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神医这样看病-2

作者:罗大伦 字数:20829 更新:2023-10-09 13:35:01

这时长公主来朝了,她上殿告诉神宗,说我知道个医生,虽然人家出身草野,但人家钻研医术,手段那是十分的高明啊。我女儿上次病危,就是这位给救活的,陛下您可以把他找来试试。  宋神宗一听:"啊?有这样的人,叫什么名字?"  长公主:"他的名字叫钱乙,现在就在京城呢。"  宋神宗这下来了精神头:"那就甭等了,还不快宣他进宫?来人,宣钱乙进宫!"  得,钱乙又是糊里糊涂地被召进了宫里。  这回还好,钱乙没喝酒,他在护卫的带领下,来到了万众瞩目的皇宫。  到了宫里一看,这位仪国公小朋友果然病得不轻,抽风抽得很厉害。  于是钱乙开始心无旁骛地认真诊病。第18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3)  要说这给皇族诊病,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这个医生一定要达到了一定的修养和境界,心中做到只有患者和病症,其他一概不想,才能看好病。否则一会儿想这可是皇族啊,要是诊好了还不飞黄腾达?一会儿又想,坏了,这要是诊不好,还不把我拉出去剁了?您要是这个心态,那可就完蛋了,还没开始诊呢,这手可就哆嗦上了,腿也发抖了,还诊病呢,能稳住自个儿就不错了。  钱乙诊完病后,告诉侍者:"以温补脾肾立法,方用黄土汤。"  太医们一听傻了,什么?黄土汤?这都挨得上吗?  这黄土汤是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方子,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主要是治疗由于中焦脾气虚寒所导致的便血的病症,这怎么看都跟眼前这个瘛疭没有关系啊。这帮太医们打破了脑袋也没想出来这是个什么思路。  顺便说一句,这个黄土汤里的主要一味药就是灶心黄土,现在药名叫灶心土,也叫伏龙肝,这可不是随便地里抓一把黄土就能用的。那么什么是灶心黄土呢?就是农村做饭用的土灶,在炉膛里的灶底被火反复烧的那些砌炉灶用的黄土,用的时候给撬下来,捣碎,就可以用了。黄土汤的熬制方法是把灶心黄土先熬水,然后用这个水,再去熬剩下的几味药。  此方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出血症状效若桴鼓。  现在人们很少用了,好多药店都买不到灶心土这味药了。  太医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钱乙,心想,我们就等着看你当众出丑吧,民间土郎中还想到我们皇宫里来治病?  皇上也不懂啊,怎么办?反正大家都没有办法了,那就试试吧。  于是如法煎药,就给这位仪国公小朋友喝了。  结果,喝完药后,病就好了(进黄土汤而愈)。  仪国公小朋友此次大难不死,后来长大成人,成为了宋神宗活着的儿子里最大的。《宋史》记载,宋神宗死后他差点当了皇上,结果因为眼睛有点什么问题,没有当成,让宋徽宗当了(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反正是比他的前八位很早就挂了的哥哥们幸福多了。  回过头来讲,仪国公小朋友的病好了后,宋神宗那是相当的兴奋啊:朕的儿女们估计可以避免一个接着一个死去的厄运了!  他斜眼看了一下羞愧得汗流浃背的诸位太医们,转身对钱乙露出满脸的微笑:"爱卿,来,谈谈你的治疗体会吧(意思是:给这帮笨蛋听听),这个黄土汤,它怎么能治这个病呢?"  钱乙回答道:"回皇上,我是'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这是中医里面的五行辨证方法,他认为抽搐是由于体内的风邪引起的,他用补土的方法来克制水湿的泛滥,水液正常了以后,依靠水来生发的木气也就正常了,这样抽搐就会停止。)第19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4)  钱乙接着说:"况且,诸位太医们用了药,治疗得差不多要好了,我只是很凑巧在这个时候给加了把劲儿而已(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  看来钱乙是很给这帮太医们面子的,说话都给留了余地。  宋神宗很恼火地又斜了一眼这帮太医,心想这帮笨蛋给他们留什么面子,你们来看看人家钱乙,人家说话多客气啊,你们都学着点儿!  在这种兴奋情绪的感染下,宋神宗对钱乙说:"爱卿治病有功,朕现封你为太医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袋!"  解释一下,这个太医丞就是太医院院长的副手,相当于副院长吧。而这个紫衣金鱼袋是三品以上官员的标识,在北宋一般医生是没有这个资格佩戴的。  总之是宋神宗表现出了对钱乙的高度重视。实际上,他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考虑,自己勇猛地生了这么多孩子,总是病死可不是办法啊,一定要把这个儿科医生留在太医院!  相信这是宋神宗当时内心最大的心愿。  很不开心地做了太医院的领导  不过短短两年,钱乙一下由一个普通的民间医生变成了太医院里的太医丞。  庆祝吧,欢呼吧!该为自己高兴高兴了,您一定这么想。  您想错了,钱乙面临的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形势。  让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首先,是诸位太医们肯定不开心。您想啊,皇帝的孩子们病死归病死,大家的责任,皇帝不能把太医们都杀了,所以大家的日子混得还是不错的。平时拿一些专业的术语蒙蒙这些皇族们,然后领了很高的俸禄,下了班还可以一起去酒楼听听小曲儿。  现在,横空掉下来个钱乙,而且一上来就把大家给显得很无能,在皇帝面前着实风光了一把,这哪是我辈所能忍受的?更可恨的是,居然一来就做了我们的领导,我们疏通了那么久的关系也没有坐上的位子,居然让这个民间土郎中给坐了,真是岂有此理!  这就是钱乙同志未来的工作环境,虽然文献中没有记载,但是我们是可以想象得到的。而且,从钱乙后来很快就不愿意在太医院继续任职了也可看出些端倪。  还有患者这边呢,这些皇族们自以为是惯了,在他们眼里,你太医就是为我们服务的奴才,所以他们的态度经常很不好。你瞧病时说的话很容易惹火他们,他们动辄责骂训斥,在钱乙的医案中就出现了几处诸位皇族发火的记录。而钱乙是个耿直之人,有时候很不给这些人面子,所以冲突是难免的。  另外,您以为给皇上的这帮亲戚和京城的达官贵人看病容易吗?给一般老百姓看病,大多也就请您一位大夫,您从头到尾仔细给瞧就可以了。