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3

作者: 肯尼斯·W·克拉克森 / 罗杰·勒鲁瓦·米勒 字数:36382 更新:2023-10-09 13:31:16

最大50家公司 17 19 20 21 21 21 20 21 17最大100家公司 24 26 27 27 28 27 27 27 23注:每一个特定年份中的最大100家公司都经比较选出,在表的各个年份中分别比较了这些公司在制造业总附加值中的比重,于是该表就记录了一个固定公司组别的集中率在不同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若有兼并发生,两家兼并公司中较大的一家仍与以前的公司同样看待。a. 总估计数。表中是大概的数字,加总数字与总数不完全相符。b.取自一个总数大约为260000的大样本。c. 取自一个总数大约为24000的大样本。d.取自一个总数大约为525000的大样本。e.取自一个总数大约为185000的大样本。表A3.3一些制造业中最大4、8、20和50家厂商所占总发货值的份额:1972年及更早年份注:NA表示暂缺。D表示为避免泄漏个别厂商资料而保密。X表示无法应用。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克拉克森 米勒著   4  市场结构与绩效    在第1章讨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关系中,我们假定市场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在前一章里,我们又确立了市场结构的计量方法,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这些计量方法与产业组织绩效的经验关系上。有关竞争和垄断的理论预言,拥有巨大垄断势力的那些厂商将索取更高的价格,生产得更少,卖得也更少。在典型情况下,他们就会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并运用他们“盘踞”的地位来抵制竞争压力。许多研究者把集中率看成是垄断势力的一种恰当代表,然后他们再考察垄断势力的计量值与诸如利润、价格、市场和厂商的增长、厂商换位以及技术变化等重要的绩效变量之间的关系。整个经济范围内的集中与利润率在讨论特定行业的集中情况之前,我们先要从总体上考察一下遍及整个经济的垄断状况。这个领域中的大多数研究集中于2个有争议的经验事实上:1.是否存在着一个集中不断加强的趋势2.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集中程度是否更高。对不同时期遍及整个经济的集中状况的第一项重要研究是由纳特(Nutter)作的。纳特的基本结论是,未曾发现集中有不断加强的明显趋势。后来的一些研究用更新的资料证实了这个结论。对过去30年总利润的考察表明,它有一个上升的趋势,其峰值可能出现在60年代中期,不管用实际利润值还是用百分比来表达都是如此。进一步的研究指出,在一定时期内,税后实际利润在收入中的百分比相对说来是稳定的,见表4.1。但是,在最近一些年份中,税后实际利润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实际上却是下降的。表4.1全国的实际税后利润1950——1976名义税 实际税 税后利润 税后利润后利润 后利润 在收入中的 在GNP中的年份 (10亿美元)(10亿美元) 百分比 百分比1950 15.7 35.1 7.1 5.51951 15.5 32.1 4.8 4.71952 16.0 32.5 4.3 4.61953 15.2 30.6 4.3 4.21954 17.0 34.1 4.5 4.61955 22.6 45.4 5. 4 5.71956 20.9 41.4 5.3 5.01957 20. 6 39.4 4.8 4.71958 18.5 34.5 4.2 4.11959 24.6 45.4 4.8 5.11960 23.9 43.5 4.4 4.71961 24.1 43.3 4.3 4.61962 30.9 55.0 4.5 5.51963 33.4 58.7 4.7 5.61964 39.0 67.7 5.2 6.11965 46.2 78.8 5.6 6.21966 48.9 81.1 5.6 6.51967 46.8 75.5 5.0 5.91968 46.4 71.8 5.1 5.31969 41.8 61.4 4.8 4.51970 33.4 46.3 4.0 3.41971 39.5 52.5 4.1 3.71972 50.5 65.0 4.3 4.31973 50.4 61.0 4.7 3.91974 32.4 35.4 5.5 2.31975 42.4 42. 4 4.6 2.81976 53.9 50. 0 5. 5 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按消费者价格指数计算;1975年=100。b.仅仅统计了制造业。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在贝恩原先对结构-行为-绩效范式的说明中,市场结构通过行为而与绩效之间有一种明确的关系。正如我们在前面指出的那样,市场结构构成了行为的基础,行为包括厂商采取的各项实际策略。有不少这类行为方式,如价格领导等,将在下面各章中讨论。行为反过来影响到厂商的收益及成本,因此也就影响到赢利性及其他绩效变量。人们很难对行为是厂商绩效的一个原因这种观点提出反对意见。但是要进一步接受这样一种观点,即特定的行为是绩效的唯一原因或者甚至说是市场竞争状况的一种标志,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再者,市场行为市场中的各个厂商是根据市场状况各自独立活动的呢,还是通过某种有意识的策略形式,使行业中所有厂商一致行动。换句话说,我们没有计量市场行为的客观手段。尽管如此,正如我们将会看到的那样,市场行为在反托拉斯活动中还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许多反托拉斯条款都用于限制所谓的反竞争行为,这些也将在后面章节中讨论。本章限于研究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公共政策中研究赢利性的重要性1968年,白宫的反托拉斯政策工作小组实行新的法规来完善反托拉斯状况,该工作小组成员的研究案例建立在对大量的资本报酬率研究的基础之上。他们提出要限制集中,并控制他们认为会带来高额资本报酬率的其他一些因素。对各主要行业中资本报酬率的研究多少证实了持续集中对产出和价格有着不利的影响……在长期中,若存在着遍及整个经济而不仅仅是单个厂商的持续高额利润,那么它就表明存在着人为地限制产出以及缺乏充分有效的竞争。至于后来的一些建议,如兼并前通知反托拉斯法(修正克莱顿法,15U.S.C.12ff.)及民事诉讼反托拉斯法(修正15 U.S.C.1311),也是“可能显著地减少竞争”或“趋向于增强某种垄断势力”的潜在共谋行为,这些行为会带来较高的利润率。集中与利润这些建议中存在一种模糊的观点,即垄断势力(集中、进入壁垒、广告)与利润率之间有一种可以辨认的确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垄断势力是由一个行业中超出竞争水平以上的平均利润率来计量的。在多数情况下,利润率被定义为会计上的利润(来自于损益计算书)对资产净值(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比率。包括乔·贝恩、H·迈克尔·曼(H.Michael Mann)和乔治·斯蒂格勒在内的许多研究者都考察了利润率、集中程度以及其他垄断势力指数之间的统计关系。早在30年前,贝恩在运用本世纪30年代后期的资料进行最初的研究中,就发现利润率与集中之间存在着某种较弱的相关性(28%)。他的研究表明,与集中程度最小的行业相比,集中程度最高的行业中的平均利润率更高。伦纳德·韦斯(Leonard Weiss)用曼的多元回归资料发现,在利润与高度集中以及进入壁垒高的产品之间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正相关。然而,当把某个行业剔除出去以提高最终结果的统计置信度时,关系就颠倒过来了:高度集中行业中的平均利润率要低于较少集中的行业!联邦贸易委员会也对集中与盈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它使用的是1949至1953年间125个食品制造商的资料。该委员会发现,从经过修正的地方性市场上看,利润率与最大4家厂商的加权平均集中率之间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该项调查的内容还包括对广告-销售比率、产量增长、厂商多样化以及规模等不同变量的估算。另一项由盖尔(Gale)进行的研究考察了用虚拟变量、销售额、行业发货量以及其他变量计算的集中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他发现,当市场份额至少为4%时,利润率与集中有一种正的相关关系。他的检验包含了1963年至1967年100家制造业厂商的资料。1973年,琼斯(Jones)、劳达迪欧(Laudadio)和伯西(Per- cy)检验了赫芬达尔指数意义上的利润率与反映广告-销售比率、资本需求量以及地区性市场和进口虚拟变量等附加变量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只有将规模与进口变量排除在外,集中与利润之间才在数字上出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所有文献中,除了不少批评之外,这类研究至少还有50来项。这些研究的言下之意都是说,市场中的厂商,尤其是最大4家至最大8家厂商,若能维持高于正常水平的利润率,那就必定存在着某种垄断势力。大多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与集中率较低的市场结构相比,较高的集中率代表了厂商可以获取高于一般利润率的那些市场结构。一些更为细致的研究则检验了除集中以外的其他一些市场结构因素,如广告。对合并的考察对集中与收益率或盈利性关系的另一种研究角度是考察收益与合并的关系。杜因(Dewing)考察了一个包括35个行业合并的随机数列,这些合并要考虑到现在仍然存在、有全国影响、合并的厂商数目、资料的可得性和准确性等各种情况。他检验了如下假说:一种囊括大部分行业份额的兼并或合并会增加集中,从而提高合并厂商的收益。杜因教授的结论表明,与合并之前的厂商相比,正常合并的利润更低了。这种利润的减少来自进入和其他竞争力量引起的竞争压力。利润率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探讨集中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至少,集中程度并不是精确或清晰的。我们毕竟还没有一个很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哪些厂商应该计入行业。还有,对利润率的计算和分析也陷于困境,其中不能说不重要的事实是这些分析建立在会计概念之上。计算一家厂商投入资本的方法各不相同,特别是有关研究与开发以及广告时更是如此(我们在后面和本章的附录中还要详加讨论)。最后,大多数对利润率的研究用的是截面资料而不是考察各个时期的利润率如何。然而,在更为细致地考虑了对集中的各项研究的长处之后,有人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集中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并不能令人满意地得到证实或证伪,尽管许多研究已发现它们之间是有某种正相关关系的。