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别做正常的傻瓜-2

作者:奚恺元 字数:17662 更新:2023-10-09 12:49:03

你有自知之明吗?我们可以把人分为三种:不够自信的人、过于自信的人和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在一场考试中,你认为自己可以得到80分,结果你也确实得到了80分,那么你就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得到90分,结果却只有80分,你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进入了过于自信的误区;反之,如果你估计自己只能得到60分,你则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属于不够自信。所谓“知人者智,知己者明”,显然,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有自知之明的人。那么你有自知之明吗?看看你怎么回答:请对下列十句话进行是非判断,圈出你的答案,然后想一想你对自己的答案有多少信心呢?然后用50%-100%之间的一个数来表示你答对的概率:50%表示只有50%的可能性是对的,即是乱猜的;100%表示肯定是对的。1:上海到芝加哥的航线里程在【超过15000公里】【不到15000公里】 对的概率(50%-100%):2:贝多芬出生的时间【早于1780年】【晚于1780年】 对的概率(50%-100%):3:耶鲁大学成立的时间【早于1750年】【晚于1750年】 对的概率(50%-100%):4:现在或者曾经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或者学习的教授和学生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不到50人】【超过50人】 对的概率(50%-100%):5:莫扎特完成的交响曲数量【不到30】【超过30】 对的概率(50%-100%):过于自信也许你对上面这个结论并不服气,在这里我要向你说明的是,很多时候,你也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有本事。你在回答上面的问题之前是否对自己充满信心?如果你对自己的知识水平是足够清楚和认识的话,也就是说你有自知之明的话,你答对的题数应该和你自己估计的平均答对的概率相当。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在回答完这十道题后,计算出的平均答对的概率往往要远高于他们答对的题数。你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刚刚的过于自信只是说明人们在这个小游戏里答错了几道题,但是如果人们在股票市场中也是过于自信的话,它让你损失的就不是这么一星半点了。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知道哪些是自己所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不了解的,这才是真正的知识。而过于自信的意思是说,人们常常不知道自己究竟知道多少,他们往往会高估自己。正常的傻瓜通常都会过于自信。过于自信不等于自高自大,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常常体现在人们的交往中,让人感到不舒服。相比之下过于自信则是一般人的通病,一般体现在人们对自我的评价上,而且通常让人察觉不到——这也是过于自信的毛病一直存在而不被人重视并纠正的原因。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和别人作比较的时候,人们常常对自己的知识或能力过于自信。斯文森(Svenson)在一个研究里发现,如果要评价自己的驾驶水平在一群人中的位置,90%的人都说自己的驾驶技术要在平均水平以上,而很少有人说自己比平均水平要差。但是事实上,根据平均水平的定义,有50%的人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就一定有50%的人的驾驶技术低于平均水平。过于自信实际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开车人都知道酒后开车很危险,但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别人酒后开车可能会出车祸,但是自己喝了酒以后却是可以控制住的,这也是过于自信的表现。我们曾经问一批上海已婚的女性,让她们估计上海已婚男性至少有过一次外遇经历的人比例是多少。她们的估计有的高有的低,高的估计90%,低的估计20%,平均下来的结果要超过50%。也就是说,平均来看,她们认为一半以上的已婚男士起码都有过一次外遇经历。可是当我们问到她们自己的丈夫有外遇的可能性时,她们都一口否认说自己的丈夫是不可能有这种事情的。她们还可以说出各种各样的道理来解释,有的说我的丈夫特别爱我,有的说我的丈夫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等等,还有的人居然告诉我说她的丈夫对这方面没有什么兴趣。其实你想想看这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有外遇的都是别人的丈夫唯独自己的丈夫没有呢?这也是一种过于自信的表现吧。另一个例子与大家在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琐事相关:研究人员分别问丈夫和妻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了百分之多少的家务,将调查结果统计出来,居然发现丈夫和妻子平均认为自己做的家务百分比之和竟是130%。也就是说起码有一方,更可能是双方都高估了自己承担家务的比例。所以,下次当你的另一半抱怨他/她做了过多的家务,你就可以拿这个这研究成果回答了说只是他/她过于自信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比如律师、经理人、经济观察家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个心理现象的影响。调查发现68%的民事诉讼律师都认为自己代理的一方会赢得诉讼,但是我们都明白,事实上一定有50%的律师会在诉讼中输掉。企业中过于自信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比如两个部门一起合作完成一个项目,双方由于都认为自己功劳比较大而产生抢功的现象,或者对分配方案感到不公平等等人们的过于自信常常被老道的营销人士利用,有些商品的营销活动就是根据人们的过于自信设计的。比如在美国买一台打印机,原价是80美元。