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第九单元 哈佛经理业务管理-3

作者:佚名 字数:21018 更新:2023-10-09 13:41:12

(4)评审委员会的建议和对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5)有关返工、返修的详细材料和实施结果。(6)防止不合格品重新产出的纠正措施。七、质量记录法ISO标准描述的质量体系,要求供方应制订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存贮、保管和处理程序,并贯彻执行。质量记录是获得必要的产品质量及有效实施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客观证据。如前所述,购买产品的质量与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供方和分供方的质量记录应考虑制定一个保证产品质量的程序。下面介绍质量记录的两种主要类型(在产品质量和质量体系运行方面):产品质量记录些记录包括下列类型的文件:(1)产品规范。(2)主要设备的图纸,原材料构成说明书。(3)原材料实验报告。(4)产品制造各阶段的检验和实验报告。(5)产品允许偏差和获得认可的详细记录。(6)不合格材料及其处理的记录。(7)委托安装和保修期内服务的记录。(8)产品质量投诉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质量体系运行记录这些记录将证实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包括标准操作程序的有效运行。(1)质量审核报告和管理评审记录。(2)对供方及其定额的认可记录。(3)过程控制和纠正措施记录。(4)试验设备和仪器的标识记录。(5)人员资格和培训方面的记录。 □ 典型的质量记录质量记录是实施质量体系各要素的原始证据。通常不被认为是质量成本。以下是一生产企业应用质量记录的典型例子。这一核查表可随着公司的规模、产品的类型、合同的要求和质量体系的改变而变化。核查表是根据ISO9001给出的。1.管理职责(1)资源评估和为维护质量体系对人员要求的评价的详细记录。(2)管理评审记录,包括评审结论,采取措施的记录。(3)质量手册、质量计划和有关文件的发放记录。(4)对已颁布的质量体系文件及其有效期的修订的记录。2.合同评审(1)进行合同评审的备忘录。(2)接受评审和评审结果的记录。(3)供方对需方的要求进行修改和需方接受修改的详细记录。3.设计控制(1)根据包括市场调查在内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设计验证的详细记录。(2)在计算和分析基础上的设计输出,在生产线上对其验证的详细记录。(3)同意生产单位改变设计的详细记录。4.文件控制(1)编制有效文件(包括文件的正式前言)、批准的日期、标识符号的数量的细节。(2)批准文件修改的细节和执行日期的细节。5.采购(1)采购制度包括参考规范、蓝图等的细节。(2)供方选择和评价的细节;供方认可的核检表。(3)采购产品的检验记录,接受和拒绝的数目记录。6.需方提供的物资(1)由需方按指定程序提供的物资核查表。(2)验证产品用途是否适宜的记录。(3)不合格物品的报告。7.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1)为保证原材料、工艺过程等多种因素具有可追溯性,所安排的产品标识体系的详情。(2)在产品产出后,为便于调查不合格品的原因所安排的产品标识体系的详情。8.工序控制(1)影响工序控制结果和观测情况的记录。(2)采取纠正措施保证工序受控的记录。9.检验和试验(1)检验和试验报告。这些报告将涉及到材料的获得、运行过程、检验和试验的最终阶段。(2)在检验部门放行之前,完成产品的标识和追溯所有产品原料来源的标识。10.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1)检验和测试设备的核查表及它们的校准记录。(2)主要的维护担保记录。(3)不合格检验设备的处理详情。11.检验和试验状态不合格品放行,包括检验部门给出的合格标识的详细记录。12.不合格品控制(1)标识、评价、隔离和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通知有关职能部门结果的记录。(2)让步接收的记录。(3)产品返工和返修的记录。(4)拒收和报废的记录。13.纠正措施(1)每一种不合格品要求采取纠正措施的详细记录。(2)对不合格产品调查和原因分析的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获得结果的记录。(3)由纠正措施引起有关规程更改的记录。14.搬运、贮存、包装和交付(1)贮存期间维护和保管的记录。(2)使用包装材料和在包装上使用标签、印章标记的记录。15.质量记录(1)维护质量记录的核查表以证实达到了所要求的质量水平和质量体系的贯彻。(2)贮存记录类型/位置的详情。16.内部质量审核(1)建立内部质量审核的记录,他们的结论和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2)由内部质量审核引起的程序改变记录及关于贯彻它们的日期记录。17.培训(1)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工作人员的详情。(2)人员需要培训的记录。(3)组织培训的记录。18.售后服务(1)对合同或担保书部分承担售后服务的详情。(2)在售后服务运行期间主要不合格项的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程序或材料改变的记录。 19.统计技术(1)统计过程控制文件。(2)在分析缺陷和改进试验设计方面应用统计技术的记录。八、内部质量审核法□ 内部质量审核的使用ISO标准要求供方应建立全面的内部质量审核制度,以验证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并达到了质量体系的总体要求。在内部审核期间,为纠正不足或查出不合格品,需要建立一个管理体系。审核不应采取突然检查的形式,因为,这种形式会使被审核部门的人员认为审核会把不合格的责任归咎于他们,而不提供真实的资料。应该强调,质量体系应使所有与质量相关的运作有高度透明性。因此,质量审核应是事先计划好,并客观地给出书面文件的活动,也是所有与质量相关的情况交流。由于内部质量审核对所有人员水平是一种挑剔的检查,所以,消除所有管理人员的顾虑是特别重要的。应该清楚,审核是一种改善体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体系的人员来说,应既能促使他们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发现问题,又能促使他们提出改进建议。□ 质量审核计划质量审核通常由质量保证部门计划和组织。审核的质量体系要素应与计划程序表一致。质量审核的频次将取决于体系贯彻的进展。最初阶段,质量审核需经常进行,约每季度一次。一旦体系已较好地建立,一年审核一次亦可认为是合适的。为使关键部门(如制造部门)的质量体系能成功地运行,审核可较其他部门(如市场和培训部门)的次数多一些。但是,要挑选一名达到足够的训练次数,并能依据不同的职能范围修正审核程序的胜任的审核员是很困难的。□ 审核员的挑选质量审核的效力,很大程度依靠审核人员的技能。一个正式的质量审核方案需要一个审核员小组,这个小组应由精心挑选的可靠的质量人员组成。他们应客观、诚实、具备分析处置问题的能力并有良好而得体的人际关系。