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 鲜鲤鱼l条(约重1000g),赤小豆150g。 【制法】 鲤鱼去鳞及内脏,再去除头、尾及骨,冲洗干净备用。赤小豆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至半熟时,加鲤鱼,煮至熟烂即成。不加调料淡食。 【效用】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脚气。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水病身肿,大腹水肿,为利水消肿常用方。三焦气化失常,水湿泛溢肌肤,则见水肿,法宜利水消肿。方中鲤鱼、赤小豆皆能利水消肿,两者合用,更增强利水消肿之效。用治水肿,疗效显著。 本方可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冬瓜瓤汤(《圣济总录》) 【配方】 鲜冬瓜瓤250g。 【制法】 冬瓜瓤(去皮与子之瓜肉)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汤淡饮,不拘用量。 【效用】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方用于水肿烦渴,小便少者,为利水消肿方。本品重用鲜冬瓜瓤一味,煮汤代茶频饮,能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本品利水消肿的作用,瓤不及皮肉,可用于水肿轻症。松子粥(《士材三书》) 【配方】 松子仁25g,粳米100g,食盐适量。 【制法】 松子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食盐,旺火烧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 【效用】 本品有润肺滑肠功效。适用于肺燥咳嗽,肠燥便秘。 【按语】 本品原名为“松子仁粥”,能润心肺,和大肠,为润肺滑肠常用方。肺燥失于润降,则见咳嗽;肠燥失于濡润,则见便秘。法宜润肺滑肠。方中以松子仁为主,润肺止咳,滑肠通便;以粳米为辅佐,充养脾胃,合用而为润肺滑肠之方。本方偏于滋补,用于肠燥便秘,尤宜老年人或体虚者。本品滋补强壮,虚弱羸瘦者也可食用。 本品重在滋润,对痰湿咳嗽及大便溏泻者不宜食用。米酒煮鲤鱼(《补缺肘后方》) 【配方】 大鲤鱼1条,黄酒500g。 【制法】 鲤鱼去鳞及内脏,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黄酒及少量清水,煮至汤汁将尽即成。 【效用】 本品有利水消肿功效。适用于水肿,身面皆肿。 【按语】 本品名为后补。原用于肿满,身面皆洪大,为治疗水肿常用方。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湿泛溢肌肤,则见水肿。法宜利水消肿。方中以鲤鱼为主,利水消肿;以黄酒为辅佐,行药势,助气化,兼以调味。两者合用,共成利水消肿之方。 本方可用于营养不良性水肿。本品不宜用醋、盐、豆豉等调料蜜炙萝卜(《朱氏集验方》) 【配方】 大萝卜1个,蜂蜜60g,食盐适量。 【制法】 萝卜冲洗干净,切成厚片,放入蜂蜜浸泡后取出,窜在不锈钢烤针上,用小火炙干。依次反复蘸蜂蜜炙干多次,至萝卜香熟,待冷后佐淡盐汤进食。 【效用】 本品有利尿通淋功效。适用于淋病,小便疼痛难忍,砂石淋。 【按语】 本品原名“瞑眩膏”,用于诸淋疼痛不可忍,及砂石淋,为治疗淋病常用方。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小便滴沥疼痛;若湿热煎熬成石,则见砂石淋。法宜利尿通淋。方中以萝卜为主,利尿通淋,并能化坚消石;以蜂蜜为辅佐,性滑润以滑便窍,佐淡盐汤引经入肾,助通小便。诸料合用,共成利尿通淋之方。本品偏于清热,湿热淋病尤为适宜。 此外,《随息居饮食谱》用“蜜炙芦菔,细嚼,任食食之”治“反胃噎食,沙石诸淋,禁口痢疾,肠风下血”。第六章 理血饮食活血类食物 油菜(《便民图纂》) 慈菇(《本草纲目》) 桃子(《日用本草》) 蟹(《神农本草经》) 醋(《名医别录》) 酒(《名医别录》)油菜(《便民图纂》) 【基原】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和总花梗。 【异名】芸苔。 【性味归经】辛、甘,凉。入肺、肝、脾经。 【功效】行瘀散血,消肿解毒。 【应用】 1. 劳伤吐血:油菜全株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2. 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烦闷:油菜捣绞取汁共200g,蜜100ml。令温服之。