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屠格涅夫-2

作者:佚名 字数:21445 更新:2023-10-11 17:39:39

屠格涅夫传              57屠格涅夫的作品不仅在体裁上发生变化,从短篇走向长篇,而且作品的题材也发生了变化。他的朋友对他放弃《猎人笔记》的写法表示赞同,但认为作家必须深入钻研农民题材,创造出雄健的农民形象。但屠格涅夫这时已经决心不再写农民题材,他深知自己对农民生活缺乏深入了解,也不可能更广泛深刻地描述农奴制度的丑恶现象,也就不可能对俄罗斯农民作全面实际的描写。屠格涅夫所选择的第一部长篇的主人公就是社会上“文明阶层”的人物。他后来的杰出长篇《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都是以“文明阶层”为描写对象,体现出文明阶层的俄国人瞬息变幻的面貌。屠格涅夫传              58第八章  培植文学新芽1853年11月23日,屠格涅夫收到了流放期已满的通知书,允许他进入都城。当天,屠格涅夫就把庄园交给一个叔叔来管理,自己随即启程到彼得堡。12月13日,《现代人 》编辑部和文学家们为德高望重的《猎人笔记》的作者举行盛大午宴,庆祝他获得自由。午宴上人们兴高采烈地祝酒、讲话、赋诗。屠格涅夫从乡下回到首都后,同涅克拉索夫、格里戈罗维齐、巴纳耶夫、安年科夫、鲍特金等文学界朋友频繁来往,还有费特——屠格涅夫在斯巴斯科耶结识的朋友。费特几乎每天都来看他。一天,屠格涅夫来到费特居住的旅馆,看到他写的诗《春讯时节的德聂伯河上》,给予肯定, 并鼓励他在诗歌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同屠格涅夫的友谊在费特的一生中起了很大作用。屠格涅夫把他介绍进《现代人》杂志,并耐心为他修改诗作,提高他作诗的技巧,还花费大量精力为他发排第三本诗集。屠格涅夫传              59屠格涅夫就是这样,十分关心新生的文学力量。如今他本人已是德高望重,文学威望日日提高。他从伟大朋友别林斯基那里继承下来这种爱惜文学新生幼芽的态度,尽力提携文学新秀。1854年夏天,屠格涅夫爱上了一个远亲的女儿奥尔迦亚历山德罗夫娜屠格涅娃。她仅18岁,善良聪明,讨人喜欢,有音乐天赋。屠格涅夫曾打算向她求婚,但后来,这些想法都成为泡影。看来,屠格涅夫还是忘不了波丽娜维亚尔多,他对她那种缠绵深厚的眷恋之情,仍然超过了对奥尔迦屠格涅娃的爱情。据说,屠格涅夫在长篇《烟》中所描写的里维诺夫的未婚妻塔吉亚娜彼得罗夫娜就是奥尔迦亚历山德罗夫娜。从1853年中期起,俄国同土耳其的军队冲突加剧,结果就与欧洲列强发生了战争。1854年夏天,英国舰队开进了波罗的海——同英法的战争爆发了。一个月之后,巴黎出版了《猎人笔记》的第一种译本,书名改为《一个俄国贵族老爷的回忆录,即俄国农村贵族和农民的现状图》。起初,法国的资产阶级办报人出版他的作品,只是想将它作为揭露俄国这个发狂到和英法联军作战的野蛮国家里所发生的悲惨景象和证明这个国家由于贵屠格涅夫传              60族为非作歹,农民怨声载道而局势不稳的文件。但后来,人们在屠格涅夫的作品里发现了虽然粗野,但充满道德力量和天赋才智的俄罗斯人的民族特色,看到了农奴制的残酷肆虐,也看到了农奴获得解放的可能。因此,这本书对英法来说,不但没有利于对俄战役,反而让人热爱这个国家。因此,有人说 :“屠格涅夫用这本书报效了自己的祖国 。”1854年7月,法国著名作家普罗斯贝尔梅里美在法国《两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为《猎人笔记》写的《文学与俄国的农奴制》一文,对该书作了详尽而全面的评价。梅里美认为《猎人笔记》写作手法高超,描写极其细致,使人对俄国社会状况产生了极为确切的概念,并对屠格涅夫寄予厚望。屠格涅夫的声誉就这样在欧洲传开了。文学界将他看作是果戈理的继承者,是当代最有天才、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屠格涅夫一直在关心《现代人》杂志,不但自己投稿,还经常分析研究杂志的内容,提出希望和建议,关心杂志的声誉。屠格涅夫同《现代人》的主办者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涅克拉索夫同屠格涅夫见面时,总要把自己新写的诗读给他听;他们不在一起的时候,诗人便把诗寄给屠格涅夫,让他提提意见,屠格涅夫传              61对他极其信任。屠格涅夫对涅克拉索夫的诗评价很高,认为他有一些诗跟“普希金的诗一样优美”。 1856年出版了涅克拉索夫的诗集,屠格涅夫参加了编辑工作。1854年秋,涅克拉索夫因为喉疾而逐渐失声,变得抑郁寡欢。屠格涅夫劝他一起去斯巴斯科耶休养。两人每天一早,就带着食品和火药从斯巴斯科耶出发去打猎。有一天打猎时,涅克拉索夫用嘶哑的声音艰难地向屠格涅夫朗诵了一部诗体小说的开头部分,即后来的长诗《萨莎》的序曲。一年半后,这部作品发表在《现代人》杂志上,并注明是献给伊屠的 (即屠格涅夫)。此间,屠格涅夫在流放时结交的好友卡拉捷耶夫常常来斯巴斯科耶。每到晚上,他们三人就在一起热烈地讨论战事,战场上不断传来坏消息。不久,卡拉捷耶夫被选为奥廖尔省义勇军的军官,要去克里米亚。临走前,他去找屠格涅夫,留下一个本子,说他相信自己会死在克里米亚,想请屠格涅夫根据这个本子上的故事写点什么。卡拉捷耶夫的预感应验了,他在营地上染了斑疹而去世。几年之后,屠格涅夫把已故青年友人遗作中写得并不成功的自传体真实故事作了长篇《前夜》的基础。涅克拉索夫与屠格涅夫在斯巴斯科耶商量《现代屠格涅夫传              62人》的事务时,经常提到曾在杂志上发表过中篇《童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当时他用的署名是“列尼”。 其实,早在1852年屠格涅夫流放斯巴斯科耶时,就对这篇文章和作者很感兴趣,但还不知道作者的名字。当时,他同托尔斯泰的妹妹有很深的友谊,曾把这部作品读给她听,她听后感到很惊奇,因为小说中描写的某些故事,竟是自己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实事。屠格涅夫还说如果这个青年作者一直这样写下去,那他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托尔斯泰对屠格涅夫的赞扬引以为荣。他读过屠格涅夫的作品,觉得继屠格涅夫这样的文学大师之后,要创造出点新东西,是何等困难。他打算把自己的一部中篇《伐木》献给屠格涅夫,这篇作品很多地方与《猎人笔记》相类似。这时,《 现代人》发表了托尔斯泰的另一部中篇《少年》。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风格和诗情画意赢得了文学家们的一致赞扬。屠格涅夫写给托尔斯泰的妹妹信中说 :“《少年》在这里产生了深刻影响, 所有的人都认为,托尔斯泰已经成为我国优秀作家队伍中的人,——现在,只要他再写出这样的作品,就会理所当然地荣居首位,头把交椅在等待着他 。”在对待年轻的托尔斯泰的态度上,这位公认的文学大师突出地表现了谦虚精神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屠格涅夫传              63的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就应验了。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坐上了俄罗斯文学的头把交椅,在世界文坛上也首屈一指。