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霸道——春秋三巨头传奇(全)-9

作者:朱晖 字数:23317 更新:2023-10-11 17:34:30

褒蛮子仗戟而立,一头乱发随风飘散,状如战神。    秦军士气大震,齐声发喊朝晋军冲去。晋军没了主将,吓得魂不附体,不敢应战,丢下满地的战车,四散奔逃而去。    褒蛮子大笑:“我道晋军有多厉害,原来只是银样腊枪头,不堪一击。”    秦军于是将晋军的战车收归己有,继续前进。褒蛮子差军士传报主帅孟明,言:“晋军已被我军杀退,元帅可速上前,无需担心。”(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孟明得报大喜,于是和白乙丙西乞术合兵一处,一同进发。  却说孟明视率军过了上天梯,又过了鬼愁窟,断云峪,堕马崖,落魂涧,(这都什么晦气名字)突然发现前面塞满了乱木,阻住去路。    这时候,峡谷的山风突然停止了流动,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四周越来越重的杀气狂涌而来,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孟明视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糟糕,有伏兵!”    果然,震天的催命鼓声响起,山路两侧的高崖上突然出现了无数的晋兵,黑压压的如同蚂蚁一般,他们用漠然的神色冷冷得看着崖下的秦军,就像再看一群死人。    孟明视的脑袋中一片空白。    褒蛮子呢?他不是在前面开路,说晋军已经被他杀退了吗?    这是从山崖上传来一个声音:“百里将军,你是在找你的先锋褒蛮子吧,不好意思,他在我这里做客呢,你要不要也上来喝杯茶啊,王城一别,咱们恐怕也有十几年没见了吧!”     孟明视抬眼望去,只见发声处正是晋军的帅旗所在,而那说话之人,须发银白,双目炯炯,正是他生平最畏惧的一个人,天下间真正的战神——晋军主帅,先轸。    先轸也不等孟明视回话,伸手轻轻一招,一辆囚车从队伍后面推到近前,只见里面一个大汉全身是血,相貌甚是粗豪,正是秦军第一虎将,先锋褒蛮子。    褒蛮子怒视着先轸,大骂道:“你这个阴险小人,用陷坑对付我,算什么本事,有种的话放了我,和我堂堂正正的打一场!”    先轸冷笑道:“为了抓你,我军可是死了不少将士,就这么放了你,你认为可能吗?”    孟明视叫道:“先轸兄,秦晋两国世代交好,你这么做岂不是太绝情了吗?”    先轸笑道:“这可是你们自己送上门的,送上门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所以说你怪不得我们,怪只怪你们不该来到此处,你知道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吗?绝命岩!就是上天要绝你们命的地方,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命,觉悟吧!”说着亲自擂鼓,高声喊道:“给我放箭!一个都不能放他们走脱!”    箭如雨下,孟明视等人还没反应过来,数百名秦军就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秦军一片混乱。    孟明视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束手无策,前面被乱木阻住去路,后面则是堕马崖落魂涧,万丈深渊,无路可退。他只好命令军士舍弃战车和辎重,从左右爬山越溪突围,逃得了一个算一个。    这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屠杀,晋军一面射箭,一面将无数的山石和点火的柴木从两侧的山崖上一股脑的砸将下来,一时间,山谷下血流成河,大部分秦军不是被柴火烧成焦尸,就是被山石砸破脑袋,甚至被巨石整个儿的从身上碾过去,变成一滩肉饼,偶尔有几个挣扎着爬到山上的秦卒,也迅速被山顶的晋军杀死扔了下来。凄厉的哀号回荡山谷,飞溅的鲜血和焦臭的浓烟混着满天的细雨飘散在半空之中,化作迷迷蒙蒙的猩红色血雾,将整个战场变成了一片鬼域。    可以想见,三万多人被活活堵死在一条山谷里,任人屠杀,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那种绝望、恐惧,是多么令人悲悯。四百年之后,白乙丙的后代战争疯子秦将白起率大军与赵括率领的赵军在古上党地区大战一场,赵军大败,白起将投降的四十万赵军赶进长平附近的山谷里,然后封堵谷口,也是使用石头、弓矢等居高临下攻击,将其全部杀死在谷中,从而造成中国战争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悲剧。从谱系上来讲,赵人应该是晋人的后辈,白起此举,也算是为自己的祖先白乙丙报了当年崤之战的仇——使用的是几近相同的手段!    原来,真实的战争,是如此的残酷。    原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充满了仇恨与屠杀的记事本。     这场屠杀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绝于耳的惨叫声很快变成了断断续续的呻吟和悲鸣,秦军的三万勇猛的将士甚至连武器都来不及使用,就死伤殆尽,战争的结束快得让人有些出乎意料。先轸含笑看着山下堆满了整个峡谷的秦军尸体,心中很是满意,相对于之前让他名震天下的城濮之战,这场战事伤亡小,时间短,成效大,又轻松又写意,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他笑着对身旁自己的爱子先且居道:“看到没有,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杀伤,这就是谋略的重要性了!走,我们下去收拾残局吧,孟明视这小子还在下面等着我们呢!”   孟明视等三帅神色木然的聚在一块巨岩之下,他们眼睁睁的亲眼目睹了整个大屠杀的全过程,他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惨死在晋军的手下,变成了异国之鬼,现在在他们的心中,除了仇恨,还是仇恨。    他们明白,即使他们能幸存下来,但终其一生,恐怕都无法从这一场战争的阴影和噬骨的仇恨中走出来。    先轸顺手杀死了一个旁边被大石压住下半身不断哀号的秦国士兵,结束了他的痛苦,然后眼神平静的看着孟明等三人,就想在看三头刚刚擒获的困兽。    “怎么样,就剩下你们三个了,老夫献上的这场演出,还算精彩吧!”    孟明视鼓掌凄然笑道:“精彩,太精彩了,不过我军三万将士的冤魂不会放过你的,我们主公也不会放过你的,秦晋两国,从此不共戴天,现在,你开心了吧!”    先轸怒道:“这些就不劳你们操心了,你们还是先担心一下你们自己的脑袋吧!”    孟明视瞠目道:“哼,这三颗脑袋,你要拿就拿便是,废什么话!你若不拿,总有一天我们会加倍讨还回来的!”    先轸道:“别急嘛!现在还不是时候,待我先将你们献给主公,羞辱你们一番,自会让你们好好上路,放心好了!”    先轸于是汇集诸将,将三帅及褒蛮子上了囚车,与滑国的辎重玉帛,一并押解到晋襄公大营。襄公穿着黑色的丧服受俘(晋国从此使用黑色丧服),军中欢天动地,三帅强忍眼泪和屈辱,咬碎银牙,褒蛮子心中恼恨,大喝一声:“卑鄙小人,使这等诡计,有什么光彩的!”这一声,就如半空中起了个霹雳一般,一下子盖过了晋军的欢呼声,整个大地仿佛都晃动起来,大家都忍不住掩耳失色。蛮子就呼声中将两臂一撑,麻索囚车竟被震成两半,蛮子双脚一瞪,腾空而起,一把夺过旁边看守士兵的长戈,抡圆一转,十数个晋国士兵顿时身首异处。蛮子并不停歇,飞也似的朝襄公奔去,一路竟无一合之将。    擒贼先擒王,原来蛮子想劫了襄公,以此反转形势。    襄公心中大骇,仓皇叫道:“快快救驾!快救寡人!”    先轸也吓了一跳,忙叫道:“放箭,快给我放箭!”    数百名亲卫们连忙挡在襄公面前,弯弓搭箭,朝褒蛮子一通乱射。    蛮子身中数箭,依然拼死冲了几步,才因失血过多不支倒地。先轸忙拔除配剑,冲上前用力补了几剑。