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4

作者:李杰卿 字数:36133 更新:2023-10-09 12:27:06

也许你会好奇地问,外星人穿衣服吗?吃什么食物?在好莱坞的科幻片里,外星人一般都是不穿衣服,甚至一个个都有用不完的能量,根本就不用进食。在《ET?外星人》中,小外星人偶尔还吃一下巧克力,其他电影在这方面都很少涉及。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1)不过,通过目击者的描述,我们大致可拼出外星人的着装:衣服由一块布料缝制而成,没有任何缝制的痕迹,其完整性如人类皮肤一般,真的是天衣无缝。但他们穿戴似乎不是为了御寒,不是为了*,也不是为了美观,唯一的目的就是防辐射。和人类的衣服一样,他们的衣服也是五颜六色,并有一些如同装饰品一般的东西别在衣服上。这是族群的标志还是他们的图腾呢?此外,有目击者报告说,外星人的衣服能发出金属般的光泽。有趣的是,外星人身上衣服的颜色一般与所乘坐的UFO的颜色一致,难道它们还要伪装?有的成员戴着面具,常见的是戴着宇航员那样的头盔,这些头盔通常跟背部的盒子相通。1957年10月16日,巴西圣弗朗西斯科河附近的一位被劫持者就看到劫持他的UFO成员都戴着头盔,头盔与背上的一个盒子相通,UFO上面有一种令人作呕的气味。外星人背上的盒子跟人类潜水用的氧气瓶很相似,因此有人推测那些令人作呕的气体就是外星人的“氧气”。也有人认为它们背上的盒子是用于通信的,它们的头盔上一般都有天线,天线与背上的盒子相连。有人注意到,当外星人遇见地球人时,天线会颤动得很厉害。外星人佩戴的东西倒是各不一样。l979年6月28日,在巴西米拉索金事件中,飞碟上成员的身体前部都挂着一个金属十字架。1978年1月20日,在巴西的一次外星人事件中,飞碟上外星人身体的前部都挂着金属圆环。有些外星人头上有斗篷,这斗篷跟上衣和裤子是连在一起的。至于外星人的食物,人们的了解就十分有限了。因为人们从来没见过他们吃饭,更不用说吃的是什么。甚至有消息说外星人没有消化系统,不过有目击者说外星人送过他一块饼。1961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目击者看到一抹光亮在空中划过,随着光亮的下移,他看到了一个碟状的飞行物向自己的屋子靠近,最终飞碟毫无声息地停在他家里。飞碟门打开后,一个相貌丑陋的外星人走了出来,来到他面前,并做了一个喝水的动作。目击者看到外星人似乎没有什么恶意,便回屋端了一杯水给外星人。作为回报,外星人给了他一块饼。小心谨慎的目击者把饼上交给相关部门。经实验室化验,这块饼的成分奇特,是人类已知元素中所没有的。对于外星人,尽管有不少目击者声称他们曾亲眼见过,但不得不说,对于他们,我们的认知还是很有限的。他们被外星人绑架了夜很深了,你还清醒地躺在床上,忽然你一下子麻痹了,动弹不得。几个蓝眼睛,撅嘴巴的矮人出现在你的床头,泛着幽光的眼睛直愣愣地打量着你,面无表情,好似戴着面具。他们把你抓到户外。在外面,你被一个碟状的飞行器吸进去。当你进入后,就有仪器都往你身上添加,你没有被麻醉,你清清楚楚地感到疼痛,直到你昏过去。第二天,当你醒来的时候,一切都不见了,但你还记得昨晚的事情。所有宣称被外星人绑架过的人,都会给你描绘一幅这样的场景,虽然稍有区别。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素不相识的人拥有类似的记忆?难道他们真的被外星人绑架了?大部分人对于他们的描述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只是做臆想,当被反复不止的述说搞烦了,只好做做表面功夫,背地里甚至可能认为对方有病。但是当你了解了许多和他们有类似经历的人们,你就知道,他们也许不是在无理取闹,不是在哗众取宠。最后,你会呼吁人们正视他们的问题。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2)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都会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相信如果自己完全地放松,就会找回内心深处的回忆,再现那梦一般的事实。只是他们不知道,在深度放松下,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暗示,不管暗示是来自自己的,还是外来事物的影响。这样,他们像受到鼓励一样,便开始了自己的编故事之旅,而后又在脑海里一次次地刻画,变得坚信不疑。很多疑点我们不得不提及。比如,既然外星人有着高度发达的技术,为什么不把你的记忆一并抹掉,他们是想让地球人感知他们的存在吗?可他们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出现,甚至可以采用技术通过*全球现场直播,为什么他们要偷偷摸摸地来找你?被外星人绑架的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但他们在公众把他们当成傻子的嘲笑中坚持自己的立场,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睡眠方面的研究正使得天平偏向持否定态度的一方。睡眠麻醉学说给出了一些解释:当人们睡觉的时候,大脑会做梦,因此大脑暂时中止了我们的行动力,以免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但如果这个机制失效了,而你又做了梦,醒来可能就觉得全身麻痹。在试验中,有些人会出现幻觉,比如,觉得胸口或腹部有重物压着,他们睁开眼睛后,会看到正有东西压在自己身上,或是有人正站在他们的脚边。有些人会听到奇怪的声响,有时还会觉得身体飘了起来。这种现象在中国被称为“鬼压床”。睡眠麻醉学说似乎已经把那些宣称被外星人绑架的人打入地狱。不过,种种表明外星人存在的迹象,又使得我们对任何现象都不能轻易放过,更不能一言否定。外星人绑架之谜,还等待着我们去解开。史前人类的遗物有人说,人类存活在恐龙年代,并且那时的人类文明水平已经高度发达,甚至超过我们现在的文明水平。不知你对上述观点做何感想?我们知道,大约2500万年前,猴类开始了向猿类的进化。600万年前,南方古猿出现。200百万年前,人类在地球上出现,揭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进化史。据科学家考证,恐龙在亿年前曾在这个星球上出现,并存活了长达亿年之久。人类存在的年限相对于恐龙来说,不能不说是相当短暂的。那么,人类真的和恐龙在一同生活过?1817年,两位考古学家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附近的一块石灰岩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的脚印。这两个脚印长约英寸,脚趾较分散,脚掌平展,与长期习惯于不穿鞋走路的脚印相近。脚步强健有力,脚印自然。各种迹象均表明:其压痕是在岩石很软时踩上去的。据鉴定,这块石灰岩石板有亿年的历史。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拉克西河河床中曾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令人吃惊的是,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最匪夷所思的是在1968年,一名业余化石爱好者在几块三叶虫化石上看到了一只成年人大小,穿有便鞋之类鞋子的脚印,它的旁边是一个小孩的脚印。三叶虫出现于寒武纪早期,这就意味这人类起码在亿年前就出现了。那时的人类还穿着鞋吗?可根据科学家的考证,人类穿上像样的鞋子还不过三千年。很多证据都表明上亿年前的人类文明水平已经高度发达,而且是整个星球的大范围的繁荣。如果不信,请看下面的几个例子:1851年,在美国一个小镇的某岩床爆破现场,炸出的两块金属碎片经拼装后竟是一个雕刻精美、质地为银合金的钟形器皿。马萨诸塞州某地区在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发现了金属花瓶,是一种呈锌白色的合金。经测定,含有大量的银成分。在南非布兰堡一幅享誉全球、有上万年历史的壁画中,妇人身着短袖套衫,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3)紧身裤,戴手套,穿吊袜,脚穿便鞋。三位美国人在一块形成于五十万年前的化石中赫然发现了一块汽车火花塞。南非的克莱克山坡,在28亿年的地层里,工人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法国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根金属管……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说法,在超光速的前提下时间可以倒流,这样人类就就可以穿越时空到几亿年前。可是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超光速还遥不可及。人类的智慧真是有限,我们目前都无法解释这些现象。或许我们祖先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只是遇到了世纪大灾难才遭到灭顶之灾,或许所有这些都是外星人的杰作。印度的飞船雕塑你听说过“战神之车”吗?其实,战神之车不是一部车,而是史前时期建造的飞行器。在印度的“寺庙之城”——古城甘吉布勒姆,这里的神庙自古以来就有一种飞船雕塑。飞船雕塑的样式不一,并刻上许多神话人物,而这些雕刻就叫做“战神之车”。为什么这些雕刻被称为“战神之车”?为什么这些神庙里头会放置这样的雕刻,它寓意着什么?印度教神话传说有对这些飞船的描述吗?到底是谁设计了这些飞船?1943年,印度南部的迈索尔市梵语图书馆从一座倒塌的庙宇地下室中,发现了一份古代梵文本稿件。在这份稿件中,以6000行的篇幅详细记载了“战神之车”飞船的构造、驱动方式、制造飞船的原料乃至飞行员的训练与服装等众多细节。据记载,“战神之车”的飞行速度,换算成现代计算单位大约为每小时5700公里。印度教的庙宇中竟然有一本描述飞船的稿件,并且描述详尽,看来飞船不是空穴来风,历史上真的有实物。只是令人们不解的是,以古印度人贫乏的知识,是如何制造出时速高达每小时5700公里的飞行器的呢?印度梵语学者和技术专家们合作,依据这份文献和其他古籍中的记载,开始对“战神之车”进行仿造。仿造开始后,专家们发现“战神之车”的设计方案,完全符合动力学原理,并且飞船还装备了绝缘装置、电子装置、抽气装置、螺旋翼、避雷针和喷焰式发动机。完全做好的飞船速度一般,但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对“战神之车”的仿造,单纯从实践和技术手段方面来验证飞船的可行性,这已经足够了,毕竟那是史前的作品。考古学家现在要做的,就是查找这些飞船的制造者。印度人制造了这些飞船?不可能,那时候的印度科学技术达不到那个层次。20世纪初期,美国的莱特兄弟才发明出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并只在空中飞行了几分钟。人类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知识进步和技术积累后,也只有几个国家能掌握全套的飞机制造技术。每小时5700公里的速度,换算下来就是1583米每秒,那是怎样一个惊人的速度,估计当今世界上最快的飞机也不过如此。史前文明?不可能。不说史前文明是否存在,就是存在的话,时间上也不对。古城甘吉布勒姆里的神庙也不过两三千年的历史,和上万年前的史前文明对不上号。难道是外星人?很有可能。飞船安放在神庙里,意味着什么?对印度人来说,飞船作为神灵们的交通工具,应该如同神灵一般被膜拜和供奉。而所谓的神灵,很可能就是外星人。在那时的古印度人眼中,外星人不但外形奇特,还拥有无边的“法力”。那么,试问有没有可能把他们神化了,作为神话来记载呢?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文献中多次指明飞船呈金字塔形,顶端覆盖着透明的盖子。飞船的外形和外星人的飞碟何其相似啊。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4)自然,上面都是我们合情合理的猜测,事实是否如此还有待考证。传说中的“雷鸟怪兽”根据地球板块构造学说,地壳被分割成可相互移动的板块,由于板块的运动,形成了两大地震带。今天给大家讲的是一条关乎北美千万条生命的地震带——“卡斯卡迪亚隐没带”。该地震带位于美国西海岸一千多公里处,全长一千多公里,而它就是一个定时炸弹。据记载,在距今三百多年前,在俄勒冈州曾发生过大地震,大地震威力惊人,不仅引起陆地上的大地震,还掀起了惊天大海啸,海啸席卷了太平洋的东西海岸。距震中上千公里远的日本,也被海啸淹没了几个村庄。那么,引起这场三百多年前大地震的断裂带,为什么会是一个定时炸弹呢?众所周知,地震的发生是有周期性的,而美国西海岸大地震的周期是300~1000年之间。这就意味着北美再次进入地震周期,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降临人间。于是,地震研究者抓紧时间,纷纷展开对大地震的研究。布莱恩是一名地质勘察专家。一次,他在无意间听到一个很多年前当地流传的故事:古代,一只来自赫族人母亲河上游冰川地带的“雷鸟怪兽”的到来,使这里地动山摇,洪水滔天。难道印第安人说的这号怪兽就是海啸?布莱恩是个有心人,他决定找出那个迷。有一天,他在被一片海水淹没的淤泥下,找到了一些云杉树的化石。此外,在化石附近,还发现了一些沙土。查阅资料后,布莱恩发现,云杉树一般生长在离水面比较远的地方,并且那些沙土也不是本地土。