皇宫、诸王府和京城那些达官贵人看病可不是这样,他们有资源优势啊,哪个孩子有病了,一下就把所有的名医请来,什么太医、民间高手,都来了,那真是名家荟萃。第20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5)  您觉得这样看病会更好吗?如果要真是一帮特有水平的大夫,那没问题,跟现在的会诊差不多。可那会儿的医疗水平没那么高,大家实在不是很了解这儿科病到底该怎么治,七嘴八舌瞎出主意。钱乙为了把病瞧好,为了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首先必须把其他错误的思路都给辩论倒了(有时候还包括这帮似懂非懂的患者家属),然后才能面对患者一心治疗,否则这么多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法儿瞧病。  这就是钱乙要面临的治疗环境,很恶劣。好在我们的钱乙早年打下的功底太深了,辩论一交手,马上就显示出了他压倒一切的优势,给反方同学以沉重的打击。然后,他几乎每次都会把正确的治疗方法给大家分析一遍,好让大家下次知道该如何正确处理儿科病。  无论如何,钱乙上任伊始就用精湛的医术给了大家一个深刻的印象。  治疗七太尉小朋友  一天,广亲宅二大王的儿子病了。各位注意,这个"大王"不是通常我们想的"山大王",而是王爷的意思。但是宋朝这种称呼也的确很有趣,每次我看到这儿,都觉得这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莽汉形象。  这位二大王的哪个儿子病了呢?是七太尉,才七岁呢。  您也许觉得更奇怪了,这太尉似乎是个很大的官吧?是的,没错,太尉在宋朝是仅次于太师的位置了,比太傅还要高,是个军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吧。宋朝是一个很搞怪的朝代,他们的皇室似乎对封官爵有特殊的爱好,皇家子弟一生下来,就开始狂封官职,然后这一辈子里再不断地加封,怎么说也得封他个十个八个的,说句实话,最后封得我都不知道该称呼这位什么了。  皇家的孩子出生没多久,就会封个太尉的官衔。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您到他们王府去串门,开门一看,屋里小板凳上坐着一排的国防部长,个个都流着鼻涕、穿着开裆裤呢。  这位七太尉小朋友病了,当然要派人来找钱乙过去看看。  钱乙赶快跑了过去。什么病啊?是潮热(潮热,中医术语,是指如潮水一样有规律的发热),他诊断结束后,说:"这孩子没事儿,不用服药了,用饮食调理一下就可以了。"  大家长出了一口气。  可是就在大家以为没事儿的时候,钱乙一眼看到了另外一个年龄更小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八太尉小朋友。钱乙稍微诊了一下这个孩子的脉,说:"那个孩子是没问题了,可这个孩子马上就会有很吓人的暴病(此儿旦夕暴病惊人)。"  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个八太尉活蹦乱跳的没事儿啊。  钱乙接着说:"现在就要预防抽搐了,如果恰当治疗的话,再过三天,中午过后就会好转的。"第21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6)  二大王听了感觉很愤怒(皇家子弟的坏脾气暴露出来了),这都什么啊,你以为你是神仙啊,还预言呢,真是胡说八道!于是怒气冲天地说:"我们八太尉不是好好的吗?有什么病!你们这帮医生,总是胡说来吓人,不过是为了多得些利益而已(医贪利动人乃如此)!你现在就给我看七太尉的病,没事儿你就走人,不要给我说什么八太尉的病(但使七使愈,勿言八使病)!"  钱乙的表情却很认真:"我说的是真的,您让我好好给他瞧瞧吧!"  大家开始不耐烦了:"去,去,快走吧!"  "我说的是真的,你们这样孩子会受苦的……"  "去!乌鸦嘴!"  结果钱乙很郁闷地就离开了广亲宅。  您猜结果怎么样?第二天,广亲宅里可就乱了,为什么呢,原来是八太尉小朋友开始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天啊!预言终于应验了,这可是大事啊,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起了钱乙。  晕!敢情这位讲的话是真的?难道这位会预言?  怎么办呢?还用问?赶快把这个钱乙给我找来啊。  于是又请来了钱乙,钱乙用药后,到第三天午后的时候,小孩果然好了。  看来在长公主那里发生过的事情又发生了一次。  这个钱乙,到底是乌鸦嘴还是预言家?所有的人都在问着同样的问题,大家眼睛瞪着钱乙,交头接耳,神秘气氛开始萌动。  其实钱乙并不是什么预言家,他只是一个掌握了儿童生理病理规律的医生而已。  当二大王心情放松下来后,也饶有兴致地问了这个问题,就是:"你是怎么在这个孩子没有病的时候就知道他会病呢?"  钱乙回答说:"其实那个时候他就开始要发病了,已经出现征兆了。他当时脸上腮部红得厉害,说明是肝经受邪了(这是钱乙本人根据《内经》总结的面部诊断法,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翻阅钱乙留下的书,在书中钱乙认为人脸上的左腮对应肝,右腮对应肺),目光微微发直,眼睛归肝经所主,所以这也是肝经受邪的征兆。而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所以心经也必然受邪。我又看到八太尉喜欢坐在石头凳子上,这是体内有热,想要凉快的缘故啊。"  大家都听傻了,敢情这是个推理的过程啊,您的上一个职业该不是侦探吧。  钱乙又说:"他的身体肥胖,脉象急促,这是脾气虚而肝火盛的表现,所以我推断他会出现抽搐。另外,我之所以推断过午时(11点~13点)才能好,是因为午时为心经所用的时辰,而过了午时则是肝经最弱的时辰啊(这是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体的经气是按照时辰的顺序来流注到各经的,在丑时(1点~3点)肝经用事,此时肝经经气最旺,而对应的未时(13点~15点)则是肝经经气最弱的时辰)。"第22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7)  "那您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疗的呢?"  "用的是泻心肝补肾的方法。"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敢情不是神仙,而是技艺精湛的缘故啊。  二大王也兴致盎然:老大,俺算服了!干脆俺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跟您学中医得了。  