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掉在地上很小的东西也能把它捡起来。也能看晚霞、明月和目送空中的飞鸟,孩子们对周围的感觉日新月异。另一方面,孩子身体的活动能力也与日剧增,在周岁生日时能走上二三步的孩子到了1 岁半,走起路来就相当快了。周岁前就会走路的孩子和周岁过了二三个月才会走路的孩子,在1 岁半时的走路方式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虽然不管是哪一组孩子都还不会跑,但是可以向后退着走路,也可以上台阶了。虽说如此,还是有不少孩子周岁时不会走路,但自己会坐着的孩子,到了1 岁半之前就都会走路了。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当母亲的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O 型腿。孩子两脚并拢站立时,两膝关节不能合拢而出现缝隙。其实这是生理性的,不同的孩子之问差异也很大,不过从出生到1 岁半这个年龄的孩子都是O 型腿,而到了1 岁零7 个月左右就开始逐渐变直,到了2 岁左右又变成了X 型腿。X 型腿就是把两膝关节靠拢的话,两条小腿就分开合不上。这种情况完全消失,即让孩子站立后膝关节之间、小腿之间都能没有缝隙,要等孩子长到4~7 岁年龄段。踮着脚尖走路的孩子很多,这也是正常的。过了周岁以后,手也渐渐灵便起来了,给孩子蜡笔或万用笔的话,孩子会在纸上乱画起来。汤匙也渐渐用得像样起来,也能自己端着杯子喝水了。自己1 个人坐到椅子上和从椅子上走下来的动作都利落起来。但是,还不会攻击自己所讨厌的对象,还不懂得敲击和投掷东西。孩子尽管能够充分感觉自己周围的世界,却不能充分保护自己,孩子内心对所发生的不愉快事情产生恐惧也是自然的。我作为小儿科医生深柑体会,1 岁到1 岁半的孩子,恐惧心理最强。都说孩子因记着打针时的情形而害怕医生,但过了1 岁的孩子就是不给他打针,只要看到医生也会害怕得直哭,特别是那些生活在家长们感觉敏锐的家庭中的孩子,恐惧心更强。与其说是教养问题,倒不如说是孩子的性格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害怕发声大的东西,如电话铃声、电器蜂鸣声、汽车喇叭声、喷气式飞机声及汽车的前灯等。有的孩子洗澡时母亲用热水浸湿头发就怕得要命、哆哆嗦嗦。有的孩子睡醒后发现母亲不在身边,怎么哭母亲也不回来,这“事件”发生以后,孩子就极度恐惧,只要看不到母亲的身影,就怕得要命,总是缠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母亲左右。战胜不了恐惧的孩子就靠缠着母亲来安慰自己,大多数孩子在1 岁半左右出现这种情况。因此,这个时期孩子母亲要注意平时不要吓着孩子,这非常重要。一旦吓着了孩子,孩子会总是缠着母亲不能自立。要知道育儿最重要的不是增加孩子的体重,而是培养孩子能够独立的人格。1 岁到1 岁半的这个时期,要充分保护好孩子,不能让孩子受到惊吓。如果孩子不受惊吓、在祥和的环境中成长,加之补足运动所需的体能,他就会对自己的力量拥有自信,即使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不会吓得逃之夭夭。对于敏感的孩子,母亲要特别细心。领孩子到医生那儿注射是最要不得的做法,也不能让孩子看害怕的东西或强迫孩子听害怕的事情,千万不要认为那是对孩子的锻炼(见331 不要吓唬孩子)。与保护好敏感的孩子使其免受惊吓一样,也要保护好好动的孩子使之免受事故之灾。好动的孩子有着不同一般的好奇心,爱探险周围世界,他们看有高处就爬,有稀罕的东西就往嘴里放,看到奇形怪状的东西就摸。由于好奇心强,他们或从阳台上掉下来、或吞下硬币卡了嗓子、或摸了电熨斗烫了手。所有事故都一样,如果母亲事先考虑好防范措施就可能避免发生(见333 防止事故)。这个时期的孩子与周岁前的孩子相比,其区别就在于会说的话增多了。到了1 岁半左右,大多数孩子能数10 个数了,也会说“爸爸”、“妈妈”、“笛笛”、“汪汪”、“喵喵”、“再见”、“是”等词。他们最快、最容易记住的是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的名字,如把忠司君叫成“忠”、把美代君叫成“美”。当然就是到了1 岁半,也有很多孩子只会说“妈妈”、“笛笛”。我们知道,这时的孩子应该说出更多的话来,尽管如此,也不要以此就认定这样的孩子智力发育迟缓。母亲如果因为孩子不吃代乳食品而急得焦头烂额,而忽视了与孩子的对话练习,孩子就没有了学习说话的机会。电视是使孩子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之一。