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民国-2

作者:蔡东藩 字数:14567 更新:2023-10-11 17:36:57

共和国体,在目前是一件大好事,却因个别王公阻挠,以至恩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颍州已经沦陷,徐州早晚难保。革命军的舰艇已由奉天登陆,有日本人暗中相助。京、津两地,暗杀党林立,稍疏防范,祸变即生。这些都是那几个怀有私心的王公导致的。总的来说,国体一天不决定,百姓一天不得安宁,死于非命者,每天不下数万。我等不忍国内有此败类,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最后署名,除段祺瑞外,无非是王占元、何丰林、李纯、王金镜、鲍贵卿、李厚基、马继增、周符麟等,全是袁世凯平常看重的人。隆裕太后只觉身子寒战起来,昏昏沉沉,流着泪说:“我后悔不随先皇而去。”然后银牙一咬,道:“罢,罢!你去宣袁世凯进来。”大约过了半日,才见心广体胖的袁世凯姗姗入宫。第一部 辛亥革命 7 清帝退位袁世凯进宫,隆裕太后问他是否就和谈的细节和南方商议。袁世凯回答说没有。隆裕太后神色凄然地说:“这个局面,看来是不答应共和都不行了。就劳烦你去操办吧!”袁总理道:“事关重大,还是再召集宗室王公和众大臣好好商议吧。”隆裕太后说:“他们都跑得远远的,还有什么可商议的?”说完,掩面痛哭。袁总理没管那么多,大踏步出宫,给南方伍代表发电报去了。当时,南京各省代表团,已经按照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召集参议员,于民国元年1月28日召开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正式成立大会。各省代表齐集汉口,有一些是尚未独立省份(如直隶、奉天等)的代表。有人说:“直隶、奉天等省的代表,不能有表决权。”直隶代表谷钟秀、奉天代表吴景濂等人不服,相继辞职。后经多方调停,才达成一视同仁、权力等同的共识。眼看南北议和就将举行,天下统一也触手可及,他们还要为一点小事纠缠,甚至彼此怀恨,真正令人费解。到了开会那天,各省代表虽说没有全部到齐,但已超过了半数。临时大总统孙文,也到了会场。当时的场面,国旗飘扬,军乐激昂,大众欢欣鼓舞,好像真有一种共和的气象。代表们按照大会的议程逐一讨论决定,不知不觉过了十来天。忽然有一天,有人听说新政府未经讨论决定,就擅自将汉冶萍煤矿公司,拿去抵押贷款了。一时间,所有代表大哗,严词责问。原来,临时政府成立,下令暂行豁免各省赋税,这对笼络人心当然有好处,但这样一来,一点儿进款都没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又特别多,陆军和财政两部,准备发行军债票券,却因种种原因而未见成效。于是,新政府和一些大公司商量缓解办法,结果,陆军总长黄兴,以急需军饷为由,没来得及交参议院公决,只与临时大总统商量好,直接由大总统及陆军总长秘密签字,连财政总长陈锦涛也不知道内情,就把汉冶萍煤矿公司作为抵押,向日本借了五百万元。此举未免违法。湖北参议员刘成禺、张伯烈、时功玖等人,先是愤怒指责新政府独断专行;继而愤然辞职,回到湖北原籍,策动本省临时议会,想另行组织临时国会,与南京临时参议院抗衡。临时参议院成立,不到一个月,闹出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祥之兆。到了这种境地,新政府只好想方设法将公司收回。同时,驳斥湖北省议会为法外举动,当然无效。就在这时,伍廷芳已收到袁世凯发来的电报,主要是实现共和需要优待满清皇室的条件。于是,大家又把其他的事搁在一旁,专心致志的研究讨论起这些条件来。袁世凯开列的条件,共有甲、乙、丙三大项,每项下面,又有小项,第一条就是关于优待清朝皇室的条款,经协商后,改为“清帝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代表们对对方提出的条件逐条逐款的讨论修改,变为:第二款,大清皇帝每年的费用,不少于四百万元,由民国负担。第三款,清帝逊位之后,暂住宫内,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照常留用。第四款,清室逊位后,宗庙陵寝,由民国妥当保护。第五款,清德宗陵未完工程,照旧修建。经费由中华民国支出。第六款,宫内所用人员,照常留用,以后不得再招太监。第七款,清帝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保护。第九款,原有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俸饷如旧。……等等等等,基本上与袁世凯的要求也差得不是太远。全文修改好了,转交伍廷芳,由他电告北京。