,但是你必须拥有以前想象不到的自由。韦尔奇非常强调看似矛盾的正反两面:企业的致胜之道需要具备庞大的力量与资源,同时也要有初创企业的灵敏。他认为,要想在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中生存,像通用电气这样的大公司必须停止像大公司那样行动和思考问题。它们应当:精简机构、增加灵活性并且像小公司一样考虑问题。因为企业如果仅仅在规模上具有优势,那么它绝对不足以应付当今全球性市场的残酷竞争。所以,大公司也必须具备小公司的灵魂。“我们不得不找到一种方式,将大公司的雄厚实力、丰富资源、巨大影响力同小公司的发展欲望、灵活性、精神和激情结合起来。”杰克·韦尔奇说。也许你会问,难道公司经营的目标不是成长再成长,盈利再盈利吗?一点不错,任何一家公司的经营目标的确是尽可能地多盈利。但杰克·韦尔奇所说的与之并不矛盾,他只不过是提醒我们,在公司不断成长变大的过程中,切勿丢掉小公司的诸多优点,更不要让大公司的劣根性把自己击垮和吞噬。成长,变大,本身并没有错。只不过,在变大的过程中,应当给你的大公司安装上小公司的灵魂!使你的大公司变成真正敏捷的大型组织,这样才能屹立商界,长胜不衰!在构建如小公司般的组织结构过程中,杰克·韦尔奇毫不留情地斩除了通用电气中不能够带来附加价值的管理层级,并取消了那些找不到存在价值的部门经理的职位。如果你的公司也如同当年的通用电气一样,害上了大公司流行的“水肿病”,那么你也不妨试试杰克·韦尔奇的经营药方,再造你的企业,把那些有碍公司快速行动的管理层级、边界和壁垒、繁琐的审批程序等等,统统抛得无影无踪,彻底从你的身边清除掉。那么,如何做才能使大公司能够像小公司一样灵活敏捷呢?韦尔奇这样说:“大公司只有一样优势,那就是它的规模,但特别注意应该去使用它,而不是一味地去管理。大公司要做的工作就是勇敢地冲出去,去采取行动。你不可能每回必胜,但你必须去鼓励每个人去行动。你不能坐在那儿,光想着去管理你的大公司,看一下那些陷于困境的大公司,就可以看到它们竭力去组织,去派很多人,要去管理规模。我认为关键是怎样利用你现有的东西,规模小,你可以利用它的灵活性;规模大,你也要利用它,而不是去管理它。 ”“永远不要坐着不动”不断改变自己,改变公司,是这个时代的两大挑战。主管们一定要改变自己。他们必须学习新技能,使他们自己更称职,并跟上时代的快速发展。公司也要改变,停滞不变的公司只会走向死亡。杰克·韦尔奇就是个人和公司的变化大师。他从不坐着不动,他所领导的企业也一样。《华尔街日报》说:“韦尔奇可以花一天时间参观一家工厂,跳上一架飞机,小睡几个钟头,然后再重新开始工作;在这段时间,他也许会停在爱达荷的太阳巷,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疯狂地滑五天的雪’。”充沛的精力是做重大工作的必备条件。若认为韦尔奇成功的秘密只在于工作量那完全是一种错误。精力充沛的意思并非跑得更快或是工作更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一天工作16个小时,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努力工作,为了目前工作置未来的健康和家庭生活于不顾的主管。但如何分配时间和如何激励别人是更为重要的。数量不再是竞争的优势,质量才是最重要的。把效率提高到最大,比把工时拖到最长要好得多。灰岭管理学院的菲尔·贺格森估计,传统的经理人大约只用到他们真正能力的40%。他们花10%的时间非常有效率地做重要的事,用30%的时间取得可靠性以使那10%确实有效。剩下的时间都花在做不重要的或未必会产生他们所期待的结果的事情上。经常和集中做重要的事才是聪明地工作,韦尔奇正是这样。作为通用电气CEO的韦尔奇,他所倡导的“聪明地工作”有这样几个特点:每一天都不一样,每一天都是挑战。韦尔奇喜欢问:“谁没新点子了?”他常说:“如果你从来没有过新点子,不如辞职。我们每天起床,都有一大堆的机会。如果你经营一家资产达700亿美元的公司,你会做很多的错事,而可以加以改善的事情简直是不计其数。我们要改善的事情随着时间愈来愈多,而不会减少。”以这种非常积极的态度来看,什么事都可以改善和解决,而且这种态度确实有效。剥掉外层。领导人必须不断地向更深处挖掘。他们必须剥掉外层而寻求问题的本质。主管要不断找问题来解决,然后再寻找另外一个问题。韦尔奇受过工程师的训练,他拥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热爱你的工作。如果你真的觉得你的工作很重要,这对你的工作是有帮助的。你的工作必须让你感到重要,否则为什么韦尔奇在做过三次手术之后还要继续替通用电气工作?为什么艾斯纳在心脏病发作之后还是继续主管迪斯尼?对于这些领导者而言,金钱的激励是有限的。亿万富翁不太关心薪水是否会准时入账;并非他们认为金钱的报酬不重要,只是其眼界已经超越了狭隘的金钱。好好生活。韦尔奇有一次说:“我花了足够多个钟头才把这件事做好。”他不是那些不断号称每天工作23小时,只睡5秒钟的主管。当然,嘴上不说并不表示他没花很多时间工作;只不过,长时间工作没什么了不起而已。当然,韦尔奇除了通用电气之外,还是有他自己的生活的——一种很平凡的生活;对他这样一个有钱有势的人来说,可说是相当平静的生活,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奇怪,可他就是这样,真是精明之极!精典案例解读:戴尔电脑公司——直销加服务=成功!迈克尔·戴尔,1965年生,从小成长在美国休斯顿中上阶层。大约在中学时迷上电脑,后遵父母之命进入得克萨斯大学学医,大学第二年因过度迷恋电脑和立志在PC机领域有所建树而主动退学。1984年5月,迈克尔·戴尔以他的积蓄1000美元开立了一家个人电脑公司,办公室就设在自己居住的公寓里。一年之后,公司拥有40名员工,不过只有3个人坐在一个长条桌子上装配电脑。刚开始时,戴尔只是把印有自己名字(Dell)的成品组装机卖给用户,几经努力,1988年戴尔的名字开始受到华尔街关注,1997年,戴尔就已成为得克萨斯州首富,是年32岁的他拥有净资产43亿美元。在1997年7月戴尔公司每年一度的股东大会上,迈克尔·戴尔轻松走上演讲台,他身后投影屏上那条不断爬升的曲线清楚地表明,这是过去三年戴尔公司与其他业绩不斐的大公司的股市上涨曲线对比图——可口可乐、英特尔、微软、吉列、思科和康柏,显而易见,戴尔公司的股市走势曲线明显要比其他大公司陡两倍。戴尔面对股东微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年度总结。”在年度报告中戴尔进一步介绍了销售、盈利的详细情况,以及未来戴尔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的报告无可争辩地说明了一个事实:买戴尔公司的股票,也就等于买了能够中奖的彩票,他的股票从1990年每股0.39美元激增到目前的每股80美元。换句话说,在1988年一笔价值1万美元的戴尔公司原始股,现在已值200多万美元了。为什么戴尔公司的股票会在短短几年内一飞冲天?几年来,戴尔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不断壮大,现已成为PC界举足轻重的新盟主,它的实力已与康柏、IBM这些业界元老们难分伯仲。一年前戴尔公司在全球股市排行榜上从第八跃居第三,这多半要归功于低价直销的经营策略,现在这种策略正为业界千万厂商竞相炮制。你也许还记得戴尔是在他的寝室外办了这家稚嫩的电脑公司,不过那都已成了令人追忆的往事,今日的戴尔公司风暴已席卷整个电脑业,它的PC机、服务器、工作站源源不断地运往福特、波音以及像德意志银行这样的超霸集团。在它1988年崭露头角时,其年销售总额仅为1.59亿美元,如今早已被改写成12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4%,戴尔公司1997年收益的净资产也高达9亿美元。那么,当初这家位于德州、羽翼未丰的电脑公司,如何在IBM和苹果电脑独霸市场的情况下分得一杯羹并日益壮大呢?答案就是快速周到的服务和像小公司那样的低价直销。直销,为客户提供最廉价的电脑个人计算机产业最根深蒂固的惯例之一,就是通过一支日益壮大的转销商大军进行产品销售,从百货商店到针对企业和政府机构用户的增值转销商。