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宗教 历史 传记 科学 武侠 文学 排行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小说,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小说

「 去追一部小说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政道仇和十年

作者:包永辉,徐寿松 字数:10972 更新:2023-10-11 17:27:56

[政道:仇和十年 / 作者:包永辉 ]    正文 开场白(1)  ( 本章字数:2241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作为一本书的开始,我们想,应该有个开场白。  那么,安个什么标题好呢?  起初,我们想到的是“仇和施政的中国道场”,后又觉得太严肃,最终,我们决定以最直白的“开场白”作为标题,且从他的个人历史,从他登临苏北政坛的区域背景说起,这或许能让读者从中窥见一个真正的中国“道场”。沭阳: 仇和登场了  1991年6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一份内部简报所刊登的大鼓词上动情地批示:“此鼓词反映的事实如属实,实在令人发指。连封建宰相范仲淹都知先天下之忧而忧,我们的人民干部在人民群众遭受如此遭遇情况下,还如此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应严肃查处。”  江泽民读到的大鼓词,出自江苏省北部一个叫做沭阳的贫困县。20世纪90年代初,每逢红白喜事或者农闲时节,民间说书艺人便以一首控诉“三乱”、抨击干群关系严重恶化的大鼓词,娱乐乡民。  “长的是鳝鱼扁的是鳖,干部个个都爱吃,口口都吃农民肉,个个都喝农民血。”念完这一句,民间说书艺人大鼓一敲,扯开嗓子,开始了三大段悲怆的泣诉——  暴风连续三天四昼夜,总算是雨过天晴云彩飘。  全村里淹死多少泡桐树,有多少大树被刮连根抛。  有多少道路冲塌不好走,有多少人家墙塌房屋倒。  成片的玉米大豆被淹死,红高粱弯腰低头地上倒。  山芋地多远闻到酒糟味,棉花田遍地皆掉棉花桃。  眼看着血汗化成东流水,农民们心头如插一把刀。  全村里既有人口三千七,两千七不是缺粮就没烧。  村干部人民疾苦不反映,瞒灾情提留征款加倍要。  说什么今年减产不减购,提留款二十六万不能少。  征购粮四十一万六千三,比去年多出一倍还要高。  多项收费名目繁多二十九,每个人八十九块单九毛。  党中央三令五申发指示,对农民负担一定要减少。  县政府文件明确有规定,提留款二十四块不能高。  村干部乱搞吃喝和挥霍,你只顾乱加项目把钱要。  每一次村里要来乡干部,全村里大小干部忙噪噪。  先买上名牌部优大曲酒,再把那高级嘴烟买几条。  虽然来客只有三两个,入席时陪客十几人不少。  等到那酒足饭饱吃喝后,大家伙马上就把麻将敲。  不管是输多输少不用怕,写张字据起个名字就报销。  村干部私事公事乡里去,先要到小饭店里走一遭。  拖来了这个乡长那书记,坐下来马上招呼把菜炒。  先端上冷菜熏烧好几个,尝尝鲜海参鱿鱼味不孬。  记个账自有会计来结算,到村里条子一批就报销。  到这阵上下关系都不顾,党原则群众疾苦一边抛。  要钱款群众如果拿不出,小分队到你门上把账要。  没有钱牵猪锯树扒粮食,谁反对马上动武拳头掏。  八八年乡里派来小分队,到兴南郑兆和家把钱要。  只因为一时困难无现款,小分队怒气冲冲发牢骚。  赶快拿出现金二百块,限定你二十分钟把钱交。  过时间不怪我们不客气,说过话采取措施把树刨。  小分队一声令下不打紧,吓坏了兆和之父老年高。  老人家今年正过七十岁,为借钱气喘吁吁带小跑。  到丁口借来现金二百块,老人家汗湿衣襟如水浇。  正文 开场白(2)  ( 本章字数:2303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到家时抬头一看傻了眼,不由得两眼潸潸泪珠抛。  只因为借钱迟到六分钟,家门前四棵泡桐正铲倒。  小分队气势汹汹行霸道,所到处鸡也飞来狗也跳。  多少人家中粮食扒干净,多少人家中无钱瓦揭掉。  多少人桌椅橱柜被抬走,多少人推去车子撵去表。  多少人小驴肥猪被牵走,多少人家具被搬树被刨。  多少人反对不平遭毒打,多少人倾家荡产哭号啕。  筹钱款本应按照章法办,太不该敲诈勒索瞎胡闹。  陈士千上交提留七十块,小分队个别领导上腰包。  郑兆银家属生孩坐月子,二斤糖六斤红豆也拎跑。  小分队个别领导打麻将,输下钱用收款项去抵消。  小分队蛮横嚣张不讲理,众村民心中愤恨怒火烧。  你都是土生土长本地人,为什么狐假虎威瞎胡搞。  你应当设身处地想一想,哪一家没有妻儿和老小。  