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TXT论坛 xy16850为您整理!! xy16850 只出精品!! ^O^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到爱TXT论坛 t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 人类的故事 房龙 著 刘海 译 前言 汉斯及威廉: 当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我的那位引导我爱上书籍和图画的舅舅,答应带我做一次永难忘怀的探险——他要我跟他一起上到鹿特丹老圣劳伦斯教堂的塔楼顶上去。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教堂司事拿着一把足以与圣彼得的钥匙相媲美的大钥匙,给我俩打开了那扇通往 塔楼的神秘大门。“等你们下楼出来时”他说,“拉拉铃就行啦。”说完,在生锈的铰链发出的吱吱声中,他关上了门,一下子将繁忙街道的喧嚣隔在我们身后,把 我们锁进了一个崭新而陌生的世界里。 在我生命中的头一回,就发觉了“可听见的寂静”这种现象。当我们踏上第一段楼梯时,在我的自然现象的有限知 识里面又增加了另一种经验——可触摸得到的黑暗。一根火柴为我们指引出向上的路。我们上到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 ...一层层不断往上,数不清是第几层,前面的楼梯却仿佛无穷无尽。最后,我们猛然走进一片巨大的光泽之中。塔楼的这一层与教堂的顶部齐平,用作储藏室, 散乱地堆放着许多古老信仰的圣像。这座城市的善良居民们在很多年前就弃绝了这种信仰,在被抛弃的圣像们身上,积满了厚厚的灰尘。那些对我们的先人意味着生 和死的重要事物,在这里论为了尘埃和垃圾。勤劳的耗子在这些雕像间搭了窝,永远警觉的蜘蛛还在一尊仁慈的圣像伸出的双臂间结了网。 再上一层楼梯,我们终于发现光亮来自这里敞开的窗户。沉重的铁条嵌在巨大的窗户上,其间出入的上百只鸽子把 这个高处不胜寒的地方当成了他们惬意的居所。风透过铁栅吹进来,空气中浸润着一种神秘而令人愉悦的音乐。仔细一听原来那是从我们脚下传来的城市的声音。遥 远的距离将它们过滤得澄澈而干净了。 楼梯到这一层就没有了,再往上必须爬梯子。爬完第一架梯子(它又旧又滑,你必须小心翼翼踩稳每一级)迎接我 们的是一个崭新而伟大的奇迹——城市的时钟。我仿佛看见了时间的心脏,我听见了飞速流逝的时间那沉重的脉搏声,一秒、两秒、三秒,一直到六十秒。这时,随 着一阵猛然的震颤声,所有的齿轮仿佛一齐停止了转动,被从永恒的时间长河中切割了下来。再上一层是许许多多的钟。有忧雅的小钟,还有体形巨大、令人害怕的 巨型大钟。房间正中是一口大钟。当它在半夜敲响,告之某一处大火或洪水的消息时,我总是吓得浑身僵硬、汗不敢出。而现在,大钟却笼罩在寂寞庄严的气氛里, 仿佛正在回思过去600年里,它和鹿特丹人民一道经历了那些欢乐和哀愁。大钟的身边是挂着一些小钟,它们整齐规矩的样子活像老式药店至摆放的大口瓶子 我们接着往上爬,再度进入一片漆黑当中。此时,梯子也比刚才的更陡峭、更危险。爬着爬着,突然间,我们已经 呼吸到广阔天地的清新空气了。我们到达了塔楼的最高点。头上是高远的碧空,脚下是城市——一个积木搭建的玩具般的城市。人们像蚂蚁似的匆匆来去,人人专注 于自己的心思,忙着自己的事情。远处,在一片乱石堆外,是乡村宽广的绿色田野。 这是我对辽阔世界的最初一瞥。 从此一有机会,我就上到塔楼顶上去自得其乐。登上楼顶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可我体力上的付出却得到了充分的精神回报。 并且,我清楚这份回报是什么。我可以极目纵览大地和天空,我可以从我好心的朋友——塔楼看守人那里听到许许 多多的故事。在塔楼的一个隐蔽的角落里搭着一间小房子,看守人就住在里面。他负责照顾城市的时钟,也是呵护其它大小钟的细心的父亲。他还密切地注视着城 市,一有火灾的迹象就敲钟发出警讯。 他熟悉历史故事,它们对他来说都是活生生的事情。“看那儿”他会指着一处河弯对我讲道,“就是在那儿,我的 孩子,你看见那些树了么?那是奥兰治亲王挖开河堤,淹没大片田地的地方。为拯救莱顿城,他必须这么做。”他还给我讲老梅兹河源远流长的故事,讲解这条宽阔 的河流如何由便利的良港变成壮观的大马路的。还有著名的德·鲁伊特与特隆普的船队的最后出航。他俩为探索未知的海域,让人们能自由航行于茫茫大洋之上,而 一会不返了。 再看过去是一些小村庄,围绕在护佑它们的那座教堂四周。很多年前,这里曾是守护圣徒们居住的家。远处还能望 见德尔夫的斜塔。它高耸的拱顶曾目睹了沉默者威廉遭暗杀的过程。格罗斯特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最初的拉丁文语法分析的。再远些那长而低的建筑就是高达教堂, 也是一位智慧的威力超过国王军队的伟人早年曾居住在这是。他就是举世闻名的埃拉斯穆斯高达教堂收养的孤儿. 最后,我们的目光落在了浩瀚海洋的银色边际级上。它与近在脚下的大片屋顶、烟囱、花园、学校、铁路等建筑形 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们把这片拼凑的大杂偿称为自己的“家”但塔楼却赋予了这旧家新的启示。从塔顶上俯瞰下去;那些混乱无章的街道和市场,工厂与作坊,历历 变成了人类能力和目标的井然有序的展示。更有益的是,纵览围绕在我们四周的人类的辉煌过去,能使我们带着新的勇气,回到日常生活中,直面未来的种种难题。 历史是一座雄伟壮丽的经验之塔,它是时间在无尽的逝去岁月中苦心搭建起来的。要登上这座古老建筑的顶端去一览众山并非易事。这里没有电梯,可年轻人有强健有力的双脚,能够完成这一艰苦的攀登。 在这里,我送给你们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当你们返回时,你们就会理解我为何如此热情了。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第一章 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人类一直以来都生活在一个巨大问号的阴影下面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儿来? 我们要去向哪里? 凭着坚持不懈的勇气与毅力,人类慢慢将这个 问题推向越来越远的边界,朝着我们希望找到答案的天际步步逼近。 可迄今为止,我们还没能走出多远。 我们知道的依然少得可怜。但我们至少能以相当精确的程度,推测出许多事情来。 在这一章,我要告诉你们,人类历史的舞台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如果我们以一定长度的直线来代表动物生命可能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那么在它下面那条最短的线则表示人类(或多少类似人的生命)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时间。 人类是最后出现在地球上,却最先学会用脑力征服大自然的。这就是我们打算研究人,而非研究猫、狗、马或其它动物的原因。要知道,在这些动物身后,同样也留下了许多就其自身来说非常有趣的历史。 最初,我们居住的这颗行星(就目前所知),是燃烧着的一个巨大球体。可相对于浩瀚无边的宇宙,它只不过是一 块微小的烟云。几百万年过去了,它的表面渐渐地燃烧殆尽,并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岩石。在这片生机全无的岩石之上,暴雨无休无止地下着,雨水将坚硬的花岗岩慢 慢地侵蚀掉,并把冲刷下来的泥土带到了雾气笼罩的高峰之间的峡谷。最后雨过天霁,太阳破云而出。遍布这颗星球上的众多小水洼逐渐扩展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海 洋。 随后的某一天,最美妙的奇迹发生了: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终于出现了生命。 第一个活着的细胞漂流在大海之上。 它毫无目标地随波飘荡了几百万年。在此过程中,它慢慢发展着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在环境恶劣的地球上能更容易地生存下去。这些细胞中的部分成员觉得呆在黑沉沉的湖泊和池塘的底部最舒适不过,于是它们在从山顶冲刷到水底的淤泥间扎下根来,变 成了植物。另一些细胞则情愿四处游荡,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有节的腿,像蝎子一样,在海底植物和状似水母的淡绿色物体间爬行。还有一些身上覆着鳞片的细胞,它们凭借游泳似的动作四处来去,寻找食物。慢慢地,它们变成了海洋里繁若晨星的鱼类。 