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瞿秋白--从书生到领袖》作者:陈铁健-3

作者: 陈铁健 字数:50672 更新:2023-10-11 17:28:36

△《百子金丹》·十卷(内府藏本)  明郭伟编。伟字士俊,泉州人。其书分文编、武编、内编、外编、奇编、正编六门。所采上自周、秦,下迄明代,诡立名号,不可究诘。如曹植《七启》设为镜机子问答,即割其一段,题曰镜机子。其大略可知矣。  △《诸子裒异》·十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汪定国编。定国字苍舒,海宁人。是书采录诸子,俱取其文字之奥僻者,於佛氏为尤多,而邵子、张子、蔡季通诸儒之说,亦一概摘入,纯驳互见,颇为糅杂。且所标书名,大半今世所未见,率以意为之,尤明季锢习也。    卷一百三十三 子部四十三  ○杂家类存目十  △《丰暇观颐》·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有序三首,一称懒散道人,一称见庐主人,一称醉醒逸叟,而卷首复题醉醒逸叟偶阅字。详其词气,当是一人。一题己丑,一题辛卯,一题癸巳,皆不著年号。中引汤宾尹《睡庵集》。考《睡庵集》序题万历庚戌,则此书在是集之后。己丑为顺治六年,辛卯为顺治八年,癸巳为顺治十一年,是国朝人矣。其曰丰暇,盖取谢灵运诗卧疾丰暇豫之意。皆杂引文集说部,不分门目。  多放旷之言,出入於佛、老之间。至於元帝垂训之类亦登简牍,孰闻之而孰录之乎?  △《懿行编》·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瀅撰。瀅字镜石,扬州兴化人。其书取诸史中嘉言懿行可为法程者,分类标题。纪事之后,间为论断,远自上古,近至明代,凡二十九门。每条皆载所采书名,而於前人论断亦节取其一二焉。  △《无事编》·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国朝项真撰。真字不损,秀水人。前明诸生。入国朝官景陵县知县。是书摭拾成文,漫无风旨,杂引故实,皆仍其原文,今古不辨,甚至以乔知之为晋人,疏陋可知矣。  △《叶书》·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生撰。生有《字诂》,已著录。是编皆录载籍中新隽字句。然所采多不伦,盖亦从类书摘抄,以备文字之用,非以是为著述也。  △《伦史》·五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成克巩撰。克巩字清坛,大名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国朝补选庶吉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是编以五伦分五门,各有子目,君臣为数四十五,父子为数二十二,夫妇为数十一,兄弟为数十六,朋友为数三十三。考克巩休致在康熙三年,此书成於康熙十六年,盖晚岁田居,借编摩以送老。采摭芜杂,固非所计也。  △《多识集》·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编。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是书凡八种,一曰快书秘录,二曰广快秘录,三曰明百家说,皆杂录前人之说;四曰耕馀杂语,为宁阳张攀龙撰;五曰谭韵新书,摘王元祯《湖海搜奇》等书而成者;六曰遗诗碎金,则皆诗话也;七曰三国问答,为陈继儒撰;八曰梨云尺牍,为袁宏道撰。皆取各家原本节录之,不足以言著书也。  △《雅说集》·十九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编。是书采杂记小品凡十九种:一曰《札记内外篇》,二曰《闲居择言》,三曰《小心斋札记》,四曰《南牖日笺》,五曰《忠节语录》,六曰《岁寒居答问》,七曰《大中》,八曰《述古自警》,九曰《居学录》,十曰《庸言》,十一曰《好善编》、《身世言》,十二曰《荆园小语》,十三曰《野语》,十四曰《知至编》,十五曰《芝在堂语》,十六曰《管言》,十七曰《剩言》,十八曰《中语》,十九曰《退居琐言》。皆明季及国初人作,亦裔介随意摘录,刻为一集。  △《佳言玉屑》·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编。其体例与《多识集》、《雅说集》相同。所采凡陈继儒《读书十六观》十六条,《安得长者言》四十二条,《岩栖幽事》二十九条,徐太室《归有园麈谈》十一条,屠隆《娑罗馆清言》四十六条,皆取之《眉公秘笈》中也。  △《牛戒续钞》·三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撰。裔介因世祖章皇帝刊印《牛戒汇钞》,乃裒集诸书所载有关於牛戒者,列为三篇。自序谓发明汇钞之本旨,而推广皇上好生之德云。  △《希贤录》·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魏裔介编。分为学、敦伦、致治、教家、涉世五门,每门又各分子目,以嘉言善行分注,乃康熙辛酉裔介致仕后所作。其嘉言多采诸家语录,善行则兼采杂说,不甚简汰云。  △《资麈新闻》·七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国朝魏裔介撰。其书亦钞撮杂说而成。卷一曰鬼神类,皆记幽冥因果,还魂托生之事。遇仙佛名号,必跳行出格书之,已决非裔介所为;至附冒襄镌经灵验四则,其中先大夫字乃襄自称其父,亦空一字书之,裔介亦未必如此之愦愦。  卷二曰阴阳类,皆方术家言,云出《神枢经》、《洞玄经》、《人玄秘枢经》,次以杨光先《阳宅辟谬》,次以《星野诸图》。卷三曰词赋类,皆抄录优伶戏文小曲。卷四曰韵学类,全抄顾炎武《唐宋韵谱》旧文。卷五无门目,其子目一曰南中遗事,记福王时轶闻,所记黄道周用兵必系其两手以防肆掠,殆非事实,一曰都门三子传,乃王崇简作。卷六曰盗贼类,记李自成始末,颇称杨嗣昌之功,而以蔡懋德与李建泰同称,皆斥为庸鄙,亦非公论。卷七曰方域类,前为琉球图,后全录张学礼《使琉球记》。全书皆体例猥杂,谬陋百出,与裔介他书如出二手。  又裔介以讲学为事,而此书推尊二氏,如恐不及,亦与其生平言行如出两人。疑或妄人所托名欤?  △《嗜退庵语存》·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严有穀撰。有穀字既方,归安人。是书为其子我斯所刊。称其晚年结庵城东隅,颜曰嗜退。网罗古名儒硕辅嘉言懿行,及阴阳图纬兵农礼乐百家众流之书,采综研究,成一家言,用以娱老。名曰语存,析为内外编。外篇卷帙稍多,故先梓内篇以问世。其书凡分三十类,分隶古事,间附论断。盖亦格言之类。我斯所谓阴阳图纬兵农礼乐者,则未睹焉,岂皆在外编乎?  △《胜饮编》·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郎廷极撰。廷极有《文庙从祀先贤先儒考》,已著录。是书杂采经史中以酒为喻之语,汇辑成编。自序谓不饮而胜於饮,故名之曰胜饮。然所录仅数十条,简略太甚。如引祭酒挈壶氏之类,亦多牵率。  △《经世名言》·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苏宏祖撰。宏祖字光启,汤阴人。顺治丙戌进士,官知县。是编多采宋人格言及明人语录,分志学、明伦、修己、窒欲、慎言、待人、涉世、治家、训后、治道、当官、用人十二类。其曰《经世名言》者,自序谓关乎身心之学,所谓名言;裨乎出处之微,所谓经世云。  △《寄园寄所寄》·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赵吉士撰。吉士有《续表忠记》,已著录。是编采掇诸家说部,分十二门。曰囊底寄,皆智数事也;曰镜中寄,皆忠孝节义事也;曰倚杖寄,述山川名胜也;曰撚须寄,诗话也;曰灭烛寄,谈神怪也;曰焚麈寄,格言也;曰獭祭寄,杂录故实也;曰豕渡寄,考订谬误也;曰裂眦寄,记明末寇乱及殉寇诸人也;曰驱睡寄,遗事之可为谈助者也;曰泛叶寄,皆徽州佚闻也;曰插菊寄,皆谐谑事也,所载古事十之二三,明季事十之七八,采掇颇富而雅俗并陈,真伪互见,第成为小说家言而已。  △《择执录》·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家启撰。家启字诚庵,蔚县人。顺治辛卯举人,官广东新会县知县。  是书杂采嘉言善事,分三十四门。盖乡闾劝善之书,赵善璙《自警编》之类也。  以择执为名,过其实矣。  △《寿世秘典》·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丁其誉撰。其誉字蜚公,如皋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行人司行人。是书专为养生而作,凡分十二门,曰月览,曰调摄,曰类物,曰集方,曰嗣育,曰种德,曰训纪,曰法鉴,曰佚考,曰典略,曰清赏,曰琐缀。所引各条,俱各注书名於其下,大抵撮《月令广义》、《玉烛宝典》诸书为之。其法鉴、典略二门有录无书,注云嗣刻,则未成之本也。  △《同归集》·十六卷(内府藏本)  国朝吴调元撰。调元字雨苍,石城人。据卷首胡世安序,盖尝以举人官教谕者也。是书成於顺治丁酉,杂采前古至明末国初故实,分孝顺、忠爱、孝行、世德、义门、女范、放生、佛果八门。每条附以论断,大旨主因果之说。故其自序称,愿以是集告天下之读孔、孟书而存菩提心者云。  △《闻钟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劳大舆撰。大舆有《瓯江逸志》,已著录。是编分为五集,每集前俱有自序,后附其子嵃跋。其三集序中称顺治戊戌榜发,落拓如故,盖尝举於乡而不第者也。所载皆前人格言懿行,末附儒门功过格、当官功过格二篇,乃取袁黄、颜光衷旧本删补之。其意在劝善规过,而皆主於积德积福因缘果报之说,则亦为下等人说法者也。  △《遂生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晫撰。晫字丹麓,仁和人。是书前有顺治庚子晫自序曰:予所纂辑中,善恶果报,捷於影响,无非欲使天下之人不失好生之意,天下之物得遂乐生之情,故以遂生为名。书中盛陈因果,多参以神怪之说。如文昌化书之类,皆据为实事,盖为悚动下愚设也。晫所作《今世说》曰:曹顾庵目《遂生集》为鹫苑杠梁,《文津》为艺林餦脯。《文津》今未见,此集则了不异人耳。  △《畜德录》·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席启图撰。启图字文舆,震泽人。官内阁中书舍人。是集取周、秦以来迄於元、明嘉言善行,分为二十一类,亦间附批评。取《大畜象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之义,故以名书。  △《四本堂座右编》·二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潮远编。潮远字卓月,扬州人。其序自称朱子之后,当有所考也。是书成於康熙甲辰,分四门,一曰起家,二曰治家,三曰齐家,四曰保家。每门又各分六子目,每目为一卷。皆杂采前言往行,因旧文而稍删润之。  △《敦行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鹏翮撰。鹏翮有《忠武志》,已著录。是书辑古来嘉言善行,以敦本适用分上下卷,中间又分二十一门。书成於康熙丁巳。后十年丁卯,慈谿县知县方允献为之注,盖鹏翮官浙江巡抚时也。所纪皆厚德之事,而以徵验一篇终之,则近乎因果之说,涉於有为而为矣。故列之杂家类焉。  △《学仕要箴》·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圻编。圻字邑翼,昆山人。卷首徐元文序,谓莘田侍御始集仕学格言,圻续为纂辑,凡分十类,曰存心,曰省身,曰型家,曰处物,曰养蒙,曰举业,曰居官,曰临民,曰仕宦,曰慎刑。首标蒋伊鉴定,伊即序所称莘田侍御。是此书实伊所作,而圻稍增益之,其标曰鉴定者,盖让其名於圻耳。  △《秦氏闺训新编》·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秦云爽撰。云爽有《紫阳大旨》,已著录。是书成於康熙丙寅,因吕氏《闺范》而增损之,而分为后妃、女主、女道、兄弟、妇道、妯娌、嫡庶、母道、后母、杂录、处变十一目,则体例略殊。  △《庸行篇》·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牟允中撰。允中字叔庸,天津卫人。是书因扬州史典《愿体集》而参补之。皆先正格言,分门编辑,自达观以至警醒,凡三十三类。每类采辑数十则,大都取其明白显易,可以训俗化愚。其立教类有允中自著读书之法,兼论及於时文,并引八股讲论数条,盖以训其家塾子弟者也。  △《人道谱》·(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闵忠撰。忠,归安人。是书仿刘宗周《人谱》之意,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人之要,分为八集,各为标目,杂采史事而各引先儒之说以发明之。  △《读书乐趣》·八卷(内府藏本)  国朝伍涵芬撰。涵芬字芝轩,於潜人。康熙丁卯举人。是书首载朱子《四时读书乐歌》,以见命名之意。然四诗《晦庵集》不载,据《仙居县志》,载此四诗题为县人翁森作。称森字秀卿,号一瓢,宋亡后隐居不仕,著有《一瓢集》云云,则涵芬题为朱子者误也。书中分荡胸、澄心、澹缘、怡情、论文、励业、品诗七类。而怡情类半载《花谱》,品诗类附入己作,亦庞杂之甚。  △《砚北杂录》·(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黄叔琳编。叔琳有《砚北易抄》,已著录。是书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昆虫、草木,凡经史所载,旁及稗官小说,据其所见,各为采录,亦间附以己意。  大抵主於由博返约,以为考据之资。中多签题粘补之处,皆叔琳晚年手自删改,盖犹未定之本也。  △《孝史类编》·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齐贤编。齐贤字敬思,嘉兴人。是编前列孝经,次述历代帝王孝行,次述历代孝子,各以事迹相似者分类纪之,凡二十有二门。孝为百行之原,发於至性,各不相师,未可冗陈条目。至於修道度亲一门,尤为二氏之言,非儒者之道矣。  △《经术要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元标撰。元标字琴山,嘉兴人。其书杂采旧文,分门排纂,自孝行至闺范,凡二十五目。末附报应一门,所徵引尤涉荒诞,标曰《经术要义》,未免名实不符矣。  △《查浦辑闻》·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查嗣瑮撰。嗣瑮字德尹,海宁人。康熙庚辰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  是书乃抄撮杂家之言可资博览者,大抵皆节录原文,无所考据,间有自附新语,不过数条。下卷内有西湖事迹十馀则,乃以补吴炜《钱塘志》所未及者。其以《鹤林玉露》为葛立方作,未免笔误。至以杨瑀为杨琚,以叶子奇为叶子才,则校刊者之疏也。  △《会心录》·四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国朝孔尚任撰。尚任有《节序同风录》,已著录。是编杂采古人清言佳事,略如沈括《清夜录》、周密《志雅堂杂抄》之例。自序云,不考出处,不次前后,不分体例,间有复讹者,亦懒於删。盖林居多暇,姑以寄意而已,非有意於著书也。  △《范家集略》·六卷(原任工部右侍郎李友棠家藏本)  国朝秦坊撰。坊字表行,号俨尘,无锡人。是编分身范、程范、文范、言范、说范、闺范,自周、秦以及明代,凡前贤格言懿行,汇为一帙。然颇冗杂,如宋太祖誓碑一事,既以帝王之事杂於臣庶中,而不杀柴氏子孙,亦无预於身范也。  △《范身集略》·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秦坊编。坊《范家集略》以身范为先,然仅书中之一门,未为赅备,故继为此编,专明范身之义。分为八部,曰成部,应部,容部,贞部,慎部,坦部,辨部,诫部。每一部为一卷,各有子目,共二十六目。《范家集略》皆不载所出之典,而此所徵引,必注某人某文,体例较善。然捃摭既富,亦不免儒、墨兼陈。  △《闲家编》·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士俊撰。士俊字犀川,平越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河东总督。是编分家训、家礼、家政、家壶四门,又各立子目。皆杂引古书,间参以己见,大抵习见之词。