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股市奇才》作者:杰克·施瓦格

作者:杰克·施瓦格 字数:28461 更新:2023-10-11 17:37:16

臧爱亲的人生虽然非常简单,没有刘裕那样波澜壮阔。她似乎一直都默默无语,但她与刘裕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她对丈夫事业的理解与支持、对家族的兴盛所寄予的厚望、对刘宋王朝的重要程度等方面的影响,都深深影响着前期刘裕的执政风格。  因为夫妻情深,刘裕对臧爱亲所生的长女刘兴弟也格外看重。内心里有深深地内疚,刘兴弟被封为会稽长公主,在此后刘宋王国初期的宫廷中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臧爱亲其后对子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女儿刘兴弟传承的,刘兴弟代母行教,正是臧爱亲的临终遗嘱。因此,在此有必要加以叙述。  刘裕称帝前后,他的姬妾共为他生下了七个儿子,分别是:刘义符、刘义真、刘义隆、刘义康、刘义恭、刘义宣、刘义季。然而这些儿子们年纪太小,与长姊刘兴弟相比差得很远。刘兴弟年少时,是和母亲奶奶一起在家乡贫苦务农的,对于从前的苦难,她的认识要比那些少不更事的异母弟妹们要深得多。  在臧爱亲去世之后,刘裕的公府、王府、乃至皇宫,主管一切家事的,不是刘裕的姬妾宠妃,而是臧爱亲为他生的女儿刘兴弟。  因此,刘裕非常重视长女刘兴弟的夫婿——振威将军、彭城及沛郡太守徐逵之。  徐逵之是秘书监徐钦之的儿子,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刘裕进攻晋宗室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徐逵之率领精兵作为前部先锋,跟随岳父征战,但不幸阵亡。战争胜利后,刘裕命太傅府内直督护丁 主持徐逵之的丧事,会稽公主把丁 叫到阁下,询问丧葬安排,每问一事,就哭叫一声“丁督护”,声音异常悲哀,后人根据她的悲鸣,谱成曲子,她的侄子宋孝武帝刘骏配了歌词,这首乐曲名叫《丁督护歌》,到唐朝还非常流行(《唐书?音乐志》)。就此一事,充分反映了会稽公主与徐逵之是对恩爱夫妇,她对丈夫的永逝怀念不已。  刘裕称帝三年就亡故,继立的少帝只一年被废,由文帝刘义隆继位。在皇室中,会稽公主居于嫡长女地位,文帝很尊敬她,宫中的大小事情都要征求她的意见,然后才能实行。元嘉三年(426),文帝亲征荆州刺史谢晦,由于他的袁皇后早逝,便请会稽公主入宫主事。  会稽公主威慑皇叔唯一的武器,那就是哭,她的哭就是音乐。假如有什么事情宋文帝不照办、或办得不能让她满意的话,刘兴弟便嚎啕大哭,并拿出百衲衣,边哭边数落,常常弄得宋文帝手足无措。尝了几次滋味之后,宋文帝再也不敢违背嫡姐之命,从此对这位嫡姐“甚惮之”。  宋文帝既对姐姐畏惧,自然也不敢亏待外甥徐湛之。元嘉二年,他封徐湛之为著作佐郎、员外散骑侍郎。  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宋文帝患病,迁延不愈,他将政事交给四弟刘义康处理。刘义康掌权日久,渐生异心。与领军将军刘湛等结为死党,密谋篡位称帝。结果事情泄漏,元嘉十七年(440),文帝先发制人,杀死刘湛等人,贬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徐湛之与刘湛关系密切,在刘义康被拘留时又不识时务地去看望过他。因此在追究党羽的时候,徐湛之不可避免地也被牵连进来,按照铲除隐患的法则,按律是要将徐湛之处死。徐湛之知道大事不妙,甚为害怕,连忙将消息传递到母亲刘兴弟那里。会稽公主爱子心切,听了这话,立即翻腾出她父亲的衲布衣,带到宫中,见到文帝,也不行君臣之礼,便不容分说地放声嚎啕痛哭,随手把衲布衣扔在地上,指着它对文帝说:“汝家原本贫穷下贱至极,此是我母为汝父做的衲衣。今日有一顿饱饭,便欲残害我儿!”她以父亲旧日贫贱时的遗物,教训做了皇帝的弟弟,让他富贵了不要忘掉贫贱,不要不认亲戚,致使骨肉相残……会稽公主这一番眼泪鼻涕、忆苦思甜的数落,直把宋文帝搞得七颠八倒,最后终于架不住了,也被嫡长姐引得放声大哭起来。决定不再处分外甥了,并任用湛之为太子詹事(此段记载详见《宋书?徐湛之传》)。  刘义康被遣出京城,去了江州,过一段时间,文帝到会稽公主家,在宴会非常高兴的时候,公主离席,以额触地,悲伤得不能自持。文帝不知她要干什么,只得亲自来扶她,小心翼翼地询问原因。  她于是叫着刘义康的小名“车子”说:“车子岁暮,必不为陛下所容,今特请其生命。”说了又痛哭,文帝也感动得流泪,告诉她不必有这个忧虑,又指着埋葬刘裕的蒋山发誓,绝不加害刘义康,如若违背诺言,就是对不起亡故的父皇。  说着就把刚才喝的酒派人赐给义康,还在给他的书信上说:“会稽姊饮宴忆弟,所饮余酒,今封送。”(《宋书?刘义康传》)。  刘兴弟逝于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享年60岁。  宋文帝晋封徐湛之为冠军将军、丹阳尹,再进为征虏将军,加散骑常侍。  元嘉二十二年,孔熙、范晔等人又再次谋划改立刘义康为帝。  徐湛之知道再没有母亲这座靠山庇护,因此他告发了此事。宋文帝对此非常高兴,对徐湛之宠信有加。宋文帝感到不杀死刘义康,终是隐患,便在元嘉二十八年,借口刘义康有不轨之举,赐死,违背了与会稽公主的前约。但对徐湛之却一再加官进爵,在徐湛之守孝期满,晋为中书令、领太子詹事、前军将军、南允州刺史。经历了多次宫闱之变的徐湛之此时已经算得上老练,在刺史任上恩威并施,颇有政声。两年后返京任职,升做尚书仆射,所掌权力几与皇太子平起平坐。宋文帝每次患病,都要召他入宫随侍,准备万一不治之时向他交代一切后事,甚至与他商讨是否要更换皇太子的事宜。  元嘉三十年二月甲子日,宋文帝刘义隆和徐湛之通宵在含章殿商议易储事宜。天色初晓的时候,皇太子刘劭发动宫廷政变,篡位成功,宋文帝和徐湛之被杀死。几个月后,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起兵征讨刘劭,刘劭失败被杀,刘骏自立为帝,是为宋孝武帝。  徐湛之被追封为司空,加散骑常侍,谥“忠烈公”。其子徐恒之袭爵,成为宋文帝第十五女南阳公主的驸马。引  言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司马皇族,为争权夺利,互相杀伐,又争先恐后借助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相互制衡,黄河流域遂成为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五胡纷纷建立政权,史称“五胡乱华”,中国历史由此堕入了长达近300年的漫长黑暗时期。在隋朝建立之前,中原从未被东晋或刘宋收复,前秦和北魏虽有过二次短暂的统一,但分裂割据的局面始终存在。随着庞大的前秦帝国的解体,中国迎来了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凉州作为五个少数民族聚居之地,首当其冲地成为他们起兵争夺天下的根据地,同时也是无数英雄壮志得酬和壮志未酬的最后墓地。小小的凉州地面上,就同时出现了六个鼻屎大的国家。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有些搞笑,但在十六国的后期却是历史的真实。再加上先后染指凉州的北魏、胡夏、西蜀、仇池、吐谷浑、东晋,共十二股大小势力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相互吞食,争斗不息,演尽人间无数众生相,直至一一灭亡。柏杨先生曾不无幽默地说:凉州这种地方所建立的国家,不是北凉就是西凉,不是前凉就是后凉,你也凉,我也凉,最后大家都凉。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最早凉完了的西凉国皇后尹夫人的大起大落的人生。国家都凉了,皇后当然也就当不成了。尹夫人(363~437),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王李 的皇后,祖籍天水冀县(今甘肃谷县),其父尹文迁居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尹夫人幼年好学,知书达理。李 创建西凉大业,尹夫人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故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意谓西凉是“李尹政权”。虽然尹夫人是一位具有谋略、气节的女性,但西凉亡后,由于尹氏特殊的身分,她历经了无数的磨难,直至最后沦落天涯,魂归流沙。儒冠君主   事情得从淝水之战说起。前秦君主氐族人符坚虽有雄才大略,北方所建立的多个胡族政权,曾一度为他所统一,符坚也有志于扫荡宇内,统一中国。但老英雄时运不济,公元383年的淝水一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符坚惨败。在风声鹤唳之中,众叛亲离,政权也于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了。此后,北方重又分裂,祸乱频生。民族矛盾更趋激化,社会动荡更趋激烈。直到另一英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出现,才结束了“五胡乱华”的局面。  淝水惨败,符坚手下的大将,趁机纷纷自立为帝。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在金城(兰州)勇士堡称帝,建立西秦:塞北鲜卑人慕容垂光复燕国,建立后燕;羌族人姚兴来的更绝,在回师途中干脆灭了前秦,建立后秦;而符坚身边的安西将军氐族人吕光,那时正奉命征讨西域各国。得知前秦灭亡的消息后,也带领十万大军和两万头骆驼的财宝,浩浩荡荡地从西域的龟兹回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夺得了凉州,于前秦大安二年(公元386年),建立后凉。这样,后凉和西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再加上东面羌族姚兴的后秦,三家分了前秦的凉州之地,其中又以后凉国土面积为最大。  但这个局面没几年就被打破。  吕光既无符坚之雄,又无姚兴之奸。只是因缘机会而建立了国家。晚年更是昏聩,内政不修,听信谗言,枉杀大臣。  