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在大餐桌旁,人们都用自己的筷子毫不客气地直接去夹盛在大盘子中的饭菜。用个人餐桌吃饭,和大家围坐一个餐桌吃饭的氛围完全不同。对于这种不仅筷子与筷子“短兵相接”,而且人们还吵吵嚷嚷的吃饭模式,江户时期的文人们有的说:“有意思。”而有的说:“粗俗。”如果从火锅的关联来讲,相扑训练所中的什锦火锅也是卓袱料理的起源。在卓袱料理中所用的铲锅(中式锅),在长崎的发音与什锦火锅相同,那是相扑的力士们在长崎巡回比赛时带回训练所的。吃卓袱料理时用的桌子,后改名为矮脚餐桌,明治后期逐渐普及到了普通家庭中。曾有一段时期,个人餐桌和矮脚餐桌并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后者已完全将前者驱除。这与家庭中的相对民主化有密切关系。家长和长男的地位下降,家庭成员都平等地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的模式直到战后才被人们普遍接受。当然那之前也有豆腐锅和牛肉锅,不过只能在饭店中吃到,而且一般情况下是一个客人一个锅。战后,随着煤气炉、大型沙锅等各种器具的发展普及,以及饮食信息的日常化和多种食品流通的发展,在家中也能很容易就吃上火锅了。如果是以前的“老爷子”,也许会因为过于执著头脑中的固有模式,会青筋暴跳,一下子掀翻餐桌,吼道:“豆腐锅,必须是以前的那种样子。”以此来显示一家之主的威严。但是,如果今天还这样做,那世上的“一家之主”们估计反过来会被打倒在地。更主要的是,和以前的矮脚餐桌不同,现在要想掀翻餐厅中的餐桌可要颇费一番力气,如果在吃火锅时这样做,还会引起火灾……正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电话铃突然响了。“我弄到猪肉了,你带着夫人过来吃吧。”是“绳文人”阿门。“喂,是不是有绳文火锅。”我“啪”地拍了一下膝盖,只要日本有绳文,日本的火锅就绝非在模仿中国,而且,不仅如此……“什么,日本人吃狮子(在日语中,猪肉有时发音为“SISI”,这和狮子的发音相同,所以在这引起了误解。——译者注)?”妻子不禁后退几步。“中国人顶多敢吃猫。”狮子先暂且不论,被认为一万多年前就在日本灭绝的老虎,也许一直延续到了绳文初期。就连豹子和非洲象,也有可能一直延续到了绳文中期,也就是五千多年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豹子和象在日语中都有训读(日本固有语言中读汉字的方法。和音读相对。——译者注)。豹子的发音是“NAKATUKAMI”,象的发音是“KISA”。顺便提一下,猪的训读是“INO”。“SISI”指的是肉。鹿是“KA”,以前鹿肉的读音是“KASISI”,它的简称再倒过来,就成了“SIKA(现代日语中鹿的读音)”。前面对“酸鱼肉”和“生鱼肉”进行过叙述,自古以来,人们就会制作猪和鹿的酸肉和生肉。从绳文时期到近代,日本人吃的最多的兽肉就是猪肉,后来只要说“SISI”,就是指猪肉。总之,狮子、麒麟、骆驼等外来动物一般都是音读,没有训读。但是,豹子和象却有训读。有人认为这肯定能说明一点,就是绳文时期的日本人已经知道了这些动物。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和中神(豹子)相对的大神(狼)(由于古代日本人惧怕豹子和狼之类的野兽,把豹子称为“中神”,把狼称为“大神”。——译者注)在一百多年前已经灭绝了,但现在仍然不断有人说在日本看到了狼……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 发掘遗迹的体验我十多年前打工的时候,曾经做过发掘遗迹的工作。从事发掘工作的人,不论男女,大多都是些怪人。