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赢家法则TXT-2

作者:博多·舍费尔 字数:15331 更新:2023-10-08 21:26:27

当智者交给他第一个任务的时候,年轻人不愿意接受。他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其实他已经做出一些成果了。虽然他的成功是在其他的领域,但肯定也可以运用到这里。无论智者说什么,年轻人总是有一个“更好的”建议。于是智者拿起一个装满酒的玻璃杯,请年轻人拿在手上。然后他开始从一个酒壶里往玻璃杯中倒酒。因为玻璃杯已经满了,所以酒沿着杯壁流到了地上。可是,智者还是继续倒着,直到年轻人惊讶地叫道:“你别倒了,全都浪费了。”智者回答说:“这和我教给你的东西是一样的,那都是浪费。你已经像这个杯子一样装满了东西。”年轻人问道:“我现在的经验难道毫无价值吗?”智者答道:“你的思维方式使你成为了现在的样子,拥有了现在的东西。按照同样的方式思考下去,你不会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你走吧,等你空了之后再回来。只有那时候,我才能教给你一些东西。”***在你工作的领域,很可能也有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的人。你是否曾经想去结识这些人,并向他们请教呢?另一种选择则是,完全由自己充当自己的老师。我们应当接受经过实践验证的经验创造性是一项值得人们努力获取的品质,但是它并不能放诸四海皆准。有时候,我们为创造性付出了太大的代价。比如在开始一项新工作时,假如我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许多人不是继承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并努力掌握它,而是做了许多无用功。看起来是一项令人尊敬的尝试,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忽略了多少本该完成的工作?创造性很快就变成了人们不学习基本技能的一个借口。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你也许会对工作方式作一些个人的调整。但是在刚开始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你不应当将精力浪费在无用功上,你必须竭尽全力去克服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时必然会遇到的障碍。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不能走捷径,即使有许多人认为,基本知识不适用于他们。他们觉得,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知识以及自己的特殊情况要求自己采用其他的方式。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身处的条件和情况也是迥然不同的。基本方法之所以被称做“基本”,是因为它为每个人提供了从事这一工作的基础。习惯是在开始阶段形成的一项新工作的开始阶段常常被人忽视。许多人认为,开始时可以小心地四处探探路子。这通常会造成严重的错误,因为开始阶段是确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不久以后就开始依照惯例行事了。所以,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众所周知:熟能生巧。其实,这个成语往往被人错误理解。只有练习做正确的事情,熟练才有意义。练习本身只能增强人的耐力。无论你练习的是什么,它都会形成一种习惯。当你练习做一种错误的事情时,你会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当你练习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时,你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在一项新工作的开始阶段,你的习惯就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通常会一直伴随着你,无论你现在做的是什么,也许你会习惯成自然。因此,熟悉工作的过程显然不是用来娱乐和试验的,这样做的人只会养成娱乐和试验的习惯。许多从一开始就爱到处打探的人,时间一长再也克服不了四处打探的毛病。少儿阶段、少年阶段和成熟阶段人们在职业生涯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少儿阶段。少儿是好奇的,想尽可能地了解更多的东西,模仿自己看到的一切。他们不会先询问事情是否有意义,而是会先接受它。指导处于这个阶段的人是很有意思的事。当人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之后,就进入了少年阶段。少年们相信自己对于一切都能作出更好的回答,他们变得听不进教诲。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阶段,因为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了解了所有的答案时,就会停止提问。这样一来,他也就停止了学习、成长以及继续发展自己了。所以,如果他不想得到帮助,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他。许多人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并且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其实道理很简单:至少在期望的结果还没有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谦虚好学。我们思考的方式决定了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同样的思维方式将使我们变成自己期望中的那样。有时候听从一个智者的建议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即使自己不能立即领悟其中的奥妙。