公元397年(东晋隆安元年),吕光命尚书沮渠罗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麴粥从征南凉乞伏乾归,吕光弟吕延战死。吕光归罪于罗仇、麴粥,并处死了他俩。这引起了他们的侄儿沮渠蒙逊、沮渠男成的报复。于公元399年,沮渠蒙逊兄弟拥戴段业在张掖称帝,分裂了后凉,史称北凉。后凉帝国是五胡乱华中最短命的政权之一,从头到尾,从吕光撩袍端带,粉墨登场,到他的子侄们互相火并,曲尽人散,统共不过13年时间。  段业本京兆汉人,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随吕光从征西域,任记室,后逐渐升官。但他是个儒者,没有威武权略,又爱讲迷信,喜听谗言,“无鉴断之明”。又是傀儡,因此不能服众。公元400年,西面的敦煌太守汉族人李 因不满沮渠蒙逊弄权,宣布脱离北凉,建立西凉。这样,凉州就又分裂成了三个国家。  李 成了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皇帝,庙号武昭王,在位18年。也是北方各政权统治者中仅有的汉人政权的建立者。据《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记载,他是西汉名将李广的16世裔孙。他的先祖在汉初奉命到陇西讨伐叛乱的羌人,战死沙场,葬于陇西,儿孙前来奔丧,并将全家迁到这里守墓。从汉到晋,渐成大族。祖父李 在前凉张轨的手下做到将军、封侯爵。父亲李昶也很有名气,只是死得早,李 是他的遗腹子。后其母带着他改嫁宋家,又生下异父同母的弟弟宋繇,兄弟俩志趣相投,都喜欢结交名士,宋繇后来成了他的左臂右膀。  李 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文武双全,又抱负远大。史书称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学。及长,颇习武艺,诵孙吴兵法”。河西名士都一致看好他会有一番作为,一些衣冠之士都来投靠他。他经常和郭 、宋繇一起同吃同住,共同商讨天下大事。  段业、沮渠蒙逊起兵背叛后凉的时候,敦煌太守孟敏投降段业,被任命为沙州刺史。李 也与宋繇、郭 等人在家乡响应。段业便任命李 担任沙州治下的效谷(今甘肃敦煌东北)县令。在任职期间,办事公平认真,“温毅有惠政”,受到敦煌士绅及百姓的拥戴。不到一年,敦煌太守孟敏去世,在敦煌地方势力敦煌护军郭谦、沙州治中索仙的拥戴下,段业准备任命李 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  可是得宠于段业的右卫将军索嗣却从中阻挠,虽然他和李 为刎颈之交,但他很忌惮李 ,又觊觎敦煌是军事重镇,便妄图取而代之,乘机在段业面前构陷李 。“李 是陇西名族,声振河西,不可据实职,如果他据敦煌,恐怕此地非主上所有了。”段业书生性格,向无定见,便听信了索嗣之言,改任他为敦煌太守。索嗣自然高兴,亲率轻骑五百乘,昼夜兼程,从张掖赶往敦煌就任。索嗣春风得意,在离城20里处,给李 捎信,让他前来迎接。  李 接到诏书之后,惊疑异常,难以决断,正欲前往,被夫人尹氏、宋繇和新任效谷令张邈劝止。宋繇出谋划策说:“兄长被众人推举为敦煌太守,岂可轻易拱手送人?让天下英雄耻笑!何况段业懦弱无能,必不成大器。兄长为一代英杰,有霸主之风,现今天下扰攘,正是英豪有为之时。怎能屈尊于人下呢?”郭谦、索仙、伊建兴等敦煌地方官宦和大族,也纷纷劝告。李 早有野心,只是担心自己虽系陇西大族,毕竟不是敦煌当地人,吃不准敦煌名门大户的态度,如今得到敦煌士绅领袖的明确支持,顿时信心大增,便决意不受诏命。他对众人说:“玄盛(李 字玄盛)向无叱咤风云之志,纵横天下之才,只是受了委派来此为官,没想到竟得到大家的厚爱,实在感激涕零。刚才准备出迎,也是因为不知道诸君的心意啊!”  夫人尹氏献计,假借出迎,将计就计。遂派精兵出其不意,打了个索嗣措手不及。索嗣逃回张掖,李 又上表,历数索嗣的罪状。沮渠蒙逊兄弟也因为索嗣跋扈,其实他们自己就很跋扈,跋扈对跋扈,就像一个槽上拴不下两叫驴一样,乘机怂恿段业除掉索嗣。段业昏暗不明,以忠为奸,只好杀了索嗣以安抚李 。而且还专门派使臣到敦煌向他表示慰问,还分敦煌的凉兴、乌泽和晋昌(今甘肃安西县东南)的宜禾三县为凉兴郡,晋封他为使持节、镇西将军、领护西夷校尉、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一时李 势力大盛,前来效忠和依附者络绎于途。  而段业自己却危机四伏,不久,晋昌太守唐瑶背叛段业转投李 ,并传檄敦煌、酒泉、凉兴、建康、祁连和晋昌等六郡,公推他为大都督、冠军大将军、凉公,领秦、凉二州牧。他遂在敦煌建立西凉国,下令大赦境内,并建元庚子。初定都于敦煌,公元405年又迁都于酒泉。疆域东自建康(今甘肃高台县),西至善鄯。建立起一个类似前凉的汉人政权,由于在凉州之西,故史称西凉。就在这年冬天,段业被沮渠蒙逊所杀,北凉政权易姓。李尹政权   李 之所以那么快的就建立了西凉国,并且在群雄争霸中,使西凉保持了十多年的安定繁荣局面,与他夫人尹氏的远见卓识不无关系。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夫人那么有智慧,西凉国何以在他死后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呢?这就是女人要行风,男人得给她创造行风的条件,她才能呼风唤雨。否则,门儿都没有。  话说尹氏自小就聪明伶俐,天资过人。父母发现她的思想及想象力远远超出了正常儿童,非常自豪,就常对拜访的客人开玩笑说:“我们尹家以后或许就指望此女吃饭了。”因此,专门延师教导。随着知识的增长,尹氏也常以汉之班昭、晋之左芬自比。成了陇西一带有名的美女加才女,非公侯不嫁。可惜世道纷乱,到处都是草头王,今日在势今日有威,明日失势瞬间就身首异地。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与名士结亲比较妥当。  因此,她在成年后,就与陇西望族马腾之后马元正式结成了伉俪。小夫妻情投意合,你侬我卿,恩爱非常。只可惜婚后不久,马元正就得急病死了。如花似玉的妙人儿,竟凄凄守了空房。可巧,陇西世族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人李 也在那一段时间死了妻子辛氏。尹、李两家的丧事很快都传到了对方耳中。两家都是陇西望族,门当户对,他早闻尹氏芳名,就找热心人从中撮合,玉成其事。尹、李都是二婚,谁也挑拣不了谁,不久就把铺盖往一起一搬,合卺了。  尹氏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儒家思想影响至深至巨,不说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吧!她起码感到先夫坟土未干,自己就匆匆再醮,实在有失节之嫌,深心不安,就决心为死鬼先夫守志三年,就把李  晾在一边。所以,她和李 结婚的前三年,不但拒绝与他同房,而且始终不发一语。下人们都在背后说她是哑巴新娘,她听到了只当没有听到。在这三年之内,任凭李 怎样对她开导、取笑、嬉闹,她都冷若冰霜。但三年守志期已过,尹氏仿佛成了另外一个人,对李 倍加呵护,举案齐眉,礼无不周。她不时向他讲述对当前时局的分析,劝李 抓住时机,及早建立称雄河西的大业。深刻的见解和准确的预测,常使他茅塞顿开。他对她开玩笑说:“我不止是得一西施王嫱,我得一诸葛耳!”尹氏对他前妻辛氏的孩子,恩过己出;常向他们讲解儒家经典,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事。阖府上下又都称颂她的贤德。  抛开尹氏女流身分不说,她的知识修养,也是当时很多优秀的男子所不及。李 自是对妻子的胆识佩服不已,言听计从。遇有疑惑不决的事情,常向她讨教,让她帮着拿主意,他才会作最后的决断。当他在庚子元年(400年),建立西凉政权后,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尹氏为王后,共同参与朝政。就像他的八世裔孙李治和武则天一样,宫中号为“二圣”。所以当时谚云:“李尹王敦煌”,时人尊敬的称她为尹夫人。  尹夫人儒学深厚,向往大一统。李 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分裂痛心疾首。两人志趣相投,治国理念一致。尹夫人劝他奉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为正统,奉表称臣,这也正是李 所愿。因此,李 多次上书东晋朝廷,表达他为恢复晋室的决心。他曾做《述志赋》,明其心志。篇中他以清新温厚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希望隐居,不慕荣华的志趣;同时,又以诚挚热烈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愿在东晋朝廷的领导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和决心。  尹夫人对李 说:“我们虽与中原王朝阻隔而偏居西陲,但与中原文化和思想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承继相向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汉族文化。”她因此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比如要李 广开言路,在敦煌南门外修筑厅堂,名曰“靖堂”,作为议论朝政、检阅武事、听取收集各方意见的地方。堂内“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帝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以明鉴诫之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同时,还在敦煌修建泮宫,设立县学、州学和医学,广招学生500余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为弘扬汉族文化,传播汉族思想意识,可谓不遗余力,致使当时敦煌地区学风大盛。他又知人善任,虚衿下士,中原流士纷纷西来,一时间西凉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如史地学家阚 、经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 、天文学家赵 等。