(《圣惠方》) 3. 急性乳痈,无名肿毒:油菜煮汁或捣绞汁,每次温服一杯,一日三次。(《食物与治病》) 4. 产后恶露不止,血气刺痛:油菜子炒香,肉桂4.5g,共研细末,用醋煮面粉糊为丸如龙眼粒大,每服1~2丸,用酒送下,每日3次。(《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麻疹后,疮疥,目疾患者不宜食。 【按语】 早春,鲜菜之嫩苗,炒食味鲜美。稍后摘下晒干,盐腌切碎入瓮,名黄腌菜,味更佳。江南民间喜食。鲜菜、腌菜都有清热解毒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2. 《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 3. 《开宝本草》:“破徵瘕结血。” 4. 《随息居饮食谱》:“破结通肠慈菇(《本草纲目》) 【基原】为泽泻科植物慈菇的球茎。 【异名】茨菇。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入心、肝、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通淋行血。 【应用】 1.肺虚咳血:生慈菇数枚,去皮捣烂,蜂蜜米泔同拌匀,饭上蒸熟,热服效。(《滇南本草》) 2.淋浊:慈菇300g,加水煎服。(《食物与治病》) 3.产后血闭,胎衣不下:慈菇捣汁蒸服。(《实用中医营养学》) 【按语】 本品富含维生素B、淀粉。蛋白质含量高于荸荠。此外尚含有磷及胰蛋白酶抑制物。皮棕褐色有涩麻味,一般去皮炒菜食用。捣泥加生姜汁外敷可治无名肿毒,红肿热痛。 【参考文献】 1.《千金要方》:“下石淋。” 2.《唐本草》:“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捣汁服一升。” 3.《滇南本草》:“厚肠胃,止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桃子(《日用本草》)【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成熟果实。【异名】桃实。【性味归经】甘、酸,温。入肝、大肠经。【功效】生津,润肠,活血,止喘,降压。 【应用】 1.夏日口渴,便秘(包括老年人体虚与肠燥便秘),痛经,闭经者,均宜食。(经验方) 2.虚劳喘咳:鲜桃三个,削去外皮,加冰糖30g,隔水炖烂后去核,每天一次。(《药用果品》) 3.高血压:鲜桃去皮、核吃,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2个。(《药用果品》) 【使用注意】 因其性温,多食容易使人腹胀并易生痈疖。 【现代研究】 本品含钾量较高,适宜于有水肿的病人,作为服利尿药时的辅助食物。 【按语】 桃子一般鲜食或作脯食。因其有缓和的活血化瘀作用,故妇女经期时宜食。少女在月经初潮后一段时间,往往月经尚未正常来潮,可多吃些桃或桃脯,对因过食生冷而引起痛经者更宜。 【参考文献】 1.崔禹锡《食经》:“养肝气。” 2.《滇南本草》:“通月经,润大肠,消心下积。” 3.《随息居饮食谱》:“补心活血,生津涤热。”蟹(《神农本草经》) 【基原】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肉和内脏。 【异名】螃蟹、河蟹。 【性味归经】咸,寒。入肝、胃经。 【功效】益阴补髓,清热,散血,利湿。 【应用】 1.跌打骨折筋断:螃蟹,焙干研末,每次9~12g,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2.湿热黄疸:蟹烧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下,日服二次。(《濒湖集简方》) 3.妇人产后枕疼:螃蟹不拘多少,用新瓦焙干,热烧酒服,良效。(《滇南本草》) 【使用注意】 外邪未清,脾胃虚寒及宿患风疾者慎用。 【按语】 蟹是秋令美食,生烹、盐腌、糟收、酒浸都各具风味,洗净、熟透为宜。且性味咸寒,忌与柿子同食,常以姜醋蘸食,既增鲜味,且减寒凉。食蟹中毒者可以紫苏叶30g、生姜250g煎汁温服,或捣服生姜汁均有功效。海螃蟹、梭子蟹功同河蟹。 【参考文献】 1.《名医别录》:“解结散血,愈漆疮,养筋益气。” 2.《随息居饮食谱》:“补骨髓,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治疽愈核。”醋(《名医别录》) 【基原】以米、麦、高粱或酒、酒糟等酿制成的含有乙酸的液体。 【异名】苦酒、醇酢、酢酒、米醋。 【性味归经】酸、苦,温。入肝、胃经。 【功效】活血散瘀,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疗疮。 【应用】 1.疝气疼痛:青皮、小茴香各15g,以米醋一碗煮干,加水二碗,煎八分,温和服。