这些人员的选择不必仅限定在质量保证部门,可以来自其他部门。在挑选之后,他们应通过培训组织的课程培训。合格的审核员可继续在他们各自的部门工作,但在需要时,能接受审核任务。□ 质量审核的准备既然质量审核是质量体系的一个主要的因素,那么,它必须依靠标准程序和训练。首先,应在审核小组的指导下制作一个规范化的程序表。这个程序表应是按照质量标准的各种条款得出的报告,并根据产品的性质、制造体系和公司的组织结构制作。在审核手册里应清楚地说明审核程序。第一步是审核小组的组成。审核小组应由区别于被审核方的其他部门的人员组成。小组的组成和审核的程序应预先决定并告知有关方面,包括被审核部门,应将与审核程序有关的事项通知他们。对于车间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大公司的审核,被审核的部门应在审核开始前,向审核组提供其进行质量保证活动方面的报告。这样的报告可以缩短审核组收集数据方面所花费的时间。□ 质量审核的实施实际的审核应从了解被审核领域的管理简况开始。在首次会议期间,审核的方法、审核的范围和一些必要的需行政管理方面配合的事项要明确。审核期间,被审核的各部门必须陪同审核小组,以使审核过程能顺利完成。在审核运行开始之前,审核小组应通晓各部门程序及有关的情况,如可能,应审核一下以前的审核报告。获得通过应慎重,在对现实运行做评价时应了解以前审核时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已消除。审核小组一开始就应使用标准规范的审核表,但也不局限于验证表上的审核点。审核应寻求一个普遍规则:(1)确定文件控制程序和指令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2)验证程序和指令是否已贯彻。因此,作为与验证质量相关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和记录应按照指定的程序去调查。除此以外,审核员应找一个点与实际操作人员对话,以了解他们是否明白操作程序和规程,并认真地遵循了。审核员可以观察正在开展的工作,看这些工作是否符合指定的规范和程序。应鼓励操作人员提出按体系要求操作带来的问题或困难。(3)对产品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行评价,有时也是对产品审核。因此,最后决定产品的选择和产品记录的可追溯性,应看有关的操作和检验记录是否正确,材料投入是否符合标准和规范。审核员可询问产品的可靠性是否按指定的方法检验并得到证实,如经核实,则应同意这些项目通过检查。无论何时,一个审核员在观察体系不合格项时,应仔细地核实所有有关的证据,并对不合格项或缺陷的全部细节予以记录。同样,对采用的纠正措施也应予记录。这样的观察应与被审核部门的代表联系,使其了解不合格项的验证和观察图表的记录,避免过后争论。审核报告应记录所有按照程序操作的实例,同样也应记录不符合项。这样形成的一个较为全面的报告,比直接否定的报告更真实。后者仅仅会产生对审核体系的抵制和不满。□ 审核报告审核结束前的最后一次会议,应掌握对被审核部门评审结论的管理,需要时,可让审核部门作进一步说明。同样,还应讨论恰如其分的纠正措施。这些内容都应编入由审核小组设计,被审核部门领导认可的审核报告中。通常的审核报告应包括下列资料:(1)报告标题、数据和其他鉴定资料。(2)审核小组组成的详细情况。(3)基本资料,例如:审核的目的、范围、日期和审核的程序,审核活动和被审核部门的简介。(4)调查或观察结果摘要,例如,对被审核部门贯彻质量方针有效性方面的所有结论,以及他们在产品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效。(5)特殊的调查。不合格项的详细情况应随着建议采用的纠正措施一起阐明。□ 跟踪监督质量保证部门是经常性地组织内部质量审核的部门,它也有管理与落实审核报告的责任。审核小组领导收到的审核报告,应给公司管理评审的主管者一份副本,同时被审核部门也应存有副本。落实措施按下述内容进行:(1)有一份对被审核部门提出申请审核的报告的书面答复。(2)对答复的恰当评价。(3)验证采用纠正措施的进度表及完成情况。(4)对防止不合格项再发生的纠正措施的评述。跟踪监督可以由书面通知、修改的评审文件和贯彻报告之后再审核的日期等组成。负责跟踪监督的人员应对采用纠正措施后仍未解决的情况定期评审,对遗留问题处理的结果予以关注。质量审核报告的摘要应定期送给上级管理部门,把它作为质量体系评审的重要依据。摘要可以特别强调重新出现不合格项的因素、经常出现不合格项的区域、活动和过程,以及纠正措施的建议等。□ 质量审核记录下列审核记录应由审核小组领导和审核部门保存:(1)审核通知和审核计划。(2)空白审核核查表。(3)审核报告和以前的备忘录。(4)给被审核部门的书面答复。(5)审核报告的落实情况。下面的工作记录也可以由组织质量审核的责任部门保存:(1)审核者和审核者领导的鉴定记录。(2)完成审核的核查表和审核人员的工作文件。(3)各方面的合格性叙述。(4)每年的审核计划和修正计划。(5)每季度的审核程序表。(6)所用的审核程序。九、质量售后服务法□ 售后服务的重要性服务包括用户需要的在产品要求保养和维护期间的所有的售后服务。但是,ISO标准没有适用于像过程材料或纺织原料、食物类商品和其它有各种特殊项目的商品的条款,这类产品不要求维修或服务。售后服务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合同规定的情况,这种服务一般是常规性的。例如合同中要求工厂对其提供的设备的服务。第二种服务包括对消费者持久性的服务和其他在成品销售时供方的说明书中所保证的服务。通常这样的商品有规定的担保期,这种担保是供方按照担保书的内容向用户提供的独立的维护和修理服务。对于复杂和要增加使用寿命的商品,购买者们已逐渐意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这也是售后服务被视为决定购买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原因。所以,售后服务的质量应成为生产者全面实行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完整的部分。□ 售后服务的要素售后服务的要素是:(1)设备的维修和在有效期内对用户的培训。(2)保养的规定和修理手册以及零件目录。(3)对开发的专用工具和试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4)备用零件的分布网络。(5)建立维护和简易故障的修复网点。(6)有效的用户投诉程序。□ 售后服务的策划对售后服务的责任,应有明确的规定。通常,制造和销售部门负责策划、组织和控制这些服务。但其它职能部门也同样可以参与这些服务的准备工作。例如,由研究开发部门为维护和修理而制定的操作手册和其它的技术刊物,工程和培训部门可以受托进行顾客操作咨询和对公司全体维修人员的培训工作。设备的维修则要求由某一部门组织,该部门能操纵制造单位的全体人员或由它给维修和修理代理单位发放许可证。不管是怎样商定的,供方和服务代理之间责任的划分应清楚地规定。总之,只要是与制造加工状态有关的有效服务,就应有全面的责任制。维修工作的要素与生产操作要素类似。包括检查或设备的试验、缺陷诊断、产品调试和零部件的更换等。所有这些都要求形成文件指令并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能力水平。维修质量的保证应注意以下几点:(1)制造单位或他的服务代理是否已建立所有与维修有关的指令和工序,并已有程序文件。(2)特殊工具和试验设备的维修应得到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它们能较好的达到预期的目的。