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青春的敌人》-3

作者:阿忆 字数:34826 更新:2023-10-08 21:24:09

我想若苏厄:天主将他一生最依赖的梅瑟取去(“梅瑟死了”),但天主以祂自己亲自的“同在”去交换若苏厄的损失(苏1:2、5、9)……  或许,我不可能长期过退隐的生活……  但若我从未尝试过摆脱一切,以主耶稣亲自的同在为唯一满足的滋味,我又怎算体验过那种宗教信仰最美妙的境界呢?……  未尝试过“天主亲自同在”的颠峰经验而过了这一生,我会感到遗憾……  好!我立定心志,编订计划(  年 月 日至 日),摆脱一切缠累,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做“返璞归真,与主同行”…… 作者:卢云带领你的身体回家  心灵的呼喊  在平常不经意的日子,我不察觉自己的躯体有什么问题,甚至不意识它的存在。然而,我病了,才暮然察觉当躯体不肯与我“合作”,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当我的躯体受性欲、食欲诱惑的时候,我才暮然察觉,它的拉力竟是这么可怕……  卢云的沉思  你的肉身从未感到完全的平安,然而天主希望依着你本来的模样——包括灵魂及肉身——去爱你。可能你会越来越把自己的肉身看为一个需要征服的敌人,然而天主却要你友善地对待自己的身体,让它可以为复活作好准备。如果你无法完整拥有自己的身体,便没可能称它在永恒生命中有份儿。  那么,你要怎样做才可以带领你的身体回家?让它参与你最心底的渴求——接受及付出爱。你的身体需要被拥抱及去拥抱,被触摸及去触摸。这些需要是不能被轻视、被否认或者被压抑的。不过,你必须继续追寻你肉身更深层的需要——得到真爱的需要。每一次你能够超越肉身表面对爱的欲望,便成功将你的身体带回家,并且朝向纯全和整合的方向进发。  在耶稣里,天主穿上了人的肉身。天主的圣神覆盖玛利亚,使倒在她里面,灵魂和肉身的敌对得以平伏。因此天主的灵与人的灵可以连合,并且人的肉身成为了圣殿,被命定透过复活而与天主有契合的关系。每一个人类的肉身都被赋予新的盼望,可以永恒地归到创造它的天主那里去。感谢道成了肉身,使你能够将身体带领回家。  容我再上路  我知道我的躯体并不是我的敌人……  我默想“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对比起祂神圣而完美的心灵,祂脆弱又无佳形美容的躯体是显得那么不合衬……  然而,我的主并没有折磨自己的躯体,亦没有放纵它……  躯体的痛楚铸刻了十字架的烙印,它的疲倦和饥饿,让基督亲自承受你我凡人的折磨……  然后,我仿佛亲眼看见基督复活了的光荣身躯,就在我的眼前……  我知道有一天,我复活的身躯也要在基督的光荣里,变得完美无瑕……  不再有眼泪、不再有痛楚、不再有挣扎……  我今天就决定:既然基督在世的日子成了我的榜样,祂的复活成了我的盼望。我不再憎恨我的躯体,也不再放纵它……天主 作者:卢云进入新的国度  心灵的呼喊  我本以为自己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不错,怎料当地方改变了,人事变迁了……。虽然没有什么重大的打击,但却总有一种莫名的烦躁和说不出的忧郁……  卢云的沉思  你对于新国度的模样会有一定的了解,虽然得不到真正的平安,你依然留恋在旧国度的家。你认识旧国度的道路、当中的欢悦和痛苦、当中的喜乐和忧伤。你大部分的日子都花在那里。纵使你清楚在这个国度里无法寻觅得到心中最渴求的一切,你依然依附着它。它已成为你骨中之骨。  现在你必须承认你一定要离开这个国度,并且进入新的国度里。在那里有你的挚爱,你知道那曾经在旧国度中协助和引导你的,现在不再有效了。但你会经历些什么呢?你被要求相信在新国度里将会找到所需要的,不过你必须让你以往看为宝贵的一切死去——影响力、成功、认同甚至情感和赞颂。  信任是不容易的,因为你没有什么可以倚靠,不过信任还是必须的。你被呼召要进去新国度,而唯一可以进到那里的方法是没有保障和脆弱的。  你似乎不断在边界上徘徊。有时候,你在新国度中体验到一种真正的喜乐,但另一回却感到恐惧,再次缅怀以往已经被放弃的一切,以致你返回旧国度之中,使你惊讶的是你会发觉旧国度已经失去昔日的吸引力。冒险再向新国度踏前几步,相信你每一次进去的时候,都会更觉舒泰,愿意多停留一会儿。  容我再上路  我要承认这一次的转变,是意味我要连根拔起……  踏出第一步以前所作的准备,到现今我身处其中,才发觉是如何的不足够……  我虽珍惜过往,但也要接纳现在……  我的心决定向过往生命道别……  那曾经是熟悉、方便的生活环境……  那曾经陪伴我许多日子的朋友……  那曾经留下我生命烙印的地点……  我把它们——放进我的“心灵相册”里……  然后,我盖上相册……  我仿佛看见自己拿出一本簇新的相册,揭开它——里面仍是空白的……  我要把我的新生活,一幅一幅的贴上去,预计这些要贴上的照片有悲有喜,有离有合……  但毕竟这是我生命的另一真啊!  我感到释然……重新得力…… 作者:卢云坚持与主同在  心灵的呼喊  我常觉得在感情路上有太多的波折,我受伤的心灵怎样才可以找到真正的安慰?  卢云的沉思  当你感到人的情感有极大的需要时,必须问自己,你深处的环境及共处的人是否真的是天主愿意看见的。无论你在做什么——欣赏一部电影、撰写一本书、呈交研究成果、食欲或者睡眠——也需要与主同在。假如你觉得很寂寞,非常盼望人去亲近你,便绝对需要慎思明辨。你必须反躬自问这种情况是否真的从主而来,因为如过是主要你身处其中,纵或感到痛苦,祂必然会安稳地怀抱着你,赐你平安。  过一个门徒的生活就是你只希望到主会与你同在的地方去。你能够有一个更进深的灵性生活,越容易分辨与主同在的生活和没有主的生活有何不同;亦更容易离开主不会与你在一起的那些地方。  忠诚是个大挑战,它要求生活每一刻的抉择都必须如此。当你吃喝玩乐、工作、说话、写作再不是为了光荣天主,便应当立即停止,因为当你不再为了主的光荣而生活,便开始为自己的光荣而活。这也即表示你离开了主,而自我伤害。  你应该时常反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否与主同活。对于这个问题,你的心底自有答案。每一次你作了一些事情,是为了要满足自己被接纳、被肯定或者情感上的需要,每一次你做了一些事情,使这一切欲望得以滋长,你清楚自己并不是与主同在。这些欲望是不能得到满足的;当你追求它们的时候,它们只会一直增强。但每一次你为了光荣天主而做事,会知道主的平安在你的心里,你也将会得着安息。  容我再上路  我对“主的同在”这几个字并不陌生,但究竟对我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我似乎仍甚了解……  我今天要立定心意,去体会一下“主的同在”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验……  如果那种很深很深的平安和把握,是“主的同在”的标志,我现今是活在“主的同在”里吗?……  如果“主的同在”能够令一个人不再必须向外(周围的人、工作的成就)索求满足,而是可以从内心深处捉摸到释然的满足感,我现在是活在“主的同在”里吗?……  我向主祈祷说:“……”  作者:卢云依靠你的灵性导师  心灵的呼喊  究竟我的天主在哪里?我不怀疑祂的存在,但在每天现实的生活里,在我一连串的际遇中,祂的手在哪里?祂的声音在哪里?  卢云的沉思  要坚持与主同在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天主安排了一些人给你,协助你继续与祂同在,并且每次你偏激了,他们都会呼唤你回来。你的灵性导师不断提醒你,在那里可以让你最深层的期待得着满足。你知道那是何处,只是你不大信任自己的认识。  故此,依靠你的灵性导师吧!偶尔他们可能会有点严格和要求过多,甚至似乎不大现实,好像他们并不顾及你所有的需要。不过正当你对他们失去信心的时候,便陷于最脆弱的光景中。当你开始对自己说:“我的导师已经对我感到不耐烦,他们谈论我,但却拒绝容许我与他们对话;他们视我犹如一个不适宜全面知道实际处境的病人般。”正是这个时候,你最不堪一击。  不要让你和你的灵性导师之间有任何阻隔。在你发觉自己试图质疑他们的时候,让他们立即知道,以便他们能够制止你的幻想进一步使你离开他们,让他们重建你对他们的信心,再次肯定他们对你的委身  容我再上路  我相信天主在我的生命周围,一定安排了一些人,祂要借着他们对我说话——他们不一定自觉是我的属灵导师,甚至是用反面的、攻击的方式,把我带往灵性的高处……  我搜索我身边的人,找到了他/她……  我记得他/她曾经说过的话……对我做过的事……  我开始看见:其实是天主在他/她的背后,要借着他/她把我的灵命带向高处……  我能够接纳、并更能欣赏天主赐给我的“灵性导师”…… 作者:卢云进入你伤痛之处  心灵的呼喊  那次痛苦把我伤得很深,每次想起它,不经意地勾起那份回忆,总是那样的刺痛。  卢云的沉思  你一定要慢慢捱过痛苦的日子,然后才可以驱走它对你的控制。不错!你必须进入你感到痛苦的地方。不过,首先要找到新的立足点。当你不顾一切冲进去,只会经历痛苦赤裸裸的真实,结果只会将你从原来要往的目的地拉走。  什么是你的痛苦?那就是当你无法得到最需要的一切时所经验的。那是个空虚的地方,使你强烈地感觉到所思慕的爱并不存在。要返回痛苦那里是谈何容易,因为在那里你要面对自己的伤痕,并且更要面对自己无法医治它们的事实。你害怕那个地方,视之为死荫幽谷。求生本能催迫你躲避,并且寻求任何可以给你归家感觉的东西,纵使你非常清楚那是无法在世上找得着的。  你必须开始相信你空虚的体会并不是最终的经历,在它以外还有一处地方是你可以得着爱的环抱。除非你信靠空虚以外的那处地方,否则你是无法再次安全进入痛苦当中。  因此当你进入痛苦时,必须在心里肯定你已经找到一处新天地。你已经品尝过其中的佳果。你越是往这个新天地扎下根基,越有能力哀悼旧天地里的损失,并且容让那里的痛苦消逝。你只会哀悼已经死去的东西,你也需要埋葬那些昔日的痛苦、依赖和曾经对你非常重要的欲望。  你要为自己逝去的痛苦哭泣,以致它们可以渐渐地离开你。因此你能够完全在新天地里自在地生活,不再忧郁,也不再走回头的路。  容我再上路  我发觉我越想压抑自己,不要再想起那痛苦的一幕,反而我的思维越要唤起那痛楚……  我知道:逃避它、压抑它、忘记它,只会令心灵的创疤更腐蚀我的生命。我要鼓起勇气,再次进入我感到最痛苦的地方……  我现在着意放松心灵……  我开始追想那一次最痛的时刻……  那个人、那句说话、那个消息……仿佛再次出现在眼前……  我开始看见,其实天主的手在我最痛苦的时刻,并没有离开我……  我开始看见,那次最痛的经验,其实对我的生命有独特的意义……  我开始可以接纳和了解那创伤……  我的心灵渐渐平静下来……我感到一份前所未有的释放…… 作者:卢云向那最先的爱敞开心怀  心灵的呼喊  我曾经向往“新造的人”那种“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格后5:17)的美丽。但当我真的经历那切断旧生命、旧爱、旧关系的时候,原来竟是那样痛!  卢云的沉思  你已经谈论过很多关于向昔日所依附的一切死去,以便进入新天地的事情;在那里,天主正等待你。不过,这样做最终可能需要你面对太多的否定了——否定你以往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否定你曾经所做的一切;最重要是否定你往昔所珍视的、愿意为之倾倒生命的人际关系。你正准备面对一切充满否定的属灵争战,并且会感到绝望,因为你将发现自己要与过往一切断绝时,就算并非没可能,也是十分艰难。  在那独特的、具体的人间情谊中所得到的爱,使你潜伏在内心期待得着完全地、无条件的爱的渴望苏醒了。那份爱是那么实在和真挚,你无须把它当作危险或膜拜而否定之。