袁总理收到电报,仔仔细细地看了,再送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看完,召集皇室贵族及国务大臣进行商讨。应召而来的人很少,只有载沣等几人到来,却也只是挑些鸡毛蒜皮的东西来说。隆裕太后实在忍受不了,愤怒地说:“大势已去,只在这些小节上斤斤计较,还有什么意思?”说完,哽咽不已。载沣等人也愧悔交集,各带惨容。后来,索性大家一同热热闹闹的哭了一场。隆裕太后哭够了,忽然问:“庆亲王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来?”说来也巧,她的话音刚落,只见老庆低头弯腰进来,脸上还带着烟容。想必是为了大过鸦片烟瘾,因此来迟。过了一会儿,隆裕太后问他有啥意见,老庆看了优待条件,没有多说,只是和大家一样,认为皇帝尊号应该保留,不得变更。隆裕太后转告袁总理,让他致电南京政府。无奈南方回电,坚决不答应。袁总理又进宫见太后,请太后自己拿主意。隆裕太后说:“就听他们摆布算了。”袁总理道:“再和其他人商量商量吧。”“他们多数不在北京,就是还在,也是不中用的人物,你不妨做主去办,日后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了。”隆裕太后不等他说完。袁世凯退出,想马上拟旨,却又觉得逊位的“逊”字,有伤体面,而且开会的时候,皇族中已经有人提到这点。他斟酌一会儿,认为改成“辞”字更好。于是电告南方,南方倒是很爽快就答应了。老袁出山,总算为满清争得这么一个字。接下来,袁世凯以太后的名义,草拟了三道懿旨,送入宫中,请隆裕太后和宣统帝盖章。宣统帝什么都不知道,当然是一切由太后做主。她含着眼泪,把印盖好,于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华民国元年2月12日,颁布天下,大意就说清朝皇帝接受退位等等。当天,北京城里到处都挂满五色旗帜,民国南北统一,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成为过去。得到这个消息,临时大总统孙文,又提出最后五条协议,由伍廷芳转达袁世凯:(一)清帝退位,由袁世凯通知驻京各国公使;(二)袁世凯公开表示,绝对赞同共和;(三)孙中山在接到外交团通知清帝布告后,即行辞职;(四)由参议院推选袁世凯为临时总统;(五)袁世凯被推选为临时总统后,一定要宣誓遵守参议院所定的宪法,才能接受和行使总统的权力。伍廷芳当天发了电报,袁世凯收到电文,感觉非常满意。第一部 辛亥革命 8 孙中山力辞大总统原清朝内阁总理袁世凯,得到隆裕太后叫他组织临时政府的旨意,心满意足,很快发电报给南京,告诉此事。接到电报,孙中山当即向参议院提出辞职,他说: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建立共和国。现在,我们为之奋斗了多年的目的已经达到。我在就任的时候就宣过誓,今天,我要践行誓言,辞职引退。希望你们尽快代表国民公意,选举贤能之人来南京接替我的工作。最后,我只想说说一点,临时政府地点设在南京,是大家早就表决同意了的,不能更改。另外,孙中山还交一封推荐袁世凯代替自己的信给参政院。参议院收了孙中山的辞职信,决定2月15日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了这一天,孙总统率各部总长,及各级军官来到临时总统府,举行庆贺南北统一共和成立典礼,先由军士开炮,鸣了一十七响,紧接着孙大总统就位,各部总长、次长,随班就列,向孙总统鞠躬表示礼敬。孙总统答礼之后,随即向大众发表演说,大意表示自己退位让贤给袁世凯。于是下午参议院开会,选举总统,共十七个省的议员,各投一票,共计十七票,投票结果,上面写的全是“袁世凯”三字。袁世凯因此成为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发电报到北京,请袁世凯来南京就职。大家想想,老袁的势力,全在北方,要他南来就职,分明是翦他羽翼,他这人经验丰富、诡计多端,怎么肯孤身南下,来做临时政府的傀儡呢?果不其然,孙中山和南京方面很快接到了袁世凯的回电:孙大总统提出辞呈,推荐鄙人,叫我速来南京主持临时政府。世凯无德无能,哪里挑得起如此重任?我是很希望马上南下的,只是现在的北方,危机四伏,很多事情需要慎重处理,让我脱不了身。如果只为了我一个人,就不负责任的舍北南下,我恐怕会留下很多后患。我思来想去,与其孙大总统辞职,不如世凯我退居。反正是国民的政府,国民选举的总统,目标是一致的,怎么方便就怎么做好了。大家都应当以爱国为前提,决不要因小小问题,酿成南北分歧的局面。孙总统接到电报,赶往参议院,征询大家的意见。参议院委员长李肇甫和直隶议员谷钟秀等人认为,既然袁世凯不能来南京就职,不如把临时政府的地点,改设在北京。因为临时政府机关,是统驭全国的枢纽,只有五大民族、四万万同胞齐心协力,国运才能昌盛。万万不可因一点小的分歧,让所有人这么多年的努力化为务有。有几个议员反对这个观点,主张民国政府的首都仍然应该设在南京。既然有了不同意见,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投票表决。