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2

作者:麦基 字数:17142 更新:2023-10-09 12:50:28

5月初,约翰?劳、德?让松以及所有大臣们一道出席了一次国务会议。会议上,人们估算出流通中的纸币总额约为26亿里弗.而全国的铸币总值加起来也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对于大多数与会者  而言,事情明摆着:必须采取某种措施来保证两种通货平衡。有些人提议将纸币的数量减少到与铸币的价值相当,另一些人则建议使铸币升值从而与纸币价值相等。  据说,约翰?劳对两种方法都不赞同,但他本人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最后,会议通过决议:纸币贬值50%。5月21日,政府发布了一项新法令,印度群岛公司的股票及其银行发行的纸币将逐渐贬值,到年底为止,它们的实际价值将降至面值的一半。然而,议会却坚决反对——这一措施无疑会激起民众最大限度的不满,整个国家将会为此付出代价!摄政王委员会议在7天后被迫宣布此项法令作废,同时又颁布了另一项法令,恢复了纸币原先的价值。  同一天,也即是5月27口,银行停止兑付铸币的业务。约翰?劳和德?让松被踢出内阁。懦弱无能而又优柔寡断的摄政王将以往所有的过失和罪责全部嫁祸到约翰?劳的头上。可怜的约翰成为了过街老鼠,当他来到皇宫要求晋见时竞被拒之门外。可是,当夜幕降临后,摄政王却又派人召见约翰,让他从一个秘密入口进入皇宫。摄政王低声下气地安慰他,并竭力向他解释自己之所以会如此严厉地对待朋友全都是情势所迫。摄政王的表现是如此地变化无常,乃至于几天后,他又偕同约翰?劳去观看歌剧。两人不但公然坐在一个包厢里,摄政王还当着众人的面对劳优待有加。第17节:法兰西的怒火(2)  但是.群众对约翰?劳已是恨入骨髓,这样的一番“作秀”只能将约翰推入另一种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境地。当他回家正准备进门时,他的马车被一群暴徒团团包围,石块呼啸着向他袭去。要不是车夫机警地驾车猛冲进院门,家中的仆人及时锁上大门的话,他很可能会被暴徒们拽出去撕成碎片泄愤了。  虽然这次侥幸逃过一劫,事态却逐渐恶化起来。第二天,他的妻子和女儿看完赛马坐车回家时,也受到一大群歹徒的围攻。摄政王闻讯后派遣了一队彪悍的瑞士骑兵日夜在他家附近巡守。后来,公众的愤怒与日俱增,约翰?劳发现,自己身处的环境是如此的危机四伏,就算有再多骑兵保护也难保万一。为此,他不得不躲到皇宫避难,摄政王成了他最可靠的庇护者。  1718年曾因反约翰?劳的计划而离职的大臣德?阿格索又被召  回帮助政府重建信誉。这时,连摄政王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自己不近人情和有失公正,几乎错失了一位最能干的大臣,而在当时腐败的社会中和纷乱的宫廷中,此公大概是唯一的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之士了。  自从被罢免后,德?阿格索一直隐居弗兰尼斯的乡间别墅里,整日里埋首研究哲学。纵然日子过得清苦,身心却常是愉快的。慢慢地,他也就淡忘了朝庭里那些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约翰?劳和摄政王的一名家臣德?康弗朗斯骑士奉命乘邮车赶赴弗兰尼斯,恭请这位前财政大臣回巴黎。德?阿格索的朋友们竭力他再度出山,尤其是在约翰?劳手下任职。但他却气度宽宏,同意为国家的稳定助一臂之力。  德?阿格索甫一到巴黎,五名议员就同财政事务委员一起商讨起如何恢复公众信心的事来。6月1日,又一项命令被发布,废除此前那个任何人拥有的硬币数额超过500里弗,就以犯罪论处的旧法令。新法同时规定:公民有权拥有任意数额的铸币。为了回收以前发行的旧钞票,政府以巴黎市一年的税赋作为担保发行了25万份新票据,票据每张价值10里弗,年收益率为2.5%。这次被回收的旧币在市政府门前被公开烧毁。  6月10口,银行重新开张,这次它已拥有足够的银币来兑换纸钞了。这些措施带来的好处相当大。几乎所有的巴黎人都急火火地赶到银行,把他们手里的小面额钞票兑换成银币。随着银币越来越少,银行只得改用铜币支付。很少听人抱怨说铜币太重,时常能看到一些可怜的人们背着沉甸甸的、装满了铜币的包裹,汗流浃背地穿行在大街小巷,而包裹里装着的不过是兑换来的50里弗铜币。  银行的周围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儿乎每天都有人因挤踏伤亡。7月9日这天,人群异常地密集而喧哗,为防止意外,驻扎在马萨林花园门前的警卫关上了大门,不允许一个人进去。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愤怒的人们开始隔着栅栏朝卫兵扔石头。士兵们被激怒了,声称如果再不停止攻击,将向人群开火。恰在这时,一名卫兵被石块击中了,他举枪就向人群射击。一个人当场身亡,旁边一个人身负重伤。一场骚乱眼看就要演变为流血冲突,气氛紧张到一触即发。人群随时都向银行发起攻击。  这时.马萨林花园的大门再次打开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出来,枪尖上的刺刀闪耀着冷森森的寒光,虎视眈眈地逼视着人们。原本群情激奋的民众们顿时不敢再轻举妄动,只能以呻吟和唏嘘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八天后,人潮更是汹涌,银行门前被挤得水泄不通,当天竟有15个人活活被挤死!公众的愤怒之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他们抬着三具尸体,一路浩浩荡荡地向皇宫花园前进,后边跟着的人越来越多,最后竟形成了一支七八千人的游行队伍。他们想以此向摄政王显示:他和约翰?