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聪明人,在经营人脉时,一定要坚持“和为贵”的原则。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气的态度,如此才能为他人制造一种舒适的人际交往感觉。即便遇到不公的对待,也尽量维持表面的平和,通过和平的途径解决为好。 乔洛从知名学府毕业后放弃了体面的工作与优厚的待遇,怀揣着建设家乡的梦想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那座小城。 按照他的计划,他应聘到了一家乡镇企业准备从基层做起。由于他学历高,能力强,性格也十分开朗,从一进公司便受到领导器重。一来二去,自然引起了同事们的嫉妒。在一次重要的合作项目中,他辛辛苦苦准备的计划书被同事付某调换,使得他在领导及合作方面前大出洋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乔洛便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他想到自己放弃前程为理想而来,却遭到这样的待遇,便心中愤懑,决计报复。父亲了解情况后,决定与这个涉世不深的儿子好好谈谈。交谈中,父亲并没有安慰他,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被狗咬了一口,你会怎么做?”乔洛愣了一下,不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又进一步问道:“你是去反咬回去呢?还是去医院打狂犬疫苗?”乔洛理所当然地回答道:“当然是去医院了。”父亲说道:“这样便是了。”谈话到此终止。 事后,乔洛似乎想清楚了什么,不再记恨,仍旧勤勤恳恳地工作,以自己出色的业务能力,证明了他确实有值得他人嫉妒的资本。 这位聪明的父亲以一个简单的问题打开了儿子为人处世的思路。是的,一个决心成功的人,绝不会在一些小事上浪费宝贵的时间。就如同被狗咬了,我们的想法是健健康康地生活,所以第一选择自然是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而与狗纠缠这种无知的行为,只是在继续损害我们的健康而已。作为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愚昧至此。第22节:立己术——克己立身,人脉之根(10)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难免与他人发生争执,此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便是要以和为贵。正如卡耐基所说:“你于争论中是无法取胜的。因为争论中输了,你是失败的;在争论中赢了,你还是失败的。”因为,争论的结果往往是双方都更加固执己见,即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因为身处风口浪尖而不肯承认。最后只会在激烈的言语中产生嫌隙,彼此怨憎。退一步讲,即使我们在争论中获得了胜利,那所谓的胜利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我们是以失去他人的好感甚至友谊作为交换的代价。 那些自以为是的论调,以及对无关紧要问题的郑重对待,都是一种极其不成熟的表现。其带来的只会是更多的敌人与更多的争执。 古今中外凡事业有所成就者,无不大肚能容,秉承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那些度量狭小的人则如庞涓兵败马陵道,贻笑天下。所以,立身处世,应以和气为贵,尽量避免冲突,如此,方能够赢得他人的好感,抓住应得的人脉。反之嫉贤妒能,斤斤计较,只会让他人敬而远之,弃而舍之。老话讲:“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只有胸怀宽广的人,才能使他人亲之信之。 保持微笑,面带和气 任何人都不会轻易拒绝一个笑脸人,老话讲的“眼前一笑皆知己,举座全无碍目人”便是这个道理。人们在服务行业中更是把微笑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用“微笑服务”赢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的喜人局面。希尔顿饭店的创始人康拉德?希尔顿曾经如是形容:“我的旅馆如果只提供一流的服务,却没有一流的微笑的话,就好像一家永不见温暖阳光的旅馆,那么生活的情趣,又从何谈起呢?” 曾经有人总结出这样一条处事妙方——如果你长相不出众就让自己拥有才华,如果你连才华也没有那就保持微笑吧!事实也正是如此,许多企业愿聘请一位善于微笑、性格开朗的低学历雇员,也不会任用一位“冰霜脸”的博士。微笑拥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它能够在瞬间便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是我们社交的秘技,是获得他人友谊的无价珍宝。 老胡下岗后自谋出路,在小区里开了一家小超市。虽然能够保证衣食,但生意一直算不上好。 邻里之间本来就会常常走动,加上他的这个小超市能够方便大家日常生活,应该门庭若市才对,而他现在的生意却十分萧条,其主要原因就是他那个臭脾气。 老胡是个严肃且脾气有些急躁的人,平时开门营业时也总是一张阶级斗争的苦脸。大家对他自然是亲近不起来,所以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去他的小超市买东西,为的就是不看他那一脸的寒冬腊月。可想而知,生意惨淡在所难免。 后来,他的一个老哥们儿也是老领导找他聊天,推己及人地将他的问题好好谈了一次,老胡也因此开始尝试微笑。无论是在店里对待顾客,还是在院内见到街坊,他都主动打招呼微笑。虽然开始大家都觉得十分诧异,但时间一长,也都接受了他的巨大转变。 自此,大家在没事儿的时候也都会去找他聊天。缺些小东西只要他的小超市里有便就近购买。这简简单单的微笑,不仅使得他的小超市整天门庭若市,还为他带来了每天的好心情。 微笑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虽然它不能够改变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却能够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而很多时候,未知的人脉,就隐藏在这个宽度里。老胡不就是在这个宽度里,创造了良好的销售人脉,使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的么? 微笑是双方发生摩擦时的润滑剂,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微笑是打开他人心扉的万能钥匙,将心与心的隔膜化为乌有;微笑是开在脸上的温柔之花,遍洒良缘于幸福人间。 阿诺?葛拉索曾说:“笑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镇静剂。”在日常生活中,笑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它不但能够扭转他人的心情,更会改变我们自己的心情。所以,只要我们保持微笑,面带和气,自然而然会拥有良好的人脉。第23节:立己术——克己立身,人脉之根(11) 谨慎措辞暖人心 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虽然态度谦恭,却总是让人觉得难以亲近,并且他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说出一些让人觉得十分不舒服的话。