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20151207032211332-2

作者:袁腾飞 字数:55231 更新:2023-10-09 13:26:37

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向天津进犯,攻陷天津,直逼北京。联军被称为杂种杂牌军。杂牌不用说了,八国。杂种就是黑的白的黄的全有,联军里面法国兵八百多,主要由越南人构成的,还有什么就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人。英军是3000多人,以印度人为主,另外就是香港和威海卫华人,经常香浓和威海卫华人组成的中国军队被误认为是清军,实际上看军服就可以看出来是英军。可能纯一点的就是美国人。这军队,连一个总司令都推举不出来,八国谁也不服谁,凭什么你当司令,谁要你。最后争来吵去,俄国人提议谁出兵多谁当总司令,当时俄国人最多,4800人。日本马上同意,我们的福岛师团马上在中国登陆15000人,俄国人说就当我没说吧。吵完了以后,俄国人灵机一动又提了一个提议,谁军衔高,谁当总司令,因为我是中将。德国说可以,我们皇帝正在派瓦德西元帅来华,马上就到。俄国说那还算我没说吧。最后美国和稀泥,凌晨三点出兵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德国说,我不去,我得等到瓦德西元帅来,我们只听瓦德西元帅的,打北京的是七国联军,北京打完了瓦德西才到,德国兵才开始北上。  七国联军打北京三点出发,小日本两点半就起床了,反正不管几点出发,时间没一个人遵守。那感觉是来晚了就没了。16000人的联军,日军8000人,俄军4800人,英军3000人,美军2100人,法军800人,奥军50人,意军53人,北京城里面的守兵11万,还有二三十万“刀枪不入”的义和团,当然这二三十万的“刀枪不入”的义和团一听枪响,大多数就脚底抹油了。这就跟今天的愤青一样,平时嚷嚷打这个灭那个,欢极了,因为那是让别人流血,真到自己了,不知道大小便失禁不?偌大个北京城五个多小时,宣告沦陷。联军攻陷东直门,老太后赶紧跑。  老太后化装成汉族农妇,带着皇上就跑了,一路上贴饼熬粥,风餐露宿,什么都没来得及拿走。联军一进北京,花花世界,朗朗乾坤,北京城各级官员及其眷属自杀殉国的高达1100多人,洋兵特别纳闷,中国人打仗这么没本事,怎么自杀那么有勇气。你跟我玩命呗,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自杀算什么意思?有的官员全家投井,那井都满了,最后一个跳下去都是磕死的,不是淹死的。还有的一家好几十口悬梁自尽,一进门都飘着了。联军士兵手持国旗,闯进胡同,东城西城的大宅院,一插,这是我们国家的,进去就抢。大宅门抢劫一空,王府烧为灰烬,庚子国难,损失惨烈。据记载,城破之日,洋人杀人无算。但闻枪炮轰击声,妇幼呼救声,街上尸体枕藉。北京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进入到20世纪的。  偷鸡反不成  目的是想救国的义和团,救国不成,招来大祸。也不知道是不是想救国,按他们说是想救国,结果呢,你御侮不成,反而招祸,造成了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中国在近代史上三次首都被敌人攻占。1860年北京,1900年北京,1937年南京。共三次。损失最大的其实反该是这一次了,庚子国难。北京这一次损失惨重,要说烧了圆明园抢了多少东西,还能统计,但联军抢老百姓的东西,永远无法统计。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接着就签订了《辛丑条约》。  1900年,清政府被迫与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  赔款。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划定使馆区,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在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炮台、驻军队。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烟台,帝国主义列强可在自山海关至北京沿铁路的12个地方驻扎军队。  胁迫清政府承诺镇压反帝斗争。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的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即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对德、日“谢罪”。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惩治支持过义和团的官员,从中央到地方被监禁、流放、处死的官员共百多人。  设立外务部,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  当时的东交民巷使馆区可不只是就东交民巷一条胡同,北到长安街,东到崇文门内大街,南到前门大街,跟紫禁城就一墙之隔,赔款的4.5亿两银子,39年还清,就是还到1940年。到1936年我们大概支付了6亿多两银子,这笔钱俄国分了1亿多,德国分了9000万,然而,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一爆发就不要了,德国1918年一战战败也就不给了,奥地利也战败了,奥匈帝国也不给了,法国美国荷兰把这个钱退给了中国,美国是拿这个钱做中国公费留学生的经费,今天的协和医院、清华大学都是拿这个钱建的,只有日本,棺材里伸手——死要钱,一直赔到1936年。《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条约中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确立了清政府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地位。从此,清政府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三章 紫禁城里无帝王(辛亥革命)1.急需救火员  娃娃放鞭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八国联军侵华结束后,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国门,划分势力范围的目的已经达到。中国虽然不是被某一国独占,但是更惨,基本上被列强瓜分殆尽,成为多国联合殖民地。在国内,人民革命的呼声,推翻清朝统治的呼声空前高涨,真是猛一回头烽火起。  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写了两本小册子《猛回头》、《警世钟》,号召人民参加革命。他用极其通俗是懂、浅白的语言告诉大家,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联合殖民地。  19岁的四川青年邹容写出《革命军》,国学大师章炳麟为书作序,这一老一少的奇怪组合,确实在人的意料之外,是革命运动在人民之中发生着不可思议化学反应的体现。  《革命军》的内容包括了对清朝统计广泛的指控,用最富煽动性的语言号召民众进行革命,邹容的小册子倾注了对国内现状的不满,充满了对法国和美国的革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以及对华盛顿和马志尼等领袖人物及卢梭等思想家的钦敬。这小孩给中国的未来开了一张处方:模拟美国,革命独立。邹容激烈的言辞和章炳麟的序,触怒了清朝当局。经过几个月紧张努力,好不容易清廷找到了二人活动的地方。当巡捕在某地正欲逮捕他们之时,章炳麟挺身而出:“余人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邹容趁乱从后门逃走。章炳麟一生坎坷,是坚定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豪杰。章炳麟被判了三年监禁,邹容两年。  佛爷不许闹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仍然坚持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章炳麟针锋相对,驳康有为的论调。他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源还是中国的民族危机,告别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了俄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了我国东北,日、俄帝国主义间的战争,可战场却在中国,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已经无法承受这样的情形,对于清廷的不满已经如弦上之箭。  戊戌变法时,好多人对朝廷还抱有希望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对皇帝还有依赖。清朝政府采用一些小修小补的办法,将国内的不满引向帝国主义,并在形式上通过一些内政改革,缓解矛盾,在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发展。列强侵略中国的程度加深,必然会造成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然而,发展会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和阻碍。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首先要拯救千疮百孔的中国。革命派深感朝廷的无力,中国大地处处如救头燃,需要一次摧枯拉朽似的推倒重建。2.秋风秋雨闹起义  结党做同盟  一直以来,屈辱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灵魂深处,对于保持“中学”和传统文化,的步调是一致的,顶多在学习西方什么问题上产生分歧。没有多少人产生推翻清政府的想法。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中国文化,这种观念淳朴且根深蒂固,所有的分歧都可以在这里得到统一,这是中国士大夫的终极追求。  19世纪晚期,中国留学生人数增多,足以引起政府的注意,足以在一切中国革命中人间构成人数最多、呼声最高和行动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行者,发出了革命的呼喊。孙中山建立起一个组织,以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为己任。这在腐朽的中国打开了一个缺口。  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中会、光复会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中国人在甲午战争之后,对日本不是恨而是敬佩,尤其是当时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同盟会就成立在日本。孙中山很早就羡慕西方和日本,羡慕它们政府的力量和效率,它们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以及洋溢在它们社会之中的干劲和活动意识。20世纪初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有8000多人,三分之二在日本,一来是道近,生活费比较便宜,生活习惯相似;二来,认识到学欧美不如学日本直接了当,我们跟欧美国情不同,但与日本国情相似,遭遇处境也差不多,日本一下子就能成功,所以咱学它,当时国内有相当数量的有志青年去日本探索救国之道。中日两国完全撕破脸皮,血海深仇的局面是从“二十一条”日本要灭亡中国开始。中国一看,同种同文的日本人比大鼻子蓝眼睛外藩还要狠,这才跟它正式闹掰。日本种种欲置中国于死地的做法是其政治家的短视。  推“三民主义”  在日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也就是今天在台湾的中国国民党的直系祖先。同盟会成立后,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总理不是政府的职务,是国民党对最高领袖的尊称。等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国民党的最高领袖改称总裁,然后等蒋介石去世后,为了表示对他的尊重,以后国民党的最高领袖改称主席。所以国民党一说先总理肯定就是孙中山,总裁肯定就是蒋中正。主席就多了,从蒋经国到李登辉、连战、吴伯雄、马英九。  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民报》为机关刊物,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国民政府的时候中国的国歌头几句就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民族主义,鞑虏只满清,就是要推翻清朝统治,虽然没有明确反帝,但推翻清朝的统治,自然也就打击了帝国主义。“驱除胡屡,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也是16个字。孙中山把前八个字照搬,后两句给改了,水平就高了。  “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推翻了满清之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共和国。绝不能让帝制在中国大地上再次出现,要建立一个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叫中华民国。  “平权地权”是民生主义。中国最多的老百姓是农民,民生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农民生计问题,让他们有土地可种。所以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涨价归公。  比如,给地主的土地定价,1亩地10块大洋,100亩地就是1000块大洋,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房地产增值,土地值钱了,一亩地涨到了100块大洋,你卖100亩地应该是10000块,但是自己只能得1000块,9000块归国家。国家拿了钱买地,然后分给农民。国家认为这个东西很好,不用花钱,地主能够保本,农民能够分到土地,是三全其美的事。  可地价是市场说了算,凭什么一亩地能,卖100我落10块,这个地我可以不卖,或者是我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你黄了。比如我想卖房,我的房是单位的房该房,当初花了两万块钱买的,现在是70平当米,1平方米1万,我应该卖70万,结果单位说了,我有优先权,我给你五万,你不能卖给别人,那我出租,一个月2000块,多租几年不就回来了。只要是私有存在,农民土地问题就解决不了。  孙中山的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他接受了科学的训练,以欧美学说来充实自己的理论,使它系统化,具体化。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明实行三民主义的步骤分为军政、训政、宪政(军法、约法、宪法)三个时期。军政是破坏时期,注重民族革命;训政是渡过时期,建设自治,促进民权,注重政治革命;宪政建设之首在民生,注重社会革命,三种革命代替欧美社会演进的三种过程。  革命敢死队  跟资产阶级改良派一个劲给皇帝上书,要求变法不同,革命党人直接武装反抗,康有为所说的那些东西在今天一看似乎都很有道理,当时的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族?康有为认为当时中国人文化程度低,如果照搬了西方民主那一套就打起来了。可印度文盲比中国多多了,从1947年独立到现在12次全国大选,没有一次乱套,民主与文化程度的关系并非如康有为说的那般简单对应。  革命的理念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特别是在留学生中。各地大小起事不断。  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学生革命家昊禄贞,回国后在湖北的新军中服役,利用职务之便,他在陆军中安插了几位同志,在士兵中搞宣传鼓动工作。他和几位向往革命的朋友在湖北省个地方的学校举行集会,宣传革命,并散发激进的刊物和传单。他们组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组织,取名为科学补习所,冒充学术团体。他们收到消息,黄兴计划在1904年秋发动叛乱,就在湖北作了安排以配合黄兴在湖南的行动。这是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同时在湖南的六个城市起事,还希望能在湖北、四川、江西、南京和上海得到响应,起义的时间定在慈禧太后的70岁生日,即1904年11月16日,但清廷的耳目侦破了这一密谋,迅即予以扑灭。  1906年12月,同盟会员刘道一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刘道一,字炳生,号锄非。湖南衡山人,1884年出生,早年曾就读于湘潭美国教会学校,通宵英语,后随兄刘揆一参加革命。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起事。起事失败,流亡日本,与秋瑾等在东京组织十人团。次年加入同盟会,任书记、干事。1906年,刘道一领导发动“萍浏醴起义”,义军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湖南省的萍乡、浏阳、醴陵等地区。此次起义的规模很小,只有几百人左右的规模,很快就被清军镇压了下去。1906年12月,起义失败,刘道一在长沙被捕。审讯的时候,刘怒斥说:“士可杀而不可辱,死者死尔。”12月31日,被清政府杀害在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与后来的武昌起义的影响力相比,刘道一所领导的“萍浏醴起义”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正是千万次这种小规模的反清起义星星之火,形成了后来的燎原全国之势!当时的同盟会主要领导人孙中山和黄兴都很重视此次起义,对刘道一的英勇就义,感到惋惜和悲痛!纷纷写挽诗悼念刘道一。孙中山写的七律云: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看来,革命领袖孙中山除了极具政治韬略,文采也是极佳的。这首诗算得上是孙中山诗作之中的上品,可惜流传的并不广,也许是因为这只是一首挽诗的缘故!诗的一开头就气势不凡:“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有一种气吞山河之势,英雄壮志未酬之憾,紧接着的两句:“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对于顿失战友的惋惜之情,跃然纸上。最为点睛的是五六句:“塞上秋风悲战马,神舟落日泣哀鸿。”把挽诗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对仗之工整,寓意之深远,堪称挽诗中的绝句!最后两句更是写的异军突起,壮志凌云:“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以岳武穆的豪情自勉,“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孙中山誓要推翻腐朽的清朝,实现烈士的遗愿!  女子胜似男  刘道一之后,各地起义风起云涌,秋瑾、徐锡麒领导的浙皖起义,孙中山、黄兴的镇南关起义和广州黄花岗起义。秋瑾乃一介女流,30多岁东渡日本留学,参加革命。她手里随时拿着把肋插,就是日本武士剖腹用的短剑,时时提醒自己以死明志。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吗,让清政府惊恐不安,清政府请求日本政府,限制爱过生活的活动,秋瑾带领留日学生罢课,并组织敢死队去公使馆交涉。秋瑾回国前发表演说,有人散布妥协论调时,秋瑾从靴筒里拔出短刀,插在台上,以手指道:如果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清廷,吃我一刀。  秋瑾的诗满是大丈夫之气:“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休言女子非英武,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其人也是充满豪情。起义失败后,秋瑾明知自己要被捕,仍然拒绝离开绍兴,遣散众人留守学堂,后被清军包围,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临行之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大字,慷慨殉节。