劳的行为给整个法兰西带来了多大的不幸。  约翰?劳的车夫当时正好驾车停在皇宫的院子里。此人对主人忠心耿耿但性子却有些鲁莽。人群咒骂他的主人令他感到异常恼火,于是就高声回敬道:“你们这帮人都是无赖恶棍,活该被绞死!”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暴怒的人们立即朝他扑去,他们还以为约翰?劳也在马车上,就把马车砸得粉碎。这位糊涂莽撞的马车夫拼命挣脱重围,勉勉强强保住了一条小命。正当千钧一发之际,一大队卫兵赶到了,带头的军官向大家宣布:摄政王已经做出决定,保证用自己的钱厚葬这些无辜的死者,并要求人群立刻散去。游行队伍就这样静悄悄地解散了。  与此同时,议会正在举行会议。当听到外面沸沸扬扬的吵闹声后,议长走出去想看看发了什么事。一回来他就告诉大家,约翰?劳的马车被人群砸成了一堆碎片。所有的议员同时站起来,异口同声地大声欢呼。有一个议员对约翰?劳可说是憎恨到了极点.他大声喊道,“那么劳呢?他也被撕成碎片了吗?”第18节:法国人的觉醒与约翰?劳的悲惨下场(1)  第九节法国人的觉醒与约翰?劳的凄惨下场  在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民族中,法国人最擅长通过歌唱发泄心中的怨愤和不满,这一点可谓声明素著。为此,有人甚至说,你可以从歌谣里追溯这个国家的全部历史。  当约翰?劳精心设计、周密筹划的计划彻底失败时,他立即成了法国人心目中的头号恶人,臭名远播四面八方,也自然成了人们讽刺挖苦的绝佳对象。所有的商店里都出现了关于他的漫画,讥讽嘲笑他和摄政王的歌谣在大街小巷回响起。这种歌谣中的大多数一点儿也不含蓄文雅。其中的一首还奉劝人们把他发行的钞票当成最贱的纸用——上厕所用的卫生纸。  下面这首由奥尔良公爵夫人记录在信笺里的歌谣,是当时最又名也最流行的,广受各界欢迎,据说在巴黎的街头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应该说,这首歌谣的旋律还是很活泼的:  拉斯(法国人给约翰?劳起的诨名)一来到我们美丽的城市  摄政王就宣布拉斯很有用  能帮他重建法兰西。  啦啦啦!咚咚锵!  他让我们都成了暴发户,  哔哔喱!  伙计们,以野蛮的方式.  这个新教徒,想吸干所有人的钱。  他首先骗取了我们的信任。  为此,他放弃了自己的信仰.  啦啦啦!咚咚锵!  伙计们,拉斯,是撒旦的子孙  我们落得个沿街乞讨  他榨干我们钱财  一个子儿也不留下。  仁爱的摄政王啊,  还给我们被抢走的财产,  哔哔喱!  下面这一首出自同一时期:  星期一,我去买股票.  星期二,我赚了几百万,  星期三.我买田置地.  星期四,我买华服美酒,  星期五,我开了一场跳舞会,  星期六,我变成了叫花子。  从当时大量散布的漫画上,可以看出法国人对曾经的那种全民性痴狂已有所悔悟。其中的一幅被保留在《摄政时期回忆录》中。  作者在漫画里这样描述道:“‘股票女神’端坐在她的华辇上,驭手则是疯狂之神。在前边拉车的是密西西比公司——由长着木腿的动物所代表,还有南海公司、英格兰银行、西塞内加尔公司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  为了让车子跑得更快,这些公司的代理人们——此处则为长着长长的狐狸尾巴和狡诈面孔的各种动物,在一旁拉着边套。轮子的辐轴上写着几种股票的名称和价值,随着车轮的滚动,股票不断地上升和下降。  地上堆着的是被这辆疯狂的马车碾成碎片的各种商品、流水账和分类账。一大群人,不分男女老少、贵贱贫富,统统尾随其后。股票女神挥洒着一张张股票,股票像雪片一样朝人群落下。人们嘴里叫嚷着,互相推挤着,为争抢股票满乱成一团到。在云端还坐着一个恶魔,狞笑着的恶魔向人群吹起了肥皂泡。这些肥皂泡顿时也成了贪婪的人群渴求的目标。他们争先恐后爬到别人的背上,妄想在气泡破裂之前抓到它们。  前方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挡住了马车的去路,这座建筑物有三个大门,马车要是想继续前进的话,必须得通过其中一个。第一个门上写着‘医院’的字样,第二个门上方写着“精神病院”,第三个门上写着‘乞丐收容所’。”  另外还有一幅著名的漫画:约翰?劳坐在一口大锅里,锅的旁边,公众疯狂的情绪形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焰,锅里的水在火焰的烧灼下沸腾着。狂热的人们把自己所有的金银竞相扔进大锅,兴奋不已地数着兑换来的钞票,约翰?劳则向他们大把大把地分配着这些纸钞。  同样,激愤之火在法国持续燃烧着着。约翰?劳变得格外地小心谨慎,尽量避免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在公众面前露面。他隐藏在摄政王的王宫里,以免被卷入任何危险中。而当他不得不要冒险出门时,他必定会乔装改扮一番,或者乘皇家马车出行,自然,全副武装的护卫也是少不了的。第19节:法国人的觉醒与约翰?劳的悲惨下场(2)  以巴黎市的税赋作为担保发行的那2500万里弗新票据,由于收益率只有2.5%,在持有密西西比股票的大股东眼里并不具诱惑力。因此,票据兑换进行的十分艰难。许多人宁愿保留劳氏公司的股票,理由是尽管现在一路下跌,但总有有一天它的价值会反弹。为了加快兑换的速度,政府于8月15日专门发布命令,凡面值在1000到10000里弗的纸币,除了购买年金和支付银行账单,以及为购买劳氏公司股票而进行的分期付款外,统统不得在市面上流通。  10月,又一项法令颁布了,宣布11月以后,不论面值为多少,所有的纸币统统不具任何价值,市场上禁止流通。印度群岛公司,也可以说是密西西比公司被剥夺了造币权、代收赋税权以及其他所有的优势和特权,一下子沦为一家单纯的私人公司。  这一措施的实行无疑是对整个纸币体系的致命打击。约翰?劳已完全失去了在法国金融委员会中的影响力,公司也被逼入死角从此回天乏术。这时,趁着公众为幻觉所诱骗大肆时牟取非法利益的人统统被抓了起来,被予以重金处罚。