最后是成熟阶段。我们再次拥有了学习的能力,因为我们认识到成长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我们并非无所不知,也永远不会无所不知。困难不会消失,因为我们的知识在增长,我们的收入在增加,只是困难的规模改变了。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能力。法则之十增加动能你是否试过拦住一列正以每小时200千米的速度高速行驶的火车呢?即使你在轨道上建起一座厚厚的墙——火车也能毫不费力地将它穿透。原因在于:火车有动能。火车在运动的状态之中,它有动能,它正在奔驰。一个火车头能产生几千马力的动能,能带动整列火车。但是,当它停止不动时,一个很小的障碍物就能阻止它启动。假如你在一个轮子前放上一块垫木,火车头就无法开动,所有的努力全是白费。如果缺乏动能,一件很小的事情就能让一家企业陷入瘫痪;而具备了动能,则可以让一切自动运转,障碍也不会成为问题。***打破旧习惯很困难。一项新工作常常因为它不为人知而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小的难题都有可能让你举步维艰。你要立即开始形成自己的动能,越早越好。要想扫除所有的障碍和不利的因素是不可能的,决不会出现一帆风顺的时候。如果你形成了自己的动能,困难就不再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了。形成动能是克服困难和度过艰难局面唯一有效的途径。当我们全速行驶起来的时候,困难以及不熟悉的新情况就不会损害到我们。事实上,你投入到自己的生意上或你的职业生涯中的所有时间,都会帮助你形成自己的动能,你做的所有事情都会减少或增强你的动能。特别是在刚开始一项工作的时候,你应当尽快地形成自己的动能。这就如同你要推动一辆停着的汽车,最初的几米是最艰难的,你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但是,当车轮已经开始向前滚动的时候,你需要的力气就少多了。我们经常发现,人们没有形成自己的动能,可能是因为以下4种错误想法:1.“我先要尝试一下这件事。”2.“我先用一半的力气。”3.“我的工作要以结果为导向。”4.“我首先要找到正确的战略。”接下来你将看到,为什么这4种想法会成为人们取得成功和形成动能的阻力。没有“尝试”的机会先试着推一下汽车,这是不可能的。你要么使出全身的力气推动汽车,要么让汽车待在原地不动。只是试着做一件事,其实是根本不可能的。你要么做,要么不做。当你读到这几行字并且身体状况很好的话,那么你可以站起来。尝试站起来是不可能的,你要么站起来,要么仍然坐着。说自己尝试做某事的人,常常不会去做。因为他们仿佛在等着一个障碍来阻止自己行动的计划。行动的人,等待他们的是成果;尝试的人,等待着意外的发生。推汽车的例子可以说明更多的问题:当你只用一点力气的时候,汽车根本无法真正动起来,你永远也不会知道,让车轮动起来其实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而你却没有让汽车移动半步。一半的努力带来的并非一半的成果,而是一无所有。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阻碍动能的形成刚开始一项新工作时应该把油门踩到底。在这个时候,你不应当把自己的期望值定得太高。在这个阶段,结果还不重要。结果会迷惑人。结果的好坏可能是由于走运或背运造成的,而动能不会受到运气好坏的影响,有动能就总能取得成果。你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形成你的动能上,而不是某一次的结果。一个更关注结果、而不关注动能的人,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特别是当一个人消极地等待,等待自己发现一个可以舒舒服服地得到成果的方法的时候,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方式就真正成了问题。因此,许多懒惰的人经常打着这样的旗号:我是根据结果行事的。纯粹猎取成果的人,自我感觉非常好。可是,他们没有弄清动能的作用。一旦形成了动能,就会出现普通人看不到的方法和途径,就会产生人们事先想象不到,因此也无法筹划的结果。动能会使一切自动运作起来。还有一个论据可以证明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是错误的:以结果为导向的人必须不断地为自己鼓劲,他们从来感觉不到有什么东西是自己在运作的。他们问自己,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成绩,而他们却总是耗尽了心力。回答是:实践证明,这些人所谓的才智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并剥夺了他们获得长期动能的机会。成果会从运动中自动产生,这就是结果。进入运动状态很重要。一个人一旦行动起来,他会比停着的时候更容易继续前行,动能可以使他保持行动的状态。法则之十一敢于梦想并实现梦想有一天,5岁的女儿兴奋地跳到了妈妈的床上。“妈妈,你长大以后想成为什么人?”母亲想,这是女儿想出来的一个新游戏,于是她说:“哦,我想,我长大之后变成一个妈妈。”女儿抗议地嚷嚷道:“你不能变成妈妈,因为你已经是一个妈妈了。你要变成什么?”“好吧,那我要成为一个老师。”妈妈回答说。“不,这不行。你也已经是老师了!”“宝贝,太遗憾了!我不知道我应该说什么。”“妈妈,你就告诉我,你长大以后想变成什么。你想变成什么就能变成什么。”母亲突然明白了。她怔住了,说不出话来。女儿不问了,离开了卧室。这段不经意的对话深深地触动了母亲。在女儿的眼里,她仍然是想成为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她的家庭、她所受的教育、她现在的半天工作以及她的两个孩子……这些看似无法改变的情况一下子在她的眼中失去了意义。因为在她年幼的女儿看来,她依然还可以做梦,她的未来还没有定格。在女儿的眼中,她还得长大,还有许多她可以变成的样子。***你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次要的。唯一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将来想成为什么人?无论是否有人对你说过“这是不可能的”,这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如果有一个人不同意这个说法,那这个人就应该是你自己。