国家把土地交咱农民种,凭良心皇粮国税应该交。  党中央明文指示应妥办,万不该胡扣乱要竹杠敲。  众村民万般无奈何,也只得眼眶长空泪珠抛。  喊一声江总书记朱总理,还有那党中央首长和领导。  你在那首都北京可知道,可知道湾堆人民受煎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搞改革土地到户政策好。  首先是一举摘掉供应帽,都自给能够解决温和饱。  国务院发书通知和号召,对农民负担切实要减少。  村干部到底办的哪家事,是指示但不照办为哪条。  可知俺农民为种一亩地,全家里男娃少来受苦劳。  六月天赤日如火准备着,为耕作身上脱掉几层泡。  九九天挣耕追肥斗冰霜,忍受着寒风扑来痛如刀。  平日里省吃俭用筹钱款,准备着机耕脱粒买肥料。  但等到九月金秋收获后,小分队吆五喝六把钱要。  你只管要钱再要钱,可知道俺农民油水有多少。  按章法上交俺照办,违章法多加分文捞不到。  任何一个有点理性的人,聆听到这样的大鼓词,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们的同事,新华社记者周振丰、袁养和,惊讶于控诉沭阳县沂涛乡湾堆村“三乱”猖獗、民不聊生的大鼓词,连夜将这首“新版”《石壕吏》写成内参,呈到了中央领导的案头。  我们的主人公,仇和,就在这样的民生背景下,登临沭阳,掀开他在苏北施政的序幕。  虽“酱缸”,吾往矣  沭阳县,江苏陆域面积最大的县,2298平方公里;  沭阳县,江苏人口最多的县,174万人口;  沭阳县,江苏党政领导最为头痛的,全省经济最穷、社会最不稳定的县。  1996年12月8日,仇和赴任沭阳。  彼时的苏北官场,担任沭阳县委书记可不是一件好差事。尽管按照惯例,沭阳“一把手”是高于该职级配备的,而且往往会被提拔。  可是,有资格“高配”的官员中,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原因很简单: 沭阳是个大染缸,白的可以被染成黑的。如此情势下,即使你有意愿去,也不见得有胆量去。  仇和却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勇气,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  此前,仇和已经在苏北任职过几个月。1996年9月,从美国学习归来的仇和,作为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参与宿迁建市工作。此时,仇和任宿迁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政府排位第八,列副市长最后一名。  正文 开场白(3)  ( 本章字数:2628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原《新华日报》驻宿迁记者站站长林培介绍说,与其他的副市长不同,那时的仇和不爱多说话,整天到处跑,搞调研,很少与人聊天。下去调研时,他往往只听不说,不苟言笑。一般而言,各种会议,特别是党政联席会议,是每个领导展现自己水平的大好时机,可仇和好像总不在状态,很少听到他提什么意见。  每次会上,市委书记徐守盛点名让他发言他才开腔,“给人的感觉他脑子好像在开小差”。林培说,当时不少人认为他要么是个“草包”,不会讲话;要么不适合当官,从一个挂职的科技副县长一步到副市长,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市长该怎么当。  “有一天晚上十一点一刻,徐守盛书记敲开了我的宿舍门。”仇和说,“书记与我谈了去沭阳任职的事,我答应了。过了几天,徐又改变了主意,说是市长反对。”  市长名叫刘学东,曾在沭阳当过4年县委书记。他反对仇和到沭阳是出于好意。他给仇和丢下四句话:“我去沭阳时,体重127斤,走时107斤;去时满头黑发,走时满头白发;去时觉不够睡,躺下就着,精力充沛,走时睡不着觉,精疲力竭,简直要得精神分裂症;沭阳是个大染缸,弄不好就把你毁了!”  想在沭阳这个地方站住脚跟确实不易。有人说,苏北文化是典型的“酱缸文化”,而沭阳是“酱缸中的酱缸”。“望人穷”、“窝里斗”,同流合污者昌,逆势清流者亡,拉拢不了你就告倒你,是彼时沭阳令人却步的官场氛围。  但仇和骨子里喜好挑战。前辈的好意规劝,不仅没能阻止他,反而激起了他去沭阳的决心,“大不了把沭阳当作政治生命的终点”!  苏北施政的突破口  “政治生命的终点”毕竟只是最坏的打算。在来宿迁之前,仇和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较和思考,最终确定了把苏北作为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沭阳县,在别人看来已经“烂掉了”,是危途,而仇和从中看到了机遇——正因为“烂到底了”,不能再差了,才是一个重大机遇——只要有改变即是转机。  