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每天学点投资学2-3

作者:丹阳 字数:29964 更新:2023-10-09 13:05:03

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情绪,会使投资者陷入一次又一次的冲动,或无视风险激情追涨,或绝望于机会悲情杀跌,最终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从投资市场涨跌的历史发展来看,投资者在牛市行情中很容易被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所鼓舞,从而逐渐丧失了对投资产品价值的理性判断而幻想永久繁荣大胆买进,结果把投资变成了巨大的投机。反之当投资者遭受到市场暴跌的惨烈打击时,会憎恨甚至诅咒投资,直至完全忘了机会的存在,让情绪一次次代替理性来主宰投资。当理性的投资被情绪所捆绑,投资者的损失也就无法避免了。从短期来看,投资市场是一个投票机,而从长期来看,投资市场就是一台称重机,市场的价格不会永远偏离价值,任何狂热或者悲观的情绪都会导致对价值的背离和偏差,最终的失败可想而知。只有擅长控制情绪的投资者,才有机会看清楚市场真正的内在价值,把握好偏离内在价值的市场价格向价值的逐步回归。投资是一个理性的行为,这种行为是长期的,甚至是贯穿一生的,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就应当坚持做到不被市场情绪所感染、误导,始终保持冷静,不以涨狂,不以跌惧,注重长期价值分析判断,让理性成熟的投资理念而非情绪来控制你的投资行为,杜绝一切非理智的买卖冲动,这样,你的投资才能拥有一个稳健的未来。2008年,巴菲特所掌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公布了这一年的财务报表。报表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2008年全年的盈亏表现创下了巴菲特自1965年担任公司总裁以来的最低收入状况,单单第四季度的投资收益就下降了96%。随后,巴菲特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说:“在2008年的投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很愚蠢’的投资项目。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情绪上的波动。”巴菲特所说的由于情绪波动所造成的最大的错误是他在国际原油价格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时候,错误地选择了购入美国排名第三的石油公司——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他说:“当时国际原油价格的疯涨使我的情绪失去了控制,我完全没有料想到原油价格会在2008年下半年的时候急剧下降。”这次情绪上的失控,不仅使巴菲特在这个投资项目上失利,更糟糕的是,他在2008年的投资计划都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在购入康菲石油公司的股票之后,巴菲特紧接着又花了2.44亿美元收购了两家爱尔兰银行的股票。可结果是,自从购买后到当年的12月份为止,这两家银行的股价就下跌了89%。巴菲特说:“到了2008年年底的时候,我就像是一只误入羽毛球赛场的小鸟,带着满身的血迹和困惑结束了这一年的工作,而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在这一年里没能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作出了许多错误的抉择。”巴菲特最后说,作为一个投资者,出现这种情绪失控的行为是很不理智的,所造成的后果也将是极其严重的。而要想避免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就需要投资者注重平时的情绪锻炼,你是否在平时就容易发脾气,就容易激动呢?如果是,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如三思而后行,如数数,特别激动或特别愤怒的时候在心里从1默数到30。情绪锻炼是一个方面,制订操作计划并且严格执行也可以拒绝情绪的干扰。也就是说,在决定投资某种产品的时候,可以综合分析后再制订严格的操作计划,比如,在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买卖的数量和价格是什么;必要的止盈和止损位等。要做到良好的情绪控制,使情绪不至于影响到合理的投资操作,还要多读书学习,掌握投资市场上的各种基本知识。比如,在这个环境中其他投资者在想什么;影响这个环境的因素有哪些;自己的投资科学吗;如果发生亏损,能承受多少;怎样做最安全就怎样做;如果证明不做是安全的,那就坚决离开休息,这时你可以去做别的你擅长的投资……巴菲特的失败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讲都是一个警示。一直以来,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只要掌握了投资的操作技巧就可以百战百胜。但事实上,能影响投资最终结果的是投资者的主观因素。你要切记,在投资市场上,尽管市场分析方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但对于单个投资人而言不变的任务在于——不必精通理论,只要控制自己。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永远会有意外发生,投资者本身的态度才是输赢的关键。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成功自然会敲门。投资箴言: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在投资市场中,更要学会有效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取得投资的成功。投资成功的关键:剖析自己要想在投资市场上获得持续的成功,有一些方面是必须做到的,比如时刻剖析自己就是其中的法则之一。处于创业阶段的马亮与他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小有收获后决定到资本市场上一试身手。2008年2月,经过深思熟虑后,马亮将自己的12万元积蓄投入了期货市场。在入市的一个月前,他就有关期货市场的知识进行了一番恶补。自以为基本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了,马亮选择了和合伙人一样的期货品种。可造化弄人,虽然马亮买的期货品种和合伙人的一样,但在这轮投资中,却并没有像合伙人那样获利,反而还亏了不少钱。是运气不好还是存在其他问题?经过这次失利后,马亮并没有急于进行第二次投资,而是冷静下来,细数自己失败的原因。通过自我分析,马亮认识到自己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犯了投资市场上最大的错误:贸然进入自己不熟的领域。首先,自己对期货根本就不了解,只是看到别人在这方面的投资获利颇丰,被利益所诱惑自己才进入期货市场的。另外,虽然在进入期货市场之前,自己也曾恶补了一些关于期货的知识,但实践中期货投资的复杂性远远是这些知识所不能弥补的。总结经验以后,马亮将自己的投资领域定位在了比较熟悉的股票市场上,股票市场相对于期货来说,风险要小一些,而且自己以前也有过投资股票的经验。另外,在投资股票的时候,他也选择了自己所熟悉的行业。为了能把握自己的投资方向,他适当做了一些功课,并围绕自己的选股方式,在投资策略上做了适合自己的修正。首先,选择基本面向好的行业,并熟悉行业发展前景和特点;其次,在确定的行业中,选择价格相对偏低的个股,只有拥有一个“好”的价格,股票才有投资价值;最后,集中持股,捏好手中的票,较长时间持有等待上涨。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汽车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从3月1日到12月31日,国家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等,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另外,在国务院年初出台的汽车消费鼓励政策中,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马亮认为,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支持力度算得上少见,必然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他认为汽车股必然会在今年的行情中大有作为,而小排量整车企业将率先受益。于是,一汽夏利、长安汽车、江铃汽车首先进入了马亮的股票池。由于长安汽车年初停牌,马亮率先配置了一汽夏利和江铃汽车,两只个股分别投入了10万元,其中在9元附近买入江铃汽车,在5元附近买入一汽夏利,买入时间为1月下旬至2月初。到5月初,两只个股在3个月的时间内涨幅均超过了50%。此时,马亮抛售了一汽夏利,而保留了江铃汽车。他想,如果整车企业率先受益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那接下来受益的就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出于这一考虑,5月中旬,马亮在7元附近买入了汽车玻璃龙头企业——福耀玻璃。到8月初,江铃汽车已经上涨到20元,马亮的收益已经超过100%,此时他抛售了江铃汽车,暂时保留了福耀玻璃,而后者此时已经涨至12元,涨幅也近70%。现在,打开自己的账户,马亮喜不自禁,收益率居然高达大约200%,比最优秀的基金经理王亚伟的收益率还要高出很多。投资成功的关键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时刻剖析自己。投资的过程,只有买进和卖出两个动作,当你对一个产品买进或卖出以后一般就算完成了一次投资。对于这样的一次投资来说,其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结果如何,投资者都应该反思一下,这一次投资成功和失败的细节,这样就能不断进步。如果投资大获成功,也就是获利很多,这似乎是应该庆祝而不是进行自我剖析的时候。但事实是,投资者在此时更应该静下心来,理性地面对赚来的银子。由于成功,投资者更多的是看到自己优秀的判断分析能力和果断的操作能力,其实这只是自己在这次投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俗话说“人无完人”,尽管这一次投资成功了,但是不是可以考虑这样一些问题:自己为什么当时只投入了三成资金而不是更多?市场上涨了10元为什么自己只获利了5元而不是更多?自己为什么没有躲开价格曾经回落30%的调整?当然,在投资过程中,谁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投资者应该追求完美。如果投资失败了,要做的绝不是怨天尤人,而更应该是剖析自己,到底这次投资的失误在哪里?其实每一次投资失败,投资者都很难逃避自己的责任。比如对大盘的判断错了,或者对上市公司的情况判断错了,或者对盘中主力的意图判断错了,等等。每一次失败后,如果都能够进行彻底的自我剖析,相信犯同样错误的次数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一次投资以保平出局,这似乎是一次可以忽略的投资,但其中同样有很多值得剖析的地方,因为当我们决定进行一次投资时肯定不是以保平作为目标的,因此一定发生了一些意外,使此次投资没能达到投资的预期。