你决不能认定你的生命已经“过去了”。因为如果你不抓住自己的梦想,别人更不会为你抓住梦想。另一个陷阱听起来并不骇人听闻,但是它用一种狡猾且不易察觉的方式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就是那种认为眼下还不能追求自己梦想的想法,也就是说现在还没到适当的时候。你要相信,根本不存在开始一件新事情的最佳时刻。每当你推迟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你离它又远了一分。灾难作为新的开端即使是灾难也不能让我们垂头丧气。有时候,可能会有一次可怕的遭遇使我们备受打击,认为未来都失去了意义。在这种时候,我们必须让自己相信,灾难中也常常蕴含着我们未来的机遇。一个17岁女孩的第一次恋爱以失败告终,男朋友提出了分手,她觉得天都快要塌下来了。这时候,她的目光落在了卧室镜子上的一句话上,这是她的妈妈用口红写的:“当假神走了之后,真神就会到来。”你愿意与假神还是真神度过一生呢?你愿意在妥协中生活吗?这些问题不容易回答。有的时候,我们无法自己作决定也许是一件好事,有一些事情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如何应对。1914年12月,即托马斯-爱迪生67岁的时候,他的实验室毁于一场火灾,损失达到了将近350万马克,而他的保险金额只有40万马克。更糟糕的是: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毁于一旦,他的学术论文集、所有的图样和笔记都付之一炬,他的事业被摧毁了。他的儿子找到他的时候,他正从远远的地方望着熊熊的烈火。他非常冷静,微笑地看着火焰一点点地蔓延。他请别人速将他的妻子带到自己身边。当妻子到达现场的时候,他说:“看呀,我们有生之年再也见不到这样壮观的场面了。灾难有很大的价值。我们所有的错误都被烧掉了。谢天谢地,我们又能完全从头开始了。”如果你也遇上灾难,这样的想法肯定会对你有帮助:如今你有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是,重新开始并不需要经历一场灾难。你必须经常提醒自己:你可以做梦,你可以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你有权发现自己的生活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你有权向往一种充满激情的生活,而且最关键的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一个全新的未来。你已经停止做梦了吗不仅是过去,现在也可能成为一个陷阱。有一天,一个男人丢了自家的门钥匙,他开始四处寻找。一个邻居看见他在找东西,就主动帮助他。当这位邻居正在认真搜寻,甚至连灌木底下都不放过的时候,她注意到这个男人一直只在一盏路灯下面转来转去。他总是在那儿向前走几步,再向后退几步。邻居觉得很奇怪,她让男人到别的地方找找,除了路灯下面,他也有可能把钥匙掉在别的什么地方了。男人答道:“我当然有可能把钥匙掉在其他地方了,但是这儿有光。”太多的人以为,自己的梦想和热情可以在他们目前正在从事的工作中找到。其实,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完全可能存在于另一个地方。开启他们生命热情之门的钥匙,也许是在他们去过的什么地方。你可以重温一下自己被岁月尘封的旧梦,而且你要相信你有足够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人想为自己的假期定一个电视计划、一个戏剧计划和一个旅游计划……他想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但是,如果速度比方向更重要,不是很可笑吗?一边争分夺秒,一边却在大把大把地挥霍着岁月,甚至正在埋葬自己的梦想,这种做法难道不危险吗?这是因为他对于自己想要前进的方向考虑得太少的缘故。因为他不相信自己明天可以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做着与昨天和今天完全不同的事情。一切从头开始是可能的吉尔伯特-卡普兰①在25岁的时候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杂志。他是一个完全醉心于工作的人,在15年的时间里,他把自己的杂志办成了一份发行量巨大的知名杂志。他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在他40岁的时候,他突然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出什么事了?有一天,他听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乐曲深深地吸引了他,唤醒了他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某些东西。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应该重新演绎马勒的第二交响曲,他觉得缺了点什么,他听到的演奏不符合马勒的原意。他出售了自己的企业,并决定要成为一个指挥家。所有的专业人士都认为他的做法是一次希望渺茫的冒险。因为卡普兰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指挥,也根本不会演奏任何乐器。一个甚至连乐谱都读不懂的经理——40岁——当指挥,这简直可笑极了!可是,这些批评意见动摇不了卡普兰的决心,他甚至将目标定得更高了:他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演绎马勒的作品。然后,他开始学习,他向最优秀的指挥家求教。他请了老师,不断地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只过了两年,他的梦想就成为了现实。1996年,吉尔贝特-卡普兰演奏了美国最成功的古典作品集。在同一年里,他作为一名受人仰慕的指挥家出席了萨尔茨堡音乐节的开幕式。法则之十二注意你的身体健康设想一下,你拥有一匹价值100万欧元的赛马。你会如何对待这匹马?会喂它什么食物呢?你会给它喝伏特加酒,给它吃色拉、炸薯条和巧克力作为饭后甜点吗?