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医基础(很全很强大的中医入门级教材)-10

作者:王秀 字数:10324 更新:2023-10-09 13:23:24

药用部分;青蒿、苍耳草、辣蓼、苦杏仁、赤小豆及面粉混合发酵而成的加工品。  性味:甘、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消食、健胃。  主治及功用:  1.适用于食积胀满,配山楂、麦芽、莱菔子。  2.适用于食滞,消化不良,泄泻配苍术。  用量:10-15克。  禁忌:无食滞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淀粉酶,乳酸菌及酵母菌等。  2.为酶类消化药。因本品含有酵母菌,能使淀粉发酵糖化。  麦芽  《别录》  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  处方用名: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生麦芽。  药用部分:系大麦初生之细芽。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消食健胃,回乳。  主治与应用:  1.本品甘平,能升发脾胃之气,帮助淀粉性食物的消化,常用于米、面、薯、芋等食物积滞不消及小儿乳食不化之吐乳等证。  2.回乳: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可单用炒麦芽60-120克水煎服。  用量:10-30克。  参考资料;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维生素B和C,葡萄糖等。煎剂对胃液及胃蛋白酶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谷芽  《纲目》  本品系禾科植物稻或小米的颖果发芽而得。  别名:稻芽。  处方用名:生谷芽,炒谷芽、谷芽。  药用部分:系稻谷初生细芽。  性味:甘温,或甘平(生则甘平,炒则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消食健脾。  主治与应用;  1.本品功同麦芽而善消谷积。  2.消食之力缓和,故每与麦芽同用。  3.遇有食积腹胀之证,常与行气宽中药厚朴、陈皮等用。  4.谷芽略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需与补气健脾药如党参、白术等同用。  用量:15-30克。  参考资料;  谷芽内含蛋白质酶及维生素A和B。其蛋白酶有助于蛋白质之消化。故能开胃下气,消食积,增进食欲。  鸡内金  《本经》  本品系雉科动物家鸡的胃壁内膜。  别名:鸡肫皮、内金。  处方用名:鸡内金、内金、炙内金。  药用部分:鸡胃内膜。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小肠、膀胱经。  功能;消食积、止遗溺。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各种食积、食滞、消化不良及小儿疳积等证。  2.适用于胆及泌尿系结石,常配金钱草,海金沙等。  3.适用于治遗尿,配龙骨、牡蛎、茯苓、桑螵蛸等。  用量;6-10克。  禁忌:脾弱无积者忌用:  参考资料:本品含消化酶,用于缺乏消化酶之消化不良,嗳气反胃、呕吐等有效。  莱服子  《大明本草》  本品系十字花科莱菔的成熟种子。  别名:白萝卜籽。  处方用名:莱服子、炒莱菔子、萝卜子。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辛、甘、平。  归经:入肺、脾经。  功能;消食除胀,祛痰降气。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有消食除胀的作用,用于食积气滞,胸闷腹胀,嗳气吞酸,泻痢不爽等症。常与山楂,六曲合用以消食,配合陈皮、半夏以理气和胃,如保和丸。  2.祛痰降气之功,多用于痰涎壅盛。气喘咳嗽的痰症,单用有效,也可配白芥子,苏子同用。  用量;6-12克  参考资料;  1.用莱菔子提取物喂白鼠七个月提示对甲状腺素合成的晚期有干扰作用。  2.莱菔子分离出芥子油,对莲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二)消导方  保和丸  《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180克 神曲60克 莱菔子60克 半夏80克 陈皮30克 茯苓90克 连翘30克  制法:上七味,共研细末,做成丸剂,每丸重10-20克。可作煎剂服用。  功能:消食化滞,清热利湿。  主治:伤食积滞,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等症。  本方所治之证,是由饮食过度,消化不良所伤食证。  方解:山楂善消肉积;神曲善消谷积;莱服子善消面积;兼有豁痰下气,宽胸畅膈之力。半夏、陈皮、茯苓和胃利湿、连翘散结清热。  加减:  1.如积之甚者,可加枳实,槟榔,行气消积。  2.本方加麦芽,以增强健脾消积之力。八 祛湿药和方剂。  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都叫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  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  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困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  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  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  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  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  (一)祛湿药  1.芳香化湿药  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温而燥,芳香能助脾健运,燥可去湿,故有芳香化湿,辟秽除浊的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胸腹痞闷,食少体倦,口淡不渴,或呕吐泛酸,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证。常用的药物有霍香、佩兰、白豆寇、苍术等。  藿香  《别录》  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的全草。  别名:土藿香、猫把虎、山猫把、藿去病、迦算者、广藿香、排香草。  处方用名:藿香、广藿香、苏藿香、藿香叶、藿香梗。  药用部分:全草或单用叶、梗。  性味:辛、微温、 芳香。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解表祛暑,芳香化湿,和胃止呕。  主治与应用:  (1)芳香化湿而适用于脾湿内阻运化失常所致的胸脘痞闷,食少作呕,神疲体倦等证,多与苍术、厚朴等配伍。  (2)芳香能散表邪,又能解暑化湿,故适用于暑湿病或脾胃湿滞且兼表证的发热、胸闷、腹胀、吐泻等证,多与苏叶、白芷、厚朴、陈皮等同用。  (3)和胃止呕又能祛湿,适用于湿浊过盛引起的恶心、呕吐、或脾湿引起的食欲不佳、舌苔厚腻、腹泻等,常配以半夏、生姜或砂仁、木香等。  用量;5~9克,鲜用加倍。  注意事项:  (1)阴虚无湿及胃虚作呕者忌用。  (2)本品含挥发油,故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减低疗效。  参考资料  (1)本品含挥发油,辛散解表,扩张毛细血管,其气味芳香,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并对胃肠神经有镇静作用,抑制胃肠蠕动。  (2)本品含有少量鞣酸,有收敛止泻作用。  (3)据药理研究,藿香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故有外用于治疗手,足癣。  佩兰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兰草的全草。  别名:省头草、醒头草。  处方用名;佩兰、佩兰叶、佩兰梗、鲜佩兰、省头草。  药用部分:全草,或单用叶梗。  性味:辛、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芳香化湿,清暑解表。  主治与应用:  (1)芳香化湿而助脾之运化,适用于湿浊内阻中焦,运化失常而致脘腹胀闷、呕吐、口中甜腻、不思饮食、舌苔白腻之证,常配以藿香、厚朴、白豆寇等。  (2)清暑解表,用于治疗暑湿表证之恶寒发热、头胀胸闷、四肢倦怠等证,常与藿香、荷叶、青蒿等配伍。  用量;4~9克,鲜用加倍。  注意:辛香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虚的病人宜慎用。  参考资料;  全草含挥发油1.5~2%,其对流行性感冒病毒有抑制作用。  鲜叶或干叶的醇浸出物含有一种有毒成分,具有急性毒性,家免给药后,能使其麻醉,甚至抑制呼吸,使心搏变慢,体温下降,血糖过高及引起糖尿病等。也能引起牛、羊慢性中毒,侵害肾、肝,发生糖尿病。  白豆寇  《开宝本草》  为姜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豆寇的种子。  别名;白寇,波寇。  处方用名;白豆寇、白寇仁。  药用部分:果实内的种仁。  性味:辛、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芳香化湿,温中止呕,行气除满。  主治与应用:  (1)芳香化湿,适用于湿温病之胸闷不食、舌苔腻浊等,可与薏仁、杏仁等配用。  (2)温中止呕,其性味辛温能温散里寒,适用于脾胃寒湿呕吐,常配以砂仁、半夏、生姜等。  (3)行气除满,其气味芳香能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多与砂仁,陈皮等同用。  用量:3~6克。作散剂冲服1~3克。  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煎药时宜后下,或作散剂服用。  参考资料;  含挥发油右旋龙脑及左旋樟脑,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内积气,并有止呕作用。  苍术  《本经》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  别名;赤术、枪头菜、山蓟根、大齐齐茅。  处方用名;制苍术、炒苍术、生苍术、苍术、茅术。  药用部分:根茎。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方治与应用:  (1)燥湿健脾: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  (2)祛风除湿;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故能祛风除湿,用于湿邪偏重的痹证,常与独活、秦艽等同用。  用量;6~9克。  注意:因性温而燥,易耗伤津液,阴虚有热者不宜用;辛温能发汗,汗多者忌用。  参考资料;  (1)含挥发油、维生素A和D、维生素B等,对夜盲症、软骨病、皮肤角化症等都有治疗作用。  (2)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糖尿病。  2.淡渗利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或水肿、淋浊、痰饮等证。服用后能使小便畅利,尿量增加。药理研究证实,本类药物多有促进尿中Na+K+Cl-、尿素等排泄而起利尿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猪苓、薏苡仁、通草等。  茯苓  《五经》  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寄生于松根部的菌核。  处方用名: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  药用部分: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块。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胃、肺、肾经。  功能;渗湿利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主治与应用:  (1)渗湿利尿:适用于水湿停留所致的大便不利、泄泻、水种等,常配用猪苓、泽泻、白术等。  (2)健脾补中:多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食少脘闷或泄泻,常配用党参、白术、陈皮、甘草等。  (3)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证,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用,且常以朱砂拌用以增强安神效果。  用量;6~18克。  参考资料;  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钾盐、酶、腺嘌呤等。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Na+K+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祛痰、镇静与降低血糖的作用。  猪苓  《本经》  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猪苓菌寄生于枫、槭、桦及槲树根部的菌核。  别名:野猪粪。  处方用名;猪苓、粉猪苓。  药用部分:寄生于枫树等根上的菌块。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  主治与应用:  利水渗湿作用比茯苓强,但无补益心脾的作用。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等证,常与茯苓、泽泻、白术等配用。也可配伍阿胶、茯苓、滑石等治阴虚小便不利、水种等证。  用量:6~8克。  参考资料:  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多糖、无机物质及微量生物素(维生素H)等。正常人口服和动物实验均证明,猪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Na+ Cl- K+等电解质的排出。所含多糖类物质有抗癌作用。  薏苡仁  《本经》  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  别名:药玉米、苡米、苡仁米、苡米天谷、沟子米。  处方用名:薏苡仁、生苡仁、炒苡仁、焦苡仁、苡米仁。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主治与应用:  (1)利水渗湿:用于脚气、水肿或脾虚水肿,可配伍利水渗湿的茯苓、猪苓或健脾去湿的扁豆、白术、玉米须等。  (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有湿泄泻,多用炒苡仁,并配用党参、白术、茯苓等。  (3)清热排脓: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配伍,治肠痈常与败酱草、冬瓜仁、桃仁、丹皮等配伍。  (4)祛湿清热还可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急等证,配防已、苍术等。  用量:10~30克。  使用注意:  (1)本品入药有生用、炒用之分,生用利湿清热,炒用键脾止泻。  (2)本品性较滑利,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1)含薏苡仁酯、薏苡内酯、甾醇、氨基酸、糖类、维生Bl等。  (2)据研究,薏苡仁油对动物子宫,能使其紧张度增加,振幅加大;本品对离体肠管、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本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3)临床报导,苡仁煎剂治疗扁平疣有一定疗效;薏苡根有驱蛔效果。  通草  《本草拾遗》  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茎髓。  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  处方用名:通草、白通草。  药用部分;茎髓。根也可入药。  性味;甘、淡、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清热利水,通乳。  主治与应用:  (1)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药力较缓,宜用于湿热不甚者,常与其它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同用。  (2)有通乳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及猪蹄同煎服。  用量:茎髓3~6克,根10~15克。  注意:孕妇慎用.  3.清热利湿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渗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或湿从热化的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蕴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涩痛、淋沥不畅等证。常用的药物有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钱草、木通、扁蓄、瞿麦等。  泽泻  《本经》  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泽泻的球状块茎。  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  处方用名;泽泻、炒泽泻、光泽泻。  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肾、膀胱经。  功能;利水渗湿,泄热。  主治与应用;  (1)甘淡能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  (2)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尿痛、淋浊等,常配用车前子、瞿麦、滑石。  (3)性寒入肾而能泻相火,用于肾阴虚火旺之梦遗等。  用量:9~12克。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寒湿证或肾虚滑精者忌用。  参考资料:  本品能增加尿量及尿素和氯化钠的排泄量;有减轻尿素与胆固醇在血内滞留作用;能使血中胆固醇含量轻度下降,减轻脂血症,缓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下降;有使血糖下降的作用;抑菌试验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车前子  《本经》  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种子。  别名;车轱辘菜子、驴耳朵菜子、猪耳朵菜子、牛舌草子。  处方用名:车前子、炒车前子。  药用部分:种子。全草为车前草,可入药。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肾、肝、肺、膀胱、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水,清肝明目。  主治与应用:  (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水肿等(配以茯苓、猪苓、泽泻等),或湿热泄泻,淋浊尿痛等(配以薏苡仁、木通、滑石、瞿麦等)。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配以菊花、青箱子、龙胆草等),或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配以枸杞子、桑椹等)。  用量:9~15克。  注意:无湿热者忌用。  参考资料:  (1)车前子有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尿素、氯化物及尿酸的排泄。  (2)能使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变缓,而有祛痰止咳作用。临床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者。  (3)临床报道车前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配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治疗高血压。  (4)车前草有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作用,其水浸液尚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  滑石  《本经》  为含硅酸盐类的天然矿石。  别名:画石。  处方用名;滑石、飞滑石、块滑石。  药用部分:矿石拣去杂质,打碎洗净,磨粉或水飞入药。  性味:甘,寒。  归经:入胃、膀胱经。  功能;利尿通淋,清解暑热。  主治与应用:  (1)清热利尿:适用于热结膀胱,小便赤热涩痛之淋证,常配车前子、冬葵子、通草等。  (2)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水泄等,可与甘草配用。  (3)外用有敛湿之作用,以滑石粉单用,或与煅石膏、炉甘石、枯矾等配伍外用,治疗湿沧、湿疹、痱子等。  用量:9~18克。  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脾虚下陷、孕妇均慎用。  参考资料:  (1)本品含硅酸镁,内服后能保护肠管,且有收敛作用,以奏清炎止泻之作用。  (2)撒布于粘膜、皮肤创面能形成被膜,可保护局部减少摩擦,防止外来的刺激,同时又能吸收分泌物促进干燥结痂。  海金沙  《嘉祜本草》  为海金沙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蛤蟆藤、罗网藤、铁线藤、吐丝草、鼎擦藤、猛古藤。  处方用名:海金沙、海金沙藤。  药用部分:孢子或全草。  性味:甘,寒。  归经;清热利水,通淋。  主治与应用:  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及血淋、石淋等,可单独使用,或与滑石、石苇、甘草梢等配伍使用。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的全草,具有孢子的同样作用外,更长于清热解毒,除用于热淋、石淋外,尚可用于黄疸、痄腮、痈肿疮毒等。  用量:孢子6~12克,全草15~30克。  注意:虚淋、肾阴不足而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海金沙子富含脂肪,叶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抑菌试验证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略有抑制作用。  金钱草  《本草纲目拾遗》  为报春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  别名:过路黄、路边黄、大金钱草、对座草、遍地黄、铜钱草、一串钱、连钱草、寸骨七。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利水通淋,清热除湿,利胆排石。  