这时候,投资者剖析自己的目的就是对这些意外情况进行更深层次地分析,以期在以后的投资中尽量考虑的更周全一些。只有通过不断地剖析自己,才能减少失误的概率,从而提高投资的成功率,使自己的投资做到越来越理性和完美。投资箴言:不管投资结果是好还是坏,投资者都应该时刻剖析自己,寻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只有不断剖析自己,才能吸取教训,获得更多赢利的机会。直面投资困境——即使摸到一副坏牌,也要学会把它打好打牌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摸到一副很差的牌,就会从心底失去赢的信心。其实,投资就好比打牌,不可能每次运气都那么好,把把摸到好牌。但即使是摸到一副坏牌,也要努力把它打好,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机会。2009年1月到2009年底,小吴在投资市场上的状况,真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2009年1月,小吴带着自己10万元的积蓄进入投资市场,在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小吴买进了一只股票。他认为自己平时没有多少精力去同时照顾好几只股票,他相信,只要买一只,能够赚钱,也是不错的。据小吴的研究,这只股票一个月以来,走势良好,他认为还有上涨的空间,于是,毫不犹豫地全仓买进。本以为自己买到了一只不错的股票,但事实上,第二天,这只股票突然来了个急转直下,一路下跌。连续一个月,一直都处于下跌状态。卖出,小吴又不甘心,但这一路的下跌,也让小吴失去了往日的信心,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在投资市场上“转悠”。陷入这种矛盾的情绪中,小吴一直不能自拔。这时候,同事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同事说:“亏损是常有的事,能在亏损中反败为胜才是高手。”听了同事的话,小吴冷静地分析了手上的这只股票。从这家公司的简介,到这家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从财务报表,到这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小吴都一一做了分析。他认为,这家公司的股票还有回升的可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只要能够耐住性子等待,回升是迟早的事。了解这一情况后,小吴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安稳了许多。但是,这些功课显然不够,为了以防其他情况,小吴还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了止损点,当股票价格跌落三分之一的时候,就不再等待,立即卖出。同时,他还领会到了投资市场上那句“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真谛。在这次经验之后,小吴利用手中闲置的资金,买入了一些基金,办理了定期定存计划,每月固定存入一些钱,不管是涨是跌,坚持长期持有。另外,他还将剩余的钱,存进了银行,一部分作为应急资金,一部分作为定存。这样,一旦投资市场失利,自己的生活也不至于受到很大的影响。到2009年底,小吴的投资组合开始显现出优势,首先,那只下跌的股票,逐渐开始反弹,虽然上涨不温不火,离小吴的买入价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小吴还是看到了希望。而他的基金定投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虽然这只基金中途也跌过,但由于坚持定投,小吴在跌势中的投资成本也降低了,所以还是有些赢利。可以说,在这次投资开始时,对小吴来说是一副不折不扣的坏牌:刚买入就开始下跌,也没有设置止损点,对自己失去信心……此时,他完全可以破罐子破摔,割肉离场一走了之。但他并没有这么做,牌可以坏,但心态不能坏。不难想象,如果小吴马马虎虎地对待自己的这次投资,他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以亏损失败出场,他更加不会了解自己真正的投资实力。那么,在下一次的投资中,他或许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谁都不知道下一次的成功将在什么时候到来,要想不错过它,唯一的办法就是时刻保持最佳状态。现在所走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为明天埋下了伏笔,今天的所作所为,也就决定着你明天投资的成与败。所以,哪怕拿到再坏的牌,也要用平常心对待,不抱怨,不气馁,而是要尽力将它打好,因为每一次出牌,都与结果息息相关。投资箴言:投资,并不是每一次运气都那么好,也有运气差的时候,但即使是这样,也要尽力,因为你的每一次投资都是在为下一次做铺垫,铺垫做得越结实,后面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第四章透视投资组合——为你的资产结构照个X光简单地说,我们的资产净值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如果负债已经超过资产,就表示我们一定要赶紧缩减负债,以免造成“资不抵债”的破产危机。其重要性就好像士兵上战场,随时都要掌握自己的后勤补给到底有多少,才能策划战线应该怎样延伸,也就是说,只有了解自己的资产架构,才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手边可以动用的资源,引导自己的投资方向。不管有钱没钱,善用资产配置好赚钱投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即使是低收入者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事实上,投资成功的关键并不是有钱没钱,而是你有没有合理配置你的资产。美国《金融分析家杂志》上说:投资收益的91.5%由资产配置决定。也就是说,剔除资产配置所产生的收益,具体的资本投入,投资品种的选择,操作的技巧等因素所带来的投资收益比重不足10%。中国投资市场的有效性虽然不及美国市场,但相关市场研究也表明,70%的投资收益来自资产配置。所以说,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要想达到在投资市场获利的目的,重点不是你有钱没钱,而是你有没有配置好你的资产。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资产配置的意识,他们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应该买入什么投资品种,什么价位买入,什么价位卖出等问题。这种决策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对投资者的专业性和时间要求比较高,普通投资者难以做到。这就是投资中对80/20法则的“倒用”:花费80%的精力,来做只能带来20%收益的事情;而可以带来80%收益的决策,却只用甚至不到20%的精力考虑。还有些投资者将资产配置等同于分散投资。他们将自己的资产在各大类投资产品中平均分配。他们把这样的分散化投资称之为“资产配置”,以防范风险。事实上,分散投资并不等于资产配置。分散投资是对不同投资赚钱的概率大小不作区分,寄希望于某些品种的上升来抵消某些品种的下降,通过整体收益获得平均回报率。而资产配置追求的是“提高确定性”,也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分析各类资产赚钱概率的大小,对于赚钱概率大的资产,加大其配置比例;对于赚钱概率小的资产,哪怕后来证明可以带来很高收益,也要降低配置比例甚至不予配置。比如,在2008年下半年,经历了风险教育的投资者如果仅仅是分散化投资,依然不能避免亏损;而如果选择将大部分资产配置于赚钱概率很高的债券相关产品,则收益率依然令人满意。资产配置是普通投资者赢利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真正理解了资产配置的含义,才能发挥资产配置的重要作用。那么,到底什么是资产配置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资产的分类。从广义上讲,资产主要分为三大类:1. 权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主要是由价格波动带来的资产,以股票为典型代表,包括以此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各类投资产品(如股票基金等)。2. 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各类债券、存款以及以此作为投资标的的投资产品(如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3. 其他个人资产。包括个人拥有的其他不动产(房子)和动产。资产配置就是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不同的人生阶段,有效地划分资产的比例。主要步骤有三:1. 依照投资者的风险属性与规划需求,配置资产。年纪较轻、负担较少、资产较多的人,能够承担较多风险;反之,态度就要比较保守。2. 决定每一个资产类别的投资比例。风险承受度高的人,适合操作股票甚至期货、选择权等结构性产品;风险承受度低的人,债券、定存较为适合。不管投资者怎样配置,在资产组合中都要建立攻击与防御的部位:攻击部位的效果是增加收益,防御部位的目的在于确保资金的安全。3. 定时检视绩效并调整内容。人生的阶段不同,投资市场环境不同,资产的配置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投资者要随时检视和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一旦绩效表现没能达到预期,就必须适当调整,才能达到理想的投资效果。投资箴言:投资的关键不是有钱没钱,而是你有没有合理配置自己的资产。合理配置资产,才能让你在投资市场上“赚到钱”。找出不断吞噬你财富的投资黑洞不论多么坚固的高楼大厦,墙脚被东挖一块、西移一块,时间一久照样会变成残垣断壁!就好比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时候,其发挥出来的防御力量令人惊奇。但许多年后,长城脚下的居民们为了盖房子,把长城的砖瓦一块一块地拆卸下来,不待自然力量的摧残,万里长城早已不复当年的威风。现实生活中,当你在拼命赚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也许正在被无声地侵蚀着。你在拼命赚钱,可总有什么东西在扯你的后退,这种感觉实在是不怎么样。如果你想停止当个过路财神,就从找出不断吞噬你财富的投资黑洞开始吧!1. 盲目投资。投资,需要投资者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相当的专业知识。可是,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这样一些人,对投资市场的规律一无所知,对自己投资的产品也一知半解,他进行投资,只是看到别人在这个市场中赚了钱,于是,心里一热,也跟着进来投资。结果,因为自己的无知,辛苦积攒下来的积蓄都成了学费。2. 投资观念保守。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经济条件也不断改变,过去的投资模式并不一定适合现在的社会。比如说,以前人们增加财富主要靠储蓄,在那个存款利率尚高的年代,单单依赖定存就可以安度退休生活,可是在现今银行利息压不过通货膨胀的年代,如果还抱着以前的投资观念,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你的财富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通货膨胀侵蚀了。