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医诊断学-5

作者:朱文锋 字数:14699 更新:2023-10-09 13:28:51

2、寒证、热证与寒象、热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寒热辨证的意义:主要在于辨别疾病的性质和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不同变化。阴盛或阳虚,其证属寒;阳盛或阴虚,其证属热。4、寒、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5、寒、热证的鉴别要点。6、寒、热证之间联系。7、寒、热证与表、里证的关系。一、寒 证[概念]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阴盛阳虚所表现的证候。具体地说,寒证是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的证候。这也是寒证与寒象的区别。[临床表现]寒证包括表寒、里寒、虚寒、实寒。因导致寒证的原因是诸方面的。故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一般表现为阳气温化不足的特点,如恶寒喜暖,面色 白,肢冷踡卧,口淡不渴,痰、涎、涕、便清稀,舌淡苔润,脉迟或紧等。[证候分析]阳气不足或阴寒独盛,不能温煦形体,故见诸寒象;阳虚气不化水,所以有“诸寒水液,澄澈清冷”之症。二、热 证[概念]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机能活动尤进所表现的证候。具体地说,热证是指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的证候。这也是热证与热象的区别。[临床表现]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也不尽一致,一般均表现为发热、津伤不足和热扰心神的基本特征。如恶热喜冷,口淡喜冷饮,顶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证候分析]阳热内盛,耗伤津液,故见热盛津亏之征。如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痰涕黄稠,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热扰心神,火性上炎,故烦躁不宁,面红目赤,舌红苔黄为热征,舌干少津为伤阴,热助血行则脉数。三、寒热证鉴别要点表1 寒热证鉴别要点简表鉴别项目症状体征证形寒 热口 渴面 色四 肢二 便舌 象脉 象寒 证恶寒喜热不 渴白冷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 淡苔白润迟或紧热 证恶热喜寒渴喜冷饮红 赤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 红苔 黄数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三种关系。(一) 寒热错杂[概念]是指寒热两类症状同时并见且同时反映的都是疾病的本质。[临床表现]可分以下四种类型:上热下寒:患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上寒下热:患者上部表现为寒,下部表现为热的证候。表寒里热:患者外为表寒证,内为里热证。表热里寒:外感风热,又误下损伤中阳,或原本素日中阳不足。[证候分析]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病因多由寒热错杂,病理为阴阳之气不相协调,或为阳盛于上,阴盛于下;或阴盛于上,阳盛于下所致。表寒里热证,常由于本有内热,又外感风寒;或外邪传里化然而表寒未解的病证。表热里寒证,多见于素有里寒而复感风热;或表热还未解,误下以致脾胃阳气损伤的证候。(二) 寒热真假[概念]寒证见热象,为真寒假热证;热证见寒象,为真热假寒证。[临床表现]可见以下两种类型:真寒假热证:即内有真寒而外见假热的证候。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饮亦不多,脉大而无力,并且还可以见到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等一派寒象。真热假寒证,是内有真热而外见假寒的证候。肢冷而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脉沉数而有力,更见烦渴喜冷饮,咽于,口臭,谵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而干。[鉴别要点]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脉等作为诊断的依据。假象和真象的不同点在于假象之面赤,是面色 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而赤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踡卧,欲得衣被。(三) 寒热转化[概念]病本寒证或热证,后出现热证或寒证,当新证出现后,原证消失,即为寒热转化。[临床表现]有以下两种情况:寒证转化为热证,病本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后寒证消失。