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德恒径直奔书房。桂祥刚用过午饭,正在书房作画,一看他这副模样,不由大惊。虽则平日里对儿子的行为举止有所耳闻,可到底是自己的骨肉,岂能如此被人欺负?急忙问道:"祥儿,快说,到底是怎么回事?""父亲",德恒象找着了靠山,哽咽道,"孩儿一早出门去会朋友,在路上碰到总管李莲英,偌大的路他不走,却说孩儿挡了他的路。孩儿与他讲理,他非但不听,还将孩儿痛打一顿。"说着,德恒便呜呜哭了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好不伤心。"什么?是那狗奴才!你没说你名字?""说了,他不听,还骂孩儿……""别说了!"桂祥越听越气,喊道,"这狗奴才,竟欺负到我头上来了。走,进宫去见太后,让她评评这个理。"慈禧太后爱雨,更爱在雨中漫游。本打算去北海,可李莲英一走,兴致大减。这会正在宫中闲得无聊,一听弟弟桂祥求见,连忙唤了进来。"嗯,恒儿,怎的这身打扮?莫不成坐轿子还摔跤?"看到德恒那副狼狈样,慈禧太后忍不住笑了起来。"太后,不是这回事。恒儿一早出门会朋友,碰上总管李莲英,被他无故打了一顿。""不会吧?"听了桂祥的话,慈禧太后半信半疑道,"他母亲今身子不适,急着回家探母,怎会无故打恒儿呢?""臣斗胆亦不敢欺瞒太后,太后若不信,可问恒儿"。得了慈禧太后的恩准,那德恒便将早上的事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遍。慈禧太后一听,心里顿时不痛快起来,这奴才怎的胆子愈来愈大了,连恒儿也敢欺负!不好好教训一下,不知还会惹出什么麻烦来。想到这里,只听慈禧太后后开口说道:"来人,速召李莲英进宫。"再说李莲英一听这德恒乃是慈禧太后的侄儿,顿时傻了,呆呆地坐在那半天没有说话。"总管,您这是怎的了,莫不成您将那德恒……"刚毅见他这种神色,忍不住问道。"咱家……咱家将他痛打了一顿。""什么?"刚毅一听这话,目瞪口呆道,"总管您怎的将他打了顿,这下只怕……"未等他话说完,李莲英已开口道:"这事该怎么办好?你快给咱家想个法子呀!"刚毅何尝不想想出个法子来,李莲英求他可是他莫大的荣幸呀!但脑子转了半天,也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喃喃道:"总管,小弟……小弟一时也想不出啥法子来。"李莲英顿时象个斗败了的公鸡,焉了下来。刚才看见何首乌时的那股兴奋劲,早已烟消云散。就在这时,只听外面一声高喊:"慈禧太后懿旨:宣内廷总管李莲英,速速进宫见驾!"这个消息,仿佛晴天霹雳,差点没把个李莲英吓得瘫在地上。李老夫人闻讯亦赶了出来:"泰儿,到底是什么事呀,这么急,刚回来就又唤你进宫?""孩儿也不大清楚。娘您就安心歇着,不会有什么事的。"李莲英慌忙掩饰道。"总管您就快点进宫去吧,家里小弟先照应着。"刚毅在一旁催促道。这条路李莲英不知走了多少次,每次他都是趾高气扬、耀武扬威。可这一次却大相径庭,坐在轿子里的他怀里象揣个小兔,惊魂不定。进了屋,看见坐在炕头上、脸色阴森的慈禧太后,李莲英不由得两脚一软,跪在了地上。"奴才给老佛爷请安,不知老佛爷唤奴才来有何事吩咐?""什么事?难道你还不明白呀!"慈禧太后冷笑两声道:"说,今早上你都做了些什么?""奴才得了老佛爷恩准,便急匆匆回家探望老母,没做什么事。"李莲英假装糊涂道。慈禧太后冷冷地说:"你没有瞒我什么吗?""奴才不敢,奴才真的再没做什么事。""既是如此,那好吧。桂祥,你进来。"慈禧太后话音刚落,桂祥领着儿子德恒走了进来。李莲英原想即便慈禧太后知道这事,德恒又不在这儿,一切还不都由自己说,最坏也就是被训斥几句而已。这会一看桂祥父子走了进来,顿时傻了眼。看他这副神色,慈禧太后知道确有此事。不由大怒:"既没做什么事,为何如此神色!""老佛爷息怒,奴才原想这点小事,不说也罢,免得老佛爷您伤着身子。""小事?你想的倒是挺周全的!"