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与单位的要求和标准合拍每个单位都有对工作的要求和标准。刚开始,新员工要做到这些可能有些费劲。但这并不能成为自己不去努力的借口。正因为能力不够,才更要提升自己。因为没有一个单位会允许一个员工永远都在打折扣,永远达不到标准和要求。只有先把要求的事情做到,才可能有更高的发展平台。■ 能立功,还能“让功”“初生牛犊不怕虎”,很多人刚入职场或者刚到一个新公司,都有一股闯劲,迫切希望做出一番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立功心态”,非常值得肯定。毕竟,在任何单位,能立功的人不仅能更好地为单位创造价值,而且能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与回报。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那就是不要因此而觉得老子天下第一。就算取得了成绩,也不要沾沾自喜,而要懂得谦让。因为,不管个人多么出色,也是在一个团队中,离开了团队,就算再优秀,也没有用武之地。如果过于突出和强调自己,可能就会给自己的发展制造障碍和阻力。小刘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企业工作,由于个人能力突出,总经理对他非常器重,尽管名义上是助理,但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和公司的总监平起平坐。这让小刘有点飘飘然了。在一次公司聚会上,他喝了很多酒,高兴之余忍不住说,“看到了吧,公司没有我是不行了的……” 这时,坐在小刘旁边的几位总监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不好看。而这番话最终也传到了总经理的耳朵里。两个月之后,总经理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小刘离开了公司。直到离开公司,小刘也没弄明白,到底自己哪里错了?很多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也会想不通,难道有能力也是错?这也太不公平了!凭什么啊!但真的是不公平吗?我们不妨想想,几位总监听到小刘的话会是什么感受:公司没有你不行?那言下之意是我们都很差劲?我们可都是公司元老级的人物,我们出汗出力的时候,你在哪里?你才进公司几天,就敢口出狂言,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而老总听了又会是什么感受?你有能力是没错,但光凭你一个人,能把公司撑起来吗?没有前辈们打下的基础,哪会有你今天的平台?不能因为你一个人,就把所有人的心都伤了。宁可损失你一个,也要留住大家的心。(本章完)第29章 过好“融入关”: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5)是啊,立功是能力,让功则是气度。优秀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不会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而是懂得与大家一同分享。哪怕某件事自己出力最多、功劳也最大,但在受到褒奖的时候,也不妨当众表这样一个态度:“能有这样的成绩,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多亏几位同事的协助工作,也多亏领导平时的指导有方……我希望同时也能褒奖那几位协助的同事……”这样的人,同事会爱戴,领导也会喜欢,谁都愿意和他共事,到哪里,都不会有阻力。■ 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任何单位要培养一个人,首先都会综合评估一下: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培养?会不会费半天劲,人没培养出来,反倒给单位造成损失。所以在职场要想获得发展,赢得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很重要。即使你一时做不出轰轰烈烈的成绩,但是,只要你能赢得这样一个印象,你也同样能拥有在本单位获得发展和成功的钥匙。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做好身边小事,机会自然走近很多员工初来乍到都有做“大事”情结,总想一出场就万众瞩目,至于小事情,根本看不上,不屑去做。但刚入职场,哪会有多少大事情给你去做?其实,做好了小事情,自然就会有机会。我们不妨看看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过的一段话:“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到新东方来做打扫卫生的工作。你把分配给你的两个厕所打扫得比其他人都干净,在我心中我就觉得你这个人了不起,我就可能会你给一个新的安排,比如说给你四个厕所打扫;如果你把四个厕所打扫得都很干净,我也许会让你管新东方所有打扫厕所的人。如果新东方所有的厕所因为你的存在都很干净,会给我留下一个多好的印象!第一,你的工作质量达到出乎意料的标准,另外,你的管理能力这么好,你又有大学的背景,下一步就会进一步提升,比如说提升为新东方后勤部门主任,再提升为新东方的后勤总监,这样就进入了新东方高管的层面。如果你把后勤系统、物流系统,整得干干净净,我就可能会把新东方的后勤行政系统都交给你的,说不定我哪天翘翘辫子了,新东方以后就都是你的了。总裁就是这么当出来的。”