另一条法令同时被发布,规定原始股东的名单也必须单列出来。如果有人还保留有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就必须把它们存入公司以作保证金。那些已申购股票的人应该如期履约,并以每股l.35万里弗的价格向公司回购。而实际上,每股股票的市价现在仅值500里弗。  这种赔钱买卖自然没人愿意做,大股东们纷纷打点细软,准备躲到国外去避风头。岂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政府当即下令:所有港口和边镜管理机构有权逮捕所有权逮捕那些出境者,把他们拘禁起来,直到查明他们是否携有金银珠宝,或是否参与过股票投机活动为止。这一招可谓釜底抽薪,有几个试图逃跑的投机者被判处死刑。而那些留在法国的人,则受到法庭最严苛的审讯。  在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约翰?劳陷入了极端的绝望中。为此,他决定离开这个处处隐藏这危机的国家。刚开始,他只请求离开巴黎回到乡间别墅中隐居——摄政王痛快地答应了。  这段时期,摄政王正为了财政状况的反反复复忧心忡忡。但他仍对约翰?劳设计的财政体系怀有坚定的信心。他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在他的有生之年,他总是盼望着能有机会在一种更坚实的基础上把约翰?劳的财政体系重建起来。在两人的最后一次会面中,据说摄政王这样说道:“我承认自己犯了不少错误。会犯这些错误是因为我是一个人,而所有人都会犯错。但是,我要郑重地告诉你,在我所犯的这些错误中,没有一个是出于邪恶或伪善的动机。”  约翰?劳离开巴黎两三天后,摄政王派人送给他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表示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法国。并说自己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护照。摄政王同时还说,金钱不是问题,劳需要多少只管开口。  约翰?劳毕恭恭敬敬地拒绝了摄政王提供的盘缠,乘坐德?普芮夫人名下的一辆邮驿马车,在6个骑兵的护送下去了布鲁塞尔。之后他又去了威尼斯,在那里住了几个月。  在威尼斯,他成了当地人议论纷纷的话题人物。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富可敌国的大富翁。但是,再也没有什么这更荒谬的了。约翰?劳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赌桌胖度过的,但他本人却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得极为慷慨。他也不是那种为了发大财而不惜牺牲一个国家的利益的卑鄙小人。  当法国人对密西西比股票的痴狂臻于极致的时候,他对最后的成功从来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的动摇。他坚信,自己能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用来购买法国的地产——这一举动足以证明,他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在此前的全民大投机中,他没有置办过任何金银器皿或珠宝首饰,也不像那些不诚实的投机者那样把金银转往国外。除了一颗市值约五六千英镑的钻石外,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都投资在法国的房产上。所以,当他离开法国时,几乎成了一文不名的乞丐。仅这一事实就可以洗刷掉那些常常加诸在他头上的恶名。不过,终其一生,这种不公正的指控就如影随形的跟着他。第20节:法国人的觉醒与约翰?劳的悲惨下场(3)  约翰?劳出走国外的消息一传开,他在法国所有的地产以及珍贵的藏书就都被没收了。此外,他的妻子和女儿所应得的20万里弗(约合8000英镑)年金也被剥夺了。当年为了购买这份年金,约翰?劳付出了500万里弗的代价。尽管当年在他如日中天之际,政府曾发布过一项特别命令,宣布个人年金无论何时也不得予以没收。  对于约翰?劳出逃一事,法国人感到十分不满。不论是民众也好,议会也罢,大家都希望把这个罪魁祸首送上绞架。甚至当那些没有卷入这场金融大风暴的人也个个额手称庆,说约翰?劳这个骗子走得好。  但那些受到牵连的人导致财产受损的人(他们无疑占最大多数),却感到十分遗憾。他们认为,约翰?劳对这个国家的危机以及造成此种危机的根本原因具有深入的洞察力,也因此,他可能帮助法国人找到彻底根治“疾病”的良药。  在一次金融委员会和摄政王会议联合召开的碰头会上,一份文  件受到众人的重视。根据这份文件提供的资料,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数  量竟达27亿里弗。摄政王被要求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货币发行日期与货币发行的授权日期之间不相一致的现象。本来,他应该把这些责任都揽在到自己头上,毕竟,他才是真正的主谋者。但他觉得,约翰?劳也应该在此时出一份力。于是,他说是约翰?劳自作主张自张,在不同时间内发行了12亿里弗的纸币,当他自己发现时,已经太晚了。不得已之下,他就把议会授权法令的日期提前了一些。  如果他能够把事实的真相说出米,承认约翰?劳之所以会逾越了安全投机的界限,主要是源于自己的贪得无厌和虚荣冒进的话,那么,民众反而更加信任他一些。  到1721年1月1日为止,法国的国内外债务总额已经超过3l亿里弗,也即是l.24亿英镑,仅利息支出一项就高达319.6万英镑。