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好妈妈慢慢来-4

作者:申宜真 字数:9174 更新:2023-10-09 13:02:05

“哎哟,你们家的孩子真是不简单,也没有谁去教他,就会很主动地给我们收拾房间。真是家教有方啊,大概是您在家里一直教育他这么做吧?”其实,关于那家的事情,我一次都没有和小儿子交谈过。他是根据平时和我进行协商的经验自己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如果我想要在这家玩的话,我就要讨这家妈妈的欢心”,然后就想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为他家收拾房间。所以,协商方法的目的,不是让父母们在每件事情上都要教孩子们应该怎么去做,而是要让孩子去自己体会。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可以使用协商的方法。对于有些事情,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你都必须单方面地向孩子灌输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不可以打人,不能偷盗等,这些必须遵守的常识就没有和孩子妥协的余地。为了使孩子将来能够在社会中生存下去,你就必须教给孩子们这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不久前,我偶然看到上小学三年级的大儿子正在网上浏览一些成人网站。我大吃一惊,一问才知道,原来在他的朋友中,有些孩子就经常光顾这些网站,所以他也想看看。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是绝对不能妥协的。虽然你采用的是一种单方面下命令的形式,但是在这种时候,你必须坚决而严厉地告诉他应该如何去做,绝对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因为如果让孩子看到你犹豫的态度后,你就会给孩子留有一线希望,以后他还会偷偷地进入这些网站,甚至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因此,你就必须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方式,态度分明地告诉他,那样做为什么不行。“这些画面非常刺激,你看了以后整天都会想它们。那样的话,你就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了。你认为这样好吗?”“那么,我的朋友们为什么可以看呢?”“这是他们父母的不对。他们的父母本来应该阻止他们的,却没有这样做。可是,在我们家这样做是绝对不允许的。如果你想在我们家生活,是不是就应该遵守我们家的规矩呢?”这就是我所说的不能通过协商,而是必须通过单方面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如何去做的事情。这些事情中还包括:不能一个人去网吧,不能懒惰,不能不支付任何代价就想得到一件东西等。但是,如果想让这些事情落到实处的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必须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对于那些在父母的训斥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当他们的父母试图将什么道理灌输给他时(就是当父母试图“训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他们只会把父母的话当成烦人的唠叨来听,从东耳朵进去,马上就会从西耳朵出来。当这些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他们就会成为对父母的话嗤之以鼻的“怪物”。但是,对于那些平时就经常通过协商和父母达成妥协,并能经常感受到父母关爱的孩子来说,当父母单方面地强迫他们学习或遵守一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即使他们心里非常不满意,他们还是会想“我那样做确实是不对的”,从而听从父母的命令。我经常对前来找我的父母们说这样的话:“如果你采用‘训育’的方式教育孩子的话,你就会把和孩子从小建立起来的感情一点一点地消磨光。”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你要让孩子学这学那,你要送孩子上学,对他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要过问。但是,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你做的所有这些都是对他没完没了地控制和干涉。请问,又有几个孩子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去学习的呢?孩子长的越大,父母要单方面灌输给孩子的东西就越多。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他们非常讨厌、非常不愿意遵守的。如果你希望你对孩子的这些“训育”能够正确地传达给他们,并让他们听从(即使他们对别人说的同样的话不屑一顾)的话,那你必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地倾听他们的声音,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料。这就是让你的孩子将来听从你的力量的源泉。有时候,即使我动手打他们的屁股,我的孩子们也知道我打他们的理由。他们知道是他们自己做的不对,妈妈才打他们的,而决不会认为是因为母亲不爱他们。如果我不是不断地把他们拉到协商的圆桌旁,和他们进行了许许多多寻找折冲方案、谋求妥协的练习的话,我是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收获的。在孩子们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在他们做了违背父母意志的行动的时候,请先把孩子的话认真、仔细地听完,然后试着和他进行协商吧。通过让孩子学会问“为什么”,就可以使孩子在心灵不受伤害的情况下,也能对你的处境和状况有所理解。反之,如果你只是使用单方面强迫或命令式的方法的话,孩子和你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最终导致的严重结果是,在他们长到一定时期,要学习那些必须要学的东西时,他们却选择了逃避。