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我的父亲邓小平-3

作者:毛毛 字数:15269 更新:2023-10-11 17:30:09

邓看着杨勇,大声说:“杨勇,怕什么。有什么关系嘛,飞机不是天天来吗?”他接着继续严肃地说:“违犯了群众纪律,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的支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杨勇、张霖之当场承认了错误,立即命令部队进行赔偿,向群众道歉。陇海战役继续进行。由于我军迅速而突然的进攻,迫使敌军赶紧抽调正在追击我中原野战军的三个师回援开封,并调正在进攻淮南的一个军和另两个师增援砀山和徐州地区。刘邓指挥部队,连克杞县、通许、虞城等地,并歼敌一部。当敌军东、西两路援军迫进之时,我军旋即转移到陇海路以北休整。8月22日,陇海战役结束。是役,我军共歼敌一万六千余人,攻克县城五座,车站十处,破坏铁路一百五十余公里。在刘邓精心大胆的运筹下,我军采取出敌不意,长趋纵深,突然袭击的战术,有力地迅速取得战果,并有效地达到了吸引进攻其他解放区的敌军回援的目的。这一战,是以奇袭制胜的一次范例。我军胜利出击陇海路后,国民党军大为震惊。蒋介石迅速在郑州、徐州一线集结十四个整编师、三十二个旅,共三十余万人,欲乘我军未及休整之机,以绝对优势兵力合击我军于陇海路以北山东界内的定陶、曹县地区。敌人来了,分六路大军向我军逼进。为了减轻中原、山东两解放区的压力,刘邓决心“咬紧牙关再打一仗。”刘邓分析:两路相比,西边的敌人比较弱,以集中主力歼灭西路敌人为宜。遂决定进行定陶战役。9月2日,战役打响。西路敌军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我军预先设好的战场。我军集中以四倍于敌的兵力,包围了敌军整编第三师。敌军指挥刘峙急令其他四个师从两个方面实行增援。在我军重击下,敌被围之第三师向南突围,我军全线出击,将其迅速全歼。敌援军一看增援无望,即行撤退,我军迅速转移兵力,又歼援敌一部于撤退途中。     邓小平 第三部分 38、全面内战的爆发(2)9月8日,定陶战役结束。我军以伤亡3500人的代价,歼敌四个旅约17000人,俘虏敌整编第三师中将师长赵锡田。这一仗,连同我军在苏中的胜利,扭转了整个共产党解放区南方战线的严重局势。毛泽东致电刘邓: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解放战争初期的父亲攻克定陶一仗,打得十分勇猛,但是,由于居功情绪滋长,个别部队纪律有些松弛。*治军,向以严格著称。战后,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到会的各级干部均满面春风,没想到,邓政委却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开会不握手!省得打几个胜仗就握手言欢。”这个“不握手”的会议,*治军的作风,使与会者至今难忘。定陶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以其主力新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向定陶、菏泽发起进攻。为避其主力,我军撤出菏泽,主力转入以北的巨野西南休整。敌军得寸进尺,决心不让我军得以休整,于10月初进犯巨野地区。为阻止敌军继续前进,刘邓决定于10月3日开始进行巨野战役。在巨野,我军的对手是全副美械、战斗力很强的国民党军主力军新五军。双方激战四日,毙伤敌人五千人,但我军亦伤亡四千余人,双方打成僵持局面。我军为避免被动,停止了进攻。此役,是刘邓野战军首次与敌军强手较量,虽获小胜,达到了阻止敌军进攻的目的,但亦有经验教训。总结后,刘邓向中央报告说:“我们正准备大踏步的机动,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打!”敌人真是不让我军有一丝一毫的喘息。10月中,敌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王敬久率部又向我军扑来。此次,刘邓决定撇开敌主力王敬久,而寻机进攻从郑州来的孙震的部队。1946年8月,陇海战役开始,这是我父亲(左一)和刘伯承、薄一波等在战前动员大会上。10月29日,我军在山东巨野西北发起鄄城战役。我军撇开强敌,集中四倍于敌的兵力,突然向敌孙震部实施包围和进攻。10月31日战役结束。我军全歼敌军九千余人,不仅歼灭了敌人有生力量,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势头,而且在武器装备上大有收获。真好比大大地美餐了一番,顿使部队如虎添翼。经过四个月的战斗,刘邓大军已从27万人增加到31万人,民兵由60万人增加到74万人,武器装备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奉送”而得到改善,进行大规模运动战也更具经验,全军士气高涨。晋冀鲁豫解放区全区三分之二的地区、二百万人口进行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农民支援战争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大大提高。1946年11月,刘邓作出决定,全区要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再消灭敌军六七个旅。