与此同时,植物的数量也在不断滋长,海底的空间已经不够容纳它们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开辟新的栖息地,很不情愿地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岸上安了新 家。每天早晚的潮汐淹没了它们,让它们品尝到故乡的咸味。除此之外的时间里,它们不得不学习如何适应不舒适的环境,争取在覆盖地球表面的稀薄空气里生存下 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自在地生活于空气里,就像以前在水中一样。它们的体形逐渐增大,变成了灌水和树林。最后,它们还学会如何开出美 丽的花朵,让繁忙的大黄蜂和鸟儿将自己的种子带到远方,使整个陆地都布满碧绿的原野和大树的浓荫。 此时一些鱼类也开始迁离海洋。它们学会既用鳃,也用肺呼吸。我们叫它们两栖动物,意思是,它们在水里和陆上都能活得同样悠游自在。你在路边看见的第一只青蛙就能告诉你身为两栖动物穿梭于水陆之间的乐趣。 一旦离开了水,这些动物会变得越来越适应陆上生活。其中的一些成为了爬行动物(那些像蜥蜴一样爬行的动物),他们与昆虫们一起分享森林的寂 静。为便于更迅速地穿过松软的土壤,它们逐渐发展自己的四肢,体形也相应地增大。最终,整个世界都被这些身高三十到四十英尺的庞然大物占领。若它们跟大象 玩耍,就如同体形壮硕的成年猫逗弄自己的小惠子。这些庞然大物就是被生物学手册称为鱼龙、斑龙、雷龙等等的恐龙家族。 后来,这些爬行动物家族中的一些成员开始到上百英尺高的树顶会生活。它们不必再用腿来走路,可迅速地从一棵 树枝跃到另一棵树枝,却变成了树上生活的必需技能。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间的部分皮肤逐渐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肉膜,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长出了羽毛, 尾巴则成为了方向航。就这样,它们开始在树林间飞行,最终进化成真正的鸟类。 这时,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所有这些庞大的爬行动物在短时间内悉数灭绝。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长 得过于庞大,以至行动困难,再不能游泳、奔走和爬行。它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肥美的厥类植物和树叶近在咫尺,却活活饿死。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 年的古爬行动物帝国到此就覆灭了。 现在,地球开始被不同的动物占据。这些动物属于爬行动物的子孙,但其性情与体质都迥异于自己的先祖。它们用乳房“哺事”自己的后代,因此现代科学称这些动物为“哺乳动物”。它们褪去了鱼类身上的鳞甲,也不像鸟儿那样长出羽毛,而是周身覆以浓密的毛发。由此,哺乳动物发展出另一些比之其它动物 更有利于延续种族的习性。比如雌性动物会将下一代的受精卵孕含在身体内部,直至它们孵化;比如当同时期的其它动物还将自己的子女暴露于严寒酷热,任其道猛 兽袭击时,哺乳动物却将下一代长时间留在身边,在它们无法应付各种天敌的脆弱阶段保护它们。这样,年幼的哺乳动物便能得到更佳的生存机会,因为它们能从母 亲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如果你看过母猫是如何教小猫照顾自己,如何洗脸,如何捉老鼠等等,你就能理解这一点了。 不过关于这些哺乳动物,不用我告诉你很多。它们遍布你的四周,你早已熟悉。它们是你日常生活的同伴,出没于街道和你家的房屋。在动物园的铁栅栏后面,你还能一睹你那些不太熟悉的表亲们的尊容。 现在,我们来到了历史发展的分水岭。此时,人类突然脱离了动物沉默无言、生生死死的生命过程,开始运用脑子 来掌握自己种族的命运。一头特别聪明的哺乳动物在觅食和寻找栖身之所的技能方面,大大超越了其他动物。它不仅学会用前肢捕捉猎物,并且通过长期的训练,它 还进化出类似手掌的前爪。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它还学会了用两条后腿站立,并保持身体的平衡。(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动作,尽管整个人类已经有上百万年 直立行走的历史,可每一个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得从头学起。) 这种动物一半像猿,一半像猴,可比两者都要优越,成为了地球上最成功的猎手,并且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活。为了更安全,更便于相互照顾,它们常常成群 结队地行动。一开始,它只能发出奇怪的咕喀声、吼声,以此警告自己的子女们正在迫近的危险。可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它竟然学会了如何用喉音来交谈。 你也许觉得难以置信,这种动物就是我们最初“类人”的先祖。 第二章 人类最早的祖先 对于“真正”的人类最初是什么模样,我们知之甚少 他们没有照片和图画留传下来。不过在古代土壤的最深处,我们能不时地挖到他们的几片骨头。这些骨头与一些早已在地球表面消失的动物们的碎骨静静地躺在一起,昭示着地球的巨大变迁。人类学家,也就是那些把人类当作动物王国的一员,终其一生来潜心研究的渊博科学家们,拿到这些碎骨,长时间的加以揣摩,现在已能相当精确地复制出我们早期始祖的模样来了。 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外表丑陋、毫无领力的哺乳动物。他不仅身材比现代人矮小许多,而且长期的风吹日晒,还使他的皮肤变成了难看的暗棕色。他的头上、手上、腿上以及全身的大部分皮肤都覆着长而粗糙的毛发。他的手指细而有力,看上去像猴的爪子。他长着一个低陷的前额,下颚看起来像那些惯于把牙齿当刀叉的食肉野兽。他赤身裸体,除偶尔看见咆哮的火山以燃烧的岩浆和浓烟吞噬大地,还不知道什么是火。 他住在大森林的阴暗潮湿处。直到如今,非洲的俾格米原始部落还住在这样的地方。当他感到阵阵袭来的饥饿,他就大吃生树叶和植物的根茎,或者从愤怒的鸟儿那里偷走鸟蛋,喂给自己的孩子。运气不错时,经一番漫长而耐心的追逐,他能抓到一只松鼠、小野狗或老鼠什么的,开开荤。他吃什么都生吞活剥,因为他还未发现经火烤过的食物味道要好一些。 白天,这些原始人在莽莽林海中四处潜行,寻找可吃的东西。一俟黑暗降临大地,他便把自己的妻女藏进空树干或巨石后面。凶猛危险的野兽遍布他的四周,它们惯于在夜间悄悄活动,为它们的配偶和幼仔寻找食物。它们很喜欢人肉的味道。这是一个你要么吃野兽,要么被野兽吃的世界,人类早期的生活非常悲惨,充满了恐惧和痛苦。 夏天,人类被烈日炙烤;冬天,他的孩子冻死在自己怀里。当他不小心弄伤了自己(追猎野兽是很容易摔断骨头或者扭伤脚踝的),没人可以照顾他,只能在惊恐和疼痛中自生自灭。 就像动物园会充斥着动物们林林总总、稀奇古怪的叫声一样,早期的人类也喜欢发出急促不清的怪叫。也就是说,他不断地重复着一些相同的胡言乱语,因为他喜欢听见自己的声音。日子长了,他突然意识到,可以用这种喉部发出的声音去提醒同伴。当某种危险悄然接近的时候,他便发出具有特定含义的尖叫,比如“那儿有一只老虎”或者“这边来了5头大象”。同伴听见他的警告,也向他回吼几声,表示“我看见它们了”或者“我们快跑开藏起来吧”。这大概就是所有语言的起源。 可正如我前面讲过的,我们对这些起源知道的非常之少。早期的人类不会制造工具,不会修建房屋。他活着,死去,除了留下几根锁骨与头骨的碎片,再没有其它线索可以追寻他们生存的踪迹。我们只知道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曾生活着某种哺乳动物,他们与其它所有的动物都截然不同。他们可能是由一种像猪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们学会了用下肢直立行走,把前爪当手来使用。他们与恰巧是我们直接的祖先的动物可能具有某种联系。 总之,我们对人类祖先知道的就这些,其它的秘密仍然匿于沉沉黑暗之中。 第三章 史前人类 史前人类开始为自己制造工具 早期的人类不懂得时间的含义,他们从不记录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悼亡日,也不理解什么叫日、月、年。可通过一种普遍的方法,他们跟上了季节变迁的轨迹。他们发现,寒冷的冬天过后,温暖惬意的春天总是翩然而至;随着春天慢慢地变成炎夏,树上的果实饱含浆汁,野麦穗迎风招展,等待收割;然后夏天结束,阵阵狂风卷光树上的叶子,一些动物已准备好漫长的冬眠了。 这时,一件不同寻常的恐怖事情发生了,它与气候有关。暖和的夏日姗姗来迟,果实无法长熟。那些本来覆盖着绿草如茵的群山之顶,现在却为一层厚厚的积雪所笼罩。 随后的一天早上,一群野人突然从山上摇摇晃晃地冲下来。他们与住在山脚下的居民很不相同。