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作者:戈恩 字数:25891 更新:2023-10-09 13:37:55

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300家公司凯觎的CEO 作者[法]戈恩制书籍简介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商业奇才,日产、雷诺,两大汽车帝国为他一人掌控。他的卓越理念征服了东方和西方。甚至有评论家认为,在过去150年的历史中,只有三个人对日本社会产生过颠覆性的影响,卡洛斯·戈恩就是其中之一。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汽车杂志《MotorTrend》评选他为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汽车人。他在商界战无不胜,有人戏言:“如果他是泰坦尼克,沉默的将是冰山。” 以彼为鉴,可以兴己。通过阅读本书,悟出该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序言[法]戈恩中国的朋友们:我写作此书,并把它推荐给中国的读者,只是想加强日中企业管理的经验交流;在此,我不想妄言书中会有什么窍门和秘诀,它只是真实地展现了一个日本汽车公司起死回生的全过程。当前,中国有许多的商业团体和公司,也面临着日产在1999年所面临的问题,而且,像当时的日产人一样,今天许多中国人正在积极寻找解决这些看似毫无希望解决的问题的办法。与其他领域相比,管理需要的是经验而非理论;但在实际操作中,每一个重要决策的做出都必须有一定的标准作依据,无论这些标准是直觉、信仰、价值观念,还是简单的本能反应。以彼为鉴,可以兴己。我知道,中国的汽车企业和其他许多企业,都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也明白由于不同的文化和经济背景,存在的问题亦是不尽相同。中国读者通过阅读本书,重温1999年日产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的应对之策,或许能有所启发,悟出该如何解决中国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希望,本书能为那些正在积极探索的人们送上一份激励与鼓舞。本书所讲述的不仅是我个人的故事,也是日产人为追求企业永葆生机而奋斗不息的故事。我真诚地希望,我所积累的经验,以及我有幸与之共事的朋友们的经验,能启发你找到解决你所面临的问题的良方。卡洛斯·戈恩前言[法]戈恩我的做法经常有人这样问我:“戈恩,你是不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诀?你总是能把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几乎就要举白旗投降的时候,重新整顿成蓬勃向上的公司,你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是不是曾受过明师指点?要不就是在哪本秘笈上学到的?请务必告诉我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每当接二连三地被人问起这类问题时,我都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对于管理学我略知一二,但并没有在商务学校受过正规的管理教育,我大学时期的专业是工程学。在我25年的经营生涯中,我曾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的很多首席执行官接触过,但这其中没有一位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师父”。不过,这些年来我所遇到过的商界人士,都教会了我很多不同的经营管理知识。或许我的回答很自以为是,但我确实没有在任何一本书上学到我所使用的重建公司的方法,我从没有想过要在书本上寻找有关这方面的答案。我很喜欢读书,而且也的确读了很多书,通过读书能了解他人的工作方法和处事方法,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就是所有这些书的综合吧。但是要想取得最终的成功,必须亲自投入到实践中并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所谓经营管理就像手工业操作一样,没有什么秘诀,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去做,在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在不断的摸索中积累知识。在积累实际经验的过程中,你能发现提高经营能力的基本方法;在向各种难题挑战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精炼个人的技巧,最终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法]戈恩写到这里有人可能觉得平凡无奇,说不定还有点失望,甚至还可能会不耐烦地说:“这些道理我都懂,我想知道的是你成功的原因。”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戈恩公式”,并且保证如果按照这个公式去做,您的公司就可以再创江山,这样做可能会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或者我也可以说:“我有个护身符,每当我做重大决策时,都会虔诚地祈祷神保佑我。”这类话更能让一些人相信。但很遗憾,我无法满足期待这些答案的人们。其实,我只是在实践中积累了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以这些基础知识为依据,通过调研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周围的人进行交流。我所做的就这么简单,这些在商务学校的商务知识入门书上都可以找到。或许有人又要问:“戈恩,那么是不是无论谁只要读了商务知识入门书,就都可以当日产的社长?”对此我会断然答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光看书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实践中逐渐获得证明后,才可以成功。“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就是指高级经营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的综合指数,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点,我在此打一个比方。假如我现在正在寻找适合我的工作,忽然在报纸上读到一则招聘启事。启事上写道:招聘人才:面临危机的某日本汽车公司为求重建公司,现招聘一名社长。要求: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不同环境下不同形式的管理经验);具有很强的成功主义经营理念;具有分析公司目前面临的问题和说明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能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决定负责;能不断地看到更远的目标;能制定并实施好短期计划;即使在摆脱了危机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整个公司的紧张感;有幽默感。如果这就是对方的全部条件,那么我可以很自信地说,我就是这个公司所需要的人才。刚来到日产的时候,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我想,我到今天为止的人生经历,都是在为做好日产事业而作准备。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法]戈恩“戈恩经营管理模式”的发端,始于我1978年第一次踏入北美米其林公司的生产现场。从那时起,我正式步入了竞争激烈的商界,从事各种管理工作。我遇到过无数的难题,在解决这些难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要把公司建成一个高效益的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能够抓住问题关键的能力。这是我学到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迄今为止,我受人委托,改造过很多陷入经营困境的公司。说实话,每一次刚开始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解决的办法;但很庆幸,还从没有遇到过找不出解决办法的情况。在米其林、雷诺、日产,我遇到的多数是复杂而又独特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一个道理,就是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能找出问题的核心,即问题的关键所在,就一定能够找出办法解决它。我25年的经营管理生涯都证明这个道理是正确的。令人吃惊的是,现在还有很大一部分管理者抓不住问题的关键,或被传统和习惯所束缚而找不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就会制定出很多与实际问题无关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方案;被传统和习惯所束缚,就会裹足不前,延误问题的解决,结果往往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更加难以解决。或许有人会问:“你认为一个管理者要发挥出最大能力必须具备危机意识,那么如果工作进展得很顺利时,你是不是就会觉得工作变得索然无味了呢?”是的,的确如此。我工作的基本姿态,就是不畏考验,可以轻松自如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紧张感。我不是那种只在公司应付几个小时,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高尔夫球场上度过的管理者,紧张感是“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的必备条件。那么,顺利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呢?