蛮子挣扎了几下,终于再也动弹不得,在血泊中又喘了几口粗气,这才死透。    先轸惊魂未定,又用剑割了蛮子首级,这才全身虚脱的坐倒在地,附着胸口道:“好一个厉害的家伙,可以比得上从前的魏犨了!”    崤之战是春秋时最著名的伏击歼灭战,也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个大型伏击歼灭战战例,在所有史料的记载中,都清楚的表明秦军三万将士除了三帅之外是全部阵亡了的,先秦时期伏击战中能与它媲美的,恐怕也只有三百年后孙膑击杀庞涓的马陵之战了,因此,它对春秋时期军队装备的发展变化、对中国军事思想和战斗形式的发展变化,具有深远影响。而秦穆公也因此学习到了宝贵的战争经验,在秦国之后的所有战役中,秦国再也没有穿过崤山劳师远袭过,而是使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和避开山谷攻击孤立城池的战术。在当时,各诸侯一般野战,并不攻城,因为围困城塞需要大量部队粮食和很长时间,会误了本国农业生产,成功率很低。可是秦国却因为地理的原因,反其道而行,一开始就苦练攻坚,并当成基本战法,开始慢慢的蚕食晋国的边境,所以到了以争夺城池为主要作战手段的战国时期,秦国的攻城战术已经远远的走到了六国的前面。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间就再也没有秦国的对手了,秦国因此得以蚕食三晋,并吞六国,一统天下。(秦国的东出之路被晋国所阻,这种先天劣势,最后却演变成了一种最大的优势,这就是所谓的勤能补拙了。)    反观晋国,他们虽然在此次战役中取得了一时的大胜,却公开破坏了秦晋联盟,改变了原来的战略格局。文公时,秦晋联盟,晋无侧背受敌之忧,且可借秦以增强自己在与楚斗争中的地位,甚至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联合秦国一起灭掉楚国,真正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崤之战却将秦国这个好盟友推向敌方,促成了秦楚联合,将自己置于两面作战的最不利境地。自此之后, 晋在南向与楚作战,同时还必须西向与秦作战,对北部边境地区的控制随之放松,边境外的狄、戎等族,便乘虚进行侵扰,于是就形成了晋国三面受敌的战略局势。其实在当时晋、楚、秦互争中原霸主的三角斗争中,不论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地理环境上,晋、秦之间的矛盾,都不是主要矛盾,而且也没有激化到不得不交战的地步。何况当时秦既没有公开决裂,晋也没有一战而灭掉秦国的力量。晋国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一时之利而惹恼秦穆公这个可怕的对手。因而,站在晋国的立场上, 从战役上说,崤之战是晋国君臣的一次重大胜利;但从战略上说,则是晋国君臣因全局观点不强而造成的一次失误。这次失误在数十年后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那就是晋国由文公好不容易建立起的霸权最终被雄才大略的楚庄王给夺走了。 当然,这是后话。(十九)辰嬴的救赎崤之战的第二天,襄公同诸将带着三帅奏凯而归,他准备将秦三帅献俘于太庙,然后施刑。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大街小巷,晋国上下都欢欣鼓舞,只有一个人,心中十分不爽,这个人,就是晋文公的野蛮媳妇——辰嬴。    文公虽然已经死了,但是辰嬴在晋后宫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个聪明泼辣的新时代女性,不仅赢得了文公的敬爱,也为襄公这个继子所尊重。她的意见,甚至完全可以影响到襄公的决策。    于是,她听说了此事后,就对襄公说:“秦晋世代交好,一向彼此帮助。这次的冲突和误会完全是因为这个三个卑鄙小人挑拨而起的,我老爹恨不得吃了他们肉泄愤,君王你何不把他们交给我老爹诛杀,这样大家就都开心了,秦晋两国就此和好如初,化戾气于祥和,岂不是美事一件!”    襄公心里当然不会指望秦晋两国会将此事当做没发生,和好如初,但是他心里明白,根据秦国的军法:“兵败者死”,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是一定会被秦君处死的,从前的成得臣不也是被父亲放回楚国了吗,最后不还是被楚王给逼死了。所以,反正他们都是死路一条,自己也就不必做这个坏人了,不如就卖个面子给自己后妈吧!    于是襄公答应了辰嬴,命人把孟明三人给放了。孟明三人害怕晋国人反悔,不敢入朝称谢,连夜出城,往西一路奔逃。        却说先轸打完仗回到家中,晚饭刚吃到一半,突然听说襄公把自己辛辛苦苦抓来的秦三帅给放了,当下把口里的肉往碗里一吐,怒气冲冲的直入朝堂,责问襄公道:“主公,我听说你把秦国的俘虏给放了,这是不是真的!”    襄公道:“是的,母夫人请求寡人放了他们,寡人抹不开这个面子,已经答应了。”    先轸气急败坏的当着襄公的面朝地上吐了一口唾沫,跺脚怒道:“兄弟们拼死拼活才抓住这三个Boss,你小子竟然因为女人的一句话就放了他们,纵虎归山,前功尽弃,我们晋国总有一天要毁在你的手里!”    先轸的这个举动真的是失礼了,不但责骂国君,还不讲卫生吐口水(这个就是所谓的唾骂了!),简直没把大老板放在眼里。大家要知道,先轸虽然是功高盖世,但另一面也是功高盖主,这其中的利害可不是说得玩儿的,如果是个成熟精明的政治家,这个时候应该韬光养晦,至少也不应该勃然犯上,台面上大家当然会说先轸是忠君爱国,一时冲动才会如此失礼,可是在襄公的内心深处,一定已经对先轸起了戒心,其实强主和强臣之间的罅隙总有一天会冒出来的,不过冲动耿介的先轸让它提前浮出了水面而已。所以事后晋襄公虽然对先轸的无礼行为并没有迫究,可是先轸自己心中却十分不安,于是他主动辞去了元帅的职务,将自己贬为将军。四个月后,白狄人乘晋国有国丧,起兵侵齐,之后,见晋国无甚举动,就顺便去打晋国,一直攻到箕的地方(在今山西太谷县,一说在蒲县)。晋襄公亲征,把狄兵在箕地打败,下军大夫郤缺斩获了白狄的君主,在这个大局已定的时候,先轸突然独自一人单骑驰入狄军,杀掉数十名狄军士兵后,脱去重铠,以身受箭,最后被狄军乱箭射死,以这种壮烈的自杀式攻击执行了对自己的刑罚。先轸戎马一生,他最后要死也要选择战死疆场这个最有尊严的死法。先轸在遗书中写道:“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放肆而没有受惩罚,怎么敢不自己惩罚自己?所以我借翟人之手自裁,代替君讨。”白狄人敬重于先轸的忠勇,于是将他的头颅恭恭敬敬的送回了军营,只见他的头颅面色红润,就如未死一般。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就这样,天下无敌的一代军事大师先轸就这样壮烈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秦帅孟明视也少了一个可恨而可敬的对手,哀哉,壮哉,痛哉,惜哉!  前面说道襄公被先轸唾骂了一番,心中虽然不爽,但也有些后悔起来,于是立刻派自己的老师阳处父(晋国的新贵,文公末年时由赵衰推荐做了襄公的太傅,长的貌似仪表堂堂,其实“华而不实”这个成语的典故就是说的他。)率领一队人马去追孟明三人。    与此同时,孟明视三人也逃到了黄河边上,过了黄河,就是秦界了。    可是待三人来到河边,极目远望,但见大河滔滔,哪里有半条船的影子。前有大河,后有追兵,孟明视不由绝望的仰天长叹道:“天哪,为什么每次到了这种情节的时候都要搞这么一套:有追兵就必然有河,而且一定没船,而且我们最后一定会被迫跳到河里冲到下游被美女所救,然后展开一段奇缘,是不是这样?导演,老这么拍你烦不烦哪!”    (导演:cut!你们三个想的到美,还美女呢!别做梦了,这出戏的美女都是预备给霸主们的,没你们的份儿!)    孟明视只好再叹一遍道:“天绝我矣!”叹声未绝,芦苇丛中突然驶出一叶扁舟,舟上一个渔翁,一面荡舟,一面唱道:“囚猿离槛兮,困鸟出笼。有人遇我兮,反败为功。”    (导演:江湖闲乐生,你小子怎么又迟到啦,怎么回事?)    (渔翁:拜托,我又要当编剧,又要客串临时演员,我容易嘛我,你又不给我加班费!)    