结果,支持北京的有二十票,支持南京的只有八票。原来的临时政府大纲中,曾有规定:临时大总统对参议院表决的事情,如果意见和表决结果不同,应在得到报告十天之内声明理由,再交参议院复议。孙中山的意见,不用再说,参议院重新讨论,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奇怪的是,到了这次讨论,赞成南京而反对北京的人居然多了起来,彼此争论,而且还非常激烈。后经调解,再行投票时,竟然只有七票主张北京,却有十九票主张南京。像这么重大的问题,只隔了那么短的时间,结果居然有这么大的差别,可见中国人的朝三暮四、反复无常。孙总统得到这样的结果,很快致电北京,请袁世凯赶快到南京来,并说将特派专使,到北京去迎接。袁世凯接到电报,立即回电,自然仍是不愿南下,但又没有把话说绝。袁世凯就是这样,一面推辞,一面接受,让人猜不透他的真实想法。副总统黎元洪和他比较起来就大不相同了。黎副总统也在这个时候向参议院递交了辞职信。2月20日,参议院召开大会,讨论黎副总统的事情。最后,投票表决,结果,人们又一致选举他担任副总统一职。黎副总统见大家作了这样的决定,并没有力辞。接下来,南京临时政府派遣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专使,还有汪精卫、宋教仁等人,准备到北京欢迎袁大总统来南京就任。此时,恰好唐绍仪来到南京,便随同他们一起上路。他们2月21日从南京出发,27日到了北京。当时的正阳门外,已经高搭彩棚,用翠柏扎了两个斗大的字,一眼望去,左边是“欢”,右边是“迎”。大字两旁,竖着两面大旗,分别染了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五族共和。彩棚前面,左右站着军队,持枪致敬,还有老袁特派的专员,出城欢迎。当时,城门大开,军乐齐响,一面鸣炮十余下。蔡专使带领汪、宋等人入城。入城之后,宾馆是早就预备好了的,也铺排得精洁雅致,几净窗明,不但宾馆中的东西样样齐备,服务员的伺候,更是个个都很周到。外面还布满了卫兵,对他们进行特别保护。当天晚上,就有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到来拜访。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等,和他们见过礼,就说南方人民渴望袁公,希望袁世凯能早一天南下,早一天了却大家的心愿。倒是前来拜访的人,大多身负试探打听的使命,都说北京这边的人们心里,是一定要袁公留下来的。还说如果袁世凯一走,北方没人可依靠,未免生变。又说元、明、清三朝,都是建都北京,一朝迁移,会很不便;别的暂且不说,只说辽东三省、内外蒙古,就鞭长莫及、难以驾驭。双方谈话,每一句都离不开人心,其实全都是孙中山、袁世凯两个人的意见。彼此谈了一会儿,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不觉夜色已深,大家脸上都有疲倦之色,只好相互告别。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等人送走来客,早早洗漱休息。第二天,他们又早早的起来,振作精神,去见新当选的袁大总统。第一部 辛亥革命 9 袁世凯如愿在北京就任蔡元培带了汪精卫、宋教仁去拜见袁世凯,名帖一递进去,老袁马上就出来迎接。双方见过礼,分宾主坐下,说了几句场面上的客气话,蔡元培把孙中山的信函及参议院的公文送给对方。老袁看完信,眉头皱了起来,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南下,希望和你们大家一起共谋统一大业。无奈北方的局面,一时无法安定下来,只有把这里的一切安排好了,我才能放心地离开。另外,我是一个快要满六十岁的人了,自认为无论才华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担当总统的重任,只希望共和国成立之后,做一个太平百姓,就已经很知足了。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我这老朽之人?而且还一再的催我南下?我就不信那么大一个南方,竟然找不到一个比我更合适的人选!”蔡元培说:“先生的名声和威望,天下人都是很景仰的,这次当选,是众望所归,你又何必自谦?只是南方的军民,很想一睹你的尊容。如果你不肯南下,恐怕他们会产生猜疑,以为你有什么别的想法呢。”老袁说:“北方要我留下来,南方又要我到那儿去,可惜我没有分身之术。不过,真要说到国都的问题,我以为还是设在北方更恰当。”这才是老袁最想表达的意图。宋教仁年少气盛,竟与袁世凯争论起来,幸亏唐绍仪走了进来,几句玩笑化解了紧张气氛。紧接着唐绍仪说:“关于国都的问题,不妨改天召集国会时,由代表们投票表决。今日大家来这里,无非是邀请袁公南下,何必为了别的事多费唇舌?袁公也应该考虑他们远道而来,热忱迎接,如果能择日启程,也不辜负他们的盛情。”