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还没进幼儿园,请务必要送孩子去幼儿园。通过去幼儿园,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立性。不考虑孩子的自立心,只听别人的传言,从这个医院跑到那个医院,领着孩子四处看病,其实很不可取。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哮喘换了医生也还是治不好,而认为自己是个“重病人”,也就不能主动地和朋友去玩了。总是呆在家里看看书、电视等,结果逐渐成了老成的孩子,对母亲非常依赖,性格也越来越变得乖僻起来。于是母子关系扭曲了,孩子把母亲当傻子待。这样,因为“哮喘”,家庭教育不能很好地进行了。父母应该培养孩子,但不能培养“哮喘”。482.孩子的鼻血有时早晨孩子起床时,母亲因看到床单上沾上了血迹,而感到惊慌。仔细一看,在孩子一侧的鼻孔处也沾着血渍,这是鼻血。从孩子夜里没有叫醒母亲的情况来看,也可以推测出鼻血不是十分痛苦。鼻血是自然流出来的,偶尔夜里孩子也叫“妈妈,出血了”,但是孩子没说痛。这种孩子的鼻血是经常发生的,极少是由各种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紫癜病、血友病)和白喉所引起。这种鼻血不会给孩于带来什么痛苦,也不发生其他什么障碍。反复发生的这种鼻血的原因还不十分明确。在鼻中隔前部的黏膜下,分布有很多细小的毛细血管网,稍有点伤或干裂就会引起出血。有人说是在睡眠过程中不知不觉抠了鼻子,但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恐怕更多的原因是空气干燥,黏膜干裂而出血。因为伤口极小,还没等走到耳鼻喉科血就止住了,因此也看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儿。也有因吃了花生米和巧克力而发生鼻血的。有从3 岁起就流鼻血的,但4~5 岁的孩子最多。有的直到上小学一二年级还常常出血,也有连续出血的时候。刚开始时,母亲总是担心是患了什么可怕的疾病,可反复发作了几次后,母亲就知道了“还是那种鼻血”,也就不惊慌了。刚开始出鼻血的时候,最好请儿科的医生看看。医生会让孩子脱掉衣服,检查孩子全身,看是否有皮下出血。因为如果是紫癜病和白血病,容易全身出血。医生也会很好地检查鼻子,因为异物进入鼻孔也往往引起出血。如果是进了纸和棉花,会发出恶臭味。如果家附近正流行麻疹,而孩子又发热、咳嗽的话,鼻血可能就是麻疹前兆。完全没有其他症状时,医生会说鼻血不是什么病。即使医生这样说了,母亲也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它可能会多次发生。而且要记住孩子发生鼻血时的情形,下次再发生鼻血时,如果与这次完全相同的话,就不必慌张。第2 次出血时,母亲起来了,要让孩子坐起来,捏住鼻翼,让孩子安心,经过2~3 分钟,就可以止住血了。如果止不住,可用脱脂棉做成栓样物塞在鼻孔处。这个脱脂棉栓要做成鼻孔直径的l 倍那么大,将鼻子塞结实。早晨起来时要脱掉衣服检查一下孩子是否有皮下出血。为了防止鼻黏膜干燥,在室内异常干燥的晚上,要在脸盆里放一些水,把毛巾浸在里边,或者把凡士林(擦手香脂)擦在孩子鼻中隔上,只要保持黏膜不干燥就可以了。如果知道一吃花生米或巧克力就发生鼻血,就要限制吃这些食物,对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要尽量让他多吃水果。鼻血一旦发生,有的孩子会持续1 个月左右每天都出血,有的孩子还会断断续续地持续1~2 年。但是,这都不必担心。为了预防贫血,可以让孩子吃些动物肝脏、紫菜、小干鱼之类的食物。483.抽搐(热性痉挛)有不少孩子因感冒,突然高热而发生抽搐。一般是1 岁左右开始,持续到5 岁左右。第1 次抽搐,母亲会惊慌不已,发作几次以后,也就不害怕了。动物实验发现,长期痉挛可致脑损伤。孩子就是短暂抽搐发作5~10 分钟左右,也不会因此造成脑的损伤发生癫痫的。发热引起的抽搐,到了上小学时就自然地痊愈了,因此可以不必担心。服用药店买的退热药时,要注意不要超过说明书上标明的用量。1 年中由高热引发2~3 次抽搐的话,可不必在意;而1 个月就发生2~3 次的抽搐,最好是去做一下脑电检查。到了4~5 岁这个年龄才开始发生“热性痉挛”,是很少见的,由高热引起抽搐的孩子,都是从小的时候起就发生过抽搐。尽管这样,也会有医生说一旦发热引起抽搐,就需做脑电检查。特别是从事神经科专业的医生,更有这种倾向。抽搐以后10 日内有异常脑波是不奇怪的,但即使出现了癫痫波型时,是否马上开始治疗,这一点医生不同,其想法也各不相同。