父母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样本“妈妈,奶奶(指我们家雇佣的保姆大娘)今天不舒服,你去洗碗吧。妈妈不是比奶奶更年轻吗?你去做做也是没有关系的。”有一天,我回到家里,刚刚打开玄关的门,正准备拖鞋进屋,我的大儿子景慕就跑到了我的面前对我这样说。我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就又问了孩子一遍。“妈妈,你难道还不知道吗?奶奶今天感冒了,你赶快去洗碗吧!”站在我的身边,说这些话的孩子难道真的是我们家的那个景慕吗?就在昨天,他还叫嚷着不肯吃饭,急得保姆大娘出了一身的汗呢。我正为孩子与平常不同的表现感到纳闷,保姆大娘走了过来,悄悄地拉住了我的手,把我拉到了没有别人在场的厨房,告诉我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因为患了感冒,保姆大娘抽空坐到一旁正在稍做休息。不想,这个情况被景慕看到了。于是,他就走了过来,拉着她的手向一个箱子走去。然后,他就拿出了我们家装有常备药品的医药箱,把它打开,并对保姆大娘一一地做了说明:“奶奶,这个是退烧药。这个是治咳嗽的药……”。之后,景慕一整天都跟在她的屁股后面转,让她不要工作了,好好休息,等等。刚开始,保姆大娘还以为他又要耍什么鬼。可是,当看到孩子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真挚而急切的表情时,她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来。我之所以对景慕那天的表现感到吃惊,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从他很小的时候起,白天他就一直是由保姆大娘照顾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景慕对保姆大娘的反抗也显得尤其厉害。幸亏保姆大娘性格非常温柔、慈祥,照顾孩子的经验也非常丰富,景慕的种种“不端”行为才没能成为太大的问题。但是,当他该上幼儿园的时候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那天景慕特别挑食、不肯好好吃饭,突然又嚷着说嗓子干燥,要找水喝。“水在冰箱里,自己去拿出来喝。”这是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当然要让他自己去做。没想到孩子却大声尖叫了起来:“讨厌,讨厌!为什么非要让我做?!奶奶去做不就行了吗?她来我们家就是做这些事情的!”从一个刚刚才满五岁孩子的嘴里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而且说这话的孩子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的大儿子!在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不由地闪过了许许多多的念头。“是不是我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我害怕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而过分地纵容了孩子,什么事情都由着他的意思去做,结果却使他变成了一个没有礼貌的‘坏孩子’呢?”我想我的孩子对他人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偏见,做母亲的态度一定给了他相当大的影响。我不由感到非常地后悔。“即便如此,从现在开始,我也要把他纠正过来!”我的头脑一下子清醒了许多,开始重新振作起精神,进入了对他进行说服教育的工作。“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每天都照顾你的奶奶说话呢?奶奶的工作是多么不容易啊,难道你就没想到过要帮助帮助她吗?”“不知道!”看到连一点话都听不进去的孩子,我真是感到万分地焦急。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已经在性格和其他的各个方面逐渐开始形成其特有的轮廓了。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对他的行为加以纠正是不是太晚了呢?可是,不论我如何斥责他、如何对他进行解释和说明,孩子的行为方式还是没有什么大的改观。我还和我的丈夫进行了严肃认真地商量,看就这件事情该怎么办。可还是找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越是这样,我越是对保姆大娘感到抱歉。保姆大娘可是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对待我们家景慕的啊。我在一边努力纠正自己孩子行为的同时,一边想方设法地善待保姆大娘。就这样,到现在为止一晃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现在,看到景慕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确实感到非常吃惊。所有的孩子,从他降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都好像是乘上了一条正在飞驰的高速快艇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这是孩子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在大人们的眼里,孩子们就常常显得变化无常。比如说,平时非常听话的孩子,有时会突然变得不可理喻、使起性子来,或者其行为方式一下子会变得非常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并不奇怪,他们正是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在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寻找自我、认识到自我的存在的。对孩子在这一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父母不能强行加以“纠正”,孩子也是不会听他们的话的。尽管如此,从母亲的立场上来看,也不能完全袖手旁观、无所作为,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因此,我想对那些焦急万分的母亲们建议:“还是先让你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吧。”