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进入体内,变成蛲虫。粘在孩子手上的蛲虫卵,在孩子和其他孩子手拉手玩时传染给别的孩子,而且拿衣服时粘到衣服上的虫卵干燥后成为灰尘又落到便器及床上,在大气中虫卵可以生存2~3 周左右。这些虫卵随灰尘从口中进入体内经过2~4 周就变成成虫,成虫的生命是3~6 周。驱虫剂是特别有效的,很容易就可以把虫子驱除掉。但是孩子和小朋友们拉手、在幼儿园的便器排便或从灰尘中都可以又被传染上蛲虫卵。细心的母亲两个月后又将孩子肛门贴过的玻璃纸带拿去医院检查,结果又出现了阳性。医生命令家庭全体成员都做虫卵检查。一旦家里其他人也发现了虫卵,也被命令喝驱虫剂,进行居室大清扫。这些事1 年里反复做几次,家庭所有的人都变成蛲虫神经质了。孩子有了蛲虫,却对身体无害。还有许多孩子除了蛲虫外,还有其他寄生虫寄生在体内,而虫卵的检查非常麻烦,就是体内寄生着这些虫子也不知道。如果不是连续感染虫卵,虫子寿命就渐渐减短以至于中断。因此,只要孩子夜里没有因肛门痒而影响睡眠,就是便中有虫卵,也可以让他与蛲虫和平共处。449.夜里起来哭叫(做噩梦)3~4 岁左右的孩子,晚上入睡后1 个小时左右,突然大声哭叫,母亲走到孩子身边一看,孩子非常害怕的样子,有时还喊“母亲救救我”。这是孩子做了噩梦。如果是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孩子,还能告诉母亲说做了可怕的梦。这与再大一些的5~10 岁孩子发生的“夜惊症”是不同的。因为“夜惊症”是在睡眠深的阶段发生,因此入睡后突然大声叫喊这点非常相似,但之后就完全都记不住了。恐惧的样子也非常厉害,声音之大令人吃惊,呼吸也急促,心率加速,目不转睛,浑身出冷汗,其中有的还起来到处走(见525 夜游症)。因做噩梦而引起的情况2~3 个月就好了,惊恐而醒时,母亲要抱紧孩子说:“母亲在这儿呢,别害怕”,以安慰孩子。有的孩子不睡午觉的当天晚上肯定就做噩梦,因此好像是与疲劳有关。一般来说,孩子白天过于疲劳,晚上反而要做梦。因此为了不让孩子做噩梦,母亲必须给孩子做适当的调整。母亲应该想一想做噩梦那天,孩子白天都做了什么,午睡的情况如何等,要让孩子午睡和运动量适度。恐惧是因为做了可怕的梦,因此为了不诱发孩子做噩梦,白天不要让孩子看恐怖的电视片。去看医生的话,会开来与抗癫痫同样的药物,但这不是癫痫病,是能够自然治愈的病,不要用药物治疗。450.鼻孔中进入了异物这个年龄的孩子玩豆子、栗子、巧克力糖豆等东西时,会不小心塞到鼻孔里。塞进鼻孔时,孩子会用自己的手去取它,却反而把它推到了深处。当孩子来到母亲跟前说“进去了”的时候,从入口处可以见到异物,但从外边已经不能简单地把异物取出来。看起来用镊子好像能取出来似的,但在家里绝对不能自己动手取它,像豆子、栗子、巧克力糖豆这样光滑的东西,用镊子是夹不住的,只有耳鼻喉科才有能夹住这些东西的器具。如果不给受刺激而肿起米的周围鼻黏膜涂上药,使鼻孔通畅的话,异物不会很容易地被取出来,所以在家里取不出来的话,异物会越进越深,最后会进到鼻子里边去。另外,取几次都没取出来,孩子会疼痛不安,最后哭起来。这样一来,就是到了耳鼻喉科,也必须做个身麻醉才能取出来。如果不是平时因打针而惧怕医生,是能够老老实实地让医生取的。孩子一走到身边味就特别大,这时要好好检查一下孩子的鼻孔。如果是一侧鼻孔有异味,一般是鼻腔里进了布、纸或塑料类的东西。如果是3 岁的孩子,即便有异物进了鼻孔里对母亲也讲不清楚。451.荨麻疹幼儿也有荨麻疹,发疹情况和成人一样。孩子身上痒,所以脱掉衣服会发现在胸、腹、背等处有红色地图状的凸起疹子。上眼睑有疹子的话,眼睛会肿起来看不到东西。疹子长在口唇上,嘴就像歪了似的。荨麻疹只是痒,不发热。吃了螃蟹、青花鱼、虾、香肠、贝类、荞麦面、花生米等食物后几个小时内发疹的话,原因可能就是这些食物,不过大多数原因不明。也有因接触了某种物质后而发生荨麻疹的。在草丛中玩,摸到某种草,或上山碰着漆树,拿了新涂了漆的汤碗等,也可能出现荨麻疹。也可能被虫子蜇了后出荨麻疹。也有在冬天里遇上寒冷的风而发作荨麻疹的,这叫寒冷性荨麻疹。在喝药后不长时间内出现荨麻疹时,暂且考虑是药物的原因,就不要再喝此药了。确认是食物引起的荨麻疹时要灌肠,把肠中残留的物质排出去。原因不明时,也可暂且先灌肠,然后在皮肤瘙痒处涂上止痒药。如果涂抹含薄荷的外涂药(如薄荷樟脑软膏),就会暂时止痒。除寒冷性荨麻疹外,使用冰枕来冷却也很舒服。相反,如洗澡遇热会使病情加重。为了不让孩子抓破疹子,要把他的指甲剪短。荨麻疹既有出疹后几个小时就消退的,也有时出时退的,可持续1~2 周。像成人那样持续很长时间的极少见。有这样一种方法,就是找到孩子对什么东西过敏,把它作为过敏源少量长期地注射来消除孩子致敏的方法——“脱敏疗法”,这种方法在荨麻疹、哮喘病时经常使用。是将导致荨麻疹原因的物质提取液,微量多次地注射到人体治疗过敏的“疗法”。