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良同学是体育委员,他对工作认真负责,每个学年,他都向同学们公布全班身体检查情况,和去年对比,视力、身高、胸围、体重有了哪些变化,连全班每人身高增长多少,体重增长多少,他都细心地计算出来。每个学期,每个学年,每名同学达标的具体数据,他也都向同学们公布。初一体检,王良统计后,提醒大家注意:"咱们班只有84只眼睛视力正常,同学们一定要把保护视力当作大事,争取到毕业时,这84只眼睛视力不减退,别的视力不正常的眼睛也保护住,不让它再往更高的近视度数发展。保护视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老师常说的,把?变成!。"初二体检后,王良又宣布:"这次体检,我们原来正常的84只眼睛,只有一只由1.2减弱到0.8,其余还正常,希望这名同学采取措施,控制这只眼睛,使其不再继续向近视的方向发展。"我了解到,这名同学是王艳,她的左眼视力正常,只是右眼刚开始近视。我告诉她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然后再认真做保健操,注意看书写字的距离,树立使这只眼睛恢复正常的信心,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到1981年毕业前体检,不仅去年的83只眼睛仍然正常,王艳同学右眼的视力也由0.8恢复到了1.2。当王良同学宣布体检结果时,全班同学为之激动。以后,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都不止几十次地提醒:"坐如钟!把问号拉直!别变成句号!"前几天,我到淮阴给淮阴师专附中的学生讲课,两节课大约提了4次把?变成!的问题。前一次稍加解释学生就明白了,后3次只要一点,大家便会心地笑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保护视力,脊柱正直,对短时间接触的同学,还有密切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气氛,组织教学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关心得越多,师生感情就越密切。一位教师不仅重视教给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成绩,还关心他的身体,关心他的视力,矫正他的仪态,学生很容易在感情上接受老师的劝告,学习效果也会好一些。课堂上不说"请同学们坐直",更不是严厉地说"不许趴在桌子上","不许弯腰","不许左顾右盼",而说"请把?拉直,变成!好吗?"幽默的语言使同学感到轻松,感到有趣,感到快乐,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的姿态。课堂上免不了隔段时间有溜号的同学,有低头摆弄东西的同学,有因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欲放弃课堂学习的同学。初次见面,批评人家,大庭广众之下,他不愉快,我也不舒服,但见了这种情况还必须指出,怎么办?说一声:"请把?拉成!。"溜号的、低头的、欲不跟进度的,不知不觉之中都受到了提醒:"老师已注视到我了,可老师没批评我,只说了这么一句幽默的话,我可不能再低头,再溜号了。老师给我保留了面子,我自己也得珍惜自己的面子呀!"接下来,全班又有了一段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本届学生负责记录"坐如钟"3个字提醒次数的同学是李健,他专门准备了一个本子,那上面记着1992年上学期第五周,一个星期时间,我就提醒了8次。这件事难道不可以由学生承包去做吗?当然可以,之所以没请学生承包,也是为使学生们认识到,一件看起来很小的不良习惯,即使由老师来纠正,也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也还会有反复。从而由此想到纠正思想深处的不良习惯就更要持之以恒,更要有耐心。这件小事也使学生认识到,老师强调即使对一些小事,也要一不做,二不休,说了算,定了干,做就要做成功,做到底。四 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我们班学生爱唱歌,从1979年开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爱唱。每年都唱,每月每周每天都唱,甚至每节课前、自习前都唱一首歌。关于唱歌的班规班法也越来越具体。七十年代时,课前一支歌,学生在座位上愿怎么唱就怎么唱,有的坐直了唱,有的趴在桌子上唱,有的边写作业边唱,有的一心一意地唱,有的三心二意地唱。后来文娱委员说这样唱不好,太随便了,歌唱得也没劲,大家也觉得不好。到八十年代便订了一条班规:课前一支歌,从文娱委员起歌开始,全班同学都要停止别的活动,在座位上坐直,手不能放在桌子上,更不准翻书和写作业,谁如果在大家唱歌时写作业或是手放在桌子上,便要写500字的说明书。到了九十年代,我多次强调:唱歌要一心一意,才能达到唱歌的目的,既使大脑得到了短时间的休息,又使人陶醉在美好的歌词境界中和悠扬的旋律里,使身轻松,使心愉悦,使人更热爱生活,更热爱学习,也使人大脑两半球更容易沟通。1990年、1991年我只是这样强调,并没有具体的使学生唱得更认真的办法。1992年初刚开学,我想试一试,对课前一支歌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姿势同原来一样,还要求唱歌时坐直。坐直之后,目视前方的黑板。目视整个黑板不利于集中注意力,要求目视黑板的中缝;中缝长了些,也不利于集中注意力,又要求注意中缝的中点。文娱委员刚一起歌,全班同学立即坐直,都把目光集中在前面黑板的中缝的中点位置。教师从外面进来,一看十分整齐,就像一个大合唱队在剧场里把目光都对准了指挥。长时间对准中缝一点容易疲劳,也使人感觉索然无味。我便要求学生,把视觉与想像力结合起来:要把前面那一点看成一个面,变成一个图像,甚至变成一个小宇宙;那里面有江河山川、日月星辰、花鸟草虫。总之你唱什么歌,那里面便放映什么图像,那图像是歌词内容的再现。打个比方,那一点就像电视屏幕,唱什么歌,便像输入了那一首歌的录像带,一张口便打开了电视机开关。"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中缝那一点,便映出红日蓝天白云下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的画面,紧接着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的人们唱着嘹亮的歌,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那一点上显现出巍巍青山、宽阔平原、咆哮的黄河、波浪翻滚的长江等画面。这画面不该是黑白的,色彩越绚丽、越逼真越好。过了一段时间,我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仅把一点看成画面,看成彩色的图像,最重要的是要调动身体更多的感觉器官,把那图像变成生动、具体、可感知的某种境界,或者那境界从点中走出来,来到我们的身边,或者自己进入那境界中去,参与那境界中人们的活动,和他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越过高山,越过平原……"感觉高山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脚下,我们正登山。我们正在广阔的大平原上纵马奔驰……"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唱着这样的歌,看着黑板上的"电视",越唱越入情。神游广阔的蓝天,俯瞰祖国大好河山,怎能不豪情满怀,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喜气洋洋?全身心地投入,一心一意唱一首歌之后,确实能使人产生精神焕发的感觉。"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同学们唱着,就像自己同便衣警察一样执行任务,一起无私无畏地和恶势力搏斗,一起品尝打击、误会的痛苦,一起经受风霜雪雨的侵袭。重重困难更激发了他们压倒困难的豪情。待回到现实中时,才更感觉自己学习生活的幸福和宝贵,从而更珍惜学习生活。有同学说:"以前我唱歌总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唱跟没唱一样,有时边唱边想着明天的任务,结果歌没唱好,烦恼延长了,明天的事也没干上。现在全身心地唱歌,我进入歌的境界,才感受到诗歌美、音乐美,真的感到陶醉于诗歌中、音乐中,情操得到了陶冶,灵魂得到了净化,全心全意地投入一支歌中以后再上课,心情特别好,听课的效率也提高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前一支歌中,好处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受自己意志的支配,随时朝向应该注意的位置。其次,能增强学生的想像力,能使学生学会将文字符号变为色彩绚丽的图像,甚至变成生动可感的场景。第三,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热爱美、追求美的能力。第四,能使学生感受到是处于一种兴奋愉悦状态,使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更好地合作,使潜意识更经常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服务。第五,当然最直接的效益是有利于唱一支歌之后那节课的学习。全身心地投入一支歌之后,排除了不利于课堂学习的情绪,使干扰课堂内容的信息得到了抑制,课堂学习效率当然会提高。至于我所使用的让学生唱歌前注意一点的方法,是不是惟一的方法?肯定不是。是不是最好的方法?