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孩子的潜能》(完结)作者:马丁.洛森 ,吴蓓 译前 言本书从儿童的整体成长和所需教育的两个方面,帮助父母去了解和支持孩子。书中指出,父母能以良好的方式去培养、鼓励和启蒙孩子。我指出目前潜藏的一些危险或易犯的错误,但同时也给予父母希望、勇气和支持,让他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得到真正的欢乐。我们透过孩子学会认识自己,并和他们一起成长。正如致力于儿童发展研究的伟大学者皮亚杰说的:“孩子解释大人,多于大人解释孩子”孩子需要的是爱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曾经对“三种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恐惧、野心和爱’’评论道,不要前面两者,我们也能教育孩子。爱意味着什么?父母真的爱他们的孩子吗?除了爱,孩子难道不需要其它一切?当然不是,但所有一切都必须出自内心的真爱。爱是一种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对个体充分尊重,把他们的需要放在首位,而不图回报。爱是我们创造的容纳空间,为了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爱是带着感情的理解,是带着理解去感觉事物的能力。它既不是未经悟性引导的盲目情绪,也不是冷冰冰的理性逻辑。正如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说:“伟大的爱出自伟大的理解。”一切真正的爱是利他的,绝对不会是自私的。然而对孩子的爱,比这还要丰富得多。它不是空口言谈,而是体现在行动中。它不能停留在想法或感觉上,还要付诸实践。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自己对孩子的一切美好的想法或情感,转变成对孩子有帮助的具体行动。爱涉及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也和我们对自己的了解以及行为有关。我们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博爱,我们不要气馁,不要退却。爱不是目标,而是一条道路,今天开始了第一步,下一步也就相继而来。就培养孩子来说,爱意味着什么?依我看来它包含:*承认孩子的个性,并协助他的发展。*洞察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成为他能够成为的人。*认清我们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为了孩子努力完善自己。*创造一种环境,让孩子从中找到意义和价值。*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不欺骗孩子。*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事物,并尽量排除他们不需要的一切。*重视积极正面的引导,不回避消极负面的部分。*满怀勇气和希望面对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盼望奇迹的发生,但也接受贫贱卑微。童年生活的新面貌童年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我们拥有漫长的童年时期,这个事实是我们成为人的一个主要因素,也使得人类区别于其它(即使是最聪明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待孩子和童年的态度不同,并且还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甚至在一代与另一代之间,也会随某些方面的变动而发生改变。20世纪60年代末,权力归花儿(美国嬉皮士用的口号,主张通过爱情和非暴力实现社会改革)的主张,以及一连串反对战争、核武器和环境破坏的抗议行动,把人类(至少在西方国家)推向一个反权威主义的教育时代。拥护反权威的人们主张,要抛弃“孩子要按大人的话去做、要学习成为好公民”等传统观念。这使得那一代的孩子在不知所措中任其发展。像大多数的极端思潮一样,权威主义和反权威主义都是错误的,他们都没有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双方都只考虑成人自己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孩子需要成人的榜样,而不是僵硬的权威,需要成人的引导,而不是命令,需要参与,而不是服从。尤其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成人接受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不要被“社会的钳子”(美国歌手鲍勃.迪伦的歌词)塑造成预先设计的模样。我从不主张用传统的权威方式来教养孩子,因为我自己的经验就已经说明它带来太多的受到压抑的情绪。但另一方面,摆脱权威意味着完全不要权威,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这种自由常常是父母过着自己的生活,以为孩子也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成长。但绝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士是由“热爱整洁、服从和秩序”的父母教养出来。然而,就像大多数革命群体一样,他们的确带来一些重要的变化。在教育范围内,最重要的是他们为孩子带来了更大程度上的独立。孩子们富有弹性、能干、活跃我们对童年的理解在许多层面已经改变。对于孩子如何成长,现代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卓越的见解——孩子如何积极地参与成长;他们如何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在特定情况中,他们如何能够以极大的弹性来面对沉重的压力。和大多数教育家和儿童专家所持的观点相反,孩子能够应付极其险恶的情况,远不止维持基本的生存。让我进一步加以说明。两项长期的研究显示,居住在高度危险环境中的孩子,他们直接面对贫穷、冲突、家庭破裂和疾病问题,其中高达百分之三十的孩子能够努力成为适应环境、充满自信、能干、并能保持稳定人际关系的个体,还能妥善处理工作和闲暇的需求。不过,其它百分之七十的孩子却没有能力适应生活。百分之三十表现出色的儿童有哪些特点?首先,他们有某些人格特征,如灵活性、适应性、自我价值感(译者注:self—esteem表达对自我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积极的自我形象、自信、应付压力的能力、承担责任,以及良好的交流技巧。其次,在社会环境中有一些可以帮助他们的因素。例如至少和一位成人有紧密的联系——父母、祖父母、邻居或朋友。