他们瘦弱干枯,看起来已经挨饿好久。本地的居民听不懂他们卿卿咕咕的语言,可看样子;他们好像在说自己想吃东西。本地的食物不足以同时养活老居民和新来者,当过了几天他们还赖着不走,于是一场可怕的战斗发生了。人们相互撕咬,发疯般地肉搏。有的全家被杀死,其他人则逃回山区,死于下一场袭来的暴风雪。可住在森林里的居民也吓坏了。现在,白昼变得一天比一天短,而夜晚却冷得异乎寻常。 最后,在两山之间的裂缝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色小冰块。它们迅速地变大,长成巨大的冰川,沿山坡滑下来,把巨大的石块推进山谷。在雷鸣般的响声中,裹挟着冰块、泥浆和花岗岩的巨流呼啸着卷过森林,许多人在睡梦中就遭受了灭顶之灾。百年的老树被齐腰折断,倒在燃烧起来的森林里。随后,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绵绵不绝的大雪下了一个又一个月。所有的植物都冻死了,大批动物逃往南方,去寻找温暖的太阳。人类肩挑手打,背起年幼的孩子,跟动物一起踏上了逃难的旅程。可他们跋涉的速度比用四肢奔跑的动物慢了许多,严寒却毫不留情地在身后紧紧追赶。他们不得不迅速想出办法,否则只能坐以待毙。事实证明,他们更情愿开动脑子。在冰川纪,有四种情形对地球上的人类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可他们都—一想出了对付的办法,使自己幸免于难。 首先,人类必须穿衣服御寒,否则只能冻死。于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制造捕猎的陷阶:挖一些大坑,上面覆以枝条和树叶,一俟熊和鬣狗掉下去,便用石块砸死它们,用它们的毛皮做大衣。接下来是解决住房的问题。这很简单。许多动物都有睡黑乎乎的山洞的习性。现在,人类也学动物的样子。他们把动物们赶出这些温暖的巢穴,自己住了进去。 即便有毛皮大衣穿、有山洞住,天气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是太寒冷了。老年人和小孩成批地死去。这时,人类中的一个天才想出了用火御寒的主意,他记得有一次在森林里差点被火烤死。那时,火是一个凶险的敌人。可在眼下的冰天雪地里,火很有希望变成一个助人为乐的朋友。这位天才把枯树干拖进山洞,从一棵着火的树上取下一根燃烧的枝条,点着了洞里的枯树干。熊熊的火光一下子使得黑暗寒冷的洞穴变成了一个温暖宜人的小房间。 一天傍晚,一只死鸡不小心掉进了火堆。一开始,没人在意这事儿,直到烤熟的阵阵香味飘进人们的鼻孔。啃一口尝尝,人们发现,烤熟的肉食味道比生吃好上许多。于是,人类终于抛弃了长期以来与动物一样生吃食物的习惯,开始做起熟食来了。 慢慢地,几千年的冰川纪过去了。只有那些脑子最聪明、最肯动手的家伙们幸存了下来。他们必须日夜不停地与寒冷、饥饿搏斗,他们被迫发明出种种工具。他们学会了怎样磨制锋利的石斧,制造石锤;为度过漫长的寒冬,他们必须储存大量的食物;他们发现能用黏土制成碗和罐子,放在阳光下晒硬后使用。就这样,时时威胁着要毁灭整个人类的冰川纪,到头来却变成了人类最伟大的导师。因为它迫使人类运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第四章 象形文字埃及人发明了书写术,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从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这些最早的祖先生活在欧洲的荒野上,他们迅速学习着许多新事物。可以肯定,到某个时候,他们必将脱离野蛮人的生活,发展出一种属于自己的文明。不出所料,他们与世隔绝的状态完结了。他们被发现了。 一个来自神秘南方的旅行者,勇敢地跨过海洋,越过沿途的高山,来到欧洲大陆的野蛮人中间。此人来自非洲,他的故乡名叫“埃及”。 在西方人看见刀叉、车轮、房屋等等文明之物前的几千年,位于尼罗河谷的埃及便已发展出一种高级的文明。现在,我们要离开自己尚处穴居阶段的祖先,去拜访一下地中海南岸和东岸的人们。那里是人类文明的第一个摇篮。 古埃及人教会了我们许多东西。他们是优秀的农夫,精通灌溉术。他们建造的神庙不仅被后来的希腊人仿效,而且还是我们现代教堂的最初蓝本。他们发明的日历能精确地计量时间,稍加修改后,一直沿用至今。最重要的是,古埃及人发明了为后人保存语言的方法—一文字。 如今,我们每天都在阅读报纸、书籍、杂志。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读书写字是从来都有的事情。可事实上;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书写和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近才出现的创举。如果没有文字记录的文献,人类便会像猫狗一样。猫狗只能教下一代一些简单的东西,因为它们没有掌握一种方选,能把前面一代代猫狗的经验保存下来,全部传给下一代。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人来到埃及。他们发现整个尼罗河谷遍布一种奇怪的小图案,它似乎和这个国家的历史有关。可罗马人对任何“外国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也就没对这些雕刻在神庙和宫殿墙上,或是描画在无数纸莎草纸上的奇怪图案刨根究底。最后一个懂得这种神圣宗教艺术的埃及祭师,在好几年前就已经死去。失去独立的埃及此时就仿佛是一个充斥着重要历史记录的大仓库,没有人能够破译,也没人想去破译。因为它们对人或兽都没有任何尘世的价值。 1700多年过去了,埃及依然是一片神秘的国土。到1789年,一位姓波拿巴的法国将军正好率部路过东非,准备对英属印度殖民地发动进攻。他还没能越过尼罗河,战役失败了。不过很凑巧的是,法国人这次著名的远征却无意之中解决了古埃及图像文字的难题。 一天,一位年轻的法国军官,厌倦了罗塞塔河边(尼罗河口)窄小城堡里的单调生活,决定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废墟去溜达一番,翻检古文物。就这样,他找到了一块让他迷惑不解的石头。像埃及的其它东西一样,它上面刻有许多小图像。与此前发现的别的物件不同的是,这块特别的黑玄武岩石板上刻有三种文字的碑文,其中之一是人们知道的希腊文。“只要把希腊文的意思和埃及图像加以比较,”他推论道,“马上就能揭开这些埃及小图像的秘密。” 这办祛听起来简单,可要完全揭开这个谜底,是20年过后的事情。1802年,一位叫商博良的法国教授开始对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上的希腊和埃及文字进行比较。到 1823年,他宣布自己破译了石碑上14个小图像的含义。不久,商搏良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可埃及文字的主要法则此时已大白于天下了。今天,我们了解的尼罗河流域的历史要比密西西比河的清楚得多,因为我们拥有了整整4000年的文字记录。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个字眼的原义为“神圣的书写”)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异常重要的角色,其中几个字历经变动还融入了我们现代的字母中。所以,你应该稍微了解一下这个5000年前使用的极富天才的文字体系,要知道,是它首次为后人保留了前人说过的口语。 当然,你是知道图像语言的。我们西方流传的每一个印地安故事都有专门的一章,用以介绍印地安人使用的奇怪小图案。它们传递着诸如有多少野牛被杀或者有多少猎手参加某一次围猎之类的信息。一般来说,理解这些信息是不难的。 不过,古埃及文字可不是简单的图像语言。尼罗河畔的人民早就聪明地跨越了这一原始的阶段。他们的小图像代表着比图案本身更多的意思。现在,我将试着给你们解释一下。 设想你就是商博良,你正在检视着一叠写满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纸莎草纸。这时,你遇上一个图案,画的是一个男人拿着一把锯子。你会说:“好啊,它的意思当然是指一个农夫拿着锯子出去伐木。”然后,你又看另一张纸。它讲的是一位皇后在82岁高龄时死去的故事。在句子中间,你再次看见了这个男人拿着一把锯子的图像。82岁的皇后当然不会去做伐木之类的事情。这个图像肯定代表着别的意思。可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法国人商搏良最终为我们揭示的谜底。他发现,古埃及人是第一个运用了“语音文字”的人。这种文字再现了口语单词的声音,凭着一些点、划、撇、捺,它让我们能够把所有的口头语言都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让我们回到一个男人拿着—把锯子的图案上。