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 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 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 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 ⑦ 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⑧ 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⑨ 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如果你要传达一个巨大数字,就要使人们可以理解。如克林顿1995年提交了一份1.6万亿的预算,《华尔街日报》这么描述,如果把1美元的钞票一张接一张一地连接起来,1.6万亿的钞票的总长度够不够到月球的距离?答案是:没问题,还会剩下几十亿的钞票呢。 如果你对企业事件营销新闻标题还是不理解,那么去看看新浪的新闻标题怎么做的吧?2.42 模块化组合新闻稿 企业策动出新闻事件之后,确定完主题和标题,该如何完成新闻的主体部分——正文,同时将企业或者产品本身的卖点(现在有人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称之为买点)传播出去呢? 我们在下一章企业的事件营销策动方法中详细描述这些事件的策动手法,这里重点要谈的是,如何结合事件噱头全面传播企业和产品信息的方法技巧。 (1) 制造模块 为保证传播信息的统一性,节约时间,便于操作,必须要加工一批模块化的稿件。这些 模块包括两大部分:事件模块和企业模块。 事件模块:这个模块包括事件的新闻必须具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结果等。为保证新闻的现场感、真实性和报刊版面的需要,在事件模块中最好有事件现场的新闻照片。 观点模块:事件模块里面还有一个比较难的部门是观点模块。为保证企业新闻事件在受控范围内有效传播,必须要有观点模块。这个模块里,有正面的观点、有反方观点,有企业观点、有行业协会、政府部门观点,有社会观点、有专家观点,这是事件营销新闻的最最敏感核心的地方,一定要慎重考虑,并积极准备相应情况下的应对观点。 企业模块:作为事件的主角,肯定要涉及企业相关的内容,必须准备这一点的内容模块。重要内容包括: 企业历史。列举出公司成立时间,地点,以及发展历史。如意义重大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如何克服的;遇到什么机会,又是如何抓住,变机会为赢利。 企业规模。包括资金实力、经营规模、人员规模、成员企业以及营销渠道等代表企业发展现状的信息。 企业产品(服务)系列的介绍。分开介绍,突出与众不同的卖点。对于正在进行的事件所涉及的产品(服务)信息要重点详细了解、深入研究,全面介绍。 市场和行业地位。如企业的地区、全国市场占有率、获得的各种表彰、统计信息排名等。这一块通常需要及时按照月度、季度、年度更新内容。 企业规划。包括企业制定的一段时间(一年、三年、五年)内的目标、战略发展方向(企业定位、治理目标等)、计划(科研、市场、销售)等,注意不是详细的,是那些可以公开的。 企业方法。包括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理论、经营模式。 企业重点人物介绍。包括公司的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主要部门的负责人,内容涉及他们的个人简历、观点、故事、轶事、对企业的主要贡献以及一些简短的、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摘录。这需要深入企业内部,加强沟通,强调积累,不断充实内容。 影音资料。如企业重大事件的照片、标志性建筑、办公场景、产品包装、广告图片和企业重要人物照片。 (2) 按照不同角度组合各种新闻模块 由于大众媒体的版面和记者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从上述新闻模块里面进行自由组合。例如,企业请了一个明星来,不同的媒体或者同一个媒体的不同版面会从自己的媒体特点和版面特点进行组合。如娱乐版的记者,会选择事件模块中内容进行组合;而经济类记者会从事件模块和企业模块提取内容组合。这些适合不同媒体的稿件,如果企业的公关人员掌握了相关媒体版面的风格,可以事先组合出来,供媒体来选择。 还有一个组合方式就是按照观点模块的不同观点来进行组织新闻稿。这一部分也是考验公司公关人员或者外请的公关公司水平的地方。 最后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有节制地使用“无署名的消息”。在新闻稿的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企业希望报道某些问题或者传达某种相对尖锐的观点,然而又不想在报道中提到公司的名称、公司人员的名字或者是消息出自自己这里,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无署名消息”,就是说消息、观点、问题可以报道,但是不能署名。 无署名消息是记者、编辑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不过对于懂新闻规律的读者看来,无署名消息当中有时表明所得到的信息“无署名”,或者根本没有这种信息。所以要慎重、有节制地使用“无署名消息”。2.43 新闻稿的易读性和可读性 在组合完新闻稿件之后,必须要审查新闻稿的易读性和可读性。 评价一篇新闻稿的好坏的重要指标就是可读性指标,它反映在两个方面: l 读者阅读时所要付出的注意力和精力; l 读者要读懂文章所需要的文化程度或者教育年限。 关于“易读性”和“可读性”两个概念,常常出现混淆的现象。其实,两者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易读性”强调精力或者注意力付出程度,“可读性”强调的是注意力的交换。换个方式来说,就是“易读性”高的不一定值得读,可能是因为内容空洞,既没有什么观点,也没有什么知识含量;而“可读性”程度高,表示除了表示文章容易阅读的意思外,一般说来还包含有一种价值判断在里面,就是“值得一读”的成分,也就是说,它的内容是吸引人的。 关于新闻的可读性研究,最有权威的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可读性实验室研究员鲁道夫.弗雷奇,他的研究成果有两个重要公式,一个是易读性公式,一个是人情味公式。 易读性指数=206.835-0.846×每100字的音节数—1.015×每个句子的平均字数 用这一公式得出的指数在0—100之间,指数越高说明文章越容易读。其中,60分以上的文章属于通俗易懂的,60分以下的文章开始有些费力,而且对读者的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了。30—50分一般就要求有大学文化。 人情味指数=3.635×每100个字中的人称词数目+0.314×每100个句子中的人称词数目 这个人情味指数在0—100之间。指数越高,说明文章的人情味越浓。其中,0—10,表示枯燥;10—20,表示较有趣;20—40,表示有趣;40—60,表示非常有趣;60—100,表示生动。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中的各个系数是按照英文来统计,易读性指数公式并不适用于汉语,需要进行修正;而人情味指数可以参考。 对于企业而言,这些数据为考察自己所搞的事件新闻稿的可读性提供了一个量化的指标。 其实,我们对此常用的说法是,新闻高见一定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要满纸的专业术语,自己看起来特专业,别人看起来就头大,尽管说的专业人士看起来头头是道,但是非专业人士就象读天书,这叫深入深出,最终结果是失去了通过大众媒体传播的意义;这是事件营销新闻稿最忌讳的一点。2.44 其他的细节问题 有了吸引眼球的标题和言之有物的主体之外,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样不容忽视。成败在细节,企业劳神策动的事件不能因为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功亏一篑,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这里就谈一下一些常常为企业忽视的细节性问题。 l 别忘了在新闻稿的左上方明确注明新闻稿字样。 l 别忘了在整篇新闻稿后面注明“完”字样。 l 别忘了在新闻稿后面注明企业新闻发言人或者总裁、董事长、总经理的详细地址、 邮编和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以方便记者、编辑对不明确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投送样报、样刊或者样带。 l 既要提供打印稿,同时为了记者编写和修改的方便,也提供一份贮存在计算机软盘 的电子稿件。2.5 记者招待会 企业策动事件营销,向记者传递有关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事件活动现场,一种就是召开记者招待会了。两者之间的筹备和需要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基本相同,区别就在地点的安排上了。下面以记者招待会为例,简要说明这方面的事项。 美国《编辑与出版》杂志曾刊登过一副卡通漫画。画面一前总统克林顿夫妇躺在床上;画面二中,克林顿站在床边,眼睛瞪得大大的,希拉里显然被突然惊醒了。克林顿说:“好可怕的一个梦啊!我梦见我举办了一次新闻发布会,但一个记者也没露面!”希拉里反唇相讥道:“那不是梦,亲爱的——那是一个先兆!” 实际上,做新闻发布会策划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担心:新闻发布会当天,记者会如约而至吗?即使来了,他们会不会穷追猛打地向新闻发言人问个没完,给公司下不来台呢? 如果不事前周密安排筹划,企业这种担心的事情常常会发生。2.51 时间选择 如果想要获得媒体记者持续的信任和关注,那么就不要放空炮,总是喊“狼来了!” 而让记者一开始就带着对立的情绪参加。 确定哪一周的哪一天、哪一天的哪一时刻很重要。一般的做法是按照读者或观众的习惯,即首先研究确定读者或观众在哪一时间是最容易获知某新闻消息的时间。 一般说来,星期一不好,因为周六、周日和周一的报纸都堆在了一起,面对相对众多的信息,往往会忽略企业发生的事件新闻;周五也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个时候,大家的心往往集中在周末如何安排上了,他们对购物、出行旅游等更关心。 必须注意记者的时间。周一的时候,记者往往忙于检查上周工作,安排本周计划,会很忙;周五也不宜选,原因和上面一样,很多记者、编辑也在考虑如何过周末,他们当然不喜欢自己的时间被占用去提问或单独访问。 大多数情况下,周二到周四通常较合适。不过,要确认不会有其他更重要的新闻,如重大政治性会议、有预兆的重大事件等。 此外还要落实具体的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几点种。记住,要照顾大多数记者的安排和习惯。通常上午10点或者下午2点左右是不错的安排。2.52 筹划与“彩排” 绝不打无准备之仗,务必要先期实施培训与排练。 一般地,搞一两次系统化培训是必要的。这样,你可以预见到发言人是否称职、哪些方面还欠缺。但也不要训练的过多,否则最后出现在记者、电视面前时,企业的领导就会像一台机械的录音机。具体方法如下: l 聚集那些平时敢于直言的人,让他们坐在记者席,给他们两类问题——一类是肯定会被问到的,还有一类是你希望不被问到的。让“记者”提问。如必要,重复2~3次。 l 让通晓技术过工艺流程的人员与会,以检查发言人所说是否准确;如果涉及到法律问题,那么公司法律顾问应该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l 反复播放“彩排”录像,让新闻发言人看看自己的表情、体语效果,然后提出意见并改正不良的地方。2.53 选择合适的新闻发言人 代表公司形象的新闻发言人对公众认知会产生重大影响。如其表现不佳,公司形象无疑也会令人不悦。此外,新闻发布会也是公司要员同媒介打交道的一次好机会,值得珍惜。 新闻发言人的条件一般应有以下的几方面: l 有效传播与沟通能力是第一位的要求。要知识面广、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 的能力及反应力、外表——包括身体语言出众。 