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父母只做三件事-2

作者:林格 字数:10646 更新:2023-10-09 13:01:45

C.始终保持投入地听孩子说话,不要停下来做别的事。  (4)心理上  A.提醒自己:“他这样说,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B.提醒自己:“这孩子的语气令人生气,但我一定要保持冷静。”  C.提醒自己:“我应该多知道一点事实再下判断。”  D.提醒自己:“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而不是听我说话。”  第三步:自己来。  有些时候,我们听孩子诉说了事情经过和他的想法,事情也就完了,但有时,为了解决问题,或者为了让孩子“总结经验教训”,我们还需要再加一笔。这一笔加得到位,那就是画龙点睛,要加错了,那就是画蛇添足。第8节:直接询问孩子  一个建议是父母尽量少用自己的嘴巴给孩子提出指导和意见,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你依然做一个倾听者,并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做简单的引导。父母说得再多,孩子未必听得进去,而经过他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则会真正成为他自己的经验。  所以不妨采用“自己来”的方法,就是引导孩子自己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父母亲仅仅是倾听者。  你可以试试下面的办法:  (1)直接询问孩子  注意,“询问”不是“反问”,更不是“质问”。父母应该在接纳和认同孩子的情感的基础上心平气和地询问。如:“×老师那样对待你,的确很不公平。不过,你想过没有,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让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  如:“×老师没了解全部事实就训你,这的确是他不对。老师也会有错误的。而且,×老师很看重你(举出一些事实),我想他可能是对你期望很高,看到你的毛病就急了。你说呢?”  (3)直接评价孩子的行为  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对于这种事不应该袖手旁观,你应该把你这样做的理由告诉你的老师和同学。”“不,我不同意你这样做。小琴这样做很伤你的心,但你这种做法也会伤害她,何必要两败俱伤呢?”  (4)把孩子面对的问题清楚地说出来  如:“那么,你现在的处境是这样,同学以为是你向老师告状,所以都不和你说话,是吗?我能理解,你现在一定难受得很。”提供一些信息、建议和选择的机会。“听说今晚有场球赛,你和小金一起去看场球会不会感觉好些?你如果真想这样做,我可以给你钱。”“你觉得……怎么样?”“如果……会不会有帮助?”  (5)给予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如:“如果书本上的内容能通过一个机器输送到脑子里去,那就好了,听说科学家们正在研制这种机器呢。”  2.如何把握惩罚的分寸?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孩子就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永远超出大人的想像。但是,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惩罚是个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  (1)关键是保持冷静  明确你惩罚孩子的目的,你不是为了伤害孩子,不是为了剥夺他的权利,不是要报复他,甚至也不是为了要“教训”他,你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认识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以及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以,父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切勿惩罚孩子。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很难控制自己的怒火,孩子的注意力也完全放在怎样逃避父母的怒气之上,而不是反省自己的行为。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保持冷静,并且了解事实真相。这通常是最难做到的。  A.在脑子里冲自己大喊一声:“要镇定!”  B.慢慢地深呼吸三次。  C.在心里缓慢从1数到10。  D.你用下面一些问话从孩子那里了解事实:  “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是怎样发生的?”  “你在这么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那么做?”  (2)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比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回想我们自己长大的过程,一定有一些惩罚是让自己终生难忘的。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在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玻璃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第9节:自然惩罚法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原则:孩子进一步,大人就退一步,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3)自然惩罚法  有一位家长说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她的办法是什么呢,在孩子每个口袋里都放着钱,每个口袋都装上名片。  而另一位母亲,则全然不同。孩子去夏令营,妈妈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孩子说:“都好了,你就别管了。”妈妈一看,衣服带得不够,手电没带,就问孩子:“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孩子说:“没问题。”这位妈妈就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孩子背着包就走了。一个星期后,孩子回来。妈妈问:“玩得开心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这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那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差之前列个单子,好好咨询一下。”  这个妈妈的方法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因为孩子冻一点,晚上麻烦一点,没有危险,但经过这一次他就记住了。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自己的儿子没有责任心,小黄帽一个学期丢了8个。我问:“你是不是丟一个给买一个?”他说是啊。我说:“你这样下去,孩子没法有责任心,他无所谓啊,丟了马上买新的,有什么可着急的?”“那怎么办呢?”我说:“他要是再丢了,让他自己找去,找不到,那就第二天光着脑袋去上学。”“那被老师批评怎么办?”