你会用啤酒代替水作为它的饮料,用1千克加了很多奶油的冰激凌代替燕麦作为它的饲料吗?你会让这只尊贵的动物享用音乐而且晚上带着它周游各家小酒馆吗?你会教它抽烟并在它的马厩里安置一台电视机,好让它总是精神紧张、难以入睡吗?你当然不会做这些事情。可是,你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的身体呢?***不得病并不意味着健康你会如何给健康下定义呢?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出比这更好的答案:“如果我没病,那我就是健康的。”其实,健康的内容比没有生病丰富得多了。健康意味着生机勃勃、精力旺盛、注重生活质量、拥有生活情趣。不断地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你能够真正地提高你的健康水平,增强你的活力,你可以每天获得更多的精力。许多人都在失去了健康的时候才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直到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四肢无力甚至疾病缠身的时候,他们才会采取一点补救措施。在这件事上有一条基本原则:如果我们对重要的事情不闻不问的话,那么它们总有一天会迫在眉睫,那时候,我们就得关注它们。在健康这件事上,这就意味着你不得不为避免损失而斗争。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一部有关赢家的书会包括一个关于健康的章节。如今的赢家懂得,他们的健康状况是决定他们工作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我们卧病在床的话,想征服世界的愿望是很难实现的。你的健康状况极大地影响着你的自我感觉、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以及你具有多大的超凡能力和个人魅力。我们应当注重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我们的饮食和运动。当我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时,就能够更容易地享受我们的成功。不走极端一个人要获得最佳的身体状况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这个问题是人们经常谈论的,有关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不过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对一个人有益的东西,也许对另一个人却是有害的。一方面,我们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知道所有走极端的行为都是有害的。我们需要一种均衡的、理智的生活方式。例如,你不要过多的食用同一种食物,而要少量食用各种不同的食物。你不要长期进行某种方式的节食。当我们了解到某一种特定食品的害处时常常为时已晚。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极力避免一切“坏东西”,而是说你应当注意让自己的身体获得足够好的、高质量的食品。当身体缺少某种东西的时候,它会向我们发出清晰的信号。所以我们才会经常感到饥饿,产生对某种食物强烈的渴望。我们完全可以不带丝毫内疚感地向这样的饥饿举双手投降。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不存在什么好的或坏的食品。让我们听从身体的旨意——它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法则之十三不因拒绝而灰心杰菲特和许多人一样,崇拜一位闻名遐迩的演说家,演讲让他心潮澎湃,于是他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紧接着,杰菲特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听众对演讲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一群人觉得演说家很可笑,并抨击他的讲演;另一群人觉得他不是特别好,但也不是特别糟糕。可是,绝大多数人和杰菲特的观点一致,对演讲传达的信息有着同样的感受。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要将听到的内容在自己的生活中加以运用。杰菲特走到演讲家面前,他要亲自问一问,为什么听众对于同样的内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演讲家答道:“这样3种人是每个演讲者都会遇见的。虽然比例各不相同,但是每一个规模较大的听众群中都会有发表批评和嘲讽的人、持中立观点的人以及被演讲内容打动的人。“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希望让每个人都满意。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些人将批评和否定看成是他们毕生的任务。打开心扉接受新事物也需要勇气,并非所有人都具备这样的勇气。“我发现,当我开始从容面对这3种人的存在时,心里轻松多了。我只把注意力放在赞同我的观点的听众身上。自那以后,我演讲时的状态有了很大的好转。”***3种人每个赢家都懂得如何面对拒绝。他知道总是存在3种人:?誗第一种人拒绝你。?誗第二种人犹豫不决,最终不采取任何行动。?誗第三种人接受你以及你的项目或你的想法。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你都会遇见这样3种人。这是客观事实,与你的项目、你的服务、你的公司或者你自身根本无关,这是人的天性。3个阶段每一种设想和每一个项目都要经历3个阶段,这与项目的内容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这3个阶段是:第一阶段:嘲讽。项目得不到重视,有些人会冷嘲热讽。第二阶段:批评。嘲讽的态度已经不合时宜,因为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现在有人持批评态度。第二阶段完全可以被视为一种进步,因为批评是人们首先必须面对的。