具体症状见热证。热证转化为寒证,病本热证,后出现寒证,寒证出现后热证消失。具体症状见寒证。[证候分析]多因失治、误治或正不胜邪所致。具体症状见前面寒、热证。寒热证的相互转化,反映邪正盛衰情况,由寒证转化为热证,是人体正气尚盛,寒邪郁而化热,热证转化为寒证,多属邪盛正衰,正不胜邪。五、寒热与表里证的关系寒证热证与表里证相互关系,可形成多种证候,除上述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二证之外,临床上常见的还有表寒、表热、里寒、里热等证候,如表(2):表2 表里寒热证相互关系简表鉴别证型临 床 表 现舌 象脉 象辨 证表寒证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苔薄白润脉浮紧外感寒邪卫阳受损表热证 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 数外感热邪卫气被郁里寒证 形寒肢冷,面色 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白润沉 迟寒邪宣中或阳气虚定,失其温煦里热证 面赤身热,心烦口渴,喜冷饮烦躁多言,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 黄数里热炽盛伤津耗液复 习 思 考 题1、寒、热证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如何分析其机理?2、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怎样理解寒热与表里的关系?第三节 虚 实目 的 要 的1、掌握虚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2、掌握虚实夹杂、转化和真假的鉴别要点。3、掌握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主 要 内 容1、虚与实的概念,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有余。即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间?通评虚实论》)。2、虚实辨证的意义:通过虚实辨证,可以掌握邪正盛衰的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只有辨证准确才能攻补适宜,免犯虚虚实实之误。3、虚、实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4、虚、实证与表里、寒热证的关系。5、虚、实证间的夹杂、真假关系及鉴别。一、虚 证[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临床表现]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和物质之不足,均可以产生虚证,因此,在虚证中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以及脏腑诸虚的不同,很难全面概括。具体表现见以后有关内容。[证候分析]虚证多见久病,其致病原因,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伤及阴阳。伤于阳者以阳气虚的表现为主,由于阳失温运与固摄的功能,故见阳虚诸症;伤于阴者以阴血虚的表现为主,由于阴不制阳,及失去其懦养滋润的作用,故见阴虚诸证。二、实 证[概念]实证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临床表现]由于致病邪气的性质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实证的表现亦极不一致。临床主要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致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邪盛与正气抗争而发热,实邪扰心,或蒙蔽心神,故烦躁甚至神昏谵语;邪阻于肺,肺失宣降而胸闷,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实邪积于肠胃,则大便秘结,腹胀满痛拒按;邪正相争,搏击于血脉,故脉实有力,湿浊蒸腾,故舌苔多见厚腻。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要点虚证与实证,从症状来看,同样的症状,可能是实证,亦可能是虚证。因为虚证、实证其临床表现甚多,难以一一列举,下列鉴别简表,供参考:表3 虚证实证鉴别简表分类 证候素 质病 程语声呼吸痛的性质胀的性质舌脉虚 证弱长声低息短喜按时减舌质淡嫩虚实 证强短声高气粗拒按不减舌质苍老实四、虚证和实证关系二者可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临床上同时并存,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 虚实错杂[概念]同一患者在同一时期存在着正虚与邪实两方面病变,即虚证中央有实证,或实证中夹有虚证,以及虚实并见的部是虚实错杂证。[临床表现]可见以下三个方面:实证夹虚:此证常常发生于实证过程中正气受损的患者,亦可见于原来体虚而新感外邪的病人,它的特点是以邪实为主,正虚为次。虚证夹实:此证往往见于实证深重,拖延日久,正气大伤,余邪末尽的病人,亦可见于素体大虚,复感邪气的患者。