“锯”(saw)这个单词,它一方面意味着你在木工店看见的一件工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动词“看”(to see)的过去时。 这个单词在古埃及是这样变化的:首先,它只代表着图案中特定的工具“锯子”。后来, 这个意义逐渐失去了,它变成了一个动词过去时。经过了几百年,古埃及人把这两种意义都扔掉了,图案 只代表一个单独的字母,即“S”。我举一个简单的句子来说明我讲的意思。这里有一个现代的英文句子,用古埃及文字表达如下: 图案 或者表示长在你脸上、让你能够看见大千世界的圆圆的东西(眼睛),或者代表“我”(I),也就是那个正在说话的人。 图案 或者表示一种采蜜的昆虫(蜜蜂),或者代表动词“是”(to be)。最后,它变成了“成为”(be-come)或“举止”(be-have)之类动词的前缀。在这个句子中,紧随其后的图案为 ,它的意思是“树叶”(leaf)、“离开”(leave)或“存在”(lieve),这三个词的发音相同。 接下来的图案又是“眼睛”,前面已经讲过它的意思。 最后,你遇上了图案 它是一只长颈鹿。这个词属于古代埃及图像语言保留的一部分,而象形文字就是从这种古老的图像语言中发展而来的。 现在,你可以根据读音很容易的读出这句用象形文字写的话。 “我相信我看见了一只长颈鹿。”(I believe l saw a giraffe.) 发明这种象形文字体系后,古埃及人又用了数千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它,直到他们能够用它记录任何想表达的东西。他们用这种文字告知朋友消息,记录商业帐目,描述自己国家的历史,以便后人能从过去的失误中汲取教训。第五章 尼罗河河谷人类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河谷 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人们四处觅食、逃避饥饿的记录。哪里食物丰足,人们就迁徙到哪里去安家。 尼罗河河谷肯定在很早的时期就已名声在外。从非洲内陆、从阿拉伯沙漠、从亚洲西部,人们成群结队地涌入埃及,分享那里富饶的农田。这些外来者组成了一个新的种族,称自己为“雷米”或“人们”,正如我们有时称美洲为“上帝的国土一样”。他们有理由感激命运之神把他们带到了这块狭长的河谷地带。每年夏季,泛滥的尼罗河将两岸变成浅湖;洪水退去,留下几英寸厚的肥沃黏土,覆盖着所有的农田和牧场。 在埃及,仁慈的尼罗河替代了大量的人力,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批大城市的居民得以养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耕地都位于河谷地带。可通过一个由许多小运河及长等吊桶构成的复杂提水系统,河水从河面被引至堤岸的最高处,再由一个更精密的灌溉沟渠网,将水分配到各处的农田。 史前人类通常要1天劳动16个小时,为自己的家人和部落成员寻找食物。可埃及的农民和城市居民却拥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他们把这些空余时间用于制作许多仅具装饰性而毫无实用价值的东西。不仅如此。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脑子能用来想各式各样、希奇古怪的念头。这些念头与日常的吃饭啊、穿衣啊、睡觉啊、为小孩子找个住处啊都毫无关系。比如星星来自那里?那些电闪雷鸣究竟是谁制造的?是谁使尼罗河水规规矩矩的按时涨落,让日历可以据此制定出来?还有他自己,一个被死亡和疾病团团包围,却同样能感受幸福与欢笑 的奇怪生物,又是谁呢? 他问了许多这样的问题,有人则恳切地走上前来,尽其所能地加以解答。古埃及人把这些负责解答问题的人称为“祭司”,他们是思想的守护者,倍受一般老百姓的尊重。他们学识渊博,被委以用文字书写历史的神圣职务。他们懂得,人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这是大有害处的。他们将人们关注的目光引向来世。到那时,人的灵魂将居住在西部的群山之外,并将向威力无穷、掌管生死的大神奥赛西斯汇报自己前世的作为,神则根据他们的德行做出裁决。事实上,祭司们过分强调在大神奥赛西斯与艾西斯国土里的来世生活了,这使得古埃及人将此生仅仅当作是为来世所做的短暂准备,把富绕而生机勃勃的尼罗河谷变成了一块奉献给死者的国土。 很奇怪的是,古埃及人渐渐相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今世的寄身之躯,他的灵魂也就不可能进入奥赛西斯的国土。因此当人一死,他的亲属们马上便对其尸体进行处理,涂上香料和药物防腐。然后,放在氧化钠溶液里浸泡数星期,再填以树脂。在波斯文里,树脂读作“木米乃”(Mumiai),因此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便被称为“木乃伊”(Mummy)。木乃伊用特制的亚麻布层层包裹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特制棺材中,运往死者最后的安居之所。不过,埃及人的坟墓倒是像一个真正的家,墓室里摆放着家具和乐器(以打发等待进入奥赛西斯国土的沉闷岁月),还有厨师、面包师和理发师的小雕像环立四周(这样墓室的主人就能体面地梳洗、进食,不至于胡子拉茬的四处乱走)。 最初,这些坟墓是建在西部山脉的岩石里面,随着埃及人向北迁移,他们不得不在沙漠里为死者建造坟墓。不过,沙漠里充斥着凶险的野兽和同样凶险的盗墓贼。他们闯进墓室,搬动木乃伊,窃走随葬的珠宝。为防止这种亵读死者的行为发生,古埃及人在死者的坟墓之上建起小石冢。后来,随着富人们相互攀比,石冢被越建越高,大家都争着要建最高的石冢。创造最高纪录的是公元前13世纪的埃及国王胡夫法老,也就是希腊人所说的芝奥普斯王。他的皇陵被希腊人称为金字塔(在古埃及文里,“高”为Pir- ern-us),高达500多英尺。 胡夫金字塔占地13英亩,其占地面积相当于基督教最大建筑圣彼得教堂的3倍。在 2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 10余万奴隶马不停蹄地从尼罗河对岸搬运石材,将其运过河(他们是怎样完成这项不可思议的工作的,我们仍不知道),再有条不紊地将巨石拖过宽阔的沙漠,最后将其吊装到适当的位置。胡夫法老的建筑师和工程师们异常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一直到今天,虽然几千吨巨石从各个方向经历了长达数千年的重压,但是通往造老陵墓中心的狭长过道丝毫未曾变形。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埃及的盛衰 尼罗河是人类的好友,可有时候,它又像一位严厉的监工。它教会了生活在两岸的人们“协作劳动”的艺术。他们依赖彼此合作的力量,一起建造灌溉沟渠,修筑防洪堤坝。这样一来,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邻人和睦相处。这种互利互惠的联系很容易发展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国家。 后来,有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他的权力和威望逐渐膨胀,超过了所有的邻居们。这个人不但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社区的领袖,而且当嫉妒的西亚邻居入侵这个富饶河谷时,他还担当了抵御外敌的军事首脑。到后来,他终于变成了人们的国王,统治着从地中海沿岸到西部山脉的广袤土地。 不过,古埃及法老(法老一词意为“住在大宫殿里的贵人”)的种种政治冒险事业,很少让那些勤苦耐劳的农夫们感兴趣。只要不被强征超过合理限度的赋税,只要不加重过分繁重的劳役,他们就愿意像敬爱大神奥赛西斯一样,接受法老们的统治。 可一旦某个外族入侵者闯入,剥夺掉他们的所有,情况便会变得很悲惨。经过2000年的独立之后,一个名为希克索斯的野蛮的阿拉伯游牧部落闯入了埃及,统治了尼罗河河谷达500年之久。希克索斯人横征暴敛,极不受欢迎。同样不受欢迎的还有希伯来人(犹太人)。他们经长期流浪,穿过沙漠来到埃及的歌珊地定居。当埃及人丧失独立的时候,他们却帮助外国入侵者,充当入侵者的税吏和官员,深为埃及人所憎。 公元前 1700年后不久,底比斯的人民发动起义。经过长期的斗争,希克索斯人被逐出尼罗河谷,埃及重新获得了独立。 1000年之后,当亚述人征服整个西亚时,埃及沦为了沙达纳帕卢斯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7世纪,埃及再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接受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萨伊斯城的国王的统治。