过去10多年中,许多个人计算机制造商都试图越过零售商进行直接销售,以抗拒这种潮流,但大多抱憾而退。戴尔逆潮流而动,精彩地重演了业界的经典故事。他的制胜策略在PC历史上与70年代大型计算机市场的制胜策略如出一辙,那时,诸如IBM、DEC等大型计算机公司就是通过直接销售人员进行产品销售。戴尔公司奉行的是一种最朴素最实际的哲学:像小公司那样组装和销售计算机。通过“直销”这项独特的策略,戴尔公司的业务获得了迅速的增长。戴尔的灵感来自于:虽然PC机的工作性能仍相对复杂,但是其内核已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只需一个电话或一个电子邮件,就可以用最好的工业标准和技术对用户所需的产品进行定制,通过显著减少库存成本,来大大节省费用。这就意味着,戴尔公司不但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应用最新的零件技术,同时也能将部分节省的费用回报给用户。戴尔公司的直销方式,使其与客户直接建立起了紧密的关系。公司还建立了客户数据库,以便了解每个客户的好恶。正如戴尔所说:“人们往往只把目光停留在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上,并把这看作是戴尔公司与众不同的地方。但是,直销只不过是最后阶段的一种手段。我们真正努力的方向是追求‘零库存运行模式’。”由于戴尔公司按单定制,它的库存一年可周转15次。相比之下,其他依靠分销商和转销商进行销售的竞争对手,其周转次数还不到戴尔公司的一半。正如波士顿著名产业分析家J·威廉·格利所说:“对于零组件成本每年下降15%以上的产业,这种快速的周转意味着总利润可以多出1.8%到3.3%。”表面上看,戴尔公司的直销方式是一种传统营销方式的轮回,但是深入分析后就会发现,戴尔公司的长处在于:它的做法保持了面向用户提供优质专业服务的优势,同时它的产品又具有极好的开放性,从而在根本上避免了原来那些大型机供应商们的垄断倾向和超额利润。能够得到优质服务又不为供应商所左右,这正是现代社会对于供应商的普遍要求。戴尔曾解释过这种直接销售和按单定制模式结合的运作过程,他列举了戴尔公司为一家美国的大型石油公司供货的例子,根据订单,公司就可以跟踪销售到该石油公司遍布全美国的加油站。戴尔公司甚至很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将货物标签贴到每一台机器上,使客户马上就知道这台机器放到哪张桌子上。更为重要的是,戴尔公司不仅以直销模式成名,并且迄今仍遵循着这一准则,同时在通过分销渠道销售的国家也贯穿了直接销售模式的主体思想,从而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分销操作手段。戴尔说:“我认为任何一种分销策略都不可能涵盖整个市场。今天,全球PC销售市场中,直接销售占了大约20%的份额。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发展趋势越来越对我们有利。所有的调查都表明,未来的客户将越来越偏爱直接购买,而且直接购买能为客户提供更高的满意度。”“根据分析家的预测,到2000年,PC直接销售的份额将从目前的20%增长到30%,这就意味着PC直接销售市场将增大50%。现在,如果整个市场以50%的速度增长,对我们就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握机遇,并使自己保持在第一的位置上。”迈克尔·戴尔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能够迅速应用新技术,把握时代脉搏。Internet的发展使戴尔公司的直接销售模式如虎添翼,正如戴尔所说的,Internet商务给戴尔公司的直销模式带来了新的动力,他的公司在线年销售额已达10亿美元。戴尔公司的直销网站已经运作了两年,该公司最近已把这一商业模式推向海外。在6个月的时间里,戴尔公司的在线国际销售额已从0增加到了占总体销售额的17%。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戴尔显得豁达而从容。他认为戴尔电脑的销售模式是十几年修炼的结果。对未来,戴尔更是胸有成竹:“我们能为用户提供更具价格优势的产品,有能力更快捷地为跨国公司服务。因为对每一个订单,公司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遍布全球的工厂交付给许多不同的地方。在使用Internet来降低销售成本方面,我们更是领先一步。”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迈克尔·戴尔深信最佳的电脑经营模式便是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的服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使用到切合其需求的产品。在这个有点高傲的电脑业,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提供顾客真正需要的电脑;供货迅速而且价格合理;交货后提供完整的售后服务;不停地探索顾客的需求,然后制作上百万美元带有积极、爵士风格的广告,从事邮购事业。假如你仔细思考,可能会发觉这些其实都很简单。当你持续透过免费电话与顾客交谈——接受订单,解决疑问与问题——你会发现顾客的好恶。这些信息全都纳入公司的顾客资料库,总数已超过100万笔。信息部主管汤姆·汤玛斯强调,信息是珍贵的竞争武器,而戴尔公司的员工都倾全力去搜集信息。戴尔电脑公司运用所获得的信息,才能持续改善产品形态与服务。戴尔透过邮购方式,提供比一般零售经销商更快、更完善的服务。当然,戴尔公司也有许多创新:它是第一家保证隔天到场服务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它也是第一家提供隔天运送更换机器的厂商。公司所提供的24小时内马上修理服务系由外包厂商提供。公司依据顾客订单的需求制造产品,能在不到2个营业日内交货,这就是敏捷!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依顾客需求来提供快速周到服务的电脑公司。基本上,戴尔所提供的个人电脑系统都是迎合顾客的需求。例如,顾客可以选择多种彩色显示器,功能特别多的英特尔微处理器,或是其他的配备设备。顾客所收到的笔记本或桌上型电脑,都已经预装上DOS、视窗等操作系统,或者是文字处理及报表处理等套装软件。其实,戴尔公司本身并不生产或储存这些软件,而是向一家大型分销商蒙利莎订购。戴尔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些服务可以吸引那些只爱与单一供应商打交道的顾客。若想真正了解戴尔电脑公司,就必须先了解它把钱放在哪里。它并没有把钱放在固定资产上,也没有自己的工厂,它只租了二间小厂房,用来将外购的零件组装成电脑。它是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投资在固定资产上的却只有5500万美元。这就使戴尔公司每块钱的固定资产投资,可以产生出成果5美元的营业收入。而相比较之下,另一家电脑领导厂商每块钱却只有3美元的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上的节省,使戴尔公司可以把钱花在刀刃儿上,例如可以训练业务员及技术服务员,提供他们最好的电脑、资料库及软件,并且每年在信息技术研究上支出5000万美元。公司的业务员并非只是靠销售赚钱糊口的员工,他们全都是大学毕业、经过良好训练的人员。他们会注意聆听顾客的问题,也会主动问顾客问题,然后将顾客的好恶,包括对戴尔电脑的构造、外观、价格的褒贬及竞争者的产品情况等,全都输入公司的电脑档案。公司的销售队伍和技术服务专家,坐在有如足球场大的办公室里,每天处理三万多名顾客的电话或邮件。