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不知死 焉知生:名人死亡档案-2

作者:孙友亮 字数:43769 更新:2023-10-09 13:10:05

中明末擎天一柱:袁崇焕身份:明末抗清名将死于:1630年(终年46岁)死因:被杀地点:北京西市评价:天启二年,袁崇焕以“通兵略、晓边事”被荐为兵部职方主事。他单骑出山海关考察形势,返京后自请守辽。后主持筑关外重镇宁远城,抚恤将士,招集流民坚守,并击退后金重兵,炮伤努尔哈赤。袁崇焕是支撑大明危厦的最后一根擎天柱,他为人耿直、慷慨,有勇有谋,为保护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最后却被多疑的崇祯帝所杀,令人悲叹。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率军大举进犯中原,明军望风而逃。此时袁崇焕上书朝廷,主动请缨:“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朝廷大喜,派他守山海关。天启六年,改守宁远,并取得宁远大捷,就连努尔哈赤也被袁军大炮所伤。袁崇焕以功授辽东巡抚。第二年他又打败皇太极,获宁锦大捷。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起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登莱、天津军务,镇宁远。1629年,辽东悍将毛文龙跋扈难驯,不服节制,被袁崇焕先斩后奏,设计杀掉。崇祯帝“骤闻意殊骇”。事后袁崇焕亦悔悟道:“毛文龙是大帅,不是像我这样的臣子所该擅自诛杀的。”正如明末史学家谈迁所说,袁崇焕擅杀毛文龙,“适所以自杀也”。这件事在崇祯帝心中留下了阴影。后金军队领教了袁崇焕的厉害后,于崇祯二年避开了辽东防线,转而绕道进攻北京,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得到情报为时已晚,想半路上拦截后金军已经来不及了。他心急如焚,率军日夜兼程,两天后赶到北京,在北京城下再一次痛击后金军队。后金军队再次吃了袁崇焕的苦头后,皇太极深知,如果不除掉袁崇焕,进取中原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反间计。早在后金军进攻北京的时候,魏忠贤的余党就在朝中散布流言,说后金军攻打北京是袁崇焕搞的阴谋,其实是他把后金军招引来的。崇祯帝本来就好犯疑心病,听到别人这么一说,就真的猜疑起来。关于皇太极的反间计,蒋良骐《东华录》有详细的记载。文中说,开始的时候后金军队抓获了明朝的两个太监,命人严密看守。这时候副将高鸿中和参将鲍承先遵照皇太极的计谋,故意坐在离两个太监不远的地方,假装做耳语状说:“今天我们撤兵,不过是个计谋……袁巡抚有密约,事情马上就能大功告成了。”一个姓杨的太监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后来,后金军将这两个太监放了回去。杨太监回到崇祯帝身边后急忙将袁崇焕与后金密约的事告诉了他,至此崇祯帝对袁崇焕背叛深信不疑。于是崇祯帝立即召袁崇焕进宫。袁崇焕不知何事,连忙赶到宫里。崇祯帝拉着脸,劈头就问:“袁崇焕,你为什么自作主张把大将毛文龙杀了?为什么金兵到了京地,迟迟不见你援兵?”崇祯帝突如其来的问话,把袁崇焕弄得不禁怔住了,等他醒悟过来想作解释时,崇祯帝已命令锦衣卫将他绑了起来,关进了大牢。很多朝臣都了解袁崇焕为国家一片忠心,决不会干那种勾当,觉得这事蹊跷得很。有个大臣大胆地劝谏说:“袁崇焕一向忠心为国,请陛下慎重啊!”崇祯帝却对大臣的劝告充耳不闻。1630年8月,袁崇焕在北京西市被凌迟处死。行刑当日,沿途不明真相的百姓,误信袁崇焕通敌,争拥上前,口撕牙咬。至行刑处,袁崇焕已体无完肤,浑身血迹斑斑,奄奄一息。临刑前,他口占一绝: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保辽东!袁崇焕被害后,暴尸于市,无人敢收葬。他的侍卫佘义士含悲衔恨,冒灭门之祸,夜半偷偷取回悬于城墙旗杆上的袁将军的头,埋在自家院中,从此隐姓埋名,守墓到老。佘义士临终前叮嘱家人,待他死后把他埋在袁大将军身旁,并要求佘家子孙此后不许为官,也不许回南方老家,世世代代由“掌门长子”为袁将军守墓。如今已经过了近400年,佘家也历经了17代,但仍然为袁崇焕守着墓。袁崇焕之墓在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后院内。收功高震主的东王:杨秀清身份:太平天国东王死于:1856年9月2日(终年33岁)死因:被杀地点:天京(今南京)东王府评价:烧炭工出身的杨秀清是太平天国前期实际上的军事统帅,在用兵上主张以“略城堡,舍要害”为原则,并说服部分会众克服怀乡恋土思想,率军长驱北上。起义仅两年,即转战6省,并建都天京。期间,他协助洪秀全健全军事组织和各种条规,编制“土营”“水营”,严格军纪,充当了太平军胜利进军的最高军事指挥者。定都后,又分兵北伐、西征,为太平天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逐渐居功自傲,挟制天王,压制诸将,终于酿成“天京事变”。杨秀清自恃功高,与天王洪秀全明争暗斗,常借天父的名义否定洪秀全的主张,动辄还叱令洪秀全下跪受杖,因此洪秀全也怕他三分。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深居简出,不问军务,大权掌握在杨秀清手中。太平天国取得天京外围战胜利后,杨秀清不免有些志得意满。一天,他假借天父下凡,召洪秀全至东王府问道:“东王功高,为何仅称千岁?”洪秀全无奈答道:“东王打江山,理当称万岁。”东王又问:“东王世子也仅是千岁吗?”洪秀全急忙道:“东王既是万岁,东王世子也是万岁,世代相袭,皆为万岁。”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其篡位之心已昭然若揭。从此洪秀全与杨秀清的矛盾异常尖锐起来。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原为西王萧朝贵之妻,曾与杨秀清关系暧昧。萧朝贵死后,洪宣娇被杨秀清藏在自己宫中,当时洪秀全虽然对此了如指掌,但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因此慨然许之。可没过多久,杨秀清喜新厌旧,嫌弃洪宣娇已年老色衰,转而宠幸才女傅善祥。为此,洪宣娇到洪秀全面前哭诉,说杨秀清当众侮辱她,她已实在无法忍受,发誓一定要报复杨秀清。洪秀全听后只得安慰洪宣娇。等到洪秀全和杨秀清在一起议事时,洪秀全便向杨秀清大谈手足之情,说什么彼此应当同心同德,亲密无间,不要因儿女之情坏了大事。杨秀清听后沉默不语。到了第二天,杨秀清又借天父下凡,令洪宣娇长跪自责,还斥责洪宣娇不讲廉耻。直到洪秀全亲自出面为洪宣娇求情,洪宣娇才得以解脱。自此,洪杨二人的积怨越来越深。后来,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为争夺一个叫红莺的女子,将韦昌辉驱逐到了安徽。韦昌辉对杨秀清恨之入骨,于是与洪仁发联合向洪秀全进言,历陈除掉东王之必要。洪秀全为之心动,并让洪宣娇做内应。于是,图谋杨秀清的计划确定了下来。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朝廷的钦差大臣向荣死去。杨秀清及部下都举杯庆贺。席间,杨秀清令其部下呼他“万岁”。部下有人不服从他,就暗中助洪秀全召回了韦昌辉和石达开。9月2日,韦昌辉从江西星夜带兵赶回天京,包围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全家。后又将事态扩大,杀害杨秀清部属两万多人。石达开回京责备他滥杀无辜,韦昌辉又要杀石达开,石达开逃走后,他竟屠戮了石达开全家。韦昌辉的残暴行为激起公愤,被洪秀全下令处死。后来,洪秀全为杨秀清恢复了爵位,并将9月2日定为“东王升天节”。人说“自古权臣震主,不能以功名终”。洪、杨二人均为首事之枭杰,杨秀清的军事才能又在洪秀全之上,这样,杨秀清遭此厄运也就在所难免了。然而“鸟未尽而弓已藏,兔方逐而狗早烹”,洪秀全在事业未竟之时杀死杨秀清,也实为他的一大失策。从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了衰落。抗战军魂:张自忠身份: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死于:1940年5月16日(终年49岁)死因:战死疆场地点:湖北宜城南瓜店评价:张自忠是二战期间牺牲在战场上的中国最高级将领。他曾说:“我不管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总要拼命地干一场,做个榜样给人看,尽我所有的力量报效国家,活要活个样子,死也要死个样子!”最后他真正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其死气壮山河。1940年5月,日军集结30万重兵由随县(今湖北随州)、钟祥、信阳向襄樊进犯。张自忠亲率3个团由宜城北上,过汉水,至枣阳截击日军,奋战9昼夜,在追击中陷入日军重围,5月16日,退至宜城南瓜店。日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紧。张自忠指挥残余部队进行反攻,并命仅有的骑兵向敌后抄袭,自己爬到一个小山头督战。此时敌人越来越近,并将炮架上山头,往这里射击。张自忠为减少伤亡,命令一般幕僚及随员都向各处散开,而自己却毫不顾忌,仍大喊着指挥还击。这时一发炮弹落在了不远处,他的左臂被弹片炸伤,血流如注。但他不肯包扎,只不时地用手按一按,以减少流血,仍是大声疾呼地督战。这时部队伤亡已经很重,战况十分惨烈。部下都劝张自忠往东北的山脚下移一移,因为这时敌人的包围已渐成马蹄形,唯有东北的山脚下还比较安全。但他坚决不肯,他威严地说:“我奉命追截敌人,决不能自己退却!”随后,他命令左右的人全部散开,而他仍带着高级参谋张敬,来回督战。张自忠的神威,增长了全线官兵的勇气,任凭敌人攻击得多么凶猛,始终没有人退下来。每个山头除非官兵伤亡尽了,否则敌人就无法占据。在短短的时间内,日军也付出了空前的代价。这时,74师代师长马贯一电话告急,弹药殆尽。张自忠让参谋转告:“子弹打完了,要用刺刀杀,刺刀断了,要用拳头打,用牙齿咬!”随后他又让随从副官给马贯一送去一亲笔便笺:“马贯一,你当兵就跟着我,我绝不会辜负你。现在到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正是我们军人杀敌报国之时,这次对敌作战,你只管拼命打,打好了完全是你的功,打不好我完全负责!”其实,张自忠不说这番话,马贯一也会如此去做,毕竟他跟随张自忠枪林弹雨中闯过了这么多年,太了解自己的长官了。张自忠不是靠只言片语的激壮言词服人,而完全是靠了战火练就的一个军人的尊严立于士兵们的心中。然而,说了此番话,张自忠好像才吐出一口积在心中多年的压抑。不管世人如何看我张自忠,我就是我,在真枪实弹面前,在生死关头,我张自忠没有半点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民族,对不起父老乡亲的地方!我对得起良心!我的将士们对得起良心!此时,敌人不知怎的,知道了在这山中不多的中国人中有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于是集中朝这里涌来。已经负伤的张自忠操起一杆步枪,向敌人射去,一个鬼子应声而倒。但就在他再次瞄准的时候,却遭到鬼子的一阵扫射,他中弹了。他的参谋马寿堂赶忙扶住他。张自忠无力地扯开上衣:“快帮我堵上!”胸口喷出的血溅了马寿堂一身。“你快走!去多杀几个鬼子……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都平安!”张自忠说完,苍白的脸上含着笑意就闭上了眼睛。马寿堂刚要抱起张自忠,“呀呀”的叫声逼近,鬼子已经到了眼前,端着刺刀就向马寿堂刺来,就在一刹那的功夫,马寿堂看到张自忠眼睛圆睁,怒吼着跃身握住了刺来的长枪,一颗子弹射向张自忠的小腹,又一颗射入他的右腮……马寿堂也随之身子一震,昏死过去……关于张自忠为国捐躯的瞬间,日本231部队战记有所记载:“第4分队的藤冈一等兵……端着刺刀向敌最高指挥官模样的大身材军官冲去,此人从血泊中猛地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冈。”当时冲到距这个大身材军官只有不到3米的距离时,藤冈竟被中国军人射来的眼光吓得愣住原地。这时第3中队长堂野拔枪击中了军官的头部。藤冈“像是被枪声惊醒,也狠起心来,倾全身之力,举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躯狠狠扎去”。两个日本军人发现这个人身上的“第一号伤员证章”,还有一支金笔,上面刻着“张自忠”三个字。两人大为震惊,不禁倒退几步,恭敬地敬了军礼。日本军医用酒精仔细清洗遗体,并包扎好伤口,郑重装殓,放进赶制的棺材里。此棺被葬于一处山坡上,并立了墓碑,上书“大将张自忠之墓”。张自忠将军殉国后,33集团军自冯治安副总司令以下,在无尽的悲哀中举行了公祭仪式。然后张自忠的灵柩经宜昌而运往重庆。途经巴东、巫山、万县、忠县、涪陵时,各地群众都在江边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两岸供桌不绝,香烟袅袅。到达重庆时,蒋介石一身戎装,率领重庆国民政府全体要员一同迎接民族的优秀儿子张自忠。朝天门码头上的蒋介石,凝视着缓缓而来的轮船,缓慢地抬起右手,向烈士忠魂致以庄严的军礼。灵柩下船时,蒋介石亲为执绋。国民政府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先后举行了规模不同的追悼和公祭仪式。在延安的追悼大会上,朱德总司令和中共中央领导人均亲往参加,深切悼念为国捐躯的张自忠将军。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身份: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死于:1942年5月25日(终年37岁)死因:战死地点: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评价:左权曾在黄埔军校和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他饱读兵书,韬略满腹,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中的许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绩。1937年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指挥作战,为坚持华北敌后抗战作出了卓越贡献。1940年同彭德怀一起指挥了百团大战。1942年为掩护总部突围,血洒太行山。他是抗战期间为国捐躯的中共方面最高军事将领。1942年4月23日,日寇调集重兵向我太行山区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压来,妄图挫败我军主力和袭击八路军指挥机关。当晚,左权召开会议,部署了作战任务。当时,整个后方机关的兵力很少,除了司令部的警卫连和野战政治部的保卫连等之外,其余都是非武装人员。日军却是3万人马,披坚执锐而来,大有压顶之势。24日晚,左权组织整个后方机关转移,但因后勤部门携带的物资太多,行动迟缓,一夜只走了10多公里路,天明时才到十字岭附近。大家都窝在这里,岂不等死?再说,天一亮,怎经得起敌人的轰炸?左权当机立断,命后勤部门将骡马辎重扔在一边,由部队护送他们先走,其他人随后跟进。事实证明左权的判断是正确的。临近中午,日军从四面压来,并把偏城西北的南艾铺、姚门口、十字岭作为主攻目标,企图把北方局、八路军总部机关一网打尽。可日军所没料到的是,由于左权的果断处理,他们所包围的只是少数机关的干部和转移部队。接下来就是一场激战。日军在6架飞机的掩护下,将包围圈一再压缩,形势已变得愈来愈严峻。左权与彭德怀副总司令商量后,决定分3路突围。他让彭总先行突围,自己掩护群众断后。彭总情知形势艰险,不肯知难先走,但左权态度坚决,并让几个警卫员将彭总架上马背。