竟敢和四大王较劲儿  这边二大王儿子的病好了,没多久,到了六月中旬,那边四大王的儿子又病了。这位,当然也不例外,也是个国防部长级别的,是五太尉,得的什么病呢?是上吐下泻,止不住了,水谷不化(水谷不化,中医术语,意思是吃什么就排泄出什么,没有加以消化)。  怎么办?请太医吧!于是太医们纷纷跑来了,诊了脉后,大家纷纷说这是虚寒啊,该开温补之药。对,温补之药,大家互相附和。  于是开了补药,然后用姜汁冲水就给这位五太尉小朋友喝了(众医用补药,言用姜汁调服之)。药喝下去一天后,坏了事儿了,这位五太尉又添了个症状,开始喘上了(益加喘吐不定)。好嘛,这份难受啊,连喘带吐,您说搁谁受得了啊!看到这个情形,各位应该明白宋神宗的那前八位宝贝儿子是怎么死的了吧。  怎么办?请钱乙来吧,于是把钱乙给请来了。在太医们尴尬的目光中,钱乙诊了五太尉小朋友的脉。  诊完了脉,钱乙抬起头,对各位说:"这是体内有热啊(伤热在内也),就不能再用温热药了,昨天谁主张给用的温热之药?"  大家忙把目光投向左右,装作不知道。  钱乙接着说:"不能再用热药了,要用凉药(当用凉药治之),方用石膏汤,熬三份儿,三份同时喝下(用石膏汤三服,并服之)。"  这时有人来报告钱乙,说皇上找他瞧病,得,这位来头更大,那就先告辞了,等一会儿忙完了皇上那头再回来。  等钱乙一走,这帮医生就又来劲儿了。大家围着这位四大王开始议论纷纷:"我看这么用凉药治疗不妥,大王您想啊,连吐带泻的,这人得多虚啊,不补能行吗?而且米谷都不消化了,那是脾胃无火啊,应当温补脾肾啊(当补脾,何以用凉药),再用凉药,那不要命吗?各位贤弟以为如何?"大家又纷纷接碴,应该补!应该补!  没办法,这位四大王还是文化程度低,觉得这帮人讲得太在理了,于是吩咐:"来,你们开药。"  于是大家又开了丁香散。  没多久,钱乙同志又跑了回来,看来宫里的工作还真忙啊。  进来一看,吓得眼睛瞪得老大,没搞错吧?我刚才不是讲了用凉药石膏汤了吗?怎么眨眼变成热药丁香散了?这是哪位在开我的玩笑啊?这个玩笑可开不起啊!  "没人开你的玩笑,是我们开的丁香散。"诸位太医和四大王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钱乙。第23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8)  钱乙急了:"这个药千万不能服啊,服了三天以后,患儿一定会肚子胀,身上发热,喝水就吐!"(三日外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  "呸!乌鸦嘴!"四大王终于忍耐不住,发火了,"我们用补药,只能使身体强壮,你不要胡说了!"  众位太医向四大王投去敬佩的目光:您学习我们庸医的理论还真快啊。  钱乙也没辙了,望着这帮自以为是的医生和患者家属,得,你们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他问四大王:"您确定要这么用药了是吗?"  四大王:"是。"  钱乙:"那您以后就别再来找我了(毋庸复召我)!"  四大王气不打一处来,心想你还挺牛的啊,有什么了不起啊,不找就不找,送客!  结果钱乙又很郁闷地走出了四大王府。  各位看官觉得这宫里的病好瞧吗?  结果同样的一幕又上演了(重复的频率也太高了吧,怎么这帮大王就不接受教训呢),到了第三天,这位倒霉的五太尉小朋友果然出现了肚子胀、身上发热和喝水就吐的症状。  不会吧?四大王也傻了,怎么这个钱乙说得这么准啊?  那赶快找钱乙吧!家人纷纷议论。  四大王这回也蔫了:"我曾经说过再也不找他了,我看还是找其他太医们吧。"  于是又找来了那帮太医。  这帮太医一瞧,这位五太尉脑袋都耷拉下来了,面无人色。  于是纷纷摇头:对不住了四大王,这病我们瞧不了。要么,您再找找别人试试?  我靠!四大王恨不能把这帮爷脑袋给拿下来。他伸出手来指着这帮医生,气得直哆嗦,半天说不出话来。  没办法,低头求钱乙吧,去,派人请钱乙。  钱乙那边正为皇上的事儿忙得头都抬不起来呢,就对来请的四大王府的人说:"现在稍微有点忙,忙完回头就过去(适用故不时往)。"  派去的人回来了,四大王一看不高兴了:"怎么一人回来了,钱乙呢?"  下人回禀:"钱乙说他正忙,回头再过来。"  四大王一想,不对啊,这个钱乙这是跟我摆谱呢,我说过不再请他,他居然敢给我脸色看(王疑且怒)?  来人,给我多派些人,去把钱乙给我抢来!(使人十数辈趣之。)  这回场面可就大了,只见十几号人杀气腾腾地从四大王府里出来,直奔太医院。路上的行人纷纷驻足观看,这是谁跟谁啊?这位四大王跟哪个山头的火拼上了?  钱乙还在忙呢,呼啦进来了十几号凶神恶煞般的人物,冲着钱乙狞笑:"太医丞,怎么着?我们四大王那边请你,你就敢不给个面子?"(按:有明显的黑社会性质。)  钱乙这才明白为什么,嗨,犯得上来这么多人请我吗?可是,我这倒是有个条件,答应了我的条件,我就去,否则您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第24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9)  "什么条件?"  "我去了一定要按照我的方子下药,否则去了也是白去,还耽误了皇上这边的事情。"  于是马上有人跑了回去,按钱乙的原话通禀了四大王,四大王顺手给了此人一个耳光:"废话,我要是不听他的,还用这么多人请他干吗?"  这个倒霉蛋可真够窝囊的,专程回去挨了个耳光又跑了回来,捂着脸说:"大王说了,听你的。"  就这样,钱乙跟着这帮人就来到了四大王府。  路上行人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儿,还议论呢:"嘿,这位钱大人架子真大,连四大王请他都得出个仪仗队。"  到了王府,钱乙再次诊脉,然后对四大王说:"仍然是热证,用白虎汤(按:这是《伤寒论》中张仲景开的方子,方中的主药为生石膏,该方能清阳明气分邪热,故以西方白虎名之),一日服用三次。"  到了第二、第三天,用白虎汤每天服用两次(与白虎汤各两服)。  第四天,用石膏汤加味服用一次。然后患儿的热就退去了(热退而安),身体也恢复了健康。  四大王一直张着大嘴,在旁边看着呢,直到最后儿子康复了,才把舌头缩了回去:"我的天啊,这才是瞧病啊!"  看完了热闹,四大王也忍不住问了句:"钱大人,您干脆再给讲讲得了,为什么要这么治啊?"  钱乙也没客气,正好给各位御医讲解一下:"这个病发生在六月,六月热盛,邪热侵入了孩子的体内,热伤脾胃,所以才会发生严重的吐泻。这个时候要清热,如果用了温热药,则上焦也就热盛了,所以才会发生喘的症状。后来又误用了丁香散,丁香是下焦热药,这样上中下三焦皆热,所以我判断会腹胀,饮水吐逆。至于如何使用白虎汤,仲景先生已经在《伤寒杂病论》中论述过了,大家可以参看一下。"  "太精辟了!"四大王觉得自己已经听懂了,很感慨地赞叹,然后心里也寻思着:要么我也像二大王一样,也把络腮胡子剃了下山来学中医?