慈禧太后怒道:"现在你还有何话可说?"李莲英这才小声说:"奴才急匆匆回家,路上偶遇德少爷,当时他的轿子横在路中。奴才请他让开些,他……一时言语不和,便……""不是这样,他一上来就对我拳打脚踢。"德恒这会儿来了劲。"闭上你的嘴!是我问话还是你问?"慈禧太后喝住德恒,接着说道:"言语不合,你便动手?你瞧瞧将他打成什么样子?""奴才当时不知道他是老佛爷的侄儿,如果知道,奴才斗胆也不敢。不过,当时他……""还敢顶嘴!"慈禧太后一看李莲英仍想狡辩,怒喝道:"越说你还越有礼了!不知道是他,那么换个人你就可以随便打了?平日里宠着你,你竟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来人,与我重责四十棍子!"自入宫以来,李莲英虽则也受过慈禧太后的责骂,还挨过耳光,可哪受过如此重的责罚?看着站在一旁的德恒满脸得意之色,直把个李莲英气得浑身发抖。可有什么办法呢?当下只得趴在地上,"劈啪、劈啪",四十棍子下去,直将个李莲英打得皮开肉绽,满头大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慈禧太后这会方有些后悔了,遂温和地说道:"这下知道苦头了吧,以后还敢不敢再放肆?""谢老佛爷教导,奴才再也不敢了。""恒儿",慈禧太后转脸对桂祥父子说,"这下解气了吧。桂祥,恒儿也有不对之处,你以后也要严加管教!好了,下去吧。"待桂祥父子踌躇满志地出了屋,慈禧太后命人将李莲英抬回房中,又亲自命太医给调治一番。"莲英,今日苦头吃得冤吗?"慈禧太后不无怜惜地说道。"不冤,全是奴才的不是,奴才以后再也不敢了。""你呀!平日里我虽不大管你,但你也该自重些。现在正准备修园子,你万一给我惹出个麻烦来,该如何是好?""奴才知错了,奴才以后一定记着就是。"有太医调治,名药补体,不几日,李莲英便行动自如了。但经此变故,李莲英却收敛了许多。他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天恩愈大,性命愈险,不可不慎!光阴荏苒,转瞬又是一年春天。这日,阳光灿烂,春风煦煦。午后小憩,慈禧太后便带着李莲英等人前往北海,焚香拜佛。北海,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帝王苑囿。原为辽燕京城东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岛,唤瑶屿,且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1179),仿北京汴梁"艮岳园",以瑶屿为中心,修建了大宁离宫,并将金海改称西华潭;瑶屿改称琼华岛,俗称琼岛。至元元年至八年(1264-1271),又先后三次改建,琼华岛一度改称万寿山、万岁山,湖名太液池。到了明朝时,因与中南海区分而称为北海。经明、清历代帝王扩建,成为皇城内专供皇帝游乐的宏大御园。北海与中、南海相接处为一横跨太液池东西两岸的七孔长桥,桥两端石牌坊上分题"金鳌"、"玉蝀",故又称金鳌玉蝀桥。桥为石造,宽两丈、长数百步。桥栏为汉白玉所造,并雕各种花纹于其上,形貌极美。停立桥上,傍倚栏杆,极目望去,绿柳重萌,莲荷满池,白塔倒影,亭榭参差,好不惬意!在桥东端北侧,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这便是迄今已有八百年历史的团城。它最早是金朝在岛上建造的大宁离宫的一部分。元初又修了仪天殿,明时加修围墙,自成一体。整个建筑精巧玲珑,轻盈美丽,宛若镶嵌在玉盘中的一颗明珠。城初为高台,在台上筑城,于南侧设门。上建有佛殿,名承光殿,为元代仪天殿故址。殿内珍藏一尊羊脂玉佛,由大块汉白玉雕成,头顶及衣褶嵌以红绿宝石,光泽清润,堪称稀世珍宝。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羊脂玉佛的左臂上却隐隐有道疤痕。"