孟明视听这歌声并不简单,连忙呼道:“渔翁渡我!”    渔翁道:“我渡秦人,不渡晋人!”    孟明视大喜:“我们就是秦人啊,快点过来接我们!”    渔翁问道:“你们几个莫不是崤山失事之人?”    “正是我们几个,先生您怎么会知道我们的?”    渔翁笑道:“吾乃化外之人江湖闲乐生是也,只因导演,哦不是,只因与秦大夫百里奚有旧,故来此搭救尔等,你们不要愣着了,快上船吧!”    孟明视等人大喜,连忙跳到船中,称谢道:“原来是吾父旧交,多谢多谢。”    江湖闲乐生刚要答话,突然听到一阵马蹄之声,东岸上一行车队已至,正是追来的阳处父等人。阳处父见小船就要开走,忙大叫道:“将军慢走,且听我一言!”    孟明视可不想留下来听什么一言,忙催促闲乐生道:“不要管他,快快开船!”    闲乐生笑道:“放心,他追不上我们的。”说着竹篙轻轻一撑,小船已经来到了河中央,阳处父追之不及,心生一计,解开自己战车左边的马匹,高声叫道: “喂,我们主公忘了给你们准备车马,特地叫我赶来送几匹好马,请你们一定要笑纳啊!喂,喂,你们别走啊,快回来吧——你快回来,我一个人承受不来,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    (导演:cut!谁叫你乱加词的,还唱起歌来了,五音不全要多难听有多难听,有本事你去参加“好男儿”哪,何必跑来当个什么破演员呢?)    (阳处父:shut up!虽然我长得很帅!但我还是不准你拿我和什么“好男儿”相比较,这对我是一种侮辱! )      孟明视心中暗道:这等主意,哄小儿也不信,亏你说得出来。    于是孟明视立在船头之上,遥望阳处父,稽首拜谢道:“承蒙贵主不杀之恩,我等心中已经万分感谢了,哪里还敢再接受礼物。要是我们回去后能死在秦国,那么我们死也死的光荣;要是我们回去后万一还能保全性命,那末,三年之后,当亲至上国,败君之赐,将所有的这些大恩大德加倍奉还!”    阳处父还想说什么,那只小船哗啦哗啦地,已经越划越远了,只听到那渔翁远远的传来一句清澈的歌声:“江湖一扁舟,闲乐笑忘愁,逍遥从此去,天地任遨游……”(二十)真正的勇者话分两头,我们再说秦穆公得到了秦军三万将士尽皆战死孟明等三帅也被晋国所擒的消息后,内心悔恨交加,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数日之内,头发就花白了一半。    原来,在孟明三帅离开秦国后不久,蹇叔和白里奚已经去世了。    二老去世之日,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    最终,他们还是没能看到自己的儿子归来,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原来,秦东门二老哭师的那一幕,竟然真的是一次永诀。    秦国痛失贤臣,再加上前线传来的秦军全军覆没的消息,无比悲怆的气氛弥漫在秦国上下的心头,穆公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质疑和压力。    他追悔莫及。    是我的错,这都是我的错,是寡人的刚愎自用和急于求成,害死了我秦国的三万忠勇将士的性命,这都怪我,为什么当时我居然没有听进两位老臣的忠言呢?如果三帅也因此而死,寡人到九泉之下还有何颜面再见他们哪……    后来,穆公听说三帅已经被晋国放了回来,这才放下了心中的石头,久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可大臣们为了减轻国内对穆公的不利言论,纷纷提议道:“这次战败,全都是孟明的罪过,依照秦国的军法,一定要杀死他以谢天下。”    穆公道:“是孤之罪也。周朝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 这句话说的就是寡人啊。寡人由于贪婪而使孟明受祸,孟明又有什么罪呢?”    穆公于是素服(穿白色丧服)来到郊外,对着孟明视等人号哭道:“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中这句话太经典了,大家在语文课本里也学过,我就不多加解释了,免得失去其中的韵味。)    接着,穆公恢复了这三个败将原来的官职俸禄,而且更加的厚待他们。而孟明三帅也开始整顿秦军,励精图治,决心一定要将这次崤山之役所有怨恨,让晋国人加倍偿还,秦军三万将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 接着,穆公恢复了这三个败将原来的官职俸禄,而且更加的厚待他们。而孟明三帅也开始整顿秦军,励精图治,决心一定要将这次崤山之役所有怨恨,让晋国人加倍偿还,秦军三万将士的鲜血,绝对不会白流!    最后,穆公召集了所有的文武大臣,对他们说了这篇自我责备的诰辞,名叫《秦誓》,这篇《秦誓》收录在《尚书》里面,不但是《尚书》中的经典名篇和先秦散文的代表作,而且也很能代表秦穆公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念,其全文如下: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兹黄髪,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一人之庆。”    这篇文章很难懂,是因为《尚书》是我国最古的记言历史书 ,所记内容主要为上古的政治大事 ,由古代史官们集体编写而成 ,所以其中的文章所处的时代十分古老,它所用的字眼、词汇、语义和语法结构都是属于殷、商时代的上古汉语系统的,不仅和我们今天的白话文不大相同,就是和我们所常见的一般文言文也不相同。一般的文言文我们通常叫作“古文”,这种“古文”基本上是以战国、秦、汉时代的古汉语作为典范的,但《尚书》中的汉语比这种汉语时代更古,形式更有所不同,所以又比一般的古文更难懂了,我们不妨叫它上古文,这种上古文直译起来非常困难,所以只能意译:    秦穆公说:同志们,快来听我演讲吧,不要再喧哗了,我有重要的话告诉你们!  古人说:人如果随心所欲,就会犯错误,责备别人有什么难的?如果被责备还能虚心接受,从善如流,那才叫困难呢!  我心里最大的忧愁就是:时光如流水,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我现在心里,好后悔啊。  其实只有蹇叔井伯他们这些老臣,才能不顾忌讳给我提意见,而现在的这些谋臣,我虽然很愿意和他们亲近,但现在我认识到应该听那些年老而经验丰富的人的话,那样才不会出错。  强壮勇猛的武士,射箭和驾车都不错,我还是不大满意。而那些说花言巧语的人倒让我疑惑了,我从前太亲近这样的人了啊!是我错了,我本应当去亲近那两个白发苍苍体力衰竭的善良老人的!  我暗暗的寻思:如果有这样一位忠臣,诚实专一而没有别的技能,但心胸宽广能够容人( “宰相肚里能撑船”?)。人家有本事,就像自己有本事一样。别人品德高尚,他的心里就高兴的不得了,忍不住大加赞扬,这才是能容人的好人啊!这样的好人才能保住秦国的人民,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啊!  可是有的人:人家有本事,就嫉妒,就厌恶。人家有品德,就倾轧,就排挤。自己美德不足,又不能宽容别人,用这样的人是保不住秦国的人民,也不能够造福子孙后代的,这样一来事情就搞糟了。  所以说,国家的危险不安,是因为用了一个奸臣;而国家的繁荣安定,却是因为用了一个贤臣啊。    穆公是一个真正的男人,面对失败困难和挫折,他并没有灰心,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在了自己这个君主的身上:是他的贪心和执拗,所以才让他不能接受反对意见,最终造成了这个严重的后果。可以想见,阵亡的秦军三万将士的亲人们会对秦穆公有些什么样的指责、怨言和非难,其实他完全可以将这些过错全推到孟明的身上,然后杀掉他为自己开脱,可是秦穆公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勇敢地承担下了全部的过错和责任。    