钱乙的诊断诀窍  故事看到这里,估计您的心中此刻正纳闷:为什么这种情况会不断地出现,而且极其地类似,都是钱乙提前几天预言了患儿的病情,开始大家不相信,最后预言果然应验,难道钱乙真的具有什么特异功能?为什么他能够提前观察到疾病的征兆?  这个谜底我现在为您揭开吧,这是因为钱乙他练就了一套不用问就能诊断病情的本事。  其实儿科的特殊性就在这里,您想问,可您怎么问啊,那么小的婴儿只会哭,您还问他:"来给叔叔形容一下这种疼痛是锐痛还是钝痛?是隐痛还是跳痛?"估计孩子会以更尖锐的哭声回答您,或者尿您一身。  所以,小儿科必须从语言之外找到诊断的依据,现在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生化检查等方法来进行了。但有的时候仍然有漏洞,比如有的婴儿腹泻,生化检查没有任何方面的异常,但就是孩子腹泻、瘦弱。我见过一些这样的婴儿,令那些儿童医院的医生很苦恼,最后都是中医给调理好的。第25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0)  古代的诊断方法更少了,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治疗儿科病。  人家钱乙就开始琢磨了,这样下去还了得了,要想办法啊。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人家搞出了一套绝活,那就是通过小儿的外表来判断病情(中医叫望诊)。  这套活儿确实很厉害,现在能用的人已经很少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比如他通过观察五脏在脸上的反射区的颜色等来判断五脏的状态,他还可以通过观察小孩子的孔窍,比如眼睛、鼻子、肛门等的状态来判断病情,尤其是眼睛,那是钱乙特别重视的。  还有听患儿的声音,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有一次钱乙偶然路过一个相识的老头家,听见有婴儿的啼哭声,钱乙表现出非常惊愕的样子,问:"这是谁家的婴儿在哭啊?"  老头很兴奋地介绍:"这是我的孙子啊,我家里刚刚生了一对双胞胎,还是男孩子呢。"  钱乙严肃地说:"一定要好好地照顾啊,现在能不能活还不一定呢,要过了一百天才算平安啊(过百日乃可保)。"  您说这不找骂吗?有这么说话的吗?人家大喜的事情,您来个"还不一定活呢"(通常境况下会挨一顿板砖)!  看来这个老朋友还是挺客气的,只是面上不悦而已,说了句"送客"也就算了。  结果是,没到一个月孩子就病了,找不到钱乙,最后很快都死了。  这件事说明钱乙可以通过婴儿的声音来判断其健康情况。  这些诊断方法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各位看官有兴趣可以看钱乙的书。  因此,在儿科还不发达的当时,在其他医生还完全不清楚患儿的疾病状态的情况下,钱乙已经通过他这些独特的诊断手段了解了病情,这弄得他总像是个先知似的,其实这些都是中医诊断学里的正常的内容。在中医诊断里面,望闻问切四诊必须合参,但现在有很多内容医生都不会了,只剩下问诊了,很可惜。  钱老师组织的考试  在太医院里任职,除了给皇族治病,宋朝那会儿太医是可以出去给老百姓看病的(按:后世有些朝代就不行了,必须一心为皇室服务),所以钱乙也经常被请去给京城里的各家诊病。因为当时钱乙的名声已经很大(连皇上都颁发认证证书了),所以请他的人多极了。这样,钱乙也同时开始了他的教育不合格医生的过程,他的教育方式很简单,那就是:现场考试。  这搞得其他的不大合格的医生很痛苦,纷纷感觉到自己的噩梦开始了。  一天,京东转运使李同志的孙子病了,那孩子才八岁,咳嗽,气短,胸闷。  一开始李同志并没有请钱乙,请了其他的医生。这个医生诊了病后,很有把握地说:"这是肺经有热啊,需要用凉药治疗,方用竹叶汤、牛黄膏,每天各服用两次,保证痊愈。"第26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1)  治疗效果很糟糕,原来只是咳嗽,好家伙,服下这个药后,又开始加上喘了。  这回李同志急了,赶快又请来了钱乙。  这个医生一听钱乙要来,心想坏了,这位以现场考试闻名啊,我这两下子,还不露馅?赶快跑路吧!  还没等迈腿呢,钱乙已经来了,于是只好一脸苦相地看着钱乙,脸都白了。  钱乙诊完了脉,果然开始发问:"服用的什么药啊?"  李同志抢先回答:"竹叶汤、牛黄膏。"  于是钱乙同志正式开始了现场考试,问医生:"服用这两个药是想治疗什么呢?"  啊?考试这就开始了?医生硬着头皮答道:"用,用来退热、退涎的。"  钱乙同志接着考:"这个病是什么热发作呢(何热所作)?"  这个医生一脸苦相,心里想:老大,你要看病你就自己看吧,干吗要考我啊,兄弟我以后还要混啊,这样很丢人的啊,拜托给个面子吧!心里想着,可嘴上还得回答啊,于是说:"是,是肺经热,所以才咳嗽,咳嗽久了才生痰涎。"  钱乙同志接着考试:"那么竹叶汤和牛黄膏是入什么经的药呢?"  老大,求求你别考了行不?这个医生脸都绿了,还要回答:"是入……什么经来着?"  钱乙无奈地叹了口气,说:"是入心经的。"  医生恍然大悟,说:"对啊,是心经。"  钱乙又问:"既然是肺热,你用入心经的药做什么呢?"  医生又被问住了:"啊?"  钱乙同志终于宣布考试结束,开始了教育的过程:"这个孩子不是肺热,而是肺虚,同时感受了寒邪,治疗的思路是补肺,同时散寒,此时千万不可用凉药。下面我治疗,你来看着,以后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这位考生眼泪差点下来了,老大!这堂课我的印象好深刻啊!  最后钱乙很快就把这个孩子治好了。  除了在民间推广现场考试外,在宫里钱乙同志也开始了推广运动,这搞得太医院的医生们也开始紧张得抓耳挠腮的。  一天,睦亲宫里的十太尉小朋友病了,是疮疹。先是诸位太医们来给诊断了一下,大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想法,却没有一个统一意见。这可让睦亲宫的大王(不知道是几大王)急了,你们的说法还不统一呢,让我们太尉怎么服药啊?去,把钱乙给我找来。  钱乙很快就被请来了,诊了脉,然后转脸看着诸位太医。  这些太医感到后背一阵发麻,心想,别不是又要现场考试了吧?  没错,您猜对了,钱乙同志又要开始推广考试运动了。  钱乙问:"刚才大王问了,这个病是属哪个脏腑的,大家来回答一下吧。"  我靠,你自己回答不就行了,别拉上我们行吗?大家心里虽都这么想着,可嘴上还得回答呀,一个太医说:"是胃热。"第27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2)  钱乙同志看着这位太医,眉头微微一皱,好嘛,这位同志脸上立刻白了,额头上直冒冷汗。  钱乙又问:"如果是胃热,为什么患儿会乍凉乍热的呢?