敦煌一时成为中国西陲边疆传播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 也成了当时西凉的政治文化领袖,尹夫人至功厥伟。  尹夫人是一个贤内助,李 当然也不是一个窝囊废。相反,他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在位18年颇有政绩。当然,尹夫人从建立西凉政权始,就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产生着重要影响,凡建策,都符合天下大势,很少有失误的地方。所以史书上对她多有赞语:“及创业时,多所赞助,故时有李尹王敦煌之传”《晋书?列女传》。  对外,他和好于东晋,接受东晋的封号,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后),李 派舍人黄始、梁兴等人带着他给东晋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苏江宁县南),用窦融、张轨治理河西、威镇关西的故事,表示他对晋王朝的忠诚,以求得晋王朝对他所建西凉政权的承认,敦促晋王朝北伐西征。因东晋朝廷忙于内斗,没有给他明确答复。遂于第二年又派遣法全和尚为使者,再入建康奉表以求,以“忘寝与食、思济黎庶、以崇国宪、全制一方”的情感,进一步表达他的心愿。与此同时,他又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结好南凉对抗北凉。  对内,他注意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鉴于境内数经战乱,州郡地广人稀,急需补充人力,恢复生产。尹夫人敦促他设置武威、武兴、张掖三个侨置郡,安置江淮和中州的流民。他召集外逃的百姓,返回故里,从事农桑。他亲自深入到农村劝导农民种好庄稼,使“百姓蒙赖”。他又把军队开到阳关、玉门关一带屯田,采取“寓兵于农”的措施,“广田积谷,为东伐之资”。积极为统一河西走廊作物质准备。以至在他统治西凉的18年里,西凉“年谷频登,百姓乐业”。敦煌出现了少有的繁荣安定的局面,成为河西走廊西部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之一,势力远及西域,他也因此被奉为兴圣皇帝。  李 虽有大志,但辖境毕竟地广人稀,受条件所限,他的步骑兵合计也仅有三万多人,军事力量较虚弱,不但不能如愿,且时为北凉所逼。  但沮渠蒙逊对付马权、段业等人绰绰有余,要立刻消灭李 的力量,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尹夫人为西凉制定的“兴儒重农”策略,早已大见成效,西凉与北凉之间的人心导向并不全在他这边,因此他不但奈何不了李 ,反而在李 的策反下,酒泉、凉宁两郡守将,叛北凉而依附西凉。由此可见,国家推广软实力的重要,是有远见的。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李 为了从根本上抗御北凉,采纳了尹夫人的建议,向东迁都酒泉。敦煌则由他的三子李让镇守,并派他的同母弟宋繇辅佐。李 临行时劝诫李让:“此郡世笃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时,海内犹称之,况复今日。”要求李让以“惠政”来弥补战乱给敦煌百姓带来的征战和徭役。  李 迁都酒泉后,积极整军备武,励精图治。修筑了敦煌旧塞东西二围,以防北虏,同时为了防止北凉沮渠蒙逊的骚扰和进攻,修筑了西南二围。从而使北凉虽数次用兵,企图消灭西凉,均未得逞。义熙二年(406),北凉沮渠蒙逊侵略西凉,攻入建康郡(今甘肃高台县骆驼镇),掠走了3000余户人家。李 得知后非常气愤,立即率兵追至弥安(今酒泉县东),大败沮渠蒙逊,截回了掠走的全部人家。双方只得于义熙六年(公元410年),订立盟约,宣布停战罢兵。其后,数年无事。自此,西凉国势日益强盛,百姓乐业,商贾富足,出现了暂时的升平盛世景象。  尹夫人以她的智慧,在如此危险复杂的情况下,协助李 重武功,抓文治,把西凉国治理得“兵无血刃,坐定千里”,确实不简单。所以时人把西凉政权称为“李尹政权”,的确不是妄言,是历史的实情,也是对尹夫人的由衷赞美。在敦煌发现的唐人写本《敦煌廿咏》里,就有歌颂李尹政权治理凉州的史实:  昔时兴圣帝,遗庙在敦煌。  叱咤雄千古,英威镇一方。  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坟旁。  晋史传韬略,留名播五凉。夫死国灭   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农历2月,李 病逝,享年65岁。他病重时对弟弟宋繇说:“人终不免死,所恨我未能统一河西,当助我儿,完成此愿。”他要求宋繇好好辅佐侄儿李歆,完成他未竟之业。  李歆嗣位,进宋繇为武卫将,录三府事。尹氏被尊称为皇太后。  宋繇劝李歆仍要一如既往地忠事晋室,尹太后语亦从同。这样,李歆便遣使至东晋建康,报称父丧,且告嗣位。东晋王朝封其为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  北凉和从北凉分出去的西凉一直是战争不断,但李 在世时犹能和沮渠蒙逊对抗,北凉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他一死,北凉认为是天赐良机,乘丧乱欲伐西凉。沮渠蒙逊怕师出无名,就指使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诈降李歆,以三万精兵设伏于蓼泉,诱使李歆来攻。李歆发觉了沮渠蒙逊的阴谋,机智的引兵退还。沮渠蒙逊追袭,反中了李歆的伏兵之计,被打得落花流水。李歆又乘胜追奔百余里,斩首七千余级。国人无不颂扬少主英武,李歆因此大为得意,人就像羽毛一样,有些轻飘飘起来,认为天下事不过尔尔。一改乃父作风,开始追求浮华,大修宫室,严刑峻法,致使“繁刑峻法,宫室是务,人力凋残,百姓愁悴”(《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附李士业传》),逐渐丧失了民心,统治极不稳固。加之沮渠蒙逊时不时的进攻骚扰,西凉早已是疲不堪命,已非强邻对手。  东晋元熙二年(420)7月,沮渠蒙逊不甘于失败,经过两年的准备,决意再伐西凉。沮渠蒙逊有意布置疑阵,实际上并没有引兵东去,先佯装引兵去攻西秦,却于半路返回,设伏于川岩。李歆听说沮渠蒙逊出兵东伐西秦乞伏炽磐,认为进攻北凉的时机已到,便想乘虚偷袭北凉国都张掖。尹太后闻讯找到李歆,对他声泪俱下地说:“我们西凉建国不久,地狭民稀,自保都不能得,是无力讨伐他人的。况沮渠蒙逊善用手腕,你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怎能轻举妄动侥幸从事。当务之急是要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切不可一意孤行。”尹太后从国力实际和人民生息、民族团结的愿望出发,苦苦相劝乃至严正警告。此番肺腑之言讲得入情入理,切中肯綮。李歆是一个独断傲慢、贪功好战的人,刚即位时,还很听母亲的话,但几年过后,他自认为羽毛已经丰满,把太后的话当耳旁风。特别是上次与沮渠蒙逊打仗,李歆完胜,有些骄傲,为了显示自己比老爹还有本事,不听托孤大臣、也是它的叔父宋繇及皇太后尹夫人劝阻,一意孤行地率全国的步骑兵三万人进攻姑臧,宣布要灭掉北凉。  太后哭道:“逆子,我将收尔骨于箩泉之上。”  果然不出尹太后所料,沮渠蒙逊设下布袋,与儿子沮渠牧犍埋伏半道,李歆很快入了蒙逊的圈套,与北凉沮渠蒙逊遇于箩泉(今甘肃高台县西),被打得大败,却又固执己见,不听将帅之言,坚持打消耗战,不肯退兵,结果全军覆没。李歆于临泽被俘后,很快死于沮渠蒙逊之手,蒙逊随之入据酒泉。  酒泉失守后,李歆弟李恂,带领残部,西奔敦煌,撄城固守。并在敦煌草草继位。沮渠蒙逊亲率精兵二万督战攻城,一连数月不下。最后,沮渠蒙逊利用河水和雨水,派兵在敦煌城外垒起堤坝准备蓄水。李恂和西凉兵看了半天都不明白北凉兵到底要干什么,以为是准备修营垒打持久战,也不以为意。后来明白过来,沮渠蒙逊是要“三面起堤,引水灌城”,但为时已晚,堤已筑成。李恂派壮士出城掘堤,均被擒获。几天后暴雨骤至,形成山洪,沮渠蒙逊遂决堤灌城,敦煌地势低洼,全城被淹,人为鱼鳖。李恂没办法,只好自杀。蒙逊纵兵屠城。西凉残部李 之孙李宝、唐契被俘,解送武威,后伺机逃到伊吾,依附于柔然。  河西走廊尽为沮渠蒙逊所有。  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自李 至李歆、李恂,共21年。  沮渠蒙逊灭西凉后,将李 皇后尹氏掳来姑臧,囚禁在姑臧城西五里处的窦融台上。现在武威还有皇娘娘台景点,就是当时囚禁尹氏的住处。唐时将姑臧窦融台重加整修,命名为尹夫人台。因尹夫人是皇后娘娘,民间也叫皇娘娘台。台上有寺,名为“尹台寺”。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曾登临此台,有《登凉州尹台寺》一诗: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可见尹台寺最迟从唐代始,就因尹夫人的缘故而留下了盛名。  尹太后在被押往张掖途中,见到了北凉国君沮渠蒙逊。她见蒙逊主动向她走来,便故意转过身去,不理会他。蒙逊没有计较这些,仍然走到她的跟前,向她问好,并打算将她收入宫中。尹太后一听,不卑不亢地说:“你已把李家政权消灭了,还说这种好没廉耻的话!”始终不肯就范,并故意冒犯沮渠蒙逊。这时,有人担心尹太后的安危,好心的劝她要谦虚些:“你母子性命抓在人家的手里。为什么还如此傲慢;而且你国破家亡,子孙被杀害,为何不悲伤?”尹太后扬了扬头,慷慨激昂地说:“生死存亡,都是天意。我已年过半百,国破家亡,生有何趣?再去给别人当小老婆,让祖宗蒙羞,还是人吗?我现在只求速死。谁要杀我,老身感激不尽。”沮渠蒙逊听了尹太后的话,赞赏她的忠贞,也为她的无畏精神所感动,不仅不加害于她,反而让自己的儿子沮渠牧犍娶她的女儿李敬受为正妻。  公元433年,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承了北凉王位,尹太后的女儿被封为王后。但好景不长。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控制北凉,便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妻。  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受皇后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凉皇后的位置,可见公主的婚姻就是国家的势力,是以政治砝码来衡量、维系的。  