政府立即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审查所有国债持有者的情况。这些债券持有者被分为五种:前四种包括那些用自己的真实财产购买债券的人。而第五种则指那些无法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交易行为确为真实有效的人。  第五种人持有的债券被强制销毁,前四种人也将受到更加严格和挑剔的审查。委员会最后出具了一份报告,在报中,他们建议把这些债券的利息减到5600万里弗。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了许多挪用公款和敲诈勒索的行为。根据这个建议,政府发布了一项相应的法令,并在王国议会上进行了备案和注册。  接下来,政府成立了一个法庭,专门负责审理财政部门在后来那一段动荡时期内出现的营私舞弊行为。一个名叫法奈特的大臣,克莱门特神父,以及他们手下的两个职员,纷纷卷入侵吞公款投机诈骗的丑闻中,据调查涉嫌投机的金额达100万里弗。两个主谋被斩首示众,两名职员则被判绞刑。后来,这两人又被减轻为在巴士底监狱监禁终身。无数的欺诈案也被连根揪起,当事人视情况被处以罚款和监禁。  前财政大臣德?让松,如同约翰?劳和摄政王一样,遭到那些深受密西西比股票疯狂所累的人们的仇视和怨恨。他被从内阁大臣的位子上撵了下来,正直的德?阿格索随后接任。但他仍保留了“掌玺大臣”的职位,还可以随时出席御前会议。  然而,他认为自己还是远离巴黎为妙,最好是在自己的乡间领地归隐一段时间。但他委实不是那种适合退隐的人,整天愁眉不展,满肚子牢骚,性格又是喜怒无常。原本他一直患有某种疾病,这回的打击导致他病情更加恶化,不到一年就驾鹤归西了。不料巴黎人对他实在太痛恨了,就算如此也不愿放过他。当给他送葬的队伍向他的家族墓地——圣尼古拉斯教堂行进时,受到一群暴怒的民众围攻。德?让松的的两个儿子只得离开父亲的棺椁,骑着马落荒而逃,直跑到一条偏僻的小街上才算躲过一劫。  至于约翰?劳,有时候还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重返法国,在一个更稳固的基础上重建法兰西财政的信用。有一天,一个噩耗传来:1723年冬天,摄政王正和自己的情妇法莱莉丝公爵夫人围炉夜话时,突然断了气。回法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约翰?劳彻底断了念头,不得不重操起老本行,继续自己的赌博生涯。在许多时候,他被迫一次次地把那颗钻石——见证过自己巨额财富的唯一证明——送进当铺,不过他那精湛赌技又一次次地帮他把钻石赎了回来。第21节:法国人的觉醒与约翰?劳的悲惨下场(4)  因为在罗马屡受债主逼债.他又去了丹麦的哥本哈根。在那里,英国大使告知他,他可以回祖国定居,1719年英国政府就已经颁发了赦令,赦免了他以前谋杀威尔逊先生的罪行。约翰?劳搭乘英国海军司令的船返回了英国——此事曾在上院引发过一些争论。  柯宁斯柏伯爵抱怨说,像约翰?劳这样一个弃祖国和宗教信仰如敝屣的人,实在不配得到如此的优待。他还进一步表示了自己的忧虑:正当英国上下正被南海公司肆意妄为的董事们搅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约翰?劳的现身意味着很大的危险。为此,他特别提出了一项动议,但却被上院否决了。因为没有哪位上议院议员赞同他那“贵族式”的忧虑,也没有人怀有同他一样的恐慌。  约翰?劳在英国住了四年,之后又去了威尼斯长住,并于1729溘然长逝,晚景异常凄凉。以下是人们为他所作的墓志铭:  “一个著名的苏格兰人长眠在此,  他的算术天才举世无双,  他用简单的代数法则,  把法国弄得病入膏肓。”  他的兄弟威廉?劳也曾帮他一起掌管劳氏银行和密西西比公司,后来以私舞弊罪被关进了巴士底狱。但始终找不着证据来证明对他的指控。15个月后,威廉?劳被释放,并成为一个在法国历史悠久的家族的创建者,这就是法国鼎鼎大名的劳里斯顿侯爵家族。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看到,在同一段历史时期,在英国也同样弥漫着一种全民性的疯狂,与曾经困扰法国的那种情形极为相似。但是,由于君主立宪政府的高明决策和理智的应对,发生在英国的这场灾难所造成的恶果要比我们在法国所看的轻了许多。第22节:横空出世的南海公司(1)  第二章金融大投机之南海泡沫  ……  最后,腐败就像汹涌的洪水,冲破羁绊,泛滥成灾。  疯狂的贪欲蔓延无际,  就像地平线上初升的雾霭,遮蔽了阳光。  政客和爱国者,为股票投机四处奔忙心慌慌;  贵妇与男仆,为股票受苦受累下场全一样;  法官当上了经纪人;  主教吆喝快下注,哄得全城人上了当;  公爵们施展手腕穷忙和,只为赚取半克朗;  金钱的魔力迷惑了不列颠,  这一切呀,多么肮脏。  ——亚历山大?蒲柏  第一节横空出世的南海公司  1711年,著名的牛津伯爵哈利创建了一家公司,其职责是恢复因辉格内阁解散而大受打击的公共信用。此外,公司还肩负着另一项重任,发行总值近l000万英镑的股票,用来偿付陆军、海军债券和其他一些短期债务给国家造成的沉重负债。这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公司,起初,就在公司的名字都还没想确定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么一大笔债务落在它的头上了。  出于回报,政府同意在一定时期内给予这家公司6%的担保利率,并为此提供每年60万英镑的利息。另一方面,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酒、醋、印度货物、丝绸、烟草、鱼翅和其他一些商品实行永久退税政策,并赋予他们南海贸易的垄断权。于是,这家经议院批准创立的公司,从此有了“南海公司”这样一个名号。在这次交易里,牛津伯爵起到了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于是,那些跟在他后面溜须拍马之徒纷纷以“牛津伯爵的杰作”来形容这个了不起的计划。  