其家壶之名又颇嫌杜撰,於古无稽也。  △《训俗遗规》·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宏谋编。宏谋有《大学衍义辑要》,已著录。此书乃其为江苏按察使时以狱讼繁多,因集古今名言人人易晓者,勒成四卷,刊布宣谕。后无锡华希闵为之重刻,又益以邵宝《手帖》、顾宪成《示儿帖》、高攀龙《家训》及国朝张英《聪训斋语》,及其先世悰韡所著《家劝》,共为一编云。  △《学统存》·二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宋士宗撰。士宗有《史学正藏》,已著录。是书分二十四门,各为一卷,多摘录前人之说。其自序谓周有老、庄,宋有象山,明有文成,兼之宗杲、大鉴辈日与吾党争理,即濂、洛、关、闽复生,不能骤起而胜也。大抵攻陆、王之学以尊程、朱。然书名学统,而中多杂引史事及说部诸书,庞杂不可枚举。至志异一门,尤多怪诞不经之语,如《清异录》所载缱绻司氤氲大使之类,岂亦有关於道学之统乎?  △《权衡一书》·四十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是编杂采诸书之言,而间断以己意,分类四十,子目一百四十九,每一类为一卷,惟制胜分二子卷,故为四十一卷。其曰《权衡一书》者,自序谓王充有《论衡》,苏洵有《权书》,《论衡》《权书》皆为一家之私意,而此一书则合古今之嘉言而为之权衡也。然惟其为一家之言,故其析理有定说,虽偏而不杂。植乃聚百家之言连篇累牍,繁而无章,忽似类书,忽似说部,其病正在不主一家也。  △《多识类编》·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曹昌言撰。昌言字禹拜,新建人。是编乃其劄记之文。分动物、植物二门,杂采诸书所载物性、物理,以俪语联缀成文,颇为博洽。前有南城陶成序,称雍正丁未仲夏,昌言以疾卒,年二十有八。其兄以所著《格物类纂》二卷付梓,乞成为序。所称书名与此本不符。末有其兄茂先所作行状,则称昌言闻名山胜迹,异卉奇葩,必周历游览,考其本末,间从野老农夫询动植情形,得其实,归即笔之於书。所著有《玉隆纪游》、《多识类编》、《舆图辑略》、《四书薈言》诸书,今仍名《多识类编》。殆初名《格物类纂》,后改今名欤?  △《养知录》·八卷(编修曹锡龄家藏本)  国朝纪昭撰。昭有《毛诗广义》,已著录。是编乃其训课家庭之作,杂引诸书所载嘉言懿行,而以己意发明之。分为八门,一曰论事父母舅姑,二曰论别夫妇内外,三曰论处兄弟妯娌,四曰论教子孙,五曰论厚宗族,六曰论御奴仆,七曰论制财用,八曰通论大旨。皆为家庭以内而设,故不及涉世之事。其曰《养知录》者,自序谓人为利欲所昏,习俗所染,於是尽失其本心之明。岂人本无知哉!  盖所以丧其良心者有由然耳。特为指其大义,以养其良知良能,故曰养知云。  △《闲家类纂》·二卷(侍讲学士彭绍观家藏本)  国朝彭绍谦撰。绍谦字济光,长洲人。乾隆丁卯举人,官至曹州府桃源同知。  是编裒辑治家格言,分为十类,曰敦伦,曰培本,曰学术,曰闲邪,曰慎交,曰壸教,曰贻谋,曰治生,曰驭下,曰广爱。贻谋门后附家塾课约一篇,则绍谦所自述也。大旨为启导下愚而作,故多涉於计较利害。然不谈因果,亦不谈神怪,在劝善书中,犹为不诡於正云。  △《课业馀谈》·三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国朝陶炜撰。炜字宾玉,秀水人。其书仿《释名》、《广雅》之体,采辑经史中浅近而易解者,以类编载,自天地至古音转注,分二十有一篇。大概人所习知,稍加裒缀,别无考订之处。甚至采《昭明文选》之注,连行累牍,而没所自来,尤非著书之体。  △《福寿阳秋》·(无卷数,内府藏本)  国朝魏博编。博字约之,江宁人。其书凡分五集,首集为劝善篇,二集为省克编,三集为修齐录,四集为秦庭镜,五集为清凉散。皆取前人格言,编次成书。  大旨劝人修福延寿,故以为名。然多主於因果报应,故不免阑入二氏之说。  △《言行汇纂》·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之鈇撰。之鈇号朗川,湘阴人。是编分四十门,皆杂采古人嘉言懿行,以己意润饰之,皆不著所出,亦不尽原文所有。盖通俗劝善之书,为下里愚民而设者。故语多鄙俚,且多参以祸福之说云。  △《诸儒检身录》·一卷(鸿胪寺少卿曹学闵家藏本)  国朝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峰,猗氏人。由左翼宗学教习官缙云县知县。是编即其官缙云时所刻。杂采诸儒格言,分为八门,曰读书,曰讲学,曰治心,曰持躬,曰处事,曰接物,曰理家,曰居官,共一百六十二条,各以己意发明之。  词旨浅近,盖为初学设也。  △《心镜编》·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谭文光撰。皆裒辑前言往行之可为法戒者,故以心镜为名。分敦伦、修身、勤学、积德、治家、居官、涉世、爱物、乐天、养生十类,每一类为一卷。  取格言旧本抄撮而成,亦《自警编》、《厚德录》之类。  △《子苑》·一百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抄本之首有籍圃主人、麦溪张氏二小印,不知为著书之人、为藏书之人也。其书杂采诸子,分人伦、性行、学业、政事、人事五门,每门之中又各分子目,於一事而彼此异同,或字句有增损者,皆参校分注,其用意颇不苟。而所载泛滥太甚,如《博物志》旧列小说家,谓之子可也;《水经注》则史部地理之书,《檀弓》亦经部《礼记》之文,总曰《子苑》,名与实不相应也。  是亦爱博之过矣。  ──右“杂家类”杂纂之属,一百九十六部,二千七百二十三卷,内十三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一百三十四 子部四十四  ○杂家类存目十一  △《五子纂图互注》·四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龚士卨编。士卨爵里无考。前有自序,题景定改元,盖理宗时人。又有三私印,一曰龚氏,一曰子质,一曰石庐子,盖其字与号也。是书於《老子》用河上公注,凡二卷。於《庄子》用郭象注,附以陆德明《音义》,凡十卷。於《荀子》用杨倞注,凡十卷。於扬子《法言》用李轨、柳宗元、宋咸、吴秘、司马光五家注,凡十卷。於《文中子》、《中说》用阮逸注,凡十卷。每种前各有图,而於原注之中增以互注,多引五经四书及诸子习见之语,未能有所发明。其於《文中子》则并无互注,体例殊未画一。至《老子》之首列三图,一曰混元三宝,一曰初真内观静令,一曰金丹;《庄子》之首惟列周子《太极图》;《荀子》之首列三图,一曰欹器,一曰天子大路,一曰龙旂九斿;扬子之首列二图,一曰浑仪,一曰五声十二律;《文中子》之首列二图,一曰世系,一曰年表;无一足资考证者。而《庄子》因大宗师篇有太极二字,遂附会以周子之图,尤为无理。核其纸色版式,乃宋末建阳麻沙本,盖无知书贾苟且射利者所为。因其宋人旧刻,姑存其目,以备考耳。  △《艺圃蒐奇》·十八卷、《补阙》·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旧本题明徐一夔编。一夔字大章,天台人。侨寓嘉兴。元末尝官建宁教授。  (案:一夔官建宁教授,见其《始丰稿》与《危素书》,《明史·本传》不载,盖偶未考其文集。)洪武初徵修礼书,王祎又荐修《元史》,辞不至。后起为杭州教授。又召修《大明日历》,特授以翰林官,以足病辞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翦胜野闻》称其官杭州教授时,以表文忤旨,收捕斩之,殊为妄诞。  《野闻》托名徐祯卿,多《齐东》之语,此亦其一也。是书前有至正戊申自序,称钱塘陈子彦高避兵槜李,惠子之五车,茂先之三十乘,携以俱来。适余亦栖止是邦,尝得借观。兹编皆古今名人杂著之小者,从无刊版。彦高检有副本,悉以赠余,装成若干册,名之曰《艺圃搜奇》云云。彦高,陈世隆字也,故是书或亦题世隆所编,凡一百三种。其中舛谬颠倒,不可缕举。其最甚者,如褚少孙补《史记》,自前代即附刊《史记》中,并非秘笈,而取为压卷,名曰《史记外编》,又佚其平津侯列传建元以来侯年表二篇。挚虞《文章流别论》,乃抄《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之文,犹有所本也。至《谷神子》即《博异记》,《醴泉笔录》即江休复《嘉祐杂志》,苏轼《格物粗谈》即伪本《物类相感志》,俞琬《月下偶谈》即《席上腐谈》,杨万里《诚斋挥麈录》即王明清《挥麈录》,晁说之《墨经》即《晁子一墨经》,大抵改易书名、人名以售其欺。至镏绩虽元、明间人,而霏雪录成於洪武中,此编既辑於至正戊申,犹顺帝之末年,何以预载其书?且所录《灌畦暇语》与李东阳重编残阙之本一字不易,岂元人所及见邪?其为近时所赝托,不问可知矣。原本有录无书者凡十三种,国朝曹寅为补录之,釐为二卷。  盖寅亦为奸黠书贾所绐也。  △《柏斋三书》·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何瑭撰。瑭有《医学管见》,已著录。是书一为阴阳管见,一为乐律管见,一为儒学管见,大都好为异说以自高。如论阴阳则以周子相生之说为不可信,於张子《正蒙》、邵子《经世》诸书皆排诋其失;论乐律则以蔡元定《律吕新书》为不可行,并讥《礼经》之乐记为过当而失实;论儒学则以朱子为欠明切,而真德秀《大学衍义》於大学之道实亦不知;皆所谓一知半解也。末有崔铣跋。铣学颇醇正,而极称所论之超卓,殊不可解。  △《六诏纪闻》·二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上卷曰会勘夷情录,乃嘉靖十四年建昌道兵备副使俞夔处置四川盐井卫士千户与云南丽永二府土舍争界事公移案牍。下卷曰南荒振玉,乃乩仙方海、何真人与夔等唱和之诗。南京吏科给事中彭汝嘉合刻传之,夔门人李应元为之序。二卷一记边防,一谈神怪,殊为不伦,殆於无类可归,姑隶之杂编,附存其目。夔,建德人,正德丁丑进士,汝嘉,嘉定州人,正德辛巳进士。  △《木钟台集》·(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唐枢撰。枢有《易修墨守》,已著录。此编凡分二十九种,曰礼元剩语,曰真谈,曰语录,曰游录,曰周礼因论,曰因领录,曰三十测,曰咨言,曰感学编,曰答言,曰辖圜窝杂著,曰证道,曰偶客谈,曰疑谊,曰海议,曰国琛集,曰未信编,曰馆论,曰易修墨守,曰法缀,曰列流测,曰宋学商求,曰枝辞,曰积承录,曰政问,曰冀越通,曰嘉禾问录,曰春秋读意,曰激衷小拟。析门分类,俱各冠以序文。其别行之本,已各存目,此其总汇之本也。  △《邱陵学山》·(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明王文禄编。文禄有《廉矩》,已著录。此本乃其汇刻诸书,以拟宋左圭《百川学海》,故以《邱陵学山》为名。所载以《千字文》编次,自天字至师字凡七十四种,然欲矜繁富而考订未精,故类多删节原文,不能全录。又以前人文集所已载者析出而附益之,强立名目,牵率殊甚。至《海沂子》以下数种,皆文禄自著之书,而亦阑入其中,尤不出明人积习。非但远逊左圭,即视商维濬、吴琯辈相去亦悬绝矣。  △《陆学士杂著》·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陆树声撰。树声有《平泉题跋》,已著录。是编皆其所著杂说。曰《汲古丛语》一卷,曰《适园杂著》一卷,曰《陆学士题跋》二卷,曰《耄馀杂识》一卷,曰《禅林馀藻》一卷,曰《陆氏家训》一卷,曰《善俗裨议》一卷,曰《病榻寤言》一卷,曰《清暑笔谈》一卷,曰《长水日抄》一卷。其中亦有别本单行者,此则其门人子弟所合刊成帙者也。  △《陆文定公书》·(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陆树声撰。是集首列适园杂著,次清暑笔谈,次善俗裨议,次乡会公约,次题跋,皆其罢官家居时所作。较陆学士杂著所刊少五种,而多乡会公约一种,盖其刻在杂著前也。  △《两京遗编》·五十七卷(内府藏本)  明胡维新编。维新,馀姚人。嘉靖己未进士,官监察御史。是刻凡新语二卷,贾子十卷,盐铁论十卷,白虎通二卷,潜夫论二卷,仲长统论一卷,风俗通十卷、中论二卷,人物志三卷,申鉴五卷,文心雕龙十卷,共十一种。以所采皆汉文,故以两京名书。其中如徐幹虽名附《魏志》,然卒於建安二十二年,附之汉末可也。至於刘邵为魏人,刘勰为梁人,序乃称以其文似汉而进之;王充《论衡》、刘向《说苑》、实皆汉人之文,又以其卷帙之多而弃之;去取殊无义例。且《文心雕龙》纯为四六骈体,而云其文似汉,尤乖谬之甚矣。  △《纪录汇编》·二百十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沈节甫编。节甫,乌程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工部左侍郎。谥端靖。是书采嘉靖以前诸家杂记,裒为一集,凡一百一十九种。其中有关典故者多已别本自行。其馀如王世贞《明诗评》之类,则文士之馀谈;祝允明志怪之类,又小说之末派;一概阑入,未免务博好奇,伤於冗杂。且诸书有全载者,有摘钞者,甚或有一书而全录其半,摘钞其半者,为例亦复不纯,卷帙虽富,不足取也。  △《左传国语国策评苑》·六十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穆文熙编。文熙有《七雄策纂》,已著录。是编凡左传三十卷,国语二十一卷,战国策十卷。《左传》用杜预注、陆德明释文,而标预名不标德明之名。  《国语》用韦昭注、宋庠补音。《战国策》用鲍彪注,参以吴师道之补正。均略有所删补,非其原文。盖明人凡刻古书,例皆如是。谓必如是,然后见其有所改定,非徒翻刻旧文也。其曰评苑者,盖於简端杂采诸家之论云。  △《中都四子集》·六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朱东光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人。隆庆戊辰进士,官分巡淮徐道。以老子在亳,庄子在濠梁,管子在颍,淮南子在寿春,皆中都所辖地,因与凤阳府知府张云登裒而刊之。《老子》二卷,用河上公注。《庄子》十卷,用郭象注。《管子》二十四卷,用房玄龄注及刘绩增注。《淮南子》二十六卷,用高诱注。时郭子章奉使凤阳,每书各为之题词。其书刊版颇拙,校雠亦略,又於古注之后时时妄有附益,殆类续貂。遂全失古本之面目,书帕本之最下者也。  △《明小史》·八十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汇辑明人传记说部,凡四十六种,皆习见之本。所录迄於嘉靖中,殆隆庆、万历间人所刊也。  △《山居清赏》·二十八卷(内府藏本)  明程荣编。荣字伯仁,歙县人。是编列南方草木状至禽虫述凡十五种,多农圃家言,中惟茶谱一种为荣所自著。采摭简漏,亦罕所考据。  △《今献汇言》·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高鸣凤编。案《明史·艺文志》,高鸣凤《今献汇言》二十八卷,此本止八卷。据其目录所列,凡为书二十五种,乃首尾完具,不似有阙。盖其版已散佚不全,坊贾掇拾残剩,刻八卷之目冠於卷首,诡为完书也。  △《吕公实政录》·七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吕坤撰。坤有《四礼疑》,已著录。是书皆其历官条约之类。第一卷为明职,第二至第四卷曰民务,第五卷曰乡甲约,皆巡抚山西时所作。第六卷曰狱政,第七卷曰宪约,则为山西按察使时所作。其门生赵文炳巡按湖广时校刊之,总题此名。中宪约前有陈登云重刊一序,题万历癸巳,而文炳序作於万历戊戌,反在其后。盖诸书各有单行之本,文炳特汇而刻之,存其原序也。  △《天学初函》·五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李之藻编。之藻有《頖宫礼乐疏》,已著录。初,西洋人利玛窦入中国,士大夫喜其博辩,翕然趋附,而之藻与徐光启信之尤笃。其书多二人所传录,因裒为此集。书凡十九种,分理、器二编。理编九种,曰西学凡一卷,曰畸人十论二卷,曰交友论一卷,曰二十五言一卷,曰天主实义二卷,曰辨学遗牍一卷,曰七克七卷,曰灵言蠡勺二卷,曰职方外纪五卷。器编十种,曰泰西水法六卷,曰浑盖通宪图说二卷,曰几何原本六卷,曰表度说一卷,曰天问略一卷,曰简平仪说一卷,曰同文算指前编二卷、通编八卷,曰圜容较义一卷,曰测量法义一卷、测量异同一卷、勾股义一卷。其理编之职方外纪,实非言理,盖以无类可归而缀之於末。器编之测量异同,实自为卷帙,而目录不列,盖附於测量法义也。西学所长在於测算,其短则在於崇奉天主以炫惑人心。所谓自天地之大以至蠕动之细,无一非天主所手造,悠谬姑不深辨。即欲人舍其父母而以天主为至亲,后其君长而以传天主之教者执国命,悖乱纲常,莫斯为甚,岂可行於中国者哉!之藻等传其测算之术,原不失为节取,乃并其惑诬之说刊而布之,以显与六经相龃龉,则傎之甚矣。今择其器编十种可资测算者,别著於录。