其特点是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次。虚实并重:此证多见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原为严重的实证,迁延日久,正气大伤,而实邪末减者;二是原来正气甚弱,又感受较重邪气的病人。其特点是正虚与邪实均十分明显,病情比较沉重。[证候分析]虚实错杂多见久病之中,病邪仍盛,正气已衰,或素体虚弱又有新感或患者脏腑功能低下,使之邪盛正衰,导致病理产物停留于体内而造成虚实错杂。(二) 虚实真假[概念]在虚证、实证症状同时出现的疾病中,一为疾病的本质,一为假象的叫虚实真假。[临床表现]虚实真假,其假象都表现于外。假实证:临床所见虽胀满而不似实证之不减;腹虽胀急,但时胀时不胀,不似实胀之常急,腹满按之不痛,或按之痛减;脉弦硬多与沉迟并见等等,都是假实。假虚证,临床所见虽默默不语。然语时多声高气粗;泄泻而得泻反快,虽不食亦有思食或能食之时,虽倦怠而稍动则觉舒适,胸腹满,按之痛剧,或痛处不移等,均属假虚。[证候分析]真实假虚证,病本实证,邪气有余,是其病理所在。虚象之所以出现,多因邪气壅盛,使经络阻滞,气血不畅,正气难以外达所致。真虚假实证,病本虚证,正气不足,是其病理所在。实象之所以出现,多因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所致。虚实真假鉴别是以脉象、舌象、语言及体质、病因、病程、治疗等为其要点。五、虚脱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虚实常通过表里寒热几个方面反映出来,形成多种证候(如表4)。表4 虚实与表里寒热关系简表症状证型临 床 表 现舌 象脉 象辩 证表虚证 发热恶风,自汗出易患感冒舌 淡苔薄白浮 缓细 弱 风邪犯表,营卫不调内伤气血,卫气不固表实证 发热恶寒无汗舌淡苔白浮 紧 外邪侵袭,阳气不固虚热证 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细 数 阴液亏耗,虚热内生虚寒证 精神不振,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溏簿小便清长舌质淡嫩微或沉迟无力 阳气虚衰,温化无权实寒证 畏寒喜暖,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拒按肠鸣腹泻,小便清长舌 苔白 润迟或紧 寒气过盛,阳气被遏实热证 壮热喜冷,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面干洪 滑数 实 热邪炽盛复 习 思 考 题1、虚、实证临床有哪些主要特点?其主要病理及鉴别要点是什么?2、怎样鉴别虚实夹杂、转化和真假证?3、虚实证与表里、寒热证之间有何关系?第四节 阴 阳目 的 要 的1、掌握阴证、阳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证的临床表现及病理。2、掌握各证之间的鉴别要点,如阴证与阳证、阴虚证与阳虚证、亡阴证与亡阳证。主 要 内 容1、阴证和阳证。2、阴虚和阳虚证。3、亡阴和亡阳证。以上均为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4、阴阳辨证的意义: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弗实证为阳证,里寒虚证为阴证,故八纲又称“二纲六要”,所以阴阳辩证是疾病辨证中的重要方法。一、阴证和阳证(一) 阴 证[概念]帆符合“阴”的一般同性的证候,称为阴证。如里证,寒证,虚证可概属于阴证的范围。[临床表现]阴证的临床特点以正气不足,机能低下,寒象为主。具体症状可有,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重踡卧,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语言低怯,纳呆,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证候分析]阴证是机体气虚不足,阳虚寒盛的反映,所以阴证一般是指虚寒证而言(实寒证亦属阴证范围)。下面分析是仅就阳气不足产生的虚寒(阴证)而论:精神萎靡、乏力、声低是虚证之表现: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腥臭,小便清长是里寒证之表现;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涩均为虚证,虚寒之舌脉。(二) 阳 证[概念]凡符合“阳”的一般属性的证候称为阳证。如表证,热证,实证,概属于阳证的范围。[临床表现]阳证以正气未定,阳热有余为主要特点;面色偏红,发热,肌肤灼热,神烦,躁动不安,语声粗浊或骂詈无常,呼吸气粗,喘促痰呜,大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刺,脉洪大,浮数,滑实。[证候分析]阳证是表证、实证、热证的归纳,恶寒发热并见是表证的特征,面色偏红,神烦躁动,肌肤灼热等乃为热证之表现;语声粗浊,骂詈无常,舌红绛苔黑起刺,脉滑实等又是实证的表现。