比如有立志当音乐家的不良少年、没有走红的演员、不知名的作家、想成为漫画家的少女,还有被离婚问题困扰的中年女性。也许摆弄土地可以成为某种慰藉。确实,用刨子不停地刨地,一层层剥去大地肌肤的发掘工作,类似于沉浸在意识深处进行的冥想。昭和、大正、明治的地层仿佛在某处与我童年时期的风景衔接在了一起,感觉非常熟悉(遗物几乎都是陶器)。在它的下面,悠然沉睡着德川三百年的历史。室町、镰仓、平安、奈良、飞鸟……好像是没有任何条理回想起来的断片式的记忆,有时甚至浮现出沿途观看到的亚洲的某个风景。在那土地上旅行时,估计很多人都会想:“简直像古代的日本。”关东的垆坶质地层——如果碰到从太古的富士山地底喷出的红色岩浆的沉积,那就是绳文。颜色很深,不过相当富饶,是能让我们联想到无意识领域的沃土。当时发掘的是武藏野的诞生地。和我一起被分派去发掘绳文人布下的陷阱的中年失业者阿门,同样是个怪人。“绳文……?是绳文人?”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眼睛盯着他给我的名片上印着的头衔。“嗯。”阿门点点头,说,“我在公司下岗了,然后去了美国……”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 “子宫回归”的仪式阿门接着说:“在加利福尼亚印第安人的苏族居住地,曾参加过一个叫做‘YINIPI’的用‘出汗屋’进行的净化仪式,这是北美的土著居民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一种仪式。“用皮毛把帐篷盖严以加强内部的密封性,在帐篷外点起大火,把许多石头烧热。“石头被烤得通红的时候,立刻运到帐篷内,堆放在中央的炉子里。参加者赤身裸体地围在周围。“里面漆黑一片。感觉仿佛有个稀奇古怪的妖魔蹲在那里。被烧热的石头,就像那家伙的眼球闪着红光。人们把水泼在热石头上。“‘啪啦。’“传来了雷鸣般恐怖的声音。蒸气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跳跃着,就像无数条毒蛇,扬着镰刀形的脖子,在不停地吐着两叉形的舌头。“‘啪啦、啪啦。’“雷鸣继续咆哮,从热石头中释放出来的几条毒蛇,像离弦的箭一般飞来。热波上下起伏,不停地蠕动着。身体好像就要被融化,犹如在一个巨大的锅里被‘咕嘟咕嘟’煮着的感觉。“‘哇——’“刺耳的惨叫声,分不清发出声音的是别人还是自己。“参加的人几乎被蒸气揉得支离破碎,人们大声叫喊着,渐渐坠入了昏睡状态……“从帐篷里出来时的爽快感根本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在日本发生的事情,被公司炒鱿鱼,都变得无所谓了。“这个净化仪式‘YINIPI’,在苏族语言中是‘子宫回归’的意思。帐篷内部的黑暗代表地球母亲的子宫,从那里出来的人能作为‘大地之子’得到再生。“就在那个时候“——你,是个绳文人!“这个上天的启示突然降临,落到了我的身上。”掩埋着陷阱的泥沙被清除干净了,在陷阱底部,并排着有几个孔痕,看来是插带尖的桩子时留下的。从陷阱的规模和制作方式来看,应该是用来捕捉鹿或野猪的。“是绳文人?”我又重复了一遍。阿门又一次“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说:“你知道吗?绳文人和印第安人从遗传基因上看非常相似,他们的祖先相同,可以说是兄弟……”在冰川期,为了追逐长毛象,一些人越过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冰桥,到了对岸美洲的人们的子孙就是印第安人,而同族的长毛象猎人经过樺太来到了日本列岛。“需要注意的是,白种人来到美洲之前,那里一直持续着以狩猎采集为主的绳文时代。”阿门接着说。“印第安人并非不懂农业。不过,他们仅停留在原始农耕的水平,只是撒上种子,然后任其自然生长。