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的工具,自己要传达给对方的情感,要靠语言表达。母亲在让孩子掌握语言之前,必须与孩子有感情的交流。孩子虽然能够叫出电视中演员的名字,但那不能说是心与心的交流。孩子每天只看电视的话,就会使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电视中播放出来的画面和声音,孩子不会产生自己要说话的愿望。所以,如果孩子整天只是看电视,到任何时候也不能会说话。为了达到母子心与心交流的目的,不能把孩子关在家里,要领孩子出去散步,在散步中所看到的人和事,都可以拿来当话题与孩子会话。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感情的表达也丰富起来了,高兴的时候会放声大笑,生气的时候也闹得很凶。有的孩子生起气来不让大人抱,抱他的时候拚命向后仰,简直就要翻过去;若是在地板上,他会使劲跺脚来表示愤怒;特别是脾气大的孩子,有的竟哭得憋紫了嘴唇,甚至抽搐;有的孩子一旦哭起来就久久不能停息。不管是哪类孩子,都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孩子的个性(见329 孩子撒娇不听话)。这个月龄的孩子,晚上上床睡觉多数都在9 点左右,而一般起床时间也多在早晨的八九点钟,若父母即使是早早就被孩子吵醒也毫无怨言,孩子也能像从前那样晚上7 点睡觉,早上6 点起床。在这个月龄的孩子中,每天只睡1 次午觉和每灭要睡两次以上的孩子各占一半,睡眠时间也因人不同而长短各异,能睡觉的孩子可以睡2 个小时以上。这个月龄的孩子,如果说在睡眠方而的异常现象,就是孩子半夜起来玩。如果是周岁前的孩子,把他放到床上,关掉电灯,一般孩子就能人睡。而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睡到半夜里起来这儿走那儿走,还会把玩具拿出来1 个人玩起来。发生这种事,是因为孩子白天没能到室外玩,活动量太少,孩子能量没释放出来的缘故。孩子一过了周岁,与大人们一日三餐都一样吃饭的孩子增多起来,一般都是早餐吃面包或面条,午饭、晚饭吃米饭。如果母亲是个不太喜欢吃米饭的人,那么孩子也每天只吃一顿米饭。在代乳食品的食谱中写着孩子应该一顿吃1 碗半饭,但毕竟那么能吃的孩子太少了,如果吃那么多的饭,鸡蛋、鱼、肉等这些剐食就吃不下去了。因此从营养学角度讲,我们并不希望这样。这个时期的孩子不是很喜欢吃饭的,大多数孩子只吃儿童碗的一半或1/3 左右。强迫不想吃饭的孩子吃饭,把孩子放到饭桌前的椅子上,孩子会想:“又是强制性地增加营养啊”,于是他会逃离饭桌。为了孩子吃饭不惜花上1 个小时的母亲,大凡都是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吃光碗里的饭的意识很强的人。没有必要认为孩子过了周岁就得断奶,甚至把牛奶改为每天1 次,不太喜欢吃鸡、鱼、肉的孩子,如果不多喝牛奶(市场卖的牛奶就可以)来补充,就会导致动物性蛋白缺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去花1 个小时之多的时间让孩子吃饭,而应该让孩子吃上二三口饭就喝牛奶或吃副食,只花20 分钟的时间就吃完饭,剩下的时间就用于身体的锻炼。在1 岁到1 岁半这个时期,发育早一些的孩子已经能对付着拿筷子吃饭了,多数孩子是使勺子,孩子往往夺下母亲伸过来的勺子自己往嘴里送。有的孩子因为使不太好,就用手去抓,结果弄得满手都是饭。喜欢清洁的母亲,特别不喜欢把饭弄得到处都是,讲究礼节的母亲说不能让孩子养成用手抓饭的习惯,结果她们不让孩子自己拿勺子吃,总是她们喂孩子。但是,为了让孩子能自己愿意吃饭,就必须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一般都是把饭捏成饭团让孩子拿着吃(注意要洗干净手),母亲只帮孩子夹副食、蔬菜。吃饭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快乐的,若像饲养家禽那样,只考虑它的营养价值就会失败。晚上哄孩子睡觉,给孩子吃母乳的母亲往往会被保健人员提醒到:“还给孩子吃母乳呀,不断母乳可不行呀。”但是,如果只是白天午睡时喝1 次,饭吃得也不少,孩子发育也健康的话,就没有必要放弃能增强母子感情的、午睡前孩子喝奶的快乐。不会因为睡前喝了奶,孩子的牙齿排列就会受到影响。这个时期孩子的排便训练,已经取代了周岁前断母乳时的重要地位,而占据着母亲的全身心。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没有什么比排便更具有个体差异的了。