杨国宇当时写道:“刘邓干事,完全是预算好了,才决心干。刘邓他俩向军委报告冀鲁豫战场形势时,提出今后三四个月歼敌六七个旅的计划。没有十分把握他们是不会这样写电报的。”11月4日,*向全区部队号召:再打几个大胜仗。在河北、河南、山东的这一片大地上,国民党也正在调兵遣将,刘汝明集团、孙震集团、王敬久集团,加上王仲廉、孙连仲,已分头部署,各有作战计划,要奔邢台、取邯郸、打通平汉线。刘邓野战军于11月18日在平汉线以东发起滑县战役,用四天五夜,歼敌一万二千人,吸引了王敬久、王仲廉两集团各一部从东、西来援,打乱了敌军北进打通平汉线的计划。而这次战役所使用的战术是极妙的,刘伯承诙谐地说:“我们打法也怪,我们不理会那些伸出来的手,我们从他们的手边擦过,穿过他们的小据点,一下子抱住他们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1946年,父亲(前排中)在邯郸接见军调小组成员时合影为了继续实现打通平汉路的计划,敌军王敬久、王仲廉、孙震、刘汝明部共九个旅五万余人,从滑县并肩北犯,气势汹汹。根据中央指示,刘邓大军决心不顾敌军对我腹地之进犯,实行敌进我进,以主力大踏步前进,向敌后方徐州西北地区实施进攻。1946年12月30日到1947年1月16日,进行了巨(野)金(乡)鱼(台)战役。此役刘邓发挥了高超的指挥艺术。部队连续行军二十余天,辗转二百余公里,出其不意地攻敌后方,共歼敌军一万六千余,缴获大批武器,收复县城九座,迫使敌军紧急回援,又一次粉碎了敌军打通平汉线的计划。这一仗,刘邓指挥得好,各部将领们打得也好。刘邓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各级首长在一个机动战役意图之下,必须预见情况的演变,因势利导,机断行事,努力达成歼敌任务。上述的战役情况如此演变,各级指挥员一般都能在总的意图上,独立自主抓住战机,向胜利方向扩张战果。尤其在战役最后一段向胜利进展之际,各纵队能从各方面向心集中作战,发挥有余不尽之力,故能获得如是战果。战斗时敌人屡战屡败,其狡如兔,不易捕捉。这要各级指挥员在作战中,不单能从自己方面打如意算盘,守株待兔。而应在注视战机进展中,更以自己积极行动的因素去开展战局,走向歼灭敌人。即如何创造敌人的弱点,如何诱敌前进,如何追求敌人,如何兜击敌人之类。……由于机动作战,必须发挥前线指挥员捕捉战机的灵敏性和责任感。而上级指挥员的指挥,预宜以训令(示以任务而不示以手段)方式推出,以便下级机断行事。”我之所以抄下这一大段纯军事上的报告,主要是想以此说明刘邓的指挥艺术。取得战役胜利要靠指挥员高明。但单靠个别指挥员高明是远远不够的,能够发挥每一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每一个指战员的勇敢精神和聪明才智,才是最为高明的指挥艺术。邓小平 第三部分 38、全面内战的爆发(3)1946年结束了,全面内战爆发已有半年的时间了。国共之战,也已越打越激烈了。当然,时局也好,战事也好,都没有按照蒋介石潜心策划的那样去发展,甚至,有一种莫名的兆头,已开始隐藏其中。蒋介石急了。他急派心腹大将陈诚,至郑州、徐州组织“鲁南会战”,调兵五十三个旅三十余万人,向山东南部进攻。为遵照中央命令,扩大战果和吸引进攻鲁南的敌军主力,刘邓下决心于1947年1月24日进行豫皖边战役,也就是二出陇海战役。是役,刘邓野战军在陇海路南北两侧的广大地区机动作战。*亲赴杨勇率领的南集团指挥作战。他和部队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行军、打仗、实施战场指挥。解放皖北亳县以后,邓看到当地群众生活饥馑,立即下令开仓济贫,当地群众顿时沸腾。他们说,国军抢人,*救人……2月11日,二出陇海胜利结束。刘邓大军收复了陇海路两侧的广大地区,歼敌一万六千余人,取得重大战果。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刘邓野战军在冀鲁豫战场,大踏步机动作战,歼敌八个旅,共四万四千余人,收复县城二十五座,放弃县城二十四座,粉碎了敌人打通平汉线的计划,滞留了敌王敬久集团主力,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在山东、苏北的作战。而到同期,共产党的军队,共歼灭国民党军71万人,总兵力上升到160万人,积累了丰富的进行较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充实了武器装备,还建立了炮兵。而国民党,不但损失了71万军队,还未能实现其野心勃勃的战略计划。其用于第一线攻击的兵力,从1946年10月的117个旅,已下降为85个旅。国民党军队虽然还占有总兵力上的优势,但已经丧失了对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的能力。基于这种形势,毛泽东说:“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蒋军四十至五十个旅,这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邓小平 第三部分 39、突破黄河防线(1)经过八个月的时间,国共双方在中华大地上进行了轮番军事较量之后,国民党军十分不幸地丧失了对共产党全面进攻的能力。无奈之下,蒋介石被迫在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上转入守势,抽调兵力对南部战线的共产党的两翼实施重点进攻。也就是,东对山东陈毅部,西对陕北*的中央核心。