他的辉煌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成为不朽的世界经典名著。1855年,远方的塞瓦斯托波尔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英勇战斗。在塞瓦斯托波尔部队上的托尔斯泰给《 现代人》寄来了通讯《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使俄罗斯人民充满了信心。屠格涅夫则为这些文章高呼“万岁 ”,甚至为托尔斯泰的健康干了一杯香槟酒。2月18日,尼古拉一世突然死亡。俄国社会各阶层欢欣鼓舞,解放运动的新高潮开始。以前严格的书刊检查限制,已大大放松了。1855年,著名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担任了《现代人》编辑部的一个领导职务。他着手研究广大读者深为关切的重要问题,坚持现实主义与人民性的原则。在《现代人》杂志内部出现了两种对立倾向:一种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宣传农民革命的革命民主主义派,一种是在企图“从上而下”依靠政府和贵族的力量废除农奴制的自由主义贵族派。屠格涅夫是站在贵族自由主义立场上的,他反对人民大众争取解放的革命道路,只寄希望于农奴制自上而下地被废除。同革命民主主义者的观点相比,他的政治观点是屠格涅夫传              64落后的。这正是坚决反对农奴制度的屠格涅夫的思想局限性。屠格涅夫传              65第九章  开辟创作新路——《罗亭》屠格涅夫始终没有放弃写长篇的念头,他一直希望用一部作品来深刻揭示时代的根本问题。1855年春夏两季,屠格涅夫在斯巴斯科耶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宿愿,创作了献给40年代的人们的长篇小说《罗亭》。作家在此之前创作了一系列描写贵族理想主义者、失败者的短篇小说,如《一个多余人的日记》、《通信》、《两个朋友》、《雅科夫巴申拉夫》, 为《罗亭》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罗亭》的问世标志着俄罗斯和世界文学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罗亭》反映了40年代贵族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探索。罗亭是当时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类型,他受过广泛的良好教育,天资聪慧,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他关心社会的重大问题,信仰科学,渴望真理,渴望自由。小说写他热忱地宣传真理和理想,以出色的口才、热烈的激情感染周围的人们,“ 词句是左右逢源地、自由自在地流到嘴边,每一个字都好像径直从他灵魂深处喷涌出来,燃烧着全部信仰的火焰 ”,他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为他的崇高思想所吸引,唤屠格涅夫传              66起对美好生活的爱。17岁的少女娜达丽亚拉松斯卡雅就是在他的启蒙下觉醒,情愿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她同时也爱上了罗亭。不过罗亭又有致命的弱点:脱离实际,意志软弱,缺乏实践的能力,理想只能流于空谈,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罗亭的根本意愿是和农奴制的统治势不两立的,但他不知道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思想。他有绝顶聪明的天赋、过人的才智、渊博的知识、满腔的热情,但却不会正确运用它们,不会进行斗争,结果一事无成。这是个“多余人”的新典型。所谓“多余人”是指俄国上层社会的一部分贵族青年,永远不会站在政府方面,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同时又脱离人民,永远不能够站在人民方面,只能作一个社会的“多余人”。在小说中,作者肯定了罗亭宣传理想,起了进步作用,但在40年代需要的是行动,而他不能实践就显出局限性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表示惋惜。罗亭这种人物是时代、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产物。罗亭式人物的不幸在于他们脱离了饥寒交迫、被奴役的人民。但是,他们还是起了积极作用。高尔基的分析比较中肯 :“假如注意到当时的一切条件——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智慧贫乏,以及农民大众之没有认识自己的任务——我们便应该承认:在那个时代,理想家罗亭比实践家和行动者是更有用处的人物。一个理想家屠格涅夫传              67——是革命思想的宣传者,是现实的批判者,是所谓开拓处女地的人;可是,在那个时代,一个实践家能够干出什么呢 ?”罗亭身上体现了屠格涅夫青年时代的朋友米哈伊尔巴枯宁的许多内在的和外在的特征。屠格涅夫在与巴枯宁相处的几年间,既熟悉了他天性中刚强的方面,也了解了他的不良之处。“ 我在罗亭身上相当忠实地表现了他的影子 。”屠格涅夫后来说。但是,罗亭并不就是巴枯宁,屠格涅夫把当时某些其他人物的特征赋予了这一形象,因此它就具有了典型性。高尔基曾这样评价 :“因为……罗亭既是巴枯宁,又是赫尔岑,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屠格涅夫本人。他们没有虚度自己的一生,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优秀的遗产。”屠格涅夫在这篇小说创作中,严格遵守现实主义原则。他把小说看成是描写生活的艺术,创作从生活出发 :“我一向不能凭空创作,如果我要写出一个虚构的人物,我就非要找一个活生生的人不可,他仿佛就是给我作一条主要线索的 。”屠格涅夫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他不是把原型人物进行翻版,而是无拘无束、大胆地采用某些成分来创造新的形象。也就是说,不单是真事,而是艺术的真实。屠格涅夫认为艺术创作真实性的最终结果就是典型化。因此,他笔下的罗亭和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屠格涅夫传              68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中的主人公毕巧林一起成为俄罗斯文学中“多余人”的典型形象。《罗亭》这部长篇是他长时间酝酿构思的成果,但写的时间非常短,只花了7个星期,他对这部小说很满意,对自己过去的任何一部作品,从来也没有像对《罗亭》那样钟爱过。 1856年,《现代人》第一、二期刊登了这部长篇,反响热烈。大家一致认为,《罗亭》是屠格涅夫在创作中迈出的新的而且是重要的一步。1855年11月末,托尔斯泰从克里米亚的战场回到彼得堡,住在屠格涅夫家里。屠格涅夫很欣赏托尔斯泰,在朋友面前夸他是个讨人喜欢、最具独创精神的出色的人。屠格涅夫就像慈父一样爱着托尔斯泰。两人在一起,参加文学晚会,去象棋俱乐部吃饭、看戏,或参加业余爱好者音乐会。屠格涅夫把托尔斯泰引进了彼得堡的文学界和新闻界,介绍他认识了很多作家,并帮助他熟悉当时俄罗斯文坛上的一切优秀和先进的东西。