老佛爷,听人说这羊脂玉佛通身洁白无暇,怎的左臂上却有道疤痕?"待慈禧太后顶礼膜拜后,李莲英忍不住开口问道。慈禧太后久久凝视着那羊脂玉佛,一语不发。她的思绪不由得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英法联军攻陷京城,咸丰帝挈眷匆匆北走热河,京城陷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老佛爷,奴才……"慈禧太后这才缓过神来,叹口气道:"还不都是那些洋毛子干的!想来真是让人痛惜。""奴才不知这回事,求老佛爷饶恕。"李莲英慌忙跪地说道。"瞧你这样,起来吧!出去走走。"停立桥头,但见水光潋滟,杨柳依依,一只翠绿色的鸟儿悠闲地飞翔于天际,宛若天际"留白"中恰到好处的点缀;桥下一片碧水深深的,静静的,清清的,无数的水蛭、小鱼畅游于水中。忽的一条二尺多长的大鱼跃出湖面,鳞片映画出一道弧光,弧光之下泛起一片涟漪。好惬意呀!看着这一切,慈禧太后忍不住仰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就在这时,她的眉头忽的皱了起来。站在一旁的李莲英急忙顺眼望去,只见远处一高大建筑物直插云霄,俯视禁苑。原来是北堂呀,这不早就有了吗?莫非老佛爷又想要……"老佛爷,这外国人也太可恶了,把咱好好个佛像弄个疤不说,又在这建个教堂,真是岂有此理!它建得这么高,宫里有点啥事,岂不都让那些洋毛子瞧了去?""可不是吗!"慈禧太后看看李莲英,不无惋惜地说道,"以前曾让他们搬迁,可就是没个结果。"沉思了好长一会,只听李莲英开口道:"老佛爷,依奴才看,不如借着修园子的机会,让他们搬走算了。""谈何容易呀!"慈禧太后皱眉说道,"中法交涉,好不容易才算了结。一波甫平,一波又起,只恐会再惹出麻烦来。再说了。这北堂情况复杂,它乃是圣祖仁皇帝(即康熙帝)敕建的天主堂,如果现在管堂的教士硬不肯拆,又该如何是好呢?""老佛爷,这洋毛子也并非全不可理喻,您说是吗?"不等慈禧太后回答,李莲英已接着说道:"如果善言相商,就说咱修园子要用这块地,另外觅一块适当的空地与他们,一切搬迁费用由咱出,照情理说,他们没有坚持不迁的道理。"听了李莲英的话,慈禧太后觉着颇有些道理,可转念一想,又觉不妥,李鸿章答应的钱至今还没着落,如果这时提出修园子,岂不是不打自招,于是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现在还不能提修园子的事。再说这搬迁费用又从何来呢?""老佛爷您这就多虑了,依奴才看,这事只要让李中堂去办,保准马到成功。""李鸿章?这话怎么说?"慈禧太后不解地问。再看此刻的李莲英,眉开眼笑,洋洋自得。只听他娓娓说道:"让李中堂办这事,依奴才看有三个好处:其一,他已知道老佛爷修园子的事,不怕泄露;其二,他和洋人多有往来,交涉起来肯定是轻车熟路;其三,这搬迁费用不就几十万两银子吗,让北洋衙门出,不是九牛一毛吗。"一箭三雕,简直太妙了!听了李莲英的话,慈禧太后顿时眉头大展,不由得发出两声得意的笑声,旋即下旨,召李鸿章进京见驾!北堂,位于西苑金鳌玉蝀桥以西,西安大街路南的蚕池口,所以又名蚕池口教堂,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康熙偶感伤寒,旋即转为疟疾,三日两头,寒热发作,颇感困顿。虽遍征天下名医,服药不少,但全无效验。恰在这时,有两名法国天主教士,呈进一种白色的药粉,说是从本国寄的,名为"金鸡拿",专治疟疾,且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康熙帝大为欣慰,当即服用一剂,果然效应不凡,药到病除。于是康熙帝决定在皇城内赏给进药教士宅第一区,作为酬谢。赐第是由康熙帝亲自检阅皇城舆图所选定的,就在西安大街路南的蚕池口。那里有座明朝官人织锦的工场——云机庙。