但在公元前525年,波斯国王甘比西斯占领了埃及。到公元前4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时,埃及也随之成为了马其顿的一个行省。亚历山太死后,他的一位将军自立为新埃及之王,建都亚历山大城,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埃及又一次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 公元前39年,罗马人来了。最后一代埃及君主,艳后克娄帕特拉竭尽全力挽救自己的国家。她的美貌和领力倾倒了罗马的将军们,其威力甚于数个埃及军团。她先后使罗马征服者悄撒大帝及安东尼将军拜倒在她脚下,靠美色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可在公元前30年,恺撒的侄子兼继承人奥古斯都大帝在亚历山大城登陆。他不是像自己过世的叔叔一样拜倒在这位妖艳女王的裙下,而是毫不犹豫地歼灭了埃及军队。他饶过克娄帕特拉一命,打算把她作为战利品之一,在返回罗马城的凯旋仪式上游街,去供罗马市民欣赏。克娄帕特拉知悉这一计划后,便服毒自杀了。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的一个省。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文明的第二个中心 现在,我将带你到最雄伟的金字塔之颠,让你想象自己拥有一双鹰一般锐利的眼睛。你将目光指向遥远的东方,越过大沙漠的漫漫黄沙,你将看见一块绿色的国土在闪烁微光,那是位于两条大河之间的一个河谷,《旧约全书》曾提到的乐土。这块充满神秘的仙境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国度”。这两条河分别叫“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称其为普拉图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叫迪克拉特河)。它们发源于亚美尼亚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就是挪亚逃难途中曾驻脚休息的地方。然后,它们缓慢的流过南部的平原,抵达波斯湾泥泞的海岸。它们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将西亚干旱的沙漠地区变成了肥沃的花园。 尼罗河谷吸引人们,是因为它供给了丰盛的食物。这块“两河之间的国土”同样因此倍受青睐。它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来自北部高山的居民和游荡在南部荒漠的部落都曾试图独占它,拒绝外人的进入。山区居民与沙漠游牧部落的长期争夺招致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只有最强悍、最聪明的人才能够存活下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会成为一个最强壮种族的家园,他们何以能创造一个在各方面都足与古埃及比肩的伟大文明。第八章 苏美尔人苏美尔人用刻在泥版上的楔形文字给我们讲述了闪米特人的大熔炉——亚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15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世纪。哥伦布想要找到一条通往香料群岛的水路,却意料之外地来到了美洲新大陆。一位奥地利主教出资装备了一支探险队,向东方去探寻莫斯科大公的家园,却无功而返。直到一代人之后,西方人才首次造访了莫斯科。与此同时,一个名为巴贝罗的威尼斯人考察了西亚的古迹,并带回有关一种神秘文字的报告。这种神秘的文字有的刻在伊朗谢拉兹地区许多庙宇的石壁上,更多的是刻在无数烘干的泥版上。 不过,此时的欧洲正忙于许多别的事情。直到18世纪末,第一批“楔形文字”泥版(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该文字的字母呈楔状)才由一个叫尼布尔的丹麦勘测员带回欧洲。极富耐心的德国教师格罗特芬德花了30年时间,破译了前面的四个字母,分别是D,A,R及SH,合起来正是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名字。又过了20年,英国官员罗林森发现了著名的贝希通岩壁换形文字,这才为我们打开了译解这种西亚文字的大门。 与破译楔形文字的难题相比,商博良的工作还算是轻松的。古埃及人至少运用了图像。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想出了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的主意,决定完全放弃象形文字的路子,逐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V形文字系统。相较之下,你很难看出它与象形文字之间有任何联系。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能明白我说的意思。 最初,将一颗“星星”用钉子刻在砖上,它的形状如下:。不过,这个图案太繁琐了。不久之后,当把“天空”的意思加在“星星”上时,该图案便被简化成:。它当然更难让人看明白了。同样,一头牛的写法从变为,一条鱼从变成。太阳最初是一个平面的圆圈,后来变为。如果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苏美尔人的写法;一条船看起来就会是 这种记录思想的文字系统看上去相当复杂,可在3000多年的时间里,苏美尔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以及所有那些曾进占两河之间富饶土地的种族,无一例外地使用过这种文字。 美索不达米亚的故事交织着连绵不断的征战与杀伐。最早,苏美尔人从北部来到这里,他们是住在山区的白种人,惯于在山顶之上祭祖他们的众神。进入平原地区后,他们开始堆造人工的山丘,并在山丘顶上修建祭坛。他们不会建造楼梯,因此用环绕高塔的倾斜长廊代之。现代的工程师借用了这个创意,正如我们今天的大火车站,由上升的回廊与楼层之间连接起来的。我们可能还借用过苏美尔人的其它创意,只是不自知而已。后来。苏美尔人被占领两河流域的其他种族同化,再也找不到踪迹,只有他们建造的高塔依然屹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之中。犹太人在流浪途中经过巴比伦时,看见了这些宏伟的建筑,便把它们称为“巴别塔”(通天之塔)。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40世纪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不久后便为阿卡德人所征服。阿卡德人是阿拉伯沙漠中讲同样方言的诸多部落的一支,这些部族被通称为“闪米特人”,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挪亚3个儿子之一的“闪”的直系后商。又过了1000年,阿卡德人被迫臣服于另一个 闪米特沙漠部落阿莫赖特人的统治。阿莫赖特人拥有一位伟大的国王—一汉漠拉比。他在圣城巴比伦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宫殿,并向其子民颁布了一套法律(汉漠拉比造典),使巴比伦成为古代世界管理最完善的帝国。接着,《旧约全书》曾记述过的赫梯人掠夺了这块富饶的河谷,他们把一切不能带走的东西通通摧毁。没过多久,他们被同样信仰沙漠大神阿舒尔的亚述人所征服。亚述人以首都尼尼微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囊括全部西亚与埃及的恐怖帝国,并向统治下的无数种族征收赋税。到公元前7世纪,同为闪米特部族的迎勒底人重建了巴比伦,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首都。迦勒底人最著名的国王尼布甲尼撒鼓励科学研究,我们当代的天文学和数学就是从沙勒底人发现的最基本的原理中发展而来的。 公元前538年,一支野蛮的波斯游牧部落侵占了这块古老的土地,推翻了迦勒底人的帝国。200年后,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他们,把这块富饶的河谷、众多闪米特部族的大熔炉,变成了马其顿的一个行省。随后又来了罗马人,罗马人之后是土耳其人。而美索不达米亚,这个世界文明的第二中心,终于沦为了一片广漠的荒原。只有那些巨大的土丘,在述说着这块古老土地昔日的光荣与沧桑。第九章 摩西犹太民族的领袖摩西的故事 公元前2000年的某一天,一支小而不重要的闪米特游牧部落踏上了流浪的旅程。