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人说虎父无犬子,秋瑾的闺女跟她妈一样牛,牛到什么程度呢?秋瑾的闺女长大之后就找杀她妈的凶手,要把人给干掉,那个人是浙江绍兴知府叫贵福,满人。秋瑾的女儿一只要杀贵福,直到民国建立,她仍在找贵福算账。贵福隐姓埋名,躲了二十多年,到了东北,东北当时已经是伪满洲国,结果秋瑾的闺女到东北手刃仇人,给她妈报了仇。  一介书生徐锡麒,开枪刺杀安徽巡抚。如此举动让清朝官员十分费解,巡抚与他私交不错,待他很好。徐锡麒说他跟我好是私谊,我报的是国仇,最后徐锡麒被剖腹挖心而死。  在革命敢死队零星尝试和幸免一死的厄运之后,革命领袖四散逃命。这时,黄兴等人考虑另图良策来实现中国的革命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前十次都失败了。他们属于典型的精英革命,流的是精英的血,起义参加者太少,多数是留学生、华侨和会党。华侨捐钱,提供财力支持。会党就是黑社会,港台黑社会历史悠久,多是天地会的分支。孙中山认为毕竟这帮人标榜反清复明,而且跟朝廷不和,讲义气,所以孙中山重用会党。他本人都加入过红帮,蒋介石加入过青帮。这些起义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斩首战”。直接进攻对方的军政首脑机关,干掉对方的政治首脑。是很时髦的战法。问题是今天的“斩首战”,或者用导弹,或者派特种兵。而孙中山手下这帮人既没有导弹,也不是特种兵。他们凭借的是一腔气血,满腔热情,但缺乏缜密的筹划和必要的军事训练,就注定了起义的失败。革命并非取几颗首级就能成功的。  革命党人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影响深远,震动全国。黄兴将军在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流亡香港,他特别悲愤,给七十二烈士题写挽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黄花岗起义,七十二健儿唤醒四百兆国子,孙中山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半年后,武昌起义成功。3.帝国倒塌天注定  飘摇清廷楼  由于清王朝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几乎垮台,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仓皇逃离北京。清廷的腐朽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逃出京城的慈禧一行,睡土炕,吃粗粮。有时候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要向老百姓乞求玉米充饥,咀嚼秸秆解渴。这群人一旦逃离出去,到了太原,就忘记了伤痛,享用祖宗当年的行宫,令各省解送钱粮供其挥霍。到西安之后,更加铺张。第二年返回北京,大修道路、宫殿、驿站,搜刮私材,各省孝敬慈禧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为了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期间,不得不做些反省的样子,光绪发布“罪已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就改革之事限期奏报。对于清政府的若干新政措施,没有人抱有希望。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府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逐步推出各项新政。内容涵盖政治、军事、文教、经济和社会等几个领域。  在政治上,清政府撤销总理衙门,改设外务部,位列六部之首。新设商部(后于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练兵处(后于兵部合并,改为陆军部),1905年增设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裁撤冗衙,裁汰胥吏差役。  1895年中国的战败,使清朝清醒的认识到非常需要训练有素和具有西方装备的军队。继李鸿章之后统率北洋军队的袁世凯在华北着手组织一支“新建路军”,张之洞也在长江地区组织了他的“自强军”,两支军队都是西洋式的。清政府在军事上的改革是停止武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其毕业生可任命为新军军官,裁汰绿营,编练新军。  学制上的改革,即停止科学。清政府下令从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学考试,并在当年12月设立学部,设学堂。早在1902年,清政府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颁布《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重订学堂章程,以日本教育为模式,奖励游学。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自费留学生也一样。当科学这一持续了约有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完全被废除时,确实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此后,新式学堂的毕业生在政府中占有重要的职位,代替了传统的有功名的人,而且在国外高等学校水平以上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有资格取得进士或举人的功名。清政府颁布了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教育从横向分,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从纵向看,把整个学制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西学课程有文学、算数、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体操、外语、法制、中学有《四书》、《五经》,学制改革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制定和完善经济方面的法律。商部成立后,陆续公布了《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矿物章程》、《试办银行章程》等法律法规,奖励事业。  废陋习。禁缠足;禁鸦片;废酷刑;允许满汉通婚。  新政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西方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近代化教育得到很大发展。是一场缺乏民主资产阶级领导和积极参加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但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是中国劳苦大众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为了实行新政,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筹集经费,不得不向下摊派,这是清末新政经费的最主要来源。  立宪粉丝团  为了应付国内严重的危机,清朝政府决定立宪,当时世界大国里实行专制的只有中国和俄罗斯。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大败俄罗斯,给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当权者打了一针强心剂。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上书朝廷,立宪国一定能战胜专制国,所以必须立宪。朝廷就派五位大臣去欧美、日本考察,考察期长达一年,细致深入,连动物园都考察了。北京动物园明显是西洋式的建筑,就是当年考察后的产物。  那会儿真的是实打实的考察,五大臣回来以后跟朝廷说搞立宪三大好处:“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但是镇国公载泽非常知道慈禧太后的心思,他会扰太后痒痒肉。太后最看重的就是手里的权利,如果君主立宪了以后太后没有权了怎么办?所以载泽说中国人傻,搞立宪不能马上搞,需要时间训练他们,多少年呢?20多年,预备立宪20年,老太后一琢磨我今年70了,再活20年的可能性不大,乾隆爷也没有活过90,所以老太后欣然允诺可以搞立宪,但需要20年预备期。后来减到了15年,12年,9年,实际上这个时候孙中山都起义了,你马上立宪来得及来不及还两说呢,你还敢来一个预备立宪,还得过这么多年才能立宪,所以这个事缓不济急了。  1908年,清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宪法一共23条,头14条君上大权,后9条臣民的义务。大纲有宪政编查馆参照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制定,删除了日本宪法中限制君权的有关条款,充分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立法旨意。皇帝有权颁布法律,发交议案,召集及解散议会,设官制禄,黜陟百司,编订军制,统率陆海军,宣战媾和及订立条约,宣告戒严,爵赏恩赦,总揽司法权及在紧急情况下发布代法律之诏令。并且“用人之权”,“国交之事”,“一切军事”,不付议院议决,皇帝接可独专。另外,又以附则形式规定,臣民有纳税、当兵、遵守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享有言论、着作、出版、集会、结社、担任公职等权利和自由。《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改革方向,但由于君权强大,议院立法权和监督权非常有限,臣民的自由权利微不足道并缺乏有效保障。宪法第一条就是“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二条是“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将君权神授的东西写入宪法,连推翻都不能。立宪派一直盼着朝廷立宪,结果还是君权至上,因此他们对朝廷特别失望。  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归天,现在最新研究说是被砒霜给毒死的,光绪之死是清宫四大疑案。这个问题那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皇上归天的时候38岁,太后73岁,哪那么好啊,两人的死差了不到24个小时。据说光绪自知不免,临终前他就见慈禧一面,说我死了以后再立皇帝的话一定要立长君,挑近支王公里面岁数大的即位。结果他一死,太后下旨让两岁半的溥仪继承大统,由光绪的皇后垂帘听政。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一个30多岁的妇道人家抱着一个两岁半的幼童治理堂堂四亿五千万的赤县神州。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光绪帝的皇后成为继慈禧之后的又一位皇太后,按照慈禧遗命,监国摄政王必须在太后前称臣,遇到大事必须向她请示。但隆裕太后并不满意,同摄政王之间矛盾重重。  1911年朝廷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同年5月8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新订内阁官制》,实行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匡(宗室)为总理大臣,那桐(满)、徐世昌(汉)为协理大臣,下设外务部、学部、民政部、度支部、陆军部、海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十部,以梁敦彦(汉)、善耆(宗室)、载泽(宗室)、唐景崇(汉)、荫昌(满)、载洵(宗室)、绍昌(宗室)、溥伦(宗室)、盛宣怀(汉)、寿耆(宗室)分任各部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清政府根本无意实行君主立宪,只是借立宪之名集权皇族,抵制革命。  出任海军大臣的载洵是皇上的亲叔叔吗,当时只有25岁,清末内阁领导干部真是年轻化。这么一来,汉官离心,大清王朝可谓大势已去,就如同一间摇摇晃晃的破屋子,只要人在门框上踹一脚就塌了。其实,摄政王早已精疲力竭,多次向隆裕太后请辞,不在干预政事。这个时候清王朝其实谁都得罪不起,却把能得罪的全得罪了。你搞新政人民不干了,你搞预备立宪,立宪派不干,你来皇族内阁,汉族官僚离心了,汉族官僚也不跟你玩儿了,剩下的那些满蒙贵族,整天提笼架鸟、票戏,什么也干不了。所以武昌革命爆发,就一不小心成功,随后迅速席卷全国。  三镇响枪声  武汉三镇是武昌、汉口、汉阳。起义为什么能在这里爆发?首先,武汉三镇很早沦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经济发达,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其次,武汉有着很好的群众基础。而且有文学社、共进社这两个革命团体,深入湖北新军,宣传组织。新军完全按照西式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教科书都是从外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所以新军招兵的时候不要文盲,没文化不行,得具备初小以上文化水平。军官大部分都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年纪轻轻二十五六岁就能当上旅长。  日本是同盟会的大本营,这帮人一到了日本,除了满蒙贵族以外,汉人一去,基本上给同化,他们回来出任新军的各级官员。朝廷练了这么一支军队,是要给自己保驾护航,没有想到给自己挖坟刨坑。特别是湖北的新军第八镇,镇就是师,一万多人,三分之一是革命党。打响起义第一枪的新军第八镇的工程营四百多人,三百多号革命党,起义前的工程营基本上已经被革命党控制,前十次起义都不成功,参加者是人数不多的留学生、华侨、会党。这一次起义是谁干的啊?军队干的,在清廷军队内部,如此一来,等于清军哗变。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竟然在无人领导的状态下自行起义。按原定计划革命党人打算13号给清廷致命一击,结果回去自己做炸弹,做着做着炸弹爆炸,惊动了当局。革命党人四散逃窜,但把名单留在了爆炸的地方,所有革命党人都榜上有名,清廷照著名单上逮人,没有逮到的都跑了。起义时间被泄露,起义眼看即将流产。  于是新军自行起义,领导人是熊炳坤和金兆龙,熊炳坤是正目,相当于今天军队里的班长。新军的编制是镇、协、标、营、队、排、棚,镇就是师,协就是旅,标就是团,营就是营,队是连,排是排,棚就是班,一个棚正目一人,副目一人,正兵四人,副兵六人,一共12个。熊炳坤是一个班长,金兆龙是一个正兵,一个班长和一个上等兵就领着起义了,一不留神就成功了。而且起义的这帮领导人里面最大的是一个队官,就是连长了。所以成功之后他们傻了,这是怎么整的呢,还没有想到。  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任都督,国号中华民国。黎元洪是新军第21混成协协统,相当于旅长,混成协就是微型师,他的部队不够编成一个师,就编成一个混成协,步兵、炮兵、骑兵全得有了。  黎元洪本来不赞成革命,不赞成你也得赞成!因为我们这帮人最大的是连长,我们贴布告没人认得。黎元洪是湖北人有文化,都认得,连黎协统都参加革命,证明这个革命有号召力。革命党人非常不自信,把血拼来的权利有让给了黎元洪。  临时决定的武昌起义,极具戏剧性,革命军占领楚望台后,势如破竹,很快就拿下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没想到起义成功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影响还这么大,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怎么这么快朝廷就完蛋了呢?因为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看着好像是15个省独立,好多都是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汉族官僚已经对朝廷彻底失望,我折腾半天最后你们还是想满蒙贵族集权,我汉族凭什么跟你玩儿啊,再说你已经玩儿不下去了。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锤,所以这帮人摇身一变由巡抚改都督,就变成了民国的官了,在大清当官,在民国还当官。十几个省都摆脱清朝统治宣布独立,中国民国的建立,提上了议事日程。  破鼓“大头”捶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准备武装干涉,走狗死了主人也会伤心,帝国主义本打算阻止革命继续蔓延。革命力量迅猛发展,是帝国主义看到,公开武装干涉难以达到目的,在严守中立的伪装下,他们决定扶植新的代理人——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  狡猾的帝国主义看到清王朝大势已去,暗自大了算盘,瞅好了琢磨着别站错队,别跟这条船一块儿下沉。不过,这个时候帝国主义即便想武装干涉,再组织八国联军的可能性已经没有,此时已经是1911年,是在1914年的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同盟国、协约国剑拔弩张,擦出一点火星两大集团就能干起来。不像八国联军那会儿,协约国还没有呢,只有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不可能携起手来镇压中国革命,所以就只能再找一个代理人,既然清朝不好使就找袁世凯,为什么找袁世凯呢?  袁世凯有兵,他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所以他的部队被称为北洋军。清朝灭亡前夕,全国编练新军,14个镇20万人,最精锐的就是袁世凯的北洋六镇8万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袁世凯在清朝有太子太保的加衔,尊称袁宫保。每天早上起来北洋军出操,队官都站在前面,全连官兵都向我们穿谁的衣服,谁给我们饭吃,扛谁的枪,给谁卖命,北洋官兵们齐声回答“袁宫保”!  回头有人跟老太后打小报告,北洋兵只知道有军令,不知道有圣旨;只知道有袁宫保,不知道有大清国,北洋军都成了袁世凯的私人武装,朝廷花钱,都是给袁世凯添置装备。于是袁世凯被调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明升暗降,其实是让袁世凯离开了直隶总督任上,不掌握军队。但是北洋六镇的军队全都是袁世凯一手训练提拔的,各级文官武将都是他的亲信部署。据说光绪皇帝曾留有遗诏,要杀掉袁世凯,载沣要给他哥报仇,也想除掉袁世凯。张之洞赶紧拦着,袁世凯一杀北洋军该反了。朝廷只得恨恨作罢。不过你袁世凯不是小时候崴过一回脚吗?还没有好吧?回家养病吧,什么时候好了你再来。  就这样,袁世凯在家待了三年,朝廷的一举一动都难逃他的法眼。他们家设电报房,那可能是中国最忙的电报房。北洋六镇的长官全都是他的人,你不能连班长都给他换了吧?除非这六镇解散重新招兵。武昌起义爆发,朝廷赶紧调北洋六镇南下镇压,六镇拒绝听命,闹饷,把军饷发了才开拔了。太后把金盘子、金碗、金筷子、金尿盆化了几万两金子,给了北洋六镇。该开拨了吧?六镇磨磨蹭蹭,走两步退一步,下雨不走,刮风不走,太阳晒不走。指挥北洋六镇的大臣不干了,六镇只听袁世凯的。于是朝廷的圣旨到了袁世凯的老家,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节制六镇。袁世凯说我崴过脚我还没有好呢,于是朝廷解散了皇族内阁,委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就这样,袁世凯掌握了清朝大权。  北洋军果然不是吃素的,很快攻下汉口、汉阳、武昌也在咫尺之间。这个时候袁世凯刹车喊停,他一面跟革命党炫耀武力,叫嚣武昌是我囊中之物,一面跟朝廷说,革命党太厉害,我伤亡惨重,没钱。太后发行爱国公债,从王爷贵族手里又募来600万两白银。被大炮、毛瑟枪吓坏了的革命党同袁世凯商议,如果能使清帝退位,则推举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公为中国之拿破仑、华盛顿。”如此一来,双方停战谈判。4.城头变换大王旗  君子常坦荡  1911年,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总统誓词中说:“倾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重服务。