那么,一个合理的假设就是:由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地层塌陷,导致陆地上的云杉树掉落到海底,海啸袭来,并从远处带来了沙土。但这毕竟是假设。不过,后来,借助同位素法的鉴定,布莱恩推测这些云杉树大约在三百年前死亡。此外,在一片死森林里,植物专家大卫?山口根据树的年轮和树皮上留下的记号,推断出这片森林在1700年的某一天,受到某种大袭击,整片森林被掩埋。布莱恩得知大卫?山口的推断后,为两人独立研究结果的一致而欣喜若狂,但准确的时间还是没办法确定。后来,想到那场大地震曾影响过日本,于是布莱恩来到日本,希望能在日本找到相关记载。日本的历史资料明确记载了海啸发生的时间:1700年1月26日。日本人把这种没地震,却有大海啸出现的现象称为“孤儿海啸”。现在,地震发生的具体日期已经确定,但更大的问题又摆在布莱恩的面前:如果再次发生了像史上记载那么大的地震,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据估测,如果强烈的震动在30秒以内结束,一些比较坚固的建筑物还不至于倒塌。如果强烈的震动超过1分钟,大部分坚固的建筑物都无法幸存。处在这样的地带,强烈的地震不可避免,布莱恩和其他地震研究者现在能做的就是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加强人们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古埃及的飞机图案1848年,一名考古探险家在埃及古城阿比杜斯的塞蒂神庙入口10米高的横梁上,发现了几幅奇异的图案,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考古学家除了不停地争论外,没得到任何结果。直到1998年,*的一家著名报业刊登了这几幅图案,人们才惊讶地发现,神庙横梁上面刻画的图案竟然是直升机等航空器和潜水艇。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5)难道古埃及人在三千多年前就可以制造飞机?要知道第一架飞机是在20世纪初由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并首飞成功的。这时,考古学家在研究塞蒂一世神庙上的象形文字后,认为古埃及人确实描述过这种飞行器的存在。对此,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古埃及人不可能有那么高的科技水平。自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外星人。他们的观点是:几千年前,外星人造访过埃及,并带来先进的航空器。而几千年前的埃及人由于知识有限,看到那具有惊人速度和怪异造型的器物后,自然联想到神的显灵,想喻示一些什么,所以把看到的东西描绘下来,也就有了塞蒂神庙入口上方横梁的图案。难道,古埃及人真的懂得如何制作飞机吗?还是外星人的杰作?一时间,疑云重重。然而,问题没这么简单。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哥斯达黎加、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前前后后一共找到了33个类似飞机的文物模型。其中“哥伦比亚黄金飞机”的模型完全符合飞机的设计原理,而这个模型在三千多年前被广泛作为一种护身符或装饰品。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国家都在南美洲,而玛雅文明也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这一切都喻示了这一带曾经孕育了高度发达的文明。玛雅文明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达到顶峰,那些造型怪异的石碑、金字塔和城市是不是和外星人有关呢?一个关于“哥伦比亚黄金飞机”模型的测试更是加深了我们的疑问。1956年,美国举办了一场“前哥伦比亚时期黄金展”,“黄金飞机”模型赫然在目。这一模型立刻引起了众多美国航空设计师的注意。有人还特意在实验室里做了测试,结果飞机模型在风洞试验里表现十分优秀——这是一部超音速飞机。后来,甚至有传闻说美国著名的飞机制造商——洛克马丁公司新研制的性能良好的飞机,借助了该飞机模型的比例和设计思想。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目前并没有史前飞机的考古发现。为什么在印度、埃及、中南美洲却发现了几千年前的“飞机”呢?直到现在,关于“3000年前的飞机”的种种疑问,仍没有得到解答。巴格达的原始电池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块电池是由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18世纪末期发明的,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考古学家却提出了质疑。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这还得从1936年的夏天说起。这一年,工人们在巴格达郊区施工时挖到了一个古墓。考古学家经过几个月的挖掘,在这座安息时期(约公元前247~公元226年)的古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然而,最令考古学家不解的是古墓中的一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身份显贵的古墓主人为什么会把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作为陪葬品呢?时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瓦利哈拉姆?卡维尼格组织力量,对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进行了研究和鉴定。不久,卡维尼格宣称这些铜管、铁棒和陶器的组合是一块古代的化学电池,只要加入酸或碱溶液就可以通电。卡维尼格的这一论断震惊了世界。确实,除了罐子里面多了几根铜管和铁棒,你无法把这个毫不起眼的罐子和一个化学电池画上等号。一时间,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云集巴格达,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块“电池”。考古学家们坚信,如果那么早就有电池存在,对于很多古建筑设计、施工上的疑问就可以迎刃而解。无法显示网页您正在查找的页当前不可用。 网站可能遇到支持问题,或者您需要 调整您的浏览器设置。请尝试以下操作:单击 刷新按钮,或稍后重试。如果您已经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网页的地址, 请确认其拼写正确。要检查您的网络连接,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 选项。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设置。 设置必须与您的局域网 (LAN) 管理员或 Inter 服务供应商 (ISP) 提供的一致。查看您的 Inter 连接设置是否正确被检测。您可能设置让 Microsoft Windows 检查您的网站并自动发现网络连接设置(如果您的网络管理员已经启用此设置)。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Inter 选项。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LAN 设置。选择自动检测设置,然后单击确定。某些站点要求 128-位的连接安全性。单击帮助菜单,然后单击关于 Inter Explorer 可以查看您所安装的安全强度。如果您要访问某安全站点,请确保您的安全设置能够支持。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 选项。在“高级”选项卡上,滚动到“安全”部分,复选 SSL 2.0、SSL 3.0、TLS 1.0、PCT 1.0 设置。单击上一步按钮,尝试其他链接。找不到服务器或 DNS 错误Inter Explorer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7)作为中国远古丝绸的见证,那半个蚕茧最终落根在祖国的“宝岛”台湾,一直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为我们述说着中国璀璨的文明。不锈的“阿育王铁柱”根据我们的常识,铁器暴露在空气中经风吹雨打后,早晚都会生锈,但是世界闻名的印度“阿育王铁柱”竟然一点都不生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阿育王铁柱”在著名的库杜布高塔的院墙内,地处印度首都新德里南郊。“阿育王铁柱”高约七米,直径半米,就是这么一根不起眼的铁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当地人称,只要能背靠铁柱将它环抱,许下的心愿就一定能够实现。就是这一根铁柱,从未生过锈。科学家对铁柱的成分做了一番详尽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铁柱内碳、硫、磷和氮的含量都极低,而铁的含量竟然高达,这就意味着这是一个精纯无比的铁制品。研究成果一公布,钢铁厂的工程师不得不承认以他们的水准,这么高的精纯度和千年不变的抗腐蚀性很难协调。很奇怪的是,从铁柱上取下来的铁片,在实验室里表现十分平庸,在水环境下,竟然一夜之间便生锈了。从铁柱上刻着的梵文来看,这根铁柱是从印度东部的比哈尔邦建造后移过来的。比哈尔邦地下矿产丰富,是印度的重工业区之一。那么,不生锈的“阿育王铁柱”和当地的原材料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很遗憾,科学家经过分析后,发现比哈尔邦的铁矿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最近,印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经过分析后,认为是铁柱外部非常薄的保护膜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层保护膜是由铁、氧和氢按一定比例构成,而这层保护膜是在磷的作用下形成的。磷与铁和空气接触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了磷酸氢盐的水合物,也就是那一层保护膜了。不过,世界上任何铁器制造都会有磷杂质的渗入,为什么只有“阿育王铁柱”如此特别呢?这一点印度理工学院的专家们并没能解释。气象学家在分析了新德里地区几百年来的气候后,发现这一地区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比较干燥,相对湿度不超过70%。而铁在湿度80%的条件下,才能和空气反应,形成微电流,造成腐蚀。而在新德里,一年中满足要求的天数不超过20天。不过,这个观点也不是没有漏洞。我们知道铁的腐蚀过程相对缓慢,而新德里不可能千年来滴雨未下。只要有雨水,历经千年的时光,铁器都应该被腐蚀。另外,在印度的达哈、辛哈勒斯、克那拉克都发现了含铁纯度高达99%的铁柱,也都历时千百年,却少有锈迹。布卡南博士在1807年出版的《在南印度旅游》一书中,描述了印度人加工制造钢铁的土方法。这些土方法,相比于当今的冶金技术都有值得学习和仿效的地方。所有的线索都指向古印度的造铁工艺,或许古印度人正是凭借特殊的造铁工艺,才成就了千年不锈的“阿育王铁柱”。一万年前的核战争一万年前发生了核战争?这样的论调不新鲜。非洲中部的加蓬共和国,奥克洛“核反应堆”已然安全运行了二十多亿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几千年,而在几亿年前的恐龙化石中,发现了穿便鞋的人类脚印化石;人类懂得穿衣服不过四千多年,而南非历史上万年的“白妇人”壁画中,妇人的打扮同今天的妇女没什么区别……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8)种种例子表明,在几万年前,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这个文明还不清楚是由外星人还是人类创造,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星球上曾经有着璀璨的文明。为什么这些文明凭空消失了呢?近代的研究表明,地球曾经不止一次遭遇过大洪水、大爆炸的袭击,因此古文明一次次被毁灭,但也一次次被重建。古书中记载的各种“ 传说”,也不尽是传说。历史学家考察后发现,大洪水的传说距今万年,也正是冰河解冻的时期。传说里的故事真的如此巧合吗?是巧合,还是必然?在《梵蒂冈城国古抄本》中提及了一座拥有亿年历史的城市——“亚特兰蒂斯”,而近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在大西洋找到的史前文明,隐约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存在。古本里描述了亚特兰蒂斯人富庶的生活,他们不用劳动,一切都是自动化。由于亚特兰蒂斯人用脑高达90%,他们不但制造了机器人,甚至可以和动物自由沟通。似乎,在万年前,人类文明已然超过我们。