第三阶段:认同。对于坚持不懈且锲而不舍的人,别人会渐渐地改变原先批判的态度,认同取代了批评。尽管还会有一些喜欢指指点点的人,但是这种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也不会有许多人附和。幸亏在每一个阶段都存在上述3种人。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对你冷嘲热讽,但是你也不会得到所有你期望得到的支持。无论如何,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人对你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评价。不因批评而气馁,在困境中成长每个人都必然会经历这3个阶段,也会遇见这3种人。问题是,我们将如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常常会注意到两种极端情况:一些人面对批评完全采取封闭的态度,然后暗自审视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吸取教训;而另一种人却非常在意别人的批评并因此立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这些人总是在努力让别人满意,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对自己的背叛。行为的艺术就是在这两种极端之间找到一条中间道路。一方面,我们不应当对正确的批评置之不理,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某种做法是行不通的,并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另一方面,我们不应当忘记,失败是难免的,遇到阻力也是必然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不因批评而气馁,在困境中成长。明确区分这两种极端情况是不可能的。我们应当考虑一下,别人的批评是建设性且合理的,或只是无理的指责。当你无法作出明确判断的时候,你就不必理会这些批评。脸皮厚一点的人肯定会比脸皮薄的人更有成就。赢家学会了不把无理的批评放在心上。他们认识到,这些指责的人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同样也知道,冷嘲热讽的人、持反对意见的人总是存在的。众口难调,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我们自己选择对自己有影响力的东西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别人,这样也好——每个人都应当保持自己的独立意志,但是我们有权决定是否让自己受他人意志的阻挠。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喜欢我们所做的事,这并不可怕,只是我们不能让他们改变我们的想法。有一句古老的箴言说道:“离开一幢房子的时候,倒干净鞋里的沙子。”其实,人们在进入房门之前清除鞋中的土,这种做法似乎比箴言中所说的更符合逻辑,可是这句话有着其他的含义:人们在一幢房子或其他的任何地方是被接受还是被排斥,这其实并不重要。根据平均原则,任何一件事物总会有足够多的人喜欢它。可是,也会有许多人拒绝同一件事物,而且他们还会不吝笔墨地赘述自己反对的理由。有一些论据听来如鞋里的沙粒一样让人生厌。开始的时候,一些小沙子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你走了几公里之后,即使是很小的沙子也会把你的脚磨破,让你最后不得不停下来。赢家有能力把无理的批评像沙粒一样拒之门外。法则之十四永不满足一个记者在采访保加利亚的举重世界冠军时问道:“当你训练时将同一重量的杠铃举起10次之后,你觉得10次中的哪一次最重要?”世界冠军回答:“第11次。”***你必须明白,永远没有最好的成绩。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永不满足。假设你现在放下这本书做几个俯卧撑,你能做多少个呢?当你“使出全身的力气”的时候,你就已经尽力了。可是,如果你已经许多年没有做过俯卧撑,那么你最好的成绩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如果你从现在开始每天不间断地做俯卧撑,哪怕只练习5分钟,你在3个月后又能做多少呢?假如你过去缺乏锻炼,那么你无论如何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其实我们的潜力比自己目前的能力要大得多。这个规律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所有人都在不同的领域中具有潜在的“成功机能”。额外的10%可以使成果加倍现在设想一下,你将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每天做3次俯卧撑,每次5分钟,每一次你都付出全部的努力(100%)。当你完全不行了的时候,你再做一个(110%)。你并非每一次都能完成这110%,有时候,这最后一个俯卧撑你只完成了半个。但是,每个运动员都知道:本来根本做不到的“额外”的一次练习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你的水平。如果你连续3个月都以这种方式进行锻炼,那么你最终能做多少个俯卧撑呢?总有那么一些人愿意付出110%的努力。这些人将在自己所在的领域中成为精英并且得到奖励。这额外的10%的努力是区分中等水平和重大成就的决定性因素,也在生存底线和富裕之间划了一道界线。这额外的10%将带给你预想不到的奖赏。通过这额外10%的努力,你可以做出比原先多出一倍的成绩,常常是1000%甚至是10000%。要想真正了解你自己的能力,你就要做好准备付出110%的努力,就要养成付出额外努力的习惯,甚至付出比别人的期望更多的努力。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基金经理之一、亿万富翁约翰-坦普尔顿先生很少接受采访,他要节省时间用在别的地方。尤其是对照相采访,他几乎完全拒绝。一次,他破例答应一家著名的杂志社对他进行30分钟的照相采访。摄影师先给他照相就花了将近7分钟。