发育早一点的孩子,如果在是温暖的季节,不论大便、小便都能告诉母亲,但毕竟这样的孩子比较少。孩子母亲应该在不太冷的季节里,大体预测一下孩子的排便时间,在差不多的时候把孩子放到便器上。但是,周岁前能老老实实坐在便器上小便的孩子,过了周岁以后就不愿再坐到便器上的情况特别多。特别是正月里出生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儿(见327 排便训练)。如果是恰逢夏季满1 岁半的孩子,就干脆让他脱掉长裤只穿短裤即可。第1 次孩子往往都在尿湿了短裤以后才告诉母亲“嘘嘘”了,但多数都能在下次尿之前就喊母亲说要“嘘嘘”。然而,尿急的孩子却总是来不及告诉母亲,热衷于玩耍的孩子也不能及时告诉母亲要小便。大便便出来要需要很长时间的孩子,可以坐便器。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们注意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比预防疾病更重要(见333 防止事故)。幼儿急疹锐减,1 岁半以前的孩子经常发生“秋季腹泻”(见289 秋季腹泻)。大部分突然发热性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冬季的感冒,夏季的着凉)。324.孩子的饮食1~2 岁期间,孩子体重只能增加2 千克左右,那么是不是说1 岁到l 岁半的孩子就能恰好增加l 千克呢?未必如此。往往在炎热的夏季里,孩子体重几乎没有增加,而到了秋天凉爽起来后体重会突然增加。孩子过了1 周岁,几乎可以与成人吃一样的饭菜了。但每个孩子的饮食情况是有明显差异的,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总的来说,这个月龄的孩子不太喜欢吃米饭,只有极少数能吃的多的。听到母亲说她家的孩子很能吃,而不太能吃米饭的孩子母亲就担心。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能吃的孩子与不能吃的孩子,他们每天的饮食情况。能吃的孩子9:00 面包2 片、牛奶200 毫升、奶酪、苹果12:00 米饭2 碗、整个鸡蛋1 个、香肠、蔬菜15:00 饼干、鲜牛奶200 毫升18:00 米饭2 碗、鱼或肉、蔬菜20:00 牛奶200 毫升不能吃的孩子8:30 牛奶180 毫升10:00 点心少许12:00 米饭几勺、香肠、鸡蛋15:30 牛奶180 毫升18:00 米饭几勺、鸡蛋糕、鱼、西红柿21:00 牛奶180 毫升能吃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很能喝奶,周岁生日时的体重能达到10 千克;不太能吃的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喝奶很少,从来没喝光过1 奶瓶的牛奶,而周岁时的体重也只有8 千克左右。所有的孩子母亲都是一样,对孩子的饮食特别关心。在这里,我们不能认为是他们的喂养方法或是调制方面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是孩子的食欲强弱的不同罢了。从营养学角度来讲,1~2 岁的孩子每天要按1 千克体重2 克蛋白这种比例(其中一半应为动物蛋白)给孩子配食。不太能吃的孩子也能以他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大概也是因为牛奶和鸡蛋相对摄取的较多之故。如果认为孩子是因为喝牛奶才不吃饭,而把牛奶改为每日1 次的200 毫升,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吃上两碗饭,其必要的蛋白也会变得不足。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特定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恰恰存在于鸡蛋、鱼、肉、牛奶等动物性的蛋白质中,而在米饭、面条、面包中却含量很少。因此,饭量小的孩子要生存下去,就得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少吃饭,这才是合理的饮食方法。我们知道,孩子大体上只吃身体所必需的东西,选择某个时间,让孩子集中精力,只给他吃他喜欢吃的东西,孩子会吃得很好的。为了防止孩子在吃饭过程中玩,在只与母亲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要把孩子放到椅子里。