透过人而临到你的爱是真实的,是天主的恩赐,是值得兴奋的。当人间的友谊因为你提出人力所不及的要求而无法延续下去时,你无须否定所接受的爱之真实性。天主并不希望你尝试和这份爱决绝,以便可以得着祂的爱。你要做的并非否定倾注生命的关系,而是认识到你所接受的这份爱是那更大爱的一部分。  天主赐你一个美丽的自我,那是天主所居住和爱顾的;在一切人间情爱以前,祂就以最先的爱爱你。你有你独特的美丽,以及在内心深深被爱的自我。你能够——并且必须持守这份爱的真实性,也要承认其他肯定你的美善和爱你的人里面,也同样有着这份爱。  故此,停止试图摈弃你已接受的特别的、真实的爱。倒要为这份爱感到喜悦,视之为可以令你向天主那起先的爱敞开心怀的力量。  容我再上路  我从未想过:“旧”与“新”的生命,不一定需要互相排斥……  原来天主毕竟是无所不在的,在我“旧生命”的日子和经验里,其实天主也在那里,只不过是那时候的自我,令我盲目看不见罢了……  我定睛留心,默想天主对我那“最先的爱”——祂主动来找我的爱……祂知道我不可爱,但仍无条件的爱我……  我仰望十字架上的主耶稣……祂的爱覆盖一切……  透过十字架的爱,我重看“旧生命”的日子……  我看见那段日子的生命,虽然充满糟粕,但天主的爱却一直在闪烁……  我虽不会再拥抱、怀念那段日子,但我的心却可以为那段日子感恩…… 作者:卢云承认你的无能  心灵的呼喊  我发现自己越挣扎,情况就变得越糟。我若放手,问题预计亦会变得更坏。那我应该怎么办?  卢云的沉思  在你里面有些地方是你无能为力的。你是多么希望医治自己,对付你的诱惑,保持自制,可是你总无法独立做得到。每一次你越是试图这样做,你越是失望,因此必须承认自己的无能。在戒酒会和其他沉溺上瘾的治疗中,均以此为第一步。你也需要以这种态度来理解自己的挣扎。你无休止地对情爱的需要也是一种上瘾,它控制了你的生命,同时令成为一个受害者。  直截了当地从容许自己无法自我医治开始吧!为了让天主医治你,你必须完全地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不过,这却不是一蹴即就的事。你愿意体会自己的无能本身已经包涵向天主在你身上的作为降服。当你无法感受天主医治的存在,承认自己的无能便太古哦可怕了,那就好似从高空继续跳下来而没有降落伞承着你。  愿意让控制自己生命的意欲消弭,正显示你在一定程度上的信靠。你越能放弃抓紧权力坚执,越能够与那位有力量医治和带领你的天主接触。你与这神圣力量的接触越多,越容易向自己及其他人承认自我的无能。其中一个途径让你继续坚执虚幻的权力,就是期望某些外来的满足和将来发生的事情。什么时候你逃避自己原来的处境,任由你的专注力被吸引去,便无法让自己得着全面的治疗。种子只能够停留在所撒下的土地才有机会成长起来,假如你不断将种子掘出来,查看它是否生长。那么,它变没可能生出果实来。想像你自己犹如一颗撒在肥沃泥土中的小种子,你所要做的只是停留在那里,并且相信泥土会供给你一切成长所需。甚至在你不曾察觉的情况下逐渐成长。平静下来,承认你的无能为力,并且相信有一天会发觉自己所得着的是那么的多。  容我再上路  我想像自己是那颗小种子,周围是肥沃的泥土……  我尝试用各种的方法去挣扎、企图控制情况……  我只看见自己无能为力……  我以为挣扎要使劲,原来放手——信得过肥沃的泥土会有足够的供应,令生命慢慢蜕变——的勇气也很费劲……  我虽放手,但有全能的天主在……我既知道自己无能,就让祂动手好了……  我仍有点儿不放心,但我的信心对我说:“站着别动,观看上主今天给你们施的……”(出14:13) 作者:卢云寻找新的灵性生命  心灵的呼喊  我在追求属灵成长的路上,发现自己的肉身多次阻拦我——肉身的诱惑、疲倦和心灵的抗争……“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肉身呢?”(罗7:24)  卢云的沉思  你开始发现你的肉身是一个恩赐,让你可以肯定自我。有很多属灵书籍的作者谈到肉身时,都会视它不值得信任。这可能是对的,假如你的肉身还未回家!不过只要你已经带领它回家,只要它已经成为你完整的自我的一部分,你便可以信任它,并且聆听一下它的说话。  当你发现自己对身边的人的私生活充满好奇,或者充满占有对方(不论是以何种方式)的欲望,你的肉身还没有真的回家。惟有你的肉身生活能够真正地表达出你是个怎样的人,你这种好奇就会消逝,以至你可以昂然在他人面前而无须渴求要去知道和拥有。  在你里面,一种新的属灵生命产生了。不是否定肉身或是纵容肉体,而是真正的道成为了肉身。你必须相信这种属灵生命可以在你里面形成,并且透过你彰显出来。你将会发现以往曾经趋之若骛、致力实践的其他属灵生命的模式再无法完全适合你独特的呼召。你开始感觉得到其他人的经验和思想再不符合你自己的情况,必须开始信赖你独一无二的召叫,并且让它在里面成长地更深更强,以至它能够在你的社群中得以发扬光大。  当你引导自己的身体回家,便更加有能力从其他人灵性经验的价值和他们的概念中,将你自己分辨开来。你可以明白及欣赏他们而无须渴望仿效。你将会变得更有自信心,并且更自在地肯定你生命中独特之处是天主给予你的恩赐。无须与人比较!你可以走自己的路,不是孤芳自赏,乃是认识到你无须忧虑其他人是否高兴。  试看伦勃郎和梵高。他们对自己的召叫深信不疑,不容许任何人令他们走岔路。拥有荷兰人的固执性格,他们打从确认自己的召叫开始便矢志不渝。他们不曾屈从以讨悦他们的朋友或敌人。两个人都在贫穷中过活,但却都为无数后代的人留下可以医治思想及心灵的礼物。想想这两位画家的生平,并且相信你也有一份召叫是值得你追求,值得你忠心地将其活出来。  容我再上路  我仿佛看见在满布阻滞的属灵成长路上,出现一线曙光……  我先从自己的肉身开始:天主创造这躯体给我,本不是叫它与我的灵魂为敌的……  我细察思想,发现肉身最困扰我的是_________  我尝试将这肉身的部分(弱点)带“回家”——仅管是悖逆的儿子,也总有可以让他回去的家……  我想到完全圣洁的主耶稣,进入充满污秽、败坏的世界……  我知道神圣无暇的生命也进入我的肉身…… 作者:卢云自由地分享你的故事  心灵的呼喊  我仍觉得自己的生命有好些化不掉的遗憾——为什么我偏偏要有这样的遭遇?为什么我不可以象其他人一样有幸福、平顺的人生?  卢云的沉思  你以往的日子,并其中的挣扎和痛苦,有一天再回望的时候,将会发现一切都只不过是引领你进入新生命的道路。然而,一天当这个新生命还未完全属于你,你的回忆将继续会为你带来痛苦。当你不断一而再地跳进以往痛苦的事情时,会觉得自己受到伤害。不过,有一种讲述你故事的方式是不会引来痛苦的,并且讲述时所面对的压力也将会变得较小。你会明白你已经不在那里:旧事已过,痛苦已经离开了你,你无须再走回头路,再次活在当中;你无须倚仗你的过去来确定自己的身份。  有两种方式去分享你的故事:一种是强迫地、迫不及待地说出来,不断返回其中;因为你视当下的痛苦是过往经历的结果。然而,是有另一条路的。你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无须受其控制。你大可以站在较远的距离谈论你所发生的事情,并且视之为引领你进入现在的自由的道路。强迫分享你的故事的日子已成过去,从生命的角度看,现在你是活生生的。你现在所拥有的距离,使往昔的一切再无法压在你的身上了。它已经失去了分量,而只成为天主令你对其他人更具同情心和体谅的途径。  容我再上路  我承认每次回想自己过去的故事,都令我再次伤痛……  我想:虽然那个伤痕已经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我总不应该让它不住的蠹蚀生命,拖累我一生……  我定意要找出这一直令我遗憾的伤痕,对我现在和前面的人生,有些什么变相的祝福、意想不到的动力:(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  我开始明白,我竟可以用另一种角度去看自己的过去,看见以往看不见的独特意义。  我乘胜追击,要看见在伤痕的背后、周围,当日天主的手其实一直没有离开……  看见天主的手,看见那变相的祝福,我开始体会到一种释放的自由……  我竟然已经不再是苦难的奴隶,而是释然地跟苦难做个朋友…… 作者:卢云探索你寂寞之源  心灵的呼喊  我有摆脱不到的孤独感。我尝试过不同的方法——让自己忙碌、忘记它、娱乐自己……但孤单感总像海浪般阵阵涌上心头。  卢云的沉思  每当你感到寂寞,必须寻找它的根源。你通常会倾向逃避寂寞或沉溺于当中。你逃避的时候,你的寂寞并非真的消弭了,你只不过暂时将它赶离你的意识而已。倘若你停留在寂寞之中,你的感受只会更趋强烈,最终堕进沮丧里。  要做的属灵功夫并非逃避你的寂寞,也非任由你自己在当中消沉,而是要寻找它的根源。这不会是容易做的事,但当你可以设法确定这些感受是从哪里来,它们将会失去部分控制你的力量。确定寂寞根源并不是一种理智的工作,而是一种心的工作。你必须无惧地以你的心去寻觅那个地方。  这是一次重要的寻觅,因为它能够引导你发掘自己的美善。你寂寞的痛苦可能源于你最深底的召叫。你将会发现你的寂寞是与你要完全为天主而活的呼召连系在一起。故此,你的孤寂可能是向你揭示你独特恩赐的另一面。只要当你在自己最深心处体会其真实,会发现自己的寂寞不单只是可以忍受的,更是丰饶的。当初好像只有痛苦的一切将会变成一种感觉,虽然痛苦依然,但却为你开拓了一条对天主的爱有更深体味的道路  容我再上路  我尝试去探索那孤单感的根源,我知道要治的是“本”,不是“标”。  我放松心怀,诚实的面对自己,不再推委责任在其他人身上……  处于灵明的心境,我开始看见孤单感最根源的所在,原来是_______________  我有点惊讶,孤单感竟然是来自我生命深处这份渴求……  我一直希望世上的事物、那一个人会令我的渴求得到满足……  我开始明白:有限的人和事物又怎可满足我心灵无穷的渴求?……  我的冤屈感开始消散……  我的孤单感也竟变得不再那里压迫着我……  我向我心灵深处的主以及应许与我同行的天主,说出感谢的祷文…… 作者:卢云坚持返回自由之路  心灵的呼喊一点的那个层次,再在这个层次里找到适于自己天性的行当。  尽管我们终归平凡,但甘于平凡,又是我们的敌人。当我们面临一次考试,如果我们为自己确立了一个争得90分的目标,我们可能得80分。如果我们只想得60分,那我们常常会不及格。因此,我们一定要争取找到那种比自己能力略高一些的职位,以便在生活实践中,多得一些分数。  ☆ 向合适的职位靠近:  向合适的职位靠近,首先要找到合适的职业。而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冷静不虚荣,并且一经定夺,再不轻易更改它。实际上,单单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并不难。我们只需知道自己真正的爱好是什么、自己爱好的那种职业需要多少员工、对员工要求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真正难的是,向符合自己能力的职位攀登。  我们知道,一个胆怯自卑和精力不足的人,即使他有着多么大的虚荣心,他也不可能作好一个大部门的首脑。一个才华横溢而斗志昂扬的人,即使一时落难,他也不可能在普通人的行列里长久地忍耐。而那些能力一般的人,则只能在社会中,求得一个中等地位。这是我们中国人极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人,生而是有层次之分的——既然同样的生育程序既可以造就爱因斯坦那样大脑沟回超过常人四倍的神童,又可能生出一辈子不言不语的白痴,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推测,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一个个渐变的智力层次,标准层次以上的人渐近神童,以下的渐近白痴。当然,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以使人向神童靠近更多一些,成年人的自我努力也能向高一层次跨上一个阶梯。