不少争议集中在如下方面:统计方法的简陋、静态与动态利润率之间的差异、非均衡力量、因资料不足或统计特征问题而包含或剔除某些行业后导致结论的不确定性,以及加权和非加权的集中率等等。例如,布罗曾(Brozen)就表明,在贝恩原先的研究中,每一个时期的利润率受到考察期内重大变动的影响。这种变动证实了另一种假说,即利润率在长期中是趋向平均的,但它受到暂时的非均衡力量的支配,后者可能使观察到的利润率暂时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布罗曾用曼的研究(它显示出高利润率)检验了这种假说。表4.2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较高利润率确实是趋向均衡水平的。表4.2按进入壁垒分类的19个集中性行业中平均会计利润率净值的变化,1950-1910至1961-1966—————————————————————————————1950- 1961-1960a 1966以高度壁垒分类的平均数(8个行业) 16.1% 13.1%以较大壁垒分类的平均数(7个行业) 11.3% 8.9%以中等至低度壁垒分类的平均数(4个行业)12.7% 10.0%所有制造业公司 11.1%e 11.2%—————————————————————————————几乎每一个研究都表明,用实际资料作为基础来检验利润率或市场势力之间的关系是有困难的。使用不同变量(如那些在基尔帕特里克(Kilpatrick)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变量和以厂商而不是行业数据为基础的研究变量)的努力也未能显示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关系。最后,对利润率的经验研究来说,它的整体预言能力是十分糟糕的,因为大部分观察到的利润率差异得不到解释。同样重要的是(就像本章附录中所证明的),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会计利润率,不管是以净值还是以资产为基础进行计算,都与经济决策所依据的变量不符。一般而言,会计变量很少是经济决策变量。所罗门(Solomon)指出了这些困难,布洛克(Bloch)、阿亚尼安(Ayanian)以及克拉克森(Clark-son)计算了有关的偏差。当适当地考虑到尚未实现的收入和来自无形资产支出的资本化(如广告和研究,其收益要在未来某个时期实现)时,那些利润率高于平均水平的行业中的利润计算值就会有很大的变动。贝恩早先把利润率看作是垄断势力的一种量度,这一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用通常的方法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书得出的未经调整的会计利润率,作为显示垄断势力或超额利润是否存在的一个指示器,显而易见是绝对不可靠的……价格和会计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丝毫没有告诉我们垄断势力的程度,也很少说明超额利润的大小。当然,经济理论预言,不管是在短期还是长期,厂商之间和行业之间的经济利润率都存在着差异,即使在对广告、研究与开发作了适当的修正后仍然如此。对利润率差异的解释对集中与盈利性关系的经验研究中所得出的种种混杂的结论,我们也许用不着感到惊奇。集中性行业里的高额利润率仅仅说明有某种因素阻碍了新的资源流入。但是盈利性并投有揭示出可以影响公共政策、潜在的掠夺性行为、对规模经济的辨识、特殊原料的分配或其他因素的原因。不同行业中的平均利润率差异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首先,由于某个或多个市场不均衡,任何一个时期中观察到的利润率都可能是暂时的。其次,福利金和其他非货币支出方面的差别,可能导致观察到的货币利润率不同于竞争性市场条件下的利润率。第三,一个行业的风险越大,预期的利润率也就必须越大,以吸引金融市场中的资本。第四,在有效使用资源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如果优质资源分配不均,获得的租金又未完全在资源拥有者的帐簿上资本化,那么这些差异就可能带来利润率的变化。第五,有些行业受到特殊立法的保护,或者通过对这种立法进行游说而形成进入壁垒,这使得这些行业的利润率高于未受管制行业中所观察到的利润率。此外,在短期内,受到专利保护的厂商的利润率会高于没有专利的厂商所获得的利润率。第六,为在任何特定时候获取信息而花费的成本,以及对新的相对价格和需求变化的调整,也会造成厂商之间和行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异。在长期中,非均衡力量的重要性会降低,但是其他各种自发的震荡却开始起作用了。考虑到这些限制条件,利润率的观察值极不可能与特定行业中的厂商或所有行业中的厂商的利润率相等。而且,人们也不可能根据一个高额的利润率观察值就得出结论说它足以证明存在着垄断势力。集中与价格-成本差额由于集中与盈利性研究得出的结论五花八门,因此有些研究者就更加注意价格以及价格和成本之间的关系了。事实上,斯蒂格勒和张伯仑就曾指出,合谋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价格-成本差额来计算,它会随集中而提高。在一个垄断行业中,一般商品的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额似乎要高于竞争性的行业。有许多研究者考察了市场集中率与平均价格-成本差额之间的联系。不少研究者指出,价格-成本差额在集中性行业中要高于非集中性行业。在为美国国会两院联合经济委员会所作的一个超级市场的研究中,人们发现,集中对杂货联锁商店的利润-销售比率有着明显而正相关的影响。此外,马弗尔(Marvel)的研究表明,尽管特级汽油的价格与赫芬达尔指数之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普通汽油的价格与它却有明显的关系。在最近的一个研究中,约翰·夸克(John Kwoka)考察了314个制造行业中市场份额与价格-成本差额的关系。夸克的结论是,最大两家厂商的市场份额增加就会提高价格-成本差额,然而,若增加第三家大厂商的份额,实际上却会降低价格-成本差额,继续增加其余厂商的份额则没有这种降低影响。其他一些研究者认为,高额集中率可能表明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这些因素实际上带来较高的平均价格-成本差额。有一项包含产品差异方面的技术变化率的研究发现,集中并不是价格-成本差额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销售利润率比投资利润率更为重要重要的是要记住,价格-成本差额并没有告诉我们投资的利润率如何,它们所告诉我们的仅仅是销售利润率。厂商可以获得300%的销售利润率,而投资利润率却低于正常值。杂货店的销售利润率之低具有典型性,它的销售利润率非常低,如只有1%或2%,但是有时候它们的投资利润率却可达到5%、10%、15%或25%。然而,如果我们对资源配置感兴趣的话,销售利润率可能更为重要。集中与换位换位是既定行业中各最大厂商规模排位的一种变动。有些经济学家相信市场换位的程度是竞争大小的一种标志。缺乏换位可能说明在假定的竞争者之间缺乏竞争,或存在着秘密合谋。换句话说,即使集中率相对说来较高。如果各最大厂商老是在变换,那么它就可以说明存在着竞争,并排斥任何因集中率高而引起垄断的观点。一个简单的最大4家厂商的集中率,掩盖了最大4家厂商本身的更换或相互位次变化的事实。定义问题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来定义换位。有两种可行的定义。一种强调最大4家或最大8家厂商的规模位次变化。另一种则注重这些厂商本身的更换(可能还要加上规模位次的变化)。到底选择哪种定义可能就决定了研究的结论。此外,不管使用的是哪一种换位指数,都可能因忽视了混合合并的势力或纵向一体化而受到指责。例如,一个行业中不断加剧的垄断可能就会导致一个较高的换位指数。不同时期的换位如果一定时期内有换位变化,那么过去的许多研究就在于确定这种变化。大量研究表明,自本世纪以来,在制造业和采矿业中,最大100家厂商本身的更换数目是在下降的。1963年,迈克尔·戈特(Michael Gort)曾发表过一份研究,在该研究中,他比较了1947年时各个市场中最大15家厂商以及1954年时这些厂商的市场份额,发现这些市场中有50%以上厂商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没有变动。集中与技术变化大多数旨在表明技术变化与集中关系的研究实际上都在表示技术变化与厂商规模之间的关系,但是另一方面,有几项研究并非如此,尤其是斯蒂格勒和菲利普斯(Phillips)所作的研究很有意思。这两位研究者考察的是同一时期中的同一行业,但得出的结论却相反。斯蒂格勒的研究表明,集中与生产率提高之间存在着相反的关系,菲利普斯则发现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引起结论不同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斯蒂格勒使用的是厂商集中率,而非利普斯使用的是工厂集中率。现在人们可能偏好于前一个方法,因为不少厂商拥有多个工厂。对大多数市场来说,工厂集中率在统计上要比厂商集中率更精确,但是在几个最大的工厂同属某家大厂商的市场中,工厂集中率比厂商集中率好不了多少。威廉森(Williamson)和科马诺(Comanor)的研究看来是支持菲利普斯的分析结论的。集中与增长有关垄断价格与垄断产量的理论预言,拥有垄断势力的厂商限制了产量。尽管如此,这个理论还是没有告诉我们垄断对整个市场增长的影响,所有我们可说的不过是垄断者把他目前的净值极大化了。因此,在各种可行的时间范围内,与不同行为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利润估计值多少是稳定的。垄断者知道,规定在短期内使利润达到极大的价格会限制产量,从而增加其他厂商进入的概率,因为吸引力增加了,虽然这样,由于短期利润比长期利润的贴现值更高,该垄断者仍会限制产出。在上述情况下,即使垄断厂商在不断增长的市场中的份额会逐渐下降,该厂商仍可通过刺激行业的增长未获得好处。因此我们预期垄断厂商会采取一个适度的价格策略。其价格处于静态理论中仅仅使短期利润达到极大的垄断价格及与完全竞争下的价格之间。经验研究 看来,不少考察集中与市场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菲利普斯、海默(Hymer)和帕辛吉安(Pashigian)认为,市场集中与随后的市场增长之间没有关系。然而卡默逊(Kamerschen)、纳尔森(Nelson)和马库斯(Marcus)的研究结论却指出,在原先的市场集中与以后的市场增长之间存在着相反的关系。可惜的是,刚才提到的这些研究者既未选用相同的时期,也未使用相同的行业样本。而且,在这些研究中,决定市场规模的计量单位也是不同的。附录:计量问题在这部分附录中,我们将要较为详细地考察某些市场计量方面的问题。在估算一个企业投资的盈利性时,存在着很多计量问题。下面,我们将要检验资本的机会成本效应,然后讨论通货膨胀对上报利润的影响。接下去我们要讨论广告支出、研究与开发(R&D)支出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对利润的影响。最后,我们要较为详细地讨论计算中如何选取修正变量的问题。集中与利润——一个较为细致的考察我们早已指出,要在盈利性与集中之间建立某种关系是有困难的。这里我们扼要地重复如下。利润大多数人,包括企业家,都把利润看作是企业获得的货币量与企业支付的工资、原料等开支之间的差额。从簿记意义上讲,可使用下列等式:会计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举例来说,会计师使用会计含义上的利润定义来确立一家厂商的课税所得,这是恰当的。