彭总依然不肯先走,左权斩钉截铁地命令道:“连人带马,给我推!”彭总知道再推让下去也没用,于是语重心长地说:“左权同志,千万当心,我等着你们归来!”左权看彭总远去了,这才转身直奔司令部直属队,一边走,一边招呼奔跑的人们跟上队伍。午后2时,大队人马转移到十字岭高家坡山腰间,这里是敌人射击的死角。左权派出警戒后,组织小休整。他声音嘶哑地说:“同志们,尽管敌情严重,但大家不要慌,要一齐冲,冲过前面一道封锁线,我们就安全了。”不一会儿,负责保护彭总的警卫连长唐万成急匆匆地回来了,要拉左权走。左权赶紧问:“彭总呢?”“已经突破封锁线了,你快跟我走吧。”左权劈开唐万成的手:“不行,我有我的职责,你快跟上彭总。”唐万成又想拉左权,左权火了,拔出手枪,说:“彭总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枪毙你!”太阳西下时分,八路军总部几千人已顺利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左权组织剩余的人继续突围。日军的炮口对准了十字岭的这一拨人马。敌机也在头上盘旋,天上地下织成了一张火网,战斗进入白热化。左权登上一块高地,从容地指挥着:“不要隐蔽,冲出山口就是胜利!冲啊!”人们看到有副总参谋长指挥,情绪都很稳定,突围的速度更快了。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来,左权顿感眼前一黑,脑袋像被什么东西猛击一下,撕心裂肺的疼痛随之而来。晃了两晃,他倒了下去,倒在了养育了千千万万优秀中华儿女的中原大地上。左权牺牲后,朱德挥泪写下《吊左权同志在太行山与日寇作战战死于清漳河畔》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10月10日,党政军民5000余人在涉县石门,公葬左权将军。彭德怀为左权题写了墓志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左权墓前号召华北军民:“给烈士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独裁者:恺撒身份:古罗马政治家、军事家死于:公元前44年3月15日(终年57岁)死因:被刺杀地点:罗马评价:恺撒自幼抱负非凡,从政后敢作敢为。他反对苏拉派对民主派的迫害,赢得了平民和老兵的支持,取得统治地位,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并被冠以“祖国之父”称号。他着手改革共和国末期的弊端,加强独裁统治,制定了历法——儒略历(公历的前身)。恺撒的独裁奠定了罗马新帝国的坚实基础。“恺撒”后来成为罗马及西方帝国袭用的头衔。公元前45年,恺撒击败政敌庞培后,胜利返回意大利。罗马举行了空前的凯旋仪式。人民大会和院授予他无比荣誉的称号:“祖国之父”。恺撒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终身保民官以及为期10年的执政官。这一切,都是罗马历史上没有过的,使得共和制名存实亡。而罗马存在强烈的共和传统,一些贵族对共和制更是留恋,于是许多人开始谋划刺杀恺撒。他们把希望寄托在马古司·布鲁图的身上去,希望他能领导政变。布鲁图出身高贵,而且是恺撒的养子,恺撒对他十分信任,给予他许多恩宠,他不可能自觉想要推翻恺撒的专制政权。于是,盼望政变的人偷偷地把纸条放在他常坐着决断公事的地方,上面写着这样一些句子:“布鲁图,你睡着了!”“你简直不能称为布鲁图了!”布鲁图常常为此而激动,并表示了坚决的立场:“为国家自由而死,是我刻不容缓的职责!”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到院开会。一个忠于他的人把有人要刺杀他的消息写在书板上,交到他手里。可是他没有看就进入了议事厅,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那些密谋者们假装向他致敬,上前把他团团围住。如同预谋的那样,一个叫西柏姆的人走到恺撒面前,要他召回他被放逐的兄弟。当恺撒表示拒绝时,西柏姆装出一副恳求的模样,紧紧抓住恺撒的长袍的下摆不放,暗地里使劲往下拉,使恺撒的脖子露了出来。此时,卡斯卡拔出匕首,一刀扎在了恺撒的肩膀上。那些准备动手的人,手执白刃,包围着他,使他不管躲向哪边,都同样受到猛刺。恺撒像一只落在重围中的猛兽,四面受击,他在愤怒中大声喊叫,但当他被布鲁图拔出的剑刺伤以后,他终于意识到了再做任何抵抗都是枉然的了。恺撒用长袍盖住了脑袋以保护自己的脸。对于一个古罗马贵族来说,依照传统习惯,在临死之际完好保存脸部的全部特征是首要的,因为在所有贵族家族中,死者的脸庞都将被仿制成蜡像,与历代祖先存放在一起。满身是血的恺撒最后跌跌撞撞倒地在庞培雕像的旁边,安心准备死了。他倒下来之后,凶手们还在继续刺杀他,直到他受了23处重伤为止。奠定新罗马帝国基础的英雄、一代独裁者就这样被谋杀了。恺撒死后,他的养子屋大维继任执政官,所有刺杀恺撒的同谋者都被列为人民的“公敌”。这些凶手没有一个能在恺撒死后活上3年的,并且没有一个结局是不悲惨的。所有参与谋杀的人在被判死刑后,死的方式亦都极具悲剧性。有一些人被淹死在海里,另有一些人被送往疆场死在战争中,还有几个人则被强迫用他们当时因为害怕而最终没敢照恺撒下手的刀剑刺死自己。帆船时代最著名的海军将领:纳尔逊身份:英国海军上将死于:1805年10月21日(终年47岁)死因:战死地点:西班牙南部沿海的特拉法尔加海面上评价:纳尔逊身材矮小,体质瘦弱,而且还时常晕船,但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代海军名将。1794年在进攻科西嘉岛的战役中,他右眼被炸伤并失明。1797年在登陆作战中又失去了右臂。但他不想就此结束自己的军旅生涯,终于在此后的诸多战役,尤其是特拉法尔加战役中,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1805年10月21日,法国与西班牙联合舰队认为自己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可以歼灭将两国舰队分隔封锁一年多的英国纳尔逊舰队了,于是在海军将领维伦纽夫率领下主动出海寻求决战。在特拉法尔加海面上,纳尔逊摒弃传统的战列线战术,采取分队穿插的机动战术,集中15艘战列舰攻击敌舰队后卫,然后扩大战果。很快,英军就占了上风。战斗中,纳尔逊所乘的“胜利”号与法舰“敬畏”号接舷,两舰纠缠在一起,双方的乘员都准备跃上对方的甲板,但是法国人最终为英方火力所压制,死伤人数颇多。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两艘舰还是绞在一起,当纳尔逊正在后甲板与舰长哈迪一同指挥时,从“敬畏”号的船桅上射来的子弹击中了纳尔逊。关于受伤的详细过程,纳尔逊战舰上的军医描述道:“从法国军舰上射来的一颗子弹,使纳尔逊将军受到了致命的伤害。大约在下午1点1刻时分,战斗达到了高潮,纳尔逊将军同舰长哈迪在中间走道上走来走去,在他转身舰尾方向的一刹那,从敌舰船桅的中等高度射来一颗子弹,正好击中了将军……子弹射中了他左臂上的肩章,而另一颗子弹直接射穿了他的胸部。他捂住脸痛苦地跌倒在甲板上。”哈迪舰长问他伤势严不严重,纳尔逊答道:“相当严重,一颗子弹射穿了我的脊柱骨。我感到我的脊柱骨被打断了。”纳尔逊被立刻抬进了舱房里。他用手帕盖住脸和勋章,以便使舱房内的伤员认不出他来,以此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当闻讯赶来的外科医生揭开他脸上的手帕时,纳尔逊说:“比阿泰,你已经帮不了我多少忙了,我的命不长了。”比阿泰医生想说情况并不那么糟糕,但是他马上看出了危险所在:纳尔逊体内大出血会很快导致他生命终结。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左肩,而另一颗子弹击穿了他的肺部,又恰好射穿了一条大动脉,然后又有一颗子弹从右向左击中了他的脊柱,并留在他的肌肉里。医治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医生所要采取的措施只能是尽量减轻他的疼痛。纳尔逊躺在病榻上露出了一副痛苦不堪的表情,与其说此刻他的脑海里考虑着自己的病痛和即将到来的死亡,还不如说他更加想着自己的家和未尽的战斗。直到临死前一刻钟他仍然还有知觉。当他不再会说话时,他还环顾四周,并仔细地听着四处传来的声音。将近4点时,哈迪舰长又一次来到纳尔逊的床前。这时纳尔逊已经昏迷过去,他快要死了。当哈迪激动地拉着他的手,紧贴着他的耳朵,告诉他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时,纳尔逊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这样很好!”过了一会儿,他又对哈迪舰长说:“再过几分钟以后我将死去,请别把我抛到甲板上去。”接着,他又补充道:“您应当知道,应当如何来处置我。”随后他变得越来越虚弱,人们几乎听不见他说话的声音,此时他已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现象。他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上帝和我的祖国!”在哈迪舰长离开纳尔逊以后,他大概1刻钟的时间没有再说话。这种情形大约又持续了5分钟,那位外科医生又被叫到纳尔逊身边。医生发现他的双手已经冰凉,脉搏跳动得也已很衰微。然而,当医生把手放在他的额头上时,纳尔逊竟然又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向上看了一眼。然后他就永远闭上了双眼,年仅47岁。为了纪念纳尔逊的功勋,英国人在伦敦市中心修建了特拉法尔加广场,在广场的中央树立起了纳尔逊纪念碑和纳尔逊身着戎装的铜像。荒野雄狮:拿破仑身份:法国皇帝、军事家死于:1821年5月5日(终年51岁)死因:病逝(一说中毒)地点:圣赫勒拿岛评价:拿破仑被公认为西方世界第一名将,他戎马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约60次,比历史上的著名统帅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指挥的战役总和还要多。在战术指导上,他善于集中兵力,敢于以少击众,力求以一两次总决战决定战争的结局;远距离机动迂回,乘敌不意,出奇制胜;采取以纵队和各兵种密切协同的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深战斗队形,不断加强军队的突击力;以积极进攻作为主要的作战类型,审时度势,灵活用兵。他还对作战指挥部门有许多革新,包括在世界上最早组建参谋部等。他的军事思想对资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大战打响了,拿破仑的作战计划被后世公认为天才杰作,然而由于下属将领贻误战机和对命令的错误理解,战争最终失败了。10月16日,被迫退位的拿破仑被流放到了遥远的圣赫勒拿岛。圣赫勒拿岛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英国人知道,虽然拿破仑现在赤手空拳,但他仍是一头被关在笼子中的雄狮,一不小心,这头雄狮就会挣脱铁笼,重新称霸世界。虽然滑铁卢一战使拿破仑懊悔不已,他也曾哀叹,滑铁卢一战将他过去的一切军事成就“一笔勾销”,但在登岛初期,拿破仑还比较乐观,他的心情表现得非常轻松,此时的他,身体也极为健康。他每天早晨学习英语,口述回忆录,夜晚经常和邻居们一起吃饭,并坚持锻炼身体。拿破仑期望欧洲的政局会有所变化,能够再次被允许回到他的故乡欧洲,或者能够像1814年从地中海厄尔巴岛逃出那样,重新开始他的事业。据说拿破仑也曾有过这样的机会,可惜他没有把握住。拿破仑在流放期间,仍有下棋的嗜好。有人曾送给他一副国际象棋,其中一个棋子是中空的,里面藏有一张密授他逃离圣赫勒拿岛的要领和路线图的纸条。可惜的是,拿破仑一直没有发现,错过了一次绝好的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另外,拿破仑也曾想出了一个天衣无缝的借用替身潜逃的方案。但是事与愿违,他的替身在海中丧生,计划变成了泡影。从此,拿破仑萎靡不振,一病不起。盟国的君主们于1818年11月一致同意,无限期流放拿破仑,把他置于英国的监禁之下。本已陷入困境的拿破仑此时彻底绝望了。1819年后,拿破仑的身体状况变得非常糟糕。他经常因疼痛剧烈而昏迷不醒,并伴有恶心呕吐、浑身无力等症状,牙齿也不断脱落。当时英国医生认为他得了肝炎,并且怀疑他得了癌症。1821年5月4日夜至5日,在朗伍德的客厅里,拿破仑躺在行军床上奄奄一息。他穿着一件法兰绒睡衣,上面“沾满许多淡红色的血痰”,因为“他没有力气吐到更远一点的地方”。凌晨2点,他开始出现谵妄症状,并伴有痉挛。“法兰西……军队……冲锋”,这是离他最近的人听到的他最后的话。侍卫蒙托隆回忆说:“皇帝由于一阵痉挛猛地从床上跳了起来,我怎么使劲都没有用,那力量太大了,我被他撞翻了,同他一起摔倒在地毯上。他把我抓得那么紧,我连喊助手都喊不出。幸亏隔壁房间里守夜的马车夫听到声音,跑过来帮我把皇帝抬到了床上。”过了一会儿,拿破仑示意要喝点东西,可他已经无法吞咽了。他的仆人只得把海绵放在糖水里沾湿,然后贴着他的嘴唇挤出来为他解渴。下午5点49分,这位曾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的人安静地闭上了眼睛,“将最强大的使泥土变成人的生命气息还给了上帝”(夏多布里昂语)。拿破仑死后,根据他的遗愿,他的私人医生安托马什为他解剖了尸体。在整个解剖过程中,共有6名医生和十几位来自英国、法国的官员在场。虽然医生们最终提交的4份解剖报告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拿破仑胃部靠近幽门的地方有溃疡。也就是说拿破仑死于胃癌。有人还提出了拿破仑父亲就是死于胃癌的佐证。但是,当时有许多人,特别是法国人,并不相信英国人公布的这一结果。许多年之后,人们发现英国人果然在尸检上做了手脚:当时一个医生发现拿破仑的肝脏异常肿大,怀疑他可能死于肝病,因为岛上气候不好,肝病流行,而且新总督对拿破仑非常苛刻,拿破仑完全有可能患上肝病。英国政府为避免遭到指责,故意隐瞒了这一事实。不过,自1982年以来,人们对拿破仑的死有了另一种看法,这是瑞典医生斯坦·福舒夫伍德在对拿破仑的头发进行化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拿破仑死于慢性砷(砒霜)中毒。毒死的方法是:多次反复地对拿破仑使用剂量不大的砷,每一次剂量都不足以把他毒死,并可使他的症状会被诊断为其他疾病。1840年10月,法国人将拿破仑的遗体从圣赫勒拿岛运回巴黎,准备安葬在塞纳河畔的荣誉军人院。据说,当棺材被打开时,人们发现拿破仑虽然在土中掩埋了近20年却完好无损。原来砷这种剧毒物品可以毒死人,也可以保护遗体。后来有关人员经过研究,发现拿破仑身边的随行人员中,侍卫蒙托隆最为可疑。他可能是受了法国波旁王朝统治者路易十四的弟弟的指示,潜伏在拿破仑身边,向他专饮的葡萄酒中不断放入小剂量的砷,从而导致其慢性中毒死亡。红爵:冯·里奇特霍芬身份:德国王牌飞行员死于:1918年4月21日(终年26岁)死因:被击毙地点:法国北部索姆河地区评价:冯·里奇特霍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最神勇的飞行员,他曾创造了击落80架敌机的惊人记录,成为德国空军王牌中的王牌。他生性狂放,声称自己只有两个爱好,一是杀人,二是杀动物。他的双翼飞机被漆成了深红色,因而人们称他为“红色男爵”。他于1916年9月首次升空作战,即将英国的王牌飞行员拉诺·霍克击毙。不过,他最后的死也使许多军事史家大感困惑。1918年4月21日,天气阴沉,连续几天的阴雨使索姆河地区一片泥泞。里奇特霍芬与其他4人分两组起飞,越过索姆河谷,准备寻找英国的侦察机下手。上午9点30分,英军第209中队的5驾“骆驼”飞机在加拿大飞行员罗埃·布朗上尉的带领下也起飞作巡逻飞行,其中有一位新手维尔福瑞·梅伊中尉。几分钟后,英军又有每组5架的两组“骆驼”飞机升空,其中一组的领队是美籍飞行员李·保提利尔上尉。