入清之初,大半废弃,但却留下好些当年侧近主臣的赐第,于是康熙帝便挑了一座最好的第宅,改建成天主教堂式样,赏给法国教士,题名"仁慈堂",表示感戴圣祖的仁慈。第二年,法国教士因仁慈堂西侧有一段空地,起意修建教堂,于是上奏康熙帝"蒙赏房屋,感激特甚,惟尚无大天主堂,以崇规制。现住房屋,固已美善;而堂为天主式凭,尤宜壮丽严肃。用敢再求恩赐,俾得起建大堂。"康熙帝接到此奏折后,当即将那块空地恩赏了一半于那教士,修建教学,教堂建成,康熙帝亲赐"万有真原"横匾及长联,命名为"救世祖堂",此即所谓北堂。堂长二十五米,宽十一米,高十米。后来,罗马教皇格勒门十一世借"礼仪问题"而横加干涉教堂命名,故康熙帝于五十九年谕令:"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传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北堂遂作废。雍、乾、嘉时期,清政府都沿用这一禁教政策,因此在北京的天主教堂大多长期处于被封闭、禁用的状态之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被迫与英法等国订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有将"前谋害奉天主教者之时所充之天主教堂、学堂、墓坟、田土、房赔还"的条款。于是,北堂重新落入法国传教士之手。由于蚕池口紧挨宫廷,加之北堂所建钟楼过高,可以俯瞰内城,因此早在咸丰十一年,总理衙门就曾经向法国公使提出过这一问题。谁想法国传教士对此非但不理睬,反于同治四年重新加高扩建北堂。于是,这个问题在大清国朝廷内变得突出了。监察御史朱学驾就曾提出:"近见该夷盖造洋楼,高约八、九丈,登瞰宸图,了如指掌。闻其绝顶,竟可窥其大内,狂悖莫甚于此,……宫禁之外,理宜严肃。"两广总督瑞麟、陕甘总督左宗棠也先后提出此事。但法国公使会同法国传教士,以种种借口周旋,迟迟不做答复。同治十三年八月,同治帝载淳频谕兴建"三海"工程。总理衙门再次致函法国主教田列斯:"至于迁移营造费有所需,中国亦必有代筹之处",打算出钱让法人搬迁。但田列斯却以自己无权做此决定,将此事拒绝。同治十三年九日,同治帝驾崩,兴建"三海"工程也因大臣们极力反对而停止。所以,议办蚕池口教堂搬迁之事,不了了之。你道慈禧太后这会为啥又提起此事?原来,她鉴于光绪帝载湉成年,即将亲政,打算借着重修清漪园的机会,将"三海"也顺带修修,以为将来"颐养之所"。再说李鸿章接到懿旨,内心真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上次李莲英在天津阅兵,提出借款一事,只因购买了军舰,一直拖着。这会慈禧太后召见,能不急吗?风尘仆仆来到京城,李鸿章没急着见慈禧太后,而是先找李莲英,打探消息。"总管上次赴津,多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总管要海量包涵。这点小意思,请总管笑纳。"说着,李鸿章从怀里取出张银票递与李莲英。五万两!李莲英顿时心花怒放,急忙吩咐上茶递烟,随后笑着说道:"中堂真是太客气了,咱家真有点受之有愧呀。不知中堂请安的折子递上去没有?""还没呢!"李鸿章满脸愁容道,"这阵子由于购船,手头紧。太后上次吩咐的事还没办好,我担心……""没关系。这事呆会咱家先替你挡着,不过您可要抓紧些呀!中堂,老佛爷这次把你从天津叫来,又有大事着你去办。""这……"李鸿章一听又有事,脸色更加难看,"不知太后有何事吩咐?"看李鸿章这副神色,李莲英忍不住笑了两声,说道:"中堂不必如此,这事别人去办可能难些,不过中堂您去办,肯定是马到成功。您也知晓,皇上年岁不小了,老佛爷打算归政,就是这颐养之所吗……"。说到这里,李莲英故意顿了一下。"太后不是打算修清漪园吗?""清漪园是要修,不过,老佛爷的意思嘛?",李莲英看看李鸿章,接着说:"是想顺便将三海也修葺一下,就是这北堂的事有点棘手,所以想请中堂您出马交涉一下。"