当他们长大后,很快能够在社会网络中找到替代父母角色的人。他们在学校受到欢迎,有许多的朋友或伙伴,他们能以建设性的方式接受和运用别人提供的帮助。假如我们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将可以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找到理想的典范,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支持。这项研究中的成功儿童,也许他们的人格具有某些先天的特征,但仍需要适当的机会和帮助去加以发展。仅仅告诉孩子要如何做很难奏效,他们必须亲眼看到怎样做。儿童需要能培养自我价值感的榜样,需要具有人际交往能力、愿意帮助别人的榜样,以及能够承担责任的榜样。幸福是什么?怎样达到?本书的目的是要帮助读者培养幸福、圆满的孩子。在此,让我简要的说明一下。显然没有任何一本书能够保证孩子获得幸福和圆满,至少不是由于这些词汇具有高度的相对性和个体性。本书的标题原意是:“教导自我去发展内在的品质和必要的洞察力,努力创造出最佳的条件,让每位独特的孩子充分发展他的潜能”。不过,这太冗长了。当儿童和少年能够成为他们自己,当他们感觉到生命有意义、是完整连贯的,当他们感到拥有自己所需要的能力,他们就会幸福。这不是暂时的快乐或一时的好心情,而是长期潜在的心理状态,能够从容面对生活琐事,免于担忧、紧张、焦虑和恐惧。幸福意味着对生活抱有乐观的看法,能妥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热爱生命,面对挑战,并深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积极乐观才能幸福幸福的人也是一位慷慨的人,不仅能够给予别人物质上的东西,也能给予时间、关怀与空间——总之,他是一位能够去爱的人。一位闷闷不乐或忧心忡忡的人是拘谨的人,不能慷慨地付出。幸福的人愿意把幸福带给世界,并散发积极乐观的活力。这对自己也有其它的好处。科学研究证实,快乐(尤其是笑)有利于我们的心脏和健康。然而如果没有幸福的姐妹——悲伤,幸福也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灵包含整个人类感情,从幸福的极点到悲伤的深渊。生活的艺术是在两种极端之间平衡,当事情发生时,我们能够感受它们。最重要的是健康和谐的个人能够从深深的悲伤中治愈而归,重新获得平静,也能从兴奋的顶点镇静下来。他们具备情绪调控能力。圆满的道路圆满很难定义,它看起来像是终点,好像是我们到达人生终点的和谐状态——“她一生圆满,临终前获得了想要的一切。”或像是一位年轻的足球队员回顾自己成功的生涯,“的确,我赢得了我想要的所有奖章”。但往后的40年里,这位年轻人打算做些什么?麻烦的是人们常把圆满与成功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即使在失败中,我们也能找到圆满的体验。我喜欢把圆满看作是持久的态度,在发生的事件中,寻找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当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坦然接受,圆满就是这种满足感。圆满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它是一种对事物本来面貌的关心以及接受的态度,这意味着珍视自己和他人的成功或失败,以及体会得失之间的平衡,因为在爱中,很少有黑白分明的事情。因此,如果你能培养孩子成为快乐的、有创造力的、慷慨的和有趣味的人,你也会心满意足。而且如果孩子们能在自己的生命中找到持久的圆满,内心不断地成长,作为父母,你们也同样圆满。当前人们需要什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虽然考试结果仍将是学术成就的重要标准,一些对未来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人士已经认识到,还需要考试成绩之外的许多能力。工商业界清楚知道未来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资格。假定人们已经具备基本的读写、算术、以及信息沟通技能,他们还真的需要以下能力:*日常道德行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技能*创造力*原创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判断力*兴趣和热情*沟通技巧*灵活性日常道德行为,是指出于个人的领悟,以道德规范去做事,而不是听从别人的想法。 上面提到的能力,在正规学校中很少受到重视,一般认为超出了学校的课程。而华德福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这些能力,其它学校需要付出更多的心思来加强培养孩子这些能力。同时父母也可以发挥作用,首先是认识到上述能力的重要性,然后落实到行动中去。有关这方面的陈述,将出现在本书各章节里。现在的父母做父母一直不容易。长久以来它是社会中最重要,但也常被低估的工作之一。任何人如果曾经深入研究过父母的角色,都会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和富强。此外,尽管传统上养育孩子是妇女的事,但其实父亲与母亲的角色一样重要。时代急剧地变化,家长的任务并没有变得轻松。整个文化面貌——工作、群体感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已经截然不同,而且还会继续变化。在这里我们并不讨论导致变化的原因,而是关心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不能解释构成这张复杂网的所有因素,至少能列出一些与现代父母有关的好消息和坏消息,看清楚我们现在的处境。一些好消息*妇女不再束缚于厨房和育婴床上。有更多的妈妈出去工作,在一些社区中,工作的妇女多于男人。*更多的父亲想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甚至抚育幼小的孩子。*父亲和母亲都感觉到需要更经常地和孩子在一起。*过去的许多家庭传统和文化结构,把人们束缚在一个群体中,现在大部分都消失了。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种解放的体验,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摆脱了等级限制,导致更多的社会流动和更大的个人表达空间。*由于节省劳力的机器与科技产品,如洗衣机和中央暖气系统,家居生活变得相当轻松容易。也因为如此,有了更多的家庭生活时间。*大部分人有充裕的休闲与旅游机会。这是上一代的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社会变得更加自由。