但是为了寻找原因,必须制作鸡蛋、鱼、蔬菜、昆虫等各种各样的提取物进行皮肤注射,观察其反应。但应该记住,虽说出过一二次的荨麻疹,但是否给孩子做这样的检查,其决定权不在医生而在孩子母亲的手里。这种不确定疗法(不能确定过敏源的量及治疗时间),在英国终于不能再对门诊患者实施了。因为虽然极少,但有因休克致死的例子,因此被判定为除了在具备集中治疗室的医院以外禁止使用。一吃鸡蛋就发作荨麻疹,这种原因清楚的孩子,在使用蛋类制成的疫苗时(如流感、麻疹),这些情况必须向医生讲清楚。即便是鸡蛋过敏的孩子,也不是永远不能吃鸡蛋,经过半年后,可以从极少量开始,还是能渐渐变得能吃鸡蛋的。通常荨麻疹1~2 周左右就消退了,有时也迁延成慢性,会反复发作1 年半左右。慢性荨麻疹痒起来时确实很令人头痛,但母亲必须认识到这是无害的疾病,否则,会因此而导致神经衰弱的。荨麻疹是不会持续一生的。因为是一定能治好的疾病,所以必须持乐观态度。有的母亲比孩子还急躁,领孩子从这家医院转到那家医院。因寒冷引起的荨麻疹,只要避免寒冷就行了;如果化纤物质是其发病原因的话,就换掉这些使用着的化纤物质;由寄生虫引起的必须驱虫。实际上多数是搞不清楚原因的荨麻疹。不要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没有特别清楚的原因,就随便禁食某种食品的做法也不可取。“脱敏疗法”孩子特别不喜欢,因此最好不做。烫伤 参阅"266 婴儿的烫伤”。吞食异物 参阅“284 食了异物时”。发热抽搐 参阅“348 抽搐”。从高处坠落 参阅“366 防止事故”。呕吐 参阅"398 孩子的呕吐”。腹泻 参阅"399 腹泻”。鼻血 参阅"400 夜里流鼻“’。集体保育452.让孩子心情愉快3~4 岁的孩子,独自做事的愿望越发强烈,但在保育条件不尽人意的情况下,自立的孩子常常被培养成园内的小帮手。为了让3~4 岁的孩子释放他们的旺盛精力,最好把他们带到宽阔的场所进行快乐而安全的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能坚持学校式的听课,所以尽量让他们在户外自由地玩耍。一定要打破那种认为“把30 名孩子关在狭小的房问内一起上课就是保育”的陈旧观念。日本的幼儿园、保育园(译者注:日本的幼儿园归文部省管辖,主要招收3~6 岁的幼儿,实行半日制保育,一般为上午8 点至下午1 点;日本的保育园归厚生省管辖,一般招收0~6岁的幼儿,实行日托式保育,一般为上午8 点至下午5 点)的用地及房间的面积都很狭小,有时少数教师必须照看众多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最简便的做法就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为了让3~4 岁的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活力,就应该尽量让他们到户外活动。例如可以选择园外禁止汽车通行的地方进行园外保育。还有,夏天不要因为害怕发生事故就不让孩子在水池戏水。有的保育园的庭院狭小,孩子只能被关在拥挤的室内,不许在走廊奔跑、不许爬上窗台、不许从椅子上往下跳,这种完全生活在禁令中的孩子们,简直就像被拘禁在强制收容所,这完全是大人们利己主义的表现,压抑了孩子们对自由游戏的渴求,可是居然还有人美其名曰培养“自制力”。其实,在各种活动中,孩子们为了团结同伴,愉快地游戏,就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任性而为,这种“自制力”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会给孩子带来任何心理上的压力。孩子疲劳时,情绪也会不佳。为了让孩子精神饱满,一定要设置午睡室,让他们午后小睡1 小时或1 个半小时。453.让孩子学会自理教师不应强迫孩子养成某些习惯,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在为实现某个快乐的目标的努力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生活自理。饭前轮流洗手,然后自己主动地对号入座,带上围嘴,自己用羹匙或筷子吃饭,饭后轮流漱口。为了培养孩子养成上述习惯,好吃的配餐就成为快乐的目标。老师要牢记每个孩子对每种食品所需的数量,做到“按需分配”,以使所有的孩子能在相同时间内进餐完毕。如果平均分发,饭量小的孩子总是落在后面,逐渐就会厌食。从教育角度上看,与其矫正偏食不如顺其自然让孩子吃他喜欢的食物。穿脱衣服要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能力,要让母亲换掉扣子太小或系带的衣裤。