3. 扩张信用。信用卡的盛行凸显了“信用有价”的事实,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甘愿成为信用卡的忠实粉丝。但过去几年发生在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卡债风暴,让我们看清随意扩充信用,滥用预借现金或循环利息所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以韩国和日本为例,通过信用卡借贷的资金成本大约是年息20%~30%左右,这对任何一个上班族来说都是一笔承受不起的超级负债。4. 贪婪。“贪婪”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幻想一夜致富、坐拥高利的人不在少数,“有心”人士常会利用这项人性的弱点,让你在有意无意之间,付出惨痛代价。例如,怂恿你参加未上市公司的投资计划,让你抵挡不住诱惑,想要“以小搏大”,但通常出乎意料的利多消息可能轮不到你头上,血本无归的投资却有可能是你不变的下场。“有梦最美、希望相随”虽然能激发动力,但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比较实在。投资箴言:不论你在干什么,总有一些东西在扯你的后腿,积累财富也一样。你只有找到这些不断吞噬你财富的投资黑洞,才能不当个“过路财神”。投资组合配置的关键:风险承受能力经常会有投资者抱怨:股票亏了一大半、基金严重缩水、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买理财产品又怕有风险……这些抱怨好像使投资者一下子失去了投资的方向。的确,在市场情况不太好的情况下,要达到投资预期收益是比较困难的。但投资者应该明白: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只要投资者合理配置好投资组合,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样能获得合理的收益。那么,怎样才算是合理的投资组合呢?构建投资组合,最关键的一步在于投资者对自身风险能力作出合理地评估,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对资产作出规划和配置。一般来说,下列三个因素,决定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1. 年龄与投资期限。年轻的投资者一般能承受较大的风险,他们遇到短期账面亏损,还有时间去弥补;年长的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对来说,就变得小一些。2. 总资产及收入情况。一份安定、高收入的工作,一份丰富的个人财产,代表一个安全网,可以从容应付短时间的投资损失,也代表可以更进取地投资。3. 个人情绪。有一些人对金钱特别紧张,他们可能无法面对损失,即使账面上的微小损失也令他无法入睡。有一些人面对损失,处之泰然,认为是漫长投资历程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根据上述风险因素的不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1. 极低。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是极为保守型的。他们对投资非常谨慎,非常不愿意面对投资亏本,他们不会主动参与有风险的投资,纵使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他们还是希望将投资存放于相对保本的地方。这类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的时候可以以定期、活期搭配的储蓄以及银行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或者配置一部分的货币市场基金为主,这样既能实现一定的收益,又不影响日常一些必要开支。2. 较低。这类投资者是保守型的。虽然他们能承受一定的风险,但不愿承担过大的风险。适合这种类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储蓄+基金(或者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及投连险),其中,相对保守的,可以采取70%储蓄+30%基金的方式;略微激进的可以采取50%储蓄+50%基金的方式。3. 中等。这类投资者是“平稳型”的。这类人有较大的风险承担能力和意愿,他们最适合的投资组合应该是储蓄+基金+股票,没有任何股票投资经验的可以采取50%储蓄+30%基金+20%股票的投资方式,有股票投资经验的可酌情减少储蓄和基金的数量,多投资些股票。4. 较高。这类投资者是“进取型”的。这种类型的投资者明白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投资定律。他们很可能较为年轻,对未来的收入充分乐观,在处理个人财务上,具有足够的安全网。适合这种类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方式可以是,储蓄+基金+股票+期货。经验相对少一些的可以采取30%储蓄+20%基金+30%股票+20%期货。如果经验相对较多的投资者,可以适当增加股票和期货投资的比例。投资箴言:资产配置的关键是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设置的投资组合,才能帮你获取更高的回报。投资组合中的“核心与卫星”在投资市场中,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调整投资策略才能规避投资风险,使收益最大化。对于这个问题,有关专家表示,有效地进行资产组合不仅能分散投资风险,也是获得不错收益的重要保障。有效进行资产组合,就是投资者通常所说的“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但很多投资者在对“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就是要多多购买投资品种,比如说,股票、基金、储蓄、保险等买了一大堆,但最后却发现,风险并没有减小,收益也没有增加。其实,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建立投资核心组合的基础上,分散投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核心与卫星”的投资组合策略。“核心与卫星”投资组合策略是将投资资产分为核心投资和卫星投资两大部分。核心部分是投资的主体,占投资总资产的比例为70%~80%,一般不作调整。核心投资是以长期持有并且能够稳健获利的投资工具为主,比如说股票型基金,因为其波动性较低,且获利稳健,可以作为资产长期配置的工具。卫星部分是投资的附属部分,反映投资者的个性和爱好,投资者可以跟随市场随机调整和变动。卫星投资一般用于短期操作,利用的工具其特性是波动大、报酬率高。一个形象的比喻“核心与卫星”投资组合如同星体中太阳系,太阳作为恒星是太阳系中的核心,是固定不变的,而地球及其他七大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在运行中变动。在作投资决策时,首先要考虑好核心投资的构成,然后才考虑卫星部分。但在现实投资中,不少人是本末倒置,投资时首先考虑寻找“黑马”,即投资风险较大,获利较高的投资品种,发现不对就开始频繁换“马”,根本就没有核心投资的概念。有一份研究表明,在投资市场上一些机构投资者的平均回报是市场回报的77%,而个人投资者的平均回报只有市场回报的48%,其主要原因就是频繁换“马”。频繁换“马”一是增加了交易成本,二是交了过多的税。现代投资组合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投资一定要有核心组合,核心组合能够减少投资组合的剧烈波动,增加收益的稳定性,有效地分散风险。如果只是单纯地增加投资品种的数量,那么数量越多,分散风险的效率也就越小,投资组合的安全性并不会因为投资品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核心组合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但是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卫星投资的成分却可以提高整体的回报并降低投资风险。不同风险承受力的投资者持有的核心投资和卫星投资的比例会有所不同,比较保守的投资者,核心投资的比例会较高,相对的卫星投资比例就比较低;而积极型的投资者,核心投资比例会比较低,而卫星投资的比例会比较高。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工具之前,首先要清楚自己核心与卫星投资比例,才能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一般核心部分占投资总资产的比例不要低于50%,大致比例为70%~80%。核心投资是实现投资目标的基础,是投资中的长期投资成分;卫星部分是可能增加你回报的短期投资,这些投资可使投资多元化,并提供增长的机会。例如手中有10万元积蓄可以做投资时,你可以用其中的7~8万元投入风险较小投资期较长的核心组合中,这样投资3~5年后仍然可以拿回原先的10万元;用剩下的2~3万元,就可以去做一些较积极的投资,例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风险较高的投资。这样一来,就算2~3万元的投资发生了亏损,也不会影响到原有的10万元,但如果这2~3万元的投资有较高的回报,资产就会以较快的速度增值。投资箴言:建立投资组合要遵循“核心与卫星”的投资策略,核心是保证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的前提,卫星是提高投资者收益的补充。合理分配两者的比例,能够使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不管切得多薄,香肠片也还是香肠——千万别将同类投资做组合投资组合的好处显而易见。投资者如能坚持长期投资,通过投资组合来防范风险,一定可以安然度过市场的短期跌势,也能降低风险或减少波动性。投资组合通俗地说,就是在投资活动中,购买多种不同的证券,以及不同行业和部门中的各种投资产品,以达到分担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进行个人资产分配,即把投资组合分散于不同的资产种类,包括股票、债券、现金(货币市场基金和短期定期存单都被视为现金)、不动产和黄金等。一般来说,每一类资产都有不同的报酬和风险标准,而且他们的走势肯定也是各不相同。有可能这种类型的投资产品价值在上升,另一种投资品种的价值在下降,这样,就能抵消价值下降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尽管各种投资品种的名称不同,但注意“不管切得多薄,香肠片也还是香肠”,也就是说,在进行投资组合的时候,如果将同类型的投资品种做组合是无效的,同类产品过多,会使你的组合失衡,不知不觉中放大了市场风险,阻碍投资目标的实现。因为相似的投资品种倾向于同涨同跌。所以,投资时要选择两种不同的类别(如股票和古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同涨同跌。另外,投资者还应该注意,在同一类投资产品中也应该进行投资组合。比方说,购买股票时,最好同时购买高市值股、中市值股、低市值股。如果投资者喜欢基金更甚于股票,那么就可以将投资组合定位于大盘成长型、大盘平衡型、小盘成长型、指数型基金等。事实上,如果想要真正收到投资组合的效果,投资组合应该同时持有股票和基金,以及固定收益证券。