普遍认可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在服装、文学、保健和性别取向上,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太好的消息*每五位孩子中就有一位神经紧张和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需要加以治疗。*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是非婚生育,约三分之一孩子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近五成的婚姻以离异终结。这些事实背后是非常复杂的情况,无论一些政治家怎么思索,反正没有简单的结论,也没有解决的良方。*尽管从一些传统价值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许多人仍然渴望某种群团与它的支持。群体的消失,使人们强调爸爸、妈妈和几个孩子的核心家庭,这使得家庭孤立无助。如果没有广泛的亲戚关系、长久的朋友和邻居关系,许多分居或离异的家长,都感到缺少有效的帮助,什么都得靠自己。*随着妇女和男人可以平等的追求事业,到底谁应该留在家里带孩子,这使得夫妻之间产生了新的紧张状态。由于工作压力,许多父母成了缺席家长。*无论在家里或工作场所,我们的生活里充斥着节省时间的各种装置,然而谁不感觉到时问的压力?如果我们必须用手洗衣服,如果我们必须使用街角上的公用电话,如果我们必须生炉子,并且通宵保持炉火的燃烧,我们已无法想象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怎样使用时间?家长们共同的体会是迫切需要挤出时间与孩子相处,因为我们拥有的时间太少了:在英国,父亲和孩子每天相处的时间平均才八分钟;另一方面,孩子却拥有大量的自由时间。家长面临挑战,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协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由于大量的人居住在完全新的环境里,人口统计发生了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几百万人从城市里搬出来,追求乡村或郊外的理想生活。然而,对汽车依赖的增加,导致交通、大型超市和新建房屋蔓延等问题,同时也扼杀了乡村生活的理想。这种新型房屋通常缺少社区生活,而老城市内部的社区大部分已经消失,不够标准但亲切的老房子被购物街和停车场取代,城市和乡村的大部分生活空间不再适合孩子。我们有些人还记得,小时候可以在街上一直玩到上床睡觉,现在有这样的经历的孩子很少了,甚至在公园和游乐场,孩子也必须有人监督。*休闲活动和消费并驾齐驱,满足孩子对两者强烈需求的开支过多,许多人质疑太多的休闲活动和消费对孩子是否有益。*由于人们失去了对孩子需要游戏的认识,以及消费产品市场的侵略、学校功课的压力、缺少可靠的榜样、毒品文化、未来就业的不确定等等,使童年承受日益加剧的压力。最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社会缺少对孩子真正需要的理解。*贫困、社会排斥、剥夺和暴力,也许有人会婉转地称之为传统的压力,但它们并没有从我们的福利国家中消失,反而以新的面孔和目标发展。它们对孩子成长的阻碍,一如既往。*我们希望摆脱所有先天决定的因素,如种族、社会地位、性别,同时也渴望能确定自己的身份,然而许多人仍挣扎于认同感的危机。*在多元文化时代,我们有广泛的选择余地,惟独教育除外。那些无从选择或自愿选择公立教育的人,都要使用英国课程标准,如果这不是世界第一,也是全欧洲规定最繁琐的课程。排名在前面的学校不可能接受所有的申请者,而且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开车把孩子送到喜欢的学校,因此真正的选择受到限制。私立教育,除了极少数例外,基本上提供和公立学校一样的教育,只是包装不同而已。从上面情况来看,在当前的处境下,抚养孩子几乎是个难以胜任的工作。我们过去的经验没有用,因为变化实在太大了。不过这项挑战也带来许多可能性,为我们的家庭生活创造了新的意义。为什么写这本书?在准备写这本书之前,我首先问自己:“真的需要这本书吗?”关于这个主题,已经有了许多好书,我发现其中一些书对我的研究很有帮助,让我理解做家长的任务。我提出另一个问题,“我能新增哪些内容,是别人没有涉及到的?”我得到的结论是:过去二十多年担任华德福学校教师的经历,使我能提供一个极少被了解,却很有价值的新观点。斯坦纳的教育方式全世界约有860所华德福(又称斯坦纳)学校,分布在约50个国家,还有将近2000个幼儿园和托儿所,50个成人教育中心,数百个为特殊需要儿童和成人建立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以及许多社会规划方案,如家庭中心。除了这类教育事业,还有其它各种事业,包括有机农场和农业产品、医院、另类医药国际销售网络、保健和化妆品、出版社、儿童用品,甚至还有管理咨询。所有这些都建立在鲁道夫?斯坦纳(1861—1925)的哲学基础上。他是奥地利的教育家和哲学家,有大量这方面文献书籍。斯坦纳的哲学应用在实际生活的许多方面,潜藏在背后的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不仅承认生物学的解释,也考虑到人的精神(Spirit)影响。更进一步,斯坦纳的人智学——源自古希腊文“知识”、“藉由人类”两字的组合,提供了道德和精神发展的另一种途径,增强了我们的意识,帮助我们努力成为无私的,并具备社会交往能力的个体。总之,人智学是一种知识之道,帮助不同文化的人,成为更加完整的人,发现每个人的普遍人性。人智学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任何宗教哲学,最重要的是,它允许并要求每个人独立思考。这是一种现代的自我认识与社会复兴之道,可以和不同思想流派的人们一起工作。华德福学校在埃及(伊斯兰文化)和以色列(希伯来文化)得到政府的承认和支持;它也能在佛教国家泰国或南非黑人城镇开办;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们的孩子也愿意上华德福学校,它还开设在英国乡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盟承认华德福教育运动是非政府组织运动。最近英国教育大臣也公开承认华德福学校是最受公众欢迎的教育。因此,我觉得在孩子的阶段性发展、教育和养育等方面,我能够提供一些新的观点。除了关注孩子的教育外,我还要讨论成人的问题,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完善自己,使我们能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越是理解自己,越能够成为自己,也越容易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圆满的人,同时我们也成为快乐、圆满的父母。这本书是怎样安排的?书中的一些议题,涉及人最深层次的某些方面,包括道德、伦理和个人发展。这方面的论述对我具有挑战性。如果讨论父母和孩子的成长,却忽略这些问题,就会像一本烹饪指南,只教你怎样加热冷冻食品。