(3)对需要维修的工具和试验设备服务站定出的服务标准应与生产工序标准一致。(4)一个称职的能提供真正备用部件的服务站应受到保护,并通过专门的销售分配渠道促使它在担保期之后仍能提供与用户一致的设备修复服务。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个假冒备用部件的现实问题。(5)一个有效的服务体系应能将顾客的投诉和处理情况传送给制造商,并对所有的投诉给予迅速的,使顾客满意的答复。(6)当设备送交制造者进行维修或修复时,对检查程序、可追溯性及完全相同的维护应一个标准。以保证相同的设备在维修或修复之后能原物返回给物主。(7)内部质量审核必须包括由制造商和他的服务代理所从事的维修活动。(8)在维修期间,与客户接触可获得非常有用的反馈信息资料。认真收集这些信息,并通过对质量体系结构的合理分析后,对以前的设计和制造会起到恰当的修正作用。十、质量统计技术法ISO标准规定“需要时,为验证工序能力和产品特性,供方应规定适用的统计技术的程序。”统计技术的应用不是强制性的,它只是表明了这种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技术的应用,对于制造商来说是十分有益的。这些技术是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去评价产品质量的有效成本,建立产品的公差界限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早期,最常采用的统计技术是抽样检验。它是以小批量的抽样为基准进行检验,以确定大量或批量产品质量的最常使用的方法。现在,在质量控制方面已转为以预防为重点了。人们正努力研究一种消除不合格品根源的方法。基于这一目的,近年来,推出了七种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需要做大量的统计计算,因此容易被工厂基层职员所掌握。□ 图表法把检验或检查期间的数据记录用表格的形式标出,以便于对产品及工艺过程分析和纠正措施的验证。□ 局部分析法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或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用列表的办法来显示,以起到分析的目的。□ 直方图法把数据的离散状态分布用竖条在图表上标出,以帮助人们根据显示出的图样变化,在缩小的范围内寻找出现问题的区域,从中得知平均水平偏差和指出需要消除检测变化的原因出处。□ 因果图法这是一种类似鱼骨的图表,在这个表内,将影响质量特征的疑难问题的主要原因和由此产生的主要结果用图表形式简要地说明。(如原材料、方法、人员、机器等)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用从鱼脊骨处画出的斜箭头标出并加以阐述,次要因素再用从主要因素处画出的小箭头标出,并加以表述。所有有关的因素标出后,再由有首脑参加的会议上鉴定出原因。这样的一览表将会帮助人们找出系统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类法按照发生问题的类型列表以缩小产生问题的区域。例如由于替换操作者或改变时间而引起的问题可分类来处理。□ 散布图法在一个XY平面上,以描点图解的方式来描述一对变量的相关关系,当X改变时,会影响相关的质量特性Y。这种图将帮助人们理解控制和预测目的这一对变量之间的关系。 □ 图解和控制图法图解是由一定时间范围的质量特性而制成的简单图表。控制图则是由符合期望均值水平的中心线和两条称做较高控制限及较低控制限的线条组成的图。这些控制界限标出了为抽样统计而绘制的自然数值的变化区间。抽样统计经常采用均值法、全距法、个别线性测定法、特性法、不良品百分比法、每一个偏差值法等。控制图可以帮助人们区分所寻找的与过程有关的质量问题是系统原因造成的还是偏离了正常过程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其它统计技术除上述的七种方法外,统计技术还可用于其他方面,如产品最优化设计、过程的改进资料、数据的推导等。统计技术的一些更广泛的应用见下述条目中:(1)统计公差。随机集合或部分正负数组消除后使部分公差接近真值或达到希望公差水平。(2)抽样检查。通过预定数量的抽样检查对一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估并建立验收、使用标准。 (3)概率测绘。根据基本量的观察结果,通过在概率纸上绘出的曲线确定数据的性质并测算出象标准偏差、均值等的特性。(4)有效度试验。判定观察差别是否符合应有的抽样变化率。(5)离散分析。比较两个以上的抽样均值或把不同因素对全部变化率的影响进行评价。(6)复合回归分析。对影响特性曲线重要因素和影响他们的质量性能的验证。(7)可靠性技术。这是改善可靠性的技术,这种技术可被解释为在规定的环境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设备的内部性能良好运行的概率。(8)实验的设计。鉴定最佳过程参数和为改善其性能水平的实验设计。(9)操作研究。使操作或活动的效能达到最佳。公司的众多专业职能部门可依据产品的种类,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和生产量的大小使用统计技术。统计技术的应用,抽样、采集、数据的分析以及要素的确定,要求有良好的文件程序,有关的人员需经过统计技术应用方面的培训。当计划为过程控制而采用统计技术时,应对需要采用的这一技术做出评估并进行仔细的研究。如果对统计的数据不加以分析,则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因为统计技术本身对质量的改善没有直接的结果。只有当过程规则经得起检验时,统计技术才能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才能维持合理的、平衡的制造条件。十一、ISO9000认证法建立一个质量体系的程序应符合ISO9000系列标准所规定的要素。例如:企业的性质、公司的规模、现行质量控制的状况、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等等。下面给出在发展中国家组织实施质量控制的步骤以及实施ISO9000体系时应被作为主要计划来采纳、实行的一些步骤:(1)最高管理部门作出的质量评估应作为企业必须的要素。(2)要树立起一种观念,即建立一个符合ISO9000标准的质量体系是使公司发展和获得长远利益的基础。(3)由管理部门来对公司采用相应的ISO9000标准进行审议,并提出一个适当的实策。(4)与上级管理人员讨论采用ISO9000的方案并选择适当的质量体系保证模式(ISO9001,9002或9003)以便实施。(5)与工会或工人代表协商,向他们阐明原则、概念以及实施ISO9000标准对公司及公司的雇员的利益。这是必须的,因为要成功的实施ISO9000标准需要公司内所有人员的积极协作。(6)设立一个在主要执行人员领导下的控制委员会,以使在规定时间内的计划程序能全面有效地实行。(7)对人员在ISO9000和其实施方法的多方面的工作能力的培训。(8)调查现行的质量控制体系识别缺陷的能力或质量全过程与ISO9000标准要求比较后的偏差。(9)提出规范活动的鉴定要求并系统地阐述对计划中各工作要素的解释;对不同部门和人员责任的规定;预计活动完成的时间。(10)制订工作指南,根据ISO9000标准条款的要求,认可本公司的工作程序的过程。(11)质量手册包括:公司的质量方针、组织结构、体系过程概要。