他要从沭阳开始自己的突破,开始苏北的突破。  作为江苏经济的“第三极”,苏北地域广阔,在现行的行政区划中,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5个市。在这5个市中,宿迁成立最晚,是1996年8月由老淮阴地区下辖的原宿迁县、沭阳县、泗洪县、泗阳县合并而成。  虽说刚刚建市,可宿迁有着久远的历史。相传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宝应元年,为避代宗李豫讳,改称宿迁至今。  在中国版图上,宿迁寂寞无闻。外间知道它,除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及其生死断肠的爱妾虞姬曾生于斯、黄河故道流经于此外,就是它“突出”的穷。  作为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宿迁的绝大部分经济指标排在全省倒数第一。在宿迁建市之前,江苏经济分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档次;自宿迁建市后,江苏经济出现了“第四极”,在苏南、苏中和苏北之后还有一个既穷且大的宿迁,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板。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江苏是个颇具标本意义的省份。无论是地理结构,还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它都是中国的一个缩影。这里东部临海,中西部是内陆。论经济发展水平,苏南、苏中、苏北呈梯度递减,恰如中国经济的东、中、西部三级分化。在外资“齿轮”上运转的苏南,到处是工厂、高楼、小汽车、咖啡馆;而沉睡在黄、淮两河故道边的苏北,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社会。  “粉碎‘四人帮’后,干部制度落实了,老干部得到了解放,但农民的制度一直没有解决。”仇和说,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解放,但在某种意义上,“农民还没有获得解放”!这个判断一针见血,又有些石破天惊。他后来在村干部选举中搞的“两票制”,就是他“解放农民”的一种制度探索。  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沭阳之于宿迁,宿迁之于苏北,苏北之于江苏,江苏之于中国,是因为仇和在此开始的个人探索对转型中国具有样本的价值。  一人得道,“鸡犬”未升天  在探讨样本价值之前,还是先回到我们的主人公仇和,了解一下他在开始一个县域实验之前的个人历史。  1957年,仇和出生在苏北盐城市滨海县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原本有9个孩子,因为穷,病死了两个。在5岁那年,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两个弟弟因为无钱治病而被丢在草席上等死。  “苍蝇在他们的身上乱叮。”40多年后,仇和仍清晰地记得两个弟弟凄凉的死状。饥饿、死亡、茅草房是他童年记忆里抹不去的底色,而他能够上学,那是牺牲了三个姐姐的读书机会才换来的。由于家里太穷,仇和小时候吃不到肉,这使他的饮食习惯几乎与肉绝了缘,直到现在除了吃点鱼外很少吃肉。  苏北是革命老区,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区群众都是铁心跟着共产党走的。“大炼钢铁”时,苏北人饿死也不要饭,怕给共产党丢脸。在“割资本主义尾巴”时期也不例外,党指向哪里苏北人就奔向哪里。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8岁初中毕业后,仇和先后当过生产队计工员、副队长、队长、村团支书,直至革委会副主任。文学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的共同爱好,神秘且神圣。但现实告诫仇和,文笔好是一回事,总得挣工分养家糊口。  正文 开场白(4)  ( 本章字数:2588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他只能将文学梦埋藏在心底,而以当通讯员给报社投稿的方式聊以弥补梦想不能实现的缺憾。当时的仇和不曾料到,这为未来从政的他练就了一张嘴就口若悬河、演讲中信手拈来便是三句甚至五句以上的排比、让听者热血沸腾的功力,并打下了煮文烹字的基础。  