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来地图绘制和跟踪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面对一个描绘所有道路的电脑模型,找出汽车目前的方位。美国境内所有的道路位置都可以记录在一张光盘上。通过卫星、双曲线远程导航系统、加上计算汽车不断加快的速度,或将这些跟踪技术综合运用,就可以找出汽车的方位,误差不过几英尺而已。大多数人都记得在007情报员詹姆斯.邦德驾驶的轿车中,在他和驾驶副座之间的仪表板上有一个电脑显示系统,会呈现出一幅地图,显示他当前的位置和目的地的方向。这种电脑显示系统现在已经成为被人们广为接受和使用的商品了。在美国,奥斯摩比汽车首先在1994年采用了这种装置。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很多开车的人都无法在快速前进的汽车中让眼睛迅速重新对焦以看清电脑显示器上的内容,老年人尤其如此。对他们来说,要从注视远方,突然变为注视离自己只有2英尺远的物体(而且反复做这种转换),是很困难的事情。更糟的是,有些人得戴着眼镜才能看地图,十足是马古先生驾车。因此,声音才是更好的协助导航的方式。既然你在开车的时候根本用不上耳朵,耳朵就成为理想的信息通道,告诉你什么时候该转弯,该找什么标志,假如你看到什么什么东西,就表示你开过了头。但是,如何精确地表示方向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它很困难,所以人类在这方面表现得一塌糊涂)。道路上充满了模糊的指令。当你距离路牌几百英尺或几百码以外时,“下一出口右转”的指示非常清楚,但是,当你已经开到路牌附近时,到底“下一出口”指的就是眼前这一出口还是再下一个出口呢?尽管要制造出这种数字式的、能说话的、优良的“后座驾驶员”不是没有可能,我们却不太可能在美国市场上很快见到这种产品。相反,你将看到的是和邦德的汽车上一模一样的装置,无论应该还是不应该,安全还是不安全。其中的原因很荒谬:假如汽车能够对你说话,而它提供的地图数据是错的,以至于你开进一条没有出口的单行线而发生车祸,责任应该由谁来负?而反过来,如果你是因为自己看了地图以后而发生意外,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了。在欧洲,人们对于赔偿和诉讼的看法比较开明,因此梅塞德斯——奔驰汽车(Mercedes一Benz)今年将推出会说话的导航系统。这种导航系统的功能将不只限于把你从A点引导到B点,它将还能提供有声导游(“你右侧的这个建筑是……的出生地”)和有关食宿的信息(已经在第3个出口附近给你订了一家很棒的旅馆。)新的相应的专门市场将会出现。事实上,如果将来你的智能汽车被盗,它还可以打电话给你,告诉你它的确切位置。或许它的声音听起来还好像吓坏了的样子。 北极星书库|| m/ 6、新电子表现主义穿过时空隧道的医生和教师在冰箱上张贴小孩涂鸦的作品和苹果派一样,代表了道地的美式作风。我们鼓励孩子表现自我,自己动手做东西。可是,等到他们6岁大的时候,我们却突然改弦易辙,让他们觉得美术课就像棒球课外活动一样,比不上英文或数学那么重要,有志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应该把时间花在阅读、背诵和复习上。于是,在他们上学以后的20年里我们像填鸭一样拼命往他们的左脑中灌输各种知识,却让他们的右脑日渐萎缩。派普特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一位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光隧道来到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的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他不认识任何手术器械,不知道该怎样动手术,也不知道怎样才能帮得上忙。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假如有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部时光机器来到了现代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未节的变动外,他/她可以立刻从他/她的20世纪末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还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事实上,根据美国教育部最近所作的调查,84%的美国教师认为只有一种信息科技是绝对必要的:复印机再加上充足的复印纸。更好的调色板然而,我们终究开始摆脱这种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从主要迎合那些约束自己按部就班的孩子,走向更多元化的教学。