经济学家则面临不同的问题,因此我们使用另一个来自资本的机会成本的利润概念。资本的机会成本厂商仅仅在他们至少可以获得一个正常的利润率时,才进入或留在某个行业中.对正常利润率这个术语来说,我们指的是,除非人们能获得一个正的竞争利润率——这就是说,除非投资的资产有收益,否则他们不会将企业资产作投资。对任何想吸收资本的企业来说,他们肯定希望资本利润率的支付额至少与相同情况下所有其他企业都想支付的量相同。例如,如果个人可以将他的财产投资于几乎所有的出版厂商,并得到一个年率为10%的利润率,那么出版行业的每家厂商必定期望能支付这10%作为正常的利润率,这是厂商的一个成本,它叫做资本的机会成本。当期望利润率跌到机会成本以下时,资本就不会继续留在原来的行业里了。忽略了某些其他投入的机会成本通常,单人业主过分夸大了他们的利润率,因为他们忽略了所有者在企业经营中花费的时间的机会成本。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劳动的机会成本,例如,你可能熟悉小杂货店的经营者。在年终时,这些人将会坐下来算算他们的利润有多少,他们把所有的销售收入加总,减去必须付给工人的工资、必须付给商品供应商的款项,以及必须缴纳的税款等费用,他们把最终的余额叫做“利润”。然而,他们不会把假若由其他人干与自己相同工作所得到的薪金计入成本。为某人经营一家杂货店,薪水也许是每小时6美元。如果这样,则每小时6美元就是杂货店主人的时间机会成本。在许多情况下,经营自己企业的那些人损失了某种经济含义上的货币收入,这就是说,他们计算的利润可能少了一笔劳动的收入额。假若他们为其他人从事相同时间劳动的话,就可以获得这笔收入。用具体数字为例,如果一个企业家每小时可以挣6美元,于是他或她每年的时间机会成本就为6美元×40小时×52周,即每年12480美元。如果该企业家每年的会计利润少于12480美元,那么他或她实际上就有货币损失了。(这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家傻,相反,他们情愿因身为老板这种好处而付出代价。)我们所谈的仅仅是资本的机会成本和劳动的机会成本,但是一般而言,我们可以讨论所有投入的机会成本。不管投入的是什么,它的机会成本必须考虑在内,以便得到真正的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不是经济利润在经济学中,利润这个术语指的是企业家所获得的、高于他们自身的机会成本、再加上他们投资于自己企业的资本机会成本的货币收入。这样,可以看作是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利润,现在就必须包括所有的成本。于是我们的经济利润定义将变成如下形式:经济利润=总收入-所有使用的投入的总机会成本我们把上述关系用图表示出来,见图A4.1。我们假定,除资本外,所有生产要素在会计簿记成本上都是正确的。我们从这里看到,在图的右边,总收益等于会计成本加会计利润,这就是说,会计利润是总收益与会计成本之差,另一方面,在图的左边,我们看到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经济成本等于会计成本加上一个正常的利润额或正常利润,它就是资本的机会成本。价格水平的调整与盈利性。在通货膨胀期间,有许多因素影响到盈利性的大小,它们包括对产品销售成本的低估、固定资产折旧不足以及资产摊销不足。对产品销售成本的低估通货膨胀期间,受新的价格水平影响,产品的销售价格与服务费用都上升了。在税法中,产品销售成本必须由实际支付额来体现,因此上报刊润中的收益可能完全被扭曲了,因为销售价格与上报成本之间的差额总数可能被归入新增的存货实物量之中。使用后进先出(LIFO)的存货估值法减缓了这些问题,因为存货是按最近的价格计值的。但是,厂商在减少存货量时必须按以前的价格来计值,所以利润最终还是要受到扭曲。在表A4.1中,我们列出了1976至1977年3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中产品销售成本的低估情况。资产的折旧不足与摊销不足折旧与摊销法允许资产有一个超过正常会计期间的使用期。折旧代表了资产使用期在每年生产中所消耗的比例。和存货一样,由于资产估值建立在以前获得固定资产时的成本之上,所以在通货膨胀期间,继续用过去的会计方法计算出来的资产折旧额或摊销额就低估了实际成本。为了避免低估问题,折旧与摊销的计算应该建立在一个新的成本基础上,以便能用固定价格更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消耗情况。表A4.1给出了3家生产各种规格汽车的厂商中固定资产折旧不足和专用讥械摊销不足的情况,该表还表明,这些调整总值是很大的,在某些年份竟使会计利润变为经济损失。例如,1977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上报的税后利润是16320万美元,但各种低估的总值达到41590万美元,因此亏损了25270万美元。在本附录的开头,我们已讨论了生产中各种不同的成本。其中一个便是继续占用的资产如机器、设备、建筑物等的机会成本。因此,要准确地计量总成本以及所有投资的利润率,就需要考虑到一个厂商所有继续占有的资产的机会成本。无形资本和盈利性厂商拥有的资产中有许多是无形的,叫做“无形资本”。无形资本的例子包括市场中树立起来的信誉、商标、专利、经商秘诀。当然无形资本不仅限于这些。无形资本还包括来自广告、研究与开发的未来收益。如果我们想要确定一家厂商的盈利性或获得的利润率,我们就必须考察净收益与目前要达到与现有厂商同样大的总资产所需要的投资之间的关系。这种投资肯定包括了无形资本。如果某个厂商过去在一个全国性的广告宣传中花费了一笔开支,以获取公众对该厂商和它的产品质量的了解,那么从广告支出中带来的无形资本、如商标认知,就会构成投资的一部分,这种投资是其他厂商为达到现有厂商的规模所必须花费的。研究与开发于是很清楚,为了了解一家厂商获得的任何利润,我们就心须知道这家厂商销售其产品中包含所有成本的完整帐目。这些成本包括继续占用的资本的机会成本,不仅包括像机器、建筑物那样的有形资本,而且也包括过去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带来的无形资本,尽管它们还没有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例如,假若一家制药商今年在某种药品的研究与开发上花费了1000万美元,该种药品在其后三年中上不了市,那么这家制药公司在三年内无疑是放弃了1000万美元的收益。换句话说,它构成了研究与开发方面继续占用的一个成本,但是这家公司本来是可以拥有这1000万美元、并把它投资到年利为8%的政府债券上的。因此对这三年来说,该制药商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的8%,即每年80万美元。这每年80万美元就是研究与开发中继续占用1000万美元费用的一个机会成本。广告费用的折旧我们不仅必须考虑到诸如研究开发中继续占用的资本的成本,而且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如下事实:在广告方面的一笔支出与劳动方面的支出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代表了一种能立即生产出商品的当期支出,然而广告却不能马上生产出其产品,而且它的作用期较长。在典型情况下,厂商不会百分之百地把他们购买一台机器所花的费用全部看成是当期支出。税法禁止这样做。但是从经济角度看,如果这台机器能用上5年,在最简单的情况下,该机器每年运转的真正成本就等于购买价的1/5。从会计角度看,厂商每年是根据按照该机器的期望服务年限计算的折旧额来进行折旧的,国内收入署(IRS)专门为折旧制定了规则。然而,IRS允许厂商把当年与广告有关的所有成本都作为当期支出从收益中扣除掉。从经济角度看(不要与合理的税收帐目混淆起来),这些成本应该与那些有形资本方面的支出同样看待。正因为广告代表了无形资本,所以广告成本并不意味着就能够恰当地记入当年支出中去。修正会计利润率为了修正一个做广告、从事研究与开发项目的公司的标准会计利润率,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1.在对来自广告、研究与开发支出方面的无形资本进行折旧时,应该按使用年限而不是按形成无形资本的当年支出来折旧。2.在无形资本方面的投资支出变为资产之前,要考虑到这些无形资本加研究与开发的机会成本(即放弃的利息)。考虑到这些修正之后,K·W·克拉克森作了一项研究。这里我们看一下克拉克森的某些研究结果。在表A4.2中,我们把各行业的广告和推销费用表示为净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注意这些行业中推销费用比重的巨大差异。制药业和化学行业支出的广告和推销费用比黑色金属和宇航业几乎高10倍。该表还将研究与开发费用表示为销售额的一个百分比,各行业在这个项目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制药行业支出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比黑色金属业几乎大8倍。而且,在不同的行业中,基础研究占平均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比重也各不相同。制药业在这方面又是名列前茅。该行业的基础研究在每一研究与开发美元中的比重是宇航业的12倍以上。表A4.2各行业广告、研究与开发在净销售额中的百分比,以及基础研究在研究与开发费用中的百分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广告在净销售 研究与开发在销 基础研究在研究与开额中的百分比 售额中的百分比 发费用中的百分比行业 (1949-1971) (1961-1971)a (1961-1971)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药 3.7 5.3 16.0化学 3.7 3.1 11.5食品 2.3 0.4b 8.4c电气机械 1.6 3.6 3.6橡胶制品 1. 5 1. 7 4. 1d办公器械 1.0 3. 1 2. 0汽车 0.8 2.5 2. 4e纸制品 0.7 0.9 2. 5f石油 0.5 0. 9 8. 6黑色金属 0.3 0.7 7. 3宇航 0.3 3.5 1.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用1973年美元计算.b.缺1963年的数据.c.缺1962年的数据.d.缺1964、1965以及1971年的数据.e.缺1966-1971年的数据.f·缺1960年的数据.  克拉克森注意到了无形资本——广告、研究与开发——折旧的必要性,此外,他还注意到继续占用无形资本的机会成本。表A4.3给出了不同行业中的两组平均利润率净值,一组在成本方面作了修正,另一组则未作修正。这两组数字之间明显有差距。在无形资本最为密集、投资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期望支出期最长的制药行业中,利润率从18%一下子跌到13%以下。正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在广告、推销、研究与开发费用很小,投资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期望支付期很短的那些行业中,计算出来的利润率几乎没有变化。黑色金属行业中未修正的利润率为7.55%,修正后的利润率则为7.28%。