肯定也不是。随着教改的深入,我和学生一定能想出更多、更好的课前陶醉在一支歌里的方法。五 轮流教唱歌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唱"年纪小,志气大","准备好了吗,时刻准备着,我们都是共产儿童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上中学了,我们唱"洪湖水,浪打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送君送到大路旁","五洲四海,掀起怒涛","麦浪滚滚闪金光,棉田一片白茫茫"……"迎着晨风,迎着阳光,昂首阔步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最艰苦,就在哪里奋发图强;哪里最困难,就在哪里百炼成钢。"唱着这首军垦战歌,我们来到农村;唱着这支歌,我们战胜严寒,战胜洪水,战胜风雪,战胜繁重体力劳动之后没有饭吃的饥饿。岁月一年年地流逝了,但那些陪伴我们生活过来的歌曲已深深地镶在心中。像一盘盘录像带,存在心的库房里,随时心一想便能取出。一唱那歌,儿童、少年、青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情景便色彩斑斓地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歌声曾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我不能设想没有歌声的生活,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喜欢歌唱,喜欢让歌声陪伴着学生度过学习生活。我常想整个人生,无论苦的人生,甜的人生,酸的人生,辣的人生,无论幸运的人生还是不幸的人生,都像是一首歌。从歌的角度观察、思考人生,人会变得豁达超脱。 从农村教小学时起,我便教学生唱歌,教中学了,更是每周教一首新歌。使我欣慰的是学生们也愿学愿唱。我外出开会,归来后,落了语文课,学生不让补,少教了一首歌,却让我补。 我还记得,我教1981年毕业班的最后一首歌是《我爱祖国的蓝天》。 1982届学生,毕业考试前我教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期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然后,我们集体排着队,唱着这支歌,走向考场,果然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后来,我做两个班的班主任,外出的机会更多了,开会两周归来,到家便需给学生补4首歌。 教歌不像讲课。讲课可小声,可轻声,可慢讲,可低声讲。教歌必须唱足调门,高音i,唱成中音7,就坏事了。连续教歌,确实很累。 于是我想起了自己的管理原则,不是班干部能做的事老师不做,普通同学能做的事干部不做吗?教歌这件事,何不交给干部做?于是我每个班找了10名唱歌好的同学,请每名同学备出两节课。这样,一个学期的教歌任务便完成了,既解放了我,又锻炼了学生。 又过了一段,有同学提出教唱歌这件事也可以按学号轮流做。刚开始我有顾虑,觉得教歌不同于写字、办报、干力气活,有的同学连自己唱歌都唱不好,怎么能教别人呢?再一想,试一试看吧,试试并不吃亏。经同学们讨论,通过了按学号轮流教唱歌的决定。有同学提:大家轮流教歌,是不是每个人想教哪首歌曲便教哪首?大家说:"那当然不行,教歌前一两天要把准备教的歌告诉文娱委员,文娱委员认为这首歌适合中学生唱,才能教,文娱委员不批准,就得换一首。"这便成为教歌这条班规的具体规定。这项班规通过的第五周,按学号该轮到班级唱歌最难听的一名比较淘气的男同学教歌。他平时不是不愿唱歌,他也经常情不自禁地唱,但是总跑调,有人说这是先天五音不全导致的。第二天就要轮到他教歌了,他很激动,便调查同学们愿意学哪首歌。不少同学觉得他不可能会教歌,便说:"电视正放连续剧《上海滩》,里面的插曲挺好听,可是,你能教吗?"他听了,便去请示文娱委员,《上海滩》插曲能不能教,文娱委员同意了。第二天教唱歌课,这名同学往讲台上一站,拿出了录音机,把《上海滩》录音带往里面一放,说:"今天咱们学一首新歌,《上海滩》插曲,请大家先听录音机唱一遍。"同学们笑了,录音带的音调能不准吗?他又说:"下面,录音机放,请同学们小声跟着录音一起唱。""再小声地跟着唱一遍!""好!这回,请同学们大声跟着唱。"20分钟后,他问:"大家学得怎么样?""会唱了!"大家响亮地回答。"那么,男女同学比一比,看谁唱得好。录音机起歌,男同学先唱。"20多分钟,一首新歌学会了,尽管他没有亲自教,但班级的观念是:一件事有一百样做法,只要把任务完成了,具体用哪种办法都可以。3年过去,每届学生都学会了100多首新歌。电视剧《诸葛亮》插曲,我们全班同学能合唱。《四世同堂》插曲,京韵大鼓的韵味,唱起来难度很大,全班同学课前合唱,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外地来听课的音乐教研员说:"有点像专业合唱队,这么难唱的插曲,合唱,为什么音调唱得这么准呢?"学生回答:"我们经常练,而且是跟着录音带学的,能不准吗?"我们班同学都为自己班级普及新歌速度之快感到自豪。昨天,电视台如果播放了新歌《跟着感觉走》《三百六十五里路》等新歌,同学们如果喜欢,文娱委员又批准了,那么今天,全班同学就能学会《跟着感觉走》和《三百六十五里路》了。当然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歌都可以拿来教,有的思想意识明显不健康的,就被文娱委员给卡住,不准教了。文娱委员卡住的,大部分有道理,个别歌有争议,想教的同学便来找我:"老师,我想教《月朦胧,鸟朦胧》,可文娱委员不让教,您觉得这首歌怎么样?""我不能先表态,我得先问问文娱委员为什么不让教。"我请来文娱委员杨颖同学,她回答:"这首歌没有什么积极意义,曲调平淡,略带凄婉,歌词最后一句'但愿同入梦',也不适合中学生。老师您看呢?""我没想那么多,只是听起来挺轻松,如同进入一个幽静、高雅的环境,我挺喜欢听,也挺喜欢唱,至于该不该在全班教唱这首歌,我没想好,算弃权吧?"后来,不知文娱委员因为什么,解除了禁令,《月朦胧,鸟朦胧》便在全班唱开了。不久,又有一名同学不服气,来找我,说:"我准备教《昨夜星辰》,可文娱委员不批准。""文娱委员不批准一定有她的道理。先不教吧!"我问杨颖:"《昨夜星辰》你怎么不让教啊?""这首歌爱太多了,适合中学生吗?"杨颖反问。我说:"这里的爱细细分析起来,还都是纯洁的,是充满责任感的爱,听了以后,使人感觉开阔、崇高,人世间充满了真情。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你如认为不该教就不必教。"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需要求一律,更不能由于自己是班主任就单方面推翻文娱委员的决定,如果那样,班干部还怎么负责怎么工作。歌曲像汪洋大海,教哪几首不教哪几首,都可以。即使非做不可的事情,倘若班干部已决定不做,老师也不该立即否定班干部的决定,而应背后找班干部谈话,使他理解自己的意图,再由这名干部去做出新的决定。我当校长以后,便要求全校每个教学班每周教一首新歌。前几年由班级自己确定时间,从1990年起,全校确定周五下午第三节课为学唱新歌时间。届时,学校教学楼每个教室都传出嘹亮的歌声。学校有两位从沈阳音乐学院和一位从省艺术师范毕业的音乐教师,他们除了上音乐课和辅导器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以外,还要指导各班每周学一首新歌。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教唱歌这件实事,由学生轮流做,基本可行。教歌过程中提高了普通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了对集体的责任感,提高了同学们学新歌的积极性。六 新年联欢会1979年年末,全班同学喜气洋洋,班干部和积极分子们忙着准备班级新年联欢会的节目。教室里张灯结彩,屋顶上拉着拉花,窗上贴着班级"剪纸大师"的艺术作品。一到课间,跳舞的、唱歌的、说相声的、演小品的便聚在一起分头排练。这些,我没有过问,更没有组织,只是班干部问我:"咱们班可不可以开联欢会?"我说可以开,同学们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过年便可以吃零食了,干部们用班费买了糖果,献给到班级来的客人和老师;又买了瓜子,还买了20斤玉米,爆了半麻袋玉米花……他们满怀喜悦,迎接伟大的八十年代的到来。晚会开了整整6个小时,在师生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中结束。参加了同学们的新年联欢会,我有一种被喜悦、被和谐融化了的感觉。学生们对联欢会的激情相互感染着。联欢中,同学们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更爱自己也更爱别人,当然也就更爱自己的集体。我还发现,联欢会投入时间最多的班干部、联欢会上的文娱积极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学习上优秀的尖子生。他们活跃,他们自信,他们有和别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他们有活力,有热情,尽管为联欢会准备工作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但在联欢后不久的期末考试中,他们都获得比平时更好的成绩。学生新年联欢会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我一直这样认为。一届一届学生联欢会的实践证明了我的认识,我便更重视全校各个班级开好一年一度的联欢会这一问题。到八十年代中期,人们钱多了,有的班级的联欢会把精神全用在研究买什么吃上,有的开一次联欢会向每名学生收5元钱,甚至更多,买了各种各样吃的东西,大有把联欢会开成联吃会之势。