l 执行原定计划并加以灵活调整的能力。 l 头衔很重要——新闻发言人应该在公司身居要职,有权代表公司讲话。2.54 会务的其他安排 l 新闻通稿或声像资料带并附带事件简介、背景材料; l 会议主题横幅; l 会议地点引导牌; l 为主席台上的人和记者准备纸和笔; l 饮料和小点心; l 预定会议后专访会议室; l 一些可以接受的小礼品; l 如果有重要人物出席,准备好签到簿; l 现场引导人员; l 摄影专业人员; l 会议现场公司的VI以及产品陈列展示等。 这些细节同样需要注意安排妥当。2.61 少用独家新闻 企业的事件营销活动目的就是要扩大传播,应该避免采用独家新闻的方式给某个特定媒 体。 所谓独家新闻就是表示只提供给某家报社或者电视台的信息。这是企业的一种合法的权 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但在策动事件营销的过程中,不要用独家新闻,在另外其他情形,也应避免采用。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应该以公平的方式向所有媒体发布信息。 记者们一旦与企业单独相处,没有其他同行在场的时候,常常劝说给他们提供独家的新闻。受益的记者当然高兴,然而其他记者可能会被激怒,指责企业这样做不公平,激起其他记者的公愤,企业就得不偿失了。 一般说来,独家新闻适用于非常专业性的,企业将这样的专业化信息提供给专业领域的记者,以避免曲解。2.62 正确处理错误报道 尽管企业在事件新闻稿也准备了,媒体本身也会有防护措施,但是错误总会有可能出现。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企业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要证实媒体确实错误报道了公司的情况和事件。企业在这方面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在于,当记者的报道没有从预定的角度报道事件或者没有反映公司主要领导的想法和重点问题时,企业就认为人家错误报道。必须提醒企业的是,媒体没有义务一定要按照你的意思和理解去报道事件,没有义务一定同意你的想法或者报道重点。 只有媒体不准确地或者背离表达你所表达的内容时,才算错误报道。 在明确了错误报道后,最愚蠢的方式,莫过于抄起电话质问有关报道的记者。这种情形下,你根本没有弄清楚责任到底在不在记者身上。从记者到编辑到照排到校对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错误,不能一股脑地把责任都推到记者身上。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发生错误报道,记者本人也有不安。这时候,你的指责和抱怨,只能让记者发火甚至怀恨在心,从而与媒体产生不可挽回的错误。 一般说来没,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处理方式是,建设性地与记者编辑沟通: l 给记者挂个电话,安慰一下,与记者建设性地商量有没有更正的余地; l 和编辑沟通,说明情况,提出更正的要求; l 或建议刊发后续报道澄清问题。第三章 事件营销策动方法 事件营销尽管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可信程度高、低成本的传播手段,但是由于如何结合企业实际、产品卖点(现称买点)和行业特点进行事件设计需要创造性思路,这个问题一直制约着事件营销在企业的应用。本章将结合丰富、鲜活的实战案例,对事件营销的策动方法进行详细解剖,给企业一把开启事件营销大门的钥匙。3.1 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也被称为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说法是Performance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行为艺术的创始者是阿伦·卡普罗AllanKaprow,他最早于1959年就在纽约的一个艺廊举 办了一个题为“分作六部分的18次行动”(18Happenings in 6Parts)。后来,应康奈尔大学之邀,他还于1964年在该校搞了一次题为“家庭”(Household)的行为艺术。他在一辆汽车上涂满果子酱,然后让学生们用舌头去舔。从照片上看,参加者还颇为踊跃,一个个大快朵颐的样子。能参加这样前卫的活动,学生们都有一种赶集似的新奇和快乐。 乍看起来,行为艺术这个概念觉得玄虚的不得了,实际概念归概念,行为艺术本身在吸引眼球方面可是注意力经济的先驱,每一次行为艺术都会引起在场的观众和新闻媒体的极度关注。如最近在中国发生的行为艺术:王晋与一头骡子结婚;张洹赤身裸体涂满蜂蜜,在北京的一个公厕里端坐了两小时,让身上爬满苍蝇;号称蜀中八怪之一的周斌把自己浸入一个大墨缸里,完成了“溺墨者的N次尖叫”;舒勇在情人节找花草树木谈情说爱。在国外,最近一位美国艺术家在脚底板写字作画,配上中世纪的拉丁文古诗,构成十分奇特的图案,传递出一种全新的信息。就是这样大脚丫子的照片赫然登在了艺术画报上。 其实,我们分析行为艺术时,千万别把行为艺术家当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中国的行为艺术家和西方的行为艺术家都一样,标榜着自己是搞艺术的苦行僧,与金钱毫无瓜葛。实际上,他们不是关在房屋里自我发泄,自我消遣,而是到处张罗宣传,招来观众,以引起注意,期望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他们实际上是急切的功利主义者。 既然,标榜艺术的行为艺术本身是功利的,那么本身就是功利的企业完全可以借鉴行为艺术手段,轰动性地制造事件,传播企业或者产品,实现功利目的。3.11 富士山危机 (1)事件始末 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日本人对富士山的特殊情感,而日本SB公司利用日本人民这种感情,行为艺术化地“制造”了一起危言耸听的“富士山危机”。据称,该公司为推销滞销的咖喱粉作了一则广告——“富士山将旧貌变新颜了。本公司将雇数架飞机,把满载的黄色咖哩粉撒在雪白的富士山顶,届时,人们将会看到一个金顶的富士山。” 这一下子激起日本民众的情绪,一时间舆论哗然,SB公司旋既成了日本国内大众媒体的议论中心,声讨之声骤起:富士山乃日本国民所有,岂容SB公司胡来…… 但是各种议论、指责正中策划者下怀,几天之后,公司在报纸上公开表态;“本公司原意在于美化富士山,如今考虑到社会的强烈反对,决定撤消飞机撒咖喱粉的计划……”。 经过这么一折腾,SB公司声名鹊起,广大消费者对SB公司的咖喱粉产生了“不打不相识”的微妙心理,人们争相尝试购买SB咖喱粉。 (2)策划点评 神圣不能当饭吃,但神圣的富士山要洒咖喱粉,咖喱粉就有饭吃。神圣如果能换来企业的复兴,神其实也高兴来着!3.12 拷打试验 (1)事件始末 据称,在美国市场上,每出售的三只手表中就有一只是太麦克斯(Timex)品牌的手表。在欧洲和非洲等地,太麦克斯手表发展到哪里,哪里的手表市场就发生巨大的市场震荡,格局整个颠倒。 其中秘诀有两个,一是这种手表价格十分低廉;一是行为艺术化的“拷打试验”销售法。 据了解,1950年男式手表零售价是一般在6.95—7.95美元之间,1954年在12.95美元左右。1958年太麦克斯出售的第一批整套女用手表(一只化妆用,一只打球用,一只普通),全套售价50美元以下。这种低价手表成为人们的常用手表和在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礼品表。学生毕业、或圣诞节、或父母生日,都可以买一块。60年代该公司声称,它占有50美元以下女式手表市场的36%。 太麦克斯的成功还因为它的出售时候的行为艺术化的销售方式。有报道称:太麦克斯推销方式完全按照马戏团吸引观众的方式来进行的,这在以保守为特点的手表行业中是前所未有的。 太麦克斯表推销员在零售店向顾客推销时,把手表猛摔在墙上,或浸入水桶里以证明其防震和防水质量……公司因其所谓的“拷打试验”而在国际获得盛名。不仅推销上如此,太麦克斯表在做商业广告时,同样沿袭“拷打”行为,实况进行电视转播——太麦克斯手表被拴在飞奔的马尾上,或从41.51米高处投入水中,或被缚在冲浪板上面和水际两栖飞机之后,人们可以看到它继续走动不停...... 太麦克斯的“拷打试验”的行为艺术,不论在哪里使用,都获得成功。例如,1962年太麦克斯在非洲还是一个不知名的牌子。该公司发动了一场广告宣传战,仅1963年12月份太麦克斯便在非洲市场中出售了1000只,接着太麦克斯使用同样的绝招进入了法国市场。 目前国内的企业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也开始了“拷打”行为卖法。对于玻璃钢灶具,人们最大的担心是,发生爆炸时候,玻璃钢会破碎危及安全,某家玻璃钢灶具厂家的推销员为了打消顾客疑虑,抡起手上的一块大铁坨子往灶上猛砸,砸完一看,嘛事没有,连个麻点都没有。作者就是被这种促销手法所感染,订了一台这个品牌的灶具。 (2)策划点评 先前跑江湖卖跌打损伤大力丸就是用的自残方法现身说法,用行为艺术挣钱;现在这方法照样有效,不自残身体,而是自残商品。3.13 西铁城澳大利亚一摔成名 (1)事件始末 无独有偶,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曾声称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拣到归谁。到了那天,日本钟表商雇用了一架直升飞机,将千余只手表空投到地面,当幸运者发现自已拣到的手表完好无损时,都奔走相告。 于是这种表的销路大开。应当说西铁城之所以打进澳洲市场,是由于这种“出人意料”的“硬碰硬”的质量宣传,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树立起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形象。 (2)策划点评 送东西搞促销谁不会,不过把这活动和产品的买点以夸张的手法结合起来闹事,形成现场之外的二次传播,这才是最根本所在。3.14 茅台一摔获金奖 (1)事件始末 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中国驻外大使黎庶昌把茅台酒送去巴拿马参加万国博览会展出,茅台酒当时包装比较差,是黄色土瓷瓶,陈列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偏僻角落上,与包装精美、色彩华丽的威士忌、鸡尾酒中相比,毫不引人注目,几乎无人问津。 情急之下,一负责人将一瓶茅台摔在地下,顿时,浓厚的醇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醇厚四溢的酒香,引来众多外国参加者,最后和苏格兰的威士忌、科洛克的白兰地并列为世界三大名酒之一,获得金质奖章。 (2)策划点评 行为艺术者不会深山老林里面去自各折腾自己,用行为艺术搞事件营销也要找人多的地方、找有标志性、纪念性的地方折腾,两者之间的道理其实一样。3.15 砸大奔,武汉野生动物园蜚声国内 (1)事件始末 比猴儿还精的动物园 从2001年底直到2002年上半年,武汉野生动物园车主砸大奔一事沸沸扬扬折腾了将近半年了,赚尽新闻版面和人们的眼球。其实综观整个事件,与其说武汉野生动物园精心炮制的砸大奔事件是维护自身权益,毋宁说是独具匠心的策划。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当时眼看就要到元旦、春节了,又是假日经济的黄金时段,在这个节骨眼上,砸奔驰事件报道处处拉扯到动物园的名称,无疑比打广告要划算得多。其次,被动物园拿来说事儿的是大名鼎鼎的奔驰车,“傍大款”奔驰容易构成新闻,如果是辆值不了多少钱的轿车,你愿意砸就砸去,肯定没有人搭理,而且奔驰是国外公司,国人心中又总都有那么一丁点儿民族情绪,一煽忽就着;另外整个实践策划层次分明,环环紧扣,高潮迭起,先是开新闻发布会散布砸车消息,再老牛拉奔驰游街示众,最后一砸了之,有头有尾,煞有介事。还有是整体效果评价,武汉、湖北以至于全国媒体翻来覆去的报道,怎么着也有上千万的广告价值,比起90多万的奔驰而言,这辆奔驰230死得其所,如果接着再有哪位收藏家慧眼独具,要把这辆世界首辆被砸的大奔买下,那这成本就全给收回来了,得,整个儿干赚。 但这还没有完,因为只要奔驰公司不最后圆满解决这件事儿,武汉野生动物园的新闻就会不断,它的广告效应就能一直延续下去。这不,又是成立“反奔”协会,又是嫌武汉藏不住自己一条龙,索性拉到北京讨说法,还接受了德国媒体的独家专访,一副不倒奔驰非好汉的架势。 在这期间,武汉野生动物园一怒砸大奔的做法被人纷纷模仿。即使是这些效颦的做法,媒体报道也都把这家动物园牵扯进去了。 “未来,知识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将是振聋发聩的创意。