屠格涅夫把他个人生活中所爱戴和敬仰的一切都介绍给托尔斯泰。在他的影响下,托尔斯泰兴致勃勃地研究起别林斯基的论文,而以前他是完全不把它们屠格涅夫传              69放在眼里的。屠格涅夫把斯坦凯维奇的书信集寄给了托尔斯泰,年轻的托尔斯泰对斯坦凯维奇发生了浓厚兴趣,对其评价很高。又是在屠格涅夫的帮助下,托尔斯泰对赫尔岑的创作和他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可见,同屠格涅夫的友谊是年轻的托尔斯泰生活中的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但是,两人年龄的差异、天性的迥然不同和观点的对立影响了两人建立赤诚相见的关系。托尔斯泰生性执拗、坦率直爽,提问题毫不折衷,一句话就能伤透别人的心。而屠格涅夫态度温和谦逊,跟多数人都能和睦相处,但同托尔斯泰争论起来,也常常大发雷霆,气喘吁吁,声音变得又尖又细。在政治思想上,屠格涅夫是站在贵族自由主义立场上。托尔斯泰回避政治,他反对革命民主思想,也厌恶自由主义的温和与胆怯,讨厌自由主义者那些华而不实的词藻。因此两人之间就发生了误会和争吵,有时是短暂轻微的,有时则经久难消。但是,不管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争吵和冲突,他们的关系并没有终止。屠格涅夫无论在俄国,还是在国外,都坚定地宣传托尔斯泰的作品,并甘愿承认这位新秀的领先地位,认为俄罗斯文学的第一把交椅应当属于托尔斯泰。而托尔斯泰则在给屠格涅夫的信中说 :“我记得我在文学上的名望全靠您的栽培,我屠格涅夫传              70还记得,您多么爱我的作品和个人。关于我,您可能也会有同样的回忆,因为有一个时期我是真诚地爱过您的 。”两个伟大俄罗斯作家的友谊是坎坷、复杂的,但却在年复一年地巩固起来。《罗亭》发表后,引起了许多争议。《祖国纪事》的评论家杜迪什金认为罗亭不是新的典型形象,而是俄罗斯文学以前的“多余人”奥涅金、毕巧林的翻版。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现代人》上发表文章表示不同看法,说罗亭同奥涅金、毕巧林是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人物,他们彼此形成鲜明的对照,并高度评价罗亭是一个完全忘了自己,全身心都奉献在公共利益上的热心人物。涅克拉索夫在评论中,揭示了这部作品的深刻思想意义,并评价罗亭这个人物,“ 虽然有许多弱点,但却茁壮有力; 虽然有许多缺陷,但却令人神往”。他相信屠格涅夫“开始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他的天才获得了新的力量;他会给我们写出一些好作品来的,它们将被公众认为是果戈理之后我们新文学中首屈一指的、意义更为重大的作品”。《罗亭》为屠格涅夫后来一系列优秀的小说打下了基础。从此,屠格涅夫开始了一条不同于《猎人笔屠格涅夫传              71记》的崭新的创作道路,并逐步走向高峰。1856年,《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共分三卷出版。这个内容丰富的文集,对作家的创作进行了一次总结,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在俄罗斯文学生活中,也是一件大事。屠格涅夫传              72第十章  爱的痛苦屠格涅夫在提出申请出国护照之后,于1856年5月初去斯巴斯科耶,并到托尔斯泰的妹妹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家作客。屠格涅夫从一认识她起,就对她怀有深挚的好感。就在这年夏天,屠格涅夫写了一个短篇《浮士德》。小说有着与玛尼托尔斯泰娅相识之情的影子。小说女主人公维拉叶尔佐娃身上体现出她的某些特点。作品洋溢着深沉的、“ 令人心醉的,散发着芳香”的抒情气氛。一年以后,屠格涅夫回忆写作这个短篇的情况时说 :“《浮士德》是在生活发生转折的时候写的。 我的整个心灵迸发出了回忆、希望、青春的最后几颗火花……”1856年7月,屠格涅夫出国。他深深地眷恋着波丽娜维亚尔多,这难以熄灭的爱情之火吸引着他去法国,并且他也渴望着与他寄居在维亚尔多家里的女儿团聚。他事先没有把要来巴黎的事告诉女儿。他径直来到阿兰格女子寄宿中学,菠莉娜在这里上学。当他走屠格涅夫传              73进房间时,菠莉娜正在弹钢琴。她一听到脚步声便马上回过头来,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的父亲。父女一别就是五年,久别之后重逢该是多么快乐激动啊!五年间女儿大变样了,已经长得亭亭玉立。9月,屠格涅夫到了伦敦,探望多年未见的赫尔岑。两人沉醉于谈话中,屠格涅夫向赫尔岑介绍了俄国的生活和他们共同的朋友们的情况。他们谈论着东西方的前途,争论着俄国历史发展的道路。他们都清楚地看到农民解放是不可避免的。9月8日,屠格涅夫从伦敦动身去巴黎,又到库塔甫涅尔维亚尔多家暂住。他在这个环境里感到幸福和满足。屠格涅夫听到女儿在家庭演出中声情并茂地朗诵拉辛的悲剧《伊菲格尼》或是莫里哀的喜剧《愤世者》时,他这个做父亲的高兴得心花怒放。令他感到遗憾的是女儿把祖国语言忘得干干净净了。波丽娜维亚尔多弹奏的贝多芬、莫扎特的奏鸣曲,常常使屠格涅夫沉醉于无尽遐思。每到晚上,宾主围桌而坐,玩“画像”的游戏。常常是屠格涅夫画几幅侧面像,参加游戏的人给画像作分析说明。虽然库塔甫涅尔的野生动物很少,总是山鹬和野兔,屠格涅夫还是不忘自己的老兴趣,有时试着打猎玩。屠格涅夫传              74屠格涅夫告诉朋友们说在库塔甫涅尔度过的秋天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段时间,他还读了赫尔岑著名的《往事与随想》的开头几章,并鼓励支持他继续写下去,把“伟大富饶而且幅员广大”的俄罗斯国家“许多彼此格格不入的东西都容纳进去”。这年冬天,屠格涅夫带着女儿迁到巴黎住,给他找了个英国女人作家庭教师。他则动手写另一部长篇《贵族之家》。差不多与《罗亭》发表的同时 ,屠格涅夫就在构思这部作品,考虑它的布局和细节。屠格涅夫身在国外,心仍然牵挂着《 现代人》,他不断给杂志写稿,报道西方文学新著,并选新作进行翻译。他还劝说托尔斯泰不要把杂志丢下不管。然而,很快就有两件事影响了他的情绪,妨碍他计划的写作进程。一是他患了神经痛的毛病,那一年法国的冬季特别寒冷,使他的病情加重。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屠格涅夫和波丽娜维亚尔多之间的关系蒙上了一些阴影。这两件事使他心灰意懒,心神不安,不能静下心来写作。于是,屠格涅夫寄往祖国的每一封信都流露出对俄国的无限思念。他曾给朋友写信说 :“在法国的居留使我觉得很平常。我在这里的所见所闻,使我和俄罗斯贴得更紧,更亲了;祖国的一切我倍感珍贵 。”屠格涅夫在巴黎的时候,有很多出国的朋友和同屠格涅夫传              75胞来看望他,这多少减轻了他的寂寞苦恼,冲淡了他对祖国的强烈思念。1857年1月,涅克拉索夫来到巴黎,屠格涅夫陪着他四处游逛,整天形影不离。两人彼此披肝沥胆,互诉衷肠,感情更深了。不久,托尔斯泰也来到了巴黎。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关系一直不能正常。两人在一起,总要争吵、动气,发生摩擦;一旦分开,两人又尽力寻找碰头的机会,希望重归于好。