表A4.3平均利润率(1959-1973年)未对无形资本 对资本化的广告与行业 实行折旧 研究实行了折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药 18.29 12.89电气机械 13.33 10.10食品 11.81 10.64石油 11.23 10.77化学 10.59 9.14汽车 10.46 9.22纸张 10.49 10.12橡胶制品 10.11 8.69办公器械 10.48 9.90宇航 9.23 7.38黑色金属 7.55 7.28总计:平均值11.2 9.6方差 7.5 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选用变量每当我们用集中率或厂商分布这样一些指标来衡量行业结构时,必定会碰到应选用哪些变量的问题。在构造一个集中指数或其他市场结构的量度时,人们可以使用销售额、净产出、资产、雇佣人员数等不同变量。然而,在指数中选用不同的变量,结论往往也就不同。例如用固定资产计算的绝对集中率要比用销售额计算的绝对集中率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与销售额较少的厂商相比,销售额大的厂商中固定资产对销售的比率一般较高。还有,在单位产出中,大厂商可能比小厂商更多地使用资本,更少地使用劳动。因此我们也许可以得出结论,在用资产衡量集中时,带来较高产出的最优资本-劳动组合相对来说有较高的绝对集中率。由于这一道理,不少研究者就避免用资产规模变量来计算绝对集中率。他们还指出,使用资产或总雇佣人数会受到其他任意因素的影响:研究者必须决定厂商资产或总雇佣人数在其研究的行业中应占多大比重。因此,研究者必然难免武断地确定非专用投入在不同的产出从而不同的行业中的配置。假若总销售额中的产品构成已知,用销售额或附加值作为厂商规模的计算变量就避免了这种问题。用各重要变量得出的结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用上述不同变量所得到的结论之间是否序在着某种一般性的关系?穆勒(Mueller)曾用所有重要的变量作了一个研究。他认为,在使用不同的变量与相应的集中率之间存在着某种一般性的关系。他用资产、固定资产净值、销售以及税后净收入分别计算了28个柠业群中最大4家和20家厂商的集中率,发现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1.用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的集中率,常常高于用总资产或销售计算的集中率。2.各种方法中,用税后净收入计算的集中率最高。3.用销售额计算的集中率最低。4.与其他方法相比,用总资产计算很少得出最大或最小的集中率。穆勒实质上是在证明,为了得到一个较高或较低的集中率,研究者在计算时可以有意识地选用不同的变量。地区性和地方性的行业集中我们刚才已看到,选择不同的变量可能会歪曲计算出来的集中率,或者至少是改动了集中率。如果是从某个地区或地方,而不是仅仅从全国范围内计量集中率,也会得到极不相同的结果。有一项研究表明,“任何一个地区性行业的平均地区集中率要高于相应的全国集中率。”而且,“任何一个行业的平均地方集中率要高于全国集中率。”在这些研究者所作的行业研究中,加权的全国集中率是19%,而加权的平均地方集中率则是61%,这种差异表明,运输成本可能支配着应该选用的指数类型。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克拉克森 米勒著   5  竞争和垄断    在美国的行业结构中,一些企业较接近完全竞争模型,另一些企业较接近垄断模型。政策制定者经常特别强调某个特定行业中的竞争程度。在本章中,我们将考察竞争和垄断的含义。随后我们将评价由于垄断而使经济蒙受的损失。竞争的含义首先,我们必须区分不太严格的竞争概念和严格的完全竞争模型。有关竞争过程的较不严格的观点集中在经济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概念上。完全竞争一般而言,在一个以完全竞争为特征的市场中,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都不能依据他或她的购买或销售影响价格。在提出完全竞争市场之前,有五个条件是必须的,在严格的完全竞争世界里,所有这五个条件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们列举这些假定。产品的同质性 除非我们论述的是同质产品,否则谈论大量的卖者是无意义的,因为每种产品都与其他产品不同。买者必须能在他们相信是相同产品的许多卖者间选择。无需成本的资源流动 企业必须能够任意进入任何行业;资源在替代使用中必须能毫无摩擦地流动;即使在价格最高的地方,商品和劳务也必须是有销路的。大量的买者或卖者 要便每个经济主体都不能影响价格,人数众多的经济主体必须独立行动,此外,最大买者或最大卖者的买卖量必须占到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产品的可分性 产品必须可分到这种程度,其少量部分或是可以购买的,或至少是可以租用的。这个假定消除了竞争市场中潜在的进入壁垒问题。完备的信息 所有的买者和卖者对他们的需求曲线和成本曲线必须有充分的了解。有关商品买卖价格的完备信息是可以得到的。这一条件保证了经运输费用修正的单位固定质量的价格将是一致的。而且,这保证了合理的资源配置。有时在纯粹竞争和完全竞争之间是有区别的,特别如爱德华·张伯仑的著作阐明的那样。根据张伯仑的观点,纯粹竞争存在的充足条件是:(1)产品的同质性,(2)相对于总的市场份额来说,每个卖者的规模是微不足道的。为了得到完全竞争,我们必须补充几个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伴随资源移动的新厂商进入壁垒。正如我们已经看见的,与完全竞争相联系的附加条件包括投入和产出的连续可分性,以及对现在和未来市场条件的完备知识。对抗在一个资源缺乏的世界,在卖者之间和买者之间必然会产生有意识的彼此依赖或对抗。卖者的对抗是通过多种方式表现的:广告、产品质量的改进、推销、开发新产品,以及其他措施。买者之间的对抗也能刺激特定的行为:寻找较好的交易、寻求利用数量折扣、为获得供给固定的产品而提出较高的价格,等等。在卖者之间和买者之间也许存在着激烈的对抗,然而却不能称之为完全竞争。例如,在三大汽车公司的轿车市场不择手段谋利是激烈对抗的一个例子,但是其市场结构不是完全竞争类型。另一方面,生产者之间的完全竞争可以是没有被意识到的对抗。内布拉斯加邻近庄园的两个小麦农场主是完全竞争者,然而肯定不是有意识的对手。竞争和幸存对抗者不需要懂得微观经济学理论。尽管典型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要求学生考察总的、平均的和边际的生产曲线,但是企业界人士也许不知道这些曲线。这就是就,对抗可以存在于对这些曲线和需求曲线并无确切知识的人中间。在一个资源缺乏的世界,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将选取较低价格的产品。企业对其成本和需求是否有确切的了解并不重要。选择最佳产出、质量、数量和价格组合的企业最终将生存下来,迫使其他也希望幸存的企业至少要模仿它。这有时被称为幸存者法则。它有助手我们理解现实世界的对抗性质。然而,这里论述的有关对抗的常识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中将不是特别明显的。现在我们详细分析完全竞争模型。完全竞争和对抗完全竞争的定义也许可以加上完全没有有意识地对抗这一附加的属性。一旦我们假定完备的信息,那么现实市场就不存在对抗,因而也就没有可供分析的市场过程。的确,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有意识的对抗迹象都将不复存在,没有做广告的动机,无需市场研究,当然也没有差别,因为产品是同质的。在买方方面,买者无需寻求更为有利的交易,买者也不会为某一次购买而遗憾,当然也没有买者会费神察着商标。简言之,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一部分个人的行为不能被归之为有意识的对抗。然而,在某些方面,没有有意识的对抗是和下述模型的分析相矛盾的。例如,我们能够分析剩余和短缺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均衡价格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价格不同。然而,均衡产生的唯一途径依赖于经济交易者之间的对抗发生作用的动态过程。例如,在过量供给情况下,卖者为了脱手不需要的存货可以接受较低的价格。因而,完全竞争市场只有在一种均衡价格下(或在一个不断由一种均衡向另一种均衡运动的世界)才有意义。这里提到的观点不是说完全竞争模型没有价值。的确,我们将发现这个模型能使我们理解许多经济行为受到一般限制的结果。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在使用完全竞争模型时,为了使模型适合于现实世界,我们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修改假定。下面的静态均衡分析在理解完全竞争时是有用的。因为一个或更多的假定都无法精确描述市场中的实际状况,比起物理学中对真空假定的批评来,这一模型的作用没有任何减少。竞争和效率完全竞争市场可以描述如下。对完全竞争者产品的需求完全有弹性。所有打算出卖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都能卖掉,但没有一件能在任何较高的价格上卖掉。所以,完全竞争者只有两种选择:应该进行生产吗?如果应该,生产多少?利润极大化的完全竞争者选择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出率。我们知道完全竞争者面临一条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因而,利润极大化要求价格定在和边际成本相等处,或者P=MC。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含义是行业产出和经济效率是一致的。一个流行的说法是,在任何给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完全竞争的理想世界能使所谓的经济福利最大化。在这样一种状况中,要改进任何一个人的地位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地位恶化是不可能的。由于这个理由,促进竞争常常是一种政策目标。完全竞争不是现实在方法论上,为建立模型起见,常常使用完全竞争世界的架构。然而,政策制定者常常将完全竞争状态描述为一个也许可以渐近达到的目标。但是对任何一种一般性的促进竞争的政策,我们都能想到许多反对意见。换言之,完全竞争世界不必是最终的政策目标。首先,我们知道因为信息从来不是完备的,所以完全竞争是不可能的。其次,在几百万农场主中,只有少数人才确实面临有着完全弹性需求曲线的现实世界。此外,在许多行业中,需求常常不足以支撑众多达到效率规模的企业。人们怎么能想象有几百个彼此竞争的电话系统和供电公司呢?因而,完全竞争是一个非现实的目标。达到完全竞争也许意味着重建整个世界。张伯仑指出,由于在能力、趣味、收入、实者场所、意愿等方面的差异,按福利经济学的观点,纯粹竞争不能被看成是理想的。换言之,按照张伯仑的观点,消费者将愿意为了多样化而牺牲一定数量的配置效率。张伯仑争辩说,因而社会福利的理想不可能是纯粹竞争而是纯粹竞争和垄断竞争的某种结合。可是,如果多样化能对消费者产生效用,那么配置效率也许仍然可以实现。竞争的政治方面经济学家经常研究抽象的经济模型。抽象的完全竞争模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那样,完全竞争能够导致经济效率,但是在形成有利于如果不是完全竞争,至少是更多的竞争的一般社会舆论方面,一个完全竞争世界的政治影响也许一直并将继续是非常有力的。一个有着众多买者和卖者——至少有足够多要求竞争者——的市场会导致权力的非集中化和分散化。满足人类需求的经济问题是通过市场上供求力量互相作用解决的,这与在垄断盛行时私营企业手中,或在政府管制和国营企业盛行时政府手中可能掌握的那种有意识运用其势力的情况相反。