袁世凯离开座位,说:“少川说得对。等过了几天,如果北方局势稳定,我一定南下就是了。”说完,马上叫人设席为客人接风。一会儿,丰盛的美酒佳肴摆上桌。蔡元培被推坐首座,依次是汪、宋。袁世凯坐主席,唐绍仪在一旁作陪。席间所谈论的,多是一些南北过去的事情,无关痛痒。等大家都略带酒意回到宾馆,各自上床睡觉。正当他们睡得香甜,做着共和好梦时,忽然外面人呼马叫,响动很大,接着是枪声弹声,房上瓦片的爆裂声,还有墙壁坍塌的声音,顿时将他们几个人都惊醒了。他们急忙披衣起床,开窗一看,只见外面火光熊熊,连室内全都被照得透亮。正在惊诧,突然听见哗啦啦的一响,一粒流弹,飞入窗中,把室内腰壁打出一个洞来。只听外面有人在吼:“这里是南方来使住的地方,兄弟们不要啰唣!”又有人说:“什么南使不南使!越是南使,我们越要打他。”还有人在问:“为什么呢?”很多人杂七杂八的说:“袁大人要到南方去了。北京城里横竖是没人主持局面,我们就尽情地闹他一场吧!”蔡元培吓得直冒冷汗,说:“听口气,好像是要同我们作对。”宋教仁说:“我们只有几个人,如果他们冲了进来,那如何对付?不如就此逃生吧。”他话音没落,大门外已接连响着,紧接着门上已被凿破几个窟窿。蔡、汪、宋三人顾命要紧,忙带上紧要的东西,仓皇从后门逃出。惊魂稍定,三人商量,一起去到了袁府。老袁一见他们,忙开口说:“诸公受惊了。”又说:“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大家快请进到屋里来,外面的天气还冷得很哩。”过了一会儿,有人进来报告说:“禁卫军听说大人要南下,这才发生变乱,他们还说要把南使……”老袁赶紧打断,斥退了他。掉头对蔡元培说:“我现在还没有南下,他们已经瞎闹起来了,要是我已经动了身,还不知他们要闹成什么样?”不等他们说话,又说:“我和大家说话,差点忘了时间,现在夜色已深,想必你们肚子已饿了,不如饮几杯吧。”喝了几杯酒,偶尔听到几声雄鸡报晓的声音。这时,外面报告说,乱兵已经散去,局势被控制住了。老袁应声说:“知道了。”口吻像是皇帝。再喝几杯,老袁请蔡元培等人休息。第二天,蔡元培等人起床,盥洗完毕,用过早点,就见老袁急急忙忙的进来,递交蔡元培一张纸,并说:“蔡先生请看,天津、保定也有兵变的消息,这下可麻烦了!”蔡元培皱着两眉,不知该说什么。老袁又说:“这里的兵变,还没有完全处理好,今天那边又有这种事情发生,教我如何动得了身呢?”蔡元培沉吟半晌,说:“从长计议好了。”老袁退了出去,此后一连两天,再没见他。只是派人送来消息,称日本人准备派兵入京,保卫公使,其他各国公使馆,也是如此。蔡元培有些发愁,就和汪、宋二人商议说:“北京局势这么复杂,看来是不能强逼他离开北京了。”宋教仁说:“这都是他耍的花招。”蔡元培说:“无论他有没有捣鬼,根据现在的情势,只好让他上台,如果他一定要把首都设在北京,也只好迁就他了。只要中国能够统一,还有什么不可以商量呢?”汪精卫说:“鹤卿先生的高见,的确有道理。”傍晚,老袁来了,说保定、天津的变乱比北京还要厉害,希望蔡元培等人把情况汇报给南京,请求南京方面的谅解。蔡元培为人很忠厚,立即照袁世凯说的给南京发电报,说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尽快建立统一政府,能迁就袁世凯的就迁就,总之以稳定大局为重。孙中山接到蔡元培发来的电报,立即和各部部长商议。经过反复讨论,直到3月6日,参议院才达成六条决议,转达给北京的袁世凯:(一)允许在北京就职;(二)袁大总统接电后立即来电报,向参议院宣誓;(三)参议院接到袁大总统的宣誓电报,确认大总统已经上任,同时通告全国等等。老袁看到第一条,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于是3月10日这天,老袁欢欢喜喜地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一部 辛亥革命 10 袁世凯组阁参议院得到袁世凯的誓词电文,便承认他为大总统,同时按照惯例致以贺词。同时提到《临时约法》七章共五十六条,希望大总统能严谨遵守。在最早组织临时政府时,来自全国的各省代表曾讨论形成了一个共四章二十一条的《组织法大纲》,这次停战之后,大家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对大纲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补完善。由于共和政体在中国还没有先例,主要是借鉴美国和法国,花费了大家二三十天的时间,共得七章五十六条,都给北京的袁世凯寄去了。老袁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总统职位,对约法就没怎么在意了。宣誓就任的第二天,他就把约法的全文向社会公布。经过认真的考虑选择,袁世凯想把国务总理一职,交给唐绍仪。只因临时约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总统任命国务委员,必须得到参议院同意。