但是在使用投资组合时,投资也要注意,虽然投资组合能够降低风险,但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张先生是某外企的白领,工作三年,手中已经有了一些积蓄,因为考虑结婚买房,所以,他想通过投资来为自己积攒点财富。因为考虑到对投资市场的不熟悉,而且他也经常听别人说,在投资的时候,要注意分散风险,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于是,张先生就用10万元中的5万元来炒股,2万元换成美金做外汇宝,1.5万元用来收藏古币,1万元买了开放式基金,5000元买了份分红险。组建投资组合后,张先生本以为这样就能高枕无忧了,但令张先生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投资效益却非常不理想,股市亏了、美金下跌、古币也没有什么动静,只有开放式基金挣了钱,可惜又买少了。这一年下来,获得收益还不如直接存银行多。张先生心里很纳闷,投资组合不是能够分散风险吗?为什么自己的收益还不如直接将钱存进银行呢?投资组合本身确实可以降低并分散风险,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一个投资组合中,投资品种过多,就很容易分散投资者的精力,使投资分析不到位,结果极有可能在哪儿都赚不到钱,甚至还会出现资产缩水的危险。所以说,对于投资者而言,通过投资组合来规避风险是必要的,但也要很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组合中的投资品种,品种不宜过多,只有把优势兵力相对集中,才能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实现最大收益。要记住,过犹不及在投资市场中同样适用。投资箴言:投资组合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收益,就某项投资组合而言,与组合中其他资产的关联性越低,该组合所能带来的收益也就越大。第五章投资中的心理学博弈——像投资学大师一样思考,像心理学大师一样行动在投资领域,心理学是人们关注最少的层面,但它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每一个投资行为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或者可以说,投资市场的波动是由投资者的心理来决定的。因此,成功的决策要求投资者深谙心理学的真谛。投资学背后的心理学2010年5月17日到5月23日,重庆市有6个项目推出新房源,共计1637套,约11.32万㎡。从成交价格来看,市场成交均价为4705.97元/㎡,比前一周减少了499.26元/㎡,降幅为9.59%,降幅明显。以南方玫瑰城为例,2010年4月17日,A1组团开了三幢高层,均价为5400元;5月22日开出A2组团的4、6、9三栋高层,共523套,均价在5300元/平方米左右。新开盘的房源与前次相比,每平方米有80~100元的让价空间。同时,开发商还拿出了50套特价房,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打九七折。房价差别不大,但购房者的反映却有明显变化。4月17日,南方玫瑰城500多套房源开盘首日,就卖出400余套,首日消化率接近8成,而5月22日新开盘的房源,首日卖出不到150套,消化率不到三成。购房者观望心理依然浓厚,尤其是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左右了大多数人的投资行为。买涨不买跌是投资市场上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从投资者的心理角度分析来看:在房价看涨的时候,投资者心理都会有一个预期,那就是市场价格还会再涨,如果现在不买,涨价以后很有可能就买不起了,或者要付出比现在高昂许多的代价;而当市场价格看跌的时候,投资者也同样会有一个心理预期,那就是市场价格还会再跌,虽然谁也无法判断最低点在哪里,但毫无疑问的是,没有一个投资者愿意自己刚购买的房产,没过几天就大幅贬值。由于投资者这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于是投资市场上买涨不买跌的情绪就变得十分普遍。除了这种买涨不买跌的现象,还有很多现象都与投资者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比如说,从众心理。一般说来,人通常都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和意见与群体不一致,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他趋向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导致投资者在对市场没有一个基本了解的前提下,看到别人买,自己也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是,反正不只是自己买了,其他的人也买了,到最后,赔的也不只是我一个。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投资者在市场看涨时热情高涨,看跌时则人心惶惶,使市场投机氛围加重。从众心理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大,它让投资者放弃了独立思考,必然导致无意识的投资行为者,这其中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当然,投资学与心理学联系极为紧密,并不仅仅是上述两种心理如此简单。可以说,每一种投资行为背后,都受到人们心理意识的调节控制,诸如,投资决策动机、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很多时候,投资市场并不能只靠理性去推测,人心狂热的时候,什么理智都会被抛到脑后。所以说,在投资市场中,投资者除了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风险意识以外,良好的心理分析能力,也是投资者成功的必备素质。投资箴言:任何投资行为都受到投资者心理因素的影响,可以这样说,在投资市场上掌握一定的心理分析能力,是投资者必备的素质。投资与囚徒困境的心理博弈战甲、乙二人合伙作案,结果被警察抓了起来,分别被隔离审讯。在不能互通信息的情形下,也就是彼此不知道对方是坦白还是缄默的前提下,每个嫌疑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或者保持沉默,与他的同伙合作。这样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如果两人都不坦白,警察会因证据不足而将两人各判刑一年;如果其中一人招供而另一人不招,坦白者作为证人将不会被起诉,另一人将会被重判二十年;如果两人都招供,则会因罪名成立各判五年。这两个嫌疑犯该怎么办,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他们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相互合作,保持沉默。这样,他们能够得到的结果是,被判刑一年。当然,他们也会有第二种选择。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他们追求的是自己最大利益所在,于是问题开始了,两个人都十分精明,而且都只关心减少自己的刑期,并不在乎对方被判多少年。每个人都会这样推理:假如我招了,我立马可以获得自由,显然招比不招好,而不招却要坐牢一年;假如我不招,对方招了,那么我就要做二十年的牢,而我招了,就只做五年;显然还是招更好一些。可见无论对方招与不招,我的最佳选择都是招供。最终,两个人都会基于同样的想法作出招供的选择,这对他们个人来说都是最佳的,即最符合他们个体理性的选择。但就整体而言他们得到的结果却是最差的,因为这样的选择表示他们获得的刑期都是五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对于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人而言,他在这场博弈中所寻求的是最稳定策略。也就是说,无论对方怎样行动,我的策略是保证我不是“被害者”。对方背叛,我也背叛,求的是“不吃亏”,而对方的不坦白与抗拒,也会给我提供可乘之机——即背叛能得到更多。总而言之,我的背叛总是好的。所以,两人都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最优的选择,但没想到却得到了最差的结果。这就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囚徒困境”。从本质上讲,投资市场也是一个博弈的场所。投资者要获得赢利就必须低买高卖,当某种投资产品的价格达到高位后,对每个投资者而言,不论其他投资者选择什么策略,自己的最佳策略就是卖出,于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每个投资者都争先恐后地卖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共输”,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没有人能及时在高位时卖出的。按照“囚徒困境”原则,如果投资者能够通过共谋决定都不卖出,其结果显然更优,这正是一个“共赢”的结果。但这一策略因不符合个人理性而难以实施,这意味着,真正出现的结果几乎只能是“共输”,而难以出现“共赢”。事实上,如果投资者足够理性,他们事先就能预见到这种“共输”的结果,这样的话,他们甚至从一开始就不会买入这种价格的投资产品并推高产品价格,这就是说,在投资市场上“合谋”根本难以出现。那么,投资者怎样才能走出投资中“囚徒困境”呢?答案就是巴菲特最为推崇的价值投资法。价值投资要求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高于其市场价格,即投资于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的产品。在短期内,投资产品的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价格未必等于内在价值,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价格必然向其内在价值复归,这就是说,内在价值作为市场价格的基础形成了对一定价格水平的支撑。因此,投资于价值型产品承担的风险比较低,而预期收益率则比较高。如果投资者采用价值投资方式,以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作为投资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改变投资的博弈性质,进而走出囚徒困境。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投资市场上囚徒困境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价格的形成不是以内在价值为基础,而是由供求关系所决定,从而导致投资者的买卖行为完全退化为一种博弈。当价格丧失内在价值支撑的时候,市场参与者必然蜂拥杀出,其结局只能是“共输”。如果投资者以内在价值作为投资的依据,他所投资的对象价格有内在价值作为支撑,此时就可以忽略其他投资者的决策与行为。