这些快捷周到服务的背后隐藏着戴尔的经营理念,也就是“顾客必须得到高品质的满意经验,而且光是让顾客满意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取悦他们。”戴尔对此一理念非常认真:“顾客来此,如果没有受到吸引,生意就无法维持长久。”迈克尔·戴尔并不知道如何设计或制造最棒的电脑,他真正懂的是如何销售。戴尔电脑成长迅速,完全归功于迈克尔·戴尔知道公司真正的优势,他以创新的方式接近顾客,然后竭尽所能取悦他们。对于戴尔公司的维护工程师来说,每周的维护顾客会议,都是他们的“恐怖时间”。在此会议上,从高级主管到生产线工人,每个人都对于顾客的抱怨与建议仔细地加以检讨。只要是一周之内无法解决的问题,每周五都会被提出来检讨,直到解决为止。这种对顾客高度负责的态度,正是戴尔公司的成功之道。1991年5月,美国《品质调查权威报告》对个人电脑所有者进行的满意调查显示,戴尔在客户满意方面排名第一。1993年9月,戴尔又再度获得第一名。迈克尔·戴尔这种尽力接触顾客、取悦顾客的简单策略,获得如下明显的成果:戴尔是500强中最年轻的首席执行官;而他1984年1000美元的投资,十年后成为一家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企业。1985年到1993年间,很少企业能达到戴尔公司的成长速度。戴尔公司从原来的40名员工,扩张为7000人,并且每个月还在增加。1993年《财富》500强大企业中,戴尔公司以营业额增长126%,而名列当成增长最高的企业。一开始戴尔公司销售改良型IBM电脑,不过现在戴尔公司已自己设计、生产、销售超过30种不同的个人电脑。自1987年戴尔在海外设立第一家分公司后,戴尔已成功地将产品打入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1992年一年,它就开辟了包括日本在内的六个市场。在日本,戴尔获得热烈反应,收益远超过公司投入的资源。公司过去只专注于一项主要产品——桌上型电脑以及直接销售,就获得如此佳绩,不过90年代也遭遇过一些新的挑战。它的产品线高度集中于桌上型电脑,但是笔记本电脑和服务器在个人电脑业却日渐走红。顾客的重复购买率,就是顾客满意与否的最好指标。这方面戴尔公司也有很好的成绩:70%的购买者是以前的老顾客。1991年戴尔公司的销售额超过8亿美元。1992年戴尔公司为自己定的目标是15亿美元,结果是销售额顺利突破了20亿美元。对像戴尔这么年轻的赛车手来说,他的确跑得过快了,以至于车轮都差一点脱落。当时,随着公司的发展,日益膨胀的规模与它的管理方式发生冲突,像每一个白手起家的公司一样,它面临着一个飞跃或深渊。销售额从1991年的8亿美元猛增到1992年的20亿美元,这原本是好事,但这种快速增长引发了功能失调的问题。这时追求增长置于一切之上,却没有人明白数量究竟是怎样增加的,也就是说,公司无法根据产品类型理清盈利和亏损。快速增长使得公司在基础设施和管理经营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公司陷入失控状态。于是公司决定进入惯常的零售渠道,试图在新兴的消费市场占得一席之地。然而,迈克尔·戴尔毕竟太年轻了,过快的增长差点要了他的命。对于戴尔来说,最不幸的是公司进入零售市场后出现了一个季度的亏损,股票价格直线下跌。由于生产计划不善,以至于不得不停止笔记本电脑的生产线。面对这块炙手可热的市场,公司只能坐失良机,眼睁睁地当了12个月的旁观者。戴尔坦率地说,当时他已迷醉于这样一种信念:为了在大集团军中求生存,公司必须首先保证快速增长。直到赤字出现在纸上他才看出潜在的问题。戴尔说:“我尝到了苦头。80年代末,当时公司年营业额为2.5亿美元,人们普遍认为,除非戴尔公司去开拓更多不同的领域,比如进入零售渠道,否则公司将不会再增长甚至无法生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戴尔公司真正进入零售渠道,业务上却从来没有出现显著增长。”当迈克尔·戴尔看到车轮开始驶离9年来的发展轨道,他发觉再不能仅仅依靠直觉来管理了,于是在公司内部加强了纪律和科学化管理。他迅速组建了一个高级经理队伍,这些经理都是在信息产业界拼杀多年、卓有建树的职业经理人员。他给予这些经理很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他们的职业技能。同时毫不犹豫地从零售渠道中退出,将公司重点转移到更富有经验和更高利润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市场上。在这块市场里,戴尔公司的服务和产品品质更容易得到认同。同时,戴尔公司也卓有成效地充实加强了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戴尔说:“我们明白,应该从零售渠道中退出,而一心一意做戴尔公司最擅长的方面。” 戴尔又重新回到直销的老路,因为他认为这是接触顾客最经济的方式。过快的增长曾将无数年轻的企业家推向危险境地,多少英雄豪杰在面临向科学管理转化的时候都败下阵来。尽管戴尔还很年轻,但他能够超越自我做出这样的决策,这确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他已经从利用自己的聪明和技能做事,转变为利用更多人的智慧去共同建立新的大厦,这是他走向成熟的标志。戴尔虽然是最高领导人和老板,但他明白如何与他组建的这一高级经理队伍分享权力。公司的运作也不再单纯地用战斗口号来鼓励,而是努力使公司集中到一些更清楚和理智的字眼上,比如“步骤”、“纪律”,从而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经过这场磨难,戴尔把公司的发展方向从一味的“增长、增长、再增长”扭转到“流动性、利润和增长”三者并重,这三者成了公司真正的核心话题。创新经营策略三:“速度、简单化与自信,乃经营致胜的法宝”——“做到简单化的行事作风,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对于大公司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官僚主义不仅惧怕速度,更讨厌做事简单化。”“成功属于精简敏捷的组织。”因为这样的组织具有“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和最灵活的竞争。 ”通用电气非常讲究速度、简单和自信。杰克·韦尔奇相信,自信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简单的程序可以保证快速的应变。用他一贯主张的速度原则表述便是:最少的监督,最少的决策拖延和最灵活的竞争。韦尔奇认为,“精简”的内涵首先在于内心思维的集中。他要求所有经理人员必须用书面形式回答他设定的5个策略性问题。扼要的问题使你明白自己真正该花时间去思考的到底是什么;而书面的形式则强迫你必须把自己的思绪整理得更清晰、更有条理。其次,是外部流程的明晰。韦尔奇要求为各项工作勾画出“流程图”,从而能清楚地揭示每一个细微步骤的次序与关系。对于速度,韦尔奇常用“光速”和“子弹列车”来描绘。他坚信:只有速度足够快的企业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对于自信,韦尔奇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他甚至把“永远自信”列入了美国能够领先于世界的一大法宝。杰克·韦尔奇,这位通用电气的首席执行官一直强调速度、简单以及自信的重要性,“正如速度属于简单一样肯定,简单是根植于自信的。”这是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的三大关键撒手锏。韦尔奇在1995年给股东的信中,提到速度和简单的重要性以及它是如何影响通用电气的所作所为的:“简单的信息,传递得更快;更简化的设计,面市得更快,而且减少凌乱,可以允许更快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杰克·韦尔奇开始为通用电气的未来发展构建蓝图。