(《林氏家抄方》) 2.过食鱼腥、生冷水菜果实成积者:生姜捣烂,和米醋调食之。(《日华子本草》) 3.呃逆:醋30g,开水30m1,调和一起,随意少饮之。(《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脾胃湿甚、痿痹、筋脉拘挛及外感初起忌服。健康人不宜过食。烹调醋不宜用铜器具,因为醋能溶解铜,引起铜中毒。 【现代研究】 醋含乙酸、琥珀酸、草酸、高级醇类、β—羟基丁酮、二羟基丙酮、酪醇、乙醛、甲醛、乙缩醛及山梨糖等糖类。 【按语】 醋作为调料食物,不仅有调味作用,还可以使胃酸增多,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参考文献】 1.《本草衍义》:“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醋益血也。” 2.《本草汇言》:“醋,解热毒,消痈肿,化一切鱼腥水菜诸积之药也。” 3.《本草求真》:“醋主敛,故书多载散瘀解毒,下气消食。”酒(《名医别录》) 【基原】为米、麦、高粱等和曲酿成的一种饮料。 【性味归经】甘、苦、辛,温。入心、肝、肺、胃经。 【功效】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 【应用】 1.阴毒腹痛:烧酒温饮。(《本草纲目》) 2.寒湿泄泻,小便清者:头烧酒饮之。 【使用注意】 阴虚、失血及湿热甚者忌饮。孕妇不宜饮过量酒。 【现代研究】 酒含有乙醇,此外有高级醇类、脂肪酸类、酯类、醛类及葡萄糖、麦芽糖和糊精。 【按语】 中医用酒治病,历史悠久。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药品之一。以陈酒为上品。习惯上浸药酒多用烧酒,将各种性质的中药单味或复方放入酒中浸制,借酒的辛温行散、活血行气之性,以增强药力,便于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经脉。酒也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在烹调时应用,以除腥秽。 【参考文献】 1.《医林纂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 2.《本草纲目》:“米酒,解马肉、桐油毒,热饮之甚良;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烧酒,消冷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嗝,心腹冷痛,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疗赤目肿痛。”蕹菜(《本草拾遗》)【基原】为旋花科植物蕹菜的茎叶。【异名】空心菜、空心苋、蓊菜、瓮菜。【性味归经】微甘,寒。入肠、胃经。【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应用】 1.妇女白带:鲜蕹菜连根500g,鲜白槿花250g(干品100g),与猪肉或鸡蛋同煮,吃肉喝汤。(《家庭食疗手册》) 2.尿浊便血:鲜蕹菜洗净捣取汁,和适量蜂蜜服之。(《闽南民间草药》) 3.食物中毒:蕹菜捣汁一大碗,或煎服,解蕈类及野葛中毒。(《食物与治病》) 4.鼻衄:蕹菜数根,和糖捣烂,冲入沸水服之。(《岭南采药录》) 【使用注意】 对脾虚泄泻者不宜多食。 【按语】 蕹菜可作汤,可煮面,可炒,可开水烫后凉拌,亦可用做泡菜。与猪肉同煮,可使肉色紫,质嫩。蕹菜食用,生熟咸宜,荤素皆美,并且具有多种食疗效能。紫色蕹菜中含有胰岛素样成分。常吃能增进食欲,糖尿病患者较为适合,能清胃肠热,润肠通便,对口臭便秘更为适宜。 【参考文献】 1.《医林纂要》:“介砒中毒,补心血,行水。” 2.《岭南采药录》:“食狗肉中毒,煮食之。” 3.《饮食辨》:“性滑利,能和中解热,大便不快及闭结者宜多食,叶妙于梗。”刺儿菜(《本草拾遗》) 【基原】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或根。 【异名】小蓟。 【性味归经】甘、苦,凉。入肝、脾经。 【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应用】 1.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膝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50m1,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圣惠方》) 2.舌上出血,或大衄:刺蓟一握,研绞取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10g。