他们离开位于幼法拉底河口的旧家园乌尔,想在巴比伦国王的领土内找一块新的牧场。国王的士兵驱赶他们,他们不得不继续向西流浪,希望找到一块无主的土地,以便安营扎寨。 这支游牧部落被称为希伯来人,我们通常叫他们犹太人。他们辗转而行,经过长时间的悲惨漂泊之后,终于在埃及得到了一小块栖身之地。他们在埃及居住了500多年,一直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后来当接纳他们的国家被希克索斯人征服时(参见“埃及的故事”),他们转而竭力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总算使自己的牧场得以保全。经过长期的独立战争,埃及人将希克索斯人赶出了尼罗河谷。此时,犹太人的厄运临头了。他们被贬为奴隶,被迫在皇家大道和金字塔工地上像牛马一样干活。并且,由于边境上有埃及士兵的严密看守,犹太人根本不可能逃出埃及。历经多年的磨难,终于有一位名叫摩西的年轻犹太人带领族人逃出了苦海。摩西曾常年居住在沙漠,那里的牧民遵循祖先的传统,拒绝被外国文明的安逸奢华所污染。摩西很欣赏祖先们的质朴美德,决意唤回族人对它们的热爱。 他成功地躲过了埃及追兵,带领族人来到西奈山脚下的平原中心。他曾在漫长而孤单的沙漠生活中,学会了敬畏闪电与风暴之神的力量。这位神统治着天庭,牧人的生命、取火和呼吸都有赖于他。此神是西亚广受崇拜的众神之一,名为耶和华。通过摩西对族人的教诲,耶和华成为了希伯来民族唯一的主宰。 一天,摩西突然离开犹太人的营地不见了,有人传言他是带着两块粗石板出去的。当天下午,乌云蔽日,风暴大作,人们望不见西奈山的山顶。可当摩西返回时,看啊,两块粗石板上已经刻满了耶和华在电闪雷鸣中对以色列民族说的话。从这时起,耶和华被所有犹太人奉为他们命运的最高主宰,唯一的真神。他教犹太人如何按十诫的训示去过圣洁的生活。 摩西带领犹太人继续其穿越沙漠的旅程,人们都跟随他。摩西告诉他们该吃什么,喝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在炎热气候中保持身体健康,他们都—一遵从。经过多年的艰难跋涉,犹太人终于来到一块快乐而富饶的土地。此地名为巴勒斯坦,意思是“皮利斯塔人的国度”。皮利斯塔人属于克里特人的一支,他们被赶出自己的海岛后,就在西亚海岸定居下来。很不幸的是,此时的巴勒斯坦内陆已经被另一支闪米特部族迎南人占据。然而犹太人奋力冲开道路,进入山谷,建立起许多城市。他们修筑了一座敬奉耶和华的宏伟庙宇,并将庙宇所在的城市命名为“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乡”。 至于摩西,此时的他已不再是犹太人的领袖了。他安详地望着远方巴勒斯坦的群山,然后永远闭上了疲倦的双眼。他一直虔诚而勤勉地工作,取悦耶和华。他不仅把族人从外国的奴役中带到了一个自由独立的新家园,他还使犹太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敬奉唯一神的民族。第十章 腓尼基人腓尼基人为我们创造了字母 腓尼基人是犹太人的邻居,同属闪米特部族。在很早的时候,他们沿地中海海岸定居下来。他们修筑了两座防备坚固的城市——提尔和西顿。没用多长时间,他们便垄断了西方海域的贸易。他们的船只定期开往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甚至还冒险地驶过直布罗陀诲峡,到锡利群岛采购锡。所到之处,他们建立起一些小型的贸易振点,称为“殖民地”。许多现代城市都起源于腓尼基人建立的小贸易站,比如加的斯和马赛。 腓尼基人买卖有利可图的一切东西,从未觉得良心不安。如果他们的邻居没有夸大其辞,那么腓尼基人就是既不诚实,也不正直的人。他们把装得满满的钱箱当成是所有正派公民的最高理想。事实上,他们极不招人喜欢,也从未交到过朋友。不过,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有价值的遗产—一他们创造了字母。 腓尼基人当然熟悉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不过他们觉得这些歪斜的笔划既笨拙又浪费时间。他们是凡事讲求实际的商人,不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雕刻这些繁琐的字母上。于是他们投入工作,发明了一种大大优于楔形文字的新文字体系。他们从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借来几个图案,并简化了数个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以牺牲旧有文字的优美外形为代价,追求书写的速度和效率,终于,他们将数千个不同的文字图案简化成短小而方便的22个字母。 后来,这些字母越过爱琴海传入希腊。希腊人为其增添了几个自己创造的字母,并将改进的字母系统带到意大利。罗马人对字母的外形稍加修改,又将它们教给西欧的野蛮部落。这些野蛮人即我们的祖先。这也是本书以起源于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而非以埃及象形文字或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来写作的原因。第十一章 印欧人印欧语族的波斯人征服了闪米特人与埃及人 古埃及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腓尼基人的世界已存在了将近3000年。这些河谷地带的古老民族日渐变得衰朽而疲惫。当一支精力焕发的新兴民族出现在地平线时,他们便注定了覆灭的命运。我们称这个新民族为‘印欧种族”,因为它不仅征服了欧洲,还使自己成为印度的统治者。 和闪米特人一样,这些印欧人属于白种人,但他们说一种全然不同的语言。这种语言被视为所有欧洲语言的共同起源,只有匈牙利语、芬兰语及西班牙北部的巴斯克方言例外。 当我们最早听说他们时,他们已经在里海沿岸居住了许多世纪。但有一天,他们突然收拾好帐篷,开始向北迁移,寻找新的家园。其中的一些人进入了中亚的群山;在环绕伊朗高地的山峰间居住了多个世纪。这也是印欧人被称为亚利安人的原因。其他人则朝着日落的方向前进,最终占据了整个欧洲平原。在讲到希腊和罗马时,我将告诉你这段故事。 现在,我们到了该追随亚利安人的时候了。在他们的伟大导师查拉斯图特拉(又名琐罗亚斯德)的带领下,许多亚利安人离开了山中的家园,沿湍急的印度河而下,一直来到海边。 其他人则宁愿留在西亚的群山中,在此建立了米底亚人和波斯人的半独立社区。这两个民族的名字,都得自于古希腊的史书。在公元前17世纪,米底亚人建立起自己的米底亚王国。当安申部落的首领居鲁士成为所有波斯部族的国王时,他消灭了米底亚王国,从此开始四处远征,不久他和他的子孙成为了整个西亚及埃及的无可争议的统治者。 凭着蓬勃的精力,这些印欧种族的波斯人继续向西征战,并连连获胜。不久,他们便与数世纪前迁入欧洲并占据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岛屿的另一个印欧部族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些冲突导致了希腊和波斯之间的三次著名战争。波斯国王大流士和泽克西斯先后率兵入侵半岛北部,掠夺希腊人的领土,并竭尽全力要在欧洲大陆上得到一个根据地。 可他们最终失败了。雅典的海军战无不胜。通过切断波斯军队的补给线,雅典的水手总是能迫使亚洲人侵者退回到他们的基地。这是亚洲与欧洲的第一次交锋。一方是古老的导师,一方是年轻气盛的学生。这本书的其它意节还将给你讲述许多东方与西方交手的故事,这种争斗一直持续到现在。第十二章 爱琴海爱琴海的人民将亚洲的古老文明带到了蛮荒的欧洲 当海因里希·谢尔曼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他父亲给他讲了特洛伊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的迷住了他。他从此立下志愿,一旦自己长大,能够离家远行的时候,他将前往希腊去“寻找特洛伊”。尽管谢尔曼的父亲只是梅克伦堡村的一个贫寒的乡村牧师,可这并未使他放弃理想。他知道寻找特洛伊花费不菲,所以决定先挣一笔钱,然后再进行考古挖掘。事实上,他在很短时间内积攒了一大笔财富,足以装备一支探险队。于是,他启程前往自己认为的特洛伊城旧址,小亚细亚的西北海岸。 在小亚细亚的那块角落里,坐落着一座长满谷物的高丘。据当地的传说,普里阿摩斯王的特洛伊城便埋藏在下面。此时,谢尔曼高涨的情绪超越了他的考古知识,他马上着手挖掘。其热情之高,挖掘速度之快,使他与自己梦寐以求的城市失之交臂。他的壕沟径直穿越了特洛伊城的中心,将他带到了深埋地下的另一座城市的废墟。这座城市比荷马描写的特洛伊城至少要古老1000年。如果谢尔曼只找到几把打磨过的石锤或者几个粗陶罐,没人会为此吃惊。人们通常就是将这些器物与在希腊人之前定居此地的史前人类联想在一起的。可事实上,谢尔曼在废墟里发现了做工精美的小雕像、贵重的珠宝和饰有非希腊图案的花瓶。 