李敬受虽然是沮渠牧犍的发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国灭族散,失去了依靠,连宋繇这样的至亲重臣,对自己侄女的皇后之位的保护都无能为力,她还指望谁呐?武威公主这一边的砝码的重量,她是清楚的。李皇后理解沮渠牧犍的难处,北魏的态度,就是北凉的生死。她必须得让出后位,为了取得主动,以免难堪,李皇后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上书沮渠牧犍,辞皇后位。沮渠牧犍果然慑于强势,假惺惺安慰几句,很快便封拓跋氏(武威公主)为正妻,即皇后位。沮渠牧犍还不算薄情,把李敬受安置于酒泉,这也是她们故国的首都啊!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给予她们唯一的温情。她们可以在亡国之日,到李 的坟茔薄祭一壶浊酒了。同年年底,尹太后和女儿只好辞别宫阙,一起搬到酒泉居住。亡命天涯   尹太后母女到了酒泉不久,看到故国景物,已是旧宫倾圮,物是人非,不免触景伤怀,心情郁闷异常。特别是她的女儿李敬受,更是心情悲苦。皇家的公主,在常人看来,总是享尽荣华,一生幸福。其实,由于她们的命运与政治的需要和政权的兴衰联系太紧,她们有时甚至比平常人家的女儿更难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且,由于她们锦玉衣食惯了,一旦遭遇不幸,在前后生活的强烈对比之下,感觉像天都塌了。因此,李敬受不久就凄惨的死去。  尹太后双手抚摸着女儿渐渐冰冷的身体,悲愤地说:“孩子,我们国破家亡,本该早点离开人间,你今天才死,死得太晚了啊……”尹太后自女儿咽气到被安葬,不曾恸哭过。国仇家恨,已使她虽心中大悲而眼中无泪。她出奇的冷静,几乎让人觉得她的无情,她实在是看透了人生的无奈。  当时,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为酒泉太守,想以尹太后的名义招降她的孙子李宝(李 第六子李翻的儿子),于是便对太后说:“太后的几个孙子都在伊吾(今新疆哈密),不知太后是否想去?”  尹太后揣测不出沮渠无讳的真实用意,怕是圈套,不敢贸然回答。但由此也知道了国亡后离散子孙的下落了,沮渠无讳的话无意中提醒了她。尹太后掩藏住内心的想法,假装安于现状似的说:“我的孙子们到处逃亡,流落天涯,在他乡异域寄身。我还能活几天,就死在这儿吧,何必去做游牧地区的游魂野鬼呢?”  但她却在暗地里,偷偷做着投奔伊吾的准备。不久,她趁沮渠无讳疏于防范,带上贴身丫鬟放马出奔。沮渠无讳派骑兵追赶,尹夫人对追赶她的骑兵说:“沮渠无讳曾答应我回西方与子孙相聚,为什么还要派兵追赶?为什么这么快就出尔反尔?既然无信,就拿我的人头回去交差吧!纵死,我也不会再回去了。”追兵也不知就里,见尹夫人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如此坚决,也不敢过分逼迫,只好无奈地返回复命。  尹太后在路上走了几天,人困马乏。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流沙,她们终于高兴的碰到了一群人,却是一伙乱兵,她的贴身丫鬟和马匹都被抢走。她因为年老色衰,被遗弃沙漠,让她自生自灭。她在沙漠中苦苦挣扎了两天,天苍苍,野茫茫,仿佛世界只剩下了流云和风声。饿了,只能捡马粪充饥;渴了,也只能把自己的尿液当作甘露。一代皇后,竟如此凄惨。历史总以它的浮浮沉沉的假象,演绎着不同人的不同的人间悲欢故事,即使你贵为皇后。她不禁向上天发问,你灭了我的国家,还要我受如此的折磨,这难道是命吗?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正巧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批驼队,那是北魏出使西域的使节,她这才遇救,被带到了伊吾。  尹夫人在伊吾与儿孙团聚后,鼓动孙子李宝不忘家仇国恨,要时刻想着复仇。当初,西凉灭亡后,李宝被俘囚于武威。后伺机西逃伊吾,同时随去的还有敦煌民众2000余人。所以,西凉在伊吾还保存了一股残余势力,并力图收复敦煌。但不久,尹太后由于年老多病和长途跋涉的折磨,没有看到收复敦煌的时日到来,就含恨客死在异乡他国了,时年75岁。  公元442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北魏消灭北凉,统一了北中国。原北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西奔敦煌,继续与北魏对抗,太武帝拓跋焘派兵穷追猛打。沮渠无讳招架不住,以乏食故,率众万余弃敦煌西走,命弟沮渠安周击善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以安身。  此时李宝乘敦煌空虚之时从伊吾打回敦煌,总算多少实现了尹太后的愿望。但敦煌经过战乱,早已人去城空,一片狼藉。好在李宝干练,迅速“修缮城府,规复先业”。在政治上又有远见,敦煌稍有恢复,他就向拓跋焘奉表归城,降于北魏,深得宠信。北魏便封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同时封其弟李怀达为敦煌太守,共镇敦煌。三年后,李宝奉命入朝,遂留于京师平城,后卒于官(《魏书?李宝传》)。  从此,李氏确立了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后世更是名人辈出,被史家称为“自周迄隋,郁为西凉盛族”。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就是李 的第6代裔孙。所以,唐人在修《晋书》时,为了美化自己的祖宗,把十六国时期称王图霸的人,都称作伪,而独奉李 为正宗。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同时又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由这场动乱,内迁各族的社会形态、生活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进一步接受汉族成熟了的封建制度,有的由家长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各族成员都按照各自的阶级成分,逐渐地,分别与汉族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融合。在136年中,有的种族名称基本上已经消失,例如匈奴、羯、巴、氐、河西鲜卑等,都已融合到汉民族之中了。引  言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早就觊觎中原王朝的富庶和仰慕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长期内迁依附,这其中就有匈奴别种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在中原地区政治经济的影响下,当时迁居塞内的匈奴人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分解出屠各胡、临松卢水胡、铁弗匈奴三个分支集团。沮渠氏属“临松卢水胡”一支,居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之间。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种官职),于是子孙便以官为姓。由于长期和汉族交往相处,汉化很深。晋末动乱,五胡民族乘势而起,纷纷叛晋自立,逐鹿中原。虽然他们受汉文化熏陶,可胡族性格依旧,崇尚暴力,各自征战,硝烟不断。因此,五胡建立的王朝都是短命的,少则三五年,多则三五十年,都一个个呜呼了。  北凉皇帝沮渠牧犍就因为亡国被史学家称为哀王。按说沮渠牧犍在五胡十六国的皇帝中,算是个有为的君主了。他自小就知道笼络汉族的儒生和谋士,深知臣藩之礼,也知应变之道,同时孝敬南方的东晋(晋亡后是刘宋)和北魏两朝,两边讨好,很是游刃有余。在继位之初,也注重农桑,谦恭下士,留心朝政。但这小子生得铁塔似的,精力过剩,牛鞭羊鞭恶补过量,好色乱淫。当皇帝最大的好处,就是性生活的自由,何况这是皇权的象征。他每灭一国,都要取一国之女滋行宣淫,并且连自己的寡嫂也不放过,照样荐枕,恰恰是这么一个对君主而言微不足道的小节,导致了北凉最终的灭亡。呜呼,呜呼!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使人很不容易弄清朝代及人物的纵横关系,好在这些地方政权国祚都不长,便于述其大势。因此,在讲述北凉君主沮渠牧犍纵容他的寡嫂毒害皇后武威公主之前,须得先了解北凉的历史,以理其脉络。北凉雄主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北中国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国家。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刘汉)、后赵、前秦、后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其实远不止这些,在十六国之外,还有北魏的前身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共有二十国。这些政权不全是五胡所建,也不乏汉人政权。  走出历史看历史,才能看的更清。“五胡乱华”如此纷繁,如果以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为分水岭,就简单多了。前期为五胡十六国时期,后期为南北朝对峙时期。北方所建立的多个胡族政权,曾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符坚所统一,符坚也有志于扫荡宇内,统一中国。但淝水一役,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符坚惨败。在风声鹤唳之中,众叛亲离,政权也于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了。此后,北方重又分裂,祸乱频生。民族矛盾更趋激化,社会动荡更趋激烈。