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炒作-没事找事的事件营销-4

作者:冷振兴 字数:38249 更新:2023-10-09 13:37:37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  报告认为,尽管空气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室外,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室内,因此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空气污染。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报告中特别提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其污染程度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  据专家介绍,国际有关组织调查后发现,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建的建筑物中,存在着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室内空气,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专家介绍,从目前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中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高达300多种。室内有机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气味等感觉效应;粘膜刺激,如乙醛、丙烯醛、萘以及基因毒性;致癌性,如甲醛等。有毒害的装饰材料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外,还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这一报告的出现,无疑为鳄鱼的修改国标、宣传自己的低VOC策略提供再好不过的有利证明。鳄鱼漆利用这次机会,再度出手,和涂料企业如何分享奥运商机联系在一起,掀起又一个事件营销报道的小高潮,为叫板国标事件划上暂时性的句号。  (2)相关精彩报道回顾  鳄鱼漆曝涂料业内幕 大企业一言九鼎定国标  “涂料国标最后一次公开征求意见时,对有害物质VOC的限量标准还是100g/L,可是正式公布时,却翻了一番,变成200g/L。这里面,某知名品牌‘功不可没’”。  今天,《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简称“涂料国标”)开始强制性执行。还是在今天,国内知名品牌鳄鱼漆的生产厂家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徐海峰,在北京透露了涂料国标制定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他回忆,去年11月18日,作为涂料国标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常州涂料化工研究院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邀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参加,征求对国标的意见。鳄鱼漆也在被邀请之列。  开始,征求意见稿规定的VOC限量很低,只有100g/L。讨论中,有发言权的企业中,多数建议将VOC限量放宽到200g/L。国内某知名企业董事长最后总结发言时也说“(标准)还是宽一点好,否则我们没法做”。  “这位董事长说完后,众人默然”,徐海峰说,当时,这个限量没有变,但是去年12月份涂料国标公布以后,却变成了200g/L。“看到这个结果,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不是主要起草单位,不知道更多的内幕,但有理由怀疑,这位董事长的话起了决定性作用”。  该公司总工程师卢荣明,也参加了常州会议。在他提供的涂料国标征求意见稿里,可以看到,包含了国标“全部技术要求”的表12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g/L100”。  事实上,涂料国标自去年年底公布以来,就一直麻烦缠身。此前,北京一家企业就联合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质疑涂料国标规定的V OC含量限定。  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昌平在肯定涂料国标对国内涂料行业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指出,国标中确有部分条款值得商榷,尤其是在对人体安全健康有巨大影响的VOC限量指标方面。  他透露,在国际上,按照欧共体生态标志产品———有关VOC限量的规定,人们家庭装修使用最多的一类涂料是30g/L;我国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发布的水性内墙涂料《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要求》则将VOC限量规定为100g/L。涂料国标却将这个限量放宽到200g/L。  徐昌平建议,有关部门应将内墙涂料国家标准中VOC限量改为不得高于100g/L,并在合理时间内,把VOC限量降为50g/L或30g/L。他说,目前国内中等规模以上的涂料企业在技术上均可做到,而其成本仅提高15%左右。  徐昌平认为,涂料国标的制定者放松标准,可能是出于好意,保护生产技术水平和实力都比较弱的企业,但是客观上则起到了抑优扶劣的作用。对国际上的企业而言,涂料国标其实就是“引狼入室”的口子。据悉,现在世界涂料10强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总代理或建立了生产厂。“现在市场上有些所谓的低VOC涂料,其实是假冒伪劣产品。”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昌平又向在座记者抖出了一个“包袱”。“人们买涂料不都选择VOC低的产品吗?于是就有一些‘聪明’的厂家走歪门邪道,在涂料中添加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原料。这样一来,VOC含量是降低了,但涂料的毒性却增大了数倍。”徐昌平说。  据介绍,国家卫生部2001年规定,室内用涂料所用配料不得含有高毒性物质、致癌物质、致畸物质、致突变物质。邻苯二甲酸酯即在被禁止使用的物质之列。  另据介绍,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邻苯二甲酸酯类原料被普遍用于涂料,此后逐渐被淘汰。  “鳄鱼漆”“叫板”国标  涂料行业沸沸扬扬的“京规”、“国标”之争尘埃尚未落定,2002年6月,来自上海的鳄鱼漆又站了出来,建议对7月1日开始强制实施的内墙涂料标准进行复审,明确提出有关标准制定部门立即修改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VOC限量值。  鳄鱼漆建议,从不得超过200g/L直降为不得超过100g/L,并在合理时间内,把VOC限量降低为50g/L或者30g/L,增加包括急性吸入性毒性、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眼结膜刺激、致突变性(Ames试验、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等在内的更具人文关怀的安全性指标,此举明显是跟“国标”“叫板”。  据生产鳄鱼漆的上海申真阿里佳托有限公司总工卢荣明介绍,当居室中的VOC达到一定浓度时,短时间内人们会感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若不及时离开现场,严重时会抽搐、昏迷,并可能造成记忆力减退,伤害人的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等严重后果。但是由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国标中,对VOC限量为不得超过200g/L,显然要求过于宽泛。  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欧共体生态标志产品——色漆和清漆生态标准(欧共体-1999/10/EC)中VOC限量规定,一类(亚光类)是30g/L,二类(有光类)是200g/L。对比国标和国内外关于VOC限量标准,目前的涂料国标与之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国标的实施,一部分厂家在涂料生产过程中为达到VOC限量的要求,可能会添加具有增塑作用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原料,或者打出低VOC的旗号以误导消费者。  在谈到国标出台的过程时,作为亲历者,该企业的技术部经理徐海峰工程师对某知名企业,顽固地坚持VOC限量定为200g/L并获得了最后通过的结果表示失望。他认为,这种充分利用标准,以图赚取更多利润的行为,是对广大消费者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有关部门作为标准制定者,过分考虑到企业之间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怕标准定得太严了,一部分企业承受不了,这是一种长痛的选择,这样主观上是好意,客观上则造成了抑优扶劣的后果,这实际上是以损害广大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不利于建筑涂料行业的良性发展。  业内人士呼吁,中国加入WTO,打开了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原来的关税壁垒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非关税壁垒,如环保安全、检验、检疫、认证、计量等一些符合国际贸易规则的、技术性非常强的手段,将成为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和洋人争相同国民待遇的重要方式。在某些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的产品领域,如建筑涂料行业,中国应该而且能够制定出国际领先的产品标准,这不仅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有利于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跨越各种壁垒。  国家标委员会表示:涂料国标并没保护落后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国家标准7月1日起正式强制执行,但这一标准刚一实施就遭到了上海鳄鱼漆的质疑。这家企业表示,国标对涂料中VOC含量的限制太过宽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落后的生产力,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一位参与制定这项标准的负责人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们制定这个标准当然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VOC含量过高会对人身造成损害,我们制定这个限量标准就是要限制涂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这位负责人表示:以前我国根本没有相关的标准,现在能制定出这样一个标准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他解释说,国家标准并不是最高标准,它只是规定了一个最低限,因为它要考虑全国整体情况。北京、上海等地发展水平高,当然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高的标准,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制定更高的标准我们也很欢迎。国家标准考虑的是全国整体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独抽出一两项指标。目前,全国涂料生产企业的技术参差不齐,必须要综合考虑,但这不能简单说成是保护落后。“把标准定得很高,那很多企业达不到这个要求,破产了怎么办?标准定得太高企业无法生产,老百姓全去买进口货,那样行吗?”  据悉,目前对涂料VOC含量的规定,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规定,每升涂料中VOC含量不得超过125克,国家环保总局相关的要求是每升不得超过100克。  涂料国标执行受质疑 鳄鱼漆建议废除送检制  “从有到无,涂料国标的出台是一个进步;由于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我们已经倡议复审,但是标准的修订还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目前国标的执行力度已经刻不容缓,我们建议废除送检制,封住一些对消费者的健康不负责任的企业的后路”,鳄鱼漆的生产企业上海申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昌平在内墙涂料国标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研讨会上的倡议引起与会专家的极度关注。  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申诉监理部部长阎雨平对涂料厂商向消费者提供的检测报告的可信度提出质疑,“消费者不必怀疑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是‘仅对来样负责’,而不是对销售到市场上的产品负责。现行的产品送检制度,毫无疑问给了一些企业钻空子的机会”。  据了解,目前建材产品的检测报告大多数是送检的。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委员会发现,有些涂料生产企业为了拿到检测报告,到市场上买一些不含有害物质或有害物质很少的原料,专门做一批高性能的样品,送到检测机构检测,然后拿着骗来的“合格”报告到处宣传。“这其实是对消费者的欺诈。”阎雨平认为,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改产品送检为抽检,即由检测机构从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一些产品,进行检测。