这种言语上的冒犯,轻则惹得他人不欢而散,重则可能让人产生报复心理。 有的人认为说话随性便是和气的表现,但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也不考虑说出的话会造成什么后果,导致麻烦不请自来,严重地影响了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如,在重要的宴会上,其中一位身份尊贵的客人没有来,主人十分着急,随口说了一句有:“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如此一来,便闯下了大祸。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别人听见这话自然会觉得十分刺耳,言外之意好像自己仿佛是不应该来的。脾气不好的客人拂袖而去,主人不明所以再加上句“不该走的倒是走了。”那么留下的人又当何想? 也许这个小事会让人觉得太过凑巧,却是我们身边许多现实的缩影。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我们无意中的一句话,使得他人误会重重,进而导致友谊破裂。但如果我们言语谨慎和气,即便是面对脾气再坏的“炮仗”,也能够做到化险为夷。这样不但保护了自己,还树立了个人的良好形象,轻轻松松便赢得了好人脉。 小刘刚刚被调派到吉林分公司当经理,下飞机后人生地不熟的他忙着寻找负责接他的下属。结果转身时一个不小心,撞到了路过的行人身上。眼见此人膀大腰圆,被撞后吹胡子瞪眼地吼道:“没长眼睛啊!” 小刘一听这话火了,张口就想回敬几句,可转念一想:这人生地不熟的,还是不要招惹麻烦才好。再说,吵几句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反而有损形象。便转换语气说道:“实在抱歉,我也是一时着急,不是故意的,您多包涵。” 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说得那人不好发作,也顿时没了脾气,转身悻悻离开。 可想而知,如果小刘也是恶语相向,便早已不是如此光景,相信两个男人之间,大打出手是在所难免。所以法国作家雨果说:“语言就是力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言语委婉,切忌直来直去,更不要恶语伤人。一两句和气的话常常可以平息纠纷,而直来直去的语言只会令他人难堪或愤怒。 仇先生是个心直口快的人。有一次,办公室里几个同事结伴去打台球,其中新来的小方是初学者,球艺不精。出于好心,仇先生自告奋勇来当教练。 在打球的过程当中,仇先生看到小方实在没有长进心中着急,嘴上的“真臭”两个字便没有停过。小方忍了半天,最后实在气不过,说道:“你说话就不能好听点?”“怎么好听?你笨就是笨嘛!还不让人说了?真是的。”听了这话,小方当时便转身走了。 仇先生原本出于好意,结果却不欢而散。由此可见,在与他人相处时,直来直去的话并不能够拉近彼此的关系,反而成了感情破裂的罪魁祸首。而言语委婉,即便拒绝了对方,也会让他人觉得心情舒畅。 喜欢直来直去说话的人往往心思不够细腻,只关注表面现象,而极少考虑别人的立场、心态。所以纵然言之有理,也很难使他人欣然接受,没准还会令人怀恨在心。 所以,在待人接物时,我们应尽可能避免直言他人的错误。因为,即便我们出于好心,但在小心眼的人听来仍旧会认为我们是恶意。因此,我们要想拥有好的人脉,便要做到评人论事能免则免,在所难免便要说得语言和气委婉,让对方能够欣然接受。第24节:立己术——克己立身,人脉之根(12) 第五节 诚信者,人脉开枝散叶 古语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信者,无伪而已。”意思是说,诚,是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的基础,是人的各种善行的根源。信,是没有虚伪。一诚一信,不但是我们的立人之本,经商之魂,更是我们广结人脉的交友之基。 一诺千金,人脉开拓之基 孔子言:“民无信不立。”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事,诚信都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资本。若对其挥霍无度、肆意浪费,则无异于自断后路。也许暂时得利,但个人价值却会越来越少。只有凭借良好的诚信,获得他人的尊重,我们才算拥有了交朋纳友的资格。 若要赢得高朋满座,首先要对他人以诚相待、信义为先,只有如此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与之交为朋友。道理虽然简单,但往往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以诚信编织宝贵的人脉之网。大多数的人都会在有意无意中犯下一些错误,从而在诚信这张白纸上留下污点,使一些有意与之结交的人深感失望。 我们经常会听说这样的事情,某某因为在原来的公司盗取资料或作出有失诚信的事而被公司开除,最后在整个行业中都无立锥之地。此时,失去的不仅是原来辛辛苦苦经营的人脉网,连事业都一同赔掉。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何等重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汰旧换新。许多年轻人认为诚信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就是诚信的象征。这是一种十分偏激的想法。一个人是否讲究诚信不取决于他的财富、经历多少,而取决于对待他人的心——是否是一颗诚实守信的心。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可能离群索居。而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都是一种彼此建立信任、达到互相接纳、实现多元包容的过程。作为相对独立的个体,我们无法要求他人忠诚守诺,但对于自己的要求却绝不能懈怠。 中国自古就有“一诺千金”的说法,说的便是做人需重诺言、守诚信。诸葛亮知恩图报,力保后主;关羽铭记结义誓言,身在曹营心系汉。古往今来,这些令人敬仰的例子不胜枚举。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重诚信的人,他的自我一定是纯真的、高尚的,它孕育出一种道德的力量、意志的力量,折服他人,并为他人所信赖。诚信作为一个人成功所必不可少的潜在力量,它将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从而为事业的大厦建立起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一个人诚信与否也说明着这个人是否自尊自重。西塞罗曾说:“没有诚信,哪来尊严。”所以,一个不尊重自己的人,又何谈获得他人的尊重! 21世纪,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开放程度较高的阶段。诚信价值已经成了每个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李嘉诚在总结个人成功经验时曾说:“人究其一生最重要的便是诚信,纵使我现在拥有再多十倍的财富,如果没有诚信,也是不足以应对现在这么多的生意的。并且这些主动上门的生意,绝大部分都是由于他们相信我的缘故。”每个人都乐于与诚实守信的人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要做到对他人以诚相待,并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原则,则必然能够得到他人诚信的回报,也将因此获得更多人脉,从而受益无穷。 