在承认这个现实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客观地判断自己,健康地选择合理的层次目标。这样,于已于社会都是有益的,我们的辛勤劳动都应该在自己的层次里内,开花结果。  如果可以随便找到几本关于成功测试的书,按照上面不同的测试规则去作,我们便可以大致得到一个关于自己究竟适于作领袖,还是适于作中级人员、或是适于作蓝领劳动者的答案。参考这些结论之后再去进行行业选择,我们就会知道自己大致适于作哪种领袖,作哪个行业里的中级干部,以及该从事哪一类体力劳动。  ☆ 坏牌不一定输:  远大理想,终将在绝大多数人的声明中,成为少年时代的遗梦。  这是因为,我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便没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很少很少的人能天生得到一副好牌——不同一般的家庭背景、超常的智力、充沛的精神、以及命定的幸运——多数人并不是这样。我们多是降生在普通人家,容貌平平,记忆力欠佳,缺乏眼界和财力,甚至比这还要糟,也许我们的父母早早离了婚,带给我们一个阴郁的童年,或许我们有着伤感的心和伤残的器官。面对这一切,我们无法不对未来的人生抱有极大的怀疑。  但是,一定要记住:① 如果我们摸到的是一副不算太差的牌,一定要争取去赢。② 即使不幸摊上一副不能再糟的牌,我们也应该尽可能找出一两张还算不赖的牌,以它作为强项,使结局变得相对好一些。牌桌上不只我们一人,它是一种机制,如果能利用上下家的环境机运,把一张张没用的牌巧妙地打出去,或许我们还是能赢。坏牌不一定非输不可。③ 诗人荷马是瞎子,海伦·凯勒聋哑瞎三位一体,比谁的牌都糟,但他们最终没有输。  ☆ 成功的秘诀:  能使我们追求成功的努力得以善始善终的保障,首推持久的热忱和自甘寂寞的实干精神。人的天性中存在着太多喜新厌旧的和易于善罢甘休的情绪,这种情绪尽管还不至于使我们停止工作,但它那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特征,却严重破坏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具备的性格,即,长期性和热忱。这种情绪不是不能克服的,如果我们每天都为目标实现之后那些迷人的赞美作好一番沸腾的想象,恐怕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热忱,着迷于这个目标的持久性,也会渐渐成为我们的习惯。不过,假使我们不能在具体而微的努力中,暂且忘记一下沸腾的想象,把全部的静思投入进去,我们就可能陷入另一个泥潭,即,空想和轻浮。我的许多小咨询者都曾有过“等到我成功了,我就可以站在讲台上向别人介绍经验了”的想法,这种沸腾的病态空想,消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以至于他们最终没能有机会真的向别人介绍经验,因为他们总是在幻想,没时间实干。  其次,乐趣会使追求成功成为我们生命的习惯。一九八四年的时候,张海迪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次提出,人应该“爱一行而干一行”,而不是“干一行,爱一行”。现在看,张海迪当然是对的。我们姑且不谈那种把一个人强行安排在一种行业中,并试图强迫他喜欢这个行业的作法是否人道,我们只是很难想象,那种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乐趣的人,怎能把事情作得不同凡响。可是,如果一个人爱上一行,哪怕这一行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枯燥乏味,他却会把生命献给它,因为它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另外,能否保持乐趣,是我们能否执著于某项事业的一个关键。如果我们学习英语时总因愈加感到乏味而每每半途而废,一本英语书总是学不过第五课,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一下,从最后一课向回学。这样,会有一些新的乐趣,至少能让我们多学了后五课。或许,在新鲜感的刺激下,我们还有可能意外地全部学完它。  再次就是考查一下社会对我们的可接纳程度。如果我们一直从事京剧艺术而又始终找不到增加其听众的办法,或许社会是在告诫我们,放弃它,去寻找一种更加接近于人民的形式。如果我们醉心于开办一家营业性赌场,哪怕是文明经营,那也是痴人说梦。有两种道路最容易走向成功:第一,找一个冷门,另辟蹊径,一炮打响;第二,投身于一个即将热起来但暂时还没有热起来的事业。  第四是要知道,人际关系可以把我们扶上天,也可以把我们摔下地狱——  ◎ 知识分子应该在走向社会的第二年,尽量使除了人事部以外的人,忘记自己有学历。此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我们的目标是作成几件事情,不是以卵击石般地向习俗挑战。说心里话,这个社会是不喜欢我们的,它更喜欢大老粗,因此我们刚出校门的任务是,扎下根子。第二,别傻息息地相信同事们个个都是好心眼儿,也别认为到处可以挣到钱。过不多久,我们便会发现,事实正好相反。  ◎ 少说话,特别要注意的是,少说别人的坏话。如果我们对某个方案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轻易地说出来。每一项提案的真正出台,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上海,都有它一定的出台时机。假如我们刚刚进入一个企业或科室,可以默默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未能全面了解各个环节的情况下,任何议论都显得不切实际,让人感到啼笑皆非。别相信那种轻飘飘的热情,历史上有几件好事是热情有余而沉稳不足的人作成的?也别想念自己“一看就知道”的小聪明,我们刚刚二十二岁!  ◎ 对各个阶层的合作者,进行一下分析。上司和女人喜欢赞美,越肉麻越爱听。别忘记处长夫人要我们转告处长的话。厂长秘书不喜欢我们不通过她便直接闯进厂长室。工人们愿意我们和他们一样,有一身泥污的脏衣服。政要和工程师惜时如命。外商不喜欢低三下四的崇拜。不要得罪工商局的人、税务审计、水电人员、形形色色的记者。在中国,司机是个不可怠慢的、无时无处不在索要实惠的特殊队伍。最后一定要记住,没有哪位作了爷爷的人不曾当过孙子。  ◎ 在我们这个老年型的社会里,对老人和上司的尊敬显得比什么都重要,哪怕他说得不对,我们必须用一种不伤其面子的办法提醒他:“我们可不这样认为。”心理学家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说,学会赞美,我们也就接近了成功,这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观点。  ◎ 团队精神是中国人自古缺少的,几十年来它又淹灭在集体主义的那种变态的求同伐异之中。实际上,青年时代比张扬个性更需要学习的,是相处和平衡。我们有必要学会带着个性,融进千百万人之中,真正作到彼此间的求同存异。在现代社会中,成功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团队的。  ◎ 容忍别人的缺点会使我们成为交际圈里最受欢迎的人。假如我们讨厌吸烟,千万别因为讨厌烟草味而讨厌抽烟的那个人。要知道,我们的事业需要他。  ◎ 注意倾听别人的谈话,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不要滔滔不绝地讲自己的事情,尤其是不要大讲那些显然比听者优越的事情,也不要大讲自己的异性朋友。即使轮到我们说话,也要常常问一问听者的意见,这显示出我们很重视对方,甚至可以随时帮助他。不过,我们可要学会在乐善好施的同时,不惧怕说“不!”,拒绝我们不该答应的事情。  ◎ 和那些与我们事业有关的人,保持不断的联系。但不要让他们认为我们是有求于他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喜欢他们,愿意跟他们作朋友。过节的时候,打个电话或寄张贺卡,准确记住他们的生日、他们的妻子甚至孩子的名字、他们由于沾沾自喜而曾经喋喋不休地向我们讲述过的光荣历史。只是要记住,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深夜打电话,这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 与同事保持适度的距离。生活中常有这样的女人,当她与密友要好的时候,便把一切,甚至床上的隐秘,也全盘告诉她们。可一旦关系破裂,她们便水火不相容,双双忙着把对方告诉自己的秘密散向全城。所以说,保持自己多一些的秘密,以求得人际关系间恰当的距离,既可以求得相互尊敬,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此外还可以为自己节省一些时间。  最后是,我们需要多与成功者交往。这会使我们发现一些真谛。当我们看到袁隆平面对来自全世界的奖赏,依旧保持着农民的模样,看张海迪怎样面对厄运,看聂卫平横扫日本后怎样对记者说话,看到刘欢对于艺术的痴狂,看到深居简出的大人物是怎样地运筹帷幄,一句话便结束了一场风波,我们会为之心动。当我们尽览了这些过去和现在的成功者,我们就会对自己在未来的成功率有个真切的估计,并且了解到成功前,成功之时、成功后,我们该作些什么。  ☆ 新世界远远没有到来:  二十岁时,我们有一种冲动,认为自己不是已经全线崩溃沦为渣滓了,就是已经全面出击胜利在望了。这些都不对。实际上,除了很少的几个童星、运动员、神童之外,其他的人此时才刚刚开始人生,在尝试。因此,颓废的人应该振作,未来还有无数更好的机会,只要我们不停努力,一切会有所变化。而那些过早陶醉于速胜论之中的人,应该找盆凉水,泼在脸上。我们现在只是站在大门口,抬眼瞥见了门外的一小片阳光,一切真正的,还都未开始,新世界还远远没有到来。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4  --------------------------------------------------------------------------------   发表日期:2004年6月16日  热恋·慰藉·归宿  爱情与成功构成了尝试性岁月的两大诱人的主题。如果我们成功的幻想在刚刚走上社会时,由于各种意料之外的打击而破灭,那么爱情就显得更为重要,甚至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主题。爱情对于人生之所以重要,也恰恰在于,它是一种关键性的支配力量,它能恢复关于成功的信念,也能让我们提早地退避到安乐窝之中。  爱情观在这短短的三年里,有着极大的跳跃性的变化。十八岁的爱,是一首流行歌,我们一见钟情,或者依照心中的偶像,按图索骥地寻找一个能让我们寄情的人,但我们找到的大多是痛苦,十八岁的爱结束得很仓促。二十岁,星空进一步迷乱,我们的心灵充溢着夏日傍晚的气息,我们生吞活剥地接受了大量思潮,让许多异性同时走进了我们的心扉。二十二岁,我们经验过了一些失败和成功,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和方法对待爱、性、婚姻理想。二十三岁,长期的努力或者令我们更加伤心,或者促成了我们相对美满的婚姻。在婚姻历程中,我们第一次为自己短暂的流年而黯然神伤,感到伤心和无奈总是要比快意多许多。  