这个概要应包括描写过程的更为详细的文件出处和为各部门、职能小组提供的工作指南。(12)为掌握标准方法对全体职员和工人的培训及培训程序文件。(13)公司应保证让全体职员清楚地了解其质量方针和为实施ISO9000标准而制定的目标。有关的目标和程序应被翻译成通俗的语言,以便那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们也能彻底明白。(14)确定采用新体系的日期并公布为实施新体系所要执行的指南。在大的公司里,新体系应被逐步协调地采用,它可首先作为指导计划在一或二个部门或产品工厂实行,根据获得的经验再逐步推广到其它部门、小组直到公司的所有运行部门。(15)让新体系试运行几个月并保证内部的审核是依照ISO9000标准进行的。(16)对审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17)经过适当的时期之后,再进一步实施审核并采取纠正措施直至质量体系充分地运行起来。(18)安排一个外部的机构进行初步的审核。(19)根据外部审核小组的检查意见采取纠正措施。(20)安排一个经认可的认证人员进行日常的评估。十二、QC小组法QC小组,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员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群众组织。QC小组活动起源于日本。本世纪50年代起,日本开始对现场负责人进行质量管理教育,并出现了名为“现场QC讨论会”的组织,1962年正式改名“为QC小组”,开始在全国注册登记,当时第一个注册登记的是日本电电公社松山搬运机QC小组。1964年以后,QC小组支部,日本科技联建立了QC小组本部。日本是世界上按职工比例计算QC小组最多的国家,现在,QC小组在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已遍及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 QC基本原理在质量管理中,人的作用表现在知识技能和积极性两个方面,是产品质量的决定因素。员工处于生产第一线,他们对影响制造质量的因素最清楚。因此,要用一定形式将从事某一生立的操作工人和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共同管理产品质量,研究影响质量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QC主要内容1.QC小组的分类根据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QC小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现场型:主要以班组、工序、服务现场职工为主组成,以稳定工序,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2)攻关型。一般由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三结合组成,以解决有一定难度的质量关键为目的。(3)管理型。以管理人员为主组成,以提高工作质量,改善与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4)服务型。由从事服务性工作的员工组成,以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服务工作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2.QC小组的成员为了便于活动,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为3~10人较合适。小组成员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努力学习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其他现代管理方法,熟悉本岗位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规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并能积极参加活动。3.QC小组组长是小组的带头人组长一般由全体组员选举产生,也可在成员同意的前提下,由行政领导提名。对于自愿结合的班组QC小组来讲,组长通常由小组的发起人担任。QC小组组长应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事业心强,技术水平和思维能力较高,能善于团结周围员工,发挥集体智慧,掌握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并有一定组织活动的能力。4.QC小组的注册登记QC小组组建以后,要填写“QC小组活动登记表”,经小组所在单位报企业QC小组主管部门进行注册编号,以利企业对小组活动的日常管理和帮助指导。QC小组活动登记表如表9.2.1。□ QC小组的活动程序QC小组组建以后,从选择课题开始,开展活动。活动的具体程序如下:(1)选题。QC小组活动课题选择,一般应:根据企业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根据现场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用户(包括下道工序)的需要。从广义的质量概念出发,QC小组的选题范围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工作。因此,选题的范围是广泛的,概括有10大方面: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设备管理;提高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定额管理;开发新品,开设新的服务项目;安全生产;治理“三废”,改善环境;提高顾客(用户)满意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2)确定目标值。课题选定以后,应确定合理的目标值。目标值的确定要:注重目标值的定量化,使小组成员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便于检查,活动成果便于评价;注重实现目标值的可能性,既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低,小组活动缺乏意义,又要防止目标值定得太高,久攻不克,使小组成员失去信心。(3)调查现状。为了解课题的目前状况,必须认真做好现状调查。在进行现状调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不同的QC工具(如调查表、排列图、折线图、柱状图、直方图、管理图、饼分图等),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4)分析原因。对调查后掌握到的现状,要发动全体组员动脑筋,想办法,依靠掌握的数据,集思广益,选用适当的QC工具(如因果图、关联图、系统图、相关图、排列图等),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5)找出主要原因。经过原因分析以后,将多种原因,根据关键、少数和次要多数的原理,进行排列,从中找出主要原因。