(《圣济总录》) 3.妊娠胎坠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150g。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按语】 本品干燥后入药。有清热、消炎、止血及恢复肝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故凡有过肝炎、热淋、尿血及其他肝病、尿道疾病者,均可作为菜,经常食用。 【参考文献】 1.《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 2.《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祛烦热,生研汁服。” 3.《本草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猪肠(《食疗本草》) 【基原】猪科动物猪肠脏。 【异名】猪脏。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大肠经。 【功效】润肠,补虚。 【应用】 1. 肠风脏毒:猪大肠一条,入芫荽在内煮食。(《救急方》) 2. 痔瘘下血:猪肠一条,洗净,控干,槐花炒为末,填入肠内,两头扎定,米醋煮烂,捣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前当归酒下。(《奇效食方》猪脏丸) 【使用注意】 外感,脾虚滑泄者忌食。 【按语】 以肠补肠,肠病者宜食。 【参考文献】 《本草纲目》:“润肠治燥,调血痢脏毒。”金针菜(《滇南本草》) 【基原】为百合科植物萱草、黄花萱草或小萱草的花蕾。 【异名】黄花菜、萱草花、忘忧草。 【性味归经】甘,凉。入肝、肾经。 【功效】养血止血。 【应用】 1. 血痔:金针菜60g,黄精45g,煎服。(《食物疗法精萃》) 2. 月经少,贫血,胎动不安,老年性头晕,耳鸣,营养不良性水肿:金针菜30~60g炖肉(或鸡)服用。(《云南中草药》) 【使用注意】 食用黄花菜,以加工的干品为好,不要食鲜黄花菜及腐烂变质品,也不要单炒食,以防中毒。 【按语】 本品水浸洗净后,宜煎炒熟食,有养血补虚的作用。与肉炖食可补虚下奶,治贫血,胎动不安。对情志不舒,烦热少寐者,常食可清热除烦,令人安睡。 【参考文献】 1. 《日华子本草》:“煮食治小便赤涩,身体烦热,除酒疸。” 2. 《本草纲目》:“甘、微苦微寒,无毒。通结气,利肠胃。” 3. 《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利尿,消肿。治头昏心悸,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乳汁分泌不足,关节肿痛。”常用食品大小蓟饮(《圣济总录》) 红花酒(《金匮要略》) 玫瑰花汤(《饲鹤亭集方》) 三七藕蛋羹(《同寿录》) 马勃糖(《袖珍方》)大小蓟饮(《圣济总录》) 【配方】 干大蓟10g,干小蓟10g。 【制法】 大蓟、小蓟共置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 【效用】 代茶频饮,每日3次,可用治血热性咯血、吐血、便血等出血证。 【按语】 本饮原用于治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为治疗肝经热盛的常用饮品。大小蓟苦寒,入心肝血分,长于清热凉血,并兼有清热解毒,利尿,利胆,清降肝阳之功效。本品也适合疮疡、肝炎、泌尿系感染、高血压患者饮用。红花酒(《金匮要略》) 【配方】 红花100g,60度白酒400m1。 【制法】 红花放入细口瓶中,加入白酒,浸泡一周,每日振摇一次。 【效用】 必需时服用10m1,也可兑凉白开水10m1和加红糖适量。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证。 【按语】 本品原用于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原名“红蓝花酒”,为治疗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的常用方。方中红花活血祛瘀力强,放白酒中浸制,借酒的辛温行散,活血行气之性,以增强药性和便于药力迅速到达全身经脉。 孕妇忌服。玫瑰花汤(《饲鹤亭集方》) 【配方】 玫瑰花初开者30朵,冰糖适量。 【制法】 玫瑰花去心蒂,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浓煮,调以冰糖进食。 【效用】 本品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功效。