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测试技术研究所是国家指定的涂料检测机构之一。该所所长马振珠承认,确实有一些企业在钻送检的空子。如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强制性涂料国标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可以多加些水进去,稀释一下,VOC肯定满足标准要求,与此同时,涂料还要满足质量性能指标,如耐擦洗性、施工性等,这时候厂家又换了一个送检样本,肯定又合格,最后两份报告合在一起,同一企业名称,同一产品,虽然可能有问题,但是出具的报告却是合格的。马振珠所长也呼吁改送检为抽检。  “你知道,现在一些大型的、要求严格的建材市场,根本就不认对厂商出具的送检报告”,鳄鱼漆董事长徐昌平介绍,“必须要有抽检合格的报告,人家才让你卖。无论从保护消费者利益角度,还是市场上各环节认可上,废除送检制,全面实行抽检制,都是必须的”。  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刘小平副局长透露,作为执行部门,他们正在着手对室内装修建材市场开展一次专项整治,其中包括抽查的手段。  有关专家也提醒消费者注意,在监督机制尚需完善的市场里,即使销售商出示了合格检测报告也不能轻易相信;至于依据国标检测报告就说自己是绿色产品的,更是一种欺诈,国标是一个市场准入标准,如果达不到国标,你连卖都不可以卖,国标不是一个绿色产品评定标准。也就是说符合国标不一定就是绿色产品。  室内空气污染被列入“十大人类健康杀手”名单  围绕《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这项国家标准的争论,从颁布之日起就没有消停过。国产涂料知名企业鳄鱼漆甚至公开站出来建议修改国标。国标中的VOC限量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始终是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不过日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  报告认为,尽管空气污染物主要存在于室外,但是人们长期生活在室内,因此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空气污染。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报告中特别提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其污染程度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  据专家介绍,国际有关组织调查后发现,世界上30%的新建和重建的建筑物中,存在着对身体健康有害的室内空气,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对公众健康危害最大的五种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专家介绍,从目前检测分析,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其中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中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高达300多种。室内有机物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气味等感觉效应;粘膜刺激,如乙醛、丙烯醛、萘以及基因毒性;致癌性,如甲醛等。  有毒害的装饰材料除了影响人类健康外,还会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刘庄励先生撰文指出,经过资料证明和计算,全世界涂料和装修工业每年把1100万吨有机溶剂排到大气中,是仅次于汽车尾气的大气第二大污染源,且溶剂排到大气中后,会造成光化学污染,形成温室效应。  据鳄鱼漆负责人介绍,减少VOC的含量已经成为国外建筑涂料发展的总趋势,向低VOC方向发展已经被许多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进行引导。美国从66项法规发展到现在的1113项法规,对建筑涂料的有机挥发物的限制作出了更为明确的限制。  国产涂料:怎样抢吃280亿元的“大蛋糕”?  据专家预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为涂料业带来280亿元的市场空间,但其中近一半的市场可能会被国际知名的涂料企业抢去。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仅对建筑涂料的需求就将有200万至300万吨,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油漆和涂料市场。随着国内涂料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涂料业也加大挺进中国市场的步伐。记者日前在对国产涂料进行调研时发现,宣威、立邦涂料、ICI、巴斯夫和汉高等世界十强涂料企业目前均在中国设立了总代理或建成生产厂,国际涂料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达45%左右,而且几乎垄断了中高档产品市场。  抢去中高档涂料市场30%份额的大户ICI和立邦纷纷挺进广州,ICI油漆集团中国区执行总裁穆拉利透露ICI将把研发中心设在广州,还会在适当时机考虑在广州和上海的两家公司增资。另一巨头立邦也准备在广州开发区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立邦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厂,预计2003年投入使用,年产量至少达到10万吨规模。  尽管洋涂料占据了国内近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关注国产涂料命运的人们也欣喜地看到,国产涂料已经逐步摆脱了前几年散乱差的形象。如今在涂料市场上十分热销的鳄鱼等,在几年前都还是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品牌,但通过一系列营销活动,如今这家涂料企业知名度鹊起。  分析国际涂料企业在国内市场表现原因时,鳄鱼漆生产厂家认为,市场只认可实力,不相信温情。目前,我国涂料企业中质量低下的杂牌军太多太滥,而涂料国标在制定过程中,感性的色彩又大过了理性的成分,对技术含量高、VOC低的优质涂料鼓励不够,而对那些质量一般的涂料保护太多。这样做固然可以使大部分涂料企业得以生存,但也使国产涂料的竞争力难以得到整体大幅度提升。  鳄鱼漆生产厂家认为,国产涂料要自强,一方面需要市场自动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在某些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的产品领域,如建筑涂料行业,中国应该而且能够制定出国际领先的产品标准,这不仅是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需要,也有利于中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跨越各种壁垒;如果标准跟不上,仍然在低水平的层面上徘徊,那么这些标准将成为国产涂料行业被国际巨头吞并的“亡国标准”,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3)策划点评  变是永恒的,不变是暂时的,标准也不例外;高标准,严要求,利消费者,利自己,只要这样,倡议呼吁的过程就是自己宣传的过程,再者说了,这也是法律给自己的权利,不用白不用。3.32 酿造珍极:借酱油标准与配制划清界限  (本案例由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珍极:酱油风波图片)  图3-6  (1)事件始末  酱油浪起  2001年3月14日,由中国调味品行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委员会和酿造酱油、食醋、配制酱油、食醋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五项调味品国家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在京共同举办了调味品行业标准宣传活动,强调说明将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分别制标是新标准的最鲜明特点。并指出试验检验证明,酿造酱油不存在氯丙醇问题,只有配制酱油由于加入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才可能含有氯丙醇。而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添加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酱油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三氯丙醇”由一个专业行内话题演化为一个社会性话题,从而揭开今年酱油风波的序幕。  就在这次会议上,石家庄珍极宣布,珍极酱油全部为酿造。  此后几天,配制酱油的主要产区的广东、福建各厂家反应激烈,认为是有人故意炒作,自己的商品完全让人放心,欧盟也没有完全封杀中国的酱油。  2001年3月29日,广东省六大巨头召开酱油峰会,公开承诺他们的产品不含“三氯丙醇”,共同表示支持国家新标准,欢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  2001年4月3日,山东省酱油制造行业的风船、欣和、山口等六家主要企业在济南公开发表《自律宣言》,承诺所生产酱油全部选用天然原料,经微生物工艺发酵而成,不含酸水解植物蛋白液,更不含氯丙醇。  2001年5月12日,欧盟代表团来中国检查中国进出口商品检测检疫局推荐的14家酱油企业生产的酱油中氯丙醇是否超标,最后没有公开发布检查结果。  2001年5月28日新华社北京电,国家质检总局在京津、保定地区对酱油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结果表明,有4成酱油达不到国家标准。  2001年7月,重庆万州发现“毛发水”酱油(胱氯酸下脚料————动物氨基酸水解液,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的新闻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做出“务必查个水落石出,依法重判,以告天下”的批示。  2001年7月12日,国家卫生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严查假冒伪劣调味品。  2001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酱油专项打假活动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检部门截至9月底共查处案件1313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68个,查获劣质酱油11.5吨。  2001年9月1日,《酿造酱油》、《酿造食醋》国家标准和《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行业标准将正式实施。  在标准实施几天中,北京、广州等部分酱油厂家纷纷刊登广告,庆祝标准实施,同时大打酿造牌。  无风不起浪  其实,围绕着标准问题,几年来酱油企业之间的“南北之争”一直没有中断过。  1999年10月,由于认定“三氯丙醇”——一种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含量超标,欧盟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进口,广东、福建成为重灾区,“三氯丙醇”成为配制酱油企业身上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  2000年1月1日,毛里求斯卫生部已决定禁止进口中国生产的酱油,原因同样是中国酱油所含致癌物严重超标。  2000年9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酿造酱油、酿造食醋两个国家标准和配制酱油、配制食醋、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三项条文强制性行业标准,并规定国家标准将于2001年9月1日起实施,而其他三项行业标准也将于12月20日起实施。  2001年1月3日,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收到一份申请制定广式酱油、广式食醋国家标准的公函。  2001年1月31日,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给广东的公函回复,指出不宜制定广式酱油、广式食醋的国家标准,详细解释了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的区别在于是否加入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至于广式酱油中因口味需求加入草菇或海鲜等原料,只要未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则也应该是酿造酱油。  酱油风波:社会意义大于市场意义  到这个时候,“标准之争”和“南北之争”在业内人士看来已经划上句号,实际上从市场运作角度和消费者的知情权而言,标准之事远远没有完结。此前三氯丙醇致癌一事只是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而对于吃了上千年的中国老百姓而言却一直被蒙在鼓里。  但是由于三月事件的发生,围绕着“酱油风波”,以三氯丙醇致癌为突破口,标准之争、南北之争、欧盟检查等一系列事件被频频曝光,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酿造、配制”的概念深入人心。  所以从消费主权的保护而言,这场酱油风波的社会意义大于市场意义,社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珍极高举“标准”明示天下的伐道之举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对消费者来说,这样的“风波”应该越多越好。而在这场风波中极尽攻击北方某企业能事、言必称之为“炒作”的某些配制酱油厂家的行为,可以说在他们眼中是市场意义大于社会意义,这一点能丛这些企业和一些南方媒体的“公车上书”和大肆指责中很明显地看出来。  如果非要从市场意义来分析酱油风波的话,那么珍极的宣传酿造之举无疑是“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必以全争于天下”的谋攻之略,而广东峰会和山东宣言无疑是伐交之道。