这段话值得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好好琢磨。很多时候,单位安排你做一些小事,如扫厕所,目的并不是为了锻炼你的能力,而是要从你做事的过程中观察你工作的心态,了解你有没有培养的潜质,能不能真正担当重任。然而,很多大学毕业生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总觉得单位是在故意刁难自己,结果,机会到了眼前却没有发现。(本章完)第30章 过好“融入关”: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6)(二)聪明的金子,会懂得如何主动发光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固然没错,但我们可以想想:同样的金子,被埋在几十米深的地下还是放在人来人往、非常醒目的地方,被人发现的机率是不是完全不一样?是马上就发光,还是等到十年二十年后再发光,命运是不是大不相同?所以,要做金子没错,但更要做“聪明的”金子,懂得如何主动发光。也就是说,不要总是被动地等待领导和同事来发现自己,有能力和特长,不要羞于展示,越早让别人看到你的潜能,才能越早发光。(三)在经受考验中获得肯定与信任任何单位,在提拔和重用一个人前,都会有所顾虑,怕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了不合适的位置上,所以只有对那些能经受住考验的人,才有可能委以重任。国际著名影星张曼玉出道不久,被推荐到成龙的影片《警察故事》中担任女主角。但刚拍了第一场戏,成龙就很不满意,觉得她的表演和剧情格格不入。于是他开始给张曼玉说戏,但反复说了好几次,张曼玉的表演还是不到位。忍无可忍的成龙忍不住发了火,还说了一些难听的话,甚至考虑了是不是要换人。这让本来感觉良好的张曼玉非常难过,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但这也激起了她骨子里不服输的倔强劲,于是一遍遍拍下去,第一场戏拍了三十多次才通过。成龙那番毫不留情的话,让她意识到了自己表演方面的不足。从那以后,成龙再跟她说戏,她都听得非常认真,不懂就主动虚心请教,对于一些镜头还提出自己独到的想法,每一个镜头,她都尽可能做到完美。不仅如此,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一些危险的动作她坚持自己亲自做。比如有一场戏,需要女主角从几十级的楼梯上摔下来,这样的动作就算对于专业武打演员来说都有一定难度,导演提出用替身,但她却一定坚持自己演。她的这些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认同,而凭借《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演,她为自己之后在演艺圈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因为成龙的一番批评,她就受不了,怎么说也改不过来,那这个角色可能最终就会白白让给别人,更别说有后来的发展。一个人能够承受考验的程度往往和他担当重任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如果有点小考验就受不了,就打退堂鼓,那谁敢把重任交给他去做?(本章完)第31章 过好“融入关”:少一点“我”,多一点“我们”(7)(四)在反思和总结中让自己更加“抢眼”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懂得不断反思和总结:哪些是自己缺少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怎么做才能更适合领导的风格和要求?成功的人,总是在不断总结和反思的人。海伦?布朗是世界最畅销的女性杂志之一《Cosmopolitan》的国际版主编。她曾经为想得到迅速晋升的员工总结了几点职业守则,其中有这样几条:1.学会在苦差使中潜水大多数年轻人应该经历一番辛苦繁琐、单调乏味的工作:为日理万机的老板跑跑腿、整理他(她)的通讯录什么的。对别人来说,这可能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职业,但你必须把现在的工作当成你漫漫求索之旅的重要起点。2.做个“YES”型人任何有助于老板的事,尽管有时感觉好像要你的命,也要坚决执行。你不用管它是不是庸人才干的,只管去做!你想开创美好的未来,挣多多的钱,办法只有一个——拓展自身,比如帮帮办公室里其他女同事,即使那个对你颐指气使的悍妇也不能怠慢。3.只管做我有一位助手,一听说我需要7磅重的哑铃、棕灰色的眼线笔和花肥,不声不响,一溜烟功夫就奔商店购置齐全了,当然COSMO国际集团根本不会因为她延误几分钟就陷入危机。她就是这么个有眼力劲儿的人,处理起重要公务来,还要快呢!正因为她这个高效率的鬼精灵,我已经100%地依赖她了——这就是那种你应该努力去做的雇员:绝对可靠,迅速高效地处理任何事情,不分大小。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这样总结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能让别人从中学习和借鉴有用的经验,同时,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让自己明白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在培养的时候就有了目标和方向感。对于员工来说,多反思和总结,就能找到自己的不足,给自己的成长找到方向,遇到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下工夫。