适用于肝郁吐血,月经不调。 【按语】 原方制成膏剂,名玫瑰膏,用于肝郁吐血,经期不调,为理气和血常用方。肝郁气滞,瘀血内阻,络脉损伤,则见出血,法宜理气和血。方中以玫瑰花为主,理气和血以止血;以冰糖为辅佐,补益滋润,兼能止血,合用而成理气和血止血方。本品若专用于调经,则可用红糖,以增强活血调经的效果。 此外,《泉州本草》还以本品用于“肺痈咳嗽吐血”。三七藕蛋羹(《同寿录》) 【配方】 三七末5g,藕汁1小杯,鸡蛋1个,食盐、素油各适量。 【制法】 鸡蛋打入小碗中,加清水、三七末、藕汁、食盐、素油,调匀,蒸作蛋羹食。 【效用】 本品有止血功效,适用于各种出血证。 【按语】 本品方名为后补。原用于吐血,为治疗出血证代表方。络脉损伤,血不循经,可见多种出血证,法宜止血为先。本品以三七、藕汁为主,三七化瘀止血,藕汁止血散瘀;以鸡蛋为辅佐,止血兼以养血。诸料合用,共成止血之方。本品止血,并能活血化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对出血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 本品孕妇不宜食用。马勃糖(《袖珍方》) 【配方】 马勃200g,白砂糖500g,水适量。 【制法】 白砂糖放在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马勃细粉,调匀,即停火。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压平,用刀划成小块,冷却后即成棕色沙板糖。 【效用】 本品有清肺,解毒,止血功效。经常含化食用,可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咯血,鼻、齿出血等症。 【按语】 本品名为后加。原用于吐血。肺胃有热,迫血妄行则致咯血、吐血,法宜清热止血。方中马勃辛散味平,质轻,以发散邪热为长,并兼有止血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马勃对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显止血作用,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风寒劳咳失音者不宜食用。马勃糖(《袖珍方》) 【配方】 马勃200g,白砂糖500g,水适量。 【制法】 白砂糖放在铝锅中,加水少许,以小火煎熬至较稠厚时,加入马勃细粉,调匀,即停火。趁热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盘中,待稍冷,将糖压平,用刀划成小块,冷却后即成棕色沙板糖。 【效用】 本品有清肺,解毒,止血功效。经常含化食用,可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咯血,鼻、齿出血等症。 【按语】 本品名为后加。原用于吐血。肺胃有热,迫血妄行则致咯血、吐血,法宜清热止血。方中马勃辛散味平,质轻,以发散邪热为长,并兼有止血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马勃对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显止血作用,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风寒劳咳失音者不宜食用。第七章 补气药常用补气类食物马铃薯(《湖南药物志》) 香 蕈(《日用本草》) 鳝 鱼(《雷公炮炙论》) 泥 鳅(《滇南本草》) 鲚 鱼(《食疗本草》) 桂 鱼(《开宝本草》) 粳 米(《名医别录》) 鸡 肉 鹅 肉(《名医别录》) 鹌 鹑(崔禹锡《食经》)马铃薯(《湖南药物志》)【基原】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块茎。【异名】土豆、山药蛋、洋山芋。【性味归经】甘,平。入胃、大肠经。【功效】益气健脾,调中和胃。 【应用】 1.病后脾胃虚寒,气短乏力:牛腹筋150g,马铃薯100g,酱油15g,糖5g,葱、姜各2.5g,文火煮烂,至肉、土豆都酥而入味。(《传统膳食宜忌》)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和习惯性便秘:未发芽的新鲜马铃薯,洗净切碎后,加开水捣烂,用纱布包绞汁,每天早晨空腹下一两匙,酌加蜂蜜同服,连续半月至二十天。服药期间忌食刺激性食物。(《常见疾病手册》) 【使用注意】 马铃薯发芽,须深挖及削去芽附近的皮层,再用水浸泡,长时间煮,以清除和破坏龙葵碱,防止多食中毒。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应少食。 