10点多,保提利尔上尉的机队发现了两驾德军的“信天翁”侦察机,并击落一架,就在追赶第二架时,布朗上尉的机队也发现了,赶来协同作战。不久,里奇特霍芬的机队与友军第5中队战机混编,也飞入这一空域。这时在附近还有一场混乱:两驾澳大利亚侦察机被4架德机追打。布朗见状让新手梅伊留空观察,自己带领3驾由老手驾驶的飞机冲向德机。就在布朗的机队俯冲下去的时候,里奇特霍芬的机队正好遇上梅伊。慌乱中的梅伊抓起机枪乱扣一通,结果机枪卡了壳,这使他更加惊慌,只得拼命往下俯冲。他拉平后心想已经摆脱敌人,没想到里奇特霍芬却紧紧地咬在了他的后面。此时,布朗也发现了新来的德国飞机,立即高速冲上,一下子就追上了里奇特霍芬并向他射击了一阵。然而里奇特霍芬只被迟缓了几秒钟,仍驾机全力追击梅伊。虽然布朗的射击没能击中里奇特霍芬,但是“红色男爵”的末日就要来临了。与他并肩作战的第5中队很快发现了这位德国王牌飞行员中的王牌违反了他自己一贯强调的空战规则,为了追逐一驾无援单机而一头钻进了英军高炮阵地。此时的里奇特霍芬已无法正常判断形势,他已飞进英军阵地两英里,还在继续向纵深深入。就在两机贴地拉起想越过一座山头的时候,很早就注视着这一幕正在等待机会的澳大利亚机枪手,放过了梅伊的“骆驼”,对准“红色男爵”就是一排子弹,就在机枪手发出子弹的当口,“红色男爵”也给了“骆驼”一串子弹,山脊上激起了一片尘土,然而“骆驼”毫发未损,随即消失于山谷中。而“红色男爵”则被真正打中了,碎片从机上散出,它想迅速躲避,然而又打来一串子弹,击中了驾驶舱。里奇特霍芬先是被子弹击中飞机,接着被击中身体右部,子弹先打到脊柱,偏向后再由左腔穿出。此时,飞机发动机吼叫了一声,就熄了火。它摇摇晃晃滑向一座废砖厂边的一片菜地,随后一头栽下……这时是上午10点50分。地面协约国部队立即赶到了飞机旁边,发现里奇特霍芬已被打得像一具破洋娃娃,脸部被飞机上的机枪枪托撞烂了,下半身已被血浸透,脖子上还挂着一架小望远镜。检查尸体时发现他是因子弹穿肺而过,造成大出血而死亡。但他至死仍紧紧地握着操纵杆。由于击中“红色男爵”的澳大利亚机枪手罗勃·彪伊与威廉·埃文斯只是无名小卒,因此英国皇家飞行团将军功授给了布朗上尉。许多年后,他们两个才得到了应有的奖励。1918年4月22日下午4点,里奇特霍芬的遗体被送往一座小墓地埋葬,澳军还以军礼鸣枪3声以示敬意,并用“红色男爵”的飞机螺旋桨做了一个十字架,上用铝片镌刻碑文立于坟前。1925年,里奇特霍芬的遗体运返柏林厚葬。里奇特霍芬之死让许多军事史家感到困惑不解:这样一位一生行事谨慎、深谋远虑的德国空军王牌为什么会为了追一名初出茅庐、穷途末路的飞机而忘记了一切支援、掩护等重要空战要素,并违反他自订的所有用以取胜并约束部下的空战规则,而孤军低空深入敌人的防区?也许永远也无人能找出其中的答案了。18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欧拉身份:瑞士数学家死于:1783年9月18日(终年76岁)死因:病逝地点:俄罗斯彼得堡评价:欧拉渊博的知识,无穷无尽的创作精力和空前丰富的科学著作,都是令人惊叹不已的。他从19岁开始发表论文,直到76岁去世,在半个多世纪里写下了浩如烟海的书籍和论文。欧拉是科学史上最多产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据统计,他不倦的一生,共写下了886本(篇)书籍和论文,其中分析、代数、数论占40%,几何占18%,物理和力学占28%,天文学占11%,弹道学、航海学、建筑学等占3%。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数学家高斯曾说:“研究欧拉的著作永远是了解数学的最好方法。”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彗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用自己发明的方法3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劳累,再加上生活条件较差,28岁时他的右眼失明了。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王国彼德烈大帝的邀请,担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一干就是25年。1766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亲自出面恳请欧拉重返彼得堡。这回,欧拉的工作条件大为改善,但不久繁重的工作使得他的左眼也失明了。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带病而且双目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后来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都化为了灰烬。沉重的打击没有使欧拉屈服,他说:“如果命运是块顽石,我就化作大锤,将它砸得粉碎!”在完全失明前,他还能模模糊糊地看见东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由他的学生和大儿子笔录。欧拉完全失明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竟达17年之久。欧拉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见的,他能够复述青年时代的笔记的内容;心算并不限于简单的运算,高等数学一样可以用心算完成。在这17年里,欧拉凭着这种毅力,以口述方式完成了大量科学论文和著作,并且解决了使牛顿头痛的月离问题和很多复杂的分析问题。他晚年的时候,欧洲所有的数学家都把他视为老师,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就曾说过:“欧拉是我们的导师。”欧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后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欧拉为了庆祝计算气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请朋友们吃饭。那时天王星刚发现不久,欧拉写出了计算天王星轨道的要领,还和孙子逗笑。他喝完茶后,突然发病,烟斗从手中落下,口里喃喃地说:“我死了。”他终于“停止了生命和计算”。欧拉的一生,是为数学发展而奋斗的一生。至今几乎每一个数学领域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名字,从初等几何的欧拉线,多面体的欧拉定理,立体解析几何的欧拉变换公式,四次方程的欧拉解法,到数论中的欧拉函数,微分方程的欧拉方程,级数论的欧拉常数,变分学的欧拉方程,复变函数的欧拉公式等等,数也数不清。他对数学分析的贡献也非常大,《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便是他划时代的代表作,当时数学家们称他为“分析学的化身”。另外,欧拉还创设了许多数学符号,一直使用至今,如π,i,e,sin,cos,tg,Δx,Σ,f(x)等。而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在他与哥德巴赫的通信中首先提出来的。欧拉还首先完成了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精确理论,创立了分析力学、刚体力学等力学学科,深化了望远镜、显微镜的设计计算理论等等。发明大王:爱迪生身份:美国发明家死于:1931年10月18日(终年84岁)死因:尿毒症地点:西奥兰治评价:爱迪生1879年发明了白炽电灯,这被认为是他最伟大的发明。此后他又建立大型研究所,先后发明电动机车、铁镍碱电池、有声电影、橡胶等。他一生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共取得了1093项发明专利,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人能与之比肩。1929年5月30日,在亚特兰大,胡佛总统亲自主持电灯发明50周年庆祝大会。世界各国政要及学者纷纷致电祝贺。亚特兰大灯火通明,彻夜不息。兴奋和疲惫使爱迪生糖尿病复发。他还患有严重的尿毒症。那年冬天,他又患了严重的肺炎,后来虽然康复,但身体已日渐衰弱。此时,他仍不肯放弃工作。次年7月,他来到加州的橡胶栽培试验场,经他选定的品种经多年培育已经蔚然成林。他对试验场的职工说:“再过5年,美国所需要的橡胶,就不必从国外进口了。”可惜的是,他没能看到这一天。1931年8月1日,他在研究所工作时,突然晕倒在地。经医生诊断,他的尿毒症和糖尿病已非常严重。8月4日,《纽约时报》刊登的医疗公报称:“爱迪生先生就像在危险丛生的海峡上航行的一条小船,也许能安全通过,也许会触礁沉没。”10月18日,爱迪生触上了“暗礁”。临终时,他对亲属和朋友们说:“为人民的幸福,我尽了力,没什么遗憾的。”3天后的傍晚,人们在西奥兰治爱迪生家中的一棵大橡树下,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胡佛总统在悼词中说:“全世界的人,承受着这位发明家的遗产,并永远承受他的恩惠。”这时,西奥兰治的电灯一齐熄灭。6点59分,好莱坞和丹佛熄灯;7点59分美国东部地区停电1分钟;8点59分,芝加哥的有机电车及高架地铁停止运行;从密西西比河流域到墨西哥湾陷入了一片黑暗;纽约自由女神手中的火炬于9点59分熄灭。在这1分钟里,美国仿佛又回到了煤油灯和煤气灯的时代。1分钟过后,从东海岸到西海岸重又灯火通明。熄灯1分钟,是为了让人们记住,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给地球的黑夜带来了光明和欢乐。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身份:法籍波兰裔物理学家死于:1934年7月4日(终年67岁)死因:恶性贫血地点:法国上萨瓦省桑塞勒摩兹评价: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镭的发现,引发了一场科学的革命,它直接导致了后来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导致了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原子时代的到来。居里夫妇留给世界的不仅是他们科学上的伟大成就,还有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居里夫人一生中,共获得过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荣誉头衔,还有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处于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忘我地工作,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学”,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了一条条科学定理。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由于长期接受镭射线,居里夫人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本来健康美丽的容貌也变得苍白,最终死于恶性贫血。直到她去世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然而,医生起初诊断她患了肺结核,因此把她送到桑塞勒摩兹结核病疗养院住院治疗。可是治疗了一段时间,居里夫人的体温却依然居高不下。最后,从瑞士日内瓦请来的一位教授比较了各种验血报告之后,断定是猛爆性恶性贫血。但此时的居里夫人已经极度衰弱,不能转院了。她的人生已经到了尽头。居里夫人最后一次露出笑容,是看到温度计上显示她的体温突降。她小小的手握着温度计,眼睛注视着,却没有力气像往常那样仔细记录所有的数字了。温度的骤降是回光返照的表现。居里夫人没有与死神抗争,也许她已经预感到死神的来临。当医生来给她打针时,她说:“不要,请让我安静。”不久她便与世长辞了。居里夫人逝世后,爱因斯坦曾满怀深情地悼念说:“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时,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智慧成就还要大。”“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法国政府想把居里夫人国葬于先贤祠这个法国祭祀历代伟人、名人的地方。伊莲和伊芙都非常了解母亲,谢绝了法国政府的好意,将母亲安葬在了父亲的墓旁。从华沙赶来的布洛妮,给居里夫人的墓里撒了最后一把从她的祖国波兰带来的泥土。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身份: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死于:1939年9月23日(终年83岁)死因:口腔癌地点:英国伦敦评价:弗洛伊德在治疗精神病的实践中,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它不仅是精神病诊疗技术和关于潜意识的心理学说,而且是一种体系宏大、立异标新的人生哲学,迅速渗入了各国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影响着人们对人性的看法。他著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纲要》等。作为一种心理学说,精神分析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派别。1917年底,61岁的弗洛伊德发现自己的口腔右上颚长了一个小肿物,他将此归咎于戒烟和因家人患癌自己受刺激而产生的神经官能症。因此,他又恢复了吸烟。正当弗洛伊德为自己的疾病烦恼的时候,一件使他万分悲痛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小外孙海纳勒突患肺结核死去。这个孩子是弗洛伊德所见到的孩子之中最聪明的一个,因此这对他的打击相当沉重,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正常工作。但他最后还是将悲痛化作了巨大的动力,并于1930年写出了《文明及其不满》等著作,获得了歌德文学奖。然而不久,他再次遭受沉重打击——他心爱的老母亲在这一年去世了。接连的打击使他的病情迅速恶化。弗洛伊德口腔内的肿物越来越大,越来越粗糙,并开始无痛性出血,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去医院检查的结果是,他患了口腔癌。弗洛伊德不得不接受手术,可是癌细胞已经扩散,口腔癌已发展到必须切除整个上颚骨的地步。他只得一次又一次接受手术。屋漏偏逢连夜雨,上台后的希特勒政府宣布弗洛伊德的书为“禁书”。1938年,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身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被迫流亡到英国。英国虽是他自幼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地方,但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却无比沉痛。他知道,这一去是不会复返了。对法西斯的仇恨,使弗洛伊德回到了现实。他投入了全部精力,终于写完了《摩西与一神教》的最后一部分。1939年2月,弗洛伊德的口腔癌已经发展到无可挽救的地步。英国医学界竭尽全力为他进行医治,并请巴黎“居里研究所”的专家们用放射性物质为他进行治疗,但都无济于事。