穆公也是一个真正的勇者,一个人生存于世最重要的就是责任,而穆公就是这么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而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这个世上真正的勇者,而只有这样真正的勇者,才敢于正视残酷的现实,正视可怕的失败,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这样的一个看似平淡的穆公,其实比貌似悲壮的先轸更加难能可贵,因为先轸在面对错误和责难的时候,竟然最终选择了死亡和逃避,这样的“勇者”,骨子里其实只是一个懦夫,他轻率的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和对国家的责任。死亡,其实很容易,难的是像秦穆公一样,勇敢的去直面国内外的各种指责,坚强而执着的去面对一切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使为千夫所指也同样横眉冷对,奋勇向前。(二十一)勇敢的心晋襄公既连败秦、狄的兵,国势大振。因那时许国因晋文公之变重新归附了楚国,于是晋、郑、陈三国便合兵伐许。楚国起兵救许,先侵陈、蔡两国以牵制晋兵。陈、蔡两国被侵,向楚国求和;楚兵又顺便打到郑国,攻打郑国的桔柣之门。晋兵救郑,也先攻蔡国以牵制楚兵。楚兵回救蔡国,与晋兵夹着泜水(在今河南叶县一带)对峙。晋军统帅阳处父(果然“华而不实”)是个胆小鬼,不敢轻易与楚兵交战,便设下一计,派人对楚军统帅令尹斗勃(城濮之战的楚右师统帅,生平最害怕老虎)说道:“你们若要开战,我们可以退兵三十里,让你们渡过河来,早打晚打听您的;要不然就你们退,让我喘口气。我们这么老耗着也是劳师费财,没什么意义。”楚人恐怕晋兵在半渡的时候邀击,就自动退兵三十里让晋兵渡河。阳处父一见楚人中计,就宣言道:“楚兵逃走了!”一面径自班师凯旋归国。(这等班师,丢死人了。)楚兵见晋兵走了,便也只得回国。楚王却听信了太子商臣的谗言,认为令尹斗勃受赂辱国,把他杀死(斗勃曾劝楚王勿立商臣为太子,所以商臣与他结下仇恨,可怜若熬族,又损失了一个重要人物)。所以这次晋楚相争。结果又被晋国占得了便宜。(虽然得的不是很光彩)    这次的事件,还间接导致了一个父子相残的惨剧,原来楚太子商臣这个人,眼睛象胡蜂,声音象豺狼,性格十分残忍,斗勃虽死,他仍然害怕楚王会废掉自己太子的位子,竟然率手下冲入宫中,逼自己的父亲自杀。    成王想临死之前吃一只熊掌,做个饱死鬼。残忍的商臣却连父亲的这个临死的要求也不肯答应,继续逼迫,成王只好自缢而死。    一代豪杰楚成王,死的竟然如此凄凉。穆公听说这个消息后,也是惋惜不已,齐桓、宋襄、晋文,这些和自己同辈的豪杰霸主一个个的离开了人世,人生苦短,时日无多,年迈的穆公的心里不觉空落落的。    自己竟然连晋襄这个毛头小伙都搞不定,百年之后自己有何颜面再见列祖列宗,穆公好害怕拖下去自己再也不能洗雪前耻,于是隔了一年又命孟明三帅以兵车四百乘伐晋,著名的彭衙之战爆发了。    时间:公元前625年春季  地点:彭衙(在今陕西白水县)  人物:1.秦主帅孟明视,副帅百乙丙,西乞术。2.晋襄公亲征,先且居为中军将统帅全军,赵衰为中军佐辅助他(呵呵,总算是升官了)。王官无地为先且居驾御战车,狐鞫居为车右,再加上一个抢戏人物狼瞫。  结局:1.晋将狼瞫带领所部直冲秦阵,力战而死;晋国大兵随杀过去,秦军大败。2. 晋人嘲笑秦国这次所兴的兵是“拜赐之师”。(看来孟明逃离晋国时对阳处父说的那句话已经成了当时的流行语。)3. 这年的冬天,晋、宋、郑、陈诸国又合兵伐秦,夺取了汪(今陕西澄城)和彭衙二邑,用来报复前次彭衙之役秦伐晋的仇恨。4. 孟明三次败在了晋国的手里,秦穆公却还是依然重用他,孟明于是增修国政,重施于民,散尽家财,抚恤烈属,每日操演军士,勉以忠义。晋国的元老级人物赵衰听说此事后赞叹不已,对大夫们说:“秦军如果再一次前来,我们一定要避开它。《诗》说:‘怀念着你的先祖,修明你的德行。’孟明想到这二句诗了,所以他进一步修明了德行,而且从此自强不息,坚持不懈,这样的人太可怕,我们是打不过他的!” 秦军为什么会又败在晋军的手里,道理很简单,兵比人家少,四百乘,根本不够晋国看的,城濮之战时晋国的三军已经有七百乘了,到后来晋国增加到了五军,其军队恐怕已经超过了千乘。但是这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穆公和孟明灰心,反而更加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于是他们卧薪尝胆精心准备了一年,终于又训练出了一支更加强大的秦国军队,公元前624年五月,孟明视再次请求攻打晋国,并希望穆公能亲自督战,孟明当着文武百官发誓道:“若今次不能雪耻,誓不生还。”    年迈的穆公答应了孟明的请求,并道:“寡人凡三见败于晋矣。若再无功,寡人亦无面返国也。”    于是,秦穆公起倾国之兵五百乘,由蒲津关而出,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以后,孟明就下令焚毁全部的船支,穆公问孟明道:“元帅为何焚舟?”    孟明视答道:“此番伐晋,不胜无归,所以我烧毁渡船,自觉后路,以示誓死克敌,有进无退!”(原来项羽的“背水一战”是从老秦那儿学来的。天下无敌的大秦王朝最后就是因为这个“背水一战” 而主力丧失殆尽,从此彻底崩盘,这冥冥之间难道真的有天意?)    秦国的士兵们听了主帅的豪言壮语,也群情激昂,他们齐声高歌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日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无衣》选自《诗经:秦风》,翻译过来就是: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  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    这,就是秦国士兵真正的强大之处,他们没有楚国人的那些充足的后勤补给和强大的武器装备,也没有晋国人的那些精妙的战术谋略和丰富的兵源基础,但是他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他们永不放弃,他们永不言败,他们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可以抛头颅洒热血,这种精神就叫做自强不息,这些人就是秦国人的脊梁,也是中国人的脊梁,而正是我们这些先辈流传下来的这种精神,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一次次的击败异族对我们的侵略和压迫,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就这样,这些同仇敌忾的秦国士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直接攻入晋国本土,没几天工夫,就夺回了上次被晋国抢去的汪和彭衙二邑,还攻陷了晋国的王官(今山西闻喜西)和鄗(jiāo,郊)地,在秦国的哀兵面前,不可一世的晋国军队变的不堪一击,他们纷纷退守城中,任由秦军在自己的国土上纵横驰骋。    秦帅孟明视终于实践了三年前“三年之内,拜君之赐”的誓言。    晋军既然不敢出战,秦军于是从茅津渡过黄河进入南岸崤陵故地(晋国人现在可不敢再在这里搞伏击了),他们决定在这里掩埋在崤之战中死去的三万秦军将士,为他们举行一个迟来的葬礼。    孟明视又回到了这个伤心地,三年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痛苦与纠结,他没有一天不期待着为这三万将士报仇雪恨,这一天,总算被他等到了。    三年了,三年前秦军将士们的哀号仿佛还在他的耳边萦绕,而三年后古道里秦军将士的累累白骨和渗入草根黄土中的点点血痕历历在目,这些无名的战士,就这么凄凉的长眠在这个幽静的山谷里,等待着他们的亲人来为他们收拾骸骨。    三年了,他们终于来了,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与执著,总算没有白费。    