《孙子兵法》中所云的“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谋交之道在酱油风波中双方你来我往已经施展殆尽,在双方的这第一回合的交锋中,珍极胜于谋,其他企业胜于交。年终盘点,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销售额增长20%,实际上如果珍极在伐谋同时配合广告的伐兵之术,那么其增长绝对不会是这个数字。  但是,可以预测的是,在接下来的交手中,攻城略地式的收购战和贴身肉搏式的价格战、终端战、广告战无疑会随着时间的深入而慢慢浮出水面。  (2)精彩文章回顾  氯丙醇(一种致癌物质)已成为广式酱油的心腹大患 标准之争事关生死  酱油浪起  欧盟封杀中国酱油  今年5月,拖延一年之久的欧洲专家团将启程前来我国。如果届时氯丙醇含量超标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将意味着中国企业对欧盟市场出口酱油基本无望。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推荐的14家酱油生产企业却很少有人欢迎欧洲人的到来。  自从1999年10月中国酱油在欧盟市场遭遇封杀令后,整个行业一直引以为恨。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一旦在国内引爆氯丙醇事件——按消法关于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一节,应是题中应有之义——对整个行业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在欧盟于1999年最早提交的报告中,氯丙醇被称做“有可能引发癌症”。而在美国、日本、欧洲的不同版本中,已明确指认“氯丙醇的4种异构体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  按照即将实施的新国家标准衡量,我国酿造酱油中不可能含有氯丙醇,但是以我国目前现有的工艺设备,用不完善的酸水解法生产的配制酱油中氯丙醇含量不超标也不可能,国家有关部门的多次抽查证实了这一点。  这就是问题的要害所在:眼下国内大多数厂家采用的基本是酸水解法。  广式标准质疑国家标准  中国酱油出口企业之所以对欧盟专家持低调,与两个月前发生的另一件事有关。  元旦刚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收到一份申请制订广式酱油、广式食醋标准的公文。  广式酱油历经两千年的积累已形成自己独到的味道鲜美、滋味醇厚的特点,且随着粤菜的流行备受欢迎而大举北伐,许多企业已纷纷改打“老抽”、“生抽”的大旗。目前广式酱油已占到全国产量的40%,出口的50%。  公函的起因就是我国第一部带有条文强制性质的国家酱油和食醋标准。新标准要求,自今年9月1日起,企业必须在产品标识上注明是“酿造”还是“配制”。此前我国只有行业和部颁推荐性标准,无须说明制造方法。  公函行文虽一副标准公文格式,却事关广东省500余家、福建等周边省份数百家广式酱油生产企业生死,因而如何处置备受各方当事人密切关注。  公函称新国家标准将会改变广式酱油的风味,直接影响销路和出口。原因在于,广式酱油中颇占分量的草菇老抽、鲜虾生抽等品种,是在酿造酱油中加入草菇或海产品抽提液,按新标准这类酱油既不能归入酿造酱油也不能归入配制酱油——实际极有可能将其归入配制酱油行列;同时,国家标准中一些技术要求与广式酱油的发酵特点相冲突。  从公函的建议上可以看出,出牌人实际是那些“拥兵自重”的“老抽王”、 “生抽王”们。  然而令人困惑之处就在于:一部国家标准的制订应该既有前瞻性又有具体的可操作性,既能坚持原则又能照顾各地的具体情况。为什么一部历经三年、七易其稿的国家标准在正式公布仅三个月就遭到一种变相的“非议”,而“非议”者又来自这个行业最强势的地域集团?  是“酿造”还是“配制”?  位于广东佛山的海天酱油作为全国第一品牌,去年8亿的销售额虽只占到3%的市场份额,而纯利近亿元,气焰甚至胜过一度声名显赫的佛山照明。  然而,由于多年体制的原因,1997年新标准着手修订时,虽然当时隶属轻工部的海天公司已经成为该行业事实上的领跑者,但“发包方”却是商业部、即后来的国内贸易部,新标准的修订按惯例是在该系统内寻找承办人。这一工作后来被河北省石家庄珍极酿造公司承担。  珍极酱油的总经理张林认为体制隶属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并不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为1997年修订时,行业协会已经在起作用。只因为没有一个人明确说这要做国家条文强制性标准使用,而1978年、1987年的两个标准影响都不大,同时,企业的投入与国家补助相比是九牛一毛,关键是当时没人愿干。”张林这样解释。  广式标准“质疑”国家标准的直接导火索就是1999年的欧盟禁运。  改革后,广东得风气之先,百禁大开。酱油等调味品行业也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悄然崛起,当北方企业还在地产地销的大缸里闷头发酵时,广东企业已在城市大大小小的餐馆和超市间丈量市场的最短距离了。  据去年统计,全国酱油产量已达50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业内人士估计,以现在的需求量加之调味品种类的日渐丰富和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高,整个调味品行业年产值当在千亿元以上,广东企业更以积二十年的先发优势啖到了头口汤,去年仅广东一省酱油生产已超过100万吨。而在1998年欧盟禁运前,广东出口酱油是2.5万吨——欧盟的年需求量为3万吨,广东在欧盟的市场份额已超过一半,达1·6万吨。  1999年10月,风云突变。欧盟在中国出口酱油中发现氯丙醇严重超标3000倍,随即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的进口,广东及福建成为重灾区。今年年初,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一份文件中也提到:最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查了6省(市)市场销售的93种品牌酱油,经检测,氯丙醇含量按“欧盟”标准考核不合格率高达84%,按我国行业标准(SB10338—2000)考核不合格率为41%。  随后的检验证实,酿造酱油不存在氯丙醇问题,只有配制酱油中才可能含有氯丙醇。氯丙醇已成为中国酱油生产企业的心腹大患。  所谓酿造酱油就是用传统的方法,以大豆、小麦为原料,通过发酵生产酱油;所谓配制酱油,含义就是用一半盐酸水解生产的化学酱油加一半酿造酱油勾兑而成的酱油。  实际上,广式标准“质疑”国家标准的真正意图就在于,当一些广东企业生产特色酱油时,如果不能成为“酿造”酱油,势必打入配制酱油之列。而“配制”酱油将永远和氯丙醇紧密相连——就如同二恶英与进口奶粉形影不离一样——其标签就是一道贴在自己脸上永不赦免的封杀令。  因此,“生抽王”、“老抽王”们对广式酱油国家标准出台的呼吁便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2001年 李清宇 )  中国酱油爆发“标准之争”  被欧盟封杀近一年半的中国酱油能否重返欧洲市场?一个多月后,答案将水落石出。按照计划,5月12日,拖延一年之久的欧盟代表团将到达中国。此行的目的是检查中国酱油生产企业的产品是否符合欧盟的进口标准,而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便是一种叫做“三氯丙醇”的物质。  “三氯丙醇”阻住出口  1999年10月,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部分酱油进行抽查,发现三氯丙醇严重超标,随即全面禁止了中国酱油的进口。三氯丙醇是一种“有可能引发癌症”的物质。美国、日本等国已经明确指认“三氯丙醇4种异构体对人体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致癌效应”。根据欧盟成员国所采用的国家检查三氯丙醇含量的标准,在40%的干重情况下,要求每千克酱油中三氯丙醇含量不得超过0.02毫克。  事件发生后,欧盟表示将组建代表团到中国检查。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推荐14家酱油标准生产企业接受欧盟代表团的检查。如果到时候中国生产酱油的14家大型企业不能通过欧盟的检查,则意味着中国再也不能向欧盟出口酱油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被逐出欧盟之前,我国每年向欧盟出口酱油1.6万吨,产值800多万美元。  然而,就在欧盟代表团到来之前,中国酱油行业却掀起一场“标准之争”。  广式酱油要“自立门户”  元旦刚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同时收到一份关于制定广式酱油、广式食醋标准的申请。  申请的提出,源于我国第一部带有条文强制性质的酱油和食醋国家标准的发布。2000年9月1日发布的新标准有强制性的特点,自2001年9月1日起,企业必须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在产品标识上注明是“酿造”还是“配制”。检验证实,酿造酱油不存在三氯丙醇问题,已成为中国酱油生产企业的心腹大患的三氯丙醇存在于配制酱油必需的原料——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  这份申请文件称,新国家标准将会改变广式酱油的风味,直接影响销路和出口。原因在于,广式酱油在酿造酱油中加入草菇或海产品提取液。按新标准,这类酱油既不能归入配制酱油;同时,国家标准中一些技术要求与广式酱油的发酵特点相冲突。  资料显示,目前广式酱油已占到全国产量的40%,出口50%。这份公文可谓非同小可,因为对它的处置,将关系到广东省500余家、福建等省数百家广式酱油生产企业的生死。  3月17日,酱油国家标准的参与制定者石家庄珍极酿造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国家酱油标准宣传会。会上,权威人士证实:这份申请已被有关部门否决。  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明确表示,制定广式酱油标准是不可能的。起草一个这样的地方性标准,国家标准的权威性就不起作用了。他同时解释,这并不表明广东的厂家都抵制国家酱油标准,提出制定广式酱油标准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中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郝煜透露,1999年12月,专家审定标准时,广东地区就提出添加了草菇的广式酱油应如何定性的问题,当时就得到明确答复:只要没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就应列入酿造酱油。而酱油国家标准的起草者之一、珍极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林认为,从制定广式酱油标准的提议看,属于理解上存在一些误会,配制酱油特指的是酿造酱油和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的混合物。  “酿造”与“配制”谁优谁劣?  2001年初,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也提到,最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抽查了6省(市)市场销售的93种品牌的酱油,经检测,三氯丙醇含量按“欧盟标准”考核,不合格率达84%;按我国行业标准(SB10338-2000)考核,不合格率达41%。  郝煜认为,欧盟的标准太高,实际上三氯丙醇达到一定量才可能致癌。但是,制定出国家标准,规范中国酱油市场,告诉消费者什么酱油可能含三氯丙醇,这是非常必要的。  据卫祥云介绍,1975年,原商业部在青岛召开全国调味品工作会议,才开始制定酱油标准,对酱油进行化验和检验。此前,中国没有酱油标准。长期以来,酱油、食醋只有行业推荐性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明确区分“酿造”与“配制”,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本无法得到保障,也给管理造成了漏洞。查处起来很困难,假冒伪劣产品也屡禁不止。此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和国家国内贸易局发布的条文强制性行业标准,就是为了从根本上规范调味品行业,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维护人民健康而起草制定的。  郝煜告诉记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今年2月16日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技术监督局和计委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主要工农业品的目录修订版的通知》。列入国家控制的重点工农业产品目录产品有6个原则:国家鼓励重点发展的产品、重要的工农业生产资料、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产品、代表行业水平能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产品、节能降耗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生态效益的产品、提高产业素质的基础件元器件。酱油和食醋作为“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产品”列入其中。  卫祥云说,目前,许多企业都在积极宣传和贯彻新的标准。珍极在北京发起和组织这个宣传会的同时,在北京以外的其他地方,也有各省的专业协会和企业在以不同的方式宣传这个标准,如四川省和河北省调味品协会、广东揭阳酿造厂。  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在9月1日以后,别忘了看清楚酱油上的商标,再根据口味、价格等因素挑选合格的酱油。现在,酿造酱油的主要生产厂家包括石家庄珍极、北京和田宽、宁波天天、哈尔滨正阳河等品牌。  据了解,早在1994年召开的全国酸水解植物蛋白液的调整研讨会上,就提出了中国酱油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微生物酿造,为广大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酿造产品。现在并没有枪毙酸水解蛋白液,并没有不允许生产,而是要符合标准。  张林告诉记者,配制酱油中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含有三氯丙醇,虽然有新的技术可以把它去掉,但是并不容易,在技术手段和设备投资上都需要比较大的投入,包括时间,要有个过程。  符合标准并不意味能重返欧盟  4个月后,酱油国家标准将要实施。