天哪,修清漪园已够受的了,还要修"三海",哪有这么多钱呀!莫不是又打海军的主意?李鸿章一听不由得犯了愁。"好了,中堂,时候也不早了,赶紧去见老佛爷吧,省得又怪罪下来。"储秀宫正间内,朝阳满室。慈禧太后穿一件洋红缎子的旗袍。上罩玄缎小坎肩;两把儿头上簪一朵硕大无比的绢花,丰容盛鬈,望去如三十许人。李鸿章匆匆一瞥,急步上前,下跪去冠,磕头请过圣安。慈禧太后照例有一番行程如何、稼穑丰欠、民生疾苦以及起居是否安适之类的问答,旋即便转入了正题。"鸿章,上次让你办的事,怎的迟迟不见消息,是怎么回事呀?"李鸿章额头上不禁冒出几滴冷汗,语声略带颤抖道:"太后息怒,非臣不尽力,只是……只是因为买了几艘舰船,故而……""怎的这么巧?我一说借钱,你就买了船,难道不能缓阵子吗?"慈禧太后冷冷地说道。"这……",李鸿章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急忙向李莲英递眼色。"老佛爷,李中堂确有难言之隐。上次奴才去天津,他那确有笔款子。不过……当时已与英、德等签约,购买他们的船,怎好中途撕约呢?奴才当时太过兴奋,忘了回禀老佛爷,请老佛爷责罚。""既是这样,那就不说了。鸿章,这事你可得抓紧些呀!"慈禧太后颇有点语重心长道:"皇帝快成年了,我的责任也可以卸一卸了。我时常在想,二十多年的辛苦,总要落点什么才好!""太后所言极是。只要秉力所及,鸿章不敢不尽心。"看看李鸿章,慈禧太后终于吐出了心里话:"这次把你从天津召来,是有件事想与你去办。以前也曾打算将三海修葺一番,只因种种缘故,一拖再拖。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将三海也修修。只是蚕池口的天主教堂,那么高!两宫的动静都在洋人眼里了,实在不妥当。这回无论如何得让洋人搬出去。""微臣知道,法国人早就该搬,早该让他们另选新址。只是这搬迁北堂之事属总理衙门管,臣如果去办,只怕不大合适。"李鸿章唯恐这笔费用又落到海军头上,连忙找了个借口,想推掉。"总理衙门那些人,你又不是不知晓,个个跟洋人打不上交道。不是色厉内荏,便是窝窝囊囊,最有外事才干的还得数你。""谢太后垂爱,只是微臣……""只是怎么?难道又是没钱使唤不成?办海军是件大事,这我岂不知晓?不就是先借用一阵吗!"慈禧太后一下看穿了李鸿章的心事。借一阵?还不是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李鸿章又大着胆子说:"太后,非臣不知好歹。只是办海军,光造船就得上千万两银子;筑炮台、造枪炮、设学堂以及海军官兵使役的粮饷供应又该多少?臣手头实在紧呀。""中法开战,各省军需报销了三千多万;欠下许多洋债,尚要还本付息。你如果没法子,那该怎么办呢?"慈禧太后不悦道。明知没钱,却还要大肆修园,岂不大过荒唐?听了慈禧太后的话,李鸿章还想再争争,可一时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是好。就在这时,只听李莲英笑着说道:"中堂,听人说海军那一发炮弹就要花好几两银子,是吗?""嗯……是这样。""如此说来,咚地一声就是几两,那一天得咚咚出多少银子出去呀?依咱家看,迁北堂也用不了多少银子,你每天不要咚咚地一个劲放,不就省出来了吗?""这……",李鸿章没想他竟出了这么个馊主意,半天方说道:"总管,火药、炮弹是昂贵,可是练兵练兵,不练不打,到时临敌我们岂不是抓瞎吗?"如果是其他人,慈禧太后只恐早就按耐不住了,只是李鸿章乃大清国有功之重臣,第一封疆大吏,因此只得说道:"好了,鸿章,你有难处,这我心里有数。我看就这样吧,你与总理衙门商量着去办。你说怎么样?"慈禧太后已给足了自己脸面,这点李鸿章岂有不知之理?如果再争下去,只恐便没好果子吃了。当下李鸿章点头称道:"臣谢过太后,此事臣一定竭诚办好。""嗯,这事你就多费点心。前阵子有个英国人上了个条陈,说有法子让他们迁走,你可以问问。对了,修园子的事现在还不宜张扬,你懂吗?""