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 常言道“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虽然这句话浅显粗俗,却是多少代人经验的凝结。并且,诚信的基本行事原则,也蕴含于此。吃了“过头饭”,最多难受些时日也就过去了;但说了“过头话”,却往往造成大损失,为人际关系留下硬伤。 一家电器公司招聘销售经理,一位应聘者在应聘时信誓旦旦地说:“我干这行五六年了,不但工作经验丰富,而且还拥有大量的客户资源。如果能给我足够的自主权,我敢保证,一个季度100万的业务不成问题。”负责面试的副总喜得人才,当即便任命其担任地区经理一职。 半年过去了,这位应聘者的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仅仅完成了100万的销售业绩。副总十分失望,撤销了他的地区经理一职。 没多久,又一位应聘者来面试,说:“我有两年工作经验,算不上资深,但如果能够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尽最大努力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副总见他言语间诚恳谦逊,便同意让他干一年试试。 又是半年过去了。这期间,第二位应聘者勤奋踏实、兢兢业业,短短半年内就完成了100万业务。副总对他大加赞赏,并将其提升为地区经理。 上任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业绩,结果却大相径庭。得到如此待遇差异的原因,便是他们给了听话者不同的心理期待。肯定个人能力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果一味地大肆承诺到头来只会将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同理,在我们做出承诺时,要综合考虑自身能力以及其他客观因素,且仍需为自己留有一定余地,使我们最后实现的成果至少不会低于之前的承诺。能够给对方惊喜固然是好事,但需谨慎的是不要让对方的希望过高,否则一旦完不成承诺,失望会更大。上文中的第一位应聘者,无疑已经失去了副总的信任。折损了顶头上司这支重之又重的职场人脉,明显是吃不到好果子的。他被下马是轻,在这家企业,他要想有出头日,可谓难上加难了。第25节:立己术——克己立身,人脉之根(13) 谦虚的人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他将自己的能力形容得比实际低,给出的期望值也相对较低,当成绩超出预期,人们自然而然便产生敬佩之意。而总是夸夸其谈的人之所以被人轻视,一方面是因其言不副实给他人造成的心理反差过大,另一方面,他们太过招摇难免惹来小人妒忌,在事情进行时有人制造些磕磕绊绊更是不在话下,最后失败招致白眼,往往并不是能力所限。 古时候一个商人,他在临终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你要想一生太太平平,并得到一定成就,就要记住两点,诚信和聪明。” 儿子听了,懵懂地问:“怎么算诚信呢?”“就是你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哪怕是倾家荡产。”老商人答道。儿子又问:“那么,怎么才算聪明呢?”老商人说:“起初就别答应这件事儿。” 所谓“不说过头话”也就是为了“不失信于人”。老商人一语中的,不失信于人的最根本办法便是不要轻易许诺。 诚信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但往往对于人们来说很难坚持一生,所以我们不妨将它理解为一种长期投资。当你投入了信用,便会建立起一个信用账户,日积月累,账面上的储蓄会逐渐增加,由此,便建立起了一个诚信的形象。当我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情感往来,还是金钱交易,诚信账户都会起到一定的抵押作用,且账户储蓄越多抵押得到的也就越多。长此以往,这项高回报的投资不仅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人脉,更会带来无尽的财富。 需要注意的是,获得更多诚信储蓄的方式既容易,又困难。增加诚信的方式是许诺,降低诚信的方式还是许诺。而其中的差别,便是承诺是否能够兑现。所以,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便是:不答应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古人言,“轻诺必寡信。”这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问题。很多时候,也许我们十分愿意兑现承诺,却苦于无能为力,最后只落得损人不利己,自讨苦吃。 言必信,行必果 要想经营好自己的人脉网络,就要做一个诚信之人。诚信者,就需“言必信,行必果”。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从承诺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一时逞口舌之快毁掉了我们长期建立起的信用。正如华盛顿所说:“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就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必须要兑现自己的承诺。”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免不了互相帮忙,承诺自是常有之事。但如果只是“随口说说”,日后并没有兑现,则极易为自己带来“信任危机”,同时也会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可磨灭的阴影。 做人诚信与否其实都是一种习惯,但养成一种好习惯却比养成一种坏习惯困难得多,它需要生活中每时每刻的点滴积累。然而养成一种坏习惯,却如同沾染毒瘾一样,只需一瞬间的思想松懈,便会出现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言行。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真正的智者是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任何成功捷径的,更不会抱有任何侥幸心理,随随便便夸下海口。 二战英雄巴顿将军是一位资深烟民,在一次盟军会议上,他的烟抽光了,便向身边一位军官讨烟抽。那位军官慷慨地将自己的香烟送给了巴顿将军,巴顿将军感谢道:“十分感谢,有机会我会送给你一些上好的雪茄。”那位军官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像此类的客气话早已见怪不怪。 时光荏苒。突然有一天,这位军官收到了一箱上好的雪茄,而寄件人正是巴顿将军。原来,那次会后巴顿将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并且为了兑现承诺,费了很多周折才打听到那位军官现在的住所。军官对于这意外的惊喜十分感动,此后总是将巴顿将军的诚信挂在嘴边,称道其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那位军官的感动并不是因为一箱雪茄的价值有多贵重,而是有感于如此一位大人物竟然记得曾经那如同客套的承诺。