商家给消费者两个选择,可以当场打折,折扣率是5%,也就是说80美元的打印机可以用76美元购得;消费者也可以选择邮购返券的方式(mail-in-rebate),现在以80美元购买打印机,只要在购买后3个月内将相关凭证寄回给公司,就可以得到25%的折扣,也就是可以得到20美元的现金返还,这20美元会以支票的形式寄回给消费者,这样相当于花60美元买了这个打印机。想一想,如果你有这样两个选择,你会选哪种折扣方式呢?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二种,这种方式可以得到更大的折扣,自然吸引力更大。但是,对于商家而言,哪种方式可以让他们赚更多的钱呢?其实也是第二种。第一种直接折扣,每台打印机肯定要少赚4美元;第二种方法虽然看上去每台少赚20美元,其实真的会在买了以后把凭证寄回的人是很少的。由于人们的过于自信,每个人在购买时都以为自己一定会把凭证寄回公司,但买了以后很快就会忘记。有数据显示,面对这类20元上下的优惠,真的会在购买以后把凭证寄回给商家的顾客大概只有7%左右。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给出的期限是3天而不是3个月,寄的人反而会更多。因为给出的期限短,大家都会一回去就把这件事情做好;给出的期限长,反而让人们觉得有的是时间做这事,不妨先放一下,然后就再也想不起来了。要做出好的决策不仅仅需要有关于事实以及事件之间的联系的各种知识,还需要“知识的知识”——也就是需要知道我们的知识都有哪些局限,哪些知识是准确的,哪些是需要有所置疑的。过于自信表明,人们相对缺乏“知识的知识”。为什么人们会过于自信呢?造成过于自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很难想像事情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展。由于我们不能预见到事情可能的各种发展方向,我们就会对我们所知道的事情将来可能的发展过于自信。和没有经验的人相比,有经验的人不太容易犯过于自信的毛病,因为他们更多地知道事情发展的多样性。卢叟和舒梅克(Russo& Schoemaker)指出,有经验的桥牌运动员叫牌的时候比较有把握,因为他们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以及对手的出牌情况;但是比较缺乏经验的运动员就常常无法赢得自己觉得自己可以赢的牌局,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俗话说“水满无声,半桶水咣荡”,正是这个道理。当人认为自己充满自信的时候,也许实际上是“半桶水”在作怪。证实偏见也是导致过于自信的因素之一。如果你是姚明的球迷,喜欢他的比赛,那么你肯定会对他未来的表现充满信心。就算他哪次比赛失了手,你也能找到各种各样为姚明辩护的理由,一厢情愿地认定姚明明年的表现一定非常出色。为自己的观点找理由,或者说只关注和自己的观点一致的证据,而不关注也不收集和自己的观点相抵触的证据,这种行为就是证实偏见,也就是总是倾向于寻找和自己一致的意见和证据。它的一个后果就是过于自信。由于人们只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他们就非常乐观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而不知道真理到底是什么。过于自信属于判断上的偏差,它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心理现象。但是,有的时候,生理上的原因也会导致过于自信。比方说,成功的喜悦常常使人产生飘飘然的感觉,人们在这种“飘飘然”的感受的驱动下就会过于自信。而成功的喜悦,或者说飘飘然的感受,并不仅仅是认知上的一种状态,它也有其生理上的基础:人的身体受到强烈的情感刺激后,会产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就会让人感到兴奋,高兴,从而导致过于自信。如果你是一个广告创意人员,当你想到一个新鲜的广告创意的时候,你感到非常欢欣鼓舞,恨不得马上把这个主意向上级汇报。但是别急,新鲜的广告创意带给你的兴奋感也许会使你对这个点子过于自信。你应该暂时冷静一下,全面地考虑一下采用一个新创意所需要考虑的所有因素,比方说可行性、成本费用等过于自信的好处过于自信对于个人完全没有好处吗?也不尽然。让我们先来看看过于自信的好处。一般说来,过于自信有三大优点。第一,它往往使人乐观开心。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人都过于自信,认为很多人喜欢自己,从而有一种优越感。但事实上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多人对他们有钦慕艳羡之情。我曾经和我的一位朋友一起步行去某个地方,当时迎面走来一个女子,相貌神情均颇似我这位朋友,于是我对她说,“嗨,那个人很像你啊。”我的朋友当时没有回答我,但是此后就一路上沉默寡言,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还是闷闷不乐的。于是我就问她为什么不太高兴了,没想到朋友面露不快地说,“啊,我怎么会长得像刚才路上的那个女的啊?”言下之意是“我有她那么丑吗?我可比她漂亮多了”。事实上,她们两人确实长得很像,但在我朋友的心目中,自己的相貌是绝对胜于对方的。过于自信吧!其实这种对自己相貌的过于自信在很多人身上都有所表现。生活中大多数人在拿到自己的相片时都会十分失望,我经常听到别人对着自己的照片抱怨说:“哎,我怎么一点也不上照。”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谦虚,其实却是过于自信的体现。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长得挺好看的,但照片却没有把我美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其实,照片本来反映的就是你自己嘛。你本人本来就和照片上面一样丑,可是你还一直都不知道呢。无论如何,这种过于自信往往使我们有一种糊涂的,甚至是自欺欺人的莫名快乐,让我们一直活在沾沾自喜、乐陶陶的状态中。不仅如此,过于自信的人还可以将这种乐观的感情感染他人。由于过于自信的人容易激励和鼓舞别人,员工比较喜欢跟随过于自信的领导。第二,过于自信往往会产生所谓的“自我实现预言”。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不错,善于学习,能够成功完成某项任务,那么确实,这种心理暗示将会有助于你顺利地实现目标,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指引你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同样有出色的表现。但是,如果自信不足的话,那就是一种恶性循环了,心理暗示自己不行,实际上也做不好,更加强了原先的不自信。同样,如果你对别人报有某种信念,结果就会发现别人真的向你原本以为的方向靠拢。关于这一点,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等人与一所小学合作,在开学初给1至6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了IQ测试。