如果穿衣脱裤速度很慢,跟不上大家,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多数孩子能解开下面的扣子,但解不开最上面的扣子,这时教师可以帮忙,快到4 岁的孩子也可以让同伴帮助系上最上面的扣子。到3~4 岁,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东西顺利地放入自己的柜子里了,这时要让他区分放玩具和教科书的地方,养成用完之后放回原处的习惯。夏天在泳池里玩耍后,要鼓励孩子们自己擦干身体。午睡时无论如何睡不着的孩子,只要不影响其他孩子,可以让他安静地做点什么,或者带他去其他房问听故事。排便方面,每个孩子都:要学会明确表达去卫生间的意愿,多数保育园规定了大小便时间(9 点半、11 点、13 点、15 点)。夏季,让孩子自己解开裤子去卫生问,有必要在便池的构造、卫生问的门、去往卫生间的通路的修建上花些工夫,力求安个方便,让孩子们1个人安心地排便。对于在家里用惯了洋式坐便,没有蹲便经验的孩子,开始时保育员要陪着他,让他消除恐惧心理,逐渐习惯保育园的卫生间。孩子大便后,未必能很好地使用手纸,所以还要检查一下。454.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孩子需要释放体内产生的旺盛精力,发泄方式因人而异。3 岁孩子与60 岁巨匠在创作中都会获得同样的喜悦,这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既释放了体内的能量,又充分地展示了自我的个性。教师没有必要期待3 岁的孩子完成某种像样的作品,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孩子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提供能持续地进行游戏的场所,让他们把积蓄的能量充分地释放出来。认为3 岁的孩子只能玩“模仿游戏”,这纯属偏见。3 岁孩子的各种各样创造活动,有的模仿平时生活,有的模仿电视广告,这些是大人了解的,但是他们同时拥有成人知之甚少的幼儿世界。比起被生活拖累、对任何事情都司空见惯的成人,3 岁的孩子更能以新鲜感觉来看待世界。大人虽然还不能完全了解幼儿世界,但是却可以创造条件让幼儿想像的世界长期保持下去。童话是成人为孩子们的想像世界提供的有限的帮助,有些孩子会被童话吸引。也有不太喜欢童话但是喜欢唱歌的孩子,他们通过旋律宣泄过盛的精力,创造他的想像世界。哼着曲调,拿着蜡笔或油笔涂鸦的孩子,通过色彩和线条释放他的“能量”,在他想像的世界中遨游。通过身体活动来发散精力的孩子多喜欢跳舞,在手舞足蹈中体验想像世界。为避免3 岁孩子之问发生争抢现象,应该准备相当数量的玩具。例如:小汽车、小电车、小喷气式飞机、踏板车、布娃娃、绒毛动物以及过家家玩的道具等都是任何孩子的玩具箱所不可缺少的东西。还要准备足够数量的画册,如果数量太少孩子就会看腻。为了全面拓展3 岁孩子的创造力,仅开展室内游戏活动无疑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户外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才能使他们的旺盛精力通过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充分地释放。不过日本的保育园和幼儿园在孩子们的户外活动方面投入不够,往往是由于庭园过于狭小所致。即使在室外做“模仿游戏”,其内容也比室内丰富得多。把碗里装满沙子,做“吃饭”的游戏,要比手拿空碗假装吃饭更生动有趣。在户外,孩子们乘坐木制小汽车也比室内的纸箱子有趣多了。除了冬季外,3 岁的孩子能集中精力地玩30 分钟沙子。夏季还可戏水,3~4 岁的孩子用的泳池,水深可至膝部。庭院里只有滑梯、圆形攀登架还不够,还要准备小山、肋木、原木、婴儿车、球、云梯、平衡木、秋千等等。户外活动,场所宽阔,备有大型娱乐设施,在这种条件下孩子们为了尽兴地玩耍,就得大家携起手来互相帮助。如果对3~4 岁的幼儿统一要求,在同一时间内进行相同的教学活动,那么3 岁的孩子往往就会跟不上。但在户外活动中,3 岁的孩子就能够和4 岁孩子一起玩沙戏水。他们根据各自的能力、兴趣进行“不同分工”,协同游戏。所以,如果必须混合保育的话,就尽量以户外活动为主,但需备有娱乐设备。缺乏娱乐设备的保育园,即使给那些不能掌握孩子个性的教师提供“课程计划表”,对于拓展孩子的创造性也无济于事,当然,保育工作一定要有计划。教师应当了解3~4 岁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并以此为目标来制定计划。