其理编则惟录《职方外纪》,以广异闻,其馀概从屏斥,以示放绝。并存之藻总编之目,以著左袒异端之罪焉。  △《合刻五家言》·(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锺惺编。惺有《诗经图史合考》,已著录。是书一曰道言,凡十二卷,即《文子》也;二曰德言,分上下二卷,即刘昼《新论》也;三曰术言,即《鬼谷子》也;四曰辨言,即《公孙龙子》也;五曰《文心雕龙》,凡十卷。各书俱有专行之本,不可强合而别立标题,务为诡异,可谓杜撰无稽矣。  △《夷门广牍》·一百二十六卷(通行本)  明周履靖编。履靖字逸之,嘉兴人。是编广集历代以来小种之书,并及其所自著,盖亦陈继儒《秘笈》之类。夷门者,自寓隐居之意也。书凡八十六种,分门有十,曰艺苑,曰博雅,曰食品,曰娱志,曰杂古,曰禽兽,曰草木,曰招隐。  曰闲适,曰觞咏。观其自序,艺苑博雅之下有尊生、书法、画薮三牍,而皆未刊入。所收各书,真伪杂出,漫无区别。如郭橐駞《种树书》之类,殆於戏剧,其中间有一二古书,又删削不完。如释名惟存书契一篇,而乃题曰《释名全帙》,尤为乖舛。其所自著,亦皆明季山人之窠臼。卷帙虽富,实无可采录也。  △《盐邑志林》·六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樊维城编。维城,黄冈人。万历丙辰进士,崇祯中以福建按察司副使家居。  张献忠陷黄州,抗节死。事迹附见《明史·樊玉衡传》。是编乃维城官海盐县知县时辑海盐历朝著作,共为一集,凡三国三种,晋二种,陈一种,唐一种,五代一种,宋三种,元一种,明二十九种。其中如陆绩《易解》之类,多出抄合,明人所著,又颇删节,大抵近《说郛》之例。其最舛误者,莫如顾野王之《玉篇广韵直音》。《玉篇》自唐上元中经孙强增加,宋人又有大广益会之本,久非原帙。  举今本归诸野王,已为失考。又《玉篇》自《玉篇》,《广韵》自《广韵》,乃并为一书,尤为舛谬。且《玉篇》音用翻切,并无直音之说,忽以直音加之野王,更不知其何说。考首卷订阅姓名,列姚士粦、郑端允、刘祖锺三人。士粦固当时胜流,号为博洽者也,何其误乃至於是哉!  △《张氏藏书》·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张应文撰。凡十种,曰箪瓢乐,曰老圃一得,曰兰谱,曰菊书,曰先天换骨新谱,曰焚香略,曰清閟藏,曰山房四友谱,曰茶经,曰瓶花谱。其清閟藏尚可资赏鉴考订,别有刊本,附其子丑《清河书画舫》后,已著於录。其馀九种,大抵不出明人小品之习气。其山房四友谱中所称以《史记》真本刊今本之讹者,诡诞无稽,不足与辨。箪瓢乐中粥经一篇,摹仿《论语》,托诸孔子之言,尤可骇怪。一条云,小子何莫吃夫粥,粥可以补,可以宣,可以腥,可以素,暑之代茶,寒之代酒,通行於富贵贫贱之人。一条云,子谓伯鱼曰,汝吃朝粥夜粥矣乎?  人而不吃朝粥夜粥,其犹抱空腹而立也与。如斯之类,殆於侮圣言矣。明之末年,国政坏而士风亦坏,掉弄聪明,决裂防检,遂至於如此。屠隆、陈继儒诸人不得不任其咎也。  △《格致丛书》·(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胡文焕编。文焕有《文会堂琴谱》,已著录。是编为万历、天启间坊贾射利之本,杂采诸书,更易名目,古书一经其点窜,并庸恶陋劣,使人厌观。且所列诸书,亦无定数。随印数十种,即随刻一目录,意在变幻,以�任,曰取兵之制,曰财赋之出,曰出师之途,曰馈运之方,曰舟师之利,曰出骑之用,曰守城之规,曰守江之要,凡十篇,参之古今,论其大略云云。盖以补其父之书,然皆儒生坐谈之见也。  △《南北十论》·一卷(永乐大典本)  案此书载《永乐大典》,题曰许学士撰,不著其名。盖亦南宋人也。十论仅存其八,曰吴,曰蜀,曰东晋,曰宋,曰齐,曰梁,曰陈,曰元魏。末曰:天下之物,本吾所有而吾取之,则其理顺。非吾所有而吾争之,则其事逆。又曰:晋氏启土,六合为家,子孙虽播迁,而天下与之争衡者,皆其故臣。地吾地,民吾民,城邑吾之城邑,因其有以用之,如反覆手之易。褚裒北伐,青、兖之民襁负来归;桓温至灞上,父老争迎,牛酒踵至;刘裕入长安,秦民咸相告语,指咸阳宫殿为晋人第宅。而数子之无成者,皆其自失之。呜呼!民心如此,境土不复,君子不以责晋而谁责也。其隐讽南渡君臣,可谓切矣。然东晋中原云扰,群雄各据一隅,建炎、绍兴以来,则金凭全盛之势,宋当积弱之馀,其胜负又当别论耳。  △《百将传》·一百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宋张预撰。翟安道注。预字公立,东光人。安道字居仕,安阳人。其书采历代名将百人,始於周太公,终於五代刘鄩,各为之传,而综论其行事。凡有一节与孙武书合者,皆表而出之,别以《孙子兵法》题其后。盖欲述古以规时,亦戴少望《将鉴论断》之类。然其分配多未确当,立说亦未免近迂。仍为宋人之谈兵而已矣。  △《八阵合变图说》·(无卷数,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龙正撰。正,武都人。正德中,莱阳蓝章,巡抚四川,驻兵汉中。遣人至鱼复江,图八阵垒石。正时在章幕中,遂推演为图说,刊於蜀中。  △《北边事迹》·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王琼撰。琼有《晋溪奏议》,已著录。琼在嘉靖初总督三边军务,因集历代守边得失,及所条画奏疏,合为一书。大旨主於花马池一路三百里,及环县至兰州八百里,皆筑墙掘堑,以为临边设险之计。又欲仿赵充国故策,於甘肃屯田,以备战守。盖当时兵力,不能及远,故其所设施,止於如此。后附设险守边图,则所起边墙及剷削崖谷之道里尺寸也。  △《西番事迹》·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王琼撰。琼总督三边时,出兵讨土鲁番,抚定其部族,而诛其不顺命者。  因为此书,历叙汉先零宋岷洮诸羌叛服之事,而以当时用兵始末附之。其论王安石遣王韶西征事,许其能诘兵戎以强宋室,而斥史臣以安石为开边生事之非。盖亦有见於明世边备之不修而为是言欤?前有王九思序,称关中士大夫作为诗歌以纪其盛,题曰《元老靖迁》,属九思序之,而书中实无诗歌。序与书颇不相应,疑刊书者误取他序以冠此册也。  △《海寇议》·一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明万表撰。表字民望,鄞县人。正德末武进士,累官都督同知佥事,南京中军都督府。时值海寇出没,为江浙患,表推原祸本,以为奸民通番者所致。因为此议,上之当事,历叙逋逃啸聚始末甚详。其后倭乱大起,表结少林僧,习格斗法,屡歼其众。盖本能以才略自显者,宜其所言之具有先见也。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表海寇前后议一卷。此乃袁褧采入《金声玉振集》者,所录仅一卷。  疑已佚其后议,又讹万为范,尤为失考矣。  △《塞语》·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尹耕撰。耕有《南泰纪略》,已著录。是书作於嘉靖庚戌,皆言捍御塞北诸部之术。一曰迁情,二曰形势,三曰城塞,四曰乘塞,五曰出塞,六曰抽丁,七曰官军户,八曰练习,九曰保马,十曰民堡,十一曰审几。耕以边才自负,其言颇纵横博辨,然亦书生纸上之谈也。  △《备倭记》·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卜大同撰。大同字吉夫,秀水人。嘉靖戊戌进士。由刑部主事历任湖广按察司佥事。弭蕲、黄盗有功,升布政司参议。又有平苗功,终於福建巡海副使。  是编即其官福建时讲求备倭之术而作也。上卷分八篇,曰制置,曰方画,曰将领,曰士卒,曰烽堠,曰险要,曰战舸,曰边储。下卷分二篇,曰奏牍,曰策议。所言颇简略,不足以资考核,又喜徵古事,尤属空谈。其书本名《备倭图记》,原本卷首尚有海图。此本佚之,遂并书名删去图字。然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尚题《备倭图记》也。  △《两浙兵制》·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侯继国撰。继国号龙泉,金山卫人。世袭指挥使。是书第一卷首列全浙海图,附以说,并及沿革兵制。又析杭、嘉、湖三府为一图,宁、绍二府为一图,台、金、严三府为一图,温、处二府为一图。图后均有说,并详列其兵制、烽堠、倭犯。第二卷载造战船、福船、鸟船、沙船、唬船、火器、军器及营操、申操、哨操、伍操等图。第三卷载倭警始末。第四卷为日本风土记。於一时海防军政,最为详悉。惟《日本风土记》有录无书,疑装缉者偶佚之也。考明世宗本纪,二十年五月,倭犯朝鲜,陷王京,朝鲜王李昖奔义州求救。二十一年正月,李如松攻倭於平壤,克之。四月,倭弃王京逃,使小西飞请封。二十三年正月,封平秀吉为日本国王。二十四年九月,平秀吉抗不受封,复侵朝鲜。此书中倭警始末载,朝鲜国王奏,二十九年九月、十月、十一月,倭贼仍於庆州机张县、蔚山郡丽阳县、梁山郡等处肆意攻掠。而经略宋应昌为倭奏请封贡,乃即在此数月内。  则倭之请贡非实可知。又载充龙港船商许豫,侦知倭贼初败於平壤,即食尽矢穷,思逃无路,乃以封贡议和,是堕其计。又称倭贼素诈,议和后新造大艘十馀只,将欲为乱,恐和非实。与李昖所奏情事相符。乃应昌力主和议,反斥李昖妄奏。是二十四年日本之叛,应昌罪无可辞。此书实可以曲证史事。而应昌所著《经略复国要编》,於李昖之奏,许豫之侦,辽东巡按之讦,概不录入,则自张其功而匿其短也。此书又可以勘其谬矣。惟考《平壤录》,载日本谢表无年月,当时断为沈惟敬捏造,而此书载之。又多列案牍全文,辞旨鄙俚,失于删润,是则不免小疵耳。  △《将将纪》·二十四卷(内府藏本)  明李材撰。材有《李见罗书》,已著录。是书大旨专重御将,而首卷至九卷详载汉、唐、宋七帝本纪之文,牵连并书,殊无断制。十卷至二十一卷分别得失,用为法戒。自虞、夏迄於南宋,各缀数条,亦未完备。二十二卷至二十四卷援摭经文,旁及子史,议论尤迂。据《明史》本传,材於隆庆中官广东按察使佥事,尝破罗旁贼,屡歼倭寇。万历中官云南按察使,备兵金腾时,又屡破缅甸之众。  则非全不知兵者,而其书乃拘腐如是。盖材以讲学著名,恐儒者以不谈王道病之故也。  △《运筹纲目》·八卷、《决胜纲目》·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叶梦熊撰。梦熊字南兆,归善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魏学曾传》。此编乃其以都御史兼兵部侍郎总督三边时所作。  《运筹纲目》凡八卷,为纲八,为目八十,纲目之下,俱有统论,各采史事以证之。《决胜纲目》凡十卷,俱以二字标目,不立总纲目,凡百条,亦前缀统论,证以史事。惟《运筹纲目》列史事而评之,《决胜纲目》先立说而以史事证之,为体例小异耳。梦熊官陕西巡抚时,曾请讨撦力克,与经略不合,朝廷右经略而绌其议。后移甘肃,有讨贼功,盖亦留心韬钤者。然兵机万变,转瞬势移,田单火牛,再用则败,是固不可以成法拘耳。  △《军权》·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何良臣撰。良臣有《阵纪》,已著录。是书分国本、国禁、兵本、兵秘、礼士、士遇、驭士、士品、握机、揣情、必虑、必克、将事、将诫、任将、军范、术占,凡十七目,一百七十四篇。中间有云,募选之事,付诸有司,欺昧朦胧,上下交蔽。又云,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卒然有事,实无以支。皆讥切时政之语。  自序称,早岁事戎行,足迹遍寰宇,而累於谈忌,困於贪胥。盖亦发愤而著书者也。  △《倭情考略》·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郭光复撰。光复武昌人。官扬州府知府。考万历己丑进士别有一郭光复,顺天固安人。官至右副都御史,辽东巡抚。姓名偶同,非一人也。嘉靖中,东南屡中倭患,而扬州当江海之冲,被害尤甚。光复以为必得其情,始可筹备御之术,因考次所闻为此编。首总论,次事略,次倭患,次倭术,次倭语,次倭好,次倭船,次倭刀。载其情状颇详,盖亦知己知彼之意。而得诸传闻,未必一一确实也。  △《长子心钤》·(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明戚继光撰。继光有《练兵实纪》,已著录。考书中对垒号令一条云,南塘戚少保谓此为束伍第一阵法,屡战屡胜,皆由於此。则非继光所自为矣。又车营一条云,一放厕所节,不录。又取散长蛇阵一条云,以扳子鸣一声,注曰其制未详。则明为后人抄撮继光旧文,伪题此名。以继光《练兵实纪》校之,皆一一具载也。  △《莅戎要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明戚继光撰。即《练兵实纪》中之条约也。或先有此册,后乃载入书中。或后人於书中钞出别行,则均不可知矣。  △《武备新书》·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戚继光撰。与继光《纪效新书》大同小异,仍冠以继光《纪效新书》序。其手足篇中火器诸图下,题曰崇祯庚午仲秋,羽南彭翔谨录秘藏。考继光卒於万历丁亥,则必非继光手著矣。首有四明谢三宾订正字,当即三宾所损益,改此名也。其中如火龙卷地飞炮,雕木为虎豹之形,以轮驾之,使口中出火。飞马、天神及木人、火马、天雷炮并以木为人,缚於马上,饰以纸甲胄,而藏炮於腹,以火爇马尾,使之冲敌。殆於儿戏。明季谈兵者如是,其亡国非不幸也。  △《古今将略》·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案《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此书,皆作冯孜撰。孜字原泉,桐乡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此刊本则题冯时宁以一甫撰。前有李维桢序,亦称时宁所作。维桢登隆庆戊辰进士,与孜同年,似不应有误。然孜六世孙浩有此书跋,称孜生三子,次曰时宁,孜殁时仅六岁。及年渐长,忽有志习武,乃妄窃父书,凿改己名,且求父之同年李维桢为序。维桢诡随徇物,竟不为之是正云。其语出冯氏子孙,当必有据。然则此书实孜所撰,刊本及序皆伪作,不足信也。书分元、亨、利、贞四集,采自黄帝迄明代,以战功显者,录其事迹,而以孙、吴诸书所载兵法证之。体例略与宋张预《百将传》相近,特随事节录,不立全传为异耳。  △《岭西水陆兵纪》·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盛万年撰。万年字恭伯,秀水人。万历癸未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迁云南布政使,未到官卒。是编乃万年官广西按察使时,值倭入寇,万年击破之。因增设战船,缮治营垒,益兵练卒,为善后计。以电白、吴川东南滨海,番舶内犯,二地先受其害。遂审度地势,布置堡寨,图其兵弁制度及巡船款式,以成此书。  其陆路则由电白、吴川至於高州添置员弁,凡邮传之政及攻守之器悉载焉。岁久版佚。此本乃国朝雍正辛亥,其裔孙熙祚署吴川县知县,即万年驻兵之地,因校其旧本,重梓以行。  △《剑草》·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熊明遇撰。明遇字子良,进贤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摘取古今名将事迹,为之论断,凡百馀条。盖随笔札记之文,不足以当著述之目。  △《岭南客对》·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粤西舜山子撰,不著姓名。所纪有王守仁事,则嘉隆以后人也。其书以粤中猺獞啸聚,时出劫掠,为居民行旅之害,有司不能制,故设为贾客问答,以推究其得失。大略为土军畏怯好利,将帅营求冒功,必得老成而任之,合四省兵力,明赏罚,严号令,始可成功。其云府江之贼,东则荔浦,西则宣威,古田、修仁、两江等处,亦间有之。盖指桂林、平乐二府所属猺人而言。即《明史·土司传》所称设防置戍,世世为患者也。是编所陈方略,虽未必切中事机,然亦可见当时疆吏措置乖方,不能绥靖,致起草茅之窃议矣。  △《左氏兵略》·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禹谟撰。禹谟有《经籍异同》,已著录。是编乃其任兵部司务时所撰,尝疏进於朝。其例取《左传》之叙及兵事者,以次排纂,仍从十二公之序。其事相类者,则不拘时代,类附於前。又杂引子史证明之,而断以己意,谓之扪虱谈。  非惟无关於《春秋》,并无关於《左传》,特借以谈兵而已。考《五代史·敬翔传》曰:梁太祖问翔曰:闻子读《春秋》,《春秋》所纪何等事?翔曰:诸侯战争之事耳。太祖曰: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曰: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於今云云。