吃当然也算是一种集体活动,组织得好,也有教育作用,但对学生来说,毕竟不如自编自演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教育作用更大些。从1986年起,我要求各班联欢会不得向学生收取一分钱费用。布置教室可借用学生家里的茶盘、花束、拉花、彩绸,用后即还;联欢会开得时间长了,大家怕渴或怕饿,可从家里拿点现成的水果、点心之类来,自己解决自己饥渴问题,而无需集体再花一分钱去买,又费人力又不经济。演节目,比赛中获奖的小纪念品所需费用,每教学班发30元钱,现在则是每班发40元钱,买书签、小贺卡之类的东西。我觉得中小学生的奖品,主要是纪念意义,不能向生活化或商品价值化方面发展,那样容易引导学生忽视了竞争过程中对超越自我的重视。原来各个班级联欢会都可放鞭炮,从1988年起,我们禁止放鞭炮。理由是国外许多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在喜庆的日子,都不准燃放鞭炮,这并不减弱人们喜庆的程度。燃放鞭炮不安全,也不高雅。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鞭炮的燃放范围会越来越小,人们会找到更高雅、更有趣、更文明的喜庆方式来替代它。1993年要来了,班里的骨干分子们早已开始串连,商量新年献给大家什么节目。离过年还有十多天,文娱委员滕玉欣同学便来问我:"老师,快过年了,用不用安排大家准备新年联欢会的节目?"我问:"同学们积极性怎么样?""积极性挺高的,有的已开始准备了。""既然这样就不用提前过长时间布置,以免影响学习。大家已经有了去年联欢的经验,今年提前两天布置就行。"12月29日,滕玉欣才宣布,请同学们将自己准备的节目单报上来,报到联欢会总导演雷蕾同学那里。并公布此次联欢会由雷蕾同张海滨、张海英、王海鸥、王海鹏五名同学主持。大家有事,可同自己认为方便的主持人联系。不知何故,雷导演选的主持人名字都带一个海字,海滨、海英、海鸥、海鹏,不知是有意设计还是无意巧合。30日下午,全校教职工开联欢会,同学们便排练自己的节目。孙玲玲、张颖、李冬昊等一些喜欢画画、写字的同学,在教室的隔壁、学校原来的大会议室布置会场。前面写着1993新年联欢会和二年级七班的会标。上面是红色的幕布,左边一只一米高的雄鸡正昂首报晓,预示鸡年来到;右面一米高的金猴挥手告别,说明猴年结束;下面开满了烂漫的山花,背面则是一颗颗闪烁的星辰。在屋顶的大吊灯和4盏小吊灯的映照下,充满诗意和生活情趣。看了这些,不能不佩服学生们的创造力。1992年12月31日下午两点,雷导宣布:"盘锦市实验中学二年级七班迎接1993年新年联欢会正式开始!"同学们带来的四台录音机同时放出欢快的乐曲,会场内100多个氢气球在空中浮动,有的在光天化日之下还点着了早已准备好的串串红烛。首先是团支部书记和班长的元旦献辞。接下来,便是付国栋扮演拉车的马,赵伟扮演车夫,车上坐的是由吕兵扮演的圣诞老人,圣诞老人乘车绕场一周后,便晃着高高的红帽子,抖着鲜艳的红大衣,捋着长长的白胡子,郑重其事地预测1993年的大好形势,鼓励大家奋发努力,再攀新高峰。正在这时,1985年毕业的我的学生徐建峰、李琦、纪磊、刘勇进了会场。徐建峰,沈阳医学院毕业,现在市防疫站工作;李琦,辽师大外语系毕业,现在二完中教英语;纪磊,盘锦师院中文系毕业,现在《盘锦教育》报编辑部当编辑;刘勇呢,辽师教育系毕业后回到母校任团委书记。他们的到来给同学们带来了欢乐,12岁的、跳了两级的王海鸥立即把矛头对准了他们,鼓励同学们:"请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好!"声音震耳,接着是热烈的掌声。他们当年便是文艺骨干,演节目当然不怯场。刘勇首先说:"有人认为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结束,人生充满悲哀,这种观念,把人生看得过于沉重,其实人应该活得洒脱、快乐,我给大家唱一首《潇洒走一回》。"他的歌声赢得了大家热烈喝彩。徐建峰精力充沛,联欢会上更是如鱼得水,他不断挑起战争,连我也在他的攻击之内。纪磊想保护我,让我休息一会再演节目,他便马上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看到没有,我这样的人当不了班长,纪磊是当年的班长,便处处保护老师,我是当年的体育委员,请问你们班体育委员是谁?"张林站起来:"是我!""那你一定公平,你说请谁唱?"他以为体育委员会偏向体育委员,不料,张林却说:"你一定有好节目,还是你先表演吧!"逃脱不过,其实他也不想逃脱,便唱了一首男中音歌曲,唱得嘹亮,婉转,悠扬,动情,全场应和着他唱的节拍,鼓着掌。在老学生公平竞争的呼吁下,新学生的节目照常进行。张颖、陈小梅、胡晋表演的小品《承包柜台》,说的是十四大后,商店改变原有管理方式,面向市场,柜台承包,售货员有了危机感,由自己是王变为顾客是上帝,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滕玉欣和郑岚岚演的双簧,题目是郑岚岚臂下的小黑板上写的4个字《时间法庭》,讲的是无情的时间对那些珍惜时间和浪费时间的两类人的不同的判决结果。曲静和郭继仙都是学校舞蹈队的队员,联欢会便到了她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她们表演的配乐双人舞,舞姿优美,舒展大方……正进行中,上届毕业生吴冰来了,杨颖来了,接着越来越多的人来了,在市独立高中读书的,在市二完中读书的,在读中专的,读技校的,还有已经参加工作的戴明雷和李红同学,等等,老学生来了40多人,会场显得更热闹了。杨颖是上届的文娱委员,能说能唱,相声小品样样内行,理所当然被推到了前面。本届主持人王海鸥的姐姐王海波,是校中长跑的尖子,市演讲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校科普委员会的主任,还是上届联欢会的主持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次从市高中来校,大家自然不会放过她。她当仁不让,和她的小妹妹一起充当临时节目主持人。姐妹二人,一个一米七的大个子,一个还不到一米五,同样活泼风趣,往那一站,自然就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王海波和上届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李宾为大家表演了京剧、评剧、黄梅戏……张一楠表演了口琴独奏,赵海表演笛子独奏,不知为什么滕玉欣没有表演她练了几年的小提琴,也许是她感到去年已演过的缘故。这时,韩军威同学提出该跳一跳现代舞,她是上届现代舞跳得最好的,徐建峰热烈响应。先是他们两个跳,本届学生有几个看着高兴,随着音乐的节拍也上场去跳。120多平方米的大会议室,顶棚5组吊灯和6盏吸顶灯交相辉映,照耀着同学们欢快的面容。舞曲声、舞步声以及同学们和着节拍的鼓掌声,节奏和谐地搭配,地面红白相间的彩色地板闪闪烁烁,空中的气球悠然自得地左右摇摆,老学生、刚毕业的学生、新学生融洽和谐的欢乐场面,使我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突然,漆黑一片,灯全灭了,乐曲停止,跳舞的站直。主持人雷导却不慌不忙地走到前面:"大家不要着急,下面,我们进行下一步设计:红烛一刻钟。"每名同学都立即拿出了自己事先准备的红烛,有的准备的是成套的生日蜡烛。顿时,全场内,近百支红烛点燃,一时间烛光闪烁灿烂,使会场充满神秘色彩。高中的陈洪琴、吴冰问我:"老师,他们怎么知道带蜡烛,怎么知道今天停电?我们过去也没停过电呀!"我说:"事先滕玉欣设计了一个叫做'红烛一刻钟'的节目,通知每人带一支蜡烛,到节目开演时,闭上灯,带蜡烛要的就是这种气氛。""这些小同学还真有点艺术细胞。那么现在是演节目呢,还是真停电了呢?""我也闹不清楚了!往下看看就明白了。"节目演了一刻钟,两刻钟,已经三刻钟了,电也没来。轮到我演了,我故意说:"我参加联欢会已经有14年了,前13年没有设计'红烛一刻钟'这个节目,没人带蜡烛,可是也从来没有停过电,今天停电是不是跟大家带蜡烛有关系呀?"大家七嘴八舌,又是喊,又是吵,又是争。主持人说了:"大家别光顾争论,放跑了老师,光说不演节目了。"大家这才醒悟,催促我别转移视线,赶快演出。我说:"大家听我说,六十年代,有一支很好听的歌叫《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我们唱着它,从城市来到农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另外,人们一面要目光远大向前看,一面要经常想想过去,今天才会少走弯路,所以我挺爱唱京剧《海港》中马洪亮忆苦的那唱段。这首歌和这段京剧,同学们只能选其一,怎么样?""行!"选歌和选京剧的争执了一会,主持人裁决让我唱歌。"迎着晨风,迎着阳光,昂首阔步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我什么时候唱起这首歌都会心情激动地回忆起我们当年战天斗地的忘我劳动场面,同学们显然也被感染了。不料歌唱过之后,大家不让我下场,非要再唱京剧不可。联欢会上无是非,不讲理--这是我说过的话,只好跟着同学们的情绪,又唱了一段京剧。联欢会还在进行着……李冬昊、张慧合说的用全班同学名字串连起来的相声,逗得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联欢会不断出现新的高潮,我想我们的演出水平目前谁也赶不上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的演员,但同学们投入的精力、参与的热情却远远超过了春节联欢会。我每年对班级联欢会的关注程度,也远远超过对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会上许多节目,都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这是大家在自娱自乐,更是一个自尊、自强、自新的过程。七 春到双台河翻开七十年代出版的地图册,会发现辽河的入海口不是在营口,而是在盘山,也就是现在的盘锦市。这条河距离我们学校还不到两公里,河的名字也不叫辽河,而叫双台河。