蒋介石集中了九十四个旅的兵力,准备东西两路进攻,同时强使黄河在花园口合笼回归故道,构成西起风陵渡、东至山东济南的一千公里的“黄河防线”。1947年3月,国民党军三十四个师,二十五万人,分兵几路向共产党的心脏、*军队的总指挥部延安进攻,气焰嚣张地要消灭共产党的首脑机关和毛泽东于黄河以西。在陕北,毛泽东和中央首脑机关只有四个旅一万七千人的兵力和三个地方旅。为了保护中央,为了保存部队,为了把国民党一大部分军队吸引在陕北战场,毛泽东决定,暂时放弃延安。但毛泽东没有离开陕北,而是在黄土高原上和敌人兜圈子、打转转。在山东,蒋军于3月下旬发起进攻,投入兵力六十个旅约四十五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率作战,山东的形势随告危急。1947年6月30日,父亲和刘伯承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十二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向鲁西南进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敌人伸出两个拳,一个击陕北,一个击山东。刘邓的部队在中间。根据中央指示,刘邓决定组织反击战,准备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连续作战,利用敌人在该地区已转入战略防御的机会,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收复一切可能收复的失地并扩大解放区,要有力地配合陕北、山东我军粉碎敌人之重点进攻。刘邓选中的反攻地点,一个是豫北,一个是晋南。3月23日,刘邓所部决心举行豫北反攻。我军连续攻占濮阳等城镇,迫敌调兵北援。我军机智地避开敌人,挥师北上,解放了卫河以北、平汉铁路两侧广大地区,主力逼近安阳、围攻汤阴。敌军追近,我军诱敌深入,然后以预伏之重兵出击。敌军受击南撤,我又乘胜追击,一路歼敌,一路收复城镇,最后攻克汤阴。豫北反攻,于5月25日结束。两个月的时间,刘邓大军活动在豫北广大宽阔的战场上,运动作战。此役,共歼敌四万余人,解放县城九座,扩大了南北一百五十公里、东西一百公里的解放区域,控制了一百五十公里的平汉铁路,战果辉煌。在晋南,陈赓率第四纵队等五万人的兵力,实行晋南反攻。经过一个半月的作战,我军歼敌一万四千余人,收复解放二十二座县城及三百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二百三十余公里的同蒲铁路,彻底改变了晋南局势,有力地粉碎了胡宗南、阎锡山的联防体制,并严重地威胁了进攻陕北的胡宗南的侧背。内战爆发一年以来,刘邓的部队粉碎了敌军多次进攻,并举行了区域性的战略性反攻,解放县城43座,歼敌30个旅,30万人。在进行战争的同时,晋冀鲁豫解放区坚决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广大农民支持我军作战的积极性高涨,24万翻身农民自愿参军,十万余解放过来的敌军俘虏经改造亦加入我军。全区部队总人数由一年前的27万人,发展到42万人,其中野战军由8万人发展到28万人。刘邓在原有基础上,将部队扩大到十个纵队。新建纵队如下: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新亭。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治委员黄镇。第十纵队:司令员王宏坤,政治委员刘志坚。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张霖之。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张才千,政治委员刘建勋。西北*联军:军长孔从周,政治委员汪锋。对于第一年的作战,父亲后来回忆道:“解放战争第一年,我们完成了军委规定的歼敌指标。”他说:“战争开始三个月以后,毛主席就说,只要每个月消灭敌人八个旅,这个仗就肯定能打胜。果然,第一年就略超过一点,消灭了敌人九十七八个旅。这个时候,毛主席就说,仗肯定能胜利。在二野地区来说,完成了分配给的份额,可能还超过了一点,总算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全国的努力,有二野的份!”这只是几句简单的回忆。其中,则是包涵着一年间连续不断的作战,包涵着多少思虑和心血……1947年年中刚过,中华大地上的战争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而且带有根本性的变化。一年战争的结果:国民党方面,总兵力从430万减少到370万,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下降到150万。其重兵深陷于陕北、山东两个战场,而中间地区的兵力十分薄弱,形成了一个两头强、中间弱的战争布局,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哑铃形”的布局。蒋介石,已丧失了大举进攻的能力。共产党方面,总兵力从127万增加到195万,其中正规军由61万发展到100万以上。我军在陕北、山东使敌人的重点进攻受挫,在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已转入局部反攻。毛泽东还是带着一支小小的部队在陕北的大山中与蒋介石进犯的大军周旋。他和中央的险境还未摆脱,但在他的脑海中,已开始进行开展战略反攻的运筹。