实验者告诉老师们说,学生所接受的是“哈佛应变能力测试”,并且该测试的成绩可以对一名学生未来在学术上是否会有成就做出预测。也就是说,他们让老师们相信,在这个测验中得到高分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在未来的这个学年中将有所提高。这个学校六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三个班级,每个班级有一位班主任。测试结束后,每位班主任都拿到了一份名单,上面记录着本班在哈佛测验上得分最高的前20%的学生,以便老师了解在本学年里哪些学生有发展潜力。但是事实上,老师所得到的名单中的前20%的学生完全是被随机抽取的,他们与其他学生唯一的不同就是,老师以为他们会有不同寻常的智力发展表现将近学期结束时,实验者对所有学生再进行了相同的IQ测试,并计算出每个学生IQ的变化程度。结果发现,那些被老师们认为智力发展会显出进步的学生,他们的IQ平均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其他学生。因为老师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转化成了学生的自我实现预言。当老师期望某个孩子会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智力提高的时候,这名学生就真的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智力提高。这个实验还显示了一个结果:低年级中那些被老师认为智力将有发展的学生的IQ提高幅度要比高年级中被老师认为智力将有发展的学生更大,也就是说这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在低年级的学生中的效果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更强,或者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心里还没有形成牢固的印象。最近在美国的研究发现,身高与年均收入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平均身高每高1厘米年均收入多约150美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高个子的人对自己更有自信。而且研究发现,在发育期身材比较高但是最终身材不算高的人和那些高个子的人的收入水平差不多。因为在青春期这个形成个性的重要阶段,身高给了这些人较高的自信,并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比较自信的性格,有助于事业的发展和成功。从“自我实现的预言”还可以引发出许多对我们人生有益的启示。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常常使用责备的方式比较多,告诉孩子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就会责骂他,“你真是没出息”,“你看隔壁的某某某,你就是不能和他比”等等。其实,越是责骂,越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反正自己总是不行的。相反,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比较擅长用鼓励的方式,他们会告诉孩子“你可以的,我知道你行的,我们支持你”等等,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就会慢慢相信自己真的行,满怀着信心去做,自然容易成功。与此类似的是上司管理员工的方式。如果多采用正面鼓励的方法,就容易激发员工的信心,使其形成“自我实现的预言”。第三,过于自信的人看问题会比较全面,他们比较善于抓住问题大的方向,而不太拘泥于小的细节。又由于过于自信的人一直拥有积极的态度,他们会比较有创造性,容易想出创意的点子过于自信的坏处那么过于自信是不是总是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呢?其实不然。过于自信有很多弊端,下面我们来举三个有代表性的例子。规划的误区小时候,小伙伴常常聚在一起写个人计划。正常的傻瓜是个“常立志”类型的,尤其是到了寒暑假的时候,往往是在假期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如何如何之类云云。但是到了假期结束的时候,正常的傻瓜却总是发现自己的雄心又落空了,计划很少有完成的时候,想想订计划的时候的美好设想,常常也就一笑而过了。在大学里,有的同学平常不努力,到了考试前几周临时抱佛脚的时候,他们也和正常的傻瓜一样,也喜欢给自己订个复习计划,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科目都要等到考试的前一天才会去匆匆复习一遍。在正常的傻瓜买好第一套房子以后,他曾经排了一个完整的计划,打算花2个月的时间把房子好好装修一下。那个计划非常的详细,从花多少时间排电线接水管,到什么时候开始铺地板粉刷墙面,到什么时候买入家具家电等等。在装修之前,正常的傻瓜信心满满的对爱人说,我们一定可以在2个月内把这套房子装修成一个非常完美的家。可是结果如何呢?工人要开始铺地板的时候,正常的傻瓜还没有决定到底买哪种地板好,等到要粉刷墙面了,又因为家里三个人对墙面的颜色不统一而耽误了几天时间。于是,这里晚了几天,哪里又耽搁了几天,再碰上几天天气不好不适合粉刷墙面,等到这套房子装修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半月,比预期多出了一个半月时间。正常的傻瓜通常对计划过于乐观。想必各位都有和正常的傻瓜类似的经历吧。很多人对此都习以为常了。可也许大家没注意到的是,这就是过于自信的一个典型表现,行为经济学家称之为“规划的误区”(Planning Fallacy)。规划的误区实际上非常普遍,不要说普通人,即使是一个经过仔细规划的大型项目,仍旧可能比计划的完工时间推迟许多。澳大利亚在1957年对悉尼歌剧院的规划是于1963年完工,预算是7百万美元。但是,悉尼歌剧院的建设一直拖到1973年才完成,最终花费高达1亿2百万美元。这里还有一件逸闻:有对夫妇本来打算在悉尼歌剧院完工的时候结婚。但是等到它真正建完的时候,这对夫妇已经离婚了。心理学家布勒,格里芬和罗斯(Buehler, Griffin& Ross)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实验:他们让心理系的学生尽可能准确地估计完成一篇论文需要多长时间,包括(1)平均时间;(2)如果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完成论文需要的时间;(3)如果遇到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困难,完成论文需要的时间。