没发热而发生抽搐时,不能不考虑是癫痫。可是,在孩子中有的只发作1 次抽搐以后就不发作了,这种情况占了50%左右。了解了这些之后,只发作了1 次的抽搐,也就不用治疗了。癫痫的药物要持续服用2 年以上.因此要考虑它的不良反应(见601 癫痫)。二三天前从高处摔下来伤了头部,孩子当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2 天以后突然发生了抽搐,这时要以交通事故来对待,赶快叫急救车去医院。因为在脑子里长了肿瘤,而发生抽搐的情况也不是没有,但是只有抽搐而没有其他症状的肿瘤极少见,往往同时伴有头痛、呕吐、行走困难等症状。不管怎么说,不发热而抽搐时,一定要去看医生。484.孩子的呕吐孩子突然呕吐的时候,首先要先摸摸孩子的额头,看一看孩子是否发热。头热、身体发烫时,那呕吐就是由发热的疾病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感冒”、“扁桃腺炎”等所谓的由病毒引起的疾病(阑尾炎在这个年龄里还不会发生)。对发热的处理,请参阅“436 感冒的处置”。深夜里高热、呕吐时,是否要叫急救车呢?呕吐后,还不清楚热度这么高时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就应该不做任何处置,先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疾病的经过也无妨。如果口渴,可以让孩子含冰箱里的冰块。头部要用冰枕冷敷。但是如果继续呕吐,在呕吐后昏昏沉沉,或是发生了抽搐,与平时高热时的情况不一样,最好是叫急救车去医院。突然呕吐的孩子完全没发热时,要仔细观察呕吐后孩子的状况。如果呕吐后精神十足地玩了起来,要考虑是吃多了,因食积造成的。晚饭时吃火锅吃得过多就常常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孩子呕吐后没有精神、昏昏沉沉、呵欠连连的话,要考虑是不是自体中毒。自体中毒是孩子的疲劳现象,因此,很少有4 岁后才开始发生的,常常是从2~3 岁时开始,常常有在兴奋玩耍次日发生过“自体中毒”的病史(见444 自体中毒症)。不伴有发热的呕吐,如果孩子在此前有过头部严重外伤,要考虑与此事有关。如果持续呕吐、头痛,要尽快去医院外科急救。不发热而呕吐,孩子好像身体的什么地方有剧痛时,也有可能是肠梗阻。,如果是患有疝气的孩子,看是不是有嵌顿了,要查看一下孩子大腿的根部(见139 腹股沟疝)。腹痛程度严重时,就不能不考虑是肠套叠。肠套叠是婴儿多发的疾病,幼儿不多见,但腹痛严重时,应该尽早请医生看,同时必须要提醒医生“是不是肠套叠”(见181 肠套叠)。与呕吐相似,有时因为咳嗽而把吃的饭都吐出来,这多发在平时有积痰,总是“呼噜呼噜”有痰鸣声的孩子。如果孩子也不发热,呕吐后精神也不错,就没有必要担心。485.趴着睡觉在幼儿中可以说没有脸朝着正上方睡觉的。大多是侧卧或是俯卧睡觉。侧卧睡觉时,母亲不那样担心,而看到孩子脸朝下趴着睡时就特别在意。特别是夏天,孩子夜里易出汗,把床单都弄湿了,孩子就趴在这湿床单上睡,母亲就会想是不是孩子哪儿有病呢?有的育儿杂志上写着,孩子趴着睡是因为“扁桃体肥大”、或者是体内有寄生虫等原因造成的。但是,即使“扁桃体”不大,也没有寄生虫的孩子也趴着睡觉,是因为这样睡很舒服。母亲夜里醒来发现了,虽然把孩子翻了过来让他脸朝上睡,可过了二三分钟,孩子还是会翻过去继续趴着睡。趴着睡觉的孩子,并不是因为身体弱,不管他也没有关系。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时,就自然会变得脸朝上睡了。突然高热 参阅"435 突然发热”。腹痛 参阅"437 孩子的腹痛”。盗汗 参阅"438 盗汗”。小便的间隔时间变短 参阅"439 小便间隔时间变短了”。排尿时疼痛 参阅"440 排尿时疼痛”。自慰 参阅"442 自慰”。口吃 参阅"443 口吃”。自体中毒 参阅"444 自体中毒症”。夜里肛门痒 参阅"448 夜里肛门痒”。荨麻疹 参阅"451 荨麻疹”。孩子的低热 参阅“513 孩子的低热”。流行性结膜炎 参阅"557 结膜炎”。集体保育486.培养天真活泼的孩子4~5 岁的孩子,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而且开始自行其事。一般说来,人越是自立就越讨厌别人指手画脚。这时,保育园有时会有孩子王出现。凡是有号召力的人,尽管是孩子,也会成为领导者。孩子王的周围,有被他欺负的受害者,也有听命于他的忠实信徒。孩子王的产生,对集体保育而言,是教育工作的祸害。孩子们只是表面上服从教师,实际上却是孩子王支配着他们的一切。