之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是真正的革命家,革命不是为了我自个儿。所以在人类的近代历史上,古代专制时代就不用说了,民主时期诞生以来,真正伟大的政治家,屈指可数,少之又少,美国华盛顿将军、中国孙中山先生、法国戴高尔将军,功成不居。孙中山为人民服务到国家建立之后,就功成身退,这绝不是软弱妥协。  民国定五色旗为国旗,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定都南京,以中华民国纪元。  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是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政府,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承认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所以为什么庚子赔款一直赔到1936年,因为民国政府承认这些条约。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跟列强谈判改订新约,但是没有成功。这个条约不平等,不合理,可它合法,可以通过谈判来协商解决。你国力强大了,你跟它谈,包括中英问题,都是谈回来的。澳门,香港谈回来的,战很容易,但这是和平年代,不要动武,要和平,人家就谈回来了。清政府当时是代表中国跟洋人签约,当年中国完全可以不承认那时候的不平等条约。  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责任内阁制。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之间监督、制衡。权利是要带来腐败的,绝对的不受限制的权利带来的就是绝对的腐败,所以三权分立这种政治体制在当时是最好的。  小人常叽歪  中国爱打架,窝里斗,搞责任内阁制之后的结果就是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议会里占多数的政党领袖出任政府的总理。所以责任内阁制的国家一般相对比较稳定,你看英国的首相一干就是十几年,相对来将比较稳定。当然日本是一个例外,首相来回的换,但是人家也没有乱,基本上都是自民党控制国会,自民党内不同的派系斗争。当然革命党这么做更主要是想限制袁世凯,你不是相当大总统吗?让你当,可你不掌握实权,实权在总理手里。革命派企图用《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这个想法太天真,袁世凯老奸巨猾,一纸约法对他无可奈何。本想当“华盛顿”的袁世凯,看着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北洋军立刻给临时政府颜色看,让手下人在各地挑点战事。孙中山到前线视察官兵,革命军士兵衣衫褴褛,赤足草鞋,大冬天,南方的冬天阴雨绵绵,赤足草鞋,士兵的脚肿的跟馒头似的,仗没法打。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帝国主义对它进行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以此帮助袁世凯。革命政权中的一些立宪派、旧官僚也进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孙中山被迫妥协。孙中山跟袁世凯表示:“如清室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立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哀氏。”如果清帝退位的话,就把这个总统的位置让给你。孙中山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独裁,在辞职咨文中提出三个条件,定都南京,袁世凯到南京任职,遵守《临时约法》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切法令。对此袁世凯都表示答应。  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袁世凯施加压力,北洋40多名将领上书朝廷,立定共和政体,否则大局不可收拾。然后袁世凯说民国政府优待清帝,皇帝仍能住在紫禁城内,保护私有财产,每年给400万两银子生活费,王府的东西全都保护,大清国大皇帝,照样可以选秀女、选太监。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驾崩,全国国丧,大安门用大白布蒙着,民国的各级文武官员都要去给太后守丧,一如清朝的时候。这优待条件哪儿找去,你还不退位,皇上那时候才六岁,什么都不知道。后来溥仪回忆,记得有个大胖子曾经跑去宫里见了太后,太后哭得眼睛红鼻子肿的,没有过多久,太后就下旨退位。  果实另入囊  看退位的诏书,皇上说他为什么要退位?“今全国人民心里,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扶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退位是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所以我下遂人心,上承天命,不是我清朝怎么了,是天命已尽,所以我不干了。皇上多以大局为重啊,不能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我为什么要退位?我天下为公,其实是革命党把他给推翻了,腐朽统治灭亡了。他不这么说,他要说天下为公。  后面那句话就更搞笑了,那句话是袁世凯给加上去的,“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已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皇上的退位诏书里说,我不干了,共和国建立了,共和国的领导人我指定袁世凯。退位诏书里说了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袁世凯把这句话给加上的,皇上当然不敢不同意,签字就完了。这个变成了什么意思啊?我这个大总统是谁让我干的?皇上,朝廷的恩典,所以我担任大总统,跟你孙中山没有关系,你别跟我来这套,我的法统来自于清帝禅让。要不然怎么说袁世凯是活曹操呢,虽然没有当皇上,皇上下旨我不干了,就跟汉献帝让给曹丕的感觉似的。  根据孙中山退位前提出的三个条件,南京政府派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到南京就职。袁世凯表面上盛情欢迎专使,暗中却指使其亲信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等地制造兵变。兵变第二天,唐绍仪去访问袁世凯,正好碰上曹锟一身戎装,破门而入。曹锟向总统请安后,大喇喇的报告:“昨晚奉大总统密令,兵变之事已经办妥矣。”袁世凯看曹锟已经说漏了嘴,恼羞成怒,骂道:“胡说,滚出去。”孙中山玩不过老奸巨猾的袁世凯,被迫在此退让,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首先,推翻清王朝,给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打击了帝国主义。  第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对亚洲各国民主解放运动产生影响。5.怒从胸头起,恶向胆边生  暗枪射胸膛  担任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随后加强北洋军,解散革命军。1912年,为了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不久,国会选举,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占了392席。另一重要集团是统一党,其支配人物是章炳麟。此外,还有人建立了一个听从梁启超领导的党——进步党。国会中这几个党派企图平衡同袁世凯的关系。[图注3-42]  国民党为国会第一大党,就应该由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而这个内阁总理袁世凯是控制不了的,国会负责。袁世凯先去收买宋教仁,给了50万现大洋,折人民币得一个亿。给这么多钱,老宋你拿着花去。宋教仁不为所动。为了阻止国民党组阁,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图注3-43]与此同时,袁世凯准备用武力消灭南方的国民党,他以中国的盐税作抵押,同英法德日俄五国签订了2500万英镑的善后借款合同。  准内阁总理居然被暗杀,全国舆论哗然,警察是干什么吃的?袁世凯也装模作样,下令严查。警察不知道原因就查,大总统让严办你就严办吧,警察一严办很快就把凶手给抓住了。你想流氓有替上级扛事的吗,我们说真流氓假仗义,没有听说混黑社会的有情有义的,青帮头子他指使我,就把青帮头子抓住了,又一个“仗义”的,这个人也说不是我干的。结果查到了国务总理赵秉钧头上,赵秉钧透露,有高层授意,那能是谁?大家心知肚明。当时,老百姓门口贴对联,上联是“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华民国万岁”,对联你得对齐了,这明显是说袁世凯对不齐(起)中国民国嘛。孙中山、黄兴悲愤异常,掀起二次革命。  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但国民党力量涣散,很快革命被镇压,二次革命昙花一现,孙中山、黄兴被迫流亡日本。刚回国没有两年的孙中山,又开始流亡生涯。孙中山一辈子在国外待的时间跟在国内至少一半一半,而且这次孙中山伤心到极点了,他遭到了亲手缔造的中华民国的通缉。  地痞加流氓  袁世凯得意洋洋,在他眼中,孙、黄除捣乱外再无别的本事,嘴皮子有什么用呀,我麾下十多万北洋军一动手你就得给我滚蛋,所以袁世凯准备大玩一把,称帝。袁世凯先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这种事太多了,屡见不鲜了,强奸民意。这国会能选他吗?袁世凯心知肚明。国民党是国会第一大党,你把人家领袖赶到日本,全国通缉,人能选你吗?袁世凯在北京找了5000多地痞流氓,以每天一块大洋的代价,组织公民请愿团,手拿西瓜刀、自行车链、铁锹、墩布把,脑袋上绑个白布条,包围了国会。逼着国会议员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民国的国会就在今天长椿街新华社那院里面,早上起来议员进去投票到中午投票第一轮结束,一唱票袁世凯得票率没过半数,没有选上,国会就散会了。这时候公民请愿团就拦住了议员,没选出大总统来吧,给我回去再选。“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于今日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议场一步。”这议员没辙了,就骂着娘地回来再选,到晚上,袁世凯得票率还是不够,议员有的都饿昏了,厕所都不让上。议员要下班,请愿团冲进国会会场,殴打国会议员,警察在边上看着也不管,一个议员边上站着几个请愿团的人,我看你写谁。袁世凯亲信梁士诒高价收买100余名议员组成的御用公民党更是积极拉票、活动。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议员们忍饥挨饿,连续投票3次,最终703票中有507票赞成,选出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在闹剧中登场。  袁世凯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了就任仪式。他选这个地就知道,这哥们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总统誓词短短十几个字,“余誓已至诚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就这十几个字袁世凯换了四种调来读。先高声读“余”,然后小声读“誓已至诚”,再洪亮地喊出“诚执行大总统之职务”,最后读“谨誓”的时候,声音又小得听不见了。凡是对他不利的词,他都小声读。举头三尺有神灵,我发这个毒誓的话,万一过往神仙找我怎么办?  袁世凯做皇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图注3-44]任职后,袁世凯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实际上就是袁氏约法。袁世凯规定中华民国总统一任十年,连选连任,美国总统一任是4年,不得超过两任,咱一任顶人家两任。后来袁世凯一琢磨到十年组织一请愿团也够费钱的,我干脆来个终身大总统,我不死我就是总统,关于继任总统的人选,规定由现任总统提名三人,写于嘉禾金简,藏于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取出,从中选定一人为总统。袁世凯死后,大家打开金匮石屋,见嘉禾金简上写着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三人的名字。据后人透露,袁世凯是在几天前将自己的儿子袁克定的名字换成段祺瑞,因为他意识到不会有人推举和辅佐自己的儿子当总统,害得袁克定白做了一场黄粱美梦。  到这一步,袁世凯实际上跟皇帝一样,就此打住吧。没准打着民国的牌子还好点,他就想不开。1914年日本人就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身为国家最高主政者的袁世凯,既不能接受,又不敢贸然拒绝,最终还是签订了“二十一条”。中国太大了,随时都是列强眼中的一道大餐,刀叉备好,上来就吃。[图注3-45]有人把袁世凯登基和日本扶植联系起来。其实袁世凯是典型的亲英美派,除了汪精卫那是极个别的,没人愿意做日本的走狗。因为美国跟日本谁腿粗这是拿脚趾头都能想明白的问题,你干吗不抱粗腿抱细腿。再说美国在中国除了八国联军侵华跟着起哄一把,没有在中国开国一枪一炮,没有割占我土地,没有杀害我人民,在中国通商,给我们投资建厂,所以中国人对美国人是非常友好的。近代一直到现在都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中国留学生留美亲美,留日仇日,去美国的回来都说美国好,去日本回来的都骂日本。美国没有民族、种族歧视,机会均等,所以袁世凯不会亲日,日本也不会支持袁世凯称帝。  死都要称帝  民国初年,国内有一份销售量很大的报纸叫《顺天时报》,袁世凯平时只看此报,这是袁世凯掌握舆情的一大途径。  1915年,袁世凯感到自己登基称帝的实际已经到来,因为最近的《顺天时报》篇篇都是劝袁尽早举行仪式,择吉日举行登基大典的文章。算命先生给袁世凯批过八字,同报纸上的声音不谋而合。无巧不成书,袁氏家族的守坟人来京,更是让袁世凯相信自己称帝的时候到了。不久前,袁家守坟人匆匆忙忙赶来京城,诚惶诚恐地向袁世凯报告:袁世凯的曾祖父坟侧,夜间不时有红光出现,形同火炬,照耀方圆里许;祖坟旁边生长出一株紫藤树,形状像盘龙,长逾丈许。守坟人描述得有模有样,还将一块泥土斑驳的石块送上,石块上可有“天命攸归”四个大字,说是最近在袁氏祖茔中发现的。  袁世凯最相信《顺天时报》的言论,加上各种神叨叨的暗示,更坚定了他要做皇帝的决心,于是袁世凯日夜忙碌着准备称帝。他首先向亲信透露:如果天下百姓一定要我做皇帝,我就做。袁世凯此言一出,那些随从们心领神会,立即组织“筹安会”06,宣扬君主立宪,策动请愿闹剧。于是乎,全国各地五花八门的请愿团纷纷出笼,上自王公遗老、政府官僚、各省将军、巡抚使。下至车夫游民,无所不包,样样俱全。北京的乞丐和八大胡同的妓女也被分别组织起来,成立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手持各色旗帜,大呼小叫奔向街头,齐集新华门外,跪呈劝进表,请求袁世凯抚顺民意,尽快登基。你说你这皇帝是乞丐请愿当上的,那不成丐帮帮主了?  称帝之前,袁世凯宣布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并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召开代表大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体。为了保险,袁世凯让各省的代表从布满武装士兵的将军署大门走到投票厅,先听将军、巡抚使的代表痛诋共和、称颂君宪的演说,在杀气腾腾的监视人员监视下投票。各省国名代表共1993人,赞成君主立宪票正好1993张,没有一票反对,也没有一张废票。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参政院秘书长拿出准备好的推戴书当众朗读,要求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一看,全票通过?立即发回,要求再选一次。大家看,皇上装孙子呢,再来一遍吧!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袁世凯的亲信提议说,既然全国上下一心,希望总统能够君临天下,众望所归,总统不愿意让民众失望,所以以总代表名义呈递第二次推戴书。秘书厅仅用15分钟就拟成2600多字的长文,参政院继续开会,大家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于是当晚就呈递袁世凯。在这个推戴书里,称颂袁世凯有经武、匡国、开化、靖难、交乱、交邻六大“功烈”,请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似乎推辞不得,也发表了一番高论,大意是自己为了“救国救民”,只好当皇帝了。演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配合!  1915年12月13日,袁世凯在中南海怀仁堂登基。他身着戎装,光着头顶,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实现了他的梦想。  讨逆呼声起  袁世凯倒行逆施,举国一片倒袁之声。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怒斥袁世凯。梁启超也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梁启超是一贯鼓吹君主立宪的,撰文反对袁世凯称帝,可见梁启超也看出来袁世凯当皇帝立宪不了。  即便是袁世凯的长期追随者,也有人从故意拖延到公开反对。冯国璋、段祺瑞都是如此。段祺瑞是袁世凯北洋军中的元老,民国之后任陆军总长,但因与袁世凯政见不合,隐退还家,直到袁世凯不再坚持帝制,段祺瑞才肯出山。  云南是北洋军未驻防的省份。1915年,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通电讨袁。北洋军节节退败,一万多护国军兵分三路北伐,十多万北洋军观战,袁世凯的手下北洋三杰王士珍隐居,冯国璋南京待着,段祺瑞西山念佛,谁都不出来领兵。[图注3-46]  袁世凯过着自己的皇帝日子,有一天,袁世凯的女儿让丫头给她买点五香酥蚕豆来吃,无意中发现包蚕豆的《顺天时报》与家里袁世凯每天必读的《顺天时报》论调大为不同,就急忙找来同日的《顺天时报》查对,结果发现内容根本不一样。于是她拿着那份真的《顺天时报》去给袁世凯看。袁世凯大吃一惊,然后找来大儿子袁克定,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想当皇太子的袁克定搞的。袁世凯气愤至极,用皮鞭子把袁克定打了一顿,骂他欺父误国。其实,在袁世凯称帝前夕,看坟人来报“祖坟夜有红光,生盘龙紫藤树”的消息,也是急于当太子的袁克定一手导演的。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下,气恼成疾,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一共当了83天皇帝,帝制就取消了。但他还想赖在总统的位置上。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指出“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时可图安。……袁氏未去,当与国民共任讨贼之事;袁氏既去,当与国民共荷监督之责,绝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尿毒症肾衰竭而亡。护国运动在形式上取得了成功,民国的国号保住了,但此后各路军阀混战,中国俨然回到了五代十国时期。6.夹缝中也有花开  工业坐快车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1903至1918年期间,主要的长江轮船航线由四个航运公司大致均分:它们是太古轮船公司、怡和洋行的怡和轮船公司、日清汽船会社和中国官办的招商局。新英格兰的船长和苏格兰的轮机长,在英国和中国的船队中占统治地位。为了避免价格战争,这些大轮船公司常常在内部商谈航运的价格。总的来说,英国和日本的航运业控制着海外的和港口间的贸易,日本人在逐渐接近他们的对手(1910年海关记账和演算的总吨数中英国人占38%,日本人占21$,而1919年则分别占38%和29%)。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控制了中国主要的对外贸易。