在草创之初,南海公司就带给人以难以想象的诱惑力——公众对蕴藏在南美洲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怀有的热切渴望更令它身价百倍。人人都听说过,在秘鲁和墨西哥遍地埋藏着金矿银矿,无尽的宝藏闪着金光在向人们招手。以至于在大众心目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只要把英格兰的货品送上海岸,成百上千倍的金砖银锭跟着就会绵绵不绝地输送回国内。恰巧就在那个时候,有一则令人激动的传闻不胫而走,在英国各地引发了更广泛的狂热——西班牙准备放弃智利和秘鲁沿岸的四处港口,南海公司则获得了这四个港口的使用权。这一传闻令人们信心倍增。在很长的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股票在金融市场上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  然而,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五世可没那么傻,他可从没从打算过让英国人利用自己在美洲的港口进行自由贸易。两国开始进行谈判,谈判的的结果最终达成了——双方仅仅签订了一个贩奴合同,英国可以借用西班牙控制的港口向其殖民地运送黑奴,期限是30年。每年英国船只能运送一次货物到墨西哥、秘鲁或智利,并且还严格限制了船舶的吨位和货物数量。另外,西班牙还附加了一个非常苛刻的条款:英国货船必须向西班牙政府交纳25%的利润,对剩下的利润则加征5%的所得税。这一结果使令牛津伯爵及其同党们大失所望.他们对南海公司所抱的幻想也一扫而空。  但是,公众对南海公司的信心并没有因此产生丝毫的动。,牛津伯爵则是心里打鼓,为了不让人发现事实,他甚至宣称.西班牙允许英国船只在合约的第一年里增加两艘货船。他们还煞有介事地公布了一份清单,上面列满了那片海岸沿线所有港口的名称。可实际上,直到1717年,合约中规定的货船才开始了第一次航程,而一年之后.这项贸易就随着英国和西班牙的断交而自动终止了。  在1717年的议会会议上,英王发表演说,暗示公共信用需要改善,并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减轻国内债务造成的压力。5月20日,南海公司和英格兰银行这两家大型金融公司也向议会提出了建议。南海公司要求,以认购或其他方式将其资本金从1000万镑增加到1200万镑,每股收益率为5%,而非6%。英格兰银行的要求也是同样的优厚,听起来对民众很有诱惑力。  议会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通过了三项法案.分别是南海法案、银行法案和通用基金法案。在南海法案中,议会接受了南海公司的建议,准备发行200万英镑的股票,以清偿安妮女王执政的第九年和第十年分别发行的四批彩票基金的本息。  就这样,南海公司的名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虽然它与南美洲各国的贸易并没有给公司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入,但作为一家金融公司来说,它的业务却是日益蒸蒸日上。尤其是股票分外地抢手。恰恰在此时,英吉利海峡的对岸,约翰?劳正在推行着他那著名的、令法国人神魂颠倒的“密西西比计划”。南海公司的董事们看在眼里馋在心上,也准备效法他,在英格兰上演一出同样的好戏。纵使他们早就心里有数:这样的计划和很可能不得善终。但这帮自命不凡的家伙却并不想因此就轻易放弃,他们自以为聪明过人,不会重蹈约翰?劳的覆辙,能够把计划永远地推行下去。  正当约翰?劳的计划如日中天之际,正当成千上万的人群涌向甘康普瓦大街,在疯狂的热情中走向自我毁灭之际,南海公司的董事们想议会提交了他们那著名的计划——在欧洲这两个最有名的国度里,金块银锭堆成山的虚幻景象在人们眼前幻化成了海市蜃楼。虽说英国人开始这场疯狂游戏的时间比法国人要晚,可人性都是差不多的,一向以理智冷静著称的英国人一旦陷入到狂热的妄想中去,表现也不比他们的邻居好多少。  1720年1月22日,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国王演讲中提到的关于公共债务的问题,以及南海公司就偿还债务所提的建议。南海公司提交的建议篇幅很长,分为好几个专题,所涉及的国债总额为30,981,712英镑。为了保证自己的收益,南海公司在建议中要求新股的利率为5%,一直维持到1722年仲夏以前。此后则降为4%。委员会对于这个建议表示十分欢迎。  不过,下院里有很多议员都与英格兰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当然也希望银行从中大赚一笔,这样自己也可以受惠。于是,他们代表银行宣布,在英家此前经历过的诸多困难时期里,英格兰银行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现在,如果这场即将发动的公共交易能够造福国民的话,那么英格兰银行至少也应当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无端插了这么一杠子,南海公司的建议书在下院搁置了5天,暗地里推波助澜的英格兰银行利用这一时机草拟了一份计划。南海公司怕英格兰银行开出的条件更优惠,就把原计划又作了一番修改,使它看起来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其中最大的改动是把原来七年的国债偿还期提前为四年。在这场独家拍卖中,英格兰银行也不甘示弱.重新对先前的计划做了一番更正,又给议会提交了一份新的报告。第23节:横空出世的南海公司(2)  这样一来,两家公司均提出了两份建议书。