由于写稿很多,屡投屡中,青年仇和被盐城市党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评为优秀通讯员。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高考前夕,盐阜大众报社要搞为期40天的通讯员培训,仇和在被邀请之列。  究竟是选择参加高考,还是选择参加培训?仇和很犹豫。对于一个蛰伏在乡间的文学青年来说,报社培训无疑是个诱人的机会。“如果当时真的去了,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2006年的阳春三月,刚刚被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尚未履新的仇和说,当时,他对高考还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以为像过去一样,主要是推荐。加之当年村支书的妹妹也参加高考,他以为自己读大学的机会并不大——不是因为成绩,而是因为推荐的话,优势就不在家徒四壁的寒门子弟身上了。所以初考时,仇和压根儿就没有好好复习。好在语文、数学、美术成绩都很好,20天后,仇和接到通知去体检,准备参加统考。  仇和是幸运的。“考得一般。因为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据说当时管理很乱,档案都堆放在仓库里,高校拿着筐去挑,挑着谁就算谁。”仇和说,“我报的是徐州师范学院,却被南京农学院(现在的南京农业大学)挑中了。”  命运在阴错阳差中改变。20世纪70年代末,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仇和,都是段值得庆幸的好时光。1977年,仇和成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又因为积极上进、勤劳肯干,就在上大学之前的1个月,他平生的第一次政治追求有了结果: 成了一名令同龄人羡慕不已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学时代是仇和一生中难忘的时光,他当上了学生会主席,还是一名校运动健将,获得过江苏省大学生运动会长跑第4名。学生会主席的经历不仅让他懵懂地知晓,该如何跟周围的人打交道,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毕业后的去向和所从事的工作。运动员的历史则给了他一副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运动习惯,从那时起,他每天坚持晨跑。  明白了这一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在主政沭阳县和宿迁市期间,仇和常带领几百号人搞“拉练式”的现场观摩,很多官员脚板磨出了血泡、走掉了鞋跟,而他起早摸黑四五天下来,依然大步流星,一阵风似的走在前头,将队伍抛在身后。  1982年大学毕业,因家里穷,为照顾家庭,仇和原本想回家乡滨海县的大有劳改农场工作。学校考虑到他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没让他回老家,将他分配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工作。还是因为他当过学生干部,植保研究所没让这个新人从事专业科研工作,而是将他分配到人事处工作。  参加工作仅两年,仇和就被提拔为副处级干部,职务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团委书记。  随后,按照正常的擢升途径,仇和进入了江苏省委党校学习。经过省农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党办副主任、院办副主任的过渡,到1988年,仇和的党内职务已升至农科院植保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同时兼院团委书记、工会副主席。  尽管他的行政职务也升到了植保所副所长,但他的专业技术职称还只是助理研究员,并且这个职称伴随他20多年至今未变。  挂职科技副县长是仇和从政生涯的开始,也是他以官员的眼光静心研究县域经济和农村问题的开端。  挂职锻炼结束后,仇和回到省城南京,先后任省科委计划处副处长和主持工作的农村处副处长。在1992年12月至1996年7月的三年多时间里,仇和的仕途越走越宽,省科委农村科技处处长、省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办公室主任、省“星火计划”办公室主任的岗位都留下了他的印记。  