为了制定出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计划,教师们应该开会研究,以去年的成绩为基础,也要参考一下其他的保育园、幼儿园的“课程计划表”,根据本园情况进行取舍,更要重新研究园内的每个娱乐设施。充分考虑使用哪些材料和设备才能实现既定目标。那种将保育园杂志所刊载的“本月课程计划”抄写下来,贴在墙上的做法根本没有意义。那些已经制定好的保育计划,多数用于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为了不让领导感觉幼儿保育是玩游戏,所以只好把1 年、1 月、1周及1 日的计划写得满满的,这种表面文章用于向政府报告或许还可以,但对孩子的成长却很不利。较好的计划表应该可以随时更改内容。填写内容可以包括当地的产业、风俗习惯、天气情况,还应该列有班级孩子的年龄、各自的疲劳度等等。另外,还要考虑教师的爱好,发挥教师的特长。因为教师也是在发挥其创造性才能的时候,才有朝气和魅力。那种无视现实保育条件,力求保育计划系统化的做法,将会扼杀孩子和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施教的同时也在提高自我能力,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创造出个性化的、切合实际的、优秀的教育方法。庭院飞来一只从未见过的鸟,孩子们的注意力瞬时全都转移过去了,这时,不要批评孩子,要针对这只罕见的鸟即兴地上课。不然,怎么能教给孩子创造的方法呢?455.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3~4 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这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基础。为了实现进一步独立,应该让他们学会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意愿。这并不是多汇单词的问题,而是要把他培养成敢于发表自己主张的人。如果“这也不行,那也不对”,用形形色色的禁令束缚孩子,他就不愿主动发表意见;如果班级有个孩子王,看管孩子比老师还厉害,那么孩子也会不敢发言。要想让孩子自由地发表意见,必须让孩子对老师持有百分之百的信赖。对孩子体罚的老师只会让人恐惧,不会让人信赖。和老师相处非常快乐,孩子就会喜欢去幼儿园。为了使孩子与教师相互信赖,教师应该注意倾听每位幼儿的心声。要做到这点,老师应该把20 多人的班级分成6~7 人的小组,以创造让他们听、说的机会。例如,读书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提问题;围着看连环画,然后让他们叙述。“上课”最好在小房间进行。6~7 人的小组,在特定的时间,容易产生信赖和亲近的气氛。小组“上课”期问,安排另外1 名老师带领班级其他的孩子自由活动。在加强师生之间关系的同时,幼儿的同伴关系也会得到增强,这是由于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的结果。孩子之间说话会产生幼儿语。如果听到“幼儿语”教师就去纠正,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失去说话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会话,用正确的语言同他们讲话,孩子就会模仿教师自然而然地放弃使用“幼儿语”了。孩子一过3 岁,同伴之间就会相互交流想法。有时幼儿情绪激动,只顾自己说,却不注意听别人谈。这时教师就应介入,说“请好好听一听小明是怎么想的”、“小红,请把你刚才说的再讲一遍”,从而培养孩子听别人讲话的习惯。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爱插嘴的孩子常常打断别人的讲话,不能养成“听完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最初,有的孩子无论怎样也不肯面对教师讲话。对于这样的孩子,如果发现他十分擅长画画,那么就让说说绘画的内容,这时教师往往会发现他说得很好。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创作是否具备艺术上的完整性并不重要,只要能释放孩子旺盛的精力,表现了孩子内心的情感世界,就是有意义的创作。所以教师与孩子的交流不单单是凭借语言。456.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3~4 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互相帮助。