创意和智慧、经验、知识一样,同具有资本的属性”,连韦尔奇对创意都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砸大奔这个创意确确实实为野生动物扬名节省了大笔费用,也就难怪韦尔奇说创意具有资本的属性了。 用南北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秦全跃的话说,狮子咬人——毙;奔驰牛拉——砸,这家公园比猴还精!如果要评价当年年度最佳策划案例的话,武汉野生动物园当拔头筹,与牛群当县长、富亚老板喝涂料等经典案例相比,其传播效果之广、角度之多、篇幅之大、持续时间之长,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奔上套 与比猴儿还精的武汉野生动物园相比,奔驰方面却屡屡钻进动物园设的圈套。请看: 大奔被请入瓮。应该说在整个事件的初期,也就是动物园牛拉奔驰,声明要在2001年12月26日砸奔驰这段时间内,如果奔驰公司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迅速把这一个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那么整个事件也就不会被请入瓮,让动物园牵着鼻子走,也就不会闹到现在满城风雨、不可收拾的地步。当时问题的关键是,动物园方面有备而来,对奔驰方面可能做出的反应都有了对策,奔驰方面却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估计严重错误。若奔驰当机立断,忍让一步,这个事件无非是以奔驰不摆老大架子赔礼道歉,就此而止,动物园方面也就不会再出这么多的幺蛾子。事态的判断不清,放任的处理方法一下子把大奔搁这儿了。 大奔被关动物园。在大奔被砸的事情被全国报纸大篇幅报道转载之后,奔驰方面的反应——三个声明,一次次成了动物园的“托儿”。 2001年12月27日,“我们对客户选择不接受我们对他的帮助而深表遗憾……对有关人士在这件事上所采取的极端的、没有必要的行为深表遗憾”。 2002年1月8日,“我们对这一非理性的而且无意义的举动表示谴责”。 2002年1月17日,奔驰公司要求“武汉野生动物园就所采取的不必要且侵害我公司的权益的行动出具一份致我们的公开道歉函。这封道歉函将发至所有报道过此事的媒体”。 从遗憾到谴责,直至要求道歉,奔驰一份份外交辞令的声明反到成全动物园,就怕没有“料儿”的动物园一次次将声名公诸报端,奔驰自己一次次推动整个事件一波三折式的向前发展。整个是自己给自己掘坑的自杀式公关行为。 按照公关的常规办法,事情发展到砸大奔的地步,奔驰方面也并非只有自己掘坑的声明这一解决方式。如果奔驰方面能低下自己的头,有关高层主动向媒体说明情况,而不是除去对动物园的声明外,对媒体却三缄其口的鸵鸟政策,那么整个新闻报道的方向也就不会象如今一样呈现“单边倒”的局面。 要是按照另一种的解决办法,照奔驰的实力,也完全能够办到,就是向主要的媒体投放一定数量的广告。媒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会对事件从更多角度和中立的立场来处理这件事。话说回来,这是动物园方面所最忌惮的,因为它没有如奔驰的一样财力来与之抗衡。 最后,武汉野生动物园把被砸的车运到北京,杀上门来找说道了,整个局面已经把奔驰逼到无路可退的境地。直到这时,个别媒体才报道,砸大奔无损奔驰形象,销售依然火爆。在多数读者看来,这是奔驰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说辞。既然如此,奔驰又为什么不在当初,采取类似的危机处理方式呢? 当拿大个儿开刀成为流行 在营销界流传着一个请总统荐书的经典个案。一位书商手头积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眼看就要大亏其本了。情急之下,出版商想了一个点子:给总统送去一本,并频频联系征求意见。忙得不可开交的总统随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这一来出版商如获至宝,大作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还把“这书不错”四个字印在封面上。于是手头的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一批书,便照方抓药,给总统送去一本,总统有了上次的教训,想借机奚落一番,就在送上的书上写道:“这书遭透了”。总统还是着了“道”,书商又大肆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人们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很快便全部卖掉。第三次,出版商再次把书送给总统,总统有了前两次被利用的教训,干脆紧闭金口不理不睬。然而出版商还有话说。这次他的广告是“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结果,书还是被抢购一空。这是一个典型的拿大个儿说事儿的营销策划案例。 如今在中国演绎了许多版本,如杭州某药厂想给里根治疗“老年性痴呆”,温州某服装厂欲请克林顿作形象代言人,某美容产品用假克林顿,更有甚者,爱立信把英国首相、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都拉来大做广告。不仅厂家这么做,个人要扬名,围绕首相、主席、总统来做,也是最快的,如最近有少女用玫瑰花抽查尔斯王子、鸡蛋拍在丹麦首相头上。 到目前来看,武汉野生动物园砸大奔应该说是国内拿大个儿说事儿最成功的一个,但谈不上完美。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动物园作为区域性极强的一种商业形态,必须建立品牌以绕开区域性这个问题,如迪斯尼,在美国是迪斯尼,在香港还是迪斯尼,通过这种品牌的营造,迪斯尼成功地回避开区域性问题。所以,武汉野生动物园方面利用砸大奔这一事件进行了传播,但是由于传播的是武汉的野生动物园,仍然没有避开区域问题。不过按照这家动物园的策划风格,一旦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非要把“哈利.波特”或者“魔法石”给注册不可,到时候又将是一番商标风波。 (2)策划点评 软件行业有“要出名,告微软”之说,说白了就是“傍大款”扬名,让大个的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谁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来着。这时候,小的、无名的反而是一种天然优势。3.16 富亚赌命 一喝成名 (本案例由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富亚喝涂料图片) 图3-1 (1)事件始末 逗你玩的猫狗喝涂料广告? 富亚在京城老百姓中间的知名度几乎是一夜之间形成的。 在此以前,富亚是北京的一家涂料及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初具规模,在行业内颇有名气,但是在大众消费者之中却是鲜为人知。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多少有点不甘心,为什么我们的涂料品质和环保指标并不比国外的差,销量却一直徘徊不前呢?难道中国企业家就只长一个脑袋,而老外就长两个脑袋? 其实,在涂料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蒋和平也明白,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在市场环节。看看人家的广告推广力度,而且广告中卖点都是打在消费者的心眼里;再瞧瞧自己,企业滚动发展,自有资金有限,广告想打也打不起,但是市场就是这样,你越打不起广告,越没有知名度,越没有消费者买你的,你与竞争对手的差距越大,越投不起广告,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当时是2000年夏季,北京正在紧锣密鼓地申奥。北京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场馆等建设速度将空前加快,大街小巷外墙的粉刷,居民住宅内墙的装饰都离不开涂料,而且用量也是惊人的。权威人士分析,中国涂料市场年需求总量应该不少于370亿元人民币,每年还以15%的速度增长。这可是个很大的蛋糕,蒋和平再也坐不住了,富亚应该主动出击了。虽然此时的富亚还不是什么名牌,但是蒋和平知道,每一个名牌在成为名牌之前都不是名牌,富亚目前面临的就是实现从非名牌到名牌的“惊人一跳”。 为追求这种轰动的一跳效应,促销富亚健康涂料,富亚企业内部和外聘的策划人员纷纷出谋划策。有人出主意说每天在中央电视台打悬念广告的,请成龙、施瓦辛格爬上北京最高的楼粉刷富亚涂料;还有人提议免费送涂料,先让富亚“热身”,以后火爆市场。蒋和平听了以后只是摇摇,前者是不现实的,一家中型的发展中企业,出不起那么高的价请明星;至于后者,免费大赠送之类,已经被人用滥了,缺乏新意,只好搁置一边了。 “我们需要的是多快好省的创意,”蒋和平说,“还要一鸣惊人,用超凡脱俗的创意来证明富亚涂料是无毒、安全型的环保涂料。”当时,一位《中国经营报》的记者闻听富亚要找“一鸣惊人”的点子,就推荐了事件营销高手、著名策划人——秦全耀。秦全耀经过详细了解富亚涂料最具有市场优势的地方所在之后,又是重复自己想点子的老办法——一只脚不放进洗脚盆。“怎么卖?喝吧,不喝就不能一夜成名。不但要人喝,而且请公证处现场公证”,蒋和平闻听此一说,起初根本没有当一回事,以为这是老秦的玩笑话。又过了几天,老秦还是坚持一个字,“喝”。蒋和平这下也糊涂了,即使要“喝”,谁能来喝呢?在《北京晚报》上做一个“重金悬赏”广告,如果没有人自愿报名,还不是白搭?再说,一旦被行政部门获悉涉嫌“用人体实验”给意外“否”了,岂不吃不了兜着走?不过,秦全耀一直在坚持,难以说服。与此同时,富亚公司的销售经理朱荣琴的意见开始转向,人喝涂料,闻所未闻,试一次——“喝,没有比这更轰动的办法了。”于是,他们开始分头行动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方案拿出以后,到公证处联系公证的时候意外得到“不幸”的答复,公证处认为,他们不能为这种“用人喝涂料以证明涂料无毒”公证,说是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先例。 “怎么办?”秦全耀退而求其次,把“聘请高人喝涂料”改为“真猫真狗喝涂料”,人是动物,猫狗也是动物,让猫狗替代人,合法、合情、合理,公证处的人员也同意现场公证,给予大力支持。 活动方案思路确定后,他们先进行了动物小实验也获得成功。之后,整个活动开始付诸实施。 2000年10月8日,猫狗喝涂料活动的主办方富亚公司在《北京晚报》百姓报道版刊登了题为“真猫真狗喝涂料——真不是跟您开玩笑,家装安全庄严大承诺”的广告。原文如下: 真猫真狗喝涂料——真不是跟您开玩笑,家装安全庄严大承诺 让猫狗喝涂料是真的吗?绝非危言耸听,您不妨亲自走一遭,看一看,眼见为实。您一定会想,那猫喝了涂料后,岂不一命呜呼?告诉您吧,啥事儿也没有。正可谓“众目睽睽,猫狗无恙;富亚涂料,当惊世界殊!”富亚涂料不但安全可靠,还有上乘的质量,不起皮,不开裂,那附着力,那粘结度,保您个个入墙三分,踏踏实实,牢牢靠靠。俗话说,没有那金刚钻,就绝不揽这瓷器活儿。凭心而论,要是没有这百分百的安全性,谁还真敢让这猫狗喝?您再想想,这猫狗喝了都没有事的富亚涂料,装修您家的墙壁,还能不安全?一句话,家装安全关人命,富亚给您定盘星!富亚涂料上市以来,安全性能、质量性能深得广大用户交口称赞,再配上填补国家空白的“壁得保”耐水柔韧腻子,不信就亲自到北京饭店、港澳中心瞧一眼,顿时让您如此感受,不愧是专家的选择,大饭店的气派、贵夫人的感觉。 您会问,这么好的涂料,价格还不得跟金戒指似得昂贵?这您就放心吧。富亚涂料价格您准满意。要不怎么说20世纪专家选富亚涂料,21世纪您用富亚涂料,保您又装修了好房子,还能省下一大笔钱。 富亚涂料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国际认证。产品在如下地点有售:十里河市场展厅、居然之家建材市场、丽泽桥东方家园建材超市、上地建材城、中轴路富亚专卖店 咨询电话:62063979 时间:10月10日上午9:00—12:00 地点: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3号) 参加办法:凭本广告到现场即可参加专家技术咨询,剪下本广告购买富亚涂料享受9折优惠(见报后一个月内有效)。本活动由崇文公证处现场公证。 据说,当时的活动设计的细节更加“恐怖”:猫、狗“冒死”搞促销,内容包括:猫、狗现场表演,猫、狗激情绘彩图,名称:大富、小亚;小帅、小美;装扮:大富、小帅选择西装、领带;小亚、小美选择彩色小裙;内容:刺激猫、狗,绘出五彩图画;邀请观众参与,有奖竞猜;公证处公证;可以说他们准备的面面俱到。 