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我会通过制定更高的目标、制造向新事物挑战的机会等方法来营造紧张的工作氛围。一个公司如果不能以各种方式持续保持危机意识的话,员工们的斗志就会明显下降,这样在考虑问题时就很容易忽视重要的环节。我刚步入商业生涯的时候,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自己也不懂得怎样增强紧张感的方法。那时我虽然还是个小人物,但作为公司的一员,我曾多次感觉到公司应该有更多提高竞争力的方法,但同时也发现上司和同事当中有一些人根本没有发展公司的意识,甚至最高层领导人也缺乏促使员工奋进的领导方法。紧张感必须由最高层领导人营造,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经验之谈。经验教训还有很多很多,但关键的只有一条,那就是凡事要有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下面,我就要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了。故事中有“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的精髓部分;有对其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同时书中还描述了我迄今为止的人生经历,以及一个出生在巴西身为黎巴嫩后裔的法国籍商人逐步成长为日本大企业的最高管理者的奋斗历程。童年播下梦的种子(1)[法]戈恩卡洛斯从小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本色,他很聪明,虽说在学习上并不怎么用功,但考试时总是排名第一。所以,当我后来遇见米其林公司的菲达鲁格先生时,毫不犹豫地向他推荐了卡洛斯。——克丽丝·戈恩(卡洛斯·戈恩的姐姐)巴西的亚马逊平原西部有一条大河,每年汛期的时候,白亮亮的水就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奔腾而下。河边有一座小镇,是当地驳船的集散码头。从小镇向西望去,就是秘鲁和玻利维亚。每年到小镇上来做生意和运货物的人很多,小镇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外乡人和外国人,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在给小镇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小镇带来了多重文化的影响。这里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多文化的生活背景,所以我一直认为从我生命一开始,我就注定会拥有一个多文化的人生经历。我的家族历史错综复杂。在即将进入20世纪的时候,我的祖父毕加拉从黎巴嫩移民到了巴西,那年他13岁。黎巴嫩的国土面积只有日本北海道的1/7,即10,400平方公里。祖父离开家乡的时候,黎巴嫩还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842年,它被分为基督教区和伊斯兰教区,宗教斗争很激烈。基督教徒居住的地方大多是山区,生活很贫困,所以很多人都移民到埃及或非洲的其他地方,以及北美、南美、东亚等地。直到现在,外地移民寄给国内亲属的生活费仍然占黎巴嫩经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祖父出生的地方是个小山村,村里有很多人都移民到南美洲去了。祖父离开家乡的时候,村里人给了他很多地址,说到了巴西可以跟老乡联系。就这样,这个十几岁的小男孩为了用自己的双手开辟未来,开始了走向未知世界的漫漫苦旅。经过3个月的航行,船终于到达了巴西。我完全能想像到祖父当年在船上是多么的无助,前途是多么的渺茫。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开辟自己的未来,这将是一件何等艰辛的事情啊!他在这之前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可以说是个不会读写的文盲,而且他只会说阿拉伯语。但是他坦然地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他没有退路,只能继续往前走下去。作为一个移民,刚踏上巴西这片土地时,他首先要判断自己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走,否则他就得饿死街头。为了生存他到处打工,只要能糊口的活,不论多辛苦他都去做。过了一段时日,他渐渐能听懂巴西人使用的葡萄牙语,并且开始练习写字。后来,祖父终于找到了赚钱的方法。他开了一家杂货店,销售那些从附近农村收购来的农作物。在经营这个杂货店的过程中,他发现把某个地方的农产品卖到另外一个国家的市场上,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于是他就开了一家小贸易公司,做起了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中介工作。二战结束后,祖父开始做新的生意。当时,巴西政府正在鼓励航空公司开发国内航空线路。祖父看准了这个商机,开了一家专门给那些想要扩大业务的航空公司提供代理信息、顾问、中介等服务的公司。这件事对于我们家族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后来,我父亲继承了祖父的一部分事业。祖父是在巴西的一家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时去世的。20世纪40年代的巴西,医疗水准远没有现在发达。那时,只要是难度稍微高一点的手术,成功率连一半都达不到。祖父是在我出生之前去世的,这让我感到十分遗憾。不过我脑海里对祖父的印象却很鲜明,因为自我懂事以来,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与祖父有关的人都常提起祖父的种种事迹,称赞祖父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祖父赤手空拳打下自己与家族的未来,他的确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祖父的事迹一直给我以莫大的激励,从小我就崇拜祖父,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用我的能力去获得我人生中应得的成功!一个人如果在大公司就职,以大组织或组织网作后盾,自由地飞翔在世界的上空,即使用今天的成功标准来看,这也是微不足道的,算不上什么。但是你能想像一个年仅13岁的少年独自远航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去开辟新的人生道路吗?他所经历的磨难,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到的。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祖父所具有的果断性和集中精力向前发展的精神都值得后人学习。我的父亲叫乔治,出生在巴西,他有3个兄弟和4个姐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同大部分巴西籍的黎巴嫩后裔一样,为了维持与故乡亲人们的关系,他经常回到黎巴嫩。有一年,他为了寻找结婚对象,回到了黎巴嫩我祖父生活过的那个村庄。村里人热心地向他介绍了一个家世背景好又温柔善良的姑娘,她的名字叫露西,父亲亲昵地称她为露塞特(代表美丽的蔷薇花)。她后来成了我的母亲。母亲也是移民家族出身。我的外祖父是从黎巴嫩移民到尼日利亚的,他靠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养家糊口,他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从自行车到花生米样样都有。母亲出生在尼日利亚附近法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城镇,因此她一直是法国国籍。在入学之前她都生活在这个小城镇,后来和外祖母一起回到了黎巴嫩,在一所法国学校学习。因此,不论是看小说还是看电影,甚至在饮食方面,她都非常喜欢法国的东西。父亲和母亲在黎巴嫩相遇,而后相爱并决定结婚。新婚不久后,他们便告别黎巴嫩,开始了自己的生活。童年播下梦的种子(2)[法]戈恩1954年3月9日,我出生在巴西的波多韦柳(Porto Velho),那里是当时重要的港口城市,巴西西北部收获的农作物都通过这个港口输送到国内外市场。波多韦柳位于巴西西部与玻利维亚国交界地区,是伦多尼亚州的首府。绵亘2,000英里的马代拉河(Maderia)横贯城市东北部,一路咆哮东去,最后注入亚马逊河。波多韦柳也是一座旅游城市,美丽的帝奥诺瀑布是这里著名的自然景观。然而,在50年前,波多韦柳还是个发展中的城市,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火车和驳船是人们与周边地区来往时仅有的交通工具,气温和湿度也很高,传播热带病菌的毒蚊非常猖獗。而且河里面还有成群的食人鱼,即使再热的夏天,人们也不敢到河里游泳。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肯定是艰苦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满街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儿,白天他们以乞讨度日,夜晚就睡在马路上。对于波多韦柳,我只有朦胧的印象,很多故事都是从母亲和姐姐那里听来的。姐姐说我小时候特别乖,比她还懂事,而她却是个活泼好动的淘气鬼。因为当时的生活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所以作母亲的时时刻刻都要盯着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个三长两短。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机会就很少了,据说我出生的时候,姐姐因为多了一个玩伴竟高兴得跳了起来。母亲每天都要叮嘱姐姐“不要喝生水,不要靠近河”等这样的话。但不论母亲多么注意,也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在我满周岁那年,母亲雇佣了一个同村的姑娘,帮忙料理一些家务和照看孩子。有一天,那个姑娘不小心喂我喝了几口生水,我因此得了一场重病。爸妈为我的病迟迟不见好转而日夜担心。给我看病的医生说,要想完全治好我的病就必须离开波多韦柳,到一个水土干净的地方去。