是左氏兵法至五代已不可用,而禹谟进疏,乃请敕下该部,将副本梓行,俾九边将领人手一编。是与北向诵《孝经》何异。明季士大夫之迂谬,至於如是,欲不亡也得乎?  △《类辑练兵诸书》·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董承诏编。承诏,武进人。万历丁未进士,天启中官至浙江左布政使。是书辑录戚继光谈兵之言。继光所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储练通论》、《哨守条约》四书,承诏薈萃其说,删除繁复,编为十六类,曰奏疏,曰条议,曰将略,曰兵纪,曰赏罚,曰阵,曰营,曰战,曰操,曰哨守,曰长兵,曰短兵,曰声类,曰色类,曰什器,曰仪节。而以汪道昆所作继光墓志及承诏所作小传冠於首。  △《火器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斌撰。斌字质夫,晋江人。万历己酉举人,官广东信宜县知县,调蜀府左长史。是编言军中火攻之具甚详,然大抵斌以意造之。如所制木人骑马之类,颇近儿戏。其火药器具皆取天地星宿之数,太极两仪之象,亦殊为迂阔。前有火器原、火攻要二篇,多书生纸上之谈。又末有风雨赋一篇,谓熟此以占天文,百无一失。是尤必不然之事也。  △《兵机类纂》·三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张龙翼撰。龙翼字羽明,松江人。是书取古今言兵事者,自《春秋左氏传》而下,至於元、明,分为三十二类。每类中又各析子目,所载明事尤详,大抵书生纸上谈也。第三十一卷专言阵势,然阵法未载图式,殊为阙略。其凡例云,篇中如阵法、器械之类,不详图说者,虑或冗漫,亦为文饰其词。盖是书之作,本为武闱答策之用,故可略则略耳。  △《广名将谱》·十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题黄道周注断。前有崇祯癸未道周序,称即旧本,芟其繁文,取其精要,入妙旁批,有疑夹注,又总断结其智勇之所在云云。词意弇陋,决不出道周之手,殆坊肆所依托。其目录后幅割裂,亦似非足本。  △《左略》·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曾益撰。益字子谦,山阴人。其书专摘《左传》所言兵事凡五十六篇,每条标以名目。陈禹谟《左氏兵略》尚援引他书,疏通证解。此但摘录传文,益无可采矣。  △《谈兵髓》·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题西浙嚣嚣生撰,不著名氏。首为谈兵髓说,称自黄帝用兵以来,兵法不废天时。故日月星辰,风云节候,皆用兵者所宜知。然其所载,如黄赤道、浑天仪、寒暑昼夜长短诸说,多涉律历家言,於兵事无可徵验。盖亦杂缀成书,初无秘授也。前有王洽序。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序作於天启甲子,盖其巡抚浙江之时,则所为嚣嚣生者,亦明末人矣。  △《残本金汤十二筹》·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李盘撰。盘字小有,扬州人。是书以十二筹为名,而今所存者,一曰筹修备,二曰筹训练,三曰筹积贮,四曰筹制器,五曰筹清野,六曰筹方略,七曰筹水战,八曰筹制胜,已阙其四筹,盖断烂不完之本矣。所言皆团练乡勇,扞御土寇之计。杂引古事以证之,多不切合,亦颇支蔓。如无粮无水不可以守,三尺童子能知之,而胪列前代绝粮绝水之故实,以为鉴戒。连篇累牍,殊为浪费笔墨。  所列飞鎗、飞刀诸法,及以桐油鸡卵抛掷敌船,使滑不能立诸计,亦颇近戏剧也。  △《左氏兵法测要》·二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宋徵璧撰。徵璧原名存楠,字尚木,华亭人。是书节略左氏所纪兵事,而论其得失。春秋车战事,与后世迥异,徵璧引以谈兵,殊为不达时变也。  △《兵镜》·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邓廷罗撰。廷罗字叔奇,号偶樵,江宁人。顺治中拔贡生,官至湖广荆南道。是编凡孙子集注一卷,十三篇各为评释。其作战一篇,移为第三。九变一篇,改为军变,而删其与地形篇重出五句。九地一篇,谓原本重复,为之改正,殊嫌窜乱旧文。次为兵镜或问上、下卷,各十五篇。次为兵镜备考八卷,则於十三篇中摘其要语为纲,而罗列史事以互证其说。摭拾颇为丛杂。  △《武备志略》·五卷(内府藏本)  国朝傅禹撰。禹字服水,义乌人。是编惟抄撮武经诸书及明茅元仪《武备志》,别无特见。  △《历代车战叙略》·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泰交撰。泰交字洎谷,阳城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浙江巡抚。是书皆剽宋章俊卿《山堂考索后集》车战篇之文,而稍附益之,别无考正。如述列国车战,而齐侯伐卫之先驱申驱失载。叙唐代,而裴行俭之粮车、李光弼之櫑车亦失载。叙明代,而给事中李侃所奏之骡车、总兵官张泰所造之独马小车,定襄伯郭登之仿古偏箱车皆不能徵引。盖不免於疏漏矣。  △《练阅火器阵纪》·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薛熙撰。熙字孝穆,苏州人。是书记康熙三十五年江南提督张云翼演教炮弩之事。所言阵法颇详,然皆训练常制也。  ──右“兵家类”四十七部,三百八十八卷,内二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卷一百一 子部十一  ○法家类  刑名之学,起於周季,其术为圣世所不取。然流览遗篇,兼资法戒。观於管仲诸家,可以知近功小利之隘;观於商鞅、韩非诸家,可以知刻薄寡恩之非。鉴彼前车,即所以克端治本。曾巩所谓不灭其籍,乃善於放绝者欤。至於凝、《山蒙》所编(和凝、和《山蒙》父子,相继撰《疑狱集》),阐明疑狱;桂、吴所录(桂万荣、吴讷相续撰《棠阴比事》),矜慎祥刑。并义取持平,道资弼教,虽类从而录,均隶法家。然立议不同,用心各异,於虞廷钦恤,亦属有裨。是以仍准旧史,录此一家焉。  △《管子》·二十四卷(大理寺卿陆锡熊家藏本)  旧本题管仲撰。刘恕《通鉴外纪》引傅子曰管仲之书,过半便是后之好者所加,乃说管仲死后事,轻重篇尤复鄙俗。叶适《水心集》亦曰,《管子》非一人之笔,亦非一时之书,以其言毛嫱、西施、吴王好剑推之,当是春秋末年。今考其文,大抵后人附会多於仲之本书。其他姑无论,即仲卒於桓公之前,而篇中处处称桓公,其不出仲手,已无疑义矣。书中称经言者九篇,称外言者八篇,称内言者九篇,称短语者十九篇,称区言者五篇,称杂篇者十一篇。称管子解者五篇,称管子轻重者十九篇。意其中孰为手撰,孰为记其绪言如语录之类,孰为述其逸事如家传之类,孰为推其义旨如笺疏之类,当时必有分别。观其五篇明题管子解者,可以类推,必由后人混而一之,致滋疑窦耳。晁公武《读书志》曰,刘向所校本八十六篇,今亡十篇。考李善注陆机《猛虎行》曰,江邃《文释》引《管子》云,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今检《管子》,近亡数篇,恐是亡篇之内而邃见之。则唐初已非完本矣。明梅士享所刊,又复颠倒其篇次。如以牧民解附牧民篇下,形势解附形势篇下之类,不一而足,弥为窜乱失真。此本为万历壬午赵用贤所刊,称由宋本翻雕。前有绍兴己未张嵲后跋云,舛脱甚众,颇为是正。用贤序又云,正其脱误者逾三万言。则屡经点窜,已非刘向所校之旧,然终愈於他氏所妄更者,在近代犹善本也。旧有房玄龄注,晁公武以为尹知章所托,然考《唐书·艺文志》,玄龄注《管子》不著录,而所载有尹知章注《管子》三十卷。则知章本未托名,殆后人以知章人微,玄龄名重,改题之以炫俗耳。案《旧唐书》,知章,绛州翼城人。神龙初,官太常博士。睿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转国子博士。有《孝经注》、《老子注》,今并不传,惟此注藉元龄之名以存。其文浅陋,颇不足采。然蔡绦《铁围山丛谈》,载苏轼、苏辙同入省试,有一题轼不得其出处,辙以笔一卓而以口吹之,轼因悟出《管子注》。则宋时亦采以命题试士矣。且古来无他注本,明刘绩所补注,亦仅小有纠正,未足相代。故仍旧本录之焉。  △《管子补注》·二十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明刘绩撰。绩有《三礼图》,已著录。《管子》旧注,颇为疏略。故宋张嵲跋其后曰,《管子》书多古字,如专作抟,忒作貣,宥作侑,况作兄,释作泽,此类甚众。《大匡》载召忽语曰:虽得天下,吾不生也,兄与我齐国之政也㾗此一书,尚略资考证。宋周必大校《文苑英华》,多引是集,而近代冯惟讷《诗纪》,梅鼎祚《文纪》、张溥《百三家集》从此采出者尤多。亦所谓残膏賸馥,沾溉百代者矣。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内府藏本)  唐虞世南撰。世南字伯施,馀姚人。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宏文馆学士。谥文懿。事迹具《唐书·本传》。北堂者,秘书省之后堂。此书盖世南在隋为秘书郎时所作。刘禹锡《嘉话录》曰,虞公之为秘书,於《省后堂集》群书中事可为文用者,号为《北堂书钞》,今北堂犹存,而书钞盛行於世云云。是其事也。分八十卷,八百一类。《唐志》作一百七十三卷,晁公武《读书志》因之。《中兴书目》作一百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因之。今本卷帙与《中兴书目》同。其地部至泥沙石而毕,度非完帙,岂原书在宋已有亡佚耶?王应麟《玉海》云,二馆旧阙书钞,惟赵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手诏褒美。盖已甚珍其书矣。此本为明万历间常熟陈禹谟所校刻,钱曾《读书敏求记》云,世行《北堂书钞》,搀乱增改,无从订正。向闻嘉禾收藏家有原本,寻访十馀年而始得。繙阅之,令人心目朗然。朱彝尊《曝书亭集》亦称,曾见《大唐类要》百六十卷,反覆观之,即虞氏《北堂书钞》。今世所行者出陈禹谟删补。至以贞观后事及五代十五国之书杂入其中。尽失其旧,《类要》大略出於原书,世未易得云云。盖明人好增删古书,逞臆私改,其庸妄无识,诚有如钱、朱二氏所讥。然今嘉禾旧本及《大唐类要》均已不可得见,独禹谟此本犹存。其增加各条,幸皆注明补字,犹有踪迹可寻。存什一於千百,亦未始非唐人旧籍所藉以留贻者也。惟其所改所删,删遂竟不可考,是则刊刻之功不赎其窜乱之过矣。  △《龙筋凤髓判》·四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唐张鷟撰。鷟字文成,自号浮休子,深州陆梁人。调露初登进士第。授襄阳尉,累官四门员外郎,终於龚州长史。事迹具莫休符《桂林风土记》,《唐书》附其孙张荐传中。称其儿时梦紫文大鸟止其庭。大父曰:吾闻紫文,鸑鷟也。若壮,当以文章瑞朝廷乎?遂命以名。员半千称其文词犹青铜钱,万简万中,时号青钱学士。日本新罗使至,必出金帛购其文。然所著作不概见,存於今者惟《朝野佥载》及此书。《佥载》已窜乱失真,惟此书尚为原帙。其文胪比官曹,条分件系,组织颇工。盖唐制以身、言、书、判铨试选人,今见於《文苑英华》者颇多,大抵不著名氏。惟白居易编入文集,与鷟此编之自为一书者,最传於世。居易判主流利,此则缛丽,各一时之文体耳。洪迈《容斋随笔》尝讥其堆垛故事,不切於蔽罪议法。然鷟作是编,取傋程试之用,则本为隶事而作,不为定律而作,自以徵引赅洽为主。言各有当,固不得指为鷟病也。原本附有注文,为明刘允鹏所辑。采撮颇详,而稍伤冗漫。以别无他注,姑仍其旧录之。允鹏本名继先,字敬虚,武定人。嘉靖辛卯举人。尝著有《续事类赋》,今未见传本。惟此注附鷟之书,尚存於世云。  △《初学记》·三十卷(内府刊本)  唐徐坚等奉敕撰。案《唐书·艺文志》载《玄宗事类》一百三十卷,又《初学记》三十卷。注曰张说《类集要事》,以教诸王,徐坚、韦述、余钦、施敬本、张烜、李锐、孙季良等分撰。似乎二书皆说总其事,而坚等分修。晁公武《读书志》则曰《初学记》三十卷,唐徐坚等撰。初,张说《类集事要》,以教诸王,开元中诏坚与韦述等分门撰次。又似乎《事类》为说撰,而坚等又奉诏择其精粹编为此书。考《南部新书》载开元十三年五月,集贤学士徐坚等纂经史文章之要,以类相从,上制曰《初学记》。则晁氏所言,当得其实。《唐志》所注,叙述未明,偶合两书为一耳。其书分二十三部,三百一十三子目,大致与诸类书相同。  惟地部五岳之外载终南山,四渎之外载洛水、渭水、泾水。又骊山汤泉、昆明池别出二条,则唐代两都之故也。其例前为叙事,次为事对,末为诗文。其叙事虽杂取群书,而次第若相连属,与他类书独殊。其诗文兼录初唐,於诸臣附前代后,於太宗御制则升冠前代之首。较《玉台新咏》以梁武帝诗杂置诸臣之中者,亦特有体例。其所采摭,皆隋以前古书,而去取谨严,多可应用。在唐人类书中,博不及《艺文类聚》,而精则胜之。若《北堂书钞》及《六帖》,则出此书下远矣。  《春明退朝录》及《温公诗话》并称中山刘子仪爱其书,曰非止初学,可为终身记。李匡乂《资暇集》则曰:《初学记》月门以吴牛对魏鹊。魏鹊者引曹公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为据,斯甚疏阔。汉武《秋风辞》云,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今月门既云魏鹊,则风事亦可用汉雁矣。若是采掇文字,何所不可。东海徐公硕儒也,何乖之甚云云。说颇是。后李商隐诗因鲍照《代白头吟》有清如玉壶冰句,遂以鲍壶对王佩,实沿坚之失。然不以一眚掩其全书也。  △《元和姓纂》·十八卷(永乐大典本)  唐林宝撰。宝,济南人。官朝议郎,太常博士。序称元和壬辰岁,盖宪宗七年也。宝,《唐书》无传,其名见於《艺文志》。诸家书目所载并同。惟《唐会要》称王涯撰,盖以涯曾作序而讹。郑樵《通志》又称李林宝撰,则因李吉甫命宝作是书,当日二名连书,传写脱去吉甫字,遂并为一人。观樵《姓氏略》中讥宝作《姓纂》,而不知林姓所自出,则《艺文略》中本作林宝可知也。焦竑《国史经籍志》亦因之作李林宝,误之甚矣。其论得姓受氏之初,多原本於《世本》、《风俗通》。其他如《世本》、《族姓记》,《三辅决录》以及《百家谱》、《英贤传》、《姓源韵谱》、《姓苑》诸书,不传於今者,赖其徵引,亦皆班班可见。郑樵氏作《族略》,全祖其文,盖亦服其该博也。但宝以二十旬而成书,援引间有讹谬。且当矜尚门第之时,各据其谱牒所陈,附会攀援,均所不免。观《白居易集》自叙家世,以白乙丙为祖,而云出自白公胜。颠倒时代,悖谬显然,其他可知。洪迈《容斋随笔》称《元和姓纂》诞妄最多,盖有由也。然於唐人世系则详且核矣。书至宋,已颇散佚。故黄伯思《东观馀论》称得富弼家本,已阙数卷。陈振孙《书录解题》亦称绝无善本,仅存七八。此本在《永乐大典》中,皆割裂其文,分载於太祖《御制千家姓》下,又非其旧第。幸原序犹存,可以考见其体例。今仍依《唐韵》,以四声二百六部次其后先,又以宋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所引各条补其阙佚。仍厘为一十八卷。其字句之讹谬,则参校诸书,详加订正,各附案语於下方。至原序称皇族之外各以四声类集,则李姓必居首卷。  今独无一字之存,殆修《永乐大典》时已佚其第一册欤?然残编断简,究为文献之所徵也。  △《白孔六帖》·一百卷(内府藏本)  案《文献通考》,《六帖》三十卷,唐白居易撰。《后六帖》三十卷,宋知抚州孔传撰。合两书计之,总为六十卷。此本编两书为一书,不知何人之所合。  又作一百卷,亦不知何人之所分。考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六帖新书》出於东鲁兵燹之馀,南北隔绝,其本不传於江左,使学者弗获增益闻见。则南渡之初尚无传本。王应麟《玉海》始称孔传亦有《六帖》,今合为一书。则并於南宋之末矣。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载白氏《六帖》有元祐五年博平王安世序,此本佚之。卷首所冠韩驹序,则专为孔传续书作也。杨亿《谈苑》曰: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瓶数十,各题门目,作七层架列斋中。命诸生采集其事类,投瓶中,倒取抄录成书。故所记时代,多无次序。《唐志》称其书为《白氏经史事类六帖》,盖其别名。程大昌《演繁露》称唐开元中举行科试之法,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视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六帖》之名所由起,取中帖多者名其书也。然此书杂采成语故实,备词藻之用,与进士帖经绝不相涉,莫详其取义之所在。大昌所说,殆亦以意附会欤?其体例与《北堂书钞》同,而割裂饾飣,又出其下。《资暇集》摘其误引朱博乌集事。