其实,在这一过程中,杰克·韦尔奇不知不觉中也为美国大型企业的发展开出了一剂良方。1989年9月,杰克·韦尔奇在对执委会的各事业部总裁们发表的一次谈话中提到:“当前,我们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误以为只要比20世纪80年代多花点心思,便足以赢得90年代的胜利。我告诉你,你的想法错了。美国企业的生产力虽然在80年代得到了大力提高,但却依然落后于日本。而同时,世界性的市场竞争却演变得越来越激烈和复杂。80年代初期,日本还是我们最主要的劲敌,而今天,欧洲、韩国和台湾则成了我们新的竞争对手。你瞧,变化的速度多快呀!”“那种对80年代奏效的、追求‘硬件’解决方案的做法,早已证明不足以应付90年代的市场竞争。那么,应该如何获得90年代新的市场形势下的竞争优势呢?关键就在于公司‘软件’方面的培养和改善,而企业文化便成为这其中的核心驱动力。”据此,杰克·韦尔奇给通用电气开出了只有三个词的药方:速度、简单化与自信。“不要穿着水泥鞋跑步”杰克·韦尔奇明白,小公司害怕官僚主义所有与之相联系的一切。小公司的雇员们必须时时刻刻行动迅速,否则就会像大公司一样落入同样的陷阱。韦尔奇认为,速度是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项要素。讲求“速度”(Speed)的最大好处就在于促使人们快速地、面对面地进行决策,从而避免了长时间的、没完没了的纸上谈兵。速度是“竞争力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韦尔奇说,“速度使企业——和员工保持年轻。它极具吸引力,正是我们需要着力培养的浓厚的美国风格。”韦尔奇对企业行动迅速的关注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就开始了。当时,他正在通用塑胶事业部工作。他手下有一名雇员,经常把他带回家去见他的妻子并一起吃晚餐。他们无所不谈,建立起纯真的友谊。那是60年代的事了,但是韦尔奇觉得这种哲学任何时候都适用,因为公司经营的成功需要不拘礼节。在整个80年代,杰克·韦尔奇都在竭力宣扬小公司在速度上的优点,“由于更好的客户反响和基于生产周期缩短的更大的生产能力,速度快带来的不只是直接的商业利益,还有更大的现金流量、更高的盈利能力以及更高的市场份额。”速度使人兴奋、充满活力,“这在商业界中尤为正确。在这里,速度推进思想,使业务流程突破功能性的障碍,在冲向市场的洪流中,将官僚主义和它们所带来的阻碍统统扫到一边。”杰克·韦尔奇还注意到,公司似乎遵循着一种可以预见的生命周期。则开始,新公司为进入市场的紧迫性所苦恼。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官僚主义很难找到立足点——就好像冰不可能在快速流动的水流中形成一样。但是,随着公司的成长,环境日益舒适,它们优先考虑的东西从速度转向了控制;从领导转向了管理;从赢得胜利转向了保住它们已拥有的东西;从为客户服务转向为官僚主义服务。“我们开始建立起层层管理层来使决策制定过程变得平稳,并且控制这种成长,”韦尔奇说,“它所做的一切就是使我们放慢速度。我们在我们企业的部门之间设置障碍,这创造出了地盘主义和封邑主义。”这就是杰克·韦尔奇极力强调速度会给通用电气带来的不同。“如果你速度不快,你就不能获胜。你必须让产品更快上市,更迅速地从客户处获得反馈,你必须快速作出决策。如果你的区域性观念太强,如果管理层次太多,这就好像在冷天穿着六件毛衣出门,你的身体并不知道气温是多少。”由于在杰克·韦尔奇领导的通用电气,速度被当成基本的优点,韦尔奇和他的同事们将以创纪录的速度完成交易作为荣誉的象征。韦尔奇在谈到1989年通用电气如何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与英国著名企业GEC联盟的事情时,总是充满自豪。因为这笔交易在医用系统、电器、电力系统以及输电与控制等四项业务上提高了通用电气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史蒂夫·科尔是从学术界来到克罗顿维尔培训中心,在成为该中心主管之前,他曾是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副院长,后来又作过密执安大学管理学的访问教授。他坦率地承认,刚开始时很不习惯通用电气的快节奏。“在南加州大学,你不可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准备一门课,但是在通用,人们的态度是,‘做工作,让工作继续下去’。在通用,决策者必须当场做出决策。我们发现,的确有10%的决策是错误的,但是这并不坏。所以人们的感觉都是,‘做点什么,它可能就是正确的决定。’”在诸如开设一门管理学课程这样的小决定,以及像获得奥林匹克转播权这样更大的决策上,杰克·韦尔奇都很为自己能让通用电气公司像小公司一样迅速行动而自豪,他说:“速度是开放性组织的产物,巨大的能量以及让其他人充满活力的能力是我们关键的品质之一。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快速行动。如果你不能很快作出决策,你不能很快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那么你就不拥有我们所需要的那种品质。只会做一名能力出众的管理者是远远不够的,你还必须振奋大家的精神,让他们行动起来。”通用资本事业部是一家典型的像小公司一样思考和行动的企业,其首席执行官加里·温特将他所拥有的330亿美元的企业当作一系列在某个市场细分区拥有独特优势的小公司来经营。他在康涅狄格州的斯坦福德总部的人员少而精干。加里·温特说他希望领导者们与客户在一起,而不是同他在一起。因此各部门的主管们都密切贴近他们的市场,专注于他们最了解的那部分业务。正是由于专注的范围较窄,通用资本事业部的业务可以清楚地了解哪儿会盈利、哪儿会亏损,并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持企业始终像小公司一样灵活敏捷。对于通用电气这样的巨型公司,如何在充分发挥规模大这一优势的同时,克服大公司的通病,杰克·韦尔奇这样说:“在你成长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小公司所提供的优势,以及它们能比更大的对手做得更好的地方。当你正在成长的时候,不要让大公司所拥有的特点阻塞了你的道路、淹没你、压垮你,就好像那个穿着水泥鞋的跑步者。让你的企业成长,但是尽可能地将小公司的思想灌输到你的大公司的躯体中去。这样,你就会同时拥有两个不同世界中最好的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实际就是最佳的方式”“简单化”(Simplicity)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与杰克·韦尔奇的大多数经营思想一样,简单化的核心仍然是确保公司上下对简单化处事作风价值的认同和理解:“对一名工程师而言,简单化就是采用的零件种类不多,而功能齐全的简洁的设计。对于生产制造来说,简单化意味着我们将以具体的操作人员能够理解的,而不是复杂的程度来评价涉及到的生产流程。在开拓市场的工作中,简单化则意味着准确的市场情报、给消费者或是行业客户以简明扼要的建议。简单化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在个人行为上的应用,即人与人之间的坦诚相待。”公司领导最重要的职能便是:公司远景的规划,而简单化的处事作风则是公司领导有效地完成该职能所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在公司中,公司领导扮演的角色便是一个开放组织的开创者和规划者,这个开放的组织将特别强调透明度的重要性,并清除所有阻碍组织透明度的任何阻碍物:“在岔路口指明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清除障碍,并确保公司远景的清晰和现实,这是公司领导责无旁贷的责任。