在寻找主要原因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排列图、关联图、相关图、矩阵分析、分层法等不同分析方法。(6)制定措施。主要原因确定后,制定相应的措施计划,明确各项问题的具体措施,要达到的目的,谁来做,何时完成以及检查人。(7)实施措施。按措施计划分工实施。小组长要组织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实施情况,随时了解课题进展,发现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查措施计划,以达到活动目标。(8)检查效果。措施实施后,应进行效果检查。效果检查是把措施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看其实施后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如果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小组就可以进入下一步工作;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就应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其可行性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在第二次循环中加以改进。(9)制定巩固措施。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值,说明该课题已经完成。但为了保证成果得到巩固,小组必须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或方法纳入工作标准、工艺规程或管理标准,经有关部门审定后纳入企业有关标准或文件。如果课题的内容只涉及本班组,那就可以通过班组守则、岗位责任制等形式加以巩固。(10)分析遗留问题。小组通过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就是经过了一个PDCA循环。这时候,应对遗留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作为下一次活动的课题,进入新的PDCA循环。(11)总结成果资料。小组将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果发表的必要准备,还是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进行下一个循环的开始。以上步骤是QC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由于QC小组每次取得成果后,能够将遗留问题作为小组下个循环的课题(如没有遗留问题,则提出新的打算),因此就使QC小组活动能够持久深入地开展,推动PDCA循环不断前进。 十三、全面质量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从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是企业组织全体员工和各部门参加,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成果,控制影响质量全过程的各因素,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把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转变为从系统的观点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供应、销售及使用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管理的内容是全面的,不仅事后要检查、改进和事中把关,还要事前预防,不仅要管好产品质量,还要管好工作质量;管理的方法是全面的,要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根据影响因素和不同?br>第三章哈佛经理项目开发管理(上)一、项目开发的概念项目是什么?人们常用“时间”,“资源(或缺乏资源)”,“某种工作努力”,“交付物或者产品”,“综合工程”,“缺乏凌驾其他班组的职权”,以及“预算”来给它下定义。实际上,项目是一种独特的工作努力,即遵照某种规范及应用标准去导入或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某项新服务。这种工作努力应在限定的时间、成本费用、人力资源及资财等项目参数内完成。从严肃的意义上讲,所谓项目是为取得某一终极产物而精心组织的某项进程,该终极产物原先只有抽象的开始、抽象的终结、抽象的交付物。□ 现代的产品定义在研究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时,必须先搞清楚产品的定义。现代管理学认为产品是代表顾客和潜在顾客能理解的并能满足他们需求的营销人员的供应。这种供应是有形的和无形的利益,它们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而设计的。所以,产品是指一种物质的实体、一种服务、一种意识(如价值观念),或者是三者的某种有机结合。总之,产品包括一切顾客乐于接受而又能满足其需求和欲望有关的属性。现代产品定义,对搞好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体现了市场营销以市场为中心的观点;把产品由一种物质实体扩展到了无形的各种劳务,产品既可以是一种物质实体,也可以是一种服务;对一个制造厂来说,产品所伴随的各种售前和售后服务,是产品组成中的一部分;产品是一个多属性组合,除产品实体本身外,还包括包装、品牌和公司信誉等。□ 产品的三层次理论为了清楚而又形象地说明产品的现代定义,一些学者提出了产品的三层次理论。他们认为,任何一种产品,从理论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产品核心层、产品有形层和产品延伸层。 产品的核心层代表着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的过程中和使用后可以获得的基本消费利益,即产品的功能和效用。它是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本质所在。产品的有形层是产品组成中消费者或用户可以直接观赏和感觉到的那一部分,它包括产品的外部和内在质量及其促销成分,即包装、质量、价格、商标、品名、色调和消费的设计风格以及工业品的布局特色等。产品有形层内各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产品核心的基础。 产品的延伸层是包括在供应产品时可以伴随提供的各种服务,如送货、维护、保证、安装、指导和资金融通以及企业和经销商的声誉。综上所述,产品的三层次理论要求管理人员认识到:产品的市场地位、消费者对产品的印象是一种综合反映;产品三层次中的每一层,对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都有着不同的影响;改变产品组织中的任何一部分,甚至微小的变化,从概念上讲都可能在顾客心目中形成不同的产品。□ 新产品所谓新产品,就是指在原理、结构、性能、材质和用途等某一方面或几方面,与老产品有本质的不同或显著的差异。