(三) 阴证和阳证的鉴别要点表5 阴证与阳证鉴别简表证型四诊阴 证阳 证望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踡卧,倦怠无力,萎靡不振,舌淡胖,苔润 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狂躁不安,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刺闻 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怯弱 语声粗浊,狂言叫驾,呼吸气粗问 大便腥臭,饮食减少,口中无味,不烦不渴,或喜热饮,小便清长成短少 大便秘结,恶食,口于,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切 腹痛喜按,身寒足冷,脉象沉微,细涩迟弱无力 腹痛拒按,身热足暖,脉象浮洪,数大滑实而有力二、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概念]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是指肾阴不足与肾阳不足的证候。[临床表现]现分述肾真阴、真阳不足如下:真阴不足:临床以阴虚阳亢,虚火内燃为主要特点,表现为虚热津亏症状。面白颧赤,唇若涂丹,口燥,舌干红无苔,咽干心烦,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无力,遗精,脉数无力。真阳不足,临床以阳虚寒盛,气不化水为主要特点,表现为虚寒症状。面色 白,唇舌色淡,喘咳身肿,腹大胫肿,肌冷便溏,或五更作泻,阳萎精冷;脉大无力。[证候分析]真阴不足证,以肾的阴精亏乏为基础,阴虚水亏全身水津不足,阳盛而虚火内生,是成本证。真阳不足证,是肾中阳气不足,失其温煦化生作用,故表现为全身虚寒象。三、亡阴与亡阳证[概念]阴精、阳气亡失的证候为亡阴、亡阳证。[临床表现]亡阴、亡阳证出现于疾病危重阶段,其症状表现为:亡阴:除原发病危重症外,大汗淋漓,汗出如油,味成,四肢温和,气粗口渴,脉实或躁疾,按之无力。亡阳:除原发病的各种危重症状外,可见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味淡,四肢厥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踡卧神疲,脉微欲绝等。[证候分析]久病、重病或失治误治,特别是高热大汗,或过用汗法,或吐泻过度,失血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易发生亡阴、亡阳证。亡阴者,因阴虚则阳亢,表现一系列热象,但究属虚证,故脉虽似洪实而躁疾,必按之无力;亡阳者,因阳虚则寒,表现一系列寒象;以虚阳外越,故脉见浮数而空,甚则微细欲绝。由于阴阳互根,相互消长,故阴津枯竭,阳气则失所凭依而散越,出现阳气亡散;而亡阳则阴液必损,出现阴液亡失。临床亡阴与亡阳证常相继发生,只是主次不同罢了。四、亡阴与亡阳证鉴别要点表6 亡阴与亡阳鉴别简表鉴别点证型汗四 肢舌脉 象其 它亡 阴汗 热味 咸温红 干洪实或燥疾按之无力肌热、气粗、渴喜冷饮亡 阳汗 凉味 淡厥 冷白 润浮数而空,或微细欲绝肌冷、气微、不渴或喜热饮复 习 思 考 题1、亡阴、亡阳证的临床特点有哪些?2、怎样鉴别亡阴与亡阳证?3、亡阴与亡阳证有何联系?4、如何鉴别阴证与阳证?第四章 辨 证目 的 要 的1、了解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2、掌握各种辩证方法的临床运用,认识各证候的临床特点和主要病理过程。3、注意一些相似证候的鉴别。主 要 内 容1、辩证概念:在望、闻、问、切四诊资料基础上,运用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等,对疾病的某一个阶段的病因、病位、性质及正邪关系等进行思维分析,并得出一个高度的抽象理性概括结论——证候,称之为“辩证”。2、症的概念:症是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3、病的概念:机体的一切异常生理变化都概称之病,正如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为之病”。4、症状、证候、病三者关系:症状、证候、病三者对认识疾病来说。虽概念不同,但又密切相关。每种病,都一定会有相应的症状显露,或感官直接得知,或通过仪器检查发现。可以说,不存在没有症状的病。就一个具体症状来说,它只能反应病的局部病理变化,但也有可能某一症状是认识疾病的关键。症状对证候,是必不可少的依据。证候可以表达诸多症状间的必然病理关系。因此,症状具体反应了病的各局部变化,而证候则抽象反映了病的这一阶段的总体病理过程。证对于病,只说明某阶段病变实质,有是病便有是证。一个病可表现几个不同的证,而同一个证也可出现于不同的病中。所以,诊断先从辨证入手,而后认病,之后再辨证,方能相得益彰,治疗无误。5、七种辩证方法:即病因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第一节 病因辨证目 的 要 的1、掌握六淫证候的辨证要点。2、熟悉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证候特点。主 要 内 容1、病因辨证的概念:从能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角度,探求病证特点的辩证方法,叫病因辨证。2、病因辨证的意义:通过分析患者的各种病态反映(症状、体征),根据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来推求病之病因所在,从而给治疗提供依据。3、病因辨证征型:六淫病证、七情病证、饮食劳倦病证和外伤病证。一、六淫病辨证(一) 风淫证候具有发病迅速,消退也快,游走不定的特点。