公司领导必须在公司中营造出一种氛围,一种能够培养人们向上级要求清晰的思路和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氛围。”公司领导所需要构建的公司发展规划远景的类型,就是被杰克·韦尔奇称为的那种:“拱形的远景——远大,但却简单易懂。不管是成为市场‘数一数二的战略,还是’整顿、关闭、出售的业务整合‘战略,或是无边界和壁垒的有效沟通战略等等,不管这些远景的实际内容是什么,你想要表达的思想却必须是容易传播和沟通的,你甚至可以对一个鸡尾酒会上刚认识的陌生人讲清楚它。如果只有你的支持者能理解你所说的,那么,你的远景必将失去它应有的效果。”杰克·韦尔奇建议所有的公司领导都要以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事情:“最简单的方式,实际就是最佳的方式。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最难的事情之一,就是达到一个足够自信的境界:简单、处之泰然地处理事情。”1995年,杰克·韦尔奇在给公司股东的公开信中写到:“简单化的信息更快地传播,简单化的设计更快地进入市场,而排除干扰、简化问题则使我们得以更快地进行决策。我们看到,通用电气的管理高层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实现了管理的简单化,他们也因此变得富有激情和活力,充满了小公司里才有的那种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不断给员工施肥浇水,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棒”“自信”(Self-Confidence)是杰克·韦尔奇多年来一直强调的一个关键要素。他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开创一种能够滋养自信心的企业文化是何等的重要:“要做到简单化的行事作风,需要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对于大公司而言。那些依附于官僚体系而生存的人,以及那些依靠头衔来获得所谓权威的人,是不可能拥有任何自信心的。官僚主义不仅惧怕速度,更讨厌做事简单化,它只会滋生没完没了的本位主义,甚至是拙劣的阴谋和办公室政治。身陷其中的人害怕与人分享,也缺乏热情和积极性——90年代,这一切只会导致惨痛的失败。”杰克·韦尔奇告诫所有的公司经营者,虽然公司本身并不能给员工以自信,但是却可以给员工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梦想、去冒险、去战胜困难,并从中获得自信心。其中,关键的一点便是,确保员工能够看到他们的努力和贡献给公司所带来的真正价值:“速度、简单化和自信,它们不仅能够释放出潜伏于员工身上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还能够培育出一种全新的职业道德,从而使我们的事业无比强大。如果我们能够让员工们看到他们的贡献和成绩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你以及所有的企业领导人能够营造出一种自信的氛围,放手让员工们自由地发挥潜能……我相信,我们因此而获得的生产力将超过我们任何的想像。在这种自信的氛围里,员工们能够看到他们每天工作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的工作在现实世界的成功与失败。”杰克·韦尔奇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族,父母结婚16年后才有了这个独生子。父亲性格沉稳,言语不多,很少对儿子发号施令,他为波士顿与缅因铁路公司工作,早出晚归,所以培养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母亲经常要求杰克·韦尔奇做到坦率沟通,面对现实,并且主宰自己的命运。日后证明在杰克·韦尔奇的公司经营生涯中,这种秉赋被发挥得淋漓尽致。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树立自信。尽管杰克·韦尔奇到了成年还略带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只不过是想比别人说得快些罢了。如果是一般不够明智的父母,可能会让儿子为这个缺陷感到自卑,但她却把其变成一种激励,这或许是给予杰克·韦尔奇的最大财富。结果,略带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他的发展,而实际上注意到这个弱点的人大都对他产生了某种敬意,因为他竟能克服这个缺点,在商界出类拔萃。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部总裁迈克尔对他十分敬佩,甚至开玩笑地说:“他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杰克·韦尔奇从小就非常喜欢运动,尤其喜欢打曲棍球,经常和同学到其它城市去参加比赛。别的孩子出远门父母都要陪着,可是母亲很早就把他当大人看待,她总是把杰克·韦尔奇送上火车,让他独自去参加球赛。在中学的时候,杰克·韦尔奇当上了曲棍球队的队长,杰克·韦尔奇说自己领导的才能是在球场上培养出来的。杰克·韦尔奇的中学成绩应该是可以保证他进入美国最好的大学,但因种种原因而事与愿违,只进了麻州大学。开始他感到非常沮丧,但进入大学之后,沮丧就变成了庆幸。“如果当时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那我就会被昔日的伙伴们打压,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然而这所较小的州立大学,让我获得了许多自信。我非常相信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成为建立自信的基石:包括母亲的支持、运动、上学、取得学位。”事实证明杰克·韦尔奇是麻州大学最顶尖的学生,看来没有到麻省理工学院是对的。担任杰克·韦尔奇大学班主任的威廉当时也看出了韦尔奇成功的初期征兆:“是他的双眼,他总是很自信,他痛恨失败,即使在足球比赛中也一样。”“自信”在日后成为了通用电气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杰克·韦尔奇说:“所有的经营管理都是围绕‘自信’展开的。”多年经营管理通用电气这家超大公司的亲身体验,使杰克·韦尔奇深深懂得,产生官僚主义弊病的根源在于人们的不安全感。于是,人们不惜耗费精力构筑本位主义的壁垒,或是展开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不安全感还影响到人们对于变革的态度,人们不由自主地畏惧变革,把变革看做是对安全的威胁,而不是潜在的机会,从而不能够欢迎它、利用它,而是反对它、抵制它。杰克·韦尔奇认为,要想通用电气常胜不衰,必须主动而准确地对待和处理人们的这种不安全感。为此,杰克·韦尔奇开出了一剂药方,那就是:自信。也就是说,消灭员工不安全感的最终解决办法,就是两个字:自信。“有些人天生便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有的人则是通过家庭、学校和职场等后天的教育获得了自信心。而另外一些人,则一辈子过着犹犹豫豫、没有主见、胆小怕事的生活。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开创一个无边界的、自由交流的组织,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时营造一种氛围,使得通用电气的298000名员工(当时是1990年)都能够从中获得自信的力量。”