如果你想纠正孩子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方式的话,你不必马上就付诸行动,而是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用你自己的行动去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让孩子们在你旁边看你是如何行动的。这件事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有许多母亲一边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能对保姆没有礼貌”,可是一边却对保姆大娘做着没有礼貌的行动;一边教育自己孩子不要和别的孩子吵架,一边却抓着电话筒对邻居大叫大嚷。我的孩子之所以会“一下子”变得对保姆大娘那么好,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他的成长发育,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较为成熟的思考能力;更重要的则是因为我们夫妇用自己的行为给他做出了榜样。当然,从前我们对保姆大娘也是非常热情、非常尊重的,但是,自从孩子对保姆大娘的态度开始变得恶劣以后,我们在对待保姆大娘的问题上就更加注意了,想方设法使她不要产生其他一些不好的想法。如果她生了病,我们会买药给她;如果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我们会当着孩子的面让她先品尝。我不知道我的这种说法是不是显得有些陈腐,但是孩子的确是通过观察父母的具体行为来学习如何待人接物和为人处世的。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父母对孩子的命令和呵斥不仅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使他们学会了父母对他们的说话态度和方式。母亲们的每一个具体行动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样本。请不要试图对孩子进行控制,而是要承认“经常变化”是孩子们所具有的一种特性,这是他们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一段历程。相反,你应该考虑这样的问题:" 我今天是不是作为孩子们的榜样好好地生活了" ?要知道即使是现在,孩子们已经在注视着你是如何行动的了。请千万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呈现出来”的力量要比想象的大。返回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平行线作为一名儿童心理科的医生,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孩子。尽管如此,每天早上一开诊所的门,看到刚刚跨进门槛的孩子,我还是会感到特别地新奇。每天清晨我都会猜想:“今天又会有些什么样的孩子来找我治疗呢?”心里祈盼着:“今天来的孩子病情可千万不要太严重啊!……”在一个星期一的早晨,第一个前来找我接受治疗的患者是一名刚刚才满三周岁的小绅士。这位满脸都带着调皮劲的孩子一进门,就发动了他全部的好奇心,在诊所里面到处转圈,一会摸摸这个,一会摸摸那个。“你就不能安静一点吗?”孩子的母亲伸手把孩子的手拿开,并对他大声呵斥道。可是,孩子好像还没有过够瘾似的,坐在椅子上时而伸伸手,时而动动脚。“哎哟,大夫啊,孩子老是这个样子。他从来就没有好好听过我一次话。真让人头痛啊。”如果借用这位母亲所说的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孩子的话,就是:你让他做什么,他就绝对不做什么;相反,你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什么;好像故意和你顶着干。你的眼睛从他身上哪怕只离开一会,他就马上会弄出许多事情来;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调皮蛋”。这位母亲一边向我诉苦,一边问我,是不是因为孩子在性格上存在什么问题,才会变成这样?我先把孩子和他的母亲带到了游戏室。孩子刚一进门,就拿起了一把玩具枪,开始用它使劲地敲起地板来。" 你能不能给我放下!"孩子的母亲厉声呵斥道。如果从游戏室的外边观察的话,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情形真可以说是一塌糊涂。不过,当你再仔细地观察的时候,你还会发现,和孩子相比,母亲显得更加激动。只要孩子稍稍有什么举动的话,这位母亲马上就会紧张了起来。打一个(对这位母亲)非常抱歉的比喻,这位母亲的样子看起来简直就像一只牧羊犬。当他们母子俩从游戏室里出来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母亲就好像刚刚爬过一次山一样,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可是孩子却和进去的时候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还是那么活蹦乱跳的。在询问了各种问题以后,我向他们开出了我的处方。“做母亲的需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位母亲听到我说的话以后,突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似的。她向我反问到:“我是因为孩子有问题才来找您进行检查和治疗的,现在您怎么反倒要让我改变生活态度了呢?”我心里说:“好嘛,又开始了。”在好不容易才使这位母亲镇静下来以后,我向她说明:“孩子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如果母亲能够稍稍有所改变的话,孩子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可是这位母亲对我的话根本就听不进去。结果,这位母亲向我说,如果以后有问题的话还会再来找我的,然后就拉起孩子的手,急匆匆地走掉了。请设想一下,在你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的情形吧。这时,你为什么会因为孩子而感到费劲吃力呢?直率地说,这主要是因为孩子没有像父母们所“期望”的那样成长。与其说是孩子存在什么问题,还不如说,问题在于父母对孩子们抱有的“期望”并不符合他们的实际。在这种时候,父母们通常都会说:“我都快要给他急疯了”。在我还没有正式开始儿童心理学的学习以前,自己的情况也同样如此。那时,我常常会这样想:我忍受了那么大的痛苦,从肚子里面把他生出来,可是在他稍稍长大一点以后,竟然就敢不听我的话了!