如果1 个班超过40 人,教师对班级状况的掌握不够全面、充分,就容易产生孩子王。孩子王不仅在班里,而且出了保育园大门,在街道,甚至追到受害者家里大耍威风。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王,他对受害者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王,他对受害者常常进行物质上的勒索,受害者不得不献上各种各样的贡品。保育园多数是从远处来的孩子,在园内的时间比较长,这种现象不那么严重;但在社区里的幼儿园,孩子王则成了离园后的统治者,如果1 个班超过30 人,教师就必须对每个孩子了如指掌,自由娱乐时,孩了们分成若干小组,此时,教师一定协调好组员,千万不要让侵犯其他孩子自由的孩子王出现。令人为难的是,有时孩子创造的游戏,与教师指导的相比更为有趣。所以在发挥孩子的创造性的同时,教师的创意必须更胜一筹。保育园的“饮食规矩”有时打击孩子们的积极性,有的保育园硬性规定,大家尚未全部吃完之前,任何孩子不许离开饭桌。这样一来,吃得较慢的孩子,在众目睽睽之下,会更加食不下咽。久而久之,他会看见饭盒就发愁。关于保育园内的就餐,详见“453 让孩子学会自理”。孩子们过于疲劳或是精力过剩,情绪都会不佳。希望保育园安排孩子午睡,防止过劳情况发生。日本保育园,一般没有雨天用的室内运动场(小学、中学有)。在狭窄的园内,既不能在走廊奔跑,也不能靠近花坛,总是受到各种约束。只是把手放在膝盖上,静静地听教师讲话,长此以往,孩子们的活力就会丧失殆尽。487.让孩子学会自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自理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多数会依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应当鼓励这种自觉性,同时也要引导孩子们相互帮助共同渡过园内生活。为了鼓励孩子的自觉性,就必须为他们营造一种快乐的氛围。本来讨厌像大家那样做,但被教师批评了,只好做;或者因为害怕老师,只好和大家一起做等等,这都属于强制效果,应该铲除。像喊“向右看齐”口号那样,让孩子生活自理也不可行。孩子已经会扣纽扣了;孩子吃饭时不掉饭粒了;孩子自己会擦鼻涕了;自己独自会上厕所,而且不弄脏周围环境等等。这些都应该作为教师满意的事告知孩子们。看到平时自己最喜欢的教师为自己自豪,这对孩子来说也是莫大的快乐。生活自理,也会给孩子带来自信,促使他去帮助同伴。例如会扣纽扣的孩子会主动帮助不会扣纽扣的孩子。孩子生活自理也使园内的共同生活变得更加意趣盎然,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自觉性,使他们更趋向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了培养孩子团结互助,可给满4岁的孩子,建立值日生制度,让他洗手后,分发碟子、匙;还可建立课间值日生制度,让他分发纸张、铅笔等材料。但是在让孩子帮忙时,无沦多么沉稳的孩子,也不能让他端热的餐具。必须给孩子留下帮助同伴会使园内生活变得更加快乐的深刻印象。对于助人为乐的孩子,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教师因他而高兴满意的情绪。488.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只有自由游戏,才能充分发挥4~5 岁的孩子的创造性才能。自由活动可以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可以利用园内庭院中的游戏设施;也可以用各种“废弃物”(旧轮胎、纸箱子、原木及其他废物)做游戏;还可以进行“模仿游戏”,如“积木游戏”、动手游戏(绘画、捏泥巴、玩沙)、水上游戏、园外游戏等等。为了让自由活动的内容丰寓,形式多种多样,有必要进行授课“教育”。但是把幼儿教育简单地割裂为大自然的“认知”教育;绘画、摆积木、捏黏土的“造形”教育;音乐跳舞的“情操”教育,是危险的。所谓“认知”并非仅仅是让孩子记住物品的名称。“认知”、造形”、“情操”等教育必须有利于表现每个孩子具有的个性特征,必须通过教育使每个孩子具有独创精神。幼儿过早地掌握读、写、算知识没有太大意义。幼儿期所需做的是培养他成为懂得创作快乐的人。所谓“认知”,不是把成人的认识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孩子的感性所能接受的形式,让孩子认识这个世界。