由于中国社会很晚才放任少年独立发展,因而中国人爱情心理的成熟进程是缓慢而绵延的,大约要从十三岁的萌动状态一直发展到二十四岁才得以完成,甚至更晚。假如我们处在正常的人文环境,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相协调,那么理应是十七岁开始真正意义的恋爱(马克思就是十七岁时开始与燕妮恋爱的),十八岁的人可以结婚,二十岁便已成熟到完全可以无愧于作父母(这也是我始终不渝地反对所谓"早恋"说法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人的爱情成熟过程,比起其他文明国家来,长出去了整整一倍。在中国,二十岁开始起步尝试,完全属于正常,这之前的爱还带有太多的孩子气。而直到二十岁之后,我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初恋,即双方言明的,接触性的,视角广阔的,结成家庭可能性更大的初恋。直到这时,我们才真正在实践中,学习爱人和被爱。  Y 第一次,永世难忘。  我在那时当然是丑小鸭,自己也是知道的,但是终不以此而减灭我的热情。每逢她抱着猫来看我写字,我便不自觉地振作起来,用了平常所无的努力去映写,感着一种无所希求的迷蒙的喜乐。  这是周作人在他的散文《初恋》中描述的一种滋味。这种滋味,我们十六岁时曾尝过一口。而今,它的剧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那时,我们坦诚布公而且名正言顺的恋爱,有了完全的使命感。我们遥想到未来的家,想到如何与对方的父母相处,甚至连将来儿女的名字也想到了。这时,我们已说不清爱过几次,但如果细细盘查它业已扩展的范畴和责任,它却是第一次,真正的初恋。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它的影响都会深入我们的骨髓。即使是那些由十九岁延续下来的恋爱,也都会由于二十岁的到来而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更宽的领域,仿佛是新的一样。那些由于纯情而无暇虑及身体、门户、学历差异的爱情,很快瓦解了一大批。  十八岁之前,正常的男孩子都曾经历过猜想吻住眼前那张女孩子翕动的嘴唇,或者触摸一下她的手臂皮肤是什么滋味的过程。去试一试的念头,一直折磨着他们的心。直到社会的约束力由于他们的成长而一点点放松,他们才第一次鼓起了尝试这个猜想的勇气。因此,在20位被调查的男孩子中,真正出于灵魂之爱而进行初吻的,仅有4个,其他均是为了体验。而且十分遗憾的是,他们并未从中发现书中描述的那些乐趣。这是一个很可悲的事实。约翰生说:"只有在动情时去吻你的初吻,你才体会到沉醉一般的境界。"可惜的是,过于压抑情感的社区文化早早毁灭了"动情"的可能性,忍耐过久的饥渴一改它应有的面孔,使尝试心远远超过了爱心。也许这就是人们主张初恋时不宜接吻的主要原因吧。这种弊端,往往还会造成终身的不良后果,成千上万的妻子抱怨丈夫在作爱前不注意兴致和亲吻,而是粗暴地单刀直入。男人们的这种疏忽大多与初吻时没有得到陶醉有关。  女孩子对初吻的想象,要比男孩子早得多,但一般不与沸腾的性欲相联系,它只是渴求慰藉,寻求美丽的幻觉。但是,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事实--女孩子的初吻,20人中竟有13个不是与自己的第一个恋人发生的,而是被他们的中学老师或者邻居的大哥哥所占据。不过,女性对于吻的爱恋,却均不因此而减灭,这是因为女人的心是诗情画意的,而吻正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诗句。后来,当她们经历了与第一个恋人的"初吻"时,无论对方怀有怎样的尝试心理和不真诚的把戏,她们依旧会永远记住那个时刻,并且一时涌起终身相许的庄严。女孩子的初吻总是不由自主,应该被提醒的是,把我们的"第一次"献给自己真正爱的人。拜伦说:"初吻并不能当作是永远相爱的保障,但它却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的印章。"是的,吻我们的那个人不一定是我们的终身伴侣,但必须是我们认为值得记忆的人。  第一次性爱是个敏感的话题,是隐私中的隐私,我们永不吐露,却终生难忘。这个问题将在后面加以讨论。  Y 别让标准卡住自己的脖子。  不成熟的人在爱情目标上有偶像心理。这个偶像是由各类艺员和角色、前人和同龄人的直观向往、模糊的儿时印象融汇而成的。我们甚至把自己偶像特征叙述给别人,自己满世界寻找的同时,还要别人帮着寻找。一旦发觉目标,我们就会想当然地一口咬定,这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当实际的交往告诉我们认错了人的时候,上了当的委屈让我们恸哭失声。这种情况大多出于女性,男孩子很少见到,这是因为男性倔强的独立意识不容易使他们顶礼膜拜,特别是崇拜一个女孩子。但男孩子又易于陷入另一种缺陷之中,他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什么,大街上任何一个美丽的女人,都值得他去增大她的回头收看率。  偶像心理是必须破除的。天下没有完美的男人。我们只能学会与男人的优点生活在一起,同时又与他的缺点相毗邻,在接受他耀眼的长处的同时,现实地承受他的不足。另外,在与他的不足和平相处时,还要特别精心照顾他在梦呓中的夸大其辞。男人的人格是双重的,而且时常分裂,他既生活在现实中,又活在理想中,当他不满意现实中的自己时,理想中的自己就会说起梦话。我们爱一个男人,就等于同时爱上了两个。不要讥讽和打灭他的梦幻,想个办法去浇灌它,去除过于不实际的杂草,使他的花朵转变成果实。  作为男人,如果还像十六岁那样,按照衣着和面容姿态,再加上一点点可怜的性格特色去寻找可心的女人,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这样得来的女人一天比一天黯然失色。假如我们连连失恋,又连连交上了新友,我们还会徒然感到女人和女人之间竟然相似得令人苦恼。但如果我们不甘将就,我们就会希求找到一位无论是情操和智性,还是在阴柔世界的观照上都能有助于自己成为完人的女人。那时,我们的目光还是会因为街市上漂亮女孩子而闪亮,但这已与窥见大自然的美景没有太大的区别。街市上的女人只是一道令人愉悦的风景,而我们真正的爱情目力,却集中在了一个能使自己趋于完善的女人身上。  我们不必用某种标准卡住自己的脖子,拒绝一个在大多数情形下值得我们去爱的人。只要有爱,我们都会以妩媚的方式,修改各自的习惯,以求得与爱人的嗜好相适应,就会如同无悔于牺牲物质利益和自己的一些自由那样,无悔于爱上一个有缺陷的人。我们不会觉得,爱上眼前的这个人亏了,那边的那个更好。我们爱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完美的石膏像或者几条达标数字。实际上,爱人类并不难,但爱一个人却很难。这是因为人类不会跑到我们的家里,展示它的缺陷,每时每刻折磨我们,但我们爱的人却终有一天会被请进门来。或许,我们害怕与其一同到来的缺憾包围我们的心,但是想一想看,我们也同时请来了欢乐。  Y 选择应该自己去作。  人的审美心理和择偶理想,一个国度与另一个国度不同,一个时代与另一个时代也不一样,一个人又与另一个人更是不同。美国人喜欢沉默能干的人,中国人却多半喜欢会说话的人。八十年代以前,军人是中国人择偶的第一目标,尔后是文凭第一,身高第一,全才第一,直至今天变成了洋人和有钱人第一。有的人喜欢白面小生,另一些则只能对身强力壮像运动员一样的人情动于衷。因此,择偶完全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毫不相干。  我们不必打扰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为自己定夺犹疑不决的目标。第一,别人实际上在内心深处是觉得我们这样作是有点傻的,而且有可能认为我们无非是在显示追自己的人多。第二,没准儿自己的目标也正是自己请来的这位仲裁人的目标,我们可能因此得到错误的指导,或者干脆是引狼入室。实际上,征询别人的意见无非是想映证一下自己心中已经有了的答案,正中不怀的我们接受,不中听的我们依旧不听。如果真的拿不定主意,这说明我们对心中的那两条影子还都不算了解,而只要我们去实地接触,我们便会发现,总有一个人会让我们厌倦一些。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也不可能有两个在同一个水准上一样吸引我们的人。  Y 有话直说。  在我们终于胆战心惊地求爱之前,常有一段长长的游移不定的迷宫般的岁月,有的人甚至在其中煎熬了两年以上的时间。实际上,我们真正的任务在于大胆地接触和尝试,越早打破这种隐晦酸涩的朦胧状态,对我们的生活就越有益处。我们不应该让爱情的向往和青春的光阴白白消磨在毫无接触的长梦之中。有时,曾经为我们魂牵梦系的人,在和我们相爱不到一个月时,便由于各种致命的冲突,完全毁掉了我们心中幻想出来的完美形象。由此看,接触之前空想所耽误的时间很不值得,不如速战速决,早看分晓。仔细想想,就算经过真正的交往考验,我们心爱的人被最终确定为自己的未来,可那段长长的自思自量的日子却没有对这个过程有过什么推进,相反只是推迟了幸福的来临,并且是自己折磨自己。  对女人说"我爱你",是对她的赞美。无论她是不是喜欢我们,此时,一个正常的女人都会在心里张开一枝鲜艳的花朵。所以,不要害怕直言不讳,只要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我们会害怕一个因为得到了赞美而心花怒放的女人吗?而且,我们是有勇气向亲朋言及目标的,甚至还虚荣地已在背后把目标谎称为"密友",那为什么不去把这种勇气施展在目标面前?不要让胆怯和病态的不屈服,凝结在我们的胸中。当一个伟大的人蹲下身去,与一个稚童说话,当他承认为另一个人的动人之处而臣服,他显得更加伟大,而且必将赢得那个孩子和那个得到了夸奖的人的爱戴。  东亚的电影文化中有一种很坏的习惯,它总把爱情描绘成好几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凶神恶煞般的追逐。这种古典艺术传统,无疑缠绕着男孩子的心。然而,实际的生活不会是这样的。如果一个女人过于主动,不是轻浮,或者不漂亮,再就是无法压抑的单相思。这些都对承接这个女人的人不利,就算是第三种情况,我们也不能沾沾自喜。在我们的多次调访中,凡是女方主动而促成的婚姻,都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妻子无时无刻不疑神疑鬼,而且常常使这个家庭达到了无法继续的程度。所以在婚恋中,男人主动发帖子,对自己,对对方,都有好处。而古代弱文人想象出来的爱情传统,除了会使我们不明不白地延误机会,剩下的就是让我们自作多情,病态地自尊。  在男人的求爱方式中,有一种成功率最高但危险系数最大的方法,那就是跪请钟爱。如果把握得好,女孩子是最吃这套大礼的。在一个宁静的美丽的地点,我们跪下,向心上人求爱(但最好是单腿跪下,而且别总是这样干),抬头期待着她,挺起胸,让高贵从这种臣服的请姿中渗透出来。很快地,我们就会看到那种由惊讶慌张转变为疼爱感动的表情。除此之外,用一封言简意赅的短信,几次随机的电话,或是某种场合下顺水推舟的幽默语言,都可以转达"我爱你"的意思。此外,女性最易受到坎坷经历和歌声的迷乱。  要女孩子直言不讳地回答,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女孩子,假使我们并不反感求爱的人,那么当我们回信时,尽管在关键问题上怎么也摆脱不了模棱两可,但我们一定要写一封长一点的信给他。对于幽默的口头求爱,我们的回答无论能否满足对方,但都必须也是幽默的。