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默默的悼念着自己的战友,这是生者与亡者的一次心灵交汇,此时此刻,崤陵的山水作证,我们秦国人绝对不会让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历史,绝对不会重演。    没有人发令,大家开始自发的在山谷里四处收检尸骨,就在崤陵的山坡上为牺牲的将士们堆土立坟,宰牛杀马,举行葬礼。    秦穆公穿上白色的丧服,亲自祭奠,他跪在地上,一面洒酒,一面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孟明诸将伏地不能起,三军将士亦齐声恸哭,哀声遍野。    三年来所有的悲痛,都化作了这一刻的泪水,因为他们明白,无论他们打了多大的胜仗,也无法换回这三万将士的生命了。    这时候,幽静的山谷突然下起瓢泼大雨来,原来哀到极处,连上天都要为之落泪。    大雨下了三天三夜,而这场祭奠仪式也举行了足足三天三夜,直到第三天,穆公才宣布班师回国,而秦晋之间恩恩怨怨,总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两千六百多年后,在公元1993年的3月份,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在崤山附近发现了一处超大的秦人墓地,墓地南北宽3公里,东西长5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这些墓葬均为竖穴方坑墓,单人仰面直肢或侧身屈肢葬,陪葬品为铜带钩或护心镜,经过考古学家严密的考证和研究,发现这些墓葬应该就是崤之战三万秦军阵亡将士的墓地,令人震撼的是,这三万秦人亡灵,竟然如军队列阵一般,排着整齐的队列,头一律朝向西土,将崤函故道西端这一处战略要道堵得密密实实,没有一丝缝隙!仿佛誓死捍卫战场的勇士,即使死掉了,也要在地下继续战斗。千百年来,这条古道上不知有多少波澜壮阔、战马啸啸,也不知有多少秋风瑟瑟、凄风沥雨,横扫六合、金戈铁马,而这些死去的秦人,却如磐石一般岿然不动,一直坚守在这里,令东方六国的军队,终于没能再踏入秦人的领土。    这一片恢宏的秦人墓地,不正是秦国人的烈士纪念碑吗,正是它,见证了大秦帝国一步步走的向强盛和伟大。无论时光的流逝,还是历史的变迁,都丝毫不能抹掉我们那些勇敢而忠诚的先人们在中华大地上留下来的这些点点印迹,而正是这些印迹,让史书中的那些平淡的史实变的生动而感人,也让秦人的顽强、执着和忠诚,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依然能够如此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后人的面前,依然让我们震撼不已。(二十二)迟来的霸业秦国和老冤家晋国打仗,为什么输多赢少,其实说老实话,穆公的战略方针有问题,就像蹇叔和百里奚刚到晋国的时候所说的:秦国目前最大的要务,是发展生产,创建和谐社会;要先平定关中,对西戎诸国德抚力征,以并其地,等独霸西陲之后,然后再紧扼崤涵山川之险,待机东渡黄河,争夺霸权。可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却让穆公渐渐偏离了这个正确的战略计划,而是陷入了到了与晋国的恩恩怨怨之中,白白浪费了几十年的大好光阴。    不幸中的大幸,崤之战和蹇叔和百里奚的去世渐渐让穆公明白自己犯了“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战略失误,于是在击败晋国崤寒封尸后,已经一吐怨气的穆公决定把自己的战略重心从东边转移到西边儿,开始对甘肃宁夏等地的西戎诸国用兵。    我们第一章的时候就说过,秦国的创业史,就是一个不断与西戎少数民族征伐厮杀的历史。秦国的历代君主,都在不断地与这些个彪悍而强大的游牧民族战斗,即使到了穆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在关中地区所能控制的地域也只有岐丰这一片陕西东部地区和山西南部的一小片地盘,而陕西西部和甘肃宁夏地区基本上都控制在西戎诸部落和小国的手里。这些生产落后但民风彪悍的游牧民族,经常突袭秦的边地,抢掠粮食、牲畜,掳夺子女,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所以秦国想有朝一日将自己的势力延伸到黄河以东称霸中原,必须先除去这些心腹之患才行。    在西戎诸部落中,最强大的是绵诸(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国,其王可以说是诸戎的精神领袖,只要能击败强大的绵诸,其他小国家就自然会臣服在秦国的脚下。所以穆公如今第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绵诸王。    作为一代戎王,绵诸王当然也不是个好对付的对手,他很快派出了自己最为倚仗的大臣由余,出使秦国,以此打探穆公的态度和秦国的虚实。    由余这个人虽然生在戎国,但其祖先是晋国人,所以他可以说是个戎化了的晋人,不但会说晋国话,还饱读诗书,绵诸那个乡下地方就属他文化最高,所以深得绵诸王吾离的信任,而得以被重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求贤若渴的秦穆公对于人才有一种出乎寻常的敏锐,他一看到由余,眼睛就亮了,这么好的人才,待在绵诸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实在太可惜了,现如今秦国没了百里奚和蹇叔,正是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如果能得到由余的帮助,对秦国的霸业真是大大的有利。    于是穆公有了挖墙脚的想法。    为了能留住由余,穆公带着他参观了秦国的苑囿和宫室,想先用宫室的华美和里面积蓄的财宝去震撼由余,让他留恋不舍。可没想到由余却不吃这一套,他皱着眉头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是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是让百姓营造的,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    穆公本以为乡下人由余会对他的这些杰作赞叹不已,没想到他居然说出了这种莫名其妙的话,心中不禁有些失望,便问由余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    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仅以小治。及其后世,这些君主们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这样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说了一大堆,由余无非是在提倡“无政府主义”,看来绵诸国应该还处于原始社会晚期,所以他们才会有这种想法。)    穆公最终还是没能说动由余,心里十分郁闷,退朝之后就找来秦国公认的聪明人内史王廖,向他请教道:“所谓‘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现在这个由余这么有才能,寡人十分忧虑,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聪明人王廖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消磨他的斗志,同时我们可以找理由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戎王一定会感到奇怪而怀疑由余,这样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得到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和美女,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这就叫做一石二鸟!”