下院议员们为此进行了讨论。罗伯特?沃普勒先生是代表银行一方发言,而财政大臣艾斯拉比则是南海公司的主要支持者。2月2日,下院做出最后的决定:南海公司的计划对国家更为有利。与此同时,一份与此有关的议案也正在酝酿当中。  伦敦的各大交易所陷入空前的亢奋之中。南海公司的股票从一天前的130英镑,一下子上涨到300英镑。就在议案进入讨论阶段的时候,股价仍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蹿升。  这时候,议院里几乎只剩下沃普勒先生还在坚持己见。他以严肃而又激切的语气告诫议员们:“(南海计划)将是一次危险的股票投机,英国的工商业精英们将会被股市所主宰。它就像魔鬼撒旦,施放出种种诱人的花样,令人们陷入对金钱的幻想中无力自拔。人们将变得越来越贪幕虚荣,以至于鄙薄用正当的劳动去赚钱。它会把人们引向一条毁灭之路。这个计划在实质上是一种极大的罪恶,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起大众的颠狂,并吧这种狂热持续不断的保持下去。股票的价值将被人随意操控,直到高到看不顶,它那些口头承诺的红利,将永远不可能被兑现。”  他还以一种先知般的预言补充说,如果这项计划取得了成功,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就会操控整个政府,变成大英帝国的新主人,这些股市新贵将可能因此控制立法,干预国家行政。而如果它失败了(他对此毫不怀疑),结果将会激起全国人民最强烈的不满,甚至使国家彻底地崩溃。这是一场由幻觉主导的噩梦,当灾难降临到头上时,人们才就会如梦方醒,然后问自己:这一切竟然是真的么?  沃普勒的慷慨直言纯粹是对牛弹琴,得不到一丝回应。人们把他看成是个失败的预言家,再不就是把他比作一只嘎嘎叫的不祥的黑乌鸦。但是,只有他的挚友们才了解他高明的见解,把他比作《荷马史诗》中的女预言家卡珊德拉,能够预见到即将发生的灾难。而那些被贪欲冲昏了头的人,只有亲眼见到灾祸的发生才会恍然大悟,相信那预言是真的,可这时早已没有回头路可走啦。高高在上的议员们也是如此,刚开始,他们还能认认真真地倾听沃普勒的发言,但是,当他们听到他疾言厉色地指斥南海公司的阴谋时,纷纷离席退场了。  两个月后,议案得到下院的批准。在这段时间里.南海公司的董事们发动一切关系——尤其是董事会主席、大名鼎鼎的约翰?布朗爵士,无所不用其极地宣传造势,一下子令股价狂涨。  夸张到极点的谎言纷纷出笼。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流传着一个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据说,英国和西班牙再次签定了合约,南海公司将被授权与西班牙所有的殖民民进行自由贸易。另外,波托西拉帕兹那个地方埋藏的丰富矿产将被开发出来,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这下子,英国的银子将变得和铁一样充裕。英国盛产的棉花和羊毛制品,将会吸引墨西哥人以他们全部的金矿来购买。南海公司竟因此变成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公司,而加入南海公司进行海外贸易的人,都将因此变成全世界最有钱的大富豪!在南海股票上每投资100英镑,年末股东将获得超百倍的红利!  通过运用这些伎俩,南海公司的股价被炒到400镑。接下来却是一轮股市大波动。最终,下院以172票对55票的结果同意通过这项议案,南海股价因此一直稳定在330镑左右。  与此同时,上院也以前所未见的高效率通过了该议案。4月4日,议案第一次宣读;5日,第二次宣读;6日,对法案进行评议;7日,进行议案的第三次宣读,随即宣告通过。  在上院里,这项议案也遭到了一些议员的激烈反对。但与前一次差不多,大多数人只把他们的警告当作耳旁风,对此一笑了之——议员们的心魂早被狂热的投机风暴牢牢吸附住了,就如同那些同样给金钱迷得失魂落魄的平民百姓一样。  在诺斯爵士和格瑞爵士看来,这项议案在本质上就是不公正的。它所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因为它注定将使大多数不明真相的人血本无归、一贫如洗。而从中坐收渔利的,将是在幕后操纵的极少数阴谋家。沃顿公爵也对这一看法深表赞同,不过在发言时他仅仅是把沃普勒先生在下院中的宏篇大论重新复述了一遍,相比之下,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多少重视,甚至连诺斯和格瑞还不如。库柏伯爵也站在他们这一边,这个议案被他希腊神话里的特洛伊木马——在那辉煌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重重杀机,它必将使人们走向虚幻和毁火的绝路,而此刻人们却对此视而不见。  桑德兰德伯爵则站在反对者的立场上,声嘶力竭地一一回击那些反对者。在投票表决时,17票反对,83票赞成。这一压倒性的表决结果,显示着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多数权贵政要的欢迎。于是,就在同一天,议案也得到了英王的御准,就此成为了法律。  那一天,英国举国上下仿佛都跌入了股票投机的美梦难于自拔。每天,伦敦的鄂雷交易所里人群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就连康希尔大街也给纷至沓来的车马堵塞得水泄不通。人人都跑来买股票,就连“傻瓜也想做一回骗子。”第24节:“南海泡沫之歌”(1)  第二节“南海泡沫之歌”  当时,流行这一首民谣十分谐趣,在英国各地广为流传,称得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字就叫做《南海泡沫之歌》。  歌中唱道:  “星星在混乱的人群头顶闪耀,  袜带在粗汉鄙夫间缠绕。  