我们可以用显而易见或水到渠成的方式表达婉约的"是"或"不",但切莫直白地嘲笑他,这样会使他感到我们是个粗俗而没有情趣的人。要知道,痛快地认可他,可以一下子抓住他的心。  在发放爱情的要约和承诺时,我们考验不出对方什么,因此没必要假托拒绝,这只能表现出我们的市侩气和庸俗。许多人从谈恋爱到结婚,无休止地讨价还价、摊牌、争吵,不像是为了爱,反倒像是敌对的双方在过着谈判生活。在许多问题上,恋人们完全可以采取明白却无损于自尊的态度,更多地说一些实话。如果我们拒绝,也不要以无所谓、轻蔑、甚至是愤怒的方式来处理。大家都知道,我们无非只是想以此表示自己高贵,就像天鹅肉一样难得,可是我们的作法却太像一只蛤蟆。在我们得意扬扬,四外张扬那个倒霉鬼的动人的情书时,我们有着一副自己无法看到的丑恶的嘴脸。  女孩子要记住一点:好男人需要长时间地一点一点发掘。求爱只是开始,不必在意他的笨拙。相反,善于讨女人欢心的男人,必定有一天会让我们吃尽苦头。  男人也要记住一点:追求的过程中,充满着乐趣,不要轻易放弃拒绝过自己的女孩子。几次切磋而终成眷属的家庭,比比皆是。持久的进攻,更显得我们真诚。  Y 可夺之爱,并非真爱。  这句话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应该常常被提及。从初恋失败、婚姻破裂、同志背叛,直到儿女不孝,我们都必须知道,一切可被夺去的爱,原来就是脆弱的,只值得深思,不值得为之悲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躺倒在女人面前的人,怎么也支撑不起来沮丧的精神。他们哭,消沉。单是,我们也同样见到过一些坚强的人。我的大学同窗陈戎,在历时两年的恋情消逝时,同舍在为她悲泣,但她却在朗诵莎士比亚光辉灿烂的抒情诗。是的,无病呻吟故然令人生厌,但有病呻吟依旧不会使人愉快。每每看到那种面对突然打击而不在人前流泪的人,特别是女人,我们总是感到由衷的敬意。  我们应该知道,不牢固的爱的消亡,是一种迟早将至的必然,也许不勉强为之反而对自己有利。失恋一次,我们就会对自己是什么人、将会有什么改变、让什么人伴随自己的一生,有了更深刻和真切的认识。失恋后一段黑暗的日子,往往能使人专注到一项事业之中,历史上许多诗篇和伟业,恰好是失恋的人创造的。这段时间,对失败的爱情的沉思,有助于我们洞悉人生。这段时间,无论是学会吉他,四方去游,还是拼命工作,都会有助于我们在排遣坏情绪的同时,意外地掌握一些新东西。  在慰藉失恋后破碎之心的办法中,切忌使用"赶快再找个恋人以弥补心灵空虚"的方法。在失恋后,人的情感形成了真空,对于企图介入的关怀几乎达到了饥不择食、无以抵抗的田地,这时最容易铸成新的错误。对于失败,我是指的是所有失败,我们必须首先作到冷静。  Y 情感车站,从家到达另一个家。  从父母的家走出来,走累了,害怕了,失望了,便找到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人,建立了自己的家。二十三岁左右,我们的情感到达了一个车站。在那里,爱情告一段落。也是在那里,我们从车站出发,继续前行。我们为之梦寐以求的家,竟然如此平静地来到了。一间小小的陋室,一套再基本不过的生活用具,一个渐已熟悉的朋友,一段以往感情的记忆,以及一本极好的关于夫妇性生活的参考书。我们希望,这一切就是一个小小的天地,一种慰藉。  一段时间过后,妻子不妨省问自己一次--  ① 你还继续给你丈夫干事业和广泛社交的自由吗?你对他的事业还像从前那样投以兴趣吗?  ② 你还像以前一样静静地倾听他的大话、烦恼、不安吗?你还为他保守这些秘密吗?  ③ 你还愿意在业余生活中投其所好吗?  ④ 没钱的时候,你能默默地度过难关,并且给丈夫以鼓励,始终不把他与其他富人相比吗?  ⑤ 你还时常使家庭布置、饭菜、活动安排有所变化,以图丈夫能大吃一惊地高兴吗?  ⑥ 你对自己的衣着颜色和式样,对化妆,还像恋爱时那样顾及丈夫的好感吗?  作丈夫的,也要经常问问自己--  ① 你允许她因为工作的缘故,晚一点儿回家吗?允许她从前的男朋友们继续与她交往吗?  ② 你是不是能避免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她的缺点,并能陪伴她,度过每一次疲劳、焦躁、易变易怒的不适?  ③ 你仍旧时常买一些她喜欢的小玩意给她,而且不忘记她的每一次生日,时常作出一些她意想不到的温存吗?  ④ 你留心赞美她吗?是否一直避免使她的治家本领,与你母亲或是别人的妻子相比较吗?还常说"我喜欢你"吗?  ⑤ 你仍像初恋时那样,向妻子献殷勤,抢着干活,保护她不受劳累和伤害吗?  ⑥ 你在背后说妻子坏话吗?对她额外的小帮忙,是否像初恋时一样,报以微笑和谢意?  如果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的这个家,就是快意的,真的是一个安慰,一个港湾。假使我们因为一两条没有作好,出现了种种不愉快的磨擦,我们不必太烦躁,那些烦恼是每一个家庭都会有的。现在,我们是二位一体的两个人,无论如何也要感谢上苍,它赐给我们一个爱人和一段难得的情爱,使我们从没有遮掩的沙漠太阳地,找到了绿荫,进入了一个可以栖息的避风港。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5  --------------------------------------------------------------------------------   发表日期:2004年6月16日  朋友是另一个自己  从一个个体生命的降生到死亡,其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要历经无数次的重大变化。最初来到世上,我们********,彼此相似得很,男婴和女婴之间也不过只有一处区别。但是两岁前后,我们的个体意识开始成长,开始排斥其他孩子,有时我们会与陌生的孩子厮打起来,抢夺他们手里的苹果。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学会了那首广泛流传的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我要找一个好朋友。”社区文化中的这种团结意识,注入了我们的心灵。于是,除了与所有的人保持平和,我们还凭借天然的好恶,特意与那些邻居的孩子,夸奖过自己、给过自己糖吃的人,以及比自己有本事的小朋友保持密切来往。大约七岁左右,我们第一次较为明显地以家庭的光荣,区别我们所见到的人,罪犯、穷人、父母关系不正常的孩子,受到歧视,有生理缺陷和体质弱、智力差的人,也受到集体的冷落。到了青春期,男女的性别差异极度加剧,异性之间的交往受到明显阻隔,来自遗传的因素、十二年来的经历和幻想,在我们身体里进一步生根发芽,使我们在十四岁时,明显分出了各自的交际圈子,有共同志趣的人走到了一起。十六岁,我们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十八岁发现社会有问题,历史书上尽是假话,二十岁时我们已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世界,至此,人和人之间常常隔墙而邻,甚至自己和自己闹起别扭,我们在茫茫的人海里,感到万分孤独。此时,我们需要两种东西以慰心灵的清苦:一种是爱情;另一种就是友谊。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有几个有头脑和心地都很善良的朋友。”  有许多曾经被我们一度引以为近友的人,由于经不起漫漫岁月的消耗,已渐渐疏离了我们。剩下的一些,有的或许能与我们一同走完生命的长路,有的依旧慢慢地与我们分离。我们理当珍视早年的交情,当年我们不曾把密不可喧的烦扰和扑朔迷离的壮志告诉父母,却无一保留地说给了朋友听。当我们力不胜任的时候,我们曾为了同胞般的情谊,相互提携着。凭经验而言,儿时和少年时的友情,在人到中年时,常常变为手足关系,这对人生的快意而言,对在事业上形成鼎力相助之势,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失去它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尽管我们可以摆出许多理由说自己只是出于无奈:性格志趣越来越不相投,对方的缺点越来越多等等,但是我们必须在这个问题上注意一个敌人,即,那个已经为我们所熟知的顽敌:苛求完美。寻找没有缺点的朋友的人,永远不会有朋友。谁也不可能找到一个和自己步步合拍、一模一样的人。  二十岁到二十三岁,面对更强大的孤独和更复杂的人生,本着现实的宗旨结交一些新知,就显得同样的重要。这是我们结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最后三年。  培根说,真正的朋友具有三种人生意义。首先是“通心”,他说:“你可以服撤尔沙以通肝,服钢以通脾,服硫华以通肺,服海狸胶以通脑。然而,除了一个真正的朋友之外,没有任何药剂是可以通心的。”此所谓,快乐说给朋友,欢乐从一份倍增为两份,清愁说给朋友,忧愁由一份减半为二分之一。其次是告诫,朋友从旁观者的角度,时常提醒我们真实的情况是什么,以及我们怎样作更好。第三即是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至理名言:“朋友者,另一已身。”也就是朋友之间的互助关系。  二十四岁以前的朋友可以胜任这些,堪称“永远的朋友”。但此后的朋友却不能完全作到这一点,除非我们经历了一段较为特别的遭遇(就像后面将要提到的一段贫寒的日子),并在这段落魄时节里得以知音,就如恩尼乌斯所云:“在命运不济时,才能找到忠实的朋友。”否则,那些朋友就只能是临时性的生存同盟,或者由于我们暂时有求于他们,或者由于他们认为我们身上有利可图。恐怕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我们才会发觉,他们和早年之交不一样。他们有可能锦上添花,但不会雪中送炭。  以前,我们找到的都是与自己性格相近的朋友,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易于交谈,使人轻松。但是到了二十二岁,我们会觉得自己的交友范围太窄了。我们尝试着交一些和自己不太一样的朋友,以便弄清楚自己以外是个什么样子。这些独具特色的朋友们,扩大了我们的视野,我们也通过这种新尝试,变得更加善解人意和乐于合作了。  这种尝试有利于日后为事业结成功利性友谊的建设,也利于我们提早从心理上扫除模范文化的偏见和博奕论“有胜必有败”的狭隘竞争观念。比起统一或斗争来,世界更需要艺术性、丰富性、谈判双方互益的合作性。许多人在事业上不举,在世界观上格外狭隘,其主要原因之一,恰是他们一直缺少和自己不一样的朋友。  除了恋人之外,我们有了其他异性朋友。有了年龄或比自己小或比自己大的忘年之交,以打通时间的隔墙。我们有了更多的海外朋友,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时,朋友们构和的总体已不仅仅是“另一已身”,它代表着社会和人的各个不同的断面。朋友越多,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就越全面和丰富,对信息的感知就越快速灵敏,生存能力也就越强。  朋友对我们是那样至关重要,我们也当涌泉相报——  ♀ 我能理解你:儿时我们曾有过无数伙伴,现在却已无影无踪。回想一下,活到二十三岁我们至少会经历过200个同龄人,为什么我们没有与所有这些人交上朋友?精力是一个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多数的人不能与我们互予理解。我们的朋友之所以也把我们当作手足,也正是因为我们有可能懂得他们。如果我们不能设身处地而始终如一地理解他们,并为他们提供一些启迪,那么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被他们从心目中的名单上,轻轻地勾掉。