【现代研究】 由于芽与皮内均含龙葵碱,它能破坏红细胞,严重中毒时导致脑充血水肿以及胃肠粘膜发炎、眼结膜炎。龙葵碱主要分布在皮部及芽中。 【按语】 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尤以东北产量多而质优,马铃薯是我国人民喜食物。用马铃薯制作的食品较多,目前已有马铃薯淀粉、炸马铃薯片等在市场上出售。马铃薯磨汁可治水火烫伤,加醋外敷,可治腮腺炎。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功能稀痘,小儿熟食,大解痘毒。” 2.《湖南药物志》:“补中益气,健脾胃,消炎。”香 蕈(《日用本草》)【基原】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干实体(菌盖及柄)。【异名】香菇、冬菰。【性味归经】甘,平。入胃经。【功效】益胃气,托痘疹,止血。 【应用】 1.胃痉,反胃呕吐:皂荑树蕈,焙干为末,饭前糖水送下。(《家庭食疗手册》) 2.功能性子宫出血:杨树蕈焙干研末,每服3g,温水下,日服二次。(《家庭食疗手册》) 3.小儿痘疹干瘪,体虚难出:香菇6~9g,水煎服。(《家庭食疗手册》) 【使用注意】 痧痘后、产后、病后忌用野生香蕈,其与毒蕈易混淆,误食后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 【现代研究】 香蕈中含有降低血脂物质香蕈素,而且含钙、磷较高,可作为天然抗佝偻病的食物。香蕈中的松茸醇,为鲜品香气的主要成份。 【按语】 香蕈清香鲜美,能增进食欲,降低血脂,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也可作小儿软骨病的食品以辅助治疗。香蕈多糖有一定的提高免疫作用和抗癌作用,肿瘤病人食用有益。 【参考文献】 1.《本草求真》:“香蕈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及理小便不禁。” 2.《医林纂要》:“可托痘毒。” 3.《现代实用中药》:“为补偿维生素D的要剂,预防佝偻病,并治贫血。”鳝 鱼(《雷公炮炙论》)【基原】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异名】 ,黄 。【性味归经】甘,温。入肝、脾、肾经。【功效】祛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止痔血。 【应用】 1.足痿无力:鳝鱼加金针菜共煮。(《山民方食》) 2.内痔出血:鳝鱼煮食。(《便民食疗》) 【使用注意】 凡病属虚热者不宜食。《随息居饮食谱》:“时病前后,疟、痢、胀满诸病均大忌。” 【按语】 鳝鱼血外涂治面神经麻痹,左斜涂右,右斜涂左,有一定功效。泥 鳅(《滇南本草》)【基原】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异名】鳅,鳅鱼。【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肺经。【功效】补中气,祛湿邪,清热,壮阳。 【应用】 1.阳痿早泄:泥鳅煮食。(《濒湖集简方》) 2.脱肛:泥鳅同米粉煮羹食。(《活人心统》) 3.黄疸湿热,小便不利:泥鳅炖豆腐食。(《泉州本草》) 4.肝炎:泥鳅焙干,碾粉,每日3次,每次10g。(《杏林春满集》) 【使用注意】 本品补而能清,诸病不忌。 【现代研究】 具有利胆作用。 【按语】 据临床观察,泥鳅是治疗肝病、胆囊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的较好食品。 【参考文献】 1.《医学入门》:“补中,止泄。” 2.《四川中药志》:“利小便,治皮肤瘙痒,疥疮发痒。” 3.《滇南本草》:“煮食治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鲚 鱼(《食疗本草》)【基原】为鳀科动物鲚鱼的肉。【异名】刀鱼。【性味归经】甘,温。【功效】补气活血,泻火解毒,健脾开胃。 【应用】 1.体虚无力:鲚鱼肉、鱼子加调料煮食。(《随息居饮食谱》) 2.食少腹胀:鲚鱼共姜、葱煮食。(《金峨山房药录》) 【使用注意】 有湿病疮疥忌食。《食物本草》:“发疥,不可多食。”《日用本草》:“食之无益,助火动痰。” 【现代研究】 含蛋白质、脂肪及微量元素锌、硒等,有利于儿童的脑发育。 【按语】 药理研究发现,鲚鱼所含之锌,能使血中抗感染淋巴细胞增加,临床也证实鲚鱼有益于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 【参考文献】 1.《随息居饮食谱》:“补气。” 2.《本草求原》:“贴败疽痔漏。”桂 鱼(《开宝本草》) 【基原】为动物桂鱼的肉。 【异名】石桂鱼。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