在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曾经描述了一种威力惊人的武器:这是一枚弹丸/却拥有整个宇宙的威力/一股赤热的烟雾与火焰/明亮如一千个太阳/缓缓升起,光彩夺目……/这是一种神秘的武器/是钢铁的雷电/死神的巨大使者/把整个伏里斯尼斯和安哈克拉斯民族/烧成灰烬……《摩诃婆罗多》描述的一场战争,让人不禁毛骨悚然:“古尔卡乘着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火箭。此火箭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这里头的描述,曾经被考古学家称为“夸张的诗意化描述”。但在美国成功试验出第一枚核弹后,人们再回头认真审视这部史诗,发觉它里头的描述或许真是写实性的描述。后来,考古学家在发生上述战争的恒河上游发现了众多的已成焦土的废墟。这些废墟中大块大块的岩石被黏合在一起,表面凸凹不平。要知道,能使岩石熔化,最低需要1800摄氏度的高温。一般的大火都达不到这个温度,只有原子弹的核爆炸才能达到。面对这些既有文字记载又有物证的故事,不得不让人相信史前文明的存在,但也有人宣称这只是他们的穿凿附会,在逻辑上不够严密,欠缺考据。事实究竟如何,相信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二十多亿年前,十几座天然核反应堆神秘启动,稳定地输出能量,并安全地运转了几十万年之久。为什么它们没有在世纪大爆炸中被摧毁?是谁保证了这些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莫非它们真的如世间的传言那样,是外星人造访的证据,或者是上一代文明的杰作?1976年6月,法国的一家工厂从非洲中部的加蓬共和国进口了一批铀235(核燃料)矿石,经检测发现其含铀不足,远远低于自然矿石的含量。这一奇特现象立即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经过三年多的研究,科学家终于得出了结论——奥克洛铀矿存在着一个十分古老并且保存完整,已运行几十万年之久的核反应堆。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刻轰动了整个科学界。人们不禁问道:20亿年前的反应堆是谁设计、建造的,又是用来做什么的?显然,这个古老的核反应堆不可能是天然存在的。核反应堆是能维持可控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的装置,这样一种装置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在科学家的严格监督下,由专业的从业人员建造。人类自己也是在1942年由美国设计并建造出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才揭开了新能源的大幕。而且,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方圆有几公里。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m之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相比于奥克洛“核反应堆”,人类目前建造的最好、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49)此外,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发现奥克洛反应堆裂变的进行和停止是有周期性的,每30分钟的裂变反应之后就会有两个半小时的间歇,而对于这种运行方式科学家们正在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这一切是如此的不可思议,完全超出我们的认知。距今20亿年前,在奥克洛建造核反应堆的是地球上的人类吗?可是据研究,早在20亿年以前,地球上还只有藻类这种单核细胞,离人类出现的时间相差了将近20亿年。有人把这一难以解释的现象归到外星人身上,认为在20亿年前,外星人乘坐“原子动力宇宙飞船”来到地球上,并选择了奥克洛这个地方建造了核反应堆来获取能源。后来他们离开了地球,返回遥远的外星球,地球上便留下了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核反应堆。但有些科学家做出了更大胆的推测,认为在现代人类文明之前,人类已在地球上创造了史前超文明。古生物学家认为,在地球诞生至今的45亿年历史中,地球上的生物经历过5次大灭绝,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之前。因此,有人推断,20亿年前地球上曾经存在过高级文明生物,但后来遭到了大灭绝,原因可能是那些文明生物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使得所有的史前文明同归于尽,只留下一些无法解释的遗迹。可怕的球形闪电先来了解一下有关雷电的知识。雷电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以及比较少见的球形雷等。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大地、防雷装置或其他物体上产生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者。感应雷是指闪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它可能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雷电波侵入是指由于雷电对架空线路或金属管线的作用,雷电波可能沿着这些管线侵入屋内,危及人身安全或损坏设备。比较少见的球形雷是在雷雨天气时,由一些突出物体感应电荷而形成。球形雷一般又称滚地雷或球状闪电,但是,科学家指出,球形闪电实际上不是闪电,而是与电磁场有关的等离子态发光球,所以称之为“球形闪电”是不准确的。球形雷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50厘米。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关于球形雷的报道。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皇帝内侍李舜举家遭雷击的情形:有一团火球穿过窗户进入室内,家人视为起火,纷纷逃出。雷击过后,发现窗纸被熏黑,墙上挂的一把宝剑在鞘中化为液体,而漆布刀鞘却完好无损,室内其他物品均丝毫无损。1963年有一天,一架从美国纽约飞往华盛顿的539号班机也遇上了球形雷。当时雷雨大作,突然从机舱门口窜进一个火球,直径约二十厘米,色白偏蓝。火球沿机舱走廊向后移动,进入盥洗室后消失。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湖北省北部的枣阳市忽然间闪电频发,雷声惊天,当场造成9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罕见灾害。据目击者称,雷击现场有一片红光,这正是球状闪电的特征。人类自从开始研究球形雷后,就希望能够在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球形雷。最近,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成功制造出只有在雷暴天气中才会出现的球形闪电。该闪电其实是一个球形等离子体,直径20厘米,持续了近秒。科学家希望该试验能帮助了解这一奇异现象,并为核聚变发电站的等离子体研究提供参考。后来,以色列科学家曾利用微波汽化不同材料制造出球形等离子体。不过戈瑞德?伐斯曼恩等人则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他们认为,这样制造出的球形闪电与自然现象更加接近。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0)伐斯曼恩说:“很可能是电火花和水相互作用导致了球形闪电,因此,我们利用5000伏的瞬间高压放电,在玻璃水槽中制造出了球形等离子体。”水槽中有两个电极,其中一个利用陶管与水隔离。高压使水中出现了60安培的电流,它进入陶管并使附近的水蒸发,进而出现了由电离的水分子组成的明亮球形等离子体。尽管该球体会发光,温度却很低,放在它上面的一张纸被顶起却没有被点燃。当电流中断后,该球体持续了秒,这比通常的等离子体的寿命要长很多。目前,实验室和核聚变发电站中的等离子体一般只能持续几毫秒。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更能由此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BUKE BUZHI DESHIJIE 5000NIAN SHENQI XIANXIANG4鸟类的祖先——始祖鸟始祖鸟真的是鸟类的祖先吗?这个问题,还要从19世纪末的一个发现说起。1861年,在德国南部一个叫索尔霍芬的地方,一位内科医生在一处石灰石岩壁上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表面刻着一幅画,画中像是一只小动物,大小跟乌鸦差不多。它的头特别像蜥蜴,两颚长着锯齿般的牙齿,其前肢上可见到三个分开的指骨,前端还长有爪子。还有一个细长的尾巴,其构造类似爬行动物的骨骼,但是,它又有爬行动物所没有的飞翼和羽毛,这真是前所未见的怪物了。当时的许多生物学家面对这块奇特的石头,都一筹莫展,谁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事情过去许久后,一位学者突然发出惊人之论:这是鸟类的祖先!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他是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得到的灵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是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进化演变的,而这种动物既保持着爬行动物的特征,又有许多鸟类的特征,那么,它极有可能比爬行动物高级,又处在进化到鸟类的过渡阶段。这个说法得到了很多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认可。这个奇特的动物后来就被称为“始祖鸟”。根据化石的年代分析,始祖鸟生活在距今大约一亿五千万年前,具有爬行类动物向鸟类动物过渡的形态。然而,爬行动物是体温不恒定、没有羽毛的,而鸟类则是恒温热血、有羽毛的动物,从前者进化到后者,应该是一个特别漫长的过程,这中间应该有更为早期的过渡阶段。如果始祖鸟就是鸟类的祖先,那这个时间也过于短暂了。那么,在始祖鸟之前,是不是应该有更早的鸟类呢?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就在这些学者一直找不到比原始鸟更早的鸟类化石而发愁时,美国德克萨斯州科技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查特吉在波斯特城附近的地层中,发现了两只古鸟的化石,其年代为距今亿年,比始祖鸟早了一亿年,要说它们是鸟类的祖先,也许更加合适。古生物学家将之取名为“原鸟”。原鸟的个子跟乌鸦差不多,与始祖鸟相比,它更像现在的鸟类。它有细长的前肢、龙骨状的胸骨,头骨跟现代鸟类一模一样,只是它还遗留着一些爬行类动物的特征,如一条长尾巴和带爪的指。为什么比始祖鸟出现得更早的原鸟更像现代鸟呢?查特吉认为,原鸟可能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所以进化得比较快。它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1)们是鸟类进化过程中的正源。当然,这还只是一家之言,原鸟是否就一定是鸟类的祖先,现在还不能下定论。对于原鸟化石是否一定是鸟类的化石,就有很多古生物学家表示质疑,因为鸟类的骨胳很脆弱,是很难保持如此完好的。人们相信,假以时日,鸟类祖先的秘密一定会被揭开的。幸存至今的恐龙关于恐龙灭绝的事实,在科学界似乎已经早有定论,许多人对此不禁感到惋惜。近年来,随着人类视野的扩展,不断有新闻爆出,说有人发现了活恐龙。这是真的吗?难道恐龙并没有全部灭绝?有人认为,在地球的某个局部地区,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还残留着某些已绝迹的古代生物,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例如,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残存的较原始的哺乳动物——鸭嘴兽;1938年,人们在非洲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群岛附近海域,捕捞到了一条被人们普遍认为早已在6000万年前灭绝的鱼类祖先。也许,在地球的一些局部地区,确实有适合的气候条件,能够使一些古代生物能够存活下来,并不断繁衍生息。那么,地球上有没有幸存的活恐龙呢?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活恐龙的努力。人们在思考,活着的恐龙可能生存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里呢?按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动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动物原先生存的环境一旦改变,为了生存下去,动物就得适应新环境而变异,否则,就会惨遭淘汰。