此外,我们一定要作到,不要把他们的秘密泄露给他人。  ♀ 我愿倾听你的心声:就像对恋人和配偶一样,倾听永远是一门动人的艺术。倾听除了可以获悉许多人和事的知识,还可以让朋友觉得他很重要。至少,倾听是一种行为语言,它的含义是,我对你的生活感兴趣。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对朋友的事情不算很关心,经常打断别人的话头,莫名其妙地用诸如“特逗”、“真的”、或者“就跟我那回一样”,谈起自己的事情,比如自己如何被好多个异性追逐,自己如何赚了大钱,如何如何不可被公司缺少……正因为这种孩子气的人太多了,才显得乐于倾听愈加重要,更为动人。  ♀ 我为有你而光荣:当我们有了恋人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多年来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结交的八方朋友统统忘在脑后。我们可以让他们出席我们的婚礼,依旧可以结伴交游,可以打电话给他们,说他们出的主意使我们得以在某件事上成功了,我们甚至可以被自己的独生子起名字全力交给他们,使朋友们感到他们在我们的生命中,有着点点滴滴的光荣。  ♀ 你悲伤的时候有我在:不要取笑朋友的懊丧、失败、软弱。他们作了错事,需要我们去鼓励改过,并且找个办法摆脱困境。失恋时,他们需要我们给出一个信心,一个证明,让他们觉得自己还不至于糟到没人要的地步。丧失亲人时,他们需要我们无言的问候,轻抚他的背,握紧他的手。实际上,他们在快乐的时候,并不像此刻这样需要我们。  ♀ 我永远是你的劝告者:凡事最怕遇到道德冲突。比如一个朋友因为偷了巨款被发现,或是因为酒后暴怒打伤了别人,在警方追捕下,他要求我们帮忙藏一段时间。我们知道,叛卖朋友是一种罪,违背法律也是一种罪。假如这种冲突已经到了必须背向朋友而支持法度的时候,我们除了应该为没有提前劝告他中止犯罪而追悔,别无选择,只能力劝其自首,然后告诉他,他依旧是我们的朋友。  ♀ 退一步,海阔天空:没有襟怀的人不会有朋友。歌德说:“我再次发现,误解和成见往往会在世界上铸成比诡诈和恶意更多的过错。”的确,误解和冲突在生活中来得太容易,而且每个人又都总是轻信自己可以无须深究细问便能得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总爱轻易地把朋友的行为误解为恶意。假如我们真的被误解了,不妨忍让一下,退一步,等待一个时机,恢复自己的形象,给朋友一个更正自己的机会。  人们每失去一个朋友,就等于经历了一次死亡,每获得一个新知,就会多出一份新力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伴侣过世后,天天坐在暮阳下。数一数家珍,他们的全部财富只是一个勉强可以称之为家的根据地,一群散落四方而不常回家的子女,银行里一小笔积蓄,一段为期数十年的回忆,一副行将化为泥土的躯壳,还有几个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老朋友。那时,最代表生命意义的,只是一根拐杖和三五个默不作声的老朋友。六十岁时,朋友已经化为了同胞兄弟和姊妹。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6  --------------------------------------------------------------------------------   发表日期:2004年7月1日  沟通四面八方  人类文明史上有过几次绝对的隔代质变,而且每一次都会形成一道鸿壑难填的代沟。离现在最近的要算本世纪五十年代的那一次,那是一次青年人与大战前成长起来的父辈们最为严重的冲突。希特勒时代费解的残酷和斯大林可怕而固执的铁幕,彻底改变了整整一代新人关于历史、世界现状与未来、人生道德的认识。当时的世界青年几乎全部采取了与祖辈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由此构成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世界性大代沟(Generation Gap)。  这道深刻的大沟没有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裂变,原因有四点:(1)中国有着和其他国家不同的战地情况,环境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人们的注意力在大战后不久便转移到了内战之中。(2)整体的文明素质低劣,对于令人困惑的灾难性事实,缺乏洞察力,那些灾难不足以使国人的世界观发生震颤,人民只求活下去。(3)五十年代,为了抵御西方干涉,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封闭性国界,在同仇敌忾的民族情绪下,力求独立,在经济重建上有求于苏联。(4)集中制原则只允许一种生活态度:把一切交给共产党和祖国。  这一切不留余地地截住了世界青年转折性步伐在中国的回声。此后三十年,所有中国人的文化信念依然故我,和民国时期相比,只是在形式上有了一条浅浅的小沟,没有层次上的变化。不管生活多苦,人们还是相信有某个人,有某种东西可以救世。直到八十年代以后,人们才开始自己救自己。那时,开放政策使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世界,人们在赶路,三十多年前的那条世界性大代沟开始默默地向中国蜿蜒。于是,整整一代人背叛了原有的生活,就像五十年代的世界青年一样,混乱地在寻找。  但是,尽管共和国史上这道最刺眼的代沟,与世界性大代沟在层次上有着承接和延伸的关系,但由于时代和环境毕竟变了,因此它在特征上便很独特。我们是以对十年动乱痛苦的反思开始叩问自己的灵魂的,尔后新诗的论争、经济大潮的刺激、各种迷人的理论的输入、大多数人朝外看和向里比得到了朴素的认识,所有的这一切拧在一起,构成了中国大代沟的这一面。我们坚硬的观点,无时无刻不在与对岸强硬的老人们,碰得叮当乱响。  我们的父辈停留在代沟那边,他们觉得自己有必要生下来就去捍卫一种自己没有读过的理论。讨论问题时,他们火冒三丈,思维混乱,认为自己的个人经历就是整个民族的经历。他们常常把"政府"和"祖国"混为一谈。在生活上,他们为自己的旧衣衫扬扬得意,夫妻之间缺少看得见的恩爱形式。他们认为看报纸就是读书,他们喜爱的所谓"艺术",基本上与艺术无关。他们没有一个真正的青年朋友,没有一次真正的和和气气的对话,但却想当然地坚持说,青年人不可救药。他们并不了解世界的真相,但当一个香港人坐在他们面前,他们却要评一评自己一次没有去过的香港。他们总是把人分成两类:一部分是好人,另一部分是坏人。  在这个父亲们握有权柄的社会中,我们被视为一批不招人喜欢的害群之马。他们把我们与他们不相同的信仰,睁着眼睛指责为"没有信仰"。当触及复杂性时,我们对一件事物的优与劣的细致论述,被他们说成是爱憎不分明,前后矛盾。他们企图让我们和他们一样,过那种循规蹈矩的生活,对我们的夜生活和晚睡晚起,对我们的畅所欲言,读所有的书,听所有的广播,开展异性友谊情,他们均认为是对生活的不恭敬。当他们显然是门外汉时,他们却能天花乱坠地把我们最清楚的事情,分析得乱七八糟。  另一方面,让我们更为难过的是,我们青年人自己也不能彼此接受,我们在代沟的这一面挖来挖去,营造了纵横交错的小沟小坎。我们各自抱着自己的杂七杂八的生活观念,相互诋毁着,表示着对对方的轻视。于是,健康的个人主义走向了极端个人主义的自私,经济领域和爱情领域里出现了日渐其多的骗子,而在每一种反抗社会的行为中,都隐隐显露着矫枉过正的报复心理和破坏性。我们的一部分人寻欢作乐,十分可怜那些穷酸的有教养的人;另一部分人钻进象牙之塔,不齿于走入尘世。  当我们由于对社会的不公道表示不满和无奈,开始过上得过且过甚至纸醉金迷的生活时,我们终夜投赌,溺于酒色,我们不是对社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是采取破坏环境的办法去发泄。但是,这样作是不是有助于我们说服长辈认同我们的思想,我们已由最初可以被理解的消极,蜕变成混世魔王,这又怎能不引起长辈们的激烈指责?  我们一边翻着书本,大谈新思维,一边却在想着个人的实惠。看一看考场有多少人在作弊,看一看至今仍没有学会排队的人,看一看食堂里浪费的粮食和无人熄灭的盏盏室灯,我们是不是的确像自己标榜的那样,是个"纯粹的人"?我们真的可以去任何一所高校看看,看看有哪一幢宿舍楼的墙壁能在刷洗过一个半月后还保持洁白!  世界从来不曾被简单的仇视和几套支离破碎的原理所改造,其污垢也不会被一场革命所清除。它需要几代人默默地工作,既不失于信仰的初衷,又与世界找到调和的基点,去接近社会管理的中枢,慢慢使之趋于完美。  颓废主义不能证明我们所信奉的东西是正确的,相反,只能更加招致社会对我们的排斥。这里,我们必须再一次重申这本书已经反复强调过几遍的合作精神。相处--各种不同的人相处--是二十一世纪的颜色。确立了这个原则,我们会清醒的意识到,父亲们不会认可我们的信念,正如我们也不会认可他们的一样,因为我们是同一个时间里两种经历不同的移民,但我们必须相处在一起,保持和平,承认与自己不一样的东西也存在价值。  〇 和自己相处--  巴尔扎克十九世纪时描述过这样一种人,他们"与别人和睦共处,却跟自己过不去"。实际上,二十世纪的人在与长辈和同龄人过不去的同时,也和自己过不去。换句话说,他们和什么都过不去。从这个角度上看,当代人更接近于自杀的边缘。有时,看着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父母,我们甚至禁不住流露出羡慕。他们并不知道许多人生哲学,然而,他们没有那么多烦心事,显得很有奔头儿。但我们不可能为那种闭着眼睛摸来的幸福而关闭自己的心扉,自甘作个乐呵呵的白痴。于是,现代社会中内心矛盾的三大根源--远虑、自卑、时间短缺--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们的心。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这样作:  --"立足于今天" 我们常常感到烦躁不安和无以捋清的矛盾,实际上它们与眼前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它们有的源于历史缺憾,有的则是未来的问题,总之那都是些我们毫无必要杞人忧天的远虑。如果我们总是把眼前的生活小事扯得很远,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批判一番,那大多数欢乐都将终结。生活就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不太需要波澜壮阔的理论去指手画脚。  --"欣赏你自己" 很难想象大自然会造就一个全然没有长处和用途的人,让他来占据现代社会不算充裕的空间,它也不会创造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以使其他人感到深深的自卑。漂亮的人由于自小常常轻易得到夸赞和宠待,变得凌傲而思想浅薄。聪明人仍有其解不开的难题。那些有性情的人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力,但却会被世俗的积习所摧折,生命之树一天天枯黄。成功者招致的抵毁,使他们苦不堪言,他们再也得不到普通人的宁静生活和安全感,失去了逛商店和游泳的自由权。那些缺乏人之亲情的权贵子弟,在其卖弄显尊时绝对猜不出,仰观者的妒慕中藏着多少想唾他一口吐沫,或者恨不得把他剁成肉酱的念头。可是,我们却没有这些不足,因而是值得自我欣赏的。  --"留下一点隐私" 我们理应有一块秘密的空地给自己,它包括藏信件的抽屉、不为人知的隐私、小小的阴谋。我们还有一段自己的时间,用于睡眠、思索、独处,以生发出别的更有意义的东西。这些就像金钱一样,应该得到最高程度的珍惜。假如我们要在一连几天的电话里分别告诉各方朋友,自己最近在作什么,我们就有权表示厌烦。如果我们总是被人打扰,用自己的时间作无益的奔忙,那么下决心告诉他们,我们不想让自己"渴望回绝但又总是违心应允"的老毛病继续折磨自己了,我们的嘴要和我们的心协调好。  〇 和同代人相处:  --"自己的理想是否公道"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真理守护者,他们一面声嘶力竭地呼唤爱的真谛和真善美,一面却借口爱的解放去欺骗爱。他们可以一面发自真心地争取自由和民主,一面却又咬牙切齿地在内心里盘算,计划着得势后该怎样把对立面的权力剥夺得一干二净。说穿了,这种理想只为自己服务,它没有对全民(包括对政敌)的公道。  --"自己是否有绅士风度" 当我们从那些不愿排队而蜂拥挤向车门的人群中脱离出来,并且远远地看着他们为无关紧要的一席之地仓皇争抢,我们除了可怜他们竟是那样如临大敌之外,还会因为自己没有加入这种狼狈不堪的竞争而暗自庆幸,即使为此只得再等下一辆车,我们也还是会因为没有使灵魂蒙垢和汗流浃背而自感光荣。知道吗?当我们把一份小小的礼让含笑送给儿童、女性、老者,把一点点温情送给弱者和残疾人,那种心满意足的自豪感是难以描绘的。可是,问一问自己,我们这些文明人有过这种自豪吗?  --"真理是否只有一个" 胡平在《哲学随感录》中这样写道:"现代社会不应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在其中人人都持有相同的一大套所谓现代观念;现代社会应该是这样的一种社会,在其中,人们具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而又能很好地共处。"如果我们还是像父亲们那样,认为真理只有一个,而且自己的那一个就是真理,全社会都必须服从它,那么我们就和父亲们没什么两样。依旧不会尊重别人的意见,不会相处和合作。事实上,真理有许多,我们不能让真理和真理相互厮杀。  〇 和社会相处:  在观念大裂变的时代,人们可以有三种生活方式去选择。第一,以我行我素的方式,对抗社会,一无成就,自我牺牲。第二,完全听命于积习,同样一无成就,过一种不生气的生活。第三,像芥川龙之介在《水虎》中说的那样,即:"最明智的生活方式,是既蔑视一个时代的风尚,又在生活中丝毫不违背它。"  这第三种方法最值得推荐,它可以以稳健的方式,逐步接近目标。  --"不断声明基本出发点" 一个很难办的问题是,我们这代人被看作是越来越没有道德的人,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进行所有推论时扣紧出发点,不断提醒他们,我们的愿望就是他们的愿望,只是我们认为自己的结论对大家的初衷更有益处。苏格拉底发明过一种"问答术"。即,与论敌争论时,不要从分歧出发,把他吓住,而是强调共同之处,先使对方说"是",取得一致后,再转入自己的主张。  --"不要与不相干的人争得面红耳赤" 我们常和火车上的乘客或者退休在家的老父亲无休止地争论政治大事。可是想一想,就算我们赢了,我们能就此获得什么?这种争论不仅没有,而且还破坏了亲情和快乐。  --"别为小事恼怒" 在大问题的对峙中,我们不必对小事纠缠不休。不必把社会和长辈的小毛病看成是他们的大问题的一部分,那样只会增加敌对程度和范围,而且还会使我们在观念冲突之余,很可惜地在生活乐趣上也丧失了求得唯一一点一致的机会。  --"用一语不发表示反对":在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和平静的场合去系统地批评一个早已枝繁叶茂的体系时,决不要用三言两语的指责,去随便地触动它。那样,我们的观点会被轻而易举地肢解歪曲,我们自己会被最终封上嘴巴,忍受现在和未来的、当面和背后的奚落。如果是这样,倒不如用沉默表达我们的异议。沉默柔中带钢,是一种无懈可击的态度,可以以守代攻。  --"留下完好的树皮" 如果我们以为重创掌权者的面子,使他的精神全面坍塌崩溃,然后就能使他在废墟上重建起和我们一样的新观念,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那样,只会使他对我们耿耿于怀,恨之入骨!去郊游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一种老树,它的树干已被蚁虫吃空,成为小生命们随意出入寄栖的领地,可是它的绿意不减当年,而且并不在意寄居者的蚕食。这是因为,那些聪明的小生命从来没去破坏大树的皮表。  最后,我们需要明确事实,即,与社会习俗的隔膜不算是太可怕的事情。我们不必苛责自己与环境的不和谐,就像罗素在他的长书《幸福之路》中说的:  与环境失和,当然是一桩不幸,但它并不是非要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不幸。遇到周遭的人们愚蠢,有偏见,或是残忍的时候,同他们失和反倒是德性的一种标记。  此外,我们知道,如果高贵而不幸的少妇维维安妮没有被迫进修道院,雪莱就不会写出《伊壁斯去亭翁》,如果威廉斯可以不是一个相当贤慧的妻子,他也不必只是写部《回忆录》,这位杰出的诗人所痛斥的那些社会积习,对于他的事业,是一种主要的推动力量。所谓"困难创造解决困难的英雄",就是这个道理。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7  --------------------------------------------------------------------------------   发表日期:2004年7月1日  海外生活总带着乡愁  区别于严复、孙中山、秋瑾的一代,蒋介石、李四光、周恩来、邓小平的一代,华罗庚和钱学森的一代,以及叶选平、李鹏、李铁映的一代,七十年代直至今天的赴洋者被称为“第五代留学生”。区别于世纪初俄国人往之巴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往之美国,八十年代的中国人又被看作是“第三次大流亡”的主体。有人说:“有路便有丰田车,比比皆是中国人。”许多人已在漂泊,另一些人急待出发。《美洲华侨日报》描述了这些出走的中国人:“他们中有的是蒙受冤屈而伤了心;有的是遭尽歧视而冷了心;有的是希望落空而灰了心;有的是政见不同而铁了心;有的是为了儿女而狠了心……境遇平常者,惶然而行;境遇稍好者,怅然而辞。”  有很长一段时间,出国者与其说是为了逃离铁板一块的生活,追求自由和更高的学位,或者多多地“扒分”,还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放逐”。无论登上座机时是多么的如愿以偿,但当他们走下飞机,特别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异域生活,他们就会感到某种流亡的孤苦情绪,就会知道在一个没有屏弃国界意识的世界里,失去了祖国和原有的社会地位,即便多赚了些钱,也无法寻见想象中的天堂。学位并不新鲜,汽车只是代步工具,房子依旧买不起,大家躲在别人的屋檐下,从昔日粗糙窒息的生活,逃到了另一种全新的困扰之中。关于他们在海外多么风光的传说,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那不是真的。但关于他们的处境是多么凶险,也仍然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那也不是真的。  他们在别人的美丽富裕的国家里,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空气,但也承受着无边无际的孤独,无言而垂泪地回望着东方。他们大都订阅华人报纸,而且人手一份,从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这边的一切有着一颗放不下的心肠。可想而知,这块土地上又是存在着多么严重的问题,以致于他们夜夜思归不敢归,甘愿忍受自我放逐。  冰心在《往事(二)》中写道:“在她频频回顾的飞翔里,总带着乡愁。”  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说:“一个渴望离开热土旧地的人,是一个不幸的人。”  谭轩在《故乡的云》写下:“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的路是那么漫长。”  张慈在《继续漂泊》说:“土地和语言!不在自己的土地上,不讲自己的语言,是一种残酷的惩罚。”  阿忆也在《爱你五百里》中写道:“人们泪如雨下,却头也不回。”  无论出国大潮与我们是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瓜葛,或者根本与我们无缘,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的确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我们的意识中,它朦朦胧胧地触及祖国、生活状况、劳动尊严等等问题。  首先是爱国主义。世界华人都热爱故土是个极清晰不过的事实,就像梁启超在流亡海外时所说的:“衣冠虽异,肝胆不移。”当他们刚刚看到这块土地上有一点点转机时,他们便会像美国人去阿拉斯加,日本人去北海道一样,怀着拓垦的决心,不顾一切地回到祖国。这一点在历史上几经得到证实。他们期待着变革。他们所惧怕的不是洪荒和艰苦,而是使洪荒和艰苦不能得以改变的约束力。从表面上看,他们的滞留不归似乎与爱国心相抵触,而且无可否认,大批出走的人多少是与国家有对立情绪的,似乎是对爱国主义构成了严重威胁。不过,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们不必介意他们一直在奢谈国际主义、世界公民、地球村,但也不必对爱国主义深信不疑,这个概念一直是功过参半的,它使美利坚成了独立富饶的联邦,却使德意志走进过深渊。此外,在政治学上,祖国和政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祖国是永恒的,而政府是暂时的,当爱国心指引我们爱自己的土地和民族,它就格外高洁,当它要求我们去讴歌某一个政府,爱国主义就因为阻止我们挑毛病而埋下可怕的恶果。  其次是生活理想。一个接受过启蒙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再过启蒙之前的生活,习惯了畅所欲言的人再也不会重新接受逢人只说三分话的环境。一个每天洗澡如同每天洗脸一样的人,已经很难适应在简易房屋里居住。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生活一段时间,再回到一个尘土飞扬、痰迹斑斑的污染区,他的神经就不会轻松。一个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的人,在只允许一种生活模式的社区中,将会感到暴躁郁愤。对于那些渴望前一种生活,甚至已经在过着前一种生活的人,让他们回到后一种生活中去,无疑是一种折磨。假如,我们认为后一种生活可以净化灵魂,并且执著于让每一个人净化一番,接受这种折磨,那么我们最后得到的结果,不仅是外边最优秀的人不能回来,而且是里边最优秀的人也将大批走光。  最后是工作环境问题。五十年代,华罗庚曾在世界应用数学界,被尊为“十大”,但他回国后,由于长期囿于闭塞的环境,一切发生了变化。八十年代,尽管他在国内学术界还是首屈一指,但在国际上他和他的国家已经排不上名次了。