《南部新书》摘其误引陶潜五柳事,《东皋杂录》摘其误引鸟鸣嘤嘤事,《学林就正》摘其误引毛宝放龟事。然所徵引,究皆唐以前书。  坠简遗文,往往而在,要未为无裨考证也。《容斋随笔》又称俗传浅妄书如《云仙散录》之类,皆绝可笑。孔传《续六帖》悉载其中事,自秽其书。然《复斋漫录》(案:《复斋漫录》今已佚,此条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所引。)称东鲁孔传字圣传,先圣之裔,而中丞道辅之孙也。为人博学多闻。取唐以来至於吾宋,诗颂铭赞,奇编奥录,穷力讨论,纤芥不遗。撮其枢要,区分汇聚有益於世者,续唐白居易《六帖》谓之《六帖新书》。韩子苍为篇引,以为孔侯之书,如富家之储材,榱栋枅栱,云委山积,匠者得之,应手不穷,其用岂小云云。  则宋人亦颇重其书矣。《玉海》引《中兴书目》称居易采经传百家之语,摘其英华,以类分门,悉注所出卷帙名氏於其下。晁公武《读书志》则称居易原本,不载所出书,曾祖父秘阁公为之注,行於世。其说不同。然公武述其家事,当必不误。且《玉海》又引《中兴书目》,称白居易以天地事分门类为声偶,而不载所出。其说亦自相矛盾。盖当代所行,原有已注出处之本,又有未注出处之本,应麟各随所见书之耳。此本注颇简略,亦不题注者姓中,其即晁公所注与否不可复考。今亦仍原本录之,不更增题名氏焉。居易始末,具《唐书》本传。传有《东家杂记》,已著录。  △《小名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唐陆龟蒙撰。龟蒙有《耒耜经》,已著录。是书所载皆古人小名,始於秦,终於南北朝。赵希弁《郡斋读书后志》作三卷,此本仅二卷。希弁称其神仙玉女之名,妇人臧获之字,亦无弃焉。此本亦但有妇人臧获之字,而无神仙玉女之名。  又称其自秦至隋,而此本无隋人。殆非完书矣。所记颇为丛脞,如秦二世名胡亥,汉光武帝名秀之类,皆非小名。王戎称阿戎,王僧谦称阿谦,不过如吕蒙之称阿蒙,崔鸿之称阿鸿,王平子之称阿平,米元章之称阿章,皆即其名字以示亲昵,均不当在小名之列。至於匡衡小名为鼎,出自《西京杂记》,颜师古注《汉书》已深驳之。龟蒙仍祖其说,殊为不考。又此书本旨为记小名,因小名而引及事实,已为支蔓,如谢朗、王恭、王修之类。至於叠出不已,於体例亦颇有乖。王楙《野客丛书》称《唐·艺文志》、《崇文总目》皆有陆龟蒙《小名录》五卷,恨不得见之。楙博极群书,而其言如此。或原本散佚,后人以意补缀,托之龟蒙欤。  然唐人著述,传世日稀,龟蒙此编,虽未能信其必真,亦无以断其必伪,相承已久,备古书之一种可矣。  △《蒙求集注》·二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  晋李瀚撰。瀚始末未详。考李匡乂《资暇集》,称宗人瀚作《蒙求》,则亦李勉之族。又《五代史·桑维翰传》称,初,李瀚为翰林学士,好饮而多酒过,晋高祖以为浮薄,当即其人也。其注不著撰人名氏。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曰:《补注蒙求》八卷,徐子光撰。以李瀚《蒙求》句为之注,本句之外,兼及他人事。所言与此书相合,惟八卷之数与此本二卷不同。然此本卷帙颇重,盖后人以八卷合并也。其书以《蒙求》原文冠於卷首,后以每二句为一节,各为之注。注虽稍嫌冗漫,而颇为精核。如吕望非熊句,以《六韬》原文无非熊字,则引崔骃《达旨注》始用非熊以明之,周嵩狼抗句,以《晋书》嵩传作抗直,则引《世说新语》本作狼抗以明之。贾谊忌鵩句,以《鵩赋》无忌字,则引孔臧《鸮赋》贾生有识之士忌前鵩焉以明之。燕昭筑台句,以《史记》乃筑宫非筑台,则引孔融《与曹操书》、鲍照《乐府》皆称筑台以明之。胡昭投簪句,以本传无投簪字,则引挚虞所作《昭赞》以明之。如斯之类,皆为不苟。凡其事未详,而旧注所说莫知何据者。如赵孟疵面、子建八斗、苏章负笈、申屠断鞅、龙逢版出、何谦焚词之类,皆疑以传疑,亦不失详慎。其中偶尔失检者,朱翌《猗觉寮杂记》尝摘其毛宝、韩寿二事。今考纪瞻出妓句,事见《世说新语》,旧注所引不误,而云今本不载。江革忠孝句,事见《南史》,乃以为后汉之江革,改忠孝为巨孝。颜叔秉烛句,云事出毛公《诗传》,今诗传实无此文。皆不免小舛。又如刘惔倾酿句,乃误读《世说》以倾家之倾为倾酒之倾,亦失於纠正。然大致淹通,实初学之津筏也。  △《事类赋》·三十卷(内府藏本)  宋吴淑撰,并自注。淑字正仪,丹阳人。仕南唐为内史。归宋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后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事迹具《宋史·文苑传》。是编乃所作类事之书。卷首结衔称博士,盖其进书时官也。前有淑进书状,称先进所著,一字题赋百首。退惟芜累,方积兢忧。遽奉训词,俾加注释。又称前所进二十卷,加以注解,卷帙差大。今广为三十卷,目之曰《事类赋》云云。是淑初进此赋二十卷,尚无书名。及奉敕自注,乃增益卷数,定著今称也。凡天部三卷,岁时部二卷,地部三卷,宝货部二卷,乐部一卷,服用部三卷,什物部二卷,饮食部一卷,禽部二卷,兽部四卷,草木部、果部、鳞介部各二卷,虫部一卷。分子目一百,与进状数合。类书始於《皇览》。六朝以前旧笈,据《隋书·经籍志》所载,有朱澹《远语对》十卷,又有《对要》三卷,《群书事对》三卷,是为偶句隶事之始。然今尽不传,不能知其体例。高士奇所刻《编珠》,称隋杜公瞻撰者,伪书也。今所见者,唐以来诸本骈青妃白,排比对偶者,自徐坚《初学记》始。镕铸故实,谐以声律者,自李峤单题诗始。其联而为赋者,则自淑始。峤诗一卷今尚存,然已佚其注。如桂诗中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之类,古书散亡,今皆不知为何语,故世不行用。淑本徐铉之婿,学有渊源,又预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两大书,见闻尤博。故赋既工雅,又注与赋出自一手,事无舛误,故传诵至今。观其进书状称凡识纬之书及谢承《后汉书》,张璠《汉记》、《续汉书》、《帝系谱》,徐整《长历》、《元中记》、《物理论》,皆今所遗逸,而著述之家相承为用,不忍弃去,亦复存之云云。则自此逸书数种外,皆采自本书,非辗转挦撦者比。其精审益为可贵,不得以习见忽之矣。  △《太平御览》·一千卷(侍讲张焘家藏本)  宋李昉等奉敕撰。以太平兴国二年受诏,至八年书成,初名《太平编类》,后改为《太平御览》。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谓书成之后,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故赐是名也。凡分五十五门,徵引至为浩博,故洪迈《容斋随笔》称太平兴国中编次《御览》引用书一千六百九十种。其纲目并载於首卷,(案:此则今本前列旧目,乃宋时官本之旧。)而杂书古诗赋又不能具录。以今考之,不传者十之七八。胡应麟《经籍会通》则以为是编所引,大抵采自类书,非其书宋初尚存。力驳迈说之误,所言良是。然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或言国初古书多未亡,以《御览》所引用书名故也。其实不然,特因诸家类书之旧耳。以三朝国史考之,馆阁及禁中书总三万六千馀卷,而《御览》所引书多不著录,盖可见矣。  是迈所云云,振孙已先驳之矣,应麟特剿袭其说耳。应麟又曰:《御览》向行抄本,十年来始有刻,而讹谬特甚。非老师宿儒,即一篇半简莫能句读。至姓名颠舛,世代鲁鱼,初学之士读之或取为诗文用,误人不鲜。案此本前有万历元年黄正色序曰:太平兴国迄今几六百载,宋世刻本俱已湮灭。近世云间朱氏仅存者,亦残阙过半。海内钞本虽多,辗转传写,讹舛益甚。吾锡士大夫有好文者,因闽省梓人,用活字校刊,始事於隆庆二年。至五年,才印其十之一二,闽人散去。  於是浙人倪炳伯文谋於郡邑二三大夫,协力鸠工,鋟诸梨枣。孙国子虞允一元力任校雠,忽於隆庆六年捐馆,弗克终事。今复苦於舛讹,薛宪副应登有校得善本,藏诸家塾。其仲子名逢者,俾倪氏缮写付梓云云。所言刊本讹谬之故,大概与应麟合。然此书行世,实有二本。一为活字印本,其版心称共印五百部,则正色所云印十之一二散去者,其说不确。一即倪氏此本,二本同出一稿,脱误相类,而校手各别,字句亦小有异同。今以二本参校,并证以他书,正其所可知,而仍其所不可知。古书义奥,文句与后世多殊,阙疑犹愈於妄改也。宋初去古未远,即所采类书,亦皆具有渊源,与后来饾飣者迥别,故虽蠹蚀断烂之馀,尚可据为出典。世所传宋以前书,可考见古籍佚文者,仅六七种,曰裴松之《三国志注》,曰郦道元《水经注》,曰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曰李善《文选注》,曰欧阳询《艺文类聚》,曰徐坚《初学记》,其一即此书也。残碑断碣,剥蚀不完,欧阳、赵洪诸家尚藉之以订史传。况四库菁华,汇於巨帙,猎山渔海,采摭靡穷,又乌可以难读废哉!  △《册府元龟》·一千卷(内府藏本)  宋王钦若、杨亿等奉敕撰。真宗景德二年,诏编修历代君臣事迹,以钦若提总,同修者十五人。至祥符六年书成,赐名制序。周必大《文苑英华》跋王明清《挥麈录》并称太宗太平兴国中修者,误也。其书分三十一部,部有总序。又子目一千一百四门,门有小序。皆撰自李维等六人,而窜定於杨亿。又命孙奭为之音释,其间义例,多出真宗亲定。惟取六经子史,不录小说。於悖逆非礼之事,亦多所刊削,裁断极为精审。考洪迈《容斋随笔》,谓其时编修官上言,凡臣僚自述,及子孙追叙家世,如《邺侯传》之类,并不采取。遗弃既多,故亦不能赅备。袁氏《枫窗小牍》亦谓开卷皆常目所见,无罕覯异闻,不为艺林所重。夫典籍至繁,势不能遍为掇拾,去诬存实未中概以挂漏相绳。况纂辑诸臣皆一时淹贯之士,虽卷帙繁富,难免牴牾,而考订明晰,亦多可资览古之助。张耒《明道杂志》称杨亿修《册府元龟》,数卷成,辄奏之。每进本到,真宗即降付陈彭年。  彭年博洽,不可欺毫发,故谬误处皆签贴。有小差误必见,至有数十签。亿心颇自愧,乃盛荐彭年文字,请与同修。其言不可尽信,然亦足见当时校核讨论,务臻详慎,故能甄综贯串,使数千年事无不条理秩然也。据《玉海》所载,此书凡目录十卷,音义十卷。今有目录而无音义,盖传写者久佚之矣。  △《事物纪原》·十卷(编修严福家藏本)  明正统间南昌简敬所刊。前有敬序云:作者佚其姓名。考赵希弁《读书附志》云,《事物纪原》十卷,高承撰。承,开封人。自博弈嬉戏之微,鱼虫飞走之类,无不考其所自来,双溪项彬为之序。陈振孙《书录解题》亦云:《中兴书目》作十卷,高承撰。元丰中人。凡二百十七事。今此书多十卷,且多数百事,当是后人广之耳云云。则此书实出高承,敬序盖未详考。惟检此本所载凡一千七百六十五事,较振孙所见更数倍之,而仍作十卷,又无项彬原序。与陈赵两家之言俱不合。盖后来又有所增益,非复宋本之旧。书凡分五十五部,名目颇为冗碎。其所考论事始,亦间有未确。如引秦本纪谓名县始自秦孝公,而不知《左传》宣公十一年楚子县陈,杜注已明言灭陈以为县。又谓诸葛亮始造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民间谓之江州车子,不知《三国志注》引亮文集,载所作木牛、流马之法甚详,与今之独轮车制度绝不相类。又如祓禊一条,不引《晋书》束晳传所云周公洛邑、秦昭王河曲之事,亦失之眉睫之前。然其他类多排比详赡,足资核证,在宋代类书中,固犹有体要矣。  △《实宾录》·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马永易撰。永易字明叟,扬州人。徽宗时尝官池州石埭尉。其事迹无可考见,惟《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载所著有唐《职林》、《元和朋党录》、《寿春杂志》诸书。盖亦博洽之士也。是书见於晁公武《读书志》者称《异号录》二十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实宾录》,谓永易所撰,蜀人句龙材校正,文彪增广,凡本书三十卷,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又分《实宾录》、《异号录》各三十卷,皆题永易所撰。诸家纪载,颇舛错不合。今以其说互相参证,疑陈氏所称本书,乃永易原撰本名《异号录》。陈氏所称后集,即文彪所续,始取名为实宾之义,并本书亦改题今名。《宋志》盖误分为两书,而晁公武所见则为未经增广之本,故尚题为《异号录》也。自元以来,其书久佚,陶宗仪收入《说郛》者,仅寥寥数条。近浙江所进范氏天一阁藏本,亦即从《说郛》钞出,一字不殊。今从《永乐大典》蒐辑,共得六百馀条,皆《说郛》之所未载。惟原帙既湮,其体例已无可考。即永易原本与文彪所增,亦错杂不可复辨。谨裒辑编缀,芟除重复,订正舛讹,各以类相从,厘为一十四卷。仍从《书录解题》统标曰《实宾录》,以存宋时传本之旧。其书皆取古人殊名别号,以广见闻,领异标新,颇资采掇。至於搜罗既广,偶涉舛讹。如沈传师之推为颜子,乃比拟之空言。  刘长卿之五言长城,乃品题之泛论。皆非标目,不应阑入其间。又如吉茂言侍中执虎子,语本诙谐。白居易赋新丰折臂翁,词由徵实。凡此之类,尤与称谓无关,一概滥收殊失别择。是则嗜异贪多,为千古著书之通病,不独永易为然。固不以累其全书矣。  △《书叙指南》·二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任广撰。广字德俭,浚仪人。今本《文献通考》作任广浚,盖传刻讹脱,以人名地名误连为一也。尤袤《遂初堂书目》载有此书,然袤书目无注文,无由考其始末。惟据陈振孙《书录解题》,知为崇宁中人耳。其书初刊於靖康中,版旋被毁。有俞氏者,携旧本南渡,其后辗转传写,多非完帙。至国朝康熙初,金券得韩氏所藏本,缮录未竟,而券殁,反并原本第十卷佚之。雍正三年,金汇得不全宋本,适尚存第十卷,乃重为抄补刊刻,而此书复完。盖若隐若显几五六百年,其不亡者幸也。其书皆采录经传成语,以备尺牍之用,故以《书叙》为名。  明浦南金尝取是书与《尔雅》、《左腴》、《汉隽》合为一编,改题曰《修辞指南》,瞀乱糅杂,殊不足取。此本犹金氏原刻,尚不失其旧。其间徵引既繁,复冗盖所不免,然每句标注出处,犹从原书采掇而来,终较南宋书肆俗本为有根据。  固未可与《启劄青钱》之类一例视之矣。  △《海录碎事》·二十二卷(内府藏本)  宋叶廷珪撰。廷珪字嗣忠,崇安人。政和五年进士。出知德兴县。绍兴中为太常寺丞,与秦桧忤,以左朝请大夫出知泉州军州事。王之望《汉滨集》有所作廷珪除官制,颇称其学问之富。盖当时亦以博洽著也。是编乃其类事之书。《闽书》称廷珪性喜读书,每闻士大夫家有异书,无不借读,读即无不终卷,常恨无资,不能尽写。因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钞之,名曰《海录》。既知泉州,公馀无事,因取类之。为门七十五,为卷二十有二。事多新奇,未经前人引用,即指此本。然廷珪自序称百七十五门,与《闽书》所言已不合。检其书,实为部十六,为门五百八十四,与自序亦不合。又《宋史·艺文志》载此书作二十三卷,《文献通考》又作三十三卷,卷数亦有异同,或后人有所窜改,非其旧本欤。其书每条仅标三数字,其注亦不过三数语。盖义存约取,故以碎事为名。其中如分守令县令为两门,而太守事实乃入留守门。又如韩偓称玉山樵人,贺知章称四明狂客,张志和称元真子之类,皆其自号,而载入私谥门。赵至与嵇茂齐书所云鸡鸣戒旦,飘尔晨征,日薄西山,马首靡托者,乃自叙行役之词,而入於军旅门,於分隶多为未协。盖随笔记录,不免编次偶疏。然其简而有要,终较他本为善也。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邓名世撰。而其子椿裒次之。名世字元亚,临川人。祖孝甫,见《宋史·隐逸传》,即原序所称文昌先生者是也。椿有《书继》,已著录。李心传《系年要录》称绍兴三年十月,诏抚州进士邓名世赴行在,以御史刘大中荐也。四年三月乙亥,上此书。时吏部尚书胡松年以其贯穿群书,用心刻苦,遂引对,命为右迪功郎。王应麟《玉海》所载亦同,惟言名世初以草泽得召,上书后始诏赐出身,充史馆校勘。《朱子语类》又谓其以赵汝愚荐,以白衣起为著作郎,后忤秦桧勒停。均与心传所记不同,则未详孰是耳。《文献通考》、《宋·艺文志》俱作四十卷,惟《宋会要》作十四卷,《中兴书目》作十二卷,殆传写之讹。其书长於辨论,大抵以《左传》、《国语》为主。自《风俗通》以下各采其是者从之,而於《元和姓纂》抉摘独详,又以《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二书互为参校,亦往往足补史传之阙。盖始於政宣而成於绍兴之中年,父子相继,以就是编,故较他姓氏书特为精核。《朱子语类》谓名世学甚博,姓氏一部,考证甚详,盖不虚也。后椿作《书继》,亦号赅洽,殆承其讨论之馀绪乎。宋时绍兴有刊本,今已散佚。《永乐大典》散附《千家姓》下,已非旧第。惟考王应麟所引原序,称始於国姓,馀分四声,则其体例与《元和姓纂》相同。今亦以韵隶姓,重为编辑,仍厘为四十卷,目录二卷。其复姓则以首字为主,附见於各韵之后。间有徵引讹谬者,并附著案语,各为纠正焉。  △《帝王经世图谱》·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唐仲友撰。