培养员工自信心的最好办法就是放权与尊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韦尔奇对组织结构也进行了设计。目前通用电气的组织结构就像一个车轮,轮轴是韦尔奇和三名副总裁组成的总裁办公室,轮辐是通用电气的13个主要事业部。这种结构的最大优点是简洁。它使通用电气长久不消的官僚习性除去大半,创造出满足市场需要而非官僚制度需要的组织结构。同时,从1985年开始改组高层及一些重要职位,通用电气成立了企业主管委员会(简称CEC)。CEC由通用电气的13个企业最高负责人和一些高级幕僚参谋人员组成,每人皆可直接向总裁报告,每季度召开例会一次。CEC会议的惟一议题是:身为通用电气公司13项业务的主管,如何配合总裁、副总裁和其他的企业主管,共同将通用电气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会议的目的是分享最佳的营运作法,促成通用电气多样化经营的企业之间能够有更好的协调。在CEC会议中,每个成员都知道其他所有成员每季度财务绩效细节──并加以讨论,如果其中有一个企业主管遇到困难,其他人会帮助其提出解决方案。CEC虽然缺乏正式的权力,但它却成为影响通用电气这样的大企业的最有效的方式。现在通用电气的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有了自己的CEC会议。韦尔奇认为,傲慢与自信只差小小一步,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司领导归根到底需要体现在具体的经营中。“这就是我所说的施肥和浇水这样的事情,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给员工浇水,让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棒,让他们成长。”另外,杰克·韦尔奇还认为,构建员工自信的方法,便是设计出一种机制,它能够赋予员工独立自主的发言权,并确保员工之间自由地交流和相互信任。为此,通用电气推出了“合力促进”这一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1995年,杰克·韦尔奇在给通用电气股东的公开信中提到:“充满自信的人根本没有必要以‘复杂化’的事物来武装自己。充满自信的企业领导人制定简明扼要的计划,发表简洁的谈话,制定远大而简单明了的奋斗目标。”在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的20年时间里,“速度、简单化与自信”,始终是他创新经营思想的三句箴言,直到韦尔奇接管通用电气20年多后的今天,这三句箴言仍然是指导公司领导人再造辉煌的金玉良言。精典案例解读:田纳柯公司——迅速回应、大胆反击“对田纳柯公司而言,最初一百天是关键时刻——是制定工作标准的时刻。这需要勇气、承诺、奋斗不懈、彼此互相信赖依靠,及专注于结果。”这是田纳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华许的名言,也是他带领田纳柯公司走出困境的经验之谈。当1991年秋天迈克·华许抵达田纳柯时,它就像一艘在海中河流的大船,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要如何航向旅程终点,对危机或紧急事故也没什么感觉。事实上,当华许在1991年9月4日抵达芝加哥卓克旅馆时,公司本来是要在这非正式场合把他介绍给公司七个部门的总裁。但他听到的事却深深困扰着他。公司的农业及营造建设器械部门在第三季度的营业损失将大于证券专家预测的8300万美元,简报进行到轮船制造、机器零件及天然气时,他开始了解公司盈余为何会连续三年下降,以及该年度损失会高达七亿三千万美元的原因了。问题多着呢!存货膨胀、品质控制不良,最糟糕的是,没有人愿意说出实情,他们只说上层爱听的话,而且没有人有兴趣去思索该做什么来改善。华许了解他必须迅速且大胆改变——即使离他正式上任还有一个月,董事会同时决定在聘任他担任首席执行官之前,他必须先当总裁7个月,因为他对公司的主要营业项目毫无经验。不论有没有职衔、或者是否了解公司营业项目,华许就是知道问题出在哪,同时也知道何时该采取什么行动。“我们把主要干部带进房间,关上门,然后说,‘各位,我们现在有了危机,我们在宣布我们财务有问题时,应该同时宣布我们的紧急行动计划,我们只有72小时来制定这个计划。’”这是公司有始以来第一次召开长达三天的非正式晚餐会议。为什么整整三天呢?华许回答:“我发现公司的问题大得惊人,以至于想改革的人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出局或是精疲力竭。”他自己也几乎成为牺牲者,对事情没有进展感到沮丧,华许曾打电话给他太太说:“也许我们应当离开。”但她回答:“不,亲爱的,你之所以得到这份工作,就是因为有这些困难存在。”在第三天结束之前,小组决定宣布这“坏消息”,并且在隔天宣布行动计划——一项高达22亿美元的重建计划,包括出售资产、减少股利以及增加资本——这些都要在年底前完成。当然,公司要裁员三分之一。华许对这大胆的行动感觉如何呢?“我吓死了,生平第一次,我感到所做的每件事都不明确,也许这会毁掉我和这个公司。”两年以后,在公司“领导与规划”会议上,华许回想这最初的一百天并做了说明:“讲到团队工作,每个人都参与了,而且这计划在这糟透了的环境下却执行得毫无瑕疵。用这种方法是很危险的,但是,也没有别的方式能再赢回我们的商誉。当然,我们也可能失败,前九十天是咬紧牙关的时候,冒险精神、行动、承诺和能力是我们行动的基准。”在新年时,公司已经卖掉7亿美元非核心产业的资产、发行5亿美元的新股、裁减3亿美元的费用,减少另外3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暂停发放股利,采取行动解决子公司的问题,同时宣布涂销5亿美元坏帐。很少公司能有如此魄力敢做这一百天的全面突击,同时又能达成目的。有关华许在改革初期所采取的行动还有许多可谈,不过我们想把重点转到华许和达那·梅德(由华许带进公司担任总裁)所提出的长远计划(梅德在1994年2月成为首席执行官并在1994年5月华许去世后成为董事长)上。有些关键性原则是华许不断强调,而梅德也在演说、访谈及文章中不断重申的,最主要的三项原则就是:领导能力、品质及成果。让我们来一一解读。华许在1993年11月的领导会议中特别提出这三点,提醒公司领导阶层注意公司的远景和最终目标为——成为真正世界级的全球组织。他强调,为达此目标,公司必须做到四件事,除了要给股东具竞争性的回馈和提供良好服务给客户外,他的第二个重点是必须具备“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杰出的人才”。他的论点非常“简单明确”,但却常为一般人所忽略。“当你从字面上看到这些重点,同时每个人也几乎都在用这些美丽同义字时,问问你自己有谁去做这些事?答案是聪明、有着强烈获胜欲且愿意承诺的人,也就是我称之为‘咬紧牙关的一群人’。基本上,这些人是领导和激励者,是带着火炬而非藉口的人。”没有人能比华许更能确切地指出领导能力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他言行一致:“在我的判断中,这一切回归到四个字,也就是领导能力。我曾在三个公司任过职,在康明斯引擎公司时,轮不到我负责,在太平洋工会和田纳柯时,则是我当家作主。设备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不论是提升品管、减少组织层级或是增进沟通,这些都有赖于设备和技术。最后,最重要的是来自高层的领导,当然,他们也容易受到责难。”一个好的领导人可以一眼认出其他可以成为好的领导人的人,华许说:“你必须擅于找出你能信任的人,然后把工作分担出去。我花了半生的时间在人和程序上。除非你能找到人并且和他们之间关系清楚,否则你哪也去不成。田纳柯成功转型的动力包括六个事业部门的总裁和一些杰出的公司同仁。”华许早就设定好了目标,在1994年之前,六个事业单位的总裁中有四个是新的,而总公司的高层主管中除了一位以外,其他也都是新的。第三个重点是,公司必须建立程序来提高领导管理,关于这个,他想到的是公司有许多品质管制过程。