那么,符合国标,是否就可以畅通无阻地出口到欧盟?卫祥云回答: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出口到欧盟是不行的。由于目前酱油和食醋的国际标准还没有制定出来,出口酱油是以进口国家和地区标准为依据的。  2000年11月,欧盟对1999年检验中三氯丙醇超标的几家中国企业进行了检查,都已经达标了。只要是按照标准制作的酿造酱油,出口到欧盟是不成问题的。而配制酱油的标准中,没有规定三氯丙醇的指标,用配制酱油,如果按照现行的标准衡量,不能保证出口欧盟畅通无阻。这个指标是规定在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标准中的,规定做配制酱油时,要检验所采用的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是否符合标准,要掌握原料是否合格,如果符合标准,还是不能保证出口欧盟没有障碍。  虽然对自己企业通过欧盟检验充满信心,但张林仍然表示有很大压力。中国食品制造业与国际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  为了迎接欧盟的此次检查,行业协会组织和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卫祥云指出:我国调味品做了2100多年,但酱油的工艺、质量、效益都不是最好的。我们是调味品酿造和消费大国。但是,日本的酿造酱油在世界市场上比我们名气大、市场占有率高、价格也高,就是因为我们的产品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管理也不配套。  就此次事关中国酱油企业在欧盟市场生死存亡的检查,他说,达到卫生标准未必就能出口,还要看品牌。至于是否能进入国际市场,是企业之间的贸易行为,要看对方有没有需求,自己的产品能不能满足对方需求。  出于种种原因,欧盟代表团此行拖延至今。但是,意外仍然可能发生。据欧盟方面发来的传真显示,“如果代表团(此次)未能成行,出于对大众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考虑,本部会对上述产品实施限制性的控制”。(2001年许晖)  (3)策划点评  科学不说不透,真理不辩不明,标准不争老百姓还不明白呢,这个争的过程就是与对手争夺消费者的过程,既扬名又获利,珍极干吗不干?3.4 把权威机构当盘菜炒了  企业怕什么?  怕没有消费者;怕自己在消费者的印象里没有自己这一号。  什么是权威?  对企业来说,权威不能给你饭吃,不能解决消费者问题。  倘若自己头上的权威机构,不能坚持相对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那么企业不妨把这权威当盘菜给炒了,只要是站在消费者利益基础上。  利用权威机构策动事件营销,企业可以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权威没来头,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头越大,传播越大,对自己越有利。3.41 不跟你玩了?  ——富亚退出涂料协会引发行业协会定位思考  (本案例由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富亚退出涂料协会照片)  图3-7  (1)事件始末  符合国家标准难过关 装饰涂料企业遭遇北京规则  富亚退出涂料工业协会一事,是由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站的一份检测报告引发的。  2002年2月27日,《北京晚报》以《1/3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为题报道了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介规则》对数十种家装涂料进行质量检测结果。  原文如下:  国标产品难符国际标准  1/3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  近日,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受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介规则》对数十种家装涂料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发现,这些用国家标准检测时质量全部合格的产品,有近1/3不符合北京市评介规则。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检验站站长高星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能通过国家标准的产品却没通过北京市评介规则,这并不足为奇。因为国家标准在制定时要兼顾到贫富不同的地区。而作为首都的北京,现代化进程在国内首屈一指,因此北京制定出来的规则的严格程度肯定会超过国家标准。  高星认为,此次检测反映出来的核心问题其实是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的巨大差距,这是最让人担心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介规则》是按照欧盟和国际ISO标准制定出来的,其检测效果等同于国际标准。也就是说,只要符合北京标准的肯定符合国际标准,反之亦然。  记者在对比国家和北京标准时看到,北京市的评介规则,除去化学指标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游离甲醛、重金属等要求比国标严格外,还增添了苯系物(甲苯、二甲苯)检测项目,和眼刺激、皮肤刺激、睾丸染色体畸变等安全性评价指标。对于此间的差异,高教授解释说,同国际标准一样,北京的评介规则是双保险,除了化学毒性检验标准外,还有生化指标。涂料作为化工产品中成分复杂(据美国方面报道有80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变化(化学反应)最多、质量最难控制的一种化合物除了要靠生物毒性控制外,还需要一个保护层,就是按照健康标准用动物实验来做。为什么?像家庭中的儿童属于敏感人群,老人、病人属于高危人群,平常人没事,这些人可能就受不了,必须要加这个健康安全性指标的。只有通过这个标准才能真正保证产品是健康安全的,而不仅仅是笼统地说合格就行了。  据悉,符合国家标准却不能通过国际标准的产品不仅仅是涂料,国内许多行业都面临着类似的情况。比如说汽车尾气排放,早期的国家标准远不如欧盟标准严格。也就是说,外国车要进入中国,我们没有理由以标准不合格为由拒绝,而国产车要出口,仅尾气排放指标这一项就达不到国外的要求。  一位专家对记者说,人们都在讨论入世的影响这个问题,其实贸易技术壁垒(TBT)是最大的壁垒,这主要体现在安全标准、健康标准、环保标准等几个方面,如果中国出口的产品这些指标不合格,没别的,肯定被打回来。另外,像北京富亚涂料公司搞的人喝涂料的活动,厂家用心是好的,是用来证明产品质量对人无害,但操作方法太可笑了。因为靠喝是喝不出国际标准的,要一项一项地做。  接着,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京华时报、劳动午报等通讯社、重要媒体纷纷报道京规与国标之间存在的差异。  倡导标明出身,支持北京规则高标准  富亚方面仔细研究了国家标准和北京规则之后,搞技术出身的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决定继“喝涂料”之后,再玩一把,通过媒体向涂料企业发出倡议:向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北京规则看齐。倡议书如下:  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  涂料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地方规则的倡议书  尊敬的全国各涂料生产企业: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室内装饰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已经在2001年12月10日正式颁布。这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加强对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污染控制的利民利国之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有关规定,这项标准已被确定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作为本标准起草的参加单位,同时作为中国涂料市场上一直坚持“健康第一”国内著名品牌,为了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减少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建筑装修材料和室内装修的污染,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在此向全国广大涂料生产企业发出如下倡议:  遵守国家标准化法规规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必须按照新的涂料标准生产;7月1日起在市场上停止销售不符合本国家标准的涂料;  对在北京、上海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销售的涂料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符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价规则》和《健康型建筑内墙涂料(上海市地方)标准》等绿色建材标准;  为保证国家标准和绿色建材地方规则的实施,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大绿色、环保、健康型涂料研究开发力度,积极与国际涂料标准接轨;  积极倡导涂料注明出身行动,符合国家标准的在产品包装上注明国家标准;符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地方绿色规则的在产品包装上也同样注明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则,以淘汰那些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涂料。  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  第二天,一直密切关注涂料标准之争的媒体报道了富亚的呼吁。  《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介规则》按照国际标准制定,因喝涂料成名的北京富亚涂料公司老板蒋和平呼吁  涂料该贴“北京标准”  “全国涂料厂商必须按照新的涂料标准进行生产,必须在包装上注明所符合的标准”,前天,因“一喝成名”的北京富亚涂料公司老总蒋和平向全国同行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蒋和平是在得知北京最近进行的涂料检测结果后发出倡议的。近日,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受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北京市室内装饰装修涂料安全健康质量评介规则》对数十种家装涂料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发现,这些用国家标准检测时质量全部合格的产品,有近三分之一不符合北京市评介规则。这些不符合“北京标准”涂料的缺陷是,其内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游离甲醛、重金属稍高,它们对眼、皮肤等组织器官具有一定的刺激。  据权威人士介绍,北京的评介规则比国家标准更严格,但真正实施起来却有很大难度,因为国家标准在制定时要兼顾到贫富不同的地区,各地生产涂料的质量存有差距就成了事实。但用长远眼光来看,这种倡议是令人乐观的,因为“北京评介规则”是按照欧盟和国际标准制定出来的,其检测效果等同于国际标准,一个涂料企业如果要进军国际市场,就必须要按此规则生产。  没有想到,富亚的呼吁一下子在行业内部激起轩然大波,消费者自然希望标准严格一些,但是行业却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在一次座谈会上,一场针锋相对的交锋开始了。据《北京晚报》报道,当时的情况是:  涂料要不要食品检测标准 众专家见解针锋相对  “涂料不是用来吃的,把检测食品的标准用在涂料上,是不是太苛刻了?”  中国涂料协会专家朱传启日前在一次座谈会上,向外界表达了对北京规则的不同看法。  3月初,本报及其他各大媒体报道的一则消息——1/4符合国家标准的国产涂料,却通不过等同于国际标准的北京规则,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随后,中国涂料协会、北京消费者协会有关专家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论。  70多岁的朱传启,是涂料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对医学专家、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站长高星领衔起草的北京规则,有颇多不同看法。“北京规则中有些检测指标是从食品检测中借鉴过来的,有些苛刻。毕竟,食品是吃的,而很少会有人去喝涂料。除了去年富亚涂料老总为了证明自己产品无毒喝过一回涂料,全国再没有第二个,因为根本就没这个必要”。  多乐士(中国)公司技术人员周弘认为,只要是化学产品,就不能说是绝对健康的,只能说涂料产品的安全等级有高有低。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王秀霞认为,国家标准是考虑到国家的整体水平,给出的是最低要求。也就是说,涂料产品要想上市销售,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但是,停留在最低限度的国家标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在人们追求的不仅是合格,而是更好”。  北京富亚涂料公司曾参与了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该公司总经理蒋和平也承认,涂料的新国家标准虽然今年元旦才实施,但并没有及时与国际接轨。它的许多指标,更多考虑的是涂料行业的承受程度。与国际标准比起来,差距不小。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涂料能通过国家标准却无法达到北京规则要求的原因。要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应该提倡标准越高越好。  