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他看到了巴顿将军恪守诚信的高贵品质。承诺无论大小,都体现着一个人诚信与否。在人的一生中,大事可能屈指可数,而小事才是组成生活奏鸣曲的主旋律。只有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够堆砌起诚信的堡垒。 匡明大学毕业后接替父亲管理起了家中的小型纸制品加工厂。读经济管理专业的他深知诚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所以从他接管工厂的那天起,便树立起“以诚信树口碑,以诚信建品牌”的经营理念。 一次,一位新客户临时增加订单,上午打过电话来协商。因为曾经许诺过客户,不会拒绝任何一笔订单,匡明只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当即通知车间赶工。赶工其实并不难,运输才是关键的问题。如果找物流公司发货,按照人家的规章制度走,当天是一定无法将货送到的。于是匡明亲自开车跑了四个小时的长途将货送到了客户手中。因为要货数量小,又是赶制、亲自送货上门,这笔订单根本没有任何利润。 货送到的时候,对方感动不已。原来,他们公司因储存不当损失了一些纸制品,如果不能按时交货就会失信于客户,损失订单。匡明能及时将产品送过来,是着实帮了他们的大忙,保住了这个大客户。为了表示感谢,他们决定以优厚的条件与匡明的加工厂签订五年的供货合同。 匡明以其诚信换来了客户的认同,赢得了长期的合作。很多时候,为了兑现承诺而损失金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损失,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收获。以匡明的例子来看,难道不是比花钱做广告更有效果?如果我们为了方便而推诿承诺,即便是道歉并取得了他人的谅解,也不过是使得不被怨恨,最终还是无法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的。 人脉术实际上就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方法,而为人处世中,相信没有什么会比诚信更加重要的了。老子曾说:“夫不信者,有不信焉。”意思是:别人不相信你,是因为你曾经有过不守信的言行。在与他人相处时,只要对方还保存信任,其他便都会有回旋余地,而如果我们让对方失去了信任,便很难再改变其想法。所以,在生活中,在我们的人脉经营中,一定要秉承“言必信,行必果”的根本原则,只有守住了这个根本原则,才能够守住我们的立身之本,守住我们的人脉网。第26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1) 下 篇 攻心计 行之以计,手到擒来 第五章 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 第一节 小细节,赢得好感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想要获得他人的好感,往往看起来很困难,但实际上十分容易。只需注意一些小细节,便能够让他人对我们刮目相看,青睐有加。而这些小细节不但容易做到,且效果会比半天的恭维话还让人受用。 早五分钟,好十倍效果 在我们曾经的交往概念中,总是特别强调赴约要准时,时间就是金钱,迟到会给人留下坏印象,甚至影响到约会的结果。然而,同准时相比,早到五分钟能够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不但能够让对方产生足够的被重视感,增加对我们的好印象,更会为洽谈成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有些人会说,“我不擅长等待,这五分钟让我情绪暴躁”,或“我本来就是怀着忐忑的心情请人帮忙,这样一来又要紧张这五分钟,不是反而会影响约会的效果吗”。其实不然,早到的五分钟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而已。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地加以利用,它将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帮助。 我们都知道,在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平时接触,都应保持良好的仪容。这不仅仅是个人自尊的问题,更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所以,早到的五分钟足够我们去一趟洗手间,检查自己的衣着打扮是否有不妥之处。若这是一顿非常重要的晚餐,我们也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将菜单好好研究一下,尽可能不要怠慢客人。 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早到五分钟是一种杜绝迟到的最佳方法。众所周知,迟到对于我们自己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若我们多次迟到,还很有可能给对方留下不诚信的印象。早到五分钟,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为我们在路上应对突发状况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倘若因为意外情况真的迟到,长期的早到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尽量维护在他人心中的诚信形象,避免因为一次的失误令人对我们失去信任。第27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2) 另一方面,早到五分钟,也可以为我们带来一定的心理优势。如,在进行正式的洽谈时,我们早到五分钟可以最后将思路捋一遍,使接下来的发挥更加顺畅。并且,心中有了把握,紧张的情绪也会自然而然地减少。若此时对方刚好又迟到了几分钟,那么我们在心理上便拥有了绝对的主动权。我们不难发现,迟到的一方在接下来的交谈中往往会说话十分谦和,即便平时脾气不好的人也很少会咄咄逼人。这就是迟到导致的亏欠感,使对方在相处的这段时间内心理上处于劣势。而且,早到五分钟让我们可以先一步熟悉环境,也能有效地舒缓紧张情绪,增加自信,争取主动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下,对于早到五分钟有着不同的看法。欧洲的一些国家非常强调约会准时,尤其是北欧人,他们办事分秒不差,提前一分钟都会让对方觉得不守约定。而对方若是英国人,赴约则要迟到五分钟,早到反而成了不尊重对方的做法。所以,在约会对象与我们属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最好尊重对方的习惯,选择最恰当的赴约时间。但这其中存在一个小的赴约技巧,我们可以提前五分钟到达约会地点附近的地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在恰当的时间出现。 总而言之,约会时不要把时间安排得过紧,以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才是对对方最大的尊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身高秘密,不容忽视 在生活中,相较于身高,我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容貌为我们带来的优劣势。