他们认为正规的、大规模的农耕会对人类的母亲——大地——的身体造成损害,所以拒绝正规的农耕。绳文人好像也一样。”“考古学者们在绳文的遗迹中拼命寻找正规农业的痕迹。因为他们有一个大前提,就是认为狩猎采集是野蛮的,只有农耕才是文明的。但实际怎样呢?开始了农耕生活后,人类才变野蛮了……”劳动时间一下增加了十倍、二十倍,导致人们失去了充裕的时间,还脱离了自然。相反却学会了如何储藏谷物,学会为了争夺和保卫食物而发动战争。什么勤劳精神,让它见鬼去吧。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果,就是这个被弄得污秽不堪的地球。甚至有些人类学者主张说,只有在石器时代才实现了真正的富有社会——就在陷阱旁边,虽然不清楚时代是否一致,发现了绳文人宴会的痕迹——摆放着三块石头的炉灶,还散落着一些陶器碎片。“看起来这种猪肉火锅很好吃呀。”阿门的眼睛,仿佛超越了数千年的时空,清晰地看到了正在用猪肉做饭的人们的身影。他看上去差点流出口水,正在用舌头舔嘴唇。“绳文人虽然不是高水平的农民,但作为烹调者却是超一流的。”阿门说。“唉?”“首先硬件走在了前头。绳文人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能够煮饭的工具——锅——的人。”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 汤料的美味在位于山峦迭起的长野和山梨交界处有一个O村,阿门正在这个人口逐渐稀少的村子中摸索尝试绳文生活。阿门住的房子不是绳文人住的“竖穴”,他借了一幢荒废了的旧房子。电是通的,可除了用来点灯照明外没有其他用途。没有自来水,用的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清凉而甘美的泉水。没有煤气,用的是地炉。地炉里火苗在“呼呼”地燃烧着,火红的火苗蹿得特别高,甚至都蹿到了火焰形状的沙锅边上。“好吃吧。”阿门说。不用说,好吃得不知该如何形容。我们吃的是沙锅扁面条。山芋好吃,洋葱也好吃,胡萝卜也好吃,南瓜也好吃,面条也好吃,酱也好吃。这些都浑然一体,简直好吃极了。尽管没有用海带和小杂鱼干做高汤,却依然好吃得无以言表。从各种蔬菜中迸发出的滋味互相产生着共鸣,一起酝酿出了这绝妙的味道。妻子皱起了眉头。“怎么了,不合你的口味?”阿门也皱起了眉头。“没有,超级好吃。”最近电视上的饮食节目中,吃了美味的女嘉宾们都爱摆出一副要哭的表情。妻子认定,那就是日本人表达好吃时的老规矩。“是吧,是吧。这就是绳文的实力。”阿门使劲甩了一下自己的长发,自豪地说。阿门戴着发带,留着胡子,身上穿着编织着几何花纹和漩涡花纹的衣服,简直像以前的阳光少年,可他本人却自以为是绳文服饰。“就现在所知,人类最古老的沙锅,就是从日本各地出土的一万多年前的‘绳文陶器’。在那之后,西亚人和中国人才开始制造陶器。只有会用锅了,人类才意识到将材料精华混合在一起的汤汁是多么的香。在那之前,基本上都是烤食物,所以说锅的出现确实是一次味觉革命。”现在蹲放在地炉炉架上的陶器,是底部浅的绳文晚期式样。据说初期的陶器是底部非常尖的圆锥形和炮弹形,把尖底插入炉子中,用来煮饭。“但是,蔬菜……”阿门接着我的话茬儿说道:“嗯,现在市场上的蔬菜……”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大米或蔬菜种子,由于注重数量的粮食战略,几乎都被进行了F-1处理(限于第一代的遗传基因操作)了。但是,这种种子长出的作物却被剥夺了作为培育下一代种子的生命力。“我得知这些情况后,真是怒火中烧。于是从这个村子里现在还坚持着干农活的老人那里,要来了老式的蔬菜种子栽培,当然没有使用化学肥料或农药。要是让我说,就连‘自然农业’这一说法本身就极其不自然。”“可你不是说农业对绳文人来说是堕落吗?”