这些学生估计,一般情况下,完成一篇论文平均需要34天;如果一切顺利,完成论文需要28天;如果进展不畅,完成论文需要49天。那结果究竟如何呢?这些学生完成他们的论文竟然花了56天--就算所有人都遇上了最困难的情形,与他们的估计相比,学生们看起来都过于自信了过于频繁交易现代的经济学假定人们的经济行为是完全理性的,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行为常常背离经济学中假定的那种完全理性,而且这种对理性的背离并不是人们出于心血来潮而随意做出的决定,而是表现出一种规律性的行为——过于自信就是其中的一种。爱喝茶的人都知道,用开水泡茶之后,不能马上品出茶味,只有等待片刻之后方能闻到悠悠茶香。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和泡茶类似。研究发现,在美国股票市场上,交易越是频繁,损失就越大。投资者们频繁地在金融市场上交易,甚至更多的时候他们交易的收益,或者他们预计中的交易收益都无法用以弥补他们的交易成本。美国的研究显示,1987年,投资者对标准普尔指数500家公司的年投资交易成本占到这些公司年收益的17.8%,同时,对金融市场的长期调查研究表明,只有少数投资经理人能够实现投资回报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之上。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之所以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茶叶泡出的醇香,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过于频繁交易现象的原因之一正是人们的过于自信。投资者们过于相信自己的金融知识和判断,他们自信自己了解市场的走向;他们相信自己能够看准哪支股票会涨,哪支会跌。正常的傻瓜通常由于过于自信而在金融市场上交易过于频繁,损失过多。平均上讲,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表现出过于自信。许多男性过于自信地认为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力量保护他们周围的人——事实上并不这么乐观。我们赞赏这种精神,但是要知道过于的自信在其它方面可能会给人带来损失。在金融市场上,和女性相比,男性也常常不自觉地认为自己有能力捕捉到市场的风云变幻,能在市场上驾驭自如。能够猜到在金融市场上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过于自信的结果吗?很简单,男性比女性交易更加频繁,男性比女性也因此损失更多。巴伯和欧登(Barber& Odean)在一篇论文中用真实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数据显示,男性开户者的年均换手率是女性开户者的1.5倍,而男性的平均收益率却比女性的低0.94个百分点。这是不是说,如果一个家庭要在金融市场上投资,最好要让女主人负责管理呢?也许吧,至少从过于自信的角度看是这样。看来,女性应该多多到金融市场上泡茶,而把男性留在家里泡茶了打无准备之仗为什么过于自信的人有时事业会不尽如意呢?这是由于过于自信的人因为其预计的成功程度高于了其本身客观上的成功可能性而轻敌,所以这些人在应该精心准备材料,好好咨询别人意见的时候轻视松懈了。比如一个实际上有50%的成功率的计划,如果经过精心的准备可以将成功概率提高到60%,但却因为过于自信认为这个计划有85%的可能性成功而不去准备,在不知不觉中就打了无准备之仗。这样一来,本来可以达到的60%的成功概率也没有达到。让我们来考虑下面这个问题:看看你怎么回答:假设你有一个美国朋友,十年前的时候雄心勃勃地准备赶创业潮,创办自己的企业。现在十年过去了,他可能成为了比尔?盖茨式的人物,可能守着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可能他的企业正在生存线上挣扎,也可能他的企业早就不存在了。那么,请你预测一下,他的企业倒闭的可能性有多大呢?从统计数据看,平均来讲,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有差不多80%。邓恩,罗伯茨和萨缪尔森(Dunne, Roberts& Samuelson)对美国市场多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大致有61%的企业在创立5年内退出市场;有79%的企业在创立10年后退出市场,以失败告终。当然,不同企业的失败原因各不相同,但是三位学者对如此之高的失败率给出了一个共同的深层次的解释:企业的管理层对自己的经营能力过于自信。三位学者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在作经营决策时可能会犯如下的错误:他们能够相对准确地预见到竞争的程度,但是他们过于自信地认为尽管许多企业都会最终失败,但是他们的企业与别人的不同,是终将成功的。三位学者还发现,如果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和技术能力有关的方面,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企业有更大的成功的可能性。而实际上,由于这种过于自信使得他们没有在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上做好应有的充分准备,从而导致较高的企业失败率。前几年网络科技相关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而这些企业保存到现在的比例可能连二成都不到。另外,人们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常常忘记了他们的参照物:人们只记得自己的优势,却忘记了其实你的竞争对手也有自己的长处。比方说,在实行淘汰制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每进入下一级比赛,自信心就更加强烈一些。可运动员没有注意到,他每进入下一级比赛,其它进入下一级比赛的运动员的水平也相应较之前一轮的竞争对手要更高。二战时期,希特勒在西欧和美欧战场上取得了连续的胜利,轻松的取下了欧洲很多国家,于是在1941年,自信满满的他信誓旦旦地说要六个星期攻下苏联。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指挥军队同时攻击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腹地,结果让军力身陷在苏联,从而导致了德军由胜转败,在斯大林格勒遭受了重创。希特勒的失败对全世界是一个福音,但过于自信对希特勒的打击却是致命的本章小结正常人往往过于自信,过于自信虽有三大优点,但是却会给我们的决策带来种种弊端。然而不自信会使我们丧失前进的勇气,过于自信又会致使大意失荆州,这该如何是好?