晚上孩子是否能与一家人在团聚的气氛中围着饭桌集中精力吃饭,要看父亲的本领了。很少与孩子一起吃饭的父亲,偶尔看到孩子吃饭就会说再多吃一些。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起米饭,我们更希望让他多吃些鸡蛋、鱼、肉、鱼酱、香肠等含动物性蛋白的副食。如果这些副食也吃得很少的话,就要用牛奶补充。一般1 岁半左右的孩子,习惯于每天喝两次牛奶,早饭吃面包,午饭、晚饭吃米饭的较多。但不太吃米饭的孩子,最好每天喝3 次牛奶。白天喝牛奶的时候,最好不用奶瓶,而用杯子给孩子喝。但是,这个月龄的孩子还离不开奶瓶,他们喝茶可以用杯子,但喝牛奶、奶粉却一定要用奶瓶喝。用奶瓶喝牛奶有两个方便之处,一是不用担心牛奶会洒出来,二是晚上用奶瓶喝奶,孩子可以边喝就边入睡。晚上用奶瓶喝奶,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好,把奶瓶给撤掉的话,孩子会一边吮吸手指一边入睡,对孩子来说反而不卫生。1 岁到1 岁半的孩子,也是学习使用勺的时期。让孩子用勺吃饭会洒得到处都是,把饭桌弄脏。但是孩子能主动拿勺吃饭,家长应该保护他的积极性。当然,1 岁半的孩子还不能用勺完成吃饭的全过程,如果母亲等着孩子用勺慢慢地吃完饭,就需要太长时间了。这时,最好是把孩子放到椅子里去,让孩子自己舀饭吃,母亲用筷子夹鸡蛋、鱼、肉给孩子。为了能让孩子在30 分钟以内吃完饭,母亲可以在后半程喂孩子吃。孩子就是左撇子也不要强迫他改成右手拿勺,勉强孩子换手吃饭,孩子可能会失去用勺吃饭的兴趣。有的孩子正在吃饭的中途就玩了起来,这是因为孩子已经不想吃了,应该停止让他吃饭。如果让孩子在吃饭的途中玩,结果一顿饭花上1 个多小时,那孩子到户外玩的时间就减少了,也不会刺激孩子的食欲。孩子在吃饭途中玩了起来,其原因大多是母亲硬是让孩子吃他不喜欢的饭。长时间把孩子束缚在椅子里,孩子会变得只要看到吃饭用的椅子就食欲大减。325.孩子的零食吃零食是孩子的一大乐趣。既然是乐趣,就要给予孩子。但是,零食也有利有弊,因为它富含糖质,会损害牙齿,而若是既含糖又含奶油,孩子吃多了会因营养过剩而发胖。对到了1 岁零4 个月的孩子,给些什么样的零食好呢?给多少好呢?这不是问题,应该根据l 岁零4 个月孩子现在的饮食方式来决定。一日三餐都能高高兴兴地吃,体重也超过13 千克的孩子,尽量不要给零食了,而应适当给一些应季水果。那些富含能量的面包、苏打饼干、土豆片、爆玉米花等最好还是敬而远之。像牛奶糖、糖块、巧克力等热量都非常高,还会损坏牙齿,要少吃。为了缓解空腹感,可以在家里自制一些含有水果的果冻给孩子吃。现在零食的作用,在于让孩子学会咀嚼,尤其对那些只知道吃成品乳制食品,而不懂得咀嚼的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可以把苹果、梨切成片给孩子吃,或者是给孩子一些酥脆饼干等。到了2 岁左右可以给孩子吃口香糖。对于那些饭量小的孩子,因为饭量小,零食就具有了补充营养的作用。如果是不吃米饭,却能吃苏打饼干的孩子,就给孩子吃苏打饼干来补充营养。不喜欢吃鱼、肉的孩子,就给他吃含牛奶、奶油、鸡蛋的食品,烤饼、蛋糕等家里可以做的食品也可以。把别的小朋友找到家里一起吃,会比孩子1 个人吃时吃得多。给孩子零食的时间要定好。母亲领孩子去超市,买了孩子自己选的小食品让孩子抱回家,孩子自己保管食品,结果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这就很不好。一旦养成了这个毛病,爱吃零食的孩子就会发胖。问题是糖块、巧克力、奶糖这些东西。给孩子吃这些东西的理由,一是孩子想吃,二是这些东西能长时间保存,另外,电视广告的诱惑作用也很大。用精制糖做成的食品,会损坏牙齿,而一旦错误地呛人气管还很危险。因此,那些可以粘在牙上的口香糖、奶糖比能在口腔里滚动的糖块要安全些。吃过这些东西以后要让孩子喝些茶水或凉开水。对戒不掉吃糖习惯的孩子,一定要以食后刷牙为条件才给孩子吃,以养成刷牙的习惯。牙膏不要用含氟的,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将留在口腔内的牙膏及水一起吐出去,咽到肚子里会造成氟摄取过量,因为牙膏的含氟量是以刷完牙并吐出去为前提计算的。326.哄孩子睡觉晚上孩子的入睡方法各种各样,有的孩子不到很困时就不睡觉,一直玩到很困时才让母亲抱抱甚至就在母亲的怀里睡着了;也有的孩子到了规定的时间就钻进被窝,翻几下就趴着睡了。其实,倒不如说这是少见的,大部分孩子从钻进被窝到入睡,要做很多的事情。很多孩子睡前要喝奶,喝完了奶以后也继续叼着奶瓶“吱吱”地一边吸空奶瓶,一边入睡。有的孩子拿着心爱的娃娃或毛巾被,饶有兴趣地贴在自己的脸上。