作为新产品,应具有新的原理、构思和设计;新的材料和零件;新的性能和特点;新的用途和市场等等。□ 新产品分类新产品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这一节介绍从三种不同角度对新产品分类:消费者观点、企业的观点和政府的观点。这三个方面都应当认真对待,因为,企业确定和达到其新产品开发目标的能力、消费者对企业新产品的接受程度、所开发新产品与政府要求的吻合程度,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一项新品种成功或失败。1.消费者观点美国市场学学者托马斯·罗宾逊(Thomas Robinson)建议用消费者的费行为模式的变化程度作为标准来划分新产品的新度,并以此进行新产品分类。这种分类法对新的解释是根据产品对消费者产生的效果,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顾客的消费习惯。这就在新产品分类中体现市场营销观念。罗宾逊认为从消费者的观点,新产品应分为三类:(1)连续性革新产品。在产品组成中仅产生次要变化,对于已经形成的消费形态为特征的消费行为影响很小的新产品。例如,在北美市场上,小汽车的色调、式样每年都在变化,但它们不怎么影响用车者的消费行为。又如材料改进后的机械设备,品牌和成份部分改变了的美容化妆用品等,均属这类新产品。消费者在接受这类新产品时,基本上是沿用类似老产品时的消费行为,需要新学习的消费方式只占很少一部分。因此,开发这类新产品的企业无需进行大量的消费指导服务。对这类新产品促销的重点在于使顾客和潜在顾客了解所开发的新产品,了解给他们带去哪些新的消费利益。(2)间断性革新产品。在产品组成中产生了某些突变性的变化,包括产品功能和用途方面的重要变化的新产品。如电动雕刻刀、电刷、电梳和电子玩具等;工业品市场上的各类新式办公机械、专业程序控制机床等也属这一类新产品。这类新产品要求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部分地改变已经形成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开发间断性革新产品的企业,要认真研究新产品的性能究竟给消费者增加什么消费利益,应在新产品促销活动中增加指导消费的服务内容,使顾客和用户更快适应部分改变消费行为的要求。努力缩短顾客从试用到最后接受一项新产品的过程,加速该新产品在市场上的扩散。(3)跳跃性革新产品。在功能相近的同类产品中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的新产品。像电视机、计算机等。这类新产品的产生,一般都以某行业技术或若干行业综合技术的进步作为先导。由于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并把这些技术进步的成果应用在产品实体开发中才产生出跳跃性革新产品。因此它的使用一般都要求改变过去的使用习惯和消费方式,创立全新的消费行为。开发这类新产品的企业,不仅需要雄厚的技术力量,而且需要较庞大的资金。在新产品上市期间,企业要提供广泛的消费指导和伴随服务。例如,IBM公司不仅向市场投入了IBM—PC型微机,产品质量上乘,而且同时提供了各种应用软件、安装调试、咨询和操作训练等指导性服务。从数量统计上看,大量的新产品属于第(1)、(2)类,真正跳跃性革新的产品只占少数。因此,从消费者观点分类来研究新产品,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对现有产品的改进;在管理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注重对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便恰当地拟定新产品的营销组合。2.企业的观点凡是企业第一次生产经营的产品对本企业就是新产品。随着企业开发策略的变化,产品对于企业“新”的程度和范围都将随之改变。然而,只要是第一次生产经营的产品,企业总会在不同程度上面临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新问题,这些正是新产品开发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的。如果把产品新的程度同企业的开发策略联系起来,要从应用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佩西米尔(Pessemier)提出用八种不策略来划分新产品。如表9.3.1。由上表可知,除第一方格不应列为新产品的开发策略外,其余八种都可成为新产品的策略。它们的形成是因为把应用新技术的程度和开拓市场的新度分别分成三个等级。我们用一家电视机厂总装厂开发新产品的情形来说明以上八种策略。首先,该电视机厂可以在不改变现有目标市场的前提下,采用较新技术。如用集成电路代替现有的散件组合技术(策略③),也可以用生产和总装彩色电视机代替原来的黑白电视机(策略⑥),这是企业改变其产品适用技术的结果。其次,该企业也可以在不改变现有产品技术新度的情况下,改善其市场地位。如改变电视机造型、变更屏幕尺寸或加强零售业务管理、提高产品伴随服务的质量(策略①),增加携带式电视机使产品进入旅游市场、设计为农民喜爱的款式和色调而进入农村市场(策略④)。第三,如表中④、⑤、⑦和⑧四种策略,则属于市场新度和技术新度都发生变化而形成更为复杂的情形下进行的。如该厂可以为其每一类产品增加遥控操作板、增加电视机的新制式、增加生产录放设备及其它家用电器产品等分别形成最后这四种新产品。3.政府的观点宏观控制的目的通常是根据经济和社会要求,如维持希望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国或本地区资源,促进某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有时也属于某种直接的政治目的。拟定这类指导性意见和制定有关法规的组织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也有时来自行业联合机构和产业协会。宏观控制的内容涉及面可能非常之宽,首先是对新产品的“认定”,其次是对某些新产品的生产许可权的管理级别和管理程度;以及相应的控制手段,如法令性行政干预、利用经济手段等。各国的具体规定和措施可能大相径庭。以美国为例,首先对新产品的有效期有严格规定,即一项产品只能在一定有限期间内被承认为新产品。其次是规定了政府认定新产品的条件,即从宏观控制的角度所给予新产品的定义。按照美国联邦政府贸易委员会(FTC)的规定,新产品的期限是六个月。FTC是联邦政府监督反托拉斯法执行的代理机构。FTC认为:一项新产品必须是全新的、或者在功能方面有显著变化和替代性变化的产品。当然,对于以生产导向的企业领导来说,六个月的有效期确实很短暂,可是这项政策对促进许多产品的更新换代是有很重要作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生命周期较短的产品。加拿大政府对新产品的有效期规定为一年,其它同美国政府的规定大体相同。同时,加拿大政府对广告和商标法还规定,除非企业有具有说服力的产品特性证据并经有关部门验定,是不能在广告宣传中使用“新”字。此外,在经济手段方面各国政府都常常利用资金补贴、减免税金、优惠提供贷款等方式来鼓励企业从事政府和社会所希望的产品和产业领域的开发工作。这些都是正在考虑和进行新产品开发的企业应当认真重视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之一。综上可以看出,当我们新产品类型时,不得不又涉及到“什么是新产品”的问题。