[临床表现]证见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咳嗽,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缓,或肢体麻木,抽搐,强直,角弓反张;或皮肤瘙痒。[证候分析]风邪袭表,伤人卫气,腠理疏松,卫气不固,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风邪上受,防气失宣,故咳嗽,鼻塞流涕,脉浮缓,苔薄白,为风邪犯卫之征。风邪袭于肌腠,则麻木或瘙痒;风邪侵袭经络伤于经筋,则抽搐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二) 寒淫证候[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喘咳鼻塞,苔薄白,脉浮紧;或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腹痛肠鸣,泄泻,呕吐等。[证候分析]寒邪束表,玄府不通,卫气不能宣发,故发热恶寒,无汗,寒滞经脉则头痛,身痛,皮毛受邪,内舍于肺。肺失宣降,故喘咳,鼻塞;脉浮紧,苔薄白,为寒袭于表之征。寒滞经脉,壅遏气机,则手足拘急;阳气不达四肢,则四肢厥冷;寒凝不温,筋脉收缩,则脉微欲绝;若寒中于里,中阳受损,升降失常,运化不利则腹痛,肠鸣,泄泻,呕吐。(三) 暑淫证候[临床表现]有伤暑、中暑之别,伤暑:恶热,汗出,口渴,乏力,尿黄,舌红,苔白或黄,脉虚数。中暑:发热,卒然昏倒,汗出不止,口渴,气急,甚或昏迷惊厥,舌绛干燥,脉濡数。[证候分析]暑性炎热升散,最易耗气伤津,其病必见热象,且暑多夹湿,暑湿相混而致病。伤暑,为外感暑湿之邪,腠理开泄,肌肤汗出,耗气伤津所致。暑性炎热,蒸腾津液,故见恶热,汗多,口渴,尿黄;暑病汗多,气随汗泄,故疲乏而脉虚数,暑夹湿邪,湿泛上焦,故苔白或黄。中暑,为夏令烈日高温之下,劳动过久,暑热炎蒸,上扰清空,内伤神明,因而卒然昏倒;热则灼气伤津,故发热,口渴,汗出,气急;暑热夹湿,蒙蔽清窍,内陷心包,则昏迷;暑热伤津,化燥生风,风气内动,则惊厥;暑热灼甚,营阴亦伤,故舌绛干燥,湿则脉濡,热则脉数,暑湿相混,则脉象濡数。(四) 湿淫证候[临床表现]分伤湿与冒湿两类:伤湿:头胀痛,胸闷,口不渴,身重而痛,发热身倦,小便清长,舌苔白滑,脉濡或缓。冒湿:首如裹,遍体不舒;四肢懈怠,脉濡弱:湿伤关节,则关节酸痛重着,屈伸不利。[证候分析]湿性重着,粘滞,其病缠绵。湿淫伤人,湿束皮肉筋骨则胀痛,胸闷,身倦不舒。脉濡缓,苔白滑为伤湿之征。冒湿多在云瘴山岚,天阴淫雨的晴后湿蒸之时。湿淫重浊,阻滞清阳,故首如裹,湿邪侵入关节,气血不畅则酸痛重着屈伸不利,称之为“着痹”。(五) 燥淫证候[临床表现]燥淫有温凉之分: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咽痒,鼻塞,舌白而干,脉浮。温燥:身热有汗,口渴,咽干,咳逆胸痛,甚者痰中带血,上气鼻干,舌干苔黄,脉浮数。[证候分析]凉燥,多在深秋感人,袭于肺卫,故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咽痒,口干,脉浮等肺燥的征象。温燥,每于初秋感人,气偏于热,燥热迫于肺卫,灼液伤津,故身热有汗,口渴咽干鼻干,咳逆胸痛;燥伤肺络,则痰中带血。(六) 火淫证候火、热、温三邪,其性相近,热轻火重。火是热之极,湿为热之渐,所以,火热,温热常相提并论。三者均为阳盛之象,其性燔灼迫急,易耗津伤液,常导致筋脉失常而动风,迫血妄行而动血。[临床表现]壮热,口渴,而红目赤,烦躁、谵妄、衄血、吐血、斑疹,或狂越,痈脓,舌质红绛,脉洪数或细数。[证候分析]火、温、热三气燔灼伤津,故壮热,口渴,而红目参,脉洪数;火热入营血,耗血动血,迫血妄行,则衄血,吐血,发斑发疹;火热燥燔,心肝受灼,则狂躁;火热郁结不解,腐肉成脓,舌质红绛,脉细数,是火热深入营血之征。(七) 疫疠证候疫疠又名瘟病,属时行病,又叫天行病;如瘟疫、疫疹、瘟黄等,其特点是有传染性,起病时类似壅伤寒,应注意鉴别。详见临床各科。二、七情病辨证[临床表现]七情证候多见于内伤杂病。七情太过,方能致病。七情致病,主要表现为阴阳气血的变化,并可伤及五脏,表现五脏的证候。喜伤,则心神不安,或语无伦次,举止失常。怒伤,则肝气逆,甚者血苑于上,致神昏暴厥。忧伤,则情志抑郁,闷闷不乐,神疲乏力,食少纳呆。思伤,则健忘,怔忡,形体消瘦,睡眠不佳。悲伤,则面色惨淡,神气不足。恐伤,则怵惕不安,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惊伤,则情绪不宁,甚则神志错乱,语言举止失常。[证候分析]喜则伤心,心伤气缓,神志不宁,甚则语无伦次。怒则伤肝,肝伤气不好而上逆,气逆则血乱,甚则血苑于上而暴厥。悲忧伤肺,肺伤则气闭不行,郁闷不乐;气消则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而食少纳呆;甚不思饮食。久病心脾两虚,则怔忡,健忘,失眠,消瘦。惊思则伤肾,肾伤气虚,则怵惕不安,恐人将捕之。惊则气乱,气乱则内动心神,神气被扰,则情绪不宁,甚或神志错乱。三、饮食劳伤病辨证(一) 饮食所伤[临床表现]食伤在胃,则胃痛,食少,恶闻食臭,嗳腐吞酸,胸膈痞满,舌苔厚腻,脉滑有力。食伤在肠,则腹痛,泄泻,不慎误食毒品,则恶心呕吐,或吐泻交作,腹痛如绞。[证候分析]胃为饮食所伤,胃气失降,纳食无权,故胃痛食少。食伤于肠,小肠失于承受,大肠失于传导,则腹痛,泄泻。食滞于中,脉气壅滞,故脉滑或滑疾或沉实。浊气蒸于上,则舌苔厚腻或口臭。误食毒品,胃肠受损,气机逆乱,则吐泻交作,腹痛如绞。