在这种教学中,艺术与科学之间、左脑与右脑之间,不再径渭分明。当一个孩子使用Logo这样的计算机语言,在电脑屏幕上画图时,所画出的图形就既是艺术的,也是数学的,可以看作两者中任意一种。即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现在都可以借助视觉艺术的具体形象来加以阐释。个人电脑将使未来的成年人数学能力更强,同时也更有艺术修养。10年后的青少年将拥有更丰富多样的选择天地,因为不是只有书呆子才能成就高深的学问,具有各种不同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表现行为的人,都可能成大器。工作与游戏之间的中间地带会变得异常宽广。由于数字化的缘故,爱与责任不再那样界线分明。业余画家大量涌现,象征着一个充满机会的新时代的来临,以及社会对创造性休闲活动的尊重。未来将是个终身创造、制造与表现的年代。今天,当退休的老人重拾画笔时,他仿佛又回到了孩提时代,但和青壮年时期相比,他所得到的完全是另外一种回报,将来,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发现自己的生命历程更加和谐,因为工作的工具和娱乐的工具将越来越合二为一。将有一块更好的调色板来谐调爱与责任、自我表达与团体合作。老老少少的计算机黑客们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设计的程序就好像超现实主义的绘画一样,既有高度的美感,又有卓越的技术。我们可以同时从风格与内容、意义和表现手法等不同层面,来讨论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电脑程序表现了一种新美学。这些黑客们正是新电子表现主义的先驱。音乐的推动力事实证明,音乐是计算机科学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我们可以从三个非常有力而又相互补充的方面来探讨音乐问题。首先是数字信号的处理——比方说极难解决的声音分隔问题(例如在录下的音乐中抹去可乐罐落地的杂音)。我们也可以从音乐的认知角度进行探讨——如何诠释音乐语言,音乐欣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情绪从何而来?最后,我们可以把音乐当成一种艺术表现和叙事手段——叙述一个故事,激发一些情感。所有这三个方面当仁不让,都非常重要,它们使音乐成为完美的知性领域,让我们能优雅地穿行于技术与表现、科学与艺术、个人世界与公众世界之间。假如你问挤满整个礼堂的计算机系学生,他们当中有多少人会乐器,或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爱好音乐,绝大多数人都会举起手来。数学和音乐之间传统的亲密关系现在惊人地表现在计算机科学界和电脑黑客群体之中。媒体实验室由于研究音乐而吸引了一批出类拔萃的计算机系学生。美术和音乐这种儿时的嗜好,能够让孩子以全面的眼光来观察和探索迄今为止还是以单一方式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浩瀚的知识世界。但是父母和社会往往有意无意地阻挠孩子发展这方面的兴趣,或让孩子只把美术和音乐当成学业攀登中缓解压力的手段。我上学时很讨厌历史课,但却能说出美术和建筑史上所有重要的里程碑和它们的年代,而对政治事件和战争的年代我却怎么也记不住。儿子受我的遗传,也有诵读障碍,但却能津津有味地把有关高空冲浪和滑雪的杂志一字不落地看完。对有些人而言,音乐可能正是研究数学、学习物理和了解人类学的最佳途径。说完了上面这些,转过头来,我们究竟如何学习音乐呢?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的初叶,在学校练习乐器是很普遍的现象。后来,录音技术的发展阻止了这一潮流。直到最近,才有些学校重新让学生从制作音乐中来学习音乐,而不只是靠听音乐来学习。让幼小的孩子利用电脑学习音乐有很大的好处,因为电脑能提供五花八门的入门途径。电脑不会限制有天分的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孩子可以借助各种不同的方式,通过电脑来体验音乐,音乐游戏、声音数据磁带和本身可控制的数字声音,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而已。视觉感奇佳的孩子,甚至还会希望发明出看见音乐的方法。电子艺术电脑和艺术第一次碰面时,会给双方都带来恶果。其中一个原因是机器的印记太强烈了,在全息艺术或立体电影中,电脑的表现往往压过了艺术原来意欲表达的内涵。科技就好像法国调料酱中的胡椒一样,电脑味道太强的结果,反而喧宾夺主,掩盖了艺术表现中最微妙的信号。毫不奇怪,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中,电脑和艺术表现得最为相得益彰。