七十年代初兴修水利,觉得河的弯度太大,便搞了一项直河弯工程,在老河道的南边新修了一条较直的河道,这样老河道宽阔的、几公里长的水面便不再是流动的河,而成了静止的湖。不过,我的学生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双台河,这河和这河两岸的花草树木,给我们班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第一次领着学生去,是1979年的晚春。那时河边还很荒凉,数里河畔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花草树木,野生的居多,长得没有规则。我说咱们准备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春到双台河》,大家注意观察河边杨树、柳树、榆树、刺槐,在春风吹拂下的色彩、形态,嗅一嗅春水和青草散发出的清香,听一听鸟儿的鸣唱,写好这篇描写景物的散文。第一遍写了以后,同学们感到不满意,纷纷要求重新观察,重新写,我们又去了。为了写得更好些,我们又去了第三次、第四次,《春到双台河》这篇文章便写了四次。后来同学们建议:"每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都到河边去玩吧?"星期日,又是早晨,怎么不可以呢?可以。春天,我们在河边播下希望的种子。夏天,大家在河边的草丛里、荒地里捉蚂蚱,捉害虫。秋天,作物长高了,野草长高了,树的枝叶长密了,我们就在那里面,跑来跑去地捉迷藏,也顺便搜寻我们春天播种的战利品。冬天,河冻上了,便在那河面上打雪仗,跑接力。我们也在河边教歌,在河岸搞歌咏比赛,在林阴小路上跑接力赛。在小柏树丛中围成一个圈开班会,开诗歌朗诵会。《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我们便在双台河边,望着千姿百态的云,边读,边讲,边观察,边讨论。直到今天,上那节课时的生动场面还清晰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后来,同学们又提出,该换个地方了。往哪换呢?有同学说:"学校的东北方向是六里河,六里河畔比双台河畔还荒凉,还广阔。"下一个星期天,我们又向六里河进发了。不久,又有同学建议,双台河闸规模宏大,站在那上面,看滔滔洪水涌出闸门,向东奔流极有气势。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往返一次30多里地,连走带玩,就得一天。商量好了,大家带了饭,还带了画板,准备写生。带了日记本,随时记载沿途见闻。一名同学走到河闸,日记便也写到河闸。"老师同意到河闸去野游,同学们顿时喜上心头,大家排着队,越过城边的小道,跨上铁桥,再往东绕。"呀!大地里,蜻蜓真不少,扁担钩到处乱跳,大家忘了站排,突突突地直往前跑。我们走上大坝,奔向草地。看,蝴蝶美滋滋地抖着花衣裳,蜜蜂乐颠颠地来往奔忙,野百合远远地显着身姿,马兰花默默地散发着幽香……"我们轻手轻脚地采集标本,有时,高兴地喊出声,有时失望地直拍巴掌。一只昆虫,给了我们多少欢乐;一棵草,给了我们多少希望。我们热爱祖国的大自然,心中纵情地把她歌唱。"这时,老师叫大家停止前进,就在坝上画下铁路大桥,可他们直嚷嚷要再走一会儿,非要先到拦河大闸那儿去瞧瞧,老师只好少数服从多数。"站在宏伟的大闸上,滔滔的大水使人头晕目眩,不过,你要放眼望去,定会觉得心胸开阔。闸下南面是一大片高粱,公路上的车辆穿梭般来往;西面是三厂厂区,烟囱林立;东边飘来水稻的芳香。眼看着这壮丽的图景,怎不叫人心潮起伏激荡……""河闸到了,我们每个人都选择一个观察点,把河闸画到自己的图画纸上吧!"我说。同学们散开了,凭着自己的好恶去活动。有的同河闸管理处的负责人联系了,登上了河闸侧面的引桥上的舷梯,居高临下画;有的在闸西,画闸上笔直宽阔的大道;有的跑到闸东管理处的果园里,那是挂历上双台河闸风景照片的拍摄者所站的位置。和同学们一起野游,到1985年以后便越来越少了。不是由于别的缘故,只因会议及各种各样负担夺去了我大量的时间。 节日、假日、星期日,常常又是我安排外出的时候,这时外出,毕竟少耽误一点工作时间。和同学一起玩得少了,我自己也失去了很多乐趣。倘若教师和学生从周一到周日,从月初到月末,从期初到期末,都只是往来于自己的家庭和学校之间,那真是一种悲哀。尽管时间少,我不能像过去那样每周领学生去玩,但我还是尽最大的可能挤时间和学生们到双台河边,到新建的湖心公园,到六里河畔,到双台河闸,去探春,去种地,去野餐。当然,我们也去医巫闾山、笔架山、千山、沈阳故宫……我总想,现代社会生产进步,城市扩展,城市功能越来越多,这便使城里人和大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作为个体的人,疏远了自己的母亲,必然产生许许多多的缺陷。现代人,城里人,该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尽可能多地接近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融进大自然,使自己的精神、情操在广阔、美丽、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中得到陶冶。尽管我的负担越来越重,我还会想出更多的领着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方法,来弥补我和学生们只是生活在城市里,更多的只是呆在屋子里面产生的缺陷。走进大自然,从形式逻辑来看是失去了一些学习时间,但大自然融化了人的烦躁、人的不安,激发了人的热情、人的勇气,增强了人的责任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们提高效率,创造的成果会超出全部时间用于学习的成果。最宝贵的,当然不仅仅是一点看得见的分数的提高,而是整个人格的完善。八 开荒种地春天来了,每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都迎着和煦的春风,迎着温暖的阳光,奔向广阔的原野。蓝天白云下,你朝着远处的地平线望去,会看到大地冒着微微的暖气。不知是谁,在地边扔了几粒玉米,过了几天,嫩嫩的、绿绿的玉米芽钻出了地面,引起了大家的羡慕。于是有的同学提议:"老师,咱们下个星期也在地头、坝边种点东西吧!""谁愿意种?"我问。"我们都愿意!""好吧,下星期请拿着锹带着锄,准备好种子,咱们一起去。"那是一个五一节,同学们带来了工具,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种子,有大豆,有玉米,有谷子,有绿豆、小豆,最多的是向日葵籽。到哪去呢?也不知怎么回事,那时我们的思维是线状的,想不到宽地方去。大家只想到地头、坝边。那么,咱们就沿着双台河大坝走吧!边玩,边走,边种。这么长,这么高的大坝,足够我们种的了。我们从城里走到了谷家闸,一名同学肚子疼,走不动了。我说:"咱们别走了吧!"大家欲罢不能,说:"派两名同学送他回去,不会出事的,咱们大家还走吧!"两名同学恋恋不舍,但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队伍,大部队继续沿着大坝朝前挺进。到了谷家,该开饭了。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又在一大片河滩地上种下了自己的种子。饭后,我们继续前进,到了陆家,离家有20多里地了,再不止步不行了,我坚决制止了跑在前面的同学。站在这最后一站,大家撒尽了全部的种子,带着满心的期待,带着充实的希望,胜利返回了。快到家时,不知谁说了一句:"老师,我们种得这么远,怎么来收获呀?"大家这才醒悟,"是啊,这么远,这么分散,怎么收获?怎么莳弄?""不只路途远,种得还稀,还分散,等到野草长出来,我们的庄稼都找不到了。""怎么办呢?"大家正想不出办法,王惠玲同学提了一句:"老师,咱们在双台河畔开一小片没人要的荒地,离学校近,还集中,经常来看一看,不好吗?"她的建议得到大家热烈拥护。下一个星期天,我们在河边的高冈处找了一片荒草地,每个小组分了几条垄,开起荒来。种的时候,大家便约定,看哪个小组作物品种多,庄稼长势好。"种菜行吗?""不行,秋天再比种菜,这次只许种粮食作物。"不到半天,荒地开出来了,垄作上了,种子埋下去,水也浇完了。以后,每个星期天,大家都跑到地里来看自己心爱的作物,芽拱出地面,长出两三片叶子……过了不久,玉米、高粱开始拔节……又一个星期天,学生们高兴地喊着:"我们组的玉米开始抽穗了!"玉米穗越长越大,到了嫩玉米刚能吃,一个星期天大家再去看的时候,全失望了,玉米棒都不翼而飞了,让人家给偷去了,爱哭的同学已伤心得眼中盈满了泪花。我也生气,但又找不回玉米,只好安慰同学们:"大家别小家子气,这点玉米值不了几个钱,就算打100斤玉米,才卖20多元钱,我们能在乎这点东西吗?""老师,钱是小事,玉米是我们一天天看着长大的,有感情了。""那怎么办?那就该伤心气愤,难过流泪?那不是折磨自己吗?咱们大度一点,物质不灭,谁拿去了,都算我们对世界的一点奉献。咱们主要收获劳动的幸福,看着它一天天长大的欢乐,这就足够了,咱们再想点别的幸福和欢乐,别再用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了。"于是我们拔掉了无穗的玉米,又种上了白菜、萝卜等秋菜。盘锦是发展中的城市,新建楼房特别多,后来,我们那块地上都被盖上了楼房。双台河畔,除了耕地,没有荒地可开了,我们也还是无怨无尤,又到更加荒凉的六里河畔去寻找出路。我们在六里河大坝的东面,相中了一片长满野草与芦苇的荒地。这么荒凉的地,肯定没人要。芦苇、野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使学生们的感情融解在大自然中,大家重又对土地充满了希望。每个学生小组承包一块荒地,大家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竞赛。侯耀东小组干得最快,他们先锄净了荒草,接着把地全翻了一锹深,又修成了四条长垄。侯耀东兴致勃勃地喊着:"老师,你给我们小组撒上第一颗种子吧。"1983年冬天,青海省的老师送给我一包蚕豆种子,说:"你们种在盘锦大地上,看看大西北的种子在你们东北能不能开花结果。"