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淝水之战,虽挽救了东晋,但也彻底改变了南北中国的历史。符坚手下的大将,趁机纷纷自立。参加淝水之战的陇西鲜卑人乞伏国仁在金城(兰州)勇士堡称帝,建立西秦;羌族人姚兴也在回师途中灭前秦建立后秦;而符坚身边的安西将军氐族人吕光,那时正奉命征讨西域各国。得知前秦灭亡的消息后,在印度高僧鸠摩罗什的鼓动下,也带领十万大军和两万头骆驼的财宝,浩浩荡荡地从西域的龟兹回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夺得了凉州,于前秦大安二年(公元386年),建立后凉。这样,后凉和西秦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再加上东面羌族姚兴的后秦,三家分了前秦的凉州之地,其中又以后凉的国土面积为最大。  但这个局面没几年就被打破。  公元397年(东晋隆安元年),后凉吕光命尚书沮渠罗仇和三河太守沮渠麴粥从征乞伏乾归,吕光弟吕延战死。吕光归罪于罗仇、麴粥,并处死了他俩。沮渠蒙逊是罗仇的侄儿,当时在姑臧“自领营人,配厢直”(《宋书?氐胡传》),担任宿卫工作。  沮渠蒙逊早就不堪吕光凌辱,遂借归葬沮渠罗仇之机,鼓动宗族造反,沮渠蒙逊联合兄长沮渠男成,进攻后凉重镇酒泉,败酒泉太守垒澄。继而又进军建康(在今甘肃省高台县南),遣使说服建康太守段业反叛吕光。399年,段业在沮渠蒙逊兄弟的拥戴下分裂后凉,在张掖建立北凉政权。授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  段业本京兆汉人,博涉史传,有尺牍之才,随吕光从征西域,任记室,后逐渐升官。但他是个儒者,没有威武权略,又爱讲迷信,喜听谗言,“无鉴断之明”。又是傀儡,因此不能服众。公元400年,西面的敦煌太守汉族李 又脱离北凉建立西凉。至此,后凉一分为三。这样,小小的凉州地面上,就同时出现了六个国家。在今天看来简直匪夷所思,有些搞笑,但在十六国的后期却是历史的真实。这六个国家分别是都于姑臧的吕氏后凉(氐族,甘肃中部)、都于苑川的乞伏氏的西秦(陇西鲜卑,甘肃南部)、都于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的秃发氏的南凉(河西鲜卑,甘肃西部及青海东北部)、都于张掖的沮渠氏的北凉(匈奴族,甘肃中西部)、都于敦煌的李氏的西凉(汉族,甘肃西部)和都于长安的姚氏的后秦(羌族,甘肃东部及关中西部)。  北凉皇帝段业虽是沮渠兄弟所立,但却十分忌惮沮渠兄弟的威名,时刻提防他们。沮渠蒙逊看出此人不足与谋,知难相容,决定取而代之。但时机不到,虽焦虑不安,也只得深自韬晦。沮渠蒙逊“博涉经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为人阴险狡诈,善弄权术。段业任命的张掖太守马权有勇有谋,与蒙逊争权。他就在段业面前说些马权的坏话,段业果然昏聩,反杀了马权,等于斩了自己的手臂,也为沮渠蒙逊排除掉一个障碍。  沮渠蒙逊深知以一己之力,难于推翻段业,于是就想与沮渠男成联手,他对沮渠男成说:“段业昏暗庸碌,够不上做君主的资格,我想除掉他,推兄长为君,意下如何?”沮渠男成不但不响应,反而责备他说:“段业本是孤客,靠着我们兄弟,才得以为君,也方能如鱼得水。人家信赖我们,我们却要背叛人家,这明智吗?”  沮渠蒙逊没有得到支持,又怕沮渠男成泄漏了消息,为了干掉段业,他不惜牺牲兄长的性命,竟使出一计毒招!公元401年4月(东晋隆安五年),他邀约沮渠男成同去兰门山祭祖,却又密告段业说:男成准备发动叛乱,他如果请求祭告兰门山,事情就确凿无疑了。  以此奸计诱使段业杀掉男成。  果然,沮渠男成那天向段业提出祭拜之事,正如沮渠蒙逊所言,段业不由不信。就派人抓了男成,命他自杀。男成哈哈大笑,说:“沮渠蒙逊先前曾劝我谋反,因顾忌兄弟情谊,我没有告发。如今又因为我在,担心部众不听他的,才约我祭山,反诬我谋反,他这是想借刀杀人,大王不可上当。大王不如将计就计,假说我已被处死,他势必反叛,那时我再奉大王之命讨伐,就可以无往不胜了。”但段业那里听得进去,只认为是巧言强辩,不容再言,令左右推出斩了。  沮渠蒙逊借段业之手杀死男成的阴谋得逞,非常高兴,反而到部众面前痛哭流涕,哀戚至极,反诬段业残害忠良,宣言要为男成报仇。男成平时深得部众拥护,部众的怒火被他的激愤所点燃,都愿跟随蒙逊讨伐段业,不少匈奴人、羌人也起兵响应。公元401年5月,沮渠蒙逊攻入张掖,斩杀了段业,自立为北凉之主。  北凉是十六国中辖区最小的一个,只据有甘肃中西部,方圆不过几百里地。周围群雄并起,小国林立,互相杀伐。相传富庶的河西走廊就因为连年内战,鸟兽也因为找不到吃的,而大批死亡。可见形势极为险峻,立国不易,保国更难。  好在沮渠蒙逊很重视发展汉族文化,曾多次旨令大臣,招贤纳士,广献治国之策。  永嘉之乱后,晋室东渡,中原士族大批南迁,但也有大批士族向西迁徙,到相对安定的秦、雍一代居留,所以河西地区聚集了大批中原汉族学者,凉州更是“号为多士”。陈寅恪先生《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指出:“西晋永嘉之乱,中原魏晋以降之文化转移保存于凉州一隅,至北魏取凉州,而河西文化遂属于魏。其后北魏孝文、宣武两代所制定之典章制度遂深受其影响,故此(北)魏(北)齐之源,其中亦有河西之一支派,斯则前人所未深措意,而今日不可不详论者。”北凉朝廷一时人才济济,沮渠蒙逊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外先遣使奉贡于后秦,继又纳款于南凉,争取尽可能多的和平发展环境。对内则励精图治,劝导农桑。鼓励农民专力田亩,不误农时,一时境内大治。  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草寇,十六国时代就是一个崇尚武力和铁腕的时代,是一个英雄与草寇并出的时代。加之他匈奴人的性格,天生好斗。经数年的休养生息,国力略有增强,就开始摩拳擦掌,心内痒痒,轻启战端,向外扩张。  他先结交南凉,向秃发氏称臣,一起进攻后秦。而后,又与南凉反目,被秃发氏打得大败,只得送质求和。其后,又附后秦,攻打秃发辱檀的南凉,竟然占据了姑臧(今甘肃武威),俘掠妇女牲口无数,并迁都于此。尝到甜头之后,蒙逊又和西秦乞伏氏交战,竟也大胜。一时浪得许多虚名,就连当时的夏主赫连勃勃听闻蒙逊厉害,也派使与之修好,要和他做儿女亲家。  当然,北凉和从北凉分出去的西凉一直是战争不断,但西凉主李 在世时犹能和沮渠蒙逊对抗,北凉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后来李 一死,将大权传给李歆,李歆为了显示自己比老爹还牛逼,不听托孤大臣、也是他的叔父宋繇(他与李 是同母兄弟)及皇太后尹夫人劝阻,派兵进攻姑臧,宣布要灭掉北凉。公元421年,沮渠蒙逊设下布袋,与儿子沮渠牧犍埋伏半道,很快便于临泽诱杀了李歆。  北凉统一了凉州,成为凉州大战最后的幸存者。北凉全盛时,拥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郡治居延,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金城、西平、乐都等郡地。并且交通西域诸城邦,西域三十六国,都向沮渠蒙逊称臣。  沮渠蒙逊所以能统治北凉30多年,成为十六国硕果仅存的国家,是与他重视汉族人才有关。他进入酒泉后,见宋繇的家里有数千卷书,感叹说:“我战胜李歆不算喜事,得到宋繇才是最大的喜事啊!”从此宋繇受到沮渠蒙逊及沮渠牧犍的重用。沮渠蒙逊又重用了当时在西凉任职的敦煌著名学者刘 、阚 等。他任命刘 为北凉的秘书郎,并让其子沮渠牧犍尊他为国师,还为他修建“陆沉观”于西苑,作为学府,让其教授生徒。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准备灭掉北凉,但也踟躇,就派使者李顺去北凉探听虚实。李顺回来后对拓跋焘说:“沮渠蒙逊控制凉州30多年,老谋深算,心机过人,大臣和百姓都非常敬畏,也算当今的英雄。但廉颇已老,几个儿子都昏庸无能,即使是最年长的儿子沮渠牧犍,和沮渠蒙逊相比也逊色许多,这是天要亡北凉。”  拓跋焘听了,就打消了进攻北凉的计划,单等沮渠蒙逊的死讯。灭国得妇   果真应了李顺所言,沮渠蒙逊纵横河西,认为没了对手,未免骄傲,听说柔然族广畜牛羊,妇女都有颜色。就派太子沮渠政德代他出征,北攻柔然,结果政德被杀,大败而归。而北魏也越来越强,蒙逊又不得不向北魏称臣。一世英雄,受此耻辱,一病不起,终于在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北凉义和三年)郁闷而死,其第三子沮渠牧犍袭位,改元“永和”,册子封坛为世子,加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沮渠牧犍自小就拜汉族儒生为师,深知臣藩之礼,继承老爸的既定国策,同时孝敬南北两朝。他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均遣使报丧。向南朝刘宋进献的是农经、儒学、佛道等各类书籍154卷;并遵循其父“遗意”,向北朝进献他的妹妹兴平公主,被太武帝拓跋焘纳为右昭仪。牧犍希望通过结好使者和结亲来求得苟安。果然,北魏便加册他为“河西王”。南朝宋文帝也厚报其使,也加封他为“河西王”。  当初,沮渠牧犍跟随父亲消灭西凉的时候,俘虏了西凉公主李敬受和她的母亲尹夫人。可惜她金枝玉叶,长在深宫,深受父母钟爱,只因为兄弟误国,白白断送了西凉的锦绣江山,成为呼来唤去的阶下囚。沮渠蒙逊听说西凉公主生得天姿国色,就有纳娶之意。遂传令赦免西凉公主一家,并要公主进侍。李公主悲不自胜,不敢违令,只得到沮渠蒙逊处谢恩。沮渠蒙逊第三子沮渠牧犍上殿奏事,正好在殿外碰上,两目相对,款款深情,李敬受含悲带怨,别有春色。牧犍阅人无数,也惊为天人,深为她的姿色所倾倒着迷,便主动提出要娶她为妻。  沮渠蒙逊久等不至,便传令随从去催,在门口被沮渠牧犍拦下。沮渠牧犍急步上前,对沮渠蒙逊说:“儿臣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一生别无他求,此番攻灭西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望父皇念儿臣已至盛年,而无人相伴之苦。只求把西凉公主赐予儿臣,于愿足矣。万望父皇予以成全。”沮渠蒙逊一听,心里叫苦不迭:“好小子,你倒会赶趟儿。老子打仗不就是为了女人吗?”但实在也不好拒绝,很不情愿地让沮渠牧犍娶了西凉公主为妻,西凉公主因此成了沮渠牧犍的王妃。  所以,当沮渠牧犍继承王位后,李公主便由王妃升为皇后了。这样,西凉公主李敬受就由亡国的公主变为敌国的皇后了,也算历史上的一个奇数。  沮渠牧犍即位时,北凉的形势已不容乐观。