因为在这两个领域中,艺术作品的表现、传播和体验都能在技术上很容易地融合在一起。作曲家、表演者和观众都可以进行数字控制,如果荷比.汉考克(HerbieHancock)在互联网络上推出他的下一部作品,那就好比在一个拥有2000万个座位的剧场中演奏,而且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变音乐的表现。对有些人而言,只要单纯调节音量就可以了。有些人则可能把音乐转换成卡拉OK。其他人甚至会调整它的酬。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MonaLisa)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在互联网络上,我们将能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而且,这不尽然是坏事。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这种新方式不同于读一页书,也比到卢浮宫(Louvre)实地游览更容易做到。互联网络将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全球最大的美术馆,同时也是直接把艺术作品传播给人们的最佳工具。当数字化艺术家提供了改编作品的手段时,他们同时也开创了数字化艺术发展的大好契机。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就好像把斯泰肯的所有照片都印到明信片上,或是把瓦霍尔(AndyWarho1,1928一1987)的所有作品都变成装饰艺术一样。关键是,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离经叛道者的沙龙媒体实验室最初的想法是把人性化界面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带往新的方向。这种新的方向是指通过信息系统的内容、消费性应用的需求和艺术思维的本质来塑造人性化界面和人工智能。我们向广播电视、出版和电脑界大力推销这一想法,因为它将影像的感官丰富性。出版的信息深度,以及电脑的内在互动性集于一炉。这个概念今天听起来十分合乎逻辑,但当时在众人眼中却愚不可及。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麻省理工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教授认为,所有和这个项目有关的人都是“江湖骗子”。媒体实验室坐落在一栋由著名建筑师贝律铭所设计的建筑中(设计时间是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延伸建筑之后,以及在巴黎卢浮宫的金字塔之前)。我们花了7年左右的时间来筹募财源、修建大楼和延揽人才。就像1863年巴黎艺术界的当权派拒绝让印象派画家参与正式的美术展一样,媒体实验室的这群被正统人士拒之门外的始创研究人员也就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落选者沙龙”这些人中有些在学术界眼中太过激进,有些人的研究不见容于自己的系所,有些人则根本无处容身。除了魏思纳和我以外,这一群人还包括了一位电影制作人,一位图形设计师、一位作曲家、一位物理学家、两位数学家,和一群在这之前的几年中发明了多媒体的研究人员。我们在80年代初聚集到一起,形成了电脑科学界的一支非主流文化。当时的电脑界仍然是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和系统结构的天下。维系我们的并不是共同的学术背景,而是一致的信念:我们都相信,随着电脑日益普及而变得无所不在,它将戏剧性地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但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还会影。胜活的每一个方面。我们这群人的结合可谓占尽天时,因为当时,个人电脑已经诞生,用户界面开始受到重视,电信工业也解除了管制。报纸、杂志、书籍、电影厂和电视台的拥有者和经营者都开始自问:未来将以何种面貌出现。两位聪明的媒介巨孽,时代——华纳的史蒂夫.罗斯和迪克.门罗凭直觉预见到数字化时代的来临。而投资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疯狂的新项目…对他们来说,用不着下多大的本钱。于是,我们很快就发展成一个拥有300人的研究机构。今天,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主流,而互联网络上的冲阶浪手则成了在街头游荡的疯孩子。数字一族的行动已经超越了多媒体,正逐渐创造出上种真正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故作姿态,这些网上好手结缘于电脑空间。