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特务系统和各大战区的侦察,注意收集战略性的情报。按照叶剑英这一 指示,情报部门立即对工作作了调整和部署。他们想方设法克服许多困难,完成任务。电源不足,就采用手摇马达发电。设备性能差,就想办法进行改 善。在不长的时间内,他们就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 20 多部电台,提高了工作效率。一次,叶剑英到情报部门驻地检查工作,发现有些电台架设方向不对, 便对戴镜元说:电台这样架设,不利于对敌工作。戴镜元很快同工作人员作了研究,大家都觉得“参座”的意见提得好,立即对电台的位置重新作了调 整。叶剑英还提出情报部门每天收集的情报,要及时报告给他,同时编一个军政情况汇报,及时通报给中央的毛、刘、周、朱、任 5 位领导。6 月 5 日, 叶剑英又指示戴镜元,通知各大区野战军的情报分支机构,要把所得的情报,每 3 天或者 5 天向总部汇报一次,以便总部全面地加以综合整编,上报中央 和军委。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全军性的情报网。有些重要的军事情报,叶剑英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中央报告。如 1947 年 6 月 12 日,他向正在陕北天赐 湾驻扎的中央前委报告,追击中央前委的国民党军董铡部整编第一军,已到巡检司、马家台一带,前委机关西去如受阻,建议往杨桥畔之东南、青阳岔 以北之线东向小理河。中央前委机关随后重返小理河一带,并在此驻扎一个半月,举行了著名的小河村会议。6 月 22 日这天,他又两次致电中央,报告 获得的国民党在沈阳、长春的军队准备增援四平街国民党守军的计划。后委的情报工作不仅保证了中央和军委耳聪目明,有效地进行指挥,而 且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各战略区的作战行动。1947 年 6 至 8 月,为了配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军鲁西南,挺进大别山等战略性作战行动,情报部 门先后及时提供了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兵力配置和蒋介石对战局的判断等极有价值的情报,使中央和刘泊承、邓小平在明了敌情我情的情况下,及 时定下决心,正确选择战机和作战方向,保证了战役的胜利。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在西北、中原、华东、华北等各个战场的重要作战,情报部门也都及 时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因而受到中央和各战区指挥员的赞扬。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就不止一次地说:总参情报部门的情报搞得及时准 确。邓小平直到 1975 年,还没有忘记情报部门在解放战争中立下的功劳。这 年 4月,他见到戴镜元时,感慨地说:我们在解放战争时期情报工作做得好,对敌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对解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①通讯联络,是总参谋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叶剑英对这项工作也十分 重视。他要求通信部门的同志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时刻保持中央和各地通讯联络的畅通,不能出任何差错。中央军委的电台, 90%以上都集中在 三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绝大多数都由后委转达。各战略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地下党的许多电报,也是由后委向中央转报的。根据中央的 指示,后委还负责各战区的经验交流。各野战军的作战经验总结,绝大部分都先送到中央后委,再由后委整理上报中央,或介绍给各战略区。在人民解 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许多部队迫切需要了解城市攻坚作战经验。叶剑英指示参谋人员,及时组织总结和介绍了解放军解放石家庄等 战役的经验。1947 年底,陈毅去陕北参加中央会议,途经三交时,叶剑英请他介绍了华东地区人民解放战争的经验。叶剑英组织参谋部人员,认真研究 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及时向中央提出了许多关于战争指导方面的建议,为 中央所采纳。后委还是一个人员和物资的中转站。由中央工委和各解放区筹措的供应 中央的物资、经费,以及部分兵员,都是先集中到后委,再由后委运送给中央的。叶剑英还多次同各战略区联系,为陕北战场征召、训练新战士。