每当这时,我就会又急又气,使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试图让他按照我的意愿行动。我会好言好语地哄他、苦口婆心地劝他,当“软”的办法行不通的时候,我还会大声地训斥他,使用“硬”的办法。可是,不论我如何费劲心机,情况还是没有丝毫的好转。而我自己却早已累的筋疲力尽,仿佛只剩下了一个空空的躯壳。每当犯这种错误的以后,我就会想:是不是有一些我不知道的其他因素,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呢。于是我就要把事情的整个来龙去脉、相关的各种情况都要仔细检查、回想一遍。在你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可孩子还是不听你话的时候,原因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孩子不好,而一定是会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在起作用的。那么,这些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对儿童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我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孩子是一种可以随时做出让你意想不到的行动的一种客观存在。”对于那些还处于生长过程中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母亲多么注意,他们还是会经常地生病、不舒服。他们会经常感冒、经常摔倒、经常被碰伤……。诸如此类的事情简直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孩子们的免疫系统和其他各种生理机能的发育还没有完成,所以他们抵御疾病的能力就比较低下。在心理上的发育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在孩子们的自我意识正在逐步发育、形成的幼儿时期,无论父母费多大的力气试图使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他们都是绝对不会给以配合的。因为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具有这样一种本能:即通过和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进行各种直接的接触,来经历和体验各种各样的事情。有时候,这些行为在父母的眼里看来就显得非常的古怪、反常,从而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但是,因为孩子们的这种行为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所以父母对他们的干涉就注定是不会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的。我也是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并经受了无数次感情上的痛苦和纠葛之后,才逐渐达到这样的认识的。在这之前,每当孩子熟睡的时候,我都会静静地凝视着他的小脸,脑海里幻想着不论我让他做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会非常乖巧、听话地去做。可是,在他醒来以后,他对我经常说的话却是:“讨厌,讨厌,讨厌!我讨厌这么做!”每当这时,我甚至都会产生“干脆把他重新放回到肚子里算了”这样偏激的想法。就这样一晃好几年就过去了。和孩子在一起的这段时间真的可以说是一种“痛苦的忍耐期”啊。我当时的这种心境,既可以成为一种“即使坚持到最后,也决不放弃对孩子应尽的责任”,这样一种促使自己去尽到做母亲职责的原动力,也可以变成一种毁掉良好母子关系的毒素。为了去掉这种心境的“毒素”成分,而只作为一种热爱孩子的积极力量留存下来,做母亲的首先必须从“我和孩子是一种共生关系”这样一种幻想中解脱出来。同时,你还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醒悟到,孩子并不是一种你可以在远距离随意操纵的被动的存在。首先,母亲们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去体会和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你要认真地检查一下孩子的种种想法和行为,是否和他所处的年龄相适合。不过,当你真正要这么做的时候,你常常会发现事情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就拿我家的情况来说吧,我的大儿子景慕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特别不好哄。可是,尤其是让人头痛的是,一到了周末,他的行为就会更加变本加厉,缠着好不容易才等到周末、需要回家喘口气、休息一下的我哭闹不止。看着这个一点都不为母亲着想、又哭又闹的孩子,我常常会气不打一处来。还不仅如此呢。到了周末,学校明明给孩子们留了不少家庭作业,可是他却把我督促他学习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进行推脱。每次看到这样的情形,我甚至都会感到,这个孩子真是特别的“讨厌”,可是又没有其他什么办法可想,只能不停地摇头。不过,每当我离开家,重新回到医院,开始从事一天的工作的时候,看到诊室里有那么多的孩子在等着我、需要我为他们进行治疗,我的这种不良情绪就会有所减轻。这时我就感到特别地庆幸,因为我周围的环境自动地纠正了我已经超出“合理控制线”的不良情绪。因此,我想向母亲们建议:你一定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一定要有一个可以把你自己从对孩子过分的关注和投入中解脱出来的另外一个世界。但是,这并不是说要让你疏远自己的孩子,回避“育儿”的责任。而是说你不应该把你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搞成一团死水,要让自己不停地流动起来。如果想要做到这一点的话,你就需要寻找出一些可以使你“流动”起来的“活力素”。这些“活力素”可以是写写文章、也可以是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无论这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只有当你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这些“活力素”以后,你才能够缓和因为抚育孩子引起的各种痛苦和矛盾。