他们自称为比特族或电脑族,他们的社交圈于是整个地球。今天,他们才代表了落选者沙龙,但他们聚会的地方不是巴黎的咖啡厅,也不是位于坎布里奇的贝律幸铭建筑。他们的沙龙是在“网”上的某个地方。这就是数字化生存。 北极星书库|| m/ 结语——乐观的年代数字化生存的四大特征我天性乐观。然而,每一种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数字化生存也不例外。未来10年中,我们将会看到知识产权被滥用,隐私权也受到侵犯。我们会亲身体验到数字化生存造成的文化破坏,以及软件盗版和数据窃取等现象。最糟糕的是,我们将目睹全自动化系统剥夺许多人的工作机会,就像过去工厂被改头换面一样,很快地,白领阶层的工作场所也会全然改观。工作上的终身雇佣观念已经开始消失。随着我们越来越少地使用原子、而越来越多地使用比特,就业市场的本质将发生巨变。这一变革发生的时间,恰好与印度和中国的20多亿劳动大军开始上网的时间同步(这一点毫不夸张)。美国皮奥里亚的个体软件设计人员,面对的竞争对手可能在韩国浦项。马德里的数字排版工人也会直接面对来自印度马德拉斯的竞争。美国公司已经开始在硬件发展和软件生产两方面到俄罗斯和印度进行“外购”了,这样做不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工,而是要网罗愿意比本国人更勤奋地工作、更有效率、也更守纪律的高级技术人才。当工商业越来越全球化、互联网络也不断壮大时,完全数字化的办公室也将出现,早在政治走向和谐、关贸总协定谈判就原子的关税和贸易(在加利福尼亚州销售爱维养矿泉水的权利)达成协议之前,比特就已经变得没有国界,比特的存储和运用都完全不受地理的限制。事实上,在数字化未来中,时区可能要比贸易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可以想象,有些软件计划将会24小时不停地在全世界接力开发,从东方到西方,从一个人手上传到另一个人手上,或是由一个小组交接给另一个小组,当其他人进入梦乡时,会有人接着干。微软公司将需要在伦敦和东京设立办事处,以便三班倒加速开发软件。当我们日益向数字化世界迈进时,会有一群人的权利被剥夺,或者说,他们感到自己的权利被剥夺了。如果一位50岁的炼钢工人丢了饭碗,和他那25岁的儿子不同的是,他也许完全缺乏对数字化世界的适应能力。而在今天假如有位秘书丢掉了工作,至少他还熟悉数字化世界,因此拥有可以转换的工作技能。比特不能吃,在这个意义上比特无法解除饥饿。电脑没有道德观念,因此也解决不了像生存和死亡的权利这类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是不管怎样,数字化生存的确给了我们乐观的理由。我们无法否定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也无法阻止数字化时代的前进,就像我们无法对抗大自然的力量一样。数字化生存有四千强有力的特质,将会为其带来最后的胜利。这四个特质是: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和赋予权力。沙皇退位,个人抬头对数字化生存带来的分权效应,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商业及电脑业自身。所谓的“管理信息系统”沙皇,过去总是高坐在开着冷气、用玻璃隔着的阴森森的房间里发号施令,如今却披上了皇帝的新衣,几乎销声匿迹。少数人所以还能苟延残喘,经常是因为他们的级别太高,无人能炒他们的欧鱼,公司董事会不是与外界脱节,就是在睡大觉,也可能两样全占。看看“思考机器公司”的例子。这家由电子工程天才丹尼.希利斯一手创办的伟大而富于想象力的超级电脑公司,只存在了10年就寿终正寝。在短短的10年里,思考机器公司向全世界推出了大规模并行处理的电脑架构。它的衰落不是由于它所谓的“联结机器”(ConnectionMachine)管理不当和工程失误造成的。思考机器公司所以化为泡影,是因为并行处理可以被分开来做;同样的大规模并行处理的体系结构,突然之间,已经由于低成本、批量生产的个人电脑的相互联结而成为可能。虽然这对思考机器公司来说,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它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无论从表面上还是深刻的寓意上,都是一条重要的讯息,因为这意味着未来的企业,只要在内部普及个人电脑,并且在需要的时候,把这些电脑联结起来共同处理计算消耗较大的问题,它就可以用一种新的、可升级的方式满足自身的电脑需求。电脑确实既可以为个人服务,也可以为群体服务。我看到同样的分权,正逐渐弥漫于整个社会之中,这是由于数字化世界的年轻公民的影响所致。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将成为明日黄花。