(本章完)第32章 重智商,重情商,更要重“职商”(1)第四单元从“自然人”到“职业人”第十二章重智商,重情商,更要重“职商”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有发展,会不会获得成功,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但仅仅有这两点还不够,作为职场人士来说,除了智商和情商,更要重视“职商”。“职商”是我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指的是职业商数,包含职业的素养和智慧。为了阐述“职商”的重要性,我还专门出过一本书——《一生成就看职商》。有些人有能力,但在职场上就是不成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职商”。由于人一生的价值往往通过职业来完成和实现,所以,“职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高低。“职商”越高的人,越容易获得成功。■“职商”决定竞争力上面我们提到过,职商就是职业素养与智慧,而素养则是我们平时养成的习惯。职业素养和智慧在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小李是我们的一位学员,在一次课程中,她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周末,她陪好朋友去买相机。本来,附近就有一家电子商城,但好友却偏要去一家很远的电子城买,光来回坐车就得两个多小时。这让小李很不理解,为什么有近的地方不去,却偏要舍近求远?后来朋友解释说:“咱们现在去的那家电子城虽然远,但服务好。前几天我路过时进去逛了逛,相机专柜的一位女销售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并针对我喜欢的一款相机,详细做了介绍,通过她的讲解,我还学了不少知识,比如什么是变焦、什么是分辨率,如果不是当时带的钱不够,我当时就买下那款相机了。”听朋友说完,小李也觉得,服务那么好,就算路程远点也值得。到了那家电子城之后,她们径直去了那家相机专柜,但这次接待她们的,却并不是上次说的那位女销售员,而是一位西装革履的小伙子,一问之下,原来那天是这位小伙子当班。但既然来了,而且款式也早就挑好了,那就买吧。于是朋友向小伙子询问价格,小伙子业务好像不太熟悉,慢腾腾地翻了半天记录,才没精打采地说:“3200元。”“打折吗?”“不打折。”“不对啊,前两天我来看过,销售员告诉我可以打折,打完折是两千八百多。”“不知道,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款机子就算是下市,也不会打折的。”“那送什么礼品吗?”“不送任何礼品。”“我看其他相机都好像有礼品送。”“不可能,从来没有过的。”……不管问什么,这位销售员都是冷冰冰地回答“不可能”、“从来没有过”。忍无可忍之下,朋友拉着小李转身就走,也是,这样做销售,能卖得出产品吗?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因为那位女销售员体现出的职业素养,顾客宁可舍近求远,也要选择去她那里购买产品,本来做不成的生意也能做成。而那位男销售员则恰恰相反,因为体现得很没素养,结果送到手边的生意也没有做成。两个人谁更有发展、更有前途、在职场中更受欢迎,结果不言而喻。(本章完)第33章 重智商,重情商,更要重“职商”(2)的确,越有职业素养,越有竞争力,甚至连别人都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也能做成。闾丘露薇是凤凰卫视著名的记者,她曾因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引起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凭着极高的职业素养,她完成过很多重大的采访任务,甚至别人都完成不了的任务,她都能够顺利完成。在《凤凰卫视闾丘露薇采访手记》一书中,记录了她采访胡锦涛总书记的一次经历:2001年,闾丘露薇第一次,也是香港传媒第一次跟随当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外访。这次欧洲之行的第二站是英国伦敦。胡锦涛一行在到达酒店之前,英国警方将所有记者拦到了距离酒店大门口十米外的地方,并且用铁栏杆围起一个采访区。这样一来,除非胡锦涛特意走十几米过来,否则根本听不到她的提问,而且也没有办法进行拍摄。这该怎么办?尽管知道采访的难度非常大,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吸引胡锦涛的注意。当胡锦涛一行离开酒店准备前往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的时候,她和同事站在门外的采访区,放开嗓子大声喊“胡副主席,胡副主席……”结果还真的吸引了胡锦涛的注意力,并且向他们挥了挥手。胡锦涛在英国的第一天,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凑,闾丘露薇算了一下,他从酒店进出的次数共有8次。尽管每次都很匆忙,但她和同事仍然坚持每次在他的车队出现的时候,都站在采访区内大声地喊他。当天的晚宴结束得很晚,尽管快冻僵了,但闾丘露薇和摄影师两人还是一直坚持在寒风中等着,直到十点多钟。这时候,车队回来了。摄影师照例开亮了机头灯,而闾丘露薇则举起了话筒。尽管当时她心中对于是否能够成功提问并没有把握,甚至一天下来,自己也有点想放弃。但她又想,那么多次都尝试了,多试一次也没有关系。