广告的传播效应是惊人的,更何况是发行量上百万份的《北京晚报》。很快,10月10日这一天终于来到,富亚的“惊人一跳”的时候到了。 涂料不是饮料 2001年10月10日上午9时,位于北京三里河的北京建筑文化中心门前,已经高高挂起了“真猫真狗喝涂料富亚涂料安全大检验”的横幅。在富亚公司的展台前,汇聚着关心此事的广告读者、过路的人群和闻讯赶来的新闻记者,其中还有一批特殊人士——动物保护协会成员。据蒋和平经理介绍,在此前两天,就是他们的广告刊登以后,很快接到了许多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警告”电话:“如果你们不取消这次虐待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就到现场闹事,我们要抗议。”果然,这些动物保护主义者说到做到,真的来到了现场,想要阻止活动,不让活动举行。非常有意思的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动物救助分会会长吴天玉女士就站在富亚公司张贴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关于富亚涂料的无毒检测报告前慷慨陈词:“就算富亚涂料没毒,也不应该给动物喝。因为涂料是工业产品,是一种乳胶漆,会腐蚀肠胃。”动物保护者还有组织地抗议,散发传单进行呼吁: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不应该为了证明某项工业产品无毒,就让动物食用。这是对动物的残害。 面对闻风而动的记者,极其激动的吴女士说,她看了《北京晚报》上的广告后,曾给富亚公司一位负责销售的小姐打过电话,希望取消此项活动,并劝告,如果该公司执意用猫狗来充当证明涂料无毒的牺牲品,不仅不会促进涂料的销售,反而会在消费者中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她的建议未被富亚公司采纳。吴女士说,她今天特意起了个早,上午8时30分就赶到了活动现场,目的就是别让小动物受罪。闻讯赶来的还有北京保护小动物协会的工作人员。他们在现场举起了标语、漫画,抗议富亚公司的做法。高举着“请不要虐待动物,孩子们看了怎么想?”一个北京女孩说:“我们说保护动物,并不是单纯指保护珍稀动物,身边的动物也应在受保护之列。”她说,富亚公司的广告见报当天,北京市保护小动物协会就接到了很多投诉电话,希望她们能制止让“真猫真狗喝涂料”的行为。 人越聚越多,事情的发展也越来越出乎意料了。一位声称不喜欢动物、也从不养宠物的中年女士,也赶过来抗议。她振振有辞地批评富亚的做法,“其实,证明涂料无毒的方法有很多。富亚公司完全可以运用高科技手段检验产品,用权威、详实的数据说明问题。消费者同样会买它的产品。但是如果用动物做实验,令消费者反感,其效果也会适得其反”。 尽管有这么多人反对,但在现场的一个角落,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还是肯定地告诉围观者,不管怎样,活动要照常进行下去,不然报纸广告费就白花了,而且还会被人误认为是虚假广告。 到底涂料能不能“喝”,其实富亚总经理蒋和平心里自己还是有数的。早在1998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就用小白鼠为富亚牌内墙乳胶涂料做过试验,结论是:实际无毒级。什么是权威,这就是权威;什么是保证,这就是保证。 蒋和平认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的药物都是用动物进行实验的。只不过药物用的是小白鼠,而我们要用的是猫和狗。谁也不能阻止我们说真话,做不利于环保的实事。” 活动拖延到上午9时20分左右,“真猫真狗喝涂料”活动在抗议下仓促开始了。当涂料准备好,猫狗开始登台亮相之际,动物保护组织的人士不光动嘴了,他们开始群起而攻之,进行了强烈抗议,先是围上来抢狗抢猫,义正辞严地警告富亚涂料公司的人:停止,停止,不要玩过火,不要走得太远。 这时候,活动要不要进行,对于蒋和平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关键时刻。是实施这个计划,还是停止该活动呢? 在一片纷纷扰扰的争辩声中,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上台发言,与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冲突全面爆发了。六七个动物保护协会的成员冲上主席台,围住他愤怒地质问:“你们搞环保产品,本意是好的,这样残害动物,又何谈环保?”还有人说:“涂料再无毒,也会粘连肠胃,动物不会说话,你怎么知道对他们无害呢?请给予我们一个正面的答复。” 猝不及防,一时间,在场的富亚员工紧张起来了,纷纷要保护自己的总经理。蒋和平只好放弃大会发言,一个劲儿地辩解道:“我是涂料的发明者,北京许多著名的建筑都用我的产品,我保证我的产品无毒。” 人群中有人高喊:“谁说涂料无毒谁来喝!” 还有人为了凑热闹,高声喊道:“有人喝,我现在就买!” 蒋和平无奈地解释:“虽说是无毒,但拿人实验也不大好。” 马上有人反驳:“动物也是生命,就能随便实验吗?” 事态已经发展到骑虎难下的局面了。人群中有人开始起哄,非要叫富亚的老总喝,他们以为可以看厂家的笑话了。没想到这位总经理说到:“我喝也行,我以前也不是没喝过。”大家都以为他在吹牛皮说笑话,有人就趁势起哄:“那你就喝吧,还犹豫什么呀!”、“多喝点儿!” 好事者把涂料公司事先准备给猫狗喝的一桶涂料放在总经理讲话的桌子上。蒋和平总经理被逼到到了非喝不可的地步。 有些好心人劝说:“算了吧,你喝了,对自己身体不好,我们信你就是了,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涂料不是饮料!”但有些观众非要这位老总尝尝苦头,坚持要他喝下去。 大约争执了半个多小时,总经理望着喧嚣的人群,从容不迫地说:“我被你们保护动物的精神感动了,我今天若是让小猫小狗喝了涂料,就成了集体的罪人,我也是动物,那就让我来喝吧,今天这里来了这么多人,要是不喝也无法向大家做一交代。”言毕,蒋和平舀起涂料倒进杯子,脖子一伸,足足喝了大半杯。 人群一时惊呆了!半晌才回过劲儿来的观众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匆匆赶到现场的新华社记者惊讶地说:“不可思议”。 他真喝了! 蒋和平真喝了! 富亚公司总经理蒋和平喝涂料了! 活动现场立即响起一片掌声和喝彩声。但随之而来的还有许多不同声音:“再来一杯”、“多喝点”,但更多的是“保护动物,也要保护人”、“我们相信你,相信涂料无毒,你也别喝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路人说,富亚公司这么做可够绝的。也有人连讥带讽地说,“真猫真狗喝涂料”很可能是一种炒作。此时的蒋和平喝被涂料沾了一脸,依旧非常镇定平静。有人问道:喝完舒服吗?那位老总笑道:舒服。为动物声援的人不甘心地说道:不舒服他也不说。人们都笑了,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产品展示活动,许多天后当时在场的人还津津乐道。 喝涂料的幕后 2000年8月之前,富亚还处在原始自然的状态下默默发展自己,但又时刻想着抓住商机,大展宏图。秋季来临,公司的一位经理就想借涂料销售旺季借机打出知名度,促销产品,但使用什么样的方式呢?涂料市场名牌众多,虽然富亚品牌质量最佳,是环保涂料,别说全国,就是北京知名度也不够,用什么样的促销方式才能将产品一炮打响呢?只有出“怪”招、“奇”招、出“奇”制胜。于是,从来没有过的“怪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了,“喝”涂料获得了空前的传播效应。 当时分析认为,用“真猫真狗喝涂料”制造新闻,肯定会让新闻媒体不请自到。在这个策划之前还设计了两种另类策划的结果:一是重金邀请高人斗胆喝涂料,打广告聘请高人可以做新闻,请来高人还可以做系列报道,最后真人喝涂料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宣传,一举多得;二就是真猫真狗喝涂料,如果动物保护协会没有人来阻止,“真猫真狗喝涂料”照旧进行。从10月10日事态实际进展情况似乎更高一筹:动物保护协会关注此事,并力图阻止“真猫真狗喝涂料”,只好改为由真人喝,实为上策。 熟悉富亚公司的人看来,富亚人真是挺“实在”的。本来,这次活动的初衷,主要就是想通过一场实实在在的活动展示一下富亚涂料的安全、无害,而不是空口说白话。想不到,事态的发展出乎意料,搞得轰轰烈烈。广告刊出后,电话接到不少,除了客户进行咨询外,还有一些相同内容的电话不断打来,有的说是动物保护协会的,有的说是环保主义者,有的直接提出阻止该活动的举行,说是让真猫真狗喝涂料太残忍了,是虐待小动物。 可是,富亚坚持认为,他们要把广告上的承诺兑现。动物保护组织的人士只得改变策略,他们坚持要到现场进行抗议。直到广告上的活动举办日期来临,动物保护组织的人士还在进行不懈的努力,阻止活动,不让活动如期进行。新浪网为此还专门列出评论阵地,网友也纷纷评论,什么“商人重利!我不会买这个品牌的涂料,该经理的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没人性”、“该让做这条广告的人喝涂料!”等等。 企业需要一夜成名。蒋和平喝涂料后,一时间,网络及大众媒体纷纷以如此标语刊登新闻:“猫狗喝涂料被迫流产,风难平浪未静”、“产品宣传竟让猫狗喝涂料,动物保护协会掉进圈套”,有称赞的,也有说风凉话的,但媒体却是大大地热闹了一番。 其间,有媒体继续跟踪报道,从道德伦理、法的精神等角度就事论事,把人喝涂料事件的新闻效应发挥到极致。一篇“猫狗喝涂料后续”报道是以“喝涂料吵出一条法规来”为开头的:“近日,京城街头上演了精彩罕见的一幕,众多动物保护者当街举牌抗议一涂料公司拿活猫活狗做实验。事件曝光后引发公众的关注和争议,然而争来议去才发现这样的事情没“法”办。有关专家指出,没“法”办不要紧,争议下去说不准就能“吵”出一条法规来。 据了解,北京市小动物保护协会对此次抗议涂料公司拿猫狗做实验的结果喜忧参半,虽然三只小动物免遭喝涂料的命运,但如果这样的商业炒作被广泛采用,就不知道有多少小动物会惨遭人的“蹂躏”。这次让猫狗喝涂料从始至今争议不断。事发之前,争议限于主办者和动物保护者之间。媒体曝光后则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争议。争来争去,拿动物做实验,让猫狗喝涂料,这样的事情算不算虐待动物,并没有法律法规给个说法,更没有哪条法律规定“禁止用动物喝涂料做广告”。于是有人明说,既然没有法律规定说不能这样做,这样做就没有违法,别人凭什么反对。动物保护者感言:“法律用时方恨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震宇认为,这一事件的发生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她同时指出任何产品都应该严格地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论证,由专门的权威机构来检验,而不应该用一种闹剧的形式证明。法律界人士认为,现代人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法律意识,没有法律不要紧,大家可以进行争议,“吵”出一条法律来。应该转变一种传统的思维逻辑,那就是一碰到新生事物,就到已有的法律中去寻求解答。现代社会的法律和道德的产生,多是通过公众争议、不同观点的反复辩论才逐渐形成共识,成为某种社会习惯,然后再逐渐上升为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如同“禁止随地大小便”一样,尽管没有哪个政府部门把它定为法律,但它还是成为社会中成人遵循的行为准则。 据说在德国,对动物的保护则是另外一个“境界”,其法律之细,执法之一丝不苟是首屈一指的。德国人对法制的认真劲闻名遐迩,汉堡一个刑事法官在中国生活的故事令人回味。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盯住一个送活鸭的私人小三轮看了半天,最后颇有些忧郁地说:“这在德国是要坐牢的。”看见那个小贩子一头雾水,他解释说:“笼子中鸭子太多,没有适当的活动空间,此外也没有饮水供应,还有用这样的交通工具运鸭子,特容易造成意外死亡。”这是典型的德国人的一丝不苟。在德国,这种行为确实是违法的,至于那部法律叫“动物保护法”。和中国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不同,它保护的对象和内容要广泛得多,包括所有的脊椎动物和一部分无脊椎动物,像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都在其中。 