然而,身高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若我们仔细观察,便能够发现这样的情况:女孩子们往往会把身高作为择偶时的一个重要标准;身边的男性朋友中,高个子的往往说话声音洪亮,自信十足……这便是藏在身高中的秘密。 在自身条件上,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自尊心。高个子的人总是以俯视的角度跟他人交谈,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理所当然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而矮个子的人,在交往时若长时间地仰视他人,心中很容易感到十分不快。所以,身高问题也成了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细节。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当双方在心理上处于相同水平线时,才是最利于沟通的。因为高高在上会给人难以沟通的疏离感,低低在下又会使我们的说服力大大下降。所以,争取一个平等的高度,才是融洽相处的关键。而这种心理上的平等,往往会受到现实生活中身高差距的影响。所以,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可以通过缩小身高差距来争取双方心理上的平等。 韩宇是一名推销员,性格开朗的他不仅口才出众而且相貌英俊。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的销售业绩却并不理想。 后来他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他坐着向客户推销产品时,双方往往交谈愉快,成功率也较高,而站着的时候就刚好相反。这时他突然想到,是不是他同样“出众”的身高惹来的麻烦呢?韩宇身高1.89米,虽然不能算是巨人,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是“高人一等”。在了解了症结所在后,韩宇观察到,在他站着给客户介绍产品时,对方往往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听他说话,且坐着交谈中他突然起身时,对方的表情会下意识地产生一定变化。他终于意识到,原来身高也是影响他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交谈时,高个子的人常给人一种疏离感,而矮个子的人比较容易产生心理落差。所以,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正确解决身高差距问题。 1. 当我们是高个子时 这里的“高个子”是相对的。如我们属于矮个子,而刚好约见的人个子更矮,我们则成了“高个子”。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当我们是“高个子”时,就要考虑到对方作为“矮个子”的心理。不要让对方因为身高造成的心理落差而对我们感到厌恶。为了使交谈更加轻松愉快,我们可以尽量让交谈在双方坐着的情况下进行。若必须站着或在路上行走,可以自己选择站在比较矮的地方,或行走在地势比较低的一边。女性在这种情况下,要尽量避免穿高跟鞋,尤其对方是男性时,更应注意到对方的面子问题。第28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3) 2. 当我们是矮个子时 高个子的人习惯了身高上的优势,所以当我们是矮个子时,与他人交谈过程中会处于比较劣势的一方。所以,为了缩小身高距离,减小心理差距,我们可以略施小计,让身材“高”起来。女性可以选择穿高跟鞋,男性则可以通过服饰在视觉上增高,如短款的上衣,条纹的裤子等。另外,坐着交谈可以忽略身高的问题,或者我们可以索性站在不远处与坐着的对方交谈。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自信,不要让我们因为身高丢失了自信,从而让高个子真的成了胜利者。 眨眼变化,意义深远 眨眼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所以其频率往往能够表达一个人的内心,比表情、言语更具有真实性,也更具有感染力。 孙淳是某重点大学博士生,在参加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面试时,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然而却在最后一个面试环节中与这个许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工作失之交臂。 本来,在之前的面试中面试官们在听完孙淳自信满满的自我介绍后非常满意。但是,在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孙淳却彻底失掉了优势。并不是孙淳的观点不好、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在听其他面试者陈述观点时,眨眼速度变慢,几乎有闭上眼不想睁开的倾向,无意中流露出了轻蔑的态度。有着丰富阅历的面试官自然一眼便看出了他的想法,很显然的,一个自大又瞧不起同事的员工肯定不是他们所需要的。 有统计表明,当人们对谈话内容不感兴趣、厌倦,或态度不真诚时,每次眨眼时会闭眼2~3秒甚至更长的时间。眨眼速度慢是自大者的共同点之一,这是一种内心希望对方消失的潜意识行为。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即便真的不感兴趣,也不要表露出来。否则这种漫不经心的轻蔑态度十分不利于双方良好沟通,并显得对对方很不尊重。更不要长时间闭着眼睛,这种“眼不见为净”的态度更是伤人。 由此可见,若我们能够利用眨眼的感染力,充分服务于日常交往,其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从观察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倾听者对话题十分感兴趣时,他的眨眼速度会变快,频率也会增加。这个小细节的感染力十分巨大,它会让讲话者受到莫大鼓舞,从而增加谈话兴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侃侃而谈时,听者眼睛闪烁,显得兴趣浓厚,我们会感到仿佛受到鼓舞一样,越发有表达欲,并且对对方更加友好。所以,当我们处于倾听者身份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细节,使我们与对方的交流沟通更加轻松愉快。 第二节 扯闲谈,拉近关系 善意而无实际意义的闲谈是社交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若我们想在他人眼中看起来有人情味儿、懂人情事儿,就得学会没话找话,挑起对方的谈兴。 别小看闲谈的力量 愉快的闲谈,能让对方的表情由冷漠变得和缓,内心由戒备变得坦诚,气氛也由凝重变得轻松。所以,闲谈是一种迅速拉近双方关系,打破尴尬气氛,消除敌意的最好方式。 老黄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出差。频繁的出差,让他养成了与陌生人攀谈的习惯,而这种做法也成为他在漫漫旅途中打发无聊时光的最佳方式。 攀谈经历丰富的老黄发现,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你舍得花时间和他闲谈,你们之间就总能找到共同话题,聊得兴高采烈。 