1947 年 6 月至 7 月,他与晋绥、晋察冀解放区联系,征召了一个团的新战士,并配足武器,经过短期训练,开往陕北。后委为协助和保证中央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做了大量工作。正如王震回 忆所说:“那时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在陕北打圈圈,彭老总带我们在前边打仗,剑英同志在山西三交的窑洞里,默默无闻地担负着中央后委工作。 不只是管后方保障,更多的是做参谋部工作。每天,我们军队的行动,敌人兵团的运动,双方态势的变化,都得及时掌握,并向统帅部通报。那时,后 委实际就是军委的参谋部,中央的‘耳目’,做了大量工作,受到了毛主席 的赞扬。”① 访问戴镜元谈话记录,1990 年 8 月。三城工部与外事组叶剑英在抓紧军委参谋部工作的同时,还以很大精力关注中央机关的工 作。中央城工部,负责对全国各地的地下党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的统筹和联络,部长由周恩来兼任,李维汉任副部长。撤离陕北时,李维汉和城工部迁 到了后委。在周恩来领导下,叶剑英与李维汉具体指导了各地地下党的工作。1947 年 4 月 29 日,中央在给各中央局、分局、区党委的指示中说,城 工部自去年底改组以后,其任务已定为:在中央规定的方针下,研讨与经管蒋管区的一切工作,并训练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干部。现在除各解放区的中央 局下设城工部外,各解放区的区党委,如周围有蒋管区可进行工作的也得设 城工部。5 月5 日,中央又发出关于蒋管区工作方针的指示,提出:要保护 中国共产党及民主进步力量,以继续加紧开展人民运动;要坚持放手动员群众进行反美反蒋的方针,将公开合法的斗争与隐蔽的斗争结合起来;蒋管区 城市工作,一切要从长期汀在打算,以推动群众斗争,开展统一战线,如此,方能“配合解放区胜利,推动全国新高潮的到来。”①叶剑英、李维汉组织城 工部人员认真学习中央的这些指示,并结合各地的情况具体贯彻落实。5 至 6月,叶剑英同李维汉及城工部人员一起,对蒋管区的农村武装斗争、统战工 作、党的组织、城市斗争等问题研讨出一个提纲,报中央批准后,发给了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和上海分局参考。同时,还抽调了 20 名经过学习及土改斗争 锻炼的得力干部,从 7 月起陆续派驻蒋管区,加强了对蒋管区斗争的领导。这期间,叶剑英与李维汉一起,多次根据中央的指示,致电香港分局方方、 林平和上海分局的刘晓、刘长胜,就组织机构、游击战争、爱国民主运动等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有力地指导了党在蒋管区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叶剑英将原军委外事组改组为中央外事组。1947 年5 月 11 日,他就外事组的改组及工作开展情况向中央作了报告。报告中说: 外事组包括前京(南京)平(北平)渝三地外事人员,已于 5 月 1 日改组,主任由叶剑英兼任,副主任王炳南。现有工作人员 20 亲人,分为 3 个处:编 译处由徐大年负责,研究处由柯柏年负责,新闻处由董越千负责。各部门已 于10 日开展工作。他在报告中还谈到了各处的工作计划。编译处主要翻译毛 泽东文选,编译有关介绍土地改革和解放区文化的材料;研究处主要研究国际形势、党的外交政策,编写有关参考资料;新闻处主要编发和油印新闻材 料。②当年曾参加中央外事组工作、后来做了多年外交工作的凌青回忆说:“1947 年 4 月在山西临县成立了中共中央外事组,为中央直属八大单位之 一,叶剑英同志兼任外事组主任。我在研究处一科任科长,研究美国情况,编辑过一本《美国手册》。那时我们不光坐机关,还下乡参加土改。这样一 直到全国解放,我们便参加筹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机关。”①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0 年 12 月版,第 271 页。② 叶剑英:《关于外事组改组及工作情况给中央的报告》,1947 年 5 月 11 日。四 出席全国土地会议1947 年 7 月,叶剑英从山西临县到河北省建屏县(今平山县一部分)西 柏坡村出席中央工委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刘少奇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和 总结。9月 10日,叶剑英在会上作了发言。他首先强调了贯彻中央颁布的 土地法的重要意义,接着,着重谈了外线作战问题。他说,党中央确定的自卫战争第二年的方针,就是要把中共主要力量,打到外线去,打到蒋管区去, 举行全国性的反攻。这一方针,是党中央、毛主席根据战争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是斗争形势决定的。