北魏势力大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开始收拾五胡十六国的残局。西域诸国,已改奉北魏为宗主,对北凉呈东西夹击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北凉的生存。为不过早的成为砧上鱼肉,牧犍继续奉行臣属于魏的政策,勤于进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则另有打算,他为了控制河西走廊,保证往来西域的交通,需要安抚沮渠牧犍。因为那时北魏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柔然和东北的高句丽,便允许沮渠牧犍建“天子旌”。  为进一步巩固邦交,稳固后方,公元437年(北魏太延三年,北凉永和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大臣们说,他打算实行“如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麻痹敌人的策略,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控制北凉。这种牺牲“小我”换取“大我”的举措,大臣们自是颂扬一番。后来双方交恶乃至北凉被灭,正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从而证明了国家之间的友好仅仅是表面的、暂时的,所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确为至言。当天,拓跋焘就把武威公主叫到跟前,向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大势和国家战略,说明了指派她到北凉去的用意。一是稳住沮渠牧犍,不让他轻举妄动,保证丝路的畅通;二是全面了解北凉的国情和民意,为日后的伐凉做准备。  古代的女子,为国效力的机会并不多,似乎婚姻是唯一的形式了。武威公主只有表示同意。  武威公主嫁给北凉王沮渠牧犍后,沮渠牧犍便派右相宋繇携带国书,前往平城谢恩。因为北魏实在不可轻侮,他们不知道将来该怎么称呼武威公主是好了,请教之语相当谦恭。  拓跋焘让大臣们讨论,都说:“母以子贵,妻随夫爵。沮渠牧犍的母亲应称为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只应称作王后,在京师则仍旧称为公主。”拓跋焘说这样最好。  这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夫妻同床异梦,感情薄如一张纸,势必注定了武威公主一生的不幸。  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受皇后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凉皇后的位置,可见公主的婚姻就是国家的势力,是以政治砝码来衡量、维系的。  李敬受虽然是沮渠牧犍的发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国灭族散,失去了依靠,连宋繇这样的至亲重臣,对保护自己侄女的皇后之位都无能为力,她还指望谁呐?武威公主这一边的砝码的重量,她是清楚的。李皇后理解沮渠牧犍的难处,北魏的态度,就是北凉的生死。她必须得让位,为了取得主动,以免难堪,李皇后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上书沮渠牧犍,辞皇后位。沮渠牧犍果然慑于强势,假惺惺安慰几句,很快便封拓跋氏(武威公主)为正妻,即皇后位。沮渠牧犍还不算薄情,把李敬受安置于酒泉,这也是她们故国的首都啊!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给予她们唯一的温情。她们可以在亡国之日,到李 的坟茔薄祭一壶浊酒了。同年年底,尹太后只好和女儿辞别宫阙,一起搬到酒泉居住。  故国败亡,宫廷失意,旧宫倾圮,触景伤怀。李敬受心情郁闷异常,不久就凄惨的死去。  她的母亲尹夫人抚摸着她渐渐冰凉的尸体,却大悲无泪,不曾恸哭,说:“你国破家亡,今天才死,太晚了。”  武威公主当上北凉的皇后以后,不改公主秉性,对国家大事又显得过于热心,这也是她和亲的任务之一,引起了沮渠氏人的非议。但沮渠牧犍出于对大国的敬畏,对武威公主表面上还说得过去。时间一长,沮渠牧犍对武威公主就有些腻味了。毕竟武威公主姿色平平,又脾气火暴,仗着是大国公主,也不把沮渠牧犍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喝五吆六的。沮渠牧犍本就是猎艳高手,从前荒淫惯了,想和哪个女人睡觉,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现在却要受武威公主节制,欲壑难填,哪受得了这口鸟气。  果真应了李顺所言,沮渠蒙逊纵横河西,认为没了对手,未免骄傲,听说柔然族广畜牛羊,妇女都有颜色。就派太子沮渠政德代他出征,北攻柔然,结果政德被杀,大败而归。而北魏也越来越强,蒙逊又不得不向北魏称臣。一世英雄,受此耻辱,一病不起,终于在宋元嘉十年(公元433年,北凉义和三年)郁闷而死,其第三子沮渠牧犍袭位,改元“永和”,册子封坛为世子,加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沮渠牧犍自小就拜汉族儒生为师,深知臣藩之礼,继承老爸的既定国策,同时孝敬南北两朝。他向南朝宋国和北朝魏国均遣使报丧。向南朝刘宋进献的是农经、儒学、佛道等各类书籍154卷;并遵循其父“遗意”,向北朝进献他的妹妹兴平公主,被太武帝拓跋焘纳为右昭仪。牧犍希望通过结好使者和结亲来求得苟安。果然,北魏便加册他为“河西王”。南朝宋文帝也厚报其使,也加封他为“河西王”。  当初,沮渠牧犍跟随父亲消灭西凉的时候,俘虏了西凉公主李敬受和她的母亲尹夫人。可惜她金枝玉叶,长在深宫,深受父母钟爱,只因为兄弟误国,白白断送了西凉的锦绣江山,成为呼来唤去的阶下囚。沮渠蒙逊听说西凉公主生得天姿国色,就有纳娶之意。遂传令赦免西凉公主一家,并要公主进侍。李公主悲不自胜,不敢违令,只得到沮渠蒙逊处谢恩。沮渠蒙逊第三子沮渠牧犍上殿奏事,正好在殿外碰上,两目相对,款款深情,李敬受含悲带怨,别有春色。牧犍阅人无数,也惊为天人,深为她的姿色所倾倒着迷,便主动提出要娶她为妻。  沮渠蒙逊久等不至,便传令随从去催,在门口被沮渠牧犍拦下。沮渠牧犍急步上前,对沮渠蒙逊说:“儿臣跟随父皇南征北战,一生别无他求,此番攻灭西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望父皇念儿臣已至盛年,而无人相伴之苦。只求把西凉公主赐予儿臣,于愿足矣。万望父皇予以成全。”沮渠蒙逊一听,心里叫苦不迭:“好小子,你倒会赶趟儿。老子打仗不就是为了女人吗?”但实在也不好拒绝,很不情愿地让沮渠牧犍娶了西凉公主为妻,西凉公主因此成了沮渠牧犍的王妃。  所以,当沮渠牧犍继承王位后,李公主便由王妃升为皇后了。这样,西凉公主李敬受就由亡国的公主变为敌国的皇后了,也算历史上的一个奇数。  沮渠牧犍即位时,北凉的形势已不容乐观。北魏势力大炽,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开始收拾五胡十六国的残局。西域诸国,已改奉北魏为宗主,对北凉呈东西夹击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北凉的生存。为不过早的成为砧上鱼肉,牧犍继续奉行臣属于魏的政策,勤于进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则另有打算,他为了控制河西走廊,保证往来西域的交通,需要安抚沮渠牧犍。因为那时北魏的主要对手是北方的柔然和东北的高句丽,便允许沮渠牧犍建“天子旌”。  为进一步巩固邦交,稳固后方,公元437年(北魏太延三年,北凉永和五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对大臣们说,他打算实行“如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麻痹敌人的策略,将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以控制北凉。这种牺牲“小我”换取“大我”的举措,大臣们自是颂扬一番。后来双方交恶乃至北凉被灭,正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从而证明了国家之间的友好仅仅是表面的、暂时的,所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确为至言。当天,拓跋焘就把武威公主叫到跟前,向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大势和国家战略,说明了指派她到北凉去的用意。一是稳住沮渠牧犍,不让他轻举妄动,保证丝路的畅通;二是全面了解北凉的国情和民意,为日后的伐凉做准备。  古代的女子,为国效力的机会并不多,似乎婚姻是唯一的形式了。武威公主只有表示同意。  武威公主嫁给北凉王沮渠牧犍后,沮渠牧犍便派右相宋繇携带国书,前往平城谢恩。因为北魏实在不可轻侮,他们不知道将来该怎么称呼武威公主是好了,请教之语相当谦恭。  拓跋焘让大臣们讨论,都说:“母以子贵,妻随夫爵。沮渠牧犍的母亲应称为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北凉只应称作王后,在京师则仍旧称为公主。”拓跋焘说这样最好。  这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夫妻同床异梦,感情薄如一张纸,势必注定了武威公主一生的不幸。  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受皇后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凉皇后的位置,可见公主的婚姻就是国家的势力,是以政治砝码来衡量、维系的。  李敬受虽然是沮渠牧犍的发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国灭族散,失去了依靠,连宋繇这样的至亲重臣,对保护自己侄女的皇后之位都无能为力,她还指望谁呐?武威公主这一边的砝码的重量,她是清楚的。李皇后理解沮渠牧犍的难处,北魏的态度,就是北凉的生死。