也就是说,当投资者按照内在价值来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投资真正成了一种投资,而不再是市场上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投资箴言:投资市场就是一个博弈场所,在这场博弈中,如果投资者能坚持价值投资,就不用考虑其他投资者的决策和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出了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在投资中不妨搭个便车“智猪博弈”理论说的是,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另一头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猪圈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羹。现在问:“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答案是:小猪将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为了不饿肚子将会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在“智猪博弈”的情景中,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最好的选择。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力亲为了。在投资市场中,这样的博弈是有参考价值的。例如,对股票的操作是需要成本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的信息处理,都需要金钱与时间成本的投入,如行业分析、企业调研、财务分析等。一旦已经付出,一些大投资者是不太甘心就此放弃的。而中小投资者,因为不太可能事先支付这些高额成本,更没有资金控盘操作,因此只能采取小猪的等待策略。等到一些大投资家动手为自己“觅食”而主动出击时,中小投资者就可以坐享其成了。但遗憾的是,很多作为“小猪”的中小投资者并不知道要采取等待策略,更不知道让“大猪”们去表现。要知道,在“大猪”们拉动市场价格后,从中获取利润,才是“小猪”们的最佳选择。作为“小猪”,还要学会特立独行。行动前,不用也不需要从其他“小猪”那里得到肯定;行动时,认同且跟随你的“小猪”越多,你出错的可能也就越大。简单地说,就是不要从众,而是要时刻紧跟“大猪”。当然,在投资市场中,那些所谓的“大猪”可比模型中的大猪聪明多了,并且不守游戏规则,他们不会甘心为小猪们踩踏板。这时候,他们往往会选择破坏这个博弈的规矩,甚至重新建立新规则。比如他们可以把踏板放在食槽旁边,或者可以遥控,这样小猪们就失去了搭便车的机会。例如,一些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串通,散布虚假的利空消息,这就类似于踩踏板前骗小猪离开食槽,好让自己饱餐一顿。这种情况就是考验“小猪”们对投资相关内容的了解程度了。除了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小猪们还要有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说,对企业财务的分析、营业状况的分析、对企业前景的分析,这些分析能够帮小猪们很快区分出消息的真伪,比如说,某家企业和大猪联手发布了利空消息,但实际上,这家公司的营运状况良好,财务方面也没有出现大问题。如果小猪具备这种分析能力,你就可以得出,这完全是大猪的一种策略,那么,你就可以安心地跟在大猪后面,等待大猪为你服务了。总之,智猪博弈向投资者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在投资市场中,小猪们并不是总没有优势的,关键是小猪们能否耐得住等待,发现这种机会的存在,并冲进去,这样,你就能成为一只聪明的“小猪”。投资箴言:在投资过程中,适当搭个便车会比自己费力要好很多,关键是你要耐得住等待,发现那个能让你搭便车的机会。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水深火热的全球金融变局中,大多数投资者忧心忡忡,因为他们不知道明天资产会损失多少,一夜之间也许损失10%,也许50%,也许一无所有。但正当别人都在恐惧中度日如年的时候,股神巴菲特却在一如既往地续写神话。2003年4月,正值中国股市低迷时期,巴菲特以每股约1.65港元左右的价格大举买入中石油H股23.4亿股。华尔街、伦敦、中国香港的分析师纷纷发表看法,所罗门美邦等投行当时正建议沽出中石油,他们认为更好的选择是中石化。香港知名专栏作者曹仁超则直截了当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巴菲特投资中石油是“犯傻了”。四年之后,股神接连7次以13.47港元的均价抛空所持有的中石油股票,净赚了277亿港元。四年来,巴菲特在中石油的账面赢利就超过7倍,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分红派息。人们还没来得及为股神欢呼,受到国际油价屡创新高、油气储备新发现以及回归A股等因素的推动,中石油的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涨至20.25港元。自巴菲特第一次抛出开始,同期恒生指数最高上涨了近万点,如果巴菲特所持的中石油股份未售出,其市值将比出售套现获得的315亿港元多出约160亿港元。于是,人们开始怀疑股神真的老了吗?当中石油A股以48.62元开盘时,市场一片哗然,看来股神真的错了。于是,质疑与猜测之声铺天盖地,甚至一些媒体开始宣称巴菲特并不了解中国,他根本没有看到中石油被低估的价值,也没有预测到中石油未来的业绩的走势,从而犯了“低级的错误”。但当中石油A股跌至17元多,H股9港元多时,人们才不得不承认股神的远见。巴菲特曾经说过:“投资界偶尔会爆发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灾难。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难以预料,而且由于它们引起的市场错乱,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传染程度都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预料不到灾难的降临或离去。所以,我的投资目标很简单: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如今,这种贪婪和恐惧的说法在投资者中广为流传,甚至被有些投资者奉为投资“圣典”。贪婪和恐惧的观点告诉我们,在投资市场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看法往往是错误的,因为当一种观点被多数市场参与者接受后,它常会走向极端,以多数人进行操作,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因此增加。所以,当市场上群体的观点、认识、方法、思维趋向一致的时候,应采取反向操作。因为当所有人想的一样时,可能每个人都错了。这也是贪婪和恐惧这种观点向投资者传达出来的一种思维——逆向思维。1. 物极必反。天地万物循环的道理发展到了极限,就会朝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当99%的人看多时,市场就可能见顶,而当绝大多数人看空时,市场就会发生改变。2. 少数变多数。在熊市中,当市场价格跌到谷底区域的时候,多数人已经退场,主力资金也已经撤离,多数人认为市场还将继续下跌,但结果往往是,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变好。3. 多数变少数。在牛市中,当市场价格攀爬到顶峰的时候,可以说,有99%以上的人看多,他们都认为价格还会上涨,但事实上,当他们都买了自己想要买的投资产品时,他们才发现,自己要将这些东西卖给谁呢?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当时无数投资者一夜破产,包括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也惨遭滑铁卢,但有一位叫巴鲁克的人却占尽先机,在崩盘前的一刻全部抛售离场。据说促使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崩盘前的一天他在路边让人擦鞋,那位擦鞋小孩对着他吹嘘自己投资股票买卖赚了不少钱,还愿意向巴鲁克无偿分享自己的投资经验。等鞋子擦完,巴鲁克回到办公室就把股票全线抛出,躲过一劫。巴鲁克当时考虑的是,连擦鞋小孩的钱都进入股市了,这时难道还能找到新的股民和新的进场资金吗?在投资市场中,当少数人看多的时候,市场还不会发生质变,当发展到多数人都看多的时候,市场就发生质变了。反之亦然,当市场走势不断变坏,悲观气氛弥漫于整个市场,而对于部分具备逆向思维的人来说,却正是投资的最佳时机。这就要求投资者要学会把握时机,当人们蜂拥而至时,你要小心提防;当人们害怕时,你要设法对它感兴趣。无论是所谓的投资还是投机,获取高额的最终利润才是人们投资的真正动因。因此,投资者要想在贪婪与恐惧的博弈中胜出,就意味着你要找到“恐惧”和“贪婪”的节奏。把握这种节奏很难,因为人都有极强的从众心理,很难摆脱外在环境的影响。在市场的上升阶段,指数几乎每天都在上扬,你不会允许自己卖掉你所拥有的投资产品,你担心自己会落后于他人。同样,在市场的下跌阶段,几乎没人有胆量再买入股票,因为担心自己一旦入市即被套牢。这其实就是巴菲特所说的缺乏“制度性强制力”。要做到“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投资者首先就要抛开贪婪,抛开恐惧,面对企业,挖掘价值。只有把握了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才能找到贪婪和恐惧的真正节奏,你才能在投资中胜出。投资箴言:贪婪和恐惧的博弈主要体现出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在投资过程中,学会逆向思维,找到贪婪和恐惧的节奏,你才能在投资中胜出。投资中的博傻理论——别做最大的笨蛋有一天,一个人去文物市场,有商人向他推销一个钱币,金黄色的,商人说这是金币,要卖100元。这个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黄铜,最多只值1元。于是这个人对商人说:1元的东西,100元我肯定不会买,但是我愿意以5元买下来。商人看他是识货的,不敢再捉弄人,最后以5元成交。这个人的朋友知道了,对他说:“你真傻,明知道是1块钱的东西,你花5块钱买下来,这不是傻瓜吗?”这个人说:“是的,我很傻,但是,我知道有人比我更傻,我花5块钱买来的东西很快就有更傻的人以10块钱买走。”几天后,就有一个人听了别人的小道消息,认为此人手里持有的是黄金,以50元的价格买走了。这个傻瓜认为这块市场价值为100元的黄金自己花50元就买了,还算便宜呢!初次买这块钱币的人的理论是:自己买贵了无所谓,只要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傻的人,那么自己就不会吃亏。这便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笨蛋理论”,也有人将其称为“博傻理论”。什么是“博傻理论”呢?凯恩斯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从100张照片中选出你认为最漂亮的脸,选中的有奖,但确定哪一张是最漂亮的脸需要大家投票来决定。试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呢?此时,因为有大家的参与,所以正确的策略并不是选你认为最漂亮的那张脸,而是猜大多数人会选择谁,哪怕那个人丑得不堪入目。这时候,你的行为是建立在对大众心理猜测的基础上而并非是你的真实想法。凯恩斯说,一些专业的投资就可以比作是这种比赛。这些比赛由读者从100张照片中选出6张最漂亮的面孔,谁的答案最接近全体读者作为一个整体得出的平均答案,谁就能获奖。