事实上,经营型企业应当理解从三种不同观点、即消费者和企业自身以及从宏观控制的观点,去定义新产品。以消费者观点的新产品定义,有助于正在寻求新产品市场机会的企业开扩思路选定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方向;从本企业角度的新产品定义,提醒企业结合自己所具有的生产技术和市场营销优势和劣势去权衡已经发现的市场机会并认真研究开发过程中由于技术或(和)市场新度所带来的困难和障碍。如果不能有效地越过这种障碍,开发工作就无法取得成功。从宏观控制所指出的新产品定义,促使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与总体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至少企业必须把有关规定视为一种对新产品开发有重大影响的不可控因素,使自己的市场营销组合很好地去适应它。二、项目管理的概念项目管理要求发挥自己的专长从事项目的规划、监控、跟踪,并设不地为项目组织人员、安排时间、做出预算及保证作业的质量。项目管理有两项宗旨:①提供技术及事务两方面的有关文件并对所作计划加以说明,进而再提供有关情况以便进行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对照比较;②支持管理技术的进步以利于更有效地管好人员及其项目。项目管理的风格是主动性强,谈判技巧、善于沟通以及分析能力是这种风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项目管理是理顺与项目有关的众多错综复杂的难题的一种手段。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运用项目管理专业来处理好各种技术因素和人的因素。 □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特定的组织环境中为有效地管理目标明确的工作而制定的一整套原则、方法、辅助手段和技巧。项目管理全过程包括以下这些工作:(1)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必须具有实施项目的专长;(2)确定技术目标;(3)制订项目计划;(4)处理范围变化;(5)控制实际进展,使之能按期完成且不超预算。项目管理工作是进展性的,它将生产出终极产物的过程与计划、处理变化、控制、采取预防及整改措施等的过程揉合在一起。项目管理开始于将资源用于某项工作努力的决定作出之时,直到取得期望的结果为止。□ 项目管理与日常活动的管理和控制的区别项目管理不是为机构内非项目的日常活动的管理和控制而设计的。日常的计划、工作及人员管理是职能经理们的事,是在现有设备及技术的条件下完成的。对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也是职能经理的责任。职能经理起支持项目管理的作用,但不是项目管理的组成部分。用来计划及控制职能领域工作的手工及计算机技术,能够而且应该与项目管理技术联合使用。职能工作的计划和管理当然必须包含项目中该职能必须做好的份额,而且应该起到充实项目管理所需信息的作用。□ 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项目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之所以被看作一门科学乃是因为项目管理是以各种图表、数学计算以及其他技术手段为依据的。提供这些图表需要管理项目的硬技术。但是项目管理也受到政治因素、人际关系因素以及组织因素的制约,因而就有项目管理的“艺术”。相互沟通、协商谈判及解决矛盾等即为项目管理艺术所运用的一部分软技术。三、新产品开发对企业的意义□ 革新——企业的根本任务企业有关新产品的决策是总体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它对企业将来的经营状况和前景有重大的影响。1.促进企业的成长促进企业的成长是开发新产品最根本的意义所在。据美国《研究与管理》杂志1980年统计,大多数公司销售额和利润的30~40%来自5年前还不属于本企业产品范围的那些产品,新产品已经在企业成长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投资的角度看,成长即意味着成功。所以,多数企业都力图向市场投入更多的新产品,扩大本企业的市场份额。某类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使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和资金周转率成为可能;反过来,仅靠现有产品去提高这些衡量企业成长的比率,是很困难的,企业要负担更为繁重的市场营销费用。据统计,凡是经营得好的企业大多数都有能向市场推出更多新产品的能力。2.对竞争做出反应开发新产品可以维护企业的竞争地位。由于最先向市场投放某项新产品的企业总是少数一两家,其它企业特别是同行企业往往要对此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如扩大同类产品系列或品种、模仿或改进竞争者已经上市的产品、推出本企业的类似新产品等。反过来,前者又会对自己的新产品实行改进。总之,竞争双方都力图通过新产品开发去取得对某一特定市场的主导或支配地位。加拿大啤酒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米勒公司推出了LITE啤酒获得成功后,几乎所有的啤酒公司都相继投入了自己的类似新产品,参加市场竞争。在几个月之内类似LITE的新产品有40多个。3.利用剩余的生产能力开发适当的新产品可以使企业现有过剩的生产能力得到利用,同时实现更为均衡的生产。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这样开发的新产品可能使总成本降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4.促进其它产品的销售当一种新产品成功地进入市场后,随着该新产品销量的增加,本企业其它相关产品的销量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开发新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工业品市场上。例如,美国的一家计算机公司——霍尼威(Honeywell)公司在前几年开发了小型机系统,随着型机系统销量上升,使它的传统产品大型机系统也扩大了销量。工业品用户需求的变化,比如设备更新、工艺换代,往往有向同一供货商或制造厂购进更高档产品的趋势,以便发挥他们已熟悉该类产品技术的优势。因此,开发好新产品可以改善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5.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当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或者环境条件改变,预示着企业的现有产品已出现衰退可能时,企业必须寻找可代替的产品,这往往是开发新产品最直接的原因。以北美为例,城市居民对酒类的偏好,改变了过去饮烈性酒的习惯,因而大量品类繁多的低度软饮料新产品应运而生;在工业品市场上,由于能源短缺和人们对环境污染所表示的更加关注,迫使不少工厂去开发某种能效高、污染小的新机械和设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6.