[图注3-47]  “在汉口,英、法、俄、德、日几国租借沿长江延伸了几英里,这些微型的欧洲城市被沿江大道连在一起,在道路和人行道之间有优美的林荫大道。每个下午,外国的社交界聚集在赛马俱乐部喝茶,然后是打网球或高尔夫球。汉口有18孔的高尔夫球场,是亚洲最好的一个。有阳台的俱乐部房——内设游泳池、游戏室、衣帽存放柜和一间大茶室——有一个著名的长酒吧间,在长江巡逻的外国炮舰的军官们常常光临此地。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特权。07”[图注3-48]  在外国帝国主义和封建政权的强压下,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满是艰辛。现代采煤工业和将近一半的棉纺织工业操在外国人手中。[图注3-49]然而,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一战中的欧洲国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地质运动为中国民主资本主义提供市场。那会儿这么干是爱国,现在则是祸国殃民。抵制麦当劳,下岗的大妈大嫂、打工的贫困大学生,人家跟你拼了,那是给中国创造就业机会。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是当时的两大思潮,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新式工业。当时民族工商业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家爱国,也能挣钱。电视剧《大染坊》里的主人公,开办染织厂,主要跟小日本竞争。他开染厂能挣钱,比土里刨食来钱,既抵制了小日本经济侵略又能挣钱,这事何乐而不为?所以爱国心与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大加快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12年到1919年,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始终就只有轻工业发展最快。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著名的实业家还有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张謇甲午科状元,授官翰林院编修08,你一进翰林院就等于这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了,翰林院为国家储才之地,像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进了翰林院几年就能升到个三四品,然后一二品就上去了。结果他干了一百多天,回家做买卖去了。这就是晚清最著名的状元实业家,中了状元不当官,自己做买卖,实业救国,而且他是晚清宪派的首领。  死守土地结  这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短暂春天”,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它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当然,民族企业中,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  尽管如此,辛亥革命期间,资产阶级虽然不是革命的直接参与者,但是革命的支持者,上海的商人就跟同盟会领袖建立的联系。在不同的城市,资产阶级的态度也会不同,有些地方,资产阶级比较活跃,有些地方资产阶级采取观望态势。  袁世凯同孙中山公开的冲突爆发后,资产阶级需要考量自身利益。他们必须小心翼翼,不敢佛能放开表示亲近或是敌视。动荡的局面让资产阶级变得短视。中国资产阶级从产生起,其革命性与妥协性总是相伴相生。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一些资本家和地主在向近代工业投资的同时,不放弃土地或其他封建剥削。电视剧《橘子红了》那里头的老爷在城里面有买卖,乡下还有橘园一大片,如果把那个橘园给卖了的话,把钱投资在工业上不是更好吗?但是他认为土地最保险,最起码,地价肯定是不断地涨,不可能有跌的时候。工厂我万一经营不下去了,我就把工厂给卖了,绝对不会把地卖了。他就没想过战争一旦爆发了,地没法背着跑,工厂机械设备装船运走,到了大后方租几间房又能干起来,但是这地怎么办?小日本一来,这地就全没了,你不能把地挖出来背着走,所以中国人的土地情结很要命。你看比尔·盖茨再有钱,不会说拿着去搞房地产去。中国的民族资本发展不起来,“以末置财,以本守之”,造成发展缺乏资金。第四章 说不尽国共情仇(国共十年)1.尽现些锦绣文章  复古一把火  列强是没什么人支持袁世凯称帝的,袁世凯印了日历送给各国使馆,那日历上写的中国帝国洪宪元年,人家都不要,人家就要民国五年的挂历。尤其是日本最反对袁世凯称帝,因为日本认为袁世凯一称帝中国就统一了,中国统一对于日本是不利的,他希望中国闹哄哄的才好。中国政治上混乱的局面,迫使先进知识分子加快脚步寻找新的出路。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为了抵制和对抗民主共和的理念,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运动。  1913年后,袁世凯接连发布《尊孔令》、《祭孔令》,并组织中华民国首次官祭孔子活动。袁世凯粗人一个,但也知道要把经过革命震动的旧秩序重新稳定下来,巩固独裁统治,单靠恐怖手段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使人们不再相信革命。他要与民主主义的学说对抗,赶走这只洪水猛兽,剔除社会动荡不安的思想根源,袁世凯处心积虑地要抑制时代潮流,他所使用的武器,便是经过他改良的孔孟之道。  袁世凯推崇以忠孝节义四者为中华民族的特性,为立国的精神。还亲自跑到孔庙拜祭,据当时的记者报道,完全是就是带帝王尊孔祭天的翻版,袁世凯从始到终,三跪九叩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借此机会,不少遗老遗少替袁世凯复辟帝制唱赞歌。袁世凯自己也就理直气壮地“顺天”而为。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出任大总统,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黎叔是湖北人,参与北洋水师对日的作战,曾多次去日本考察,后随张之洞回湖北,参与训练新军。当年黎元洪对革命万般仇恨,不断企图肃清附近的革命活动,杀害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陡转直下,黎元洪躲了起来,最终还是被革命党人找到。革命党人正在物色一个蜚声中外的领袖人物做统领,黎元洪刚好就是他们要找的人选。出于对革命成果的震惊和不合作就会被处决的胁迫,黎元洪担任了湖北总督。后来在南京政府中任职。黎元洪出任总统时,正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要求中国参战。日、美两国都希望能够操纵中国参战而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日本极力拉拢段祺瑞,美国支持黎元洪,国务院同总统府之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府院之争。段祺瑞甚至通过张勋复辟帝制,以求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但是复古不过是一股逆流,挡不住革新的呼声,张勋复辟很快夭折,孙中山把国会合约看作共和国的真谛,举起了护法运动01的大旗。[图注4-50]  烈火燃烧我  中国自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被动地经历着撞击带来的剧痛。海防时期,魏源开其端绪,徐继畲接受新知识之滥觞,提倡研究地理之学。洋务时期,学习西方的技术练兵为先,后期洋务论转而成为时务论。维新时期,革新从超痛转向民间普遍宣传,人人都感觉有改革之必要。但治其标不治其本。三民主义,集中国文化和世界思潮之大成,对科学主义迎头赶上,对民族主张心理建设。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介绍西方文艺。哲学。经济,了解西方文化,却对中国社会认识不清。[图注4-51]  民族资本发展,工业化更进一步,先学人家的什么,技术。fei凡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一拿到中国来就变样,搞君主立宪各国都搞,我中国弄一个预备立宪皇族内阁,结果大总统来个下一任总统由我指定,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图注4-52]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袁世凯复古思想相对立,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蔡元培先生任校长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维新变法后,慈禧太后没把它废除,1912年民国建立后,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老师都是前清的举人、进士或翰林,上课主要教学而优则仕,学生读书的目的是出来要做官。那时候的北京大学跟衙门差不多,北大有一个特别有名的教授,精通九国语言的辜鸿铭先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辜先生是出身在南洋的华侨,在西洋上学,太太是日本人,多年担任张之洞的母料,毕生效忠清廷,一直到民国都没剪过辫子。他自己讲他自己: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辜先生认为纳妾,缠足,这都是中国的国粹。他见到英国人就拿英语骂,见到法国人就拿法语骂,见到德国人就拿德文骂,北大一帮洋教授都被他骂得服服帖帖,成为北大一景。  后来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任校长,蔡元培先生前清中过进士,进过翰林院,也是最早加入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可谓学贯中西,论旧学进翰林院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论新学也不逊于人,更兼推翻满清是革命元老。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蔡先生就是教育总长,蔡先生到了北大担任校长,要改造北大,你讲什么都行,只要有人听,就有课堂。这样,北大的阵地被夺了回来,从前清遗老手里给夺回来,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北大在蔡元培任校长前,开校务会多半讲英语,预料教务会更是全部讲英语,不懂英语的中国教授像聋子一样坐在角落,痛苦万分。蔡元培先生到北大后,教务会发言一律改为国文。外国教授反对,蔡元培争锋相对地回答: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就讲中文。从此,大会发言,一律说国语。蔡元培担任校长期间的北京大学,可谓“思想自由,兼容并蓄”。  新文化运动提倡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新文化运动反对愚昧,与美食产生专制的唯一土壤,秦始皇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愚民政策,因为秦始皇懂得知识越多越反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孔子真可怜,一会儿被人捧起来称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一会儿扔地上,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图注4-53]  “在中国思想史上,1898年和1919年通常被认为是与儒家文化价值观决裂的两个分水岭。1898年的改良运动,是一部分接近皇帝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其标志的彻底的‘新文化’思想运动,也被看成是对传统道德和社会秩序的一种攻击。后一运动的领导来自中国新近现代化的大学和中学。除了反对帝国主义之外,它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清除了过去中国封建遗留物的科学和民主的新文化。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已明显地从对传统价值核心的怀疑,转向对它的彻底的否定。02”[图注4-54]  请您说白话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中国古代,文盲比较多,庶民好多读不了书,就是因为言文不一致,文化被少数人垄断。其实咱们老祖宗是非常聪明的,如果用白话文写东西,口语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后人可能就看不懂前人写的东西,文化的传承就断了。电视剧《最后的王爷》里说的很多都是老北京的土话,有些东西就听不懂了。所以老祖宗发明用文言文写文章,用白话作为日常交流,这样让文章千载流传下来,历朝历代都能看得明白。  朱元璋的圣旨就用大白语,充满当时的俚语俗言,而且非常口语化,读来饶有趣味。因为他没文化,或者他成心给老百姓写白话,这则圣旨,是朱元璋给户部下发的清查登记户口的指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指示户口不明白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上用半印勘合,比着的便是好百姓,比不着的,便拿来作军。比到期间,有司官吏隐瞒了的,将那有司官吏处斩。百姓每(们)自躲避了的,依律要了罪过,拿来作军。钦此。”这道有趣的圣旨,看起来是朱元璋亲自所写。如果让身边的官员代拟,肯定是文绉绉的,不会如此直白了。  这圣旨一念,老百姓都高兴了,这皇上跟我们说的话一样。古人写的那些笔记,也多是白话,道光皇上召见我,正事说完了,我跟皇上聊天,聊了天我把皇上说的话给记下来了:卿几刻进宫?家有几子?当未当差?就是咱们现在讲上班没上班,所以古人的言文不一致。  胡适先生认为言文应当一致,胡先生牛到什么程度,他本人是哲学博士,另外一生获有35个荣誉博士学位。时间跨度从民国24年(1935年)至1959年。按学科分:法学24个,文学9个,人文学1个,不明学科1个;按国家和地区分:美国31个,加拿大2个,英国1个,香港一个。虽然胡先生的博士学位很多就是名誉授予的,可是你要明白名誉博士要比你实际读下来的要高,你都没有跟我这儿念,我就给你一个博士,那就证明我认为你够格。所以你看剑桥大学授予金庸名誉博士,然后金庸还在那儿读博士,有人挺奇怪:你都是剑桥的名誉博士了,你还读什么?胡先生这么牛的一个人,他到北大去告诉大学生,我们要写白话文章,那大学生很反感啊。  民国时候的大学生相当厉害了。那时候初中毕业就算知识分子了,小学毕业,在街上写书信测字,你就能养活自己。胡先生去大学讲写白话文,底下学生举手,这个白话文啰嗦,拍电报费钱。电报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一个字一两银子,这个文言文拍四个字,“母丧速归。”白话文啰嗦,“胡先生你妈死了,赶紧赶回来吧。”胡适一听这个也不生气,微微一笑,说现在这样,有人请你们出山去做官,而你不愿意去,你们用文言,我用白话,咱看谁短。这一帮学生开始用文言文起草,最长一个孩子写了40多个字,最短的孩子是八个字:“才疏学浅,难堪大任。”胡先生的白话文只有五个字:我不干,谢谢。要是不讲礼貌的话,两个字就完了:不干。一个字:不!就完了。  人性本是复杂的,据说溥仪在1921年,在深宫安装第一部电话后,曾经给胡适打过一个电话,请胡适来宫里走走。胡适没几天就去宫廷与溥仪会晤。胡适的这次出行,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因此指责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不应该去见废掉了的末代皇帝。而胡适认为,他并不是见一位前朝皇帝,而只是见一个可怜的少年。事实上,胡适也免不了激动不已。在胡适见完溥仪的当晚,给溥仪的英文老师写过一封信:“我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竟能在末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面前,占有一席之地。”很难想象胡适先生与兼具末代皇帝与可怜小青年双重身份的溥仪之间,会有怎样一番对白。  到1922年,北洋政府下令中小学教科书开始采用白话文,这造成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我们今天阅读古籍非常困难。新文化运动后期,布尔什维克主义胜利,李大钊同志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旧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此结束,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五四乍泄春光  青年敢死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从国际上看,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略中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也是美日在华争霸的历史,美国和日本都想控制中国。中国反帝情绪高涨。其实最后美国成功了,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完成了对中国的控制,当然4年以后这一切都完了。因为二战一结束,美国是抬中国压日本的,我们跟美国是盟国,二战我们一块儿打击过小日本,小日本在珍珠港祸害过人家,我们又没祸害人家,所以美国想让日本的工业停留在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让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遭它侵略的亚洲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结果到1948年看得出来国民政府大势已去,所以这个政策逐渐作罢。到1949年4月南京被解放,5月美国就停止了对日本的制裁,再加上后来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爆发,小日本很快就缓上劲来。另外,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指明了方向。从国内背景看,军阀混战,人民苦不堪言。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冲在最前面的都是青年学生,学生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初生牛犊不怕虎,勇者无畏。也有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原因在里面。那么什么事把他们惹怒了,上街游行呢?  巴黎觅春天  巴黎和会03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80年来我们第一次以战胜国的身份出席重要的国际会议——巴黎和会。中国人压抑了80年,可算第一次大战让我们当了一回战胜国。我们派了15万劳动力去欧洲,本来想派军队参战,后来一想参战军去了也是送死,干脆派劳工,在工厂里干活。但是我们作为一个战胜国,要求收回德国在山东特权的合理要求,竟然被断然否决。就好比说我现在一个月工资五百,吃饭都吃不饱,突然电视上说春节后老师的工资一个月涨到一万二,从现在开始到春节我就没合过眼,过完春节之后宣布,对不齐没钱涨不了。我直接就送精神病医院,弄不好就上八宝山了,你要不给我这个希望,五百也凑合活了,还有三百的,咱认了。突然一下子你告诉我一万二,你这不是坑人吗?所以答应给我们战胜国待遇,到时候你不给,首先学生就怒了。  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口号。军阀政府开始逮捕学生,学生还不好办吗,学校开除你,你没办法了吧;你嚷嚷半天,逆反心理半天,把你扔马路上你身上没有一分钱,所以学生的游行很快就被镇压。  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样一来,吓坏了政府。工人罢工可比学生罢课厉害。而且还是长江流域,英美帝国主义的大本营上海。英美跟日本在争夺中国的问题上有矛盾,所以美国的公使告诉美国外交官对五四运动的学生反抗要抱同情的态度。英美对北洋政府施压,要求给学生一个说法,不然工人都罢工了。北洋政府亲近英美,一看,大哥说话了,马上下令释放被捕学生,不在合约上签字。  