袁总统于是发电报给参议院。参议员们听说任用唐绍仪为总理,很多人都表示赞成,很快就把投票赞成的结果电告了北京的袁世凯。袁总统马上任命唐绍仪为国务总理。唐绍仪也没有推辞,当即奉袁总统命令,由北京到南京,组织内阁。唐绍仪提出修改官制,把原来的九部改为十二部,除外交、内务、财政、陆军、海军、司法、教育七部仍然照旧,把实业分为工业、商业、农林三部,把交通分为交通、邮电两部。各部的设置,当然都没有必然的理由,但南北统一,双方都在想着怎样获得更多的好处,唐绍仪身为总理,不能单顾一方,反而弄得左右为难。于是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多几个部,就多几个部长位置,也许就好处理一些了。这也是唐总理取巧的方法。但刚上任就想取巧,未必就是好事。果然,提议交到参议院,没被通过。参议院讨论决定,实业只分为工商、农林两部;邮电仍归属交通部,不准分离。这样,原来的九个部改成了十个部。3月29日,唐绍仪来到参议院,当然少不了要发表一番演说,然后提交各部总长候选名单,请求参议员们通过。议员拿到名单,只见上面写的是:外交总长陆徵祥;内务总长赵秉钧;财政总长熊希龄;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王宠惠;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交通总长梁如浩等十个总长,只有教育部总长蔡元培与先前相同,王宠惠也算是原来内阁的人物,只是由外交总长变成了司法总长。其余的,一律换了人。段祺瑞、刘冠雄、赵秉钧,完全是袁世凯的心腹,当然是经过老袁授意的。陆徵祥一直无党无派,熊希龄属于新组的统一党。宋教仁、陈其美两人与蔡元培、王宠惠都是同盟会会员。唐绍仪当然也是袁世凯的心腹,但思想趋于进步,那次南下讲和,和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等同盟会会员,相处很融洽,而且到他组织内阁时,自己也加入了同盟会,便有人称他的内阁为同盟会内阁。但是,不仅他是老袁选定的总理,就是其他重要位置上,也都是老袁的人,所谓的同盟会内阁,实在名不副实。经参议院投票表决,只有交通总长梁如浩没被通过,其他的都得到了多数赞同。唐总理于是马上把结果电告袁总统。第二天,袁总统下令正式任命各部总长,只有交通总长无人,暂由唐总理兼任。唐绍仪组阁的任务完成,新政府宣告成立。第一任临时总统孙文,便于4月1日来到参议院,兑现自己的辞职诺言。孙中山听说袁世凯就职,而且唐绍仪内阁组建完成,便亲自到参议院履行辞职诺言。那天,台下座无虚席,孙中山在台上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说。演说完毕,全场掌声雷动。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印交还参议院,参议院议长林森、副议长王正廷,命全院委员长李肇甫接受了大总统印。林议长代表参议院致辞,表示将不辜负孙中山先生和全国国民的厚望,为实现中华民国最高目标而努力。孙中山与议员们一一握手,告别离去。议员们又坐下来开会讨论,表决同意将临时政府的地点,从南京转移到北京。接下来,袁总统任命前陆军总长黄兴担任南京留守,控制南方军队,同时召唐绍仪回京。唐绍仪认为自己不便兼任交通总长一职,提出由施肇基担任该职位,交参议院表决,得到同意。这样,十个部的总长全部就位,唐总理才偕同王宠惠等人,一道启程上北京。只有陈其美曾任沪军都督,醉心杨梅,不愿离开南方,请求推迟行期,唐总理没有勉强。4月29日,参议院各位议员,也联翩赶往新首都。当时,全国基本统一,只有蒙古、西藏两个地方,由于远处边疆,新政府一时无暇理顺。后来,袁总统曾派人送去文书,劝令取消独立、拥护中央。英、俄两国一直对这两个地方虎视眈眈,想把这里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统治两地的活佛、喇嘛,毫无主见,习惯于受外人摆布,仅凭袁总统的一纸空文,能俯首帖耳的听从么?但这些都是后话,暂时不提。袁总统目前需要全力解决的,是内部的管理运作。其中有两件事又是迫在眉睫的,第一是裁兵;第二是借债。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前的革命军,是到处招募而来的,大概有几百万。这时全国统一,战争结束,这些冗兵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更何况袁总统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提防着南方的军队,早一天裁去,他才早一天睡得安稳。但要裁兵,又需要银钱。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差不多是全靠借钱来维持,而且借到手的钱,转眼就花得干干净净。唐绍仪南下组建内阁,南京方面提出,先前所有的欠款,必须由新政府负担。