“嗯,不过这种程度的农业可以说是种消遣。”“你说什么呀。干农活的可是我。”阿门的妻子抗议道,她正穿着农村妇女干活时穿的劳动裤。阿门妻子的名字竟然叫弥生(日本在绳文时代之后就是弥生时代,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三世纪之间的六百年,被称为弥生时代。——译者注),不知是真还是假。“种蔬菜的可是我,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丈夫说想过绳文人的生活,所以两个人就搬到了这里。这里太偏僻了,丈夫又是个随心所欲的人,我真是吃了不少苦头。”“可以理解。男人如果把精力都放在自己的爱好上,那吃苦的可就是女人了。”妻子愤愤地说。阿门现在的头衔是“绳文艺术家”。在昏暗客厅中的架子上,摆满了他手工制作的绳文土制陶器,感觉像博物馆的仓库。有加上了抽象图案装饰的沙锅和水罐。有赤土陶器,上面是野猪、狼等狩猎或信仰的对象。有怪异入墨花纹的巫师面具。有拥有丰满腹部的女人像或把男女性器形象化了的艺术品。这些都是仿照真正文物制作的,不过其中也有“创作绳文”,如豹子、非洲象、陶俑佛像等。如果按绳文时期的做法,应该在野外烧制,阿门倒也没敢效仿,只是在院子里建了一个窑。听说由于最近的考古热,他的作品开始逐渐被摆放在地方遗迹公园中的Goodscorner中了。销路较好的是大家都熟悉的绳文女像、遮光器陶俑、火焰陶器等小型艺术品。“他的一些作品确实能够卖出去,但每年的收入和没有也差不多,只有十几万日元,我们的日子就是自给自足。”弥生说。跟村子里的人们学会了各种生活手段,如野菜、蘑菇的采摘,农耕,酱和橡子年糕的制作方法等。在这个人口逐渐稀少的村子里,居住的人几乎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竟然抓住我这个都快五十岁的老太婆说:‘终于来年轻人了。’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教我各种东西,竟然说我还能再生娃娃。”弥生那晒得黝黑的脸一下变红了。“不过,住习惯了倒觉得一切都不错,现在觉得蔬菜新鲜,空气清新。”“是啊,水非常甘甜。”妻子又摆出了要哭的表情。“那,这面条真是夫人您擀的?”“是我。”阿门说。“因为每天都要揉捏土,擀面条也成了我的拿手活。在这里,主食不是大米,而是小麦和杂粮,面条就算是款待客人的上等佳肴了。”“唔。”我哼了一声。他平时到底如何生活?从这个沙锅扁面条中就能找到一个答案。把随意切切的蔬菜用清水煮煮,扔进手擀的宽扁面条,把自家制的麦酱用水稀释,仅此而已,可以说还根本没有烹饪技巧,却非常好吃。所谓的“烹饪”,不就是为了想方设法让难吃的东西可以下咽的手段吗?这次经历竟然让我有了这个惊人的想法。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 绳文料理的精髓“好吃吧。”阿门说。这次吃的是蘑菇火锅,再次让我们瞠目结舌。还加上了橡子果实做的江米团,仿佛凝缩了山上的灵气。我们四个人一起上山采摘天然的口蘑、香菇、蕈朴、木耳等,这些野生植物散发着扑鼻浓郁的香味,感觉由此自己的寿命会延长。真不知道在超市里卖的我们自以为是口蘑或蕈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这就是绳文料理的精髓。”好吃。比昨天的面条要好吃十倍。香味汇成一股力量,“霹雳啪啦”,就像拳击手一样敲打着脊髓。美味的快感在脑髓中炸裂。太好吃了,脑子都要被融化了。这种味道竟然具有攻击性,也可以说有向我挑战的意志。“这,这是什么?是美味化成的妖怪?”“是……毒蝇蕈。”“那,那不是毒蘑菇吗?”“在这附近,自古以来人们就采集毒蝇蕈,去除它的毒素后食用。”阿门拿出了蘑菇图鉴,翻到印有毒蝇蕈的那一页。“你看,在这写着呢:……毒蝇蕈的有毒成分是蕈毒碱和Ibotenic酸。