华许告诉各部门的主管:“一个组织只需要提升目标,而品管则是替我们达成目标的主要工具。”近年来,田纳柯已实行一连串的品质管理计划,依华许的说法,品管计划的好处远远超出生产品质第一的产品,如同该公司的品质管理系统是,“使整个公司专注在重要目标上,它把田纳柯集团紧紧结合在一起,不论我们的组织有多分散,它使我们使用共同方式来管理,同时,有共同语言来沟通各种计划和结果。”最后,华许强调,“也许世界级组织最重要的特质也是我们最努力的一件事,就是成果。世界级的公司必须持续产出成果。”为了使田纳柯每个员工明白公司的情况,在说明了公司前二年所达成及未来的方向后,华许立刻接道:“在田纳柯,我们仍然讨论如何比现在更好。”华许深深了解成果的意义:“我们必须谈谈成果导向的真正意义,以及它所代表的意思。我对成果有时需求过火,我要求成果,因为这就是胜利者着重的——我希望公司是一个胜利者。但听我说,我并不是不计任何代价去追求成果,像员工的安全、健康和品质等道德的行为是无法妥协的。我们只做对的事,而且照规矩做,赢和守规则彼此并不冲突。”此外,华许还指出一个很有趣的推论:“在一个组织中,能够持续有好成果的前提是,组织有能力预见未来的改变,同时在竞争来临之前就适应它;秘诀就在于使你的企业像战斗机飞行员一样的思考、观察、适应、决定、行动,同时行动快到可以阻止对手行动或适应环境的改变。当谈到迅速时,包括做决策的速度而非只是执行的速度。反应快的公司的决策管理过程和他们制造或决定行销决策一样严谨。”在1993年11月的领导人会议,华许演讲后由总裁达那·梅德致词,梅德本身就是最为华许称赞的那一类领导人和激励者。在梅德的讲词中,他强调田纳柯达成世界级地位的三项主要因素:·找出能促使企业成功的主因及行动。·全方位进攻——只在某一领域优秀不能算是世界级领导厂商。·设定“长远”目标。稍后他又陈述了“长远”目标:每年至少提升6%的生产力,若达到10%就可能成为世界级的公司。梅德的座右铭——“精密地计划,大胆地执行”——使他深信早期危机时所做的密集努力是不能停止的。一个公司在不到三年的时间能有怎样的转变?虽然年收入下降,但扣除重整费用后,营业利润从1991年到1993年,几乎增长了3倍。每股盈余扣掉重整成本,增加了4美元。迄1994年上半年,公司每股盈余至少增长47%,每股市价也从1991年底的27美元增加到1994年初的50美元——增加了87%。公司市值从1991年9月到1994年上半年增加了40亿美元。从1991年9月到1994年6月,全部的负债减少了47亿美元。另外一个主要的转变发生在凯斯子公司,在1992年,依分析专家的话是“不值半毛钱”,但在1994年,田纳柯却能公开发行凯斯子公司35%的股票。凯斯的复兴,使公司从1992年营业损失达10亿5千万美元的情况,改善到1993年营业收入达8200万美元,到1994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净赚了一亿九千二百万美元。华许对公司整体的成果提出了持平的看法,“事实是我们成了赢家,这比做一个失败者要有趣多了。”这是1993年11月华许告诉公司其他领导人的话。同时,他也告诉《财富》杂志他的心得,充其量“我们只能算是走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三 韦尔奇创新经营手段:拆除边界,建立“无藩篱障碍”的公司『杰克·韦尔奇创新经营妙语』无边界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清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沟通,完全透明。一个无边界公司将把外部的围墙推倒,让供应商和客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它还要推倒那些不易看见的种族和性别藩篱。它要求把团队的位置放到个人的前面。在无边界的公司里,地理上的障碍也必须祛除,“国内”或者“国外”业务将没有区别,它意味着我们的员工在布达佩斯或者汉城工作,就像在路易斯维尔或斯克内塔迪一样舒服。1989年12月,韦尔奇和他的新婚妻子简在巴巴多斯度他们的“罗曼蒂克假日”。不过,像往常一样,他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还是工作——而不是常人所想像的枕边儿情话。所幸的是,简不仅非常喜欢谈业务,而且更喜欢与韦尔奇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他们谈到了正在进行的“工作外露”计划,韦尔奇试图用这个计划来清除通用电气各个角落里的官僚主义,并且取得了巨大显著成效,思想在公司里流动得越来越快了。然而,韦尔奇却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理念,一种方式:它能抓住整个公司,并能把思想带到另一个层次,让每一个人分享,让30多万通用人的智慧火花在每一个人的头脑里闪耀。这就像与8位聪明的客人共进晚餐一样,客人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一些不同的东西。试想,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把他们头脑中最好的想法传递给在座的所有客人,那么每人因此而得到的收获该有多大啊!韦尔奇不停地向简讲述着自己的想法,试图得到一些启示。当韦尔奇讲到“工作外露”计划如何将公司里各种界限打破时,突然,“无边界”这个词一下子跃进了他的脑海里。这正是杰克·韦尔奇连做梦都在构筑的东西!这个词萦绕在韦尔奇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当时,杰克·韦尔奇就像是完成了一个“科学上的重大发现”一样。一周以后,杰克·韦尔奇带着他的“无边界”理念,从巴巴多斯直飞博卡,参加在那里举行的业务经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韦尔奇首次提出了他的“无边界”经营理念:改变的脚步出现在许多地方,随着市场的开放以及区域性障碍的逐渐消除,全球化不再只是个目标,而是个不得不履行的策略。单单只做到改革、组织扁平化、机械化及自上而下的评估方法,这些80年代的改革模式,已经“招式过老”,跟不上90年代变化的脚步。要想成为90年代的胜利者,必须营造一种文化——让人们能够快速前进,更清楚地与别人沟通,以及让员工能够同心协力服务多元需求的用户。要营造企业“赢”的文化,必须建立所谓的“无藩篱障碍”的公司。我们不再有多余的时间来穿越部门或人员间所设置的障碍。地理上的障碍也必须祛除,我们的员工,不管在马德里、汉城,还是在路易斯维尔或者斯克内塔迪,皆应感觉同样的自在。按照杰克·韦尔奇的设想,无边界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清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沟通,完全透明。一个无边界公司将把外部的围墙推倒,让供应商和客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它还要推倒那些不易看见的种族和性别藩篱。它要求把团队的位置放到个人的前面。在讲话快结束的时候,韦尔奇说,“‘无边界’这一理念,将把通用电气与1990年代其他世界性的大公司区别开来。”“无边界”是杰克·韦尔奇创新经营的标志性理念之一,也是他对经营管理学和领导学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韦尔奇不仅创造了“无边界”这个术语,并且还将这种理念运用于通用电气,创造了一个超大型组织的全新经营模式。虽然人们无法在字典里找到“无边界”这个词。它似乎有些拗口,又显得晦涩,杰克·韦尔奇也是第一次用它来表达自己的经营思想。但是,“无边界”却非常贴切而生动地表达了杰克·韦尔奇所有的想法,甚至用不着杰克·韦尔奇再解释什么,人们似乎便已经准确无误地把握住了它的内涵。创新经营策略一:拆毁所有阻碍沟通、阻碍找出好想法的“高墙”——“一栋建筑物有墙壁和地板;墙壁分开了职务,地板则区分了层级,而我要将所有的人全都聚在一个打通的大房间里。”