不应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而应通过绘画、童话、歌曲,指导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以培养孩子们的感悟性,并使他们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性好的孩子,能超越“前人的框框”,创造出“游戏”的新境界。通过背诵和考试,测知教育成果,只能了解孩子的记忆程度。孩子的游戏是否具有创新性,才是评价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保育园决定教育的内容和方向,因发育阶段不同的孩子在1 个班混合保育,由于生活步调不一致,所以,也难以规定统一的教育内容和方向。如果孩子的园内生活是以游戏为主,那么上课包括早操,每天最多进行20~30 分钟。身边的环境及大自然可以成为孩子“模仿游戏”的背景。让孩子亲自接触这些事物就是学习,很有必要让这些知识通过童话得以进一步加深印象。游戏时需要正确地表达以沟通伙伴们彼此的想法,这样游戏就会更加愉快。一定要用非常纯正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语气去讲述童话故事。连环画作为童话的另一种叙述方式也可以利用。在游戏过程中要学会数数。为了能区分物品、记住玩具的使用次数,4~5 岁的孩子应会数5 以内的数字。也必须能够分清左右方向。4~5 岁的孩子多数还是乱画一气。通过乱画,孩子们也能愉快地释放自己的精力。没有必要阻止,而且还要供给孩子不能折断的蜡笔、油笔和大张画纸,让他涂得更容易些。最好不要指导孩子使用何种颜色等。孩子们从涂鸦期转入嘴里一边说话,手里一边画着自己内心所想事物的象征期。这是说绘画已不再是单纯地宣泄精力而是变为表现内心世界了,这时孩子们会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现不同的对象。教师不应该教授孩子具体画法,而应该和正绘画的孩子交谈,把其内在想法启发出来。总是画同样的画,往往说明孩子或者存在心理“疙瘩”,或者表现欲受到了压抑。此时比指导绘画更为重要的是仔细观察孩子与小伙伴的关系,或者鼓励孩子在游戏中冒险,以拓展孩子的内心世界。做泥塑活动,也不要强制他们按照模型去做,关键是让他们充分体验“捏泥巴”的乐趣。作品应该作为孩子向教师表述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来评价。通过给孩子的生活注入活力,可以突破孩子作品的固定模式。按着时间的顺序,把多个绘画、泥塑等作品,排列起来观察,就会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过程。作品是教育的立足点,所以在评价工作结束之前,教师应该保留孩子的全部作品。上音乐课也一样,不是追求唱得多么动听,而是考虑通过唱歌释放他们的能量。同时,有必要让他们听“优秀音乐”,以训练他们的感悟能力。所谓“优秀音乐”并非是指古典音乐,而是指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爱好的音乐。因为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个性的展示。但是,电视里程序化的少儿节目,又是如何令人遗憾地将那些富于个性的教育形式抹杀掉的呢?令人深思。489.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伴随着智力的发展,4~5 岁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孩子内心产生一种想对自己亲近的人倾诉的欲望。孩子和老师及小伙伴的关系越密切,他发表意见的欲望也就越强。为了让孩子提高表达能力,就必须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作为叙述而不是讲演,让孩子把内心深处的想法表达出来。孩子通过讲话,可以仔细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组员间互相交谈。教师则可提供话题,作为4岁孩子的“语言指导”,可以选取“能讲出老师的名字”、“能讲出朋友的名字”、“能清楚地回答问题”等话题,但不要认为可以脱离生活来教授语言。教师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作为彼此信赖的伙伴,在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中,“能够叫出对方的名字”、“能够清楚地回答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超过30 人的大集体,很难组成让孩子畅所欲言的对话小组。