(美人计加离间计,王廖比之后世越国的范蠡如何?看来秦国也不是全然没有智计出众的本土人才。)    秦穆公心想,还是王廖你会玩儿阴谋诡计,寡人自愧不如,于是他说:“good idea,let’s do it !”(好熟的一句话)    于是缪公每天与由余腻在一起,同席而坐,共器而食,向由余打听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戎王本来是派由余来打探秦国虚实的,没想到最后自己的虚实被秦国打探走了,逼哀啊!),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妓,戎王不但笑纳了这些“糖衣炮弹”,并且非常喜爱迷恋,白天听音乐晚上玩女人,整整一年不曾迁徙部落更换草地,结果部落里的牛马因为没草可吃而死了一大半。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可是这个时候戎王已经因为由余久留秦国不再信任他了,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要他不要耽于女色,戎王都不听,穆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心灰意冷的由余只好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穆公大喜,立马升他作了副宰相兼平定西戎工作组总顾问。    万事俱备,平定西戎的工作终于提上了日程,年迈的穆公感觉秦国的霸业从来没有跟他如此的接近过。一百年太短,只争朝夕,他已经浪费了太多太多的青春,这个迟来的机会他一定要把握住。    公元前623年,也就是秦国打败晋国的第二年,秦军以由余之计攻打西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绵诸,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秦穆公乘胜前进,十二个西戎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秦国辟地千里,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几乎将陕甘宁地区全部纳入秦国的控制范围,穆公至此威震西垂,名动天下,周天子于是派召(shào,绍)公过带着钲(zhēng,征)、鼓等军中指挥用的器物去向缪公表示祝贺,封穆公为西陲伯主。穆公又下令:改滋水为霸水,并在灞河东岸(一说今席王街道附近)筑霸城,以彰其霸业。    奋斗了足足三十六年,终于迎来了这个迟来的霸主之位,穆公的心情百感交集,他孤零零的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想起从前的好多好多人:伯乐,九方皋,公孙枝,百里奚,蹇叔,晋惠夷吾,晋文重耳,先轸,夫人伯姬,晋怀圉,爱女辰嬴(怀嬴),还有崤之战中死去的三万将士,这些爱人亲人仇人不是已经去世了,就是身在遥远在他乡,他们的身影不断在他眼前晃动,又不断的飘逝而去。穆公感到兴奋后无尽的空虚汹涌袭来,原来,原来,千秋霸业,不过是一场春秋大梦。(二十三)凤凰台上忆吹萧穆公一生不近酒色,不爱奢华,生活朴素而有规律,他几乎将自己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了秦国富强的霸业中去了,这个世界只有两个人让他最放不下,最舍不得,一个是自己的亡妻穆姬夫人,另外一个人就是自己的掌上明珠,幼女弄玉。(穆公有好多孩子,其中有四十个都是儿子,但只有两个女儿,长女辰嬴早已远嫁晋国,到了晚年只有小女儿弄玉承欢在他的膝下。)    弄玉出生的时候,秦帅百乙丙为表祝贺献上一块璞玉,雕琢之后变成一块晶莹碧透的美玉,宫里那么多的宝贝,没想到年幼的弄玉却独独喜欢这块美玉,每天拿在手里就是不肯放下(有点贾宝玉的意思),穆公便将这个爱女取名为“璧”,字弄玉。要知道,春秋时期女孩子是很少有名字的(有的话也是伯仲叔季等一些表示排名的俗字),取字的就更加少了,而且《诗经》有云:“男儿弄璋,女儿弄瓦”,可见“璧”,“璋”,“玉”这些名字一般都是取给男孩子,可是穆公竟然打破旧俗为女儿起名“弄玉”,可见穆公视爱女如男儿,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弄玉这个天之骄女,不但长得极为美貌,而且聪明无比,有着极高的音乐修养,根本就不需要乐师,就能自成音调,而且曲调优美无比,不似人间之音。(又有点歌坛玉女的意思)穆公便命巧匠将将那块美玉做成了玉笙,也许是这玉材质妙绝,也许是弄玉技艺高超,这个玉笙在她手中,竟能吹出无限美妙的声音,像凤凰的鸣叫一样动听,每次都引得百鸟齐至,蔚为壮观,穆公于是对弄玉更加钟爱,为她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重楼,名为“凤楼”,并在楼前造了一座高台,名为“凤台”。弄玉到了出嫁的年纪,穆公想为她找一个好女婿,他想了半天决定把女儿嫁给蹇叔的儿子秦帅百乙丙,一则穆公一直对自己从前没听蹇叔的话而让三帅受辱于晋耿耿于怀,而百乙丙一生忠于秦国,兢兢业业,五十多岁了还未成家,所以穆公想用这件事补偿蹇家。二则弄玉最喜爱的那块美玉正是百乙丙所赠,这说明他们两个有缘分,也许这桩婚事就是上天的安排?第三个原因是出自于穆公的私心,穆公的年纪也不小了,自己百年之后太子需要这些旧臣的帮助,而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百乙丙正是他可以信任的最好人选。    弄玉虽然几万千宠爱于一身,但是还难逃政治婚姻的安排,这就是古代贵族女性的可悲宿命。在那样的时代,大多数女性是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的,毕竟这就是那个时代惯而行之的普遍规则,但是娇弱的弄玉却出乎常态的坚决不肯屈从于父亲对自己人生的安排,她要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和幸福,所以她决绝的对自己的父亲发誓说:“必得善笙人,能与我唱和者,方是我夫,否则我老死不嫁!”    穆公虽然有些失望,还有些恼怒,但弄玉毕竟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自己已经毁了大女儿的幸福了,他不想再伤害另外一个了,于是他举行了一个叫做“快乐男生”的选秀活动,派人四处寻访善于吹笙的人,可是来的人不是老丑难耐,就是笙吹的乱七八糟,大多数海选就直接被打枪了,连穆公和弄玉的面都见不到。    穆公很着急,弄玉很失望,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长的既帅又会吹笙的“快乐男生”呢? 一天傍晚,弄玉落寞的坐在凤楼上,卷起窗帘,看着满天晚霞,愣愣的发呆。    她幽怨的叹了一口气,取出玉笙,对着夕阳呜呜的吹了起来,夜色渐渐深了,不知怎的,今天百鸟都没有来,四周静悄悄的,世间仿佛只有她轻柔幽婉的笙声回荡在漫天的星空中,晚风拂过她颊边的秀发,清凉如水。    无边的孤独就像这寂静的黑夜,慢慢的将她紧紧围住,一点一点让她窒息。    “知音难求以至于斯乎?”弄玉心中苦叹。    这个时候,她突然听到微风中似乎隐隐约约传来了一缕萧声,与自己的笙声合鸣,声音忽远忽近,不仔细听难以察觉。    弄玉心中奇怪,便停吹细听,那萧声却嘎然而止,只留一缕余音袅袅不断。弄玉临风怅然,如有所失,又呆呆立了许久,直到夜半,那漫天的星光消逝不见,才怏怏的回到闺房,勉强入睡。当晚,弄玉竟梦见凤楼上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耀如昼,一个英俊少年跨着彩凤,翩翩而落。少年对弄玉说:“我叫箫史,乃是太华山的神仙,因为我们前世有缘,上帝派我来跟你结为夫妻。”说着从腰间取出一支红色的玉箫,靠在栏杆上吹来起来,箫声美妙无比,听得弄玉神思俱迷,芳心暗动,于是也拿出玉笙合奏,同时那彩凤也跟着一起舒翼鸣舞起来,笙箫凤三声和鸣,绕梁不绝。