*中央的战略部署已经形成:——刘邓野战军南渡黄河,向中原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陈毅、粟裕野战军与刘邓协力击破蒋军顾祝同系统。——晋南陈赓部与陕北两军协力击破敌胡宗南系统。邓小平 第三部分 39、突破黄河防线(2)——刘邓过黄河后,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机动,经略中原。——总的战略意图是,决心不待敌人的重点进攻全部被粉碎,不待我之总兵力超过敌人,立即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转入战略进攻,以敌人兵力薄弱的中原地区为主要突击方向,实施中央突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战略上,黄河,也是一道天然屏障,被蒋介石趾高气扬地称为足抵四十万大军。刘邓,要率领部队,跨过黄河去。刘邓,把强渡黄河的地方选在山东西部张秋镇至临濮集一百五十公里地段。6月3日,中央命令刘邓于6月底突破黄河防线。刘邓大军立即开始进入渡河前的积极准备阶段。第一,普遍进行大反攻的形势教育,开展大练兵运动。第二,采用一切方式,加紧修造船只,必须于渡河前准备好大小船只三百条,同时加紧组织训练水手和船工。第三,刘邓发布战役作战命令,发布战术指导命令。渡河前夕,刘邓十分繁忙。邓去部队,检查工作,并告诉他的部队: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高潮已经临近,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基本成熟。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极其有利的时机,不待我军总兵力超过敌军,也不待敌军的重点进攻被粉碎,立即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不让敌人有喘口气的机会。他说:我们应当把战争推到蒋管区去,不能让敌人把我们家里的坛坛罐罐打烂。他说:我们晋冀鲁豫区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大战场。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就愈有利。6月30日晚,刘邓下令,正式发起渡河战役。一夜之间,刘邓大军四个主力纵队十二万余人,在一百五十公里的地段上突破天壑,强渡黄河,踏上了黄河以南的土地。国民党军的“黄河战略”,顷刻间便灰飞烟灭矣?×醯舜缶慷苫坪樱铱酥泄嗣窠夥啪傩姓铰苑垂サ男蚰弧?nbsp    邓小平 第三部分 40千里跃进大别山(1)刘邓大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令人闻之耳热,思之心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不禁叫道:“这简直是惊人的事件!不亚于当年法国‘马其诺防线’被攻破!你们(指国民党)花着平均每月三千万银元的美援军费,使用着世界上头等的美械装备,竟然一枪不发,号称足抵四十万大军的防线被人突破,国军力量,日见式微!”蒋介石急了。他亲自飞到郑州,召开作战会议。蒋介石命令,以王敬久指挥十四个旅的兵力,死守郓城、菏泽、定陶,并以各路军马齐头并进,逼迫刘邓背水一战,置于死地?”乘髡剑吮掖蠹伞5乘剑茨苁谷松鲇赂野俦丁5怂担骸拔颐蔷蝗パШ拧T诙源赖奈侍馍希颐侵荒苡幸恢盅≡瘛N湃嗣窭妫颐且嫦氯ィ玫腥巳ヌ坪樱绷跛担骸按耸辈淮颍问保俊?刘邓决定发起鲁西南战役。刘邓大军迅速运转,坚决出击。7月8日,一纵攻克郓城。7月10日,二纵收复曹县,六纵攻克定陶,三纵进至郓城东南。这样一来,十日之间,刘邓大军已在黄河以南开辟了广阔的战场,摆脱了背水作战的危险局面。经过一系列的战斗,敌王敬久主力在我军南部巨野至金乡一线,变成了一条孤立的一字长蛇阵。这时,敌军认为,我军不是回头吃菏泽,就是向前打济宁。万万没有想到,刘邓大军已经以隐蔽果敢的动作,直扑王敬久的长蛇阵,于7月13日,迅速将敌军三个师分割包围。为了避免敌军作困兽之斗,刘邓决定,改四面围攻为“围三阙一”,迫敌向*围。14日,向*围之敌被我全歼于预设阵地。至此,敌王敬久部已大部为我所歼,仅剩一个半旅,为我包围在羊山集。羊山集之敌,虽仅一个半旅,却是王敬久的精锐之部,我军久攻不下。中央军委给刘邓来电,指示对羊山集之敌,如确有把握,则攻歼之,否则,立即集中休整十天左右,不打陇海,不打新黄河以东,亦不打平汉铁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中央是不想延误我军南进的计划。刘邓在思考。邓说:攻羊山的部队不能后撤!刘说:蒋介石送上来的肥肉我们不能放下筷子!刘邓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7月27日,我军对羊山之敌发起总攻,激战一天,全歼敌六十六师。当时任二纵队司令员的陈再道将军曾对我万分感慨地说:“羊山集这一仗,是我打得最艰苦的一仗!牺牲的战士最多!”至此,经二十八天的连续作战,鲁西南战役结束。刘邓以十五个旅的兵力,歼敌四个整编师师部及九个半旅共六万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和各种火炮八百七十二门,并调动了敌人七个整编师十七个半旅驰援鲁西南。刘邓之师,好似一把出鞘的利剑,彻底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而此刻的*中央,也已作出了更加完整的战略反攻计划。