当然了,老黄也遇到过不少一开始很难搭上话的对象。比如,有一次他就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很难打开话匣子的老年人。对方对跟陌生人交流非常敏感,老黄两三次主动与他交流,对方都只是以“嗯”“啊”之类的字眼应付了事。当他在火车上买盒饭时,老黄发现老人钱包里夹着一张小照片,是个小女孩的。老黄不失时机地说:“大叔,这是您孙女吧?长得真可爱。”老年人一听乐了,解释说,不是他孙女,是他女儿小时候的照片,自己一直带在身上。在和老年人聊他女儿的过程中,老黄竟和老年人找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共同话题。两人越聊越投机,下火车前,互留了联系方式。两人后来常联系,竟成了忘年交。第29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4) 老黄说,自己很多朋友都是这样在旅途中偶然认识,然后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而且,还有一些至今仍常保持着联络。 老黄与那个老年人能够成为忘年交,得归功于他找到了闲谈的切入点。 闲谈固然是人际交往的好方法,但闲谈也是要讲求技巧的。与人闲谈时,最好不要有过多的个人观点,越大众化,越容易让大家产生共鸣越好。 其实,一上来就满口大道理反而不好,让对方觉得好像在听说教一样。绝大多数的人并不在乎我们闲谈的实际内容,只要有个话题就一切都好。闲谈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交流情感的这种形式。如果我们能够在闲谈中显示出真诚的态度、丰富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友好和善意,对方会情不自禁地对我们产生好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虽然知道闲谈的重要性,可是现实状况往往是,在身处一个熟人很少的陌生场合时,我们常常不知所措、毫无话题。 其实,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成功人士也都十分惧怕闲谈。有调查表明,许多全球五百强企业的高管在正式会议上面对董事会成员、股东和下属们都能够侃侃而谈,而在参加非正式的社交聚会时经常感到如坐针毡。 我们跳出来想一想,在场的其他人其实也是渴望交谈的,与自己一样都了解闲谈的重要性,同时也都想打破陌生带来的尴尬。然而为什么仍然会出现冷场呢?很简单,没有一个打开话题的开头。很多时候人们就是因为没有抓住这个关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想要结交的对象擦肩而过。 陶涛刚读大一时就在学校十分出名,不但是社团活动中的积极分子,而且人缘广,口碑好。大家都觉得他似乎有特异功能一样,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迅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很快地与大家打成一片。 有好奇的同学特意调查过他,但问到陶涛时,他只是随口说道:“我们只是闲谈而已啊。”好事者仔细观察后发现,他能够很快与大家混熟的秘诀还真的是闲谈,谈的都是大众话题。但不同的是,他发现陶涛每次闲谈时都显得兴致勃勃,讲得激情澎湃。很显然,闲谈的重点并不是内容,而是如何将这种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的观点或心态与交谈者截然不同的时候,交谈是很难顺利进行的。轻则令双方尴尬,重则不欢而散。所以,在闲谈时,想要谈话气氛能够轻松愉快,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话题,即便是老生常谈也无妨。 另一方面,想要闲谈顺利进行,开始时还需要揣摩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夸奖对方的美德,感谢对方的热情招待,试探对方比较钟爱的收藏等等。然而无论是怎样的开头,都要尽可能跟随对方的喜好、态度来,尽量不要选择有争议的话题。在无法了解对方好恶时,可以找一些模棱两可的话题作为闲谈的开头。 需要注意的是,闲谈的内容显然是越中性、越能产生共鸣越好,但要避免以是非作为共鸣话题,免得落人口实。也不要发牢骚、爆粗口,甚至抬杠——尤其是在双方结交不深的情况下,最忌如此。因为不断地发牢骚表明我们为人处世的失败,或是境遇不顺,否则何来抱怨?而爆粗口会让人怀疑你的修养水平,把你当成一个没有文化、缺乏自制力的人。喜欢抬杠的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没有多少实际能力,好耍嘴皮子功夫,更是招人讨厌。 最后,无论我们的闲谈内容有多无聊,都要始终保持真诚的态度、积极向上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听者感到兴奋,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促进闲谈,巧用技巧 在我们周围,总是有很多人不用他人介绍也有办法结识想认识的人。其实这其中的技巧并不难,只需一个吸引人的小道具即可。 这个小道具其实并没有任何限制,可以是任何便于携带的东西。如,一个造型别致的胸针、一个款式新颖的钱包、一顶看起来十分夸张的帽子,等等。 如果你有跟孩子打交道的经历,会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手中随便摆弄些什么的时候,孩子们总会凑上来好奇地打量,即便是与他玩的东西一样,他也总会觉得你的更加特别一些。同样,大人们也会有这样的心理。但是又不大相同,吸引大人的东西需要更有特点一些。第30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5) 其实,这个小道具的作用不过是打开话题的开关。如,一位先生的衬衫袖口上钉着一枚特别显眼的纽扣,那么可想而知,在他一抬手时,别人看到了,便自然而然会说上一句: “好别致的袖扣啊,在哪里定做的?”接下来,一次愉快的闲谈便由此开始。这位先生会解释袖扣的由来,进而讲到那家商店的信誉,在商店里遇到的趣闻……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认识的人可能也同样对我们感兴趣,但是在没有人引荐的情况下,即便参加同一场宴会,也很难找到话题闲谈。所以,这个小道具不仅是我们吸引对方主动打开话题的开关,也是给想要主动与我们结交的人一个立刻找到话题的机会。 由此可见,一样适合自己的小道具,在现代社会中如名片一样重要,都是社交时的必备品。无论我们出席任何公共场合的聚会,都记得携带这样一件小道具吧,并且,不要忘记在适当的时候“无意间”将它展现给大家。 同样道理,这也不失为我们找到话题的一个小窍门。当我们想要与某人结识时,若没有熟悉的朋友引荐,又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则不妨主动去寻找一下对方携带的那件特殊的小道具。如,对方手上佩戴的那枚款式古朴看似年代久远的戒指,基督教徒胸前的十字架,年轻绅士上衣口袋中的真丝手帕……等等。这些小道具背后都有一个或美好或忧伤的故事,这便是我们打开闲谈话题的万能钥匙。 第三节 套近乎,让别人把你当“自己人” 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与我们有着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立场的同路人,他还会与我们意见相悖吗?答案显然是不会。反之,若我们能够让对方将我们当成“自己人”,那么接下来的交往便顺理成章了。 