兼职搞革命  五四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的全都达到了,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成功而且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这次爱国运动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这两位,是中共的创始人,这两位相当于咱们中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先生论学问没的说,大学教授,论人品没的说,论经济地位,人家那日子好到你无法想象。北洋时候教授牛到什么程度,就跟现在香港的教授似的,你看中文大学的教授都是自个儿开车去,有专用停车位,在香港你要没车,你可以领低保。你说我们家连车都买不起,你就吃低保吧,作为老师来讲,一个半月的工资就买一辆汽车,所以你要没车你可以吃低保。你要敢把这车开上街,这绝对是你经济地位的象征,一升油10.6块,香港堵车跟北京有得拼。闹市区停半个小时上百块,楼底下买一个专用停车位,三年100万,比这个车子值钱得多得多。所以香港有钱的人也是坐地铁上下班,那地铁挤得跟北京也能比一比。香港有车的,也就是周末开到深圳牛一下。你看那些教授自己开着车上班,大学院里都有专用停车位,一般来讲教授一个月20多万港币,然后还有住房各种补贴什么的,都到这种程度。民国时候的教授就这样,李大钊北大图书馆主任,一个月大洋150块,这只是他一份钱,他还有好几份活儿啦。  陈独秀一个月的进项能到多少钱?300多块大洋!300多块大洋是什么概念,北京城里买一套三合院两百块,他两个月工资三套房,鱼翅席一桌10个人8块钱,燕窝席一桌10个人12块钱,他一个月工资光吃燕窝席就能吃几十顿,你现在一个月挣12万,你去吃燕窝席能吃几顿?张国立演的《我这一辈子》里面,一块大洋能雇两辆洋车,拉着老婆孩子岳母到酒楼里,一大桌子菜,又有酒,再给拉回去,就一块大洋。那时候当兵的一个月是6块半,大街上转圈的巡警是7块,骆驼祥子估计他两块都到不了,警察局长是40块,小学老师是80块,小学校长最少是120块大洋,你要私立的可能更高。大洋绝对是通硬货,季羡林先生北大的国宝啊,22岁大学一毕业,在济南教语文一周十节课还不当班主任,160块大洋,所以他1935年到1945年在德国留学了十年,那没有公费全是自费。那钱哪儿来的,工作那么几年,能在德国待十年,你现在工作一年能在德国待十天,买什么东西折成人民币都得乘以十,你到那儿就能够待十天,可想而知,人家多么有钱。  马克思是律师,夫人燕妮是伯爵小姐,恩格斯家拥有整个特利耳城莱茵河两岸的工厂,这些人去推翻旧的社会制度,显然不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真正为救国救民。3.一个“主义”  皈依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作为革命的武器并不容易。近代中国人,不断地找寻一条能够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道路。农民起义,地主士大夫自省,资产阶级改良或是革命,几乎所有势力的努力都已经尝试,在建立民国后,政局依旧没有好转。  中国思想界几乎陷入全面的混乱。鲁迅先生说过,拿来主义,西洋的东西不分良莠,都视作救命稻草,拿来就用,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中无计可施的选择。马克思主义这个外来的思想,如何得以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被人信服,如何转换成斗争的武器?  十月革命04的一声炮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给探索中的中国人似乎指明了一条新的出路。但实际上,“五四革命前后,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当中,只有12人是无产阶级。其余所有人都受过教育,而且有些还出身于相当富裕的小资产阶级。在地理上他们分散在北京(围绕杰出人物陈独秀和李大钊所在的北京大学)、上海(围绕创立于1923年的观点激进的上海大学和陈独秀在1919-1920年创建的工会组织)、武汉三镇(围绕中华大学及其附属高级中学,李汉俊与恽代英在那里任教)、长沙(围绕毛泽东、蔡和森与其他人组建的新民学会)、广州(围绕陈公博、谭平山与其他人在其中任教的一些学院)、广州的海丰、陆丰(围绕彭湃的农会组织)、内蒙古(容易到达苏联和北京)、陕西的榆林(围绕由李大钊的学生们入魏野畴执教的师范学校)、成都(围绕吴玉章和恽代英任教的高等师范学校),连同许多中国留学生在那里收到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日本、法国、俄国。思想影响的源头主要是北京(通过广为流传的杂志《新青年》),再加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考茨基的着作的日本译文,以及在法国同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的接触。05”  对于马克思主义重要着作的翻译,是了解、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环节。中国第一次出现马克思其名是1899年2月,《万民公报》刊载了有李提摩太译、中国教士蔡尔康撰写的《大同学》,此文介绍了马克思与恩格斯。此后,两人的名字逐渐见于报端。  大体来说,五四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译介者和传播者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有选择地引入。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系统地推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推介、研究马克思主义,并以《新青年》为阵地,马克思主义的《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等着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催马建党忙  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目标一致,都是以反帝、反封建为目的。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期间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政党,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各地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共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南有陈独秀,北有李大钊,这两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此前,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共产主义小组在全国各地和在海外的法国、日本留学生中,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地建立起来。[图注4-55]当时全国是53个党员,其中13个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纲。党纲在内容上,确定了党的名称及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明确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同时确定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1949年能够取得胜利,靠的是先进阶级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革命想要成功,必须具备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康有为和孙中山都是先进阶级的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是先进阶级,跟机器大工业相关联,相对于传统阶级来讲,资产阶级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康有为的变法得到民族资产阶级、爱国知识分子、开朗地主的拥护,这些人在中国是极少数。孙中山搞革命,靠的是华侨、留学生、会党。武昌革命成功靠的是新军,越看越能看明白,孙中山可能一生都没有得到过资产阶级真实的拥护。中国最厉害的资本家张謇,他是拥护袁世凯的。所以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是先进阶级领导,但是它没有群众基础。太平天国、义和团倒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这更可怕。只有中国共产党,既代表了先进阶级又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引领革命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完成了建党任务,提出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资产阶级在当时并不掌权,把推翻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目标,说明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只是照搬苏联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改变了这种局面。  1922年的中共“二大”12个代表代表了全国195个党员参加会议。大会确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最高纲领。明确了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不时资产阶级。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而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中国的国旗就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中间的那个大星星显然是中国共产党,那四个小星星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当时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正是取意于此。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中,民族资产阶级不但不是革命的对象,而且是革命的动力。[图注4-56]  在这次会议中,中国共产党决定加入共产国际。1919年成立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是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它凌驾于各国共产党之上。4.谈合作不得周详  有媒有姻缘  “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想战胜敌人,自个单练不成,必须争取同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产党有合作的基础,共产党愿与其合作。  国民党在革命的政党里,有地盘、有军队、有政权。孙中山非常希望袁世凯死后的新一届政府恢复辛亥革命的象征——《临时约法》,没想到段祺瑞公开声称“我一不要总统、而不要国会、三不要约法”,气焰较袁世凯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中山再举义旗,掀起护法运动,联合西南军阀对抗北洋军阀,结果很快失败。孙中山败走上海,随后南下广州。广州是孙中山的重要基地,也是当年革命洪流最为汹涌的地方。海军的两艘军舰宣布拥护孙中山,北京的一百多名国民党籍党员也尾而随之。1917年的广州,不够法定人数的非常国会召开,就是这个议会上,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从1921年开始,中国就存在两个政府,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广州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政府虽然建立起来,但是孙中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需要掀起生机勃勃的革命运动,需要自己稳定的财政收入,需要有一支强大的能够支持革命且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作为国民党领袖的孙中山,革命总是没完没了地失败,孙中山痛定思痛,深感国民党已经丧失了当年革命的勇气。眼瞅着辛亥革命胜利十年,建党17年的国民党,党员们做了官,买了房子,娶了姨太太,生活安逸,也开始安于现状。国民党急需改组,补充新鲜血液,吸收年轻的、朝气蓬勃之人。孙中山看中了共产党——彻底革命的政党。  共产国际也希望能够在中国开展共产主义运动,他们希望国民党能够支持工人运动,能够吸引民众参加反对军阀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斗争。共产国际指示中共要同国民党合作。就这样,因缘聚足,时机成熟,共产国际做媒,从中撮合,国共两党有了合作的基础与意向。  你我的姿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三大”,决定同孙中山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采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帮助国民党改组为四个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  共产党人的双重党籍,当两党目标一致时很好共处,一旦两党分裂,对革命领导权的问题就凸现出来。未成年的共产党,早起容易犯下“左倾”或是“右倾”的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放弃领导权就是右倾;照搬外国经验,扩大了革命的对象就是左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是同盟军。资产阶级既不是领导,也不是敌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本该由资产阶级领导完成,指示中国资产阶级软弱、妥协,它完成不了,所以只能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作为国共合作另一方的中国国民党,也表现出了应有的姿态。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的重点是改组国民党。国民党本是松散的欧美式政党,1905年成立到国共合作前,刚刚召开“一大”。但是共产党告诉他,得把党员给凝聚起来,国民党组织形式向共产党靠拢。国民党“一大”通过了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罗、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黄埔万人迷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革命要用暴力手段,暴力就得有自己的军队。孙中山当年外号叫孙大炮,他不像康梁,给皇上上书,一再上书。孙中山明白:想要朝廷听话就得推翻它。暴力革命需要有自己的军队,不能像武昌起义那样靠新军,护国运动靠西南军阀那样。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黄埔建立陆军军官学校。正式名称叫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黄埔的三年属于速成班,一共开办了六期,半年一期。1927年迁往南京,改名叫“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这是一所正式的军官学校,学制三年。孙中山在黄埔6月16日的开学典礼上,亲临讲话,勉励学生:“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  蒋介石非常看重黄埔,他在就任黄埔军校校长之前,已经是中将军衔,粤军的参谋长,国民党的军队主要就是广东的粤军。黄埔军校校长编制是少将军衔,但是蒋介石宁可降级到黄埔军校当校长,因为他看得出来这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后来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都是黄埔出身,跟蒋介石是师生之谊。  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不但要教会学生放枪,还让学生知道枪朝什么人放。当年的黄埔军校门口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横批是“革命者来”。黄埔声名赫赫,从东三省、内蒙古投奔而来报考的学生比比皆是,那会儿到广州,有的得走一年才到。所以,到黄埔的都是热血青年,知道为什么来流血牺牲。他们在战场上非常勇敢,以一当十,以十当百,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培养了不少人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很多都出身于黄埔。共产党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里面共有四个出身于黄埔。就这样,两党合作,建立起革命武装,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展开了。5.北上酣战一场  三足乱天下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三派,北洋诸将一个个粉墨登场,三派军阀一直混战不止,中华战火不断,直系以冯国璋为首。冯国璋死后,曹锟、吴佩孚担任首领。主要地盘有直隶、江苏、江西、湖北四省。皖系首领段祺瑞,掌握了安徽、山东、浙江、福建等省的地盘。奉系首领张作霖,地盘东北。三派混战不休。  直系、皖系属北洋的嫡系,奉系是杂牌军,军阀张作霖原来是土匪招安而来。皖系头目段祺瑞一直控制北京政府,1920年直皖军阀黑吃黑,直系吃下皖系,段祺瑞下野,皖系军阀从此淡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两年后,直奉开始窝里斗,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直系坐稳自己的位置。1924年,奉系军阀卷土重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由于直军将领冯玉祥倒戈,奉军控制北京。  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孙传芳为直系“后起之秀”,吴、孙、张一共是75万兵力,北伐军是10万人,兵分三路。北伐军战斗力是相当惊人。北伐军首占湖南,连克湖北的要地汀泗桥、贺胜桥,占领武昌,九省通衢的武汉,居全国之正中,水陆交通全得经过此地。就在两湖战场,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吴佩孚逃到了四川,在军阀门下避难,直至20世纪30年代回到北平。  晚年的吴佩孚颇有风骨,北平沦陷后,日本人在北平建立伪政权,请军界元老吴佩孚出山。吴佩孚缺钱,又好面子,架子十足。北伐战争之前,吴佩孚自称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北伐失败后,吴佩孚无贼可讨,可司令部还留着,继续担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家里养着好几百人,副官处、总务处、卫队,一个都不少。吴佩孚不置产业,也没房子、没地、没钱,靠着朋友、下属周济,穷得揭不开锅还死要面子。日本人觉得吴佩孚好拉拢,北平特务机关长某大佐,给吴佩孚拉去一卡车银元,五万大洋。吴佩孚非常高兴,照单全收,陪着这个大佐聊天,跟大佐吹牛,一念咒能把飞机给弄下来。日本人听晕了,没来得及跟吴佩孚说来的目的,吴佩孚就送客了。小日本回去揣度,大帅觉得这五万不够,再给他拉五万去,豁出去,为了弄一次伪政权嘛。第二天,又给拉了五万,吴佩孚更高兴,跟他聊:我查了一下我的家谱,跟你们日本天皇同宗,论辈分日本天皇该叫我大爷,把日本人气得够呛,还不敢发作。