限制政府和垄断的力量是古典自由主义观念的主要部分。这随之又为设计美国政府体制提供了某些基础。此外,竞争性市场机制不是靠人为的因素解决经济问题;所谓大企业人士和政府官僚们的人为因素被排除在外。在没有人和一般性决策或政策有关时,这个社会的经济主体就不能将他们的失败归之于某一具体个人的决策。最后,支持竞争性市场的一个政治论点强调它所带来的明显的机会自由。请记住,完全竞争没有进入壁垒。在这样的条件下,个人从事某项职业或他们爱好的职业,仅受到他们自己的能力、技巧、天资(有时是资本)的限制。可行的竞争一个完全竞争的世界在政治上吸引了许多人,但是正如我们上面讨论过的,它却不能也从来没有存在过。因此,作为一种政策指南,一个竞争性模型就会遭到某种失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世纪40和50年代的研究产生出更加可操作的模型,约翰·M·克拉克称之为“可行性竞争”。克拉克认为完全竞争过去没有,现在或将来也不会存在,他争辩道,长期偏离完全竞争模型不一定会危害社会。因而,他开始建立一组判断一个竞争经济可行性的最低限度标准。他的理论已由许多经济学家加以修改。结构、行为和绩效 在克拉克的创性工作出现后,众多经济学家都写了关于可行性竞争的最低标准的论文。史蒂芬·索斯尼克(Stephen Sosnick)评论了50年代末之前的所有文献。这里我们用索斯尼克使用过的标准的结构-行为-绩效三分法来概括15个可行性竞争的标准。结构标准:1.不存在进入和流动的人为限制。2.存在对上市产品质量差异的价格敏感性。3.交易者的数量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行为标准:4.厂商间不互相勾结。5.厂商不使用排外的、掠夺性的或高压性手段。6.在推销时不搞欺诈。7.不存在“有害的”价格歧视。8.对抗者对其他人是否会追随他们的价格变动没有完备的信息。绩效标准:9.利润水平刚好足以酬报创新、效率和投资。10.质量和产量随消费者需求而变化。11.厂商尽其努力引进技术上更优的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流程。12.没有“过度”的销售开支。13.每个厂商的生产过程是有效率的。14.最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卖者得到最多的报酬。15.价格变化不会加剧周期的不稳定。这些标准可以作为竞争是否出现的信号,在这一意义上它们可作为政策指南。对可行性竞争的批评者 克拉克和他的追随者遇到了批评。批评者们基本上是质问可行性竞争的研究是否有实际意义。“足够”是什么意思?在涉及推销开支时的“过度”意味着什么?“有害的”价格歧视是什么意思?这张问题单可以不断列下去。这些问题引起了重要的价值判断问题,它当然不是实证经济分析的内容。即使在讨论生产过程的效率这个概念时,人们只有依据某一个衡量标准才能估计效率;但是要得到某个衡量标准,人们必须知道什么是可能的和什么是意愿的。后者要求主观的而非客观的分析。而且,如果一些标准满足,但是另一些却不满足怎么办?那么我们将如何决定竞争的可行性呢?杰西·马卡姆(Jesse Markham)针对上述的规范和标准,提出了一个评价行业结构和绩效的替代方法。他建议:只有在对行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和形成它们的动态力量做一番完全的考察后,在导致社会收益大于损失的公共政策措施下没有明显的变化时,一个行业才能被判断为可行的竞争。这个替代方法同样有问题。懂行的人们在如何计量公共政策措施的社会收益和损失上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举一个例子,人们常常建议石油公司应被分解为较小的经济实体。消费主义者拉尔夫·纳德及其追随者相信这种剥夺将明显使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差额为正,另一些坚决相信石油公司也许会损失规模经济效益的人则认为,实行这样一种政策措施会使社会成本超过社会收益。此外,马拉姆的定义没有详细说明在其标准中可使用那些公共政策措施。最后,我们并不总能按相同的单位来测量不同理论中的收益和损失,这些得失也并不总是在相同的人身上发生。作为一个目标的完全竞争由于运用困难,我们不把完全竞争模型看成是一个科学上合理的目标,或政治的或公共政策分析的对象。完全竞争是一种模型。它被作为一种工具来使用而不是作为一个可供努力追求的对象或目的。把完全竞争作为一种社会政策标准的人也许会犯力图使真实世界适应模型,而不是建立一个模型以描述现实的错误。垄断的含义经济学教科书通常把一个垄断者定义为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的厂商。另一个表述是,一个垄断者是一个为了卖出较大量的产品必须降低价格的卖者。然而,目前最广为接受的一个垄断的定义却是古典经济学家不会赞同的。垄断的早期定义说古典经济学家将垄断一词应用于许多不同的场合是保守的。对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来说,垄断者即是指获得的收入超出其愿意供应产品所必须支付部分的任何个人。土地是一个最早的例子,常被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引用,他说,“这是非常明显的,(经济的)地租是垄断的结果……”穆物进一步指出:“一种数量受到限制的商品,尽管其所有者不是一致行动,仍然是一种垄断商品。”除上述的垄断观点外,古典经济学家经常将垄断者这术语应用于任何在一个封闭市场上出售商品的卖者。亚当·斯密称英国商人的殖民地贸易市场为垄断市场,尽管没有发生互相勾结,商人的人数也不少。很清楚,古典经济学家相信垄断会导致较高的价格。事实上,亚当·斯密写道:“垄断价格在一切场合都是能够达到的最高价格。”根据19世纪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说法,“支付高价格的购买力形成对垄断者贪得无厌的唯一限制。”这位J·M·麦卡洛克表达了普遍的观念,即无论垄断是什么,都是坏的。垄断是坏的吗? 亚当·斯密举出三个理由说明垄断为什么是坏的(即,它不能使国民财富极大化)。他首先叙述产量的减少。换言之,垄断者的产量是不适当的,或者,如他所说,“垄断打乱了……社会中资本的自然分配。”斯密所举的第二个理由是资源被用于获取、维持和扩大垄断,因此基本上被浪费了,就是说,这些资源本来可以投在其他有益于社会的场合。最后,他的第三个理由是,垄断在技术上是低效率的,给定相同的投入量,垄断的产出将少于竞争者的产出。斯密清楚地意识到,产量的减少是垄断的最严重的问题。现代经济学家试图测定由垄断者减产造成的福利损失。也许他的理论的一个更为突出的特征包含垄断是如何获得和维持的。我们能把垄断利润仅仅看成是来自其他社会成员的转移收入吗?许多现代经济学家不这么看,斯密也不。因为会出现追求垄断利润的竞争,资源将被用来攫取这些利润,这些资源常被看成是一种社会的福利损失。再者,如果消费者转移给垄断者的利益能被阻止,那就将刺激某个潜在垄断者的买者组织起来并防止垄断的形成。因而,这些消费者也许会在潜在垄断者花费资源达到垄断的同时,为了阻止垄断的形成而消耗成本。否则,为这些努力被消费者用掉的资源就可能用于其他目的。因此,垄断的总福利损失也许确实是巨大的。我们将在下面两部分中全面考察这些观点。价格和产出损失-纯粹垄断和完全竞争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成本和产出率来比较竞争和垄断。严格地说,为了比较垄断和竞争,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纯粹垄断者的长期均衡。我们知道,从长期看,一个垄断者假如找不到一个至少能使他赚得竞争收益率的工厂规模,就会撤出该行业。另一方面,如果垄断者现存的工厂规模在短期是赢利的,这个垄断者就必须确定是否能通过一个较大的或较小的工厂规模获得更多的利润。像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一样,垄断者为了按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生产,就得调整工厂规模。长期最大利润的产出率位于长期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处。唯一的不同在于长期均衡价格和产出。成本的比较 就概念而言,就长期而言,一个完全竞争厂商在一个最优工厂规模下生产,即短期平均成本(SAC)=长期平均成本(LAC)=边际收益(MR)=价格(P)=平均收益(AR)=长期边际成本(LMC)=短期边际成本(SMC)。图5.1(a)显示了这种最优状态。然而,将这一状态和图5.1(b)中的单个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比较一下。最大利润的产出率在Qm。这时的长期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短期边际成本。但是在这一产出率,SAC和LAC都不是最小的。最小的SAC在点A;即SMC和SAC的交点。这个工厂的规模不在短期或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和利润最大的产出率上。因此,在比较垄断和竞争时,一些研究者从图(a)和(b)的比较中推断垄断是缺乏效率的,因为平均成本不是最小的。注意,这种表述可能具有任何意义的唯一途径在于,当我们从一个市场结构转向另一个市场结构时这种垄断和整整一批纯粹竞争者的成本状况是否确实相同。这是一个夸大的假定。让我们暂时保留这个假定,比较一下市场结构中这两极的长期价格和产量。两种市场结构中的价格和产量比较 在图5.2中,我们画了一条行业需求曲线DD。现在假定这个产业是完全竞争的,每个竞争者有一条水平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即图上的水平线MC。因此每个厂商的水平边际成本曲线的加总线将是在价格Pc的水平线。这时的行业供给曲线MC与DD将在E点相交;市场出清价格将为Pe,均衡产量为Qc。现在我们假定一夜间这个行业被完全垄断——譬如说,被政府的命令——并且由某个人或某家厂商拥有,同时所有的成本曲线完全保持原样。这个垄断者的产出率定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完全竞争者也这样做,不过对他们而言MR=P。)这时,这个垄断者的产出率为Qm。这个垄断者可在Pm的价格上卖出这些产品。因此,在行业由竞争转为垄断而成本曲线保持不变的假定下,我们可以说垄断减少产量,提高价格。竞争和有巨大成本优势的垄断 如果在厂商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规模经济,那么可以想象,比起卖同样产品的一大批竞争者来,垄断可以按较低的价格卖出更多的产品。图5.3考虑了这种可能性。这里我们给出的竞争下的市场供应曲线是众多厂商的∑MC,这是所有个别厂商在他们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上的边际成本曲线的水平加总线。价格Pe是均衡价格,Qc是均衡产量。现在假定这些厂商被垄断化。如果确实存在巨大的成本优势,新的边际成本曲线将全部落在旧的行业供给曲线以下。这条新的边际成本标为垄断者的MC。垄断者将在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处确定产出率,这一产出率将为Qm。垄断者可以以Pm的价格卖出这些产品。在这种情形中,垄断导致以较低的价格卖出更多的产品。计量垄断福利损失——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为了理解垄断的产量减少导致福利损失的含义,我们必须考察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剩余的含义你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价格购买一些商品时,也许常常会自言自语说你实际上买到了便宜货。