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人生设计在童年-高燕定-8

作者:高燕定 字数:19509 更新:2023-10-08 21:22:12

美国有的著名大学在申请表里要求考生写下近期阅读的作品,并且要求写一篇评论文。普林斯顿大学则要求学生回答关于自己的种种爱好、习惯的问题,下面是问题和高倩的答案。    你最喜欢的书——《我的安东尼亚》;    最喜欢的音乐作品——(俄裔英国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阿什凯纳齐的《热情奏鸣曲》;    最喜欢做的事情——边阅读边听钢琴曲;    最喜欢的电影——《大鼻子情圣》(法国古典悲喜剧);    每天最好的时间——午夜以后;    最喜欢的科目——历史;    最喜欢的报纸栏目——国际新闻;    两个最能表现你的形容词——“求知的”,“充满激情的”。    从一个人看什么电影电视,听什么音乐,关心什么事,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填写大学申请时很费苦心。其实,如果想如实地表现自己本身,只须“有一说一”。有的学生填申请、大学面谈以前全家开会出主意,研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就是因为平时没有什么想法,没有足够的积累,没有思想储备,只好临时依靠“集体智慧”来“打造”。    从一个人的阅读爱好可以看出一个人,这也已是学界共识。有的大学要求考生列出一个曾经阅读过的书目清单,通过这个清单大致就有了这个学生的轮廓,这是考试成绩所不能替代的。  文学作品要“早读”(2)  -  不过,这个阅读清单也不是可以随便编造的。高倩报考得州大学时,申请一个叫“第二计划”(PlanII)的荣誉课程项目,这是全国最有名的荣誉项目。有的学生可以考入全美前10名的大学,但是无缘踏入“第二计划”的门。当时她还申请了最高的全额荣誉奖学金,全校每年录取1万多名学生,只有12人获得这个奖学金。最终甄选是将20多名进入决赛者请到学校两天,由项目主任、名教授、名律师等组成的10人委员会,在一个会议室的长桌上,对考生进行10对1的考问。问题五花八门,有位精通中国文学的教授问她:为什么《红楼梦》也叫《石头记》?为什么宝玉失玉后变得失魂落魄?还有位教授要她谈谈风水,等等。10位评委轮流提问,每个问题都只能三言两语简单地答。但是,一定要看过书,了解这些知识,才能讲得出来。    高倩从三年级开始第一次看英文版的《红楼梦》,到高中毕业前已读过3遍,有关《红楼梦》的问题就能轻松地答出几句。风水是最后一个话题,她简单介绍了基本的风水原理后,指着会议室一面墙上的镜子,在紧张的气氛下对众评委说:“我今天的位置不好,正对着这面镜子,所以我想,这份奖学金我是得不到了。”她这知识和幽默的巧妙结合,引起全场大笑,接着,评委用掌声欢送她退场。    从小阅读名著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懂得如何分析复杂事物。因为很多古典作品比较含蓄,有时一字一句就起了起承转合、牵动全局的作用,需要阅读者细心体会琢磨。很多家长苦于对大孩子还要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有的家长传授素质教育的“家经”,就是介绍自己怎样不厌其烦地教孩子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遇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处理,对父母、同学、老师应该怎样;要诚实不撒谎,要努力奋斗不偷懒……事实上,所有这些道理,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有论述。其中,有教诲,有批判,有鞭挞,有唾弃,有颂扬,有歌唱,让心灵一片空白的孩子从小就浸渍在这样的文化营养里,慢慢地吸收,慢慢地渗透到内心深处,是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方法,是一种治本的方法。回想起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很少对她进行长时间的各种“教育”,因为我相信前辈圣贤们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社会现实中的耳濡目染已经足够。事实上,从小受文学熏陶的她在思想上很“正统”,也很“传统”,反而是我们这些社会上历练过来的成年人,需要净化陶冶,洗去身上的积垢。    现在的孩子,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上学,特别是上了初、高中以后,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让他们抓紧时间大量地扫描一遍文学名著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非常必要的。有没有真正看懂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能够投入,认真地读下来,多少会有些收获。以后有时间的时候还可以仔细品尝、慢慢消化。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帮助孩子从小开始培养阅读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和爱好,是与电脑游戏竞争,对抗网络垃圾文化,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高尚的思想情操的孩子的有效办法。我认为对高深的名著,不一定要给予指导,可以让孩子自己看,自己理解,不同的时期多读几遍,每次读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随着岁月的增长逐渐深化理解。  论文:教育的核心(1)    在高中的后两个学年里,高倩在她的电脑里留下了314篇文档,共计600多页四五十万字的各种文稿。写作论文已成为优秀的美国教育重要的核心部分,它贯穿在各个课程里。    女儿上大学去了,经她同意,我接管了她这台高中时用过的电脑。在她的电脑文档里,仅在高中的最后两年时间,就留下了314份文字处理文件。其中有一页两页的信件、备忘录,有三五页或十几页的各门功课的作文。不难想象,由于大多数课程都要写作文,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得到系统的锻炼。    其实,许多优秀的美国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打下了很好的文字和写作基础,也就是所谓的童子功,有的功夫到了成年再练就难了,就像人们到了成年以后才开始学外语一样。    