——刘邓,向大别山地区进击,在长江以北的鄂豫皖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陈(赓)谢(富治),自晋南强渡黄河,在豫陕鄂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陈(毅)粟(裕),在豫皖苏边地区实施战略展开。——以上三部的任务:挺进中原,在中原地区以“品”字形阵势,相互协力作战,机动歼敌,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中央部署后,各路兵马遵令行动。整个的战场形成了一盘布局完整的棋,而每一个棋子,都按照统帅部的指挥统一行动。这是一盘完整的战棋,是一盘活跃机动的战棋。大别山,其主要部分在安徽境内,地跨湖北、河南,由西北向东南,把北部的华北大平原和南部的江汉平原分割开来。大别山,峰峦重叠、山势险要。那莽莽苍苍的山岳丛林,那崎岖蜿转的山野小路,构成了极其复杂的地形。父亲曾这样描述过大别山:“中原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正当敌人的大门,其中大别山是大门边。”他说:“中原形势决定于两个山,一个是大别山,一个是伏牛山,敌人最关切的还是大别山,它比伏牛山更重要。中原要大定,就要把大别山控制起来。”他说:“大别山是一个战略上很好的前进基地,它迫近长江,东面一直顶到南京上海,西南直迫汉口,是打过长江的重要跳板。”他说:“大别山,敌人必争,我也必争!”中央指示刘邓,进军大别山,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斗争;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要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中央并具体指示,刘邓抓紧时间休整至8月中旬,尔后出击。刘邓的部队,太需要喘一口气了,哪怕是稍稍地喘一口气呀!可是,蒋介石不让他们喘息,战机也不容他们喘息……自从刘邓大军南渡黄河以来,阴云,一直像一个巨大的镬盖,笼罩在天空。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断。接着,天河又像开了口,突然间暴雨如注,下个不停。黄河,开始涨水了。站在黄河堤上,一眼望去,只见浊流汹涌,波涛连天。天公不作美,人心则更歹毒。     邓小平 第三部分 40千里跃进大别山(2)蒋介石,要由开封决开黄河大坝,用黄河之水来把刘邓赶回黄河以北。一旦黄河再次决堤,这十几万大军,这河边数百万人民群众怎么办?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图为胜利到达大别山后,我父亲在干部大会上讲话在野战军指挥部的作战室里,刘伯承说出一句话:“忧心如焚!”当时的情况的确万分危急,的确令人心急如焚!四十多年后,父亲曾对我们说过:“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危难险情真是一波接着一波。正在刘邓部队进行休整,准备于8月中旬出击的时候,他们收到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一个三个A级(最急的)极秘密的电报。父亲告诉我们:“毛主席的电报很简单,就是‘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只有我和刘伯伯看了这份电报,看完后立即就烧毁了。当时,我们真是困难哪,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说完后,父亲又重复了一句:“当时,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说这话时,一向不大形露感情的父亲,声音都略带梗塞了……刘邓打过黄河,一是实现战略反攻,一是吸引和歼灭敌人,更重要的就是要减轻陕北、中央和毛主席的困难处境。黄河涨水,没什么可怕;蒋介石要决堤放水,也吓不倒刘邓。本来,刘邓还考虑再打几个仗,再就地歼灭一些敌人。但是,中央困难,刘邓便义无返顾地、不顾任何困难地提前尽早出击了。8月6日,刘邓下达预备命令,决心提前结束休整,立即执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父亲和刘伯承到达大别山后的合影收到刘邓电报后,中央于8月9日、10日连续复电,指出刘邓的“决心完全正确”,并指示:“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刘邓指示部队:勇往直前,决心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坚决勇敢地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战略任务。1947年8月7日,刘邓命令部队从鲁西南的郓城地区挥师南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战略进军开始了。在鲁西南地区,蒋介石亲自坐镇开封,调集了五个军事集团30个旅的强大兵力。为了实行突破,刘伯承巧设神机,以一部在黄河边佯动,造成北渡声势;一部向西破击平汉铁路,切断敌之交通;一部向西直出信阳,作出挺进桐柏山的姿态。正当敌军迷惑不解、判断不清之时,我刘邓大军主力,分成左、中、右三路,突然甩开敌军,从敌人还未来得及造成的合围圈口一举突破,开始了向大别山的挺进。