此外,德国禁止“活杀”一切肉用牲畜,那么怎样顺利“屠宰”呢?也很简单,首先打麻醉药,等其意识丧失后再拉到流水线上下刀,以确保牲畜们平静祥和地走上天堂之路。如果居民想养狗?得先报告自家居住面积和划分给狗儿的活动面积,不够标准的免谈。想养马?那你得先攒钱买个草场。想养两条狗?得看他们是否合得来,如果邻居看到其中一只小狗在角落中哀鸣后,他们会向警察局报警。别小看这个动物空间权,还真是闹出过国际性的大官司,德国人曾经一纸诉状递向欧洲法院,要求判决英国政府修改其有关动物运输的法律,因为在一次跨英吉利海峡的运输中,德国业主发现他的牛没有得到人道地待遇,牛和牛之间的间隔太小,饮水供应的时间间隔也太长。 不管怎么说,喝涂料事件发生后,给“喝”喝彩的人不在少数。原始创意人——秦全耀认为,北京富亚公司的涂料产品无毒、无害,他们本着“人是最宝贵的”的精神和“安全第一、环保至上”的观念,打出真猫真狗喝涂料的广告,证实自家的涂料安全上没有问题,这无可厚非。动物保护协会打出“不许虐待动物”的标语,当场阻挠也在情理之中,既然是动物保护协会,不保护动物又保护什么?至于涂料有毒、无毒那是环保部门的事,各尽其职,各司其责。当日因现场有人反对,富亚公司没有退路,既然已经打出了广告,不去喝马上就会有人指责,富亚的这个广告不是虚假就是欺诈。无奈之下,蒋和平只得替猫狗喝下涂料,以证明富亚涂料确实无毒。不过人喝涂料依旧有人指责:人也是动物,更应在保护之列,况且,涂料是不能让人喝的。涂料不是饮料,这谁都明白,此事之前,尚未听说过世界上有什么人喝过涂料。蒋和平此举招来了一大堆议论并不奇怪。曾几何时,涂料市场鱼目混珠,伪劣涂料致人死伤的事件屡有发生,面对此情此景那些议论纷纷的人却很少过问。富亚涂料公司能生产出这种涂料,本是一件好事。至少消费者家里装修刷房让一家人都踏实多了。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真有企业生产出一种能喝的涂料又有什么不好,不如此,企业又怎么能生产出真正有价值的好东西?那么又为什么当有了这种好产品,有些人又多了些责怪,少了些关心呢?无疑,富亚涂料是在做着为环保事业尽职的好事,本应让我们更多的人为“喝”喝彩,也希望有更多的涂料厂家站出来说:“我也敢喝!”那时,消费者再买涂料也就没那么多后顾之忧了。实事求是地说,在建材行业以外,各大权威部门在为各类行业产品做检测报告时,也有用动物做实验的范例,如基因技术、药理检验等。何况,富亚涂料已接受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安全检测,确系安全无毒。当日在现场,喝完富亚涂料后,蒋和平一点事儿也没有,没有任何不良反应。这难道不是最好的例证吗? 富亚站出来喝了,富亚也得到了市场认可。近几年来,富亚涂料的使用范围包括北京钓鱼台、平安大街、中央电视台、国展中心,意大利、日本、几内亚等国驻华使馆等。多年的实践考验使业界逐渐认可了它,富亚品牌美誉度不断上升。 有意思的是,当富亚喝完涂料告一段落后,很多跟风的来了,一时间喝风四起。首都媒体报道:北京富亚公司上演的喝涂料活动结束不到半年,就引来了另一场更荒诞的。2001年4月18日,杭州一家化工产品企业来京推销一种水性漆时,公司老板也当众喝下大半杯的漆料,以此证明该产品的环保性。 不能不承认,富亚首例喝涂料事件,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不少企业营销专家就把10月10日发生的“北京富亚经理蒋和平当众喝涂料”的事件视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共宣传”案例,该报道至少吸引了约225家媒体报道,况且也是全球第一例“人喝涂料”的事。现如今装饰材料的广告铺天盖地,广告词儿也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老百姓选择时左右为难,莫衷一是。据专家分析,目前,中国涂料市场有点混乱,全国生产涂料的厂家有4000多家,仅北京就有200多家,有的产品纯粹靠广告撑着,其实是有毒的涂料。在这样混乱的局面下,“富亚”用“人喝”的方式告诉消费者他们产品无毒无害,突出环保概念。可以说,这一“人喝涂料”的事件营销创意非常成功,为“富亚”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在蒋和平“喝涂料”之前,在北京的涂料市场上,除了业内的人外,普通的消费者中很少有人知道富亚。一提起装饰涂料,人们马上想起的往往是电视广告上经常看到的“洋品牌”;许多人都是在“喝涂料”事件之后,才知道原来家门口就有这么一家价格低、质量好、绿色环保的富亚。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一篇揭示“喝涂料”内幕的文章中写道:现在可以相信富亚的品质了,蒋和平笑着对争先恐后来关心、问候他的各地电视台观众说:“没事,有点涩,当然跟牛奶没法比。” 观众问:“你当时为什么敢把涂料喝下去?” 蒋和平答:“当时那种情况下,我不能让别人喝,再说别人也不可能喝,只有我喝。涂料的配方是我搞的,原材料采购和加工过程,我自己清楚。” 观众问:“喝完涂料后有烧心的感觉吗?” 蒋和平答:“没有,我的产品是中性的,只是我平时爱吃肉,喝完涂料后没有吃肉,吃了很多的蔬菜和水果,味道好极了!” 《北京晚报》百姓热线栏目说,喝涂料事件发生后次日,从上午到下午,报社陆续接到读者的电话,对总经理喝涂料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少读者对总经理的身体表示担忧,同时也对他有勇有谋的做法深感钦佩。正如业内人士的分析那样,老蒋能够把涂料喝下去,就证明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对自己产品的信心。 当时新华社播发了一篇题为“为做无毒广告,经理竟喝涂料”,之后,各地报纸纷纷转载,北京的各大媒体,如《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更是竞相报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分析。最后,据统计,全国近200多家媒体报道或者转载了“喝涂料”事件。北京电视台在评选2000年10月份十大经济新闻中,喝涂料赫然跻身其中,与“悉尼奥运会”等并列。 (2)策划点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把喝涂料,乐坏富亚人。因为荒唐,所以生事;你正儿八经,别人还不搭理你呢?这是传播遵循的规律,也是事件营销要追求的戏剧化效果。 别跟我正经!3.17 牛群上套 (本案例由北京南北通咨询有限公司策划执行) (牛群代言安全套图片) 图3-2 策动事件营销的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请名人,但是名人只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还是产品本身。如果能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采用行为艺术化的手段进行运做,往往能收到意外的传播效果。牛群上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事件始末 “坏男人”勾搭牛群 2003年.情人节前夕,一则消息传来,牛群被“坏男人”勾搭上了。 据报载,在北京许多药店、超市,记者发现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居然“上套”了,他的头像被堂而皇之地印到了一个名为Badman安全套的外包装上,穿着马甲,笑眯眯着,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据了解,给牛群下套的这家公司是个“坏男人”——北京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注册商标是“Badman”。照字面的意思理解,这Badman可不就是“坏男人”。不过,该公司一位负责公关业务的人员却自有一番解释称,按照现代英语口语的用法,Bad也有非常棒、非常好的意思,“Badman”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好男人,由于男人在性行为中的主动地位,好男人这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安全第一;我们国内不也是有种说法,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安全套作为一种性生活用品,取这个名字也正合这个意思。 给“坏男人”代言的牛哥也比较认同这种解释,他认为,性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性的一种需求,是一种乐事,人不就是该活的真一点吗?与传统看法相比,这种性观念上的差异,没有对错之分、没有高下之分,只能是理解上的差异。这安全套能有利于全民的健康,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不应该也不应当被排斥,正视性健康是一种文明的需求,如果促进性文明,我愿意这么做,也希望自己闯一下“禁区”。 据介绍,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牛群签订的合作协议是在牛群宣布裸捐以后,波特曼把210万人民币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支持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同时牛群出任Badman安全套的形象代言人,合作期两年。 对牛群“上套”之说的另一种版本的解释是,在安全套包装上印制名人头像有违安全套广告方面的规定。 波特曼公司总经理占红水却反问称,现在许多正规厂家的安全套包装上都印有暴露的、朦胧的、正面的、侧面的男女形象,没有人认为违反规定;与这些包装相比,我们印上的只不过是牛群的头像,不能因为牛群的知名度高,就说违反规定吧?另外,我们在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已经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产品包装上的图案不在广告范畴之内,在包装盒上印制名人头像,不违反相关法规的规定。波特曼在包装上印制牛群的头像,只不过是为了借牛群的知名度,与其它品牌的套子区分开来,同时向使用者传播科学健康的性生活观念,号召男人们关爱家庭,做个好男人。 名人加敏感产品构成了敏感话题,一时间,全国的数百家媒体刊登或转载了这条新闻,波特曼一下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还有媒体从牛群“裸捐”说起,又把波特曼写成买单人。 牛群“裸捐” 波特曼买单 一度被人怀疑有作秀炒作之嫌的牛群“裸捐”可以画上个暂时的句号了。近日,北京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给牛哥买单,把210万人民币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支持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同时,牛群出任Badman安全套的形象代言人。 去年年底,牛群突然在京宣布“裸捐”,将个人现有及日后所得的全部有形、无形资产和遗体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一时间牛哥“作秀”之说喧嚣尘上,牛群到底将会捐出多少收入?谁愿意为牛群的这种招人非议的举动买单呀。“有的人认为我裸捐这么做是助人为乐,还有人说是有病,在作秀,但是我后半辈子就是要搞慈善事业,用的都是善款,需要社会的监督,我真是这么想,就这么,现在也这么做”,牛群坦言。 对于给安全套这种国人一直羞羞答答、不敢直面的产品做代言人是否怕影响自己的形象,牛群认为,首先,到现在还有许多人谈性色变,耻于谈性,其实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惯性、传统观念的惯性;其次,按照我的理解,人不就是该活的真一点吗?性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性的一种需求,与传统看法相比,这种性观念上的差异,没有对错之分、没有高下之分;还有安全套能有利于全民的健康,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不应该也不应当被排斥,正视性健康是一种文明的需求,如果促进性文明,我愿意这么做,也希望自己闯一下‘禁区’。 “安全套为什么会成为‘禁区呢’?”