但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多,父亲无法离开,母亲就带着姐姐和我搬到里约热内卢,而父亲续继留在波多韦柳,从此我们一家人便开始了两地生活。里约①的街头卫生状况良好,湿度也不高,但气温有点高,所以我的病最终也没有痊愈。我的童年是在灰色中度过的。我6岁那年,姐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跟着母亲回到黎巴嫩,但父亲仍要留在巴西工作。因为黎巴嫩移民有个习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就要把妻儿送回黎巴嫩,丈夫留在国外赚钱,往家里寄生活费和学费。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父母亲肯定很痛苦。我们一家同其他黎巴嫩移民一样不得不开始异国分居的生活,只有父亲出差到黎巴嫩或我们到巴西旅游的时候,我们才能见到父亲。虽然是两地生活,但家人之间的感情却很深厚。不论在什么地方生活,黎巴嫩人的家族之间永远都存在着斩不断的感情,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很重。这种家庭观念是黎巴嫩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跟现代社会的父母相比较,我的双亲对孩子们的管教非常严格。他们制定了很多家庭规则,姐姐和我必须服从。吃饭、睡觉的时间是规定好的,我们都非常严格地遵守着。现在想想,当时多亏有双亲严格管教,我才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得井然有序。当然,他们并不是只会严格要求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我的良师益友。爸妈经常给我们提一些好的建议,有时犯了错误也会严厉批评,但从来不会对我们说“你应该选择这条道路”或“做这种工作比较好一点”之类的话。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黎巴嫩度过的,一直到十几岁为止。母亲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她是一个既现实又富有同情心的人,她给了我们自己做决定的自由空间,必要时还会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对于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我只能用感谢这两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意。现在我也努力用同样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孩子会去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进军法国(1)[法]戈恩在黎巴嫩相遇的时候,我们才8岁。我们同在一个班级,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大部分的时间都形影不离。卡洛斯是一个头脑灵活、非常聪明的学生,对事情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直到现在他也一直保持着这种态度。——杰特·勒梅(黎巴嫩国家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人们都说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没有束缚,也没有烦恼,是人生中惟一一段自由自在的岁月。但对我来说却不尽如此,因为我那时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耶稣教会的圣母学院度过的。我是个不守纪律的淘气鬼。当我觉得老师讲的课没意思时,就会做出一些怪模怪样来,故意破坏课堂气氛,结果老师总是让我站到最前面去挨训。11岁那年我开始留长发。耶稣教会的学校对于男生头发的长度有严格的规定,在他们看来,男生留长发是对神灵的亵渎。果然,没有多久,老师就找我谈话了。“戈恩,看到你的长发,我都要怀疑自己的信仰了!难道人类真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吗?”我当时丝毫没有顾忌,开玩笑地说道:“老师,看到您之后,我反而觉得人类正在开始向猿猴退化。”谁知这个老师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她不但没笑,反而非常生气,还罚我下课之后留下来到操场罚站。因为这些孩子气的玩笑和捣乱,在别人的印象中我是一个十足的淘气包。正因为如此,毕业时,学生管理委员会给我写的评语是:“卡洛斯·戈恩——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我之所以没有被勒令退学,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我从小竞争意识就非常强,不论什么比赛我都一定参加,而且还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学校为此常常表扬我,说我是通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才能的学生,也因此对我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自从上学以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我只要开始学习就会坚持到底,并且总是集中精力去完成目标,做不完作业坚决不休息。姐姐常常嘲笑我,说我的身体好像被绑在桌子上一样。庆幸的是,我就读的学校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讲课的时候,总是既言简意赅又独具个性。对这样的老师我一直十分尊重,S·T·科罗布尔鲁神父就是其中的一位。在耶稣教会中,他是一位年长的神父,热衷于法国文学,擅长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在教我们诗歌的时候,他总是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地朗诵,使我们在欣赏音韵悦耳的旋律的同时,也领会到了诗歌中蕴涵的诗情画意和丰富情感。科罗布尔鲁神父还教会了我很多有益的人生道理,如看待事物要清晰、简洁,要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等等。他经常对我说:“外行使问题复杂化,内行追求清晰和简洁。”“首先要洗耳恭听,然后再开始思考,重要的是要努力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不论任何事情都要尽量把它简洁化,答应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他给学生们安排了许多选修课,希望能够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对法国文学的热情。他还告诉我们不论是学习诗歌、文学还是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带着足够的热情去做,不然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本质。我被他对教育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他不是徒有虚名的人,他是个真正的教育者。为了让黎巴嫩的年轻人能够学会终生受用的人生道理,他离开了家乡法国,常年生活在异国他乡。他站在异国的讲台上,惟一的索求就是教书育人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他是怎样才能做到的呢?对于我来说,有关他的一切都是一个迷。科罗布尔鲁神父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决定跟他学习法国文学,那时我14岁时,正是开始寻找自己人生榜样的年龄,很明显,他就是我的榜样。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想从一个人身上学到自己要追求的所有东西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是在不断地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的过程中,学其所长,再把那些长处重新组合起来用到自己身上,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30年后,我来到日本时,我才意识到科罗布尔鲁神父对我的影响是多么有力。他教会我的很多人生道理,如做个简单的人,用清晰的语言说明问题,说到一定做到等等,这些都清晰地反映在我为重建日产而奋斗的过程中。人生的方向有时往往会因为一次偶然而改变。回首往事,我发现了改变我人生方向的几个转折点,选择法国国立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选择最终使我踏进商界。在耶稣教会学校的最后3年里,我拼命地学习,取得了全班的最好成绩。临近毕业前,我决定进入高等学府,去接受最高的教育。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法国,二是去美国。反复权衡后,我选择了法国;因为我会讲法语,母亲是法国国籍,在黎巴嫩时接触了法国文化,在耶稣教会学校接受的也是法国式的教育等等。另外,我了解法国的教育制度,本人也符合法国大学的入学资格。如果选择美国的话,我想我只能选择麻省理工学院,但我不知道我是否符合那里的入学条件,而且我也不十分了解美国的教育制度。再者,美国的学费很高,而法国的教育制度则比较开放,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收学费。选择法国之后,我又开始为选择哪所大学和专业而苦恼。“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进军法国(2)[法]戈恩我有一个大我8岁的表哥拉鲁夫·杰扎鲁,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他为人率直且充满自信,毕业于法国HEC工商学院,现在在银行工作,拥有自己的公寓,当时已与一名法国姑娘结婚。我认为只有像他那样的人才是成功的象征,所以我决定进入法国HEC工商学院学习,闯进商业世界。因此我把我的简历寄给了表哥,希望他能推荐我进入他当年毕业的预科学校学习,将来再去HEC工商学院学习商务专业。我在此之前顺利地通过了毕业会考,如果只进入一般的大学可以免试入学,但是要进入HEC,则必须在预科学校学习两年,并且还得通过很难的入学考试。