应该一直热才对呀。"  太医顿时哑口无言:"啊?这……"心想:我怎么知道啊!大哥,你去问问别的家伙吧!  于是钱乙又看着另一个太医,这位太医的脸也立刻变得煞白。  钱乙问:"你说这个病是什么原因呢?"  这太医犹豫了一会儿,小声回答道:"是母亲的腹中有毒。"  钱乙又问:"既然是母亲的腹中有毒,那是哪个脏腑的毒呢?"  太医心想:天啊,我哪里知道是哪个脏腑有毒啊,大哥,我回去好好看书还不行吗?别考了成不?  可这不回答丢人啊,于是硬着头皮回答:"母亲的毒在她的脾胃。"  钱乙同志还真是不依不饶啊,接着问:"既然毒在脾胃,那患儿为什么惊悸呢?"  太医被问得张口结舌:"这……"心想,丢人就丢人吧,于是把头一低,开始装傻,不再回答钱乙的问题。  于是,钱乙开始了他的正式讲课:"这个病啊,是一种传染病(此天行之病也),但也是由于婴儿自身正气弱造成的。正气之所以弱是由于还是胎儿的时候吸收了母亲的不洁之气。这个病的治疗,不可妄用泻下法或者发表法,需要解毒治疗,需要按照五脏来辨证。呵欠顿闷,要着重肝经;时发惊悸,要重视心经;乍凉乍热,手足冷,要重视脾经;脸上,特别是眼睛和面颊如果发红,咳嗽,要着重肺经……"(具体钱乙老师讲了很多,就不给大家多写了。)  在钱乙那个时代,对麻疹、水痘和普通的幼儿急诊还分得不清楚,原因很简单,那是将近一千年前哦,基本还没什么成型的儿科呢,人家钱乙是第一位,他的很多关于小儿病症的记录都比欧洲早了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具体这位十太尉小朋友患的是哪一类的病症我就不给一一对号了,反正在上课结束后,钱乙老师做了个示范课,用抱龙丸给十太尉小朋友服用了几次后,就给治疗好了。  光说不练那是假把式,人家钱乙老师前面理论讲得好,后面的治疗效果也不是盖的,其他太医们虽然很不服气,但是钱乙的实力在那儿摆着呢,不认输不行啊。  鸡塞远问:  咨询一下罗老师、杏虎老师以及坛内各位中医大夫,小儿抽动秽语症中医治疗的方法是不是平肝熄风啊?  我儿子四岁,两月前开始挤眼睛,喉咙里伴有吭吭声,经过一个月的中医治疗,现在只在吃东西时有上述症状。但是吃了一个月中药啦,也不能完全治好,真急死人啊!想另找大夫治疗!如果是您治疗此病的话大约需多长时间啊?这个病难治吗?治好后还会复发吗?急盼回复!第28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3)  罗大伦答:  这个病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平肝熄风,但是还要注意孩子是否有食积,因为只是在吃饭的时候犯病,我分析可能和食积有关系。有的患儿也没有用平肝熄风的药物,只是消食导滞,结果这个病也好了。我想你儿子前面的治疗是有效的,因为现在只是在吃东西时犯病了,是否可以再增加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你和当地的医生商量一下。  中医有句话叫"土虚则木摇",钱乙治疗皇子的抽风,大家都觉得该熄风,但是钱乙用的就是调脾的方法,使用黄土汤,一下就给治好了。你可以参考一下。这里有可能是"土实"吧。  偶然一刀问:  罗老师你好,看你的帖子已经很久了,和其他人看后的感想一样,这里就不啰唆了,请教两个问题:  1.本人今年29岁,看了罗老师讲六味地黄丸的部分,临床症状与我的症状一致,就每日坚持服用,至今有半月了。症状明显减轻,腰不酸了,疲劳感没有了,以前每到了中午下午就很困乏,无精打采,现在也基本消失了。罗老师提到肾虚有阴虚和阳虚之分,其症状可能会一样,我就搞不太清楚了,目前还存在右眼皮时常发胀,欲跳不跳的样子,偶尔跳两下,右肩膀肌肉会不自禁地一松一紧,小便自感正常,大便多数时间不太成型,颜色大部分是黑色(不知是否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原因)。另外,还有早泄,自己分析多半是肾虚导致的,时间很久了,大概有两年了,房事不频繁(约一月一次),自己买了锁阳固精丸,同六味地黄丸一起服用,也不知对不对症,若对症的话,需服用多久才会见效?麻烦罗老师给分析分析。我现在这个样子,不知道用不用补气血?  2.这个问题可能比较傻,但我还是想问问。周围的朋友、亲人、同事身体不适或生病时都会头疼,可打我记事起就从来没有头疼过,也不知道头疼是什么感觉,不知这是否正常,会不会有什么病潜伏在体内?  罗大伦答:  偶然一刀朋友,我不知道你现在的情况,只能推测一下。中医认为人体的右侧属气,左侧属血,有的时候有病要考虑到这些方面。还有右侧有病有时要考虑肾阳,左侧要考虑肾阴,所以建议你找个当地的医师,判断一下现在自己是不是肾阳有些虚,或者其他原因?你服用过六味地黄丸,补足了肾阴,此时补肾阳是很容易的,中医认为阴中生阳,只要稍微一补就可以了,不要让医师开汤剂,中成药就可以解决问题。  没有头痛当然好了,不要管它。  郊外人家问:  有问题求高人解答。  我儿子十岁,前天傍晚突然说不舒服,头痛、腹痛、想呕、喉咙发热且浑身无力。我用肛表给他量体温,发烧到了39℃,就马上给他喂了双黄连和小柴胡。睡前再量已退到38?郾5℃了。但半夜孩子体温又升高了,我只好又给他喂了护彤退烧。结果,没想到,孩子的高烧总是反反复复,吃了药烧就退一点,药效一过体温就上升。已经折腾两天了,孩子还是没好。事实上,我儿子经常这样发烧。最伤脑筋的是每次发烧后咳嗽总是久久不愈。第29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4)  我想请教罗老师,我儿子的病到底怎么回事?应该怎么治?  罗大伦答:  郊外人家你好,给你发送了短消息,请查收,我留下了通讯方式,孩子有问题可以联系我。  郊外人家问:  非常感激罗老师!其实我在这之前就孩子的问题已经几次给您发了邮件,而您每次都不厌其烦地一一给我解答,最后明确诊断我孩子的毛病就是简单的鼻炎和咽炎。我现在一直是按您说的简单之极的近乎食疗的方法在调理孩子的身体,而且已经初见成效了。但是我看到很多网友给您的邮件和留言,让您把主要精力放在写作这本书上,以扩大中医的影响,更快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所以我才没有再发邮件打扰您。  没有更多的言语表达我此时感激的心情!我只觉得您就跟您笔下的医生一样,大仁大德!叩谢!  帖慕真问:  郊外人家,可否说一下罗大夫告诉您是如何用食疗调理孩子身体的?没请教罗大夫,是因为他比较忙,又要在北京电视台主编《养生堂》,还要发帖子、出书。当然,您可能也很忙,但大家都很想知道过程,呵呵,所以还是麻烦您了,俺先替大家伙儿谢谢您了。  郊外人家问:  朋友你好!其实我是准备过一段时间在这个帖子里说说我儿子治病的经过,这也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个案吧,但愿对那些因为孩子生病而经常夜不能寐的家长们有所启发。  