在高中阶段,除了可以拿回家写的作文之外,还有很多当堂作文考试,成绩都要计入学期学年的总成绩,与报考大学直接有关。当堂作文考试的命题通常是对某一本书的评论,老师每次都随作文发一份评分标准,其中90~100分的标准是这样的:完美的细节,有深度的评论,要联系自我,结构清晰有逻辑;极其少的笔误,使用有力的、多变的词汇;卓越的句型变化,准确的有技巧的上下文连接转换;极其少或根本没有重复的内容,令人感兴趣的引言;用没有重复的结论做结尾。    查看女儿的当堂作文,都是手写的,一般5页,细数一下,共约120行左右。这真使我这个当父亲的汗颜!    当堂作文时间一般40分钟,高速的写作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大量的、密集的写作要求确实使学生们受到了快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训练。良好的美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严格训练,使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某个事物、某项议题做出快速的判断和准确细致的分析,并且提出较严密的解释、解决方案和措施,将之付诸文字。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的某些写作考试或者比赛的命题是无法猜测的,老师猜题的本事,实际上就是“作弊”的本事,在这儿一点儿也用不上。以高倩九年级时参加的一次地区作文比赛为例,参赛的学生们是从一个大箱子里抽签,抽出自己的作文命题。那个箱子里装有从旧报纸旧杂志上复印下来的纸片,剪成的各不相同的几百张大小不一的小条子。那些小条子上要么是报纸上一篇文章的标题,要么是某杂志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不做任何加工,就权当作文的命题了,没有具体的要求,怎么写都行。出题先生很省心,不用花头脑去想;老师学生赛前也省了很多心,不用猜题,不用做模拟练习,全凭真功夫。一个大考场,每个人拿到的剪报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考题都不一样,当然这对评卷先生的水平也是个考验。那一次,高倩抽到的一个小条子是从一份旧报纸上复印下来的一句话:“科学,在它解决问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    高倩只用45分钟的时间就写完了这篇文章,我看到比赛结束以后她带回来的这份整整3页的手写稿纸,除了在最后1页有两行画掉以外,其余的一个字母都没有涂改。老师看了文章后说,这篇文章一字不易,就是一篇好文章,叫她输入电脑保存起来留作纪念,还在英文课上朗读给同学们听。这篇获得地区比赛第二名的作文,读起来未必十分完美,尤其是结尾,看得出来,收束得较仓促。当时,由于作文比赛时间的下半时和一场数学比赛冲突,她只用了不到一半的比赛时间匆匆赶完作文,又及时冲到另一个赛场参加数学比赛。    这篇论文是这样写的:      科学的阴暗面    人们几乎没有一天不听到关于某个科学研究项目的投入、有关科学研究的信息,甚至于某个新的科学研究被突破的消息。我们,作为人民,对于这些项目和研究成果非常激动,是因为它们解决了有关健康、技术和许许多多的问题。然而,在1930年出版的《大学》报上,阿拉哈姆·佛莱斯勒(AbrahamFlexner)说,“科学,在它解决问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这个论点看起来似乎有点愤世嫉俗,但却真正是一种合乎情理的观点。    首先,科学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标准,从这一点看是一个进步。但是它也可以产生一些问题,因为高标准的生活方式只属于我们社会里的富足阶层,它会增加社会阶层的分裂。举例而言,当年,当世界越来越面对电器,比如说灯泡时,只有那些富人,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才买得起这些小玩意儿,而穷人们还只能作为继续使用蜡烛的旁观者。    其次,与健康有关的科学突破也可能成为问题,新的医药或外科技术就是许许多多案例中的几个例子。比如,有些药物在为人们医治某种病的同时却给人带来其他毛病。如今,联邦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许不让这样的药品进入市场,但是在1930年,这种现象可能会是司空见惯的。至于外科手术技术上的突破,所引起的最具争议性的可能要数器官移植了。这种手术可以拯救生命,但它却带来了道德观念的问题。那就是当一个病患需要某个器官的时候,他所期望和祈求的器官移植是否是道德的呢?说得更明白一点,那不是祈望另一个人的死亡吗?  论文:教育的核心(2)    最后,技术发展的终极也可能是个问题。任何东西发展到适度时都可能是正面的,但是当它发展到极端时,再好的事都可能变成坏事。这里讲的不仅仅是与科技有关的议题,甚至基本的人性也可以用这个道理来概括,比如我们说一个人,是非常好的,十分完美的人,也许就因为描述得过于完美以至于不是真实的。但是我这里要讲的理论是物极必反。举例而言,为了解决旷日持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军在日本的两个城市投下了原子弹。原子弹杀死了成百上千的无辜,也让更多的无辜深受核辐射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痛苦,直至那个灾难性轰炸后几十年的今天,有些人还在治疗中。科学,也就是这里的原子弹,也许终止了战争,但它也终结了许多生命。    的确,“科学,在它解决问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更多的问题”是极其难以被辩驳的论点。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来,作文并不只是一个单纯写作技巧的问题。除了具备一定的文字水平以外,还需要思考,更需具备一定的知识。作者必须拥有相当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写得快,写得好。  两年几十万字都写啥(1)    大量阅读和不断写作论文是美国教育中最值得称颂的部分。写作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论点、论据的合成。实际上,它是糅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工作,是很完整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高中的英文、英美文学、历史、政府、经济、西班牙文和法文等课程写作论文已不新鲜。但是,你可知连交响乐课、体育课也是要交论文的。    