根据这些发现,谢尔曼大胆提出:距伟大的特洛伊战争1000年以前,爱琴海沿岸就居住着一个神秘的种族。他们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比入侵他们的国土、摧毁或吸收他们的文明的希腊野蛮部落要优越得多。”谢尔曼的推测最后被证实。 19世纪70年代末,谢尔曼考察了迈锡尼废墟。这些废墟曾让古罗马的旅行指南对其悠久的历史表示过惊叹,更别说现代人了。在一道小圆围墙的方石板下面,谢尔曼再度意外发现了令人惊羡的藏宝库。留下这些宝物的仍是那个早于希腊人1000年的神秘种族。他们在希腊海岸到处修筑城市,其城墙高大、厚实、坚固,被古希腊人敬羡地称为“巨人泰坦的作品”。泰坦相传是古代希腊像天神一样的巨人,他常与山峰掷球为戏。 经考古学家一番详细的研究,揭开了笼罩在这些为数众多的遗迹上的神秘面纱。这些早期工艺品的制作者及巨大城堡的建筑师们并非什么魔法师,而是淳朴的水手与商人,他们曾定居在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诸多小岛上。他们辛勤坚韧地工作,把爱琴海变成了一个贸易繁忙的商业中心,在高度文明的东方与蛮荒落后的欧洲之间源源不断地交易着商品和物资。 这个繁荣的海岛帝国维持了 1000多年,发展出高超的工艺。其中最重要的城市克诺索斯位于克里特岛北部海岸。它在卫生条件和舒适程度方面,达到了相当现代化的水准。宫殿的排水设施精良,住宅配有取暖的火炉。另外,克诺索斯人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浴缸引入日常生活的民族。克里特国王的宫殿以其蜿蜒盘旋的楼梯和宽敞高大的宴会厅而蜚声于世。宫殿下面建有储藏葡萄酒和橄榄油的地窖,每个都硕大无朋,给第一批前来参观的古希腊游客留下过深刻印象。于是,他们据此创造了克里特“迷宫”的故事。迷宫常被我们用来形容一座有着许多复杂通道的建筑物,一旦其前门在我们身后重重地台上时,我们将惊恐地发现自己找不到其它的出口。 然而这个伟大岛国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何人何事导致了它突然的衰落?本人对此也一无所知。 克里特人精通书写术,可迄今为止,还没人能破译他们留下的碑文。因此,我们无法熟悉其历史,只能从爱琴海人存留的遗迹中,推测他们英雄业绩的点点滴滴。那些废墟表明,爱琴海人的世界是一夜之间被来自欧洲北部平原的野蛮民族攻陷的。如果猜得没错,这个摧毁克里特人和爱琴海文明的野蛮种族就是刚刚占领亚得里亚海与爱琴海之间那个岩石半岛的游牧部族,也即我们称呼的古希腊人。第十三章 希腊人印欧语系的赫愣人占据了希腊半岛 在历史上的某一天,当一支印欧种族的小游牧部落离开多瑙河畔的家园,向南找寻新鲜牧场时,金字塔已经屹立1000年了,正开始显出衰败的征兆,而巴比伦的睿智帝王汉漠拉比,此时也已长眠于地下数个世纪。这支游牧部落称自己为赫愣人,即希腊人的祖先。根据古老的神话,很久以前,这个世界的人类曾一度变得异常邪恶。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之王宙斯对此大发雷霆之怒,以洪水冲毁了整个尘世,杀死所有人类,只有狄优克里安和他的妻子皮拉得以幸免。赫楞即狄优克里安与皮拉的儿子。 我们对这些早期的赫愣人了解不多。记述雅典衰落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以鄙夷的口气谈起过自己的这些先祖,说他们“不值一提”。他说的多半是实话。这些赫愣人粗野无礼,过着牲畜一般的生活。他们对敌人异常残忍,常常将他们的尸体扔给凶猛的牧羊狗分食。他们毫不尊重其他民族的权利,大肆残杀希腊半岛的土著皮拉斯基人,掠夺其农庄和牲畜,并将他们的妻女卖为奴隶。亚该亚人曾充当赫愣人的前锋,引导他们进入塞萨利和伯罗奔尼撒的山区,于是赫愣人写了很多颂歌来赞美亚该亚人”的勇气。 不过在各处的高山顶上,他们也看见了爱琴海人的城堡。他们没敢对之下手。爱琴诲人士兵使用金属刀剑与长矛,赫愣人知道,凭自己手里的粗陋石斧,绝对是讨不到任何便宜的。在许多世纪里,他们就这样四处游荡,往来于一个又一个山谷与山腰。后来,等全部的土地都被他们占领,他们便定居下来作了农民。 这就是希腊文明的开始。这些希腊农民住在看得见爱琴海人殖民地的地方,终于忍不住好奇心,去拜访了他们的高傲邻居。他们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从这些居住在迈锡尼和蒂林斯的高大石墙后面的人们那里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他们是绝顶聪明的学生。没用多久,便学会了如何使用爱琴海人从巴比伦和底比斯买回的那些奇怪的铁制武器,也弄懂了航海的奥秘。于是,他们开始自己建造小船,出海航行。 当他们学会了爱琴海人的所有技艺,便掉转矛头,把自己的老师赶回了爱琴海岛屿。不久,他们冒险渡海,征服了爱琴海上的所有城市。最后,在公元前匕世纪,他们洗劫了克诺索斯,将其夷为平地。就这样,在赫愣人初次登上历史舞台10世纪后,他们成为了整个希腊、爱琴海和小亚细亚沿岸地区的无可争议的主人。公元前11世纪,古老文明的最后一个伟大贸易中心特洛伊被希腊人摧毁。欧洲历史于此便真正开始了。第十四章 古希腊城邦古希腊的城市其实是独立的国家 我们现代人总喜欢“大”这个字眼。我们为自己属于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拥有“最大”的海军、出产“最大’的柑橘和马铃薯而自豪不已。我们喜欢住在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死后被葬在“全国最大的公墓”。 如果一个古希腊公民听见我们诸如此类的说法,他很可能一头雾水,根本不明白我们的意思。“万事追求适度”,这是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准则。单纯的数量与体积的庞大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并且,这种对适度与节制的热爱并非特定场会的空洞说辞,它渗入了古希腊人由生到死的全部日常生活。它是他们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他们造出了小巧而完美的神庙;它在男人穿着的服装和女人佩戴的手镯里,也表现出自己的特性;它还随公众来到剧场,使他们对任何胆敢违反高雅趣味和优良理性的剧作家报以一片嘘声。 希腊人甚至要他们的政治家和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也具备这种平衡与适度感。当一位著名的长跑手来到斯巴达,吹嘘自己能够用单脚长时间站立,比希腊的任何人都来得久,这时人们会不留情面地把他赶出城市,因为任何一只普通的鹅都能做到他引以为豪的“壮举”。 “那很好啊,”你会说,“注重适度与完美当然是一种优秀的德性。可是为什么在古代只有古希腊人一个民族发展了这种素质呢?”作为对你问题的回答,我必须讲一讲古希腊人的生活状态。 在埃及或者美索不达米亚,人们仅仅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最高统治者的“臣民”。这位统治者住在遥远的宫廷里面,统治着他庞大的帝国。他的绝大部分臣民一生都未见过他一面。可希腊人正好相反:他们是分属数百个小型“城邦”的“自由公民”。这些城邦中最大的,其人口也超不过一个现代的大型村庄。当一个住在乌尔的农民说自己是巴比伦人时,他的意思是,他属于数百万向当时正好是西亚统治者的国王纳税进贡的大众之一。可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或底比斯”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 对希腊人来说,祖国就是他出生的地方,是他在雅典卫城的石墙间玩捉迷藏游戏而度过童年的地方,是他与许多男孩女孩一起长大成人的地方。他对他们每一个人的熟悉就如同你知道班级里所有同学的绰号一样。他的祖国是他的父母亲埋骨于此的圣洁土壤。它高大坚固的城墙庇佑着他的小屋,让他的妻女能安乐无悠地生活。他的整个世界不过是四、五英亩岩石丛生的土地。现在你明白没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巴比伦、亚述、埃及的人们仅仅是广大贱民的一分子,就像一滴水消失在大河里;可希腊人却从未失去与周围环境最切近的感触,他从来就是那座人人相熟的小镇的一员。他感觉到,那些聪明睿智的邻居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他。无论他做什么事情——写一出戏剧、雕一座大理石塑像或者谱几首曲子,他都不能忘记一点:自己的努力将呈现在故乡所有这些生而自由的公民们眼前,接受他们内行的评判。这种意识驱追着他,使他不得不努力追求完美。而根据他从童年开始便接受的教导:缺少适度和节制,完美便如镜中花、水中月,永不能企及。 在这所严格的学校里,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有卓越表现。