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胡锦涛下了车,径直向她和摄影师走了过来:“我看你们很辛苦,白天晚上都在这里,你们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我来看看你们。”来不及想更多,闾丘露薇马上抓住这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开始提问。虽然整个对话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对于闾丘露薇来说,已经是喜出望外了。就这样,闾丘露薇获得了独家采访的新闻。事后,当其他传媒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都后悔得不得了。当时去采访的媒体那么多,为什么惟独只有闾丘露薇成功了?真的是她比别人聪明吗?其实并不是,机会每个人都有。但很多人努力了一两次,或许就打了退堂鼓,毕竟是那么大的人物,怎么可能那么容易采访得到呢?但惟有闾丘露薇每次在胡主席出现的时候都大声呼喊他的名字,也只有她一直在寒风中执着地坚守,可以说,是她那份与众不同的职业素养,让她获得了别人想像不到的机会和成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职商决定竞争力的原因,很多时候,每个人其实都有机会,但不同的职业素养,发展的速度和程度绝对不同。(本章完)第34章 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1)第十三章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频繁跳槽”在很多职场新人身上普遍存在,只要稍微觉得不如意,他们就会选择跳槽。尽管在职场中跳槽也很正常,但如果是频繁、盲目地跳槽,那就会越跳越糟,尤其是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频繁跳槽的结果是光在那里适应新环境了,该学的一点都没学到,最多也就学了点皮毛。于是,时间浪费掉了,能力却一点没有增长。与其这样,还不如就在现有的岗位上“跳高”:沉下心来,把该学的都学会了。随着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更大的发展也摆在面前了。■ 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在《青年文摘》上,曾经刊登过一篇王磊写的《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的文章,文中这样写道:高宁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刚开始做的是库房管理员,负责搬卸货物,清点库房。因为工作枯燥,不到半个月,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想要离开。经理看他比较机灵,于是执意挽留他,并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职场就好比是高楼,大家按照工作能力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站在不同的楼层里。而职场里的人分为人力,人手,人才,人物。所谓人力,只需要你在工作中肯卖力气就足够了;而人手,则需要你熟悉掌握工作,能应付突发事件;人才则需要你头脑灵活,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创造性的方案;而人物就需要八面玲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公司做出比较大的贡献。看高宁听得很认真,经理又说道:“年轻人,你在职场第几层?每个公司就是一座大厦,你如果只是不停地在各个大厦之间穿梭,而不是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那你永远都只能在最下面的一层。”这番话对高宁来说犹如当头棒喝。从那以后,高宁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开始努力工作。每天卸完货,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时间就在屋里看手机小说,而是在库房仔细清点产品,把各种产品的型号、数量、出货量、入货量都牢牢记在心里。这样一来,由于对库房的产品非常熟悉,取货时间大大节省。来库房取货的工人们都对高宁的办事效率赞不绝口。很快,他的表现就传到了经理耳朵里,不久,他就将高宁调到办公室里,专门负责管理公司产品的保管和运输。这样一来,高宁就从最初的“人力”变为了“人手”。(本章完)第35章 与其“盲目跳槽”,不如“岗位跳高”(2)到了办公室之后,高宁比以往更努力地工作。慢慢地,他发现公司业务量比较大,经常有客户自己来公司找保修人员维修电脑,有时几个客户一起过来,人手往往就不够。于是,他下决心自学有关电脑维修知识,并且利用休息时间帮着保修部门的同事修理电脑。时间一长,高宁不仅成了保修部门最受欢迎的人,而且自己也练就了过硬的维修电脑的本领。没人要求他去维修,也没人要求他去学习维修知识,但高宁却主动做了,而且做得很出色,正因为一般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他自然就成为“人才”。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研究生对笔记本电脑的需求比较大,于是向经理建议挖掘这个市场,并且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公司的高层意识到他是个人才,于是便将他调去做市场开发。