利用从众心理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吃饭时,哪家的顾客多,那么那家的顾客便会越来越多;在商场中,某个专卖店打折聚集了许多人,那么即便是不想买的人路过了也会上前看看;在团体中,若有几个人都说一个人不好,那么渐渐地大家也都会开始排斥这个人,并且有时甚至是毫无缘由的……这种“随大流”、“追时尚”、“走趋势”的行为,便是从众心理。 从理论上来讲,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有实验表明,在同样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保持绝对的独立性,而不被他人的意见、行为所干扰。所以,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且并无好坏之分。 1952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做过一个十分经典的“阿希实验”。 为了了解人们是否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他先告诉前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此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的视觉。然后在这个大学生走进实验室前,安排好五个人假扮同样等候做实验的人。 这时,真正的大学生实验者走进实验室,他看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便挨着他们坐下来。 实验正式开始。阿希拿出两张图片,一张图片上画了三条线段,另一张图片上画了一条线段,并且这些线段的长短差异十分明显。他要求参加实验的大学生比较线段的长度,并指出等长的线段。 这种实验一共进行了18次。结果表明,每当前五个参与实验的人一致认为其中有两条线段是等长的时候,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便会迷惑。最终的结果是,33%的人受到了从众影响,有76%的人至少受到一次性的从众影响,只有24%的人没有受到从众影响。 然而,这种比较长短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判断错的可能性不到1%。 是什么误导了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回答,是人们习惯性的从众心理。实验中前五位参与者用错误的答案,影响了大学生的判断,误导其给出了错误的结果。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从前面提到的生活细节,再到古时候的“三人成虎”,都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第31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6)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总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乘坐公交车或地铁时,如果所在的站点大家都很有秩序地排队等候,我们也会理所当然地走到队尾耐心等候;而所在的站点大家都不排队,杂乱地向前拥挤,我们也会变123 得情绪急躁,想要往前冲。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心理学上认为:凑热闹和随波逐流是人性的弱点。 又如,当售货员向我们推荐某款产品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说“我也没用过,但是这款产品一直卖得特别好”。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说法,既回避了作为销售方的个人观点,又充分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达到了销售的目的。并且,在听到这种说法时,我们一般情况下都会给予一定信任。 三国时的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所以,既然每个人都会产生从众心理,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这种心态,使对方跟随我们特定的趋势,则十分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套磁必备的拉拢秘技 常言道:“一人胆小如鼠,二人气壮如牛,三人胆大包天。”说的便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人际往来也是如此,姑且不论对方人品优劣,只要看到很多人都喜欢与其交往,我们自己也没有理由讨厌。 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违背多数人的观点与做法,进而产生趋同的观点及行为。心理学家指出,这是由于在多数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去做或都认同的事情往往是正确的,跟随这样的行为可以获得更好的评价及利益,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古今中外掌握真理的少数人都曾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多数人是无法承受的,所以,人们更愿意选择从众的思想及行为。 付鑫留学期间曾在一家西餐厅做服务生。刚去打工的时候,虽然他十分认真卖力,但是从没得到过小费,然而这却是做服务生收入中最大的一部分。他开始更加努力工作,主动帮客人开门,更加热情地微笑,越发殷勤地服务……可是他发现,无论自己怎样提高服务质量,甚至有时旁敲侧击、暗示客人应该给些小费,状况都没有任何改观。 同样是在一家西餐厅工作,同样是做服务生,付鑫自认比其他任何人做得都好。可是,为什么别人就能够得到小费呢? 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付鑫发现收不到小费的原因其实与他的服务并无直接关系。经过仔细观察,他看到其他同事自己往托盘内放入一些钞票,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同事这样做是为了让顾客以为那些钱是其他客人的小费,从而认为在这家餐馆用餐给小费是一种应有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他们也会跟着这样去做。后来,付鑫也如法炮制,从那以后,顾客们也在结账时付给他小费。 付鑫和其他服务生巧妙地利用这种从众心理,使顾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因为人们在没有足够把握时,通常会选择跟随他人的行为,并认为这是一种避免出错或引来非议、规避风险的最佳方式。同样的,我们自己也是如此。若认真回顾过去,我们会发现: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很多人支持,我们便会信心十足,大胆地去做;无论所说的观点正确与否,只要多数人同意,我们便有勇气大声地说出来;无论某人多么讨厌,但周围很多人都喜欢他,我们常常不敢轻易说出自己讨厌他的真实感受…… 所以,要想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充分利用这种“随大流”的心理,便需要制造一种对自己十分有利的态势,使人们自发地跟从。 