其中蕈毒碱会使人出现上吐下泻、异常兴奋、幻觉等中毒症状。但另一方面,Ibotenic酸是味道极佳的氨基酸的一种,对人体没有危害。毒蝇蕈在日本一部分地区经过特殊烹调处理后可用来食用。不过,即便把毒素去掉,有时也会使人在两三天内感觉兴奋,特别是喝了酒之后。”阿门把一个样子滑稽的带嘴的陶器“咚”地一声放在地上,那是样子像个精神十足的淘气男孩的酒壶,从中间部位突然翘出了一个“小鸡鸡”,把酒壶略微倾斜一点,从那里就咕嘟咕嘟地喷出了紫色的液体,把杯子斟满了。“快喝,快喝,这是新式绳文。”他说的是自家制的山葡萄酒。“这酒的酒精度数还不到百分之一,和果汁一样,所以不受酒税法的制约。”“嗯,可我觉得酒劲要更强一些。”在出土绳文土器的底部,有时会发现残留着大量的山葡萄、接骨木、木莓、山桑的种子。这个土器也是模仿那些实物制成的,绳文人当时肯定会制作果酒,因为只要把山葡萄等放到壶里,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酒。“要去除毒蝇蕈的毒素,需要晾晒吗?”我问。从理论上,我也知道毒蝇蕈可以食用。我曾读过一本书,书上说要通过晾晒去毒。“光靠晾晒不行,要在放了灰的热水中煮,去掉涩味后再晾晒。这是绳文人发明的技巧,这种方法同样也可用于做橡子年糕。从遗迹中也发现了毒蝇蕈的脂肪酸,绳文人是去毒去涩的好手。毒蝇蕈中含有比香菇浓十倍的氨基酸,所以能用来做出很美味的汤汁,这就是绳文料理的基本。”通过对遗迹和遗物的详细调查分析,对绳文人的饮食生活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了解。绳文人的主食是栎树、橡树、栗子树、核桃等野生树木的果实。后来,对于栎树果、橡子等有涩味的果实,绳文人事先把它们放在容量十升以上的大沙锅中,通过加热处理或用大量的水煮等方法去掉涩味。这些果实好像大多被捣成糊状,然后被放入三升左右煮着菜的锅里。就像用小麦粉勾芡的炖菜一样,有时还会放入有香味的草增加黏性,有时会加入江米团。绳文人还会制作饼干状的可以保存的食物,在用树木果实捣成的碎末中,掺上野兽的肉和骨髓,用血或鸡蛋加强黏性,再加入盐和野生酵母进行搅拌,最后埋在炉灰中烧制。绳文人食用的菜品种繁多,植物包括野生或半栽培的山药、红薯、百合根、野蕨菜、紫萁等野菜,他们还充分利用了各种香菇。在动物蛋白中,兽肉里野猪和鹿占绝大比例。鱼类有地域差别,不过主要有松鱼、金枪鱼、竹荚鱼、青花鱼、大马哈鱼。这些鱼一般放在锅里煮,或者串在一起放在炉边上烤,除此之外,有的还被晒干或薰制后用来保存。在临海地区,螃蟹、鲍鱼、海螺、文蛤、蛤仔等贝类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有种说法,说关东地区形成的大规模贝塚,就是用来制作保存或交易用的干贝的。作为调味品,在海边制成的烧盐,通过交易进入内陆山区。做汤汁时,除了使用毒蝇蕈外,海带也是很早就被使用的,另外还用花椒做香料。这种和自然关系紧密的狩猎采集,就是绳文饮食的基本。不对——白苏、稗子、荞麦、豆类等早就开始被栽培了。在五千年前青森的三内丸山中,人们曾经有计划地栽培栗子树。在绳文晚期,水稻耕种也开始了——我们还能听到上述反驳意见,但是我想,就算这些能被称为农耕,也只是以狩猎采集为基础的饮食生活的辅助性手段。假设绳文时期人们的生活重心放在农耕上,随着对农耕依存程度的增强,以火焰土器和女性像为代表的绳文艺术,必将会失去原有的魅力。只有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和自然沟通,才能过上追求造型美的充满诗意的日子。第二部分: 绳文的饮食文化悠远流长(火锅) 绳文饮食文化的持续按照阿门的解释——绳文并没有消亡,而是一直在持续着。我也这样认为。绳文人之所以能靠狩猎采集来生活,是因为当时日本列岛是食物的宝库。