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高宁就成了公司里的销售明星,让大家佩服不已的人物。不久之后,经理被任命为集团的副总,高宁也被他推荐到了副经理的位置。就这样,高宁很快就从最初最不起眼的库房管理员,变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高宁的经历对许多身在职场的人来说都很有借鉴意义,谁都希望自己是“人物”,但这并不是想要就能有的,必须有一个过程,刚开始时,没能力、没经验、没资历,从第一个层次也就是“人手”做起是很正常的。起点低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迅速提升,尽快缩短从“人力”到“人手”,从“人才”到“人物”的过程。故事的主人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岗位跳高”的榜样,如果不愿意在职场最底层待着,那么惟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当你的贡献越大的时候,职场最高层的位置才有可能真正属于你。(本章完)第36章 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1)第十四章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企业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在于铸就职业化员工。”这是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过的一句名言。职业化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责任心,它是职业化最根本的保障。无论是能力、方法,只有在拥有一流责任心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责任心:职业化的灵魂很多人都认为,能力是职场发展的根本。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还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责任心。我们在职场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有能力不假,但他们的能力运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对自己有好处、有利益的时候才用,否则就不用,能躲就躲,能推就推。这样的人在职场上,很难得到重用。而有责任心的人则不一样,即使开始能力差一点,但因为一心只想把事情做好,那么自然就会想尽办法学习和提升。最后,能力上去了,而境界也摆在那里,这样的人,发展的前景可想而知。所以,责任心,任何时候都是职业化的灵魂。有了责任心,就不会找任何借口,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事,都是自己该尽力去做的事,甚至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在《移动周刊》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飞跃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的文章,身为中国移动湖南分公司客服部工作人员的作者写了这样一段亲身经历: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当她像往常一样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时,电话那边却没有声音。过了好一会,对方突然低声说:“喂,我和女朋友要分手了。”如果一般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多半会想:这也太可笑了,你和女朋友分手怎么把电话打到这来了?这又不是心理咨询热线!甚至会想,对方该不是精神上有什么问题吧?可能直接就会把电话挂了。但她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小心地问对方:“先生,这和我们移动公司有什么关系吗?”谁知一听她这么问,对方的情绪立即激动起来了:“怎么会没关系?都是因为你们移动,害得我和女朋友总是吵架,现在都要分手了,我再也不相信你们移动了!”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对方就“砰”的一声就把电话挂断了。这下她可真是一头雾水,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很多人接到这样的电话,听完也就拉倒了,甚至将它当作一个骚扰电话处理了。但她却想,听对方的语气不像有意找茬,可能真的是遇到了什么问题了。她下决心把事情弄清楚,于是查找了来电记录,发现对方当天拨打了5次客服的电话,每次都不到一分钟。这样看来,客户可能是认为客服不会帮他解决问题,所以他只是通过拨打10086来宣泄他的不满。因为不想让客户放弃对公司的信任,她决定了解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拨通了对方的手机,然而,她刚刚说了声“您好,我是10086的客服代表……”对方就大声喊道:“我心情不好,你莫来吵我,跟你们移动公司没什么好讲的!烦躁!”然后又是“砰”的一声把电话挂断了。