现在,屠格涅夫又充当了托尔斯泰的向导,他们共同游览巴黎的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和绘画展览,访问音乐院,看歌剧看戏。两人还经常谈起艺术创作,交流彼此的经验。3月初, 他们来到巴黎东南的城市第戎。 托尔斯泰在这里专心致志地写他的中篇《阿尔伯特》。 屠格涅夫心情不好,不能安下心来写长篇《 贵族之家》,只是抽空写写论文《 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 》与特写《波列西耶纪行》。看来,屠格涅夫和波丽娜维亚尔多的私交中发生的波折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心绪,他烦恼、苦闷、沮丧,对自己的创作精力没有信心。他向朋友们抱怨自己的缭乱心情,想把一切甚至连文学活动都抛弃掉 :“我永远不会不爱诗歌,因为这是我的生命,但当我屠格涅夫传              76想到我今后再提笔写诗,又感到吃惊。现在,这一切都远远离开我了……”托尔斯泰在巴黎住了一个半月,在这段时间里,他清楚地感觉到,屠格涅夫在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一方面是感情的阴影,另一方面病魔缠身。托尔斯泰曾写信告诉朋友 :“他(屠格涅夫)和维亚尔多夫人不幸的关系以及他的女儿,使他呆在这气候不利于他健康的地方,我看他实在可怜。我从来没想到他能这样爱一个人 。”为了忘却苦恼,减轻病情,恢复内心的平静,在回国前的一年中,屠格涅夫游遍了欧洲的各个国家、各个城市。可以说,这一年是他一生中到的地方最多的一年。1817年夏,屠格涅夫在医生的劝告下,来到莱茵河畔离波恩不远的一个德国小镇辛茨格矿泉区治疗。屠格涅夫决心在那里边治疗边写作。近一年没写东西,提起笔来很不习惯,慢慢地又恢复了他以前文思泉涌的写作状态。就在这里,屠格涅夫完成了中篇《阿霞》。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作品主人公爱上了一位非常热情而勇敢的姑娘阿霞,她心灵纯洁,率真自然。阿霞接受了他的爱情,但当阿霞期待他发表决定性意见时,他却茫然失措,像罗亭一样,害怕而退却。屠格涅夫传              77这部小说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作品中展示了辛茨格这座古老的德国小城浪漫的轻烟薄雾,朦胧迷人的月光之夜,格调很动人,并带有某种深沉而强烈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屠格涅夫愁闷忧郁心境在创作中的自然流露。1857年10月,屠格涅夫和朋友鲍特金来到罗马。盛开的玫瑰、葱绿的橡树、明媚的秋色,使屠格涅夫的心情开始好转,内心的不安慢慢消失。他从罗马写信说 :“这里,天空和大地天天都有某种节日的气氛。每天早晨,我刚醒来,那蔚蓝色的光辉已在窗口朝我微笑 。”“在这片天空下, 就连荒凉也显得优美、妩媚。在这里你才懂得‘我的悲哀是明媚的’这句诗的含意 。”屠格涅夫又像年轻时那样,在这美丽城市的街头漫步,参观博物馆、庙堂、宫殿、梵蒂冈的大厅、著名的郊外别墅。就在罗马,屠格涅夫结识了俄国著名画家亚历山大伊凡诺夫,他是名画《耶稣显容》的作者。屠格涅夫在给波丽娜维亚尔多的信中谈到伊凡诺夫的画,说它是伟大崇高的艺术作品。12月,屠格涅夫把《阿霞》寄给了《现代人》编辑部,小说受到大家的特别欢迎。涅克拉索夫说小说“散发着真诚的青春气息,整部小说才气横溢,犹屠格涅夫传              78如一块纯金。整个优美的环境同它富有诗意的情节都非常协调,一点也不勉强;无论从美或是纯的角度去看,都是我们的空前之作”。屠格涅夫传              79第十一章  《贵族之家》1858年6月,屠格涅夫回到了祖国,在他出国的两年内,俄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有了明显而重大的发展。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专制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就呈现出明显的解体迹象,现在,农奴解放问题已成为历史的必然。它的实现可能有两条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即由农奴主制订解放政策并获得自由派支持,以保留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另一条是人民进行农民革命,消灭农奴制并推翻沙皇政权。这是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提出的。在《现代人》编辑部,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同盟中又加入了杜勃罗留波夫、米哈伊洛夫、谢拉科夫斯基、谢甫琴科等,他们经常不断地为杂志撰稿。车尔尼雪夫斯基及其盟友的革命的思想方式是贵族作家决不能接受的,这种观念的对立导致了后来文学界力量的最后划分。屠格涅夫和安年科夫等为杂志撰稿的持自由派观点的作家,指责涅克拉索夫重用车尔尼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不过,自由派作家尽管反对车尔尼雪夫斯屠格涅夫传              80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政治观点,但对他们的巨大精神力量和道义力量,以及渊博的知识又不得不承认。不久,屠格涅夫离开彼得堡去斯巴斯科耶,准备完成他的《贵族之家》。 虽然小说的情节、结构都已考虑成熟,但在国外,由于心绪不宁,写作进行得很困难。到了斯巴斯科耶,屠格涅夫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写作中,计划在初冬完成这部作品。《贵族之家》的主人公是一个贵族拉夫列茨基,他的生活很不正常,起初接受过荒唐的教育,结婚后,妻子凶狠、愚蠢而又道德败坏,婚姻的失败使拉夫列茨基被迫过着无聊的贵族生活。妻子侨居国外多年,讹传已去世;后来拉夫列茨基爱上了远房外甥女丽莎卡里舍娜,一个严肃而善良的姑娘。然而不久之后他妻子突然归来,他和丽莎接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决然分手。丽莎遁入修道院。拉夫列茨基也是个“多余人”的典型,尽管他比罗亭前进了一步,力图克服言论与行动之间的脱节,比较重视务实,力求在自己庄园里改善农民的生活,愿意接近人民,但在他身上仍有严重不足:贵族习气和懒惰无为的作风,结果只能向命运屈服。不过,拉夫列茨基的悲剧和罗亭不同,罗亭是在从事社会实践和同环境作斗争中遭到失败,拉夫列茨基是在意识到个人幸福与社会道德观念相矛盾时不得不将它放弃,屠格涅夫传              81拉夫列茨基同丽莎不能幸福结合,是因为他已经结婚,国家法律和教会戒律成了他们的障碍。两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和丽莎都是贵族社会道德和习俗的牺牲品。丽莎生长在俄罗斯一个偏僻角落里,未受过上流社会繁琐礼节教育的束缚,在老年保姆的影响下,笃信宗教。她真诚朴实,热情坦率,在周围生活中找不到寄托,于是心灵上便产生了一种对宗教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当她意识到对有妇之夫的拉夫列茨基的爱是一种“罪孽 ”,就离开自己的家到修道院隐居了。《贵族之家》女主人公的悲剧形象,给俄国文学留下了一个俄罗斯少女道德纯洁和精神高尚的表征。