当人们问约翰先生,他为什么同意这个人给他照这么长时间的相,他回答说:“我的确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照相上。但是这个男人付出了110%的努力。他充满热情地工作着,而且他是那么深爱着自己的工作,使我不忍心去打扰他。”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付出110%的努力为什么当有些人付出110%的努力的时候,另一些人却最多只愿意付出自己能力的50%到80%呢?答案是极其简单的:我们喜欢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真的有人在作110%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当然,没有人生来就具有这种天赋。我们总是选择困难较少的路来走。当我们只需要付出50%的力气时,我们为什么要付出110%呢?答案就是:因为那样做可以使我们尊重自己;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对自己的能力有真正的了解;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充分地体验我们的生活;因为只有当我们付出110%的努力时,我们才能真正地改善自己。看到这一点的人能够让自己饶有兴趣地付出110%的努力。当他们遭遇到困难时,他们的口号是:“如果我做不到,那我就必须做。”对于这些人而言,达不到目标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苦。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计划,他们会看不起自己。他们愿意承担困难和艰苦的任务。这样做甚至会给他们带来乐趣。阿诺德-施瓦辛格曾经说过:“痛苦是好东西。与痛苦打交道是区分冠军与非冠军的关键。我喜欢痛苦,是痛苦使我成为了冠军。”法则之十五在困境中成长一个女孩和她的朋友——一个年长的水手在港口散步。她遇到了一些难题,心里很悲伤。水手问她:“如果我从岸上跌入海里,肯定会淹死吗?”女孩望了望拍击着海岸的冰冷的波浪,回答说:“你当然会淹死。”水手摇摇头,说道:“我还从没见过有人跌进水里淹死呢。只有当我待在水里不动,我才会淹死。”女孩不服气地说:“但是,你至少会受凉感冒,然后住进医院。”水手重复着自己的观点:“那也只有当我在水里的时间过长时才如此。我是水手,我经常跌进海里。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可是后来我发现,只要我迅速从水里爬上来,就什么事情都没有。所以,你的问题也一样。你不要为此感到悲伤,你应该考虑解决这些难题的办法。”***这条原则适用于大多数的难题:根本性的难题并非艰难的处境本身,而是你看待它的方式。最大的危险常常是由这些困难引发的失意。如果我们的思维和感情都不被困难所困扰,困难就无法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区分我们身外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内心对此作出的反应。我们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我们总会有“跌落水中”的时候。我们无法避免失意,但是我们可以学会缩短自己失意的时间。当一次挫折或失望使我们在3个星期里陷入颓丧和失意之中时,我们必须学会首先将这段时间缩短到3天,继而是3个小时,最后是3分钟。赢家练就了这项本领。这对于大多数困难都是适用的,除非是一些致命的打击,如患了不治之症。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可是,当许多人陷于困境而无法自拔的时候,赢家却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摆脱低落的情绪。那样,他们便将失意转化成了兴致。他们会立即情绪高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他们兴致勃勃地发现,问题中蕴含着新的可能性和机遇。一旦我们的情绪被难题困住,我们就丧失了行动力。我们不能忘记,决定权在我们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困难手中。当我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困难上,而是积极考虑解决办法的时候,困难就失去了控制我们的情感的力量。无论何时遭遇困境,我们都应当最多将10%的精力放在困难身上,而集中90%的注意力来寻找解决方法。赢家面对困难的态度为什么赢家对待困难的方式与众不同呢?他们是如何获得勇气和力量的呢?关键的区别以及他们力量的来源在于他们对待困难的态度。赢家看待事物的方式与一般人截然不同。首先是3个区别:1.赢家几乎从不把困境看成永恒的状态。他们更多地在想:“情况会发生变化。”因此,他们获得了寻找解决方法的力量。相反,那些相信困难会永远存在的人,只能拱手向命运投降。2.赢家不允许困难影响到自己生活的所有领域。当生活中的一个领域出现困难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生活全线崩溃。夸大困难的影响力的人认为,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享受的了,他们以为困难将自己整个生活都摧毁了。按照这种思维方式,他们立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也因此无法再将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3.赢家不把困难看成自己的个性缺陷。他们更多地将困难视为前进的挑战和成长的机遇。将困难看做自己的个性缺陷的人会感到无助,这样他又怎么能够在短时间里彻底改变自己的个性,从而创造崭新的人生呢?赢家是用以下方式来对待困难的:我们看待困难的方式才是我们真正的障碍。我们常常把困难看得太重了,或者忘记了它意味着成长的机遇。当我们考虑解决难题的方法的时候,困难就已经变成了一种挑战。我们可以从中汲取重要的经验教训并使自己更坚强。任何一种挑战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我们应当定期寻找困难,因为我们需要它的礼物。困难是我们拓展自己影响力的机会。