北京波特曼公司总经理占红水先生,原来是在安全套行业一直“兴风作浪”的杰士邦的创始人,他自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安全套原来叫做避孕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止怀孕,现在由于性病的流行和爱滋病的蔓延,安全套同时又是一种防止性病、爱滋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所以叫安全套了。象这么一种有利于人类生命安全健康的产品的推广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争议呢?争议背后隐藏的逻辑实际上是对性的一个基本评价,也就是说性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对性是该持肯定态度还是持否定态度。中国的传统观念把性被当作一件罪恶的、下流的、低贱的、不洁的、暧昧的坏事,所以认为理所当然必须否定和禁锢。但是实际上性是一件好事,一件应当肯定的事,对于性的肯定,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波特曼和牛群先生是一致的。” 牛群上套事件,还有一个敏感话题就是由此引发的安全套广告问题了。一些财经、广告、营销的媒体则从此为由,纷纷报道探讨。 波特曼签约牛群 安全套厂家秣兵力马备战广告大战? 牛群“上套”,波特曼又在大打擦边球 近日,在北京许多药店、超市,记者发现著名相声演员牛群居然“上套”了,他的头像被堂而皇之地印到了一个名为Badman(波特曼)安全套的外包装上,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业内有人戏称,牛哥这次算“上套”了。 据介绍,去年年底,北京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牛群签定协议,把210万人民币捐献给中华慈善总会,支持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同时,牛群出任Badman安全套的形象代言人。 对于牛群明目张胆地出现在安全套包装上,有许多人认为这又是在打擦边球——利用牛群的明星效应,难道包装就不算广告吗? 牛群“上套”的包装是否有违安全套的有关广告管理规定呢?北京波特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占红水,曾任总“惹是生非”的杰士邦创始人,算是打这种球的老手了,他认为,现在许多正规厂家的安全套包装上都印有暴露的、朦胧的、正面的、侧面的男女形象,没有人认为违反规定;与这些包装相比,我们印上的只不过是牛群的头像,不能因为牛群的知名度高,就说违反规定吧?再者,在包装上牛群头像之前,我们已经咨询了有关部门,他们没有表示反对。 “上套”的主角牛群则认为,性是一种乐事,但必须要安全,否则就是乐极生悲了。安全套能有利于全民的健康,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不应该也不应当被排斥,正视性安全、性健康是一种文明的需求,如果促进性文明,我愿意这么做,也希望自己闯一下‘禁区’。在广告这个问题上,我们肯定会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办。 对于牛群“上套”,业内人士更多地认为,公益广告的放开是开了一个小口子,可以说,牛群给波特曼做形象代言人,除了上包装之外,肯定还把广告因素考虑进去了,如公益版的牛群广告;一旦商业广告的口子近期也放开了,那效果就更明显了。据了解,波特曼与牛群的合同是两年。 广告战,安全套小东西能玩得起吗? 最近,中宣部、卫生部、计生委、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和国家药监局召开的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会议上已经形成“关于大力推广安全套使用的意见”,明确规定:允许安全套品牌在指定的媒体上进行公益广告宣传。 但是,一直呼吁安全套广告放开的某品牌并不满足,直言不讳地希望允许安全套做商业广告,他们认为,公益广告的主体是政府机构和一些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企业仅充当出资人,不能享受出现企业名称和标识的回报,得不偿失,长此下去,企业的积极性会越来越小;还有公益广告价格低、版面少、限制多、要求高,留给企业的发挥空间太小。 另外,有法律人士分析,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规定,“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这一情况下,建议依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改广告法的解释条例,允许广泛宣传计划生育避孕药具。 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安全套广告的松动,许多人也纷纷预测,按照此前安全套厂家屡屡撞线在地方打擦边球做广告的架势,肯定会有一场广告战要打。 “广告战,安全套这小东西能玩得起吗?”,占红水对于这种普遍的看法并不认同,“用广告业界的人士的话来说,现在一个企业在央视每年投放上千万的广告,根本连水漂都打不起来,与家电、保健品等行业相比,目前安全套厂家的实力和底气还不足”。 据了解,我国现在有安全套300多家,4000多个品牌,国内每年有20亿只安全套产销量,国家采购占了60%多的大头,有12亿,这块最大的还实行计划经济的蛋糕被天津市乳胶厂、上海乳胶厂、沈阳乳胶厂、大连乳胶厂、广州第十一橡胶厂、青岛双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桂林乳胶厂等七家厂家把持着,几乎与市场无关;除去2亿进口的,其实进入市场竞争的安全套销售不过就5、6亿只。目前在安全套市场上表现最好品牌的年销售额也不过1亿元。 “一个行业的规模和市场潜力制约着企业的广告投入水平”,占红水先生解释。 首先,如果把计划内的去掉,现在的安全套市场不能算做一个行业,没有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没有规模巨大的上下游产业链,准确地说,安全套行业只是橡胶行业的一部分。 还有,整体市场需求和规模在一定时间内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不能指望着哪一天会突然来个井喷,一夜之间成就爆发户。因为这安全套的使用和性行为的次数成正比的,这性行为的频率涉及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要想改变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 根据2001年杜蕾斯全球性调查显示,全球人们平均一年性行为的次数为97次,中国人低于平均值,只有72次。安全套是最普遍的避孕方式,全球10人中有4人会优先选择这种方式,16—20岁者最常使用的就是安全套,约有三分之二(64%)的人会选择安全套,而45岁以上者为26%。在中国的避孕方式中,安全套是44%,避孕帽32%,其他还有女性结扎、避孕药、自然避孕等。 再者,安全套看着象奶油,吃起来象蚂蚁腿。现在的一包12个的安全套目前市场零售价一般在10-30元之间,而成本不过2、3块钱,乍看起来,这里面的利润惊人。但是业内人士却认为,这安全套看着象奶油,吃起来象蚂蚁腿。其中关键问题,就是单位价格太低了,就一二十块钱,不象家电行业,动辄成千上万,现金流量大,资金运做作的空间就大得多。如果剔除各级批发、零售等环节的利润,实际上就是蚂蚁腿,没有多少肉。蚂蚁腿怎么扛得起广告这把关公的青龙偃月刀。 赚眼球比广告更直接 不过,还是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象家电行业般大规模的广告战,在安全套行业不可能爆发,但是第一个打广告的这个大彩头却都盯这着呢。 据分析,哪家第一个打广告了,最赚眼球的是在中国第一个安全套广告的新闻价值,这种受益可能远大于广告的效果。还有就是先入为主的品牌优势。应该说,安全套品牌的忠诚度是挺高,为什么呢?先入为主,安全套这种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一般人们还是越快越好,不象买家电似的,东瞧瞧、西看看,配置、礼品、售后服务等问个没完没了,许多人是看看价格,拿了就走。这种情况下,谁先嚷嚷出来了,谁最受益,同时价格还能上去,因为安全套价格不敏感,价格并不是安全套的购买的关键因素,质量不相上下的两种安全套,价格低的不一定卖得比价格高的好,因为即使一样的感受,还是会感觉贵的给人的感觉好,有品牌的好,这样企业也能形成良性循环。 “在目前的情形下,用低成本的公关手法,赢得消费者的关注,还是最划算的”,作为杰士邦的创始人,占红水对如何利用安全套的争议性来运做市场自有自己独到的心得。 由于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原因,安全套长期以来都被当作诲淫诲盗的东西,而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曾于1989年下发《关于严禁刊播有关性生活产品广告的规定》,指出“有关性生活产品的广告有悖于我国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因此,无论这类产品是否允许生产,在广告宣传上都应当严格禁止。” 其实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有关规定,为安全套的传播赢得了难得的空间,可以充分用安全套防止性病、爱滋病传播的现实意义来做文章。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趋势十分严重。卫生部2002年10月的统计表明:我国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已达100万。据专家测算,若以现在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而使用安全套是专家们公认的最有效的预防性病艾滋病的途径。与此相反,我国的艾滋病高危人群和性病病人的安全套使用率却相当低:1995至2001年的国家监测点监督资料表明,高危场所女性经常使用安全套者仅占10%左右;据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对南京、武汉、海口3个城市性病门诊124名性病病人的调查,使用安全套者也仅占15.3%。不用安全套、用伪劣安全套,都将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带来损失。 有人总结安全套行业这几年的营销手段时认为,表面上安全套厂家在试图突破禁区,运用广告形式推广使用安全套。实际上,安全套厂家一直是在利用这种现实、传统、规定的矛盾来挑事,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不过都是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意义。 其实,广告也罢、公关事件也罢,不过都是营销传播,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种手段,哪个投入产出比高,就用哪个行了。 牛群发套 夺人眼球 牛群“上套”刚完,“坏男人”又组织了一起牛哥“发套秀”,同样引起轰动。牛哥上套、发套的事情,成了当月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新闻。 2月13日,情人节前夕,波特曼在王府井医药商店门前请牛群向过往行人发放安全套。第二天,这条新闻成了北京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的事件。 牛群发套、众人争抢的大幅照片被安排在了《北京娱乐信报》头版上。《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也纷纷以牛群当街发放引起哄抢为题报道此事。《京华时报》报道的原文如下: 在情人节到来前夕,刚刚成为安全套代言人的牛群当街发放了安全套和玫瑰花各999份。 昨天下午2点,牛群在王府井医药商店前开始向行人免费发放夹带安全套的玫瑰花。他提醒往来行人,情人节是男女温馨浪漫的日子,但要牢记安全第一。 现场群众并未对安全套表现出避之惟恐不及的态度。牛群刚一露面,一位女士就喊道:“我要第一个。”尽管有民警维持秩序,但还是引起人们哄抢,有的人甚至跳上桌子,牛群不得不采取抛撒的方法,以尽快结束活动。 不过,也有行人对牛群参与这种活动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给孩子的冲动行为提供了方便。 