仲友字与政,金华人。绍兴中登进士第,复中宏词科。后守台州,与朱子相忤,为朱子所论罢,故《宋史》不为立传。惟王象之《舆地纪胜》称其博闻洽识,尤尚经制之学。又朱右《白云稿》有题宋濂所作仲友补传,云在台州发粟赈饥,抑奸拊弱,创浮梁以济艰涉,民利赖焉。则仲友立身,自有本末。  其与朱子相轧,盖以陈亮之诬构。观周密《齐东野语》所载唐朱交奏始末一条,台妓严蕊一条,其事迹甚明,未可以是病仲友也。是书原本十卷,《永乐大典》所载以图谱数繁,析为一十五卷,然但均其篇页,而不复分别其门目,割裂舛混,原次遂不可寻。今详为厘正,依类排比,分为一十六卷。体例之淆,句字之误,则各为考核更定,而附注案语於下方。其书分类纂言,大要以《周礼》为纲,而诸经史传以类相附。於先圣大经大法,咸纵横贯串,曲畅旁通,故以帝王经世为目。其所绘画,州居部分,经纬详明,具有条理。其所辨订,不甚主注疏旧说,而引据博赡,亦非杜撰空谈。盖考证之学,议论易而图谱难。图谱之学,阴阳奇偶推无形之理易,名物制度考有据之典难。仲友此编,可徵其学有根柢矣。自宋以来,儒者拘门户之私,罕相称引。沉埋蠹简垂数百年,一旦自发其光,仰邀宸翰且特命剞劂以广其传。岂非真是真非待圣人而后定哉!臣等编次之馀,既仰钦睿鉴高深,且以庆是书之遭遇也。  △《职官分纪》·五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孙逢吉撰。逢吉字彦同,富春人。事迹具《宋史》本传。前有元祐七年秦观序,陈振孙《书录解题》亦载之。考逢吉举宋隆兴元年进士,距元祐七年凡七十二年。又考朱子罢经筵直讲,逢吉代讲诗权舆篇,事在绍熙五年,距元祐七年凡一百三年。逢吉至宁宗朝,尚官秘书监,吏部侍郎,知太平州,距元祐七年则一百几十年矣。谓元祐时秦观序之,殆谬误也。其书每官先列周官典章,次叙历代制度沿革,名姓故事,根据经注,沿考史传,搜采颇为繁富。若其引《易纬》黄帝与司马容光观於元扈,引《论语纬》孔子为素王、颜子为司徒之类,则无关典要,徒以爱博而存之。然类事之书,与考典之书体例各殊,取材亦异,固未可执引纬解经之说,责以泛滥也。  △《历代制度详说》·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吕祖谦撰。祖谦有《古周易》,已著录。此书凡分十三门,一曰科目,二曰学校,第三门原本阙页,佚其标题,所言乃考课之事,四曰赋役,五曰漕运,六曰盐法,七曰酒禁,八曰钱币,九曰荒政,十曰田制,十一曰屯田,十二曰兵制,十三曰马政。皆前列制度,叙述简赅,后为详说,议论明切。元泰定三年刊行。前有庐陵彭飞序,称为祖谦未竟之书,故止於此。其或然欤。刊本久佚。此本辗转传写,又多讹阙。其钱币门中脱二页,荒政门中脱二页,今悉据《通考》所引补足。中间误字,亦考核校正。惟第二卷脱去标题之数页,则无可检补,姑仍其旧。飞序称紫阳浙学功利之论,其意盖有所指,永嘉诸君子未免致疵议焉。  祖谦以中原文献之旧,岿然为渡江后大宗。紫阳倡道东南,祖谦实羽翼之。性命道德之原,讲之已洽,而尤潜心於史学,仍欲合永嘉紫阳而一之云云。盖有元中叶,新安之学盛行,飞恐人执朱子之论薄视此书,故作是言也。考祖谦年谱不载此书,盖采辑事类以备答策,本家塾私课之本,其后转相传录,遂以付梓。原非特著一编,欲以立教。与讲学别为一事,各不相蒙,所谓言岂一端各有当也。飞必牵合调停,与叶盛《水东日记》必谓文章关键亦为讲学之一端者,同一迂陋。  《参同契》、《阴符经》朱子皆有论注,飞亦将谓欲合孔、孟、黄、老而一之乎。  △《永嘉八面锋》·十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卷末有明宏治癸亥都穆跋,谓宋时常有版刻,第云永嘉先生。  考陈傅良、叶适当时皆称永嘉先生,相传此为傅良所撰,或曰叶氏为之。今观其间,多傅良平日之语,其为陈氏无疑云云。案《宋史》傅良本传,载所撰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传左氏章指》行於世,不载此书。其为果出傅良与否,别无显证。然观其第二卷中称今之劝农,不必责於江浙,而当责於两淮,大江以北,黄茅白苇,薈蔚盈目。又称太上皇朝隅官为民害,太上皇毅然罢之。第三卷称国朝熙宁中,则固确然为南宋书。其鲁桓不作鲁威,犯钦宗讳。魏徵不作魏证,犯仁宗嫌名。盖明人重刻所改也。其书凡提纲八十有八,每纲又各有子目。  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永嘉之学,倡自吕祖谦,和以叶适及傅良,遂於南宋诸儒别为一派。朱子颇以涉於事功为疑。然事功主於经世,功利主於自私,二者似一而实二,未可尽斥永嘉为霸术。且圣人之道,有体有用。天下之势,有缓有急。  陈亮上孝宗疏所谓风痹不知痛痒者,未尝不中薄视事功之病,亦未可尽斥永嘉为俗学也。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亦何尝涉申、韩、商、孔之术哉!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十月一日,盖宋孝宗时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作《锦绣万花谷》四十卷,续四十卷,而无后集。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所载,则前集、后集、续集外,又有别集三十卷。今案序中明言自九华之归,粗编成为三集,每集析为四十卷。可知后集为陈氏偶遗,别集为后人所续增,不在原编之数。故明人刊本,亦只三集也。序中称命名者为乌江萧恭父(案:尤侗《明·艺文志》注,此书为萧恭父作,盖因此语而误),河南胡恪,皆不知何许人。前集之末,独附载衢州卢襄西征记一篇,於体例殊不相类,或撰此书者亦衢人,故附载其乡先辈之书欤?又其书既成於淳熙中,而纪年类载理宗绍定端平年号,帝后诞节类载宁宗瑞庆节、理宗天基节诸名,并称理宗为今上。  是当时书肆已有所附益,并非淳熙原本之旧矣。前集凡二百四十二类,后集凡三百二十六类,续集自一卷至十四卷凡四十六类,自十五卷至四十卷则皆类姓也。  所录大抵琐屑丛碎,参错失伦,故颇为陈振孙所讥。其地理一门,止列偏安州郡,类姓一门,徵事仅及数条。而古人称号之类,又创立名目,博引繁称,俱不免榛楛杂陈,有乖体要。特其中久经散佚之书,如《职林》、《郡阁雅谈》、《雅言系述》、《云林异景记》之类,颇赖此以存崖略。又每类后用《艺文类聚》例,附录诗篇,亦颇多逸章賸什,为他本所不载。略其烦芜,撷其精粹,未尝不足为考证之资也。  △《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案此书为元代麻沙版,前、后、续、别四集皆宋祝穆撰。《新集》、《外集》元富大用撰。遗集元祝渊撰。其合为一编,则不知始自何人,疑即建阳书贾所为也。穆有《方舆胜览》,已著录。此书后集第十卷内有吕午跋祝公遗事后一首,载穆事迹尤详。大用字时可,不知何许人。渊与作《古赋辨体》之祝渊名姓并同。  其书中所载制度沿革,俱至元初而止,时代亦相符合。然彼祝渊字君泽,而此祝渊字宗礼,则截然迥异。疑其名姓偶同,实非一人也。前集之首有淳祐丙午穆自序,每集各分总部,而附以子目,条列件系,颇为赅备。每类始以群书要语,次古今事实,次古今文集,盖沿用《艺文类聚》、《初学记》之体,而略变其例。  其中如双南金字初见张载拟四愁诗,再见杜甫诗,而注其下曰《淮南子》,《淮南子》实无其文。又如罗邺咏草诗闲门要路一时生句,讹为侯门要路一时生,亦为叶盛《水东日记》所讥。盖辗转贩鬻,迷其本始,殊不及前人之精审。然《锦绣万花谷》之类所收古人著作,大抵删摘不完,独是书所载必举全文,故前贤遗佚之篇,间有籍以足徵者。如束晳《饼赋》,张溥《百三家集》仅采数语,而此备载其文,是亦其体裁之一善。在宋代类书之中,固犹为可资检阅者矣。其新集、外集、遗集均踵穆书而作,但补其门类所未及,而体例则一无所更,颇嫌其采引杂糅,不及原本。然作於元代,古籍多存,连类收之,亦可以备参考。惟穆书成於淳祐间,而书中有称理宗庙号者,殆大用等有所追改,非尽原文。是则窜乱古书,开明人一代之恶习,为可憎耳。  △《记纂渊海》·一百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潘自牧撰。据《浙江通志》,自牧,金华人。庆元元年进士。官龙游令。  此本题曰教授,盖其著书时官也。是书分门隶事,与诸家略同。惟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十卷,叙人事者六十四卷,叙物类者仅十一卷。详其大而略其细,与他类书小异。其郡县一部,以临安为首,盖据南渡割裂之馀。而五岭两川之后,更及开封诸府,存东京全盛之旧,亦与《方舆胜览》诸书删淮以北不载者,体例有殊。其中性行议论,诸部子目,未免琐碎,然亦不失为赅备也。此本刻於万历己卯,卷首於自牧名后题中宪大夫,大名府知府,前监察御史东鲁王嘉宾补遗字。则亦如陈禹谟之改《北堂书抄》,已非自牧之旧。又陈文燧序,称其先世求之闽蜀,得其前编。周流吴越,复购后编。此本不分前后编,盖复经合并,益失其真。序又称中叶零替,蠹鱼残阙。戊寅冬,承乏畿南,公暇谬为补注,剥落太甚者属别驾蔡公、司理顾公、学博吴君采辑诸书,补阙序次。一日,示诸太守越峰王公、邑令吴君,愿捐俸梓之云云。以其卷首列名考之,别驾蔡公为大名府通判蔡之奇,司理顾公为推官顾尔行。学博吴君则有府学训导吴腾龙、魏县教谕吴嶙二人,不知谁指。邑令吴君为南乐县知县吴定,太守王公当即嘉宾。是补此书者为文燧及蔡之奇等三人,嘉宾特为刊版,未尝操笔,与题名亦互相牴牾。  盖明人书帕之本,称校称补,率随意填刻姓名,不足为凭,亦不足为异。其出自谁手,无庸究诘,要其根柢,则固宋人之旧帙耳。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章定撰。定,建安人。仕履无考。惟此书二十六卷中载其曾祖元振,建炎中进士,官广东提举常平。祖才邵,少年从杨时游,尝守临贺、辰阳而已。此书作於嘉定己巳。以姓氏分韵排纂,各序源流於前,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分隶。  盖以谱牒传记合为一书者也。案《隋书·经籍志》有贾执《姓氏英贤谱》一百卷,其书久佚。据李善《文选注》所引,前列爵里,后详事迹,其体例同於此书。定殆仿之而作欤?所列凡一千一百八十九姓,内单姓一千一百二十一,复姓六十八。  所录前代诸人,时有颠倒漏略。如冯姓首春秋冯简子,次唐,次冯驩。既以汉人居战国人前,而上党守冯亭事迹章章,乃遗不载,又意主备笺启之用,惟录善而不纪恶,遂并杨再思之流掩其巨慝,书其小节,亦非实录。然於有宋一代纪述颇详,其人其事,往往为史传所不载,颇足以补阙核异。故在宋时不过书肆刊本,而流传既久,遂为考证者所资。此如汉碑、汉印,当时里胥工匠能为之,而一字之存,后世遂宝为古式也。  △《群书会元截江网》·三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首题太学增修。中有淳祐端平年号,盖理宗时程试策论之本也。元时麻沙刻本,前有至正七年东阳胡助序。黄虞稷《千顷堂书目》遂指为助撰,误矣。其书凡分六十五门,每门间附子目。各类之中,以历代事实、宋朝事实、经传格言、名臣议、奏诸儒至论分段标识。又有所谓主意、事证、时政、警段、结尾诸目。至於排偶成句,亦备载焉。考宋礼部条式,元祐旧制,第一场以经义诗赋分两科。第二场则均试论一道,限五百字以上。第三场则均试策三道。  御试亦均用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绍兴六年改制,四场试士。其第三场仍试论一道。第四场减策二道。御试亦仍用策一道。故讲科举之学者,率辑旧文以备用。  其出自士大夫者,则为《永嘉八面锋》、《东莱制度详说》。其出自坊本者。则为是书之类。大抵意求广络,故丛冗日增。然其间每事皆具首尾,颇便省览,於宋代典故引用尤详,间可以裨史阙。盖在当日为俗书,在后世则为古籍。此亦言不一端,各有当矣。  △《鸡肋》·一卷(内府藏本)  宋赵崇绚撰。崇绚字元素。据《宋史·宗室世系表》,盖简王元份之八世孙。  作《诸蕃志》之赵汝适,即其父也。书首自称汴人,不忘本耳。其书杂采古事,有名同而实异者,如玉环一为唐睿宗琵琶名,一为杨贵妃之类,有相似而相反者,如周亚夫纵理入口饿死,褚罗纵理入口寿终之类。有一事而数见者,如栾巴、郭宪、佛图澄皆噀酒救火之类。有事相类者,如口吃有韩非等十三人,酒量有于定国等十一人之类。有姓名同者,如两张禹、两李光进之类。然如萧詧恶妇人,刘邕嗜疮痂之类,又各自为条,不相比附,则未详其体例何取也。其曰《鸡肋》,殆偶然记录,成此一册,而又未能博采诸书,勒成完帙,故有取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意欤。明陈禹谟《骈志》,国朝方中德之古事比,其体例实源於此。  类事家之有此,犹史家之有纪事本末。皆於古式之外,别创一格,而后来竟不能废者也。故录存之,著其所自始焉。  △《小字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陈思撰。思有《宝刻丛编》,已著录。是书因陆龟蒙《侍儿小名录》稍加推广,集史传所载小字,以为一编。明沈宏正为刊行之。思病龟蒙之书丛杂无绪,故条分缕析,先列历代帝王,而自汉以后诸臣则案代胪载,较龟蒙书为有条理。  然如北周晋公宇文护,小字萨保,见於本传,而此顾遗之,则亦不免於漏略。特以其蒐罗旧籍,十得七八,亦足以备检寻。故录存之,为识小之一助焉。  △《全芳备祖前集》·二十七卷、《后集》·三十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陈景沂撰。景沂号肥遯,天台人。仕履未详。是书前有宝祐元年韩境序。  据序所言,此书於理宗时尝进於朝,其事亦无可考。凡前集二十七卷,所记皆花。  后集第一卷至八卷为果部,十卷至十二卷为卉部,十三卷为草部,十四卷至十九卷为木部,二十卷至二十二卷为农桑部,二十三卷至二十七卷为蔬部,二十八卷至三十一卷为药部。其例每一物分事实祖、赋咏祖二类,盖仿《艺文类聚》之体。  事实祖中分碎录、纪要、杂著三子目,赋咏祖中分五言散句、七言散句、五言散联、七言散联、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十子目,则条理较详。明王象晋《群芳谱》即以是书为蓝本也。虽唐以前事实赋咏,纪录寥寥。北宋以后则特为赅备,而南宋尤详,多有他书不载,及其本集已佚者,皆可以资考证焉。  △《山堂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章如愚撰。如愚字俊卿,婺州金华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改知贵州。开禧初,被召,疏陈时政,忤韩侂胄,罢归。事迹具《宋史·儒林传》。  史称所著有文集行世,今已散佚,惟此书犹存。凡分四集。《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经、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十三门。《后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学制、贡举、兵制、食货、财用、刑法七门。《续集》五十六卷,分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诸路、君道、臣道、圣贤十五门。《别集》二十五卷,分图书、经籍、诸史、文章、律历、人臣、经艺、财用、兵制、四裔、边防十一门。宋自南渡以后,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议论而鲜考证。如愚是编,独以考索为名,言必有徵,事必有据,博采诸家而折衷以己意。不但淹通掌故,亦颇以经世为心。在讲学之家,尚有实际。惟其书卷帙浩繁,又四集不作於一时,不免有重复牴牾之处。如《前集》六经门外又立诸经一门,其文互相出入。诸子百家门中以晏子、荀子、扬子、文中子之类为诸子,以《管子》、《商子》、《韩非子》、《淮南子》之类为百家,亦不知何以分别。又如《前集》第三十五卷详列六宗之说,无所专从。《续集》第十卷则主郑康成说。《前集》第三十卷既主三年一祫,五年一禘,以为宋制合古。《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三年一禘,五年一祫之说。《前集》第三十三卷专主郑康成说,祫大禘小,《别集》第十四卷又专主颜达龙说,禘大祫小。《前集》第三十八卷既主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别集》第八卷则又谓天子六门,诸侯二门。皆前后牴牾,疏於决择。然大致网罗繁富,考据亦多所心得。在宋人著述之中,较通考虽体例稍杂,而优於释经;较《玉海》虽博赡不及,而详於时政;较《黄氏日钞》则条目独明;较吕氏制度详说则源流为备。前人称苏轼诗如武库之兵,利钝互陈;如愚是编,亦可以当斯目矣。  △《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谢维新撰。