人们买呀卖呀,瞧呀闹呀,  连犹太人和新教徒的吵嘴也被人喜闻乐道。  最高贵的夫人们也从四面八方方来到,  天天坐车一溜烟奔忙,  为了股票不惜赌博冒险,  就算押上珠宝也心甘情愿。”  越来越迫切的发财梦想迷乱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就算是倾尽南海之水,也无法打消这股狂风暴雨般的热情。这时,南海公司又在背后开始了煽风点火的勾当。一张张股票申购单被填得满满当当,一车一车股票被送到交易所,一波波的成交风潮此起彼伏。这些狡猾的阴谋家使尽手段、出尽高招,只为最大可能地哄抬起股票市值。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就在议案得到国王的御准之后,南海股票却一路下跌。4月7日这天,南海股票的成交价还是310英镑,不料第二天就跌到了290英镑。  公司董事们正从这项计划中大获渔利,刚尝到甜头的他们怎么肯甘心看着股票不断下跌?尽管下跌的幅度正在接近股票的原始价格。他们立即派手下四处散布谣言。鄂雷交易所里挤满了前来听人宣讲的听众,蕴藏在南美的巨大财富被这帮人描绘的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虚无缥缈的金矿令人们再一次地心荡神驰起来。  据说,斯坦霍普伯爵在法国接受了西班牙政府的提议。为了扩大在南海地区的贸易额,同时也是出于增强安全性的考虑,西班牙人想用秘鲁沿岸的部分港口同英国交换直布罗陀和玛洪港。不止如此,南海公司那一年一艘货船的航运限额也将被取消,利润所得的25%也不用上交西班牙国王了。更可喜的是,南海公司也可以自行组建或租下任意数量的船队,而不必向外国统治者交纳半毛钱。  金砖银锭堆成的财富之山再度浮现在人们眼前,股价又开始快速反弹。4月12日,即上院通过议案之后的第5天.南海公司董事会又发行了100万新股,票面价格100英镑,实际售价则为300英镑。此举吸引了社会各界纷纷抢购,首次认购总额就超过了200万镑。人们可以按照发售价格的1/5支付订金,然后分期付清总价款。几天之内,股票交易价格就上升到340镑,认购价格也相应提高了两倍。  为了把交易价格抬得更高,4月21日这一天,董事会又宣布,夏季中期发放的股息为10%,所有的认购者都将享受到这一优惠。这个决定不啻推波助澜,认购者们变得更加疯狂。为了趁热打铁,董事会又以比最初高出4倍的价格发行了l00万份新股。人群仍然趋之若鹜,着了魔一般地纷纷投倾囊相就。在数小时内,150万份认购单竟然全部售出。  英国各地数不清的股份公司纷纷注册成立,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很快,这些公司就为自己赢得了“泡沫”的“美誉”。老百姓们的这一想象力可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大街小巷里充满了对“泡沫公司”评头论足的声音。  这些泡沫公司就如同阳光下的朝露一样,转瞬之间就消逝的一干二净。其中有些只存在了两个星期,甚至更短的时间,便无影无踪了。但这并不妨碍新方案一个接一个地出台,每天都有一两个新的发财计划被介绍给世人。  在康希尔交易所里,最尊贵的贵族也拉下高贵的面子,变得同唯利是图的股票经纪人没什么两样,追逐金钱成了全国上下共同的目标。甚至连威尔士王子也成了一家公司的主管,据说,在仅仅股票投机一项,他就从中赚得了4万英镑。第25节:“南海泡沫之歌”(2)  为改建伦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布里基沃特公爵提出了一项方案,钱道斯公爵又马上实施了另一项。几乎就在同一时间,100多项工程一个个上马,一项比一项更花哨、更耸人听闻。用《政治的国家》这本书里的话讲:“(这伙人)操弄着唬人的骗术,后面尾随着一大群贪婪的傻瓜,到了最后,人们才如梦方醒,揭开这帮家伙的假面具——不过是一堆骗子和泡沫。”据估算,在这场毫无规范可言的游戏中,共有150万英镑被人设骗走,呆愣愣被人牵着鼻子走的傻瓜们变得一贫如洗,而那些不安好心的恶棍则摇身一变成了暴发户。  在这些方案里,如果是在平常,而且公众还能有清醒的判断的时候实施,可能能够还不至于那么差劲儿。但现在,这些方案被设计出来恶的唯一目的就是抬升股价。一待价格上升,实施者往往第一个就把股票抛出,而第二天,那“伟大的计划”就被他丢到爪哇国去了。  麦特兰德在《伦敦史》中郑而重之地做了如下记载:曾有一项令人激动、兴奋到无以复加的大工程,最后被证明了只不过是要建立一家“用锯屑制造松木板”的工厂。无疑这是一场天大的笑话。可是,许多证据表明,成百上千个既不高明又不合理的方案,令人们倾家荡产,很快就如船过无痕般地永远消失了。  例如,有个项目是要制造永动轮,计划需要100万镑资金;另一个项目则是“鼓励英格兰的畜牧业,改良牧师和教堂的用地情况,修缮和重建教区长和牧师的房屋。”相较之下,第二个计划却并不受牧师们的欢迎,相反,前者在英国各地的神职人员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个项目就是一帮热衷于猎狐的教区长设立的。这家公司的股份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但是,在那些五花八门的计划、项目中最令人感到荒谬可笑的,或者说最能代表当时那种全民性癫狂的,应当首推以下这个计划,它的标题是,“一家有着绝对优势、能带来巨大利益的公司,但是无人知晓人那是什么。”如果不是那几十位可靠的证人言之凿凿的保证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的话,相信没有一个人会相信,那时的人们竟然会为这样一个明显就是骗局的计划所欺骗。  其中还有一个胆大包天却又狡猾到极点的“天才”,轻轻松松地发布了一份募股说明书,就成功地骗取了公众的信任,轻轻松松地把人们竞相送上的钞票收入囊中。在募股说明书上,此人声称:自己设计的一个项目亟需50万镑的资本金,每股面值100英镑,共5000股。