只有这样,你才能够重新微笑起来,并从中获得可以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力量。我想拿一位我比较熟悉的母亲举一个例子。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所限,这位母亲只能进入一所3 年制的专科大学学习,并且好不容易才毕了业。之后,她马上就结婚了。她的婚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她的丈夫是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毕业生,在一家世界闻名的大型企业任职,能力非常优秀、出众,因此他在公司里的地位总在不断地上升。她的公公婆婆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和相当的影响力,活动能力不亚于一般的年轻人。她的丈夫是在不顾自己父母竭力反对的情况下和她结婚的。结婚以后,她就把工作辞掉了,整天坐在家里,成了一名专职的家庭主妇。不久,她就怀孕并生下了一个男孩。她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任何能力和专长的女人”,所以就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孩子的身上。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非常优秀、非常聪明的孩子。正是因为她的这种" 强迫症" 心理作怪,在每件事情上,她都要对孩子进行控制和监督。因为受不了母亲的这种“压迫”,孩子逐渐患上了偷母亲钱包里的钱、偷家里东西的一种被称为“偷窃痞”的心理疾病。其实,在这对母子前来找我接受检查和治疗的时候,真正应该接受治疗的是这位母亲而不是孩子。然而,即使在事情已经发展到了如此严重地步的时候,这位母亲还是不能放弃她对孩子的那种“偏执”的态度。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其原因与其是说在孩子们的身上,还不如说在母亲们的身上更合适。如果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看,他们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理所当然的。可是,由于母亲们对孩子的“偏执”和无知,一旦孩子们的行为不像她们所期望的那样,在她们看来就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某种程度的纠正和改变了。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孩子、也为了使母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从现在开始,你就要学会做孩子们的一条平行线。如果你能从现在的立场上稍稍后退一步的话,你就会慢慢地看到、逐渐地理解你以前所不曾看到和理解不了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俗话不是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吗?返回为了孩子鼓起勇气把酒戒掉有些做父亲的只要一喝酒,就会对家庭的其他成员恶语相加、甚至施以暴力。当别人告诉他们,你妻子和孩子正因为你的这种行为遭受巨大的痛苦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会说“我没有酒精上瘾”,坚决否认自己问题的严重性。酒精上瘾不是一种通过劝说就可以治好的疾病,它不仅需要上瘾者本人有坚定的意志,还需要进行专门的治疗,因此要戒除酒毒是非常困难的。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的家庭都放弃了这方面的努力,家庭也逐渐走向了解体。那么,怎样断定自己的丈夫是否已经酒精上瘾了呢?一般来说,如果你的丈夫每天都要喝酒,或者尽管并非如此,但是他已经因为喝酒给自己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上的损失,可是每周平均还要喝3 次以上的话,那么你的丈夫很可能已经到了“酒精上瘾”、甚至是到了“酒精滥用”的地步。如果你直接出面劝他进行戒酒治疗,很可能引起他的反弹,招来他的怨恨,所以,你最好还是通过你婆婆家的长辈、或是通过你丈夫的兄弟们对他进行帮助。只有当整个家族都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帮助他戒酒并进行专门的戒酒治疗的时候,这个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如果丈夫除了酒精问题以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那么不论是妻子还是孩子,都会遭受巨大的痛苦。现在有不少做父亲的因为从事股票投机或者因为“电脑中毒”(电脑上瘾)对自己的家庭不管不顾,从而诱发了许多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从事股票投机的父亲,以为家庭挣钱的名义,根本认识不到自己对股票投机的沉迷,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中毒”(上瘾)行为,不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已经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们是为了家庭的幸福才去挣钱的,而现在一些做父亲的为了挣钱竟然牺牲了自己的家庭,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吗?我经常会接触到那些因为股票投机而导致家庭破裂、孩子患上心理疾病的具体事例。在这些事例中,如果没有股票这个东西,整个家庭本来是可以非常幸福地生活下去的。这些家庭悲剧性的解体真使人感到无比地痛心和惋惜。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在整个社会的层面上加大对公民宣传的力度。对于沉湎于此的那些父亲,无论他的妻子对他如何进行劝说,除了吵架以外,往往毫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家庭以外的人对丈夫进行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