恐龙生存的时代环境,终年炎热潮湿,食物十分丰富。而到了新生代,则是一年四季分明,干旱取代了温润。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进入新生代的动植物有了很大的不同,主宰地球达亿年之久的恐龙大家族就消失了。虽然地球的大环境变化很大,但在一些局部地区,例如热带小岛,受到气候带和海洋的双重影响,终年炎热多雨,而且人迹罕至,这种地方一直保持着十分适宜恐龙生存的生态环境,也许恐龙就能够得以繁衍。在印度洋的群岛中,有一个科莫多岛,南北最长仅40千米,东西最宽20千米。岛上山丘起伏,干燥炎热,有树林和草场。小岛上仅200多个居民,几乎全部集中住在卡姆邦克村。在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却因有了一种奇怪的动物而闻名世界。1910年,有两个荷兰人意外地来到这个小岛上,他们惊奇地看到一个土人正在同一条长约3~4米的恐龙状的动物进行着殊死的搏斗。这两个荷兰人看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亲眼目睹这种恐龙怪兽,真是大开眼界,他们就从土人手中买下了怪兽的尸体。1912年,一架飞机在科莫多岛上空发生故障,被迫降落。飞行员幸免于难,他们在岛上生活,却在丛林中发现了能一口吞下野猪、山羊、鹿的巨龙。很快,人们便对这种科莫多巨龙感到无比好奇。科莫多龙是不是残存的恐龙呢?科学家在长期观察中逐渐认识了它们。科莫多兽体长可达2米~4米,重100千克~150千克,全身披鳞甲,比我们知道的恐龙可小多了。外形和蜥蜴相似,在巨大的身躯底下,长有4条短而粗壮的腿。它的头骨像蛇类一样柔软,头和颈可以明显地变形,从而能将大块的肉吞咽下去。它的食量大得惊人,平均在1分钟之内就能吞下3千克肉。它主要以野猪和鹿为食,对体重比它们大3倍的水牛也敢袭击,有时竟然也吃人。它具有极灵敏的嗅觉,能嗅觅到8千米以外的猎物。它没有汗腺,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体温,体温一旦超过℃,它就会因暴热而死亡。有人说,它就是恐龙的一个属种。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2)那么,科莫多龙是不是真的恐龙呢?经专家研究,认为它实际是一种大蜥蜴。虽然不是恐龙,但与恐龙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许多生活习性都与恐龙相似。通过它,可以了解和推测恐龙的生活习性。活了千年的蟾蜍蟾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癞蛤蟆,它在各地均有分布。它行动缓慢笨拙,不善于跳跃、游泳。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它粗糙的皮肤,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其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蟾蜍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池塘、沟沿、河岸、田边、路旁爬行觅食。尤其在暴雨之后,它们常集中于干燥的地方捕食各种害虫。这本是一种平常的动物,但你可知道,它也有不同寻常的生命力。1993年3月下旬,在四川省奉节县的一处施工工地上,偶然间发现了一座沉埋千年的古墓。当考古学家赶到现场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从一个古老的陶罐中,竟然发现了一只颇有生命力的蟾蜍。这个陶罐为泥质灰陶,据实测其腹径厘米,高厘米。经鉴定,它来自东汉。尽管陶罐外面是泥土累累,但里面却是纯净无泥,连内壁上都没有尘土。而静卧在灰陶罐中的蟾蜍,黄褐色的背上夹杂着一些黑斑。蟾蜍的前足已经退化了,它静静地伏居在陶罐中,没有一点动静。但是,只要用棍子轻轻地触碰它,它的反应就十分敏感,皮肤颤动。这只千年古蟾依旧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倘若你将陶罐向前倾斜,蟾蜍就会稍向前动,以保持身体平衡,再继续倾斜,它虽不能移动,却将头仰起来以求平衡状态。可见它还拥有十分清醒的意识。蟾蜍为何会出现在墓中?要知道,这只东汉墓群中出土的蟾蜍,已经存活近两千年了。翻开古书,在《广五行记》记载了一件事:在唐代怀州凝真观中,道士们常常听见有蟾蜍的叫声,却总是只闻声音响,不知蟾蜍何在。后来,道观的东廊有一根柱子坏了,在道士们将旧柱子砍断的时候,却在柱子中发现了一只蟾蜍。这根旧柱子并没有任何孔隙可以让蟾蜍自由进入,看来,它原本是生活在一棵大树洞中,在这棵树被做成柱子后,蟾蜍就在封闭的树洞中生活了数十年。据报道,人们也曾在岩石中、煤矿中发现过沉埋多年的活蟾蜍,但都是作为奇闻,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现在在东汉的陶罐内发现的活蟾赊,可以说给千年蛤螟之谜又增添了一注脚,蟾蜍的这种独特的生存方式——不吃不喝——竟然可以维持数千年的生命,它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它用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是吸收宇宙的能量?它是否可以引发人们发现一种新的生命模式?这种现象是否与道家所说的辟谷之术有关呢?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即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人体中有三虫,专靠得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3)灭绝动物的复活从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的那一刻起,各种物种就不断地在大自然生存法则的支配下,被淘汰、更新、进化、发展。在动物发展史上,不知有多少种动物在激烈的生存竞争和复杂的生存环境中惨遭灭绝。可是,在动物学家们的案例册上,却有着一些奇怪的记载,人们经常能看见许多早已经在地球上消失的古代生物:有人在西伯利亚的针叶林带中看见了远古的猛犸象在缓缓地爬动;有人在新西兰的丛林里发现了悠然自得生活着的恐龙;有人还在毛里求斯的荒凉小岛上发现了可爱的渡渡鸟。塔斯马尼亚虎是一种凶猛的掠食动物,它身长米,长着极大的张开的钳口。这种动物曾是澳大利亚大陆上极为常见的动物,但是自从澳洲人引进了澳洲野犬后,它们就渐渐地因为生存竞争而开始没落;更因为英国早期殖民者的疯狂捕杀而数量急剧减少。因为英国人认为,这种动物对他们的羊群是个巨大的威胁。到1910年,这种动物在野外就很少见到了。1936年,这种动物就被宣布可能绝迹了,但塔斯马尼亚虎的踪迹却不断地被狩猎队发现。在1936年以后的时间中,共有四百多位目击者报告发现了塔斯马尼亚虎,这比大多数神秘动物报告的次数都要多。据野生动物学家根据这些报告所作的分析指出,这些目击报告约有三分之一是高质量的报告。在许多报告中,目击者与猎物的距离不到9米。如1982年3月,一位名叫汉斯?纳阿丁的老人在夜里发现一头大型动物站在离他米~6米远的地方。它看上去当然很像一只袋狼:“它一动不动地站着,每一个部分都看得非常清楚。那是一只成年的雄性动物,一身的细毛像沙子一样的颜色,状态极好。我数了一下,背部足有12条黑色斑纹。它有一颗很大的长角的角形头,耳朵很小。”当纳阿丁伸手抓摄像机的时候,那动物就跑了,可是,它在那个地方已经呆了很长一段时间,留下了很强烈的麝香一样的味道。本来,一小群被宣称已经绝迹的虎类在塔斯马尼亚这个小地方生活六十多年本来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动物藏匿的地方人类未必都能找到。可是,动物学家们一直有个问题没有解决:有五百多份报告称澳大利亚大陆上还有塔斯马尼亚虎存在,但是,实际上,它们在那里的生存问题是十分成问题的。更何况,这些目击报告也不是集中于一两个地方,其范围从昆士兰一直向南延伸至墨尔本的近邻,在那里,一种叫做旺它吉的怪兽在过去40年里被人看见过100多次,目击地点一直向西到了海边,离帕西南部有160千米。在北方的一些地区也有报告,甚至还发现了一小片腿骨。最近,一位职业猎野猪者凯文?卡麦隆拿出了6张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一只老虎的尾巴和后腿,那只老虎正在永加里拉普附近的丛林里探路前进。这些照片一开始引起了人们相当大的兴趣,可是,不久便有人指出,这些照片有造假的嫌疑。可以说,从目前的调查来看,确切的证据仍然很少,早已绝迹的袋狼是否真的还活着,这仍是一个秘。千里返乡的鲑鱼鲑鱼是一种名贵的鱼类,它是所有三文鱼、鳟鱼和鲑鱼三大类的统称。它们在一亿多年前就已经生存在这个地球上了,北海道、千岛群岛、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阿拉斯加以及美国的西海岸等地都是鲑鱼的栖息地。有意思的是,尽管鲑鱼生活在海水中,但是,所有属于鲑鱼科的冷水鱼都会游到与海水相通的陆地淡水河流上游产卵孵化。这些卵变成幼鱼后,就会和春天融化的雪水一起顺着河水游入大海。等到这些鲑鱼长大,它们又会沿着一定的路线返回,历时三四年,行程五千多公里。例如,大西洋鲑会借助潮流的帮助,依靠自己强大的游泳能力,飞越瀑布,横越大坝,跳过障碍物。凡是看过鲑鱼在瀑布前的一次次腾空飞跃,企图跨越瀑布游回产卵地的人,无不对它们强大的本能感到惊奇。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4)那么,鲑鱼为什么能够穿行千万里的江海,飞跃一道道障碍,不顾艰险地回到自己故乡的河流呢?大海如此浩瀚,江河如此漫长,鲑鱼是怎样一代又一代地认出自己出生的河流的呢?美国生物学家哈斯拉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一群割除神经的鲑鱼和一群正常的鲑鱼分别放入与产卵地河流相通的海湾,结果,失去辨别神经的鱼群再也没有回到产卵地的河流里。由此看来,在幼小鲑鱼生活的河流中,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些气味深深地印在了鲑鱼的记忆中。鲑鱼长大以后,就是凭借脑子对产卵地河流的气味的记忆,循着化学嗅觉,从大海慢慢地游回它们从小生活的地方。但问题是,鲑鱼在远离五千多公里的远方又是怎样认准目标,朝产卵地前进的呢?有的学者认为,因为鲑鱼一直与太阳保持一定的角度,据此可以确定方向,随时调整方向前进。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鲑鱼的血液也同人类一样含有盐类成分,其浓度低于海水,却高于淡水。那么,在鲑鱼洄游的过程中,外界环境中盐分的变化会使它的体内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科学家们测量了鲑鱼鱼苗和成鱼体内盐类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沿着河水顺游而下到达河口时,其血液中钠的含量会骤然降低,而钾的浓度则急剧升高,进入海洋后,其体内两种金属离子的浓度渐趋正常。而成年鲑鱼在从海洋游向江河之前,其血液中铀和镁的含量增加,在河口就开始下降,逆流向上15米后,铀、镁离子已恢复正常。可见,它们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不然,早就脱水而亡了。其实不止鲑鱼,鳗鱼也有类似的情况,只不过与鲑鱼相反,它是为了产卵而离开栖息的淡水区,游向大海的。研究表明,欧洲鳗鱼的产卵地在大西洋马尾藻海的深海区,而这些幼鱼是如何经过数千里的远游,找到出生后就从未去过的淡水区的呢?是什么吸引着它们要离开大海而回到故乡呢?这些谜团至今无人能解。不想长大的美西螈在墨西哥城附近的苏奇密柯湖中,生活着一种被称为墨西哥水怪、“六角恐龙”的可爱动物。说它是“六角恐龙”,为什么它又被称为可爱动物呢?原来,美西螈体长约二十五公分,深棕色带黑色斑点。它身上长着许多白色突变体以及其他颜色的突变体,就像长着六个角一样,再加上它的脸酷似史前时代的鱼龙,于是就有“六角恐龙”的称号了。它的肢和足都特别小,却有着很长的尾巴。平常在水中游动时,会经常发出“呜帕鲁帕”的奇特叫声,它也因这个奇特的声音而名闻天下,被称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美西螈的幼体始终生活在水中,也在水中产卵。它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就像许多科幻影片中的怪物一样,它能够再生身体上的大部分肢体,而且,它还能够变换自己的体色。最奇特的是,美西螈好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一样,永远都是幼体的形态,不论它是否成熟还是年老。美西螈外表看来是蝾螈的幼体,却拥有成熟的性器官,可以进行繁殖,这令人十分迷惑不解。1865年,法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美西螈确实是未成熟的蝾螈,有几条幼小的美西螈在实验室的水槽中突然变成了成熟体的蝾螈。美西螈为什么不想长大呢?科学家通过多年的搜集和研究,发现了好几种蝾螈和几种东方蝾螈,这些蝾螈在幼体时期就已经达到了性成熟阶段,这种特征被生物学家称为幼体期性成熟。美西螈就是这种幼体期性成熟动物中的一种,而它更进一步地发展成为具有生殖能力的种类,这种现象被称为幼体生殖。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5)那么,美西螈是如何发展出这种性能的呢?