女儿存在计算机里的314个文档共分为28个文件夹,有西班牙语、法语、英文、历史、政府、交响乐、体育等课的论文,还有大学申请、来往书信、奖学金申请、恳请老师写推荐信的信,等等。    高中的文学课,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不是让学生背几行诗,读几段经过简写的作品,而是要求学生读原著。不仅如此,还要学生们写评论性的议论文,这就更上了一层楼。这一回,可不是抽签命题,而是给定了命题,难为学生们,必须阅读更多的原著,寻找几种与论文命题有关的作品,并且设法从中找出可以议论的素材。    学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诗歌,你就得写一篇读后感。有什么比沉浸在文学中更能陶冶人的情操呢?在文学研究中,女儿写了一篇《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死亡》(见附录),在文章中,她得出了“文字比任何事物都更为有力”的结论。她的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和我的看法竟然一致。文学使人变得敏感,当孩子们进入了文学的世界时,与文学的力量相比,说教是多么苍白无力。    她写的另一篇《莎士比亚戏剧分析——复仇》,是一个给定的命题。这是必须在读过沙翁的几部悲喜剧之后才写得出来的。    美国历史这门课在美国高中是一门重头课,你不上生物、化学、物理课,高中照样可以毕业,但是,如果不上“美国政府”和“美国历史”这两门课,在绝大多数学校是领不到高中毕业证书的。    在美国的高中里,美国历史这门课不是教你记住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时代背景,这门课在某种程度上还起了“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和“素质教育”的作用。老师不是满堂灌地给你讲哪年哪月哪日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人参加,有什么历史意义。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抒发自己的看法、感想、理解和认识。老师常常只是当个主持人,引导一下,做些点评。    女儿上的历史课使用的近1000页的课本是留给学生自己读的,除此以外还要求读各种参考书、几本历史小说,阅读量很大。    在上完美国历史有关20世纪20年代的这一章后,照例得写论文。老师给出4个题目,要求各写一篇作文,题目是:(1)妇女和少数民族如何参与到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中去?(2)20年代的本土主义和三K党的复兴及其结局。(3)讨论20年代中产阶级的崛起,包括娱乐、观念和道德。(4)怎样能更好地描述20世纪20年代?是“狂飙的年代”还是“觉醒的年代”?    很显然,从这几篇作文题可以看出,历史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思考、反省和总结过去,并且试图归纳出值得今后借鉴的经验教训。读了她的这篇作文(见附录),令人不能不联想到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工业化,物质的丰富,遍地的“四轮汽车”,“沉溺于无尽的享乐”,“人生信仰常被遗忘”。在高速发展中大量引进先进事物的同时,也带入许许多多的糟粕,可怕的是,那些糟粕似乎更为人们津津乐道。正如文中所写的“禁忌都没有了,不再像人们曾经有过的一吻定终生的习俗,随意、自由的亲昵标准,天天性爱”。    带着批判的眼光学习历史,是美国优秀的中学教育成功的经验。女儿学美国历史这门课时,要求要读好几本书,有500页厚的抨击美国上世纪20年代市侩文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巴比特》,美国黑人著名小说《根》、《清教徒的尴尬》、《屠场》和《天使杀手》等历史小说。每本书读后都要写一篇三四页长的评论文,包括自己对那一段历史的分析、反省、思考、总结。    美国的历史教育是一种非常严肃和深刻的教育。高倩在哈佛大学时学的就是历史,这是她自己选择的。有意思的是,因为中美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差距,对历史专业的重要性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般中国人认为,学历史没有什么用,毕业出来只能当个中学老师。我的中国朋友一听说我女儿学的是历史,多少都难掩同情之意,绝不会像听到如经济、商业、电子等“热门”专业那样连声叫好。事实上,不管是哈佛大学还是其他大学的手册上,在历史专业这一栏都会指出,由于历史专业“强调海量的批评性的阅读技巧、对证据的分析评估和写作”的训练,历史学科“是理想的法律和商业生涯的准备”。所以高倩高中的老师一听说她去学历史,就知道:“OK,你要当律师。”似乎其中有很必然的直接联系。美国法学院每届学生中有11%大学本科是历史专业的。  两年几十万字都写啥(2)    大量阅读和不断写作论文是美国教育最值得称颂的部分。写作不只是单纯的文字、论点、论据的合成,让学生们沉浸在“文山书海”里。它是糅合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修养、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工作,是全面的“人文教育”、“素质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这是一种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  研究能力的培养(1)    经济课的研究课题可以是让学生模拟炒股,虚拟的钱炒真实的股,到了学期结束,算一算,是赔了还是赚了,看看学过的经济理论与实际联系得如何。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老师只告诉你要做什么,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所有的实验步骤必须自己设计,实验器材、实验条件自己选定,还得写详细的报告。    美国优秀的学校普遍安排研究性学习,以实验和独立思维的研究所带动的学习使学生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的研究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    美国许多高中开设经济学课程,有的学校采用大学课本授课。一到两个学期的课程包含基础理论与实践。