这一时期,他对政治的敏感性和行政天赋开始显山露水。他不满足于纯技术性工作,经常关注一些宏观问题,也与省委办公厅的“秀才”一起写过不少材料。尽管有些问题看起来与科委根本不沾边,但仇和能从中发现其与本部门的联系。也正是在这些“农”字号岗位上,他,一个农村娃出身、离开了农村又回望农村、工作在农业战线上的干部,获得了观察“三农”问题的最佳视角。  仇和读出了农村中一些“隐秘的可怕”。他看清了许多“病候”,为他后来寻找对症的药方作了储备。  1995年4月,机遇再一次眷顾仇和。尚在农口工作的仇和被选参加“江苏省高级管理人才经济研究班”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为期8个月的学习。这意味着仇和即将作为管理者在政治领域迈开新步伐。  回国后不到半年时间,仇和来到宿迁。  十年一轮回。从南京到沭阳,由沭阳至宿迁,经宿迁回南京。宿迁不是昨日之宿迁,而仇和还是本色仇和。  仇和家现有3个老人: 母亲86岁,岳母74岁,妻子的奶奶88岁,加起来248岁。仇和说,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看她们就有精神了。  仇和共有6个兄弟姐妹健在,三个姐姐、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全在农村。仇和爱人的家人大多下岗在家,二妹夫妇下岗,四妹夫妇也下岗,六妹下岗,三弟媳还是下岗。  而他们的至亲仇和,已于2007年12月由江苏省副省长改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正文 第一章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1)  ( 本章字数:2014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在沭阳老县城街头,有座三匹马的城雕,马首高昂、四蹄腾空,作长嘶奋进状。原本寓意骏马腾飞的塑像,在过去却被当地老百姓戏谑为:“三匹马,没方向,一匹北京去告状、一匹南京去要账(注: 当地是贫困县,常去省城要扶贫款),一匹下乡去扫荡。”  经受了太多的苦难,见证了太多的庸官、昏官,当仇和出现在沭阳人面前时,他们比以前更加失望: 这个娃娃书记连自己都可能管不好,还能管好百万人口的大县?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民间“李有才”说出了沭阳人的心里话。  第一章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  “神仙”来了也不行!  有过希望而最终破灭,比没有希望更令人绝望。  已经绝望了的沭阳人又碰到了一个年仅39岁的娃娃书记,他们甚至连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神仙来了也不行!除非他有本事把银行搬过来供沭阳人用。”  1996年12月8日,仇和在宿迁市委书记徐守盛的亲自陪同下,来到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重要舞台——沭阳。他的新头衔是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沭阳县委书记。除了县委书记一职外,仇和的下派还多了一顶颇具含金量的帽子——市委常委。  以示重视,徐守盛把没有外出的所有市委常委全都带来捧场。在介绍会上,徐守盛对仇和的公开评价是:“既是一个农业科学专门研究人员,又有比较丰富的机关行政领导工作经历”、“年轻,文化层次较高,思维敏捷,工作雷厉风行”。  对于徐书记的热情介绍,沭阳的干部们并没有特别在意,仅仅把它当作例行公事的溢美之词来对待,“哪一个干部上任不是好话说尽,反正表扬或自我表扬又不用缴税”。  瘫痪的沭阳  沭阳的干部对仇和没有太在意,而仇和对沭阳“在意”了很久,事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尽管对沭阳的困难,仇和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可实际情况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1996年底的沭阳,各种矛盾已累积到了使行政濒于瘫痪的状态,当时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怀美接受我们采访时说,“用病入膏肓来形容并不为过”。  