前面提到的那个在实验室中长大的美西螈又为什么突然会发育为成年体呢?生物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反复试验发现,在美西螈生活的水中加入碘的成分,可以使它发育为成体。看来,美西螈之所以能够在幼体时期就发育成熟,是因为缺少碘导致的一种不得已的生存之道。大家都知道,碘元素有助于刺激甲状腺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从而促使美西螈长大。但是,在前面的试验中,科学家并没有往水中加入任何碘元素,原先的水也都是正常的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美西螈的躯体如果受到外界的震动、摇撼,也会产生同样效果,这样,当美西螈从一个实验室搬到另一实验室时,途中产生的颠簸,就刺激甲状腺产生生长激素,美西螈就从幼体长成了成体。在美西螈的老家——墨西哥苏奇密柯湖区,那里有的美西螈是成体,有的是幼体,但幼体的数量远比成体要多。科学家经过检测发现,湖水中的碘成分十分缺乏,才导致了美西螈“长不大”的独特现象。小老鼠也有大本领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对于老鼠的厌恶、恐惧和猜想就开始了。因为老鼠总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从原始人居住的洞穴,到茅舍、木屋,直到今天的钢筋水泥住宅,老鼠总是和人类形影不离。它们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烦恼和困扰:亚洲的老鼠一年要消耗掉4800万吨稻谷;1347年之后的300年间,鼠疫在欧洲夺去了2500万人的生命。所以,人类总是想方设法要把老鼠赶尽杀绝。可是,老鼠就好像有如神助一般,在人鼠大战中,虽然人类凭借智慧和技术经常取胜,但在这场持久战中,老鼠依旧保持着惊人的种群数量,依旧困扰着很多地方。为什么老鼠如此本领非凡,生存能力惊人?首先,老鼠有非常惊人的繁殖力。一对老鼠平均一年可怀7胎,每胎可产幼仔20多只;而幼鼠一般三四个月就可以进行再繁殖了,更何况,它们的后代存活率极高。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老鼠可以全年不断地进行繁殖,而不像很多动物一样是季节性繁殖。这样,老鼠凭借着庞大的数量优势,使得人类灭不胜灭,防不胜防,而它们则在大自然中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其次,老鼠可以四海为家,有着极强的适应能力。老鼠一旦身体充分发育,并且拥有丰富的食物,它们就非常能耐低温或高温,大多数老鼠在-6℃或34℃时仍能有效地生长和繁殖。它们还能够在地球上最干燥的环境中生存,这就使它们的生活领域包括了从热带到温带,从沙漠到雨林的广阔地域,简直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王国。老鼠几乎对所有的环境都能适应,肮脏的水里、阴暗的下水道、地洞、发霉的垃圾场等都是它们的栖身地,更不用说人类的住处了。在一个叫做埃尼威托克的岛曾被美国用作原子弹实验基地,岛上留下了巨大的弹坑,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因为原子弹的放射性物质而无法生存。但是几年后,当人们再次来到这个荒岛上时,竟然发现了生活得很好的老鼠。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生活得很好,不能不说是可怕的奇迹。再次,老鼠拥有极好的胃口。它们几乎什么都吃,可以依靠多种食物生存和繁殖,因此老鼠可以一直利用人的食物等有利条件来进行繁殖。老鼠还不像很多动物那样排斥外来的弟兄,而是十分地团结。它们无论到哪里,只要遇到同类,就可以重新组成鼠群,开始新的生活。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6)为什么人类布下的重重机关总是无法有效地捕杀老鼠呢?原来,老鼠有一种超自然的本领,它能辨别出捕鼠的诱饵与普通食物的区别,还能回避捕鼠器械,即使有几只老鼠被老鼠药毒死,但那些侥幸没被毒死的老鼠就能很快地对老鼠药产生耐药性,并遗传给后代,这就使人类对其几乎无计可施了。科学家们发现,当老鼠碰到麻烦时,往往会撒一点尿出来,比如,它有时不慎被捕鼠器夹住了,也会留下气味。至于这种信息是怎样一种东西,是如何传播的,目前还不知道。还有一种更玄的说法是把老鼠的超凡能力归结于智慧。人们曾经将一些动物和人的大脑重量与体重之比测出来,表明老鼠的大脑占体重的比例的确优于很多其他动物。我们会经常看到,人们布下的诱饵,很难使老鼠中计。假如老鼠不经过思考,这一切又怎么解释?不管怎么说,小小老鼠的身上依然笼罩着重重的未解之谜,需要人类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解开。巨蛙之谜位于*和秘鲁两国交界的科亚奥高原上,有一个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它是世界最高的大淡水湖之一,还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船可通航的湖泊。它就是的的喀喀湖,被称为“高原明珠”。其湖面海拔达3821米,湖水面积大约为83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0米~180米,最深处达280米,湖水蓄积量约830立方千米,相当于我国青海湖湖水的10倍。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湖中最大的岛屿上有印加时代的神庙遗址,至今仍保存有昔日的寺庙、宫殿残迹,印第安人一向把的的喀喀湖奉为“圣湖”。的的喀喀湖有着丰富的鱼产和飞禽,湖中鱼虾众多,岛上水鸟群集。湖底和香蒲周围生长着茂密的水草,水中游鱼嬉戏,煞是生动。这个湖的名称看起来挺奇怪,其实,它是有其独特的渊源的。“的的喀喀”源于印第安阿伊马拉语,“的的”意为野猫,“喀喀”意为石头,合起来为野猫石。因为湖中有两个突出水面的奇石嶙峋的孤岛,岛上岩石的纹理很像野猫或美洲狮的面部,由此得名。据考证,的的喀喀湖其实是在地质时代的第三纪时形成的。当时,它和安第斯山脉同时形成。随着高山的隆起,往往伴随着地壳的断裂下陷,的的喀喀湖的湖盆就在这个规模很大的构造盆地中。湖泊周围分布着多级阶地,说明这里的地壳至今还在活动中。而此地的气候也跟着发生巨大变化。现在湖的周围地带是普纳荒漠,一种特殊的山地干旱草原,还有许多盐渍凹地,相互间都有干枯的河床相连,干河中有冲积扇和冰川沉积物。这说明在第四纪时,这里是较湿润的。的的喀喀湖处在这样一个盐渍凹地遍布的山地草原中,它的湖水却是谈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湖水主要来自附近山顶的雪水,水温很低,东南面有一条德萨瓜德罗河将湖水流进波波湖,从而降低了湖水的盐度,使其成为了一个淡水湖。1980年10月,*人在太阳岛北面的湖底发现一座巨大的石头建筑,形状似锥体,有壁画,下面像是座位。它是人工刻凿成的,很像蒂亚瓦纳科的乌卡拉萨雅神殿,是用于崇拜礼仪的建筑物。为什么它们会被淹没在湖底呢?科学家认为,在数千年前,湖区逐渐开始有了原始农业,创造了文明。但由于的的喀喀湖突然发生了自然变化,湖的形状被自然力量所改变,城市建筑就被埋进了水下。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7)几年前,摩洛哥的海底探险家雅克?科斯多来到的的喀喀湖拍摄影片。他在湖底并没有发现印加人的宝藏,却看到了不少奇怪的生物,其中之一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大青蛙,每只重三百多克,肤色大多是浅灰色、绿色和黑色,栖息湖底,从不上浮。据估计,湖底至少有一千二百多万只大青蛙。这种大青蛙为什么这么多,又为什么能够长期生活在那么深的湖底?它们是否有利用价值?美国和*两国的科学家正在合作研究,以便进一步揭开它的奥秘。神秘巨猫之谜猫是我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种动物了,自从它成为人类的宠物以后,就更是如此。猫一直是温顺、可爱、娇小、漂亮的“代言人”,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却发现了一个游走在英国荒野上的巨大怪物——巨猫!在20世纪90年代,看到这种猫的人陡然增加了不少。在一年之中,有关巨猫的目击报道已经达到了三百多次之多。新闻报道称,那是一只巨大的黑猫,也许有纽芬兰猎犬那么大,那只巨猫如果发现有人在附近看着它,就会立刻逃离。同时,人们还偶然发现在一个农夫的田里发现有内脏被掏空的羊尸,或者有模糊不清的照片。1993年10月26日深夜,37岁的简?富勒正在英国的博德明穆尔遛狗时,突然有一只巨猫袭击了她。第二天,两只羊的残余物在邻近的田野里被找到。两个月后,医师萨莉?戴克与她的丈夫尼克一起冒险进了威尔士的边界地区,想找到这种巨猫。这个地区是巨猫经常出没的地方,他们设下诱饵和陷阱。几天后,当他们到陷阱去查看时,走在前面的尼克?戴克突然一脚踩在一只巨猫身上。受惊的动物跳了起来,夺路狂奔而逃,还将萨莉击伤,萨莉的右肋部有三处厘米大的伤口。据称,这身处异地、描述各异的巨猫在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的三十多个郡都有报告。那么,这种神秘的巨猫究竟是什么?英国的萨雷、汉普郡和萨塞克斯的边境地区是经常有人来往的一个地带,人口也很稠密,当然,其间的森林和沼泽是人迹罕至的地区。可是,就在这常有人来往的地方,就发生了数百例动物袭击人的事件。当地人有许多照片、遗留物、一些死去的动物和一些踪迹石膏模型作为佐证。事情闹得最凶的时候,曾在1962年9月至1964年8月间共有362例目击报告。可是,在这之前为什么没有发现这种巨猫呢?它们是不是从原来在西南地区野地里的家园向人口稠密的地带移动的呢?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现象。因为在澳大利亚,也有类似但更古老的一些身处异地的巨型猫的传说。自1880年以来就一直不间断地出现此类目击事例。在美国,对巨型猫科动物的报告,至少可以追溯到1917年7月。当时,有个名叫托马斯?盖勒特的管家在伊利诺伊州中部的房舍附近被一种巨猫所咬伤。同时,巨猫也出现在德国……难道这只是人们的错觉吗?如果真是错觉,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产生错觉呢?不过,英国的某些神秘猫科动物却有可能是真的,这一点也许毫无疑问。在过去的15年里,两只美洲狮,一对丛林猫科动物和五只较小的豹,在伦敦附近的一大片乡间地带被人看到、抓住或者杀掉。可真正的问题不是这些大猫科动物是否还在英国的乡间里跑来跑去,而是说,它们到底从哪里来,总共有多少?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8)巨猫之谜,到底是捏造出的谎言还是确有其事?巨猫,究竟是什么动物,它们怎么会出现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呢?这一切都还是谜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蛇岛上的蝮蛇王国蛇是动物世界中令许多人感到有些害怕和胆寒的动物,有时候一条蛇的出现就让许多人惊慌失措。但你可曾想象过,一个小岛上竟然遍布着蛇?在我国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海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蛇岛。这座蛇岛上到处都是蛇,而最独特的,莫过于这些蛇还只是蝮蛇,整个小岛就是一个独立的蝮蛇王国。蝮蛇又名土公蛇、草上飞,是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的一种小型毒蛇。它一般体长60~70厘米,头略呈三角形,背面灰褐色到褐色,头背有一深色“∧”形斑,腹部呈灰白到灰褐色。但在一个小小的蛇岛上竟然会盘踞着成千上万条的蝮蛇,也许是非常奇怪的。试想,蛇岛的面积不到l平方千米,可岛上生活着14 000多条蝮蛇,这是何其壮观。到过岛上的人都这么说,这个蛇岛名副其实,不论是在树干上还是在草丛里,也不论是在阴暗的岩洞里或潮湿的石缝内,到处是清一色的蝮蛇。它们匍匐着,爬行着,吐着芯子,十分可怕。同时,由于蝮蛇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会利用各种保护色进行伪装,它们有的倒挂在树干上,像一根枯树枝;有的趴在岩石上,像是岩石的裂纹;还有的盘在草丛中,一动不动,暗藏杀机,等待着猎物们上钩。你一定会问,在这座海上孤岛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蝮蛇呢?生物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在这个孤岛上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分析出如下的一些原因:首先,蛇岛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十分适合蝮蛇的生存和繁殖,可以说是蝮蛇的天堂。地质学家发现,蛇岛和台湾岛、海南岛等大岛一样,都是第四纪时从大陆分离出去的大陆岛。也就是说,在二百多万年以前,蛇岛还是大陆的一部分,在蛇岛上的石英岩、石英砂岩和砂砾岩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裂缝。这些裂缝可是习惯穴居的蝮蛇绝佳的栖息之地。同时它还能够留住雨水,保证缺水的孤岛有充足的水源。