很多孩子只要母亲稍一离开就会立刻醒来,也有的孩子让母亲陪在自己的身边,小手则在母亲的怀里摸着,或摸着母亲的头发才能睡着。这样的孩子其实与含着母亲的乳头入睡,是五十步笑百步,没有什么区别。不管怎么说,把孩子放进被窝,让他能够快些入睡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为了达到此目的,母亲要想尽一切办法。有人说绝对不能让孩子一边睡一边喝奶或吸母亲的乳头,而说这些话的人,肯定都是那些没有养育入睡困难孩子经验的人。这些入睡困难的孩子,当撤掉奶瓶或阻止他吸母亲乳头后,肯定会吮吸自己的手指来。就是不吮吸手指,也是拽来床单的一角或被子的一端放进嘴里,有的孩子还吮吸自己的下唇。入睡困难也是孩子天性所决定的。但每天的活动量不足,孩子不很累就睡觉也助长了这种倾向。想让入睡难的孩子尽早入睡,就必须让孩子白天充分活动,玩得很累。对1 岁到1 岁半的孩子的入睡方法,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再长大一点的话,活动量也增加了,到了晚上累得不得了,自然吮吸手指、吸下嘴唇等毛病就会不知不觉地改掉了。对夜里醒来玩耍的孩子也可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总之,以让孩子能尽早入睡为目标,如果孩子吮吸乳头入睡得快,就可以让他吸乳头。白天上幼儿园的孩子,睡觉前喂奶,可以联络母子之间的感情。如果母亲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就能安然入睡的话,就可以陪在孩子身边让他入睡。孩子喝100 毫升左右的牛奶就能入睡的话,就给孩子喝100 毫升牛奶。有人说那要是成了癖怎么办?其实也不必惊慌。只要不养成孩子夜里起来玩的毛病,孩子再长大一点这些问题就自然解决了。那些用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要慌慌张张,把母子俩都搞得痛苦不堪,否则实在是太愚蠢了。母亲被别人说“晚上陪孩子睡觉可不行”,“晚上可不能给孩子喝奶”时,感到言之有理,而为了不让夜里醒来的孩子哭闹,只好陪孩子玩。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养成孩子夜里玩耍的毛病。从入睡以后孩子的睡眠姿势来说,没有枕枕头、脸朝上、身体直直地睡觉的孩子,都是或横卧或俯卧。夏季里,孩子会从被子里滚出来。但不管是哪种情况都不必担心,因为能使孩子睡得香甜的就是这种姿势。327.排便训练让周岁前的孩子定时小便,其意义只在于节省尿布。到了1~2 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只要条件具备了,就可以开始训练孩子有尿时告诉母亲。训练孩子排便的第一条件是气候要暖和;第二是孩子的小便间隔时间要相对长一些;第三则是孩子的性格必须老实。对这时的孩子不能突然就要求他有尿时告诉母亲,因为直到现在为止,孩子一直认为把尿尿到尿布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用把尿尿在尿布上是不好的道理教育孩子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感觉让孩子感到尿在尿布上是不好的。因此,首要任务应该是给孩子下半身以解放感,应该给孩子撤掉尿布,只让他穿短裤,让孩子感到这样一来是多么的轻松,多么的爽快,这种舒适感真是前所未有的。孩子将与体温相同的尿尿在尿布上时,并不感到不舒服,相反却有一种释放了膀胱的紧张、卸掉了负荷后的快感。可是在撤掉了尿布后的下半身的解放感中却另外有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就是尿完以后湿乎乎的液体沿着大腿根部向小腿流下去的感觉。这种不愉快的感觉孩子会感觉到它。因此,迄今为止不声不息地把尿尿在尿布上的孩子,为了告诉母亲尿尿了的这种感觉,就说“嘘嘘”或是“嘘嘘了”。孩子母亲则往往批评孩子说“都尿完了才告诉母亲可不行啊”。可是,母亲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孩子告诉母亲尿尿了的这件事情本身,就已经是排便训练迈出了第一步。母亲必须对孩子尿尿能告诉母亲这事给予表扬,然后为了让孩子深深懂得只有干爽的短裤才非常舒服,母亲要主动在孩子还没尿湿短裤前就领孩子去卫生间。孩子懂得了下半身解放感,也就懂得了尿湿短裤后的不舒服,于是也就懂得了如果能在尿湿短裤之前就告诉母亲,母亲会领自己去卫生间,就用不着再去体验尿湿了裤子的不舒服感了。孩子在尿尿前能告诉母亲要尿尿了,也就是排便训练成功了。