因此,为了获胜,每个参加者所挑选的就不一定是他自己认为的最漂亮的面孔,而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其他参加者注意力的面孔,而同时,其他的参与者也以同样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这时候,我们要选的就不是根据个人最佳判断确定的真正最漂亮的脸,甚至也不是一般人的判断,而是运用我们的智慧预测一般人的意见,认为一般人的意见是什么……这与谁是最漂亮的女人无关,你关心的是怎样预测其他人认为谁最漂亮……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会跟随别人的选择,猜测别人的选择,进而根据这些信息来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理性推断。这就是博傻理论产生的根源。敢于博傻的人,都是在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找到更大的笨蛋,那么你就是最终的胜利者。在投资市场上,人们也遵循这个策略。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投资产品的价格明明已经高于它本身的价值,但还是有人愿意买。人们之所以完全不管这个东西的真实价值,而愿意花高价购买,是因为他们预期将会有一个更大的笨蛋会花更高的价格,从他们那儿把它买走。比如说,你不知道某个股票的真实价值,或者你知道这只股票的真正价值不值20元,但你还是愿意花20元去买一股。为什么呢?因为你预期当你抛出这支股票的时候,就会有人花更高的价格来买它。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你能否准确地判断出究竟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出现。只要你能断定出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你要考虑的就仅仅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了。但如果在这次投资中,你所预期的那个笨蛋没有出现,那么,很显然,你就是最大的笨蛋。博傻策略是高价之上还有高价,低价之下还有低价,其游戏规则就像接力棒,只要不是接最后一棒就会有利可图,做多者有利润可赚,做空者减少损失,只有接到最后一棒的人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博傻理论”所揭示的是投资行为背后的动机,其动机就是判断“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就一定是赢家。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投资者信奉的无非是“最大的笨蛋”理论。投资箴言: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笨蛋,那么自己就一定是赢家,只是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再没有一个愿意出更高价格的更大笨蛋来做你的“下家”,那么你就成了最大的笨蛋了!第六章别让你的投资钻进牛角尖——打破投资误区,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投资误区是拉低投资收益的罪魁祸首。相对来说,知识上的误区,通过学习就能够解决,而观念上的误区,尽管认知起来比较容易,但克服起来却比较困难,需要投资者时时自我警醒。投资不能只看重收益率在投资过程中,收益率是很多投资者选择投资产品的唯一“标杆”。比如说,现在有两款投资产品A和B,A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可达20%,B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5%左右,该如何选择?很多投资者毫不犹豫地便作出了选择——A产品。原因很简单,投资就是为了赚钱,收益越高当然就越好了。事实上,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很多投资者轻易地踏进了投资的误区。2009年12月,临近退休的黄先生找到一位投资规划师,为自己设计一套投资方案。在沟通的过程中,投资规划师发现,黄先生的风险意识很强,是典型的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根据黄先生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另外也考虑到黄先生的年龄已接近退休,投资规划师结合他的一些投资目标,为他推荐了几款低风险的投资产品,主要是一些偏债券类的产品,收益率不高,但是比较稳健。然而,这个投资规划却让黄先生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找专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而投资规划师为自己推荐的投资产品收益率还不足5%,这实在让自己无法接受。在投资过程中,像黄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很多,他们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往往出现很矛盾的心理——既害怕风险,又向往高收益。孰不知,在投资中,收益和风险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低收益,风险也就相对很低,高收益,伴随的风险也就很高,它们相依相存,无法割裂。A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高,但风险较大;B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较低,但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如果简单地将A、B两款产品的收益率进行比较的话,这无异于是犯了将苹果与香蕉来比较的错误。那么,是否有一些量化的指标将A、B两款产品进行比较,全面衡量不同投资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以防止投资者“只注重收益率”的片面选择呢?不妨引入投资学中的一个指标——“夏普比率”。夏普比率又被称为夏普指数,最早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威廉?夏普提出。简单地说,夏普比率的意义在于它可以衡量出在承担同等风险的情况下,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情况。比如,在2010年2月初的中国基金排行榜上,在股票型基金这一大类中,夏普比率居前的基金有博时主题行业股票型基金,最近三年的夏普比率为0.81;国富弹性市值股票型基金,夏普比率为0.8;兴业全球视野股票型基金的这一指标也达到0.8。夏普比率越高,说明这几只基金在承担同等风险的前提下,带来的净值增长越大。对于投资者来说,以这一指标来衡量投资产品的业绩管理能力,无疑要比单一的业绩增长率更为全面。因此,我们在选择投资产品时,与其只着眼于这只基金设立以来所带来的回报率,倒不如查阅一下它的夏普比率。此外,投资者还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投资产品,都会给出详细的夏普比率,对于那些很难获得现成夏普比率的产品来说,投资者真正应该考量的就是收益率的实现途径。拿基金来说,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三大类。不同类型的基金能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也不相同。债券型基金相对于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来说,收益率低,但风险相对来说也低。了解了收益率的实现途径之后,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确定投资品种。总之,投资者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不要只注重收益率是多少,要明白,收益率永远与风险相伴,且成正比。在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抗风险能力确定收益率,而非根据收益率确定风险。投资箴言:投资不能只看重收益率,因为收益率是与风险相伴的,且成正比。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应当首先衡量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来确定收益率。不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希克斯?缪斯和他旗下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希克斯?缪斯投资公司在华尔街上可以说是尽人皆知。希克斯个人因其敏锐的直觉和精湛的投资技术更是让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位华尔街的骄子。在华尔街,希克斯的投资一直都以判断准确而著称,他旗下的希克斯?缪斯公司经常以很低的价格买进一些发展形势比较好的公司,然后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将这些公司交易出去,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在1999年到2000年两年间,希克斯将目光投向了当时风头正强劲的电信业新兴公司,他先后向四家新兴的电信公司投资了10多亿美元。希克斯认为,这四家公司的运营模式彼此并不相同,这次投资可以说是一次多元化投资的典型。此时,希克斯盲目的自信让他放松了警惕,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对电信行业并不熟悉。果然,之后的事实证明,希克斯的此次投资将自己陷入了巨大的危险中。这些公司的股价持续走低,但此时,信心满满的希克斯认为,这只是一时的现象,用不了多久,情况就会好起来。但最终,那几家公司纷纷倒闭,希克斯没能把握住最后的机会,他投资的10亿美元化为乌有。这次的失利对希克斯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但也正是通过这次投资,希克斯才认识到,投资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行业,对那些不熟悉的行业,贸然进入是非常危险的。有了这些总结,希克斯吸取了教训,在下一次的投资中,他将重点转向了那些自己熟悉的领域——农产品领域。经过考察,希克斯将投资放在了做农产品加工的希斯顿集团上,很快希克斯和希斯顿公司就以24亿美元的价格达成了收购协议。到2004年,希克斯?缪斯成功地将希斯顿公司公开上市,并且改名为“优买食品”。而且他还聪明地将这家公司原有的肉鸡加工业务关闭了,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人开始认为人工饲养的肉鸡对身体是有害的。事实证明,希克斯对于市场的把握是在行的,他的这个决定让他从中获取了巨大的收益。希克斯说:“我在电信行业的投资是我做过的最愚蠢的一件事情,这并不是因为电信行业无利可图,而是因为我对电信行业的了解不够。一个外行冒冒失失地闯进一个行业中,并且想和那些行业内部的人竞争,实在不是一件聪明的事情。”希克斯的经历对普通投资者来讲,很有借鉴意义。在投资市场,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不去了解所投资产品的特点,在功课未做足的情况下就盲目进行投资,最终导致投资失败。