表哥很快就把我的履历表及成绩单等资料提交上去了。预科学校的校长看了我的资料后,对表哥建议道:“数学成绩如此突出的学生应该去学工程学,否则就太可惜了,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表哥也觉得我应该成为工程师。法国的制度就是这样,评价学生时首先是以入校时的数学成绩为准,其次是物理,然后才是其他科目。表哥回来后就劝我改学工程学专业,也就是法国国立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的预科课程,并说预科学校的校长已经接受了我的入学申请。虽然我很向往能去预科学校学习,但由于改了专业,我很失望,有些灰心气馁。这时表哥对我说:“不要这么消沉,校长说了要是你中途开始厌倦工程学的话,也可以转入商业学院学习。我和校长说好了,先从数学开始学,不行再转到其他专业也没有关系,所以你放心好了。”既然表哥这样说,我也没办法,只好说道:“好吧,让我先试试看吧。”就这样我进入了预科学校,学校的名字叫圣·路易,为学生提供食宿。最初的3个月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因为我必须要适应听纯法语讲的课程。我的成绩很差,落到了班上最差的行列。看到前3个月的成绩单时,我非常着急,但不论怎么样我都要继续学习数学课程,因此我下决心把成绩提高上去。接下来的3个月我进步很快,1年后通过了法国国立理工学院的特别预科课程考试。法国国立理工学院是法国最优秀的理工学院,是法国优秀工程师的摇篮。也是法国陆军管辖下的惟一一所技术性大学。顺利入学的学生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工资,这对那些必须自己筹措学费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学院的始创人是拿破仑,学院以历史悠久、拥有种种特殊待遇而闻名天下。在国立理工学院以及后来的国立矿山大学(Ecoleds Mines)研究生院的学习期间,我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将来问题,因为我知道毕业于这种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好工作。我只需集中精力学习,至于未来还是顺其自然好了。“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进军法国(3)[法]戈恩在巴黎时我一直生活在拉丁区。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浓郁的艺术格调,崇尚波希米亚②式生活方式的地方。我曾经就读过的3所学校——圣·路易、国立理工学院、国立矿山大学研究生院,每一所学校都有着与之类似的氛围。我上课、参观美术馆、举行演讲、结交外国来的留学生朋友……在巴黎的拉丁区我度过了7年的学习生涯,对那里的任何一条马路、任何一家商店,我都了如指掌。我认为,所谓学生时代就是做不想让母亲知道的事,所以说那段日子虽说并非很好,但不论从文化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讲,充满学习和娱乐氛围的拉丁区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在国立理工学院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参加课外活动。那时我喜欢足球,还担任了“美国晚餐会”的会长。所谓“美国晚餐会”是指校内成立的小型聚会组织,每月举行两次聚会。在巴黎的美国留学生聚在一起,边吃晚饭,边谈论文化、政治、学习等方面的话题。“美国晚餐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场所。美国留学生在吃饭时用英语交谈,饭后三五成群地到附近的小酒馆等地聚会、喝酒、玩游戏,每个人玩得都很尽兴。有时候大家也用法语进行交谈,在参加聚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认识了很多朋友。顺便说一下,我是从在黎巴嫩耶稣教会学校上学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的。我虽然学过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但是来到法国时,只懂一点教科书上的英语,不能流畅地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当要用英语来表达时,只能东拼西凑地说出几个单词。在黎巴嫩时,除了上课时,几乎没有说英语的机会,只接触了一些杂志、报纸、歌词上面的英语。那时我用的主要语言还是法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国立理工学院虽然开设了英语课,但那时学英语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很少有实践性学习英语的机会。我真正学会使用英语是在“美国晚餐会”的餐桌上。我在学院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毕业的日子。我打算毕业后到巴黎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法国的教育制度规定,只要是从国立理工学院或国立矿山大学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无条件地进入其他院校,即使事先没有办手续,也可以取得攻读经济学硕士或博士的资格。我还想继续学习,进一步享受学生时代的乐趣,而且,那时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将来到底要做什么。]附注①里约:是巴西最大的城市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简称。1502年,葡萄牙殖民者加斯帕尔·德莱莫斯率领船队沿南大西洋海岸南下时发现了这个海湾,他看到这里水域辽阔,以为发现了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当时正值夏季,南半球刚刚进入正月,便把这条“河”命名为“里约热内卢”,即“正月之河”,但实际上那里并没有河。里约热内卢市以其风光旖旎的科帕卡巴纳和伊巴内马海滩上壮观的大西洋海景闻名遐迩。②波希米亚:波希米亚(Boheia)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地区,原属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民族的部落,那里是吉卜赛人的聚集地。20世纪60年代,波希米亚人的服装打扮和行为方式在“反传统”的人群中渐趋流行。梅里美的《卡门》、20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的印度电影《大篷车》,都是这一现象的反映,从那时起,“波希米亚”就成了一种象征,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国曼哈顿拉丁区的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就是当时著名的“嬉皮士”聚集地,“波希米亚”一度成为嬉皮士们用来向循规蹈矩、追求物质享受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挑战的有力武器。20世纪末,一种叫“BoBo”(波波)的生活方式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中悄然兴起,“BoBo”即“Bohemian”(波希米亚)和“Bourgeois”(布尔乔亚)两种生活方式的结合,但在叛逆自由的20世纪60年代,二者却是相互对立的。“BoBo”一族崇尚自由与解放,正邪一体,双面共具,既拥有高学历和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并注重心灵成长。我要做最年轻的CEO(1)[法]戈恩戈恩成功的因素是他的坚韧性、明晰性、热情和无偏见的思维方式,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树立了先进的劳动观念。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在课堂上对我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CEO”时的情景。——希尔贝洛·富兰顿(法国国立矿山大学教授)1978年3月的一天清晨,我接到国立矿山大学转来的一个电话。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踏进商业社会的第一步已经开始了。虽说是清晨,那只是对学生而言的,实际上电话铃响的时候已经是早上8点半了,那时我在巴黎的公寓里睡得正香。学生一向都有熬夜的习惯,我也是“夜猫子”,经常夜深了还趴在桌子上忙碌着,黎明前才爬上床睡觉,从没有在早上8点半起过床。电话铃声一直响个不停,我在半梦半醒中接起电话,对方是一个中年男子,说的法语带有浓重的西班牙口音,他说他叫菲达鲁格,是米其林公司的人事经理。我感到很吃惊,也很突然,怎么会有米其林的人给我打电话,我不明白,就问他原因。他解释道:“我在里约热内卢遇到了你姐姐——克丽丝·戈恩,她说你是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毕业的,问我是否可以接纳你。”一听到姐姐克丽丝的名字,我便没有打断他。“米其林在巴西投资了一个大型项目,”他接着说,“你姐姐说你会说葡萄牙语,也很了解巴西这个国家,我们正要找一个法国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她向我推荐了你,于是我就给你打了这个电话。”我边听他解释边想这会不会是国立矿山大学的哪个同学和我开的玩笑,到底是谁呢?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朋友们的脸。“怎么样?愿不愿意一起参与本公司在巴西项目的开发?如果决定了的话就有劳你到克莱蒙-费朗②的米其林总公司来一趟,我们想和你面对面交流一下,所需费用我们全部给予报销。”听到这些后,我更加确信这一定是某个人精心安排的恶作剧,用米其林的招聘作诱饵,想哄骗我去克莱蒙-费朗白跑一趟。“我向你姐姐仔细了解过你的经历,公司对你很感兴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话,我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你,想好了请给我打电话。”他留下一个电话号码后就挂断了电话。