但是,在四千多年前,日本遭到了周期性寒冷天气的袭击,山上的食物变得贫乏,以此为生的动物也骤减,人类只能依靠农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想生存下去。其后,甚至在水稻耕种占据了主要地位之后,在无法耕种水稻的山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依然是狩猎采集。人们吃杂粮和野菜,要想摄取珍贵的动物蛋白质,除了吃野猪、鹿、熊、兔子,有时还会吃狐狸肉和狸子肉。一直到五十多年前,在这些土地上,这类生活方式依然随处可见。地炉和火锅料理等都是绳文以来的饮食模式。在绳文时代的竖坑式房子中央,有用来取暖和煮饭的炉子。围坐在火旁的人都成了厨师,大家从一个沙锅里夹菜吃。到了弥生时代,吃饭和做饭的场所开始分离,人们在靠墙一侧建造了专门做饭的灶。分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后来,由家庭主妇在厨房炉灶边做饭的模式逐渐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地炉在山村或农村中依然存在,这与饮食模式有关。主食是小麦、稗子、谷子等杂粮,还有栗子树和橡子树的果实、红薯等。即使偶尔吃次米饭,也不是银白色的米饭,为了增加数量,会做成杂米饭或菜粥,里面加入杂粮、野菜、白萝卜、红薯等。据说甲州的地方特色食品“沙锅扁面条”的起源,就是“倒入式菜粥”——也就是把大米面、面粉、玉米面等用水调成糊状,然后倒入煮着蔬菜的汤汁中。在做杂粮时,如果整粒整粒地煮,必须用大量的水,期间还需要把多余的水和冒出的沫一起撇出来扔掉。这不正是绳文料理的本质吗?而且,想做这些饭菜时,地炉比灶合适,沙锅比普通的锅合适。后来,在山区农村,随着大米的普及化,人们搭建了炉灶,地炉转化为专门用来煮东西或做汤的工具。但与之相反,在城市里,把地炉搬到餐桌上,“一家之主”为全家人做饭服务的绳文时代又复活了。卓袱、矮脚桌子、煤气灶,这些只不过是为了将转化成地下水流淌在山间的“火锅”再次和主流汇合提供一个契机。还有什锦火锅,以前人们把各种材料,扔进地炉上的铁锅(悬挂在吊钩上)里一起煮着吃,估计这就是什锦火锅的起源吧。而且,大杂煮里迸发出的美味能打动我们的本能,让每个人都有一种思乡之情。我们可以把“火锅”比喻为返祖料理,在家人之间关系日益淡薄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被这个只有五十多年历史的在餐桌上燃烧着的火和具有怀旧情怀的沙锅深深地吸引,是因为火锅正不停在“咕嘟咕嘟”地向我们讲述着从绳文开始的日本人的来历。对了,由于“绳文”太具有震撼力了,竟然把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喂,你说的猪肉呢?”“你们来得太晚了,都吃光了。”“你,你怎么能这样。”突然传来了妻子的抽泣声。她正在流眼泪。“怎么了,因为没能吃到猪肉觉得懊恼?”“是因为这葡萄酒,真是太好喝了。”但是紧接着,妻子竟然“哈哈哈”地大笑起来,然后拍着阿门的肩膀说:“喂,你也帮我把我老公的毒去掉吧。”随后,前后没有任何关联地唱起了故乡的歌:小燕子,穿花衣飞到东来飞到西……“呜,呜,我想回中国,我想见我爸爸和妈妈。”她又哭了。“唉,怎么回事儿,难道毒蝇蕈的毒没有去干净。”阿门担心地盯着妻子的眼睛。秋天把八岳连峰装扮成了红黄的锦绣景色,这附近有许多太古遗迹,在田地的角落里会露出以前的土器,在大地深处会涌出狼的咆哮声。绳文的文化,悠远流长。第三部分:香料女神(香料) “烹饪大师”阿门(图)http://lz.book.sohu.com/data/upload-pic/28/11216528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