维新字去咎,建安人。其始末未详。自署曰胶庠进士,盖太学生也。是书成於宝祐丁巳,前有维新自序,后有莆田守黄叔度跋,称维新应友刘德亨之托,盖当时坊本。总目后又有跋云,昨刻《古今备要》四集,盛行於世,但门目未备,再刻《外集》云云。不署名氏,当即德亨所题也。是书《前集》四十一门,子目四百九十一。《后集》四十八门,子目四百一十六,其致仕一目,有录无书,注曰已见《前集》。《续集》分六门,子目五百七十。别集分六门,子目四百一十。《外集》分十六门,子目四百三十。所引最为详悉。惟郡县山川名胜以祝穆《方舆胜览》已备,不及更载。每目前为事类,后为诗集。所收皆兼及宋代。虽不及《太平御览》、《册府元龟》诸书皆根柢古籍,原原本本,而所采究皆宋以前书,多今日所未见。宋代遗事佚诗,如苏轼咏雪诗,以富贵势力分四首,为本集所不录者,亦往往见於此书,故厉鹗作《宋诗纪事》多采用之。又宋代官制至为冗杂,《宋史》不过仅存其名,当时诗文所称,今多有不知为何官者。惟此书《后集》,条列最明,尤可以资考证。在类事之家,尚为有所取材者矣。  △《源流至论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别集》·十卷(内府藏本)  《前集》十卷,《后集》十卷,《续集》十卷,宋林駉撰。《别集》十卷,宋黄履翁撰。駉字德颂,宁德人。尝以易魁乡荐,事迹具《闽书》。考卫湜《礼记集说》引有林坰之语,其字从土,未审为一人二人。履翁字吉父。不知其里贯,疑亦闽人也。宋自神宗罢诗赋,用策论取士,以博综古今,参考典制相尚。而又苦其浩瀚,不可猝穷。於是类事之家,往往排比联贯,薈稡成书,以供场屋采掇之用。其时麻沙书坊,刊本最多。大抵出自乡塾陋儒,剿袭陈因,多无足取。  惟章俊卿《山堂群书》考索最为精博。是编於经史百家之异同,历代制度之沿革,条列件系,亦尚有体要。虽其书亦专为科举而设。然宋一代之朝章国典,分门别类,序述详明,多有诸书不载者。实考证家所取资,未可以体例近俗废也。  △《玉海》·二百卷、附《辞学指南》·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王应麟撰。应麟有《郑氏周易注》,已著录。是书分《天文》、《律宪》、地理、帝学、圣制、艺文、诏令、礼仪、车服、器用、郊祀、音乐、学校、选举、官制、兵制、朝贡、宫室、食货、兵捷、祥瑞二十一门。每门各分子目,凡二百四十馀类。宋自绍圣置宏词科,大观改词学兼茂科。至绍兴而定为博学宏词之名,重立试格,於是南宋一代,通儒硕学多由是出,最号得人,而应麟尤为博洽。其作此书,即为词科应用而设。故胪列条目,率钜典鸿章。其采录故实,亦皆吉祥善事,与他类书体例迥殊。然所引自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具。而宋一代之掌故,率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尤多后来史志所未详。其贯奥博,唐、宋诸大类书未有能过之者。何焯评点《困学纪闻》,动以词科诋应麟,特故为大言,不足信也。其书元时尝刊於庆元路,版已久佚。今江宁有南京国子监刊本,以应麟所著《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通鉴地理通释》、《王会篇解》、《汉制考》、《践阼篇解》、《急就篇解》、《小学绀珠》、《姓氏急就篇》、《周易郑注》、《六经天文编》、《通鉴答问》等书附梓於后。案明贝《王京》《清江集》有所作应麟孙王厚墓志,称应麟著《玉海》,未脱稿而失,后复得之,中多阙误。厚考究编次,请於阃帅鋟梓,并他书十二种以传。据此,则诸书附梓,实始於元代。惟琼称庆元初刻之时,附书十二种,而今为十三种。庆元刊书原序,亦言公书鋟於郡学者凡十有四,《玉海》其一。则十三种为不误,或《清江集》传写之讹欤。又卷首载浙东道宣慰司刊书牒文,称《玉海》实二百卷,而今本乃合《辞学指南》为二百四卷。婺郡文学李桓序所列卷目,已与今同,疑即当时校刊者所附入。相沿已久,今亦仍之。至他书之附刻者,则各从其类,别著於录焉。其曰《玉海》者,本於《张融集》名,实则仿梁武所集《金海》之例,而变其称也。  △《小学绀珠》·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王应麟撰。分门隶事,与诸类书略同。而每门之中,以数为纲,以所统之目系於下,则与诸类书迥异。盖仿世传陶潜《四八目》之例,以数目分隶故实,遂为类事者别创一格也。其间随笔记录,或有不及编次者。如律历类首序六律六吕,以至度量权衡,次序四时八正二气十二月之类,盖由律及历也。而其后复序五音六十四声八十四调,其后复序七闰八会之类,前后殊无条理。又如五卜三兆四兆九筮之类,应麟《玉海》系之艺术,而此书收入律历,亦自乱其例。间有采摭未备,失之耳目之前者。如天文类中既载《淮南·天文训》之八纮八极,而东西南北中之五官,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之六府,乃不见录。器用类中既载周官之八尊,而贾疏之十有六尊乃不见录。既载《春秋传》禘饫宴之三蒸,而仪礼疏之牲有二十一体乃不见录。如斯之类,不一而足。阎若璩《潜邱札记》仅摘其九经不分唐、宋,并漏十三经之名,尚为未尽也。然后来张九韶《群书拾唾》、宫梦仁《读书纪数略》,虽采掇编辑,较为明备,而实皆以是书为蓝本。  踵事者易,创始者难,荜路篮缕,又乌可没应麟之功欤?  △《姓氏急就篇》·二卷(通行本)  宋王应麟撰。其书仿史游《急就篇》体,以姓氏诸字排纂成章,以便记诵,文词古雅,不减游书。又虽以记录姓氏为主,而胪列名物,组织典故,意义融贯,亦可为小学之资。篇中凡单姓皆无重字,篇末列二字三字诸姓,则不免复出。盖义取兼载,势难相避。其中稀僻之字,如《梁四公记》之类,虽托言沈约所撰,实诡立称号,本无其人,未免失之稍杂。然载籍既有此姓,删之反有挂漏之讥。  过而存之,亦不足为累。每句之下,各注其受氏之源,与历代知名之士,必一一标所据之书,尤为详密。篇末有自跋一章,以欧阳修《州名急就篇》自比。修书今载《居士集》中,字数无多,亦无注释,实不及此书之善。其跋亦作韵语,旧本遂误合於正文。考应麟所作《尔雅翼序》,即用此体。盖马融《广成颂序》之支流,与本书实不相属。今离析书之,庶不失应麟之意焉。  △《六帖补》·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杨伯嵓撰。伯嵓有《九经补韵》,已著录。是编以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备,凡二十类。中多割引宋人诗句,徵事颇不详赅。盖二书所有即不复见。又书中所载古事多不著出典,未免嫌於无徵。然虞世南《北堂书抄》即已多如此,《六帖》复往往有之,盖因仍旧例,未及改作,其失亦有由也。  吕午序称其能知云璈字出《太平广记》,然《广记》实引汉武内传。伯嵓不举本书而但举类书之名,知其学亦捃摭之功,故往往不得事始。特其於白、孔二家拾遗补阙,不为无功,而宋代逸事遗文亦颇藉以有考。视明代类书,饾飣稗贩者,固尚为近古矣。  △《韵府群玉》·二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阴时夫撰。其弟中夫注。案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云:阴幼遇一作阴时遇,字时夫,奉新人。数世同居。登宋宝祐九经科。入元不仕。其兄中夫名幼达,据此,则时夫乃幼遇之字,而中夫又时夫之兄,与世所传不同,当必有据。然旧刻皆题其字,未详何义也。昔颜真卿编《韵海镜源》,为以韵隶事之祖,然其书不传。南宋人类书至多,亦罕踵其例。惟吴澄《支言集》有张寿翁《事韵撷英序》,称荆公、东坡、山谷始以用韵奇险为工。盖其胸中蟠万卷书,随取随有,傥记诵之博不及前贤,则不能免於检阅。於是乎有《诗韵》等书,然其中往往陈腐云云。  是押韵之书盛於元初,时夫是编,盖即作於是时。康熙中,河间府知府徐可先之妇谢瑛,又取其书重辑之,名《增删韵玉定本》。今书肆所刊皆瑛改本。此本为大德中刊版,犹时夫原书也。明成祖颇喜其书,故解缙大庖西封事称陛下好观《韵府杂书》,钞辑秽芜,略无文彩。曹安《谰言长语》亦曰,《韵府群玉》亦收之博矣,其中正要紧者漏之。如足字欠管宁濯足,栅字欠青溪栅、苏峻攻青溪栅卞壸拒之,高颎杀张丽华於青溪栅。二字尚失之,则其他可知也。云云。今以《钦定佩文韵府》考之,阴氏之所漏,宁止於是。安之所举,如一叶一花,偶然掇拾,未睹夫邓林之茂蔚也。然元代押韵之书,今皆不传,传者以此书为最古。  又《今韵》称刘渊所并,而渊书亦不传世。所通行之韵,亦即从此书录出,是《韵府》、《诗韵》皆以为大辂之椎轮。将有其末,必举其本。此书亦曷可竟斥欤。  △《翰苑新书前集》·七十卷、《后集上》·二十六卷、《后集下》·六卷、《别集》·十二卷、《续集》·四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据明陈文烛序,亦但称为宋人。今别有刊本,题宋谢枋得撰者,坊贾所赝托也。文烛序称是书旧无传本,慈溪袁炜为大学士时始从内阁录出,而日久佚其首卷。后得华亭徐阶所录本,乃足成之。其书分前、后、别、续四集,疑未必出一人之手。《前集》皆为书启之用,自一卷至六十卷皆以职官分目,下至盐官、酒官之类,亦皆备载,六十一卷至七十卷则以家世、阀阅、座主、门生之类分目,每门之中,皆冠以历代事实,次以宋朝事实,次以自叙,次以旁引,次以群书精语,次以前贤诗词,次以四六警语。《后集》止备表笺之用,一卷至十九卷以大典礼分目,而附以谢恩陈乞;二十卷至二十六卷则录宋代表笺之文。  《后集下》一卷至五卷为类姓;六卷则惟列发举、词科、入学三目,盖补《前集》之遗。《别集》皆录宋人劄状、致语、朱表、表文、青词、疏语、册文、祝文、祭文之属,其劄子以五提头、七提头、九提头分目,盖当时之式,其朱表则青词类也。《续集》录宋人书启,一卷至二十三卷以官分目,二十四卷至四十二卷以事分目,又以广《别集》未备之体耳。其书本为应酬而作,惟取便检用,不免伤於繁复。而於宋代典故事实,最为赅备,披沙拣金,往往见宝。较孔传《续六帖》之类,反为有资考证也。    卷一百三十六 子部四十六  ○类书类二  △《纯正蒙求》·三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元胡炳文撰。炳文有《周易本义通释》,已著录。蒙求自李瀚以下,仿其体者数家,大抵杂采经传事实,隶以韵语,以便童子之记诵。然多以对偶求工,不尽有关於法戒。炳文是书,则集古嘉言善行,各以四字属对成文,而自注其出处於下。所载皆有裨幼学之事,以视饾飣割裂,仅供口耳者,於启导较为切近。上卷叙立教、明伦之事,中卷叙立身、行己之事,下卷叙待人、接物之事,略以《白鹿洞规》为准。每卷一百二十句,总为三百六十句。卷中又各有子目,每一目多者一二十句,少者不过四句。中间以拘於骈俪格於声韵,故漏落甚多。又如黄香暖席宜入父子之伦,而反入幼学见趣条下。陈子高让田宜入长幼之伦,而反入处宗族条下。其分隶亦未能悉允。然养蒙之教,取其显明易晓,不贵以淹博相高。此书循讽吟哦,以资感发,与朱子《小学·外篇》足相表里,固未可以浅近废也。  △《排韵增广事类氏族大全》·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书中所引事迹,迄於南宋季年。盖元人所编次。相其版式,亦建阳麻沙所刊,乃当时书肆本也。其例以十干分集,每一集为二卷。依广韵次第,以四声分隶各姓。末二卷为覆姓,则以上一字为韵而排次之。每姓俱引史传人物,摘叙大略,而采其中三四字为标题,大抵在撷取新颖以供缀文之用,姓末多别附女德婚姻一门,历叙古来淑媛及两姓结婚故事。盖宋、元之间,婚礼必有四六书启,故载之独详,亦以便於剽掇也。叶盛《水东日记》曰:近代杂书,著述考据多不精。如《翰墨全书》以彭思永为明道母舅,所谓氏族大全者尤甚。如以赵明诚为赵抃之子,广州十贤有李朝隐一作李尚隐,因而讹为李商隐。今考中间所列朝代先后,多颠倒失次。如王导妾雷氏干预政事,陈之张贵妃、龚孔二嫔怙宠亡国,而并入之女德,深为不伦。又如韦思廉、刘奉林诸人既别立仙之一目,而张果、姜识诸人亦以仙术显名,乃仍混入人物之中,无所区别,体例亦殊疏舛。  至每姓之末间附韵藻数语,如洪韵庞洪、涵洪,翁韵仙翁、塞翁之类。既与氏族不相关涉,且挂漏无取,徒滋蛇足。特捃摭尚为广博,有其人为史传志乘所不详而独见於此者,颇足以资旁证。至於王氏有临沂、太原二派,句氏避宋高宗讳分作数姓,《兰亭会诗》名氏诸本之不同,亦间附考订。寸有所长,固未尝无裨於艺苑也。  △《名疑》·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陈士元撰。士元有《易象钩解》,已著录。是书上自三皇,下迄元代,博采史传及百家杂说。凡古人姓名异字及更名更字与同姓名者,皆汇萃之。其中如以司马迁讳谈为同,遂谓谈同一音。以童乌为扬雄子字,以扬雄本姓杨,字讹为扬字之类,间有讹误。又神仙鬼怪之名如吴刚、姮娥、丰隆、屏翳、神荼、郁垒等皆详载之,体例亦颇冗杂。然其采摭繁富,颇广见闻。如洞仙部载三皇姓名,列仙传称介子推姓王名光之类,皆指驳其谬。又据《史记·佞幸传》辨《朱建传》误闳孺为闳籍孺,据颜延之诔辨陶徵士名渊明字元亮,亦皆有所根据,存以备考,固亦有资参证焉。  △《荆川稗编》·一百二十卷(内府藏本)  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义例略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薈萃群言,区分类聚。其大旨欲使万事万物毕贯通於一书,故钜细兼陈,门目浩博。始之以六经,终之以六官。六经所不能尽,则条次以九流诸家之学术,凡为类二十有七。六官所不能尽,则赅括以历代之史传,凡为类二十有五。其门人左烝先为之考校付梓,烝没而书多残阙,茅一相复加厘正刊行。所引书名、人名原本错互不合者,一相亦为订正。然卷帙既繁,检校难遍,牴牾舛驳,尚往往而有。如程大昌《诗议》在所撰《考古编》中,而乃以为出自《新安文献志》。  《正谏》本《说苑》篇名,而标之为论。《林泉高致集》所载荆浩《山水赋》、李成《山水诀》乃其人所自作,而概以为出郭思之手。敖陶孙字器之,而讹作孙器之。陶九成《辍耕录》天阉之说与鉴戒无关,而滥引入宦者门中。褚渊、王俭虽身事二姓,然不可谓之佞臣,乃列其传论於倖门。此类不知为原本之讹,为茅一相之窜乱。玉瑕珠类,颇累全书。特以其网罗本富,涉猎攸资,当语录盛行之时,尚不失为徵实之学,录备多识之一助,固亦无不可焉。  △《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凌迪知撰。迪知有《左国腴词》,已著录。是书以古今姓氏分韵编次,略仿林宝《元和姓纂》,以历代名人履贯事迹案次时代,分隶各姓下。又仿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名为姓谱,实则合谱牒传记而共成一类事之书也。古者族系掌於官,故《周礼》小史定世系,辨昭穆。《南史·王僧虔传》称司马迁仿《周谱》以作年表,其体皆旁行斜上,是其制也。《战国策》称智果别族於太史为辅氏,是周末法犹未改矣。秦、汉以下,始私相记录。自世本以下,纂述不一,其存於今者,惟林宝、邓名世、郑樵三家,馀皆散佚。然散见他书者尚可考见,不过明世系、辨流品而已。迨乎南宋,启劄盛行。骈偶之文,务切姓氏。於是《锦绣万花谷》、《合璧事类》各有类姓一门。元人《排韵氏族大全》而下,作者弥众,其合诸家之书勒为一帙者,则迪知此编称赅备焉。其中庞杂牴牾,均所不免。至於辽、金、元三史姓氏,音译失真,舛讹尤甚。然蒐罗既广,足备考订,故世俗颇行用之,亦未可尽废也。书前别有《氏族博考》十四卷,大旨皆本之《氏族略》,无大发明,以其与原本相附而行,今亦姑并录之焉。  △《喻林》·一百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徐元太撰。元太字汝贤,宣城人。嘉靖乙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是书采摭古人设譬之词,汇为一编,分十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凡五百八十馀类,历二十馀年而后成,用心颇为勤至。其引书用程大昌《演繁露》之例,皆於条下注明出处,并篇目卷第一一胪载,亦迥异明人剽窃撦挦之习。其自序称阅书四百馀种,而检其所列书名,实不逾半,殆约举其数,未及详核欤。其中随手摭拾,亦往往不得本始。如儿说宋人善辨者一条,本出《韩非子》,周人有仕不遇者一条,本出王充《论衡》,皆引《艺文类聚》。怀金玉者至不生归一条,本出《后汉书·耿弇传》,而引《文选》李善注。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一条,本出刘知几《史通》,而引《事文类聚》。天寒即飞鸟走兽尚知相依一条,本出沈约所作《阮籍咏怀诗注》,而亦以为李善。此类颇多。又如以杜预、何休、范甯为汉人,以陈寿为魏人,以李善为隋人,皆时代舛迕。申培《诗说》、《天禄阁外史》、《武侯心书》之类皆明代伪书,不能辨别。《广成子》本苏轼从《庄子》摘出,偶题此名,乃别为一书。无能子云不知何代人,皆未免失於疏略。