而且当时南京要二三百万,上海要五十万,还有武昌也要一百五十万,都在问唐总理要。说是欠了好久的军饷,实在不能再往后推了。唐总理立即发电报给袁总统,很快得到老袁的答复,多的话没说,只叫他便宜行事。第一部 辛亥革命 11 借款风波袁世凯出任临时总统,知道上台办事情,没有钱是绝对不行的。正当他在为这事犯愁的时候,恰巧四国公使应银行团请求,发函给老袁,表示愿意向中国输出资本。老袁非常高兴,慷慨答应。四国银行肯借给一千五百万,袁世凯如释重负,并把消息告诉唐绍仪。其实,当时南方所需军费开支不过几百万,这一千五百万似乎是多了一点,但有总比没有的好。不过,从这点看,民国的领导人,好像都有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四国银行团乐于借钱,并不是钱多得没地方花,也不是白白的送给中国新政府。他们为自己借出的钱,开出了包括担保、监督、用法等一系列的条件。唐绍仪认为条件太苛刻,就向华比银行商量借款一百万镑。比利时是小国,并无多大财力,但贪图利息,就向俄国银行及四国银行团之外的英法银行联合,借出此款,议定七九折付,利息五厘,以京张铁路的利润作为抵押。唐绍仪接收了此款,付给南京二百三十万两,武昌一百五十万两,上海五十万两,剩下的带回北京。没几天,也用得精光。哪知四国公使发来一个照会,说唐总理违背了袁总统向四国银行团许诺的借款优先权,要求讨个说法。袁总统自知理亏,请求求美国公使代向英、德、法三国调停。美公使答应了老袁的请求,邀了唐总理,同去拜会三国公使。唐总理见了各国公使,只有连连道歉。英、德、法三使先不理会,经美国公使反复劝说,他们才算不计前嫌,只是提出了三个要求:另订日期向四国银行团道歉;财政预算案,应送各国备阅;不得再向别国秘密借款。唐总理被迫一一答应。各国公使又要求退还比国借款,唐总理同样答应了。唐总理接着和四国银行团商议,请他们先在六个星期内借给三千五百万两,以后从6月到10月每月一千万两,共需七千五百万两。银行团问:“过去只说借一千五百万两,现在却要这么多,到底拿来干什么?”唐总理说:“为了遣散军队。”各代表又问确切的数字,唐总理居回答不上来。四国代表就说:“借了钱终归是要还的。贵国借钱连怎么用都不清楚,这就不好办了。除非这些钱的用途由我们来监督,否则免谈。”唐总理还想说什么,四国银行团的人并不理会,竟拂袖而去。唐总理回来告知袁总统,袁总统便默默筹划,暗中派人和日本正金银行、俄国道胜银行洽谈。英、美两国公使得到消息,不免恐慌,当即照会临时政府,表示一切好商量。袁总统也不拒绝,仍委托唐总理前去办理。唐总理把这事办成这样,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老袁有了交代,他躲也躲不过去。就在他准备硬着头皮去和四国银行团磋商之际,恰巧有一个人来帮他卸下了这副重担。那就是财政总长熊希龄,他是湖南凤凰人,被称为熊凤凰,很有才名。他从南京来北京任职,正巧唐总理为借款弄得焦头烂额。唐总理以此事相托付,他明知是个苦差,但职责所在,无法推诿,只得答应。唐总理于是函告四国银行团,乐得一身轻松。熊总长和对方谈判,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居然说动四国代表,答应先付给部分款项,至于大笔借款,还是要等政府遣散军队时才给付,同时,仍需选派外国军官前来监督。外国人要求监督,熊总长并不答应,再三辩论、磋商,最终形成折中方案:双方各派核计员,每次需要用钱时,先由财政部拟份清单,交核计员查核,查对无误后才能向银行支取。这样,银行团答应先付三百万两。没过几天,先是南京留守黄兴,接着是江西、四川等省,均来电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外国人这么做,不仅是监督中国财政,还监视中国军队。熊总长费力没讨好,甚至引来个别人的讥评和咒骂,心中很是委屈,拟了一份电报,发致各省,诉说这样做的理由和苦衷,请求大家的谅解和支持。地方各省长官,接到熊总长的电报,渐渐安静下来。因为他们清楚,目前干啥都需要钱,真要拒绝四国银行的要求,自己是没办法解决问题的。熊总长在发电报的同时,向袁总统提出辞职请求,袁世凯没有准允;此时,地方反对的声音渐渐平息,他又接受了老袁的挽留,与银行团再度磋商。这一次,日、俄两国银行也想来凑热闹。英、法、美、德四国征求中国政府的意见,中国政府有求于人,并不在乎对方是谁,只要能借到钱就行。日、俄参与进来,并不是真心想帮中国,而是早有算计。俄国人提出,这些所借的款项,不能用在蒙古、满洲,似乎这两个地方不属于中国,而是早归了自己;日本也提出借款不能用在满洲,与俄国人的心思相同,只是连俄国人也没放在眼里。美、英、法、德四国当然不答应两国的要求,并且提出:这次借款,发行公债,由本国银行承担,英国为汇丰银行,法国为汇理银行,德国为德华银行,美国为花旗银行,此外的四国银行,及四国以外的银行,都不准介入。日、俄两国哪肯善罢甘休,矛盾一触即发。法国代表适时从中调停,六国各自作出让步,在法国巴黎形成决议。