我把这青海蚕豆撒进同学们开垦的土地的垄沟里。侯耀东顺垄做了记号,告诉自己的组员:"别忘了,这是青海蚕豆,等出苗、开花、结果时,咱们都记着。"高岩松小组里大概是缺少农家子弟,开荒种地,特别是开垦这芦苇丛生的荒地,太难了。大家累得汗流满面,可开垦的地还不及侯耀东小组的一半。不过他们是又种庄稼又种花--每个人都带来一包花籽,他们要创造一小块花的原野,他们期待着再来的时候,他们的地里开满一丛丛鲜花。还有个独立小组--孙昊、宋洪刚、那功伟3名同学也不甘示弱,他们自己选了一片荒地,垄修得别具一格,别人的都是东西垄,他们修了10多条南北垄,按人平均,他们开荒面积最大,这大概是人少没有窝工现象的原因。蚕豆、黄豆、绿豆、玉米、高粱、向日葵、芨芨草、鸡冠花的种子都一一撒进地里去了,一个奇妙的生命孕育和萌生的过程便开始了。再见!六里河畔。学生们一个个累得筋疲力尽,但心中却涌动着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大家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将来的收获--将来的收获,也许又不翼而飞了,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大度一点嘛!别小家子气嘛!物质不灭嘛!谁收获都有益处。--我们只要收获劳动的幸福和看着粮食花果一天天长大,获得欢乐,也就够了。我忙着去开会,星期天,同学们还跑去看地。初秋,同学们高兴地告诉我:"青海的蚕豆开花了!"中秋,没有什么好的消息,到了深秋,看看已经枯黄,终于没有结果。尽管结果是没有结果,但我们毕竟弄清了一个问题:青海的蚕豆种子在我们东北毕竟可以开花,倘若播种适时,莳弄得好,结果也是有希望的。后来六里河畔那块地上盖了6层高的楼,它的前后左右也都是厂区的楼群了,我们彻底失去了自留地。我还深深怀念两条河边的两块自留地,它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欢乐幸福,它还拉近了我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人和自然之间的距离,使我们大家之间,大家和自然之间,变得那么亲密、和谐、融洽。我真想还去寻找一块自留地,一定能找到的。九 寻找春天的踪迹2月4日立春,江南的同学们看到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艳丽景色,他们不会想到每年立春的时候,我们辽宁盘锦,正是千里冰封的时候。往野外看,白茫茫的雪覆盖大地;双台河上,冰结得厚厚的,人们在上面奔跑,滑雪,骑自行车,开小汽车。1980年的春天,我说:"咱们到野外去寻找绿色的生命吧!"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什么?这么冷的天,零下20℃,冰天雪地里,能有活着的植物吗?"有同学说:"青松不照样活着吗?""我说不只青松,现在小草也活着,野菜也有活的。""那怎么可能,那么柔嫩的小草,哪能冻不死呢?""大家去找,保险能找到。"同学们将信将疑地出发了,居然每个人都挖回了小草、野菜。大家归来后,喜不自禁,都按我布置的题目,写了一篇作文:《春天的踪迹》。春天悄悄地迈着轻轻的脚步,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到我们身边了。这以后每到立春这天,我都组织大家在校集合,出发到原野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同学们带着铁铲、铁锹,带着满心的欢喜,第一次寻找春天生命的同学带着疑惑,走出学校,走过柏油路,踏上土路,又越过田间小路,来到广阔的原野。同学们分成小组在这广阔的大平原上,选择着春姑娘最早落脚的地点:向阳坡上,大树根下,枯草较厚的地方……春天的草不那么容易发现,向阳坡上,雪已化了,但看上去,枯草灰秃秃的。同学们嚷:"连向阳坡地都没有。"我说:"你俯下身子,扒开上面覆盖着的荒草,看地面有什么。""啊!真的,真的有好几棵嫩绿柔弱的小草,太细了,太嫩了,还没有北京粉丝粗呢!""量一量,有多高?""有5厘米高!""我的有8厘米高!""我挖到的这棵,露出地面部分就有11厘米。"大家好羡慕,围过来量,真的有11厘米。扒开厚厚的积雪,有的同学又发现了野菜:"这片地野菜真多,一棵连一棵,在雪下面,它们也不怕冷。""这野菜叫什么名字呢?叶子像小菠菜,形状又像荠菜。""这棵野菜长得这么舒展大方,叶片展开着,直径都有6厘米了。"春天,你果然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走到我们身边来了。神奇的大自然给了学生们以知识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大家发现了生命,忘记了零下18℃的严寒。同学们的目光从地面移到高处,看那柳树的细枝条,怎样在风中柔柔地摆着。再一细看,枝条上已经鼓起了芽苞,同学们真佩服它的生命力:夜里是零下20多度,柳条那细得像粉丝一样的身躯,竟然不被冻僵冻硬,那里的营养输送线照样工作着,畅通着!同学们小心翼翼地用铁铲和小刀掘出了嫩嫩的小草,如获至宝,放在塑料袋里,准备带给更多的人以春的喜悦。还有绿的紫的野菜,回去好让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们看个新鲜。任勇同学手里捧着的那棵野菜是连根挖出来的,根部竟有40厘米长,他着实费了一番大工夫,小心翼翼地如掘人参,不伤根须,好像这样挖出的才是春天最完整的标志。更有趣的是康井利和王良,他们每个人发现了一条金鱼,不过是冻僵在冰块里的,他们连冰块一起拿来了。晶莹透明的冰块里,镶嵌着一条好像沉睡着的橘红色的金鱼,如同大块琥珀一样,大家羡慕得厉害。1988年2月4日,我担任市里高级教师的评审委员,紧张地躲在市郊的招待所参加评审工作,中午我猛然想到今天是立春,不能组织同学们去野外寻找绿色生命了,我感到深深的遗憾。评审结束后,我见到同学们谈起这件事,同学们说:"那天我们自己组织到野外去了,挖的野草野菜比去年还多!"1991年的春天我领着两个班的146名学生,在学校集合,满怀对春的渴望,冒着严寒,冲向冰雪覆盖的原野。1992年2月4日恰逢大年初一,春节、立春,双春双节,家家团聚,我自然没能去召集学生来校,没能领着大家去寻找春天。我愿领着学生去找,是愿看到学生那在冰雪中发现嫩草的惊奇的表情,愿看学生从顽强的小草身上汲取了力量,在寒冷中跑得满头冒着热气的欢喜神情,更愿意看富有生活真实、充满活力的一篇篇以《春天的踪迹》为题的文章。十 摸 鱼国庆节放假,应同学们的要求大家又去旅游。向西我们去过谷家,去过20里开外的陆家。向南我们经常去双台河,去河南。向东去过大闸。我们盘山县城的北面有什么好玩的去处呢?同学们感觉是个谜,我感觉也是个谜。当然更远的北面去过闾山,再远呢,是沈阳,是长春。距离我们十几里、二十几里地的北面是什么呢?同学们说是城郊乡,是曙光农场。曙光农场是什么样子的,同学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于是我们决定,向北走。怎么走?沿着铁路走。铁路边很窄,只能走一人,我们的队伍便显得格外长,班长张筠跑前跑后地组织着队伍。突然队伍大乱起来,有的往后跑,有的往前冲,原来,路边上有一条蛇,有的女同学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吓得乱跑,胆大的男同学便跑去追那蛇。又到了一条河边,男同学嚷着要去游泳。在双台河,在六里河,我都组织过学生游泳,请几名水性好的,探好了一个深浅适度的安全的范围,请同学们分成组,每组下去15个人,岸上的同学分别看着水下面的人。我坐在岸边,哪名同学发生不测,立即向我报告,我便可下水去救上来。我在大江大海里游过,便觉得救学生毫不费力。但多次组织,还没有过一次有人呼救的事情发生。见了河,爱游泳的同学又要下去游,我说:"现在已是中秋,水凉了,弄不好,会感冒。"可他们非去不可。我便让队伍停下来,到河滩上休息,然后找了几名水性好的同学:"你们下去探一探河的深浅。"他们下河,走到河对岸,大家一看都笑了,最深的地方才没到膝盖,这怎么能游泳呢?回来以后,他们中的一名同学手里拿着一条鱼,说:"这河里鱼可多了,直碰腿肚子!""老师,那咱们下河摸鱼吧!"我又让几名同学再往河的上游、下游探探,果然没有深的地方,便说:"有兴趣的可以去摸!"刚说完,男同学便一个接一个地跳下河。不一会,鱼便接二连三地被扔上岸。刚开始,女同学还对在岸上捡鱼的工作挺满足,后来,班长张筠、文娱委员林华也跳下水去摸鱼,这下子,大家都下去了,摸到鱼也不再往岸上扔,都想比一比想超过别人,都装进了自己的塑料袋,大家都成了单干户。河里鱼果然多,连从来没有摸过鱼的同学都摸到了两三条,只是鱼都不大,有鲫鱼,有鲢鱼,有泥鳅,最多的是一种叫lēn?弈鲅的鱼,我不知学名怎么叫,同学们都这样称呼。我突然想到,这是一次特殊的观察机会,该引导大家写一篇作文,便喊:"同学们注意!咱们回去以后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摸鱼》,请同学们一定认真摸,认真体验。听清楚了吗?""听清楚了!"摸的鱼不大,最大的一条有三四两,一般都是半尺左右的lēn?弈鲅。看看天不早了,我们还要赶路,大家上了岸,将鱼集中在几个塑料袋里,一共有十多斤吧!队伍再向前到了曙光农场,在一个宽阔的大货场上,大家提出休息。于是我们围成一圈,玩盲人抓跛子的游戏:把一名同学的眼睛蒙住,再把另一名同学的双腿绑住,跛子跳,盲人捉。同学们又要搞二人三足的赛跑,又要进行猜谜比赛,在荒郊野外玩到快日落西山了,大家谁也不提回家的事,倘若夜里走小路往家赶,那可就惨了。我心里有数并不催大家,待到大家想到回家,开始为路程远着急的时候,我才说:"附近便有一个火车站,我们赶快往车站奔,保证能赶上晚车回家。"赶到车站,我买了一张集体票,大家上了火车。全班同学集体乘火车还是第一次,有十几名同学以前串亲戚都是乘汽车,没出过太远的门,还没坐过火车呢!第二天清晨,我见几名同学在食堂探头探脑,见我来了,他们跑了。原来他们把昨天摸来的鱼送到食堂,请炊事员做了给我吃,又怕我说他们,一个个都吓跑了。上课了,我请同学们先口述作文《摸鱼》,再请同学们取众家之长,动手写《摸鱼》这篇文章。这是同学们写得最生动、最感人的文章之一。