要作一个理性人,我们什么时候该自信,什么时候又该有自知之明呢?在鼓励士气、鼓舞斗志的时候,我们应该充分地自信;而在具体行事时,我们应该谨慎而有自知之明,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正如毛泽东所言: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需要强调一下,要克服过于自信的毛病的首要前提是你知道你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也就是说,你需要明白,在什么时候你有可能过于自信。然后你要做的就是遇到这些情况就冷静下来好好思考,不要让过于自信冲昏了你的头脑,这就好比你需要等你的酒劲过了再开车,茶泡好了才好喝一样。你要知道,证实偏见是我们过于自信的根源之一。因此,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证实偏见。避免证实偏见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做证伪检验。比如你觉得丰田车不错,想买一辆丰田汽车,你去问那些买了丰田汽车的人,他们会告诉你丰田车好在哪里,这会让你越来越相信丰田汽车真的很好,这就是证实检验。你去向那些买了丰田车的人询问意见,这需要吗?当然需要,这些信息当然对你有帮助。但是这够吗?肯定是不够的。你还应该去问问那些可以买丰田车却没有买丰田车的人,问问他们为什么没有买丰田车,也许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不买丰田汽车的理由,从他们的口中你可以知道丰田汽车有些什么不足,这就是证伪检验。事实上,证实检验和证伪检验都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信息,但是正常人总是一味的习惯于做证实检验,而很少主动去做证伪检验。一味做证实检验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过于自信就这样产生了。因此,为了避免过于自信,首先要减少证实偏见对我们的影响,在做证实检验的同时也要记得作证伪检验。你会习以为常吗?你会习以为常吗?——适应性偏见看看你怎么回答:如果说你现在的生活一切正常,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有多幸福?请在下面圈出适当的数字:非常不幸福1――――2――――3――――4――――5非常幸福再来想想这样的情况:假设说你家左边隔壁的邻居在一年前买福利彩票中了一个大奖,赢了100万人民币。请你想象一下,你的邻居觉得他现在有多幸福?请在下面圈出适当的数字:非常不幸福1――――2――――3――――4――――5非常幸福让我们再设想另外的情况:假如住在你家右边隔壁的邻居在一年前不幸遭遇了车祸,造成下肢瘫痪,现在并没有太多的好转。请你想象一下,你的这个邻居觉得他现在有多幸福?请在下面圈出合适的数字:非常不幸福1――――2――――3――――4――――5非常幸福你的答案是怎么样的?请记住你的答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布里克曼等教授(Brickman)的调查。幸福是一个主观的感受,但主观的感受并非不能衡量。事实上,衡量幸福程度的方法有好几种,包括行为观察法、电极测量法、脑电图法等等。但是有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方法同样可以比较准确的知道人的幸福程度,那就是直接问对方你觉得自己有多幸福。虽然无从得知对方的回答到底是否属实,但实验证明,这种方法的准确度还是相当高的。布里克曼等教授首先随机选取了一些人,通过问题的形式调查这些人的幸福程度,发现随机选取的人的幸福程度是3.8分左右(总分为5分)。他们又调查了伊利诺伊州22位在一年内因购买彩票中了大奖的人,这些人的中奖金额从5万美元到100万美元不等。结果发现,平均来讲,这些中了大奖的人的高兴程度和随意选取的人的高兴程度几乎相同。中了大奖的人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的高兴程度居然和平常人没有什么差别。让我们再来看看遭遇车祸的人的幸福程度。布里克曼等教授同样调查了一些遭遇车祸并因此瘫痪的人,平均来讲他们的幸福程度在3分左右。你是不是高估了他们不高兴的程度?遭遇车祸的人的幸福程度和一般人的幸福程度相差不到1分,这个分数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好。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车祸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中奖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影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完全消失。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你的答案。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高估中奖人的幸福程度,也会高估遭遇车祸的人不幸福的程度,你是不是也是这样?这也就说明,我们常常高估了很多事情对我们的心情的影响。这就是适应性偏见很典型的表现。适应性指的是人们对外界环境的刺激的反应逐渐减淡的现象。这也就是上海人经常说的“疲掉”。适应性偏见简述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晚上刚把灯关掉的时候,好像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过了一会儿,又可以在黑暗中辨认出屋里的家具摆设了。冬天的时候用冷水洗手,刚开始觉得水冰冷刺骨,洗了一会儿以后又好像没有原来那么冷了。这些都是适应性起的作用。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正因如此,它才不太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于是,适应性偏见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适应性偏见说的是人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适应能力,从而高估某些事情在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影响。一方面,人们觉得好的事情会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感到快乐,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比方说,人们觉得升职,涨工资,换了更大的房子,买了豪华的车子,都会让我们非常快乐,而且我们会为此高兴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快就会产生适应性,用不了多久,我们的高兴程度又会大致回到原来的水平。