当困难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熟悉的舒服地带,这样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假如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学习和成长,那么我们面临的困难常常是实现成长的机会。如果你想变得富有,你必须寻找多一点的困难。将精力用在如何逃避困难上,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不可能的,然后垂头丧气……集中精力克服困难,才能实现成功的人生。你不要渴求舒适的环境,你要渴求自己能力的增强。你不要希望你的困难会随风而逝,而应当希望自己拥有克服困难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但是只有少数人懂得如何对待挫折和困境。精英就是那些即使在自我感觉不好的情况下也能取得非凡成绩的人。每一次成功都会带给你一份奖赏,每一次挫折都能让你更坚强。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我们的成长少不了成功和困难。困难使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当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我们必须积极地、主动地并有创造性地行动。每一个困难以及每一次痛苦之后都隐藏着一个“金矿”。但是许多人眼睛只盯着困难,因此永远都发现不了“金矿”。我们经常缺乏的只是观察全局的能力。我们有时候将一种情况称做灾难,是因为我们只观察到了事物的一部分。后来我们常常发现,这个被我们看成潜在的灾难的东西,恰恰是我们错过的最佳机会。你有权控制自己的生活每当你的生活出现困难的时候,你最好立即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你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无用的生气和感叹上。这不会对任何人有帮助,只是浪费精力。你无须将自己视为无助的牺牲品。你也不要向别人夸大自己悲惨的命运,希望得到同情。你最后想得到的是尊重,而非同情。你不要忘记:你将责任推到谁的身上,你就是把权力拱手送给了他。除了你,没有人有权力控制你的生活。虽然也许并非每一个困难都是你造成的,但是多数情况下你至少有部分责任(权力),你本人才有权力决定如何解决困难。困难有3种不同的种类:1.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困难。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习惯来解决它。比如在钱是否够用的问题上,储蓄还是花光每一分钱的习惯是关键。这个问题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决。2.我们只能间接控制的困难。我们通过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来解决它。3.我们无法控制的困难。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决定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比如我们的感觉以及我们如何作出反应等。最好的办法是始终保持微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法则之十六既是上司,又是下属拉尔夫曾是一个典型的季节工人。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他可以在短时间里卖力工作,但是到了冬季,当收益微薄的时候,他就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地守候着好时节的到来。他的顾问知道,再这样下去,拉尔夫永远也成不了大器。眼看着拉尔夫无谓地荒废着自己的天赋,顾问觉得很心痛。有一天喝下午茶的时候,他们碰巧在厨房遇见,顾问决定给拉尔夫上一课。他拿起一个盛有刚煮好的咖啡的咖啡壶,然后开始把咖啡往地板上倒。拉尔夫瞪大了眼睛,惊叫了起来。他以为顾问是因为还想着别的什么问题,所以竟然忘记拿一个杯子接咖啡了。顾问旁若无人地继续倒着。咖啡落到地板上,四处飞溅。拉尔夫愣住了,望着地板上的咖啡渍说不出话来。顾问解释道:“咖啡象征着你的天赋,而缺少杯子象征着你缺乏自律。如果你不用自律来管束你的才能,你就是在荒废自己的能力和生命。缺乏自律的人并非真正地活着。”***这一章谈到的是每个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迎接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也许这就是你能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前提,例如下面将要说到的独立经营者。当然,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每一个雇员。请你不要忘记,每个人最终还是在为自己而工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独立经营。为什么许多独立经营者失败了许多人开始独立经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梦想,他们想成为自己的主人。遗憾的是,总会有一些人在生意上失败了。这种结果也会发生在那些曾经在作雇员时颇有建树的人身上。为什么有一些人曾辛勤而成功地工作了许多年,而一旦他们开始独立经营就无法获得成绩呢?为什么他们在那么多年的时间里帮助别人发家致富,却帮不了自己呢?答案就是,在这些人的性格之中缺少了一点东西,在当雇员的时候没有显露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直到他们独立经营的时候才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已经非常习惯于受管束,而且只有当这种压力存在的时候,他们才能达到目标,因此他们对如何自我引导一无所知。