加速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开发新产品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提供了途径。这“三新”的应用是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基础。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或新工艺而开发的新产品不但成本低,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而且往往可以“创造”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新需求。因此,这类新产品不但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而且有更旺盛的生命力。近年来,世界服装行业大量采用各种新面料,如各种尼龙合成衣料;日用工业品和家用电器也一反过去的传统制造工艺,纷纷使用塑料、尼龙等新材料和表层喷镀新技术。应用“三新”以开发新产品已经成为各行业营销策略中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7.激发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革新精神和创造力要搞好新产品开发必须依靠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革新精神和创造力,而只有在进行新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激励这种革新精神,培养更高的创造力,提高企业全体人员的素质。事实上,古今中外凡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专家都是富于创新、探索和开拓的勇士。一旦企业高层管理者把这种创新精神注入本企业的管理体系时,其市场营销和新产品开发就如一部得到新能源的机器,会加速地运转。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指出的:“经营型企业有且只有两个根本任务:一是革新;二是市场营销。”□ 米拉克伦公司——产品不能停留在一个样子上这是总部设在辛辛那提市的美国最大的一家机床公司——米拉克伦(MILACRON)公司总裁讲的。他说:“作为公司总裁,从组织生产方便考虑,我希望一切永远不变,所有产品都规格化,照老样子长期生产下去,这样可以省掉许多麻烦。但是,用户是我们公司得以生存的主宰。按用户的需要造机床,让用户满意是我们生意兴隆的根本。用户的要求千差万别,用途多种多样,因此我的产品也不能停留在一个样子上。”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他说:“必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一台机床有好多零部件,好多数据。按照用户提出的要求,可供改革的地方很多,从一个基型开始,这样加一点,那样去一点,就变了。从零部件变逐步达到结构变和品种系列变。像人类的进化,孩子变必然引起家族变一样。”这个建于1884年,开始只生产螺钉、丝锥、板牙的工具公司,目前生产有五百多个机床品种,销往90多个国家。其中为波音、道格拉斯等航空公司制造的加工飞机机身、骨架、叶片的机床,采用小计算机控制,有6400个单元,精度达到千分之一英寸。加工大型零件的90米三转轴机床,每台售价为200万美元。生产单件产品用的最大的加工中心,配有25马力的动力头,90把刀具,两个工作台,装有可编程序控制器。还有,由电子控制的卧式铣床,可记忆第一次作业程序和各道工序的转数、尺寸,以此加工同一产品,可以不再用人看管。公司新产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老产品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近几年,每年更新的产品五十多种,十年左右就可以把全部机床产品更新一遍。新型机床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结合是机床制造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化。目前,公司出售的机床产品中,用计算机控制或程序控制的已超过一半。传统的铣床、磨床、拉床、车床都装上了可编程序控制器。每台机床的成本构成大体是三个三分之一,即电子控制设备占三分之一,外购件占三分之一,自己加工的机械配件占三分之一。一件产品在过去的旧式机床上加工,用过去的旧式管理方法,在花费的总工时中,只有百分之五是属于机械加工时间,百分之九十五是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待加工时间。而在百分之五的加工时间里,由于加工前的准备工作需要停机来做,实际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在切削。采用计算机控制后,自动传递部件、自动换刀,切削时间达到百分之七十。属于管理落后占用的百分之九十五时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大大缩短。生产一件产品有加工、测试、周转、待加工等四个不同的时间,过去的管理方法是由人来进行现场调度,检查原因、发布命令,往往造成过时,遗漏;现在用计算机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下达指令,作到及时、准确,使整个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出现了飞跃。公司保证产品更新速度的主要手段是:巨额的研究发展投资、雄厚的技术力量、完备的试验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公司设有产品研究发展部,由副总裁直接领导。在这个拥有14000人的公司中,有八分之一的人员——即1780人从事产品的研究发展工作。每年投入产品研究与发展的费用占公司销售总额的百分之三。公司订有长远发展规划。重点产品的研制,早下手,早做准备。例如,他们花本钱最大、赖以起家、在市场上一直保持领先地位的磨床,早在二十年前就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目前已大批投入市场的数控磨床,可以同时加工九种零件,事先将尺寸存入计算机,全部生产过程都是自动控制,磨削线速度达到每秒八十米,精度达到零点二微米。与此同时,公司中心实验室里已经有准备在三五年后投放市场的新产品做长期试运转。公司设有新产品发展委员会,总经理任主席,成员包括各部门的经理。委员会定期开会研究发展新产品的方针和各种方案,衡量各项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其中包括估计新产品能占领多大市场,能卖到多高价格,能获得多少盈利。凡是决定投资发展的重大新产品,市场不能小于百分之三十,利润率不能低于百分之三十。为产品发展委员会提供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有公司各部门,如销售部、计划部、研究展部。而市场调查是中心环节。既要了解现有产品还有无销路,又要了解市场提出的新的需。要作出正确的估价,写出新产品推荐书,其中包括成本、销售量、价格和利润的估算。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