上面的3 个条件如果都具备了,排便训练就容易成功。在温暖的季节里进行排便训练比较容易成功,是因为让孩子感觉到了下半身的解放感。寒冷季节咀不可能让孩子只穿短裤,母亲频繁地带孩子去卫生间,让婴儿小便也没有只穿一条短裤时方便。还有,即使尿了短裤也容易洗。而在寒冷的季节里,当孩子撤掉尿布后,还有毛线护腿和裤子等,当然孩子就不会有那种下半身解放的感觉。第二个条件,即所说的小便间隔时间的长短也与季节有着一定的关系。平时白天尿七八次的孩子,在夏季凶为出汗多的关系,恐怕会变得只尿四五次了,这样,孩子母亲在孩子还没尿湿尿布之前领孩子去卫生间的次数也减少了。排便训练与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迄今为止毫不在意地把尿尿在尿布上的孩子,突然让他去卫生问或坐到便器上排尿,有的孩子还能在母亲说“走吧!尿尿去”时很听话地跟着母亲走,而有的孩子就不那么痛快。有这样的孩子,当他正要开始做点什么的时候,突然被母亲喊小便给打断了,那么他就绝对拒绝去小便,这种倔强的孩子不能很顺从地去卫生间。像这样的孩子,母亲可以在卫生间里放上漂亮的拖鞋,或是把小红纸片贴在卫生间门上,让孩子每次去时都感到非常有兴趣。没去过卫生间小便的孩子,不懂得把小便说成“嘘嘘”,所以有的孩子不知道告诉母亲小便时的习惯用语,这时母亲必须从教给孩子知道小便就是“嘘嘘”开始。把孩子放到便器上时,母亲要说“来吧,嘘嘘”,排尿过程中母亲也要发出“嘘嘘”的声音以配合孩子尿,而且尿完后也要表扬孩子“真聪明,会嘘嘘了”以资鼓励,也让孩子自己说“嘘嘘了”。这样一来,孩子就知道了小便就是嘘嘘,嘘嘘就是小便。从撇掉尿布只给孩子穿短裤之后,到孩子能做到小便前说“嘘嘘”,大概需要1 周以上的时间。最初,母亲总是领孩子去卫生间,孩子也希望排尿成功后得到母亲的表扬,也总是说“嘘嘘”,结果前10 天左右,每天里要去十二三次卫生间。花上10 天左右还没成功的孩子,虽说母亲的训练方法有些问题,但大部分还是取决于孩子的性格。排便训练的不良方法最主要的是,孩子已经能告诉母亲说要小便了,可是下1 次却失败了,母亲就又是斥责又是体罚。孩子一旦受到体罚,小便时就会害怕而不再说“嘘嘘”了,也不愿再去卫生间了。再有就是,孩子如果在训练期间腹泻,也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母亲往往害怕尿便会弄脏了裤子,就又给孩子垫上了尿布,孩子想起以前垫尿布时的安全感,就是有尿也不告诉母亲。以上告诉我们,解放孩子的下半身对孩子能向大人表示便意是多么重要。如果经过10 天的训练怎么也不成功,那最好是放弃训练,再等待一段时间。强迫让害怕上卫生间的孩子去卫生间小便,孩子就会越来越反抗得厉害。要知道从1 岁到2 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就是不撤掉尿布,对将来孩子的成长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妨碍。虽说是孩子下半身的解放对排便训练的成功非常重要,但如果孩子每天的小便时间都规律,每日4 次,孩子性格又老实,母亲也很有耐心,那么就是冬季里进行排便训练也能获得成功。其训练方法是一样的,重要的是母亲相信孩子一定能学会的这种乐观、宽容的态度。很多孩子虽然小便失败了,但大便却能成功地坐到便器上便或是去卫生间便。大便前孩子表情异常,或是嘴里发出“嗯嗯”的叫声,母亲就能及时地发现,并在撤掉尿布后让孩子排便也来得及。如果孩子便稀,每天便二三次的话就不易成功。每天小便应该怎样才能处理好,要根据季节、排尿间隔时间、孩子的性格、母亲的性格(是宽容,还是严厉)而有所不同。下面是几个实例:女孩A(1 岁零5 个月)尿布已在8 月份撤掉了,估计好时问让孩子小便的话,就能老老实实地尿。到了10 月份天气渐渐凉了起来,孩子尿也变频了,于是就又给她垫上了尿布。上午让孩子小便孩子成功了,可是下午因为尿增多了(午饭后摄取水分过多)及母亲家务忙起来了,就不能定时让孩子小便了。夏季里,整个晚上不小便也能睡到次日早晨,而天凉起来后就得半夜起来小便1次。但是因为孩子夜里哭闹叫醒了母亲,所以尿布也没尿湿。男孩O(1 岁零5 个月)男孩O 的母亲,是一个对小事不太在意的人,所以对孩子的排便训练也不着急。虽然孩子还垫着尿布,但两个月前孩子小便完时按着前边好像很不舒服似的,母亲看到后也只是给孩子换了尿布。母亲想到来年的春天暖和前就这样用尿布,因为她认为即使让孩子用便器,孩子也是打挺不便,所以母亲再着急也没有办法。女孩T(1 岁零5 个月)很早就让孩子坐便器小便了,孩子尿的间隔时间较长,能持续l 小时30 分钟。从上个月(7 月份)起撤掉尿布后,孩子每1 个半小时就坐到便器上1 次,而每次都能老老实实地尿出来。