这次野游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终身难忘的。十一 打 雪 仗 1985年冬天,云很勤快,动不动就聚在一起,然后变成雪,纷纷扬扬地飘下来。放寒假了,一下雪,同学们便像听到了号令,来到学校扫雪。干活是一方面,另一面呢,大家又可以聚在一起了,别有一番情趣。1月21日这天,大家刚刚扫完雪,便嚷着要到野外去玩,可惜天阴沉着脸,使人感到压抑,感到不痛快。同学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到野外。我说:"找一个和太阳关系好的同学,去和太阳商量一下,请它出来,天一晴,咱们就去。"同学们一听乐了,都拼命朝太阳嚷着,都说自己和太阳关系不错。商量了一上午,太阳也没出来。同学们的耐性是有限的,到了中午,该干的事都干完了,我看大家再也忍耐不住的样子,轻轻朝野外的方向一示意,大家便飞一样地冲出了校门。跑过原野,跑到双台河面上。这里"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漫天皆白,银装素裹。有人问:"老师,让打雪仗不?""可以!" 他们乐得蹦起来,迅速分成许多帮派,胡乱打起来。徐建峰举起雪团,要打还不打,冲着对方的刘文伟说:"刘文伟,你笑一笑,别绷着阶级斗争脸孔,不然我们都不敢打你了。"平时不爱说笑的刘文伟,经他这么一说,刚有一点笑容从脸上飘过,七八个雪团就冲他劈头盖脸地打过来,他左躲右闪,防不胜防,被打得满头满脸是雪,老实人这时就吃了亏。这也是斗智斗勇的"战争"。学生们的智和勇有一些就是在这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培养起来的,玩有智有勇,也会迁移到学习中去。后来,我同1988年入学的学生约定,以后天下雪,只要老师能挤出时间,咱们便一起到野外打雪仗。又是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下午活动课大家排队出发了。几个好战分子早已控制不住激情,离冰河还好远就狂奔起来,边跑,边滚,边打。一些文静的同学问:"老师,不打雪仗,堆雪人行不行?""当然可以。"想了解学生的性格,最好是在这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玩乐中。那些精力充沛、性格外向的同学打雪仗的时候为了刺激自己,便到处挑战,四面树敌。实在被打得狼狈不堪,抵挡不住了,便跑到我身边,拉住我当作掩体,对手们看在我的面上暂时饶恕了他们。文静的孩子们已经堆了六七个大雪人,高的已经有一人多高。为了使雪人显得逼真,有的学生把自己的帽子给雪人戴上,还有的给雪人围上了围脖。我的疲劳融解在这雪原里,我的欢乐产生在这雪原里。一小时到了,我请身边的同学们放声高呼:"收兵了!"雪野里黑点、蓝点、红点,向我们这里跑来了,近了,穿着各色外套的同学们又排成一排踏上归途。欢乐之后,他们会学得更积极,更自觉。十二 10×150m接力赛在河面举行冬天的双台河成了一面大镜子,没下雪的时候,你踩在那厚厚的透明的冰上,往下看冰像水一样澄清透明,下面的气泡冻在冰里就像在水里往上冒一样,每向前一步,就像往深水里踏去,不由人不胆战心惊,一步一颤。这样走了一段,看看并不沉,跺跺脚,跟柏油路面一样坚实,大家喊着"一二三"一齐跺脚,厚厚的冰仍然没有一点反应,大家这才放了心,在上面跑起来。有的跑得快的已跌了几跤。这时不知是谁来了灵感:"老师,咱们在大河上跑接力吧!"我说:"大河上怎么能搞接力赛,这么滑。""滑才看出水平呢!不仅要跑得快,而且要跑得稳。"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成。很快便商定了比赛规则。全班5个学习小组,每个组选出10名队员,河的两岸各站5名队员,距离是150m,两端画好起跑线,各组互相监督,没持棒的同学不能越过起跑线。有同学说:"没带接力棒。"马上有人想出了办法:"找5只色彩特殊的手套当接力棒不是一样吗?""好!请各组确定下场的队员,不下场的、身体不好的同学担任业余裁判,请队员们各就各位。河的宽度成了跑道的长度,河的长度便是跑道的宽度了,所以用不着一条跑道只1.2米宽,每组跑道宽3米,宽敞一些,免得互相冲撞。""都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两岸一齐喊。"预备--跑!"一听口令,有的同学心情激动,贪多求快迈大步,刚跑了不到10米,就趴下了。跑在前面的受到大家赞扬,不少不惯于在冰上跑步的,左摇右摆,跌跌撞撞,引起大家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刘勇跑着跑着就跌倒了,撞倒了另一个小组的陆萍,王辉刚刚接过接力棒,就滑倒在冰上,她自己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他们小组的人急坏了,急忙把她拽起来,有的竟玩赖,拉着她跑。王玲呢?一心想着跑第一,跑了不到一半,由于用力过猛,一下子滑倒不说,还仰面朝天地在冰上滑行了一段路程,一般人也许就此罢休了,然而她爬起来,又朝前跑去,同学们使劲给她鼓掌。她的后背上沾满了冰屑,仿佛勇士的铠甲闪着银光,赢得了同学们的敬意。直到她把接力棒交出去以后,同学们才纷纷上前,替她拍打身上的冰屑。欢呼着奔跑,笑声中竞争,这是最能激发少年潜能的活动。冰上接力赛时间不长,但紧张,热烈,又带着几分惊险,学生们又做了一件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从那以后,冰封的大河便成了我们特殊的接力赛场。有时,我们在学校学习累了,学生便建议:"老师,第三节活动课,到冰上跑接力吧!""往返需30分钟时间,到那就剩15分钟了,大家可得组织好,不能拖延时间啊!""那么,跑步出发,还能节省时间。"140多名学生迅速站好排,奔向市郊,冲向原野。这回大河上盖满了雪,便不那么滑了,跑起来像跑在沙漠上,别有一番情趣。冰上接力赛是休息,是娱乐,是教育,也是学习。十三 跑进快乐天地数九寒冬,北风怒号,1980年12月末有几天分外地冷。六里河大堤上,朔风吹得野草、芦苇都向南倒在了地上,挖土方的民工们朝北走的时候,棉帽系上了带子,有的还用大围巾围住了脸,每个人棉大衣都紧紧裹着,并且用带子系紧。即使如此,向北走的时候,他们还是觉得冷,风实在太大了,寒风穿透棉大衣,并且刮得人透不过气来,于是那些民工们便转回身,背对着风,一步一步倒着往北走。这么冷的天,还要不要坚持每天越野长跑10里地的规矩?大家表决,结果以压倒多数通过。学生们把大衣扔在教室里,有几名同学只穿着毛衣,于是一支队伍冲出校门,争先恐后地朝着西北,朝着六里河跑去。10里地跑完了,回到教室,同学们满脸通红,冒着汗,充满了战胜自我的幸福感、自豪感,畅谈着战胜严寒的欢乐。1989年4月,我接班不久学校便召开运动会,竞赛项目中我们班只有100米(第二名)、1500米(第六名)拿了名次,得了分。跑了两年以后,还是这个班,还是这些原班同学,参加校运动会,同年级组共6个班一块竞赛,我们班取得了全部竞赛项目的冠军。我们一个班的得分比其余5个班的总和还要多。坚持长跑,最重要的不是增强了体质,而是磨练了同学们的意志。在现代社会,这种顽强的、百折不挠的意志,是一个成功者不可缺少的条件。从严冬跑到盛夏,从70年代跑到90年代,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到跑步中去体验甜,从更高层次上去认识苦与甜,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去发现一个新的快乐的天地。十四 游 戏 课星期三下午按惯例政治学习,教师十几年前学各种各样的政治宣传材料,忙得很,这样学生便不到校了。我们班学生提出自己管理自己,说:"反正老师平时也放手让我们自我教育,自己管自己,这半天,我们还到校自己管自己,上两节自习课,活动活动不比在家强吗?""有多少人同意?""大家都同意。""那就试试吧!"下午半天,同学们学习时挺认真,活动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内容,显得乱。政治学习之余,我去看学生们,觉得他们玩得不痛快,便向大家建议说:"大家一块做游戏得了。""做什么游戏?怎么做?""我这里有一本《教室游戏》的教材,里面讲的全是怎样在教室里做游戏,大家选一种吧?"我简单地介绍了几种,大家选择了"找伙伴"。有一篇学生日记是这样记载的:下午第三节课时,老师领着我们又玩了一次游戏。有4个同学蒙上眼睛,分成两组,每人都要寻找自己的同伙。寻找过程当中,不许说话,双方不许出声,只许拍巴掌作为联系信号,别的同学用桌子做成层层障碍。4个"瞎子"在层层障碍中互相寻找,不时发出信号,那跌跌撞撞的样子,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有一组,两人摸到一起,可是互相摸了摸对方又都放开了,继续往别处摸,原来两人都以为对方不是自己的同伙。这一下,大家笑得更厉害了。两个人一听大家笑,醒悟过来,立即回来寻找,可走错了路线,有的抓住观众不放,有的摸到老师猛扯……大家简直要把肚子笑破了。笑声像江心的波浪,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散开来。后来,4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同伙,大家这才停止欢乐的笑声。学生们也喜欢做分组画五角星或画人像的游戏。全班分成4个或5个小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每组发一支粉笔。说开始的时候,每组第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画五角星的第一笔,画完之后,迅速回到座位,坐下之后,才可以把粉笔传给本组第二人,他再来画第二笔,依此类推,第五个人便完成了五角星,第六个人画五角星射出的第一道光芒,直到最后。看哪个小组互相配合得好,五角星画得等边,四射的光芒发自中心;然后再看哪个小组画得快。用同样的方法画人像,画人的头、眼、眉、口、耳、身、手就更有意思了。"辨呜呜"这个游戏能训练同学们的听力和注意力,增进同学们的感情,增强辨别声音细微差别的能力。"打电报"是训练学生们紧密配合、团结协作的能力。