他们正想把决议照会中国,碰巧中国政府先通知银行团,请他们先兑现三百万两的垫款,否则,中国政府将另想别的办法。六国银行团着了慌,立即组派代表去见外交总长陆徵祥,称银行团已经成立,可着手办理借款事宜。此时,陆总长已打探到六国巴黎会议的相关情况,知道他们已经串通好了,对中国极其不利。于是和熊总长秘密商量:只借小款项,不借大款项,以摆脱牵制。见了银行团代表,他们便说:“非常感谢你们肯借钱支持我国建设,但我国欠债太多,不敢再借,只希望每月垫付六百万两,从6月起,到10月止。”银行团代表也针锋相对地回答说:“既然贵国政府不愿再借巨款,那么垫款也不必了。索性连六百万的垫款,也现在还了吧。”陆、熊两位总长不料对方有此一招,立即傻了眼。如此算是跟六国银行团闹翻了。第一部 辛亥革命 12 袁世凯撤换总理陆、熊两位总长没办法,去找唐总理商议。他们来到总理府,看门人却说:“总理到天津养病去了。”两人不禁诧异地问:“哪天去的?我们怎么不知道?”这事实在另有内情。原来,唐绍仪做了总理,认为中国已经实行内阁制,所有重大事务,就应该由国务委员来担负处理。每逢大事,他都要召集国务委员商议,称之为国务会议。但是,各部总长的意见不同,他开了好几次会,内务总长赵秉钧都没来,陆海军总长虽然来了,也不同意他的主张。只有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与唐总理同是同盟会会员,意气还算相投。唐总理对这种状况已经不安,而总统府的秘书等,有什么主张,都需要得到总理的支持和认可,有的就抱怨说:“怎么连总统都成唐总理的傀儡了?”袁世凯的野心本来很大,把总理一职交给唐绍仪,无非是想到他是自己多年的老友,在关键时刻能鼎力帮助自己。唐绍仪虽是老袁亲信,但性格耿介,遇到意见和老袁不同时,免不了要争论几句。日子一久,老袁对唐总理的不满,几乎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一天,唐总理去见老袁,不知不觉又争论起来,老袁居然勃然大怒道:“我已经老了,没用了。我看这总统还是你来当吧。”唐总理猝不及防,当即瞠目结舌,继而踉踉跄跄退出乘车回家。心想干脆辞职,归老田间算了。后又暗想:“我朋友王芝祥,就要来做直隶都督,我还是把这件心事了结再走不迟。”王芝祥,曾做广西藩司,广西独立,任桂军总司令,率兵北伐。唐绍仪南下组阁,在南京见到老友,很是高兴。回京之后,和老袁谈起,老袁答应让王芝祥作直隶都督,并且发了电报召王芝祥进京。过了几天,王芝祥来到北京,唐总理马上带他去见老袁。老袁却说军界有意见,王芝祥不宜做直隶都督,等以后另作安排。第二天,唐总理就接到老袁送来的一纸委任状,令王芝祥返回南京,负责遣散各路军队。老袁还要唐总理亲自签署委任状。唐总理愤愤不平地说:“老袁欺人太甚!这样失信于人的委任状,我能乱签么?”随即将委任状递还来人。接着,唐绍仪得知老袁自己签署委任状径直交给了王芝祥。次日黎明,王芝祥来向唐绍仪告别。王芝祥一走,唐绍仪也很快收拾东西,乘北京开往天津的火车走了。唐绍仪到了天津,立即向北京递交辞职信。他在信中并未多说,只称旧病复发,需要在天津调治,请袁总统另外选人接替自己的总理之位。老袁当即发电慰问,同时派秘书长梁士诒前往天津探视,劝唐总理留任。老袁和唐绍仪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彼此都是做点表面文章,虚予敷衍而已。老袁认为自己已经情至义尽,很快重新任命了总理。袁总统心目中接替国务总理一职的人选陆徵祥,江苏上海人,是上海广方言馆的毕业生,曾任荷兰公使和海牙平和会专使。民国第一次组阁,因他是外交熟手,被召回国担任外交总长。按照《临时约法》,老袁选定他作总理,同样需要参议院讨论通过。当时的参议院,林森告老回家,王正廷改任工商次长,由吴景濂担任议长,汤化龙担任副议长。议员则分属好几个不同的政党。民国初期,影响最大的是革命党,即同盟会。该会的首脑人物是孙中山,任总理,其次是黄兴,任协理,宋教仁、汪精卫都是干事。革命成功,同盟会转变为政党,宣布了九条党纲,以促进大同为最终目标。另有章炳麟发起的统一党、宪友会演化而来的国民协进会、民社,三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前清的文人学士或旧官故吏,后来合并成立共和党。该党也有三条大纲,隐隐与同盟会对峙。当时的人称同盟会为民权主义,称共和党为国权主义。后来,由蔡锷、王芝祥组织的统一共和党,同样有十几条党纲,主张则介于同盟会共和党之间,与两党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参议院中的议员,就是由这三个政党中选举出来的。除西藏尚未选派议员外,议会共一百二十一席,同盟会和共和党各得四十多席,统一共和党相对少些。袁总统提出由陆徵祥担任总理,同盟会极端反对;共和党受袁总统笼络,当然赞成,同时还和统一共和党联为一体,支持袁大总统。结果,陆徵祥顺利接替总理一职。总理换人,前国务委员竟相继辞职。先是交通总长施肇基,他和唐绍仪有亲戚关系,袁总统立即批准。