“对呀,就是要让他受批评。”“然后呢?”“然后,用他自己的零花钱去买新的小黄帽。没有零花钱,就取消他一个最喜欢的项目,比如第二天要去麦当劳,那就不能去,因为那个钱要用来买帽子。这样孩子才可能知道珍惜。”  (4)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一是让孩子冷静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想想怎样改正。  二是让孩子写封信,说明自己做错的事,以及准备做些什么改正。  三是让孩子写信、打电话,或者当面向受害者赔礼道歉,如果需要,陪孩子一起去。  四是让孩子用零花钱赔偿弄坏的东西,或者将拿走的东西送回去。  五是让孩子说几件本来可以做的事取代错误行为。  第二件事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培养人品是最最重要的。  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即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也就是说,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  人格的培养问题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后来,经过长期研究探索,我们重新发现,习惯与人格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  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并且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应,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从心理机制上看,它是一种需要,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感到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第10节:起点要低  怎样培养习惯呢?  1.起点要低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这样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2.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充分尊重儿童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习惯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3.父母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每个父母与教师都需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一个勇于承认自己缺陷的人,才是现代人。学高为师,行高为范。父母与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必须为人垂范,否则何以服人?  虽然说,人无完人,但成年人毕竟会有不少好习惯,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传统会让我们受益多多。也许,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基础。问题是,我们必须看到,今天的孩子是在信息时代长大的,他们吸吮着改革开放的新鲜乳汁成长。他们身上有许多我们并不一定具备的优点和习惯。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教育孩子,也要向孩子学习,科学的态度是与孩子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4.重在培养人格化习惯  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技能的,而技能必然包含一系列指标与规范的和谐混成。因此,希望能将习惯培养细化到惊人的程度。也就是说,不同年龄的孩子需要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培养这些习惯应采取哪些具体步骤?应达到什么样的规范标准?都应当通过研究实践总结出来。当然,这是对研究者的要求。对于父母与教师来说,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情况,确立培养目标及方法即可。  问题在于,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到底追求什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譬如,有人提出微笑服务时,要求服务者露出八颗牙齿。大家可以对着镜子试一下,露出八颗牙齿时的笑容确实是灿烂的。应当说,这一要求是有依据的,但是,稍有社会经验的人也非常明白,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未必发自真心,假笑、干笑、傻笑、狂笑等等,都可以露出八颗牙齿,这是人们所需要的吗?  由此,我觉得,习惯培养应当人格化而不能单纯的技能化。说具体一些,就是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应当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注意观念与情感的培养,使孩子对每一个好习惯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晓之信之践之。  5.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按照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这个数字当然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既然这21天是个平均数,那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好记,而且更保险,所以“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同时,专家还总结出习惯培养的七个秘诀,即:  (1)真正懂得重要性  (2)找出可行性分析  (3)统筹安排,逐一击破  (4)关键前三天,重在一个月  (5)每天前进一点  (6)借东风  (7)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怕就怕坚持,坚持才有习惯,习惯在于坚持。  6.习惯养成的步骤  心理学家们认为,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生品德的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到底有哪些基本的环节和方法呢?可以概括出六大步骤:  (1)认识习惯的重要  (2)与孩子及相关人员一起讨论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第11节:铸造人品  (3)进行形象感人的榜样教育  (4)持之以恒地练习  (5)及时而科学地评估引导  (6)逐步培养良好的集体风气  大家必须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培养一个好习惯或改正一个不良习惯是艰难的,也是必须的。  培养好习惯需要用加法,持续21天就会开始养成;矫正坏习惯则需要用递减法,逐步减少不良行为的次数。  