要想让每个孩子都能发表意见,必须组成小组(见455 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在30 人以上的大集体中,如果只让举手的孩子发言,这仅仅是在培养出色的演说家。而在众人面前羞于说话的孩子,则越来越封闭自己。不仅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授语言,在娱乐、运动时,都可训练孩子说话的能力;而且建立起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往往更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为此在一个集体中,教师要清楚地识别出每个孩子。一定要了解每个孩子绘画的内容,泥塑的种类,最近思想倾向的变化等。绘画、泥塑,比起语言,更能有力地表现孩子的内心世界。490.结成快乐的伙伴到了4 岁,有的孩子就可以区别善恶了。道德观念似乎应该像牙齿那样自然而然地生出,但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一满4 岁,记忆力就会增强,这时,如果教师对孩子说“不许这样做,这是纪律”。有些孩子会记住并遵守,但是仅仅依靠记忆是不能维护道德的。因为暴力也要求人遵守戒律。人们应该自觉自愿而不是出于恐惧心理去维护公共道德,而且人们应为自己选择的道德尽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4~5 岁的孩子萌生道德观念,首先应当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觉自愿去做。自觉遵守纪律的初衷应该出自于善念。可以让他们体验遵守规则给生活带来的快乐,从而引导他们主动去遵守规则。应该让孩子们意识到运动、创作、模仿游戏、唱歌、有节奏地跳蹦,所有这些活动,大家齐心协力比单独去做要快乐。那么他们就会逐渐明白,为了大家共同娱乐、创作,就需要规则。而且为了愉快地玩耍,为了有趣地创作,孩子们就会产生一种意愿要去遵守规则。所以道德教育的第一步是园内要准备好愉快的创作场所。小组成员的多少与创作活动的种类和孩子们能力发展阶段相关。4~5 岁的孩子往往在相应的小集体中,能与老师和同伴友好相处,教师则要设法让他们组成更大的集体。可利用假日,孩子高兴时,把班级作为整体组织起来活动。运动会、节日、郊游等活动为孩子的日常生活带来亮点。孩子们会为此紧张兴奋,发挥出平日所没发挥出的能力。这些活动使全体成员情绪高涨,而集体生活的快乐又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4~5 岁的孩子,在幼儿园或保育园都会经常出现打架现象。当然,有的孩子属于攻击性的性格,他们常常是吵架的中心人物。但是多数打架,就如同大人“衣食不足,不知礼节”一样,是由于园内设备太少,引起纷争造成的。因为玩具不够,引起争抢;因为混合保育,大孩子抢夺小孩子的东西;因为水龙头太少,都想快点洗手就会打架,这样的打架只要条件改善,就不会发生。还有的打架,是因为班级过大,小朋友之间彼此不认识造成的。另外,由于不断地划分小组,造成小组成员不够团结,也容易发生打架现象。1 名保育员照管30 人的班级,孩子打架是不可避免的。对于4 岁的孩子,也应该采取2 名保育员负责25 名孩子,划分自由活动组和教育指导组,两组同时进行活动的做法。如果这种做法因故不能实施,教师就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想方设法去解决各种问题。孩子应把值日工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去做。如果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孩子,孩子就会乐于帮助教师做好值日工作。教师决不能把值日作为惩罚的手段。491.培育健壮的孩子过去马路曾经是孩子们安全的娱乐场所,4~5 岁的孩子每天可在户外玩耍3~4 小时;现在生活在幼儿园和保育园的孩子,每天还能接触新鲜空气长达3~4 小时吗?由于保育园庭院狭窄,多数孩子能在庭院游戏的时间只有一二个小时。运动能力不如以前,就是因为没有锻炼身体的场所。扩大幼儿园或保育园的运动场,是使孩子身体健壮的第一步。除此之外,也要备有供刮风下雨天使用的室内运动场。在狭窄的空间,要让大家运动,就得纳入体操项目。如果每天早上做10 分钟左右的体操,4 岁以上的孩子还是力所能及的。