又聊了一天,送客。第三天,日本大佐拉来了十万大洋,吴佩孚陪聊一天,大佐晕了,送客。然后第四天,这人再来,门房不让进,大帅发话了,他以上将军之尊,陪着小小的大佐聊了三天够给面子了,别给脸不要,又来了。大佐回去剖腹自尽。  日本穷,在各国列强里是最穷且最小气的,能拿出20万大洋,棺材本都垫出来了,结果没法报账,于是大佐剖腹。但是小日本属于人生长恨型,记仇,1939年吴佩孚拔牙,让日本人用手术刀切断了气管,就这样吴佩孚被日本人害死。  吴佩孚昔日的老长官,直系军阀头目曹锟也是如此。在天津时,汉奸登门,要求曹锟出来组织伪政权,被曹锟骂回。国民政府对两个昔日敌人的民族气节大力嘉奖,明令褒扬,两个人去世之后,追赠为一级陆军上将。国民党的上将分三个级别,特级、一级、二级,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个人,一级上将在大陆只有10个,除了这10个活着的上将还有5个追赠的上将,五个追赠的上将里就有北洋军阀曹锟和吴佩孚。  国民政府对待往日的对手相当大度。北平沦陷前,段祺瑞七十多岁高龄从北平来到南京,蒋介石亲自过江迎接。段祺瑞曾任保定军校校长,蒋介石是保定军校的学生,蒋介石很恭敬地行弟子之礼,以芝老相称。  整装欲北伐  近代中国,有一次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最长的罢工——省港大罢工。为世界之最,时长达16个月,完全可以申报吉尼斯纪录。这是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规模宏大的罢工。  五卅惨案后,中共中央派人到香港组织罢工。当游行队伍途经沙基路时,突然遭到沙基租借英法军警的机关枪扫射,当场打死50多人,重伤170多人,轻伤不计其数。  沙基惨案激起中国人民的义愤,各界群众纷纷声讨帝国主义罪行,更多的工人加入罢工行列。到6月底,省港罢工人数达25万。广州革命政府立即照会英、法等国提出抗议,并宣布同英国经济断交,同时封锁出海口。为了有效地领导罢工,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共广东区委发动罢工工人选出代表,组成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作为罢工的最高议事机关。  工人运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的时候很多人工人给北伐军送粮送水,提供支援。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两次东征,全歼陈炯明叛军。不久,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广西,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第一次东征以后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汪精卫任主席,军队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国军就是国民革命军的简称,不是国民党军的简称。这样一来,有了地盘,后方巩固了,军队完成了整编,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十多万人完成了整编,这样就可以北伐了。  战场酣斗欢  北伐军挥师北上,孙传芳部在江西被歼灭,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了武汉。不到半年时间,办法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偏居广东一隅到占领国土半壁。  冯玉祥原来是直系军阀,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倒戈将军,他的部下好多也都被判了他。堂堂陆军上将的冯玉祥,穿士兵的衣服,大棉袄、大棉裤,跟兵一样,让当兵的吃饱穿暖就成。带兵的只要能领兵能打仗就行,不在乎穿成什么样。抗日战争期间,冯玉祥在重庆,国民政府给他配了餐具,英国的瓷器,他非得用山东老家的粗瓷大碗,山东让日本人占着,专门让人去山东弄个粗瓷大碗,运这个碗还死一人,等碗运到重庆,运费早超出英国瓷器了,人都说,冯玉祥将军多简朴,别人都用英国瓷,他用山东碗。  北伐胜利,三大军阀倒了两人,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借。这是工农群众支持的结果,也是将士英勇的结果。尤其是共产党员,北伐战场上,担架抬下来的多是共产党员。最典型的是第四军的叶挺独立团,主要就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号称铁军。这个团一直延续至今,就在今天济南军区五十四集团军一二七机械化师。6.说破裂如此不堪  归零请出局  1926年底到1927年初,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席卷大半个中国,全国反帝爱国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和两湖农民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把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共产党与国民党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走到了一起。北伐即将胜利时,1927年4月12号,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汪精卫国民政府相对抗。  在大革命进行中,国民党右派不断企图同共产党决裂,蒋介石在1926年发动了“中山舰事件”,制造“整理党务案”,不断打击共产党人,始终不放弃清党。国民党内,除了少数中间派,反对共产党的声音很多。  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征服跟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形同水火,互相宣布开除对方党籍。汪精卫是国民党元老,1910年只身前往背景在什刹海银锭桥埋炸弹,谋刺摄政王未遂,名满天下。当年的汪精卫很有革命性,抱定必死决心,孙中山去世,汪精卫起草遗嘱,以元老自居。蒋介石后来居上,掌握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大权,不把一介书生放在眼里。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关系,剑拔弩张。所以共产党抓住这个机会,让汪精卫跟蒋介石对着干,没想到他们多年为了争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却在反共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冯玉祥从中牵线,汪精卫同意宁汉合流,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7.十年后有一条好汉  成熟自新路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对峙。  在对抗与对峙期,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之路,由幼稚走向成熟。  一、工农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认识到,必须通过武装革命与国民党对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南昌起义中诞生。解放军的军旗、帽徽,很多东西上都有“八一”标志,这是解放军建立的标志。这次起义失败了。随后,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攻打长沙,损失严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武装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乡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这些起义全失败了,但是不是一点意义都没有?当然不是。  二、八七会议。南昌起义之后,瞿秋白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八七会议给革命指了一条路,这条路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  三、三湾改编,确定党的绝对领导权。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损失惨重,只得退回文家市,改向敌人薄弱的山区进军。可一进山人就容易跑,他原来的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4个团,5000多人。打长沙第四团叛变,稀里哗啦往山里跑,进山之后,更是走一路人跑一道,那时候还有八百多人,毛泽东决定进行三湾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连以上单位都是双主官制,军事主官加上政治主官,军衔平级。  中国自1988年恢复军衔以来,中国没法按照国外设立准将军衔。如果设立准将的话,中国的将官数量将突破5000,美国才几百将官。在国外,穿军装的一定就是打仗的,解放军军官去美国军队参观,发现美军八十二空降师的宪兵是女兵,女兵挂着M1911手枪,比女兵屁股都大。除了炮兵、坦克、潜艇不对女兵开放外,美国战斗机驾驶员都有女的。在中国,毛泽东说过,解放军是战斗队、工作队、宣传队,我们不光要打仗,还得宣传。中国文艺兵的比重相当大。  1997年,香港回归,记者采访驻港部队的政委,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驻港部队政委讲: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咱们有一首歌叫《人民军队忠于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从三湾改编就开始了。  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井冈山地属江西、湖南两省交界,是三不管地带。中华民国就从来没有统一过,1928年12月底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降下五色旗,升起了青天白日满地红,表面上中国完成了统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覆盖全国。实际上国民党分成了五大派,蒋介石的中央系,张学良的新奉系,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阎锡山的晋系,冯玉祥的西北系。另外,地方军阀和土着军阀更多,福建、贵州、云南、四川各地都有地方军阀。四川的军阀在旧中国最为厉害,他们混战的口号叫统一全川。没钱就向老百姓征税。把明年的地租先交了吧,把后年的交了吧,你把大后年的也交了吧,1930年,地租已经预收到1970年。  军阀割据,有很多的三不管地带,对于共产党开展革命最为有利。记得早年看过一个节目,北京南二怀玉蜓桥,桥北是崇文,桥南是丰台,底下一帮无照摊贩,崇文的执法队员过来,他们往丰台跑,执法人员回去,他们就回到丰台。记者采访,他们很得意的说这就是敌进我退,游击战。毛泽东的战术是“敌进我退”。本是老百姓,也无所谓扔掉军装,大军压境,你找不到敌人。“敌驻我扰”,敌军在那一驻就开始扰你,今天摸个岗哨,明天宰个哨兵,埋颗地雷,实在没招了,发一宿炮仗让你睡不了觉。中国山地多,最适合开展游击战,平原游击战,抗日战争我们也打得不错,越南人跟我们学习发明了丛林游击战。  五、军阀混战割据的中国,工农武装发展日益壮大,1928年1朱德、陈毅率部与毛泽东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军长是朱德,毛泽东是党代表,后人用“朱毛”指代红军。  六、有了红军,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到1930年,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南方。  七、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惹急了国民党。1930年到1931年,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围剿。此时党内李立三推行左倾主张,制定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红军攻占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号称要“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王明,夸大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的界限,他认为现阶段民主革命只有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才能取得革命胜利。毛泽东坚决抵制,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各个敌人”的方针,粉碎了三次围剿。游击战化整为零,不跟敌人进行主力决战,积小胜为大胜,运动战是化零为整。越南战争时,北越最精锐的人民军第三师一万二千人,千里南下,美国发现不了。采取的做法是全师化整为零,徒步去南方,大炮一拆,你扛一会,他扛一会,消失在茫茫原始森林中。到大战役地点集合,把大炮装好,填上炮弹,咚咚咚开始射击,一个主力师,一万多人,从地底下钻出来,这就叫运动战。  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各个敌人,国民党军把手伸开围剿,红军把拳头攥紧,不用把十指都砸断,砸断一个指头,攥不住,顺着缝就溜了,围剿就失败了。  八、1931年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公开跟国民政府分庭抗礼了。  九、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931年,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就调动了在根据地占人口绝对多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漫漫长征途  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四次围剿。这时,王明、博古掌握了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毛泽东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王明当中共总书记的时候27岁,是共产国际领导人巴威尔·米夫的学生。米夫原来担任过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长,培训各国的共产党。王明能用俄语把马列主义背得滚瓜烂熟,米夫认为他理论修养很高,中国共产党就需要这种理论水平高的人,因此王明担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王明知道国内艰苦,就把他24岁的同学博古派回来负责领导共产主义运动。  毛泽东擅长打仗,蒋介石发动第四次围剿,毛泽东已经被夺取军权,但是周恩来、朱德执行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打退了第四次围剿。1933年,左倾错误在根据地全面贯彻。领导人强令红军去攻打中心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武装保卫苏联”等匪夷所思的口号比比皆是。越是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地方,越要显示党的存在,越是在王府井,你越撒传单,我是共产党,来逮我吧,反正特务正愁拿不着津贴呢。同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德国人李德上过苏联的军校毕业之后指挥过一个骑兵旅,骑兵旅也就千把来人,这号人奉共产国际之命来到中国当军事顾问,成为十万工农红军的总指挥。他不懂汉语,连中文地图都看不懂,同敌人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对抗了一年。第五次围剿失败后,红军开始了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项英、陈毅率部掩护主力,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就是长征。  战略转移速度得快,前面得有先锋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后面得有掩护。结果,博古、李德犯了逃跑主义的错误,八万六千红军湘江一战损失过半,只剩三万,要再往前走就要全军覆没。毛泽东及时站出来,往敌人最弱的地方打。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是中国战斗力最差的部队,因为他们都是双枪兵,一打仗烟瘾就犯,躺在雨伞底下抽大烟,一个师几千人都躺在雨伞里抽大烟,那个时候你缴枪不杀,连烟枪带步枪都缴获了。长征本想北上同北边的红军会师,现在就得被迫绕圈子了。  长征过程中,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国共产党终于搬开了共产国际的指导,解决自己的问题。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然后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越大草地,进入陕北,离国民党越来越远了。  毛泽东偶尔得到了几张过期的报纸。一看,眼睛一亮,上面登着国民党军在陕北与刘志丹、谢子长所部红军激战,陕北有咱的人?去那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次年10月,红军第三大主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及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  长征开始时,全国三十万红军,胜利后还剩三万,中央红军出发时八万六,到陕北还剩八千,损失了90%,但是具有伟大的意义。经过长征,革命转危为安。虽然损失惨重,但保存下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精华,三万人在艰难困苦中,不掉队、不投降、不叛变,意志坚定,兵贵精而不贵多,他们构成了日后人民军队的主力。长征所经之处,撒播了革命火种,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五章 浴血抗倭十四载(抗日战争)1.战or不战,不是个问题  奏折引血案  不甘于处于小国境地的日本,时时都惦记着别家,希望能够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从而扩大自己的地盘,加快自己的发展。日本的侵略有它六步走策略:吞并台湾;吞并朝鲜;吞并满蒙;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称霸世界。日本跟一部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一样,一旦启动程序,就按部就班,完全照制定路线来,矢志不移地执行其计划。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给日本天皇上奏折(日本人不承认有这份奏折),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的侵略方针。当时日本军人组阁,跟日本的文官是有矛盾的。田中是陆军大将,日本的文官还算有见识的,他们认为按照奏折,日本的国力不济,会导致日本民族灭亡,明治时期的两位元老就相当反对。  田中义一在奏折上说,“我帝国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日本别有用心,我们中国有本名它不用,用英译名,实际上是对我们的贬低。日本英文名字是JAPAN,中国叫它摘盆国也不合适。  田中要先征服的满蒙,就是东北,张学良隐约听说日本有一个这样的奏折,派出特工,找到一位在日本定居了20多年的台湾华侨,辗转找到了反对田中的两元老之一。元老希望能对军方有所制约,也乐意让中国搞到奏折。元老把华侨带进了日本皇宫,拿透明纸,蒙在奏折上一笔一笔描下来,复制了奏折。甭管这个奏折存在不存在,日本从此就按照田中这条路往下走,梦想先征服东北,然后征服中国,最后征服世界。征服东北是第一步。  转嫁“好邻居”  日本对东北垂涎已久。东北当时是张作霖的地盘,一向谁的账都不买。