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委屈:我出于一片好心,才打了这个电话,他却一点也不领情,简直太让人生气了,算了,我也懒得管了。但她却并没有这样做,第二天又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在她热心而耐心的引导下,对方终于向她讲述了事情的原因。原来,那位客户住的地方比较偏远,手机信号不好,电话老是接不到。久而久之,他在外地工作的女朋友就疑心他瞒着自己交了别的女朋友。(本章完)第37章 有一流的责任心,才有一流的职业化(2)前几天,他给女朋友打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了,两人正准备好好聊聊,谁知手机这时却串了线,出现了另外一个女孩的声音。这样一来,他的女朋友就更加坚信自己的怀疑,吵着要分手,他怎么解释都听不进去。因为满腔的委屈说不出来,他把怒火都发泄到了移动公司身上,所以才有了开始的那一幕。原来是这么回事,于是她决定帮助这个客户。放下电话,她就拨通了客户女朋友的电话,经过反复的说明和解释,客户的女朋友终于相信了那只是一场误会,并表示不再赌气了。等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客户时,客户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在客户不停说着谢谢的那一刹那,她觉得非常高兴,因为自己勇敢地飞跃了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相信看了这个真实的案例,很多人心中都有很深的感触。因为心中有一份“不让任何一个客户失去对公司信任”的责任,所以不管对方不理解也好、有怨言也罢,她都能心平气和接受,并且在一次次努力下,弄清问题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其实,她不仅飞跃了客户心中的喜马拉雅,也飞跃了自己心中的喜马拉雅。只要有责任心,那么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找不到的方法。■ 警惕“100-1=0”我们曾出版《执行重在到位》一书,书中有一个核心观点——“100-1=0” 。这个核心观点,其实表达的是这样一个内涵:“小心1%的疏忽毁掉99%的努力”。很多时候,即使前面做了100分的努力,但如果疏忽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那么再多努力也可能是白费。在工作中,我们要常常警惕诸如“这样就可以了”,“用不着那么仔细,不会有问题”、“这点小事不可能出错”这样的念头,因为魔鬼往往就存在于细节当中。如果没有高度的责任心,一个细小的疏漏就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我们不妨看看一件轰动全国的事件。不久前,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头等舱机票20元卖出300张 东航操作失误担损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2010年1月18日,东航官方网站登出一则特价信息:南昌至厦门头等舱票价只要20元,经济舱10元。此外,东航从南昌起飞至上海、厦门、北京、昆明等多个航线的航班也都大打折扣,出现了0.2折的惊人价格,很快,300余张机票卖出去了。这可真是太奇怪了,谁都知道春运时的票是最紧张的,折扣也是最少的,这样的价格,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怎么可能呢?后来经过核查,原来是一名工作人员把机票价格输入错了,经过一定的折扣计算,就出现了如此离奇的超低价格机票。就因为工作人员一个小小的疏忽,300多张特价机票导致东航损失高达21万元人民币。看了这样的案例,我们还会觉得小疏忽、小细节无关大碍、没什么了不起吗?如果心中不绷紧“责任”这根弦,那么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一位员工谈到了自己这样一段经历:他在一家企业从事外贸工作,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他就抱着很大的热情,尽量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但尽管如此,没过多久,他还是因为疏忽出了差错。那天是周末,他赶在下班前去银行将一笔钱汇到香港,审核之后,银行依照程序办理了这笔业务。本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星期一上班的时候,他被老总叫过去,狠狠挨了一通批,因为他把账号写错了,结果款没有及时汇出去。自己明明检查过了,怎么会错了?原来,当时账号是香港方面通过短信发给他的,结果他在抄写的时候,最后一个数字正好换行,而他误以为写完了,没有继续翻下去,因此漏掉了最后一个数字。这样一来,因为资金没有及时到位,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为了吸取这个教训,他把那张写错账号的付款单贴在了很醒目的地方,时时提醒自己:责任重千斤。的确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失误,带来的可能是无法想像的后果。只有把责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么,才有可能把工作中的失误减到最低。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