在自由活动中,他们能自然组成2~3 人的小组。这个小组能否壮大,与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的自我表现能力有很大关系。孩子们只有在愉快的创造性活动中,才能结为快乐的伙伴。例如,大家一起玩沙、嬉水时,不知不觉就开始互相帮助了。随着语言的发展,孩子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沟通彼此的感情,但是由于表现力不够强,所以这个年龄的孩子很难通过作品做到相互理解。如果不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团结友爱,而仅仅教授语言,那不过是背诵台词,甚至容易使他们流于虚伪。有好朋友以后,孩子心中逐渐会产生“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目标和朋友一起努力”的意识。可见密切的伙伴关系有助于激发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因为得到老师当众表扬,孩子更主动地做集体的值日工作。逐渐地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开始维护轮流交替的秩序,这些都是集体意识发展的结果。但是认为孩子们天生就具备民主主义思想,这未免有点夸张,因为通过强制的办法,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做到这些。孩子能够快乐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了,老师的作用仍然很重要,那种简单地相信孩子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师,虽然富有献身精神,但却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的人格魅力所起的作用。当然也不能一切都依靠老师的人格魅力。如果1 个老师照管管20 多个3~4 岁的孩子,教师的魅力也不会影响到每个孩予,最好是20 人的班级配有2 名教师。不过一开始就把孩子们组成1 个有序的大集体,是很困难的。可以按绘画、玩黏土、讲故事、唱歌、音乐游戏等组成小组,以小组上课的形式进行。这样不断地组合,自然而然就形成班级集体了。3~4 岁孩子的集体教学活动,每天最多进行15 分钟,剩下的时间应让他们自由活动。孩子在自由活动中最能发挥创造性才能。457.培育健壮的孩子日本的保育园作为母亲上班期间暂时寄放孩子的场所,只是以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为目的,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身体锻炼问题。所谓“健康”就是不让孩子生病,就是不让孩子受伤等,这种消极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在影响着日本的幼儿保育。今后,要积极采取措施,让孩子进行家里得不到的身体锻炼,以培养出更结实健壮的孩子。幼儿园的3 年教育,常常致力于团结互助的室内游戏,几乎没有考虑户外锻炼。3~4岁的孩子,户外散步是最基本的锻炼方式。前苏联的《学前教育纲要》规定:满3 个月的孩子每天散步3~4 个小时(雨天和严寒季节停止)。日本也想把园外散步纳入到白天课程之中,但执行起来颇为困难。即便在农村,马路好像也成了汽车、卡车的专用道路,孩子们的集体散步根本不可能进行;在城市,幼儿园又有班车接送,孩子也没有步行机会。因此,只能加强孩子们在园内庭院的运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保育应尽量在户外进行。初夏、初秋时节应该把孩子的全部游戏都转移到室外进行。夏季,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让孩子在游泳池中戏水。对于3 岁的孩子,水深最好不超过30 厘米,水温在25℃以上。进入泳池的注意事项请参阅“407 发挥孩子的创造性”。没有游泳池的幼儿园,气温高于20℃以上时可以淋浴,气温越高,水温越要降低,但不能低到让孩子起鸡皮疙瘩。外面天气转冷,自由活动可以转到室内进行,但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不要超过20℃。为了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可以进行行走、跑步、跳跃、投球、攀登、平衡运动等训练。