与此同时,围绕着牛群作为副县长该不该做广告、安全套该不该做广告等问题,各媒体也刊登了大量的评论文章。 《北京娱乐信报》的黄英率先以《牛群‘上套’,挺好!》为题发表评论对牛群上套表示支持。 胡同口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安全套发售机,平日里路过从未见人问津,险些以为这只是个无用的摆设。有一日心血来潮投了硬币进去,倒真的掉出来一个安全套,才相信这东西是真的有用。后来跟朋友说起,遭人家笑话,说有多少人会好意思当众买这玩意儿呢? 这么多年来,纵使社会再进步思想再解放,在许多方面,我们中国人却总是有些固执地坚守着,比如性。男人谈性,会有人说你流氓,女人谈性,会有人说你淫荡。久而久之,一些原本真纯原本美好的东西也都变了质,甚至从压抑衍生到变态上去。 始终以为,可以坦然谈性是人心理健康成熟的标志之一。这坦然,并非肆意,而是代表了一种科学的正常的健康的态度。中国人一向重情意,“性”与“情”原本就是不可割裂的,谈起来又何必遮遮掩掩?过去往往因为羞于谈性,反而使疾病得以传播,从这个方面看,明星为安全套做广告很有意义。 比如早些时候担任预防艾滋病形象大使的濮存昕,以及最近刚刚担任某安全套品牌形象大使的牛群,都是以行动来向全社会证明——有些东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愚昧,以及由愚昧而导致的行为。 说实话,我对牛群此前的许多举动是冷眼旁观不予置评的,譬如当县长、办学校等等,但这一次,这个男人将自己的头像印上了安全套外包装,无论这老牛“上套”究竟有多少炒作成分,我都由衷地想为之叫声好! 《江南时报》以《牛哥被谁深深地“套”牢》为题发表了刘以宾先生的评论,对牛群的行为提出质疑。 “牛哥”本系相声演员,先是挂职副县长(并非作家体验生活),继而通过正式程序“转正”,而且,无论在“挂职”期间还是“转正”之后,一直都做着许多本不适宜真正的官员做的事,(尽管这些事显得很无私很高尚,且对当地人民有益)如此等等,可谓“自由度”扩大的一个最好的例证。然而,当我们为越来越“自由”的社会感到欣慰的同时,却容易忽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与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充分自由和个性张扬相伴随的,恰恰是传统社会所没有的“契约精神”以及规范和严谨。 如今牛哥既然是正式的副县长,该身份对其所有个人行为当然就具有了内在的规定性。或者说,“副县长”这一职务与当地党政组织乃至整个政府官员系统之间,隐含着一种“契约”关系。这种“契约”虽与商业伙伴之间的那种契约合同有别,但在严肃性、“刚性”上是一样的。例如,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副县长每天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在这种“契约”的规定性之内。身为正式副县长的牛哥为安全套做广告的行为,怎么看都在上述“契约”之外。 判断一种行为的对与错、是与非,其依据不外乎以下两个:一是世俗眼光,或者说是某种“约定俗成”,某种普遍认同的道德标准;一是依托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既有的法律、纪律等体制规范标准。从前者看,即使中国社会超前20年,一位政府官员的个人形象被印到安全套包装上,也会怎么看怎么别扭。这是因为,古往今来,官员都有其不容置疑的尊严和禁忌,且这些尊严和禁忌是官员这种特定社会角色所必须。不能一概被视为“糟粕”,与“解放思想”更是两码事。从后者看,政府官员不能直接从事商业活动系“国际惯例”,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性和体制约束性。为商家做广告与作纯粹的公益广告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商家通过名人广告可获得商业利益,当然应支付广告费,于是构成一种交换关系,牛哥为安全套作广告无疑是经济行为或者说是商业行为。至于所得广告费如何支配,则是另一码事。尽管所得210万元将全部用于“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而该项目又是公益事业项目,但仍有理由认为这笔钱是牛哥个人挣来的,只不过未据为己有,而是用于捐献。 接着《江南时报》又发表了薛克智的《也谈牛哥上“套” 》,提出不同意见。 大家知道,能被商家选为形象代言人者肯定得有名气,我相信,牛群的名气早在他从正式程序上“转正”为副县长之前就很大了。有一个事实我想不可否认,就是牛群“转正”为副县长了,他依然是个著名的相声演员(不论正式抑或业余),当然,身份多了一个。我们有理由质疑:当此之时,牛群的个人形象被印到安全套包装上是不是触犯了官员的“尊严”和“禁忌”呢? 一般而言,官员之所以不适宜做广告,是因为官员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代表着政府的权威与形象,如果公开甚至推崇为企业做广告,可能会使政府的形象受损。但必须看到,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官员做广告可能有利于彰显政府的正面形象,甚至有积极功效在焉。比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总统金大中为了挽救本国经济,曾经亲自出马为韩国旅游业做广告,也没听到人家韩国人有什么意见,据说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说,这是政府官员能够主动利用自己的优势为商品流通服务的表现,是政府服务意识增强的表现,是驾驭市场经济能力提高的表现。因此,不能将官员的信誉和广告演员的角色绝对地对立起来。虽然官员在出演广告时,利用了他的政治声誉,不过,做广告与从政为官,不可混为一谈,其行事规则与利益连接点是不同的。有的官员想做广告,人家商家还不屑一顾呢。 不错,牛哥为安全套作广告是经济行为或者说是商业行为,可商家为何选中了他作为形象代言人?是因为他是蒙城县的正式副县长吗?这一点,我深表怀疑。在笔者看来,牛群的赫赫声名不是当副县长摆弄出来的,而是他多年的艺术实践创出来的,以及屡屡被媒体跟踪的有利于倡导捐赠公益事业之风气但却为不少人诟病、怀疑的所谓“作秀”带出来的。如果此言不假,我想,说牛哥为安全套做广告,触犯了官员所谓“不容置疑的尊严和禁忌”,是不是多少有点牵强和想当然呢? 在笔者看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不应该被忽视。牛群为安全套做广告所得的210万元将全部用于“五子牛特殊教育”项目,而该项目是公益事业项目,就是说牛哥此次所得未据为己有,而是用于捐献。这启发了我另一重思考——— 众所周知,出演广告而获取利益无疑是一种劳动收入,通过自己的合法劳动获取报酬,是公民的正当财产权利,关于这一权利,我们的法律法规未对官员(当然也是公民)加以限制。因此,我们目前可不可以形成这样的共识,如果官员做广告的收益没有装进自己的腰包,而是捐献给了社会公益事业,我们似乎大可不必劳神指摘。 就这样,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看着别人争得脸红脖子粗,最乐的就是波特曼了,反正是绕不开自己这个主角了。 最后据不完全统计,牛群上套这一事件前后共有近500家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报道。波特曼为此节约了大量的产品入市的推广费用。 (2)策划点评 敏感人物+敏感商品+敏感话题=事件营销新闻最大化三驾马车,谁上套了都不知道自己上套?3.2 挖黑 从传播的角度来说,越刺激,麻辣味越浓,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越广、越深。对企业来说,策动事件营销的一个手段就是挖黑,向着有利于消费者的角度挖行业的黑。由于信息不对称,行业内部的产品、价格、服务等与消费者所知晓、理解的有很大的反差,从这个角度来看,行业之“黑”刺激,麻辣味也够浓,媒体也非常关注,所以“挖黑”这种事件营销手段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媒体传播效果。 对“挖黑”,企业要建立十个必须坚持的观点: l 有行规的地方就能策动事件营销; l 企业不要把消费者当成专家,认为消费者也了解自己熟知的行业之“黑”; l 先下手为强,你不挖,早晚有人来挖你的黑幕; l 一些非常富有成效的行业都是由于挑战显而易见的事实而得以发展的,同样道理,企业要想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策动事件,挑战行规; l 一个令你的一个或者数个行业对手讨厌的“黑”一定是对你的企业有利的; l 行业的领先者就希望看到“一团和气”;你跟他“一团和气”,就没有你的机会; l 即使是行业的领先者,如果想清理门户,铲除尾追堵截的小牌子,同样也会用自身的优势来个“下马威”式的“挖黑”; l 行业内部的“黑”规矩,是既得利益的企业的规矩,是别人制定的规则,挖黑是破旧立新,破的过程是自己立的过程,不要讳言“商战”,不要讳言“挖黑”; l 赢在过程,挖黑,破规矩是一个过程,企业的传播赢在就是这个过程; l 打铁还须自身硬,打有准备之战,别留下小辫子给别人抓住。3.21 光明“无抗奶”核弹投放始末 (1)事件始末 二三线品牌成为扩张绊脚石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近几年我国牛奶产量不断提高,但人均奶制品占有量依然较低,2000年仅为6.4公斤,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液体奶7公斤,大城市数量更大,如北京已达到40公斤。 2001年奶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当年共存栏良种及改良种奶牛568万头,比2000年的488.7万头增加16.2%;奶类总产量达到1122.9万吨,比上年的919.1万吨增加22.2%,其中牛奶总产量达到1025.4吨,比2000年827.4万吨增加23.9%,人均奶类占有量达到8.79公斤,比2000年的7.26公斤增加1.53公斤,增长幅度达21%。 但是即便如此,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100公斤,欧美的300公斤,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的60公斤相比,我国奶类市场潜力巨大,蕴藏着诱人的商机。 液体奶的消费对象已经由老年人、婴幼作、病人和少数高消费者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必需品。据北京等地的调查,如今婴幼儿对液体奶的消费占整个消费群的19%,60岁以上的老人占28%,其他年龄的人占53%,调查结果还显示,液体奶的消费群职业结构遍及各类人群。 奶业快速发展的原因除其巨大的市场外,还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科技部将乳业列入12项重大科研专题项目之一,同时,国家还重点支持一批乳品加工项目,国家经贸委也将乳制品加工列入重点支持的行业,农业部“奶业行动计划”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据了解,为推动我国奶业健康发展,农业部确定了我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十五”计划末,我国奶类产品人均占有量要达到10公斤,总产量将达到1350万吨。到2030年,奶类人均占有量达到25公斤,总产量达到4250万吨。 如同几年前的啤酒业,乳业市场充满诱惑:连续5年45%的增长速度,没有任何政策壁垒,生产技术成熟,容易进入,行业集中度仅仅62%,全国性品牌寥寥无几。而且国家正在制订和实施一系列鼓励奶业消费的政策。单仅一项“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据估计,增加需求就达数百万吨。与品牌高度集中的国际乳品市场相比,长久以来,中国的奶生产及品牌无不带有强烈的地域性色彩。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不规范,竞争无秩序,中国目前奶加工企业有1500余家,1000多家乳制品企业,其中日加工能力超过100吨的企业只占5%,大部分在20吨以下。这种现状使绝大部分企业处于低产量、低质量、低效益的“三低”状态。国家轻工业局一位人士说,尽管乳业已经发展形成了光明、三元、伊利等一批有相当实力的企业,但总体的情形是企业规模不大,有点像啤酒业,地方品牌割据市场。 