每一个父母只要有爱心和恒心,都可以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完全有希望培养出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健康人格。  通过培养习惯铸造人品  1.正派  树不直,则难以长大成材,而在生长过程中也难以舒展,无法抵抗更多的风雨雷电。人的成长也一样,不正直则不能顺利地接受成长本身所带来的风险。一棵树要健康正直地生长,主要要依靠:  一是树根的扎实深刻,才能充分吸收养分。  二是树干的力度,才能保持正直生长的方向。  三是树枝的飘摇直上,才能潇洒自主。相对于求知和学习来说也是如此,“树根的扎实深刻”就是稳健踏实的作风,才能不断深入,从而具备钻研的底气和实力。“树干的力度”就是战胜怠惰克服干扰因素的力量,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求知欲。“树枝的飘摇直上”就是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爱憎分明,勇于选择,才能树立远大的目标。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生的影响,在全美国选出50名成功人士和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给他们去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在后来收到的回信中,有两封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出中间的一个又大又红的,十分喜欢。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瞪了他一眼,责备地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并把那个最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学会了不择手段,学会了打架,学会了偷、抢,反正我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直到现在被送到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成功人士是这样写的: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相同,我和弟弟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的苹果拿在手上高高举起,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3个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最大的苹果。我们三人比赛锄草,结果我赢得了它。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  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正派”的定义,所谓正派,就是通过正当的手段遵循公平的原则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我们经常说的口号--坦荡无私,作风正派,摸摸自己的良心等等。  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学会遵循所有的游戏规则,在学习中也一样,只有遵守竞争规则,才能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学会充分使用正当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就很容易经常选择投机取巧的方式,而选择了投机取巧并且达到目的之后,人的精神气质以及深层心理结构就会发生改变,或者阴暗,或者低靡,或者消极等等,这样,不仅人格受到挑战,而最终也会陷进学习的困境之中。  正派的孩子会得到最完美的回报的,而更重要的是因为正派,还能确定他们求知与学习的正确方向,在正派的前提下学得的东西才更加扎实,功底和才华因为正派而变得更加稳固,将来才能派上真正的用场,才能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正派的习惯:  (1)说了就要做,言必行行必果的习惯第12节:诚实  (2)自觉按照规则办事的习惯  (3)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  (4)善始善终,做一件事情必须坚持到最后的习惯  2.诚实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英国读硕士。小伙子在实验室里成绩非凡,很受赏识。一天,导师说:“XX先生,明天我要外出开会,您能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吗?”小伙子连连点头。第二天,导师走了,小伙子拼命打公费的国际长途电话。月底结账时,导师发现电话费很高,一核对恰好是她外出那一天电话费最高。她问中国学生:“XX先生,那一天是您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吗?”小伙子点头。导师又问:“那么,您打国际电话了吗?”“没有。”小伙子一口否认。导师什么话也没说,内心里却非常愤怒,第二天宣布辞退了中国学生。也许,有些人不把撒谎当回事,可在许多国家是难以容忍欺骗的,更不肯与撒谎者共事。  坦率地说,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传统正受到严重挑战。儿童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或让孩子因说真话而受惩罚,或自己就常常说谎。实际上,谎言是灾难的导火索。作为父母,如果对孩子守信用,孩子就会仿效。当孩子诚实守信时,父母也要及时鼓励孩子。  请记住,孩子撒谎有三大原因:一是说真话受到了惩罚;二是为了逃脱困境;三是把想像中的事当真的说了出来。因此,只有让说真话的孩子得到鼓励,而让说假话的孩子受到惩罚,并持之以恒,便会让孩子逐步养成诚信的好习惯。  诚信的习惯:  (1)遵守诺言、说话算数的习惯  (2)实事求是的习惯  (3)真诚待人接物的习惯  (4)守时的习惯  3.责任心  对自己负责任,才能对更多人负责,才能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是否具有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现代人的重要标志。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难想像,一个人如果在儿童时期事事依赖别人,没有独立做事的锻炼,在成年之后难以独立于社会,更难以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责任感的教育应当渗透在一时一事中、一言一行中。其中,父母们特别要注意对孩子所犯过失的处理。在这种时候,父母应当保持理智和冷静,尽量不要大声训斥,更不要夸大其辞恐吓孩子,而应当实事求是地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  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可以把孩子发生过失的时刻称为关键时刻,因为能否处理好过失具有关键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孩子也许会毫不在意责任心,或者过于恐惧而导致精神崩溃;如果处理得当,孩子可能会吃一堑长一智,由此走向成熟,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所以,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这是现代父母的真正爱心。  