我立刻去打听了一下,发现米其林确有其人——这不是恶作剧。这样我也就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况且去面试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一个月后,我坐上了去克莱蒙-费朗的火车,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这趟火车会把我带入商界征战的旅程。1978年,米其林的CEO是佛朗斯·米其林。为了让世人都知道米其林的名字,他把一个欧洲地区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性知名企业,他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他有很明确的发展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有与生俱来的威严和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他对哪一个人寄予信任感,从他的表情就可以一目了然。公司内部权力和责任的分工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和信赖关系上的,而不是组织程序上的安排。实际上,即使不是米其林公司内部员工的人,只要看看公司组织结构图,就可以大概判断出谁是关键人物了。佛朗斯·米其林是拓展米其林北美、南美、亚洲市场战略的决策人,他就是推行这项战略的主要人物。那时米其林正在建设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两个工厂,一个是轮胎加工厂,另一个是弹簧加工厂。因此,米其林很需要一名精通巴西语言又毕业于法国的大学的工程师。在克莱蒙-费朗,我和菲达鲁格见了面,他把我介绍给了其他3位米其林的负责人。我在米其林呆了两天,3位负责人多次询问我对将来的打算和对公司的看法,我也问他们一些诸如希望我做什么之类的问题。最后,他们说希望我能加入他们公司,并且告诉我过几天就寄给我正式聘任书。我告诉他们我不想这么快就结束学生生活,对于就职的事情我想再考虑一下,因为我想继续攻读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当时还很喜欢学生生活。回到巴黎后不久,我就收到了米其林的聘书,其中只有一点让我感到不舒服,其余便无可挑剔了。那就是在基本实习期结束后,要把我分配到R&D③技术中心去。我立刻告诉他们我并不想从事技术领域方面的工作,并告诉他们我选择到米其林工作是因为可以趁协助巴西项目的机会回到巴西。因此,我想从制造部门开始,而不是R&D技术中心。读读教材,做做实验,这7年我度过了快乐的学生时光,我开始想:“现在该是学一点实践性东西的时候了。”加入制造部门刚好符合我的想法。我认为尽早掌握公司情况,从制造部门开始是最好的。因为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经理等形形色色的人。实际上,在后来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制造部门是真正掌握从车间到企业上层管理部门的公司整体工作和问题的最好场所。我要做最年轻的CEO(2)[法]戈恩米其林公司的负责人们没想到我会拒绝分配到R&D技术中心去,在他们看来,像我这样受过工程学高等教育的人一定会希望进入R&D技术中心。其实,我对他们说我对技术和工程学不感兴趣,那只是一个借口,我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研究所的话,那么就无法充分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了。我认为,只有先从基层做起才会为将来的崛起打下坚固的基础,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到登上最高管理者的位置。米其林公司的负责人们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出人意料地同意了让我先从制造部门开始做起。但我从1971年开始已经学了近7年的工程学,他们对我的想法还是有些犹豫,因此他们问我:“你真的认为制造部门更适合你吗?”“当然。”虽然我也有些犹豫,但我还是这样回答道,“我认为工厂的车间才真正是我的起点。”嘴上是这么说的,但心里想的却是,看来要先暂时放一放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计划了。1978年9月,我正式加入了米其林公司。公司的条件很好,无可挑剔,面试时遇到的那些人的主动、坦率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可以调到巴西去工作。附文米其林:米其林集团公司(Michelin),也译为“米麒麟”,1889年成立于法国的克莱蒙-费朗市,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者之一。1889年,米其林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在轮胎制造方面,它一直是世界先进科技的领路人。米其林主要生产轮胎,此外还生产轮辋、钢丝、地图及旅游指南。它在世界五大洲共有74家工厂,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设有研究与测试中心,在巴西和尼日利亚拥有6个橡胶种植园,并在17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与市场机构,拥有员工12.5万人。米其林于2001年重返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前10名车手中有8个使用的是米其林轮胎,优秀的性能、过硬的质量,为米其林轮胎赢得了誉满世界的声名。1989年,米其林来到中国,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代表处。1995年底在沈阳设立第一家合资公司,2001年米其林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米其林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香港等地都设立了营销办事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蓝领工人”(1)[法]戈恩卡洛斯在这个工厂工作了半年,学会了机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了现场的工人、生产程序、管理方法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不像别的管理员那样,很少到现场来;他总是尽可能多地出现在工作第一线,因此工人们都很尊敬他。——法兰克·金腾戈(路皮易工厂员工)上班不可以迟到,这是未来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我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起床后以为离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还早,便慢悠悠地边走边欣赏公司附近的各式建筑,没想到却迟到了5分钟。我询问了一下也是那天新进公司一起培训的菲利浦·布鲁路易,他说那几分钟刚好是在讲上班不要迟到等注意事项。我的闹钟是定在集合时间的10分钟前,原以为这样时间正好,没想到竟迟到了,大概是还没有从“学生时间”调整过来吧。所幸的是第一天上班迟到的污点对我今后的生涯没有什么影响。进公司的头3个月期间,我们这些刚毕业的新人学习了公司历史、组织构造、工作内容,还接受了一系列强化能力的训练。在这期间,我们还被派到各个工厂实习。在法国的企业中,米其林具有鲜明的个性。新职员必须要到生产现场去,不论谁,不论从哪个大学毕业,都必须先到工厂去和其他工人一起工作。大学毕业生们都知道,自己不久将升到管理阶层或更高的阶层,但那必须是在和现场工人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被分配到克莱蒙-费朗近郊的路皮易(Le pay),那里有一家米其林的轮胎工厂,我在这里穿着蓝色制服,早班、下午班、晚班,三班轮流工作着。或许有人要问:“那时有没有受到过什么打击?”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的7年,我的整个生活方式都是标准学生式的,时间多得要命,白天只要不上课,就可以一直睡到中午。作为一个工人在工厂工作,就意味着不得不接受一种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一天工作8小时,早班从早上5点开始,因此4点钟就必须得起床(学生时期这是刚开始睡觉的时间)。工作两小时后是休息时间,这时就和工厂的同事一起吃早餐。最初我跟着一位年长的工人一起工作,他教我机器的操作方法,我则协助他工作。他是个典型的农村出生的法国人,每天早上戴着贝雷帽,背着大背包来上班,大背包里总是装着长条面包、乳酪、香肠、香烟和一大瓶酒。然后向我交代当日必须完成的工作,并且解释机器的操作方法。第1天见面的时候,他就对我说明了我的工作性质。在解说的时候,他用认真的表情看着我的眼睛说:“我还要给你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监督工厂的管理员,你只要一看见他就马上向我报告,这样我就可以事先把烟熄掉了。”因为有专门吃饭和抽烟的地方,所以在作业现场是不允许抽烟的,而这位前辈竟完全不在乎工厂的作业规则。我乍一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吓了一跳,但我只是个年轻的实习生,什么也不能说。我为了让他免受责备,充当了他的值班员,那是我进公司后最先分配到的重要任务。不久,我就注意到管理员其实是很少出现的,一般只在每隔8小时的换班期间来一次,检查一下作业的进展状况,和工人交谈几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仅此而已。现场的工人们都知道管理员大概什么时候会来,等到他快来的时候就互相配合调整作业。大家都叫他“坏天气”,只要他一出现,工人们就会小声地互相转告:“注意啦,坏天气正在靠近我们。”我在这个工厂工作了半年,学会了机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了现场的工人、生产程序、管理方法等各种各样的东西。管理员的身影只是偶尔可以见到一次,至于见到现场经理的机会就更加少了,他的出现就像教皇出巡一样稀罕。