而且,岛上还有十分适宜的植被环境,为蝮蛇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次,从蛇岛所处的气候带和海陆环境来看,它位于暖温带的海域里,气候温和湿润,是东北地区最暖和的地方,对植物的生长和昆虫、鸟类的繁殖特别有利。更重要的是,蛇岛处在候鸟南北迁徙的必经之路上,每当春天和秋天,路过这里的候鸟有几百万只,植被茂密的蛇岛就是它们休息的好地方。这一条件却为岛上虎视眈眈的蝮蛇提供了丰富的美食,要知道,蛇可都是伏击鸟类的杀手。拥有热感应器官和极快速度的蛇,能够准确地将敏捷的鸟类逮住。生物学家在考察岛上土壤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土质结构特别疏松,含有丰富的水分,特别适合蝮蛇在土中打洞,安全度过严寒的冬天。这个岛上,没有人类的活动,更没有蛇的天敌,蝮蛇自然而然能够独霸一岛,大胆地在岛上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母蝮蛇每次可以下十多个蛋,孵化出十多条小蛇。在生得多、死得少的情况下,蛇岛上的蛇也就越来越多了。可是,这样的环境也许适合任何蛇类在岛上生存,为什么清一色都是蝮蛇呢?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59)原来,由于蛇岛的面积太小,蛇类的食物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对于那些比较“挑食”的蛇来说,就难以生存,而蝮蛇则是大胃王,不管是鸟、虫、鼠都能吃,捕食和自卫能力都很强,所以在长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岛便逐渐成了蝮蛇的天下了。但是,人们还发现,在蛇岛周围海域一共有5个小岛,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和蛇岛差不多,为什么只有蛇岛形成了蝮蛇王国呢?看来这还是一个有待揭开的谜。稀少的猎豹猎豹是食肉目、猫科动物。它生活在非洲和印度、伊朗等地。在干旱、开阔的大草原上长期生存繁衍的它们,为了捕食和逃避敌害,练就了一身一流的奔跑本领。猎豹的身体呈现流线型,长~米,它的四肢细长健壮,尾巴粗长且超过体长,身体苗条、俊美、刚健,远远胜过它的兄弟——雪豹、黑豹、云豹、金钱豹,可谓是豹中之杰了。它的四肢具有惊人的爆发力,从静止状态起跑,在短距离内,最快时速能达到146千米,实在是陆上第一短跑健将了。猎豹是一种在白天活动的猛兽。它早睡早起,过的生活很规律。一般清晨5点半左右起来,然后外出觅食。它登上山岩、高树瞭望,就是跑得最快的鹿、羚羊也难以逃脱它的闪电攻击,它的快速和灵活,使它的捕食成功率高达70%,而非洲狮的捕猎成功率仅30%左右。当然,猎豹跑得虽快,但耐力太差,一般情况下猎豹在250~300米以内可以发挥最佳水平,以后就体力不支了,气喘吁吁的猎豹有时只能对着奔跑的猎物望洋兴叹。那么,猎豹既然奔跑那么迅速,敌害无法追上它,为什么它现存的数量却只有1500~25 000头这样稀少的数量呢?首先,是人类的乱捕滥杀。人们为了获得猎豹珍贵的皮毛,对其乱捕滥杀;加上当地农民开垦耕地和新建房屋,猎豹的栖息地日益缩小,以及自然界食物资源的减少,猎豹在亚洲已经绝灭,在非洲也只有少数地区才能看到。其次,是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猎豹奔跑虽然极快,在草原上也算是一方诸侯,但是小猎豹由于尚未长成,身体柔弱,就会遭到凶猛、狡猾的狮子和金钱豹的袭击和杀害。在非洲大草原上,它们会突然袭击小猎豹,有时,成群结伙的鬣狗也会向猎豹挑战,将寡不敌众的小猎豹杀害。据统计,在塞伦格蒂草原上,小猎豹中的一半以上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因各种原因而夭折。有时,为了寻找食物,母猎豹不得不离开小猎豹,行动十分缓慢的、力量又弱小的小猎豹自然成为其他大型肉食动物腹中的美食了。再次,就是近亲繁殖。猎豹近亲繁殖比率在动物界中算是比较高的了。这样产下的后代往往体质很不健壮,患有各种遗传病,在日益复杂的气候和环境中,这些个体就显得十分脆弱。而一旦它们再产下后代,就会影响更多的猎豹,无疑,这对于整个种群的发展是致命的伤害。美国猎豹研究专家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里进行研究,通过电子计算机的统计结果,他们发现,只有10%的雄性猎豹能够产生精子,而且在这10%能够产生精子的雄性猎豹当中,有70%的精子是属于无效的异常精子。难道,这就是猎豹繁殖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这是怎么造成的,是猎豹天生的缺陷还是后天环境所导致的,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种群很难进行自我恢复,我们只有倍加爱护、珍惜这些生灵,不然,总有一天我们会失去它们。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0)耳聋的松鸡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针叶林中,生活着一种十分耐寒的鸟类。它全身上下,包括鼻孔和脚上都披有温暖的羽毛,以浆果、嫩草和树叶为食,它就是松鸡。它是松鸡科中最大的成员,约长100厘米,重4公斤。雄性松鸡和雌性松鸡的区别在于其体型及色泽。雄鸡较大,重公斤~公斤,长74~115厘米,双翼展开达米。它们的羽毛呈深灰色至深褐色,胸部羽毛呈金属深绿色。腹部及后尾呈黑色至白色。雌鸡则较小,只有雄鸡约一半的重量,长54~64厘米,双翼展开约阔70厘米。它们上身的毛色呈褐色,有黑色或银色斑纹,下身呈浅黄色。平日里我们都很难见到它,因为它躲藏在高山深林中,只有到秋冬时节,森林中的食物逐渐减少时,它才下来寻觅食物。但这个“深居简出”的松鸡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片焕然一新的景象。而此时的雄松鸡也换上了新装,长出了漂亮的羽毛,站在高大的树上,向雌松鸡展示着美丽的新衣裳和动听的歌喉,来一获芳心。求爱中的雄松鸡变得格外的嫉妒、好战,它一旦看到其他的雄松鸡也在炫耀,就一定会扑上去与之搏斗,不分胜负誓不罢休。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此时的松鸡竟然是个聋子,它连自己的歌声都听不到,任凭多大的声音也无法使它恢复,这是怎么回事呢?前苏联著名鸟类学家斯米尔诺夫试图通过解剖的方式来揭开这个难题。他曾经解剖了很多处于发情期的雄松鸡,发现松鸡的耳道里有许多腺体分泌物和布满血管的褶皱,松鸡的耳朵就被这些物体塞得满满的,因此,斯米尔诺夫认为这就是松鸡在发情期耳聋的原因。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前苏联另一位科学家乌赫托姆斯基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昏迷”。他从神经学的角度指出,松鸡唱歌的时候,神经中枢极度亢奋,导致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受到了很大的抑制,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当你全神贯注地思考或者做事的时候,你就很难会注意到周围其他的人和事;又如,当你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物体时,周围的东西就都模糊了,不会引起你的注意。同样,当松鸡极度亢奋时,受到抑制的部分就包括了听力,所以,它的听力就会暂时失去。还有的科学家提出一个有趣的解释:松鸡之所以耳聋是因为它们唱歌唱得太响了,以至于产生了共振现象。它们的歌声越响亮,共振现象就会越明显,这样耳朵中的鼓膜受到的振动也越大,鼓膜的振动过于频繁,就导致它们失去了听力。除了松鸡以外,山雀、梅花雀等鸟类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因而很多人认为这可以解释松鸡的失聪现象。世界真奇妙,好奇的人类总会发现许多奇特的现象,为了解释这些现象,往往引发激烈的争论,到底谁的说法更有理,更加可靠呢?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松鸡耳聋的秘密能大白于天下。长颈鹿为何拥有长脖子在动物世界中,有一个天生的高个子,它身高一般都在5米~6米。可以说,在陆地上,它令所有生物都要仰望瞻仰一番,可谓是动物界中引人注目的一大明星了。长颈鹿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它们喜欢群居,一般十多头生活在一起,有时多到几十头。每当遇到天敌时,它会撒开四条长长的腿,立即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逃跑,而它的独门绝技就是那铁锤似的巨蹄。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1)长颈鹿长得这么高,自然给它带来了很多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好处。出众的身高加上一对大眼睛,使得它天生就拥有一座监视四周的瞭望塔,视野十分广阔。它的耳朵也可以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所以,它只有在充分确定没有敌情后,才会专心进食。当然,有利也有弊,过长的脖子和过高的身高使它无法吃到地上的食物,只能时常咀嚼从树上够下的树叶,这就使得它们的下颚肌肉不停地运动,而脸部因缺少运动而生长缓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长颈鹿总是一副僵硬的表情。此外,由于腿部过长,长颈鹿饮水时十分不便。它们要叉开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因而在喝水时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也许你会问,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特别长呢?根据古生物学的发现,长颈鹿的祖先原先生活在亚洲,那里植被茂盛,气候湿润,这些地方的长颈鹿化石,与今天所见的长颈鹿相比,就真的算不上长颈鹿了。但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这些地方成为干旱地带,牧草一天比一天稀少。个子并不高的长颈鹿为了活下去,就只能抬起头来,不断伸长脖子,努力吃到高大树木上的叶子。长颈鹿的祖先,脖子本来就有长有短,这并不是什么大的差异。但是,一旦环境变化,短脖子的长颈鹿慢慢地被淘汰,而那些长脖子的个体因为能够吃到树叶,就活了下来,而它们的优势则通过一代又一代的遗传和变异而不断地延续下来,直到变成今天这个动物界里的高个子。当然,除了这种遗传学的解释之外,有的学者还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他们指出,由于长颈鹿经常要用脖子吃树上的叶子,它就要时刻努力伸长脖长。由于经常使用的器官越用越发达,不使用的器官就退化,这样经过许多代以后,长颈鹿的脖子就慢慢变长了,最后形成今天这个样子。现在世界最高的动物长颈鹿,是非洲代表性的野生动物。中国自古不产长颈鹿,明永乐十二年(公元 1414年)九月二十日,郑和手下的杨敏带回榜葛剌国(今孟加拉)新国王赛弗丁进贡的一只长颈鹿,明朝举国上下为之喧腾。因为长颈鹿的形态、习性与中国古籍中描述的麒麟太过吻合,进一步了解后更发现长颈鹿的原产地在东非一带,当地的索马里语称之为“基林”(Giri),发音与麒麟非常相近,使得中国人更加确信长颈鹿就是麒麟。蟒蛇如何吞象?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它是形容人的贪婪欲望永无止境,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中国古代就有蛇吞象的传说,晋朝郭璞作注的《山海经》里,就有“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的记载。但是,蛇真的具备吞食大象的能力吗?虽然,谁也没有见过蛇吞象的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蛇吞羊、鹿、幼猪等小动物的事,却是经常发生。1981年,有人在非洲刚果的原始森林中,亲眼目睹了蟒蛇吞食狮子的场面:一条蟒蛇将正在河边喝水的狮子拖入了水中,号称百兽之王的狮子在水中挣扎了好一会儿,水面又再度恢复了平静。只见一条头大如斗的蟒蛇慢腾腾地爬上岸来,腹部胀得很大,里面装的,不正是刚才那只狮子吗?百兽之王的狮子尚且难以抵挡蟒蛇的进攻和吞食,那些小动物就更不是蟒蛇的对手了。1982年,在我国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傣族人曾经发现一条6米长的蟒蛇,以硕长的身躯把水鹿紧紧地缠绕起来,使水鹿窒息而死。最后,蟒蛇张开血盆大口,把水鹿吞进肚里。蛇身就立刻胀得粗大,蟒蛇就只能横躺在林中草地上,动弹不得。当地人就用一辆马车把蟒蛇拉回了村寨,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蟒蛇等大型蛇类还经常潜入到牛羊群中、猪圈中,将小牛羊、小猪等整个吞食,一点都不留痕迹,实在令人瞠目结舌。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2)这就令人费解了,蛇那么小的头部和口,怎么可能张得比那些动物的身躯还大,吞下比自己头部大几倍的动物呢?生物解剖学家决定研究一下蛇的构造,结果实在是令人惊奇。