8月11日,刘邓主力跨过陇海铁路,向南急进。不日,部队到达了黄泛区。在8月的酷热中,刘邓,手拄着棍子,脚踩齐膝深的污泥,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走一脚拔一脚地,和所有的指战员在黄泛区*同跋涉。在刘邓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下,整个野战军,以最快的速度,于8月18日全部徒涉过了黄泛区。过了黄泛区,刘邓大军主力立即直奔沙河,冒着敌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架设浮桥,胜利渡过沙河。到了这时,蒋介石方才如梦初醒,察觉了刘邓大军南下的战略意图。这时,再要组织大规模的封锁拦截,已为时晚矣!据说,美军顾问组的魏德迈将军在8月24日离华前,曾对蒋介石直言不讳地说:这一个月来,我在中国看到了什么呢?看到*一枪不发而攻破了足抵“四十万大军”的东方“马其诺防线”。他们28天连续战斗,消灭了“国军”九个半旅。说他们“西窜”,实际他们在南进;说他们“失踪”,实际他们在反攻!魏德迈生气,蒋介石也生气。一气之下,蒋介石到庐山养病去了。过了沙河后,刘邓部队抓紧这难得的瞬间休整了一天。邓政委向全部队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部队进一步轻装,把一些笨重的武器车辆埋藏或炸掉。刘邓大军,要以更快的速度,向大别山直进。过了沙河,前面又是汝河。8月23日,第一、第二纵队渡过汝河,第三纵队进抵淮河。当野战军指挥部和六纵到达汝河边时,敌人已强占了渡河地点南岸渡口。这时,前方,敌军部队用强大的火力正在阻击;后方,尾追的敌三个整编师已距离不到三十公里;上方,敌人的飞机接连不断地实施狂轰滥炸。我过河部队一再受阻。在这万分险恶的关头,刘邓肩并肩地来到汝河前线。“刘邓首长来了!”全军上下一派振奋。邓用一贯简练的语言说:“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打过去!”刘一改平时温儒的风格,提高嗓门坚定地说:“狭路相逢勇者胜,从这里杀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刘邓的到来,刘邓的决心,刘邓的命令,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使指战员们勇气倍增。天刚微明,六纵开始实施强渡。战士们冒着敌人猛烈的阻击火力,踏着浮桥,杀出一条血路,冲过河去,突破了敌人的汝河防线。过了汝河,刘邓大军又要直面淮河!8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时分,河深水急。刘邓大军到来之时,正好上游刚刚下雨,河水上涨。敌人追兵先头已距我仅15公里,如两天不能过河,我军将被迫背水作战。无桥,无船,河面又宽,这七个旅十几万大军,怎么过去?在指挥部里,刘邓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邓小平 第三部分 40千里跃进大别山(3)邓提议:“伯承先行指挥渡河,我和李达在后指挥部队阻击。”刘果断地说:“政委说了就是决定,立即行动。”刘伯承到了河边。有的干部报告说:“淮河不能徒涉。”真的不能徒涉吗?刘伯承登上一只竹排,手持一支竹竿,提着马灯,全神贯注地探测水深。不久,刘伯承捎回口信,水不太深,可以徒涉?√炜炝潦保铀挚纪顺保媸翘齑土蓟∥揖Ь蚵恚⒓纯脊印?先期过河的刘伯承,在南岸的山头上看着这壮观的渡河场面,微笑了。事后,他说:“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到8月27日,刘邓野战军全部渡过淮河。说来事情也真巧,我军刚一过完河,河水突然骤涨了起来,上游又下来了洪峰。敌军的大路追兵到了河边,看着刚刚远去的刘邓大军,只好“望河兴叹”了。这种经历,父亲牢记在心,有一次,他谈起过淮河的情景,对我们说:“那一路真正的险关是过黄泛区,过淮河。过淮河,刘伯伯去探河,水深在脖子下,刚刚可以过人。这就是机会呀!我们刚过完,水就涨了,就差那么一点点时间,运气好呀。以前,从来不知道淮河能够徒涉,就这么探出条道路来了,真是天助我也!好多故事都是神奇得很。”过了淮河,这最后一道天险,刘邓野战军,进入了大别山地区,胜利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国民党和共产党逐鹿中原,这第一步,共产党抢先了。     邓小平 第三部分 41逐鹿中原(1)“得中原者得天下”,这是古来就有的道理。因此,欲问鼎江山,必要逐鹿中原。对于这一场中原逐鹿之战的艰巨和重要性,刘邓心里是雪亮雪亮的。刘邓到了中原,但未必能立足于中原。刘邓率军到达了大别山,也并不等于说就能够立足于大别山。*一到大别山,便于8月27日以*中原局的名义发出指示:一.要求全体人员全心全意地、义无返顾地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兄弟兵团配合,全部控制中原。二.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苦斗争的过程,必须大量歼灭敌人和充分发动群众,才能站稳脚跟。因此,应切勿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每一具体任务。三.应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的把握。四.