张作霖其人出生于草莽,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张作霖生性豪爽,每年在孔子诞辰,都会脱下军装,换上长袍马褂,到各个学校,向老师们打躬作揖,称自己是大老粗,什么都不懂。特来感谢教育下一代的老师。张作霖曾在东北讲武堂给毕业生致辞,本来把参谋给他写的讲稿背得烂熟,突然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鸦雀无声地看着他,紧张得僵持了半晌没说出话来。最后开口大骂,接着走下台绕着毕业生走了一圈,频繁地问学生姓名,拍人家肩膀,重登讲台:“我看到大家太高兴,许多要说的话偏想不起来了。我们都是好小子,好小子就要好好干!等你们毕业了,可以当排长,只要好好干,就可以升连长、营长,一路升上去。只要你们不贪生怕死,肯努力,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但只有一样,我老婆不能给!”  张作霖同日本关系密切,也得到日本很多援助,但对答应日本的要求,多半不会履行。对于日本得寸进尺的要求,张作霖采取不合作态度。有一次,日军杀死一名中国士兵,张作霖亲自同日本领事馆交涉,提出抗议。日本领事随手写了一张5000元的关东券的支票,交给张作霖。张作霖回来后,立即下令,全军放假,遇到日本人就杀。那时正是半夜,士兵杀了两个日本人。日本领事馆凌晨找张作霖,张作霖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的支票,另外又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给日本领事,以牙还牙。  张作霖的种种行径,惹恼了日本人。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要求,还时常在日本人面前做些有性格的事儿,为日本内阁所不能容忍。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带领随从,在从北京回奉天的火车上,被日本人炸死。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满怀国仇家恨,摒弃同国民党之间的恩怨,毅然归顺国民党,打乱日本侵略东北的计划。  其实,日本大举侵华的决心已定,当时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到日本,日本政府企图借发动侵略战争,转移国内的视线。大量失业下岗,老百姓不满怎么办?打一场仗,煽动愤青的爱国主义情绪,一致对外。你这么干的话成功与失败的可能是一半一半,你要成功了,这场危机就化解了。就跟萨达姆为什么要打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就是为了转移国内的矛盾。所以当年日本也是要发动一场对外战争,转嫁矛盾,你要成功了行,你要不成功马上完蛋,完蛋得更快,你还不如这么凑合着活着,想办法缓和矛盾,减少人民的痛苦,别动不动就对外打仗。  国民党就是不围剿红军,日本要侵略中国也有可乘之机。因为中国表面上看是统一的,实际上五派混战。在这种情况下,1931年,小日本关东军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三省落入日军之手。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曾经密电张学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交涉,听候中央处理。无论日军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公开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不抵抗主张,刺激了日军加快全面吞并东北的步伐。张学良先生在他的回忆录里说,自己把日本意图估计错了,他没有想到日本关东军一万多人就敢动手。东北军当时是关内11万,关外20万,31万人,而且东北军是中国最强的部队,比中央军装备都强,飞机、坦克全有。2.斗争在最艰苦的地区  占山为斗敌  东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随后,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  1924年,冯玉祥将末代皇帝溥仪驱除出皇宫。当年,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清室住在紫禁城内都写进了宪法,溥仪一看,民国说话根本不算数,却无可奈何地忍下这口气,1928年,对溥仪致命的打击到来了。  国民革命军41军军长土匪出身的孙殿英盗掘东陵。把慈禧从棺材里拉出来,慈禧当时是栩栩如生,刚埋了20年,尸身未腐,拖出来了之后,大夏天扔在外面长了一身毛。这下刨了溥仪家的祖坟,事发后,全国震惊。冯玉祥慌忙派人找来孙殿英,对他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朝这一点上我干的是活的,把称孤道寡的溥仪从故宫赶走;你干的是死的,掘开了慈禧墓,盗走了金银财宝。你革命比我彻底,我不过是把皇帝逐出宫外,你却把宣统的祖宗扔出坟外。”对于孙殿英挖坟盗墓的行径,国民政府一直没个说法,溥仪心一横,跟着日本特务去了东北,做了伪满洲的皇帝。  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自发组成抗日义勇军。义勇军没有统一的领导,很快被日军各个击破。义勇军最大的一股是原东北军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占山将军领导,马占山出身于绿林,“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1931年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为异族”。奋起抗日,血战嫩江桥,打响了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成为蜚声中外的抗日名将。  为加强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派出大量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主要的领导人,东北抗联是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在中国14年的抗日战争历程当中,最艰苦的就是东北抗联。  福地大血拼  东北是块宝地,日本人称“宁可放弃本土绝不放弃满洲”。长春伪满洲国八大部,到今天还是政府机关、医院、学校的办公场所,雄伟壮丽,坚固异常。日本人想着有朝一日把天皇迂到长春去,按照建设自己国家的热情建设伪满洲国。东北什么都好,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森林、有河流、有平原,除了气候酷寒。东北的冬天树叶都掉光了,树皮冻得刀都刻不动,草根都让雪覆盖,熊也冬眠了。抗联在东北坚持到1940年着实不易,日本关东军号称皇军之花,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75万。抗联人数最多的时候4.5万,装备更是没法比。东北抗日联军成立之后,强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动摇了侵略者的大后方,日本侵略者不得不调集大批部队一次又一次进行疯狂的围剿,实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加之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的指战员壮烈牺牲,部队损失惨重。从1939年到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1940年周保中,李兆麟将军率部退往苏联,1945年跟着苏联红军打回来的苏联远东方面军步兵第88旅,实际上都是原来抗联老战士。  杨靖宇将军不愿意去苏联,想率部入山海关跟八路军会师,结果300多人被日伪军包围,全军覆没。被敌军包围前,杨靖宇独身躲进原始森林,隐蔽了20多天,草根都没有,只能吃自己身上的棉袄。渴了抓一把雪,20多天后实在忍不下去,出山寻找食物,被日伪军包围。日本人对他很是佩服,高官厚禄劝降,饿了20多天的杨靖宇用尽最后气力喊:“量你倭寇区区弹丸四岛,断无亡我中华之力。”  讨伐队对杨靖宇实行的是逐步包围的方式,步步逼近,最终完全包围了他。日本人一直争取劝降杨靖宇,可是,他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就因为这样,讨伐队慢慢悟出,生擒杨靖宇也不容易,于是加强了火力。杨靖宇阵亡后,日军指挥官对这个在寒冷的环境中,几十天没有粮食供给的中国将军为何能够存活下来,很是好奇。下令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杨靖宇的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草根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骇,当年杀害将军的岸谷隆一郎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后来这个人在日本投降前夕自杀。  1945年8月,苏军解放长春,在伪满洲军政部发现了一个泡在防腐液中的人头,准备丢弃。当时有原抗日联军的人员在旁,觉得像是杨靖宇将军的遗首,及时制止并向上级报告。周保中得知,马上驱车赶往辨认,面对战友的遗首,周保中热泪盈眶,随即派人将杨靖宇的首级好好保存,1948年末,送往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3.抗日民族大统一  秘密共产党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为抗日做的第二个努力。民族统一战线囊括了中国的各个阶层。宋庆龄抗日,蔡元培抗日,国民党将领冯玉祥跟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国各个阶层都自发抗日。  吉鸿昌将军本是冯玉祥的部下,西北军的军长,奉命剿共,听人说红军是仁义之师,苏区是尧天舜日。于是他化装成商人进入苏区,结果他一进去就被人认出来。将军身高是1.96米,南方这种身材很少,身高说明一切,吉鸿昌一进共产党的地界,就被人认了出来,自投罗网。红军很开明,让他随便参观,吉鸿昌看完之后就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欣然接受。吉鸿昌成为秘密党员,负责兵变。蒋介石发现吉鸿昌有谋反之意,便解除了他的军职,逼迫他出国“考察”。  1931年9月21日,坚定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吉鸿昌异常愤怒,刚要发作,陪同的使馆参赞劝道:“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仔细地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也是,仨日本人放在一块有将军高吗?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吉鸿昌被国民党逮捕,在法庭上,吉鸿昌大义凛然,历数蒋介石不抗日的种种罪行,最后吉鸿昌在北平监狱被秘密杀害。将军临刑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死刑犯应该是蒙上眼睛背对行刑队,跪下挨枪。将军要求坐在椅子上看射杀自己。特务不敢开枪,枪毙犯人,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刽子手端着枪直哆嗦,吉鸿昌将军高呼口号,壮烈牺牲。  华北怒难平  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军蔡廷锴、李济深,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社会各阶层的民众都开始抗日。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加剧,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威逼平津。当年伪满洲国国境线划到长城,与北平近在咫尺。日本得寸进尺,妄图吞掉华北,把华北变做第二个伪满洲国。国民政府同日本达成了《何梅协定》,中央军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当时驻守平津的国民党29军,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系统,日本盘算着冯玉祥可能倒戈,便允许29军留了下来。  29军装备落后,全军一共22000人左右。部队的枪械有1/3是西北军在反蒋战败时遗留下来的汉阳造、三八式;还有1/3是原甘肃调出来的老毛瑟枪,当时为倒蒋发给地方武装部队用的。这种老旧步枪由于当时各兵工厂早就停止制造子弹,弹药补给相当困难;另外1/3是29军枪械所自己制造的,再加上一些从孙殿英部买来的土枪。全军上下山炮和野炮一共才16门,重机枪97挺。因为部队枪支弹药不足,就为部队士兵配发了大刀。  可怜的29军装备士兵跟义和团差不多,每个人一把大刀,两颗手榴弹,在战场上跟日本人较量。长城喜峰口战役,29军将士夜袭敌营,一千名勇士出发,归队26人,974名勇士战死沙场,歼灭日寇一个重炮联队。800多个日本鬼子全被砍死,日本的报纸惊呼明治大帝兴兵以来,皇军未遇如此惨败,败在冷兵器之下。堂堂一个重炮联队,被大刀片给切了。小日本在这场战役前,军官佩带的都是华而不实的西式指挥刀,从这场战役以后才恢复日本的古刀。  日本人特别有意思,勇于自杀,羞于被杀。中国人认为自杀可耻,在战场上被敌人杀掉是勇敢的。小日本跟咱的观念正好相反,他们以被敌人杀死为耻,自杀是无上光荣。飞行员拿着指挥刀上飞机,刀是铁锻造的,带上飞机,罗盘失灵,飞机胡乱地飞。大概日本兵跟义和团的水平差不多,很迷信,在战争中被敌人砍掉脑袋的话灵魂出窍,来世没有办法投胎,所以咱们的29军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但是大刀毕竟不是飞机、大炮、坦克车的对手,这个很危险。  日本在华北经济势力的扩张损害了英美利益,他们支持国民党的亲英美派抵制日本。东北原来就是日本的势力范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对英美势力没有什么损害。华北就不同。  对蒋介石来说也是如此。东北原来是张学良的势力范围,蒋介石收不了税,任免不了官员,华北是700年故都所在,如果被占领,对全天下人没有办法交代。蒋介石也看出日本没完,永远无法满足。你要华北给它,它就要华中、华东、华南,所以必须反抗。  1935年,中共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策略》的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在中共这个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各阶层起来抗日。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主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平津学生随后组织南下宣传团宣传抗日救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  感召生变局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西安事变之前,张学良奉命剿共,一打仗就从红军的阵地上飘来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歌声。东北军占领的城镇,城门楼上拿白纸刷上三个大字一贴:山海关。关东军成天在山海关来来回回,军心自然瓦解。张学良一看仗没有办法打,就跟红军握手言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剿共,张、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统帅被扣,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主张轰炸西安,继而对蒋介石取而代之,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中共高瞻远瞩,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并以此为契机,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后负荆请罪送蒋介石回南京,一到南京,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十年有期徒刑。1947年张学良掐指一算,到了出狱时间,托人送给蒋介石、蒋夫人一对名表:到点了,该放我了。蒋介石更幽默,给张学良一本1936年的日历,给张夫人一双拖鞋,意思是1936年的事忘不了,永远拖下去。不但不放,还把他押到了台湾,一直关到1991年。1991年,李登辉解除了对张学良的管束,张学良飞赴美国夏威夷。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蒋介石停止剿共,联共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敌后战场,华北、华中、华南。抗战八年一结束,人民解放军由3万发展到130万,陕北一个根据地发展到19块根据地,100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个亿,三年后江山易主,改天换地。所以,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4.神秘走失的士兵  众里来寻你  国共对峙的十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共的内外政策有一个转变过程。从1927年到1931年,中国社会以阶级矛盾为主,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就是进行土地革命,反蒋。1931年到1935年,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共产党既反蒋又要抗日。从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内外政策从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1935年到1936年也就是华北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个时候是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各中间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民族工商界人士以及宗教界领袖也包括其中。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国共两党携手并肩共同开始中国的卫国战争,即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共14年,前六年局部抗战,卢沟桥事变后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历时八年。当时的北平,三面被日本包围,北面伪满洲国的国界一直划到离天安门八十公里。东面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冀东22县脱离中国。北平西面,内蒙古的王公德穆楚克栋鲁普,主张蒙古独立,成立伪政府,组织伪军。北平三面受敌,古都已然处于战火的前沿。北平跟内地唯一的联系就是京广铁路,当时叫平汉路。卢沟桥是平汉路的必经之地,日军一旦占领卢沟桥,就切断了平汉铁路,北平也就成了一座孤城。  日本在卢沟桥附近有一支驻军,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畔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演习的时候借口一名士兵失踪,实际上那一名士兵闹肚子,没跟长官汇报,就蹿地里去了。日军就借口这个士兵失踪,要求搜查宛平城,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炮轰宛平城,卢沟桥事变爆发。实际上日本人提出搜城无理要求的时候,闹肚子的兵已经归队。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就发表了通电,号召全民族一起抗日。国民政府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抗战方针。  