她必须得让位,为了取得主动,以免难堪,李皇后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上书沮渠牧犍,辞皇后位。沮渠牧犍果然慑于强势,假惺惺安慰几句,很快便封拓跋氏(武威公主)为正妻,即皇后位。沮渠牧犍还不算薄情,把李敬受安置于酒泉,这也是她们故国的首都啊!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给予她们唯一的温情。她们可以在亡国之日,到李 的坟茔薄祭一壶浊酒了。同年年底,尹太后只好和女儿辞别宫阙,一起搬到酒泉居住。  故国败亡,宫廷失意,旧宫倾圮,触景伤怀。李敬受心情郁闷异常,不久就凄惨的死去。  她的母亲尹夫人抚摸着她渐渐冰凉的尸体,却大悲无泪,不曾恸哭,说:“你国破家亡,今天才死,太晚了。”  武威公主当上北凉的皇后以后,不改公主秉性,对国家大事又显得过于热心,这也是她和亲的任务之一,引起了沮渠氏人的非议。但沮渠牧犍出于对大国的敬畏,对武威公主表面上还说得过去。时间一长,沮渠牧犍对武威公主就有些腻味了。毕竟武威公主姿色平平,又脾气火暴,仗着是大国公主,也不把沮渠牧犍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喝五吆六的。沮渠牧犍本就是猎艳高手,从前荒淫惯了,想和哪个女人睡觉,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兴趣,现在却要受武威公主节制,欲壑难填,哪受得了这口鸟气。毒杀皇后   拓跋焘虽然派武威公主到北凉去做卧底,但也未尝不想让他宠爱的妹子武威公主过上几年风光的皇后日子。却不料武威公主一入北凉就陷入了感情纠葛的漩涡之中,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沮渠牧犍不久就和自己妖艳的寡嫂李氏打得火热,这李氏天生妖娆,精于房中术,勾得牧犍魂魄出窍,不能自持。两人成日在一起翻云覆雨,大乱人伦。这还不算,他的几个兄弟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等也纷纷效仿,三个人轮流上阵,都和她相好。沮渠牧犍也不介意,甚至兄弟三人,公然和李氏作连床之戏。沮渠牧犍如此荒唐,自然冷落了武威公主。  武威公主觉察后,伤心万分,把沮渠牧健骂了个狗血喷头。武威公主还不解气,一定要叫沮渠牧犍杀了李氏方肯罢休,但效果却适得其反,不但使沮渠牧犍产生了逆反心理,与李氏打得更加火热不说,相反,李氏也绝非善类,知道后恨得咬牙切齿。她因有沮渠牧犍兄弟撑腰,愈益跋扈,根本不把武威公主放在眼里,联合宗室势力挤对她。  武威公主把李氏看作眼中钉,李氏也把武威公当作肉中刺,都欲拔之而后快,就看谁出手快了。李氏人缘比武威公主要好,在宫中又广结纳,根基深厚。为了能长期和沮渠牧犍厮混,她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密谋,买通服侍武威公主的小宫女,在武威公主的饮食中投下杀人的毒药。企图毒死她,好以后清清静静地过剩下的快活日子,真是人有色胆比天大。  如果按正常的药量,武威公主必死无疑。可那些日子武威公主为斗不过李氏而焦心烦躁,时刻盼望着北魏的使臣到来,好让娘家人来为她出气。因此,食欲不振,每次都是草草地撩拨几口,敷衍宫女。就这也很够呛,毕竟药性奇毒,虽无性命之忧,但中毒的症状明显。呕吐不止,脸色蜡黄,口吐白沫,高热不退,始终沉睡不醒,双颊呈现病态的酽红。御医们急得团团转,沮渠牧犍虽然跟武威公主的感情淡薄,但也急得抓耳挠腮。他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公主的安危牵系着国家的命运。他迭声问太医:“可还有救?”太医面色颓然,跪地叩首:“请国主恕臣医术浅薄,臣只能救下她的命,因为王后中毒很深,恐怕以后要落下残疾。”  “一定要给我治好!”沮渠牧犍唯恐公主死去,这不是他对她有多少夫妻之情,他担忧的是自己,因为他不得不考虑公主背后强大的北魏王朝。  恰巧北魏的使臣李盖到来,得知公主中毒的病因,急发800里加急谍报。  武威公主被毒的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拓跋焘雷霆震怒,心急如焚。急忙派出最好的解毒医生,乘坐御用“传车”,疾驰救治;几乎与此同时,又勒令沮渠牧犍限期交出李氏。但这一次沮渠牧犍没有像以前一样非常恭顺的对待北魏的命令,反而令外交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谴责北魏的霸权主义行径。说沮渠牧犍有骨气也行,耍赖也可,总之,他对拓跋焘的命令口吻非常反感,虽然惴惴,但强调这是国家的尊严。你拓跋焘是皇帝,我沮渠牧犍也是皇帝,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况且两国还是郎舅关系,更不应该用这样的通牒形式。但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沮渠牧健实在舍不得艳嫂,所以始终不肯交出。这不是我的无妄之言,从他送给李氏很多财物,厚资供养,并把她迁居到酒泉隐匿起来就可见端倪了。  武威公主终于在重兵护送下回到平城,虽捡回一命,但已形同废人。人变得恍惚起来,半天不发一语。太后大哭,说嫁时还好好的一个人,二年时间,就只剩下了半个人了。别人都是由丑小鸭变成天鹅,武威公主却由一个鲜活的天鹅变成了一个傻小鸭,也大概只能算半个人吧!说得拓跋焘顿起灭凉之心。  也合该北凉有事,那时候,拓跋焘英雄顾盼,气势正雄。太武帝经过几年狂风扫落叶的力量,终于征服了东边的北燕,新降之地形势渐稳,高句丽也被赶到渤海以东去了,而且对剽悍的柔然始终保持战略优势。北魏又改革六镇,在边境加强六镇防御,招募精兵驻防,可谓是国势富强、兵锋正盛。广大的北方只剩下了最后一块绊脚石——处于卧榻之侧的北凉国了。拓跋焘踌躇满志,灭凉是既定的国家战略的一环,只是时间早晚而已。因此,没有借口还要寻找借口呐。沮渠牧犍却自己找菜,色迷心窍,真是正要睡觉,送来一个枕头。这下拓跋焘师出有名了,死亡的披风从天而降。好色亡国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拓跋焘一面派尚书贺多罗出使北凉,观察虚实,一面迅速召集公卿在太极殿西堂讨论,商量如何攻打北凉。  但是,廷议之时,大臣多数反对伐凉,理由是距离遥远。有人引用史书说凉州“土地卤薄,略无水草”,占领后也是得不偿失,汉族谋士崔浩却力主伐凉。崔浩这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神机妙算,除了对自己的命运不能把握外,其余无不料事如神,堪称诸葛亮。深为太武帝拓跋焘所倚重。  “凉州再远,能远过西域吗?”他反驳说,也引述《汉书?地理志》的记载,说:“凉州之畜为天下饶,如无水草,牲畜何以生长,汉人修建城郭的原则,是在水边筑郭,可以想见,凉州周遭绝非荒凉之地。”  双方说得都有道理,拓跋焘也拿不定主意。尚书李顺曾数次出使北凉,北凉虚实,他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拓跋焘很想听听他的意见,以定行止。  这里就要说到李顺与沮渠牧犍的关系了。沮渠牧犍荒淫无道,淫乱宫闱。上行下效,北凉朝廷淫风大炽。这样随性治国,国家政治自是乱七八糟了。他也清楚,这样下去,怕不会有好果子吃,不说国内人造反,北魏恐也饶不了他。人就是这样,身处欲望城中,非外力摧毁或敲击,自己很难清醒,绝难自拔。或者虽然清醒但又长存侥幸之心,总不作最坏打算。沮渠牧犍即如此。而且牛逼哄哄,大话连篇,多有冒犯北魏之语。他总认为自己是拓跋焘的妹夫,北魏总不至于灭了北凉。只要经常派使者给北魏大臣们或给北魏的使者们送厚礼,叫他们在拓跋焘面前多说好话,就可以求得苟安了,快活一日是一日。  人只要有贪心,再高明的如意算盘也会落空。果然,李顺出使北凉次数最多,沮渠牧犍笼络他也最勤,当然得到的馈赠也最丰厚,俗话说:受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便有意隐瞒实情,所以也反对用兵最力。他反驳崔浩:“耳闻不如目见,凉州周遭荒凉无比,是我亲见,岂能有妄?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辩论?”  弘农王拓跋奚斤等30余人也都附和李顺:“沮渠牧犍是西方边陲依附我们的下等小国,虽然心中对我们不太臣服,但是自从沮渠牧犍继位以后,每年进贡从不间断减少。朝廷也把他作为一个藩臣来看待,嫁公主给他为妻。虽有小错,也是夫妻意气,应该加以宽恕。我国最近刚结束与柔然汗国的战斗,人困马乏,应息兵休养一段时间。况且,姑臧一带都是戈壁沙漠,荒野里都不长草,只有城南的山上冬天才有积雪,融化后才可以饮用,一旦我军过去征讨,他们只要把积雪都铲走,我军无水自败。”  当时太武帝正宠着李顺,见如此说,大为犹豫。崔浩就向太武帝告发,李顺等人多受北凉贿赂,太武帝尚不相信。但朝中也有人因为崔浩屡出奇谋,对崔浩非常佩服。这其中就有北魏振威将军、代郡人伊香发,待文武群臣走出太极殿后,他悄悄对拓跋焘说:“凉州如无水草,他们怎么立国?崔公从来不错。众议纷纭,都不可采用,应该听崔浩之言。”拓跋焘一听,深觉有理。  与此同时,又有北魏赴西域使者回到平城后向太武帝报告,魏使往还经河西,常见北凉国人在言谈中有轻慢北魏之意。当初,北魏每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常令沮渠牧犍派出向导,护送魏使走出流沙出没的大沙漠。沮渠牧犍左右有人告诉北魏的使臣说:“柔然汗国的可汗曾告诉我们大王:去年,魏国的皇帝亲自去讨伐柔然,结果士卒和战马多染疫病而死,大军也惨败而回,不能复振。柔然并生擒了魏国皇帝的大弟乐平王拓跋丕。我们大王听后非常高兴,在国内大肆宣传。又听说柔然可汗派出使臣,出使西域各国,声称:魏已削弱,今天下唯柔然为最强。不但西域各国对魏国怀有二心,我们大王也不准备供应你们了。”  北凉这些言行在太武帝看来简直是不可饶恕的背叛行为。恰好贺多罗也很快返回了北魏,奏称沮渠牧犍虽“外修臣礼,内实乖悖”。这就使得他更加确信了牧犍已经背叛了北魏,于是更加坚定了征伐北凉的决心。  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宋文帝元嘉十六年)6月,拓跋焘御驾亲征,传檄各地,历数沮渠牧犍12大罪状,劝其亲率群臣远迎魏军,才是上策。沮渠牧犍不但未肯出迎,还一面遣使求救于柔然,一面派其弟征南大将军董来领兵万余,在姑臧城南迎敌。而先前北凉与南凉两国结下的仇怨,也终于等来了了结的时候。已故南凉国主秃发溽檀的儿子秃发源贺怀着复仇的决心,自告奋勇充当向导,轻车熟路,带着魏军向曾经的故国出发,使得魏军如虎添翼。  形势如此紧迫,沮渠牧犍花心依旧,在北魏大军直抵姑臧之前,他竟然离开国都,带着幸臣跑到酒泉去,找美艳的李氏寻欢作乐去了。