蒋和平认为,涂料作为化工产品,其成分复杂(美国认为有80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化学反应较多,是质量最难控制的一种混合物。除了要对有害物质控制外,还需要按照健康标准,加上生化标准。有一些涂料挥发的有害物质,仪器可能检验不出来,平常人也感觉不出来,但对儿童、老人、病人等敏感人群有影响。所以,必须要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安全性检验指标。国家的强制标准,是铁定的,生产企业必须执行的。此外,作为涂料企业,应当向更高标准看齐。  王女士还进一步指出,既然检测是北京市有关部门委托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进行的,那么,为什么没有把这个结果如实公布一下?因为,消费者有权利知道检测的真实情况。  与此同时,国标制定者也对北京规则提出异议,发表了有关看法。  涂料国际制订者质疑“北京规则”  最近,北京某媒体发表的一篇《1/3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各报纷纷转载,一时间把消费者弄糊涂了,家里装修正准备买涂料呢,如果1/3涂料产品不合格,该买哪一个品牌的产品呢?企业也糊涂了,我们上市销售前都是经过国家制定的涂料鉴定标准检测的,是合格产品,现在经过北京市制定的标准就不合格了,我们到底遵循哪个标准?  这些引起消费者和企业迷惑的报道中称:受北京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对市场上流通的60个品种的涂料产品进行了抽检。如果按照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产品全部合格;而按照“北京规则”则有三分之一不合格。由此就引出了“涂料标准考验企业良知”、“三分之一涂料达不到北京规则”等一系列报道。  中国涂料协会的专家及参加涂料“国家标准”的制定者对北京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和相关报道提出了质疑,这些关于北京地方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报道影响了国家标准的严肃性,从标题到内容都存在不够严谨和偏颇之处。  l 问题的焦点在于:是否如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北京规则’与‘国际标准’接轨,而‘国家标准’远低于‘国际标准’”?  有些媒体在报道中说:“北京规则”是与国际接轨的更高标准,而“国家标准”只是产品合格的最低线。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对此问题表示不同意见:对于涂料中的有害物质限量根本没有相应所谓的“国际标准”,制订国家标准时,专家们搜集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相关标准资料,都做了备案。这些标准中有关于可挥发的有机物,即VOC的标准,有关于重金属的,有关于颜料的,但都是单项的标准,对于涂料产品整体的各项指标的根本没有,这是很明确的。另外,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欧共体国家等经济发达国家)关于涂料的标准中涉及“生化指标”。  l 涂料行业专家对“北京规则”中采用的试验方法提出质疑  涂料协会的专家对“北京规则”中所示的几项指标和数据的制定依据提出疑问,“北京规则”比“国家标准”多了“生化检测”项目,而此项指标数据的得出是依据“农药毒理试验方法”进行的,也就是套用了农药检测的方法。专家指出,农药毒理试验方法中明确标明:“本方法只适用于农药检测。”如果要引用此方法,需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两种物质可以共用一个方法的结论,而“北京规则”在引用前没有做过此类论证。即便是通过试验得出可以引用的结论,但在检测的具体操作上也出现了偏差,涂料和农药不一样,涂料会干燥以致固化,于是该规则采用了用塑料布覆盖的方法,试验使用的方法是严谨的,一点改变结果就很悬殊,就不算是引用这种方法了。  l 国家标准具有法律效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发布的强制性涂料标准是两项:一个是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另一个是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这些标准制定的先进性如何,能和国际标准接轨吗?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涂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赵铃说,这两项标准是在全国涂料标准化委员会的组织下,会同卫生部、建设部和国内10余家代表性涂料企业的约30名专家,用了半年的时间,搜集了50余个涂料样品,在北京、上海和常州的几个研究机构分头进行了剖析,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并参照了欧洲共同体和美英等国的近期标准,经过数次论证才确定下来的,它不仅反映了中国目前涂料的质量状况,也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以重金属为例,它等效地采用了英、德、法等国儿童玩具材料所规定的标准,铅的含量小于90毫克/千克。  l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第二章第六条的规定:“地方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进行此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机械材料处处长崔喜善说,技术监督局在国家没有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以前,省市地区可以出台一些地方标准,它们对促进环保和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关于涂料标准,现在除了国家的强制性标准之外,还有北京、上海、建设部、卫生部和环保局制定的五个性质类似大同小异的内墙涂料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第二章第六条的规定“地方标准……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进行此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第十六条重申了“地方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由于过去没有统一的涂料产品环保安全的标准,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时有在装修过程或在入住以后,产生不良症状的报道,导致许多民事纠纷,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多次指示要尽快制定涂料标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所以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组织了相关单位迅速开展了此项工作。两项强制性涂料标准在2001年12月10日发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  l 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达到国家标准后,向更高的标准迈进  据参与制定“国家标准”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徐东群博士介绍,“国家标准”的制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制定程序,由国内众多涂料专家及卫生部、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标准的制定参照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一些相关标准,结合大量的实验数据,经过了100多位行业专家的反复验证最终制定出台。“国家标准”遵循了产品达到有效使用,而且对人体绝对无害的标准。一些企业各项指标比国标更严格,这是可喜的现象,国标中对此有所说明:支持企业在达到“国家标准”后,向更高的标准迈进,如果相当数量的企业水平都能达到这些更高标准时,“国家标准”也会相应提高。  娘家受到不公平待遇,富亚愤然退出协会  由于富亚公开站出来支持北京规则,与涂料工业协会的观点格格不入,于是在涂料工业协会组织的“建筑涂料标准座谈会”上,发生了令人吃惊的一幕:涂料标准座谈不“标准”。  涂料标准座谈不“标准”?  继喝涂料之后,最近,涂料市场因为“标准之争”再次成为焦点。据报道,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对市场上销售的60个品种的涂料抽检结果显示,按照新颁布的涂料国家标准,几乎全部合格;而按照北京规则却有将近1/3的不合格。  3月12日上午,由中国涂料协会组织的关于涂料标准的座谈会紧急举行。到会的记者本来以为,这次会议能给涂料国家标准和北京规则之间的存在的差异和分歧给出一个权威的解释和答案,但是,结果却让人一头雾水。  对富亚“喝涂料”津津乐道 专家态度耐人寻味  从会议一开始,原本定的“涂料标准”问题研讨会就开始“走题”了,一年多以前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喝涂料之举是否科学成为率先发言的几位专家的立足点,一再强调是荒唐之举,并得出“农药岂不是也要喝才能证明其安全性”的偏激之论。  作为喝涂料事件主角的北京富亚涂料公司的代表在台下再也坐不住了,几次举手示意会议主持人要求发言,但是屡屡被阻止,最后不得不直接站起来表示抗议。富亚代表指出,喝涂料一事纯粹系企业的市场行为,而且是迫不得已的应急之举;同时这位代表表示,富亚多次通过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以及北京市质量监督局的送检和抽检,各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有生化指标要求的北京规则,对这样的事实,专家视而不见,不提不问,却抓住“喝”这么一个动作说事,似乎有失公允。  会场上出现的专家谈论标准少、涂料技术少,对企业的市场行为异口同声的指责局面引起了在场记者诸多疑惑,有的记者直接指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以自己还有更有重要采访为由提前退场。  不但会议上专家的发言矛头直指富亚,而且在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提供的材料中,有一份《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上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报告,在该报告中,作为涂料标准归口单位的涂料和颜料委员会又对几年前富亚喝涂料进行了专家“鉴定”定性——被业内专家斥为荒唐之举。然而,被定性为“伪科学”被喝的涂料在有关部门的送检、抽检中,各项指标都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北京规则。  企业在拿标准扳手腕  据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北京市“十五”计划估算,北京对奥运的投入可达2800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机场和通讯设施等)1800亿元,体育设施建设(比赛场馆、奥运村、新闻中心、记者村等)170亿元,给北京涂料市场带来巨大的新增市场空间。涂料企业逐鹿北京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有关市场人士认为,这场标准之争的背后还是企业之间的较量。“1/3涂料不符合北京规则”的检测结果披露后,许多企业,尤其是一些在北京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而心里没底儿的企业坐不住了。在这次会议上,台上坐的是立邦公司代表、涂料专家和相关行业部门的领导;同样是国际品牌的多乐士和作为国标起草单位之一的北京富亚公司的代表享受同样的待遇,被安排在台下的一隅。立邦公司的高工在介绍标准的时候,世界主要国家的涂料标准都通过幻灯演示出来,涉及标准之多,数据之翔实,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与涂料工业协会仅隔着一条马路的富亚却没有被通知参会,是在得知会议消息后匆忙赶过来的。  会议上有关人士也承认,国标是一个全国性概念,是对企业的最低要求,它的产生具有兼具性的,要考虑涂料企业的可承受能力。但北京规则的初衷是要给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老百姓一颗“定心丸”。北京提出“绿色奥运”,就是要建立一个安全健康保障体系。这种严格执行国标、高标准要求的地方规则无疑将把一批企业挡在北京这个市场之外。  是不是按照更高的北京规则,涂料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很多呢?据富亚涂料公司代表介绍,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产品执行的标准高而大幅度提高成本,说到底,这是企业对消费者安全健康问题上的态度问题。有人认为,执行涂料标准问题在拷问企业的良心。  按照《标准法》,强制性国标出台后,行业和地方标准要终止执行,但是国标制定考虑国情,地方标准在考虑地方实情并且更高要求时,难道要禁止吗?涂料工业协会的有关人士对这个问题未置可否。  标准要不要多一点人文关怀  座谈会上争论的另外一个焦点集中在北京规则比国标多的生化安全性检测项目上。中国涂料工业协会认为,北京规则的指标数据是按照农药登记毒性学实验方法得出来的,涂料不是农药,不能套用农药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来要求涂料。但是记者注意到,北京规则中所包含的急性吸入毒性、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眼结膜刺激以及致突变性等安全性评价指标虽然是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GB15670-95)进行检验,而该实验方法等效于国际化学品安全评价程序(IPCS)。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监督检验站高星认为,涂料是化工产品中成分复杂(据美国方面报道有80多种有毒、有害成分)、变化(化学反应)最多、质量最难控制的一种混合物,既然是化学品就涉及到一个安全问题。所以涂料除了要对涂料中有害物质进行限制控制外,还需要一个保险,就是按照健康标准用动物实验来做。