在俄罗斯文学中,屠格涅夫第一个在《贵族之家》里提出了宗教对婚姻的羁绊这样一个非常重要而尖锐的问题。屠格涅夫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强调从生活出发,“我的一切像样的东西,都是生活赋予的……”《 贵族之家》里有鲜明的自传体色彩。拉夫列茨基那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小村庄瓦西里耶夫斯科耶,就是作者经常去打猎的自己的小村庄托普基。1858年夏,屠格涅夫曾和诗人费特在这里打过沼泽地上的野物。这座村庄里看守破旧的老爷大院的老仆人,就是小说中以热情关切的口吻谈到的那位老仆人安东,并保留了屠格涅夫传              82他的真实姓名,仍旧穿着灰色外套,戴着自己编织的白色手套。屠格涅夫认为,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巧妙而完满地抓住某一类型人物所具的共同特点。屠格涅夫在塑造这样一个典型形象时,总要有一个“原型 ”,在此基础上逐渐把“合适的成分掺杂进去,粘附在他身上”。因此, 屠格涅夫作品中的主人公——罗亭、巴扎洛夫、涅日达诺夫都不是以某一形象为直接和唯一的原型,而是融合了各个不同的“模特儿”身上的特点,如巴枯宁、杜勃罗留波夫、皮萨列夫……拉夫列茨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典型性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综合了一些自传性的情节和屠格涅夫同时代人的一些特点。“ 原型”则是屠格涅夫的朋友著名诗人尼普奥加辽夫。《贵族之家》构思的完成以至动笔写作是在屠格涅夫经常和奥加辽夫会面的时候。奥加辽夫的生活经历经过屠格涅夫的艺术加工,就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基本情节。小说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有着和奥加辽夫相似的外貌特征,而且有着相近的性格品质:喜爱观摩,心地纯洁,潇洒自然,沉着稳健。《贵族之家》从12到16章所写的故事,很像屠格涅夫传              83奥加辽夫和玛丽亚利沃夫娜罗斯拉夫列娃的不幸婚姻。拉夫列茨基的婚姻失败是由于未婚妻的父母看中了他的财产而使用了各种圈套,奥加辽夫的新娘是奔萨省长的一个穷亲戚,她千方百计要让他这个侄女嫁一个有钱的新郎。奥加辽夫是在国外和妻子离异的,拉夫列茨基也是在国外同华尔华兹巴弗罗夫娜破裂的。甚至两人给妻子的赡养费的数目也差不多。奥加辽夫后来爱上了俄国将军屠契科夫的女儿娜塔丽亚,这与拉夫列茨基同丽莎的爱情相似。不同的是,生活中奥加辽夫的妻子已经死了,人们以为她还活着,奥加辽夫甚至托人提出起诉跟她离婚;小说里拉夫列茨基的妻子没有死,但是人家以为她死了。因此,结局也就完全不同。奥加辽夫和娜塔丽亚幸福结合,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爱情则成了悲剧。《贵族之家》表现出来的是作者的感受,是他的爱和憎,是他的幻想和失望。他在创作《贵族之家》时写的书信中,常常谈到他无处安身,孤单一人,命里注定漂泊无依 :“我因为还没有品尝过全部幸福,又没有给自己安上一个舒适的窝,所以就在痛苦中渐渐衰老了。我的心还年轻,却已郁郁不欢而破碎……现在这一切都变了……我对这一切已不再抱任何指望,一切都已平息,坎坷已经消失,内心的责难已经沉寂——吹炉灰干什么?死灰是不会复燃的了……”这正屠格涅夫传              84是《贵族之家》的主人公在个人幸福之梦破灭时的悲观心情。屠格涅夫传              85第十二章  阴影屠格涅夫在斯巴斯科耶写完《贵族之家》以后,写信给当时已经迁居到莫斯科去过冬的诗人费特,说他准备去莫斯科。1856年11月5日,费特一家还没喝完咖啡,门口就响起了熟悉的车马声,屠格涅夫从台阶上走进来,费特一家高兴地欢迎他。费特把书房腾给屠格涅夫。当费特隔了一会儿进书房看他时,简直认不出自己的书桌了。“这样乱七八糟的,您怎么工作 ?”屠格涅夫说,一面井井有条地收拾着和折叠着文稿纸张、书籍,甚至连文具也收拾好了。屠格涅夫在莫斯科停留了三天,此间,莫斯科知识界差不多没有不来访问他的。《 俄罗斯导报》的出版人米尼卡特科夫曾请屠格涅夫把《贵族之家》交给他的杂志发表,但屠格涅夫拒绝了,因为他已答应涅克拉索夫在《现代人》上刊登《贵族之家》。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以后,屠格涅夫还在修改这部长篇的最后部分。12月28日,涅克拉索夫、德鲁日宁、皮谢姆斯基、巴纳耶夫、鲍特金、尼基坚科、冈察洛夫和屠格涅夫的几个并非作家的朋友出席屠格涅夫传              86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朗读会。由于屠格涅夫患了重感冒,噪子失音,安年科夫代替他朗读。朗读会进行得非常热烈,大家都认为这部长篇是作者又一次巨大的成功。后来在冈察洛夫家和涅克拉索夫家举行的两次文学聚餐会上,听过了《贵族之家》的彼得堡的作家们又详细而热烈地讨论了这部作品。很多人预言这部长篇会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后来,屠格涅夫自己也在《贵族之家》的序言里指出,这是他获得的最大成功。后来,很多文艺批评家都对此作品加以评论,其中,皮萨烈夫和杜勃罗留波夫两人的意见具有重大意义。年仅19岁的皮萨烈夫认为《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创作中最严谨、最完美的作品,该长篇对俄罗斯生活了解得很全面,表露得也很鲜明,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皮萨烈夫指出 :“在主要人物的处境中,在小说的开头都包含着很多痛苦的生活真理 。”他认为,《贵族之家》的主题促使社会上的进步读者在思想上反对上流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时尚习俗。皮萨烈夫在评论末尾写道 :“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屠格涅夫不能也不应明显地说出自己的意思 :他通过丽莎的个性,反映了现代妇女教育的缺点,但他在许多最好的现象中选出了自己需要的例子,然后把选出的现象安排在最恰当的场合,作家的思想因而屠格涅夫传              87就不太引人注目,他的思想必须去探索,必须去深思,所以也就更充分地和更有力地影响着读者的意识 。”这段话指出屠格涅夫在作品中含蓄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思想,避免采用毫不掩饰的手段。杜勃罗留波夫没有对《贵族之家》展开全面的分析讨论,只是顺便发表了一些意见 :“拉夫列茨基的处境本身,屠格涅夫所选择的和俄罗斯生活常有的冲突本身都会使每个读者产生一连串想法,去思考主宰我们生活的一大套概念的意义所在 。”杜勃罗留波夫的意见和皮萨烈夫的相似,他们都认为屠格涅夫在作品中没有刻意表露自己的思想,而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情节冲突促使读者去思考当时社会的宗教道德基础。《贵族之家》获得了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一致好评。