根据我的经验,父母不愿意接受怎样带孩子的简单处方,他们不仅要知道如何,还要知道为什么。很明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生活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需要有深刻见解的新能力。我知道有些读者可能不会买这本书,因为他们只对哲学和教育理论感兴趣。然而我相信,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要深入到知道如何去实践。我试图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书中有些部分,需要读者多加思考。有些部分,读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要记住你是需要找到自己方法的人,你是半夜起床照顾孩子的人,你是做出艰难决定的人。我希望本书帮助你重新审视你的态度和价值,同时也指出孩子生活中你容易忽视的地方。我想做的是,鼓励、启发你内在的某些素质,这样你将自己上路,发展你自己的教育之道,不再依赖任何的教养指南。惟一有效的方法在于你自己,我的目标是协助你迈向自我帮助。第一章 态 度孩子通过观察我们来学习,我们的形象帮助(或阻碍)他们成为他们自己。——鲁道夫?斯坦纳在讨论父母的任务细节之前,我先讨论关于态度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别着急,我们所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问题。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情绪和习惯,思考它们对人际交往的影响,尤其是在与孩子相处的关系中。这是自知自明的第一步。让我们从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充满智慧的诗开始。这首诗收录在其著作《先知》一书中,表达了身为人之父母应该具备的态度,虽然有些方面我们难以做到,但它给予我们努力的方向和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渴望生命自身的儿女。他们经过你来到世上而不是从你而来。尽管他们与你在一起,但不属于你,给予你的爱,但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能为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却不能为他们心灵安排地方,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日之家。你无法访问他们的心灵之家,甚至在梦中也不行。你可以努力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像你一样。生活不会倒退,不会被昨日耽搁。你是一张弓,孩子是飞射出的一支箭,射手在无尽的路上看到目标,他用力弯曲你,使箭飞得又快又远,愿你在射手的力量中快乐地弯曲,猎人爱飞射的箭,也爱稳固的弓。自我价值感——纪伯伦,《先知》自我价值感做父母在许多方面关系到我们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自我价值感的思考,需要变得现实和诚恳。通常情况,我们心态平和,但有的时候我们只考虑自己,心情烦躁,只是每个人程度不同。孩子需要我们接受这些消极因素,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孩子(包括成人)自我价值感的表现是:*充分地发展自己的潜能。*自信并愿意学习。*对周围的世界感到兴趣。*善于处理问题,从逆境中振作起来。*克服困难,或接受长久的制约。*对他人慷慨并关心。*具备人际交往能力。*能找到满足和幸福。期 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取决于我们的期望。如果我们对孩子期望过多过高,孩子会变得拘谨;如果期望太少或太低,孩子会不知道界限,遇事无所适从。我们的要求和期望不能压制孩子的个性,不能强迫他们适应我们设计的模型,这些模型可并不一定适合他们。如果孩子达不到我们的期望,就会成为他的沉重负担,也是父母不幸的根源。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符合他的期望,也会有痛苦。比如孩子感到父母对他没有任何期望,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想法,或因为害怕把不恰当的事情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感到难以揣摩。比较把孩子与别人比较,如与成功的哥哥或班级同学比较,会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如果我们问:“为什么你不能像哥哥那样整晚睡觉,不能像苏珊那样安静地玩耍?”就会在无形中把孩子置于压力下。如果他们可以,他们一定会说:“我不是哥哥,我不是苏珊,我是我!”最可怕的是用“坏得像你妈”、“笨得像你伯伯泰德”这样的话来谴责孩子,让孩子感到困扰又毫无作用,并且还伤害了所有相关的人。最好尽力而为为自己设立的最高标准就是比已经做过的做得更好。学习者的成功标准是相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学习是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为了获奖或竞争。我取得的一大进步,对你而言可能是一小步。有些人刻苦努力,却收获甚小。有些人也许轻而易举,进步显著。哪一种情况更有意义?一般而言,有意义的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加倍的勤奋意味着个人的良好发展和自我价值感。具有数学天分的人也许难以置信的腼腆,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付出的努力,对个人的成长而言,比轻易地求解方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换句话说,容易做到的事,是我们过去奋斗的结果。而现在要克服的困难将塑造我们的未来,未来是潜能的展现。如果我们为自己的孩子设置标准,这类标准必须是可以达到的,并结合孩子现状制定。孩子会被激发去超越他以前的成就。如果总是和别人比较,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如果你尽力而为了,从整个一生来说,你就绝不会失败。期望成为负担过去许多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沿着父母的足迹成长,从事家庭职业或商业,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三代医生、律师、或农夫的家庭,使得后代很难另择职业,但现在选择自己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很难见到裁缝的女儿成为裁缝。