说起儿子治病的经历,真是满腹的心酸,不愿回首。儿子从小体弱,经常生病,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大病,就是容易感冒、发烧,然后就是咳嗽久久不愈。为了治这个咳嗽,我是到处求医问药,最后医生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实际上我儿子并不喘,但西医认为久治不愈的咳嗽都是哮喘,因此医生建议给喷上激素。儿子5岁开始喷激素,一直用了两年,效果挺好,后来病好像好多了就停用了。但到了8岁那年,经久不愈的咳嗽又开始了,没有办法,又开始上激素,但这一回上了激素好像也没用,这两年儿子经常剧烈咳嗽,而且还患上了鼻炎。今年上半年,本地最好的医院里专治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专家给儿子用上了最先进的嘴吸的激素,效果也并不好,反正儿子一受凉就大咳。这个专家最后说还要用两年的激素才能看出效果。我一听就晕了,事实证明这个激素对我儿子没有什么效果,还要用两年,激素用多了对身体肯定有副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但是当时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也只能听专家的了。喷激素的同时,专家还给他开了一种预防、治疗鼻炎和哮喘的药叫"顺尔宁",还开了治过敏性哮喘的"氯雷他定",反正这些药吃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也没有见到好转的迹象,还是每天都要咳,好像断不了根似的,而且只要一变天就会大咳。儿子的脸色一天天地暗了下来,白灰白灰的,人也渐渐瘦了下来。顺便说一说,儿子原本是个壮壮的小子,脸蛋总是白里透红,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不相信他经常生病。我看着儿子渐渐消瘦的脸,心里发凉,生怕他会有什么大病,倒是儿子很懂事,常常安慰我:"我胖了你又发愁,我瘦了你应该高兴才对啦,这样更帅啦。"我只有苦笑,背地里偷偷哭过好几回。他一咳嗽我就心疼得睡不好觉。后来,有朋友推荐说西医看不好就去试试中医吧。于是我又带儿子去了本地有名的中医那里看了看,吃了几服中药,也依然没有好转。第30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5)  9月底我在"问医阁医话"博客的跟帖上发现了罗老师这个帖子的网址(至今我仍感激那个把这个网址贴到那上面的那个网友,您若在,请接受我的鞠躬致谢),开始我并没有马上看,10月中旬才开始正式看。我花了大半个月才把这个帖子看完。看完后立刻就给罗老师写了邮件,至今我仍清楚记得,信发出时已经是11月2日凌晨一点多了,罗老师在上午9点多就给我回了邮件,邮件内容摘录如下:  看你孩子的舌图,我认为他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胃气不足。舌苔很薄,这是胃气不足的缘故,最好其他的治疗先放一下,考虑一下先调养胃气。  咳嗽不要害怕,我一直说咳嗽是人体的正常反应。其实咳嗽一段时间,邪气出去了,病自己就好了。用很多的药来抑制咳嗽,反而会把人体的防卫系统搞乱。  我建议现在用食疗的方法来增加他的胃气: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50克、莲子肉30克、白扁豆20克、芡实10克、薏苡仁10克,这个方子是清朝皇宫里健脾的八珍糕的方子,慈禧她们经常吃的,开胃健脾。你让药店给磨成粉末,然后每次一茶匙,用水熬成糊,同时放入一点冰糖,一定要煮熟,然后给孩子服用。  你也可以根据这个比例,把方子的量放大,以便研磨起来省事。孩子的舌象没有看出热来,我觉得还是正气不足为主。  平时孩子咳嗽时用橘子皮煮水,每次喝点这个水就很有好处了,不用太紧张了。  收到罗老师的邮件后我就停了西药,但是激素却只能慢慢地减,不能马上停。当天就按他开的方子抓来这些药给孩子吃了一次,后来同事告诉我说药店有现成的"健脾八珍糕"卖,我又问了罗老师,罗老师说有成药更好。但我个人总认为成药里掺了米粉,效果差一点。平日我给儿子吃成药,双休日就在家给儿子熬八珍糕吃。刚吃的时候,因为把西药停了,咳得好像比原来还稍厉害一些,我又忍不住给罗老师发邮件。罗老师就发了个问诊单给我,他好详细地分析一下儿子的情况,等到罗老师邮件再次回来时(这几封邮件来来去去快两个星期),我却发现儿子的咳嗽好多了,只是每天中饭和晚饭后要清喉咙,但是次数越来越少。而且两三个星期后,儿子的脸蛋渐渐地又红润起来了,胃口也比原来好了。这个月,湖南一直下雨,儿子有两次中午放学回家时鞋子都湿透了,我就照罗老师说的那样给他喝姜葱水,用热水泡脚,若在以往儿子这样受凉肯定是开始大咳,但这两次都没有咳起来。虽然儿子还是每天在清喉咙,病还没有完全根治,但是我的心已经很踏实了,他渐渐红润的脸蛋告诉我,他会慢慢好起来的。第31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6)  我其实一直想写邮件告诉罗老师我儿子近况的,但是罗老师实在太忙,求医的人实在太多,我怕浪费他的时间,就准备等儿子彻底好了再向他汇报。正好应你的要求,我把治病的经历写出来,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助(但此文一出,估计罗老师会更忙了,罗老师应该不会怪我吧)。  愿所有中医信赖者、拥护者同享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福祉。  帖慕真问:  郊外人家,其实大家也很想知道罗老师对此病的分析,老师是根据哪些症状判断是感冒加食积引起的,从而用药一天就好转了。期待中,谢谢老师!  郊外人家答:  朋友您好,当我打通罗老师的电话时,我心里就不慌了,就像有了主心骨一样。罗老师非常非常详细地询问了我儿子的症状。我带儿子看了这么多次中医,那些人问的话加起来都没有罗老师这次问的多(他们先是听你说病情,然后搭搭脉,问两句病因,最后来一句"大小便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就开始开方了)。这也许就是中医里的"问"的重要性吧。罗老师问我儿子这两天的饮食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是不是吃了一些其他的东西,在他的询问下我就记起了儿子生病前吃了生日蛋糕,特别是吃了奶油里的水果片。听说儿子拉肚子,罗老师就问大便是什么颜色,稀的程度怎样,气味重不重,等等。他还问肚子怎么个疼法、儿子怕冷还是怕热、想喝凉水还是热水、喝了热水是不是觉得舒服一些等等等等(我现在都不记得了)。