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用提醒也能记住自己的锻炼场所。在院子里可以自由活动的地方,可以进行“模仿游戏”、“结构游戏”等。气温在18~20℃以上时要经常开窗。夏天的玩水、冬天的玩雪、春秋的玩沙都要进行。还有跳绳、滚大球、秋千、滑梯、平衡木、肋木等游戏也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这些趣味游戏以外,这个年龄段还要分小组进行达到某种标准的体能训练。下面例举4~5 岁孩子的体能训练标准:25 米跑:男孩、女孩均为7~8 秒。原地跳远:男孩70~90 厘米、女孩60~80 厘米。投垒球:男孩3~5 米、女孩2~4 米。户外运动时,最好让孩子脱掉外衣,尽量让肌肤接触外界空气,但不要穿着过少,以免孩子起鸡皮疙瘩。492.预防事故发生满4 岁的孩子,乐于相互帮助。教师为了培养和奖励这种合作精神,应该允许他们自由组合进行游戏。但是如果1 名教师要负责30 名以上孩子,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任意结伴游戏,就有发生事故的危险。曾有从秋千上坠落的,也有孩子捡球时,额头碰到秋千上受伤的,因此最好不要让孩子单独荡秋千。当孩子们在滑梯上自由玩耍时,也要注意。滑梯两侧扶手如果较低,孩子往往会从旁边坠落下来。混合保育容易引起某些事故,这往往与运动场游戏器械设置的数量不足有关。如果都是小孩子滑滑梯,运动能力差不多,按顺序排队,就会比较顺利,但大孩子往往无视顺序抢先而引起冲突;小孩子们在跷跷板上玩得很好时,大孩子过来使劲一摇,有时就把小孩子晃下来。所以保育员一定要留神,不能疏忽。在运动场上,一定要有2 名以上的保育员。发生了事故,除被告外,没有其他证人就会蒙受不白之冤。为了加强集体意识,有必要进行园外保育活动。最近由于交通方面的原因,1 名教师带领30 人的班级一起出园非常困难,因为穿过汽车马路时,保育员要分别指挥已经过了马路的孩子、正在过马路的孩子和还没过马路的孩子。在教育孩子从保育园回家时,也要注意同样的问题。在进行集体园外保育活动之前,应在园内庭院反复进行预演练习。可能的话,制作1个交通信号模型放在那里,让每个孩子随着信号灯的变化,或者前行或者停止,练习掌握交通规则。平时孩子们在运动场上练习跳跃、走平衡木,可以训练应急能力。保育园离园前的多发事故预防请参阅“458 预防事故发生”。把寺院改成保育园时,要特别注意庭园内的池塘。或者填埋,或者用高高的栅栏圈住。进入泳池时可以两人一组,不管是在泳池内外,只要有1 个人不见了,就一定要让他们大声报告老师“××小朋友不见了”。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保育园,教师都要经常地到室内外转转看看,是否有突出的钉子、带刺的椅子,庭院浇水的水管龙头是否露在外面……。城镇的保育园、幼儿园,多数位于建筑拥挤的住宅区,所以要训练幼儿掌握发生地震、火灾时的避难方法。在2 楼进行保育时,室外还应该备有滑降梯。493.园内有孩子患传染病时保育园出现传染病,一定注意控制住传染源。因此,园内的消毒很关键,另外还必须考虑目前看起来很健康的孩子是否是带菌者。痢疾患儿出现时,园内的厕所要彻底消毒。患儿起居的保育室也要消毒。接着全体人员进行便检,看看有否带菌者。如果不能进行全体人员的检验,就对患儿所在班组的其他孩子、教师及全体配餐人员进行检验。如果没有发现带菌者,患儿就是园外感染。如果出现麻疹患儿,应当在2 日内劝说周围的还没接种过预防疫苗的孩子马上接种疫苗。入园时,最好把接种过麻疹疫苗作为入园条件。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效果很好,入园之前就要接种。水痘的病毒是通过患儿皮肤的疹子进行传播的。园内出现水痘患儿,潜伏期14 天过后,每天早上都要认真检查全体孩子,看头皮、背部、腹部出现小疹子没有。即使只有1~2 个,触摸了也会感染,所以要予以隔离。已经有了水痘疫苗,应给保育园孩子优先接种。水痘最初的症状多是在胸、腹部出现二三个小水疱,不裸身很难发现。颜面和头发中的水疱多在第2 天或第3 天出现。通过望诊,发现了症状马上让孩子休息。风疹是一种较轻的疹,症状与麻疹相似,但2—3 日就可痊愈。对孩子来说“无关紧要”,但是对胎儿来说却是可怕的疾病,妊娠18 周胎儿被风疹病毒侵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畸形。所以,幼儿园或保育园如果出现风疹患儿,妊娠18 周以内没有进行过免疫的母亲最好不要接近幼儿园。偶尔会有孩子患了风疹以后,母亲方才发觉自己已经妊娠的情况。