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意即做投资,不论投资值大小,一定要投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上,这样比较容易走得顺些;对不太了解的品种,盲目地随大流去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讲都会是遭难的前兆。投资要做好功课,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去了解这种投资产品,如果碰到一些新式的投资方式,自己没有专业经验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慢一拍,宁可让自己的投资热情降降火,也要把投资的门道、脉络摸清了。投资者虽然不是实业家,但在投资的时候也一定要以做事业的心态去考察自己的投资对象。只有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投资者,否则只能算是一个投机者。投机纵然可以一夜暴富,但是更多的时候却是得不偿失。投资者一定不要抱着投机的心理去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投资,踏踏实实把自己的钱放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才是正道。投资箴言:不熟不做是对自己的资产负责,只有当你对投资对象了解得透彻详尽,你才会对其未来的表现真正有把握和放心。投资不能不设止损位波动和不可预测性是投资市场的根本规律。因为市场的波动,当风险来临的时候,投资者都希望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风险的扩大——止损便应运而生了。香港投资大师曹仁超曾说过:“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学会止损,千万别和亏损谈恋爱。”曹仁超认为,止损是随着市场交易的过程自然而然产生的,是投资者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投资市场中,虽说有很多种投资方式都能让投资者获利,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交易方式和方法千差万别,但是止损永远是投资大师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反之,如果不注重止损或止损措施不及时有效,随之而来的损失就会非常惨重甚至血本无归。是的,止损对于投资者来说太重要了,甚至有人说:“不设止损,不入市场。”止损是指当某一投资出现的亏损达到预定数额时,及时斩仓出局,以避免形成更大的亏损。其目的在于把投资的损失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有人说,止损最大的意义在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的,投资永远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市场,在投资市场中没有常胜将军,即便是索罗斯、巴菲特之类的顶尖投资高手,也有失手之时,更何况是普通投资者。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行情,采取正确的策略保存实力,才能有翻本的一天。俗话说,凡事知易行难。在投资中适当地止损,也有点这样的意味。但无论做起来有多么艰难,为了投资中不大伤元气,投资者必须以严格的止损纪律来操作。如何止损,投资者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时间止损。时间止损是指当买入股票后,在投资者确定的一段时间内股价始终未达到预定目标,等到时间期限结束时,不论是否盈亏,投资者都坚决卖出手中持股的方法。譬如,短线投资者若对某股的交易周期预计为5天,买入后在买价一线徘徊超过5天,那么其后第二天应坚决出仓。从空间止损来看价格或许还没有抵达止损位置,但是持股时间已跨越了时间的界限,为了不扩大时间的损失,此时不妨先出局。时间止损是根据交易周期而设计的止损技术,一般使用该方法的投资者大多是运用长时间的科学数学模型测算,拥有高成功率的交易系统,并能严格要求自己执行纪律。时间周期的天数也是严格按照交易系统的要求设置的,通常采用20到30天。2.技术止损。技术止损是较为复杂的止损方法,是将止损设置与技术分析相结合,剔除市场的随机波动之后,在关键的技术位设定止损单,从而避免亏损的进一步扩大。技术止损要求投资者有较强的技术分析能力和自制力,对投资者的要求更高一些,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运用技术止损,无非就是以小亏赌大盈。例如,在上升通道的下轨买入后,等待上升趋势的结束再平仓,并将止损位设在相对可靠的平均移动线附近,这样可以低进高出,获取差价。3.空间止损。这是最常见也是最传统的止损方法,就是以资金量百分比设止损,即量力而行。其操作要点是,设立进场部位的资金最大亏损额度,一般为所占用资金的5%~20%,也可以是所占用资金的绝对数额,如每手100元。一旦达到亏损额度,无论是何价位都应立即止损离场。4. 心理止损。这类止损方式是初入市场的投资者经常采用的。在短线操作中使用这种止损方式对提高收益率还是有帮助的。具体使用方法是:当你的头寸部位出现亏损时,只要你还能承受得住,你就可以守住你的部位,否则立刻止损出场,即使你是刚刚建立的头寸。在这里,投资者要注意,不管是哪种止损计划,都需要考虑亏损承受力和技术因素。止损的目的是避害,而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趋利,只有将高质量的大势判研、选时、选产品等综合起来,才能实现赢利的目的,而不必为了止损而止损。投资箴言:止损是股市投资中最关键的理念之一。有时候及时止损远比赢利重要,因为任何时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赢利是第二位的,只有守住一定的资金才能东山再起。过度谨慎不可取“谨慎”不论是对身处风起云涌的投资市场的投资者,还是对每天过着清闲安逸生活的人来说,听上去都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过分的谨慎就不是一件多好的事了。我们甚至可以说,过度谨慎就会陷入保守,导致做事的时候犹豫不决、畏畏缩缩,该出手的时候不敢出手。尤其是对于那些处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的投资者来说,过度的谨慎往往会让投资机会白白溜走,自己却只能追悔莫及。家住杭州的刘先生和妻子的月收入总共能达到15000元。2009年5月,刘先生想换一个大点的房子,就把现在居住的小房子以90万元的价格卖出了。这时候,刘先生的家庭总资产达到110万。此后,他们搬到了一个环境比较好的小区,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此时,这套房子的价格是1.5万元/平方米。这样算下来的话,如果买下这套房子,总共需要130万元。刘先生的妻子建议将这房子买下来,但刘先生却觉得,家庭总负债不应该超过50万元,如果买130万元的房子,首付70万元,那么还要贷款60万元,每月还款额4000多元,他觉得这样负债太高。于是,买房子的计划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时不我待。2010年5月,该小区的房价已经涨到了2.5万元/平方米。刘先生的那套房子已经涨到了200多万元。这距离刘先生的投资目标远了一大截。无独有偶,章阿姨也有过“错失良机”的经历。2009年1月,女儿请她和老伴去海南旅游。到海南后,章阿姨就被海南的美景折服了,她想在海南买套公寓,面对美景,过舒适的养老生活。结果老伴不同意,说房价太贵,建议章阿姨等等。结果,没过多少日子,国家制定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开发规划,海南房价随之水涨船高,章阿姨的买房计划也就落空了。在投资学中,这种因为过于谨慎而错失大好投资机会的投资失误被称为“踏空”,世界顶级投资大师格雷厄姆关于踏空有这样一段经典诠释:“投资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这样人就能保持健康。如果一个人在该吃饭的时候选择睡觉,在该睡觉的时候选择吃饭,那么他的身体很快就会垮掉。同样,在投资市场上,当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就应该迅速作出判断。只要投资机会中的风险因素低于50%就可以出手投资,否则就有可能因为踏空而追悔莫及。有时候甚至是达到50%或稍稍高出50%,在自身实力比较雄厚的情况下也应该出手投资。该投资的时候就投资,不该投资的时候就保持自己的冷静。”选择适当的投资时机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投资机会来临时,将其紧紧抓住。正如格雷厄姆所说:“该投资的时候就投资,是一个投资者水平高低的分界线。在投资市场上最让人后悔的事情,不是你的投资没有收益或者投资失败,而是你在该投资的时候没有投资。”一个投资者,想要在投资市场上获利,谨慎的作风必不可少,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度谨慎往往会给投资者带来遗憾。投资箴言:谨慎对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如果谨慎过度就会错失投资良机,给自己带来遗憾。切莫沉迷于老经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在投资市场上备受推崇,许多投资者认为,在投资中,应该关注以往的投资经验、数据及走势,借助类似于汽车后视镜那样的“回顾”作用来选择投资产品,这样获利的概率才会更大。就连投资大师索罗斯也认为,应该借助以往的老经验来选择所要投资的产品。1994年年初,索罗斯借助以往的投资经验,对投资市场分析之后,得出德国的利率会下降的结论。于是,他认为此时是卖空德国马克的最佳时机。因为无论是从外围还是德国的经济形势与金融形势来看,索罗斯都坚信德国降低利率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这是他运用经验进行详细调研得出的结果。可实际情形是,德国凭借自己特殊的有利条件,在得到国际上的援助后保持了利率的稳定。事情没有按照索罗斯预测的那样发展下去,这次的投资导致他遭受了6亿美元的巨额损失。于是,很多国际投资家都批评他这种狂妄的“经验主义”。从这次失败的投资经历中,索罗斯得出这样的结论:经验不是万能的,如果一味地相信经验,则有可能为你带来更大的损失。是的,有些经验只在某一状况下才能适用,实际投资中很多时候只需要运用某一经验的一部分,不能完全依靠过去的经验,因为市场是难以捉摸的。即使是自己过去成功操作过的投资经验,也要避免过分相信它。然而,在实际投资活动中,很多投资者都对以往的投资经验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不管是在市场上还是在媒体上,各种经验之谈铺天盖地,经验之类的书籍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些在投资市场上获得了较大利润的投资者,他们的经验被人吹捧和夸大,以至于最后传得神乎其神。事实上,在市场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拿着别人的成功经验去投资的时候,得到的却是糟糕的结局。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索罗斯说,除了投资经验之外,每个投资人的特点各有不同,每一项投资,只有当事人的体会最为深刻,那是一种亲身的体验。由于投资特点各有不同,所以其中的教训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一个人的投资经验未必适合另外一个人。为此,我们建议广大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不要一直盯着“后视镜”,过于眷恋过去。