当时的颌面整复技术只能大略遮盖切除上颚骨手术后留下的空洞,而无法恢复患者的进食、说话等功能,而且假牙戴上拿下都会刺激周围组织产生剧烈疼痛,这使弗洛伊德非常痛苦。已难以进食的弗洛伊德阅读的最后一本书是巴尔扎克的《驴皮记》,他说:“这本书正好适合于我,它所谈的就是饥饿。”9月19日,钟斯夫人来探望已经奄奄一息的弗洛伊德。当时弗洛伊德的下颚已经全部烂掉,痛苦万分。他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钟斯叫了一声他的名字,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认出了朋友。他伸出手,握了握钟斯的手,然后以很庄重的手势向钟斯表示告别。21日,肉体的病痛已使弗洛伊德无法忍受,他对医生舒尔说,他希望自己能安详地死去。22日,舒尔给弗洛伊德注射了吗啡,弗洛伊德入睡了。一天后,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弗洛伊德漫长的、充满斗争的一生就此结束了,许许多多的吊唁者参加了他的火化仪式。自1953年起,24卷本的《弗洛伊德全集》陆续出版。一代伟人给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诗仙:李白身份:唐代大诗人死于:762年11月(终年62岁)死因:病逝(一说溺水)地点:当涂(今属安徽)评价:李白诗歌的特色是想象丰富,形象浩大,气势奔腾,一泻千里,豪放飘逸。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李白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杜甫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使得诗人千百年来博得了“诗仙”“谪仙”的称誉,其诗对后代的影响极为深远。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怀着平乱报国的愿望,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料李璘暗怀和他哥哥唐肃宗李亨争夺帝位的野心,不久兵败被杀,李白也因而获罪,下浔阳狱,受判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平时爽朗大笑的诗人此时也不得不发出无声的哀泣:“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因遇大赦,得以放还。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他在当涂听说太尉李光弼率兵百万到临淮追击史朝义,爱国的热情和从政的雄心又被激了起来,决定去参加李光弼的部队,但只到了金陵,就因病折回来了。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病死在他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家里,在穷困和漂泊中结束了他的一生。关于李白的死因,后人有多种说法。李阳冰在为李白诗集撰写的《草堂集序》中说:“公暇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这说明李白是病死的,以后的碑碣著述多沿用此说。范传正的《墓铭》中有“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宁审乎寿终百年”的文字。李白嗜酒成性,尤其到了晚年,“狂饮”更是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醉而致疾是有可能的。大诗人杜甫所作《饮中八仙歌》中,刻画了唐代著名士人贺知章等八位“酒仙”醉酒后栩栩如生的群像图,李白的出场是全诗的高潮:“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后的李白竟敢在皇帝面前口出狂言。李白如此视酒如命,怎能不病入膏肓?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魂归八极。”明确指出李白是患“腐胁疾”而死的。郭沫若考证说,61岁的李白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曾决定从军,到了金陵发病,只得半途而返,此时李白处于“腐胁疾”之初期,估计当为脓胸症。郭沫若又说,李白62岁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恶化,胸壁开始穿孔,成为“腐胁疾”,11月卒于当涂。纵观李白的一生,坎坷流离,经历曲折。他爱酒、爱月,恃才而狂,傲视权贵。他才气冲天,却命运多舛。他胸怀鲲鹏之志,却只能听任命运之神的安排,发出“中天摧兮力不济”的不堪、“白发三千丈”的幽怨,无可奈何,只得呼酒买醉,可惜“举杯消愁愁更愁”,大量的酒精已经使他的肌体受到侵蚀损害,但他仍贪杯,直到病入膏肓而不可救药。因此李白病死说是可信的。不过也有人根据李白生前狂放不羁的性格和浪漫高傲的气质,认为他的结局应该是“醉入水中捉月溺死”。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说:“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说:“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洪迈在前面加了“世俗言”三字。“世俗言”的意思是说这是民间的一种出于美好的愿望而产生的传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美好的传说,是在李白去世后不久——而不是王定保等人记述之时——就开始广为流传的。对于李白诗歌的爱好者来说,他们当然更愿意相信李白是“揽月落水”而死。因为李白的许多诗是写月的,他把月亮看成是高尚皎洁的象征。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身份:南唐后主死于:978年(终年42岁)死因:被毒死地点:河南开封孙唐李庄评价: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李煜是最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词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作为一个文学家是出类拔萃的,但作为一个国君他就显得荒谬了。国破之前,李煜一直不知家国为何物,被擒至汴京后,所作的词中才不合时宜地有了一些家国之感,却因此换来了一杯毒酒。身份与兴趣的错位带给他人生的悲剧。但也正是因为这悲剧,他的词获得了不朽的地位。赵匡胤“陈桥兵变”做了皇帝后,开始陆续消灭割据政权,以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李煜面对宋的包围之势,不是积极备战抵御,而是主动削去唐号,改称江南王。他接见宋的来使,不敢穿龙袍,只好穿紫袍。当宋发动进攻时,他急忙派使者去向赵匡胤哀求,说他以小事大,如子事父,未有过失,乞求缓兵。赵匡胤回答得很干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975年冬,金陵城破,李煜率群臣肉袒跪拜投降。到了汴梁,李煜穿着白衣纱帽,向赵匡胤叩拜再三,得以苟全性命,被赦免无罪,封为“违命侯”。他从此过起了生不如死的屈辱生活。李煜去汴梁时,美貌绝伦的小周后跟着他,两人相依为命,只求平安了。赵匡胤去世后,李煜连阶下囚的生活也无法继续,因为宋太宗赵光义比赵匡胤更猜忌这个亡国之君。同样失国投降的刘长能言善道,工于谄媚,在太宗面前曲意逢迎,所以太宗对他并无猜忌之意。而李煜就不一样了,他只会拿着一支笔,吟风弄月,作几首哀怨之词,朝见太宗时,也是垂头丧气,并不开口。太宗于是认为他有怨恨,便暗中派了人监视他。李煜在位时的宫女庆奴,在城破之时隐身民间,现已是宋廷镇将的侍妾。她不忘旧主,带了封信前来问候。李煜见信后,涕泪滂沱,便将心中的哀怨写于信中,其中有“此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一句。监视的人暗中报告太宗,太宗勃然变色道:“朕对待李煜,总算仁至义尽了,他还说‘此中日夕只以泪眼洗面’,这明明是心怀怨恨。”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的元宵佳节,各命妇依例应入宫恭贺,小周后也去了。然而自元宵节入宫数日都不见她回来,李煜在家中急得踱来踱去,唉声叹气。一直到正月将尽,小周后才从宫中乘轿而归。原来宋太宗早就对玉貌花容、蕙质兰心的小周后垂涎三尺,这次便趁机把她留在了宫中,逼着她歌舞侍寝。小周后哪敢违抗,只能无奈地顺从了太宗。此后,小周后便常被诏进宫中。每次进宫,李煜只能坐以待旦,以泪洗面,牵肠挂肚地等待妻子回来。小周后回来后,夫妻二人抱头低声痛哭。这是何等屈辱的生活!又是一年七月七日,回想从前的繁华,再看眼下的凄凉,李煜不由得触动愁肠,填了一阕《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周后见后,对李煜说:“你又在这里愁思悲吟了,现在虽然背时失势,也须略略点缀,不可如此悲怨!况且隔墙有耳,你不过是怀思感旧,可外人听了,便疑是心怀怨恨了。自古至今,以诗词罹祸的,不知有多少。你我现处在荆天棘地中,万不可再以笔墨招灾惹祸了。”李煜叹道:“国破家亡,触处生愁,除了悲歌长吟,教我如何消遣呢?”小周后说:“你越说越不对了,时势如此,也只能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以度余生。从前的事情,不要再想了。今天我备了几样小菜,一壶薄酒,且去痛饮一杯。”说完,拉着李煜直入房内。李煜见桌上的菜肴倒也精致,便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道:“今日有酒今日醉,哪顾明朝是与非。我自来汴之后,将卿的歌喉也忘记了,今日偶填了两阕词,卿何不按谱循声歌唱一回呢?”小周后说:“我久已不歌,喉涩得很,还是畅饮几杯,不必唱了。”李煜哪里肯依,小周后没法,只得依谱循声,低鬟敛袂,轻启朱唇唱了起来,李煜则乘着酒兴,亲自吹笛相和。哪知这笛韵歌声,早被监视的人,报知了太宗。太宗看了李煜的词,勃然大怒,说他“贼心不死,眷恋故园”。于是在李煜42岁生日那天赐了毒酒给李煜。李煜明知酒里有毒,还是喝了下去,结束了自己亡国之君的生命旅程。太宗佯装刚刚知道李煜亡故,下诏赠李煜为太师,追封吴王,并厚葬了他。小周后葬了李煜后,自然要入宫谢恩,太宗乘机将小周后留在了宫中。小周后于数月后在凄楚与悲愤中死去。据专家研究,李煜死的地方在今河南开封西北约5公里的孙李唐庄。孙,即“逊”,因为这位被俘的君主就住在、死在这里,这庄就叫“孙李唐庄”了。独步千古的士林全才:苏轼身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死于:1101年(终年64岁)死因:病逝地点:常州评价: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多方面成就的艺文全才。清代张道的概括全面精当:“余尝言古今文人无全才,惟东坡事事俱造第一流地步……东坡则古文齿退之而肩庐陵,踵名父而肘难弟,故有‘韩苏’‘欧苏’‘三苏’之称。诗则上接四家(李、杜、白、陆),空前绝后。书法独出资格,不袭晋唐面目,与山谷、元章、君谟,并号大家。至标举余艺,以雄健之笔,蟋屈为词,遂成别派,后惟稼轩克效之,并称‘苏辛’。画墨竹,齐名湖州。乃复研讲经术,作《易传》《书传》,文人之能事尽矣!”经、文、诗、词、书、画,常人穷毕生心力,难精其一道;苏轼则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真是冠冕当时,独步千古。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宋哲宗亲政,再度上台。人物章惇、安焘等出任宰执大臣,但却不事变法革新,一意打击元祐旧臣。数月间,几十位朝臣远贬岭南。苏轼首当其冲,一月内3次降职,最后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苏轼以衰迈之年流放瘅疡之地,自感有去无回,心情十分沉痛。谪居惠州两年后,大儿子苏迈授官韶州仁化令,携家眷来会。寂寞他乡,骨肉团聚,苏轼颇感安慰,于是置田盖屋,准备久居此地。不料,迫害又至,苏轼被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苏轼独与幼子苏过渡海,家人痛哭作别。贬所儋州,荒僻异常,“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苏轼日以陶公为伴,读陶集,和陶诗,度过了生命中最后3年。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继位,苏轼被赦北归,作《六月十二日夜渡海》诗,结句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谪贬南荒的苦难一挥而去,留下的只有饱览奇景的快乐。苏轼真是一位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第二年六月,苏轼在自金陵(今南京)去常州的船上病倒。到常州后,他的病还是缠绵不愈,一直没有胃口,一个月光景,始终躺在床上。在这一个月里,好友钱世雄常来探望。苏轼把在南方所写的诗文拿给钱世雄看,双目炯炯有神,似乎忘记了一切。有几天,他还能写些小文、札记、题跋等,其中一篇是《桂酒颂》,他把这一篇送给了钱世雄。七月十五日,他的病情开始恶化,夜里高烧不退,身体特别虚弱。苏轼分析症状,相信自己的病来自“热毒”,即一般所谓传染病。他认为只有让病毒力尽自消,别无他法,用各种药去干涉都是没有用的。钱世雄给他的几种据说颇有奇效的药,他也拒不服用,只喝人参、麦门冬、茯苓熬成的浓汤,感觉到口渴就饮下少许。就这样,到七月二十八日,他的身体迅速衰弱下去,呼吸已觉气短。这时他的家人都守在他身边。他杭州的好友维琳方丈也赶来看望他。维琳方丈凑近他的耳朵说:“现在,要想来生!”苏轼轻声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钱世雄这时站在一旁,也说:“你现在最好还是要做如是想。”苏轼最后的话是:“勉强想就错了。”这是他的道教道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儿子苏迈上前去请示遗训,但苏轼一言未发就已仙去,享年64岁。半个月前,他曾写信给维琳方丈说:“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者。”主修永乐大典的才子:解缙身份:明初著名文学家死于:1415年(终年47岁)死因:冻死地点:北京评价:解缙是永乐年间的大才子,自幼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由于他知识渊博,回答皇帝的问题准确得体,受到皇帝激赏,从此青云直上。他后来成为内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主持纂修了《永乐大典》,为世人所瞩目。解缙少年登朝入仕,才华横溢,平日注意推荐人才,惩恶扬善,但因好对人发议论,无所顾忌,最终落得悲惨下场。解缙自恃才高,养成了自负的性格,说话办事无所顾忌,因而得罪了许多人。朱棣即位后,在立长子高炽与他偏爱的次子高煦谁为太子一事上左右为难,于是就征询解缙的意见。解缙主张立高炽为太子,却不谈高炽,而谈起高炽的儿子、朱棣极为喜爱的“好圣孙”朱瞻基。此番话一下子打动了朱棣,因而不久便立高炽为太子。高煦没当上太子,怨气冲天,因此将解缙视为眼中钉。永乐五年,解缙见朱棣宠爱高煦日甚,而高煦又常越礼不轨,便向朱棣进谏,劝他对高煦严加约束。不料,事与愿违,朱棣不但没有采纳,反而认为他意图离间骨肉,因而疏远了他。高煦见有机可乘,便进言诬陷解缙不守朝规,泄露宫中机密。朱棣余怒未息,遂将解缙贬到广西,降为参议。