这时母亲应每隔2 周进行1 次血液风疹抗体检查,连查2 次。如抗体数值上升三四倍以上,说明被风疹病毒感染,应该听从医生的劝告,终止妊娠。近年来百日咳明显减少(见635 百日咳)。这是预防疫苗的作用。因故没接种疫苗的孩子常常会患百日咳。百日咳只是咳嗽时十分痛苦,但不咳时,和健康的孩子没有区别,不发烧、精神也好。但是一旦患上百日咳,即使马上治疗,咳嗽也会持续半个月或1 个月。母亲在孩子百日咳期间不会长期请假休息,所以百日咳的患儿尚未完全康复也得继续上保育园,而保育园一方,明知这种情况,也不好坚决拒绝。好在如果其他孩子全都注射过疫苗,即使被传染了,症状也很轻微,很快就会好转,所以问题不大。因此,最好做出规定,孩子入园之前一定要注射百日咳疫苗。494.传染病痊愈后何时可以让上幼儿园法律规定,需要隔离的传染病人,要住传染病医院,直到没有传染他人的危险为止。因此,从传染病医院出院的孩子已经没有传染的危险了。因痢疾、猩红热等病休息的孩子,只要体力已经完全恢复,可以马上上保育园。麻疹患儿如果退热、也不咳嗽,就不会再传播给他人。通常发病后不到1 周,麻疹的疹子消退后,褐色的斑点还得持续半个月左右。麻疹痊愈的孩子面部、胸部可以看到这种褐色的斑点,但是以此为理由让孩子继续休息,是没有必要的。水痘也是这样,出疹然后开始结痂。干痂脱落后,留有白色痕迹。痕迹持续时间比麻疹长得多,往往过了 3 周左右还能看出是刚刚出过水痘。孩子如果水痘疹子出得很多,痊愈之后脸上也会满是干痂。但一般水痘疹子出现1 周以后就不再传染他人了。只有疹子还处于水疱状态时,才具有传染性。流行性腮腺炎,如果耳下、颌下的肿块消失了,也不用限制上保育园。风疹,疹子出现1 周以后也不传染了。最棘手的是百日咳,百日咳的传播途径是痰或唾液的飞沫,其他孩子吸进后会感染。一旦患了百日咳,百日咳菌会在气管里存留1 个月左右。让百日咳患儿休息1 个月,幼儿园是可以做到的,但保育园却做不到。白天咳嗽减轻以后,母亲就把孩子送到保育园,说声“拜托”就上班了。百日咳患儿通过一定的治疗,只是晚上或天亮咳嗽,所以白天在保育园较少咳嗽排菌,但并不能因此断言患儿不具有传染性,必须认识到,1 个月内只要咳嗽就会传播细菌。承担婴儿保育工作的保育园,绝对不可让百日咳患儿进入婴儿室。因为有的婴儿还没注射预防疫苗。没有进行预防接种的孩子,作为预防也可服用2 周红霉素,这样或者不发病,或者发病症状也很轻微,很快就可痊愈。495.园内有结核患儿时常常有母亲拿着诊断书说,这孩子得结核了,别让他做剧烈运动。这时教师往往担心结核的传染问题,作为负责许多孩子的教师,这种担心是正常的。但是,万幸的是,幼儿多见的肺门淋巴结核,并不排菌。即使稍有排出,也不至于传染他人。所以没必要过多考虑幼儿结核的传染问题。需要考虑的则是其他问题。首先,孩子究竟患没患结核,因为儿童结核的误诊率很高,虽然这对医生来说,可能很不礼貌。一般儿童结核是由密切接触的成年人传染的。现在,成人结核已经非常少见,公共汽车、商店等地的街头感染几乎绝迹。如果孩子确实患了结核,重要的是找出传染源是家人、教师还是医院候诊室的结核患者?如果孩子家里没有结核患者,就应考虑园内的教师或其他职员。如果保育园内的教职工二三个月之内做过x 线检查,结果全部正常最好;如果x 线检查是6 个月以前做的,最好再做1 次,至少负责患儿的教师一定要接受检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万一保育园有人患了结核,就可以防止他继续传染他人。近年来,给孩子服用的结核药物很有效,所以很多孩子一边上保育园、一边进行治疗。为了让孩子按时吃药,教师也要予以配合和协助。去年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所以注射了卡介苗。那么孩子今年不会得结核。因此,去年注射了卡介苗,今年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孩子,也不要作为阳性转化对待而禁止他参加运动。5 岁到6 岁这个年龄的孩子496.从5 岁到6 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大部分正在上幼儿园或保育园,母亲们都有一种紧迫感,即来年孩子就上学了。的确,幼儿园、保育园的最后1 年一定要做好上学的准备,但是教写字、学会数数等并不是上学的准备。认为保育院不教孩子写字,所以在孩子过了5 岁就转到教写字的幼儿园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为上学所做的事情,并不仅是教写字和数数,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首先,必须锻炼身体(见532 培育健壮的孩子)。