作为江苏省最贫困的地方,1996年,沭阳人均GDP2031元,人均财政收入76.25元,都排在全省倒数第一,分别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24%和12%;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排名全省倒数第5和倒数第6,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2和2/3。  经济形势的严峻,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工商企业资不抵债,工业企业总负债率达到114%,普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五大商贸系统的负债率均在100%以上,供销社和商业企业负债率分别高达298.3%和270.5%。  财政状况入不敷出,历年累积财政赤字3260万元,欠发财政供养人员工资6250万元,就连县委、县政府的办公经费也无法保证。  政治上卖官鬻爵盛行,导致机构膨胀、人浮于事。有人称,“官位就差插根草标明价码了”。  乡村非法宗教组织活动猖獗。1996年全县灵灵教、呼喊派、全范围教会、被立王等非法宗教组织多达36个,信徒人多势众。少数行政村甚至被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封建宗族势力所控制。  …………  绝望的人心  比起这些枯燥的数据,更可怕的是人心的绝望。  在仇和到来之前,陈怀美已在四任县委书记手下工作过。“四朝元老”的身份,使他既是沭阳政坛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又是沭阳政界变迁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在老淮阴地区,地市级政府哪一届不是将号称最强的人派到沭阳来的?又有哪一任县委书记调离时没有被提拔?”陈怀美说,“可沭阳还是沭阳,山河依旧。”  正文 第一章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2)  ( 本章字数:2220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沭阳的百姓不是没有抱过希望。远的不说了,就说前任书记黄登仁吧。1992年,他是被众星捧月般履新的。与他的前任相比,黄不仅口才较好,而且对工业、农业、财贸流通都熟悉。在他上任之初,黄还经常骑车下乡,沭阳人充满了憧憬: 来了一个干练的县委书记,省里又启动了专门扶贫的大政策,沭阳难道不应该有转机吗?  然而,尽管省里下来的全是有实力的单位,尽管来人也都满腔热情,这场“带人、带资金、带项目”的扶贫在历经3年的喧嚣之后,最终还是黯然收场。1994年底,在南京中山宾馆召开的扶贫总结大会上,沭阳县被宣布“脱贫”了。但局内人知道,那是“注水”之后的“数字脱贫”。  扶贫期间,《淮阴日报》(当时宿迁市尚未成立,沭阳县隶属淮阴地区)每个月将淮阴地区13个县的主要指标进行排名公布,而沭阳经常处在后面。  黄登仁不干了,在常委会上大发雷霆: 沭阳干不过人家,连数字也报不过人家,就知道给自己抹黑!  “查!看这是谁报的数字。”黄登仁一边发怒,一边用外县的例子暗示下边如何造假,最后还得出结论:“沭阳人就是蠢!”  “如此一来,谁还敢如实报?脱贫数字就是这样报出来的。”陈怀美说,那段痛楚的往事实在不堪回首: 交通厅的一位高处长满腔热情而来,可3年扶贫,沭阳没有修一公里柏油路,在22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205国道过境外,全县没有一公里柏油路。建设厅来人了,但沭阳没建一幢楼。整个县城只有9万平方米的楼房,且都是二三层的砖混结构。当年,省里、市里开会,凡表扬的总没有沭阳的份,有批评的总落不了沭阳。  希望最终破灭,比没有希望更令人绝望。  已经绝望了的沭阳人又碰到了一个年仅39岁的娃娃书记,他们甚至连想都不用想,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神仙来了也不行!除非他有本事把银行搬过来供沭阳人用。”  向我看齐  “从现在开始,我仇和在沭阳当书记期间,任何会议不会迟到一分钟,哪怕是省委书记来了也不是理由。大家可以监督我!凡我仇和自己做不到的,决不要求你们做到;我做到的,你们也必须做到!”这是仇和上任第一天送给沭阳干部的见面礼。  “仇和与沭阳四套班子的见面礼太不可思议了。”说起仇和,陈怀美至今感慨不已。  1996年12月10日,是仇和到沭阳赴任的第三天,也是新书记第一次主持召开四套班子会议。  原定会议下午1点举行,可时间到了,联席会议室里的座位还有两个是空的。这两个位置,一个是留给县委副书记刘金喜的,一个是留给副县长陈士明的。