民族国家本身也将遭受巨大冲击,并迈向全球化。50年后的政府一方面变得更庞大,一方面则变得更渺小。欧洲发现自己正分裂为一个个更小的种族实体,与此同时,它却试图在经济上联合起来。民族主义的力量很容易让我们对任何世界一体化的大的努力都嗤之以鼻。但是,在数字化世界里,过去不可能的解决方案都将变成可能。今天,当全球20%的人消耗掉80%的资源,当1/4的人类能享受到不错的生活水准,而其余3/4的人还过着贫困的生活时,我们怎么可能轻易消除这巨大的鸿沟呢?当政治家们还在背负着历史的包袱沉重前行,新的一代正在从数字化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完全摆脱了许多传统的偏见。过去,地理位置相近是友谊、合作、游戏和邻里关系等一切的基础,而现在的孩子们则完全不受地理的束缚。数字科技可以变成一股把人们吸引到一个更和谐的世界之中的自然动力。新的希望和尊严数字化生存的和谐效应已经变得很明显了:过去径渭分明的学科和你争我斗的企业都开始以合作取代竞争。一种前所未见的共同语诞生了,人们因此跨越国界,互相了解。今天在学校里上学的孩子,都有机会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件事情。例如,你可以把电脑程序看成一组电脑指令,同时还可以把它当作由程序的文字缩排而成的诗篇。这些孩子很快就领会到,了解一个程序,意味着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而不是仅仅从一个角度出发。但是我的乐观主义更主要地是来自于数字化生存的“赋权”本质。数字化生存所以能让我们的未来不同于现在,完全是因为它容易进入、具备流动性以及引发变迁的能力。今天,信息高速公路也许还大多是天花乱坠的宣传,但是,如果要描绘明天的话,它又太软弱无力了。数字化的未来将超越人们最大胆的预测。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信息资源,并且发现,只有成人需要见习执照时,我们必须在前所未有的地方,找到新的希望和尊严。我不是因为预见了一个新的发明或发现,而激发出乐观的情绪。发现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方法,找到控制人口增长的可行途径,乃至造出一种能吸进我们的空气,喝进我们的海水,再以无污染的方式将空气与水排出来的机器人,这些都是我们的梦想,有可能实现,也有可能随风消散。然而,数字化生存却完全不同。我们不必苦苦守候任何发明。它就在此地,就在此时。它几乎具备了遗传性,因为人类的每一代都会比上一代更加数字化。 北极星书库|| m/ 后记——乐观的年代你还不相信有指数增长这回事吗?目前,环球网的网址每15天就增加一倍,每隔4分钟就出现一个新的主页(homepage)。自从《数字化生存》的英文版精装本推出以来,短短的时间内,我已经可以自由自在地使用这些互联网络的词汇,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一大堆关于互联网络的事情,尽管真正了解的人仍然寥寥无几。有人批评我,应该在书中多作一点解释。就让我借这个机会稍作补偿吧。1963年,一个名叫拉里.罗伯茨(LarryRoberis在本书中)的人设计了互联网络。注意,我从来不曾提过他的名字,这确实是我的疏漏。当时在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主持电脑研究计划的苏泽兰(在本书中,他的名字出现了4次)邀请罗伯茨到华盛顿去。他们把这个网络设计成一个绝不会失误的讯息传递系统,以包切换方式传输信息,当时称之为ARPA网。我们在书里曾经讨论过信息包,但是没有说清楚的是,一个个信息包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讯息,每个信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现在,假定我要从波士顿把这段文字传到旧金山(SanFrancisco)给你。每个信息包(假设包含了10个字母、信息包的序列号码、再加上你的姓名和地址)基本上都可以采取不同的路径。有的经由丹佛(Denver),有的经由芝加哥(Chicago),有的经过达拉斯(Dallas),等等。假设当信息包在旧金山依序排列时,却发现6号信息包不见了。6号包究竟出了什么事?军方拨款资助ARPA网络的时候,正值冷战高峰。核战争的威胁令大家忧心忡忡。因此,假设6号信息包经过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时候,敌人的飞弹恰好落在这个城市。6号信息包因此不见了。其他的信息包一确定它不见了,就会要求波士顿重新传送一次(这次不再经过明尼阿波利斯了)。也就是说,因为我总是有办法找到可用的传输路径,假如要阻止我把讯息传送给你,敌人必须先扫荡大半个美国。