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哈尔滨冬天的时候冰天雪地,而昆明则是四季如春。那么,你来猜猜看,住在哪个城市的人比较开心呢?住在哈尔滨的人往往觉得昆明的人肯定非常舒服,因为那里气候宜人;而住在昆明的人一想到哈尔滨的寒冷就要打冷战。所以,大多数人觉得,就气候而言,住在昆明的人肯定比住在哈尔滨的人开心。但是,人的适应性又在这里发挥了作用,住在昆明的人真的搬到了哈尔滨,也很快就适应了;住在哈尔滨的人总是觉得,在昆明的人一定很开心,他们觉得要是自己有机会搬到昆明,他们肯定比现在开心,但是事实上,就气候而言,住在两个城市的人高兴程度差别并不大。而一直住在昆明的人,也早就对昆明的气候产生了适应性,并不会因为自己能够住在四季如春的城市感到多高兴。沙凯得和卡尼曼(Schkade and Kahneman)的研究证实了上面的现象,他们发现住在美国中西部和加利福尼亚的人的高兴程度并没有显著差别,而住在中西部的人觉得加利福尼亚的居民更开心,加利福尼亚的人也觉得自己比中西部的人更高兴——只可惜人们的推测都是错误的。人们的这种错觉会影响人们做出理性的决策。正常的傻瓜曾经住在哈尔滨,有朋友建议他搬到三亚去住。在他当时的想象中,三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地方,他每天可以在三亚的海边游泳跑步,躺在沙滩上享受阳光,这是多么美妙的生活啊。最后,他终于如愿以偿,搬到了三亚。但是到了三亚之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那么如意。三亚是一个靠自然风景吸引游客的旅游城市,风景优美却并不繁荣,一到晚上根本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的。而且正常的傻瓜发现自己在那里根本没有什么朋友,想找人说说话都不行,更不要说找人陪他一起吃饭了,这让一向喜欢热闹的正常的傻瓜不堪忍受。唯一让他感到开心的就是打电话给那些在哈尔滨的朋友,像朋友夸耀三亚温暖的阳光和浪漫的海滩,听朋友们羡慕他在阳光明媚的三亚。本来正常的傻瓜觉得自己换了一个气候非常好的地方,会一想到自己能在这样好气候的地方生活,有阳光有海滩,就会感到开心,但是后来他发现,他到了三亚很快就不想这个问题了,而且即使他想起来,也没有太大的感觉了。但是他完全没想到,失去朋友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痛苦,而且这么长时间以后他还是难以适应。正常的傻瓜忍不住在心里想,也许自己不应该离开哈尔滨,毕竟在那里有他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躲在开着暖气的房间里一边聊天喝酒,一边吃火锅是多么快乐的事情通常,我们总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很多人在没有结婚前总认为,如果自己可以和心仪的对象结婚,那就一定可以幸福一辈子。事实上,幸福一辈子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我们的适应性会使得我们对这种幸福习以为常。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追踪一批人,调查他们在结婚前五年到结婚后五年的幸福程度,你猜结果是什么样的?实验证明,结婚的确可以给人带来幸福,从结婚前五年开始,越临近结婚,幸福程度越高,当结婚那个美好的时候终于来临时,这种幸福程度达到了顶峰。可遗憾的是,这种美好的情景维持不了多久,很快,幸福程度就开始下降,甚至是在刚结婚初期,幸福程度是急剧下降,一直到结婚后的第五年,此时的幸福程度已经和结婚前的五年没有差别了。你看,连结婚这种人生中的大喜事人们都是那么容易适应,可见人的适应性的力量是多么大啊虽然结婚不能如我们想象中给我们带来一辈子的快乐,但是不管怎么说,结婚毕竟可以带来好几年超过一般水平的幸福。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多结几次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看到结婚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也要看到离婚带来的痛苦。并且,离婚带来的痛苦往往要比结婚带来的幸福更加大,这就如同车祸带来的负面影响比中奖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大一样。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低估我们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一名外科医生。高考的时候,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被调剂到医学院。他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非常苦恼,他跟我说,我怎么可能去做外科医生呢,我特别怕见血,看电视的时候看到有人做手术都会转过头去,更不要提让我亲自给别人开刀了!可是他当时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医学院。十年后,他已经是一家大医院最出色的外科主治医生了。我和他谈起当初不情愿地进入医学院的事情,他微微笑着摇头,说他现在早已经对血和手术刀不敏感了,看到什么样的景象都没有多大的反应了。他感慨地说,当时要上医学院的时候,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现在他能适应的啊。事实上,人们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人们常常都不能想象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多大。人们低估自己适应性的例子随处可见。在读大学的时候,正常的傻瓜曾和一个女孩子谈过一场浪漫的校园恋爱。可惜好景不长,渐渐的正常的傻瓜发现女朋友结识了一个新的男孩子,有要和他分手的迹象。这个发现让正常的傻瓜痛不欲生,他觉得如果不能和她在一起,自己的一生再也不会有快乐了,觉得自己会永远伤心一辈子,说不定还会走上少年维特的路。于是正常的傻瓜想了很多办法讨好自己的女朋友,给她买了很多礼物也变的比任何时候都殷勤。可惜女朋友并没有因此改变主意。毕业之前,正常的傻瓜还是失恋了。刚失恋的那几天,正常的傻瓜心情很不好,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面自己折磨自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痛苦逐渐被淡忘,在正常的傻瓜眼里,世界又重新明亮起来,心情重新明快起来。