在乳业,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和北京三元,被业内公认为是最有竞争力的“第一阵营”。 在北京,三元以几十年的历史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占据了巨大的北京市场70%的份额,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光明之于上海就象三元之于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的销售量支撑光明问鼎了2001年乳业排名的首位,市场渗透率是87.1%。伊利虽然没有京沪两巨头所据守的千万人口的大市场,但逼迫之下形成的扩张路线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使伊利液态奶在五六年之间就达到近十几亿的销售额。 从2002年开始,光明、三元、伊利都不约而同地调快了自己向全国扩张的步伐,向全国的二、三线品牌发动了一波波攻势,主要运用的战术包括资本运做、战略布局、争夺奶源、地方滩头阵地抢夺等。但是这些战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由于战线过长,使得三巨头都陷入街头巷战的困境,就象电话亭中搏斗大家拼匕首,三巨头根本发挥不出自己的高端技术优势。 如何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找到一个切入点,利用国家标准和有关政府部门的远程力量,从根本上瓦解对方,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信赖成为当时光明等巨头研究的主要课题。 无抗奶问题正是行业内都明白却谁也不愿意公开的秘密。 奶牛由于经常挤奶极容易发生乳腺炎等病,而给病牛注射药物后,会在身体中会残留抗生素,人们如果长期饮用这种含有残留抗生素的奶,就会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1985年9月,国家发布了的GB5408—85《消毒牛乳》标准中的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规定“用抗生素或其它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应是不得供使用)”。但是1986年9月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正式发布,同时宣布GB5408—85《消毒牛乳》中的附录A“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作废。新的标准只规定:“收购的生鲜牛乳指从正常饲养的、无传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挤出的常乳”,具体指标除理化、微生物指标外,卫生指标只规定了汞、滴滴涕、六六六等三项,没有明确规定“抗生素”指标。也就是说,行业检测中心不会把有无抗生素作为检测的内容之一,因为国家没有对此作硬性规定,即使检测,也没有可供操作的具体说明。大规模的乳品企业,一般都由与自己签过合同的养牛场提供奶源,至于有没有把含抗生素的牛奶送去加工,一得靠养牛场自觉,二得靠加工企业把关。这也就是说,其实,“有抗奶”的产生与否只能看众乳品企业是否自律了。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呼声的提高,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于当年10月1日实施。这一标准对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要求除汞、滴滴涕、六六六外,又增加了砷、铅、铬、硝酸盐、亚硝酸盐、黄曲霉素、马拉硫磷、倍硫磷、甲胺磷等11项指标,明确“抗生素不得检出”。不过问题是,《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只是一个推荐性标准,企业可以遵照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没有强制性,而GB6914—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依然是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执行,但是没有抗生素这个指标。也就是说,即使在原奶中检出抗生素,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它依然是合格的乳品,可以加工销售。 那么“抗生素”到底有多大危害呢?一些发达国家在几十年前就消灭了“有抗奶”。在欧共体国家,一旦查出奶源中含有抗生素,就要停收这个奶场一周的奶,而且所有牛奶加工厂都将对它关上大门。据新华社报道,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方维焕教授等人介绍,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全世界奶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是因为奶牛场均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奶牛疾病。据调查,目前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乳腺炎的患病率在30%左右。使用抗生素治疗奶牛这些疾病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局部用药,即将抗生素直接注入患病奶牛的乳房或子宫;二是肌肉或静脉注射。在这两种方法中,将药物直接注入乳房显然可以造成抗生素在牛奶中的残留,采用肌肉或静脉注射这种方式,由于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乳房和牛奶中,也可以引起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兽医专家说,这些在用药3天内采集的牛奶中会残留部分抗生素,是不能食用的异常乳。长期以来,中外治疗奶牛乳腺炎的药物只有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这些年来奶牛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疗效也越来越差,因此治疗乳腺炎时使用的剂量越来越大,残留在奶牛及牛奶中的抗生素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浓。专家指出,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积累抗生素,造成人体生理紊乱,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患病时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下降;遇到这种情况,医生由于不明情况,有时会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此外,有些先天对抗生素过敏的人长期喝“有抗奶”之后,会造成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有人曾试图以加热来消除抗生素残留,但由于一般抗生素对热的稳定性高,牛奶加热也无法将其破坏,实际收效并不明显。 “无抗”的门槛到底有多高?从对奶源有效的严格控制来讲,只有圈养的集体喂养的奶牛厂,才有可能做到绝对无抗。而散养、散收奶源的形式(每家农户将自家奶牛定时牵到挤奶站挤奶)就无法控制哪头奶牛注射过抗生素了,“每头都验”在进口检验药片和检验时间、人员、特殊设备方面的成本上是绝无可能达到的,集体圈养的奶源一般是对整罐奶车进行抗生素、蛋白质、钙质等方面的系统检测,这样检验成本才可以承受。将散养的奶牛从成千上万农户家购买到集体圈养地来统一喂养管理,在现阶段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已失去可能性:1头高产奶牛市场价格1.5万至2万元,从其产奶利润上计算,买得越多赔得越多,所以只能购买小牛犊,那么,牛犊达到稳定产量至少需要1年或1年半时间,也就是说常规奶业企业要跟进做“无抗”至少1年。 无抗奶就是一个发挥光明这样企业技术优势的切入点。打破常规公开提出“无抗”概念,不仅仅是为自己与竞争者之间树起了一道技术壁垒,作为游戏规则,无抗就是一条黄线,将企业划入市场准入的门里门外。经过无抗标准的清洗,大部分技术落后中小企业难逃出局命运,而一些无法实现“无抗”的大企业也会在盘整中失去原有地位。通过设立这种门槛,推广“无抗奶”,将实力弱小的二三线品牌企业直接推向深渊,达到一喜九哭的洗牌目的,同时为自己的扩张铺平道路,减少阻力。 光明“无抗”核弹炸起千层浪 2002年4月,在国家经贸委市场司召集的乳业巨头会上,素有“铁娘子”之称的光明乳业总经理王佳芬不顾乳业内意见不一,表示光明已经向上海市有关部门承诺,光明很快就要在上海全面推出“无抗生素牛奶”,达到牛奶不含抗生素的国际标准,并将积极推广“无抗奶”概念和宣传有关知识。这个信息在5月份中旬的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据悉,此承诺当场遭到一些与会企业的反对,理由是:会影响许多企业的生存。知情人士介绍,今年年初,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召开的理事长会议上,业内企业就无抗奶问题达成协议,不在牛奶的有抗无抗问题上进行宣传。但是这种秘密是捂不住的,而且谁先做了,并且第一个站出来,谁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全国那么多牛奶消费者,喝了这么多年的牛奶中居然可能含有“抗生素”,一时间,全国关于“有抗奶”、“无抗奶”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 各地媒体借着光明的“无抗”噱头,大量报道当地的情况。如南阳日报报道, 随着新闻媒体对含有抗生素残留牛奶(简称“有抗奶”)的关注,不断有读者打电话,询问南阳销售的牛奶是否也是“有抗奶”。针对市民关注的这一问题,7月18日,记者到有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市畜牧局兽医科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改变,牛奶需求量大幅攀升。据估算,南阳城区及近郊每天消费本地产牛奶14万公斤左右,这些牛奶多数经过牛奶厂加工,产品质量相对有保证,街头小商小贩销售的散装牛奶质量不容乐观,“有抗奶”普遍存在。 据了解,我国一般奶牛场中奶牛的乳腺炎发病率在30%左右,而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药物是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方法有局部用药(药物直接注入奶牛的乳房)和肌肉(静脉)注射两种,这两种方法都会导致抗生素在牛奶中残留。特别是患有慢性乳腺炎的奶牛,往往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治疗,所产牛奶的抗生素残留量更高。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积累抗生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紊乱,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市畜牧局兽医科负责人还说,目前,本地产牛奶有两种销售方式:一是个体饲养户直接(或通过中间贩子)将没有进行消毒处理的散装牛奶销售给消费者,二是牛奶厂订购奶牛饲养户的牛奶,加工后销售,双方以联营的方式存在和发展。个体户饲养奶牛的条件、技术相对落后一些,奶牛使用抗生素的机会也更多一些。 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份,国家农业部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并于当年10月份实施。这个标准明确规定“抗生素不得检出”。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有抗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