认购者只要支付2英镑定金,每年就能得到每股100英镑的红利。同时他又声明,自己不会屈尊纡贵地去通知认购者分享红利,但承诺会在一个月内向全体股东公布所有的内幕,到时人们可以支付其余的98英镑。  第二天上午9点钟,此君设在康恩希尔大街办公室刚一开门营业,就被蜂拥而至的民众们包围得一根针也插不进。到了下午3点钟交易所闭市时,他发现卖出了至少1000股,而且全都交了定金——短短5小时内,此君净赚了2000英镑。这位“天才大骗子”当然也明白趁早收手才能全身而退的道理,当天晚上就远遁他乡了。从此杳然无踪,空留下一场骂名。  著名作家斯威夫特,也就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曾经把鄂雷交易所比喻成南海中的一座海湾,并把当时的世情百态做了鞭辟入里的描写;  “千万张认购单雪片般飞来,  就像无数条小船在海面上你推我搡,  每个人都摇着那漏水的小舟,  一心一意要打捞金子,  就算淹死也不在意。  一会儿跌进死亡的深渊.  一会儿飘飘荡荡上天堂,  他们跌跌撞撞无方向,  浑浑噩噩如醉汉一样。  格拉维悬崖上看来挺安全,  却生活着一群野蛮人,  沉船残骸是他们的果腹的膏粱,  他们躺在那里静待小舟沉没,  好把死尸鲸吞蚕食。”  另一个非常成功的骗局即所谓的“环球许可证”。“许可证”只不过是一张方方正正的卡片,就像扑克牌一般,上面有一张印有“环球旅馆”戳记的蜡封条。在卡片的上边还印着“航海服许可证”的字迹。所谓的“环球旅馆”就在鄂雷交易所的邻近,持有此许可证的人从中得到的好处说来好笑,仅仅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认购一家新建的帆布工厂的股份。不过,这些许可证却在鄂雷交易所里卖了60畿尼(畿尼:英国旧时的一种货币单位,1畿尼相当于1.05英镑)。这场骗局的主谋者,或者按当时的说法,一个幸运的家伙,后来却因受南海公司董事会挪用公款事件的牵连而受到了严惩。  不分高低贵贱、男女老幼,人们被这样的泡沫深深裹卷其中,无力自拔。男人们在酒馆和咖啡馆里穿梭往来会见经纪人,女士们也聚在衣帽店和杂货铺里对股票走势发表高论。虽然大家并不见得是真心认同那些五花八门花里胡哨的项目计划,却都抱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通过股票经纪人的投机炒作促使股价上涨,然后从中赚得丰厚的差价。自然,有许多可怜的家伙还在眼巴巴等着他们把那些会生钱的股票早点转让出来呢。第26节:迷狂中的清醒(1)  第三节迷狂中的清醒  交易所里满是拥挤的人潮,以至于同时同地同一种股票的成交价在交易所的两端竟会相差10%左右!不过,始终保持冷静观望的态度,不为这表面繁荣所动的却大有人在。在议会内外,也都有人维持着一贯的理智,他们清楚地预言了那就要来临的风暴。沃普勒先生继续向人们发出警告,指出那些潜伏在暗处的种种迹象。  那为数不多的、同他一样头脑敏锐的人,纷纷对他的见解表示赞同。此举也同样引起了政府的强烈关注。6月11日,议院召开会议时,国王宣布了一个公告,宣布所有的非法交易都是不被容忍的,应当视情况予以起诉。同时,禁止任何经纪人买卖这些违法公司的股票,那些敢于违法者将被处以500英镑的罚款。  这个公告并没有对那些无赖狡诈的投机商产生立竿见影的恫吓效果,明目张胆的违法交易仍在继续着。7月12日,高等法院的法官们联合发布了一道命令,取消了所有的专利权和特许状的申请请求,并解散了所有的泡沫公司。在命令中列举了所有这些非法项目  的名单。  这份命令的内容如下:  “1720年7月2日,怀特礼堂。出席者:高等法院法官。  考虑到那些为了种种目的而成立的股份公司,以及它们所设置那些计划与项目给公众带来了诸多困扰。同时,英王陛下的许多臣民们饱受泡沫公司蒙蔽损失大量的金钱。为了防止此类投机欺诈事件继续发生,高等法院综合研究了贸易委员会、检察长和副检察长的报告,经过缜密的商讨后,决定遵照枢密院的建议撤消下列申请:  1数人提交的申请书,请求以“大不列颠大渔场”的名义从事渔业贸易的专利权。  2英格兰皇家渔业公司呈递的申请,请求为更有效地发展捕鱼业务而被赋予更大的权利。  3乔治?詹姆斯申请书,代表他本人及其他人,请求成立专营公司经营同一类业务。  4一些贸易商的申请书,请求组建合营公司经营和恢复在格陵兰岛及其他地方的捕鲸业。  5约翰?兰伯特爵士和其他人提交的申请书,请求合作从事格陵兰岛的贸易业务,特别是戴维斯海峡的捕鲸业务。  6另一项针对格陵兰岛渔业贸易的申请书。  7几位士绅和居民的申请书,请求合作购买和建造货轮,以为出租或运输之用。  8塞缪尔?奥特里姆等人提出的申请书,申请种植大麻和亚麻的专利权。  9几位商人、船主、造船场场主和帆布商的申请书,请求组建股份公司合作经营业务的特许权。  10托马斯?鲍埃德和数百位商人、船主、造船场场主及其他航海产品制造商的申请书,请求授权以合作形式借钱买地,制造帆布和纺线,  11对戚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后期批准的专利感享有权益的人士的申请书,请求制造帆布和亚麻布的特许经营权已经经营特权,不再允许他人经营此项业务,而且请求增加棉花制品和丝绵制品的制造权。  12伦敦的几位居民、商贩和其他一些要求对英格兰所有港口的火灾实行保险的英国股票认购者的申请书,请求合作经营此项业务,  13伦敦和英国各地一些皇家成员的申请书,请求合作经营英国的一般火灾保险业务。  14托马斯?伯格斯和其他一些皇室成员提交的申请书,代表他们以及一些认购了总值为120万英镑的德意志领地内贸易业务股票的其他人士,请求以哈伯格公司的名义成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15木材供应商爱德华?琼斯,代袁他本人和其他人提出的申请书,请求组建公司,以合作形式从德国进口木材。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