他这才发现原来生活并没有因为失去了那个女孩就黯淡了下来,原来他一样可以过的很精彩,甚至比以前更加自由。过不了多久,正常的傻瓜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女朋友,再次碰到他的时候,他竟然轻描淡写的对我说:“真庆幸当初分了手,现在的女朋友又温柔又漂亮,比以前的那个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呢。”正常的傻瓜往往低估自己的适应性。人们对物质性的东西的适应性特别强,而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人们常常以为,改善了物质条件会带来永久的快乐,其实却不然,人们很容易对物质性的东西产生适应性。工作了几年以后,正常的傻瓜终于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是他的第一套新房子,又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拼搏而来的,喜爱之心溢于言表。正常的傻瓜说,他一定要好好的装修这套房子,把它弄成一个最现代最舒服的家。于是,正常的傻瓜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和装潢公司,花了很多钱去装修他的新居。他用很昂贵的大理石地板,买非常高档的家具,买世面上最先进的电器。这几乎花完了他所有的储蓄,但是正常的傻瓜一点都不心疼,他想以后每天都可以生活在装修的这么精美的房子里面,走在高档的大理石地板上,看高清晰的大电视,这会是多么大的幸福啊。他相信这钱花的值得,因为花了这些钱会给他带来持久的快乐。但是没过多久,正常的傻瓜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些东西一般只在两种情况下给他带来快乐:一个是在他刚刚搬到新家的时候,他环顾四周,看到崭新高档的东西,打心眼里满意和自豪,觉得非常快乐;另外就是当他的朋友来家做客的时候,朋友们看到正常的傻瓜布置精美的家,对他大加赞赏,这让正常的傻瓜得意万分,觉得非常的快乐。其他很多的时候,正常的傻瓜已经对自己的家感到习惯,并不会因为这些东西感到多少高兴。如果正常的傻瓜花这么多的钱来装修房子,就是为了在这两种时刻感到开心快乐,没问题,我们不能说他的决定是错的;但是正常的傻瓜以为花大钱把房子装修好之后他就会一直为这件事感到非常快乐,而事实上,这种快乐却只能持续短短的一段时间虽然结婚不能如我们想象中给我们带来一辈子的快乐,但是不管怎么说,结婚毕竟可以带来好几年超过一般水平的幸福。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多结几次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看到结婚带来的幸福的同时,也要看到离婚带来的痛苦。并且,离婚带来的痛苦往往要比结婚带来的幸福更加大,这就如同车祸带来的负面影响比中奖带来的正面影响更大一样。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会低估我们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我有一个好朋友,他是一名外科医生。高考的时候,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被调剂到医学院。他收到录取通知的时候非常苦恼,他跟我说,我怎么可能去做外科医生呢,我特别怕见血,看电视的时候看到有人做手术都会转过头去,更不要提让我亲自给别人开刀了!可是他当时又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了医学院。十年后,他已经是一家大医院最出色的外科主治医生了。我和他谈起当初不情愿地进入医学院的事情,他微微笑着摇头,说他现在早已经对血和手术刀不敏感了,看到什么样的景象都没有多大的反应了。他感慨地说,当时要上医学院的时候,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现在他能适应的啊。事实上,人们的适应性是非常强的,人们常常都不能想象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有多大。三类难以适应的东西当然,人们也并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有适应性。有三类东西是人们不能适应的。第一类是极端的东西。太极端的东西非但不能适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越来越不能忍受。比如你把手放在15度的水里面,刚开始时会觉得冷,但过一会儿就不觉得怎么冷了,就能够适应了。但是如果你把手放在2度的水里面,刚开始觉得非常冷,放了一会儿以后非但不能适应,反而会越来越觉得冷得难以忍受。同样,如果你和爱人从100平米大小得房子搬到80平米的房子里面,你们一开始会觉得不适应,但住了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可是如果让你们从100平米的房子搬到20平米的房子里面,你们一开始就觉得非常难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住越觉得难受。因为对于两个人的家庭而言,20平米的房子实在太拥挤了,日复一日的不方便是很难习惯的。第二类会导致人不能适应的东西是人际比较。很多时候,幸福或者不幸福的感受都是通过比较产生的。人际比较会带来刺激,也会产生不适应。如果你拥有一辆别克汽车,你可能觉得挺开心的。这种开心当然是由于汽车给你带来的便利,但还在于你与周围人的比较。你看到你周围的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汽车,都要挤公共汽车或者骑自行车上班,因此,你会为自己拥有一辆别克车感到很高兴。但如果你发现你的朋友和周围的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而且他们绝大多数人开的都是宝马呢?情况就不一样了。尽管别克还是那辆别克,但你不再为拥有它而开心了,反而还会觉得不满意,开出去没面子。正常的傻瓜买好了房子又精心装修了以后,一直对自己的住所挺满意的。可是有一天,他去参观了朋友新装修的一栋别墅以后,这种满意感就彻底的消失了。那所上海近郊的别墅是欧式风格的建筑,总共有三层楼,前后都有大大的草坪花园,还有一个车库停放着朋友崭新的宝马轿车。最让正常的傻瓜羡慕的是别墅顶层的露台,约上几个朋友在晚上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星星,还能烧烤,多么完美啊。等到正常的傻瓜回到自己的家,原本宽敞的120平米的房子顿时显得狭小拥挤,甚至是当时得意的高档大理石地板也暗淡无光。正常的傻瓜还对爱人说,等他赚到了钱,也要去买一栋别墅呢。你看,这就是人际比较产生的不适应物质方面的人际比较会产生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即会带来正面的效应也会带来负面的效应。