臣知道,臣一定不会露出半点风声。"贤良寺位于东安门外的冰盏胡同,由当年怡贤王舍改建而成。建筑恢宏,油廊画栋,钩心斗角,飞阁流丹。春日里百花争艳,绿荫匝地,更显得曲径幽静。等李鸿章回到贤良寺府第,总理衙门已将那条陈送到。上条陈的是个叫郭约翰的英国人,数十年前经英国公使威妥玛介绍,曾与李鸿章有过一面之缘。当下李鸿章便将他约了来。"你为北堂上的条陈,我已看过了,今日里特向你细细请教。""中堂太客气了,怎谈得上请教二字?这事依我看,只有一个办法或者可行,就是在京城里,另找一处合适的地方,照北堂原来的规摸,另造一座教堂,作为交换。"一听这么个法子,李鸿章不由犯了愁:"这法子以前我们曾提过,只是并没有效果呀!""这要看由谁去交涉了。""请法国公使出面可以吗?""不行,不行!"郭约翰连连摇手:"如果这样,法国一定会从中作梗。这事如要成功,只有派人赴巴黎,与北堂所属教会的会长商量,只要他答应,便可以了。"派人去,可派谁呢?李鸿章沉思良久,开口说道:"如果请你去,不知可否?""我虽是英国人,但信奉的是天主教,以教友的资格,代表中国去交涉,估计问题不大。""好,太好了!这事就劳你去一趟吧。"李鸿章忽又想到件事,急忙说道:"这事如果那会长做不了主,要与法国政府去报告,那岂不就麻烦了?""中堂放心就是了,如果真是这样,请德璀琳出面就成了。到时我会从巴黎直接与他密电商议。"郭约翰胸有成竹地道。德璀琳是法国人,现在担任津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李鸿章与他也有交往,深知此人能力不凡,当下便放了心。旋即又郑重叮嘱道:"这次托你去办这事,务须随时小心,相机行事,不要辜负委任。如果事情办成功,我自有酬谢。""是的!中堂尽管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去办。"郭约翰说:"在我离开中国后,旅途中的一切情形,随时会用密电报告中堂。"由于有了郭约翰、德璀琳的鼎力相助,事情进展的颇为顺利。四月二十六日,醇亲王奕譞与德璀琳、法驻京主教樊国梁在天津总督府签订北堂搬迁的五条合同:一、自本年正月初一日,以两年为限,凡北堂、仁慈堂地基房屋及树木等于限内交付;二、应于本年十一月初一将西什库以南酌给三分之二,交北堂主教收管;三、新建教堂大堂,自地至梁,以五丈高为限度,钟楼不得高于屋脊;四、新堂由教士等画图自行和起造,用费三十五万两白银,分十八个月三次交付。五、北堂内所有百鸟堂内禽兽及古董、钟楼内风琴、喇叭,在樊国梁请示教皇之后送与中国。总管将慈禧太后吩咐的事办的有些眉目了,李鸿章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但同时又颇感纳闷,因为合同中的第五条实在让人费解。这法国人这会怎如此大方,将堂内禽兽标本、古董、风琴等物皆送与中国?他哪里知道,就在他紧张与洋人谈判、周旋迁堂之事时,慈禧太后、法国驻北京主教樊国梁进行着一场秘密交易……那还是在李鸿章离京回津后不久的一天。风和日暖、阳光明媚。慈禧太后因为北堂之事有了着落,心情格外的好,一早起来便兴致盎然地摆弄起她那盆茂盛的春兰来。北堂一迁,三海就可动工,接着再将清漪园扩修一番,那时候……。"老佛爷,老虎!老虎!"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喊声,随着喊声,李莲英兴冲冲地跑了进来。慈禧太后正在想着好事,一听"老虎"二字,不由得面色骇然,颤抖着问:"怎的宫里会有老虎?到底是怎么回事?快说!""老佛爷勿惊!不是真老虎,是老虎标本。"看慈禧太后那副神色,李莲英慌忙跪地解释,惊了圣驾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听这话,慈禧太后禁不住长舒了一口气,带着责备地语气说道:"看你那咋咋哄哄的样,到底是什么事呀,至于吗?"