除了纯属偶然外,子女不再从事父母的职业。这种情况很正常,我们希望子女有自己的事业,做出他们自己的选择。要求孩子做得最出色会成为压迫性的负担,如果我们要求的太多,孩子会反抗,不理睬我们,或者被迫屈服,产生对我们的憎恨和不信任。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无论他们具备怎样的能力和个性,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惟一合理的失望是我们辜负了他们。如果一位教授能够接受儿子在菜园里种地,而不是他所期望的学术领域,他就是一位快乐的父亲,与儿子也会有良好的关系。如果一位农场主尊重孩子选择音乐事业,最终他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男人比女人更多地感受到违背父母意愿的苦恼,哪怕只是因为父母对女儿的期望低一些。父母给予孩子忠告,与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是不同的。就像爱与信任只能慷慨地给予,而不能强求一样,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他们像我们一样,有自己的命运。我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担忧孩子的情况,潜在的想法是:“我如此聪明/成功/积极,我的孩子怎么会不同呢?这一定是某某的错误,但不是我的。”正确的期望对你的孩子说:“我希望你把所有的玩具都放好。”以此提示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合适的地方。或者说:“你能做得更好。”孩子会回答:“是的,我行。”如果我们知道他不能做得更好,就不要强求他。正确的期望需要父母承认孩子的能力,设定可达到的、富有意义的目标。也许孩子一时难以理解,但最终他们会认同并且感谢父母。总结如下:*试着想清楚你对孩子有什么期望。*解释你的期望。*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由地成为他们自己。*最高境界的期望是让孩子充分发挥他的潜能。信任和约束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对我们绝对信任,尽管他们几乎不了解我们,至少不了解我们的为人品格。幼小的孩子还不明白我们想些什么,然而他们以我们不可理喻的方式绝对地信任我们,这是因为孩子具有学习我们怎样做事的本能渴望,他们学习我们怎样言谈举止,他们渴望学习怎样生活,他们模仿我们的语言、姿势、习惯和态度。简而言之,他们认为我们知道怎样做人,于是他们模仿我们。模仿是信任的初步表示,他们对模仿什么人或模仿什么事情不加区别。这种信任常以期待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本能地期待我们知道正在做什么,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期待我们提供所有的需要,尤其是他们期待我们知道一切。虽然我谈论是幼小的孩子,但十几岁的少年也不例外。他们期待反对意见,这是另外一回事。他们宁愿父母不同意,父母要明白自己的作用,至少要向他们提供某种阻力,让他们发展出自己的判断力。如果我们轻易让步,满足他们的要求,我们就会失去他们的尊重。因为他们心中有理想的典范,尤其是他们觉得我们至少应该聪明、正直。面对我们的顺从,甚至放弃责任,不仅会让他们失去对我们的信心,更严重的还会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变得玩世不恭,不愿为理想奋斗。少年儿童希望我们来确定界限,这不是由于他们的洞察力或非凡的知识,而是出自本能,因为这对他们至关重要。我们给予的界限不应该是任意的、脱离现实的,否则将有损于我们的权威。约束必须有客观的理由,尽管孩子可能不赞同。“不要碰炊具,它会烫着你”这么说很容易,“不行,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就较难实行,“我觉得你太小,不能在外面过夜。”就更难说服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说清道理,但你自己必须清楚你设定的界限有充足的理由。这意味着建立起普遍的规范,如:*两餐之间不许吃零食。*在健康范围内,限制孩子吃巧克力的数量。*或更进一步(尽管缺乏说服力),我期望你按我说的去做。如果对孩子的约束能征得你的配偶和整个家庭的同意,实施起来就容易了。通常,等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童年时代,他们会感谢父母给予的常规,即使从他们成人的观点看,有些常规可能显得出格(如饭前的感恩,星期天去教堂等)。对于道德伦理规范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热情好客,帮助穷人,尊重所有的人,不论他们的种族、阶层或宗教信仰,孩子长大后就很可能会和我们一样。言谈举止是善良、仁慈、正直、富有爱心的流露。自觉地去做远胜过按照外界的要求去做。我们的行为越是自然,对孩子的影响越大。就是像训练人的意志力,此时我们的行为、态度比言谈更有力量,比智力的训练更有效。思考什么是正确的还不够,还得付诸实践。如果再和美好的感情结合起来,对孩子道德基础的形成就更有帮助。我谈到的许多现实的例子,都是以发自内心的感情作为基础。绘制生命的旅途孩子在世界上的方向感来自两个途径:我们和他们。我们是孩子出发航行的港湾,也是他们返回休息的港湾。他们探索的航程一点点在增长,直到某个年龄,他们消失在海平面上,不仅看不见,也失去了“家”的意识。这是令父母担心的时候,他们守候码头,日夜等待孩子回家。但是如果在童年期已经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并经受过考验,他们一旦准备就绪就会回来,他们返家的快乐一点也不亚于我们——仅仅是他们不想流露得太多。这是孩子成长阶段中,富有意义的时刻。我们对孩子的明确期待是一种深深的信任,但愿他们懂得这一点。他们期待我们的信任,就像期待我们提供衣食住行那样。有时他们的期望也会不合情理。“如果你不给我买这条牛仔裤”——自然是最昂贵的名牌——“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决不离开这间屋子,也许还会死去!”孩子没有名牌牛仔裤照样能活下去,但没有航行的方向却不行。没有约束,孩子会迷失方向,丧失明确性,而变得烦躁不安。因此:*孩子需要清楚的行为界限。*规定的界限必须是现实的。*家长必须知道为什么坚持这么做。*靠温和而坚定的说服来实施规范。*可以想象,有一天孩子会冲破我们规定的界限去远航,离开家走入社会,我们欢迎他们回家来。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并不是盲目乐观,忽视生活中的困难。而是勇于面对眼前的困境,承认痛苦、损失、失败和不确定性。我有一位朋友来自波斯尼亚,她和一群孩子共同经历了敌人对萨拉热窝的围攻。我问她是怎样使孩子们振奋起来?