5分钟后,刘金喜赶到,7分钟后陈士明赶到。  以往,像这样迟到几分钟根本不算什么,常常是一边开会,一边等人。但今天的情景不同以往,因为来了个新书记,所谓“新官新气象”嘛。  “凭什么让大家白等你5分钟,就你忙?别人都不工作?迟到、让人等的理由无非是自以为自己的时间比别人的宝贵、自己要处理的事比大家的事都重要——这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对集体的轻蔑!”仇和一开口便大发雷霆,让两位老资格的县领导目瞪口呆。  仇和连珠炮似的责问,给了在场的每一名干部一个“下马威”。但醒过神来之后,大家并没有太往心里去,认为这不过是虚张声势、自我打气,以前哪一个干部刚来之时不是信誓旦旦,可最终有的连“三把火”也没有烧完就偃旗息鼓了。  眼看就快到元旦、春节了,为了“干干净净迎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12月16日,仇和把县四套班子、县党政机关全体人员、各乡镇书记、乡镇长、城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召集到一起,颁布了他到沭阳后的“一号令”: 所有干部都当清洁工,一个星期清理完。  陈怀美说:“仇和讲这话时,我就坐在主席台上,别说别人不信,就是我打死也不信!”  将沭阳当作公厕扫  陈怀美的不信是有充分理由的,说起仇和刚到沭阳时环境之差,沭阳人至今都不好意思对外人启齿。  曾经“舟楫如蚁,帆樯蔽日”的沭河,由于堆满了垃圾,水面已经很少。“玉带”两岸布满了猪圈、厕所,河水比酱油还黑。原沭阳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刘绪清1999年接受我们采访时说,原来沭河两边是有柳树、花草护坡的,后来疏于管理,就只见垃圾不见坡了,“我儿子都13岁了,从没有见过护坡”。  正文 第一章 一年求和,两年求饶,三年求逃(3)  ( 本章字数:2400 更新时间:2009-2-17 20:35:00)  12万人的县城,无一处像样的公厕,堆积的垃圾人均达一吨多。  沭城区有7个湖,由于太臭、太脏,每逢春夏长满蚊蝇和蛆,周边居民不敢开窗。曾有居民忍无可忍,用十几张苍蝇纸粘满一脸盆苍蝇,端到县委大院,要求治理沭河。  …………  够了!说起沭阳那时之脏实在叫人作呕,这里就不再多述。  下令容易,执行难。深知干部心理的仇和,当然不会不知陈怀美们的想法。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干部,加之十分年轻,光靠耍嘴皮子“给我上”是没人买账的,必须是“跟我上”,率先垂范。于是,仇和足蹬胶鞋一身便装出现了。  清扫劳动是按责任分片包给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的。仇和出现在了自己分工的责任区,别的领导干部自然不能缺席。  当时的《沭阳日报》这样记录下“全县大扫除”的盛况:   12月17日,沭城镇采取措施,从领导到街道干部,个个承包任务,短短两三天,巷内堆积的垃圾不见了,卫生死角消灭了。城区主要街道上的违章搭建物逐渐消失,有碍市容的招牌被拆除,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被搬走,交通有序,道路人车分流。  县交警大队全力整顿城区交通秩序,抽调43名干警,组成城区交通秩序整治队伍,高峰站点,平峰巡逻。  12月19日,气象部门测报最低气温零下6℃,沭河的整治拉开序幕。环城河两岸,数百个单位划分责任区,数以千计的干部群众自带工具,7.5公里的河堤上,铲土声、拍打声、号子声,此起彼伏。交通局工段局长带队,全系统18个单位近800人开展劳动竞赛;农业局工段,县农场的职工赶来帮忙……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仇和还要求,各单位清理“完工后不但要让城建部门验收,还要请离休老干部、乡镇干部验收”。  …………  12月23日,一周的限期到了。这天下午,宿迁市委书记徐守盛出现在了沭阳。看到清洁的街道,人车分流的交通,徐书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更让徐守盛高兴的还是沭阳的未来。“下一步环境卫生实行三包,开春后河坡绿化栽植花草,体现花木之乡的特色;定期引灌河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泛舟逐波,怡神添趣。”仇和向他的第一个重要“伯乐”描绘了一幅更加美好的图景。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4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