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更要求他们对具体问题可以归纳总结、综合分析。    学校布置了一个为期3个月的投资作业:模拟炒股,在一个学校提供的网站里运作。学生要随时关注股市行情,并进入账户买卖。每个已购股票的交易日期、每日收盘价格、持有份额等,都要制表绘图,放入专门的文件夹,定期交给老师批阅;就连交易的原因也要作文字陈述,包括每天观察、思考的记录。模拟炒股是通过做市场分析与书本理论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性学习。    电脑课程也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高倩上过一门“商业计算机编程”,主要是用C++语言编制商业用途的程序,有零售商店里用的程序,包括商品库存、进货、销售、价格、利润;也有旅馆客房管理程序,功能包括客房预定、房价计算、洗衣费、儿童加费、用餐结算、电话费结算、账单打印,等等;甚至也编制音像丰富的游戏软件。一学期的课程上下来,大约编了30个程序,每一个程序都是一份作业。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反复调试、修改才能够完成的研究性的学习。    除了像经济和计算机这样“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做课题来完成作业之外,对于“实验科学”课程,比如生物、物理、化学等,更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从原理到设计直到完成严密完整的实验,同时独立写出一丝不苟的报告。这样,才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创造性的研究方法。    化学是实验科学,虽然不写论文,但是要写实验报告。与中国学校不一样的是,实验并不是按部就班地按照书中给出的步骤,“依样画葫芦”,实验报告也不是简单的填空,而是需要非常详细的文字性的描述。    这里举一个例子,是女儿十一年级上大学AP化学课时做的一次化学实验。这次是设计一个历时2天的定性化学实验来分离一、二、三价态金属的正离子混合物,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提出假设并用实验去证明,考虑采用什么反应物,应该产生什么结果,有时还要考虑实验潜在的安全问题等。    实验完成后,要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的设计是最启发学生思考的,这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有些设想,理论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行不通,这也是不断尝试、积累的过程。在女儿11页的实验报告里,整整3页的篇幅在描述实验步骤。据她说,实验常常不会一次成功,有时一个实验要做几次、几天才能成功。    我翻出她当年上高中时留下的材料,看到这一份,把我吓了一跳,因为这份实验报告只得了个80分。这个成绩对于想上著名大学的人来说,简直是灾难。因为推算出来80分就是相当于大学AP课程的3.0。这与可能得到的最高分数5.0相比,差距太大了。    其实,她做的两个实验完全正确,手写11页多,共达三四百行    ↓一份化学实验报告足有400行    的文字描述,加上两个反应流程图的实验报告,已经很清楚地指出实验中每一步有什么现象,证明了混合物里有什么成分。这份报告无论从格式、思维逻辑上看都是很正规清晰的。但是,在“反应现象”和“最终结论”里出现同一个错误:应该是“加了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证明了未知反应物里含有铅的成分”,错写成“加了盐酸后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表明出现了铅离子”。实际上,她是既得出了准确的结论,也知道了正确的结果,只是没有用严谨的化学语言格式来表述。老师就为了这一点小错误,一口吃掉她20分,相当于拿了个C的成绩。    咳,真是个没有同情心的老师啊!    但是,不正是这样严厉和严格的教师,才培养出具有严谨的研究精神的学生吗?以小见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能出大科学家的原因。这种不为“高考”所左右的研究性学习,老师对学生一丝不苟的要求,也许正是当今中国的教育所应该借鉴参考的。    这种以培养基本的独立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实验并不是个别有兴趣的学生的额外作业,而是所有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都要做的实验。事实上,这门选修课当时有两个班,每个班大约有20个学生,他们每人每个星期都要按课程要求做一个实验。女儿未来的专业兴趣虽然不是在理工科,这门大学水平的化学课完全可以不必上,但是,她还是选了这门课,因为她认为基础学习不能偏科,自然科学的基础是每个学生都应该要了解的。  研究能力的培养(2)    美国优秀的学校普遍安排研究性学习,以实验和独立思维的研究所带动的学习使学生充满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研究精神、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  *疲于奔命的高中    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美国高中的现状,但是,他们往往过于草率地下结论,或者用他们对美国教育肤浅的认识哗众取宠。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今天有的美国学生的确非常用功、拼力竞争。  对美国高中生的偏见(1)      来美以后,读过不少有关美国教育的中文书,都是出自旅美人士之手,根据“第一手”资料和“亲眼”所见而写的“真实”的美国教育。作者中既有专业和业余记者、作家,有长期旅美的学者,还有短期来美访问、学习的各种背景的人,甚至还有在美国高中短期学习过的学生。这些作品大多表现了美国教育的无能和落后,但这和我们亲历亲闻的很不一样。女儿小时多次回国,也感觉到人们对美国教育存在片面的认识,不免愤然,写了如下这篇短文。    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陈词滥调。当然,理想的世界是摆脱了陈词滥调的,不过不幸的是,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理想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把它们分门别类成三个范畴,我们可以说,那些陈腔滥调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坏的,再么就是无所谓的,因为它并不伤害任何人。