一曲既毕,四处悄然,唯有乐声长萦心际,两人还要再吹,弄玉猛然醒觉,梦中景象,宛然在目。    打这以后,我们的弄玉小姐就得上相思病了,箫史的俊美容颜和飒然吹箫的英姿每天萦绕在她的脑海里,再也不能忘怀。后来,关切的秦穆公得知了女儿的心事,就派人到华山去寻找弄玉的这位梦中情人。没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萧史的少年,穆公于是命他吹箫,只见箫史取出赤玉箫一枝,玉色温润,赤红的光芒照得大家睁不开眼睛,一曲奏完,清风习习,彩云缭绕;二曲奏毕,天降百雀,盘旋天际;奏至第三曲,但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息于林际,百鸟和鸣不散,赤龙腾于云端。秦国百姓万人空巷,齐瞻仙景,粉丝们如痴如狂,尖叫不已。箫史的独奏音乐会结束后,穆公大悦,言道:“这不正是我们要找的那位‘快乐男声’吗?寡人决定把女儿嫁给你啦,这世上也只有你这样的神仙人物才配得上她!”    萧史弄玉结婚后,非常恩爱,两人每日在凤凰台上吹箫奏笙,过的好不快活。弄玉在她这个神仙老公的教导和培养下,也变得越来越神,竟然可以几个月不吃不喝(玉女要变成仙女了),终于一天晚上,夫妻两人正在月下吹箫,天上突然飞来一条赤龙,一只紫凤,盘旋不去,箫史对弄玉说:“黄天不负有心人,daring ,你终于修成正果了。如今龙凤来迎,凡间俗世再也不是我们该待的地方了,你跟我一起成仙去吧!”  弄玉仙女舍不得自己的老爸,想跟穆公辞行见他最后一面,箫史反对道:“既为神仙,当脱然无思,怎可再眷恋凡尘俗世,你和你父亲今生缘分已尽,再见只会徒增感伤,有亏仙修,还是快走吧!”于是箫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自凤台翔云而去。(成语“乘龙快婿”典出此处”)    箫史弄玉这个传说出自《列仙传》,故事虽然优美浪漫,但显然是后人凭空臆造出来的,箫史怎么可能是神仙,既是神仙,当脱然无思,四大皆空,又怎会跑下凡来勾引公主,倒有几分像个妖怪,而且这个传说中写的什么“箫声如凤鸣”也纯属胡说八道,凤凰谁也没见过,岂不是随它乱说,再说箫的发明产生于汉代,春秋时哪来的箫可吹!照我看箫史和弄玉,史上应确有其人,不过这箫史肯定不是什么神仙,八成是个四处游荡的流浪艺人,他听说有个弄玉公主喜好音律,便混进宫中做了个杂役,等到夜深人静就跑到凤楼下面用司马相如那一招来吹箫勾引美女,结果弄玉公主果然对他一见钟情,非要嫁给他不可,穆公没办法,只好忍痛割爱把女儿嫁给了他。    这种事情放在现在当然没什么,可是在遥远的春秋时代,当然免不了引人闲话,箫史一个平头百姓,哪受得了这个,肯定又慌又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带着老婆私奔了,按照古籍的说法,他们应该是逃到箫史的老家华山,过起了浪漫的二人世界。现如今在华山还有一个玉女峰,峰头还有一座玉女祠,传说是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一无所获,绝望只好建祠纪念。祠内原供有玉女石尊一尊,另有龙床及凤冠霞帔等物,后全毁于天灾人祸。今祠为后人重建,玉女塑像为1983年重塑,其姿容端庄清丽,古朴严谨。现在的玉女峰上还有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盘等著名景点,据说都是为了纪念我们的弄玉公主来的。    传说虽美,现实恐怕不一定美,一个是娇弱的公主,一个是玩音乐的落魄艺人,待在鸟不拉屎的华山上吃什么,喝什么,都是大问题,没人出钱买专辑,音乐也不能当饭吃!没有饭吃,再浪漫的爱情也填不了两人的肚子,残酷的现实一定会把这种浪漫一寸寸地侵蚀、洗刷,箫史会不会坚守这种虚无缥缈的浪漫,我们不知道,但是,终有一天,天之骄女弄玉公主会发现原来在美丽的浪漫的后面隐藏着如此可怕的现实,她最终会后悔她居然抛弃了比爱情更为珍贵而源自本能的亲情,而伤害了真正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其实,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的才子佳人,那么多的天生一对,我们最终会发现,鲜红如血的爱情,在冰冷铁青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无力,是那么的脆弱。穷小子灰姑娘的故事,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爱情,并没那么简单。尾声:蓦然回首,人生如梦秦穆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爱如珍宝的小女儿,竟然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情,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不辞而别,他派人找遍了整个华山,却杳然无所见闻,这两个人,好像完全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一般,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绝望之下,穆公独自一人来到渭水河畔,轻声吟道: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就是传诵千古的经典名篇《诗经?秦风?蒹葭》了,也只有这首诗,才能最好的诠释穆公此刻的心情。    回宫之后,穆公一夜之间乌发成雪,这个时候,他不再是威震天下的西陲霸主,而只是一个失去爱女的孤独老人。从此,穆公性情大变,开始喜怒无常,接着是意兴萧索,无心国事,然后是幻觉:每个白昼,每个深夜,穆公无时无刻不在呼唤着弄玉的名字,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宁愿相信,并让全国相信,他的女儿是和神仙一起上了天界。可是他骗得了全世界,却骗不了自己的心,他明白这一切其实只是自欺欺人。这时侯,他才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霸业,在失败的家庭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脆弱,脆弱的就像一只风筝,风一吹,就断了,飘的无影无踪,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谁能想到,一生宏图霸业的秦穆公竟然有如此辛酸凄凉的晚景。在弄玉莫名其妙的失踪后,心灰意冷的穆公将国家大事全部交托给孟明视,自己每日待在高高的凤台上,闲看花谢花开,云起云落,蓦然回首,已是沧海横绝,思忆往昔,但觉人生如梦。    在历史中,人们往往留意的只是英雄豪杰们的丰功伟绩,却有多少人看到他们生活中的另一面,又有多少人在乎到一代霸主秦穆公晚年那噬骨的失女之痛,这也许就是所有历史人物最大的悲哀吧!    这样又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621年春二月望日,穆公坐于凤台观月,想到其女弄玉不知何往,更会无期,伥然睡去,梦见箫史和弄玉控一凤迎他前去一同游览清冷彻骨的广寒宫,一觉醒来,就染上了风寒,几日之后,一代霸主秦穆公离开了这个已经没有任何牵挂的世界,心甘情愿为期殉葬者多达177人。也许在撒手人寰的那一刻,穆公的脸上会带出不易察觉的笑意,因为他相信,到了另一个世界,他肯定会见到自己的发妻、爱女,177个追随者,还有百里奚、蹇叔和晋文重耳等老朋友。    那里,他绝对不会寂寞。第三部:雄才大略的南天神鸟——春秋时代的杨过,无敌霸主楚庄王为什么说楚庄王是春秋时代的杨过,因为楚庄王侣具备了杨过的所有优点,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庄王少年得志,年轻英俊:庄王即位时才二十岁还不到,(《国语?楚语上》:“庄王方弱。”