4年之后,解缙入京,适逢朱棣北征,留太子居守,解缙入宫晋见太子之后便回到了贬所。这事被朱高煦知道后,便大做文章,在朱棣面前说解缙竟敢趁皇上不在京城时私自去见太子,失去了人臣之礼。朱棣大怒,不问缘由,将解缙押赴京城,囚入狱中。朱高煦唆使狱官,对解缙进行严刑拷打,逼他承认与太子朱高炽密谋造反,想以此陷害太子。解缙却只是自认罪状,一句话都不提及太子。就这样,解缙在狱中一待就是5年。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冬,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受朱高煦密嘱,令狱卒用酒把解缙灌醉,将他赤身裸体移到雪地里,活活冻死了。可叹这位盖世英才,竟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解缙死后,家产籍没,妻子儿女都发配到了北方。洪熙元年(1425年),做了22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登基当了皇帝,是为明仁宗。仁宗为人较为宽厚,为永乐时代的许多冤狱平了反。解缙也在此列,妻子宗族被允许回到中原。但直到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明宪宗才完全为解缙平反,恢复了他生前的官职,并加赠朝议大夫。特立独行的江南大才子:金圣叹身份:清代文学评论家死于:1661年(终年54岁)死因:被杀地点:南京三山街评价:作为文学评论大家,金圣叹品评了《水浒全传》《西厢记》《史记》等“六才子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尤其是腰斩《忠义水浒全传》,使全书内容更加精练,在最精彩的“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之处落了幕,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写的评语蕴含着机智与才情,极富感人的风姿,被称为“金评”。然而,这位大才子一生狂傲不羁,倜傥不群,不屑干谒钻营,竟致被害而亡。顺治十六年,苏州一带发生大灾荒,收成大减。江苏巡抚朱国治和新任吴县县令任维初,不顾人民死活,依然催粮逼税,拖欠不交的就以“抗粮罪”论处。更令人气愤的是,任维初竟监守自盗,私吞公粮,中饱私囊,数额高达3000多石,其亏空之额当然要由老百姓悉数补偿。百姓对任维初恨之入骨,倪用宾、金圣叹等诸多生员决定等待时机,将这些贪官污吏赶走。机会不久就来了。顺治十八年二月初一,顺治帝晏驾的哀诏传到苏州,江苏巡抚以下官员各在府堂设立奠幕,并按规定哭灵3天。倪用宾、金圣叹决定利用哭庙之机,控告任维初等人的贪污残暴,激起众怒,达到赶走他们的目的。据《哭庙纪略》记载:初四这天,“诸生百余人至庙,鸣钟击鼓,即并至府堂”,一时从者上千人,号呼奔走,群情激昂,震动了整个苏州城,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抚臣不但不体恤百姓,反而派兵镇压。示威百姓经不住马踏刀砍,四散逃跑,金圣叹等11人被当场捉住,逮入狱中。江苏巡抚朱国治怕此事牵扯到自己,并为了给任维初开脱罪行,就在参奏哭庙者的折子上,隐瞒实情,将金圣叹等人定了三大罪状:震惊先帝之灵,罪不容赦;扑打朝廷命官,目无朝廷;书写匿名揭帖,违反大清律令。三大罪状中任何一条都可置哭庙者死罪。朱国治也恨不得马上将这些人处死。这时,各地的反清斗争此伏彼起,郑成功的抗清军队一度攻克瓜州、镇江等地,引起清廷震动。面对这种严重局势,清廷决定杀一儆百,于是圣旨定谳:金圣叹等8人斩决,家产籍没,妻子充军。后来,金圣叹被斩于南京三山街。他临死前曾赋诗一首:鼠肝虫臂久萧疏,只惜胸前几本书。虽喜唐诗略分明,庄骚马杜待何如?诗中他为自己没能完成批注《庄子》《离骚》《史记》与杜甫诗而遗憾。人们对金圣叹的死非常惋惜。《菽园赘谈》长叹曰:“所可惜者,以一卓然不群之士,竟死于昏庸冗阘之夫。即谓天不忌才,安可得耶?”金圣叹死后,葬于苏州城外五峰下。因他是被砍头的要犯,无人敢去凭吊,故300多年来,其坟墓一直隐没于荒草野荆之中。铁齿铜牙:纪晓岚身份:清代大学士、文献学家死于:1805年2月14日(终年82岁)死因:病逝地点:北京评价:纪晓岚“学究天人,胸罗万象,所谓无书不窥,无技不绝”,不过学识虽高,却懒于著述。他曾经说:“吾自校理秘书,纵观古今著述,知作者固已大备,后之人竭其心思才力,要不出古人之范围。其自谓过之者,皆不知量之甚者也。”因此,他的个人著述很少。他对中华学术的最大贡献,是主持编纂成功了《四库全书》。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秋,纪晓岚偶染风寒,卧榻数日不起,身体虚弱无力,这是他一生所未有过的事,因此让在京的子孙们颇感吃惊,纷纷围绕在床前嘘寒问暖。一天,纪晓岚午睡,梦见行路时遭李戴拦截,不得前行。他醒来后回忆当年李戴死前在狱中喊过的话:“到了阴曹地府也要告你三状!”不由得心中一惊:莫非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将三子汝似、四子汝亿和几个孙子召至床前,对他们说道:“我以三十一岁入翰林,至今已历五十春秋,领纂四库书时,又得以遍读世间之书,人间的酸甜苦辣、艰辛险阻,可谓全然皆知。有几句话,你们要牢记于心。”话说到这里,纪晓岚顿了顿,然后吟诵道:“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脏。”吟完,他问道:“你们可曾铭记在心?”子孙们一一含泪应诺。嘉庆帝得知纪晓岚患病,特命御医到纪府调治。不过这次得病,只是虚惊一场,纪晓岚不久又能上朝了。转年正月十六,纪府迎来一件大喜事--嘉庆帝颁下谕诏,命纪晓岚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二月十日,纪晓岚再次病倒。好友朱珪来看他时,他拉着朱珪的手说:“惊扰仁兄,且莫为我担心,还是老毛病,口中涌痰,朱公放心便是!”十四日,纪晓岚病势垂危,气息微弱,昏昏沉沉。掌灯时分,他从昏睡中醒来,精神异常兴奋,但自知此乃回光之兆,于是对一直守在他床边的汝似、汝亿说:“生老病死,乃人世之常理。为父已八十有三,即使毕命归天,也称得上是寿尽天年了。你们不要过于悲痛。丧葬之事,务求节俭。上次卧病,我要讲的话都说了。你们要记住,说给我的后世子孙,我也就放心了。”汝亿的媳妇见公爹醒了,忙煮了碗莲子羹。汝亿接过来端在手里,用羹匙一匙一匙地喂给他喝。纪晓岚只喝了小半碗,就示意不喝了。他清了清嗓子,慢慢地说:“我想了一个对子,你们对对吧!”不等儿子们回答,他已吟出:“莲(怜)子心中苦。”说完他靠在床边闭上眼睛,汝似、汝亿看着父亲奄奄一息的样子,哪有心思对对子,但又不好违背,只好站在一旁不说话,佯作沉思。纪晓岚微微睁开眼,话音已越来越弱:“何不……对……对:‘梨(离)儿……腹……内……酸。’”说完便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嘉庆帝得此噩耗,立即派了散秩大臣德通带领10员侍卫前来祭奠,赏赐陀罗尼经被一条、白银500两治丧,赐谥“文达”。遵纪晓岚遗嘱,丧事办得非常简朴。随葬的东西,只有一串朝珠、一顶玉制帽盔和他的印盒、玉蝉等少许物件。中国诗人独数君:徐志摩身份:中国诗人、散文家死于:1931年11月19日(终年35岁)死因:飞机失事地点:济南开山评价:徐志摩著名的诗篇有《沙扬娜拉》《翡冷翠的一夜》《再别康桥》以及散文《巴黎的鳞爪》《我所知道的康桥》等。他的诗节奏轻快,旋律和谐,色彩繁丽,讲究技巧,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当时白话文刚刚取代文言文,许多人做诗仍摆脱不了老套子,而徐志摩却能用白话文乃至方言写出清新、秀丽、琅琅上口的新诗,为白话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诗人是浪漫而多情的,这在徐志摩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与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成为人间永恒的美谈,然而当林徽因最终选择了梁思成时,他那浓烈而柔美的情感意念只能化作诗的缤纷花雨洒向人间。在中国现代文坛,能如徐志摩一般热烈地表现爱情、赞美爱人,并在诗中迸发出无法摆脱的爱的折磨的,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人。此后徐志摩又结识了北京交际场上一位引人注目的女子陆小曼,双双坠入爱河,这段浪漫的感情因了太多的附会而轰动大江南北。最后他们幸福地结合了,一切都完美得让世人惊羡。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都是以主人公幸福地结合而结尾,而对一个人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当几个月的神仙眷属的生活过后,他们面对的依然是婚姻的平凡和琐碎。小曼难以填平的物欲,一掷千金的挥霍,弱不禁风的病体,使得诗人不得不往返于北平和上海之间,兼讲着数所大学的课程。“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通道。”当陆小曼以各种理由再次把诗人从北平拽到上海时,心已凉了的诗人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给她,便匆匆乘火车去南京看朋友去了。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他把所有的钱都掏给了陆小曼,连归程买火车票的钱都没有了。他于是找到了在南京任中国航空公司财务主任的朋友保君健,想搭乘不花钱的邮政班机回北平。他急于赶回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1月19日晚间,林徽因有一场关于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他曾向林徽因表示要赶回去听她的演讲。在南京城内,他遍访了所有的朋友。11月18日晚,他去拜访张歆海、韩湘眉夫妇时,恰好杨杏佛也在,四人高高兴兴地说笑到很晚。起身告辞时,主人将他俩送到门外。徐志摩说:“你们回去吧!”韩湘眉随口说道:“没关系,杏佛常来,你是不来的了!”可是她无意中把一个“常”字丢下了,为此她后悔了整整一个晚上,而更没想到竟然会一语成谶。当时徐志摩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以绅士的风度在韩湘眉的左颊上吻了一下,匆匆离去了。11月19日晨,徐志摩在南京机场给梁思成夫妇发去一封电报,说:志摩将搭乘“济南号”邮政班机抵达北平,希下午3点派车去南苑机场接。10点10分,飞机在徐州机场降落加油。诗人走下飞机,在停机坪上散步。他突然感觉两边太阳穴针刺一样地痛起来,心里一阵躁动,想呕吐。这时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盼望回家的渴望。他想马上见到陆小曼,听她说话,看她媚笑。他想躺在她的怀里休息。他虽然不喜欢她花钱如流水,但是他知道自己依然深深地爱着她。于是他在机场休息室里匆匆地给妻子写了一封信--眉眉:我现在徐州机场,飞机还在加油、装物。我头痛得厉害,不想再飞了。我渴望回家,回到你的身边,喝一杯热茶,枕着你的臂安安稳稳地睡一觉……他把信投入信箱,然后走出休息室。10点20分,飞机再次起飞,很快就直冲云霄,消失在雾霭里。“飞机飞越济南上空时,我要记着向下边的杨振声招手,这是北平分手时说好了的。”徐志摩在心里暗自叮嘱着自己。11点30分左右,飞机进入济南上空。突然,狂风大作,黑云乱飞,豆大的雨点倾天而下。机舱里的3个人无法分辨出身在何处了。机师陷入焦虑之中,只得将操纵杆一抬,飞机升高、再升高,然后,向前平飞。济南开山。高耸的山峦前,一个黑色的“点子”疾速地向它冲来,霎时变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地机沿一侧,一个球光,直往下注,嘣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一切都如徐志摩5年前写的散文《想飞》收笔时的描写--这难道是诗人的谶语吗?诗人早就知道他的生命是要这样终结吗?他没来得及向济南的朋友们招手致意,也赶不上北平林徽因的学术报告了,满怀着陆小曼带给他的烦恼与欢笑,遽然而去,撒手人寰。“飞出这圈子,飞出这圈子!到云端里去,到云端里去!……飞上天空去浮着,看地球这弹丸在天空里滚着。从陆地看到海。从海再看回陆地。凌空去看一个明白……”诗人5年前的这些描写,倘若不是谶语的话,何以如此分明地再现了他今日的死?诗人的遗体暂放在济南。翌年春,灵柩归葬故乡硖石东山万石窝,设祭坛于西山腰梅坛。中华名士、文人学者、诗人作家,一时间云集海宁,花圈挽幢,白花花地把一座大山染成了白色。是时,其父徐申如老先生,老泪纵横,连呼苍天,悲痛可哀。前妻幼仪和陆小曼抚棺哀恸,声哽气微,昏厥数次。而徐志摩的死,也无疑把林徽因的灵魂推向了痛苦的深渊,她把丈夫从失事现场捡回来的那块飞机残木挂在自己的卧室里,让它陪伴着自己,作为永久的纪念。诗人终究去了,从此停止了他不该停止的歌唱和思想,为世人留下了不尽的遗憾。志摩的死,无疑塌了陆小曼头顶上的天!这个任性的女人,只有当她真正失去志摩的时候,才领悟到志摩之于她是怎样的重要。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她已经连改过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天只能以泪洗面。多少年之后,她对徐志摩仍一往情深,她的房间里始终供着志摩的遗像,像前每天都会有她献上的鲜花。愤而弃世的翻译大家:傅雷身份:中国翻译家、学者死于:1966年9月3日(终年58岁)死因:自杀地点:上海寓所评价:傅雷以深湛的法文造诣,翻译了罗曼·罗兰、巴尔扎克等一批大文豪的经典名著,使我们今天的读者有幸从《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等名著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在那特殊的年代里一代大家盛年而逝,为人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1966年8月30日深夜,上海音乐学院的一伙红卫兵突然闯进书香袭人的傅家院落。他们踩烂了傅雷亲手栽植的一棵棵月季花,还掘地三尺,希图从那里找到所谓的罪证。最后,他们在阁楼上发现了一个箱子,从中翻出了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有宋美龄的照片。其实这个箱子是傅雷的小姨子寄放于此的,但傅雷不愿连累亲人,故而有口难辩。于是“罪证俱在”,立刻被红卫兵按倒在地上,随之而来的是长达4天3夜的折磨:抄家、揪斗、贴大字报、刷大标语。傅雷一生做事一丝不苟、嫉恶如仇、性格耿直。当年他翻译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精益求精,一译再译,几易其稿,但一经定稿竟不许编辑改动一字一句。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决不会让自己的清白受到环境的污染。9月2日傍晚,傅雷在批斗暂告一段落后回到家中,与夫人朱梅馥在次日凌晨双双自缢身亡。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自己的内弟朱人秀上交当月55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自家的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钟、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期的生活费。他说:“她是个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最后剩下的元又托付朱人秀,作为自己与夫人的火葬费。