那时,我们班级规定,每个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为游戏课。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这似乎又减少了学习的时间,但学生已学得很累了,不休息休息,效率能高吗?一个星期玩一节课,同学们在玩中开怀大笑,在玩中训练了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有的则训练了记忆力、想像力。玩得痛快,便得到了充分的休息;玩得痛快还有利于使人的潜意识感到生活可爱,感到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在玩中增强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观察力,还可以向学文化知识这方面迁移。到教第四届学生的时候,我还领大家做过多种教室游戏,只是不再编入每周必执行的课程表了。原因也在于我经常到外省市开会,老师远在外地,同学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延长了时间,便有可能使真理多走了一小步。游戏尽管不编入课程表,但并不是适当的时机也不做游戏。从做游戏我想到语文教学、其他科教学以及平时的学习,完全可以渗透进一些类似游戏的因素。第七章科学管理班级,要靠班级的主人们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字词默写。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一 选好常务班长1993年1月18日,我在宁夏体育馆中间的篮球场上给银川十五中的学生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四周看台上坐的是从四面八方来的老师。翻译课文时,学生让我给译,我说:"我这个人很懒,总让学生自己试着干,实在不行了,我再帮忙。"学生没了依靠,便自己查资料,讨论翻译,也译出来了。课讲完了,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一名男同学说:"我对老师的'懒',感到满意,正因为老师'懒',学生才勤快,能力才强。"我接下来说:"这就是俗话所说,没娘的孩子早当家。"没娘的孩子早当家这个道理,我一遍又一遍地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意在引导学生不要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而要更多地为父母分忧解愁,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反复讲这个道理也是为了使学生不要什么都依赖班主任,而要以班级主人的姿态为班级做工作,为班级尽责任,这样才能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十几年来,我一直跟学生讲,老师之所以不管班级具体的事,之所以做甩手班主任,主要不是因为我的事多,为了我省时间,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增强学生协调自己与他人、自己与集体关系的能力。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班委会委员、团支部委员、值周班长,这些干部中最关键的是常务班长。我们班的常务班长,用我校老师们的话说,其实就是一位班主任。班级从纪律、卫生,到出勤、学习、体育、劳动、集体比赛、社会服务,都由常务班长总负责。常务班长的选择确定,是我新接一个班之后的一件大事。我先注意发现上学放学身后都有一些学生跟着的"孩子王",这样的学生一般都有组织能力,所以才成为领袖人物。再注意从发现的几名领袖人物中,发现心地善良、胸怀开阔的。领袖式人物有两类,一类凭好心,凭帮助别人,凭能容人,取得威信,这样的威信能够长久。个别学生也有凭逞强霸道,暂时吓住了几个人,似乎也有一定的威信,但难以长久保持住自己的威信,即使保住,他也活得很累,和好同学的关系总处于紧张状态。在心地善良的领袖人物中再对比一下谁的头脑聪明、思维敏捷。一有组织能力,二心地善良、胸怀开阔,三头脑聪明、思维敏捷。我选择常务班长主要看这三条。大部分常务班长由我提名,同学通过,有时也由我任命。刚开学就能发现常务班长的人选吗?第一天不容易看清楚,过了三五天,就能发现几名人选,拿不定主意怎么办?可以让七八位候选人轮流当值日班长,每人轮上四五天,一个多月过去,几个人的差异便显露出来了。倘若再拿不定主意,也可宣布几个人同时为代理班长,轮流执政,过一段时间,征求同学意见,便确定了。1988年入学的那届学生,我采取了竞选的方式来产生常务班长。原因是这届学生相当活跃,愿意当班长的较多。谁想当班长,便在竞选班长的班会上发表竞选演说。有一次辽宁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恰逢我们班召开竞选班长的演说会。记者在录像过程中不断称赞学生的讲演才能和为治理好班级出的闪耀着智慧火花的办法。每名演说者都要说明自己为什么当班长,以及采取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建设好班集体。本届班长竞选演说由上届班长负责主持,那次参加竞选的有8名同学,经过比较,大家觉得王海波同学的措施更切实可行,投票时,王海波的票数遥遥领先。谁当常务班长,谁便有权确定以自己为核心的班委会成员由谁担任,就像谁当总统,谁提名组织自己的内阁成员一样。有一次我外出开会半个月归来,发现膀大腰圆的体育委员不组织体育活动了。这名同学跑得快,跳得高,投得远,是全市有名的运动员,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今天怎么不负责任了呢?我问经过竞选新上任的班长郭丽娇:"怎么体育委员不负责任?"郭班长答:"我把他撤了!""为什么撤他的职?""他工作忽冷忽热,凭自己的情绪,高兴时一心一意工作;情绪低时,体育活动谁愿干啥就干啥,他不管。不撤他的职,咱班体育活动的成绩上不去。"谁当班长谁组阁,这是她职权范围内的事,我尽管有点不理解,也不好更改过来。郭丽娇任命一名女同学范海蓉当体育委员。初冬的一天下午,寒风凛冽,寒风中班长郭丽娇正同另外两名同学立正站着。我从办公室出来,见操场上这三名冻得发抖,便不解地问:"这么冷的天,你们在这儿站着干什么?""我们犯错误了。""犯什么错误了?""按体育委员规定的集合时间,我们迟到了一分半钟。"原来这天下午第三节活动课,体育委员规定要练集体舞,以参加学校的集体舞比赛。规定上课铃响便立即集合。班长和这两名同学有点别的事,来晚了一分半钟,体育委员为强调纪律的严肃性,便罚她们在操场站着。我反对体罚学生,但新上任的班干部由于经验不足,而偶然使用一点体罚办法,当时我并不制止,以便维护干部的威信。过后我再找干部说明这样做为什么弊大于利,并让全班同学设身处地地理解班干部当时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全班同学树立这样的观念:只有对同学严格要求、不讲情面才是对同学的尊重,才是对同学最大的关怀与帮助。看到范海蓉是郭丽娇亲手提拔的体育委员,对班长尚且如此不讲情面,别的同学就更服从命令了。郭丽娇甘心情愿接受体育委员的惩罚,威信反倒更高了,大家觉得她身为班长,深明大义,以身作则,于是更敬重她,她成为竞选连任时间最长的班长。这次参加学校集体舞比赛,全班同学动作协调,舞姿矫健,配合默契,获得全校总分第一名。我1979年开始进行班级管理自动化的实验,那时的班长张筠工作认真负责,性格开朗,勇敢泼辣,办事公正,维护团结。别的教师用她来教育自己班上的干部:"看人家的班长,教师不在时便领着同学们开展活动,老师放假回沈阳家,她便组织同学送行;老师回盘锦,她又领着同学到车站接。"1989年6月,武汉《学语文报》副主编马鹏举老师在盘锦市卫生防疫站采访已工作两年的张筠。马老师写道:张筠蓄着三节式的短发,显得十分潇洒,她面孔圆而红润,乌黑明亮的眸子透出灵敏、智慧。她落落大方地接待客人,并马上沉湎在愉快的回忆之中:"魏老师接班前,班上很乱。他来了后,5点半到校,在操场上跑步、打拳,早自习,再吃早餐,上课。课外活动挺多,练书法,唱歌,游戏,出学校写生,大家挺愉快。二年级时,魏老师建议'八一'建军节与部队联欢。我问怎么个做法,他说:'我不管,你们班干部组织。'我犯难了,只好大着胆子到部队去。也不知找谁联系,就对一位站岗的战士说:'我们班同学想同你们联欢,你们同意吗?'战士一听挺热情,连忙说:'好呀,我带你找指导员。'见了指导员,我也不慌了,我们很快谈好了,他们对我们的提议很感兴趣。我回来后加紧组织节目。'八一'那天,我带着全班同学打着彩旗,敲着锣鼓到部队营房去了。战士们的节目是打拳,我们的是唱歌、跳舞,联欢会开得很成功。慢慢地,我的胆子大起来了。"……马老师继续写道:我在盘锦市高中(重点中学)同时采访了魏书生第四轮(1985届)实验班班长周继明、戴明峰。我们一同坐在该校政教处办公室里,周继明坐在我旁边,戴明峰坐在我对面,他们都是去年考入这所重点中学的。周继明说:"在初一时,我是文娱委员,初三分班,一个班分成两个班,因为教室坐不下了。我当一个班班长,戴明峰当另一个班班长。班上的小事,魏老师从来不管,他强调班干部要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班长代表班主任,是有权的。比如:为了配合工作,我自己挑选了几名班委,条件是肯讲话,活泼胆大,学习好,表现好。我把班委名单交给魏老师,魏老师马上同意了。然后再提交同学们表决。我一个月召开一次班干部会,在会上讨论、决定一些重大问题。比如一次歌咏比赛,事先就召集几个干部开会商量,唱什么歌,什么时间排练,怎样排好队列……这次合唱,我任指挥,我们先唱了校歌,又唱了《黄河颂》。我到校外借来手风琴,请一位老师伴奏,这次演出很成功。"说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笑了,那是人们在回忆愉快的往事时,由心底发出的微笑。"有一次,一名同学生病,有两天没上学,又没有送请假条来。