实习期间,我深刻地体会到管理者如果掌握不好现场的情况,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生产现场的经理所掌握的情况与现场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我不得不怀疑管理者的作用。工人们对于自己要做什么工作和为什么要这么做完全没有概念,只知道默默地完成分配到的工作,没有接到上面的指示和命令之前,就不会主动去完成下一步工作。后来,我改随工厂技术指导员实习,他教给我有关现场机器的详细技术知识以及工厂的作业顺序和规则。工作结束后,我每天还要花一个小时上培训课。一天,技术指导员问起了我的经历,我如实告诉他之后,他就拜托我教他数学。他说精通数学对他来说很重要,因为他想在这个公司出人头地,我答应了他。这样,把下班后1个小时的培训减少到半个小时,剩下的半个小时由我教他学数学。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工人们是真正渴望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的,而上层的管理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即使意识到了也没有拿出什么对策来解决。我多次感到,对员工进行如何出人头地和如何对社会更有用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事情。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蓝领工人”(2)[法]戈恩我感到管理者未能掌握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是导致工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管理者和经理们如果不和工人们一起到现场去工作,就不可能了解公司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作业现场潜在的生产力,也不可能把提高公司竞争力的适当方法引入作业现场。去工厂观察工人的工作情况,听听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和对将来的抱负,这对做好管理工作是极为有益的。这也是我在实习期间,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公司管理方面的经验之谈。在路皮易工厂实习了半年后,我被提升为管理员,不久就被派到了其他工厂,又开始了6个月的与以前一样的换班制工作。这时,我尽可能地多去作业现场,和工人们打个招呼,倾听他们的意见,对他们进行指导,这样能使他们更为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半年后,我从管理员升为品质管理工程师,接着又兼任现场经理等各种职务。米其林因为要在管理阶层中吸收新的要员,开始对基层管理人员进行普遍考查,我的工作业绩有目共睹,所以两年后,我被任命为路皮易工厂的厂长。在路皮易工厂的经历,对我来说是充满刺激且终身受益的。那时,年仅26岁的我已拥有大约700名员工,成为生产掘削机和自动卸货机大型轮胎工厂的最高领导,也是当时米其林最年轻的厂长。我出生于巴西,在黎巴嫩接受义务教育,并不是地道的法国人,因此,与工人之间的相互沟通需要多花些时间。但是随着工作接触越来越频繁,我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能够充分地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这样,业绩就开始不断地上升。当时,米其林上级部门对我的评价怎么样我不知道,但有一点我敢定,根据我在这个工厂的业绩,公司一定会把我召回本部去的。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很快就询问我是否可以暂时到总公司的R&D技术中心去工作。我在制造领域已经工作了差不多3年,这次不能像刚进公司时那样再说同样的理由了,而且,佛朗斯·米其林特别重视R&D。他认为在研究开发领域没有经验的人,将来不可能成长为会对米其林集团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我接受了公司的建议,开始负责农用拖式卸货车、掘削机等大型车辆专用的轮胎的研究开发。1984年,我担任了大型车辆专用胎R&D技术中心的所长。我在这个位置上没有坐多久,突发事件再次出现,又一次改变了我的人生。附文米其林轮胎人1898年初,法国里昂的汽车产品展览会上人潮涌动,当时米其林公司的老总爱德华·米其林和他的弟弟安德鲁·米其林也来参观展览。他们看到展台入口处有很多不同直径的轮胎堆得像小山一样,爱德华·米其林在展台口凝视许久,忽然对他弟弟说:“如果有了手臂和腿脚,它们(轮胎)就是一个人了!”爱德华·米其林在这次展览会上受到了启发,于是1898年4月,一个由许多轮胎做成的卡通人物造型出现了,上面还有法国画家欧家洛(O’Galop)的亲笔签名,这就是后来在西方家喻户晓的“米其林轮胎人”。从此,“米其林轮胎人”便开始出现在海报上,成为米其林公司的象征,它手举一只装有钉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说道:“Munc est Bibendum”——这是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用拉丁文写的一句颂歌,意为“现在是举杯庆贺的时候了”,隐喻“米其林轮胎能征服一切障碍”。这句话立刻成为一句口号,人们争相传诵,“米其林轮胎人”也因此有了它自己的法语名字——“必比登”(Bibendum)。在1899年12月举行的巴黎自行车博览会上,一位装扮成“米其林轮胎人”的先生载歌载舞,吸引了现场所有的观众,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从此,“米其林轮胎人”开始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公司标志之一。有成功的事业就会有甜蜜的爱情(1)[法]戈恩卡洛斯·戈恩从小在巴西长大,对巴西的感情很深。然而巴西人长期生活在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他对此深恶痛绝,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恶劣的事了。20世纪80年代,卡洛斯为巴西的经济复苏带来了一线曙光,所以,我认为,他完全可以担任巴西方面的COO④。——谢依多·卢来(米其林的CFO⑤)我一见到戈恩,就认定他将是与我携手共度人生的人,我从一开始就相信他的未来会比我想像得还要成功。但我比他小10岁,刚刚成年不久,这一点使他犹豫不决,于是我下定决心要用我的魅力抓住他的心。——琳达·戈恩(卡洛斯·戈恩的妻子)我很早以前就打算在法国完成学业后返回巴西。我之所以会接受米其林集团的聘书,就是因为可以回到巴西工作。最初我认为只要对工作熟悉后,就可以回到巴西,再争取成为当地某个生产现场的厂长或经理。可是,与我的预想不同,公司方面却让我长期呆在法国,他们希望我安心努力工作,在法国多积累一些经验。事实证明公司的决策是正确的。虽然我在法国工作的时间延长了,但是这一段延长时的工作却为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了巴西之后,这些经验就变成了世间至宝,使我的工作既轻松,又能很快就取得显著的成效。1985年,我作为佛朗斯·米其林直属南美事业的COO前往巴西赴任,那一年我正好30岁。调往巴西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978年,米其林开始着手在巴西筹建工厂,旨在利用巴西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生产卡车轮胎,供货给当地的市场。初期,事业进展得并不顺利,甚至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其原因并不在于产品有缺陷,不受顾客欢迎,而是因为巴西全国陷入了恶性的通货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期,巴西遭受的恶性通货膨胀达到高峰,已经上升到年率1000%的地步。如此之高的通货膨胀率迫使很多公司无法正常运营,米其林也不例外,公司派往巴西的管理人员中,没有一个人经历过这种高通货膨胀、高利率的情况,对此只能束手无策。如果在正常运营情况下,巴西米其林分公司应该是生产顺利,气氛活跃,而且肯定会赢利。可实际上,公司的营运状况很不稳定,不仅如此,还蒙受了巨大损失,出现了很大数额的财政赤字。佛朗斯·米其林和他的顾问们都认识到有必要迅速采取对策,但大家在如何做、派谁去这个问题上发生了分歧,众人意见不一,辩论很激烈。财政部主任对佛朗斯·米其林说道:“众所周知,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这只有了解巴西并熟知高通货膨胀对策的人才能解决。”米其林的CFO谢依多·卢来说:“那就派卡洛斯·戈恩去吧。”人事部的最高领导约翰·克罗多·茨卢兰立刻表示反对:“他才30岁,不论怎么说都太年轻了。虽说他进公司以来一直都干得不错,但还是有待提高。在这种非常时期,绝对不能把他派过去。”佛朗斯·米其林仔细听了大家的意见后做出决定——那是在别无选择、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他宣布让我担任COO,作为他的直系下属前往巴西。最后他说他相信我有这个能力可以克服困难,使南美的事业得以好转。茨卢兰的顾虑是理所当然的,我进公司才仅仅7年而已,虽然我在担任路皮易工厂厂长和大型车辆专用轮胎R&D技术中心所长时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这些都是在正常生产环境下取得的。短短7年的经验不知是否具备去掌管南美那个拥有2个工厂、2个橡胶种植园、近9,000名员工、3亿美元资产、问题如山的事业的能力。但是,我有3个有利的因素。第一是我年轻,正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能够回到里约热内卢,能够在自己出生的故乡经营一番事业,这对我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虽然很多朋友都提醒我说:“这不是一件用一般方法可以解决的事情,你不要把事情给搞砸了。”但我已下定决心要回去。我爱我的祖国,我一定要回去,这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去力挽狂澜。在知道自己已被任命为米其林巴西COO的那天晚上,我去了凯旋门。我骄傲、激动、更充满了自信,我仿佛看见自己已经踏上了那艘鼓足风帆、正在乘风破浪的航船。把握住自我人生航船的舵,永不放弃、永不畏惧、永不后退,用青春的热情挑战逆风远洋!年轻就有这个好处,只要有机会磨炼就会全力以赴,完全不顾什么暴风雨和大风浪,一出港口就只顾扬帆了。当然,帆船的基本操作是必须掌握的,我自信自己随时都可以起航。