(二) 劳逸所伤[临床表现]过劳,则倦怠无力,嗜卧,懒言,食少纳呆,脉缓大或浮成细等。过逸,则体胖不便,动则喘甚,心悸短气,肢软无力。[证候分析]过劳,则伤元气,故倦怠,嗜卧等;过逸,则气机郁滞,血脉不畅,则心悸,喘喝。(三) 房室所伤[临床表现]团虚,咳嗽咯血,骨蒸潮热,心悸盗汗。阳虚,阳萎早泄,手足清冷,腰酸膝软,梦遗滑精。[证候分析]房劳过度,精气受伤。阴气虚,则阳亢阴亏,火炎聚痰,有痰有火则咳嗽咯血,骨蒸潮热等症丛生。阳气虚,则精不固而滑精梦遗,阳虚筋脉失于温养,则见阳萎、腰酸膝软,手足清冷等症。复 习 思 考 题1、风淫、寒淫、署淫、湿淫、燥淫、火淫等证候各有何特点?为什么?2、燥淫证的温、凉燥二型如何鉴别?3、七情病证有何特点?4、饮食、劳逸及房劳所伤主要表现是什么?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目 的 要 的1、掌握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2、掌握血虚、血瘀、血热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3、掌握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4、掌握津液不足、水肿、痰饮证的概念、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主 要 内 容1、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运用脏腑学说中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分析气、血、津液的病变,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叫做气血津液辩证。2、气血津液辨证的意义,气血津液病变,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所以与脏腑辩证是密切相关而互参的。3、气血津液辩证证型:(1)气病证候,气虚、气陷、气逆、气滞证。(2)血病证候: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3)气血同病证候: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4)津液病证候:津亏、水肿、痰饮证。一、气病辩证(一) 气虚证[临床表现]气虚证以脏腑功能不足为特点,具体症状为: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证候分析]气虚证多由久病、过劳或年老体弱而发病。元气亏虑,则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气虚卫外不固则自汗;劳则气耗,故活动后诸症加剧,舌、脉均为气虚之征。(二) 气陷证[临床表现]见一般气虚证,突出表现脏器下垂及下陷症状。如,久痢久泄、腹部坠胀、脱肛等。舌淡苔白、脉弱。[证候分析]气陷证多由气虚证发展而来,气虚无力升举而下陷的证候,多由劳伤所致。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气陷于下,则久泄久痢;中气下陷则腹部坠胀,脱肛或子宫脱垂;气陷于下,则阳气不升,故舌谈、脉弱。(三) 气滞证[临床表现]胀闷、疼痛。[证候分析]病邪内阻,七情郁结,或阳虚不运,均可引起本证。邪实或正虚,使气机郁滞,轻则胀闷,重则疼痛。胀闷、疼痛是气滞证的辨证要点,但还需辨明原因,确定部位,才有意义。如食积胃脘,胃气郁滞,则胃脘胀满,甚者疼痛。(四) 气逆证[临床表现]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肝气升发太过为多见。肺气上逆则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头痛,眩晕,昏厥,呕血等。[证候分析]外邪或痰浊壅遏肺气,不得宣发肃降,上逆而发咳喘。寒、痰、食积等停留于胃,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郁怒伤肝,肝气升发太过,肝气上逆而见头晕、眩晕,甚则昏厥;血随气逆而上涌,可见呕血等症。二、血病辩证(一) 血虚证[临床表现]濡养不足及心神失常两方面的特点。面色无华,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脉细无力。[证候分析]血虚证多因化源不足,失血过多,引起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血主濡养,血虚则肌肤失养,面唇爪甲舌体皆呈淡白色。血虚脑失养.目睛失滋则头晕眼花。心失血养则心悸。神不守舍则失眠。经脉失养则手足发麻。血虚脉道失充则细无力。血虚经血乏源,故月经量少色淡,月经衍期甚或闭经。(二) 血瘀证[临床表现]具有五个特点:疼痛:痛如针刺刀割,固定不移,拒按,常夜间加剧。肿抉:体表肿块青紫,腹内肿块固定不移(癥积)。紫绀:口唇爪甲紫暗,或皮下紫斑,或肤表丝状如缕,或腹部青筋外霹,或下肢筋育胀痛。出血:若出血,则反复不止,其色紫暗,挟杂血块,或大便色黑(潜血)其他: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妇女常见经闭。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证候分析]血瘀多由寒凝、气滞、血虚及外伤等原因引起。疼痛:瘀血内停,脉络不通,气机受阻,不通则痛。