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第二句的 “这次 ”可要可不要,就不要。 “钳子、扳子、剪子 ”之类该是放在工具箱里的,原文的说法不切合实际。 改为 “他带来一只小工具箱,打开箱子,里边钳子、扳子、剪子,样样都有 ”。 打开箱子,里边有些什么,是写稿者记他所见到的。“扳”字写成 “搬”是 错字。 “另外 ”之下逗号删去,念的时候这里并不停顿。“一个 ”改为 “一把 ”。 量词最好分别用,不要什么都用 “个”。“水壶 ”之下逗号改为句号。 说“我很纳闷 ”,嫌重,改为 “我心里纳闷 ”。光是这么说,意思还不够明 白,人家可能不知道为什么纳闷。看下文,知道写稿者为什么纳闷,就补上 “不知道这把大水壶什么用处”。“纳闷 ”之下改用逗号。 看见张开元带来一把水壶,那用意是很容易看出的,按情理不会 “纳 闷”。可是写稿者说了“纳闷 ”,本段末了又说才知道他带来水壶的用意,似 乎当时确曾纳闷的。为记实起见,咱们不便把这个情节去掉。不过应该说 明,假如这个情节并非当时的实情,而是写稿的时候想出来的,那就大可不 必。记实的文章不宜有虚构的成份。 上文已经说带来工具,不用再说 “搬起工具 ”了。第四句全句改为“他拿 起工具就动手修理”。“忙碌起来 ”是虚说,“动手修理 ”是实说,实说更醒豁。 纸上写 “这时 ”,眼看能明白。口头念 “这时 ”,听的人可能不明白。“这 时”改为 “这时候 ”。 说天气热,而说天气好像跟人作对,有点儿过甚其词,而且下文具体地 说出怎么热了,更见得多馀。“好像天气也和大家作对”删去。 173 语文随笔 太阳老是 “悬在天空的 ”,不必说。写稿者要说太阳直射,特别热,没想 到切当的说法,随便说了个 “悬在天空的太阳”。改为 “当顶的太阳好像是个 浇上汽油的大火球”。太阳当顶,这就表明了阳光直射。 “汗流不止 ”是文言,一念就觉得不调和。改为 “身上直冒汗 ”。 “汗水 ”改为 “汗珠 ”,跟下文的 “雨点 ”相应。“就”字去掉。上一句 “太阳 ” 下的 “就”字也去掉了。一连串句子里出现好些 “就”字,念起来觉得累赘。这 两个 “就”字又都是可以不要的,所以去掉。 “掉在地上、胳膊上 ..”改为 “掉在地上,掉在胳臂上 ”,重复用 “掉 在”,表现汗珠陆续往下掉。“衣服上 ”可以不说了。衣服湿透,不仅由于头 上掉下汗珠,还有身上冒出来的汗泥。 下一句不用转接更好,去掉 “但”字。因为这儿是写稿者就眼中所见的 来叙述,上一句说张开元浑身是汗,这一句说他 “不顾 ”,尽不妨顺着说。 前面只说张开元浑身是汗,“这一切 ”说得不对。一定要前面说了好些 事项,才能说 “这一切 ”。改为 “淌汗 ”,就对准了上文。 “不顾淌汗 ”只说了消极的一面,还得说积极的一面,意思才完足。只要 就当时的情形想,很容易说出 “只顾操作 ”四个字来。 “只用了 ”改为 “才”字,表示写稿者觉得张开元操作的时间不多。 “张开元同志 ”改为 “他”字。“他”之下加 “随即 ”二字,表示动作的 紧凑。 “提起水壶直奔河沟 ”做什么呢?补上 “打回水来灌水箱”,就明白了。 “水箱 ”下用句号。 别人看见水壶有没有 “纳闷 ”,“我”是无法知道的。“我”只能就自己 说。还有,“明白水壶的用意 ”,没有把想说的意思说明白。改为 “我这才明 白他带来水壶的用意”。 174 评改《雷锋式的战士》 〔五〕 “这时 ”删去。保留 “这时 ”,那就是司机在张开元灌水箱的时候说这句 话,显然与实际情形不合。去掉 “这时 ”,这里是另起一段,意思是水箱灌了 水,试一试,汽车又能开动了。这些事略去不说,只说司机见到汽车又能开 动了,高兴地说了 “汽车又活了 ”一句话。但是总不如说清楚的好。咱们不 知道司机究竟在什么情况之下说的,不能随便改,只好照原样。 “我们 ”都跟张开元握手,“我们 ”一齐说同样的话,不合情理。猜想起 来,或许是写稿者跟张开元握手并且说话,因为他是这一伙的负责人。究竟 怎样,不得而知,只能提出来说一说,这是个不合情理的说法。 “感动 ”改为 “感激 ”,比较确切。 “装水用的壶 ”不如说 “水壶 ”干脆。 上文用 “我们 ”,张开元答话就得说 “你们 ”。即使实际上是一个人跟张 开元说话,张开元答话也可以说“你们 ”。 上文说 “你谢党和毛主席 ”,“他老人家 ”光指毛主席,显然跟上文不相 应。“他老人家 ”只能改为 “党和毛主席 ”。前后相承的话最要留意,切不可 承接了一头,忘了另一头。 〔六〕 “特意 ”可以不说。带了信,跑到部队去,事情本身就表示 “特意 ”了。 “送功 ”的说法很怪,不知道部队里有没有这个说法。我曾经见过有用 “请 功”的,意思是提请给某人记功,用在这里正合适。全句改为 “第二天,我带 175 语文随笔 了一封感谢信去给张开元同志请功”。语序调动一下,念起来顺当些。 前面第二段已经改为“他是某部队的汽车修理工”,这里 “该部 ”就可以 说“某部队 ”,“部队 ”下加个逗号。“该部 ”是公文里的用语,用在一般文章 里不合适。 第三句的 “刘指导员 ”改为 “他”。 “向”改为 “给”。 说“情况 ”不如说 “事迹 ”。 上文用了 “他”,当然用不着再说 “他”了。“他说 ”改为 “最后说 ”,表明 介绍事迹终了,总说一句。 “次”改为 “桩”。 “因此 ”用不着。 “全连 ”之下加 “同志 ”二字。 〔改作〕 雷锋式的战士 七月一日,我受上级的指派,送参加农村工作的同志到指定的生产 队去。汽车开到万寿山西北二十多里的地方,突然发现汽车水箱大漏 水。司机下来一检查,才知道水箱上的皮垫坏了。这里前不着村,后不 着店,怎么办呢?大家正在着急的时候,一辆摩托车从西边飞驰而来。 老远就可以看清楚,驾驶摩托车的穿着一身崭新的草绿色军装,“八一 ” 帽徽闪着光,是一个英俊的解放军战士。 这位解放军战士一面跟我们打招呼,一面下了车。“同志,你们的 176 评改《雷锋式的战士》 车坏了?”我们向他说明了情况。听他自我介绍,他是某部队的汽车修 理工,叫张开元,今天代替通讯员到另一部队去送急件。他对我们说: “你们别着急,我给你们想办法。”说罢就跨上摩托车,飞驰而去。 大约过了二十分钟,张开元同志回来了,给我们带来一块胶皮垫。 他跟汽车司机一块儿左量右算,只够三分之二。他抱歉地说:“我到他 们连里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么一小块。还是回我们的驻地去取吧。请 你们再等一会儿。”话一说完,他又纵身跨上摩托车,飞驰而去。 没等多久,张开元同志就回来了。他带来一只小工具箱,打开箱 子,里边钳子、扳子、剪子,样样都有。另外还带来一把大水壶。我心里 纳闷,不知道这把大水壶什么用处。他拿起工具就动手修理。这时候, 当顶的太阳好像是个浇上汽油的大火球,烤得人们喘不过气来,身上直 冒汗。张开元同志头上的汗珠像雨点一样,掉在地上,掉在胳膊上,衣 服很快被汗水浸透了。他不顾淌汗,只顾操作,才二十分钟就把汽车水 箱修好了。他随即提起水壶直奔河沟,打回水来灌水箱。我这才明白 他带来水壶的用意。 司机高兴地说:“汽车又活了!”我们紧紧地握着这位解放军同志的 手,感激地说:“谢谢你为我们想得这样周到,连水壶都带来了,要不我 们就得用手捧了。”张开元同志说:“要谢,你们谢党和毛主席,这都是党 和毛主席对我们的教导。” 第二天,我带了一封感谢信去给张开元同志请功。到达某部队,受 到刘指导员的热情接待。他给我介绍了张开元同志的事迹,最后说,张 开元同志是为人民做过一百零八桩好事的模范战士,全连同志都管他 叫“活雷锋 ”。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