俄国伟大的讽刺作家、 革命民主主义者萨尔蒂科夫-谢德林说,读完《贵族之家》以后,心情舒畅多了,心头感到了温暖,对人的信赖也不难了。《贵族之家》获得了巨大成功,俄国文学批评界毫无保留地把《贵族之家》归入俄罗斯文学的典范作品之列。但是,作家冈察洛夫在众人对《贵族之家》的赞誉声中却指责屠格涅夫是模仿他的长篇小说《 悬崖》写出了《贵族之家》, 这件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给屠屠格涅夫传              88格涅夫当时因长篇小说的成功而产生的兴奋情绪抹上了阴影。长期以来,冈察洛夫总是和屠格涅夫交流彼此的创作计划和创作构思。他总喜欢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屠格涅夫听,如《奥勃洛摩夫》。 当《悬崖》还在构思中,甚至书名也还没有完全确定时,他就把一些片断读给屠格涅夫听,有时还把想好的场面、一些事件和若干章节兴致勃勃地讲给屠格涅夫听。因为他是如此重视屠格涅夫的文学鉴赏能力。冈察洛夫的创作有一个特点,在正式写作前总要经过长时间的构思,缓慢而艰难的酝酿,所以他的长篇写得很慢,甚至得花几十年的时间。这种特点成为他患有作家疑心病的原因之一。当《贵族之家》写完时,《 悬崖》还没有最终完成。在《贵族之家》的朗读会上,冈察洛夫听了这部小说,怀疑《贵族之家》是模仿自己的长篇《悬崖》写出来的。因为,他曾向屠格涅夫讲过很多有关《悬崖》的计划和某些细节,他认为,屠格涅夫是根据他口述的故事轮廓,浓缩而紧凑地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中的一些精彩地方,因为他觉得《贵族之家》中有很多与《悬崖》相似的情节和人物。朗读会结束,客散以后,冈察洛夫留下来,生气屠格涅夫传              89地告诉屠格涅夫,他觉得刚才读完的小说是模仿他的长篇小说《悬崖》写出来的。于是,屠格涅夫以他素有的温良忍让的态度同意从自己的长篇中删去丽莎姑婆向她第一次说明原因的情节,因为冈察洛夫觉得,这一段同《悬崖》中薇拉向外婆解释误会的情节相似。但是这样一来,屠格涅夫却让冈察洛夫相信他那没有根据的怀疑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了。屠格涅夫希望尽快了结此事,向冈察洛夫提出把问题交仲裁法庭解决,但冈察洛夫却不同意,说这种事不能靠法律,只能凭良心来裁判,并且也不需要见证人。1859年春天,屠格涅夫动身到斯巴斯科耶小住。走之前,再次向冈察洛夫澄清此事,让他去问问安年科夫,说自己曾对安年科夫讲过《贵族之家》的计划。到斯巴斯科耶后,屠格涅夫收到了冈察洛夫的信。信中仍然咬定是屠格涅夫的错,并要求屠格涅夫走自己的路,继续短篇小说的创作,说他不管再写多少部中篇、长篇,决不能超过他自己的长诗和《猎人笔记》。尽管冈察洛夫已意识到《贵族之家》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作者声望大振,他仍然想泼屠格涅夫的屠格涅夫传              90冷水,他在信里这样写道 :“《 贵族之家》嘛……关于它我也说不出什么,但日前在一个团体里倒有几位先生发表了这样一种意见。这位先生当时曾经受到小说动力的吸引,不过他说,印象一过,记忆中留下的也就不多了;各人物之间没有有机的联系,其中很多人是多余的……我把那个教师的这一评论告诉您,并非因为它绝对正确,而是因为它总算部分地证实了我对您的作品的看法……”生性谦逊温和的屠格涅夫想竭力安抚这位激动而多疑的人 :“我决不假意谦虚地对您说,我完全同意‘一位教师’对我的《贵族之家》所讲的话,但您的意思要我怎么办呢?我总不能无穷无尽地重复《猎人笔记》吧!然而放弃写作我也不愿意。只好写一些中篇,虽然我既不自认它结构严整,人物性格典型,也不自认已经深刻而全面地洞察了生活,但却能够把我所想到的发表出来……”屠格涅夫传              91第十三章  “多余人”的结束,“新人”的开始和《贵族之家》几乎同时发表的是刊登在《祖国纪事》上的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 这两部作品表明“多余人”的主题已经结束。杜勃罗留波夫刊登在《 现代人 》上的评论文章《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运用一系列的文学例证表明, 像奥涅金、毕巧林、别尔托夫、 罗亭这些贵族文学中的主人公们的内心世界同生活越来越脱节,“多余人”已成为历史的过客。“做一番事业,工作!”这已经成为时代最重要的口号。现实生活需要的是新的英雄人物——实干家、战士。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十分尖锐地向当代作家们,特别是向屠格涅夫,提出了一个关于今后创作方向的问题。屠格涅夫仔细读完了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以他敏锐的时代感和善于捕捉时代主要问题的才能,清楚地看到了在50—60年代社会斗争中起主导作用的进步倾向。他深知,他以后作品的主人公们不应当再是像罗亭和拉夫列茨基、娜达丽亚和丽莎那样的人,而应该是生活中那些“壮士凌云”和“ 甘冒风险”、努力献身于社会事业的真正英雄们。屠格涅夫传              92在这种创作方向的指导下,屠格涅夫写出了长篇《前夜》。好几年前,屠格涅夫就开始酝酿构思这部长篇。《贵族之家》刚发表,他就已经着手实现这一计划了。最初,他在草稿里是以主人公的名字“英沙罗夫”给这部长篇命名的,以后他换了个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标题 :“前夜”。“我给这部长篇定这样一个名称是因为我考虑到它出现的时代。那时,俄罗斯开始了新的生活,并且,像叶琳娜和英沙罗夫这样的人物就是这种新生活的预言者 。”《前夜》是一部描述新型英雄人物——实干家、战士的小说。屠格涅夫曾写道 :“为了把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有自觉而真实的英雄人物,这一思想是我这部小说的基础 。”小说的主人公英沙罗夫是保加利亚战士,他全心全意为自己祖国的解放事业而斗争,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很久以前,屠格涅夫在斯巴斯科耶的邻居卡拉捷耶夫曾交给他一个本子,这本自传体笔记粗略地勾勒出后来长篇《前夜》的故事轮廓。这是一个真挚的恋爱故事:卡拉捷耶夫爱上了一个少女,她也以爱相报。但是后来,她认识了一位保加利亚人卡特拉诺夫,他在他的祖国很有名,而且至今被人怀念,她爱上了这个保加利亚英雄,并同他一道到保加利亚去参加解放屠格涅夫传              93斗争,不久,他就在那里病死了。在小说中,这位少女叫叶琳娜,这位保加利亚人就叫英沙罗夫。《前夜》描写的故事发生在1853—1859年期间,当时俄国正与土耳其交战,而对于一个竭力使祖国摆脱土耳其统治的保加利亚爱国者来说,已经是行动的时候了。英沙罗夫是一位新型英雄人物,他是平民知识分子,是俄罗斯文学中的“新人”形象,同俄罗斯文学中作为“多余人”的贵族知识分子完全不同。他朴实、谦虚,沉默寡言却又坚韧不拔,总是为事业奔走忙碌,直率认真,不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不延误履行他所许下的诺言。他说 :“我们的时间不是属于我们的 。”他的整个身心都属于他的祖国,他身上体现着一种为争取祖国解放而不屈不挠斗争的坚强意志。英沙罗夫不是演说家、空想家,而是实干家。这正是当时的俄国社会所需要的。