我以年轻为资本走向船头,并不是因为前面有大风浪,而是米其林没有一个人经历过这种不安定的情况。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走上这条路,我可以说是一个先驱者了,这对我来说非常刺激。第二是虽然我没有在恶性通货膨胀下经营企业的经验,但因常去巴西的缘故,我对那里的通货膨胀有亲身体验。我知道巴西人通常不会为恶性通货膨胀而烦恼,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我还多少知道一些应付人们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做事步调不一致时的对策。他们取出存款把现金带在身上,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通宵”银行取款服务。人们的工资也根据通货膨胀情况,一个月上升两倍或更多。巴西的媒体曾报道过一件通货膨胀时的趣事:去饭店吃饭的客人一点完菜,就马上要求进行结算,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等吃完饭再买单,饭菜的价格可能就已经上涨了。有成功的事业就会有甜蜜的爱情(2)[法]戈恩第三是我的母语是葡萄牙语,去巴西工作没有语言障碍。虽然有人说我有法国口音,毕竟离开巴西这么久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吧。在巴西,我在与人们沟通方面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几乎所有米其林总公司的人都认为,面临巴西米其林这种情况,我并不是可以提出可行性报告的人。不错,巴西米其林正面临损失,财政也出现了赤字,高利率使债务持续不断增长。只有使之走上正常经营轨道,他们才会相信我的能力,我确信一定有解决的办法。要早日找到解决办法,全力以赴、付诸行动是关键。虽然我现在已不像初来米其林时那么有自信,但也不至于担心害怕,我当时的心境是喜大于忧的。初来米其林时我也没有确切的成功把握,我当时只是把自己当作一张崭新的白纸递交上去的。后来不论是作为北美米其林的CEO,还是后来跳槽到法国的雷诺和日本的日产,都是相同的情形。开创新的事业时没有什么先见之明,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戈恩式经营管理模式”的组合中少不了这一条。在巴西的这一段时间,不仅是我人生事业成功的开始,对我的私人生活来说也是一个转折点,因为这时我遇到了我现在的妻子琳达。那时,我有很多异性朋友,其中也有几个正在与我交往,但能够俘获我心的人只有琳达。最先见到她是在1984年9月的某个星期天。那天,我和朋友贝鲁纳·德鲁马一起参加了距克莱蒙-费朗不远的里昂举行的桥牌比赛。我不是抱着玩玩的心态,而是非常认真地参加比赛的。我的搭档贝鲁纳也非常认真,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却输得一败涂地。认真的选手不是在失败的时候说“这次输了,下次一定要赢”之类的话,而是逐一分析在哪一手、哪一个暗号、哪一张牌上弄错了,直至查清失败原因为止。我们并不消沉,而是热烈地讨论到底是谁干了蠢事,但谁也不想先说“算了,可能是我犯了错误才导致了失败”。比赛结束后,我们一起到朋友菲德·阿比阿多家吃晚饭。他和黎巴嫩姑娘琼斯琳·可洛达结了婚,她做的菜真是好吃。我们经常上他们家去,就像出入自己家一样。进门伊始,不免彼此寒暄一番,我注意到琼斯琳身旁站着一位年轻的女士,带着腼腆的微笑。琼斯琳介绍说:“她是我妹妹琳达,今天刚从黎巴嫩过来的。”起初,我们相互进行着不痛不痒的交谈,她很年轻,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发现她的眼神中隐藏着某种忧郁。她很沉默,不爱说话,直到后来,我们说起她不久将在法国开始学习医药学的事情时,她才开始了和我们的交谈。但当时,我有点心不在焉,脑海中一直在想着刚结束的桥牌比赛。吃晚饭的时候,我还在和贝鲁纳继续讨论着我们为什么会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琳达看到我们那副痴迷的样子,好像很吃惊。后来她对我说:“刚见到你的时候,我就认定你是一个精力集中的人。”我不知道她这话到底是在表扬我,还是在讽刺我。在众人眼里,琳达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女孩;但不管她多么有魅力,当时的我对她没有一点非分之想。她是黎巴嫩好人家的女儿,还很年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初次见面的那个晚上,我一点也不觉得我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但后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关系逐渐加深。我们一起逛街、听音乐会、吃饭,渐渐地开始互相了解。我们都是在黎巴嫩出生的,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彼此间的感觉都很亲切。不久我就发现她虽然年纪不大但很成熟。她亲身经历过1975年爆发的黎巴嫩内战,在她短短的人生经历中已经有太多的痛苦和悲伤。那时她曾对我说过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她说:“在黎巴嫩我和你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祖国在我的心目中已经是满目创痍。我亲眼目睹了很多朋友的死亡,他们为了逃避战争的恐怖而撞车自杀,这些悲惨的故事像山一样压在我的心头。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被迫要做出是放弃生命,还是负起责任来继续过有意义的人生的抉择。如果我是在和平安静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话,我恐怕就没有这么坚强了。现在,能够与卡洛斯·戈恩这样的人平等相处,也许就是因为我有这样的人生体验吧。”1985年,米其林决定派我去巴西,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既然我要去巴西,就必须决定到底该怎样处理我和琳达之间的感情,再三考虑之后,我决定向她求婚。琳达要是同意和我结婚的话,就必须先终止自己的学业,和我一起到巴西去生活。因为存在语言沟通的问题,她要在巴西继续学习很难,她学会说葡萄牙语是我们结婚之后的事情。当时巴西米其林形势恶劣,对她来说,结婚是一场赌注。谁也不知道在通货膨胀最严重的时候,公司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幸而她答应了我的求婚。对我来说,向她求婚是我做出的生命中最美好的选择,相信她也一定是这样想的。在出发去巴西前,我们在市中心的大礼堂举行了婚礼。米其林的同事菲利浦·布鲁路易和妻子艾莱露是我们的证婚人。我为了这次婚礼还特意买了一架相机,并拜托菲利浦帮我们照相。婚礼前,琳达嘱咐我一定要装好胶卷,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而且很心急,所以非常紧张,心不在焉地回答道:“放心好了。”菲利浦为我们照了张在市长面前宣誓的照片,还有新郎、新娘和市长、来宾们的合影。我想把照片贴在纪念册上,好给我们不久将要出生的孩子也看看。婚礼结束后,我们离开市政府去了一家大酒楼,在那里我们又举行了一个人数较少的庆祝会,又照了几张照片。这时,菲利浦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他仔细地检查了一下相机,说道:“卡洛斯,我真的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相机里好像没有装胶卷。”刹时间,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大家都怔怔地望着我。琳达真是有先见之明,她事先的担心一点也没错,但现在已经晚了,婚礼已经结束了。管理比赚钱更重要(1)[法]戈恩戈恩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他常说:“上帝赋予人们两只耳朵,而嘴却只有一张。”这就是说一个人要多听少说,听取别人意见的时间应该是自己说话时间的两倍。——卡帝亚·戈斯达(巴西日产总经理)卡洛斯·戈恩制定的保存巴西原产树木的计划,令所有巴西籍的员工都十分感动,我们大家带着一种敬意,把种植树木地区叫做“戈恩花园”。——詹姆斯·希尔顿(巴西橡胶园工人)赴任巴西,等待我的将会是什么?管理具有多种文化背景的员工,重组职能重叠的组织结构,为年率1000%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重荷减负……米其林在里约热内卢的两家工厂分别由西班牙人和巴西人经营,宣传部和法律部的负责人是巴西人,市场部、销售部和财务部的部长是法国人,两个橡胶庄园的最高负责人也是法国人,人事部的部长是德国人;但大部分员工是巴西人。我必须要团结这些具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探求管理模式,摸索生存之道。首先要做的是必须扭转现状,一定要盈利,赚钱是一切公司生存的基础。为了掌握现状,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进行调查。我拜访了每一个经销商,和他们交流看法;我经常去巡视工厂,与现场的工人进行谈话,了解工厂和工人们的现实问题。所有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公司的财政应该呈现盈利才对,但为什么会陷进赤字的深渊,而又为此痛苦不已呢?经过反复思考和研究,我终于明白了这其中的奥秘所在:公司每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从没有与其他部门的人员交换过意见,也没有坐在一起综合协商过解决问题的办法。营业部的人说:“我们公司在财务上出了问题”;制造部的人说:“把价格提高不就行了嘛”;而财务部的人却说:“人们根本不了解资金问题”……每个人都在责备他人。我开始考虑,是否可以跨过职务的界限,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开一个综合讨论会议,逐个找出解决的对策——这是一个大的障碍。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没有对员工进行任何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下,就立即组建了一个跨功能小组。这虽然是权宜之计,但在高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经营必须讲究速度。