他似乎要抓住这最后的疯狂,要给历史留下一场缠绵悱恻的所谓爱情绝唱,真是昏庸到家了。  沮渠牧犍轻弃岗位,将帅求战却找不到主帅,上下顿时乱作一团,即使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也不知为谁而战了。上下皆无斗志,一遇魏兵,都望风溃逃,哪里是北魏的对手?不久,其侄沮渠祖城、沮渠万年眼看抵挡不住,相继纳款降魏,秃发源贺又帮魏人招降了姑臧城外的鲜卑诸部。魏军乘势进军,迅速拿下了凉州、酒泉,沮渠牧犍什么也没准备,或是根本就没想着做什么战斗准备。这年9月,沮渠牧犍叫大臣们把自己捆绑起来,率文武百官5000人列班出降。北凉历39年而亡,史称“酒泉之变”。  而李氏还在离宫,正与宫女抢夺珠宝,准备逃跑。见魏兵如天兵骤至,吓得瘫软在地。拓跋焘命令,将李氏就地立斩,可怜一代红颜,死于非命。这难道是历代红颜命中的宿数吗?  拓跋焘打下北凉都城姑臧,见姑臧果然水草丰茂,又亲见北凉府库充盈,珍宝无数,士民丰殷,和崔浩所讲一样,不禁叹服道:“崔公一向智略不凡,足可称奇;伊香发弓马出身,计与崔公相同,亦以为奇。”下令重赏崔浩、伊香发。却由此深恨李顺,大军胜利还朝后,拓跋焘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李顺赐死、抄家。  至此,北魏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北方统一,而轰轰烈烈的五胡十六国也成为一个时代的休止符,逐渐地隐入历史。无论自愿与否,他们丢失了逐鹿中原的权杖,这是参与游戏的失败者们共同的宿命,历史只青睐于真正的强者。北魏帝国收拾盘存完五胡乱华的纷乱残局,也从根本上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历时135年的混乱时期,也正式开启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对峙局面。皇后再嫁   沮渠牧犍自缚出降,拓跋焘亲自为他松绑,且以礼待之。这使我不禁想起160年前,晋武帝司马炎与吴主孙皓相遇时的一幕,历史就是有着这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对于亡国之君,有的待之于宽厚,有的待之于刻薄。全都出自于胜利者的胸襟。在此我发现一个历史的规律,从对待亡国之君的态度上,一个新生政权的强势与弱势、开国之君的自信与自卑,在初期就全部一览无余的展现了出来,而这也隐约预示着帝国的寿命。譬如西晋末年建立刘汉政权的刘渊,对俘获的晋怀帝、晋愍帝极尽侮辱,让他们穿上童仆的衣服,为他执壶敬酒,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青衣侑酒”之事。刘渊摆出了胜者之骄态,缺少了王者应有的风范,反映的是扭曲的灵魂和小国心态。所以,刘汉国也就命祚不长。与此相类似的是金朝的金太宗,在俘获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之后,让他们充陈杂役,操贱者之业,显示出小人得志,胜者傲视一切的肤浅心态,所以金朝的败亡,由此也现出端倪。相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对亡国之君始终供奉优厚,优礼待之。如太武帝拓拔焘之于沮渠牧犍,隋文帝杨坚之于陈后主等等,主要源于他们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自信,从中也折射出晋隋时代人物的气度和大国气象。  由于沮渠牧犍是自己的妹夫,拓跋焘把他带回平城,让他享受礼宾待遇,另建府第居住,有酒有肉管够,但不能随便外出,实际上等同于软禁。沮渠牧犍在北魏的屋檐下,已身不由己了,不得不收敛本性。或许意识到昨非而今是,反而羡慕起民间夫妻男耕女织的恩爱真情来,就想着今后要与武威公主过民间夫妻的平凡日子。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他痛心疾首的反思了过去自己对武威公主的所有施为,哀求武威公主原谅他。浪子回头金不换,武威公主见他真心悔过,毕竟顾念夫妻之情,况且两人还有爱情的结晶,她与沮渠牧犍育有一个三岁的女儿,这次一同做了俘虏,武威公主爱如珍宝,孩子也便成了夫妻再次和好的黏合剂,两人就这样和好如初了。  这样过了有七、八年,沮渠牧犍始终惴惴,因为北魏形势一直不稳,他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那时,拓跋氏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比较落后的氏族阶级迅速跃入封建社会,但又保留了氏族社会的野蛮遗风,其统治和剥削都很残暴,激起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反抗。相继发生了关中盖吴的起义,安定刘超的起义,接着又有吐京胡和山胡曹什浑等的起兵反抗。虽然都失败了,但拓跋焘却怀疑沮渠牧犍是奸细,因为沮渠牧犍与盖吴有过联系,而盖吴、刘超和沮渠牧犍又都属于卢水胡。时有“亡北魏者吴”的谶语,所以要把与盖吴与之相关的人都要杀掉,沮渠牧犍便在劫难逃了。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1月,有人告发沮渠牧犍父子(多半是朝廷指使的)曾毒死数以百计的无辜者,同时在他家搜出了所藏的毒药。证据确凿,看来沮渠牧犍对付自己的敌人只会来阴的。审讯之下,又在他的身上挖出来了陈年旧案。八年前,他投降北魏时,敦煌府库曾发生过一起盗劫事件,有人证明他是主谋。拓跋焘盛怒,或是假装盛怒,但结果都一样,就是立即下诏赐死了这位妹夫。  武威公主是皇妹不受牵连,她和沮渠牧犍所生的女儿也得以赦免。但沮渠牧犍的妹妹,就是他即位之初献纳给拓跋焘的、被拓跋焘封为右昭仪的兴平公主,就没那么幸运了,拓跋焘下令她自尽。由此可见拓跋焘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这也是刚刚摆脱母系社会的鲜卑家庭的特点。孩子虽是沮渠牧犍的种,但她更是武威公主的骨血,沮渠牧犍之妹就不一样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拓跋焘对武威公主非常看重,派她去北凉和亲,虽然负有特殊任务,是北魏的谍报人员,但毕竟是嫁去为后的。这从他对待另一个妹妹始平公主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始平公主也与武威公主一样,嫁到郝连氏的胡夏去和亲,在拓跋焘灭了胡夏后,拓跋焘却把她赏给一个囚徒为妻。同是妹子,厚此薄彼,真是叫人费心猜想,或许在隐秘战线上未立寸功吧!  而武威公主守寡后则迥然有异,拓跋焘见她和女儿相依为命,十分孤独。大为怜悯,便让她在朝中大臣中选择一个丈夫。武威公主便选择了左将军、南郡公李盖。李盖因为先前随军平凉,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她,所以,有这样一个机会,她要以身相许。《册府元龟》是这样记载的:“初,太武姊武威长公主,故凉王沮渠牧犍之妻,平凉州,(李盖)颇以武威公主通,密计助之,故宠遇差隆,诏盖尚焉。”  李盖那时已有正妻与氏,但拓跋焘诏令他离婚,他不敢不从。虽然武威公主已是半老徐娘,且身有残疾。也只好忍痛割爱,把与氏赶出家门,和武威公主举行了婚礼。  此后,李盖官运亨通,加侍中、驸马都尉、殿中、尚书等。卒官以后,赠征南大将军衔。武威公主和李盖在北魏过着富足的生活,平凡又平静。只是在太武帝死后,李盖才慢慢失宠,他和武威长公主结束宦海生涯,回到民间,老来相伴,直到北魏末年才死去。两人生有一子,叫李惠,弱冠即袭父爵,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任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引  言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东魏政权被权臣高欢所控制,皇帝反成了一个傀儡。高欢执政16年,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皇帝头衔的皇帝。到他的儿子高洋的时候,索性在公元550年废掉自己的妹夫、孝静帝元善见而自立,建元天保,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国号齐,史称北齐。说起来也很是奇怪,凡历代的开国君主,无不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人物,而高洋纯粹是膏粱子弟本色,名为开国之君,却没有一点宏图之志,完全靠着父兄留下的遗产,毫无悬念的,就站在了历史的制高点上。高洋可说是历史的异数,荒淫残暴,无恶不作,而且是个歇斯底里的虐待狂,行为很是荒唐。无半分开国君主应有的危机意识与深谋远虑,这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荒唐的开国之君,也为北齐的覆灭种下了前因。其实北齐的几代帝王,都是淫恶荒诞的人物,所作所为超乎常理,给历史留下了许多难解的谜。后世史家,多归结于家族的遗传性基因出了问题。他们崇尚暴力,对乱伦乐此不疲,又热衷于以杀人取乐。高洋是其中最典型的暴君中的暴君,动辄痛殴嫔妃。“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但对于自己的妻子李祖娥,高洋却十分敬重,“唯后独蒙礼敬”,言听计从,也是一桩怪哉之事。或许在残酷的血腥中,正因为有这温情的一面,才不至于使高洋冷血的人生,呈现铁板一块的暗褐的颜色。由此可见,大恶之人,偶尔也会闪现出人性之光的,哪怕是一点点。世道总有希望。  在高洋当皇帝的十年间,李祖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享尽了人世的一切荣华。可高洋死后,她的处境急转直下,受尽了凌辱和鞭笞,几乎丧命。先是被高洋的弟弟强奸,继而被包养,接着又被逐于空门,后流落长安富家为奴。直到隋朝建立,才回到自己的家乡赵郡(今河北赵县一带)。她遭遇了人世的一切苦难,甚至比苦难人的苦难还要痛苦三分。两世为人,一切都心灰意冷了,只以一个蹒跚的老妪的姿态,在北方寒冷的天空下,行尸走肉一般,熬过人生最后的黄昏。母仪天下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7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