屠格涅夫虽然在思想上已经同革命民主派分裂,但实际上,他通过英沙罗夫所颂扬的,仍然是革命民主派所固有的那些个性、性格以及思想意向上的特点。他是文学中反映这类性格的第一个作家。屠格涅夫的几个长篇,总是敏锐而又准确地捕捉住时代最重要的问题。从《罗亭》、《贵族之家》中刻画作为贵族社会优秀代表的“多余人”形象,到现在屠格涅夫传              94转而描写“新人”形象,他正逐步地、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表现农奴制改革前俄罗斯社会的生活。小说中的叶琳娜形象的塑造,同样是一种创新。她追求崇高的理想,渴望积极的言行,勤于思考又勇于行动,而且有坚强的意志。她周围有三个青年,苏宾是个艺术家,能热忱地工作,却缺乏冷静的头脑,有才气而缺乏坚定的意志,他不能从事严肃有益的社会活动。伯尔森涅夫性格善良,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不尚空谈,热爱科学事业,但他唯一的志愿是当教授,缺乏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个人虽然都爱着叶琳娜,但身上都没有她所向往的品质。唯有英沙罗夫是她理想的英雄,他身上最吸引她的东西就是为解放祖国而斗争牺牲的崇高精神。英沙罗夫不但有崇高理想而且有坚实的行动,这些正是贵族知识分子所缺少的。叶琳娜爱上英沙罗夫以后,毫不犹豫地同自己的亲人断绝关系,嫁给了他,并与他一同前往保加利亚,途中英沙罗夫不幸病死,叶琳娜矢志不移,没有返回俄国,坚持到保加利亚起义军服务,当了一名女护士,参加了英沙罗夫心向神往的那场斗争,以继承丈夫未完的事业。叶琳娜与《罗亭》中的娜达丽亚和《贵族之家》中的丽莎不同,她勇往直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冲破虚伪的“体面观念”的束缚,竭力从事为人们谋求幸福的活动。 在叶琳娜身上, 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屠格涅夫传              95说,“鲜明地反映出了俄罗斯现代生活的最好愿望”。长篇的书名含蓄地表示,俄罗斯已经进入了建立功勋和进行英勇斗争的前夜,已经处在出现英沙罗夫式人物的前夜,因为社会本身需要实际的行动。1860年1月,屠格涅夫在彼得堡为贫穷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募捐的群众朗诵会上发表了题为《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的演说,这篇论文说明了他写《前夜》的主要意图。屠格涅夫认为,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代表着两类基本人物。奥涅金、毕乔林和罗亭这些“多余人”属于哈姆雷特类型,特点是激情与行动脱节,思想与实践脱离。堂吉诃德代表的是具有对真理的坚定信念,争取自由,反对压迫的英雄人物,具有牺牲精神的战士形象。“ 哈姆雷特们”看到了生活的阴暗面,然而不去斗争,只是怀疑一切;“ 堂吉诃德们”勇敢地投入斗争,摧毁一切不正义的东西。屠格涅夫懂得,现在已不再是空谈志向和满怀激情的时候了,应该讲求行动,需要的是新的英雄人物。而《前夜》中的英沙罗夫就是堂吉诃德似的人物。杜勃罗留波夫写了篇关于《前夜》的论文《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论文提醒读者从“ 前夜”推想到明天,推想到“真正的白天”。 他提出国家正处在革命的前夜,只要俄罗斯的英沙罗夫们,争取祖国解屠格涅夫传              96放的俄国战士们,展开努力的斗争,“ 真正的白天”就一定会到来。杜勃罗留波夫的结论是把《前夜》解释成俄国临近革命的预兆,这使政治上保守的屠格涅夫感到困惑和惊慌。他再三要求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文章,但涅克拉索夫完全赞同革命民主派,尽管他热爱,并且终生都热爱着屠格涅夫,这一次却拒绝满足他的要求。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还是发表了。屠格涅夫曾向涅克拉索夫申明 :“或者要我,或者要杜勃罗留波夫 。”于是,这件事就成了屠格涅夫同《现代人》杂志决裂的导火线。6月,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现代人》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顺便提到了《罗亭》, 说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形象格调有点不高。 评论文章没有署名, 屠格涅夫便认为是杜勃罗留波夫写的, 更加感到委屈。 终于,在10月份征求下年度杂志订户之前,屠格涅夫给《现代人》写了封信 :“……请你不要将我的名字列入你们的撰稿人中,我也没有任何写成的作品……”这封信本来是托安年科夫转交的,但安年科夫考虑到不转交也许还能维持和睦,所以没有这么做。结果适得其反,涅克拉索夫对此事一无所知,依然在征求订户时将屠格涅夫的名字列在杂志的撰稿人名单中。屠格涅夫一见勃然大怒,于是,他们彻底分裂了。《现代人》1860年1月号上刊登的论文《哈屠格涅夫传              97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成为他在这一杂志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从此,屠格涅夫无可挽回地断绝了同《现代人》杂志的一切联系。他的《前夜》刊登在1860年《俄罗斯导报》第一、二期上。以后的几部长篇和中篇也都投到别的杂志社去了。屠格涅夫传              98第十四章  一八六一年的改革1860年初,屠格涅夫在小范围听众中作了两次关于普希金的演讲,并在彼得堡为贫苦文学家和学者救济协会募捐,作了第一次公开朗诵,在这以后,又在莫斯科讲了一次。屠格涅夫的这几次演说奠定了为文学基金会朗诵募捐的基础。屠格涅夫仍然同冈察洛夫经常见面,他们有时还互相朗读自己的作品,交流各自的构思。《前夜》刊登以后,屠格涅夫把一份长篇单印本寄给冈察洛夫,请他读完后发表意见。单印本很快就寄回来,并附了一封信。从信中看出,冈察洛夫从前的疑云并未消散。他写道,他总共读了40页左右,其余的等以后有时间再读。显然,他是看了长篇开头描写的艺术家苏宾同《悬崖》里的赖斯基相似,他又加深了对屠格涅夫的怀疑。有一次,冈察洛夫在街上碰见批评家杜迪什金,得知他是到屠格涅夫家里去吃饭,冈察洛夫立刻说了句随便而又无礼的玩笑话 :“这是拿着我的钱请客。”他意思是指屠格涅夫因长篇而得到的稿费。“ 要讲给他听吗 ?”杜迪什金笑着问道。“讲好了,讲好了!”屠格涅夫传              99冈察洛夫笑了一下。后来,杜迪什金把冈察洛夫的话讲给屠格涅夫听了。屠格涅夫忍无可忍,寄了一封信给冈察洛夫,说他的话是诽谤,要求由第三方仲裁,否则就决斗。双方选定安年科夫、德鲁日宁、杜迪什金和尼基坚科为仲裁人。这是一些“对双方都表同情的人,他们别的什么都不想,只希望消除使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受到破坏的导火线,因为双方都有权尊重自己的声望”。仲裁于1860年3月29日在冈察洛夫的住所进行。屠格涅夫非常激动,但却沉住了气,一点脾气也不发。冈察洛夫回答得有点含糊,令人不能满意。他举出的中篇《前夜》和自己提纲之中的相似之处不大令人信服。因此,他显然失败了。他最后也承认,他犯了多疑病,把事情夸大了。