瘀血为有形实邪,阻碍气血运行,故痛有定处。剧如针刺刀割;按之气机更滞,故疼痛加剧。夜间阳入于脏,阴气用事,阴血凝滞更甚,故疼痛入夜加重。肿块:瘀血阻塞脉络,气血不行,日久不散,逐成肿块。在肌肤可见青紫,在腹内为症积。紫绀:瘀血内停,故在唇甲、肤表可见紫绀,或丝状如缕;停于肝脉,则腹部青筋暴露;瘀于下肢,则青筋隆起,弯曲,甚蜷曲成团。出血: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而外溢,故出血反复不已,甚色青暗,多杂血块。其他所见均为瘀血内停之征。(三) 血热证[临床表现]以出血和热象为特点。咳血、吐血、尿血、衄血等。其血色鲜红,质稠,不夹血块。发病多急,舌红绛,脉弦数。[证候分析]血热证多由烦劳、嗜酒、伤肝、房室过度等原因引起脏腑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而致。脏腑火热炽盛,热扰营血,络伤血不循经面血溢。因所伤脏腑不同,故出血部位也不同。肺络伤则咳血;胃络伤则吐血;膀胱络伤则尿血;衄血有鼻衄、齿衄、舌衄、肌衄,皆与所属脏腑火热炽盛,络脉损伤有关。舌红绛,脉弦数皆为血分火热炽盛之征(本条论述为内伤杂病的血热证)。(四) 血寒证[临床表现]血寒证以寒象,瘀血和疼痛为特点。手足疼痛,肤色紫暗发凉,恶寒。得温则痛减,舌淡苔白,脉沉迟涩;妇女少腹冷痛,形寒肢冷,月经衍期,紫暗夹有血块。[证候分析]血寒证:多由感受寒邪引起。寒性收引而凝滞,寒邪侵袭经脉,血行不畅则局部冷痛,肤色紫暗。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故喜暖怕凉,得温痛减。见于妇女,经前贪凉,寒客血脉,宫寒血瘀,而见少腹冷痛诸症。舌淡苔白,脉沉迟涩为里寒血瘀之征。三、气血同病辨证(一) 气滞血瘀证[临床表现]本证以气滞和血瘀所表现的症状为特点。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舌紫暗或见瘀斑,脉涩。妇女可见经闭、痛经或经色紫暗有血块等。[证候分析]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袭,疏泄失常。肝气郁结则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肝气郁结则烦躁易怒;肝郁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停,渐成胁下痞块。气滞与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故疼痛益甚如针刺而拒按。肝血瘀滞,经血不畅,则见经闭;肝脉抵小腹,肝气郁滞,血行不畅,而致痛经。舌紫、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征。(二) 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面包淡白或晦滞,身倦乏力,少气懒言,疼痛如刺,常见于胸胁。痛处不移而拒按。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证候分析]本证是气虚无力,血行瘀阻而表现的证候,常因病久气虚,渐致瘀血内停而引起。而色淡白,身倦乏力,少气懒官,为气虚之症。气虚血行缓滞,瘀阻络脉,血瘀内停,故面色晦滞,疼痛如刺面拒按。临床以心肝病变为多,故疼痛多在胸胁。气虚舌淡,血瘀紫暗,沉脉主里,涩脉主瘀,是气虚血瘀证的常见舌脉。(三) 气血两虚证[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汉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证候分析]本证是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多因久病,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致。辨证以气虚与血虚证候为依据。少气懒言,乏力自汗,为脾肺气虚之象,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血虚不能充养脉络,则见唇甲淡白,脉细弱。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面、舌,则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嫩;不得外养肌肉致形体瘦弱。(四) 气不摄血证[临床表现]以气虚证及出血证为特征。如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等;气短、倦怠无力,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等。[证候分析]本证为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见失血的证候,多由久病或失血所致。气虚统摄无权,血即离经而外溢。溢于胃肠则吐血、便血;溢于肌肤则皮下瘀斑;脾失统摄,冲任不固,则见崩漏。气虚则气短,倦怠乏力,血虚则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皆为气血不足之征。[证候鉴别]血虚与血热证的出血特点,气不摄血证的出血多见慢性病程,性质属虚证,血色淡而质薄,舌淡脉细届。而血热妄行之热证所致出血,多见急性病程,性质属实证,血色鲜红质稠,舌质红绛脉弦数。二者不难鉴别。(四) 随气脱血证[临床表现]大出血时突然表现亡阳的特点。