原来,蛇的身体有一套特殊的构造。我们人类的嘴巴只能张大到30度的角度,可是蛇的嘴巴却可以张大到130度,甚至180度的角度。这是为什么呢?人类嘴巴的骨骸,各关节之间是由软骨联结成的,但是蛇却由韧带相互联结。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类似的例子,比如,我们使用的火钳,由于用榫头镶嵌着,火钳嘴就不容易张大。如果把火钳分成两半,在原先装榫头的地方绑上橡皮筋,就会自如地张开角度了。蛇的嘴巴能张得很大,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蛇在吞食大动物之前,已对动物做了加工。它缠绕猎物时,边缠边收紧,就能把猎物挤成长条状,便于自己吞食。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蛇在吞食大动物的时候,它不会被噎住吗?我们都有个经验,就是一下子吞食过多的食物,就会被噎住,特别难受,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断气,这是因为气管会被堵住的缘故。那么,蛇就不会吗?原来,蛇的喉头的开口处位于口腔底部的前方,气管就是在这里开口的。蛇在吞食猎物时,可以把活动的喉头伸到了口外,这样它就不必担心气管被堵住了。等到蛇费了大力气把大动物吞进肚子后,它的胃就开始发挥特殊作用了。蟒蛇的胃不是像普通动物那样的圆球状,而是像一只长得出奇的袋子。蛇的肠子也和其他动物不一样,不是弯弯曲曲的,而是一条直通通的管道。笔直的肠子对于吞下较大的食物,是十分有利的。当然,蛇吞食大动物也不都是轻而易举的,有时还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人们有时会看到,蛇吞大动物时,食物卡在口中,难以下咽。有时候,蛇虽然吞下了大动物,但动物的刺、骨却戳穿了蛇的内脏,令它痛苦万分。迁徙的候鸟之谜我们总会发现,周围的动物具备我们无法理解的能力。例如,马哈鱼靠着无比灵敏的嗅觉就能洄游产卵;响尾蛇能够接收到极弱的红外线信号,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就能寻找、攻击猎物,我们还由此得到启发,发明了响尾蛇导弹。仰望天空,那些自由自在飞行的鸟类,就有着令我们难以企及的功能。每当秋冬季节的寒流袭来的时候,人们总能见到许多鸟儿成群结队地向南方飞去。而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又看见了离别了一个冬天的鸟儿又飞了回来,它们在温暖的南方度过了一个祥和的假期。人们把这种随季节的不同而定时迁徙的鸟类称为候鸟。对于候鸟不辞劳苦、随季节变化而迁徙的最初原因,科学家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在数千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是十分温暖的,今天大家所认为寒冷的北方当时也是温暖湿润的地方。从今天发现的化石看,当时的鸟类遍布各地。但根据气候统计资料来看,到了距今160年前,地球气候进入了一个寒冷时期——第四纪冰川期。当时气温骤降,许多鸟类为了生存,就开始四处寻找适宜生活的地方。这个过程自然是相当艰辛的,因为它们无法知道哪里温暖,哪里寒冷,哪里食物充足,哪里食物贫乏。最后,只有幸运的那部分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栖息地。而等到冰川消退、气候变暖的时候,它们又飞回故乡。随着四季的交替,一到秋天,它们再次按照记忆飞回避难地,从而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这种本能。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3)也许你会问,鸟类没有地图,没有导航仪,没有指南针,在茫茫天空、大地、高山、大河之间,它们如何飞越这么长途的距离而不迷路?为此,许多科学家都做了相关的实验,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人根据许多鸟类都是沿着海岸线、河流、湖泊等标志飞行的现象,提出,鸟类是通过观察、记忆各种地形来确定迁徙和返回路线的。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英国科学家把一批海鸥带到大陆去释放,其中有一只被带到意大利威尼斯去释放,结果这只海鸥被释放后便径直飞越阿尔卑斯山,穿过法国飞回原来的岛上。同样,另一只海鸥于1951年在美国波士顿被放飞后,它用了12天半的时间,越过了浩瀚的大西洋回到了英国。辽阔的海洋上可没有任何特别的标志啊。可见,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候鸟依旧能够很好地辨别方向。有的科学家则认为,鸟类具有自己的隐形指南针。美国的研究人员在鸽子的小腿内发现了一小块自然界中常见的磁性物质,它就像指南针一样,在地球磁场的指引下,准确地飞行于广阔的天空中。但是许多科学家在其他许多鸟类身上并没有发现类似的磁性物质,所以这只是一种特殊现象,无法解释候鸟的迁徙行为。后来,有人又做了一个实验。它们捕捉了一些迁徙中的棕鸟,把它们关进大笼子里。一开始,它们还按着既定的迁徙方向飞行。但当科学家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笼子里,并不断地变换方向时,这些候鸟竟然也跟着反射的太阳光不断地变换着方向,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棕鸟是根据太阳的方向飞行的。但是,许多鸟类,如野鸭、鹤、知更鸟等都能在夜间飞行迁徙,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除了太阳以外还有其他东西能引导鸟类飞行?有些候鸟会不会靠星辰来定方向呢?科学家就把一群欧洲鸣雀关在笼内,只让它们见到部分夜空。只要见到一部分星辰,它们就能正确选择方向;只要夜间布满乌云,它们就会因不辨方向而振翅乱飞了。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有趣的观点。看来,候鸟迁徙的现象虽然简单,但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却一点也不简单。巨鲸跳跃之谜在浩瀚的太平洋中,航行在海上的船员经常可以欣赏到一幕神奇的情景:只见一头重达数十吨的巨大鲸鱼,忽然从深不可测的海水中猛地跃起,发出巨大的声音,随后,又落入了深不可测的海水中,庞大的身躯激得平静的海面水花四溅,那巨大的拍水声就算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听到。据科学家用专业仪器测算,一头体重达30吨的座头鲸,能够一下跃出海面6米高,这样巨大的力量足够举起500个人!这种力量实在是动物所能完成的最强有力的动作了。鲸鱼在海中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时不时地使出巨大的力量跳出海面呢?海洋生物学家经过多年深入水下的研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看法。有的海洋生物学家认为,这是鲸鱼的一种在繁殖期所表现出的跳跃行为。据观察发现,在鲸的繁殖季节里,鲸的跳跃次数比其他时间要多。例如雄性座头鲸在*时期,显得特别活跃,经常跃出水面,显示自己的力量,以寻找配偶或者向其他雄鲸挑战。这种在繁殖期的表现欲在动物界是十分常见的,因为雌鲸在选择配偶时,往往挑选跳跃力量大的雄鲸作为丈夫,雄性动物通过表现自己的伟大力量来吸引配偶,这是一种本能。更有甚者,这种跳跃还可能是一种格斗方式。海洋生物学家发现,两头巨大雄鲸为了争夺配偶还会在水下进行一番搏斗,接着同时跳出海面,在空中上演了一场时间短促却十分惊人的“空战”。这真是一场立体战斗了。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4)另有的生物学家则认为,鲸鱼的跳跃并非只是一种求偶行为,它更主要是一种联系手段。他们在考察中发现,当鲸群要分开或汇合时,鲸的跳跃次数会明显增多。在一头鲸跳跃以后,其周围10千米范围内的另一头单独活动的鲸,也会随之跳跃。这样,鲸群与鲸群之间就能保持相互间的联系,看来,鲸鱼是一种十分注重群体活动的动物。也有人认为,鲸鱼的跳跃就是一种娱乐活动。正如我们人类在高兴时会欢呼雀跃一样,哺乳动物鲸类也是如此。据统计发现,关于跳跃,幼年的鲸鱼一般会比成年鲸来得多。莫非这是因为幼年鲸和小孩子一样,更喜欢玩耍?这样的跳跃或许有助于幼年鲸的发育成长。鲸鱼的跳跃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腹拍式”跳跃;另一类是“直冲式”跳跃。“腹拍式”是鲸在整个跳跃过程中,背脊始终向上,腹部是先落水。“直冲式”则是鲸侧身从海水中跃出,然后扭曲躯体,来了个急转身,最后背脊朝下落水。“直冲式”比“腹拍式”更为有力,但“腹拍式”跳跃能使鲸的呼吸孔离开水面的时间更长,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简简单单的一个跳跃动作,就蕴含着这么多令人惊奇的奥秘。聪明的海豚之谜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洋哺乳动物,有着许多神奇的功能,这些神奇功能至今让人们琢磨不透。海豚其实是体型较小的鲸类。在鲸类王国里,要数海豚家族——海豚科的种类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三十多种。它们的家族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海豚与人类的关系总是有许多神奇的故事。最经常听说的,就是海豚救落水之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听起来总是令人温馨,有的故事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经过学习和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最近,两头海豚在精心训练下,花了3年时间,学会了700个英文词汇。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人们不禁惊叹这美丽的海洋动物如此地聪明。那么,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它们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有没有日益增进的可能?海豚具有与众不同的智力是有其生理基础的,它的大脑体积、质量在动物界中名列前茅,它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猴子。这就是海豚具有超强能力的基础。海豚还是一种终生都不需要睡眠的动物。这怎么可能呢?原来,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则充分休息。因此,海豚可终生不眠,即使它在睡眠,任何人也发现不了,因为它仍然在游动、玩耍、吃东西。海豚还拥有一个神奇的功能:无论白天黑夜,它都能发现人类设下的捕捞网,并轻而易举地从空隙中逃脱,这就很好地保护自己免于人类的捕杀。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并不是因为海豚具有非同凡响的超群视力,而是因为它有十分灵敏的听觉。在黑暗的海底,海豚依靠听辨超声波,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至于海豚如何发出超声波,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海豚是用鼻孔发音,也有人认为海豚的发声声源来自头部的瓣膜和气囊系统。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5)此外,海豚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所难以企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可是,科学家发现,如果单纯从海豚肌肉的承受能力来看,它的游动时速不可能超过20千米,这是为什么呢?经过长期的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海豚有某种神奇的方法,能减少水的阻力。海豚的皮肤富有弹性,不沾水,高速游动时可以减少阻力。海豚的皮肤是由毫米左右的极软的海绵状表皮和6毫米厚的细密而结实的真皮构成,这种皮肤可像减震器一样,有效地防止身体表面产生紊流,使之快速前进。此外,海豚有大量的神经通向皮肤,能积极地操纵皮肤,减少水中阻力。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许多海豚与人类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随着人们对海豚研究的深入,我们会揭开更多的关于海豚的秘密,那时我们与海豚的交往会更加容易,更加亲密,更加友好!真的有吸血蝙蝠吗?吸血蝙蝠是蝙蝠的一种,由于它昼伏夜出的习性和以动物血液为食物的特征,再加上许多神秘的传说和“吸血鬼电影”,吸血蝙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毛骨悚然。世界上有许多关于吸血鬼的传说。在欧洲,它们被认为是一群高贵、冷血的暗夜杀手,专门吸食动物的鲜血,尤其是人类的。它们白天住在悬崖的城堡上,由它们的奴隶——强壮的狼人守护着,夜里就四处活动,获得自己的食物。