因为你愿意为这种商品付更多的钱,我们称这种你愿意支付和你实际支付之间的差额为消费者剩余。规范地说,我们选择的定义如下: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对某种数量既定的商品的实际支付价格和他本来愿意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为了估算你对任何一种商品购买总量的消费者剩余,你需要做的只是进行一次“全部或没有”的实验。譬如说,你为自己的小汽车每月买大约40加仑的汽油,问问你自己比起完全没有汽油来你愿意为之付多少钱。因为个人对追加单位的边际评价下降,所以消费者剩余也会按边际下降(假定你支付的价格保持不变)。这就得出你对这些商品量的总价值。然后将你的总价值同你为40加仑汽油每月必须付的实际总价格(单位价格乘购买总量)加以比较。这一差额就是你从每月购买40加仑汽油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边际价值递减 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因为,某个商品的通行价格是人们从消费该商品中得到的边际价值,或边际使用价值的一种指标。边际价值是用货币名义表示的x和y之间的边际替代率,这里y代表所有其他的商品。换言之,边际价值是货币名义的MRSxy。边际价值也可称为边际使用价值。如果我们假定边际价值递减,那么我们知道,位于购入商品的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价值,低于位于较前单位的边际价值。见图5.4。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这个人寻求最大的价值,他或她就将每天支付一单位的焦炭,这也许是1美元。第一个单位焦炭的边际使用价值是1美元乘1,或者是第一块矩形面积。接着,在这个人已经购买和消费1单位焦炭后,接着要问的是:“他或她每天愿意为第二单位的焦炭付多少钱?”在这个例子中,这笔钱是75美分。因此在第一个单位焦炭已被购买和消费后,第二个单位焦炭的边际使用价值是75美分乘1单位的焦炭,或者是第二块矩形面积。我们也可确定每天购买第三个或第四个单位焦炭的边际使用价值。现在我们知道,加总这些矩形面积,便形成每天从消费特定数量焦炭单位所得到的总价值。换言之,如果每天购买4单位的焦炭,那么总边际使用价值是1美元(第一个焦炭单位)+75美分(第二个单位)+50美分(第三个单位)+25美分(第四个单位),或者是2.50美元;这笔数目等于图5.4中的整个阴影部分。如果这个人能以25美分一单位的价格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焦炭的话,情况会怎么样?这个人会连续购买焦炭直到其边际价值等于每单位25美分的价格时为止。因而,这个人每天将购买4单位焦炭。我们已经计算过,由购买4单位焦炭得到的总价值或使用价值是2.50美元。然而,必须为4单位焦炭支付的总价格是25美分乘4,或者是1美元。这样,在4 单位焦炭的总价值和支付的总价格间的差额是2.50美元-1美元,或者是每天1.5美元。每天1.5美元这个数字代表每天按每单位25美分的不变价格购买4单位焦炭所得到的消费者剩余。利用需求线测定消费者剩余 假定焦炭无限可分,即人们也可购买一单位焦炭的碎块,找们就能推广这个讨论。我们因此在图5.5画出dd需求线。在这条需求线上的任意一点,我们可以找到一个人每天消费焦炭的边际价值。拿每天2单位焦炭量来说,边际价值为E,或在P1,这是每天从购买和消费2单位焦炭中获得的边际使用价值。用这种方法观察,每天购买的焦炭单位量与需求线以下垂直线之间的面积,就是从这一数量消费中获得的总价值。现在假定每单位焦炭的特定价格是P1,需求数将是2个单位。2单位焦炭消费所得到的总使用价值是沿需求线下到E底下的面积,或odE2。可是,必须支付给2单位焦炭的价格是P1乘2,或OP1E2这块矩形面积。这样,在以美元表示的总价值和实际焦炭付价的钱之间的差额是一块三角形P1dE。这被称为消费者剩余;这是消费者除了他或她已经付的钱外,比起每天没有2单位焦炭的生活来宁愿再付的货币收入量的一个几何描述。生产者一方生产者一方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分析。在图5.6中,我们画出一条向上倾斜的供给线SS。我们假定Pe为均衡价格,产量是Qe。记住这条供给线代表生产不同产量的最低价格的轨迹。例如,对产量Q1,生产者将愿意以P1的价格供给这个产量。然而,市场的出清价格是Pe,比P1要高。经济地租就是生产者愿意出售其产品的价格和他们实际遇到的价格之间的差额数。这种特殊的经济地租也被称为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这一术语相对应)。图5.6中的阴影面积就是我们的经济地租的测算。这是将足以生产Qe产量的资源留在行业内所必需的成本以上的货币收入量。所以,三角形PminPeE和图5.5的阴影面积的性质是一样的。把生产者和消费者放在一起当我们把供给和需求线放在一起时,我们就能发现,在任何市场出清价格上,都有消费者享有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享有的准地租。这种剩余和准地租是图5·7中的两块三角形阴影面积。福利成本 通过比较图5.7中不完全竞争存在的状况,我们可以用几何的方法度量由市场的不完全——税收、补贴、垄断等——产生的福利损失。我们考察市场不完全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和准地租的减少。在图5.8,我们假定产量减少,在竞争均衡中,DD和SS相交于E。市场出清价格是Pe,市场出清量为Qe,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PePmaxE。准地租由三角形PePminE表示。现在某政府当局强令减产,限制厂商最多只能生产QR。为简化假定,产量限额由最有效率的厂商承担,这样,在限定的产量以前的那部分老供给曲线,成为新供给曲线的一部分。现在,新的供给线变为由S往上到A点,然后变为S’垂直线。新供给曲线和老需求曲线相交于E’点。出售QR量的价格为P’e。注意,消费者剩余和准地租较前减少。起先生产Qe-Qr的收益,现在移为他用。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等于PeP’eE’E。生产者剩余,或准地租的变化等于三角形ABE表示的减少量。然而,由于存在相当于叛形PeP’aE’B的由消费者剩余向生产者剩余的转移,生产者的境况也许并没有变坏。所以,消费者剩余的减少量并没有全部失去。完全失去的消费者剩余是三角形BE’E,我们将之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或ABE加在一起,就得到将产量限制在QR而产生的福利损失的三角形,或AE’ E。这一在局部均衡结构中估计的福利损失也被称为净损失。垄断损失的测定在前一部分,我们使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描述限制产量的福利损失。现在,我们直接考察垄断的福利损失。垄断的福利损失我们现在估计垄断的社会福利成本。考虑一下假定的条件。我们有纯粹垄断或纯粹竞争两种选择。这两种情况中的成本曲线完全相同(见图5.9)。为简化起见,假定边际成本不变。在完全竞争场合,MC曲线也是供给曲线,又是所有个别厂商边际成本线的水平加总线。完全竞争的结果是MC和DD相交于E点。这时竞争产量为Qc,竞争价格是Pc,因为我们假定边际成本不变,准地租为零。然而,在价格Pc时,消费者剩余是PcPmaxE的三角形面积。现在假定行业被垄断,成本线仍然保持不变。垄断厂商有一条边际收益线MR。它选择MR和MC相交的E”点为利润最大产量。然后,它根据需求曲线DD找到可以卖出Qm产量的价格Pm。行业垄断化导致较高价格和较低的生产和消费量。它也导致相当于PcPmAE的消费者剩余的减少。但是矩形面积PcPmAE”(福利转移额)由消费者转给了垄断者,导致相当于E”AE三角形的净损失。注意,从垄断行业腾出的资源进入其他行业,在那里,它们被充分利用并生产出等于其总成本QmE” EQc的收益。于是福利损失为三角形B”AE。估算垄断的效益损失要估算福利效率的损失,我们必须知道图5·9中的三角形面积。为简化计算,我们作如下假定。第一,每个行业有一条水平的供给线,第二,每一行业的平均需求弹性为1,在相关范围内没有收入效应;第三,不存在制造部门以外的变形。E”AE面积等于垄断价格减竞争价格乘竞争产量减垄断产量所得到数额的一半[即1/2(PmPcQcQm)〕。总垄断利润将等于垄断价洛减竞争价格乘垄断产量,或者说等于面积PmAE”Pc。如果我们假定需求弹性接近于1,那么垄断收益PmQm将大致等于竞争收益PcQc,福利损失可以大致表示为这里(Pm-Pc)(Qm)是增加的利润。1977年是汽车销售的旺年。国内三大汽车公司卖出小汽车9054000辆。这一年,公司的总销售额为1095亿美元,税后上报的会计利润为52亿美元。三大汽车公司的净价值在1977年是271亿美元。为了估计垄断利润,我们至少要做两项调整。首先。我们假定代表净价值的资本在别处至少可获得10%的实际报酬率,这样上报的52亿美元中的27亿美元将代表该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这一行业的风险高于平均水平,那么利息率还将大于10%。其次,上报纳税利润未对存货更新成本、广告和研究与开发的长期收益,或在计算利润时使用的以往的购置成本进行调整(见第4章对这些因素的探讨)。这些调整将使利润降为大约20亿美元。结果,垄断利润将是52亿美元的会计利润减去资本的机会成本27亿美元,再减去在通货膨胀期间对利润过高估计的20亿美元。因此,1977年三大汽车制造商的垄断利润是5亿美元左右。利用这一结果,以及假定有一条长期的水平平均成本曲线和行业需求弹性为-1的条件下,可算出每辆车的净损失大约为12美分。另一方面,向生产者的转移额PcPmAE”大约是每辆车52.45美元。当然,我们使用了一些简化的假定,但这些量值代表了那些在长期边际成本变动很小和弹性大致为-1假定下可能出现的结果。垄断效率损失的经验估算首批估算美国因垄断造成实际福利损失的工作之一,是阿诺德·C·哈伯格教授的研究。在考察1924-1928年这段时间时,他作了夸大的假设:边际成本假定不变,需求的价格弹性在所有的行业都假定为-1。他对各垄断行业统一使用相对较高的平均资产报酬率。从表5.1可以见到,他计算出的福利损失占国民收入的0.1%。哈伯格的假定和分析引起了许多批评。乔治·J·斯蒂格勒指出,如果边际成本为零,理性的垄断者只会在弹性等于-1的范围进行生产。而且,垄断者上报的利润没有对诸如专利权使用费等特定资源的经济地租作出估价。再者,诸如信誉等无形的项目常常不被垄断厂商看成资产,所以,他们上报的利润表现为总资产的一个相对较大的百分比。表5.1美国垄断的福利损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者 需求弹性 估算的福利损失占国民收入的百分比哈伯格a -1.1 0.1卡默逊b 好多种 6.0平均从-2到-3武斯特c -2 0.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蒂格勒的意见引起了其他研究者的注意。我们在表5.1中可以见到卡默逊和武斯特的研究成果。前者的估算比较高,占国民收入的6%。然而,后者以厂商而不是行业资料为基础进行估算,福利损失为国民收入的0.5%,不比哈伯格原来的估算大多少。即使这些数字是对福利三角形或净损失的准确估计,它们也还是没有考虑到资源被用于获得、维持和保护这些垄断地位时垄断租金耗费的福利损失。寻租-垄断的额外成本我们已经提到,亚当·斯密曾经指出,垄断利润的诱惑将把资源引向攫取这些利润。考虑一下利用进口限制或关税来追求垄断利润的做法。