然而,有时那些于人无损的陈词滥调正是我们最在乎的。在我的脑子里,有一件我最在意的事,那就是有关学生,特别是对十几岁的高中生的偏见。    这些陈词滥调根植于世界各地很多成年人的脑中。住在这个国家以外的有些人认为,美国学校的学生没有多少事可干,所有的美国孩子都享有接受最好教育的特权,人人都可以上学,美国学校的学习特别容易。不过,他们没搞明白的是,那些不好好做功课的人,虽然仍然可以上学,但是不会及格!可惜,并不是仅有那些外国人有这样的观点,甚至有些美国人也认为,美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不负责任的人。也许这些人上学的那个时代是那么轻松的,但是,对我来说,就不是这回事儿了。如今,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因为大多数人都希望进入好大学,上高中是他们得其门而入的唯一办法。由于竞争更激烈,学校的功课也就变得越来越难,越来越多。    必须承认,从幼儿班到初中,学校是没有什么挑战性的。我们没有多少作业,唯一操心的事是偶然的考试。然而,初中和高中的差异是巨大的。我在跨入高中的第一天起,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上高中以前,我为自己预设了很高的目标,计划修很多课,什么都想学。我知道高中的课比较难,并且时间很紧,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到底课有多难,时间有多紧。我当时甚至也接受现在十分厌恶的那个偏见,我想,学校的功课,不就是和风细雨吗?我从来都不知道,那么多的业余时间该拿来干什么。    上学第一天,我到教室里,等着听那一节又一节、长长的、年复一年的、每学年第一天都要听的规章。我知道在小学这是很重要的,但是这种“第一天”的讨论永无休止,我们不停地上这种课,甚至从初小一直上到初中。    高中开始的那一刻,我就明白了,高中将会是很不一样的。而且,有一件事是我绝对没有想到的,那就是上学第一天就有作业。这简直是荒谬。    哪个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给我们布置作业?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那一天起,我抛弃了对于美国高中的偏见。那天离校前,我有两个测验,还有一大堆当天晚上就要完成的作业,那些作业的量比起初中一个星期的作业量还要多。    接下来的那几个星期是艰难的调整适应期。有一天,我忘了写英文课的作文,因为那天晚上做功课,一直忙到过半夜,把作文的事完全丢到脑后了。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才想起这个作业,不过,那时我并没有太担心,老师总不可能因为我忘了,就给我一个零分吧。她也许该知道,那天晚上,我还有其他课的好多作业呢。    这是典型的高中新生的想法。我清清楚楚地记得,那天,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收作业。    桑德斯太太,就是这个老师!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一直听人说起有关这个老师的恐怖的故事。我听说过她的考试有多难,她对论文的要求有多高。但是,我不太相信那些传言。没想到,第一个零分真的记到我的成绩单上!那一天,我才意识到,我不得不相信那些传言了。经历了这个教训,我知道,我的忘性得改了。    至于那个偏见,主要是关于美国高中生的工作量。很不幸的是,人们根本不知道一般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工作量。我上高中的第一年(相当于中国的初三),熬过半夜到凌晨,成为很平常的事。我逐渐变得习惯于每天只睡不到5个小时,在那些过了半夜还没睡的日子中,偶尔还得彻夜不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那段时间里。有时,我甚至发现,这样彻夜不睡反而更好,因为如果彻夜不睡,我还是活蹦蹦的挺好。然而,一旦睡了两三个小时,就要面对无法醒过来,也无法起床的问题。  对美国高中生的偏见(2)    以我在十年级的头3个星期为例,可以说明我们的工作量有多大。一开学,我的英文二级老师斯坦巴克太太就摆出了要整死人的气势。我们的第一篇作文题目是《开学第一星期的经历》,这篇作文要求开学的第二个星期一交稿。紧接着,第二天,又要交另一篇作文,这篇作文是分析罗伯特·佛罗斯特的诗,到第三星期结束以前,我们还必须读完一本文学原著,然后,整理出全书的对白,并且还要写出我们对每段对白的分析、评论——这一段段对白的目的,它们在这里所起的文学上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感想,等等。同时,也是在这个星期内,我们的另一篇作文《通过仪式》也到了交稿的期限。这篇作文写的是人生中的某个重要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并且由此让我们学到了什么。所有这些作文都不是可以随便胡扯几下的作业。她对我们的要求是很高的,她的评分也非常严厉。然而,所有这些学习工作量都只是一门英文课的作业而已,我还没把其他那么多门课的作业算进来呢。这年,我上的课还有西班牙文三级荣誉班、法文三级荣誉班、地理荣誉班、代数二级荣誉班、化学荣誉班,还有交响乐课。    美国和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很多人并不真正知道美国高中的现状,但是,他们往往过于草率地下结论,或者用他们对美国教育肤浅的认识哗众取宠。他们并不知道,实际上,今天有的美国学生的    ←这个夜猫子有个伴儿    确非常用功、努力竞争。因此,我希望,有一天,终于有人发现,美国的高中究竟是什么样儿,也希望我们的劳动能够得到一点点的尊重。    老爸感慨:    可惜这一天来得太晚,女儿1997年上十年级时写的这篇文章,今天才有机会在这里公之于众。时过境迁,如今她已经完全不在乎人们的想法了,虽然抱这样偏见的人仍然比比皆是。    美国记者爱德华·休姆斯(EdwardHumes)曾经获得最高新闻奖——普利策奖,他从2001年秋季开始,花了整整1学年的时间,在加州的一所公立高中“蹲点”调查。在学校听课,找学生询问聊天,采访学生和老师们,还在这个学校教一门论文写作课,甚至也亲自参加考试。    根据一年深入的亲身体验,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为《梦想的学校》(SchoolofDreams),此书于2003年9月出版。全书近400页,只有3大章。