最好每4~5 人分成一组,同伴做动作时,大家在旁边观看,如果人数太多,还得排队轮流进行,孩子就会等得不太耐烦,没有耐心观看同伴的动作了。同样,如果老师要观看30 多个孩子的动作,当然也很难辨别每个人的特点。要让孩子练习在一条直线上行走。为此,刚开始时,可以在地面上画两条间隔25 厘米的直线线,让孩子在线内行走。不久再训练孩子在线内跑步。跑得比较熟练了,就可以把宽25 厘米的木板放在地面上,让孩子在木板上行走。木板上行走熟练后,就可以在高10~15厘米、宽25 厘米的平衡木练习行走了。4 岁时,多数孩子都会走平衡木了。每个孩子都走得很好了,就可以排队进行。3 岁的孩子还不会往上蹦,但可以往下跳。开始训练时,可让孩子从10 厘米高处往下跳,不久再练习从15 厘米高处往下跳。熟练后就可从30 厘米高处往下跳。让3~4 岁的孩子跑25 米,男孩、女孩的速度都在9 秒左右。原地跳远,男孩、女孩都可达到50~70 厘米。垒球,男孩、女孩都可投2~3 米。可以利用滑梯进行爬高训练,沿着台阶登上,顺着滑坡滑下,再沿着滑坡往上爬,到上面之后再次滑下。这项运动要1 个人、1 个人分别进行。有肋木的地方,也可训练攀登肋木。上述的运动功能训练,尽可能每日都进行。如果1 周1 次,就谈不上是训练。训练时要培养孩子的耐力,教师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功能训练,不要让孩子认为功能训练与吃苦、受罪没有区别,所以教师要不断鼓励孩子愉快地、生气勃勃地进行训练。458.预防事故发生3 岁以上的孩子在幼儿园或保育园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是“擅自离园”。一个保育员照看将近30 名3~4 岁幼儿,很难马上发现有孩子“擅自离园”。如果“离园”的孩子被汽车撞了,可就成了大事故。所以一旦发生“擅自离园”,保育工作就得暂时中止,园内上下总动员派人出去寻找。“擅自离园”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发生的行为。产生“离园”行为的幼儿,一般在入园前就有走失的“前科”。3 岁以上的孩子入园时,要向家长询问一下孩子是否走失过。孩子只要走失过1 次,就要把他记录在案。这样的孩子一般都很积极主动,所以只要分配给他一些工作,他就会融入快乐的园内生活。孩子一满3 岁就会登高爬下,因秋千荡得过高而摔伤的事故时有发生。如果1 个孩子正在荡秋千,就不要让其他孩子玩球,因为拾球的孩子常常会碰到秋千上。现在1 名老师必须看管许多孩子,预防这样的事故发生实在让教师耗费心血。教师与其说是“保育员”,不如说是“看守员”。许多事故发生在离园之前,保育园的孩子分别回家时更要注意。那些下午4 点以后来帮忙的钟点工保育员,首要任务是记住每个孩子的名字和面孔。临近离园时,要把孩子集中到1 个房间内,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如果让他们在幼儿园庭院里自由活动,最容易出事。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1 个孩子把书包挂在脖子上做好了回家准备,又去玩滑梯,结果脖子上的书包带被扶手挂住,勒住脖子窒息而死亡。还有的孩子离开庭院掉进防火用的水池中。到了4 岁,就可以安排孩子值班了,但吃饭前,不能让孩子去端或拿盛有热食的大容器。还要和保健所取得联系,对配餐人员进行定期便检、预防肠道传染病。459.关于幼儿园与保育园“一体化”问题作为幼儿教育的场所,幼儿园和保育园孰优孰劣,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能够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母亲也逐渐减少,因为每天工作8 个小时的母亲是不可能把孩子送进上午只工作5 小时的幼儿园的。从历史上看,幼儿园是为富裕家庭子女设立的游戏场所,而保育园则是为贫困家庭的孩子而建立的。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幼儿园和保育园在设施方面的差别正在缩小。不过,保育园照管孩子的时间长,保育环境往往不如幼儿园。出外工作的母亲们曾经要求地方机构或经营者改善保育园的条件,使它成为更符合幼儿保育的环境,然而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个别保育室有点类似强制收容所,一个大房间既是活动室、又是餐厅,同时又兼午睡室。只有餐厅与活动室不同,孩子们才能体会到用餐的快乐。玩累了,孩子回到午睡室,立即会有睡意袭来。如果同一房间,用餐和睡眠前后,必须像舞台的布景一样,来回变化,怎么能让孩子放松呢?