叶天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在一所小学任体育老师。一次课上,他让学生们练习障碍跑。虽然叶天精心地设计了其中的环节,想尽可能使枯燥的跑步变得更具趣味性,但几轮下来,同学们的动作越来越慢,还是对这些内容不太感兴趣。这时,一个小男孩气鼓鼓地说:“老师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跑呢!”学生的话让叶天很是尴尬,但又说不出所以然来。下课后,叶天回去想了很久。 第二次上课时,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叶天将细节部分做了调整。他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进行障碍跑比赛,老师也参加。谁敢挑战老师?”学生们听到老师参加,立刻变得情绪高涨,争先恐后地报名挑战。课堂气氛瞬间变得活跃起来,再也没有那种厌烦的情绪了。第32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7) 叶天聪明地利用了学生们的从众心理,让同学在自己的号召下兴致勃勃地参加障碍跑。从众心理就是这样一种追随他人思想与行为的常见效应,若我们能置身其中,充分调动他人的积极性,会比无休止的说服有用得多,轻轻松松就能达到目的。 常言道:“人多力量大。”这不仅仅反映在外在力量上,在心理上也是如此。所以,对于从众心理效应,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其力量,应在不违背诚信原则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加以利用。 加速同盟有窍门 在使他人产生从众心理时,也会有效果的差别,就好像同样的种子,种下去后不一定会长出同样的果实一样。所以,为了使自己播种的种子茁壮成长,我们应找到一种正确的种植方法。 1. 制造效应,先当自己的追随者 从众效应适用于绝大多数人,我们自然也很难幸免。所以,在造势施加影响于他人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成为自己的追随者,保证自己不随他人趋同。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曾有过这样一次经历。在一次世界性的大型指挥大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决赛时,他接到一张乐谱,并被要求按照这张乐谱演奏。当指挥到一半时,他突然发现乐曲中似乎有问题,很多地方的演奏都十分不和谐。小泽征尔在两次确认后,向评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没想到的是,在场的评委却郑重地告诉他乐谱没有任何问题,让他继续指挥。面对众多国际知名的音乐权威人士,他也曾怀疑过自己的判断,但在考虑再三后,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地对在座所有的评委说:“不,这张乐谱是错的!”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话音刚落,评委们立即给予了他雷鸣般的掌声,并宣布他在此次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其实,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他们的目的在于考察指挥家们是否具有精准的专业能力并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认知。 评委们在比赛的最后环节中很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作为陷阱,检验了参赛者的“真实水平”。其结果不外乎两个,顶不住压力的参赛者在评委们的压力下趋同,而真正有实力的伟大指挥家能克服从众心理脱颖而出。生活中其他事情也都遵循着这个道理。也就是说,要么我们从众于他人,要么我们使他人服从于我们。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影响他人,使他人认同自己,乐于给予自己帮助,这些效应都来源于我们的给予。可想而知,如果我们自己很容易落入他人的影响中,就无法对对方施加影响。所以,无论想要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成为自己的追随者,以避免受到他人影响。 2. 给对方找一个有力度的可趋从者 在电视剧里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大侠飞来飞去、以少胜多,口中喝着“擒贼擒王”。是的,这便是希望利用从众心理使所有“小喽啰”跟随“大王”一起投降。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所有为人父母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孩子都比较听老师的话,却把家长的话当成耳边风。无论家长是大企业家、高官政要,在孩子面前都没什么办法,最后都会选择让老师帮忙。 在学校中,所有孩子都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多数学生都十分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内容。所有学生一起营造出这种态势,形成了每一个孩子的从众心理。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习惯了听老师话这种做法。另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可能有时在方式方法上有所欠缺,这种对比更让孩子们坚定了“老师更好,说得更对”的观念。所以,当我们想使他人的趋从更加有效时,就需要找到一个有力度的可趋从者给对方,做到“对症下药”。 这个“关键人物”可能是对方的亲戚、朋友、爱人,总之就是能影响他的人。当然,若这些人能够首先被我们所影响,则其对对方的影响力显然会更大,想要达到目的,自然是轻而易举。第33节:拉拢计——归为同路,万事好谈(8) 第四节 好诙谐,常受欢迎 诙谐幽默的人往往生活乐观,生活乐观的人往往性格开朗,性格开朗的人往往人缘很好,人缘好的人往往人脉极佳。这是一种必然的连锁反应,它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一种做好人脉的方法。 会心一笑,风波尽消 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笑容可以化解危机、解决尴尬的说法自古已有。不仅如此,生活中大家也都喜欢与那些开朗乐观的人交往。在无聊的座谈会中有他们的谈笑风生,朋友聚餐时有他们诙谐的笑话,他们妙语横生,口吐莲花,而最重要的是,他们总会带来用不完的好心情。相信这样的人,任何人都不会讨厌的吧。 在人际交往中,诙谐换来的一个会心微笑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远离尴尬、融洽气氛,更能帮我们消除对方的敌意,拉近双方的距离。 在一次庆功宴上,大将军在与士兵碰杯时,士兵由于紧张过度、用力过猛,把酒水泼洒到了大将军的身上。士兵吓坏了,而大将军却随意地拍了拍,笑道:“倒是听说酒气可以去掉战袍上的血腥味,那你也不用这么急着帮我清理衣服嘛!”说得大家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