主治与应用:  (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之热淋、石淋、常配用海金沙、石苇、车前草、滑石等,也可用大量单用。  (2)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适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或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胆囊炎等(配柴胡、枳实、黄芩、大黄等)。  用量:15~60克。鲜用加倍。  注意: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1)煎剂口服,有利胆作用,据观察,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的胆汗分泌,致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利于胆汁排出。  (2)煎剂对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尿变酸性,使结石溶解,增加排尿量,减少晶体形成结石的倾向。  (3)抑菌试验: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木通  《本经》  为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白木通的木质茎和马兜铃(关木通(备注链接:含“关木通”的药物被禁止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或毛茛科常绿攀援性灌木小木通(川木通)及同属的绣球藤(川木通)的藤茎。  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  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  药用部分;藤茎。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水,通乳。  (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  (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  用量:3~9克。  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  参考资料:  (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  (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  (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  (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  扁蓄  《本经》  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  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  处方用名:扁蓄、扁蓄草。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微寒。  归经:入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杀虫。  主治与应用:  (1)适用于湿热淋病,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或血淋,常与瞿麦、滑石、木通或大蓟、白茅根配伍应用。  (2)适用于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  (3)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可用煎剂外洗。  用量:9~15克。  注意:无湿热者慎用。  参考资料:  (1)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并促进钠的排出。  (2)有驱蛔虫及缓下作用。  (3)抑菌试验:对葡萄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瞿麦  《本经》  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全草。  别名:石竹子花、十样景花、洛阳花、山竹、山竹子。  处方用名:瞿麦。  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寒。  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  主治与应用:  适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可单用,或扁蓄、木通、滑石等配伍,或配伍大蓟、小蓟、茅根治疗血淋。  用量:10~15克。  注意:孕妇忌用。  参考资料:  (1)水煎剂口服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并能增加氯化物的排出量。  (2)动物实验证明,有兴奋肠管的作用,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3)抑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4)有活血作用,临床上与丹参、赤芍、益母草配伍,用于瘀滞经闭。  (5)临床报道以瞿麦根治疗食道癌及直肠癌,水煎服,或研末撒于直肠癌之创面上。  (二)祛湿方  1.化湿方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心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9克 紫苏6克 白芷6克 大腹皮12克 茯苓12克 白术9克 陈皮6克 厚朴9克 半夏9克 桔梗6克甘草6克 生姜6克 大枣2枚。  用法:作丸剂、散剂及煎剂均可。  功用:芳香化湿,和中止呕,行气解表。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舌苔白腻等。  方解;方中主以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能解表;辅以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湿滞,三药合用,其解表化湿之功,相得益彰;佐以厚朴、大腹皮去湿消滞,半夏、陈皮理气和胃、降逆止呕;桔梗宣肺利膈;湿滞之成,由于脾不健运,脾运则湿可化,又佐以茯苓、白术、甘草、大枣益气健脾,以助运化。各药合用,使风寒得解而寒热除,气机通畅则胸膈舒,脾胃调和则吐泻止。  临床运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寒、内有湿滞的四时感冒的常用方,尤其是夏日暑湿外感而见肠胃不和更宜采用,以恶寒发热、头痛、脘腹闷痛、呕恶泄泻、舌苔白腻为辩证要点。现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等属外感兼内湿者。  (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  (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三仁汤  《温病条辩》  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 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 竹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  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  临床运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