他在此书长达188页的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    4是有魔力的数字:    4小时睡眠,4杯拿铁(Lattes)咖啡,4.0    这本书描述了加州惠特尼高中(WhitneyHighSchool)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为了成绩,为了人生目标,为了SAT,为了考上好大学,他们拼了。    记得有一次,女儿为了完成论文,彻夜不眠。早晨上学前,如往常一样,她来到我的床前,对我说Bye?鄄bye。她握着我的手说:“爸爸,我一夜都没睡,你摸摸我的手,好凉啊。”    我正在梦中,闭着眼睛,握着她软软的冰凉的手,口中喃喃道:“嗯,是很凉,嗯……我好困……Bye。”    她在我脸上亲一下,再喊一声“Bye?鄄bye”,就出了屋。    仿佛听到车库电动门的响声,梦中女儿冰凉的手把我惊醒。我跳下床,顾不上穿外衣,冲出门,开上车,一路紧跟在女儿的车后,一直到她的学校,看着她把车安全地停在停车场,我才满腹心事地回来。嗨,可怜的孩子,这么苦,都是自己找的。    惠特尼高中并不代表美国的每一所高中,惠特尼的高中生也不代表全美国高中生。美国的高中生也不都像女儿一样,他们完全可以不必这么辛苦的。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自愿选择辛苦的人都不会是多数,如同精英也总是少数一样。但是,在美国,确实有这样刻苦努力的学生,他们都是自己作出这样的人生抉择的。    当中国优秀学生们向前冲的时候,如果感觉生活太苦、负担太重的话,除了可以读笔者这本书之外,还可以看看休姆斯先生的《梦想的学校》。那时候,你就会发现,原来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批为了前途命运更加拼命的同龄人。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非常拼命的人,才有美国的今天。  高中后两年有多少事(1)    “美国的高中生,根本就没觉睡!”毕业前的这两年,高倩天天在学校上7门课,校外再加上1门函授课,为的是让自己能在学校多上1门“强学术型”的课程;课后交响乐团排练;组织交响乐团募捐活动,筹集18万美元赴华演出经费;参加各种比赛,有州里的,有全美国的;完成各门功课的作业,写每门课都要求的论文,连选修的荣誉交响乐课,除了排练演出外,也要写论文!另外,还要填大学申请表,写大学申请论文;写申请各种奖学金的论文;打工……最后,还要自己操心,参加12门课程的“高考”。    美国的高中生都忙些什么?有人说,美国高中生很轻松,美国大学有几千所,只要想上大学,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所大学上。这话确实不假。知道得更“深入”一些的人说,美国的高中生,只要考1门SAT就可以申请上大学了。    如果说美国的高中生都很轻松,那是连美国教育的表面都没有看到,至少是非常不全面的。可惜这种不负责任的看法以讹传讹,害惨了很多思想准备不足、自我陶醉的中国学生,特别是小留学生。    美国高中生可以根据学校的规定,自己安排选修哪些课程,选择是否参加课外活动,参加哪些课外活动。如果一位学生目标不高,瞄准一般大学,甚至只要求拿个高中文凭,高中阶段可以很轻松,有玩有乐;享受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以后,继续享受快快乐乐的少年时光;只需挣够高中毕业所要求的最低学分,只需选修最容易的课程。    如果一位学生是“天才”,追求的目标也不是很高,应付学校里的课业之外,再参加一两项社会活动装装门面,运气好的,也能找到一所很好的大学上。    我们家的老朋友王太太,曾经说过一句很生动的话:“美国的高中生,根本就没觉睡!”    我觉得,这才是对当今有抱负的、“天资”平常的美国高中生的高度概括。    这是她对上高中的儿子的深刻贴切的总结。也许只有长期生活在美国,孩子在美国上高中的家长,亲身体会后,才会感同身受。那时她的儿子在一个较大规模的公立高中念书,全年级800多名学生里,他的成绩排名总在20名之内。    高中可否毕业并不取决于是否学完4年,而是取决于得了多少学分。我女儿就读的高中规定修完22个学分就可以毕业。女儿七八年级时,上了高中的代数、健康、法语和西班牙语。她入读高中之前,已拿到3.5个高中学分,高中上3年就可“提前”毕业。可是,不少像她这样的学生,没见过哪个赶着“超前”1年毕业的。那些雄心勃勃的学生,心里想的是多修课,修难课,拿高分,让这些课程和高分在成绩单上表现出来。    为了达到多选课的目的,女儿不准备“浪费”课时上本校高中的体育课。得州大学有体育函授课程,她决定用课外时间读函授。这样,她就可以腾出时间在自己学校多上1门“强学术型”的课程。高倩十一年级开始修AP课,到第二年期末的5月可以参加全国统考。十二年级开学不久,就开始申请大学了。只有在十一年级参加全国统考,才来得及在大学招生录取前提供成绩。5门AP课老师的要求都很高。英文、法文、西班牙文3门语言AP课要求阅读许多文学原著,每星期都要写一篇论文,一次当堂论文考试;AP化学要做实验,有时一个实验要做很多遍才成功,然后还要写实验报告。AP美国历史课也是每星期要交论文,近1000页的课本,要记的知识点很多。至于交响乐课,因为选的是荣誉课,要求1学年写两三篇音乐家及其作品的分析评论文章,看5场音乐会,分别写出5篇评论文章。到此为止还没完,这门课还要求学生自己组织非正式的演出,可以是独奏,也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合作,比如四重奏等。老师只管收你的节目单存档,打分。    十一年级的这8门课,应该说是非常繁重的。但是,这还仅仅只是“学业”部分。一个完整的高中生活,还应当包括其他的课外、校外活动,算是“综合素质”里的“其他素质”。    女儿在十一年级找了一份IT公司电话调研员的工作,每周工作17小时,这份有薪的工作时间很灵活,可以随便选,每周四五次,每次三四个小时。为了上这个班,女儿常常晚上10点左右才回家吃晚饭,然后,扛起书包回房间啃功课,熬到凌晨四五点才能睡觉,有时为了交论文甚至彻夜不能眠。难怪王太太说高中生根本就没觉睡。    第二年,女儿找了一份卖珠宝的工作,每周工作15小时,加上一份教育局的教小提琴的工作,每周3小时,一共每周工作18小时。    有人认为我女儿是格外用功的特例。其实不然,女儿告诉我,有一天凌晨5点,她有一道物理题解不开,试着给同学凯文发去电子邮件求教,马上就接到回邮。女儿后来对我说:“凯文的成绩比我好,他都还没睡,我怎么敢睡?”除了这8门课和工作外,在高中最后两年中,上十一年级时,交响乐团参加纽约国际青年音乐节,要筹一笔巨款。十二年级筹划赴华演出,要筹集18万美元的经费。这些活动都要花费很多时间。此外,她还参加各种比赛:全州法语比赛得到散文第一名;模拟法庭比赛和其他各项演讲比赛都得到很高的名次;参加以班级为整体的美国政府与宪法比赛获得全美第二名;参加得州模拟美洲联合组织比赛获得州第一名、全国第二名。  高中后两年有多少事(2)    此外,她还要填大学申请,写大学申请论文,写申请各种奖学金的论文。    