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那些受到提拔、而在行动上拥有了更多自由的雇员身上。事实上,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敢迈出独立经营这一步,是因为他们只有在管束和压力下才能挣得自己的生活费。当有人处于他们之上并且推动着他们向前的时候,他们就觉得工作起来会容易一点。其实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区别是由我们的个人习惯直接导致的。如果我们希望情况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转变,那么我们必须改掉旧的陋习,养成一些能帮助我们获得成功的习惯。坏习惯是一个人可能拥有的最恶劣的雇主。关键的区别看似微不足道问题在于我们低估了小差别的影响力。当你差一点就实现了自己的每日目标、每周目标以及每月目标的时候,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你每天只工作9小时而不是10小时的时候,这似乎也并不重要。当你没有按计划挣得7500马克,而只挣得6300马克的时候,这很糟糕吗?没什么,6300马克也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如果你中午休息1个小时,没有按计划完成5个会谈而只完成了4个,这也是正常的。或者当你没有按照预定的日程从9点开始工作,而是等到了9点半的时候才开始,你没有认识到为什么这会对你的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可是不幸的是,它们都会造成影响。假如我们穿过时间隧道看到几年之后的话,这一影响甚至是十分巨大的。我们在做下一份工作时是否付出110%的努力,这起到关键作用,因为下一份工作总是最重要的。它决定我们是发展还是失败,是建立起自信还是摧毁自信。实际上,你的行为将决定你拥有中等生活水平还是获得成功和财富。普通人与赢家的区别就在于此。起初,偏离自己的生活轨道的程度看似很小,但是几年之后,你就完全与它分道扬镳了。当一个人硕果累累的时候,另一个人却落魄颓废——而他还在对自己说,成功于他是遥不可及的。你不要欺骗自己:自律比看起来更重要。法则之十七树立远大目标一位拥有数十亿家产的美国石油大亨正在给他的学生设计一项远大的目标和宏伟的计划。望着老师在纸上写下的数字,学生感到疑惑不解,可是亿万富翁还是一刻不停地写着。这些数字令他心潮澎湃,他设想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学生觉得这些目标的确非常值得追求,但是他感到自己力不从心。他认为对自己而言,达到这些目标完全是不现实的,他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它们。当他对亿万富翁说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后,富翁解释道:“我之所以拥有了巨额财富,是因为我为自己树立了远大的目标。我的目标起初也是不现实的,似乎与我不相称,但是,后来我就渐渐对此习惯了。”富翁带他的学生来到一个菜园里。角落里长着一些硕大的南瓜,它们大都很相像,只有一个南瓜的形状有点奇怪,而且比其他的南瓜都小许多,因为它长在一个玻璃瓶中。亿万富翁说道:“我想,大多数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的愿望是成为普通人中的强者。我们的目标决定了我们的发展。我们依照目标而成长,就像南瓜依照玻璃瓶而生长一样。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选择的目标都太渺小了,目标实际上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局限了他们的成长。如果我们期望生活给予我们1美元,那么生活就真的会惩罚我们,只给我们1美元。人生太短暂,不能碌碌无为。”***我们都是树立目标的能手有许多关于如何制订目标的书。其实我们根本不需要它们,因为我们都很清楚应该如何树立目标。否则你是怎样获得自己如今拥有的东西的呢?你的居室,你的住宅以及其中的陈设,你每天开的车,这些都证明了你已经实现的目标。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然后你才能找到获取这些东西的途径,就这么简单。当欲望足够强烈的时候,我们总能找到获取我们在生活中渴望的东西的途径。大多数人之所以没有获得更多东西,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只追求自己视线之内的东西,而不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达到宏伟的目标。乔纳森-斯威夫特①曾嘲弄地说:“那些没有期待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不会失望。”我们的期望以及由此产生的目标决定了我们在生活中的收获。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某一样东西并为此艰苦地工作,那么我们就会得到它。我们要注意的只是不要将目标定得太低了。 我们不应当拒绝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等我们老了之后,我们只会后悔一件事——我们没有做的事。当人们有一天心中充满悔恨地回忆往事,那种感觉一定糟透了,他一定会问自己:“假如我给自己树立了远大目标,我的生活又会怎样?”微弱的愿望并非真正的目标当你想要得到一定数额的收入时,那么这必须对你有绝对必要性。你必须将你的目标看成一件非达到不可的事物,如果实现不了,就一定会令你非常痛苦。你见过这样的人吗?他们在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之后总是说,能达到目标“就好了”——他们真的能达到目标吗?在这个世界上作出了重大成就的人,他们的眼光不会只局限在现实的事情上,他们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现状。最后,他们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有多不满意,有多不能忍受,他们就能多投入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