可以推测,国内生产者将为针对这种进口限制或关税的疏通游说活动投入资源,直到最后一美元的边际收益等于其增加的利润,或者等于消费者向受保护的生产者福利转移的预期收益。如上所说,将要受到这种措施伤害的那些人可能尝试通过投资影响政府转向以防止这种福利转移。这两项在某种程度上彼此抵消的开支,从社会的角度看是浪费,因为它们力图转移或阻止福利的转移而不是增加财富。对这些浪费的认识,要求我们修改图5.8中垄断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的理论估算。那个图表中的福利损失表示一种转移额,而不是国民产品的减少。我们可以举窃贼的例子:它仅仅是一种转移。不过,情况并非如此。防备窃贼所需的资源——武装警卫、警察、新门锁、防碎玻璃、窗栅——对社会来说成本昂贵。一般而言,转移额本身并没有花费社会成本;但对那些从事这种转移的人们来说,它们是耗费成本的。所以,许多资源被用于制造或竭力防止这类转移额。从社会总体角度看,这种投入资源的抵消是浪费。成功的垄断者从消费者身上获得的转移量,和一个成功的窃贼得到的赃物一样诱人。也许可以预计企业家将投资用于形成垄断。他们也许会继续投资直到边际成本等于适当贴现的收益。另一方面,不希望福利转移发生的潜在消费者也许愿意投资以阻止这种转移。如果他们失败了,他们也许会继续努力打破这种垄断。同时,垄断者将利用资源保护他们的垄断并继续从消费者那里取得转移额。垄断越成功,它用来维护其垄断地位的资源也越多。要鉴别和测量这些资源是很难的,其中部分原因是公开的垄断化企图是非法的。尽管很明显,有被起诉危险的公司任职的津师、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以及联邦贸易委员会竞争局的职员至少也构成一部分垄断的社会成本——也许只是很小一部分。预期较高水平的管理将使用大量资源以建立或摧毁垄断。除了那些成功者外,在垄断的总成本中,我们还必须包括那些为了获得垄断而失败了的人的努力。我们的这一分析是与波斯纳(Posner)关于管制产生的垄断租的耗散理论相吻合的。波斯纳举了民用航空局有权规定最低航运价超过竞争条件下空运边际成本的例子。在原来的竞争条件下,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当民用航空局提高最低价格时,利润增加了。然而,这种现象是短命的,因为非价格竞争没有受到限制。航空公司将在这种竞争中增加资源,直到空运的边际成本上升到民用航空局规定的价格时为止。这个行业不久就又只能赚取正常的收益率了。最初由最低管制价格产生的垄断利润仅仅被转为该行业更高的成本。尽管由于增加了服务方面的开支,需求曲线可能移向右方,但较高的成本并没有被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完全抵消。如果这是管制之前的情况,那么较高的服务水平就会在没有管制价格情况下被提供出来。这种垄断化的花费产生了有社会价值的、我们称为“改良服务”的副产品。但是,这一副产品的价值显然要低于其成本。总之,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分析中忽视了任何垄断化产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副产品。这看来是正确的,因为除了在管制之下,许多为形成垄断而组建石油卡特尔或合并企业的垄断化努力,很少有或没有社会价值。波斯纳用哈伯格和其他人的方法,继续估算在农业、运输、电力、银行、保险、医疗服务和通讯业管制的社会成本。在指出该估算非常粗糙以后,波斯纳总结道;“假定这些行业创造了国民生产总值17%左右,它们确实表明管制的总成本也许是极高的……这包含着也许会导致超级竞争价格的竞争的控制。”的确,管制成本也许会超过私人垄断的成本。例如,波斯纳估计,用于民航业的管制成本一年大约占到该行业营业额的20%。X-无效率亚当·斯密感觉到,垄断在技术上是无效率的。他在此提出的是成本损失而不是前面讲的资源配置及寻租的损失。我们现在将集中论述企业内部的效率或无效率。这一概念的大部分产生于认为许多厂商内部存在低效的资源配置法则或低效的管理人员和雇员这一直觉。任何保持低效率资源配置的厂商都处于次优均衡。经过改变其管理技术或内部资源配置组织法则,这个厂商就能无需增加任何投入而增加产出,这大约可被证明。对这种非最优的无效率企业均衡,哈维·雷本斯坦名之为X-无效率。确实雷本斯坦试图表明,在许多情况下,相对于X-无效率造成的社会损失,垄断或关税的福利损失是小的。雷本斯坦将X-无效率归之为动机低效率和信息市 场的低效率。资源所有者的动机低效率根据雷本斯坦的观点,X-无效率很大程度上由资源所有者的动机低效率引起的产出损失造成:(假定)……厂商可以购买到一组人力投入……生产技术知识可得,就可能得到不同的产出。如果各人能在某种程度上选择他们喜欢的APQT组合(能动性、速度、工作质量、时间花费),他们不可能选择将使产出值最大化的组合系列。在经济发展领域中,雷本斯坦最喜爱的例子之一是埃及的两个同样缺乏效率的炼油厂。其中一个产出较少的炼油厂引进一名新的管理者后,产出马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段时间以后,产出上有了惊人的提高。这一产出的增加归功于这位新经理。垄断的X-无效率比竞争的大X-无效率对垄断者和竞争者都有影响。但可以预见,垄断者由于不受竞争的约束,X-无效率将更大。因此,一个行业的竞争度越大,受X-无效率影响的厂商数就越少。很明显,在由于垄断不受竞争压力影响而出现X-无效率时,垄断带来的福利损失必然包括X-无效率在产出上的额外损失。所以,这种福利损失便是通常配置上的净损失(由于X-无效率而产生的任何额外的配置损失),加上由X-无效率引起的非配置净损失的总和。对垄断的X-无效率的进一步说明在垄断者、潜在垄断者的寻租行动与垄断引起X-无效率增加之间,也许存在着联系。也许垄断的X-无效率只是垄断者为他或她的垄断而不断支付的价格的一部分,一个为竞争者所不需要的管理阶层。在这种场合,垄断者在生产上的低效率不是由于其劣质的管理、懒惰的工人或动机不当,而是因为垄断企业的规模大于使平均成本最小的规模。这在卡特尔中特别明显,卡特尔中每个厂商都有一个卡特尔代理(或代理人)监督卡特尔的行动。卡特尔并不从事统一生产的管理;所以,卡特尔保持着分散化,它也许摒弃了任何可能的规模经济。这种卡特尔在雷本斯坦所谓的X-无效率方面几乎肯定是浪费资源的。对X-无效率的批评斯蒂格勒批评了雷本斯坦X-无效率的观点,特别是当这种无效率归之为动机因素时。斯蒂格勒指出,在那些彼此想实现互惠交易承诺的人们之间的所有交易,都需有资源实施这些协议。(不存在免费的午餐这类事。)如果资源不必投入这种实施之中,产出和效用明显会较大。但是,“如果水在华氏180度沸腾的话,产出和效用也将是较大的。”斯蒂格勒批评了雷本斯坦的埃及炼油厂的例子。雷本斯坦告诉我们,“如果存在着足够强的动机因素,这种变化(新经理)就会较早发生,这是相当可能的。”但是,正如斯蒂格勒指出的,“潜在的动机确实能重写整个历史。只要古罗马人足够努力的话,他们一定已经发现了美洲。(因此动机可被用来解释一切实际可能的未竟事业,不管报酬如何。)”再者,斯蒂格勒不相信雷本斯坦的理论解释能够表明垄断比竞争缺乏效率。雷本斯坦假定,(1)垄断未使利润最大,(2)由于一些新的、更有效率的竞争者进入,竞争者将被迫趋向使成本最小。要得到雷本斯坦的结论,我们必须接受第一个假定,它摒弃了传统理论。采取这种方法,我们不必争论,也无需举例,就解决了垄断对效率的影响问题。在第二个有关竞争选择的假定中的困难,可通过强调一般均衡而得到解释。被排出的企业家究竟到哪里去,有效率的企业家又究竟从哪里来?这种假定没有证明或阐明来来去去的素质不同的企业家究竟如何(至少渐近地)聚集在各个竞争行业中的高效率均衡之中。如果雷本斯坦的X-无效率的观点不是同义反复的——即,如果我们在配置资源时不必考虑加强监督、考察内部效率及其他有关的任务——那么X-无效率的一个可能的解释将涉及被选择的组织形式的整个结构。特别是,与追求利润的厂商相比,不适当的组织更经常地采用无效的资源配置法。事实上,许多支持X-无效率假设的例证可以直接和不适当的组织形式相联系,或和弱化参与者报酬与厂商效率关系的补偿制度相联系。次优理论从上述的讨论中人们可以容易地得出结论;行业的垄断化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这一结论显得很普通,但并不总是正确的。考虑某个行业Y,它是在Z1、Z2、Z3等其他行业都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中唯一非竞争的行业。我们知道,因为Y被垄断,其总产出相对于完全竞争的情形来将会减少。因而,在Y行业会有太少的产出,在Z1、Z2、Z3行业会有太多的产出。现在让我们改变一下说明。我们使所有其他行业(Z1、Z2Z3等等)都为纯粹垄断。如果Y完全竞争,那么,Z1、Z2和Z3 将会有太少的产出,Y会有太多的产出。如果Y行业被垄断,会发生什么情况?它会减少其产出,并会退回去与其他行业保持一致。在这种假定条件下,Y行业的垄断化也许会实际改进国家资源的配置。一个次优解,即重新使国家资源配置最优的X和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和X与Y间的边际转换率(MRTxy)相等,也许包含垄断化。根据标准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在最好的经济中,所有的行业都是完全竞争的,或所有垄断者都受完全歧视。一个行业中的任何垄断都会使经济缺乏效率。然而,在一个次优的世界,一些行业已被垄断,扭曲已经存在。在这样一个世界,另一个行业中的垄断会使经济缺乏效率还是更有效率是不清楚的。对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次优理论是一个在某个或更多市场已包含垄断等不完全性、且对此已无能为力的现存市场中,如何得到最佳结果的理论。这一次优理论有时被用来支持农业的垄断化。它是牛奶销售组织的支持者们使用的一个典型论点,这些人认为应允许其竞争者充当垄断者,这一论点如下:经济的其余部门盛行垄断;因此,垄断化的农业也许可以改进国家资源的配置。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制造业和农业两个部门的相互作用。假定制造业部门完全垄断;因此,存在相应的资源配置失当。农业部门完全竞争。我们假定在制造业没有摆脱垄断的可行办法,我们只能改变农业部门。因而我们将农民们组织成垄断者,农产品价格将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引起制造业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资源从农业流向制造业。其他许多变化也许包括垄断利润的增加、一些生产性投入的误用或某些价格的下降。让我们假定所有这些变化已经发生,这时的经济均衡如图5.10的(a)和(b)所示。单位成本20美元的制造业产品共21亿,以每单位40美元的价格出售。单位成本1.50美元的农产品共70亿蒲式耳,以每单位3美元的价格出售。我们是否处于进一步改变资源配置模型就能提高国民总产出的境地?让我们瞧瞧。我们尝试将市场价值为150万美元的资源由垄断的农业转入制造业。假定边际成本为1.50美元,这需要放弃100万蒲式耳的农产品,以得到75000制造品单位的赢利。制造业商品可以以略少于40美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样赢利就略低于300万美元。但是——请等一下——移出的农产品也可以以每单位3美元略多的价格卖给消费者,这意味着消费者放弃了超过300万美元的价值。同样的推理也可以证明,资源由制造业向农业转移一个单位,也会减少经济产出的总价值。因此,可以知道最大的国民产出值只有在两部门同时垄断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因为我们不能垄断农业部门而使制造业部门完全竞争,所以我们明显获得了使经济产出总值最大化的均衡。上面是运用次优理论的一个特殊例子,在这里,垄断是“好的”。