美庐决抗敌  对于庐山谈话,过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当时蒋介石讲:“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关键,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  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弱国不是一个强国,弱国的态度应该是应战而不是求战,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没到绝望的时刻不要放弃和平。在战和之间,如果有选择的话,负责任的统治者肯定应该选择和,而不应该选择战。中国近代动不动是拼了,拼又拼不过,一拼就败,一败就是割地赔款。当时蒋介石认为能不打尽量不打,但他也知道,日本是让了东北要华北,让了华北,可能就要华东。“我们东四省失陷,已有了6年之久,续之以塘沽协定,现在冲突地点已到了北平门口的卢沟桥。如果卢沟桥可以受人压迫强占,那么我们百年故都,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与军事重镇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今日的北平,若果变成昔日的沈阳,今日的冀察,亦将成为昔日的东四省。北平若可变成沈阳,南京又何尝不会变成北平!”所以蒋介石也说:“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决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庐山谈话标志着国民政府已抱定抗战之心。5.贴上老本仍不敌  实力大比拼  出于国内状况和战争消耗考虑,日本希望能够短时间内吞下中国。打完华北,日本挥师南下攻打上海,再取南京,给国民党一个下马威。上海毗邻南京,是蒋介石的发家处,正是他的“龙兴”之地。日军选择如此路线,国民政府无路可退。当即蒋介石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保卫国土。国民党开赴前线进行了著名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当时的国民政府可谓动了老本。中国累计参战兵力70多个师,70多万人,日军累计参战兵力12个师团,20多万人。当时中日两国的国力对比非常悬殊,日本当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60多亿美元,中国是10亿美元多,如此一个大国,基本上还停留在中古时代的农业社会。国民生产总值只是相当于日本的1/6,军事力量更是相距甚远。日本的海军世界第三。军舰总排水量达到170万吨。仅次于美英,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中国是只有6万多吨军舰,好多都是甲午海战打剩下的祖父级的军舰,比水兵的爷爷都老,那种船能开出海就不错了。日军约有2600多架飞机,中国只有305架,双翅膀的木头机,敞开式座舱,飞不高,飞高了飞行员会憋死,也飞不快,翅膀外边蒙着一层帆布,或者包着一层铝皮。对付中国的木头机,日本的机舱子弹全是燃烧弹,只要达到木头飞机,飞机准着,而且还只有305架。日本现役军人是50万还有300万在乡军人,都是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战斗力很强。中国军队加上共产党的军队当时是200万,中央军大概占1/4,剩下的部队尤其是军阀部队基本上都没有战斗力,当兵为吃粮,扰民有术,御敌无方。  日本兵基本上都是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甚至初中毕业,都会捣鼓照相机,能够操作追击炮,望远镜,能看得懂地图。中国兵基本上都是文盲,在1949年中国人的识字率是20%,1937年认识大字的更是可想而知。所以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以27万人伤亡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65:1的比例。在当时已经相当不错。[注5-75]  中国军队的现状跟鸦片战争时候差不多,人数虽然多,但分布在全国,在交通状况极其落后的情况下,要把军队调到淞沪战场是需要时间的。当时国军最精锐的部队是3个德械装备师,36师、87师、88师。87师、88师镇守南京是卫戍部队,现在从南京去上海坐动车可能一个小时,那一会儿要20多个小时才能到,上面还有日军飞机轰炸。当年36师从西安调往淞沪战场,蒋介石给36师师长宋希濂下令,限该师几月几号之前到达上海,否则师长以下军前正法。宋师长急了,把全师组织起来直奔火车站,到了火车站,人家说对不起,运力不够,一个师我拉不了。没那么多怎么办,先去一个旅吧,一个师有两个旅,先去一个旅吧,怎么找得赶到战场,于是一个旅上了火车。火车开到宝鸡,下来吧,没铁路了,铁路就修到这儿,所以就全旅下车,下车找汽车,对不起,没这么多车拉不了一个旅,那就先去一个团,一个旅两个团先去一个团,上了汽车跑半道下来吧,没汽油了,没汽油怎么办,先去一个营吧,把那两个营的车里头的油抽出来放在这个营里头的车里,先跑,等跑到头一点油都没有的时候怎么办,就全营找身体最棒的凑成一个连举着36师的军旗,跑步进入淞沪战场。所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6师军旗到了上海,实际上到的人数屈指可数。  国军浴血敌  淞沪会战国军第一个师填上去,日本人海陆空炮火上来,一个礼拜就打光了。可能一个礼拜都用不了,一个连一百多人,上战场一天基本上就全完了。蒋介石中央军的士兵进入上海之后,他拿灯泡点烟抽,他们肯定没见过点灯了,他觉得这是蜡,能把烟点着了,这是蒋介石中央军的士兵。所以你可以想象中国当时完全是中古的这么一个社会,兵连电灯都没有见过,士兵的素质可想而知。小日本阵地上有电网,中国兵哪懂这个,举个大刀就砍,一砍挂在那儿了,战友去救他,一下一个连全能挂在那儿,他就不知道那是电网,你不能去拉他。不懂啊,一个连全能挂在那儿,没见过电。所以淞沪会战血拼了三个多月,本来小日本想三个多月灭亡中国,光打一上海就三个多月,所以这战打得虽然是惊天地兮泣鬼神,但是能看出来两国国力的巨大悬殊。  一方占据高楼,以战车战机掩护,交叉火网设计,一方以战友尸体掩护,先前猛扑,围攻之战,国民党部队损失惨重,进展很有难度。随后日军不断派遣援军强行登陆,从1937年8月中旬到11月中国军队退出上海,日均投入兵力达到30多万人,说中国军队是在浴血奋战,毫不夸张。  屠夫没道理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侵华战争进一步升级。蒋介石曾经三次召集高级将领讨论守卫南京问题。国民政府首府被攻陷,多少有些丢人。不过纵使大家有保卫南京之心,但是却没有这个实力,南京城被日军重重包围,守城各军战斗多日,伤亡重大。最终,日军入城,南京陷落,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日军从上海向南京进攻,沿途就开始大肆屠杀中国人民,其残忍的程度令人发指。大屠杀是有组织的,完全没有道理可讲,全无人性。不接受投降,俘虏全部处死,机枪扫射,汽油焚烧,抛尸河湖,短短几天,屠杀30万南京市民,南京城到处血流成河。国民党为什么老打败仗?国军将士战斗不可谓不英勇,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士兵都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全都是这样的。当时国民革命军的一首军歌这么唱:“中华男儿血,应当洒在边疆上。飞机我不睬,重炮我不慌,我报正义来抵抗。枪口对好,子弹上膛,冲!冲出山海关,雪我国耻在沈阳。中华男儿汉,义勇本无双,为国流血国不亡!凯旋作国士,战死为国殇。精忠长耀史册上,万丈光芒!”  国民党士兵打仗,打日本,尤其是中央军是很勇敢的,不怕死,但为什么打不过小日本呢?因为国民党是片面抗日路线,不发动人民群众,只依靠政府和军队。实际上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国民党他为什么不发动群众?就是因为国民党的阶级属性跟群众对立,他不敢武装群众。那么什么样的政府是可以把群众武装起来的?前提一定是这个政府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他才敢武装群众,因为他知道我武装起群众来,群众不会拿枪把我推翻。不是民选的政府,绝对不敢把群众给发动起来。再者说国军打的仗是正规战,两军对垒,枪对枪,杆对杆,兵对兵,将对将,你发动群众有什么用?你发动群众,坦克上来了,让群众上去,没用啊,上去能干吗,撞,没关系,机动车负全责。你不能这么干,没用。而且这打仗说一句实在的,你都要老百姓,军人干嘛使的?你如果要是老百姓打仗,就难免会出现误伤,今天以色列打哈马斯就很明显,军民不分,那可就是我一炮下去,二楼是住人的,一楼是发射火箭的,那这栋楼我炸不炸,这个,没半分。  国民党军队再骁勇,战争的结果是,上海没守住,太远没守住,最后就连南京都没守住,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正面大溃离  1938年日军兵力分两路,从华北和华东家公徐州。中国军队在徐州留有重兵,正面战场爆发了徐州会战。在国军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历经月余,我军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大炮31门,装甲汽车11辆,大小战车8辆,轻重机枪1000余挺,步枪10000余支。基本上日军第10师团[05]就打残了,师团长矶谷廉介就被撤职回国转入预备役。日军的师团编号在20以内的,包括近卫师团、第1师团、第2师团、第3师团、第4师团、第5师团、第6师团、第7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16师团、第19师团、第20师团属于甲种师团[06]。就建军比较老,尤其是1到7这7个师团,这个是甲午战争就有了,甲种师团战斗力很强。然后,编号20到50的是乙种师团,100以后的就是丙种师团,50到100的是丁种师团,他战斗力是这么排的,所以你一看日本的师团编号,你就知道他是什么水平的部队。第10师团,又称姬路师团,是日本陆军的一个甲种师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装备精良,被日军作为现代化师团的样板。后来抗日战争一进入相持阶段,咱们的对手基本上就是丙级丁级师团了,因为甲级师团都调到太平洋战场跟美国人打仗去了。但是台儿庄大捷是战斗胜利了,战役却失败,徐州失守。守军突围,保卫大武汉,爆发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中国累计参战兵力110万,日军累计参战兵力35万,但是最后武汉失守。  中日作战多是如此。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万家岭大街,几个军把106师团围得像铁桶一样。眼瞅着要创造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师团的辉煌战绩,报纸上空出头版头条准备登载消息,日军军官打仗跟中国不大一样,都是军官挥着军刀冲在最前面,所以日军军官伤亡最高。当时,106师团军官几乎伤亡殆尽,弹尽粮绝,这个时候日本飞机来了,空降指挥官,扔弹药扔补给,组织部队突围,轰炸机炸出一条血路。中国人看傻了,本觉得插翅难飞,结果硬生生从天上打开一条生路,这就是现代化战争,立体战争。我们没见过,所以最后整个会战失败,日军占领了广州和武汉。  广州、武汉的沦陷标志着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结束,进入到战争相持阶段。6.背后的残酷青春  战火中改编  淞沪会战时,西北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就是八路军,当然一个月后就改为十八集团军了,但是习惯上一直是叫八路军。南方八省游击队,就是长征没走掩护主力的那些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就是新四军。八路军经过一年的扩充,这个时候人数已经发展到四万多人,下辖三个师,115、120、129师,分别就是原来红军的一、二、四方面军,人数倒是挺多,装备劣,全军大概只有十几门山炮,多一半还打不响,因为长征途中零件丢了。小日本一个师团两万多人,比我们的师要大,比我们军要小,108门火炮,24辆战车,咱们中国全国也找不着几辆战车。新四军就更别提了,全军10500人,就相当于国民党一个正规师,6200支枪,这6200支枪相当多的都是村里做的那种土枪,而不是兵工厂生产的。那个土枪土到什么程度呢,战士们“亲切”地称它为脚蹬式步枪,什么意思呢?它打一枪之后这枪栓就拉不开了,得搁地下拿脚踩,那个手没劲,搁地下一踩,弹壳出去,第二发子弹入膛,非常的低劣,你说你要用这样的武器跟日本打仗,你趴地下射击一枪,然后再站起来一踩,那你就牺牲了,就光荣了。所以我们用这么低劣的武器跟飞机大炮坦克毒气,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作战。多么伟大啊!红军改编一完成,这就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了。  除了八路军与新四军,在中共的根据地,存在着另外两种类型的武装力量:地方军和民兵。大多数地方军也负有专职的军事责任,但与八路军和新四军不同,他们长期留在自己的管辖地区以内。民兵理论上包括16至45岁之间全部身体健全的人,但不同于野战军或地方军,他们不“脱离生产”而是在需要时执行零星任务。与此同时他们继续从事自己的正常业务。当然,在人们说到这种军事组织时,都感到训练和装备的不足日益明显。大多数民兵是用大刀与农具武装起来的,他们的老式鸟毓和土枪已被野战军或地方军征用了。[注5-76]  当时中国土地上分为稳定区、游击区和日本控制区。稳定区是中共已经创立了相当稳固的行政机构的地区,可以公开行使职权并实行改革;游击区,这里可能有多种力量:共产党人、国民党部队、地方民团、土匪、伪军。在这些游击区,中共根据眼前的共同利益寻求盟友。他们只做初步的组织工作,而且只试图进行有节制的改革。日本控制地区,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日本控制的地区。与中共核心地区相对应的,是日本人所占领的城市、大集镇和主要的交通线,边上有一些拉锯的边缘地带,在这些地带日军和伪军占上风。[注5-77]  允许打配合  中共的军队多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打一些敌后战争。与淞沪会战的同时,华北日军占领平津后进攻山西,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配合友军开赴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两山夹一谷,八路军占领两边山头,日军在谷底,正好是用兵的绝地。八路军居高临下,伏击了日寇最精锐的部队,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21旅团。该旅团是日军在二战爆发前17个常备师团之一,是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115师以600人的伤亡代价,歼灭了该旅团辎重队的千余官兵。  平型关大捷前后,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洛川会议,确定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我们要坚持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日军占领了一大批城市和中国北部大部分领土后,国内对抗日战争的不同看法就出现了。这些论调大致有两类:一类是“亡国论”,这种论调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和日本人打仗,必然失败。还有一类是“速胜论”,持这种论调者幻想依靠国际援助来打败日本。他们认为,国际形势一定会发生变化,外国会援助中国的,中国可以在三个月内打败日本人。共产党内也有人认为,日本人不值得一打,我们很快就会打败日本人。上述两种论调,在国内流传很广,影响着抗日大局和人们的情绪。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正确方向,既不能亡国,也不能速胜,而是跟它耗,耗死它!  中国是一个大弱国,日本是一个小强国,大弱国对付小强国,就得拖下去,以空间换时间。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很是郁闷,从开战到1938年10月,16个月过去了,中国没有灭亡,日军伤亡超过40万,走了这么老远,这地咋还叫中国?搁自己国家都来回三四趟了,所以日本被迫改变了侵华方针。  日军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大规模的进攻,转而去进攻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日本这一方针的变化,国民党内部顿起波澜。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一直是以革命家政治家面貌出现的汪精卫,一念之差晚节不保,叛国投敌,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叛国的汪精卫集团,1940年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旗依然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杆顶上加了一条黄布,写着“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与重庆国民政府以示区别。外国人看中国人,觉得特别的聪明,弄出两个政府,重庆一个,南京一个,重庆政府加入同盟国,南京政府加入轴心国,谁赢了中国都是战胜国。[注5-78]  日本对沦陷区的压榨和奴役骇人听闻。日本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为了掠夺,以战养战,把中国变成太平洋战争的后方。中国华北地区丧失了600万精壮劳动力,其中20多万被弄到了日本本土去做苦力。日本的右翼势力现在这么强大,他们背后有大财团给他撑腰。大财团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获利,中国劳工在日本企业,受尽虐待与凌辱,最后可能几千人生还。日本若是承认了战争罪行,大财团都得赔钱,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家的企业,就是用的战俘,右翼势力否定侵略战争就是在撤销责任。另外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泯灭你的国家民族意识。  在日本转变侵华方针的同时,正面战场的战争仍在继续,枣宜会战中国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这是抗战期间在战场上阵亡级别最高的中国将领。张自忠将军出身于29军,“卢沟桥事变”时是天津市市长、38师师长。平津保卫战,29军的副军长佟麟阁中将,132师师长赵登禹中将殉国,此时,出生于29军的原38师师长张自忠将军又殉国。所以北京、天津都有以这三位将军的名字命名的马路,北京还有张自忠小学。  钵盆响叮当  什么事儿耗的时间长了,就会疲惫。1939年蒋介石在抗日态度就转入消极,抗日战争打了一年,国军损失超过200万,特别是海空军技术兵器消耗殆尽,而八路军抗战爆发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年就从4.2万人发展到15.6万人。蒋介石开始不爽了,自己的家底都快赔尽了,要保存实力,就从正面战场同日军相持,你不打我,我就不打你。而“中国共产党和它的主要部队——八路军和新四军——都在中日战争期间异乎寻常地扩大了。战争的头3年,在1940年以前,发展是非常快的。军队扩大了5倍,党员人数增长了20倍。”[注5-79]  1940年正是纳粹德国在欧洲最猖狂之时,英国奄奄一息,苏联隔岸观火,其他的欧洲国家基本上全部沦陷,万字旗飘遍欧洲。日本耗不起了,急于从中国战场抽身,投入太平洋战争,作出了要跟国民党决一死战的架势,沿长江而下攻打重庆,华北的日军要过黄河进攻陕西,从陕西南下入川,走当年忽必烈灭南宋的路线,两路夹击,一路自东向西,一路自北向南,占领四川,完成对国民政府的致命一击。  国民政府当时真是穷到山穷水尽。中国政府主要收入依靠海关税收,中国沿海全部都被日军占领了,中国财政损失了90%,支出增加了好几倍,所有的汽油全靠进口,蒋介石看到小日本玩命,派人到香港跟日本谈判。[注5-80]外国势力在华,中国三个部门变化非常明显,海关、邮政和盐务。形式上隶属于中国当局,多是外国人把持政权,行使实际上的自主权。为了扭转抗日战场颓败不振的局面,八路军来了个刺激的。八路军一百多个团40万人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到处出击。当时日军驻太原的第一军司令筱冢义男中将和他的上司华北方面军司令多田峻中将都被这种打法折腾病了,回国。百团大战一下子弄倒俩日军中将,跟诸葛亮骂王朗有一拼了。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注5-81]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