忙完了高负荷的8门课,忙完了许许多多的课外活动,最后才可以忙“高考”。能不能进入好大学,“高考”分数也是很重要的。    似乎没有人把“高考”当大事,学校的老师不会给学生出模拟考题,让学生下“题海”。教学不会给“高考”开路。一切全得靠自己操心准备。    有人误以为美国高中生上大学,只要交1门SAT考试成绩就够了。其实,美国“高考”科目的数量是“世界之最”,共有20门高中课程水平的SATII专科考试和35门大学程度的AP课程考试可供学生选择报考。很多报考著名大学的学生都自愿提交多门大学统考AP成绩。高倩一共参加了12门课程的“高考”,其中8门是大学AP考试。    美国的高中生有很多事可做。美国的优秀高中生,都是在疲于奔命。    高倩一周作息计划(1999年1月18~24日)    Ⅰ.学习时数    上学上课37.5    复习功课、写作业21    58.5小时    II.社会活动    每周参加一次社会活动2    会议——西班牙学会/国际俱乐部0.5    管弦乐交响乐团2    模拟法庭5    政府比赛0.5    PASF/MST0.5    演讲学会0.5    比赛/工作20    电子邮件/ICQ(0.5×5+1×2)4.5    写信1    36.5小时    III.饮食起居体能锻炼    冲凉(0.25×7)1.75    吃饭(0.5×5+2×2)6.5    睡觉(7×7)49    慢跑,每周一次0.5    仰卧起坐(每晚至少50次)0.5    58.25小时    Ⅳ.精神调剂    阅读《圣经》1小时    V.文化修养    每月至少读一本课外书1    阅读《时代周刊》1    练钢琴79小时    VI.订计划    每天5分钟,星期天30分钟1小时    总时间164.25小时    每周可用时间168小时  耗时间的演讲比赛(1)    女儿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外出,到其他城市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一年几十场演讲比赛,耗时间、耗精力,既需要耐力,还要有实力。靠比赛的累计积分晋级,她获得了全州决赛资格。每场比赛有几百人参加,这样一个赛场,形成一个微缩的社会,是个大开眼界的舞台,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验,这样的能力,是每个高素质的人才所不可或缺的。在这样的场合,结识了不少“精英”,既是朋友,也是对手。这个局面一打开,全州哪个学校有何特点,有什么高手,她都了如指掌。    女儿高中有个演讲队,经常四出参加比赛。参加演讲队的必须是曾经或者正在修演讲课的学生。女儿不修演讲课,因为她认为演讲不算是强“学术”型的课。凭自己的英文基础、快速反应能力和知识面,她有信心与其他选修这门课的学生一搏。虽然没有上演讲课,她还是破例挤进了演讲队,这可能是靠口才说服了演讲课的老师兼教练科斯太太,也可能得益于科斯先生的推荐。一年前女儿上八年级时是校数学竞赛队队员,这个数学队那年夺得了全美最高数学竞赛MATHCOUNTS的得克萨斯州团体第二名,所以刚进入高中九年级,她就被高中数学队教练科斯先生网罗进高中校队。    参加第一年的演讲比赛,高倩写了如下的笔记。    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外出,到得州的其他城市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数学、科学类的比赛和演讲类的比赛混合交替着。有时,不同的比赛同日同时进行,我不得不在各种比赛中作出选择。    参加演讲比赛是很好玩的。因为比赛通常要持续两天,所以,我们总能不上学,并且能够在其他城市过夜而不用呆在家里。一般凌晨开车到举行比赛的城市,把行李放到旅馆,然后再赶到比赛所在的学校。晚上总要很晚才能回到旅馆,小睡一段时间后,第二天一大早又要被拖起来,参加第二天的比赛。到这一天结束,晚上领到奖后,再开车回来,常常过了半夜才能到家。    演讲比赛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这次,我参加诗歌、散文、讲演术和即席演讲比赛。    诗歌比赛要朗诵不同的诗作,通过语言语调、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讲演术比赛要求预先记住一段10分钟的演讲稿,并且要以某种方式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除此之外,还有3种不能提前作准备的比赛,就是,“即兴演讲”、“即席演讲”和“学生议会比赛”。    即席演讲是从信封中抽出有关时事的议题,允许30分钟的时间准备。参赛者可以自带一个装有杂志和报纸的文件箱,以备研究议题时用。演讲时还必须引用这些文章,并说明引用内容的来源。这个7分钟的演讲有一定的格式:包括1个引言、3个主要论点和1个结论。    得州学校的辩论队都是得克萨斯州辩论协会(TFA)的会员学校。每学年末,TFA都要组织一个全州性的辩论总决赛。参赛者首先要参加TFA会员学校主办的资格赛,每年有二三十个学校主办资格赛。获得参加全州决赛的资格是必须在历次资格赛中累计获得6个积分。通常每场资格赛都有几百人参加,在一场资格赛的决赛中获第一、第二名的可得到6分,第八名的可得1分。    每次比赛,我们都是凌晨4:30赶到学校,搭老师开的车去。我9年级第一次参加比赛时就进入了决赛,进入决赛的人都是很有经验的,虽然那次我只得了决赛组里的最后一名,第八名,但是,因为是新手,教练和我自己对这个结果都非常满意。    即席演讲的议题可能有几百个不同的题目,每人可以抽3次签,当场选定其中的1个作为演讲的题目。当我抽出题目来后,知道麻烦可大了。第一个话题,我完全不知所云,第二个话题看来晦涩不清,我不得不抽第三个签。虽然我对这个议题也所知不多,不过和其他两个题目相比,已经算得上是专家了。    这个题目是“对外援助是不是我们不能达到财政平衡的原因”。    很不幸,我以前对美国政府的财政预算是从来不在意的,所以对这    ↓又一个整装待发的凌晨    个问题没有多少想法。我所能记得的,只是几个月前曾经和别人谈起过,美国本身的财政支出是多少的问题。我们讨论到的只是,人们都相信,美国对外援助的支出太多了,但是事实上,美国在国防上的支出是外援的几百倍。我决定以这个切入点作为我的观点之一来进行讨论。    我希望能在文件箱中找到可以用得上的资料,但是,有关对外援助的资料实在少得可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焦躁不安,最后我决定用两个并不是很有说服力的论点,权充3个论点来发挥。我用找到的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文章作为我演讲资料的来源。在走向考场的路上,我的脑中搜刮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引言。  