安年科夫在仲裁结论中写道 :“屠格涅夫和冈察洛夫的著作,由于产生在同样的俄罗斯土壤里,因而也必然会有某些相似之处,必然会在若干见解和表达上产生偶然的巧合,所以双方都应谅解和致歉 。”冈察洛夫对此决定表示满意。但屠格涅夫却不是这样。他的脸色苍白,坐在圈椅里,声音发颤地对冈察洛夫说道 :“我与您之间发生的事情,现在算是结束了。但我必须对此补充最后一句话,我们的友好关屠格涅夫传  100系从此结束。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使我清楚地懂得,朋友间的交换思想,纯朴而相互信赖的来往可能出现多么危险的后果。我仍然崇拜您的天才,我大概还会不止一次地和别人一起赞美你的天才;但从今天起,我们之间像从前那样诚恳知己、开诚布公的交往是不可能了 。”说完,他向所有人点了点头,走出了房间。不管屠格涅夫和文学界的关系以及私人间的交情变化如何,他的作家声望一直在不断提高。1860年11月24日,他被一致选为科学院通讯院士。1860年春,屠格涅夫的健康状况恶化,喉病加剧,在医生的坚持下,他离开俄国到国外矿泉区作水疗。屠格涅夫在巴黎租了一所房子,同女儿住在一起。为了女儿前程,也是为了养病,屠格涅夫才不得不呆在巴黎。然而他的整个身心却都在俄国。屠格涅夫跟往常一样,虽然远离故乡,但却始终非常强烈地热爱着它,热爱着虽说并不美丽,然而却十分熟悉和宝贵的草原上的一草一木。他在11月份写给费特的信中说 :“实话告诉你,我对法国的一切,特别是巴黎的一切,憎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我又不能离开这座城市……我们不谈这些吧。您的来信不仅使我高兴,而且使我振奋:我从这些来信中嗅到了俄罗斯秋天的气息,嗅到了翻耕过的大地微带凉意的清芬,嗅到了刚刚栽植上的灌木丛的馥郁,嗅到了谷物干燥屠格涅夫传  101室、炊烟粮食的芳香 。”不管屠格涅夫落脚在哪里,他始终关心着俄国的现实生活。他在英国怀特岛进行海水浴疗养时,在那里制订了在俄国开展扫盲和推广初等教育的计划,他曾在斯巴斯科耶建立了一所学校,并一直关心着这所学校。但作家在国外的主要工作,还是创作他的新小说《父与子》。1860年10月, 小说的写作提纲连“细微末节都已拟就 ”,他甚至专门写了一本日记,记载小说主人公巴札罗夫的生活与活动,以确定在生活中的每一种场合,巴札罗夫该怎样行动,如何表现自己。这样,就使主人公形象栩栩如生,鲜明完整。同时,屠格涅夫激动地盼望着农奴制改革的实现。1861年2月19日,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宣言。由于渴望亲眼见到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想念亲爱的斯巴斯科耶和自己的朋友,希望在那里顺利写完《父与子》,屠格涅夫于4月赶回祖国。5月初,屠格涅夫便来到斯巴斯科耶。他减少了农民五分之一的赎金,在主要领地上,则无偿转让庄园土地,以后每年还给农民送建筑木材。然而,农民对改革一点也不满意,他们虽然盼到解放,但又陷入了一种新的奴役——恶霸富农的奴役,受到城乡资本势力的控制。他们现在不得不按照“规屠格涅夫传  102定 ”,根据苛刻的条件向地主租种土地,实际上又重新落入了依附于地主的境地。屠格涅夫已经意识到这点,他后来说 :“这种现象确实不可等闲视之,也不能置之不理。看来,没有富农的村庄很快就要绝迹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会像毒菌那样繁殖起来,而且鬼知道他们又在干什么。这是一些强盗。我想写一部短篇小说来描绘一个这样的能手,给他取名‘万能的日特金’。 他是我们原来农民的一个邻居。他不仅剥削他们,抽他们的苛捐杂税;几乎每天都在赶走他们的牲口,罚他们款,还掠夺他们的土地,挪动土地界碑,移动界桩 。”屠格涅夫认为,改革以后,农民仍然将地主视为仇敌。有一次,他给俄国自由主义诗人波隆斯基不无辛辣地讽刺描绘了这样一幅假想的场面 :“清晨我们坐在凉台上, 悠闲地喝着茶。 这时,看到从教堂那边沿着花园走过来一群斯巴斯科耶村的农民。他们朝我们脱帽鞠躬。 我问他们 :‘喂, 弟兄们,你们要干什么?’他们回答说 :‘你可千万别见怪,也不要抱怨。你是一个仁慈的老爷,我们对你也很满意,不过不管愿意不愿意,还是不得不把你……吊死。’‘为什么?’‘只是因为,这是命令! 我们连绳子头也准备好了……你就祷告一下吧……有什么法子呢?我们本来不是什么凶手……’”屠格涅夫传  103受骗的农民掀起了起义浪潮作为对改革的回答。为了对付这些起义,沙皇政府对人民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对一切自由思想和自由言论进行扼杀。屠格涅夫回到斯巴斯科耶以后,安下心来,在乡下这个僻静地方进行《父与子》的写作。5月底,托尔斯泰来看他,他们一起到离斯巴斯科耶六七十俄里的费特的庄园去探望他。就在那里,托尔斯泰和屠格涅夫之间突然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当时,大家坐在客厅里聊天。女主人询问屠格涅夫是否满意那位教她女儿的家庭女教师。屠格涅夫对她十分称颂,并说,她以她认真的态度请他确定一笔钱的数目,以便他的女儿可以把这笔钱用于慈善事业。“现在,这位英国女人又要求菠莉娜亲手补好一件穷人的破衣服,然后还给本人 。”“您认为这也算好事吗 ?”托尔斯泰问道。“当然,这可以使女善士对贫困有所了解 。”“可我却认为,这不过是穿戴得整整齐齐的女孩把又脏又臭的破布片放在膝盖上虚情假意地演演戏而已 。”“我请您别说这种话 !”屠格涅夫嚷道。“我干吗不可以说我认为完全是正确的话 。”托尔斯泰理直气壮地答道。屠格涅夫失去了自制力,激动得从桌旁跳起来,屠格涅夫传  104双手抱住脑袋,脸色发白,大声说 :“我就是要您别开口污辱别人 !”说完这话,他就走开了。屠格涅夫立刻就动身回斯巴斯科耶,托尔斯泰也离开了费特庄园。屠格涅夫当天从斯巴斯科耶寄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再一次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他原谅。这场几乎要诉诸决斗的争吵使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分手了整整17年。屠格涅夫传  105第十五章  创作最高峰1861年7月,《父与子》脱稿 。秋天,屠格涅夫向朋友们朗读了作品的手稿,听到了对长篇的各种互相矛盾的评价。有的人劝屠格涅夫赶快把手稿付之一炬,有的人却把《父与子》作为他最好的一部作品,屠格涅夫心平气和地听取朋友们直率的意见。尽管各种矛盾意见使作家觉得左右为难,他还是着手修改自己的作品。 隔了半年, 才发表在1862年的《俄罗斯导报》二月号上。毫无疑问,屠格涅夫犯了一次策略上的错误。由于同《现代人》的决裂,他把长篇发表在《俄罗斯导报》上。这份杂志在进步读者的心目中,那时已日益背上反动刊物的名声了。这一时期,国内形势更加复杂。被沙皇政府欺骗了的农民掀起了新的暴动浪潮。为了对付这些起义,沙皇政府对人民进行残酷的镇压,扼杀一切自由思想和自由言论。政府关闭了主日学校、平民阅览室,中止了一些报刊杂志的出版,《 现代人》被查封了8个月。屠格涅夫在这些日子写道 :“当我读完了关于查屠格涅夫传  106封《现代人》的命令以后,我这颗老作家的心颤抖了一下。我记起了它的创办经过,别林斯基和其他很多事……”屠格涅夫虽然已同《现代人》决裂,但他仍然对这份曾记载着他的文学道路,影响过他的文学生涯的杂志怀有一份深深的情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