她说一旦意识到不能隐瞒恐怖的现实,就一边告知实际情况,一边向孩子们保证任何时候他们都会得到照顾。当时孩子们反应很好,尽管谁也不知道长期效果如何。孩子们知道真相后,不久恢复正常,他们最关心的是他们待在何处,将要发生什么。我的朋友没有认识到这些儿童有了像她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幸运,她是孩子们平静力量的靠山,具有生活的智慧和幽默。她了解孩子们需要机会来讲出自己的经历,最好是通过故事来表现。他们需要看到一切事情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故事中他们扮演的角色。那些精神创伤太大的孩子,开始不愿说话,只顾玩洋娃娃,后来也参加进来。当电视新闻记者采访她:“萨拉热窝的儿童需要什么?”她说:“玩的时间。”玩和游戏是谈话和故事之外的另一种治疗创伤的方法。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讨论游戏和讲故事,它们是成长的核心,孩子从来玩不够,听不够。幸运的是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生活经历,但我们的孩子会经常面对苦恼的事情,如事故、疾病、亲友去世、离别和欺负。稍后我们会讨论其中一些问题,现在记住:*不要试图对孩子隐瞒事实真相,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说出来。*孩子需要机会谈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保证孩子能得到及时照顾。别说:“不行!”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否定式的命令,正面强调总是要好些。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做,而不是说什么不能做。但有时在紧急情况下,我们求助于“不行!”尽管如此,正面的话有长期积极的影响,能增强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孩子有丰富的想像力,当我们说话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地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像,这时抽象概念起不了多大作用。想象一句“乖!”能在脑海中形成什么样的图像?相反,如果我们暗示最坏的方面,却有可能真的会发生!我们建议合理、安全的事情,孩子们多半就会去做。另外,如果辅之以形象的说明,他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别往马路上跑,你会被车撞倒!”这句话给孩子留下恐惧的印象,换种说法:“记住,上街时行人走人行道,汽车行驶在马路上。”就好得多。与其说:“别和雅各布在自行车上打闹!”还不如说:“你们俩可以边骑车边说说笑话。” 改变主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把孩子从发脾气、吵闹或破坏性的行为中转移出来。孩子(和成年人)经常陷入某种固定的习惯中,需要有人把他们引导到其它的事情中去。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如何安排时间很重要,建议学习音乐、戏剧或体育中的某项技能。正面强调的另一个方面是满怀希望,让孩子感到我们希望某事的发生,如露营时雨会停,你会通过考试。这不是脱离现实的想入非非。如果11月份许诺孩子天气会变暖,那就太离谱了,不如说说寒冷中愉快的一面。如果我们充满生活的热情,从正面谈论生活中的事物,孩子对待生活就会有乐观的态度。即使大点的孩子,看见我们积极地去努力,他们会感谢我们,至少我们尽力而为了。归纳如下:*避免用命令的方式说:“不行!”*从正面去强调或提出要求,不要从反面去恐吓。*满怀希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犯错误我们尽量不犯错误,但避免不了。我们做过许多小错事,也犯过一些大错误,然而生活仍在进行,不会因为我们陷入困境而停滞。我们拾起过去的碎片,吞下我们的骄傲,向他人道歉,最终日子还得过下去。然而倾听者会听到内心的声音:“从错误中学习。”这才是关键。虽然孩子们会因为我们的错误而受委屈,但他们仍然相信我们不会走开,不会不管他们。从错误中学习,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最重要一课,错误不是坏事,但拒绝改进就麻烦了。以前我经常困惑,为什么孩子会非常容易原谅父母的错误。直到最近读到作曲家宾札民?维尔柯米尔斯基(Binjamin wilkomirski)的童年回忆,我才明白过来。维尔柯米尔斯基的书《碎片》描述了童年经历的发生在华沙贫民窟和几个纳粹集中营里的事情,即使按照大屠杀文学标准,这本书读来也令人痛苦不堪。他通过记忆中的碎片,客观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孩子的经历。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孩子生存下去的意志。尽管现实令人绝望,他仍然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甚至从集中营逃出来的路上,眼看就要失败,他仍不放弃希望。这是一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意志,他要抓住任何出现的机会生存下去。当然,他的意志在某处可能变得冷漠或过于内向而自我摧残,这种时候孩子通常感觉不到周围发生的一切有什么意义。我们想把事情做好的真诚努力,释放出成长的一股新的力量。我们必须面对错误,深入认识错误的原因,坦然接受后果。这并不是说要因为失败而恐慌或迷惑,也不是耽溺于负罪感的内疚;而是要勇敢直视错误,说声:“对不起,我将吸取教训,并做得更好。”然后说到做到。我们认识到:*吸取经验教训,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如果孩子感到我们正在从错误中学习,他们会宽容我们,这也使他们感到生活的意义。*真正的宽容不仅仅只是忘记,还包括承认缺点和错误。*罪恶感加重孩子的负担。感情用事无益许多人对孩子易于感情用事,特别是当我们和他们分开时。所谓感情用事并不是每当夜晚我们替孩子盖好被子时流露的真诚关怀,也不是当他们和我们肌肤相亲、娓娓交谈时的挚爱亲情。感情用事是我们把自己固有的想象投射到孩子身上,而没有注意他们究竟是谁。父亲由于和儿女的交往比母亲少,有时比母亲更为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无益,但却有可能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负担,孩子会因此感到沮丧。感情用事有许多种表现:把孩子看成讨人喜欢的天真无邪的宠物,让孩子穿上镶嵌有许多花边的衣服,喜欢大的填塞毛绒材料的玩具,通常离开孩子几天后送给孩子大大的礼物,喜欢模仿童言和孩子说话,回避生活中的问题,空口许诺。如果这种行为发生在成人之间,成人至少会保持一定距离。