尽管保育园力图为孩子营造家庭式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亲情;然而,班级人数过多,阿姨必须不停地喊话,很难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更谈不到如同“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目前,幼儿园、保育园庭院狭小,安全的马路和宽阔的空地由于现代的城市化几乎消失殆尽了,于是人们只好利用室外运动场,试图在某种程度上代替可以自由奔跑的空地。坚强勇敢的性格教育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孩子不要采纳年龄大些的孩子王传授的比较危险的冒险方法。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已有学习保育学的男性在幼儿园、保育园工作了,他们不仅能够提供以往女性保育工作者难以做到的坚强勇敢的性格教育,同时一改社会上“抚养孩子只是女人的工作”这一偏见。另外,男性们在残疾儿保育方面的优势也告诉人们:残疾儿保育给女性保育工作者带来了多么沉重的体力负担。关于保育园和幼儿园“一体化”问题的提出主要源于以下原因:首先行政人员认为保育园归厚生省管理,幼儿园归文部省管理产生诸多不便,故而要求行政管理“一体化”。其次,保育工作人员要求“一体化”。因为同样做着保育工作,保育园的保育员和幼儿园的教师待遇却不一样,他们对此表示不满。从早上8 点到下午5 点,保育员们在不停地工作,而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则在吃过午饭后基本上就结束了。到下午4 点之前,教师或者进行第2 天的工作准备,或者开一下研究会,时间很充裕。而且冬季、夏季还有休假。与幼儿园相比,保育园的工作既繁忙又紧张,但是繁重的工作却换来微薄的工资。当然,单纯增加工资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还要给予保育员继续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出席学术会或研讨会,并发表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保育工作不是看管孩子,而是实施教育,从教人员如果不坚持学习,接受继续教育,就不能胜任工作。幼儿园由教育委员会负责,保育园则由社会福利事业的管理部门负责,假若这名负责人曾经是水暖科的科长,没有教育经验,他就不能理解保育员是教育工作者。因此,希望负责保育园工作的官员至少像教育委员考虑幼儿园工作那样,对保育园的教育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一种“一体化”的观点,就是纠正幼儿园、保育园的不足之处,设法使两者达到同一水平。这种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切莫忘记保育园作为福利设施有其特殊的一面。双职工家庭或单亲家庭照顾不了孩子时,福利事务所会将孩子作为“措施儿”委托给保育园,保育费用由政府支付。因此,保育园和幼儿园孩子的年龄、保育时间及设备(午睡室和浴室)不能简单地实行“一体化”。4 岁到5 岁这个年龄的孩子460.从4 岁到5 岁4 岁的孩子,已具备了创造者的运动能力和智力。4 岁的孩子已经不满足于三轮车了,有的孩子已经能骑两轮车了。球也能扔得很远了。不仅能打滑梯,还可以从1 米高的地方跳下来(见491 培育健壮的孩子)。也能一只脚跳跃,还能在地板上翻筋斗。只要指导有方,孩子甚至可以学会游泳。如果是喜欢汽车的孩子,汽车的、种类全都能记下来;喜欢书的孩子,有的都可以读书中的字,能看报纸中广告的商标,可以说出商店的名字;昨天、今天、明天这些时间概念也能分清楚了;红、绿、黄、白等颜色的名称也能说清楚了。在总看电视的家庭,孩子恐怕也将成为电视孩子了吧。所说的电视孩子就是被电视束缚住了的孩子。孩子有能自由活动的手脚,因此应该让4~5 岁的孩子发挥他们各自的智慧,在地球上把他们梦想中的天堂创造出来。父母与老师,必须帮助孩子创造。在好的幼儿园里,孩子的创造受到重视,可以得到提高(见488 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孩子们创造他们想像中的世界,多半是在幼儿园的“自由保育时间”里,自然完成的。但是非常了解幼儿生活的老师,能有意识地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比如发给孩子橡皮泥,让大家捏点什么,通过这种“集体保育”的方法,把在这里捏成的“橘子”、“鱼”、“喷气式飞机”作为素材,就可以让孩子进入想像的世界。