没有一丝一毫的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当夜,他和夫人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这是写给朱人秀的遗书。他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一介书生痛彻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但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重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涮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聪来,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就这样,“士可杀不可辱”的傅雷夫妇辞别了的人世。20年后,劫后余生、与傅雷相交达40年的国画大师刘海粟,对傅雷的死作了这样的评价:“傅雷的死,是6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是中国知识界的损失。然而,在那个时候,在那种气氛下,像他那种犟脾气,有这样一个结局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知识分子便常常做噩梦。”“今天,人们已从噩梦中醒来。中国共产党及其几代卓越的干部们共同从痛苦的记忆中总结出了沉痛的教训--一切要实事求是。”农民作家:赵树理身份:中国作家死于:1970年9月23日(终年64岁)死因:被迫害致死地点:山西太原评价:赵树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作家。他出身于农民家庭,长期生活在农村,所写的作品也都是反映农村的各种变革、反映农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情绪的,具有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特色。主要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作品语言富有个性化,适合人物的身份、状态和心理,并且极富幽默感。1965年2月,在整风运动中,赵树理一家被逐出了工作、生活了16年的北京,下放到山西,担任晋城县委副书记,主管文化宣传工作。在这个职务上,他迎来了“文化大革命”,继而戴上了“黑帮分子”的帽子。对于这个高帽子,赵树理说:“你们说我是黑帮,我不敢当。我这个人长得黑,这是事实,可是心不黑,也没帮没派。至于我的作品,那尽是豆芽菜,连西红柿都够不上。要说大毒草,我真不知道怎么种呢!”他的话激怒了红卫兵,好在运动初期还没有武斗,红卫兵们采取了较温和的车轮战术,逼他承认罪名。进入1967年,赵树理在全国被点了名,这一下决定了他的命运再难扭转。家被抄了,家人被扫地出门,赵树理也开始被拖上汽车到处游斗。即使这样,幽默惯了的他在说话时还不时带上几句俏皮话。有一次,被批斗完回到县机关后,他倚着门框对朋友说:“唉,今日可受苦了,今儿的导演不好,心太狠,给咱们来的是真的打翻在地,再踩上一只脚,真打真踩,差点儿把我给踩扁了!以前的那些次就不是这样,那些次的导演心好,让人把我们轻轻地按倒在地,背上那只脚也不怎么真踩,我趴在那儿尽是休息了。”但很快,他的俏皮话便说不下去了。在批斗中,他的两根肋骨被打断,断骨戳穿了左肺叶。自此以后,他只能用双手捂住胸膛,斜着身一步步地移动,而每移一步都要剧烈地咳嗽一声……在一次批斗中,造反派用3张桌子重叠着垒起一个高台,强迫赵树理爬到上面跪下低头认罪。他“认罪”完后,一个造反派狞狰着笑脸对他说:你不是写过《三关排宴》吗?今天我就给你来一回真正的“三关排宴”。说完,照他的后背就是一推。“哗啦”一声,3张桌子倒了下去,赵树理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昏死过去。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的髋骨已经断了。此后,他坐不能坐,睡不能睡,只能斜倚在小板凳上,背靠火炉,胸伏床沿,趴着度过黑夜,而白天他还要出去继续接受批斗。1970年6月,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奉命成立“赵树理专案组”,赵树理被隔离审查。此时,他的病情已急剧恶化,被打断的肋骨使内脏发生多种炎症,烧得他浑身冒火,穿不住衣裳,而且大小便也已不能自理,只得由他的儿子每天给他送饭、护理。9月17日上午,在太原市最大的湖滨会场,召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批赵大会。赵树理被人架着走到会场。因为他确实站不住,造反派便让他把双肘撑在桌面上,胸部抵住桌沿,两只手捧着脑袋,认真地听取批判。随着一声声“赵树理站起来”“低头认罪”的口号,他艰难地站起、弯下,站起、弯下……不久,他的神志开始昏迷,脸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身体也逐渐地支撑不住,最后,终于一头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然而,他并没有被送往医院,而是仍被押回了囚室。9月22日中午,赵树理突然浑身打颤,双手乱抓,口吐白沫,嗓子中呼噜作响。专案组批准将他送往医院。23日凌晨2时45分,一代著名作家带着无限的愤恨和迷茫离开了这个生活过、描绘过的世界,为活着的人们留下了许多沉重的思索。浪子悲客:古龙身份:中国武侠小说家死于:1985年9月21日(终年48岁)死因:酒精中毒地点:台湾台北三军总医院评价:古龙原名熊耀华。他豪气干云,侠骨盖世,才华惊天,浪漫过人。他热爱朋友,酷嗜醇酒,迷恋美女,渴望快乐。30年来,他以丰盛无比的创作力,写出了超过100部精彩绝伦、风行天下的作品,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路。他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一代巨匠。“对于酒的执著,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他三番两次地因酒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第二次出院后,在医生的叮嘱下,在妻子丁秀玲的看管下,在弟子丁情的提醒下,高阳酒徒古龙着实戒了一段时间的酒。但不喝酒的古龙,觉得日子是如此难以打发,“好像一天多出了20小时,长得不得了!”他无限感慨地说,“原来一天有这么长!”在戒酒的那段时间里,为了打发日子,同时也为了实现自我“突破”,古龙曾计划要写一系列短篇,总标题叫“大武侠时代”。1984年,《猎鹰·赌局》发表,这是古龙的绝笔之作。写完后,古龙似有如释重负感,同时也感到身体好转了,又可以喝酒了,就又故态重萌,拿起酒杯喝开了。在古龙看来,“一个人死一两次再活过来,还有什么事看不开呢?”刚开始还是小杯子喝,到后来小杯子已不过瘾,索性用大杯子灌;刚开始还是喝一些低度的葡萄酒,到后来就喝高度的白酒。丁秀玲苦劝也劝不了。大病初愈的身体,怎禁得住这种猛灌狂喝?古龙的肝昏迷再次发作。古龙又被送进了三军总医院,这次病情急剧恶化。医生经过3天3夜的抢救,才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生命垂危的古龙,想到自己一生风流快活,身边美女如云,但到最后却只有贤惠的丁秀玲陪伴着自己,不禁感慨万分:人们都说我古龙薄情,可她们又何尝不薄情?她们怎么就不来医院看望我呢?凄苦的古龙,看着日夜守护着自己的丁秀玲,握着她的手,艰难地说:“这些天来,真是辛苦你了。真对不起你,我的好妻子……唉,也对不起那些爱过我的女人。”伤心欲绝的丁秀玲泣不成声,轻声地安慰着古龙:“你不要这么说,只要你病好了……比什么都好……我们好好地过日子。我们以后的生活……会很好的。”古龙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带着一丝愧疚地说:“阿秀,你真好……有你在我身边……我……真开心……开……心。”接下来,古龙没再说话。良久,古龙喉咙中似乎又发出一些低微的声音,丁秀玲将耳朵贴在古龙的嘴上,费劲地辨析着。“阿秀……我……对不起你……我们……回家……我……”下面的声音越来越弱,只是嘴唇在微微地蠕动。丁秀玲见状,忙喊道:“古龙,你怎么了?你怎么了?”病床上的古龙似乎睡着了,没有反应。丁秀玲将耳朵贴在古龙的心口,听到古龙的心跳非常微弱。她急忙把医生喊了来,医生对古龙进行了一番抢救,然而他依旧昏昏如睡,不省人事。1985年9月21日,昏迷了3天的古龙终于没能再度醒来,一代武林大侠离开了人世。一颗璀璨的流星,就这样划过了天空。古龙的追悼会,由香港著名作家倪匡(笔名卫斯理)主持。陪着古龙走完人生最后一站的丁秀玲痛不欲生,号天哭地,令人心碎。古龙的初恋情人郑莉莉,经过这么多年也已原谅了古龙的薄幸与无情,带着她与古龙的儿子郑小龙也来参加了追悼会。古龙的发妻梅宝珠,也带着她和古龙的儿子赶来参加追悼会。台湾知名作家诸葛青云、百里奚、乔奇、高庸等,都参加了追悼会,并献上花圈和挽联。古龙死后,他的朋友们花了近30万台币,购买了48瓶轩尼诗XO白兰地,放在了棺材内,让喝酒成瘾的古龙长眠于美酒芬芳之中。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身份:中国建筑学家、作家、美术家死于:1955年4月1日(终年51岁)死因:肺病、肾炎地点:北京同仁医院评价:林徽因是当年被北京上层文化圈誉为“第一才女”的绝代佳人。她出身名门,与当时几位最富才华的绝世佳公子有过美丽的情感交往,最后嫁入名门。她以天纵之才气,精致之观察力,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美术及建筑学等领域,都留下了自己的风华、业绩。1954年入秋以后,林徽因病情开始急剧恶化,完全不能工作了。“每天都在床上艰难地咳着、喘着,常常整夜不能入睡。她的眼睛仍然那样深邃,但眼窝却深深地陷了下去,全身瘦得叫人害怕,脸上见不到一点血色。”她人生的旅途至此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关头。其实,对于林徽因而言,自从1945年被医生警告最多只能活5年起,生命就已经时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她奇迹般地坚持到1955年,分分秒秒,都是以精神做支撑,从死亡边缘所努力争回的。正如1947年秋她给费慰梅的信中写的那样:“你看,我就这样从水深火热中出来,又进行了这些所谓‘不必要的活动’。要是没有这些,我早就死了,就像油尽灯枯--暗,暗,闪,闪,跳,跳,灭了!”其实,在时时面对死亡的日子里,林徽因心境虽无太多悲观,但下意识里也为人生之终做了某种准备。1947年,林徽因肺病已到晚期,肾脏严重感染。在住院期间,她曾托人捎话给徐志摩元配张幼仪请求一晤。张幼仪携徐志摩之子徐积锴赶往医院,林徽因仔细地望着张幼仪母子,却虚弱得说不出话来。这次会面所求为何,林徽因没说,张幼仪也无从知道。但从当时的情境来看,林徽因无疑想以自己的方式来完成一件临终的心愿,以了结她与徐志摩20多年的情感纠葛。1949年以后,林徽因以欣逢盛世的喜悦投入地工作,常常通宵达旦,忘了病痛。历史记载了她生命的最后3次拼搏。第一次是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她是梁思成、莫宗江、朱畅中、汪国瑜、高庄等同志组成的清华国徽设计小组中唯一的女性,绘图、试做、讨论、修改都是在病中完成的。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治协商大会一致通过了梁、林主持设计的国徽图案,而她已病得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第二次是抢救景泰蓝,这个代表中国艺术极高成就的国宝工艺就是在她的带领下发现、发掘、设计、制作,才在新中国不致失传而发展壮大的,她带学生、跑工厂作坊,谁能相信这时的她已是肺布满空洞,肾切除一侧,结核菌已到肠而一天只吃二两饭只睡四五小时觉的人呢?第三次是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主要承担纪念碑须弥座的浮雕设计,这也是她生命最后的英雄乐章。1953年,林徽因出席第二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遇到萧乾。萧乾坐到林徽因身边,握握她的手,叫了她一声“小姐”。林徽因感伤地说:“哎呀,还小姐呢,都老成什么样子了。”萧乾安慰说:“精神不老,就永远不会老。”1954年,林徽因病危,一度从清华大学移居到北京城内。1955年1月,梁思成、林徽因先后住进了同仁医院。这年春节,他们便是在医院里度过的。春节过后,梁思成的病情稍有好转,便常常到林徽因病房中陪伴她。眼看着徽因一天天地衰竭,他心如刀绞,却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这样守着徽因,拉着她的手,期待着像从前一样,帮助她挨过这个关口,让生命重新出现奇迹。3月底,林徽因一直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医院组织了最优秀的医生进行抢救。可是,她的肺部已经大面积感染,身体极度虚弱,生命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3月31日深夜,处于弥留状态的林徽因拼尽全身力气呼喊着梁思成的名字,但发出的声音却极其微弱。护士走过来,俯身问她需要什么。“我想见一见思成。”徽因的声音极其微弱,但十分清晰,“我有话要对他说。”“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护士说。然而,林徽因已经没有力气再等待了。当夜色一点点褪尽,曙光一点点透进病房时,当清新的晓风拂过白杨,纯洁的晨光照彻天宇时,她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1955年4月1日清晨6时20分。她最后的几句话,竟没有机会说出。当医生和护士全力抢救昏迷的林徽因时,梁思成被扶到了她的病房。从不流泪的他哭得不能自已,坐在床边只是重复着:“受罪呀!受罪呀!徽你真受罪呀!”狂热追求过林徽因的金岳霖一贯冷静、理智,听到林徽因病逝的消息后,也悲伤得肝肠欲断。他两只胳膊靠在办公桌上,头埋在胳膊中,似孩子般放声痛哭,哭过之后,便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一言不发。林徽因的追悼会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众多的花圈和挽联中,金岳霖、邓以蛰联名题写的别具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同气势: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灵柩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镌刻着她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的浮雕,石刻的牡丹、荷花、菊花图案同样象征着这个为信仰拼尽一生的知识分子女性的高贵、纯洁与坚忍。她也是一位英雄,是千万个为理想献身长眠于她(他)们曾爱过走过的大地上的英雄中的一个。“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的面前!”写诗的人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走过的路,会困苦,会怅惘,可是走着的人不是凄怨的。她身体虽有病痛,可是她的精神磊落而健康。这才是最重要的。行者,你是在与信仰走在一起呢!