应向全区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我们的口号是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解放中原。五.军事上最初一个月内,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领城镇,肃清土顽。争取打些小仗,熟悉地形,习惯生活,学习山地战,为大歼灭战准备条件,但在半年内要歼灭敌人十个旅以上的兵力。六.充分发动群众及游击战争。军队严格执行纪律,严整军风军纪。父亲作指示,从来如此明确坚定。父亲撰写文稿,从来用语果断简明。刘邓一俟进入大别山地区,立即分遣各部队迅速向预定地点实施展开,三纵在皖西,二纵和一纵比肩在豫东南相继展开,六纵更是攻克了河南至鄂东一线十数个县城,南进至武汉以东百余公里处。我军九个旅的兵力,在大别山北麓地带,就地铺开摊子,扎下了御敌阵势。蒋介石也不含糊,他以23个旅的兵力紧跟刘邓过了淮河,尾追而来。蒋介石派来的大将有夏威、张轸、程潜,由国防部长白崇禧亲自指挥,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出击,欲与刘邓主力交战,趁我立足未稳,或逐我离开,或消灭刘邓于大别山区。根据中央的指示,刘邓对敌作战,避开白崇禧的桂军主力,先打较弱的滇军。9月上旬,在大别山北麓河南商城以北,刘邓大军以第一、第二、第六纵一部,与敌军打了在大别山的第一仗。这一仗,虽然调动了敌其他部队的回援,但由于我军从北方来的部队不熟悉南方的山地水田作战,所以未能达到有效歼敌的目的。9月19日,刘邓集中上次参战部队在商城以西歼敌一个团,并继续引敌来援。这是进入大别山后的第二仗。9月25日,刘邓在商城西北的光山附近打了第三仗,击退敌援兵进攻。这三次作战,将敌军全部机动兵力调动至大别山北麓,保证了我第三、第六纵队在鄂东、皖西地区的展开。至9月底,经过紧张战事,刘邓大军在鄂豫皖地区解放了县城23座,歼敌6000余人,在17个县建立了*政权。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刘邓已经打开了局面,依托山区安置了后方。但是,要知道,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是绝对不足以使刘邓大军立足于大别山的。在刘邓面前,困难,那些超乎想像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父亲后来对我们说:“我们逐鹿中原,四面都是敌人!”他不胜感慨地说:“中国的南北界限,是以淮河为分界线的,淮河以南叫南方。一过淮河,种水稻,走山地,都是南方的习惯。原来我们估计不足,只知道北方人到南方有个不习惯的问题,没想到像我们这些原来的南方人,在北方呆久了,到南方也不那么习惯了。担子落到二野身上。整个解放战争中最困难的是这个担子。”他说:“大别山的斗争,胜败不是决定在消灭了多少敌人,而是能不能够站得住脚。这就要求,对兵力的集结和分散要掌握得好。关键是不打硬仗,避开敌人主力。”父亲笑了笑,又说:“当时部队要打仗的呼声很高,有急躁情绪。我召集了一个会议,十几个人参加,有的纵队司令骑马走一百多里来开会。我说服干部,不打硬仗。他们回去后,情绪稳定了。三个月后,形势变了。”父亲说的这个会议,就是1947年9月27日在光山县白雀园召开的纵队领导干部会议。会议指出,要增强斗志,反对右倾情绪,严肃纠正违法乱纪现象。这次会议对于进大别山一个月的总结和对于今后工作的布置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要站稳脚跟,就要发动群众;而要发动群众,则必须严肃纪律。对于群众纪律,父亲是严厉有加,从不苟且的。他说:“军队纪律坏,就是政治危机的开始。”刚一进大别山,刘邓就严令:以枪打老百姓者枪毙,抢掠民财者枪毙,*妇女者枪毙?∫淮危苏⑾郑诨聘韵氐囊惶踅稚希桓鼍舜痰渡瞎易乓焕ú迹焕Ψ厶酰匀焕绰凡徽懔⒓唇胁椤=峁槊鳎巳耸且痪栏绷ぃ⒐焦Α5司ê饫祝詈缶龆ū匦胙纤嗉吐伞?枪毙了一个违纪的副连长,赢得了一大批当地商贩和群众的欢迎。这一消息,迅速地传遍了大别山区,人们奔走相告:红军真的回来了?×醪性倒捍炔徽票U秸校炔荒苷票恢葱屑吐芍校纫嗖荒苷票T谘嫌谡票耐保盖准渲厥硬慷拥乃枷牍ぷ鳎鬃缘讲慷樱蚧愀刹拷不啊?nbsp    邓小平 第三部分 41逐鹿中原(2)那是10月初的一天,在一个小山坡的草坪上,邓政委身着退了色的灰布军装,腰扎皮带,向二纵的连以上干部讲话。他说:“现在有的同志不敢对部队讲困难,你不讲,困难也还是客观存在着。我们不要怕讲困难,相反,应该勇敢地正视困难,实事求是地向大家说明困难,这样,才能对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战胜困难。”他说:“我们远离后方,在敌占区还能没有困难?我们整天背着几十万敌军在这里转,弹药、粮食、被服得不到补充,战士们不服水土,很多人生病闹疟疾,伤病员得不到很好的治疗,群众基础、物资供给都远不如解放区,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困难是事实,但有困难并不可怕。我们干革命就难免要同困难打交道,就要有克服困难的耐力。”他说:“毛主席说:你们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插入了敌人的心脏,打中了敌人的要害。我们把敌人大量吸引过来,压力大了;我们远离后方,困难多了。但是,我们的兄弟部队在其他战场上就轻松了,就可以打胜仗了。”他比喻道:“我们进军大别山,就像打篮球一样,蒋介石看我们到大别山来投篮了,要得分了,他就把前锋后卫都调来跟着我们。