然自六经以来,即多以况譬达意,而自古未有汇为一书者,元太是编,实为创例。其蒐罗繁富,零玑断璧,均足为缀文者沾丐之资,是亦不可无一之书矣。  △《经济类编》·一百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明冯琦编。琦字琢菴,临朐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为琦手录之稿,粗分四类。琦没之后,其弟瑗与其门人周家栋、吴光仪稍为排纂。且删其重复,定为帝王、政治、储宫、宫掖、臣、谏诤、铨衡、财赋、礼仪、乐、文学、武功、边塞、刑罚、工虞、天、地、人伦、人品、人事、道术、物、杂言二十三类,大致与《册府元龟》互相出入。但《册府元龟》惟隶事迹,此则兼录文章。《册府元龟》惟以史传为据,此则诸子百家靡不捃拾,体例少异耳。其中采摭繁富,颇为赅洽。史称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此亦可见一斑。惟此书既非琦所手校,其间所录诸条,瑗等有所损而弗能益,故或详或略,不尽均齐。又离析合并,未必一一得琦本意,故分隶亦间有参错。然网罗繁富,大抵采自本书,究非明人类书辗转稗贩者比。惟编内所收皆义属正大,而道术类中有神妖诸琐说,物类中有宝鼎琴酒诸琐事,概以体例,颇属芜杂。是则尺璧不免於微瑕,大木不免於寸朽,分别观之可矣。  △《同姓名录》·十二卷、《录补》·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余寅撰。周应宾补。寅有《乙未私志》,应宾有《九经考异》,皆已著录。  自梁元帝始著《古今同姓名录》一卷,见於《隋书·经籍志》。唐陆善经、元叶森递相增益,其后渐佚,惟《永乐大典》有此书,而庋置禁庭,世无传本。寅因上据经史,旁摭稗官,起自洪荒,讫於元代,先成四卷。应宾以其未备,搜而广之,后寅又自续八卷,凡应宾所不欲载者,悉掇拾无遗。二人间有互异者。如丙吉,寅谓当姓邴。陈涉博士孔甲,寅谓当作孔鲋之类。其义以寅为较长。其他蒐采考核,订讹辨异,殊见赅博,惟卷帙既多,不无疏谬。如知傅霖有二矣,而宋之撰《刑统赋》者不与焉。知周密有二矣,而宋之撰《齐东野语》者不与焉。秦徐巿之巿音勿,因讹为福,不与汉徐福同。孔门郑邦,史讳邦,因改为国,不与韩水工同。汉之塞决河者王延世,而削去世字。宋之进《事类赋》者吴淑,而易吴为李。甚至同地名、同神名、同乐名、同鸟兽虫名一概录之,尤为紊杂。然梁元帝本书简略,陆善经、叶森所续舛误亦多。此书捃摭详备,足裨考证,固未可以晚出废之也。  △《说略》·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起元撰。起元有《金陵古金石考》,已著录。是编《明史·艺文志》作六十卷。考起元自序,全书实止三十卷,与此本相合,盖《明史》偶误也。其书杂采说部,件系条列,颇与曾慥《类说》、陶宗仪《说郛》相近,故《明史》收入小说家类。然详考体例,其分门排比,编次之法实同类书,但类书隶事,此则纂言耳。虽其中旁及二氏,及参以怪异诡琐之事,嗜奇爱博,不免驳杂。然明代类书大抵剽窃饾飣,无资实用。起元所作,颇有体裁。凡所采摭,大抵多出自本书,不由贩鬻,其史别、典述诸门,尤为有益於考证。《江南通志》称起元学问赅博,凡古今成败,人物贤否,诸曹掌故,无不通晓,亦可见其梗概云。  △《天中记》·六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陈耀文撰。耀文有《经典稽疑》,已著录。是编乃其类事之书。以所居近天中山,故题曰《天中记》。世所行本皆五十卷,卷端亦不题次第,草略殊甚,盖初刻未竟之本。惟此本作六十卷,与《明史·艺文志》合,乃耀文之完书也。  明人类书,大都没其出处,至於凭臆增损,无可徵信。此书援引繁富,而皆能一一著所由来,体裁较善。惟所标书名,或在条首,或在条末,为例殊不画一。又第一卷内篇目已毕,复缀以张衡《灵宪》一篇,编次亦无条理。然有明一代称博洽者推杨慎,后起而与之争者则惟耀文,所学虽驳杂不纯,而见闻终富。故所采自九流毖纬以逮僻典遗文,蒐罗颇广,实可为多识之资。每条间附案语。如《玉篇》、《广韵》之解诞字为生,《水经注》之以苗茨堂为茅茨堂,《世说注》以钱唐为钱塘,唐《逸史》之记孙思邈年代舛错,《新唐书》之载安禄山死日乖互,皆为抉摘其失。又向来类书之沿讹者,如《合璧事类》以狄兼謩为魏謩,《锦绣万花谷》以浮图泓为一行,《事文类聚》以刘溉为到溉,《万卷菁华》以晋建元元年为汉武帝,孔氏《续六帖》以三阳宫为逭暑宫,皆一一辨证。尤能於隶事之中,兼资考据,为诸家之所未及。范守己《曲洧新闻》谓是书鹤门无浮邱翁、王子晋、丁令威、徐亚卿四事,浦门无青浦、黄浦等水,颇讥其漏。郭孔太《书传正误》亦谓其失载《紫薇苑》。夫天下事物无穷,一书卷帙有限,自有类书以来,未有兼括无遗者。《太平御览》卷帙盈千,所未录者尚不知凡几,况此五六十卷之书乎?是固不足为耀文病也。  △《图书编》·一百二十七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章潢撰。潢有《周易象义》,已著录。是编取左图右书之意,凡诸书有图可考者皆汇辑而为之说。一卷至十五卷为经义。十六卷至二十八卷为象纬历算。  二十九卷至六十七卷为地理。六十八卷至一百二十五卷为人道。一百二十六卷为易象类编,一百二十七卷为学诗多识,此二卷与图谱无涉,别缀於末,盖《玉海》附录诸书例也。其门人万尚前序,称是编肇於嘉靖壬戌,成於万历丁丑。考潢年谱,乃称万历五年丁丑论世编成,又称万历十三年乙酉出《图书编》与邓元锡《函史》相证。然则初名《论世编》,后乃改此名矣。明人图谱之学,惟此编与王圻《三才图会》号为巨帙。然圻书门目琐屑,排纂冗杂,下至弈棋牙牌之类,无所不收,不及潢书之体要。其所系诸说,亦皆捃掇残剩,未晰源流。甚至军器类中所列鞭、鐧二图,称鞭为尉迟敬德所用,鐧为秦叔宝所用,杂采《齐东之语》,漫无考证,亦不及潢书之引据古今,详赅本末。虽儒生之见,持论或涉迂拘,然采摭繁富,条理分明。浩博之中,取其精粹。於博物之资,经世之用,亦未尝无百一之裨焉。  △《骈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陈禹谟撰。禹谟有《经籍异同》,已著录。是书取古事之相类者比而录之。  对偶标题,而各注其所出於条下,不立门目,但以甲至癸十干为序,而大较以类相从。其中嗜博爱奇,务盈卷帙,如晏子宅、晏子冢、苏秦宅、苏秦冢之类,古来有宅有冢者岂能遍收。秦赵高为丞相,汉赵高为太守之类,古来同姓名者更难悉数。又如平仲君迁,乃《吴都赋》之本文。橘不逾淮,貉不逾汶,乃《考工记》之成语。因而采为骈句,名为隶事,实则钞胥,齐、梁来俪偶之文亦恐罄竹难尽。  至於癸部所载及於经典一字之异同,如浴乎沂,沿乎沂,咏而归,咏而馈,则经典释文且将全录矣。然所采既繁,所储遂富,或一言而出典各殊,或两事而行踪相近,多可以考证异同,辨别疑似。其中间有考证。如汉高帝母温姓,驳司马贞依托班固碑之类,虽未必果确,亦可存备一说。大抵简核不及赵崇绚之《鸡肋》,而博赡则胜方中德之《古事比》也。  △《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补遗》·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彭大翼撰。大翼字云举,又字一鹤,扬州人。是书有万历乙未廖自伸序,称其冠军诸生者廿有馀年,竟不得一登贤书。其弟大翱序则称其宦游百越,凌儒序亦称其浩然解组,杜门海上。则又尝隶仕籍,其尝为何官则不可得详矣。据卷端凡例,是书成於万历乙未。浸淫散佚越二十馀年,至万历己未,其孙壻张幼学乃寻绎旧闻,踵事增定,遂成完帙。则幼学又有所附益不尽大翼之旧本也。  (案:焦竑序作於乙未,已称幼学增定,与凡例不符,疑坊本翻刻讹己为乙。)  凡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如赵璘《因话录》例。然璘书於五音之义各有所取,大翼此书则臣职一门割隶宫、商二集,亲属一门割隶商、角二集,无所分别。  特以纪其部帙如甲稿、乙稿之类而已。中分四十五门,门又各分子目,大致与他类书相等。惟《卉原训草》,而以《草卉》标题,似乎字复。然考沈约诗有勿言草卉贱,幸宅天地中语,则自有出典,未可议也。又道教、神仙分为二部,与他类书亦稍别。考《汉志》道家、神仙家原自分别,则亦古义矣。所收虽多掇拾群籍,不尽采自本书,而网罗繁富,存之亦足备参考焉。序,题朝散郎太医学司业,盖以医通籍者也。晁公武《读书志》云,温舒以《素问》气运为治病之要,而答问纷糅,文辞古奥,读者难知,因为三十论二十七图上於朝。今详考其图,实二十九。盖十干起运十二支司天二图,原本别题曰诀,故公武不以入数,仅曰二十有七。其论实为三十一篇。末五行胜复论一篇,原本别注附字,故公武亦不以入数,仅曰三十也。卷末别附刺法论一卷,题曰《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按刺法论之亡在王冰作注之前,温舒生北宋之末,何从得此?其注亦不知出自何人,殆不免有所依托,未可尽信。焦竑《经籍志》载此书四卷,合此论为一书,益舛误矣。  △《伤寒微旨》·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韩祗和撰。是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其名,亦不著作者名氏。但据序题元祐丙寅,知其为哲宗时人而已。今检《永乐大典》各卷内,此书散见颇多,每条悉标韩祗和之名。而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亦称自后汉张机著《伤寒论》,晋王叔和、宋成无己(案:无己乃金人,说见前《伤寒论》条下),庞安常、朱肱、许叔微、韩祗和、王宾之流,皆互相阐发,其间祗和姓名,与《永乐大典》相合。是祗和实北宋名医,以伤寒为专门者,特《宋史·方技传》不载,其履贯遂不可考耳。书凡十五篇,间附方论。大抵皆推阐张机之旨,而能变通於其间。其可下篇,不立汤液,惟以早下为大戒。盖为气质羸弱者言。然当以脉证相参,知其邪入阳明与否,以分汗下,不宜矫枉过直,竟废古方。至如辨脉篇,据伤寒例桂枝下咽阳盛乃毙,承气入胃,阴盛乃亡之义,以攻杨氏之谬误。可汗篇,分阴盛阳虚、阳盛阴虚、阴阳俱盛三门,则俱能师张氏而神明其意矣。又如汗下温三法,分案时候辰刻,而参之脉理病情,乃因张机正伤寒之法而通之於春夏伤寒,更通之於冬月伤寒,亦颇能察微知著。又如以阳黄归之汗温太过,阴黄归之过下亡津,则於金匮发阳发阴之论,研析精微,不特伤寒之黄切中穷要,即杂病之黄亦可以例推矣。其书向惟王好古《阴证略例》中,间引其文,而原本久佚。今采掇薈稡,复成完帙,谨依原目,厘为上下二卷。陈振孙所称之原序,则《永乐大典》不载,无从采补。殆编纂之时,旧本已阙欤。  △《伤寒总病论》·六卷、附《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  宋庞安时撰。安时字安常,蕲水人。(案:袁文《瓮牖闲评》,载苏轼称蜀人庞安常,未详孰是。)安时本士人,习与苏轼、黄庭坚游。第六卷末附与苏轼书一篇,论是编之义甚悉。卷首载轼答安时一帖,犹从手迹钩摹,形模略具。又以黄庭坚后序一篇冠之於前,序末称前序海上人诺为之,故虚其右以待。署元符三年三月作,时轼方谪儋州,至五月始移廉州,七月始渡海至廉,故是年三月犹称海上人也。然轼以是年八月北归,至次年七月,即卒於常州。前序竟未及作,故即移后序为弁也。序中剷去庭坚名,帖中亦剷去轼名。考卷末附载《音训》一卷,《修治药法》一卷,题政和癸巳门人董炳编字,知正当禁绝苏、黄文字之日,讳而阙之。此本犹从宋本钞出,故仍其旧耳。《宋史·艺文志》但载安时《难经解》,前后两见,而不载此书。《文献通考》载庞氏家藏《秘宝方》五卷,引陈振孙之言,谓安时以医名世者惟伤寒而已。此书南城吴炎《晦叔录》以见遗,似乎别为一书,而下列庭坚之序与此本同。疑当时已无刻本,故传写互异欤。又载张耒一跋云,张仲景《伤寒论》,病方纤悉必具,又为之增损进退之法以预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哉!自非通神造妙不能为也。安常又窃忧其有病证而无方者,续著为论数卷。淮南人谓安常能与伤寒说话,岂不信哉!此本未载此跋,殆传写偶佚欤。又耒作《明道杂志》,记安时治验,极其推挹。而叶梦得《避暑录话》乃颇不满於安时。盖耒,苏轼客;梦得,蔡京客;其门户异也。然曾敏行《独醒杂志》亦记其治泗州守王公弼中丹石毒甚奇,又记其治公弼之女尤神异。敏行於元祐、绍圣两局均无恩怨,则所记当为公论矣。  △《圣济总录纂要》·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政和中奉敕编,国朝程林删定。林字云来,休宁人。初,徽宗御制《圣济经》十卷四十二章,又诏集海内名医出御府所藏禁方秘论纂辑成编,凡二百卷。  其书久而佚脱。林购求残帙,凡得三本,互相补苴,尚阙一百七十三卷至一百七十七卷,不可复见。以其繁重难行,乃撮其旨要,重为纂辑,门类悉依其旧,所阙《小儿方》五卷,则倩其友项睿补之。仍冠以徽宗原序,大德四年集贤学士焦惠校上序,及校刊诸臣衔名。考晁、陈二氏书目,但有徽宗《圣济经》,不载是书。观焦惠序,称始成於政和,重刊於大定。殆汴京破后,随内府图籍北行,南渡诸人,未睹其本欤?今未见其原书,然宋代崇尚医学,搜罗至富,就所采录古来专门授受之方,尚可以见其大略。其每类冠论一篇,亦皆词简而理明,均足以资考订。原本之末有《神仙服饵》三卷,或言烹砂炼石,或言嚼柏咀松,或言吐纳清和,或言斩除三尸。盖是时道教方兴,故有是妄语。林病其荒诞,一概汰除,惟约取其寻常颐养之药三十馀方,其别择具有条理。故所录诸方多可行用,与胶执古法者异焉。  △《证类本草》·三十卷(两淮江广达家藏本)  宋唐慎微撰。案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书三十卷,名《大观本草》。晁公武《读书志》则作《证类本草》三十二卷,亦题唐慎微撰。是宋时已有两本矣。  《玉海》载绍兴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王继先上校定《大观本草》三十二卷,《释音》一卷,诏秘书省修润付胄监镂版行之。则南宋且有官本。然皆未见其原刊。今行於世者亦有两本,一为明万历丁丑翻刻元大德壬寅宗文书院本。前有大观二年仁和县尉艾晟序,称其书三十一卷,目录一卷。集贤孙公得其本而善之,命官校正镂版,以广其传。慎微不知何许人,传其书者失其邑里族氏,故不载焉。  陈氏所见盖此本,故题曰《大观本草》。一为明成化戊子翻刻金泰和甲子晦明轩本。前有宋政和六年提举医学曹孝忠序,称钦奉玉音,使臣杨戩总工刊写,继又命孝忠校正润色之。其改称《政和本草》,盖由於此,实一书也。书末又有金皇统三年翰林学士宇文虚中跋,称慎微字审元,成都华阳人,治病百不失一。为士人疗病,不取一钱,但以名方秘箓为请,以此士人尤喜之。每於经史诸书中得一药名,一方论,必录以告,遂集为此书。尚书左丞蒲传正欲以执政恩例奏与一官,拒而不受。又称元祐间虚中为儿童时,见慎微治其父风毒,预期某年月日再发,缄方以俟,临期服之神验。则慎微始末,虚中述之甚明。盖靖康以后,内府图籍悉入於金,故陈振孙未见此本,不知慎微何许人。而晁公武所云三十二卷者,殆合目录计之,亦未见政和所刻也。然考赵与旹《宾退录》,则称唐慎微,蜀州晋原人。世为医,深於经方。元祐间蜀帅李端伯招之,居成都。尝著《证类备急本草》三十一卷,艾晟序其书,谓慎微不知何许人,故为表出,蜀州今为崇庆府云云。所序履贯小异,岂虚中儿时见之,但知其寄籍欤。大德中所刻大观本作三十一卷,与艾晟所言合。泰和中所刻政和本,则以第三十一卷移於三十卷之前,合为一卷,已非大观之旧。又有大定己酉麻革序及刘祁跋,并称平阳张存惠增入寇宗奭《本草衍义》,则益非慎微之旧。然考大德所刻大观本,亦增入宗奭《衍义》,与泰和本同。盖元代重刻,又从金本录入也。今以二本互校,大德本於朱书墨盖(案:原本每条称墨盖以下为慎微所续,其式如今刻工所称之鱼尾。)较为分明,泰和本则多与条例不相应,然刊刻清整,首末序跋完具,则泰和本为胜,今以泰和本著录,大德本则附见其名於此,不别存目焉。  △《全生指迷方》·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贶撰。案《书录解题》,贶字子亨,考城人,名医宋毅叔之婿。宣和中以医得幸,官至朝请大夫。是书《宋史·艺文志》作三卷,而传本久绝。故医家罕所徵引,或至不知其名。今检《永乐大典》所收,案条掇拾,虽未必尽符原本,然大要已略具矣。方书所载,大都皆标某汤某丸,主治某病,详其药品铢两而止。  独贶此书,於每证之前,非惟详其病状,且一一论其病源,使读者有所据依,易於运用。其脉论及辨脉法诸条,皆明白晓畅,凡三部九候之形,病证变化之象,及脉与病相应不相应之故,无不辨其疑似,剖析微茫,亦可为诊家之枢要。谨详加订正,分为二十一门,依类编次,而以论脉诸篇冠之於首。因篇页稍繁,厘为四卷,不复如其原数焉。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5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