踽踽独行的绝代才女:张爱玲身份:中国作家死于:1995年9月8日(终年75岁)死因:心血管疾病地点:美国洛杉矶评价: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沦陷后的上海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是才与情的统一,其内容多以上海和香港两大都市为背景,描写当时社会那些没落的封建世家和半新半旧的资产阶级家庭人物,注重挖掘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人性中的种种病弱和丑拙,同时也对人物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艺术上她注重意象世界的创造,作品含蓄而耐人寻味。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小说《传奇》《倾城之恋》《半生缘》等。晚清佳话,贵族血统,洛杉矶不会好奇;畸爱怨偶,无爱而爱,大西洋没有眼泪;父亲困死斗室,母亲客死他乡,早已是波澜不惊;姑姑高寿而卒,弟弟孤身病退,只剩下鸿雁西飞……晚年的张爱玲过着闭门幽居的生活,她很少接触电话,住址是对外人保密的。当时她的作品在海峡两岸掀起的波澜与她在美国离群索居的“隐居”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已很少从事创作,完全埋首于中国的故纸堆里。每当她的指尖触摸到那些泛黄的书页,便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痛。故国千万里,故人千万里。她曾经那么热烈地追求过亲情和爱情,她又是那么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生活,可是如今只剩下寒夜街头踽踽独行的身影。有谁知道,冷静沉默的外表下,心灵却是一座真正的呼啸山庄!她对这世界要说的话已经说完,她对自己要说的话也已经说完。她是一个彻底的唯美主义者,一个漫徊于月光下的女子。她的前30年生活在飞扬的上海传奇里面,后40年则生活在对上海的回忆和想象里面。她的一生是一次旅行,一次走向自己内心的完美旅行。中秋节快到了。美国没有中秋节,但月亮照样升起,那么大,那么圆。张爱玲静静地、净净地躺在月光里。1995年的中秋节属于张爱玲,它如诗如画,如梦如烟,柔情似水,绝世凄凉……1995年9月8日中午12时30分,在洛杉矶,张爱玲唯一认识的朋友林式同刚回到家,正打算翻阅当天的报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他从沙发上惊起。放下电话,他急忙赶到了西木区张爱玲的寓所,门口已有警察和房东在忙碌。林式同是唯一见过张爱玲逝后身容的人,他描述说:“张爱玲是躺在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头朝着房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头发很短,手和脚都自然地平放着。她的遗容安详,只是出奇的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天才的预言家:雪莱身份:英国诗人死于:1822年7月8日(终年30岁)死因:溺水地点:意大利斯培西亚海湾评价:雪莱有着和拜伦极其相似的经历,出身贵族世家,原本有望成为既富有又有爵位的人,然而他天生就是为叛逆而存在,在牛津大学读书时,就因论文《无神论的必要性》被学校开除。雪莱在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大量歌唱自然、歌唱人生、歌唱理想、歌唱爱情的诗歌。这些作品大都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一种浓郁的氛围中表现出对光明、自由、幸福和美的热烈追求。其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被缚的普鲁米修斯和天神朱比特之间的斗争,预示了革命一定会到来,也一定会取得胜利。雪莱因此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和拜伦一样,雪莱也是一名伟大的民主战士。他以诗歌作为武器,向一切不公正的社会现实开火,向一切反动的统治阶级开火,热情地歌颂新生事物,追求自由和幸福。在家喻户晓的《西风颂》中,诗人以豪迈奔放的激情歌颂那以摧毁一切的狂暴气势涤荡天地的西风: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地面上的残枝败叶席卷一空;它以磅礴之气驱散高空的流云,召来冰雹、大雨和雷电,为黑夜的世界敲响丧钟;它唤醒昏险的大海,掀起汹涌的浪波,震撼海底的花草树木;它又在到处播撒生命的种子,催促万紫千红的春天的到来。诗的末尾两句“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给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鼓舞。雪莱的叛逆精神引起了反动统治阶级的痛恨。1814年,雪莱与妻子离婚,同第二任妻子结合。反动当局利用婚姻事件对雪莱进行了大肆中伤,迫使诗人永远离开英国,长期旅居意大利。1822年夏,雪莱和朋友去里窝那参加一个由拜伦倡议的杂志的创办仪式。7月8日,雪莱在从里窝那返航去莱西里的途中,突遇狂风暴雨。在遇到暴风雨时,他们的游艇刚刚离港不久,要是慎重的话,就应该返回里窝那,可是雪莱低估了危险。当时离他们不远处还有一只大船,船长希望他们上他的船,但雪莱仍没有同意,而是继续驾驶游艇迎着风暴前进。最终游艇于下午4点在维亚雷焦以西16公里左右处沉没。暴风雨过后的第10天,3具被鱼群撕碎的尸体才漂到维亚雷焦海岸边。在其中一具尸体的衣服口袋里,人们发现了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诗集和希腊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的集子,最终证实了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那个人就是雪莱,英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与拜伦构成英格兰诗歌双子星座的雪莱。这一年,他才30岁。雪莱的妻子玛丽希望把他安葬在罗马,埋在他们的儿子身边,但是意大利政府卫生条例规定不准运送从海上漂上来的尸体。因此人们决定,把暂时埋在沙子里的雪莱的尸体就地火化。当局紧急派来了一个班的士兵,把已经高度腐烂的尸体挖了出来。人们把尸体放在一堆高高的松木柴上面,拜伦按照古老的风俗,把乳香、盐和酒倒在了上面。英国作家特里劳尼将雪莱的心脏取出后放进酒精里保存起来,以作为珍贵的纪念。雪莱的骨灰则被装进一个橡木罐内,安葬在了罗马新教徒公墓。诗国拿破仑:拜伦身份:英国诗人死于:1824年4月19日(终年36岁)死因:疟疾地点:希腊梅索朗吉昂评价:拜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1805年进剑桥大学学习,逐步接受了法国的启蒙思想。后遍游欧洲各国,根据游历写出了广为流传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这部著作使他“一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名人”,并成为伦敦社交界的宠儿。他给欧洲留下了“拜伦式英雄”的概念。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唐璜》,在诗中,诗人将讽刺矛头直指“神圣同盟”与欧洲的反动势力,强烈表达了同反动势力的不调和态度。拜伦由于天才横溢的诗歌和横枪立马、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而被誉为“诗国中的拿破仑”。拜伦用他洪亮的革命的宣言打破了当时欧洲万马齐喑的局面,他高擎着革命的火炬,将热情的战斗诗歌化作一把利刃,刺向人间一切黑暗腐朽势力,并激励着人民在斗争中前进。他憎恨一切压迫、剥削和伪善,始终同被压迫人民站在一起。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拜伦的孤傲姿态和反叛性格注定是个异数。反动当局和帮闲文人对他极端仇恨,利用拜伦和妻子分居的家庭矛盾疯狂地诋毁拜伦,迫使他永远地离开了英国。拜伦先是到了瑞士,在这里认识了另一位伟大诗人雪莱,结为知己。在雪莱的影响下他写了许多反映革命斗争的著名诗篇。后来他迁居意大利,同当地的秘密组织烧炭党人取得联系。这个组织正在准备起义反对奥地利的统治。由于他走近了革命活动,在创作上获得了新的力量,悲观主义情调逐渐得到了克服,创作出了骇世杰作《唐璜》。1823年,意大利烧炭党起义在统治者的疯狂镇压下失败了,拜伦离开了意大利,前往希腊参加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他变卖了自己的财产筹备军队,并亲自司职指挥,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能。正当希腊革命事业蓬勃发展的时候,拜伦不幸在沼泽地里感染上了疟疾。医生最初以为拜伦只是一般的感冒发烧,采用了放血和灌肠的治疗方法,当他们发现诊断有误时,为时已晚。面对死亡,拜伦表现出了极为平静的心态。他不惧怕死,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他对医生说:“不要再浪费工夫了,我的病不可能治好了,这我已经感觉到。我对生命没有遗憾,因为我来希腊就为结束一种可怕的存在。我已经把我的钱和我的时间给了希腊。现在我把我的生命也给它。”4月18日,他平静地对他的仆人作了指示,并同他开玩笑地说:“如果你不执行我的命令,我就不会让你得到安宁--如果我还能做到的话。”停了一会儿,他自言自语道:“我把最珍贵的东西留在了这个世界。”当然,这无疑指的是他的女儿。在对仆人的指示中,拜伦要求他照顾好自己的女儿。到了晚上6点左右,拜伦叹息道:“我要睡觉了。”在此后的24小时中,他一直昏睡不醒,脸上布满水蛭,血顺着他的两鬓流下。19日晚上,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去世了,只留下了美好的诗句流芳百世。拜伦死后,其遗体被泡进一个装满白酒的大桶内,用船运回了英国。不计其数的人纷纷前去瞻仰诗人的遗体,以致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军队来维持秩序。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像拜伦那样赢得整个欧洲几乎所有女人的芳心。当时欧洲贵夫人们放在床头上的首要东西便是拜伦的诗集,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拜伦曾经与几十位贵夫人有过暧昧关系,英国的反动派往往借此诋毁他的人格。但是,拜伦的名声越坏,女人们却越崇拜他。她们如痴如醉地迷恋着他,简直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当他的太太因忍受不了他的虐待而离开他时,欧洲一半以上的女人都起来责备他的太太。而且,这些贵夫人纷纷给拜伦写诗歌、情书,并把自己的秀发剪下来寄赠给他。一位令全伦敦的男人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美丽、富有的上层贵妇人,为了等候拜伦从住所出来,甘愿淋着倾盆大雨在街头站立几个小时。还有许多女人一直将他从英国追随到意大利……在瞻仰的人群中还有法国作家大仲马等社会名流。大仲马在瞻仰后写道:“酒的神灵完美地保存了肉体,诗人的旧貌没变,尤其是他的双手仍然那样的真实,就像他活着时一样。”这是一双诗人万分看重,即使在游泳时都要戴上手套的手英国人民要求把诗人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但主教拒绝了这位颇有争议的堂区教民。拜伦最终落葬在他祖先的墓地里。希腊人民将拜伦的逝世视为民族的不幸,全国为他举行了哀悼仪式。文学史上的全才巨人:歌德身份:德国文学家死于:1832年3月22日(终年83岁)死因:受寒地点:魏玛评价: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德国乃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其作品主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长篇诗剧《浮士德》用去了歌德近60年的时光,一直被视为世界文学的典范。它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称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歌德患有“死亡恐惧症”,很忌讳说“死”这个词,总是用别的词来代替“死”。他不能看殡葬事宜,若有灵车从他家门前经过,他就会大发雷霆。不过,他自己倒不怕死,因为他深信灵魂能够永恒。他曾经感慨地对朋友说:“人活到75岁,有时不免会想到死亡。我想到死亡时心里倒很平静,因为我相信生命是不可毁灭的,会在来世延续下去。就像太阳一样,我们以为看见它消失了,其实它并没有消失,它仍继续在放射光芒。”1832年,歌德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向老朋友米勒立下了遗嘱,请他全权处理他的作品及出版全集等事务,另外还就出版《浮士德》第二部作了交代。歌德在家中待了整个冬天,感到心情烦闷和急躁,便想到室外活动一下,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3月15日,他乘马车去外面散步,结果着了凉,患了重感冒。这时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他已成了一个干瘦而驼背的小老头。他胸部疼痛,两眼深陷,面色如土,不得不卧床休息。过了几天,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但是随即病情又转重。他在床上躺不下去,只好身着睡袍,脚穿毡鞋,斜靠在沙发上昏昏欲睡。这时一缕阳光透过伊尔美瑙山区的晨雾照进寂静的房间,在地毯上留下一片温馨。沙发上的老人久久注视着那宁静而柔和的光影,威严的仪表露出一丝欣慰。然后他用极其低微的声音向守护在身旁的儿媳奥蒂丽询问日期。“3月22日。”儿媳回答。“很好,春天开始了,我的身体将更快地康复起来。”说完,他让人拿来一本论述法国七月革命的著作开始阅读……1个小时之后,老人开始陷入昏睡,口说胡话。他似乎想到了老友席勒,又似乎见到了漂亮女子的卷发。当他从昏睡中醒来后,像怕丢掉什么似的,久久地握住儿媳的手臂,似乎感到生命正在从躯壳中渐渐离去……忽然,生命垂危的老人把目光移向窗户,他几乎是喊了起来:“把窗户打开,让更多的光进来。”说罢,老人把手举向空中,像是在用手指写着什么,然后,他的手臂猝然间无力地垂落下去。这时,时钟正指向11点30分。伟大的诗人、德国古典文学和民族文学的代表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就这样永远辞别了人世。人们为歌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歌德与席勒共同开创了德国文学的辉煌时代,他临终时还想念着席勒,人们领会了他们俩“生不同时死同穴”的愿望,于3月26日将歌德的棺椁安放在席勒的棺椁旁。这里是1827年歌德在迁移席勒墓时亲自选定的墓址。诗歌的太阳:普希金身份:俄国诗人死于:1837年1月29日(终年38岁)死因:决斗地点:圣彼得堡评价: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被高尔基誉为“俄罗斯文学之始祖”,在俄国文学上占有光辉的地位。他的小说《驿站长》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映“小人物”命运的作品。