像家庭中的儿童属于敏感人群,老人、病人属于高危人群,平常人没事,这些人可能就受不了,所以北京涂料规则加上了健康安全性指标。事实上,目前在北京销售的许多涂料生产企业都送检预防医学科学院,进行生物毒性指标的检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专家认为,作为国际上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德国蓝天使中包括涉及人体安全健康的人文指标。  著名评论家鲁宁的看法是,产品的标准应多一点人文关怀,譬如保护使用者的安全和健康,考虑到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据了解,由单纯的表达技术理性向人文理性外延,已成为当代各国产品标准制定者、审查者和发布者普遍接受的新技术价值观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王珉认为,我们有条件通过科技创新使我国涂料工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创出自己的名牌。但我们在提高涂料行业水平上主要搞引进和合资,而没有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下大力量进行科技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形成自己的名牌,提高我国涂料工业的竞争力,保住我国的市场份额。现在国外名牌涂料纷纷进入我国市场,以往的国内名牌产品步履艰难,占有我国国内市场份额减少,市场让出了,技术并没有换来。在WTO的背景下,技术其实更多的体现在各种标准上。在这种情形下,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必要性就一下子凸显了出来。标准化委员会的有关专家指出,标准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要不断修订。  在这种情况下,富亚经研究宣布决定退出涂料工业协会,把整个事件推向高潮。  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退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声明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处转理事会:  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自2002年3月20日起申请退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退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3点理由如下:  1、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打击先进,我们不能接受!  2、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对会员企业不能一视同仁,我们不能接受!  3、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公然无端诋毁我公司,我们不能接受!  不是我们不需要协会,而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协会。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认为,目前的市场竞争不单单是企业之间的事情,竞争不仅在企业层面展开,也发生在区域和国家的层面,行业协会的作用已经关系到企业竞争力。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涂料企业必须面对全球性竞争,必须与世界一流企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展开同步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也确实需要一个以企业为依托,以服务会员为宗旨的协会,为各类企业创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竞争环境,为公平地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咨询和服务。  鉴于上述情况,北京富亚公司认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没有认真履行好作为协会的桥梁和纽带职能,没有担负起为企业公正、公平服务的义务,在有关问题上,打击先进,不能与时俱进,已经无法起到引领中国涂料行业健康、迅速发展的作用,无法把中国涂料带入世界先进行列,所以我们决定退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同时我们将保留对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及有关组织损害我公司名誉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的权利。  作为民族企业,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国际原料供应商,生产出了一流的涂料,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  我们坚持认为,协会某些人的所作所为无法阻挡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这一世界潮流。市场和消费者是最有发言权的。中国的消费者应该拥有安全健康的家居环境。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坚决拥护和支持强制性涂料国标和“北京规则”的实施,为了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我们将继续采用更严格的企业标准来制造安全健康环保的优质涂料。  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  2002年3月20日  第二天,各大媒体纷纷以大篇幅报道了富亚退出涂料工业协会这一事件。  富亚宣布退出涂料协会  昨天上午,北京富亚涂料有限公司将盖有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公章的会员证书退还,并宣布退出该协会。富亚总经理蒋和平说,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该协会已经不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无法引领中国涂料行业健康、迅速发展,无法把中国涂料带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反应冷淡。  记者今天就此请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有关人士发表意见时,岳望坤仍坚持“涂料不是饮料”。  刚刚得到富亚宣布退会的消息,记者赶到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得到秘书长杨桓的答复:协会的原则是入会自愿,退会自由,但至今未收到富亚的退会申请。大约半小时前,记者在1公里外的富亚公司附近,看到快递公司取走会员证,接收方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杨桓还强调,富亚退出的是“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建筑涂料分会”,分会是二级机构。但记者在富亚退还证书前看到,公章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经向杨桓了解,“建筑涂料协会”不是独立法人,会员的会费需向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交纳。  至此,由富亚退会引发的一场围绕着协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作用的大讨论开始了,成为3月份令人关注的新闻话题。  著名经济评论家鲁宁在《中国青年报》经济时评专栏,发表文章认为,情绪化不利于行业发展,他说:  围绕涂料国标及北京规则适用范围的争执没完没了。因“公司形象受诋毁、得不到公正待遇、技术领先受打击”,国内涂料行业优势生产企业北京富亚最近愤然退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  这个结果出人意料。我们之所以关注涂料标准,是因为,涂料是被广泛使用的家庭装饰材料,其使用的安全特性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协会和会员企业通过争论形成共识,从严控制涂料中的有害化学物质,总体提升国产涂料工业的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相关观点见3月13日拙文———《给标准一点人文关怀》),并非要看两者的“窝里斗”。  我反对隐瞒个人观点,即便北京富亚声称“受诋毁、受打击”的事实成立,该公司愤然退会也过于情绪化。这样做,除了会激化分歧与矛盾,还有违通过讨论标准适用范围,提高涂料质量、推广优质国产涂料的初衷。  涂料国标是依据《标准化法》制订颁布的。有企业(如北京富亚)对国标的某些技术指标提出异议,针对的并不是协会内参与标准制订的有关专家,更不可视做会员企业找协会的茬儿。异议是学术上的争议,不可能构成对涂料国标合理性的挑战。因为《标准化法》界定标准合理性的法理基础是,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国标一经颁布,其合理性就由标准的合法性予以了保障。  有鉴于此,协会专家们对会员企业的异议不必耿耿于怀。为了证明富亚涂料不含毒性,北京富亚老总曾当着媒体的面喝涂料。这种做法明显带有商业炒作之嫌,但考虑到企业推介自身优质涂料的用心及目前涂料流通市场的无序与混乱,其情可慨,其举可谅。直到现在,在协会召开的研讨会上,部分专家仍揪住“喝涂料”不放,是不是同样过于情绪化?“退会事件”的发生,使我们有理由、有必要站在市场的视角,讨论行业协会与会员企业之间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协会与会员企业应该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融服务、协调、指导于一体的市场关系。  关系的成立须明确几个前提:  其一,协会对会员企业的协调与指导不同于从前政府主管部门的命令式管理。  其二,协会仅仅是行业中介组织,协会不能做会员企业的上级,也不是行业总管。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杨桓女士用“手心手背都是肉”来比喻协会与会员企业的关系,仍不自觉地流露出行业“家长”的自我感觉。若有协会还拿“家长”做派摆谱,就很难在行业内立足。  其三,协会虽不再当“家长”,但作为会员企业,也必须学会尊重协会,既寻求协会的服务,又主动接受协会的协调与指导。  在国内,协会走向市场晚于企业。作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市场中的行业协会究竟如何定位,对协会和会员企业都是新课题。协会寻求自身定位的努力不可能单独进行,它只能在承担行业服务、协调、指导职能中逐步摸索,摸索过程中出现彼此的某些不愉快是难免的。为此,尤其要倡导双方的互谅与谦让。  眼下,摸索过程才刚刚起步。现阶段特别要强调:协会与企业和为贵!  就在全国纷纷争论之时,富亚为了表现自己产品高标准严要求,出台了自己的企业健康涂料标准,为整个事件划上圆满句号。报道中称,  企标比国标更严 富亚要把健康涂料进行到底  总是“新闻”不断的北京富亚涂料公司继喝涂料、退出涂料协会之后,近日又爆出一条抢眼新闻:富亚涂料公司出台了自己的企业健康涂料标准,该企业标准经专家评审一致通过。评审专家们表示,富亚涂料公司的企业标准比“国标”和“京规”都要严格,为我国涂料生产树起了一个新“标杆”。    4月10日,富亚涂料安全健康质量标准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建设部中国建筑业协会技术开发委员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毒力学会、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站、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检验站、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出席了评审会。经专家评审,富亚涂料公司的涂料企业标准与涂料国家标准和“北京规则”相比还要严格。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只是强制性国标有害物质限量的1/2,并低于“北京规则”。    另外,富亚涂料企业标准中增加了可能致癌的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的限量标准,还添上了包括急性吸入性毒性、急性皮肤刺激、急性眼结膜刺激等更具人文关怀的安全性指标。    专家们认为,随着家庭装饰装修热潮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对居室环境的安全、健康越来越关注,涂料作为室内装修必备的产品,更是受到人们的关注。富亚追求健康涂料的精神正好和人们的这一需求合拍,是应该提倡的,该企业重视涂料“安全”、“健康”的意识是前卫的,对涂料行业发展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富亚的涂料企业标准也值得其他涂料企业学习。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张明对富亚健康涂料标准的出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介绍说,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刷墙大都用涂料,消费者对涂料最大的要求就是安全和健康,而关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投诉逐年增加,消协将在适当的时候倡议所有涂料企业向高标准看齐,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健康涂料。    北京市民用产品安全健康质量监督站站长高星说,企业标准高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对消费者、对社会都有好处,入世之后,国外企业要大举进入中国,中国企业也要进入国际舞台,企业靠什么在竞争中取胜,靠什么打入国际市场,不靠别的,靠的就是一个企业生产产品的标准。他认为,富亚主动提出自己企业涂料生产的高标准,无疑是企业发展注入了很强的竞争力。    