他认为,解放军进行外线作战,存在着不少有利 条件,主要是:(一)蒋管区人民欢迎我们打过去。(二)蒋军士气低落,兵力空虚,是可以打出去的。(三)蒋管区在人力物力方面都有很大潜力, 我们打出去以后,可以就地得到补充。解放军进行外线作战,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中央和军委的领导下,困难是能够克服的。叶剑英强调指出,摆 在老解放区面前的任务是要大力支援外线作战。要抽调、训练、输送干部,参加新解放区建设工作。还要在武器、物资、兵员等方面帮助外线作战的部 队。叶剑英在报告中,还就蒋管区的城市工作和军事上的一些具体问题,如 加强武工队的组织、战地俘虏工作、农村建设和消灭地主武装等提出了重要 意见和措施。①全国土地会议从 7 月 17 日一直开到 9 月 13 日才结束。会后,叶剑英离 开西柏坡村,返回中央后委驻地。途经山西五台县时,中共五台县委正在召开全县区委书记联席会议。与会同志听说叶参谋长来了,纷纷要求他给大家 作一次形势报告。叶剑英在报告中,再一次谈了外线作战问题。他说:过去在解放区打仗,吃的是解放区的粮,要的是解放区的兵,花的是解放区的钱。 现在形势变了,党中央要求我们进行外线作战,打到蒋管区去,向蒋管区要粮、要钱、要兵,以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区的干部要适应新形势,树 立全局观念,积极参加新解放区的建设,为争取全国胜利早日到来多作贡献。五台县委积极响应叶剑英的号召,先后动员组织几批干部,随军进入湖南、 广东、内蒙古、新疆等新解放区,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剑英在五合县暂住期间,抽暇参观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 山。他看到寺内许多文物古迹遭到破坏,心情很沉重。陪同的人员告诉他:群众说五台山的和尚是大地主,和尚下山收租还带兵和枪。土改中,群众斗 争了和尚,把寺庙的许多东西当成大地主的浮财分了。叶剑英听了这话,沉吟了许久。下山后,他对县委负责人说:你们领导群众反对地主阶级,包括 反对封建迷信,这都是对的。但是,反对封建剥削制度,破除封建迷信,同破坏历史文物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五台山寺庙,是劳动人民修建的, 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风格。庙中的东西,大多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破坏了十分可惜。你们应采取措施,保护这些历史文物。县委的领导 们听了叶剑英的话,很受教育,并很快采取了一些保护文物的措施。叶剑英对五台胜境及其被破坏的情况感触很深,挥笔写下组诗《过五台 山》(三首),以纪其事:千年古刹千年债, 万个金身万姓粮。打破禅关惊破梦, 未妨仇恨是清狂。荒凉殿宇有啼鸦。 稀世藏经灰化也。 昔日庄严金佛像, 而今流落万人家。南台山上白云低, 人在云中路径迷。 可有神工能扫雾, 让吾放眼到平西。①① 《叶剑英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年 4 月版,第 7 页。五 临县反“左”叶剑英于 9 月下旬回到双塔村,继续领导后委各项工作的开展。11 月底, 他西渡黄河,前往陕西米脂县参加中央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从 12 月 7日到 24 日为准备阶段, 25 日至 28 日为正式会议。在准备阶段,会议又分 为政治、军事、土地改革三个小组,讨论研究当前形势和党的政策。叶剑英担任土地改革小组副组长,同组长任粥时一起主持土地问题的讨论。在讨论 中谈到农村土地政策和阶级政策时,叶剑英语重心长地说:“内战时由于‘左’的错误政策,却把自己孤立了。苏区里赤白对立,买不到东西,像海中孤岛, 白区里剩下些光棍党员,最后连根都拔掉。现在我们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援,蒋介石集团则日形孤立。但是我们并不是没自己被孤立的可能。只有正确的 执行联合中农,联合中小资产阶级的政策,才可避免。”①在正式会议阶段,讨论通过了毛泽东所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1948 年 1 月,叶剑英回到中央后委,立即向干部传达了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学习讨论毛泽东的报告。这期间,中共中央还提出了土改中注意纠正“左”倾偏 向的问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发出了《关于改正错定成份与团结中农的五项指示》,要求对解放区土地改革中发生的“左”的做法进行纠正。中央后委 所在地临县的土地改革,是以康生为首的土改工作团主持,于 1947 年 3 月开展起来的。在运动中,康生推行“左”倾政策,高划成份、乱打乱杀的现象 比较严重,一些坏分子借机报复,杀害了许多革命干部和群众。