罗老师还让我把本地中医开的方子报给他听,他就大概知道了中医开方的思路,根据儿子当时的症状,他让我在药里再放入姜片和大枣,以免药太寒凉伤着儿子。最后罗老师告诉我这两天在饮食当中要注意的事,还告诉我如何给儿子按摩。  第二天我把儿子的舌象图传给罗老师,罗老师根据舌象和儿子当天的症状,就告诉我说中药可以不吃了,如果想吃,就把其中的一味药给去掉(正好是单独包着的),然后他就给我儿子开了三服消食导滞的方子,说吃完后病就基本要好了。  我确实很幸运,能得到罗老师的亲自指点。但罗老师再三强调了,以后有事一定要去看医生,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安排,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再次谢谢罗老师!  帖慕真:  郊外人家,您好!谢谢您为了大家而辛苦、详尽地描绘您儿子的治疗过程,相信看到这个帖子的父母们,会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教育!我先向您表达最真挚的谢意!  这样看来,您和您家孩子还是很幸运的,碰上了罗大夫这样的高人。  郊外人家:  帖慕真,您太客气了,大家因为这个中医帖子相聚在一起,就是有缘人,就应该互相帮助。我写这点字算什么辛苦啊,最辛苦的是罗老师(每天要回帖,回邮件,还要写文章),还有辛苦顶帖的诸位,还有学识渊博的杏虎老师(让我们学到了好多的药理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以及站在西医角度论述病理的维肝老师(让我们学到了好多医学知识)。第32节: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17)  谢谢大家对我儿子的关心,在罗老师的直接指导下(一天给他打好几个电话,真是不好意思,太麻烦罗老师了),现在基本没有多大问题了。  对了,我还忘了讲一件事,我儿子不是有鼻炎吗,这个鼻炎是去年他淋了一场大雨着凉后患上的。那一次他发高烧大病了一场,病好后,鼻子总是抽抽的,还经常说头疼。好几个月都没好,后来我就带他去了长沙市省儿童医院,医生还给他照了个CT,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后来儿子不能摇头,一摇头前额和头上部就痛,医生说是鼻炎引起。儿子头疼,我的心更疼,他才十岁,头疼会影响他的记忆、智力等等诸多方面,他以后的路怎么走啊,我天天为这事发愁啊,而且喷鼻子的激素他还不能用(大家看我儿子可怜不,用过多少激素啊),一用他就痛得捂着鼻子跳。就在几天前,散步时我无意中要儿子摇摇头,他摇摇头,发现头居然不痛了,使劲儿又摇了一次,仍不觉得痛了。我当时一把抱住儿子,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我高兴啊,为了给他治病,我们全家付出了多少心血,却总是徒劳无功。现在,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儿子的鼻子虽然有时仍会抽一抽,但比起以前要好得多,只要他头不痛了,我就太知足了!  您说得没有错,遇见罗老师这样的高人,是我和我儿子的福气!愿我们大家共同享有这份福气。借您的吉言,我的儿子身体会越来越好的!再次谢谢大家!  再啰唆一句,罗老师给我的感觉就像他笔下的医生一样,他给人看病从不收钱,也不收礼,不需要病人的任何回报,他是以那些大医家的医道来严格要求自己的啊。第33节:再见了,太医院(1)  (三)  再见了,太医院  总的说来,钱乙在太医院的表现是非常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供奉禁掖,累有薄效",一般中医都比较谦虚,如果自己说有"薄效"的,那肯定就是已经做出一番成绩了。但是,就在钱乙名利双收、前途无可限量的情况下,他却做出了一个令大家都非常不解的决定:退出太医院,回到民间。  为什么钱乙要退出太医院呢?我分析,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因为钱乙为人太过认真,他在临床过程中为了能顺利治疗,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将其他人错误的治疗方法否定掉,这样使得其他太医们都觉得非常难堪,所以难免会产生矛盾。历史上不止钱乙一个有此遭遇,很多民间的高手破格进入太医院后都出现了这种情况。当然,这个原因文献中并没有记载,是我们根据钱乙的看病风格推断的。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宫廷里任太医丞这么长时间以来,钱乙在不断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生下来难道是为了皇家服务的吗?  对于有些人来说,能够为皇上服务是一生的光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名誉、地位、金钱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他们会为了保住这份美差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终生奋斗。  但是对钱乙来说,他心中想的却不是这些。  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钱乙望着星空,想起了自己年轻时在东平王冢顶上学习五运六气的情景。  那个时候也是繁星满空,自己青春年少,心怀济世之志,那些在逆境中奋斗的时光,虽然孤单寂寞,但是想起来却多么美好啊!  可是现在,虽然也可以出宫诊病,但是大部分时间却都是围绕着这些王公贵族转,这些皇家子弟娇生惯养,骄横跋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无论怎样做他们都不会满意。  这样下去,会丧失掉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的。  是的,自己年轻时在满天的繁星下立下的那个信念。  自己心中的那个信念难道真的如此重要吗?  是啊,这个信念是自己在最困难无助的日子里唯一的支柱,自己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这个信念,却永远都不能失去的!  这个信念是什么呢?这个信念就是:尽一生之力去提高医术,治疗更多的孩子!  就这样吧,钱乙,不要再无谓地浪费生命了,按照你自己信念的指引,去做该做的事情吧。  还有更多的患儿等着你去拯救呢!  当天夜里,钱乙秉烛写下了一份辞呈。  当然,向皇帝辞职可没有那么简单,这和您跟公司经理辞职决不一样,绝对不是可以随便写张纸拍在皇帝的桌子上就可以走人的。