富亚涂料公司总经理蒋和平向记者介绍了富亚涂料的发展历程。1992年,富亚涂料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成立伊始就确定了“科技兴厂、发展水性健康涂料”的发展目标,从被逼无奈总经理当众喝涂料,到主动参与涂料“国标”制定、产品通过比“国标”更严的“京规”检测、宣布退出中国工业涂料协会,再到出台更高的企业健康涂料标准。蒋和平说,为消费者生产健康涂料成为他心中越来越坚定的目标,他表示要把健康涂料进行到底,要完全和国际接轨,和国际涂料行业发展同步。  (2)策划点评  富亚“炒”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的“鱿鱼”,实际上是对目前企业与政府、协会之间潜规则的建设性破坏;抓住满口讲的、写在纸上的规矩和实际操作的潜规则之间的差异,这是运做这类事件营销活动的关键。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有矛盾才有事件,才能把企业跟着事儿炒一把。3.5 凸透镜放大产品差异点  做营销的人都知道产品的差异化,都知道这样能比别的产品多赚钱,于是大家都围绕着自己的差异化点做广告宣传;而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情况是,消费者等买东西的时候,头还是发大,在柜台的前面,根本就想不起来厂家的所宣传的差异点。  造成这种结果的根结在哪里?其实,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种差异化没有放大传播到足以说服消费者。这种说服,有两种手段可以选择,一是大规模、高密度的广告投放,最后形成你记也得记,不记最后也记住的结果;一是通过事件营销,用凸透镜的放大效应,数倍扩放这种产品差异点。第一种方式,对中小企业,是可以想而没有办法实施的水中之月,而第二种方式,却完全可以有能力策动。  下面的鸭鹅之争案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何利用事件营销,放大产品差异点的市场传播运做方法。3.51鹅鸭之争  ——羽绒市场商战2001跟踪纪实  (本案例由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北极绒图片)  图3-8  (1)事件始末  商战2001,就不能不说鸭鹅大战。“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北极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差异化的鹅绒奇袭羽绒市场,改变了整个羽绒市场一鸭独立的市场格局,同时市场攻防进退得当,不仅成功演绎了后来者利用后发优势,以差异化战略抢滩突围市场的精彩案例,同时鸭鹅之争改变了羽绒行业的产业格局,带动了整个以鹅绒为突破口的产业链发展。  谋局羽绒  2000年保暖内衣一役,北极绒等依然站着的保暖内衣大佬们回首战场,除了唏嘘之外,就只剩下反思了,多大的池子养多大的鱼,能盛下的条数也就屈指可数那几家;与其在一个池子里拼得你死我活,还不如再开辟一个更大的绿洲。  作为温暖产业的一个分支,保暖内衣市场在北极绒等几家企业的共同培育和开发下,已经迅速进入成熟期,在这种情形下,“北极绒品牌就做一个产品太亏了”,北极绒董事长吴一鸣分析道,“如果把北极绒这个品牌放在温暖产业的这个大的背景下来做,机会还是有的是”。这时,包括北极绒在内的诸多保暖内衣厂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羽绒服。  我国羽绒服适销地区共有20多个省市,适销成年人群可达4亿人口以上。虽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但中国羽绒行业尚不成熟,个性化和市场化远远不够,该行业有较高的利润空间。  据中华全国信息中心统计,全国重点大商场1996年羽绒服销售比1995年增长27.5%,1997年比1996年增长30.2%;1998年比1997年增长11.2%,1999年比1998年增长23.4%,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0亿元。羽绒服经过多年的培养业已成为人们冬季的首选服装,整体市场容量不断平稳增长。  不但如此,国内羽绒服市场增长潜力同样惊人。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羽绒制品的普及率为70%、美国45%、加拿大35%、法国35%,而我国仅仅为4%。如果要达到20%的普及率,还有16%的差;羽绒制品4%的普及率走过了20年,这16%的潜力意味着还有近2亿件的需求空间。2000年全国内销羽绒制品生产总量2700万件,只占13亿全国人口需求量的2%。  十几年来,羽绒企业普遍盈利,市场容量不断扩容,业内的人自称“不用抬头、闷着头就能赚钱”。  而就是这个令人垂涎的市场,却一直保持着“一只狼领着一群羊”的平稳格局,狼已经足够的强大,甚至可以放言“我把自己做好,把我这个行业领导起来,大家吃一点饭”,羊们也都认了,所以多年来羽绒市场始终波澜不惊,没有搅动起什么大得浪花。  从1997年、1998年、1999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重点大商场羽绒服销售品牌监测可以看出,波司登、美尔姿、鸭鸭三个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分别为40.4%、34.3%和40.7%,而其他7个品牌的市场综合占有率之和仅为20%左右。尤其是波司登1997年、1998年、1999年分别以16.3%、16.5%和26%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遥遥领先。  到了2000年时候,羽绒行业“一只狼领着一群羊”的品牌集中现象就更加突出了。2000年度全国羽绒服市场前十名品牌中,波司登以26.7%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和39.71%的市场销售份额连续六年保持羽绒服行业第一的地位。波司登品牌的拥有者江苏康博集团除了波司登之外,定位于中低档的品牌“雪中飞”自1997年创建以来,到1999年升至第6位,而2000年年度销售份额已经跃居第2位。据统计,江苏康博旗下的“波司登”、“雪中飞”两个品牌的成功,2000年度实现销售收入22.8亿元,利税达2.6亿元。  按国际惯例说法,30%市场占有率就等于垄断,因为其他2000多家企业瓜分70%左右的市场,平均占有率仅为不到0.35%。据悉,第二名市场占有率不足10%。  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作为龙头企业品牌运作的成功,同时也反映了其他品牌在运作过程中的应对乏力,也就为后来者提供了生动的反面教材。  北极绒方面分析认为,从市场操作来看,保暖内衣和羽绒服几乎都是春、夏两季蛰伏作局,秋季下水撒网,冬季坐收渔利。羽绒服的销售季节性很强,有“四季生产一季销售”的说法,销售量与天气的寒冷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从1997年、1998年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对全国大商场的销量统计曲线可以看出,羽绒产品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销售从当年10月份进入冬季起趋升,来年春节前后达到最高峰,之后从快进入春季起下降,7月份达到谷底,销售量萎缩到最低。每年3月至9月份是销售淡季,10月到来年2月为销售旺季。  从营销渠道而言,保暖内衣和羽绒服两者几乎也可以走同一个通路。从羽绒行业买方侃价实力而言,羽绒服产品是面对单一的消费者,单价就几百块钱,转换成本比较低,侃价实力不强,另外渠道后向整合的现实威胁非常小。  从产业链的另外一头来看,羽绒供方的侃价实力同样也不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羽绒毛加工厂全国有2800家,羽绒毛原料88000吨,供应量充足而几乎没有品牌,集中化程度远远低于羽绒服,向前整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侃价能力处于弱势。  另外从羽绒服的替代品方面分析,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皮革服装江河日下,羊绒大衣等作为奢侈品一直处于冬季御寒产品的最高端,整体市场规模小,其他填充料的防寒服由于保暖效果比较差而不断萎缩,保暖性好、款式美观大方、价格适中的羽绒服成为普通消费者首选的冬令服装。所以来自替代品的竞争压力很小。  通过对羽绒行业竞争形势分析、羽绒服替代品威胁分析、羽绒供方侃价实力分析、买方侃价实力分析和潜在进入者的分析,北极绒发现,进入羽绒行业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传统羽绒服领导品牌的预期报复和一起进入羽绒服行业的其他保暖内衣企业的竞争。对于前者,经历过你死我活的“保暖内衣”玩法,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北极绒,还是其他欲染指羽绒行业的保暖内衣企业都信心十足,至少能顺利切入。至于后者,大家一起把市场作大分羹,其实也是一种优势。  2001年3月的时候,北极绒进军羽绒服已经成为定论,问题的关键转换为如何进入、采取何种方式进入的探讨。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纸里包不住火”,进入羽绒服行业既然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从招商角度而言,不如就先闹出点动静来。  2001年3月,在北京中国国际服装节上,北极绒的数万大资料袋把所有其他品牌的资料都装进了自己的兜里,一时间手里拎着北极绒资料袋的大量参展观众成为流动的品牌旗帜,并以空前的服装展示势头向业内人士表现了“以设计领先理念”拼抢今冬羽绒服市场的决心。与此同时,南极人推出了羽绒服真冰发布会和冰上时装秀,要在羽绒服市场“保二争一”。  面对羽绒新贵的挑战,羽绒服传统品牌也开始了攻心威胁战术,波司登信誓旦旦要突破1000万件,为了占领低价位市场,康博集团在波司登、雪中飞、康博原有品牌的基础上又推出“冰洁”这一定位于低端市场品牌,雅鹿对外宣布的产量是600万件……到6月份羽绒专业会议的时候,一位业内人士称,按照现在预报的产量看,估计2001年总产量要突破5000万件。  随后,保暖内衣巨头之一上海赛洋公司决定向生产羽绒制品发展,3月份毅然斥巨资买下东北一家鸭场(注意:鸭绒!)做足了准备的消息在整个行业内传开了。  在此情形下,以生产北极绒保暖内衣而闻名的上海赛洋公司董事长吴一鸣透漏出风声,公司决定向生产羽绒制品发展。在别的羽绒厂家准备在面料、款式等方面胜人一筹之时,北极绒买下东北一家鸭场,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做足了准备。   在外界看来,北极绒虽是羽绒市场的新手,但这一举措可谓是老谋深算。因为,对北极绒来说,包下鸭场,就等于打仗先备足了粮草,不管到时候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已抢先掌握了未来市场的部分上游资源垄断权。此时北极绒没有透露所买鸭场的规模及产绒量,但从他敢于把羽绒服的价格定在比国内市场占有量遥遥领先的波司登高出60%的自信中,从他第一年就把指标定为100万件的气魄上,可以看出去年保暖内衣大战时的凶猛张扬和对打响进入羽绒服行业第一枪的信心和实力。  波司登对于南极人、北极绒的介入,表面上虽不以为然,但前沿工事的部署一步紧一步。2001年波司登的广告大幅增加,1.8亿的广告投放额创下历年新高。商场里、展会上,火车站、飞机场,横幅、擎天柱上波司登的名字随处可见。尽管如此,对北极绒品牌的信任、赛洋公司的资金实力和市场运作能力,北极绒羽绒服在先期举行了保暖内衣招商会,把已经占领的保暖内衣战场的堡垒进一步巩固,种好今年的口粮地,不能让人在虎口夺食,安顿好大后方,之后挥师羽绒服,顺利完成招商工作。  直到2001年9月1日之前,包括北极绒的羽绒服招商会议,北极绒生产鹅绒羽绒服的秘密也就两三个人知道,保暖内衣要“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在谜底揭开之前,这个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倘若北极绒的鹅绒计划被提前泄露,对手能从容布局,最后还何谈“奇胜”。就是要让对手措手不及,打破你原来的计划部署,等底牌亮出,再收购鹅绒反击的时候,别人已经一骑绝尘占得先手了。其实,到羽绒服销售的旺季实际上是最轻松的时候,反而在之前的谋篇布局阶段,这是企业间较量最惊心动魄的时候,是弓弦绷得最紧的。  作为二十年来人们冬季保暖御寒的首选,羽绒服一直给人臃肿的感觉,款式、颜色实在过于单调,南极人推出都市羽绒服亮出款式牌,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但是面临着波司登、雅鹿、冰川、鸭鸭等传统品牌的同质化竞争,单单一张款式时装牌所树立的前沿阵地给人感觉有那么一点儿单薄。  综观1999年和2000年羽绒服市场,羽绒服厂家一直在面料上、款式上和含绒率上做文章,而对于“鹅绒比鸭绒好”这一公开的行业秘密视而不见。这为北极绒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来完成以差异化介入羽绒服市场。  作为消费者,羽绒服的第一功能肯定是保暖。羽绒服的保暖功能取决于内填的羽绒品种和质量,羽绒的保暖性能取决于绒朵的蓬松度等指标。鹅绒与鸭绒相比较而言,绒朵大,中空度高、蓬松性好、回弹性优异,保暖性更强。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权威测试数据表明,鹅绒的绒朵普遍比鸭绒绒朵大,蓬松度比鸭绒的高出50%,所以保暖性能更加出色。另外有关专家同样坦然承认,一般来讲鹅绒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鸭绒。  对于为什么弃鸭选鹅,上海赛洋董事长吴一鸣还谈到一个羽绒服的绿色环保问题。外贸出身的吴总谈到,作为羽绒制品的出品大国,我国日益面临着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阻挡,“绿色壁垒”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服装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从这个角度而言并非只有出口的产品需要环保绿色产品,国内的消费者同样需要。所以绿色环保服装应该是羽绒服产业发展的大方向。  羽绒专家在说到鹅绒和鸭绒的区别时指出,鸭绒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鸭子喜食水中的虫子,所以鸭绒普遍有一种腥臊味(业内人事称为“鸭狐臭”),为除去异味,在除污、脱脂过程中,有的加工厂甚至使用了除臭剂,虽然新买的羽绒服闻不出来,但是几个月后就返味儿,至少要一年以后才能自然散发掉。而鹅是草食动物,所以鹅绒本身根本不存在异味问题,从原材料源头保证了绿色环保问题。另外今年年中免熨衬衣和儿童服装甲醛超标被媒体暴光,引起人们对服装绿色问题地极度关注,羽绒服同样存在类似的甲醛超标问题。由于鸭绒同样也有白鸭绒、灰鸭绒之分,其中白鸭绒的品质最好,价格也高,个别厂家为降低成本选择了含有杂毛的白鸭绒甚至灰鸭绒,为使鸭绒显得更白,用含有甲醛的漂白剂进行漂白。