没错,在寻找可用的传输路径时(假如越来越多城市被敌人摧毁),系统的速度就会减慢,但是系统不会灭亡,了解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因为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令每个人都大吃一惊。假如你是个网上老手,经常抱怨这个网络速度太慢,别忘了,很多国家是靠着窄带的信道与互联网络搭上线的。这些网络的带宽会很快地加宽,系统的表现也会越来越好。在这段时间,当上网人数增加的速度比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的速度还快时,网络的速度偶尔会变慢。但是请放心,网络不会崩溃,只会慢下来罢了。有人在偷听吗?唯一的危险来自于想要控制网络的政府和政客。全世界都有人高举着为儿童净化网络的旗帜,试图检查网络通信的内容。更糟的是,包括美国在内,不少国家希望能确实找到办法来“窃听”网上讯息。假如这还不足以令你毛骨悚然的话,你最好警醒一点。假如网络没有办法提供最佳的安全和隐私权保障,那么将会出现一个严重的失误。正因为数字化的本质,数字世界应该比模拟世界安全得多,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想把它变得安全,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塑造一个安全的数字化环境。不错,毒贩、恐怖分子、色情小说作家也会利用互联网络。但是,想想看,这些坏人比你我都要装备齐全,更有办法以加密通信的方式,骗过政府。所以,美国的出口法和其他法律都很愚蠢,假如你禁止输出密码术那么唯有罪犯才会使用密码。结果,你不但不能保护一般大众,反而置大众于更危险的境地之中。华盛顿诸公,想清楚一点吧。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隐私权的问题。首先,当我传送讯息给你的时候,你希望知道讯息的确是我传给你的。第二,当讯息在我们之间往返时,你不希望被任何人窃听。第三,一旦讯息已经在你桌上了,你不希望有人擅自闯进来阅读讯息(例如,当你正在网上忙其他事情的时候)。这三种情况都很重要。假如做不到的话,都会带来麻烦,我们在电脑空间(这个名词在本书中只出现了一次)中也必须保有隐私权。“比特和原子”这个主题十分打动人心。比较过去和现在从来都很管用。1995年2月,由于涉嫌幕后策划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的拉姆齐.优素福被引渡回国,有一位巴基斯坦籍的伊斯兰教传教士也要求美国政府让他们引渡麦当娜和迈克尔,杰克逊到德黑兰去,接受违反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律令的审判。美国国务院根本不把这个要求当一回事,在报纸上看到这条短短消息的读者也一笑置之。一个月后发生了一件事。加利福尼亚州米尔皮塔斯(Mi1pitas)的托马斯夫妇没有招惹任何人,完全遵守社区道德标准和当地法律,循规蹈矩地经营一个电子公告牌。有一天,田纳西州(Tenriessee)的一个邮政人员和他们的电子公告牌连上了线,而且不喜欢他在上面看到的东西。这对加州夫妇被控违反田纳西州的法律,因此受审并被判刑。他们被成功地引渡到田纳西州去。当我为《数字化生存》的英文版精装本作巡回旅行宣传的时候,我在密执安州(M1chigan)的安阿伯(AnnArbor)拜访了一家书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几天前被捕的21岁的密执安大学学生杰克.贝克的父母也在场。贝克在x新闻组(newsgroup)中公布了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从来没有访问过这个地址,也不清楚该怎样与之建立联系),有个住在莫斯科的家伙读了这篇文章,而且很讨厌它。(别问我他当时在x新闻组里干什么,这就好像一个人自己走进了阿姆斯特丹性商店的漆黑店里,却觉得受到侵犯。)不幸的是,这位俄罗斯读者恰好是密执安大学的校友,他的不满导致贝克在深夜11点钟遭到逮捕。结果贝克被丢进监牢里,一个月不准保释,眼镜也被没收了。且慢,我以为我们美国人不会做这种事情。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这个年轻人犯了错,他用了一位女士的真名,因此他的行为被视为深具威胁性,而被极端而荒谬地处以不准保释的监禁。法官埃文.科恩在1995年6月21日驳回了这个案子,贝克的故事被形容为“只不过是篇有点野蛮而没有品味的小说罢了”。当我听到这件事时,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就仿佛在甲板上吧哒吧哒挣扎的鱼一样。这些垂死挣扎的鱼拼命喘着气,因为数字世界是个截然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法律都是为了原子的世界、而不是比特的世界而制定的,我猜对我们而言,法律是个警示信号。电脑空间的法律中,没有国家法律的容身之处。