负责任的习惯: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2)经常反省的习惯  (3)正确面对过失,勇于承担责任的习惯  (4)在家庭和学校中承担具体责任的习惯  (5)服务他人的习惯,有社会责任感  4.爱心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心是无限珍贵的人性瑰宝。特别是对于“以自我为中心”特点显著的新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记得在哪一本书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又冷又黑的夜里,在美国中部一个乡村的道路上,一位老太太的汽车抛锚了。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她等了半小时左右,终于有一辆车经过,开车的男子见此情况便下车帮忙,几分钟以后,汽车修好了。老太太问开车的男子要多少钱,他回答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助人为乐。但老太太坚持要付些钱作为报酬,否则觉得自己过意不去,开车的男子谢绝了她的好意,并建议她将钱给那些比他需要的人,最后,他们各自上了路。  紧接着,老太太来到了一家路边的咖啡馆,一位怀孕的女招待即刻给她煮了一杯热咖啡,并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赶路,于是老太太就将刚才发生的事情讲述给她听。女招待听后感慨道,这样的好人真是难得。然后老太太也问女招待为什么工作到那么晚,女招待说是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而需要第二份工作,这第二份工作就是夜晚兼职当咖啡馆的女招待。老太太听后执意要女招待收下200美元的小费,女招待说,我不能收下那么多的小费,老太太坚持说,你比我更需要它!第13节:爱心的习惯  女招待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我想结果很让人惊讶,她的丈夫就是那位好心的帮助修车的男子。  也许真的是善有善报。事实上,具有爱心的人终将幸福。同时爱心作为人性的一线光芒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有巨大的帮助。  我们来分析一下具有爱心的人的心理形成特征。  首先,当爱心油然而生的时候,他(她)就会有一种极端敏感的神经冲动。这种神经冲动将把自己的所有感觉器官打开,这时,接受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其次,当一个人经常无私帮助别人时,他(她)的整个心态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内心深处自然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高尚的动机概念,这种动机概念与学习的动机是相互连接的,所谓举一反三,便会将学习的热情激发起来。  第三,具有爱心的人,通常都是真正自信的人。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心中的目标,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而爱心是自信的伴生物。美国作家马尔兹说:“我们要以信心充实自己,就像我们每天要以食物充实自己一样。”有了自信,还能学不好吗?而我认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尽管很多,但其中一个捷径就是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开始,在鼓励孩子爱人、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从更高的角度上来引导孩子形成“我能行”的意识。另外,还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爱心支撑,“自信”就不是真正的“自信”,即使已经克服了自卑,形成了自我的信心,也很容易演变为“狂妄”或者“自负”。  爱心的习惯:  (1)孝顺老人和长辈的习惯  (2)与人共享的习惯  (3)呵护身边小生命的习惯  (4)帮助弱者的习惯  5.合作精神  合作就是团结协作,围绕一个目标去做事。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团结协作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据分析,诺贝尔奖成果的获得80%以上都是合作的结果。  可是,目前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怎样呢?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80%以上的独生子女有不同程度的攻击性需要,这是当今独生子女的主要人格缺陷之一。陶行之说得好: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一次考试,是一次不寻常的考试。主考官是一位外国教育专家,考生仅仅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一个外国教育考察团来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一位教育专家提出要当场做一次教育实验。专家随便走进了一间教室。他对同学们说:“这个模型代表一个矿井,里面的三个小球代表矿工。我请三位同学用手拉住球上的线绳。我给同学们一个暗号,表示矿井突然进水了,水又大又急,井下的人有生命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看谁能迅速地拉动手中的线绳将小球提出井外,看谁第一个逃出现场,脱离危险。”  话音刚落,小梅等三名同学被请到讲台桌前应试。小梅仔细观察一下矿井,矿井好像一个细口径的啤酒瓶,心想:“如果我们三个人在接到命令的一刹那一齐猛拉小球,都只想到个人首先逃脱危险的境地,三个小球非卡死在井口不可,前进不得,后退不得……”  就在这紧要关头,她急中生智,悄声对两个小伙伴说:“你一,他二,我三。”  专家一声令下,三个小球被线绳拴着,“呗儿”、“呗儿”、“呗儿”,迅速地跳出井外。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专家高兴得欢呼起来,马上把小梅抱起来,举起来。小梅和小伙伴们简直像凯旋的将士一样受欢迎。  专家说:“我在许多国家都做过这个教育实验,可是,都失败了。今天,在中国,在北京,这个实验一下子获得了成功,我真高兴。我应该给你们满分。你们交上了一份超常的答卷!我祝贺你们!热烈地祝贺你们获得了成功!”  专家问小梅是怎么想出来的办法,小梅骄傲地说:“老师平时总是教育我们,下课出教室门的时候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一个人一个人地走出去,不然大家一齐挤在门口,都卡在那里,想进的进不去,想出的出不来……”第14节:讲究效率  平时养成的好习惯,到了紧要关头,会产生无比的威力。可以说,习惯养成如何可能决定人生的成败。  善于合作的习惯包括:  (1)尊重和倾听的习惯  (2)对别人的帮助心存感激的习惯  (3)乐于助人  (4)虚心请教别人  (5)团结友善  (6)平等待人  (7)尊重不同意见  6.讲究效率  讲究效率是一项特殊的非智力品质。表现为:  (1)做事有计划  当儿童逐步习惯了行动之前做计划,一个神奇的变化就开始了。如果我们耐心地与孩子讨论计划,并使计划趋于可行,那么,孩子也就悄悄地成熟起来。做大事从做小事开始,譬如,每天临睡之前,将第二天穿戴的衣服或使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就是儿童做事有计划的必要训练之一。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