这是一人独尊的皇帝,惹毛了他,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钱乙的辞职理由是自己病了。  钱乙并没有随便找借口,他的确病了,患的是风湿。估计是早年寻找父亲的时候在大海中患上的,此时病痛开始侵袭他了。  估计是钱乙写的辞呈太真诚了,一向不大讲道理的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很不情愿地同意了钱乙的辞呈。  钱乙终于自由了。  当他从宫殿里一步步走出来的时候,不禁回头看了一眼这金碧辉煌的皇宫,心里并没有感到不舍,反而觉得有一种挣脱了束缚的愉悦与轻松。  再见了,各位大王们!我终于要回到熟悉的故乡了!  故乡,听上去多么亲切的字眼!  故乡是什么?故乡是一个人的年龄越大、心中就越是惦念的地方。  钱乙终于回到故乡了。  他望着熟悉的街道,听着熟悉的山东口音,闻着户户窗中飘出的炒菜的香气,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与踏实。  从此,他开始了简单、忙碌的诊病生活。  在这样的生活中,时光飞逝,转眼宋哲宗即位。这位宋哲宗皇帝不知道受到了什么刺激(估计是皇家又有哪位太尉小朋友病了),突然又想起了钱乙,于是又将钱乙宣进宫,到太医院任职。第34节:再见了,太医院(2)  钱乙这个烦啊,可不情愿归不情愿,新皇帝的面子还是要给点儿吧,于是又返回太医院,又做起了太医丞。  宋哲宗这个皇帝虽然性格软弱了点,但还算是个好皇帝,所以钱乙这次在任上待的时间比上次长了些。可是,由于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的百姓,所以最后还是托病递交了辞呈。  皇上知道再也无法留住钱乙的心了,万般无奈之下,同意了他的辞呈。  于是钱乙得以再次回到故乡。  在故乡的日子  简单的庭院。  一个简洁的榻铺,钱乙坐着、躺着都在这个榻上(坐卧一榻上)。  此时的钱乙,已经老了,须发皆白。  他不戴帽子,不穿鞋子,穿着宽大的衣服,几乎不出门(杜门不冠屦)。  榻边上堆满了各种书籍。  手边还有一壶好酒。  当夏天的风吹过的时候,庭院里的树阴带来阵阵清风。  到了饭点儿的时候,老伴会炒一两个香气扑鼻的小菜,端到榻上来。  这就是钱乙回到家乡后的生活。  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看病。  周边的患儿家属会抱着孩子,从各地汇集到这里,请钱乙诊病(病者日造门)。  有的就是周围的邻居,有的甚至是从百里以外慕名而来的,每天院子里都排满了患者。  钱乙会为他们认真地诊断,然后为他们开方抓药,患者家属们谢过钱乙,满怀感激之情离去(皆授之药,致谢而去)。  看着那些病愈后的小娃娃可爱的笑脸,钱乙会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  诊病的生活似乎总是很单调,没有什么波澜起伏,但是每个患者又各有不同,都需要仔细地分析考虑才能正确诊断。  这不,曹家的儿子才三岁,本来挺健康可爱的孩子,最近却日益瘦弱了下来,脸上泛着黄色,经常莫名其妙地发一阵寒热,也不想吃东西,平时最爱吃的炸糕都懒得理了,不爱喝水,甚至奶也不喝,这可把家里人给愁坏了。  家人把孩子领到钱乙这里,孩子的父亲难过得眼泪都要下来了,对钱乙说:"我好不容易中年得子,您不知道生他的时候他的爷爷奶奶乐成了什么样,现在老人都快愁病了,钱先生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家啊!"  钱乙看着孩子,说:"不要担心,我一定会尽力的。"  "钱先生,可全拜托您了!"  钱乙拍了拍孩子父亲的肩膀说:"放心吧,孩子的病,交给我,你负责好好照顾老人吧。"  孩子的父亲含泪点着头。  钱乙给孩子做了全面的诊断,然后问孩子父亲:"别的医生给他用过药吧?"  孩子父亲回答说:"是啊,我们镇里的医生给他用过牛黄丸、麝香丸,没有见效,还用过干葛散,服了以后反而吐了。"第35节:再见了,太医院(3)  钱乙叹了口气:"现在要泻下,先用白饼子(按:内含巴豆,为泻下药),让孩子把肠胃里的积滞糟粕去掉,然后补脾,期间再稍微配合用一点消积丸(以消积丸磨之)。"  孩子父亲不解地问:"孩子这么瘦弱,泻下能行吗?"  钱乙说:"不要紧,相信我,积滞去掉人才能健壮。"  孩子父亲点点头,说:"我相信钱先生。"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领着变得白胖的孩子谢钱乙来了。  钱乙望着孩子健康的面容,仿佛看到了一家人的笑脸,自己也开心起来。  段家的孩子病了,一家人哭着来到钱乙家。  这个孩子刚开始只是咳嗽,身上发热,有痰,可是几天前突然开始咳血,精神状态也急剧下降,小脸儿已经变得苍白,家里人吓坏了,赶紧把孩子抱到了这里。  孩子的母亲眼睛已经哭肿了。她说一看到孩子在受苦就心疼得直流眼泪,恨不得自己替孩子生病。  孩子的父亲不善言辞,紧咬着嘴唇,双手绞在一起,手指都红了。见到钱乙后,他跪下便拜,然后拿出个布包,放到钱乙面前:"钱先生,这些银子,作为诊费,请您救活我的孩子吧!"  钱乙把布包推了回去,诚恳地说:"不用这样,放心吧,我会尽力的。"  孩子父亲感激地说:"钱先生,全靠您了!"  钱乙看着他们,说:"孩子的病交给我了,你们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  孩子父母都感激地点头。  钱乙诊了孩子的脉,慢慢抬起头,说:"前面的医生用的什么药啊?"  孩子父亲答道:"用的桔梗汤和防己丸,没有效果,孩子反而喘了。"  钱乙叹了口气,说:"是这样啊,他们把治疗的次序错了,现在要先去痰涎,然后补肺。"  孩子父亲吃了一惊:"啊?"  钱乙接着说:"先用褊银丸服用一次,不要多服,然后服用补肺汤、补肺散,不要担心,很快就会好的。"  "真的啊!太好了!"孩子家长望着钱乙,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  果然没有多久,孩子的父亲亲自跑来了,向钱乙报了喜讯,说孩子已经好了。  钱乙望着喜悦中的孩子父亲,笑容也洋溢在脸上。  钱乙在别人面前总是笑容满面的,可是人们不知道,在背后,老人也被病魔折磨着。  年轻的时候,他为了寻找父亲,多少次饿着肚子在大海中与海浪拼搏,结果落下了风湿的病根。上了年纪后,他的周身开始疼痛,四肢的运动也出现了障碍。  钱乙为自己诊断了以后,心中暗惊:这是可怕的周痹啊(按:周痹,一种以全身持续疼痛为特点的风湿病,现代的一些风湿、硬皮病、红斑狼疮等疾病可以参照此病),如果这种病邪侵入内脏,是要致命的啊,怎么办呢?我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啊!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