吸血蝙蝠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正常的生物吗?我们暂时不谈传说,看看生物学家对吸血蝙蝠的研究吧。吸血蝙蝠属于吸血蝠科、吸血蝠属,共有3种,即普通吸血蝙蝠、白翼吸血蝙蝠、毛腿吸血蝙蝠,它们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吸血蝙蝠的身体不大,最大的体长也不超过九厘米。它们的相貌看起来非常丑陋,鼻部有一片顶端呈“U”字形沟的肉垫,耳朵尖为三角形,吻部很短,形如圆锥,犬齿长而尖锐,上门齿很发达,略带三角形,锋利如刀,可以刺穿其他动物的突出部位而吸血饱食。由于吸食流质的血,食道短而细,并且有狭长的胃。它们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可以很快地飞行。和所有的蝙蝠一样,吸血蝙蝠没有很好的视觉,却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靠着超声波来定位、飞行和捕食。它们都是成群地居住在山谷洞穴的顶壁,白天潜伏在洞中,等到午夜前飞出山洞,常距地面一米左右低空飞行,搜寻食物。吸血蝙蝠一般吸食家畜的新鲜血液,有时也吸人血。它们总是小心谨慎,往往寻找熟睡的受害者,飞落在它的身旁,然后再悄悄地爬到受害者的身上。当选中合适的地方后,便迅速地用尖锐的利齿轻轻地将皮肤割开一道浅浅的小口。由于受害者不感到疼痛,通常不会被惊醒,仍然保持安静的睡眠状态。这时候,它就会立即以每秒钟5次的速度吸食血液了,它们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奇特的化学物质,能够防止血液凝固,使其能顺利地吃个饱。由于被咬后血液不会凝固,有时血从伤口流出可长达8小时,动物如果被咬上很多次,也会因为失血过多而受到伤害。但是,真正的危险是疾病的传染,例如,它在吸取动物血液时,能够传播马的锥虫病;在咬伤人和家畜时,最易传染狂犬病。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6)吸血蝙蝠是哺乳动物,它的生理系统非常特殊,除了吸血以外,它再不能吃别的东西了。它是如何演化成如此特殊的吸血食性呢?一些动物学家认为,吸血蝙蝠是从一些以虱为食的蝙蝠演化而来的。它们吃的虱子专门寄生在大型哺乳动物的皮肤上,以吸血为生,所以久而久之,这些蝙蝠很容易发展出嗜血的食性。这种观点也有明显的缺陷,因为他们回答不出这些疑问:吸血的虱子遍布欧洲和亚洲,为什么这些地方没有出现吸血蝙蝠呢?加拿大生物学家布洛克?劳登提出,吸血蝙蝠的祖先生活在中新世中期,在这段时间里,南美洲有大量的大型哺乳动物,这些哺乳动物经常为生存而激烈搏斗,它们流血的伤口就会吸引一些昆虫,而吸血蝙蝠的祖先就是以专门捕捉这些吸血昆虫为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食性就逐步进化成以吸血为生了。而到了后来,气候发生了剧烈变化,大型哺乳动物的数量大大减少了,吸血蝙蝠也难逃厄运,种类和数量也随着减少了。但这些毕竟只是假说,神秘的吸血蝙蝠,依然是许多小说和电影中的热门题材,吸引着不少人的目光,激发了无限的想象。猫狗的超能力猫和狗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形影不离的动物,它们善良、温顺,也活泼、善解人意,经常成为著名的动画形象,加菲猫、机器猫、顽皮狗、史努比、101忠狗等,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了。你也许不知道,它们有时候还身怀绝技,超乎常人的想象。大家都听过鹦鹉模仿人类说话,惟妙惟肖。可你听说过会说话的猫吗?它就是“唐斯科将军”,二十多年来一直陪伴着主人伊凡露娃女士。有一天,这位女士突然发现陪伴了自己多年的猫咪竟然开始说起俄语了,并逐步可以说一百多个不同的俄语单词,而且还可以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这只猫讲得最多的是“我想吃东西”、“多谢”、“我要出去走走”等。据猫的主人伊凡露娃介绍,每当猫感到肚子饿或想上街时,都会说话。如果不如它的意,就会大发脾气。但它很有礼貌,每次主人喂它吃饱后,它就会说“多谢”,自己出去逛街回来的时候,就会对伊凡露娃说“我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许多专门研究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家在亲眼目睹了这一事实后,都觉得难以置信。莫斯科大学的动物行为心理学家杜巴切科医生就说:“这是我所遇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事情。最初,我是抱着极度怀疑的态度的,但后来我完全相信这只猫真的会讲话,可与人类沟通。”事情最初是这样的,10年前的一天,伊凡露娃正准备带“唐斯科将军”去坐火车。她把它放入一个密封的篮子里,“将军”顿时就表现得很不高兴,突然说了一句:“小心呀。”这可把主人吓坏了,甚至觉得自己的耳朵产生幻听了。从那天起,“将军”就从日常生活中学会了越来越多的词语。据杜巴切科医生分析,有些语言是从伊凡露娃及她的孩子那里学到的,另一些则是跟电视学的。“将军”很喜欢看电视,而且,当它看得闷时,就会对伊凡露娃说“换台”。这只猫在伊凡露娃的调教下,显得彬彬有礼,它会经常说“哈喽”、“再见”等礼貌用语。虽然“将军”仍然身体健壮,非常活泼,但毕竟这只猫已经跟随了伊凡露娃二十年了。她明白“将军”已经来日无多,打算在“将军”离开这个世界后,把它捐给科学家,让他们去研究这只怪猫的谜团。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7)说完了怪猫,让我们再来看看一只神奇的小狗。1943年夏的一天,住在美国太平洋沿岸俄勒冈州希尔巴顿市的布莱德夫妇带着爱犬波比,驱车前往美国东部观光旅行。当他们到达印第安纳州时,已经离老家有三千三百多公里了。突然,波比跑开,与几只当地狗打斗了起来,一时间一群狗狂打成一团,布莱德夫妇也手足无措。不过一会儿,波比在混战中不见了踪影,这可急坏了布莱德夫妇。他们非常着急,接连找了好几天,同时还在报纸上登了寻狗启事,结果始终没有波比的消息。一晃就是半年的时间,1944年2月的一天,当夫妇俩正在家里吃饭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一阵熟悉的狗叫声。紧接着,波比就从它经常穿行的门洞里跑了进来,摇着尾巴向主人致意呢!夫妇俩惊喜万分,这可爱的波比怎么会独自横穿美国大陆,从东部跑到西部的家呢?好奇的布莱德夫妇就想通过各种线索,顺藤摸瓜,访问了沿途许许多多见过、喂过、收留它住宿、甚至曾经捉过它的人,寻找波比的返乡之路。他们收集了各地目击者的来函来电,根据目击者提供的情况,最后发现,波比竟然不是沿着原先的行车路线返回的,而是另外摸索出一条路来,走了四千六百多公里的路程。在此期间,波比曾遭到猎人追捕,还帮助人看管过羊群,并经受了一场场暴风雪的袭击。人们猜测,是不是波比凭着狗天生的灵敏嗅觉来追踪足迹,确定家的位置呢?但是,波比是乘汽车远行的,而且几千公里的路程,恐怕根本不是狗的嗅觉力所能及范围了。那么,波比到底是如何回去的呢?有人还提出,这条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感觉觅路的,这是人类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觉,或者称之为超常感,即是动物的第六感。科学家们发现,某些动物确实具有一些非常奇特的感觉本能,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利用人类具有的五种感觉本能,还有一些动物的其他感官功能是我们人类完全没有的。养宠物的人发现,宠物犬、猫等还能跑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找到主人。但这些还只是猜测,谜团依旧存在。动物相残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不知发生了多少自相残杀的惨剧,屠杀、征服、侵略,这些恐怖的行动造成了无数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对于人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理想。而在野生动物世界里,杀死同类似乎并不奇怪,但是,吃掉自己的同类就让人难以接受了,甚至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料之外。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惨剧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它们有的是为生活所迫,而更多的却是其长久以来养成的本性所致。雌性螳螂可以说是著名的同类残食者了,它们是在*中消灭雄性螳螂的。当然,雄性螳螂很清楚自己的处境,因此它们经常试图从远处跃上母螳螂背部,一旦成功,便趁机溜走,免遭杀身之祸。即使它惨遭毒手,它们也能继续维持数小时生命,确保自己死得其所。与螳螂相似的是澳大利亚的红背蛛,其雌性个体要大于雄性个体。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在*过程中,雄蛛会被雌蛛慢慢吞噬,成为雌蛛的盘中餐。雄蛛是甘愿牺牲的,为的是能繁衍出更加健康的后代,可以说,雄蛛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整个族群的发展。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68)有趣的是,加拿大的秋麒麟蟹蛛则反对这样的烈士精神。*过程中,雄性个体用强大的吐丝能力将雌蛛捆得结结实实,以此来保护自己,而不是坐以待毙。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黑寡妇”的鼎鼎大名。它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其背部能够清楚地看到亮红色标记,这犹如一个极为醒目的警告牌。而雄性的个体就没有这么令人害怕了,相反,还要提防自己的安全呢。在雌蛛面前,它就是弱者,没有一丝反抗能力,只能束手就缚,成为雌蜘蛛的腹中美食。除了雌雄个体之间的残杀之外,还有兄弟姐妹之间的激烈竞争。在沙虎鲨家族中就存在这样的现象。还在母亲子宫里的时候,小沙虎鲨的牙齿就已经十分尖利了,而其中最为年长的小沙虎鲨就会先发制人,将年幼的弟弟妹妹消灭在摇篮之中,实在是血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是,响尾蛇则违背常理,据研究发现,雌性响尾蛇在它生产后的体重中,有11%竟然是依靠吞噬自己的亲生骨肉来获得的。原来,它们为了在生产后能够较快恢复体力,同时也为下一次生产做好准备,不得已有此一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成为母亲盘中餐的主要是死胎或者无法活下去的后代。当然,动物杀死同类也不一定是因为“缺衣少食”,有时更多的是为了争夺统治权。在雄狮群体中,当成年雄狮希望成为新的统治者时,就会向年迈的“老君主”挑战,如果顺利地击败对手,新的统治者就会杀死对手的幼崽,它们也知道,斩草要除根。黑猩猩可以说是人类的近亲了。按理说,它们应该会存有仁慈之心,但实际上,它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温顺、善良。动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母猩猩有时候竟然会上演杀婴行为。其中究竟,至今无法让人理解。一些黑猩猩还会变得十分疯狂,不断追杀同类和猴子,甚至是人类,将猎物撕成两半,令人匪夷所思。生物世界的种种奇特现象,总是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的语言隔阂、精神隔阂,似乎成为了永久的秘密。轻生的动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随着现代社会各种压力的纷至沓来,人类群体中的自杀现象越来越频繁,成为当今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也许你想不到,有些动物竟然同人一样会自杀,甚至集体自杀,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自古以来,常在海上航行的海员就会发现,常有单独或成群的鲸鱼,让自己庞大的身躯进入到海水极浅的海边,在那里拼命用尾巴拍打水面,发出令人听来很是绝望的叫声。而当海水退潮之时,它们最终被搁浅,默默地死去。1783年,曾有18条抹香鲸冲到易北河口,在那里待死。1784年,在法国奥迪艾尼湾又有32条抹香鲸搁浅。一些海滩甚至成为可怕的鲸鱼坟场,一堆堆的腐尸和白骨散布在海滩上。作为哺乳动物的鲸,究竟为什么会选择搁浅自杀?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在海洋中,还有另一种动物也曾选择过“集体自杀”这样的行动。1976年10月,在美国科特角湾沿岸辽阔的海滩上,突然涌来成千上万只乌贼,它们似乎不顾一切地冲向海岸,最后也是搁浅而亡。11月,乌贼集体死亡事件又沿着大西洋海岸向北蔓延。这场巨祸一直延续了两个多月才告终止。当时人们试图挽救局面,但都无济于事,事后,许多科学家试图通过解剖它们来发现任何可能的线索,但都无果而终。不仅在美国,英国、冰岛、丹麦、挪威、芬兰、日本、新西兰等国沿海也发现了同样的惨剧。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