有关资料显示,甲醛是一种无色化学气体,浓度高时有刺鼻的气味,引起眼睛及气管极度不适,即使持续地接触少量的甲醛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人体长时间接触甲醛可诱发过敏。国际有关研究癌病组织已将甲醛分类为对人类可能致癌的物质。  鹅绒由于其更好的保暖和环保绿色性能,被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北极绒市场调查证明,国外的大部分羽绒被和高档羽绒制品基本上采用的是鹅绒。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北极绒决定放弃鸭绒而选用鹅绒。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为防止北极绒生产鹅绒羽绒服消息提前透漏,惊动对手,吴一鸣也设计了一套说法:“你不能老是不承认自己做鹅绒,你为什么不承认你做鹅绒,那肯定是有鬼,那还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我承认自己做鹅绒了,那是为了做被子。”  从产品角度而言,北极绒换鸭绒为鹅绒的策略避开以鸭绒为主要保暖原料的传统羽绒服厂家的围追堵截,以完全差异化的产品定位更容易在羽绒服行业中站稳脚跟。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作为下游终端产品,鹅绒羽绒服的大规模推广和销售,势必会影响我国上游的饲养业的鸭鹅饲养比例和存栏量。   如果说南极人打出的底牌还在意料之中的话,那么北极绒的鹅绒牌对羽绒服的其他厂家而言就绝对是意料之外。  商场如战场,自古就有察地理、知季节而谋动布局的方略。其实,鹅鸭之争的最精彩的部分就在这大幕没有拉开之前的背后。  奇胜正合羽绒市场  8月很多还开着空调的观众在中央电视台的黄金时段里看到了南极人羽绒服的广告,大家只是觉得今年的羽绒服广告来得挺早,羽绒行业的各厂家也都有心理准备,没有太多反应。按照常规,9月份,大多数羽绒服生产企业已进完鸭绒原料并开始了生产。  当9月1日,北极绒鹅绒羽绒服广告甫一现身央视标板。  “到底是鹅好,还是鸭好?”主持人话音刚落,一只英武漂亮的大白鹅立即昂首高鸣,而旁边的鸭子则无奈地趴在一边,默然无语……  一时间,“鹅鸭之战”的粗黑体标题频频见诸报端,“赛洋引发羽绒风暴,保暖服装升级换代鹅绒有望取代鸭绒”成为9月热点经济新闻之一。  消费者眼前是一亮,而羽绒行业整个炸了。9月6日,羽绒工业协会与羽绒服装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辟谣鸭鹅之争的说法,但是有关专家之间关于“鹅绒、鸭绒到底谁好”自相矛盾的解答让人一头雾水。”  一些企业开始坐不住了,开始到北京活动,想阻止北极绒这则极具杀伤力广告的发布,未果;9月10日,某企业在安徽打出整版平面广告,称自己羽绒服是鹅绒的,搭车北极绒。  鹅绒作为当时的异类,北极绒成为千鸭所指。  但是10月15日,北京召开的“全国羽绒服市场如何面对消费者高层研讨会”演化成成为鸭鹅大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波司登老总高德康突然发表了一个戏剧性的“补充发言”,指出鹅绒优于鸭绒是行业公开的秘密,今后不应在这个问题上再有什么争论,北极绒的做法对行业是一个有益的贡献,鹅绒作为一个重要的羽绒产品将在高端市场占据高端市场,并支持挑起“鹅鸭大战”的北极绒关于“开发鹅绒产品是中国羽绒业的进步”的观点,并宣布今冬波司登品牌的羽绒服全部采用鹅绒。  尽管有人认为“鹅绒优于鸭绒”是蓄意炒作,也是有意误导市场。但市场竞争的法则告诉我们,该问题能够被拿出来争论,本身就已经说明鹅方的胜利,而且争论得越热烈,鹅方的胜利成果就越大。因为,消费者是不会真正关注这个争论的(就算有结果),他们只要知道鹅绒确实在天然的角度上优于鸭绒就行了。由此,鸭鹅大战开始进入中盘。  由于波司登的加盟,鹅绒的推动力量进一步强化了。9月13日,湖北某供销公司在北京某著名媒体打出销售鹅绒的广告,短短一个月间里,鹅绒价格上涨了25%,很多后来厂家不得不高价进货。  在鸭绒林立的衬托下,北极绒鹅绒羽绒服的推出一下子就抓住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加上北极绒本来的品牌效应,顺利延伸到鹅绒羽绒服,成为市场上追求环保、时尚的高端消费者的首选。营销讲究的第一效应,在北极绒鹅绒羽绒服的广告传播上再次得到印证。  在这种情况下,包括雅鹿等在内其他传统品牌纷纷上马鹅绒羽绒服,不过是打着绿色概念,与北极绒鹅绒诉求的直截了当相比,无论是环保还是绿色都显得象隔了一层窗户纸;而刚刚杀入的企业不得不调整广告传播的卖点,把都市“谁穿谁精神”这个虚化概念转变为,“买羽绒服,怎么挑?”——款式、面料、做工与品质,以消解鹅绒冲击波。其实消费者明白着呢,羽绒服凭什么叫羽绒服,比拼的就是羽绒?  其他羽绒服品牌上马鹅绒服或者调整广告诉求点,都犯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大忌,而忽视了对2001年整个羽绒市场大走势的研判。  从11月开始的暖冬让所有的羽绒服厂家“心忧衣贱盼天寒”,但是由于一些厂家的广告协议的事前签定,这时候已经成为卸不掉的包袱。而北极绒采取灵活广告策略,主动放弃电视广告重武器而改用软性文章和平面广告相结合的轻武器。一般而言,订立长期大额广告合同虽然能拿到优惠的折扣,但是这是建立在整体市场向好走势基础之上的;由于暖冬,在这个时候,谁及时调整广告投放策略,谁就能赢得在接下来价格战的主动。  果不其然,在鸭鹅大战收关阶段,北极绒占据高端市场,在广告投放的调整节约的费用基础上,同比例下调价格,控制库存,始终掌握着市场脉搏,相机而动的,占据着主动地位。  如今,鸭鹅大战已经曲散人终,由于经年未遇的暖冬影响,诸多厂家积压严重。据测算,去年全国各羽绒服厂家计划生产近5000万件,而整体销售大致与2000年的1800万件持平,并略有下降,整体积压近3000万件。而北极绒方面的库存几近为零。  盘点2001年,雪驰集团承认,他们公司原计划生产羽绒衣600万件,后来看市场形势不对及时调整方案,将产量压缩到540万件。尽管这样,公司的羽绒衣今年还是出现库存,这也是公司创业以来的首次,“我们公司的情况还算好的,有些公司的销售率只有20%至30%,真可谓损失惨重”。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北极绒以差异化的鹅绒奇袭羽绒市场,骑鹅历险,改变了整个羽绒市场一鸭独立的市场格局,进退得当,应变无误,全身而退,树立起温暖产业中强势品牌形象;同时还带动了整个以鹅绒为突破口的产业链发展;此外在保暖内衣行业,北极绒无论产品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名列前茅。据悉,2002年北极绒又将在保暖内衣行业抛出类似鹅绒羽绒服的重磅核弹级产品——形美内衣,其招商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尝到了差异化甜头的吴一鸣笑称,形美将是今年内衣市场的又一只大白鹅。  (2)精彩文章回顾  ① 媒体放风,声东击西,明修栈道,干扰竞争对手判断。  羽绒服市场今冬将打得一地鸭毛  业内人士称———保暖内衣企业纷纷挥师羽绒服市场,其凶猛张扬的竞争方式也被带入了这一传统领域。  北极绒巨资收购鸭场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出口羽绒的世界大国,历年出口的羽绒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左右。近几年,随着国内羽绒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出口的原毛越来越少,与此同时,附加值较高的羽绒制品的出口却大增。  据了解,一件中等长短的羽绒服,内胆的含绒量约为300克,而一只鸭子一年只能产一到两次绒,每次只有几十克。随着国内生产羽绒制品的企业越来越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羽绒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羽绒的供给直接决定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如果羽绒供应不足,那么款式、面料再好,到时候也只能干着急。  有关方面的信息显示,2000年我国出栏鸭的数量是14亿只,原毛出口额达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羽绒出口达4万吨,如果再加上国内市场的羽绒需求,数量更加可观。  在此情形下,以生产北极绒保暖内衣而闻名的上海赛洋公司董事长吴一鸣透露,公司决定向生产羽绒制品发展。在别的羽绒厂家准备在面料、款式等方面胜人一筹之时,北极绒却于今年3月份毅然买下东北一家鸭场,为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做足了准备。  北极绒虽是羽绒市场的新手,但这一举措可谓是老谋深算。因为,对北极绒来说,包下鸭场,就等于打仗先备足了粮草,不管到时候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已抢先掌握了未来市场的部分垄断权。吴一鸣没有透露所买鸭场的规模及产绒量,但从他敢于把羽绒服的价格定在比国内市场占有量遥遥领先的波司登高出60%的自信中,从他第一年就把指标定为100万件的气魄上,可以看出去年保暖内衣大战时的凶猛张扬。  南极人要拼龙头老大  面对群雄逐鹿、形势大好的羽绒服市场,上海南极人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也坐不住了。今年3月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服装博览会上,南极人就以一场如梦如幻的羽绒服冰上发布会令人们大吃一惊,虽然南极人生产的保暖内衣早已闻名全国,但羽绒服的展示则出乎人们的意料。  与北极绒一样,南极人今年也是首次投入羽绒服生产,其产品重在羽绒服的时装化、都市化上。该公司副总经理滕腾对记者说,南极人都市羽绒服的销售对象将锁定年龄在20岁50岁的人群,价格则定在中档以上。  在谈到国内羽绒服市场的竞争时,滕腾表示,南极人的产品定位在某些方面,可能会和波司登重合,但南极人在设计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不担心会被波司登抢尽风头。而且这两年通过南极人保暖内衣的营销运作,在市场上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他自信有能力与羽绒行业的龙头老大共享市场这块大饼。  波司登力保头把交椅  面对突然杀出的两匹大“黑马”,作为“中国驰名商标”的波司登,能否仍像去年一样,稳坐第一把交椅呢?  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生产波司登羽绒服的江苏康博公司董事长高德康立下宏愿:不仅要在中国做羽绒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且还要担负起创世界名牌的历史使命。  不过,虽然波司登在总的市场份额中遥遥领先,但主要是集中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西部地区,波司登的优势并不明显。有关统计调查表明,在西部地区销量前5名的羽绒品牌依次是波司登、雅鹿、冰川、老鸭、鸭鸭。其中,第一位波司登的市场份额为19.94%,第二位雅鹿为16.95%,冰川、老鸭分列第三第四,业绩为11.63%、10.18%,第五位鸭鸭为8.79%。  波司登虽有领先优势,但与其他品牌仍基本上处于同一竞争层面上,即使没有南极人和北极绒的杀入,羽绒市场竞争也会异常激烈。2001年的羽绒服市场,新闯入的两匹“黑马”——北极绒和南极人是与波司登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还是昙花一现,亦或是被后进来的品牌追上,都还是个变数。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消费者可以从中得到更多实惠。  ② 掀去盖头,直指对方死穴  “狐臭”难清除  保暖不如“鹅”  鸭绒服今冬面临严重挑战  “到底是鹅好,还是鸭好?”主持人的话音刚落,抢答的小男孩开始讲述鹅绒优于鸭绒的理由。当小男孩以那句名言———“地球人都知道啊”收尾时,旁边一只大白鹅立即站起来昂首高鸣,表示赞同;灰鸭子则老老实实地趴到了地上,一声也不吭。  这则9月1日以来出现在央视黄金时段的羽绒服广告,一露面就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兴趣。  羽绒服尚未进入热销季节,各生产厂家却已“磨刀霍霍”,提前进入了战备状态。据了解,这则“鹅鸭比较”广告是今年最早在电视上发布的羽绒制品广告之一。  发布“鹅鸭比较”广告的,是以生产北极绒保暖内衣而闻名的上海赛洋公司。该公司日前宣布,今冬将在国内推出以鹅绒为原料的羽绒服。  据悉,我国的羽绒服装目前基本上采用鸭绒,只有少量羽绒被采用了鹅绒。羽绒的保暖性能取决于绒朵的蓬松度,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的权威测试表明,鹅绒的蓬松度比鸭绒的高出50%。  有业内人士认为,北极绒此举,给国内羽绒服装市场带来了升级换代产品,打破了以往羽绒服行业单纯以鸭绒为原料的历史,必将在行业内引起一场变革。  但事实并没有人们想像得那么复杂。上海赛洋公司董事长吴一鸣说,本来,北极绒今年初决定上马羽绒服项目,并于3月份在东北买下了一家鸭场,准备好充足的原料。  但是,此后的筹备过程中,北极绒发现,绿色环保服装是羽绒服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而鹅绒因其自然、环保性能,被人们普遍看好。另外,市场调查也证明,国外的大部分羽绒被和高档羽绒制品基本上采用的是鹅绒。在专家的建议下,北极绒才决定弃鸭用鹅。  其实,我国是羽绒生产大国,年产量占全世界的2/3,年出口量占全世界需求量的80%。而去年我国共外销600万条羽绒被、60万条睡袋,其中鹅绒产品占了60%。  在全球需求中,鹅绒为什么大于鸭绒呢?  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副会长、羽绒工业委员会主任王敦洲先生告诉记者,鹅绒和鸭绒均有等级之分,但等级最低的鹅绒也比等级最高的鹅绒要好。  王出生于羽绒世家,他本人也在羽绒行业“泡”了57年,是自1999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羽绒羽毛》(GB/T17685-1999)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姚小蔓女士也承认,一般来讲,鹅绒在各项指标上都优于鸭绒,而且鹅绒还有保健愈体的功能: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鹅绒)被絮柔暖而性冷,婴儿尤宜之,能辟惊痛”。  王敦洲还向记者透露,除了保暖性能不如鹅绒,鸭绒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异味。因为,不像鹅是素食动物,鸭子是杂食动物,鸭毛和鸭绒总会带有一种天生的怪味道,被业内人士称之为“脂肪腥”,甚至有人称之为“鸭狐臭”。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