而其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20年代俄国现实生活的画面,被别林斯基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另外,我们熟悉的作品还有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说《上尉的女儿》等。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被公认为“俄罗斯第一美女”,普希金在舞会上第一次见到她,就被她的美丽所倾倒。在其不懈地追求下,两人终于在1831年2月18日结为夫妻。普希金夫妇在皇村度过了难忘的蜜月,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在这里,普希金完成了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几个章节。婚后不久,一个夏天的清晨,他们在公园的林荫路上散步时,与沙皇尼古拉一世不期而遇。沙皇立即被娜塔丽娅的天姿国色迷住,为了能够经常在宫里见到她,便赐给诗人一个宫廷侍卫的头衔。普希金对此极为愤怒,因为这种头衔通常只授予贵族少年,而且为此还必须经常带妻子参加宫廷的各种节庆仪式。这使诗人的自尊心大受伤害,而且也损害了其社会声誉,于是他经常托病躲避,却因此引起了上流社会的仇视。而普希金又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写了许多反抗沙皇统治、歌颂自由的诗篇,因此曾数次遭到政府的迫害。在与妻子共同生活的7年间,普希金曾经3次濒临决斗的边缘,但都以坚韧的克制力打消了念头。每当诗人收到那些关于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他曾数次要求辞去公职,隐居乡间,专门从事写作,但均遭拒绝。沙皇及当局企图把普希金变成御用文人,对他继续写抨击暴政、歌颂自由的诗歌极为不满。沙皇政府竟然怂恿法国公使馆的一个流氓丹特士公然调戏诗人的妻子,而且不断地写污秽不堪的匿名信给诗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普希金向丹特士发出了决斗书。1837年1月27日下午5时,在彼得堡郊外的黑溪,决斗如期举行。助手们用脚在雪地上辟出一条分界线,双方各走出10步。卑鄙的丹特士抢先开枪,子弹正中普希金腹部,诗人当即跌倒在地上。皑皑白雪,洒满了诗人鲜红的血液。大家都以为他死了,但是诗人咬紧牙关,用左肘支撑起半个身子,要了另外一支手枪,以取代他那支掉进雪地里的手枪。他卧在地上,瞄准丹特士开了一枪。看见丹特士倒下了,普希金把手枪扔在空中,兴奋地喊:“好!”随即便昏倒在雪地上。朋友们立即将他扶上雪橇,送回家里。诗人苏醒过来,问道:“我打死他了吗?”“没有,”一位证人回答,“但你把他打伤了。”“奇怪,”诗人说,“我原以为这一枪会让我高兴呢,可是现在我感到并不是这么回事。不过这算不了什么,一旦我们俩都恢复健康,就会重新开始。”但是,诗人的伤势非常严重,已不可能再重新开始了。去世前的两天里,他疼痛难忍,甚至想用手枪(人们发现他把它藏在被子下边)结束这种痛苦。弥留之际,他由于服了鸦片,疼痛减轻了些。他叮嘱妻子迁往乡下去住,两年后最好改嫁他人,“但要跟一个体面的人”。1837年的春天还没有叩响彼得堡的大门,死神就带走了这位诗坛的旷世奇才。按照普希金的遗愿,娜塔丽娅举家迁往米哈伊洛夫村,并把诗人安葬在圣山修道院附近的小山头上。其墓碑上刻着普希金早在16岁时就为自己写好的墓志铭: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和爱神相伴,慵懒地度过了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谢天谢地,他还是个好人。关于诗人一生的创作,他逝世前一年写的《纪念碑》一诗是个很好的总结:我所以永远能为人民所敬爱,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祈求过宽恕同情。诗人还自豪地宣称: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纪念碑……我的名字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会讲着我的名字。文坛姊妹花:勃朗特姐妹身份:英国作家死于:艾米莉,1848年(终年30岁);安妮,1849年(终年29岁);夏洛蒂,1855年(终年39岁)死因:肺结核地点:哈沃兹(安妮逝于斯卡巴勒)评价:在世界文坛上,一家三姐妹同登文坛,同留名作的只有勃朗特姐妹三人。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安妮·勃朗特的《艾格妮丝·格雷》便是三姐妹的代表作。这三位姐妹一生命运悲惨,没有一个人的生命超过40岁。然而,在她们流星般短暂的生命中,却为后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著。这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就是《简·爱》和《呼啸山庄》。勃朗特姐妹生长在一个穷牧师家庭。1827年,她们的母亲患肺癌去世,使这个贫穷的家庭陷入不幸。所幸的是,她们的父亲,那位穷牧师,是个学识渊博而又慈祥的人。他亲自教她们识字,指导她们看书读报,在她们心里埋下了文学的种子。3年后,以玛丽亚为首的四姊妹进寄宿学校读书。由于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恶劣,大姐玛丽亚与二姐伊丽莎白先后患肺结核夭折,夏洛蒂与艾米莉幸存了下来,自此在家与兄弟勃兰威尔、小妹安妮一起自学。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4个孩子便常以读书、写作,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由于家庭贫困,三姊妹还不得不以教书或做家庭教师来贴补家用。1846年,她们自己筹款出版了一本诗集,却只卖掉两本。第二年,她们姐妹的3本小说终于出版,但在当时只有《简·爱》获得了成功。《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则长期被湮没在了尘嚣之中。1848年,家中唯一的男孩勃兰威尔因长期酗酒、吸毒感染了肺病,于9月死去。勃兰威尔的死,对艾米莉的打击很大,这加快了她走向坟墓的步伐。不过一直到生命的终点,艾米莉倔强的性格都没有改变。她不畏惧死亡,在她看来,死亡给予她的“是用永恒的自由来换取短暂的生命”。她否认自己患了肺病,拒绝接受任何治疗。在12月19日她临死的这一天,艾米莉还是同意了看一下医生。两个姐妹想把她抬到床上去,“不用!不用!让我待在这里吧!”靠在大厅长沙发上的她这么说道。几分钟后,她便在沙发上溘然长逝,年仅30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唯一的长篇小说,然而它并未能被当时的读者所理解,甚至姐姐夏洛蒂也无法理解妹妹的思想。但是到了后来,这部小说却为艾米莉赢得了不朽的名声。较之于同时代的作品,该小说显示了卓尔不群的特点,因而被评论家惊奇地称为“一代奇书”和“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艾米莉去世后的第二年,年纪最小的妹妹安妮也患上了肺病,这位1岁便失去了母亲的女孩很早就习惯了刻意去掩饰内心的敏感和冲动。5月27日,她在临终前,把姐姐夏洛蒂叫到身边,轻声说:“我很爱你们大家,但我不知道怎么来表达。不要哭,姐姐,不管我到哪里,都不会受苦的。”安妮去世时年仅29岁。本来充满欢声笑语的一个大家庭,如今空荡荡地只剩下了夏洛蒂和她的老父亲。1854年,夏洛蒂与父亲的一个本堂神父结了婚。然而婚后不久,夏洛蒂也患了同姐妹们一样的病。而怀孕带来的疲惫,则加快了她走向死亡的步伐。她曾惶恐不安地向正在祈祷的丈夫问道:“噢!我不会死的,是吗?上帝不会把我们分开的,我们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啊!”1855年3月31日,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夏洛蒂的生命。人类心灵阴暗角落开拓者:爱伦·坡身份:美国诗人、小说家死于:1849年10月7日(终年39岁)死因:醉死地点: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城评价:爱伦·坡是一位浪漫、神秘的天才诗人。他从小就是一个孤儿,一生嗜酒如命。主要诗集有《帖木儿》《艾尔·阿拉夫》《诗集》,诗中多古怪、奇特、病态的形象。他是人类心灵阴暗角落的第一位开拓者,作品展现了在人类的幽暗心灵中,脱俗之美与带有疯狂梦魇的潜意识交织缠绕的现象。代表作《乌鸦》是一首悲叹死去的爱人的诗作,诗中的乌鸦对诗人的一切问题都以“永不复返”作答,表达了一种绝望的情绪。除诗之外,他还写有30多篇短篇小说,被视为恐怖小说的鼻祖。爱伦·坡的一生极其坎坷。由于酗酒嗜赌,他被弗吉尼亚大学开除。后来,因不守校规,又被西点军校开除。不过,他的婚姻却是文学史上最浪漫、最动人的故事之一。在26岁时,他爱上了只有13岁的小表妹弗吉尼亚,并且不顾一切地和她结了婚。当时他身无分文,实际上他从来就没有怎么有钱过。爱伦·坡对娇妻非常疼爱,在他那点石成金的神奇之笔下,他们之间的这种不朽的爱情,启示他写出了一些大大丰富了英语世界的最精美的诗篇。但后来,弗吉尼亚不幸患上了肺痨,而爱伦·坡穷得连给她买食物的钱都没有,就更别说寻医问药了。有时候,他们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一点东西可吃。当车前子草在院子里开花的时候,他们就把它摘下来,用水煮熟了当饭吃。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如此。生活如此艰难,但是每天她赠给他以歌唱,他赠给她以爱情,所以两人都感到很快乐。1843年,弗吉尼亚在他们住的破茅草屋里去世了。在死前的几个月里,她就躺在一床草褥子上面。他们没有足够的衣服可以御寒保暖,当她实在冷得厉害的时候,她的母亲就给她搓手,而爱伦·坡就给她搓脚。他拿在西点军校时穿过的衣服和斗篷盖在她战栗不止的身体上。晚上,他让一只猫睡在她的脚旁。她死后,爱伦·坡没有足够的钱来埋葬她,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才将爱人安葬。弗吉尼亚死后,爱伦·坡再也没有回过神来,他整天呆坐着想他的弗吉尼亚,靠酒精来麻醉自己。从白天到黑夜,从黑夜到梦中,又从梦中到白天,他就这样等待着、梦想着、渴望着他深爱着的弗吉尼亚。在那种深切的渴望中,他写下了有史以来男人献给妻子的最美丽的情诗:每逢月夜清明,没有一次不带给我,我美丽的安娜贝尔·李的幻梦,每当星儿上升,没有一次不使我记起,美丽的安娜贝尔·李的明眸。所以,在夜潮上涨的整个夜晚,我都躺在我的爱人,我的爱人,我的生命和我的新娘身边,她的坟就在那海畔,她的墓就在那奔腾歌唱着的海畔。1849年9月29日,爱伦·坡来到了巴尔的摩,他发现全城正沉浸在选举的热潮中,人们正在投票参加国会选举。一些由各政党雇用的帮派,穿梭于大街小巷中,寻找公民,先是请他们大喝一顿,然后便带他们去投票。常年的酗酒,使爱伦·坡的身体抵挡不住哪怕一杯酒,不过他还是被卷入这股人流之中,喝得烂醉如泥。10月3日,人们见到他时,他人已经虚脱,穿了件衬衫,戴了顶撕裂的棕榈叶帽,身上沾着粪便,倒在酒店的一把椅子上。人们把他送到送到华盛顿慈善收容所,他在那里待了几天。当主治医生鼓励他,说他很快又能回到朋友身边时,爱伦·坡对他说:“我最好的朋友为我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拿一颗子弹射穿我的脑袋。”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天晚上,爱伦·坡仍然坐在酒馆里,头发乱蓬蓬,神情恍惚,脏兮兮的,整个外表令人生厌。当他正常时,那高高的额头、传神的眼睛曾经是他的显著特征。此刻,那对眼睛黯淡无光,遮在一只破帽子底下,帽子几乎连帽檐都没有了。他身上穿着一件薄布外衣,许多地方挂破了,裤子也破得已不像条裤子,衬衫皱巴巴的,全身上下脏得不像样。第二天,也即10月7日黎明,爱伦·坡去世了。他临终前喃喃地说了句:“但愿上帝来帮助我这个可怜的灵魂。”便结束了自己才华横溢却又短暂凄美的一生。俄国文坛盟主:果戈理身份:俄国作家死于:1852年2月21日(终年43岁)死因:体虚地点:莫斯科评价:果戈理的主要作品有《钦差大臣》《外套》《死魂灵》(第一部)等,他以“极度忠实于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笑中含泪的讽刺手段,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和农奴制的丑恶与黑暗。他的创作和普希金的创作相配合,奠定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1852年1月,《死魂灵》的第二部已用工整的字迹清清楚楚地誊写,就等着通过检查后送去付印。然而此时,果戈理在精神上已完全为向他施加不良影响的马蒂厄神父所控制。马蒂厄神父是他的牧师,他一遍又一遍地以上帝的旨意劝说果戈理放弃文学,献身上帝。在马蒂厄神父的鼓吹和控制下,果戈理的世界观中根深蒂固的宗教赎罪思想、神秘主义和害怕革命变革的情绪迅速膨胀起来。他竟然要回到宗教迷信和宗法制度中去拯救自己的灵魂,并对过去发表的揭露社会矛盾的作品表示了公开的忏悔。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改变了出书的主意,对自己多年来的成果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在他看来,他已写完的第二部竟是一部未完成的、相当糟糕的作品。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确信,当我尽到自己的职责和完成了我所承担的工作之时,我就会死去的。而如果我让不成熟的作品问世,或者我只能向世人提供一点微小的东西,那么,我就会死在完成我来到人间所承担的责任之前。”这时,他强烈地感觉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来到人间所承担的责任。2月11日夜间,在马蒂厄神父的授意下,果戈理用火点燃了《死魂灵》第二部的手稿,将多年来的劳动,以及为这一劳动所付出的心血和对生活的希望,付之一炬。就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在火焰的跳动下化为乌有。此后,果戈理便进行守斋,每天只吃几汤匙燕麦糊和一片面包。夜里,为了不让自己做梦,他努力克制自己不睡觉。守斋的恶果接踵而至,他终于大病一场。生病期间,他非但没有放弃苦修,反而变本加厉。他整天穿着睡袍,既不洗刷也不剃须,拒不饮食也不服药。他脸朝墙壁,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医生不得已试图对他进行强制性治疗:在他身上喷洒冷水;给他洗温水浴;在他鼻孔里放蚂蟥。他双手被捆绑,嘴里尖声大叫,要别人放开他,让他清静:“看在上帝的分上,请你们别折磨我!”2月20日夜间11点,果戈理已生命垂危。他从枕头上微微抬起头,清清楚楚地说了句:“梯子,快搬梯子来!”这句没头绪的话很难理解,后来人们在他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一架梯子从天而降,已为我们准备就绪,一只手向我们伸来,帮助我们向上攀登。”果戈理浑身冰冷,家人用热的大面包敷在他骨瘦如柴的身体上。他开始低声谵语:“快走,拿走,给磨坊上料。”第二天上午8时,果戈理停止了呼吸。[楼主] [4楼] 作者:一步两搭桥 发表时间: 2012/04/09 08:40 [加为好友][发送消息][个人空间]回复 修改 来源 删除下残缺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身份:英国作家、剧作家死于:1900年11月30日(终年44岁)死因:病逝地点:巴黎美术街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