通过比较,也许可以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动力,比如朋友的别墅给了正常的傻瓜更大的赚钱动力。但与此同时,物质方面的比较也会带来不少负效应。举个例子来说,多年前,美国人大多开着比较小的车子,大家也都挺满意的。后来有些有钱人买了大车来开。开着大车的有钱人看到身边的人都开着小车,感到特别得意;而开着小车的人看到别人开大车就产生了不适应,也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车换大。慢慢的,公路上的车就由小车变成了大车。这个时候,大家都开大车,那些先开大车的人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得意了。大家的满意程度和大家都开小车时没有什么差别,可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公路更加拥挤了,耗油更加大了,空气污染更加严重了。这就好比在一个球场中,原本大家都坐着看球,大家也都看的清楚。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这个时候,他看的是最清楚的。别的人看到他站了起来,也都纷纷效仿。站起来的人多了,坐着的人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因此到最后,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这个时候,大家看的清楚程度其实和大家都坐着的时候是没有区别的,可是现在,大家全部都站着看球了。第三种难以适应的东西是变化。同样是噪音,对于那种恒定的噪音,我们是容易适应的,最怕的是那种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一会儿轻一会儿响的噪音,那是无论如何都难以适应的。我出去住宾馆,最怕碰到一个噪音特别大的空调。尤其是那种突然响一阵又安静下来,再过一会儿又响起来的空调。每当它安静下来的时候,我都在等待它下次什么时候再响起来,所以这个晚上肯定是要失眠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警报的声音和婴儿哭喊的声音才忽轻忽响,这样才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年轻的男孩子找女朋友,最关注的总是女孩子的相貌和性格。如果你自身条件很出色,那当然可以找到一个相貌又好性格又好的女朋友。但是对于大多数普普通通的男孩子而言,往往需要在女孩子的相貌和性格中做出选择。如果现在有两个女孩子可以让你选择,一个是相貌漂亮但是性格不太好的,另一个是性格很好可惜长相一般的,你会选哪个呢?大多数年轻的男孩子都会选择那个漂亮的。其实,相貌是比较稳定的东西,不管好看难看,看多了都是很容易适应的;而性格脾气却是不容易适应的,一个坏脾气的女孩子每天换着法子跟你“作天作地”,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招架。难怪我经常听到有人和太太离婚,是因为再也受不了她的“作”,却从来没有听到有人和太太离婚是因为受不了她的丑。人们对极端的东西、变化的东西难以适应,人际比较会带来不适应。一般来说,与物质的东西相比精神方面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容易就消磨掉的。因为精神方面的东西通常是以变化的形式出现的。比方说,如果你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你每次见到你的朋友,你都会感到和心灵相通的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这种快乐总是在你见到朋友的时候围绕着你,所以不是容易被消磨的东西。其实,不容易产生适应性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比方说听音乐会,吃饭,旅游,养宠物,培养个人的爱好等。看看下面这道题你会怎么选择:现在,正常的傻瓜一家两口住在一个120平米的房子里,他忙于工作,也受限于经济条件而没有多少机会出国旅游。为了奖励正常的傻瓜今年出色的业绩,公司决定对他进行奖励。公司给他两个选择,要么可以把他们现在住的120平米的房子换得更大一些,换成150平米;要么可以让正常的傻瓜带着他的爱人在今后的10年里每年都到国外旅游一次。如果你是正常的傻瓜,面临这样的两个选择,你会怎么选择呢?请把你的选择圈出来:换房子 旅游和很多人一样,正常的傻瓜选择了换房子。一套150平米的房子虽然比不上朋友的别墅,但也毕竟比现在住的房子大了不少,而且是实实在在每天都看得到用得到的。而出国旅游,去过以后就结束了,当然比不上房子实在。可是,正常的傻瓜却忽略了人的适应性。换一个比较大的房子可以带来一时的开心,但这种开心往往维持不了多久,正如同正常的傻瓜在装修完他第一套房子以后很快就习以为常了一样。但是旅游却不同。每年一次出国旅游,他可以选择不一样的地方,体验不一样的异国风情,人们一般不会对不同的旅游地点感到厌倦。而且每次旅游回来后每当翻看旅游时拍的照片,和爱人一起回忆起旅游的经历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非常开心。当然,如果现在你一家几口还住在很小的房子里,你用这笔钱换个大点的房子是无可非议的,因为住在太小的房子里给你带来的痛苦会随着日常琐事的摩擦一直伴随着你。但是如果你本身的房子已经比较宽敞了,换个更大一些的房子并不能给你带来长久的快乐。正常的傻瓜往往忽视了适应性效应,对物质的东西看得过重。如果你想少几分正常,多几分理性,你应该意识到自己对物质性的东西的适应性,多花点钱在和精神相关的东西上本章小结也许你还没有注意到,人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不要以为你现在对某样东西非常满意就认定你以后也一定会因为这样东西而获得很多快乐。然而,正常人往往会低估自己的适应性,花很多精力和金钱去追求那些以为可以给自己带来长久快乐的东西,结果却未必能如想象中那么快乐。但是人并非对所有的东西都能适应。极端的、变化的东西会难以适应,人际比较也会带来不适应。因此,物质的东西很容易就能适应,而精神方面的东西不太容易感到厌倦。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在决策的时候,要注意到人本身固有的适应性能力,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那些物质的东西上,因为你会对他们很快产生适应性。相反,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需要之后,你应该更加关注和精神以及和心灵相关的东西,把钱用在能给你带来最大快乐的地方。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2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