但孩子却不行,他们信任成人做的一切。不幸的是,感情用事极易被商家利用,我们被诱惑包围,以致形成了某种习惯。愚蠢的生日贺卡和机场商店里眨着眼睛的洋娃娃,使出差回家的父亲感到不买礼物就有负疚感。出差回家的父亲一定要买礼物吗?难道礼物不会泛滥吗?想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不一定只有礼物才能表达父母之爱,从出差的地方可以带回一些当地的民俗风情,如故事、儿歌、风味食品等。我的同事每次出差回家,总是带回一块新鲜面包,这是份简单的礼物,足以供大家在餐桌上进行生动的交谈。问题是感情用事不尊重孩子真实的天性,给予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太少。极端的情形下,孩子会成为成人幻想的产物。理解孩子的父母会尊重孩子的个性,因此:*感情用事意味着把自己的想象投射给孩子,而这个想象又与孩子的本性不符。*如果孩子没有按父母的想象去做,感情用事就成了孩子的负担。简单粗暴同样不对另一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以为孩子什么都能做。某些方面,这与感情用事恰巧相反。但根本上是同样的——无视孩子的天性。这种观点对孩子同样期望过高过多,特别是在情绪化的竞争和做出决定的能力方面,其本质是成人中心。在挫折中,没有比“振作起来!”这句简单命令更令人泄气的了,尤其是说话者根本不了解事情的复杂性。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感到困惑,他们不能理解要他们做些什么,或达不到成人的要求。批评应该是帮助性的、可理解的,并具有建设性,千万别发怒。这并不是说我们总是要保持态度温和,关键是对孩子的批评要具体和友好。他们还不能理解抽象的事物,当父母生气时,他们经常不明白为什么。如“笨蛋”、“傻瓜”这种词,我们以为孩子能明白,但不一定。可能最没有意义的话是:“规矩点!”他们不知道怎样做才是规矩。如果有问题,一定要用孩子能理解的话去表达。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需要被理解、正面鼓励、表扬和清楚地说明。总之,我们所说的话必须真诚地反映出我们的想法,并让孩子能够理解。例如:*“看上去多漂亮啊!非常精美,所以妈妈才把它们放在架子上。”“看在老天爷的分上,千万别碰!”*“看来我找不到你要的那种玩具,让我们把它们分类摆放回去,这样明天我们就能很快找着它们了。”“把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收拾起来!”*“你知道,我累了,我想躺下休息几分钟,你能等我五分钟吗?”“坐下!闭嘴!”读者不妨思考一下,以上每个例子中,有两种不同的表示法,哪种方式合情合理?等事情过去后,大家的情绪平和下来,父母再向孩子说明想法,这样做往往比在争吵中说服更有效。*“你要知道,爸爸不允许你吃冰淇淋,是因为你吃了冰淇淋后,就没有胃口吃他为你准备的晚饭了。”*“现在我要出去工作了,请你把衣服从浴室收拾起来,我能教你怎样使用洗衣机,如果你学会了,可就帮了我的大忙呢!”用一种平静客观的方式处理孩子的顽皮很重要。孩子应该看到他的行为以他可以认同的方式得到承认,以避免不必要的负疚感。当孩子真正理解了他的有意或无意的行为后果,他会真诚地认错,以下几个步骤供参考:1.尝试让孩子实话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2.客观地描述他的行为后果,例如,让受伤害者说说被推倒或被嘲笑是什么滋味。你可以告诉他,他没有按时回家的时候,全家人都为他担心,而原订计划不得不取消等等。3.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行为以及涉及到的他人的感受。4.最后非常重要的是请孩子想想有什么补救办法,避免再次发生。5.如果惩罚孩子,事先一定要向他解释清楚为什么。以强化儿童判断力为前提,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是必要的。如果自控能力培养不当,孩子会变得优柔寡断。我对自己童年的一件事记忆犹新,即失控后的可怕后果:上课时我想上厕所,但不方便,我尿湿了裤子,受到的嘲笑使我羞愧难当。事后回想当时发生的情况,我敢肯定我能忍住,但别人对我说话的方式反倒会使我失去控制。我想老师的尴尬可能和我一样。因此:*别要求孩子去做超出他们年龄的事。*别使用抽象概念,解释清楚你对孩子行为举止的要求。*做不好的事情做错了,不要去责备孩子,如他们的身体不够灵活等。*提倡积极正面的交流,尊重孩子。自身素质和行为至关重要孩子对非语言的交流特别敏感,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语调等。孩子,尤其是婴幼儿非常善于观察,并对各种交往方式做出反应,许多交往方式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有时会出现这样尴尬的情形:“爸爸,为什么那位叔叔有臭味?”孩子对外界开放,并做出直接的反应,他们不能对某个人的心情和处境采取宽容的态度(例如父亲上了一天的班;很累了)。他们不能有意识的忽视奇怪的行为或者有意识的对另一个人低声说话。他们接受事物的表面价值。我们对孩子说话的姿势非常重要。由于我们是成人,有时很容易吓着孩子。倾听孩子说话时,降低我们的身体高度或把孩子举起,可以让孩子感到我们很专心。我们言谈、动作和姿势要一致,否则孩子会不遗余力地寻找原因。做父母的要注意自身的形体语言。也许最重要的是表达出耐心倾听的态度,孩子由此感到信任、安全,受到重视,感到被爱。这将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别人的信任、尊重、爱和参与感。谈话中的参与感,我还会在第十章讨论。身体的接触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我们的行为、姿势等比我们的说话内容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如果我们善待别人,如果我们是大自然的敏锐观察者,如果我们尊重别人的空间,孩子就会从中学习。相反,愤怒产生愤怒和恐惧(童年被父母殴打的家长,又会用暴力对待自己的孩子,虐待儿童的人往往是童年被虐待的人)。总结:*形体语言至少与口头语言同等重要。*言谈要与我们的动作、表情一致。*通过自身的专注、平静、勇敢、快乐和真诚,为孩子树立怎样做人的榜样。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别忘了,孩子在听我们说话时,也许他们看上去漫不经心。事实上,在孩子能够理解或能说话之前,就吸收了各种语言信息。大部分家长已经觉察到孩子很小时候就能读懂我们的心思,如果妈妈对爸爸说:“我们能给他一块冰淇淋吗?”小孩立即会说:“我要冰淇淋。”孩子能知道我们心里所想,我疑惑孩子具有心灵感应力。孩子能从我们的言谈、动作和表情上,迅速本能地掌握交流中的想法,尤其所谈论的事情关系到他们时。这种能力意味着孩子预感到某些事情有问题了,即使父母还没有直接地讨论过,但父母之间试图遮掩事实的紧张情绪,孩子能感受到。他们比成人对潜藏的情绪更敏感,因为他们过滤不掉。