看慈禧太后并未发火,李莲英方兴冲冲地说道:"老佛爷,简直神了,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各种各样的东西在那都有标本。您要是能去看看,肯定会留恋忘返的。""说了半天,到底是什么地方你还没说呢!"慈禧太后急着催促道。"北堂内的百鸟堂!"原来,在法国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一位叫达米德的生物学家,他遍游欧洲、美洲以及中国内地许多名山大川,收集了许多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做标本,在北堂之内建了个动物植物博物馆,取名百鸟堂。内中陈列珍禽标本八百余种、昆虫三千多种,还有许多走兽的骨胳和标本。达官显贵、王公大臣们那见过这等玩意,百鸟堂开放之后,纷纷前去参观,莫不惊叹不已。慈禧太后闻讯也为之一动,可她身为大清国圣母皇太后,无论如何是不能到那去的。爱新觉罗皇家信仰的是萨满教,佛教,怎能到信奉上帝耶稣的洋人教堂去!更何况这等事也有伤其尊严。这会听李莲英又提起这事,慈禧太后心里直痒痒:"你是不是也去看了,快说说里边的情形怎样?""奴才昨天去看了。"说着李莲英看看慈禧太后后,见没有责备之意,方接着说道,"里边的东西还真不少,简直让人眼花撩乱、目不暇接。奴才细心数了一下,光蝴蝶标本就有一千多种呢。""这么多呀!"慈禧太后不由得瞪大了眼。"是的,还有印度虎、非洲骆驼、澳洲袋鼠,奴才以前压根就没听说过。对了,那袋鼠标本足有小牛犊那般大小,肚子下有一个天生的大口袋,奴才听说那小袋鼠就装在这口袋里。"慈禧太后哪听过这等事,顿时好奇心大增,连声催促李莲英:"太有意思了!快说,还有些什么东西?"一听她感兴趣,李莲英也来了劲,绘声绘色道:"还有鳄鱼标本,听说是那达米德从美洲逮到的,凶猛无比,是水中的霸王,有时还吃人呢!""什么?"慈禧太后一听吃人,不由得张大了嘴,问道:"这鳄鱼是什么东西呀,怎的这般厉害?"她不知道,李莲英又何尝知道?只听李莲英红着脸说道:"这鳄鱼是什么东西,奴才也不大清楚。听说是一种鱼。不过看它那大嘴尖牙,想必所言不假。"说着,李莲英连忙用两手比划了一番。李莲英随口说说都这般有趣,要是真能去亲眼看看,那该会多有意思啊!只听慈禧太后长叹一声道:"唉,不知道的人都说我活的好,岂不知我连你这奴才也不如!就拿这事来说吧,想去看看也不成呀。""这……",李莲英沉思片刻,忽的说道:"老佛爷,这事依奴才看来,也不难!现在不是让他们搬迁吗,咱何不与他们谈谈,让他们将这些东西留下,给他们点钱了事。到时候,老佛爷您啥时想看,就啥时去看!老佛爷您说呢?"这主意倒是不错!慈禧太后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就这样办!你马上吩咐李鸿章,让他去交涉。""老佛爷,这样不妥。依奴才的主意,这事就不要告诉李中堂了,免得他又向您哭穷。倒不如老佛爷亲自出马,到时将这钱算在搬迁北堂的费用里,神不知鬼不觉,岂不更好?""嗯,有道理!你看这事该找准交涉呢?""现在法国驻京师的主教叫樊国梁,想来找他就行了。"樊国梁一听这事,心想也不错,借这些东西还可多要些银子,当下便电告罗马教皇,称中国皇后有要求,北堂重建,可否将百鸟堂的动植物标本留下?本想去有番周折,谁知很快接到回电:这动、植物标本是世界各地的,为了让中国人了解自然界,愿意将这些标本转让大清国。百鸟堂动植物标本清单呈了上来,罗列如下:第一架各种走兽三十二只;第二架中土各飞禽分六层;第三架外国飞鸟二百零四种;第四架海中珍奇一百一十二种;第五架海中各物九十件;第六架海中虫介七十件;第七架海中物九十件;第八架各色走兽七只;第九架中土蝴蝶四百零四色;第十架中日蝴蝶昆虫五百六十种;第十一架外国蝴蝶虫介二百九十七件;第十二架地中各螺丝五十六种;第十三架虎象熊骨胳鸟卵三十二种;第十四架酒浸各虫蛇十七瓶;注:上悬挂各兽角十四件,共计二千四百七十件。什么海中珍奇、外国飞鸟,慈禧太后哪里见过?