他们创造了新型的政治体制,发明了新的文学样式,发展出新的艺术理念,其业绩是我们现代人永难超越的。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创造了奇迹的场所,尽管是些相当于现代城市四、五个街区大小的小村庄。 看看最后发生了什么吧!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全世界。一俟战事完毕,亚历山大就决意将真正的希腊精神传播给全人类。他将希腊精神从那些小村庄、小城市里带出来,努力让它们在自己新建立的辽阔帝国里开花结果。可一旦远离朝夕相处的熟悉庙宇,闻不到故乡弯曲的小巷里的亲切声响与味道,希腊人似乎一夜之间便丧失了激发他们创造出伟大作品的生气勃勃的欢乐与良好的均衡感。他们的手和脑子失去了灵气,沦为廉价的艺匠,仅仅满足于二流的拙劣品。 从古希腊的小城邦丧失独立;被迫成为一个伟大帝国的属地那天开始,古老的希腊精神即随之死去了。它永远地死去,再未曾复活过来。第十五章 古希腊的自治制度古希腊人是历史上最早进行自治实验的民族 一开始,所有希腊人贫福均等。人人都有一定数量的牛羊。泥糊的小屋就是自己的宫殿。平时,人们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一旦有重要的事务需公众讨论,所有市民便聚集在市场上议事。人们选出一位众望所归的老人作为会议主席,他的职责就是保证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得到表达意见的机会。当有战事发生,一位精力特别充沛且自信心极强的村民便会被推举为军事领袖,和选举他为统帅、自愿交给他指挥权,当然,人们同时也保留着等危机过去使解除他职务的权利。 可渐渐地,小村庄发展为城市。有些人工作勤奋,有些人好逸恶劳;有些人交了霉运,可另有些人却靠欺诈手段发了财。于是,整个城市不再由许多财富均等的市民组成。相反,城市的居民变成了一小群富人和一大群穷人。 同时还发生了另一个变化那些困带领人们取得战争胜利而被众人心甘情愿推为“首脑”或“国王”的老式军事统帅从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了。他的位置被一群贵族占据。他们是在社会演进的过程中攫取了超额的土地与财产,是赫然得势的富人阶级。 这些贵族享有许多普通自由民享受不到的特权。他们能够到地中海东部的集市去购买最精良的武器。他们拥有大量闲暇时间来操练搏击之术。他们住在防御坚固的大宅子里,并花钱雇佣士兵为他们作战。为决定该由谁来统治城市,他们之间不断发生争吵。在争斗中获胜的贵族于是僭夺王位,其地位超越所有的邻人,并统治着整个城市,直到某一天他被另一个野心勃勃的贵族杀掉或驱逐。 这样一位靠手下士兵保护的国王通常被称为“暴君”。在公元前7到6世纪期间,几乎每一个希腊城邦都由这样一位暴君统治着。顺便提一句,他们中的许多人碰巧也会是特别有才干的。可到头来,这种统治终于发展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于是出现了许多革新的尝试。世界上最早的民主制度,便是从这些革新的努力中成长起来的。 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人决定废除因袭以久的僭主制度,赋予为数众多的自由民们以发言权,让他们参与政府的管理。这种权利在其亚该亚人的先祖时代就一直存在。他们让一位名叫德拉古的人制定一套法律,以保护穷人免遭富人的侵害。德拉古立即投入工作。很不幸的是,他是职业律师出身,与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格格不入。在他看来,一项罪行就是一项罪行,无论轻重,都应受到严厉惩处。等他完成工作后,雅典人发现德拉古法典显得过分严苛了,根本不可能付诸实施。这套新的法律把偷盗一个苹果也定为死罪,照此施行,人们将没有足够的绳子来绞死所有罪犯。 雅典人于是去寻找一位更有同情心的改革者。最终,他们找到了一个做这项工作的最佳人选。他名叫梭伦,来自一个贵族家庭。他曾漫游世界上的各个地方,考察过许多国家的政治体制。经过缜密的研究工作,梭论给雅典人拿出了一套法典,它极好地体现了作为希腊人的“适度”原则。梭伦尽力在改善农民状况的同时,又小心翼翼地不触犯富人的利益,因为富人作为主要的兵源,对城市是极有用处的。为保护穷人阶级免遭法官们滥用权力的危害(法官总是从贵族阶级中推选出来,因为他们可以不拿薪水),梭伦特别拟订了一项条款,让利益受损的市民有权向一个由30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申述。 最重要的是,梭伦通过法律的形式,迫使每一个普通自由民关住并参与城市的事务。现在,雅典人再不能呆在家里,托辞说,“哦,今天我太忙了。”或者“老天下雨,我最好是别出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履行其分内的义务,出席市议会的集会,并为城市的繁荣与安全出一份力。在很多时候,这个公民自治的政府效率低下,远远说不上是成功的,有太多的不着边际的空谈充斥其间。为争名夺利,常常发生相互诋毁与中伤的情形。可至少有一点是好的:它教会了希腊人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由。第十六章 古希腊人的生活古希腊人是怎样生活的 我想你们会问,如果古希腊人总是一听到召唤,就赶去集市讨论城邦的事务,他们怎会有时间来照顾家庭和自己的生意?在这一章,我会给你们解释这个问题。 对于政府的所有事务,希腊的民主制度只承认一类市民拥有参与的权利,那就是自由民。而每一个希腊城市都是由少数生来自由的市民、大量的奴隶和零星的外国人组成的。只在少数时候(通常是发生战争,需要征召兵员时),希腊人才愿意给予他们所谓的“野蛮人”即外国人以公民权。但这种情形纯属例外。公民资格是一个出身问题。你是一个雅典人,因为你的父亲和祖父在你之前就是雅典人。除此而外,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士兵或商人,只要你的父母不是雅典人,你终其一生都只能是住在雅典的“外国人”。 因此,只要不是由一位“国王”或“暴君”统治时,希腊的各个城市便归这个自由民阶层管理,并为其利益服务。这种体制,如果离开了一个数量六、七倍于自由民的奴隶阶层,根本就无法运转。奴隶为有幸成为自由民的古希腊主人承担了种种繁重劳动,而现代人却不得不为这些养家糊口的工作,付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 奴隶们把整个城市的烹任、烤面包、制作蜡烛等工作全部承包下来。他们是理发师、木匠、珠宝制作工、小学教师和图书管理员。他们负责看商店、照管工厂。主人们则要么出席公共会议,讨论是战是和的重大问题;要么前往剧院,观赏埃斯库罗斯的最新悲剧;要么聆听对于欧里庇得斯的革命性观念的激烈讨论,因为这位剧作家竟敢对大神宙斯的威严表示怀疑。 事实上,古代的雅典酷似一个现代俱乐部。所有的自由民都是世袭的会员,而所有的奴隶则是世袭的仆人,随时准备听候主人的吩咐。当然,能成为这个组织的会员倒是件很愉快的事情。 不过当我们谈到“奴隶”一词时,我并非说他们就是你在《汤姆叔叔的小屋》里读到过的那种人。当然,每天替人耕田种地的日子确实不舒服,可那些家道中落的自由民们也不得不受人雇佣,在富人的农庄作帮工,他们的生活其实跟奴隶一样悲惨。而且在城市里,许多奴隶甚至比下层自由民更富有。对“万事追求适度”的古希腊人来说,他们宁愿以温和的方式对待奴隶。之后的古罗马人要冷酷得多。罗马人的奴隶不仅如同现代工厂里的机器,没有丝毫的权利,而且常常因微小的过失,便被主人投入鲁栏喂野兽。 古希腊人视奴隶制为一种必要的制度。缺少这种制度,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成为文明人舒适的家园。 奴隶们也从事像今天由商人和专业人员担任的复杂工作。至于那些占据了你母亲大部分时间,并让你父亲下班之后愁眉不展的家务劳动,古希腊人则对之不以为然。他们深谙闲适生活的价值,通过居住在最为简朴的环境里,他们把家务劳动降到了最低的程度。 首先,古希腊人的房屋非常简朴。甚至富人们都居住在土坯的大房子里。现代工人认为是应该享受的那些舒适条件,在他们的屋子里可是一样没有。希腊人的屋子由四面墙和一个屋顶组成,有一扇通向街道的门,但没有窗户。厨房、起居室、卧室环绕着一个露天庭院,庭院里有一座喷泉或是一些小型雕塑,还有几株植物,使整个环境显得宽敞明亮。如果不下雨或者天气不太冷,一家人就生活在庭院里。在院子的一角,有厨师(是奴隶)在烹调食物;在院子的另一角,有家庭教师(也是奴隶)在教孩子们背诵希腊字母和乘法表;在又一个角落,屋子的女主人和裁缝(也是奴隶)在缝补男主人的外套。女主人少有出门,因为在古希腊,一个已婚妇女经常出现在大街上,这被认为是不体面的事情。在紧挨门后的一间小办公室里,男主人正细心查看着农庄监工(也是奴隶)刚刚送过来的帐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