实际上,恰巧能如此巧妙地证明的唯一理由是我们设计了图5.10中表(a)和(b)的曲线,这样,制造业部门均衡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例(40÷20=2)等于农业部门的价格与边际成本之比(3÷1.5=2)。次优理论的证明次优理论的严格证明是相当复杂的。我们可以在图5.11用简单得多的技术阐明它。我们画一条生产转换线TT。我们知道福利最大化处于社会福利曲线W3和生产转换线的交点E上。假定此时达不到E点。当存在一些制度限制或自然障碍,只有沿CC线的组合才可能成立。如果我们想满足怕累托标准(MRTxy=MRSxy),我们不会说沿CC线到点E”’或E’的移动是符合要求的,因为这种移动仅仅使我们位于生产转换线上。例如,移动到E”’点将使我们位于福利曲线W1。如果换一种方法,我们移动到点E”,我们就能得到较高的社会福利曲线W2。因此,根据次优理论,在无法达到帕累托最大化的边际条件时,为了使福利最大化,违反其他的一些边际条件也许是较有利的。次优理论常被用来质问试图通过一种隔绝状况达到帕累托条件的经济政策的意愿。这些在单个市场努力促成帕累托条件的政策倡导者声辩,只要所考虑的市场与其他市场相对无关,那么其他市场达到帕累托最大化的一些条件未得到满足也无关紧要。例如,钢铁业的经济政策不应该受到牙签行业不完全竞争的影响。次优理论的局限尽管次优理论被用来主张允许或甚至增加经济中的扭曲现象,然而其局限性仍表明,人们在为上述意图运用它时要慎重考虑。经济并非如此简单 在我们现代经济中,有复杂得多的水平和垂直的相交关系。最终消费者买的不是所有产品。在最终产品制造出来以前,许多产品被其他厂商用作中间产品,次优理论未能恰当地论述中间厂商。因此,在试图达到最大福利时,对于一个垄断行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被允许垄断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总之,在图5.10的(a)和(b)中的简单数量例子不能应用于整个经济。的确,兰开斯特-利普西(Lancaster-Lipse)的次优理论不是一般的。而且,我们也无法知道它们对包括生产和消费的互补品和替代品的更复杂的情况,或对中间商品能有多少解释力。基本模型的不充分垄断和竞争模型的纯粹形式未得到充分证实,因而早期研究者对建立这些模型的条件和假定作了修改。X-无效率假说可能是这些模型发生变化的一个最近的例子。较早修改垄断和竞争模型条件的尝试多数集中在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条件。在以下两章,我们考察寡头垄断模型,这是纯粹垄断模型和垄断竞争模型的扩展,也是竞争模型的扩展。  《产业组织理论、证据和公共政策》克拉克森 米勒著   6  寡头垄断    在产业中,严格的纯粹竞争或垄断的条件即使存在,也是很少见的。就连常常为人引为竞争性厂商典型例证的农场主也保留存货。而且,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地区的价格差距有时也高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即使一种产品或服务只有一个卖者,它也必然面临替代品的竞争。因此,垄断和竞争的纯粹形式最好被看成在一个系列中的两端。例如,我们可以把垄断竞争(下章将讨论)归为一个有着许多竞争模型特征的模型、在这个系列的另一端,我们又发现可以归入寡头垄断范畴的模型,这主要由在一个产业中的厂商数来区分。尽管当前尚无寡头垄断理论,各寡头垄断模型都强调彼此依赖这一基本概念。寡头垄断这一术语意指在某产业中存在不止一个厂商;人们一般认为这一数量范围在二个到十二个或更多的厂商之间。此外,寡头垄断模型是有区别的。一些模型具有较多的接近竞争的市场特征,而另一些只有少数厂商的模型则有许多类似分享垄断的特征。古诺模型各种寡头垄断理论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对厂商间互相依赖关系性质的描述。一家厂商对另一家厂商作出反应的方式被称为“反应函数”。我们首先论述的古诺理论就含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反应函数。一个多世纪以前,安托瓦纳·奥古斯丹·古诺(AntoineAugustin Gournot)创立了双头垄断理论。不幸的是,古诺这一理论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传播开来并受到广泛的讨论。古诺的模型本身是饶有兴味的,并常常被当作进一步分析的基础。古诺模型的假设古诺基本模型的假设如下:1.产品是同质的。2.有两个买者,以后将推广为几个卖者。3.每个卖者都有相同的边际成本。4.每个卖者对市场需求曲线上的短一点都有完备的信息。5.市场变化是指产量变化而不是价格变化。6.最后,古诺的关键假设涉及的行为法则是:两个垄断者之一在选择他的或她的产出率时,假定对方的产出将保持不变。关于竞争对手反应函数的最后这一假定,使古诺的理论成为讨论竞争对手反应的其他多种寡头垄断理论所追随和模仿的经典理论。毕竟,竞争对手的行为是寡头垄断的基础;它为完全竞争和纯粹垄断理论所忽视。古典理论简单地假设了几种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有意识的竞争行为,而这又常常是以对竞争者行为的假定为基础的。可将其与现代假定有一个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并预言每个有意识地达到这一特定目标的经济主体行为的类型及成功与否的理论比较一下。古诺模型假定的行为方式是掩耳盗铃式的,即两个双头垄断者之一活动时仿佛他或她的行动不会诱发对手的产量反应。这基本上是一种厂商不根据经验调整自己行为的模型。按照这一假定,在任何情况下,古诺都能表明两个寡头垄断者可以接近均衡的产量和价格。古诺的均衡理论为了理解模型的功能,我们从某商品的行业需求曲线开始讨论。为保持古诺原文的风貌(他用自流井作为这一商品),我们将用矿泉水为该商品。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假定需求曲线是线性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请看图6.1。行业需求线是DD,边际收益线为MR。两个企业是Ⅰ和Ⅱ。企业开始移动,企业Ⅱ暂时不动。因此,DD是企业Ⅰ面临的需求线;它确定的产出率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处。它是边际收益线和水平轴相交处的产量。它的产出率为 。这里上标指厂商,下标指时期或“阶段”。因而, 指寡头Ⅰ在第一阶段或第一期生产的产量。这是在假定另一个寡头将保持其产出为零的条件下得出的。现在厂商Ⅱ进入市场。它把厂商Ⅰ的产量 视为既定。厂商Ⅱ相信其需求线是DD减 的产出量。它的需求线是由DD减去厂商Ⅰ的产出率Q11而得到的D’D’。厂商Ⅱ将通过使产量确定在新的边际收益线MR’和代表其边际成本线的横轴的交点而使利润最大。厂商Ⅱ将生产 。厂商Ⅰ接着又移动。它假定厂商Ⅱ保持其 的产出率。厂商Ⅰ设想,其新的需求线为市场需求线减厂商Ⅱ的产出率。这一新的需求线是图6.1中的D”D”。这条需求线派生的边际收益线记为MR”。厂商Ⅰ会改变其产出率,以使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0。这一点位于MR”和水平轴的交点处,或者在产出率QE处。每个厂商都把另一个厂商的产量视为既定,然后通过选择适度的利润最大化产出率使其利润达到最大。这一新产出促使竞争者的需求线接着发生变化,竞争者便选定一个新的较低价格。然而,这一过程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最终,如同图6.1中两个厂商的情况那样,每个企业的产出率将趋近于1/3Qo的均衡量。每个厂商出售其产品的价格是Pc。注意这同完全竞争的结果不同,完全竞争要求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此处边际成本为零。因此在古诺双头垄断模型里,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产出率少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出率。但是,在古诺的模型中,产出量要比在纯粹垄断条件下的产出量大。在纯粹垄断中,产出率将为QII。因为在此MR=MC。在图6.1中的垄断价格将为Pm。反应函数对寡头Ⅱ提供的任何产出水平,都存在寡头Ⅱ使厂商Ⅰ的利润最大的产出。在图6.2中,这一系列产出点构成寡头Ⅰ的产出反应曲线RⅠRⅠ。同样,在图6.2中,寡头Ⅰ的产出反应曲线假定为RⅡRⅡ。如果寡头Ⅰ生产产出 ,寡头Ⅱ将在其产出反应线上移动到与a,生产 。当寡头Ⅱ的产出 为其最大产出时,寡头Ⅰ现在想把产出增加到 (点b)。在厂商Ⅰ的扩展给定后,寡头Ⅱ将力求生产较低产量 (点c)。这一过程将继续下去,直到两个寡头达到产出E,此点为均衡点。这一均衡点常被称为古诺均衡点。伯特兰模型古诺双头垄断分析的一个变种是由约瑟夫·伯特兰(Jo-seph Betrand)提出的,分析被证明是对古诺理论的混乱的、也许是错误的批评。伯特兰的双头垄断模型和古诺的模型相似。区别在于,伯特兰假定对手调整的是价格而不是产量。在伯特兰式的调整过程中,假定另一对手将维持他或她的现有价格,则每个竞争者将少量降低他或她的价格以占据整个市场。生产者被假定是同质的,所以开价较低的卖者便占据了整个市场。不过,每当一个卖者降低价格时,另一个卖者当然也会降低其价格,直到足以占领整个市场为止。这一降价过程继续下去,直到价格降低到边际成本或竞争性价格为止。所以,尽管我们只是将调整变量由产量改为价格,但伯特兰模型解出的却是竞争性市场的结果,而古诺解则不是。在任何时期供应给定产量的古诺式双寡头之一必定在限制他或她可以取得的市场份额,而伯特兰式垄断者报出的价格使他或她可以占据整个市场,因为所有消费者都将转向价格较低的卖者。当我们认识到一旦在市场上不止有一个厂商,因而要达到总利润最大化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合谋时,伯特兰的结论也许看来就不那么奇怪了。在伯特兰的模型中不存在合谋。假定不同,厂商相信其竞争者对自己的活动作出的反应也就不同。这是很重要的,伯特兰模型和古诺模型就说明了这一点。这两个模型假设不同,也就意味着双头垄断者对其面对的需求条件理解不同,这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埃奇沃思模型埃奇沃思模型对古诺的假定作了两点修改。第一点是,两个矿泉水生产者的生产能力都是有限的。在价格为零处的需求量超过单个厂商的供给能力。第二点修改是,在极短的时期里,矿泉水市场上会出现两种不同价格。最重要的是,埃奇沃思不仅假定每个寡头选择使利润最大的价格,而且也假定选定这一价格时,另一个寡头不会改变其价格。在埃奇沃思模型中的趋向均衡的过程埃奇沃思模型指出,在长期中,双寡头的产品将有同样的价格,他们将等量瓜分市场。因此,我们在图6.3中表明寡头Ⅰ的产出率位于右面,寡头Ⅱ的产出率位于左面。共有的纵轴表示单位价格。寡头Ⅰ的需求线是dⅠ,寡头Ⅱ面临的需求线是dⅡ,两条需求线都假定,在长期中,两个卖者的价格相同。两条对称的需求线的每一条,等于市场需求的二分之一。寡头Ⅰ和Ⅱ的最大生产能力分别为 和 。像在古诺模型中一样,卖者不断追求最大利润,并不能根据经验作出调整。埃奇沃思模型也是一个非边干边学模型。我们从寡头Ⅰ(暂时是唯一的垄断者)开始,他的利润最大化价格是P1。之所以此处使利润最大化,是因为与之相应的产出率 位于边际收益线和水平轴的交点,在这里,水平轴也是边际成本曲线。为简化起见,我们没有画出边际收益线。(检查一下该图的精确性,看看 是否位于O点和需求线与水平轴相交点之间的正中。然而,寡头Ⅱ看见寡头Ⅰ的价格P1后,认为将他或她的价格定在P1以下,就可以把消费者从继续维持P1的寡头Ⅰ那儿引开。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