看着清单,她不由得笑了起来……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尽管慈禧太后接受李莲英的建议,秘嘱樊国梁办理此事,但李鸿章还是知道了此事。愚弄!这简直是对我李鸿章的愚弄!十一、慈禧给李莲英庆寿大太监李莲英过生日,爱他疼他的慈禧竟传旨:宫中凡品阶低于李莲英的文武官员、大小太监、宫女等皆行跪拜礼庆贺……庆寿的日子,李莲英出足了风头……大凡宫中的人一般都知道,清朝自入关以后,对两种动物最为尊重。一是耕牛,宫中一概不准吃牛肉。但以前太监宫女们多是有令不遵,私下里偷吃牛肉,加之皇上也馋牛肉吃,因此只好马马虎虎。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以来,她为了显示自己恪守祖制、善体民意,规定:凡发现有偷吃牛肉者,立毙杖下。还有一种就是狗。据说是因为他们的老祖宗、摄政王多尔衮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一次中了敌军埋伏,所带军队伤亡殆尽,自己亦难保性命,危急之中潜藏在一堆茅草里,谁想茅草被敌兵点火燃着,由于敌兵未撤,他不敢出来,眼看就要被活活烧死在里面,他的一只爱犬跑到河边,乍开毛,沾上一身水,跑回草堆抖出身上的水。就这样来回奔跑多次,最后终于使得多尔衮死里逃生,活了下来,但那狗却累死了。从此以后,皇宫大内便把狗敬若神灵,不准打杀。由于有了这层缘故,慈禧太后对狗亦酷嗜,宫中豢养极多。其狗多属北京种,间或亦有属司克哀猎犬种者。其中有两头,最为慈禧太后喜爱。一属司克哀之猎犬种,取名"小墨猴",伶俐异常,俯仰坐卧,惟慈禧太后之命是听。慈禧太后命之死,则佯作假死状,模卧于地,非得慈禧太后命令,他人虽百般戏侮,不动丝毫;另一头则为北京种,取名"呆儿",金丝之毛,光亮之目,一见慈禧太后便摇尾乞怜,作喃喃声不绝,因伶俐迥不如前之猎犬,故而称其为"呆儿"。宫中的犬舍,大如楼阁,以白石为地板,建筑很是讲究。狗之衣被,俱为绸制。有官监数人专服犬奴之役,每日带领各犬,往户外环游一周,以操练犬体,又每日为之沐浴一次,以防致疾。照料之周,真可谓天下少有,可谁想饶是如此,还是出了问题。前几日,慈禧太后那只心爱的"小墨猴"忽的茶饭不思。这可把慈禧太后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急唤御医。那御医只会给人看病,哪会给狗看病呀?但又不敢多说,只得开了些补药了事。昨日一早,那狗便一命呜呼。这可把个慈禧太后伤心得要死,一气之下,将那些犬奴、御医统统重责一顿,气是消了不少,可狗死不能复生,因此一直闷闷不乐。就连一向备受宠爱的李莲英也不得不更加谨慎小心,唯恐祸及其身。这日正午,李莲英小心服侍慈禧太后歇了觉,便垂头丧气回到自己房中,躺在床上,抽起了长寿膏(即鸦片烟)。就在飘飘欲仙时,门"啪"地一声开了,只见李三顺急冲冲跑了进来。慈禧太后虽则平日里偶尔也抽几口长寿膏,但对宫里的太监们要求极严,一旦发现有偷偷叨食者,重责不赦。李莲英这会正飘飘欲仙,听得门开了,以为是慈禧太后又来了,慌忙将烟具塞进被子里,转身正要下床请安,却发现原来是李三顺,不由得怒从心生,张口骂道:"你小子是死了娘啦,还懂不懂规矩?""师傅,狗,狗……"李三顺也顾不了那么多,气喘吁吁道。李莲英本就大为恼火,一听李三顺喊"师傅狗",不由得暴跳如雷,给你小子根麦秆你居然当拐杖使了!急步上前,伸手就是四个耳光,顿时将那李三顺打得脸象桃子一样肿,口角殷殷流出血来。"你小子是活得不耐烦了?敢骂起老子来了!""师傅,徒儿天大的胆子也不敢骂您老人家呀!徒儿是说看到了条狗。"李三顺双手捂着脸,委屈地说。"狗又有什么,值得你这般大惊小怪?"李莲英这才消了点气。"徒儿刚才看到了条狗,长得特机灵,老佛爷那条'小墨猴'不是死了吗,徒儿想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