长此以往,孩子会感到不踏实,一些事情正在进行,他却被排除在外。如果成人在孩子面前不同意某事,最好是直截了当地说:“你知道,爸爸和妈妈在这件事意见不同,我们正在努力解决。”关键是让孩子确信尽管在这件事情上有些问题,但无论如何,父母对他的爱不变,而且父母在尽快地解决。当然最好别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但有时无法避免。虽然孩子能感觉到某些事的发生,他们却不一定能够理解。他们受到所见所闻的影响,但还不能消化。如果我们当着孩子的面,以为孩子听不懂,说一些严肃或贬低别人的话,他们会保留在心里很长时间,下面是一些父母常说的话,想想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他在学校老是受气。”(我在学校很愚蠢)*“她的耳朵鼓出来,天知道会长成什么样!”(我的耳朵突出,我很丑)*“又生一个孩子,是我一生犯的最大错误。”(她从来不想要我)我们必须记住:*在孩子面前,我们隐藏不了自己的情绪。*如果我们控制不了感情,为了孩子(和我们自己),要努力向孩子说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强烈受到我们怎样说话的影响。提供机会除了我们提供的范围和内容,幼小的孩子没有多少自己的选择权。如果只是顺其自然,他们总不会知道什么是有益的。虽然成人也不能保证总是正确,但差别还是很明显。成人能预计行为的后果,孩子却不行。他们只能理解短期的行为结果:如暖气片很烫,猫会抓人,鸡蛋会打碎。如果成年人行为不端,可能是在他们的童年期,被给予了太多的选择,超出了他们做出决定的能力。即使孩子长大到一定年龄,他们仍然缺乏成人才具备的合理做出决定和评价的能力,他们缺乏时间感,不知道什么有害,什么应该优先考虑或完成。(如晚上10点半了还要再玩一盘游戏)对孩子的期望要具有个体性。基于对孩子成长阶段的认识(见第五章),我们可以找到一般的指导原则,学习观察孩子的反应。别对他们要求太多,这种要求既有情绪上的,也有日常生活上的。*孩子太小的时候,不要期待孩子做判断。*记住孩子生活在此时此刻。对待孩子别像对待成人作为父母,我们有权利追求事业、业余爱好、生活方式,但如果要求孩子理所当然地认可我们的追求,理解我们的需要和优先地位,就无形中给他们增加了巨大的负担,使他们不安,期望太多太快,反而得之甚少。有次我听到一位心神错乱的母亲对6岁孩子说:“你要和妈妈住,还是要和爸色住?”孩子的回答令我们吃惊:“如果我有时和爸爸住,有时和你住,妈妈你就不会吵架了。”因此:*当孩子太小,或他们还不具备做判断的能力时,父母别让他们做选择。*如果孩子对让我们尴尬或震惊的事发表意见,别大惊小怪。孩子美妙无比每当我看到孩子——如一群5岁的孩子聚精会神地聆听故事,或一位脸上有雀斑的少女在学校舞台上认真地扮演她的角色,我承认我的眼睛被泪水浸润。这正是我批评过的感情用事,我情不自禁地被孩子的美妙感动,我安慰自己:他们的表现不是我的想象,他们在展现自己。这就是如此感动我的原因。第二章 介绍几个练习我怎样帮助孩子?书中列出了你可以做的许多事情。对你来说,学习理解孩子是谁,以及怎样发育成长极其重要。你越是直觉到孩子的本性,孩子越能感觉到他被理解了,就会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我对孩子成长的描述,如果能补充上你的观察,就能引导你自身的觉悟。但理论和实际的联系,还在于我们怎样吸收和消化书上的内容,我们内心如何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先做练习的目的。我们需要安静地坐下沉思,但不是那么容易!这些练习帮助你达到身心内外的安宁,促使你思考作为家长的作用。许多人觉得写下他们的想法很有帮助,也有人觉得压力太大,不愿意动手写。其实写作能明确你的思考,使你回顾最初的经历时,看到它们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而来的。有两种基本的练习:*思考问题,写下你的想法。*有规律地做静思练习。静思也许你会觉得下面的指导不像教师的论调,请原谅,我作为一名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问,给少年学生提出建议,我觉得他们应该意识到我的建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结果常常是僵持住了。因此最重要的是选择你的练习(练习1—3),出自你的兴趣,你可以改变它们,以适应你的需要。同样重要的是无论你怎样做都没有关系。也许不用多长时间,你就觉得厌烦,也许花了10分钟时问才使自己放松下来,但你不会真正失败。在一天24小时的繁忙生活中(睡觉也是一个繁忙的时候,至少对头脑而言),5至10分钟时间的练习,对你有益无害,它帮助你在忙碌中找到一段安静的时间。让你自己舒服,但不要太舒服以致睡着了。选择一个合适的椅子,避免电话和他人的干扰。告诉家人,你要独自反省10分钟,请他们过后再来找你。怎样做练习用5分钟的时问平静下来,注意呼吸,感到身心舒适。如果你做不到,不用着急,坚持下去。你可以看时间,但不要用计时表,然后做静思练习。结束后略为恢复一下,继续做你该做的事。练习l至3是日常练习,如果有规律地去做,你会从一天的安静时间中获益。当你开车或为其他人承担责任时,不要做练习。如果惟一的空闲时间是在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或者等孩子们上床或出去玩时也可以。做练习时,我敢保证你的思绪仍在飘游不定。一旦你注意到了,自然再返回到练习中就好了,不必恼恨自己。请对自己耐心些,就像对待一位不安静的孩子,或需要你帮助的一位朋友。你对自己要充满同情,你就是你需要帮助的人!也许你花了10分钟时间忍耐,但这和练习本身一样重要。实际上,你可以把忍耐的努力当作练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果在每章的练习之前,先做静思,将会获益匪浅。你将放松下来,集中你的注意力。练习1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和时间,能让你有规律地做这项练习,放一个钟或手表在你面前(最好不要有烦人的滴答声)。安静地坐下,闭上眼睛,感觉你身体内部有一个温暖的火光,由身体中间向外扩展并向上到达你的头部。感觉你充满着温暖,然后慈祥地观察自己,有如观察一位睡眠中的孩子。起初做5分钟后,睁开眼睛,然后起身去做你的事情。当你感到得心应手时,增加到10分钟,最多可达到15分钟。如果你不喜欢闭上眼睛,可以睁开。光线不要太强烈,设法弄得暗淡些。这是一项重要的练习,创造出一种你能注视自己的安静空间。这也是后面系列练习的起点,当你感到需要平静时,如在牙科诊所,你可以做练习1。也可以点燃一枝蜡烛,创造出专心致志的气氛,把蜡烛火焰的光热转化为身体内的光热。练习2做了几个星期的练习1后,把它延伸到练习2。请你安静地坐下,如练习1,感觉你身体内部有一个温暖的火光向外扩展,向上扩展到你的头部。一旦你习惯让温暖充满你,想象你被金色的光芒包围,比如地中海温暖的阳光包围,不是耀眼的光芒,更像是日落时分的光线。试着感觉你被光芒提升,好像你变轻了。一周左右后,进行最后一项完整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