从理论上说,任何限制思想和学习自由交流的东西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然而,杰克·韦尔奇1981年就任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时,却发现在这家“百年老店”竟然存在着大量的边界和壁垒,成百上千种,而且这些边界和壁垒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公司行动的快速性,削弱了通用电气与客户以及供应商之间的联系。以发电机领域为例:当时,通用电气公司有天然气涡轮机、蒸气涡轮机及组合涡轮机等三种涡轮机,每种又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种机型,因而相互组合后便有九个涡轮机单位,但针对的都是同一个目标市场。它们向汽车工业每年销售金额数亿美元的塑料材料,销售数10亿个灯泡及几百万个电动马达。但是各事业部的销售人员进入客户单位时,好像代表不同的公司一样,没有发挥应有的团队精神。这种由于壁垒而形成的分权,导致每一个独立核算收益和损失的单位太小,以致于削弱了竞争实力。分权也导致了太多层次的批准和其他职责界限。工程部门只负责设计,结果发现制造部门在生产时困难重重,销售部门也不能为其找到销路。当产品被售出后,服务部门却发现很难维修。没有横向交流的等级界限降低了决策效率,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各项业务之间存在着界限,导致本应各部门列队进入市场时,却单枪匹马独自上阵。所以说,公司的边界和壁垒就像是一副镣铐,它制约了员工相互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从而阻碍了公司前进的脚步。杰克·韦尔奇接手通用电气后,便迅速展开行动,力图找出那些使公司的各项功能衰减的壁垒。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些壁垒存在于通用电气的管理高层,就是那些除了给自己的直接领导写报告之外,很少能够听到他们声音的众多的管理人员。杰克·韦尔奇清楚地知道,如果自己能够消灭这些壁垒,那么自己开创一个开放而非正式环境的愿望便能够向着实现的方向迈进一大步,而这样的环境对于通用电气来说,则是获取竞争优势的本质要素。“无界限行为”的目的就是拆毁所有阻碍沟通、阻碍找出好想法的“高墙”。杰克·韦尔奇决心要做的,正是铲除那些阻碍沟通的障碍和墙壁,对此,韦尔奇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栋建筑物有墙壁和地板;墙壁分开了职务,地板则区分了层级,而我要将所有的人全都聚在一个打通的大房间里。”压平“婚庆蛋糕”式的森严等级杂货店通常没有组织的内部边界和壁垒。试想,如果通用电气也能够消除内部的边界和壁垒,那么,毫无疑问,它一定会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无边界和壁垒的组织将大大减少官僚主义造成的浪费。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消除组织内部的边界和壁垒呢?杰克·韦尔奇的经营管理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消除组织中的垂直边界和壁垒,并不太难。20世纪80年代的通用电气,便已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许你会问,什么是垂直边界和壁垒呢?“垂直边界和壁垒就是那些大型组织中,‘枝繁叶茂’、界线分明的管理层级。它们的存在使得组织的行动速度大为减缓,也使得信息的沟通渠道阻塞甚至变形。”杰克·韦尔奇非常讨厌官僚主义,他知道过多的管理层级会减缓决策的制定。为了使通用电气变得更有竞争力,成为理想中的无边界公司,韦尔奇认为,存在于通用电气的“婚庆蛋糕”式的森严等级,必须无情地铲除!在韦尔奇担任通用电气CEO之前的数任执行官领导下,通用电气经营得可说非常成功,但是,他们也建立了由系统和管理阶层所组成、令人生畏的庞大网络,以确保其正常运作。这个网络是官僚式的,但还算合理。通用电气公司早在其成立之初,采取的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股份制企业形态。后来,公司的巨大发展已经突破了少数派股东支配的阶段,进入了经营者支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以讲究功能、工具理性为核心的管理组织逐渐体系化、官僚制化,官僚制的管理目标在于使整个组织系统维持协调运行。但是,这种管理制度本身却包含着一些非理性成分。例如,分级审理原则的贯彻,必然会带来陡然增多的文件数量,可能会使文牍主义风气蔓延;强调履行职务活动必须在文件形式上齐全的过分求全态度,反而会使处理公务的效率降低;法规明确规定了官员的权限和职责,又可能产生对管辖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互相推诿,本位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消极现象;处理公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意味者人际关系为竞争的关系而不是合作关系,这可能会带来官僚式的冷漠态度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官僚制”与“官僚主义”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的界限难以划分,官僚制是孕育官僚主义的温床。那时候不只是通用电气如此。通用电气内部的诸多管理层次和管理系统的设置,是大公司演变的典型结果。一般人似乎都把复杂视为成长的必然结果。韦尔奇形象地解释说:“公司像大楼一样,变大之后就要加盖楼层。加地板、加墙壁。我们都会增加部门——运输部门、研究部门。这就是复杂,这就是墙壁。我们所有人的任务就是要铲平这座大楼,拆光这些墙壁。如果我们做到了这点,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为公司需要做的业务提出更多的好建议。”通用电气公司的前几任董事长都能清醒地看到这种职能的负面功能,积极进行改进。为适应世界经济竞争和公司规模扩大的形势,通用电气的组织机构几经改革。50年代初,它采取了一些措施,使低级的管理环节(即生产部门)的权限有所扩大,但也造成过于分散的弊端,使机构重叠、复杂。60年代,又重新集中了某些职能,加强了“参谋部”机构的作用,取消了一些中间环节,特别强调大力发展“战略计划”制度。70年代初的改组,其主要任务是加强长期计划的作用,在生产集团、部门一级建立了43个战略计划中心,专门从事研究新产品、扩大投资、吞并其他公司以及消除某些产品亏损等问题。毫无疑问,从60年代的分权管理发展到70年代的战略性计划的制定,这种管理制度的演变适应了通用电气规模不断扩大和经营多样化的发展,因而带来了极大的利益。然而,所有这一切努力并没有从根本上防止通用电气染上了不少“大企业病”。与当时的其它大公司一样,通用电气有着更加严明的组织层级,与其说它像一个大公司,倒不如说它更像一个行政机关,总共有29层,并且有着数百计的层级——从实验室到一个小组,到一个分支,到一个部门,再到一个大的部门和集团,可是这些过多的层级已经使公司变成了一个正规而又庞大的官僚机构。就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来说,1980年,通用电气公司由64个事业部组成,从上到下最起码设有五个管理层次,即公司—→区域部—→事业部—→事业分部—→工厂。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6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