后来是教育总长蔡元培、司法总长王宠惠、农林总长宋教仁、未到任的工商总长陈其美,和唐绍仪同为同盟会党员,袁总统全都批准。财政总长熊希龄,和唐绍仪毫无关系,但也不是老袁亲信,也被获准辞职。袁总统另外拟了一份名单交给陆徵祥,要他提交国会通过。陆总理一看,上面写着:财政总长周自齐;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孙毓筠;农林总长王人文;工商总长沈秉坤;交通总长胡维德。陆总理唯命是从,当即乘坐马车,赶往参议院,开始就职演讲。哪知陆总理善于英语,不擅长国语,一开口就说错话,被人一阵取笑。他竟自下台,勉强把名单取出,交给议长,垂头丧气地出门走了。陆徵祥心里不舒服,请求辞职。老袁不答应,他想了个办法,在家里设下十几桌丰盛宴席,邀请参议员们。议员不敢去,又不敢不去。袁总统派遣秘书长梁士诒亲自去邀请,大家只好一同来到总统府。见众议员到来,袁总统倒也殷勤款待。只是到了就席的时候,老袁却自己踱了进去,只留下梁秘书长等相陪。酒过数巡,梁秘书长申明总统微意,议员们哪里还敢拒绝?只过了一夜,第二天再投票表决阁员,袁总统终于如愿。陆内阁算是完全成立了。陆徵祥那天被嘲笑,未免惭愧,从此不理政务。这样一来,国家大事全都取决于总统府,从前的国务会议,也移到总统府去了。总统的权力越来越大,同盟会会员虽然不满,但被军人所逼,于事无补。第一部 辛亥革命 13 袁世凯制造假共和民国初期,各省军队林立,一个省有几个都督,江南的形势更加混乱。到南北统一,政府移往北京,袁总统就命前陆军总长黄兴留守南京,办理裁兵事宜。并派遣王芝祥作黄兴助理。黄兴领命将有关事情办妥,当即请求撤销自己的职务。袁总统没答应,并派陆军次长蒋作宾前往商量具体细节。黄兴去意坚决,老袁才派江苏都督程德全到南京接收,并令黄兴速去北京,共商大事。当时,孙中山在各省游历,鼓吹民生主义,老袁对此感觉很不舒坦,也一并邀请孙中山进京。孙中山接到袁总统的邀请电报,见辞意诚恳,便乘车北上。刚到北京车站,只见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他正惊讶,不料下了车来,才知下面的人全是首都各界的代表,被组织前来欢迎自己的。孙中山和大家一阵应酬,然后随袁总统派来迎接的委员代表们入城。在老袁为他特别安排的客馆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往总统府拜会老袁。袁世凯热情接待孙中山。两人相见,一个是遨游海外的雄辩家,一个是牢笼海内的机谋家,看起来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第二天,袁总统回访,两人觥筹交错、竭力交欢的情形,和第一天没什么区别。就这样,两人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气氛极为融洽。一天,老袁恳请孙先生出任政府的高等顾问官,孙先生说:“袁公是我国的政治家,一切都比我高明得多。不过,我有一个观点,如果您担任总统十年,练出百万雄兵;我去经营铁路,修它十万公里。那时,我中华民国,难道还愁不富强吗?”袁总统笑着说:“练兵、筑路,都是好事,但又都不容易。现在政府没钱,真是寸步难行啊。”孙先生此时已有几分酒意,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有志去做,未必就做不成。说到钱,我认为可通过全国发行钞票来解决。”袁总统问:“是吗?”孙中山正想说话,忽然有人进来报告,说黄兴来北京了。袁总统高兴地说:“克强也来了,真称得上盛会了!”克强是黄兴别号,与孙中山是第一知交。孙先生听说他到了,也很兴奋,自然是要去迎接的。黄兴到京,得到老袁的优待,也和孙中山差不多。只是两人的性格有所不同,孙中山豪放,黄兴沉稳。一天,在喝酒时,袁总统又盛赞黄兴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黄兴只是淡淡地说:“这只是我们应尽的天职。”老袁请教治国之法,黄兴又说:“我国既然是民主立宪国,就应该赶快制定宪法。我只知道服从法律。至于法律以外的行为,我只遵从民意。”回到住处,黄兴对孙中山说:“我总觉得老袁这人靠不住。为了防止万一,我认为应尽快增强我党的势力。”黄兴的意见得到孙中山的肯定。黄兴于是着手去办,很快就把统一共和党拉拢过来,再加上国民共进会等几个小党,于是,以同盟会为基础的国民党正式成立,时在1912年8月。1919年10月,国民党改为中国国民党。袁总统对孙、黄二人同样怀有猜忌,很想用功名富贵笼络两人。他先授黄兴陆军上将衔,又授孙中山筹划全国铁路权。之后,他又和孙、黄反复商议,拟定八条内政大纲,征得黎副总统赞同,向全国宣布。八条大纲一公布,孙中山以为国家的大政已定,便向袁总统辞行,启程南下。黄兴却有一件大事拖着,不能脱身。究竟是什么事呢?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0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