大便也固定在早饭后,所以也在便器上便。母亲因此不必洗尿布,她不是个为孩子小便特别神经质的人,她只是顺从了孩子的排便类型。看到上述例子我们就会明白,孩子能否撤掉尿布,并不取决于母亲对孩子排便的训练,而是取决于其他的条件。因此,母亲知道了即便是邻居的孩子已经撤掉了尿布,自己也没必要着急。328.孩子的鞋穿上鞋子脚踏大地走起路来,对孩子来说是种新的喜悦,为了增加孩子的这种喜悦,母亲要选好孩子的鞋子。鞋子必须合脚,太硬的不行,走起路来就掉的也不行。这样,底儿软的、用毡子做的婴儿用毡子鞋比较好,因有鞋带系着所以也不易掉。为了让孩子脚指头能动弹,鞋的前端必须头圆而宽大。帆布运动鞋恰好大小合适的不太容易买到,太小了挤脚,太大了又爱掉鞋子。有用软皮子做的带按扣的鞋子,这也不太好买到大小正好的,商店里买的认为正好的鞋子买回来给孩子试穿时,往往有一只鞋子不太合适,走起路来费劲。虽然毡子鞋不便宜,但就算是交的入门学习费也该买一双。当这双毡子鞋穿坏了的时候,孩子也能走得挺像样了,就可以穿帆布鞋了。别人送来的皮鞋开始就给孩子穿上有些勉强。对个子大、走路又晚的孩子,有时可能毡子鞋有些小,那就找一下是否有那种帆布做的、鞋底儿薄的鞋,或是软皮做的、鞋扣可以调节的鞋子。不过,不买毡子鞋,用结实的袜子代替鞋子度过一二个月,到孩子能在地上走得很稳的时候,再买来帆布鞋穿,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到了1 岁半左右可以穿雨鞋。穿上雨衣再穿上雨鞋,走起路来也是一种乐趣。329.孩子撒娇不听话刚过1 周岁的情感外向的孩子,在达不到自己目的时,或是跺脚或是躺在地上手舞足蹈地哭闹。大凡人在被激烈情绪束缚时,往往通过使劲挥舞手脚这种身体的运动,把内心的不满发泄出去,孩子为了能够自由地活动手脚、发泄不满,当然是脸朝天躺倒在地上更好了。对感情容易冲动的孩子来说,这也是极其自然的表现方法。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愤怒与不满,而母亲们则认为这是孩子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他们想,孩子闹到这种程度怎么得了呢,于是就满足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在众人面前,孩子这么闹腾,母亲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很容易就屈服了孩子的要求。这就如同告诉孩子只要使劲哭闹,什么事都会如愿以偿。于是孩子即便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要运用这种招数躺在地上,对此,母亲若是还不答应要求,孩子会真的生气,就开始手舞足蹈地哭闹。刚过1 周岁的孩子常耍这种把戏,当母亲的必须十分清楚,第1 次最关键。孩子生气后开始躺倒在地上,一边哭一边挥臂蹬腿地闹时,母亲要装作没看见的样子,等待孩子消耗体力。折腾了一阵子,第一幕就可以落下帷幕。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孩子肯定会自己起来的。这样做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往往是过路的阿姨、婶婶帮着把孩子拉起来,或者是家里有溺爱孙辈的奶奶给了孩子以援助。母亲只要屈服了1 次,以后就是想采取不理睬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有最初成功的经验。如果只是舞动手足大声号哭的话也就罢了,其中有的孩子还“哐哐”地往地板上撞头。这样一来,孩子母亲就心疼地想这怎么行呢,孩子头撞坏了会影响智力的,那就麻烦了。于是抱起孩子,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一开始了撞头战术,母亲就赶紧把孩子抱到屋子里并铺上被子什么的。其实,对待孩子撒娇的处理办法,应该是设法让孩子的体力在户外得到充分地消耗,带孩子去户外玩,而不赞成给孩子点心等来收买孩子的做法。330.可以斥责孩子吗?不弄清什么是斥责孩子就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通常所说的斥责,是因为对方不能按自己的意图行事时,就语气尖锐地加以责备,据此劝导对方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对满周岁的孩子做危险动作时,母亲不得不加以斥责。比如,孩子想把餐具从餐桌上扔到地上时;大胆向取暖炉走近时;把打火机拿在手里时等。