韦昭注:“方弱,未二十。”),但23岁时就“一鸣惊人”,灭庸国服群蛮;到26岁时伐宋,获兵车五百乘;到28岁时饮马黄河,问鼎中原;29岁时灭强族若敖氏;33岁时灭江淮群舒,36岁时破陈;37岁时三月内克郑,击败强晋;40岁时举行十四国大会盟,达到其霸业的顶峰;这个英武、刚毅、帅气逼人、天纵英才的少年英雄一生驰骋中原,打遍天下无敌手,大军所向,无与匹敌,他若早生个50年,恐怕连晋文公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样的一个年少英俊的政治天才,比之聪明绝顶的武学奇才杨过,何如?    第二,庄王跟杨过一样,长得帅,却又有些叛逆,他的父亲穆公商臣也是个人生有污点的人(残忍的弑杀了自己父亲成王),这让庄王的性格也带着些叛逆(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但其本性醇厚善良,虽然为了楚国的霸业,庄王数次发动战争,吞并了很多国家,但对于被灭之国,庄王都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即使对于蛮夷,也是相当宽厚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楚国得到各民族的拥护,显示出极大的凝聚力,在广阔的江淮流域,建立成一个强大的王国,中国统一的大业,实际上大部分工程是由庄王完成的。    但是,庄王又并不跟杨过一样锋芒毕露而不知变通,他懂得隐忍,也听的进所有好的意见和批评,晋?石崇《楚妃叹》诗言:“矫矫庄王,渊渟岳峙。”,“渊渟岳峙”这个成语,极佳的诠释庄王如渊深沉,如山耸立的品性德性。    跟春秋时代其他霸主比起来,庄王是最好的体现了“雄才大略”四个字的一位霸主,在这些霸主中,齐桓公是有大略而无雄才,秦穆公则有雄才而无大略,晋文公虽说二者兼具,但是他也曾犹疑过,逃亡途中,他曾爱恋在齐国娶的妻子,贪图安乐,竟忘记重任,放弃理想,不再奋发向前,白白浪费了六年的大好光阴,等到他终于奋发图强,登上霸主之位,却已然年近花甲,还来不及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就离开了人世,这不能说是晋国建国数百年间最大的一个遗憾。惟独楚庄王毕其一生,都在春秋的历史舞台上作了淋漓尽致的表演,恩威并施,让百年来在诸夏(也就是中原诸国)眼里的“蛮夷之邦”楚国,最终得到了周天子和中原诸侯的承认,将“我蛮夷也”的楚变成了“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楚,从此使楚国渐渐脱离了尴尬的“蛮夷”的身份,得以在战国时期能位于“七雄”之列。庄王可以说是春秋五霸中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如果闲乐生是春秋之士,一定最愿意投身在他的麾下,就算做个鞍前小卒也心甘情愿;如果闲乐生是春秋之女,一定最愿意服侍在他的宫内,就算做个宫女小妾也在所不惜。(一)内忧外患公元前614年,楚穆王商臣逝世,他的儿子未满二十岁的侣即位,是为楚庄王。在年轻的庄王的面前,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    1.外有强敌:    晋国的上卿赵盾(赵衰之子,靠老爸留下来的好名声和大帅哥阳处父的帮忙此时已经完全把握了晋国的军政大权,晋襄公的儿子晋灵公已经接近沦为傀儡。)乘楚国主丧未定之机在新城(宋地)举行七国大会,原先归附于楚国的小弟宋、陈、郑、蔡等国纷纷投靠了晋国,楚国的国际地位大大降低。    2.内有权臣:    (1.)潘崇,楚穆王的老师,为穆王争夺王位出谋划策的幕后军师,穆王继位后把自己的太子宫赐予潘崇,让他作太师,主持国家事务。其人阴险狡诈,政治斗争经验极其丰富。  (2.)若熬族成嘉,字子孔,从前兵败自杀的成得臣的小儿子,和他哥哥成大心在穆王时先后担任令尹,成大心去世后,成嘉成为了若熬族的新任领袖,为适时若熬族四大巨头之首。(若熬氏虽然在城濮之战输给了强大的晋国,但其若熬六卒还是被成得臣尽力保了下来,所以此后虽然若熬族和楚王族争斗不断,但历穆公一世,若熬族还能保住权势,在四大家族中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3.)若熬族斗般,字子扬,“三仕三已”、“毁家纾难”,辅佐楚成王27年,帮助楚国东征北战,争霸立业的一代贤相令尹斗榖於菟(字子文)之子,若熬族四大巨头之二。  (4.)若熬族斗越椒,字子越,斗般的堂弟,箭术无双,年轻时曾参加过著名的城濮之战,是当时成得臣的心腹,若熬族的元老级人物,若熬族四大巨头之三。此人野心勃勃,是个极其危险的人物。  (5)王子燮(xiè,谢),王族,庄王太傅,因谋求令尹之职而不得,故对王室不满。  (6.)若熬族斗克,字子仪,庄王太师,若熬族四大巨头之四,公元前635年(楚成王三十七年)晋、秦对攻时被秦所俘,公元前627年晋、秦崤之战后,秦因被晋打败,就释放了子仪,与楚结好。(联楚对晋,有点三国的意思),子仪认为自己有功(一个俘虏,何功之有?斗克这个人好生奇怪!),却得不到重用,故亦对王室不满。  (7.)蒍贾,当年预言成得臣必败的那个十三岁小孩,此时已经是楚国的工正了(工业部部长)。另外,蒍贾也是楚国四大家族蒍氏的大家长,若熬族的死对头。(关于四大家族的问题,在第一部里已经详述过了,这里就略过。)    从以上这些权臣的履历来看,他们大都是在庄王爷爷楚成王时期就开始活跃在楚国政坛上的元老,可以说是庄王叔伯辈的人物,这些人虽然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把庄王这个小毛孩放在眼里,所以他们才敢为所欲为,视王权如无物。    这不,庄王刚坐上王位没多久,连东西南北还没摸清,这些叔叔辈的老家伙们就开始闹腾了,这一年,江淮群舒(群舒,春秋时安徽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的偃姓封国,号称“群舒”。)趁着穆王去世楚国政局不稳,也开始不听话起来,坐楚国群臣头两把交椅成嘉和潘崇亲自出马,跑去平定叛乱。待在郢都看家的斗克原先就对王室不满,这时便趁着郢都空虚和同为愤青(哦,不对,应该是愤老了)的王子燮一齐造起反来,他们胡乱给成、潘二人安了个罪名,瓜分了两家的财产。成、潘二人见老家都被别人端了,当下也顾不得揍群舒了,率大军心急火燎的往郢都赶,斗克和王子燮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先把庄王给控制起来,然后加修郢都城墙,准备抗拒大军回都,另外,斗克还派出几名武林高手去刺杀成嘉。成嘉身为若熬之主,当然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干掉的,他轻易的就挫败了斗克的阴谋,将那些刺客给一锅端了,接着马不停蹄,大军直逼郢都。斗克和王子燮这下子慌了,好在他们还握有庄王这最后一张牌,两人便挟持着庄王往商密(今河南淅川西)一带仓皇逃窜,想在国都之外另立政权,和令尹成嘉分庭抗礼。路上,他们经过庐地(今湖北南漳东)时,受到了庐大夫戢(jí,集)梨与叔麇(jūn,军)的热烈欢迎,两人不疑有它,就大大咧咧的进城去接受招待,结果戢梨与叔麇满脸含笑的招待了他们两刀(这招待果然够热烈),将他们送去见了阎王。戢梨将可怜的人质楚庄王送还郢都,“二子作乱”宣告彻底失败。    在这次叛乱中,楚庄王留给大家的印象只有四个字:懦弱,无能。懦弱的被“二子”控制,无能的看着双方争斗,接着又懦弱的被“二子”挟持出城,最后无能的被战胜的一方接回来。可怜的庄王就像一个无助的小羊羔般任人摆布,谁能想到这个小鬼就是日后那个一鸣惊人,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呢?(二)南天神鸟庄王被送回郢都的第二天,大臣们都聚在朝堂里迎接叛乱后的第一个早朝,他们原以为庄王经过这次的磨难后一定会痛心疾首整顿朝纲,没想到庄王居然迟到了,大家一直等到日上三竿才见到了睡眼惺忪衣衫不整的庄王。    “今次寡人大难不死,真是多亏了列位卿家啊,好在如今已经没事了,所以寡人决定放假七天,开party庆祝,大家一起happy吧,哦也!”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3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