电脑空间究竟在哪里呢?假如你不喜欢美国的银行法,那么就把机器设在美国境外的小岛上。你不喜欢美国的著作权法?把机器设在中国就是了。电脑空间的法律是世界性的,既然我们连汽车零件贸易都没有办法和各国达成协议,要处理电脑法律更谈何容易。无疆界的世界就好像樟脑丸会从固态直接挥发一样,我料想在全球性的电脑国度掌握了政治领空之前,民族国家根本不需要经过一场混乱,就已经消逝无踪。毋庸置疑,国家的角色将会有戏剧性的转变,未来将越来越没有国家发展的空间。今天,每个国家的规模都不对,既不是小得足以本土化,又不是大得足以全球化。过去,邻里的意义完全由地理位置接近与否来决定,你在一个国家的边境行走时,很可能因为越界而被射杀。河流、海洋,甚至石墙形成了边界。尽管城市的界线不分明,但是城市的尽头究竟在什么地方,似乎总是不证自明的。也因为这种不证自明的情况,而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地方自治。我们的整个历史都与空间和地方、几何和地理有关。无论冲突起源于宗教、经济或其他非物理因素,战斗的地区却绝对和物质相关。赢家暂时建立了王国,输家可能销声匿迹。国家是非常物质取向的战利品。电脑空间则不然。每个机器之间的距离都一样,除了地球本身的范畴之外,电脑空间完全没有物理边界。正如媒体一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又变得越来越小,就整个世界的管理而言,情况也如出一辙。这些现象都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是有迹象显示,在有些社会里,这些现象发生的速度要比其他社会快得多。我的意思不是指物理的社会,而是像金融界、学术界这样的社会,它们目前在全球化和电脑联网上,都拔得头筹。事实上,今天全球金融界是唯一可以不受美国出口法密码术管制的社群。你最近还听说过有人把金条运来运去吗?数字世界全球化的特质将会逐渐腐蚀过去的边界。有人感到深受威胁,我则欢欣鼓舞。不再需要背井离乡20年前,我和妻子就在一个希腊小岛上买了房子,岛上的药剂师有一天向我透露,他很担心他13岁的儿子那么沉迷于电脑。这位当爸爸的深深感到苦恼,因为他相信,假如他儿子学会了电脑,在这个岛上根本找不到可以做的工作,于是就会像过去几年许多希腊人一样,为了寻找出路而背井离乡。我很难向他解释,在他儿子的许多兴趣当中,对电脑的兴趣其实最有可能把他留在家乡。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互联网络上建立了“全球性的家庭工业”。这听起来有点似是而非,其实不然。在过去,如果你想要创立跨国性企业,就必须造就庞大的规模,在世界各地广设办事处。由此,不但能够处理公司的比特,适应当地的法律、习俗,还能控制产品的流通。今天,由于有了互联网络,分处三地的三个人也能组成一家公司,打入全球市场。随着白领阶层逐渐被自动化设备取代,越来越多的人会受雇于自己,同时,也会有许多公司开始外购,以完成他们的工作。这两种趋势都指向相同的方向。到2020年,发达国家中最大的一群雇主将会是“自己”,你敢打赌吗?对我而言,观察翻译成30种语言的《数字化生存》在各国被接受的不同程度,是很趣的一件事。在有些地方,例如法国,这本书与当地的文化制度格格不入,因此似乎比爱维养矿泉水还显得淡而无味。在其他国家,例如意大利,这本书则广受欢迎,引起热烈讨论。然而,最令我快乐的事情,不是这本书又上了哪里的畅销书排行榜,而是这一年涌来的几千封电子邮件:年纪比较大的人感谢我描绘了他们的孩子正在做或以后将要做的事情。年轻人则感谢我的热情投入。但是最令我感到满意和成功的,却是我那79岁的老妈妈现在每天都传送电子邮件给我。上一页北极星书库|| m/数字化生存 作者: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前 言第一部 比特的时代1.重建世界/信息DNA比特和原子2.人类新空间/无限带宽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江河3、比特电视横空出世/媒介再革命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4、比特警察/建立新秩序比特放送执照5、随心所欲多媒体新瓶袋旧酒6、产业大变革/比特市场没有比特,就没有前途第二部 人性化世界1、创造完美的人性世界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如此辛苦?2、图形幻界电脑制图“大爆炸”3、虚拟现实矛盾修饰与重复修饰4、看和感觉让电脑看得见5、咱们能不能聊聊弦外之音6、少就是多老练的英国管家第三部 数字化生存1、后信息时代我就是我2、黄金时段就是我们的时段供出租的比特3、便捷的联系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4、从游戏中学习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