这样,他顾了南就顾不了北。他不让我们在南面投篮,不惜用几十万大军缠着我们,可他北面的篮板就空出来了,我们的兄弟部队在北面就可以投篮得分了。我们在大别山困难很多,是在‘啃骨头’,但是,在其他战场上,我们的兄弟部队已经开始‘吃肉’了!我们背上的敌人越多,我们啃的骨头越硬,兄弟部队在各大战场上消灭的敌人就越多,胜利也就越大。而各大战场的胜利,反过来也可以支援我们,减轻我们的压力。”他继续说:“要讲困难,我们有,蒋介石也有。我们的困难是局部的、暂时的,是前进中、胜利中的困难。而敌人呢,他们面临的是解放区、蒋管区人民的重重包围,他们的困难是全局性的,是一步步走向灭亡的不可克服的困难。眼下,我们虽然困难一点,我们身上还要掉几斤肉,我们还要付出一些代价,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为了全国革命的胜利,这是值得的,是很光荣的。”刘邓的信念,坚定了全体部队的信心,鼓舞了全体指战员的士气。10月的大别山,秋犹未过,但早晚已是寒气袭人。刘邓大军远离后方,供应不及,因此,指战员们穿的还是夏天的单衫单裤。眼看严冬将至,冬衣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没有后方,没有供给,怎么办?刘邓命令全军,自己动手缝制冬装。布,采购来了;棉,解决了。有布有棉花了,衣服还得人来做呀!这可难坏了刘邓大军的指战员们。自古以来,男儿从来是拿锄拿笔拿枪,可偏偏就是不会拿针!还有裁剪,就更别说了。天一天比一天冷了,棉衣不做也得做了,这些拿惯了大枪的粗手,拈起了那细得难拿的缝衣针。不会裁剪,就找老乡家的妇女帮忙。我们的刘伯承司令员,拿着针,戴着眼镜,一边做,一边给他人示范。一边示范,还一边耐心地说:“缝衣也有窍门,荷包用勾针,路线要匀要密,扣门要采用倒线,裁领口可以用一只军用瓷碗扣起来比着裁!”战士做棉衣,刘邓也亲自做棉衣。刘说:“我们再困难也要穿上军装,决不以烂为荣!”邓说:“我们这个军队有一个最大的长处,只要自己动手,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冬装做好了,部队上下人人一身新做就的棉衣。这军棉衣,乍看上去还算整齐,但细看一下,可就显得太粗糙了。缝线的针脚有长有短,衣服裁得有大有小。衣服歪歪扭扭的,里面絮的棉花疙疙瘩瘩的。然而,尽管这些棉衣观瞻并不甚雅,但它们毕竟是由战士们的手自己做出来的,穿在身上,格外暖和。况且,刘邓,穿的也是这样的冬装呀??刘邓大军刚刚适应了大别山区的情况,蒋介石便集结大别山北麓的七个整编师的兵力,对光山、新县我军进行合围。在刘邓的指挥下,我军机动灵活地运动歼敌。到了11月,刘邓大军在两个月中,共歼敌3万余人,解放县城24座,建立了33个县政权。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由此完成了战略展开。在刘邓进军大别山的同时,陈赓、谢富治集团向河南西部挺进,三个月长驱机动,歼敌五万余人,解放了十余个县城,在完成战略展开的同时,调动了敌军八个旅的兵力,在大别山以西有力地配合了刘邓的作战。与刘邓、陈谢相配合,陈毅、粟裕大军挺进豫皖苏边地区,三个月大踏步寻战,歼敌二万余人,调动了敌军15个旅的兵力,其中包括准备用于进攻大别山的八个旅,打乱了敌之军事部署,在刘邓以北扩大了解放区。就这样,根据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刘邓、陈谢、陈粟三个棋子,均部署到位,在北黄河、中淮河、南长江、西汉水之间的中原地区,结成了一幅“品”字形状、互为犄角的有利的战略态势,把敌人进攻我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我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但是,严重的敌情仍未有分毫的减轻。11月下旬,蒋介石成立了一个“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由国防部长白崇禧任主任,统一掌管豫、皖、赣、湘、鄂中原五省军政大权,要以所谓的“总力战”与共产党争夺中原,并确保其长江大动脉。     邓小平 第三部分 41逐鹿中原(3)白崇禧受命之后,首先组织了15个整编师又3个旅的兵力,配以战斗机、轰炸机的支援,于11月27日,开始了对大别山的全面围攻。针对新的敌情,毛泽东指示中原三路大军:大别山是否能巩固,是中原解放区能否最后确立与巩固的关键,足以影响战争的发展。因此南线三军必须长期配合,密切协同作战。刘邓主力坚持大别山,陈粟和陈谢向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线展开大规模的破击战并机动歼敌,以调动围攻大别山的敌军,直至粉碎敌军对大别山的围攻为止。晋察冀野战军向石家庄进攻面对愈益严酷的敌情,刘邓分析,大别山区回旋余地狭窄,粮食困难,不便于大兵团宽大机动,因此不宜集中过多兵力于大别山区。刘邓决心采取“避战”方针。具体部署:以主力部队留在大别山区,在内线进行小的斗争和游击战,牵住敌人;以总部机关带一部分部队分兵而行,跳出包围圈,转入外线,向大别山以西的桐柏、江汉一带实施战略展开。1947年12月10日,入夜时分,在汉口以北百余公里的一个小村庄——王家湾,刘伯承、*与刚到十余日的新任野战军副司令员李先念在作战科研究作战行动。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8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