耗时间的演讲比赛(2)    我开始演讲后,感觉不那么紧张了。不过,当讲到那些并不太有说服力的观点时,禁不住自感惭愧,脸红起来。如果那个文件箱里有足够资料的话,也许我可以作一个很好的演讲。    我从裁判手里接过评卷,看到我被评为第六名时丝毫不感到奇怪。这位裁判对我的表现实在已经持非常客气的态度。他在评语上,表扬我对这个议题的分析,但也要求我作更有深度的分析。他的评语还写了很多鼓励和赞扬的话。不过,让我高兴的是,他确实给了我几点提示,使我知道以后怎么能做得更好。这是比获奖更重要的收获。    作完了即席演讲,我急急跑回大餐厅,去抽诗歌比赛和散文比赛的题目,接着去找赛场。我的演讲术赛程排在最后一名,我非常高兴,因为,那样可以在裁判的头脑里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当我进入诗歌赛厅时,发现全场肃静。这时,一位演讲人走上讲台,她的表情很严峻,我知道,她的诗要不是堕胎、失去亲人,就是死亡。我没猜错,那首诗,讲的是失去她的双胞胎妹妹。    轮到我的时候,我故意很傻气地问:“噢,该到我了?”我用一种非常犹豫的不明确的语调说。裁判看着我,点点头。就如我所期望的那样,他的脸上褪去了前面那首诗带来的伤感。    这是我的朋友在参加演讲大赛后教我玩的把戏。如果前一个演讲者把现场气氛引得很沉重的话,你一定要想办法打破这种局面,这样可以让裁判有一个清新的大脑、轻松的心态,而不是沉溺在前一首诗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讲一两句不必要的开场白,或者干脆是傻话,就像我刚才说的,或者制造一个大噪音,比如说,故意把文件夹丢到地上去。    我的诗是完全相反的情绪,我必须用这个小策略。她的诗是缓慢的、悲痛且催人泪下的,而我的诗却是欢快和热烈的。不过,实际上,我的那首诗也是催人泪下的,只不过是过分好笑。    但是,当我开始朗诵时,感到胜算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裁判的表情看来非常严肃,他像个既不能感受,也不能理解幽默的人。当我朗诵结束时,整个房间笑得像是炸开了锅似的。可是,裁判的面部表情始终没变。两小时后,我看到裁判在我的判卷下第二名的位置上打了圈。震惊之余,我高兴得当场就大喊大叫、乱蹦乱跳起来。    诗歌预赛后,我穿过走道,来到了讲演术的房间外,慢慢地走上讲台,一边走,一边想着我的演讲。裁判一直注视着我。我不去关注观众和裁判,而是全力集中在我的演讲上,尽情发挥。从而,我毫不意外地进入了半决赛。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我和我的伙伴们都为自己是不是能够进入下一轮比赛而焦虑。1:30左右,名单贴出来了。我的名字赫然列在两个演讲术小组里,我真兴奋。    我站在榜前时,一位另一个学校的女孩跑过来和我谈话。    “我对你进入下一轮的诗歌比赛很有信心,”她说。    “噢,你看到我了?”我问。    “是的,事实上,我和你是一组的。”她说。    “你在我那一组?你有没有……”我问她。    “没有。”她说,“不过,我没有组里的其他人好。你确实是可敬的。”    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不知怎么的,我为她没有胜出而感到歉疚。至少,她不像是那种报复型的人。我的处境非常尴尬,但是她的微笑那么令人鼓舞,以至于很快就没有了尴尬的感觉。她对我说,她会来看我的诗歌半决赛,对于她的高姿态和真诚,我非常感动,也很高兴在我的诗歌比赛时可以面对亲切友爱的面容。    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结交了各式各样的朋友。那天,我很高兴能以这种淳朴的方式交上新朋友。    老爸点评:    这段流水账,摘自高倩写的参加第一次比赛的随记,繁复琐碎。摘录在此的只占原文的一小半篇幅,读来仍觉头晕厌倦。作为当事人,每年参加几十场这样的比赛,她似乎总是情绪高昂,乐在其中。    经常外出到一两百公里以外的城市参加比赛,学习的时间少了,得到了什么呢?    我看,至少是开阔了视野。比赛中发现知识不足,提醒自己要扩展知识面。每场比赛几百人参加,各校的尖子都凑到一起,比武的圈子就不局限于一个学校了。来自各地的老师评委,可以让你领略不同老师的风格。这样一个赛场,形成一个微缩的社会,是个大开眼界的机会。女儿在这种场合结识了不少各地各校的“精英”,既是朋友,也是对手。比完了武,就成了朋友。这个局面一打开,全州哪个学校有何特点、有什么高手,她都了如指掌。不是说,要知己知彼吗?她从来都不把自己的目标和战场定位在这个小城里。  耗时间的演讲比赛(3)    从未上过演讲课的女儿,高中第一年在演讲队就战绩可嘉,期末夺得唯一的最佳新手奖。无论是初赛第八名还是决赛第一名,对她来说都意义非凡。从几百道题中抽出一道,仅用30分钟时间即席准备演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综合能力的锻炼和考验。这样的能力训练,是律师职业的准备,是期望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所不可或缺的。  选美:另类挑战    从未参加过选美的高倩这回要参加这一全得州的竞选活动,为的是尝试不一样的挑战。从筹款到登台,与经验丰富的对手们一搏,不期而然地从133名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入决赛的12名选手之一。    女儿拿到得州“美少女”比赛的资料,一时心血来潮忙起来。她对我们宣告,要参加这项比赛。    美国选美比赛五花八门,她所参加的是得州美少女(TexasTeen)比赛,参赛者为13岁到18岁的在校学生,女儿这年16岁。这个选美只限在优秀学生中进行,根据资料介绍,“只邀请那些在州一级学业优秀又已为公众承认的具有优秀个人成就、领导才能和艺术才能的女孩子参加”。学校选定她为候选人,再由她自己申请以获得邀请资格。这个比赛的评判标准有:学校和社区服务成就、个人自我建设、笔试问答、学术成就、裁判的面试、晚礼服和舞台表演。    女儿将申请表填好,又准备了简历、学校成绩单和SAT成绩单、申请信和照片,寄给主办单位。几个星期后,接到通知,她被正式邀请参加这个全州性的比赛。    美国大小选美都要收报名费,传统上这笔费用都是参赛者去找赞助商赞助,包括参赛者的服装、旅费等。    她“讨钱”也不去登门磕头,而是在家里发“公文”,分别给我们的牙医、保险代理、电脑公司写征求赞助的信。过几天,又分别挂电话“催账”。很快,足不出户,400美元的赞助款收齐了。    1998年6月底的一天,我们开车到达拉斯市。到宾馆报到时,看到会堂大厅前摆着各种奖牌,比赛除了最终选出的“小姐”有后冠、奖金和奖品外,其他11名进入决赛的也将获得奖牌。开始只是想“玩一玩”的女儿,这时眼睛一亮,满怀希望,准备奋力一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