上学时,我在班上批评了他,他不服,就顶撞起来,完全不虚心--因为他是新转来的,不习惯我们班的做法,还是其他同学劝解开了。放学后,体育委员赵广民同学上我家来,批评我不冷静,劝我上那名同学家里去作自我批评,也疏导疏导他。我一想,也对,于是一道到那名同学家去了。那名同学很感动,我们很快就和好了,这件事魏老师还不知道。""同学们听你们干部的吗?""都很听,因为许多事都是大家讨论通过了的,只要举手超过半数,就算通过了,就得执行。""现在许多学生不愿当干部,怕吃亏,你当时怎么想的?""没想到吃亏不吃亏,只想到应该把工作做好。""老师对班干部有什么优待吗?""没有。老师对干部要求更严。第一,事情来了,要求比别人先干、快干、多干。第二,如果团员、干部和群众同时犯错误,团员、干部加倍处罚,群众写500字的说明书,团员、干部则要写1000字说明书,要求干部有更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周继明侃侃而谈,谈话间,常常皱皱眉思索着。拘谨而内向的戴明峰在一旁不停地点头,补充着什么。他们很乐意谈初中这一段生活,不时流露出深深的眷恋。孩子们同我握别了,他们要上课了。当然我们成了好朋友。我很关心他们现在的表现,戴明峰的班主任赵鹤鸣老师介绍戴明峰道:"他仍当班长。学习很努力,肯动脑子,自学能力十分突出。工作挺负责,很有组织能力,很能自我约束。在家里有自己的小书房,一放学就关在小房子里学习。他为集体想得多,教室后排有一个大个子同学上课时爱讲话,他主动向老师建议:'我到后面去坐,好维护课堂秩序。'这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学生上高中了,一般都不愿意管事儿。"周继明的老师介绍周继明:"他是我班文娱委员,思想状态不错,性格开朗,关心集体,文娱活动组织得很出色,学习成绩中上游,挺聪明,但偏爱文科。"前几天,到德国同外商谈判归来的刘斌同学来看我,他11年前是我第二届毕业班的常务班长。他回忆起当年的学习生活,谈到刚当班长时,还对老师把什么工作都交给他做有些不理解,现在想来,正因为那时做的工作多,才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才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自己的创造性。到现在,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才充满了信心。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我的一届又一届毕业班的常务班长:1981届毕业班是张筠;1982届是刘斌;1985届,三年级一班是高岩松,三年级七班是纪磊;1988届三年级二班是戴明峰,三年级八班是周继明;1991届,三年级二班是杨丹,三年级七班是郭丽娇;现任班长是蔡乐。一名又一名常务班长不仅帮我做了大量工作,也给我以多方面的启示。我从他们身上不仅吸取到了前进的力量,也学到了许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孩子学会当家,学会理财,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处理有关的社会事务,显然有利于他们步入社会。他们步入社会之后的工作能力肯定要比从小娇生惯养,长到十七八岁还要母亲给洗袜子,长到三四十岁还琢磨怎样搜刮父母钱财的人要强得多。那么班主任是不是真的像没有一样,一点不起作用了呢?当然不是。班主任是班干部的后盾,是班干部的顾问,是班干部的教练和导演。人都潜在着组织领导能力,之所以有的人显示不出来,是因为没有后盾,惟恐做错了事,自己承担不了责任。我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讲明:"老师要培养同学们的工作能力,不管谁承担那一份工作,刚开始做都没有经验,都可能出现失误。失误以后,不要害怕,责任不在大家,在于老师,大家尽管大胆开展工作。特别是当老师不在家时,就更要班干部大胆工作。班干部指挥可能失误,即使失误了大家也要先服从,不争论这样做的对与错。等老师回来,再研究确定以后纠正的方法。只有这样坚决地给班干部做后盾,班干部才没有后顾之忧,才敢于放开手脚大胆工作。"在较复杂的问题上,学生初次做时确实一点经验都没有,班主任则不妨当当学生的顾问。如入学后初次组织到千山或到沈阳旅游,学生不知怎样联系车辆,我则简单告诉几种联系方法,任学生们选择。又如学生们跟部队、跟机关团体有了较深的交往时,我也给学生提供一些使关系更为融洽的方法。还有的问题属临时发生的,时间要求紧,倘干部开会讨论则可能贻误机会,如修大坝劳动、突击城区内某段的卫生等,班主任则完全可以扮演教练或导演的角色,比较具体地指导班干部怎样活动,自己在台前幕后观察,发现漏洞也不到前台,待休息时再加以指导,或如同教练要求暂停一样,悄悄到干部身边面授机宜。没娘的孩子早当家,那是逼出来的。倘若孩子的母亲、学生的班主任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当好后盾、顾问、导演,那么孩子们的自主能力一定比自然逼出来的要更强一些。二 设立值周班长学校的值周工作每周换一次领导、教师和值周班,每周对各班纪律、卫生、出席、眼保健操、集体舞的情况做一次全面的评价。班级的值日班长每天换一次,班级总体工作由常务班长负全面责任,两者和学校的值周联系都不够紧密。为强化班级管理,为使班级管理与学校值周工作实现某些方面同步,几年来我尝试设立值周班长。值周班长的人选自报,我确定。一般都是班内责任心强、头脑聪明、思维活跃、勇于大胆开展工作、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每学期每班挑选10名同学,轮流负责。每人轮过两周,一个学期就结束了。值周班长向常务班长负责,可以指挥值日班长。好处在于进一步减轻常务班长负担,使组织能力强的同学获得了较多的进一步增强能力的机会。另外,值周班长要根据上周班级管理状况,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开展本周的活动,能对本周诸位值日班长加强指导,克服上周班级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本周班级评比的分数。亓峰、滕育新、雷蕾等同学当值周班长都当得非常出色,他们既善于为常务班长分忧解愁,又能指导值日班长不费冤枉力气,把工作做到点子上。有的值周班长还提前找本周的7名值日班长开会,讨论上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上周扣分的原因,提出下周改进的具体措施。由于值周班长和常务班长、值日班长的职责有相互交*的地方,权力又没有常务班长大,职责又没有值日班长那么多、那么细,因此,能力强的同学,干起来能有声有色,而能力较弱的同学常常觉得自己可有可无。值周班长工作开展起来,总体讲来没有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那么好,这是有待今后努力的。倘若所有的值周班长都能像亓峰、滕育新、雷蕾那样开展工作,班级管理水平将会提高一大步。三 设立值日班长常务班长工作多、负担重,集班级大小权力及事务于一身,显然既不利于提高班级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常务班长自身的学习。于是我自1983年开始设立值日班长。我觉得现代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由集权制向分权制发展。愚昧落后社会形态的特点,都是权力高度集中于统治机关,特别是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更可悲的是集中于某一个个人。这样,千百万人俯首听命于某位救世主,千百万人的积极性受到了压抑,千百万人不得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操纵,不得不变得被动,直至变得懒惰、愚昧。回忆文化大革命,七八亿农民都去种粮食搞饭吃,结果,种地的硬是吃不饱饭。我们知识青年拼命干一天活,回到知青点,连玉米面窝头都吃不饱,类似大锅清水汤的盐水煮白菜,每人只能分到一小碗,刚喝到半饱,饭菜就都没了。那时,中国农民和我们这些知识青年没少费力气,可为什么弄到连饭都吃不饱的可怜地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民自己的权力太少了。农民是种地的,可地里种什么,农民说了不算,种了点果树,种了点香瓜,便批判为对抗伟大领袖"以粮为纲"的最高指示,统统让拔了不算,还要挨一通批判。现在说起这些像笑话,但在那个年代,都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一个村的农民必须统一步伐,集体下地,集体收工,甚至连农民每天挣多少工分国家都要管。农民卖几个鸡蛋,卖几只鸡,都可能被抓住批判一通,真是动辄得咎。农民本应该钻研农业技术,但钻研技术被批判为白专,于是几亿农民不得不学"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不得不去大呼小叫着批判"孔夫子",不得不去批判"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宋江,不得不都大轰大嗡地学习小靳庄,都去写诗。明明吃不饱饭,还要写各种各样歌功颂德的诗……这些事尽管荒唐,但那时没有别的权力的农民只好无可奈何地一件一件地跟着做,地怎么能高产?饭怎么能够吃?还想什么鱼肉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焕发了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人们这才发现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中国的地里长出了吃不完的粮食不算,还种养出了这么多的马牛羊、鸡鸭鱼和瓜果梨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