其次,虽然学校的学习有时是乏味的,但是是以学习某些东西为目的,所以必须精力集中。与伙伴儿一起创造想像中的世界,对孩子创造意识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确定某种目的,完成某些题目的实际能力。因此,必须培养他们清楚地认识现实世界,而不是幻想世界。再次,在学校里孩子们是要组成班级一起进行学习、锻炼的,因此必须学会集体行动。所谓集体标动,并不是跟在大多数人的后面,和大家做同样的事情,而是必须学会与小朋友合作。面对伙伴,必须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集体行动中,对于超过5 岁的孩子,必须培养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即便是用玩具活动时,超过5 岁的孩子也应该喜欢相互合作的游戏。有的幼儿园让他们玩投球游戏、踢足球和进行接力赛。在进行竞赛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责任是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了解自己的作用和集体行动的目的而培养出来的。能使孩子们意识到集体责任感的不仅仅是游戏,到了5 岁,就应该让他们做各种各样的值日活动,如搬运玩具到运动场、分配做手工游戏的黏土,以及吃饭前摆放椅子等,这些事都可以让他们做。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就能体验到集体行动的目的和为实现这一目的自己所起到的作用。另外为了安排值日、评定值日的好坏,就必须有大家一起活动的时间。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应使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使孩子们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可牺牲到什么程度;牺牲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可以获得集体的更大的利益等问题。因此,要养成在集体活动中大家互相商量决策的习惯。在商量过程中,自己的意见被通过,就会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为完成这个任务而努力。孩子们对完成自己所协商的事,要比完成由老师单纯命令的事会更尽心。在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最后1 年里,由大家确定的集体活动逐渐多起来。因为不存在某些必须完成的课程,因此,幼儿园和保育园可以自由地进行集体活动。同现在的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比较,幼儿园和保育园教育的优越。在于人际关系交往教育这一点上。并不能说现在所有的幼儿园的孩子都可以一边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一边创建快乐的集体。有的幼儿园让孩子坐在课桌前,分别去教授“社会”、“自然”、“语言”、“音乐”、“绘画”等课程。对于想让孩子通过有名的小学考试的母亲,这样的幼儿园,无疑被认为是好的幼儿园。但是5 岁到6 岁这样重要的时期,只进行这种教育,孩子最终会成长为不懂得与伙伴合作,而对伙伴,不能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意见,与伙伴在合作时,感觉不到责任的人。这样的孩子,在家里离不开母亲,到了幼儿园,受其他孩子的左右,是没有独立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上了小学后,稍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如遇到不喜欢吃的食物、爱捉弄人的小朋友、不熟悉的老师、记不住的课程)时,就只好从集体中抽身,而没有其他的方法。比让孩子早些掌握文字、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独立,能适应集体生活。但孩子自己喜欢读书,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求教时,也不要拒绝教授他们。喜欢书的孩子,过了5 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