这与孩子独自在自己家里玩“过家家”这种密室游戏相比,是多么壮观的世界啊!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可以创造一个市场、一座城市。很多大人们没见过只有孩子们才有的想像中的世界,因此他们不知道重视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当电视商把成人世界的简陋的模仿品带给孩子们,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受到麻痹时也毫无愤慨之意。有的母亲说,把孩子送到幼儿园2 年直到上小学,孩子岂不是要腻烦吗?持这种想法的人在家里是怎样进行“育儿”的呢?孩子想制造喷气式飞机,需要椅子当机体,可是刚把椅子放倒,母亲就过来斥责孩子,“又用椅子当飞机了,那样椅子不就坏了吗,椅子是坐的不是当飞机的。”作为创造者的孩子,不能让其发挥创造力的不只是母亲。如果幼儿园也很狭窄的话,孩子的创造力就得不到提高。幼儿园的运动场,对已被汽车吓得战战兢兢的孩子们来说,是个不管怎样跑,怎么沉迷于挖土玩,都不会被车撞着的场所。早晨来得早的孩子,那里就像是个大平原,而过了9 点,孩子们都来了,运动场就像繁华的街道也拥挤起来,来回跑时不可能不互相碰撞。保育室也一样狭窄,1 个班40 个孩子,玩具不足,老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角落,因此孩子们一旦自由地玩起来,就开始抢玩具,老实的孩子总是玩不上。孩子们自由地玩起来时,总是吵吵嚷嚷乱成一团,这样影响了正在“会话”的其他班的孩子,因此老师就不得不把班合起来“一起保育”。于是,老师弹风琴,孩子们跟着一起啊;老师念连环画,孩子老老实实地把手放在膝盖上听;发给孩子绘画纸,孩子们就画画,但画的题目总是由老师提出,因为这样老师比较容易管理。老师总是认为能够遵守纪律,不擅自行动的孩子是“好孩子”。但是,仅仅是在集体中做到了“好孩子”的孩子,要成为好的人还远远不够。好的人必须是有道德的,道德不仅仅是遵守老师教给的规则,必须是能够通过自由的个人意志选择行为。1 个班有太多孩子,孩子就不是自由的,孩子就像是制造“好孩子”工厂的规格产品。这种幼儿园里,没有老师与父母相互交谈的机会,从幼儿园带回来给母亲看的联络本,就成了什么保育费、赞助费等的账本了。这样的幼儿园,孩子虽然只在幼儿园里从9 点到12 点呆3 个小时,回来时也会感到非常疲劳。即便是疲劳恢复了,在家附近也没有能活动的场所。现在的4~5 岁的孩子确实非常可怜,为了让孩子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无论如何也必须创造1 个好的集体保育场所,但并不等于把孩子放到幼儿园就行了。确实有必要建立能够进行集体保育的幼儿园。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睡眠,因生活习惯不同有很大的差别。上幼儿园的孩子,因早晨必需按规定的时间走出家门,自然晚上也早些睡觉。尽管如此,很多孩子还是晚上9 点睡,早晨8 点起床,按老师要求的8 点睡觉的孩子很少。但是,晚上10 点睡觉,早晨7 点起床这种类型的孩子也不少。通过睡眠来解除疲劳,因人不同也有相当大的差异。午睡的孩子,确实晚上能熬夜。如果孩子午睡了就精神十足,又很愿意晚上晚睡的话,就让孩子晚点睡,不必拘泥幼儿园老师晚8 点睡觉的说法。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幼儿园里的事,家庭里的教育也很重要。如果孩子晚上10 点睡觉前能玩得很好的话,就可以让孩子午睡。特别是夏季,更应该让孩子午睡。因为孩子每天8 点睡觉的话,就没有和父亲在一起过家庭生活、一起玩的时间了,所以要考虑孩子的心情。不上幼儿园的孩子,只在家里生活,就容易睡眠不规律。如果是在冬季,易形成晚上11 点睡,早晨9 点以后起床的习惯。但是,只要生活有规律,既有锻炼身体的时间,饮食的次数又能按孩子每日所需的饮食给予,也就不必一定要拘泥于早起早睡。饮食方面,小饭量和大饭量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饭量小的孩子,尤其不喜欢吃米饭,一般1 小饭碗也好不容易才能吃半碗。即便是这样,只要能喝两瓶牛奶,尽量吃一些鱼、鸡蛋、香肠、肉类的话,就不会发生营养不良。不吃蔬菜的孩子很多,但只要吃一些水果,在营养方面也没有什么问题。有很多孩子在家里既不爱吃饭,也不吃蔬菜,而上了幼儿园以后给孩子带盒饭时,饭也能吃了,西红柿、菠菜也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