这是一瞬间为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进行的斥责,其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孩子中止现在的行为,还要让孩子记住将来也不能再做这事。但是,即便是当时制止住丫孩子的行为,能不能记住将来也不再做就很难确定了。孩子多次被母亲斥贵的话,每当做什么事时,就会想起母亲尖利的声音和可怕的而孔,这利一不愉快的记忆,能够让孩子克制自己的某些行为。对刚满周岁的孩子来说,母亲的斥责应该只限于专门制止孩子的瞬间行为的目的。母亲想让孩子做自己期待的事时,比起斥责,最好是夸奖孩子。大儿人都是受到表扬时非常高兴,所谓的记忆快乐、忘却烦恼是人之常情。所以,让某人做某件事时,与愉快结合起来就容易做得来。孩子不能按母亲的意愿做事而被斥责,在这个年龄段中,往往都是因为母亲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还不能从头到尾都做得很好。对孩子不能告诉母亲要小便,就是斥责孩子也没有用,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还不能很出色地做好这些事。孩子捅破了窗纸,母亲就是斥责他也没有意义,因为孩子还不能判断捅破窗纸是错误的、保护室内清洁是好的等道理。孩子不能按母亲的意图行事,在批评斥责孩子之前首先应该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孩子捅破窗纸,是因为没给孩子适合的玩具,或是没能领孩子去户外活动来发散他的能量的原因。为了制止孩子而斥责孩子,必须内容明确、语调严厉、表情严肃,这样做,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母亲与往日不同、是可怕的这种不愉快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惩罚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孩子还不能将自己的行为与惩罚联系在一起来记忆,孩子只能记得被母亲惩罚过。当然,想制止孩子拿打火机点火时,可以打孩子的手,这是因为孩子用打火机点火的行为与被母亲打了手的疼痛记忆几乎同时发生。331.不要吓唬孩子这个年龄的孩子最怕事,一旦被什么东西吓着了,好长时间也缓不过劲来儿。最常见的是把孩子1 个人放在家里,母亲把他哄睡以后就出门买东西了,孩子醒来后发现母亲不在家,只有自己1 个人,特别害怕,就大哭起来,可是谁也不会来。如果这种情况持续10~15 分钟的话,孩子会被这种孤独的恐怖感吓着,从此再也不离开母亲半步,就是母亲上卫生间也要跟着去,站在卫生间门外哭。在孩子午睡时,母亲要上哪儿去一定要慎重考虑。还有,晚上因为把孩子哄睡了就和父亲出去散步,孩子不知怎么突然醒来,看到父母都不在身边,知道自己被丢下了就使劲儿地哭。这样,孩子就害怕自己1 个人独处,也就影响了孩子自立性的形成。这个年龄的孩子有的还害怕洗澡,这肯定是什么原因吓着了孩子。记着香皂水进到眼睛里引起疼痛的孩子绝对不洗头,因为洗澡就要洗头,所以就不爱洗澡。还有,父亲不小心让孩子被洗澡盆中热水呛着了,孩子害怕此事不再愿意和父亲一起洗澡。想让洗澡时受过惊吓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去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想一些办法,如放一些能在浴盆中玩的玩具。因此,平素就应该充分注意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过被医生打针吓着的经历后,以后就是仅仅往医院方向走,孩子就会害怕得直哭,就是孩子真的得了病去了医院,也只是哭而不让医生诊察。有的医生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毫不留情,孩子发热就打退热针,咳嗽就打止咳针;有的医生想避免误诊,只要孩子意识清楚,就用口服药物治疗。正因为孩子被打针吓着了才不能接受医生的诊察,正在哭的孩子就无法进行腹部检查。腹部检查很重要,因为肠套叠是会导致死亡的。所以当母亲的要选择好医生。环 境332. 给孩子创造一个游玩的场所这个时期孩子生活的大部分内容是玩耍,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发现存在于自身的天分。做父母的必须要重视孩子的游戏,开始时可以随便给孩子点什么玩具让孩子玩,看他对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