不要过于眷恋过去,并不是否认总结投资经验的重要性。投资市场背后有近乎“天然”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人难以改变的,但它的运行又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所以说,以往数据、行情、业绩等可作为个人投资的参考之一,但不能过分依赖,也不能全盘照搬来用。还有一点与“过去时”有关的是,很多人过分看重过去的投资,比如2008年中国股市暴跌,很多人在投资上出现了较大的损失,有人因此“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绝口不提投资。其实,不管你抛掉还是继续持有,损失已经发生了,应该想的是未来如何赢利,而不是天天沉浸在亏损的苦恼中。总之,经验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一个人在投资时没有掌握投资的经验,他肯定难以成功。但真正(有用)的经验并不需要你每时每刻都进行回顾,正确的做法是将过去的经验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融化,并在其中加入自己的才智和个性,使经验真正为己所用。投资箴言:在投资市场上,投资者应该关注以往的经验,借助类似于汽车后视镜那样的“回顾”作用来为自己的投资导航,但也不能完全陷入经验主义的怪圈难以自拔,因为过去的投资经验并不代表它一直都符合市场。过于相信专家的建议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种困惑:投资市场上每位专家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资理论、建议,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建议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反。投资时遇到拿不准的情形,究竟该听谁的?彼得?林奇说,在投资中不要轻易听信任何理论家和预言家的建议。因为投资市场是极其不稳定的,它常常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风险,如果一味听信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那么投资失败的机会就非常大。对此,林奇有着深刻地体会。1977年,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随后,他做了自己掌管麦哲伦之后的第一笔投资,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了华纳公司股票。为了使自己的投资更稳妥,他向一位跟踪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这位专家告诉彼得?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是“极度超值”了,现在应当卖出。听完专家的建议后,林奇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之后,华纳公司的股票还在继续上涨,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他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决定继续持股。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专家的建议开始在林奇头脑中“作怪”,林奇认为,38美元肯定已经是超值的顶峰了,于是,林奇选择了将华纳公司的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的股票并没有开始下跌,反而是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看到这种结果,林奇懊悔不已。这次的投资经历,使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再不轻易去相信什么理论家的话了。虽然这次投资林奇并没有亏损,但通过这次的投资经验,他看清了一味听信专家的负面效应。或许从某些方面来看,专家的一些建议能够给投资者一些帮助。但如果一味地听从于这种理论、建议,那么,最终等待投资者的只能是失败。那么,普通投资者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种过于相信专家的建议呢?1. 投资建议重要,但投资知识更重要。看看那些已经成功了的大师们,他们的投资知识已经达到了非常丰富的地步。他们的成功依靠的并不是某一个专家的建议,而是通过自己对投资知识的学习,明确自己的投资行为,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在投资过程中,用什么方法能够降低投资风险,什么时候卖出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或者损失最小。总之,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投资者更清晰地理解投资专家的建议,然后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投资理论,这样才能帮助投资者更理性地从事这种高风险活动。2. 专家的建议都是对过去的总结,无法指导将来的投资行为。尽管专家们将各种各样的投资建议讲得头头是道,论述精辟且推理充分,但是,这些建议,都是专家们对过去投资市场的总结得出来的。投资环境的变化,投资时间的变化,投资地点的变化,都会影响投资者的选择,过去的一些经验可以当做参考,但并不能指导将来的投资行为。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那些指望靠专家的建议来确定自己投资目标的投资者,一定会是惨败的结局。3. 专家的建议只是专家的建议,不是你的。不同专家的建议有相同之处,也有完全不同的地方。假如在股市发展的某个阶段约翰认为该买,彼得认为不该买,这样的话,投资者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干脆不买,要么只能掏出硬币做决定了。在专家建议不一致的情况下,这就需要投资者结合自身的情况,如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来考虑哪些专家的建议值得自己参考。在投资过程中,如果有专家给我们一定的指导,能够帮我们少走一些弯路,但投资专家的建议也是有缺陷的,因此既不能忽视专家的建议,又不可盲目崇拜专家的建议,如果一味地听信专家的建议,没有自己的思想,这就像是没有根系的草,风吹到哪,它就只能到哪,永远不能自己真正的成长。投资箴言:投资专家的建议可以参考,但这些建议需要投资者结合自身的情况来用,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便宜货未必好什么便宜买什么,也许听起来有些可笑,但这样的现象在投资市场上并不少见。从寻找“价值洼地”的角度来考虑,买“便宜货”当然没有错。比如在投资市场上,找到一些暂时被低估,但是存在着后续上涨空间机会的投资产品,是不少成功投资者战无不胜的秘诀。但是,有很多投资者误解了“价值洼地”的真正含义,他们认为寻找“价值洼地”就是寻找那些表面上“便宜”的产品。张阿姨的选股原则是:只买10元以下的股票。她认为,10元以下的股票,属于自己的承受范围,而且,上涨的空间大,下跌的空间小,这样就能避免更大的损失。对于那种三四十元的股票,张阿姨从来都不碰,原因就是“太贵了”,一下子涨涨跌跌,自己犹如坐过山车,太煎熬。张阿姨的道理貌似站得住脚,可事实真是这样吗?假设,现在有A、B两只股票,A股票目前的股价为5元,属于许多投资者喜爱的低价股;B股票的股价为50元,基本可以算作高价股。我们假设,A、B两只股票都买入10万元的。A股票可以买入2万股、B股票2000股。假设,两只股票同时上涨或下跌。首先看上涨的情况,A股票的股价增长为0.5元,B股票的股价涨了5元。尽管看上去B股票比A股票“赚得多”,但是在实际投资额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投资两只股票的获利都是一样的,也就是10万元×10%=1万元。不同的只是投资A股票每股获利为0.5元,但投资者的持股量大;B股票的每股股获利虽然高为5元,但持股量小,所以无论是A股票,还是B股票,投入10万元两者的获利总额都是一样的。反之也是同样的道理。假使两只股票同时下跌,A股票当日只跌了0.5元/股,B股票跌了5元/股,可是在投资额固定的情况下,不管你买的是A股票,还是B股票,你实际亏损的总额是一定的,都是1万元。从这方面来看,不管是便宜的还是贵的,并不会改变投资的本质。其实,真正的便宜指的是当某一投资产品的内在价值被低估的时候买入,这样投资者获利的可能将非常大。我们所熟悉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是专拣“便宜”股票买的典型。但和只注重“表面便宜”的投资者不同,巴菲特在选择一只股票的时候,会对这只股票进行研究、分析,找出这个股票被低估的价值。比如,这只股票本身值20元,但现在它的价值被低估了,价格是12元,这时候,巴菲特才买入。正是这种购买“便宜”投资产品的做法,让巴菲特获利不菲。只注重“表面便宜”带给投资者的一个弊端就是,在股票真正便宜的时候,他们却不敢买了。比如说,在2008年突如其来的熊市中,真正出现了不少“便宜”的股票,好多股票的价格都跌到2、3元钱,甚至还有1元股票。但那些偏好“低价股”的投资者却产生了畏惧,他们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下跌还会不会持续下去,如果买了,会不会一无所有,于是,就在极度悲观中,他们失去了大片“价值洼地”。还有一个非常能说明这种问题的例子,那就是QDII产品。QDII产品刚刚推出时给投资市场带来了巨大撼动。某基金公司的QDII基金首发当日,认购规模就达到了900多亿元。事实上,不少积极认购的投资者当时对QDII基金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疯狂认购的背后,是对其“便宜”面值的追逐。然而,随着全球投资环境的迅速恶化,很多人真正领悟到以“白菜理论”来投资是站不住脚的。随着QDII产品的巨亏,不少QDII基金的净值甚至跌到了三毛、四毛的水平,一时间QDII基金也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产品。可是让众多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是,2009年的经济回暖,让QDII基金“浴火重生”,QDII基金的平均涨幅达到了55.22%,不少银行系QDII产品也拿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单。看到QDII的表现,很多投资者感叹,没有在便宜的时候,出手多买一些。但投资者以这种“买白菜”的心理出现在投资市场上,那么,当真正的“便宜”出现时,敢于大胆介入的投资者就没几个了。总之,“表面便宜”并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多少“便宜”,也不会为你的投资带来多少保险,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只有找到那些真正被低估的便宜的股票,才能为你带来真正的“便宜”。投资箴言:“便宜”并不是那么好占的,在投资市场上尤其如此。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不要只看重产品表面上的“便宜”,只有寻找到真正的“价值洼地”,才能让投资者占到便宜。交易并非越多越好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