为了掌握公司准确的现状,我收集了各种数据和情报。去巴西赴任时,我与在克莱蒙-费朗一起工作的财务主管菲利浦·安德鲁通了电话。我们通过数据分析了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及具体操作时的先后顺序和必要手段的数据样本。我们面临的问题除了年率为1000%的通货膨胀率以外,还有极端的高利息。当时巴西的实际年利率为35%,也就是说,实际承受的利率高达1035%。通过数据样本,我们判断,要想在这种状况下生存下去,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很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把所有要做的事情理出了一个先后顺序,并制定了一个计划:1. 减负并缩紧银根。决不能再增加偿还巨额债务的费用,只留下必不可缺的资产,其余的统统卖掉,用以偿还部分债务,减轻企业负担。细心对待所有投资,避免出现半成品和产品积压。2. 密切与政府合作。虽然高通货膨胀使生产成本猛涨,达到令人跌破眼镜的程度,但因为巴西政府实行价格管制,因此无法自行提高产品价格。但价格调整已达到迟一天就会令公司窒息身亡的程度,因此必须与实行价格管制的政府当局保持良好的关系。尽可能与政府协商价格问题,争取一个月进行一次价格调整,最好能一个星期一次。3. 改革营销机制。在月率30%的高通货膨胀经济环境下,根本无法接受经销商提出的发货60天后再支付货款的协议。因为等现金拿到手上时,货币已贬值到发货时的50%以下。因此,我们不得不要求一手交货,一手交钱,情况恶劣时则要求先付款后送货。4. 控制劳务成本。高通货膨胀对工人的生活影响极大,与大部分巴西人一样,他们也为高涨的生活成本而头痛不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每个月都调整工资,围绕工资问题与工会代表反复进行讨论。数年前,我也在工厂当过工人,我完全能体会他们的心情,我想和他们一起打开一条出路,因此对他们说明公司现状和生存对策时并没有太吃力。很庆幸的是,没有实施裁员就解决了问题。在着手贯彻上述政策的同时,我还成功地完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获得了持续性原材料进口许可证。橡胶是米其林公司的命脉,没有橡胶,就没有轮胎,也就没有米其林。虽然橡胶树⑥的原产地在巴西,并且可以提炼出优质的橡胶液(学名“乳胶”),但是因为受到细菌的致命性侵袭,巴西的橡胶树大半病死⑦,因此不得不大量进口天然橡胶。在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时期,管理者必须保持头脑清醒,缜密分析,严格监督。在巴西,我深切地感受到准确了解现状和正确把握事态的发展对商务活动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我在巴西得到的最大的教益。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货币数字已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盈亏现状,因此要准确把握现状,必须时常重新解释数字的含义。为了不被通货膨胀的魔术骗倒,我们设置了巴西通用货币和美元两种鉴定体系来进行管理。管理比赚钱更重要(2)[法]戈恩数字展现给我们的世界,就象透过水晶球看到的世界一样,那是一片色彩炫惑的朦胧景观。聪明的管理人员是不会被这种假象迷惑的,他们有着成熟的逻辑头脑,精通还原法和重新构建模式。虽然透过水晶球我们谁也看不到真实的景观,但是优秀的管理人员通晓水晶球的结构,他们能像把散落一地的拼图块重新拼回原来的位置一样,用他们智慧的头脑和有力的双手准确地抓住水晶球背后的真实世界。不懂逻辑思维的管理人员永远不会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我们必须经常重新审视工作,看到的种种表象往往扑朔迷离,眼前到处是会把人引入歧途的陷阱,因此绝不可以怠慢重新整理现实情报的工作。这是高通货膨胀时期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在通货膨胀时期,一眨眼的工夫,时间尺度会猛缩,一个月仿佛是一星期,一星期仿佛是一天,一天仿佛是一小时……高通货膨胀与高利息不会给你慢慢思考的时间,绝不能说“对于这个问题,等到下星期开个会,讨论一下再说吧”之类的话,有问题必须当场做出决定,当场解决。任重而道远,强烈的责任感鼓舞着我,为了扭转公司的现状,经过深思熟虑后,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1. 加强原材料进口和库存的管理,限时限量,绝对不允许积压。2. 改变交易条件和付款方式,实行现货现款制。3. 调整产品价格。4. 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5. 增加质量成本⑧的投入,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并重视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6. 加强与工会的协作,尽可能赢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鼓舞士气,共度难关。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在混乱的情况下,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多方面听取意见至关重要。我不是那种只会坐在办公室里办公的人,我经常到现场去做调查,与销售人员、工厂工人、橡胶园的农夫、经销商等所有与公司有关的人交流意见。我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公司所处的复杂情况。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努力的结果终于显现在年度报表:1985年刚上任的时候是赤字,1986年收支已基本持平,到了1987年扭亏为盈,1988年巴西米其林在米其林集团所属公司中利润额高居榜首。到目前为止,我从没有公开过我在巴西米其林时期的经历,读者们至今也没有在报刊上看到过有关巴西米其林的报道。原因有三:首先,巴西不是国际瞩目的国家;其次,米其林公司比起其他国际性企业寡言少语;第三,销售额只有3亿美元的小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上来说,巴西是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是我在商界迈出的重要一步。巴西险恶的商业环境,身处事外的人是无法估量也很难理解的。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北半球的国家没有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的侵袭。美国人没有体验过这种高通货膨胀,日本人也没有,除了一部分年长的德国人外,欧洲人也几乎没有体验过。没有经历过严重通货膨胀的洗礼,当然不可能了解对付该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艰辛。只有去过巴西的人才会说在巴西工作很累,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在巴西的工作是艰苦的,但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我是一个肩负着未来使命的年轻管理者,使命感督促我要迅速思考,迅速完成工作任务。在巴西我学会了正确分析形势和迅速解决问题的本领。坐在宽敞、舒适的(CEO)办公室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欣赏着窗外美丽的风景,然后凭借想当然的预知能力或召开一个又一个冗长的对策会议,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工作方式,对我来说实在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奢侈。在巴西的经历,丰富了我的经验,使我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知道自己的决定会左右所有员工的命运,只要有一次失误就可能和所有员工一起掉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危难时刻,所有的员工都期望最高领导者能发挥出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作用。米其林在巴西的巴依亚州和马多-格鲁索州各拥有一个占地10,000公顷的橡胶庄园。在危机四伏、殚精竭虑的巴西时代,惟一能给我带来一丝温馨与轻松感的就是去巡查橡胶庄园。我喜欢徜徉于树林中,大自然的绿色能让愉悦的心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人们的心扉,尤其是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漫步在碧绿的橡胶林中,真的是一种享受。有时候,我会一连两三个小时静静地看着工人们采集乳胶,以一种置身于事外的态度欣赏着他们的忙碌,幻想着白白的乳胶变成黑黑的橡胶,再变成柔韧的轮胎……我终于下决心扩大橡胶园经营的规模。要扩大规模,首先就要购买土地。然后,要用1年的时间来耕耘土地,培育肥沃的土壤,次年才能播种。从购买土地到可以采集乳胶需要7年的时间,采集年限大约是20年。年限到了就得砍倒树木,再重新播种栽培。也就是说投资期为7年、生产期则只有不到20年,而后又得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栽培。投资植物栽培要冒极大的风险,树木极易受到细菌和各种病菌的侵袭,气温降到零下时树木就会冻伤,要是发生野火就可能全军覆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很可能会使辛辛苦苦投入的时间和投资在一瞬间化为乌有。管理比赚钱更重要(3)[法]戈恩虽然风险很大,但我还是决心去做,因为我们太需要来自自己公司的原料了。在经营橡胶庄园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橡胶树的栽培方法,观察栽培周期,加强防护措施,降低风险几率,我积累了很多新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经营方面的知识,培养了防预风险的意识。后来,我在总结这一段经历时,触类旁通,发现这些获益也可以应用到商业经营的各个领域中去。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