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晕厥。舌淡,脉微细欲绝。[证候分析]气随血脱证,以大量出血时随即出现气脱之症为诊断依据。大量出血,气无所附而随之外脱,气脱阳亡,不能上荣则面色苍白,不能温煦则手足厥冷,不能温固肌表则大汗淋漓;神随气散无所主则晕厥,血失气脱,故舌淡,脉微细欲绝。阳气浮越而外亡,则脉浮大而散。内出血,每可突然出现气脱阳亡之危证,应予以注意。四、津液辩证(一) 津液不足证(津亏、津伤证)[临床表现]以“干燥”症为特点。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候分析]以肌肤、口唇,咽干燥及尿少便干为审证依据。津液不足,不能上滋则口燥咽干,唇燥而裂。外不能濡养则皮肤枯槁;下不能化生,濡润大肠则尿少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为津液不足之征。(二) 水液停聚证1、水肿[临床表现]阳水者,头面浮肿,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光亮。外感引起者,常伴恶风,恶寒,发热,关节酸重,苔簿白,脉浮紧;由水湿漫淫引起者,则来势较缓,全身水肿,按之没指,肢体困重,小便短少,脘闷纳呆,泛恶欲吐,苔白腻,脉沉。阴水者,水肿腰以下为重,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纳呆便溏,面色 白,神倦肢困,舌淡苔白滑,脉沉;或水肿日剧,小便不利,腰膝酸冷,四肢不温,畏寒神疲,面色 白或灰滞,舌淡体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证候分析]阳水以发病急,来势猛,先见眼睑头面,上半身肿甚者为辩证要点。感受外邪,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水津失布,泛溢肌肤,风与水相博而成风水证。肺位上焦,宣发受阻,水液停滞,所以水肿先见头面眼睑,三焦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短少,三焦具病,水无去路,泛溢肌肤。所以来势迅速,肌表簿而光亮。风邪引起,故见恶风,恶寒,发热,关节酸重,咽痛等卫表症状。风水相博,其证属实,苔薄白,脉浮紧是风水偏寒,舌红,脉浮数,为风水偏热、若水湿浸淫之阳水,则为脾土受困,运化失职而成,其肿渐及全身,来势较缓。水湿困脾,湿渍肢体,则肢体沉重困倦;膀胱气化失司则小便短少;脾病及胃,湿蕴中焦则脘闷纳呆;胃气上逆则泛恶欲吐。苔白腻,脉沉,为水湿内盛之征。阴水以发病缓慢,来势徐缓,水肿以足部开始,腰以下肿甚者为辨证赛点。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升清降浊,水势趋下,故水肿从足部开始,腰以下为重,按之凹陷不起。阴水正气虚衰,气血不能上荣,则面白色淡;神疲体倦,水湿内停。中远失常则纳呆便溏。苔白滑,病本在里,故见沉脉。久病不愈,脾肾具虚,肾阳不足,膀胱不利,则小便不利;肾虚则腰膝酸冷;碎肾阳虚,不能温煦肢体,则四肢不温,畏寒神疲;阳虚水停则面 白;肾虚水泛则面色灰滞;阳虚水寒之气内盛,则舌淡体胖、苔白滑面脉沉迟无力。2、痰饮:分痰证和饮证两类。[临床表现]痰证,咳喘咯痰胸闷,脘痞不舒,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喉中痰鸣,甚者神昏癫狂;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气痿,痰核乳癖,喉中异物感;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等。饮证;则见咳嗽气喘,胸闷,痰液清稀色白量多,喉中痰鸣,倚息不得平卧。甚则心悸,下肢浮肿,或脘痞腹胀,水声漉漉,食少纳呆;或胸胁胀闷作痛,咳喘引痛,舌苔白滑,脉弦。[证候分析]痰饮表现多端,“诸般怪证皆属于痰”。临床有风痰,热痰,寒痰,湿痰,燥痰之分。痰阻于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则咳喘,咯痰;气为痰阻,肺气不利则胸闷不舒。痰滞于胃,胃失和降,则脘痞纳呆;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痰涎;痰阻清阳,则头晕目眩。若痰迷心窍,心神受蒙,则神昏癫狂;痰随气逆,则喉中痰鸣。痰阻经络,则肢体麻木,甚则半身不遂:痰结皮下肌肉,凝聚成块;在颈可见瘰疬;在肢体可见痰核;在乳房可见乳癖;在咽多发梅核气。苔腻多主痰,白腻为湿痰,黄腻为热痰,脉滑为痰之征。饮证多停于肺、胃肠、胸胁等部位,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之分。饮停于肺,肺气上逆,则咳喘胸闷;饮为阴邪,质地稀薄,故痰液清稀色白量多;饮阻气逆而不降,故喉中痰鸣,喘息不能平卧。本病多反复,病久心阳亦伤,水饮凌心而见心悸;阴虚水湿下注,则下肢浮肢;饮停胃肠,气机不畅,故脘痞腹胀,胃中有振水声;水饮在肠,肠间有漉漉水鸣声。水饮内停,胃气上逆则泛吐清水,饮停胸胁,气机受阻,故胸胁胀闷不舒作痛;饮邪阻肺,肺气上逆,故咳嗽气喘,并有牵引疼痛感。饮为阴邪,故苔白滑;脉弦主饮,为水饮病常见的脉象。复 习 思 考 题1、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及气逆证各有何临床表现?如何来分析这些证候?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