就他的个人素质而言,假设他能留在海外,他依旧会是个主领风骚的大家。如果其他归来的人也同此命运,那样无论是对他们自己,对这个世界,还是对于中国,都是一个灾难。八十年代,陈省身进入应用数学界的“十大”,他曾是华罗庚的学生,但在科学面前,陈省身没有给老师留面子,也没有给中国的人才环境留面子,他说:“中国的应用数学等于零。”  我们缺乏的,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为人才开道!”  如果我们不打算在这个年龄汇入出国大潮,那么知道这些也就足够了。如果也出去看看,那我们便需要看看下面这些技术性的问题。  苏格拉底说:当我对一个制度不满时,我有两条路,或者离开这个国家,或者遵循合法的途径,去改变这个制度,但我没权利以反抗的方式,去破坏它。  如果我们的想法长期不为社会所接受,而且我们对逐步地改变这种局面不抱什么幻想,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学习苏格拉底的前一种方法,换到一个自认为可能被接纳的环境。这样,对我们发挥个人才能,对国家的安定,都有好处。春秋战国时代,如果一个士大夫闲居三月,自己的主张不被国君采纳,他们便不会长久地住在这个国家,他会驱车行路,周游列国,寻找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国家。或许,我们会像他们一样,发现一个能使自己感到惬意的地方。即使一切有悖于我们行路前的初衷,但在这个尝试性的岁月里,我们有用之不竭的时间、体力、精力。即使由于依旧无处容身最终还是会回来,但那时我们以不是空手而回。只是,我们应该提前预测一下,我们的收获与为之付出的代价之间,成不成比例。  如果我们已决意要走,或尚在犹豫,那么不妨找一个知情人,咨询一下。我们会发现,在手续上,从办理护照到申请签证,都要比我们原先想象得简单。而我们最该关心的首先不是护照和签证问题,而是——  第一:“我们的语言过关吗?” 到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语言就是一切,就是生命和成功的可能性。没有语言,我们将丧失乐趣、认知、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失去获得高薪职业的可能。没有语言,无异于残疾青年。如果我们在语言方面很愚钝,那么不妨暂且打消计划。  第二:“有一定的硬通货币以维持最初一段时间的生活吗?” 如果没有,那么推迟一下计划,筹足这些钱再作打算。世界上恐怕再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没有钱也能勉强地活下去。如果是在海外,特别在自己尚且无法进行语言交流时,那种日子是无头无绪的,没有钱也就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可能性。  第三:“出去能使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吗?” 如果肯定不能,不如推翻出走的设想。如果我们没有申请到全额或半额奖学金,我们的生活将陷于维持生计的忙碌之中,除了一张文凭之外,身无它物。如果这张文凭不能保证我们找到较好的职业,我们还得回来,但是花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精力体力,远去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只弄回一纸空文,回来后却又过着与出走前并无异处的生活,这值得吗?尽管我们得到了更高的学历,但我们却也因此失去了在中国晋升职位所必备的时间资历。对于没有可能赚到大钱的人来说,地位的设计比赚些小钱要重要。小钱改变不了太多的生活。  我们这代人可以有两种人生设计:其一,是去一个没有束缚的地方大获全胜地干一番,跻身于世界;其二,是根杆在本国的土地上,步步荣升,及至目睹墙外的世界,自己的地位也已立于世界的一隅。尽管这两种方式极不相同,但它们所必须付出的操劳、智慧、勇气、胆量却几乎是相同的,它们最后到达的高度也是一样的,可以说是平分秋色。海外华人倾心奋斗,为的是争得一席之地,国人则是为了争得看世界的机会。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8  --------------------------------------------------------------------------------   发表日期:2004年7月26日  我们是有身份的人  魅力是由健康心境、内在的胆识和自信、沉稳的自制力、好的思维、一定的知识和口才、适当的外部修饰诸因素构成的综合性吸引力。它常常表现为开朗幽默、温文尔雅、对环境的通融忍让。魅力只能经由一段的漫长时间而形成,由于终于有了相当的工作背景,一部分二十三岁的人便开始有了最初的魅力。可以说,这种萌芽的魅力将随着社会地位的进一步改变,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魅力的释放一般是在社会交往的场合。一个人衣冠楚楚故然可爱,但假如他的谈吐举止总是不得体,那么他的灵魂就依旧如同裸体行走在街市上,使人忍俊不禁。魅力,在文明社会中是最美的服饰,赫拉克利特说:“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因为,最美的猴子依然不会有一件像样式的文明外衣。  魅力还有一种特殊的功效,它可以从容地面对任何一种失败。即使十点钟要上绞刑架,八点钟却依然安详地下棋。迎面泼来一盆水,弄湿了衣服,不过是耸耸肩,坦然地走向洗手间。简居的房间,高朋满堂,尽管是陋室,但它却“惟吾德馨”,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魅力可以不眨眼地对待这一切,因而使旁观者涌起千般敬意。魅力指点出了人们的真实身份,并把殉道者、罹难者、落魄者,与那些羞耻的失败区别开。如果把“平凡”视作生活的一种失败,那么面对这种失败,魅力便有了更加直接的现实意义。当我们自育为饱有魅力的人,我们可以抵消这种失败的色彩,我们可以坦然地拿起钳器,走向充满油污的车间,我们照料排泄系统出现了故障的病人,或者身处严寒的草屋,拥衾执笔,写下一般化的诗篇。谁都会相信我们将来会变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哪能种持久的魅力会永远滞留在简单而粗糙的生活中。二十三岁以前,我们应该培养自己这种风范,向自己反复重申要作一个有身份的人,在胜利面前不失态,在失败面前不惊慌,使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变成诗。  首先,我们要形成一个准确、完整、良好的自我感觉:  自知:许多人,甚至那些确已成功的人,没有魅力。这倒不是由于他们不修边幅,或者长得不漂亮,而是因为不自知。假如我们的弦外之音,总是传达出比自己的客观水准高得多的自满,或是比真实水平低得多的动摇,那么周遭的人就不会认为我们吸引人。相反,不是认为我们在恬不知耻地吹牛皮,就是以为我们在假模三道地谦虚。自知意识的得来,一是靠自己冷静地内省,二是靠观察旁人的眼神(千万别相信别人的嘴巴,嘴巴尽管里面是臭的,但外边却很甜)。自知的原则是,使人感到适度。  自豪:没有一个魅力十足的人会看不起自己的遭遇、家庭、未来。许多人之所以缺乏魅力也正是由于他们除了看中个人奋斗之外,常常把他的社会背景扔到了一边。他们不知道,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经历有着不衰的美好回忆,对家庭充满感激,对爱情和乡土有着自豪,对未来和信仰有着健康的陶醉,那么他的身体里就会每时每刻地渗透出活力,这种活力会深深地感染别人。自豪是一种乐观的情绪。  自持:自持的人对即将到来的滔天洪水,有着大畏惧的安详和镇定。从就义者不朽的最后时刻,竞技健将们大赛前的恬静,领袖们大战前的从容,伟人们面对突然的打击而依旧沉静的描绘中,我们感受到的,就是这种自持精神。一个经常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人,很难具有魅力,他缺乏与成熟和稳健相关的自制力。而自持使人感到庄严。  自嘲:成熟的人善于用自嘲为自己的困境解围,强大的人敢于揭自己的伤疤。实际上,自嘲不会使人变得低贱,反而会生成大度和诙谐的魅力。它既是良好的自我认识,又宽广的胸襟。自嘲使人感到潇洒。  这“四自”离不开构建魅力的各种基本要素。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大字不识的人会有什么魅力,流氓英雄时而显现出的也只是可爱,一种偏邪的美感。即便是一个有魅力的人,假使我们迫使他穿上从厕所里捞出的破棉袄,剃光他的头,再把一手煤灰抹在他脸上,我们知道,这下子他的魅力肯定完了。  另外,在使自我感觉得以调整后,我们还需要与环境达成默契,以使魅力得以最后实现。生活中有的人无论在哪一群人中,我们都可以把他们从人群里一眼分辨出来,此所谓“冲破环境线”,它主要取决于内在气质能否透过躯壳和衣着,散发出夺目光芒。他们在任何场合,凡一举手,一投足,所有的言谈话语,全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最好地施展出自己的魅力,此所谓“主导社交圈”。实际上,作到这些也并非难事,除却我们此前提到过的种种作人方法,只要在社交环境里稍稍把握一下契机,就完全可以拥有这种谈笑风生的魅力。比如,要大声介绍自己的姓名,给对方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要接触对方的目光,显示出我们的自信。要作交谈的中心,但又不时向对方发出诱导性的提问,给受问人以鼓励,而且刺激谈话的继续深入。同时要注意,不要把时间拖得太长,及时结束谈话,干脆地道别,做一个让别人留恋的人。当环境气氛围绕自己一段时间并呈现出微微的醉态时,我们要适可而止,别让人们的注意力长久地过于集中在自己身上,以免引起嫉妒以及行将产生的过于单调的感觉。  魅力是个迷人的东西,它可以在很多时间里左右人们的判断力,为拥有它的人增加更多的支持者。魅力还会以无形的方式存在,比如说李是个慷慨好施的人,但他的恩泽并没有施于每个人的身上,可是由于他有魅力,人们却乐于竟相传诵他的故事,形成口碑。假如这种口碑崇高肃穆,它就有可能传播得旷日持久。伟人们死后仍有人惦念,正是这种无形而巨大的魅力所至。  女人的魅力主要表现为美丽,这毋须多谈。“追求美”是女人毕生的职业。我们今天的社区文化并没有多少压抑女性形成魅力的因素,问题大多出在男性上。古去今来,培育男性阳刚之躯和健康心理的养分,变得越来越少。今天的文化已不适合男性心灵的成长,因而比起魅力十足的女性来,有魅力的男性则为数很少。无论是从性别到位的情形上分析,还是从仪表追求上观察,中国男人都不能与中国女人相媲美。以致于一位美国佬曾对我说:“中国的女孩子,嫁给中国男人,亏了。”我们的文化革命在倡导“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同时,一再疏忽了告诫男人们有挺身而出捍卫生活的义务。纵览中西历史和传说,自古至今,中国的女英雄比其他任何国家的都要多。实际上,我们的文化环境本末倒置,阴阳颠倒,中国的男人需要补课,但我们无法用雌性文化去滋养出雄性血色。这是一个问题。  《青春的敌人》第二部分9  --------------------------------------------------------------------------------   发表日期:2004年7月26日 【编辑录入:阿忆】  世界需要热心肠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