临县土改中出现的这些错误倾向,引起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不满。晋绥 分局的指示下达以后,临县的部分县区干部,对土改工作团能否真正贯彻分局的指示表示怀疑。他们想到,中央后委就住在本县,后委书记叶剑英是中 央委员、中央军委领导人,因此,希望他能出面领导纠正本县土改中的偏向。临县县委副书记冯文耀来到双塔村,向叶剑英简要汇报了土改中的问题,同 时反映了干部群众要他出面领导纠正偏向的愿望。叶剑英对临县土改中出现“左”的偏向早有所闻。听了冯文耀的汇报后, 他感到问题比较多。遂答应一面向中央请示,一面找些干部群众代表,开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叶剑英邀请了临县劳动英雄、副县长刘万山和部分区委领导干部开座谈 会。同时,又同杨尚昆等一起到附近农村作实地调查。经过座谈和调查,叶剑英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经中共中央同意,叶剑英于 1948 年 2 月中旬,在三交镇召开纠正临县土 改偏向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各区区委书记和土改工作团的成员。会议原定开 2 至 3 天,但到会的同志认为问题太多,一致要 求延长会议时间,切实把问题搞清楚,结果开了 13 天。会议开始时,叶剑英根据中央 12 月会议精神和临县土改中的实际情况, 作了报告。他着重讲了形势问题以及怎样划分阶级问题,对待各个阶级、阶层的政策问题,如何处理打入杀人的后遗症问题和平分土地问题。①在谈到形势的时候,他说,中国革命斗争 20 多年,从来没有出现过目前 这样好的形势。在政治上,全国人民心向共产党,向往解放区,蒋介石的处① 转引自《谢觉哉日记》(下),第 1175—1176 页。① 叶剑英在临县土改纠偏会议上的讲话,1948 年 2 月。境空前孤立。在军事上,解放军已逼近长江,离全国胜利已经不远了。要夺 取胜利就要团结更多的人,分清敌我友,善于向同盟者作必要的让步,才能 团结90%的人;要善于分化 10%的革命对象,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总之, 要牢固树立团结 90%的观念。在谈到怎样划分阶级的问题时,他重申中央的规定:对生产资料的各种不同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并向大会 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划分阶级的 8 条新规定,指出孤寡残废,以及教师、医生、工人有部分土地出租或请人代耕者,都不能定为富农;对富农与中农的 界限要分清,只要剥削不超过总收入的 25%,都是富裕中农;对革命军人成分的评定,要持慎重态度,否则会影响部队的巩固。他要求到会同志,严格 掌握中央关于划定成份的标准,回去认真作一次检查,对的就坚持,错的要坚决纠正过来。关于对待各个阶级、阶层的政策,叶剑英说,我们党领导土 改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地主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是要消灭的。但是,对待地主、富农分子,应和贫农、中农一样分给土地和财产,并在劳动中把 他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对中农要团结,中农在农村中人数占 50%以上,对战争出力多,贡献大。在农村团结了中农,就团结了大多数。在城市, 团结了中小工商业者,就是掌握了党的政策。关于如何处理打人杀人的后遗症问题,叶剑英主张,要用冷静的头脑来考虑和处理,不能草率从事。他提 议由县司法部门与各区人民法庭,组织一个专门机构,受理死人案件。受难者和被诬陷者,准其申诉;搞错了的,由公家负责赔偿;假公济私和蓄意陷 害他人者,要依法严惩。关于平分土地问题,叶剑英根据中央关于区别老解放区、半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的精神,再次强调临县 是老区,不实行平分土地,而应采用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办法,解决贫雇农的土地问题。①与会人员根据叶剑英的报告,结合实际进行认真讨论。叶剑英每天听取 各小组的汇报,同大家一起研究纠偏的办法。2 月 24 日,大会进行总结。叶剑英又就如何处理打死人和退赔等问题,作了进一步说明。三交纠偏会议以后,上改工作团和临县县委、各区区委认真贯彻会议精 神,纠正过去出现的“左”的偏差,妥善处理一些遗留问题,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各项工作逐渐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① 叶剑英在临县土改纠偏会议上的讲话,1948 年 2 月。六 与群众共甘苦叶剑英在中央后委期间,工作异常忙碌。他的女儿向真回忆说:“记得1947 年,我们住在山西三交双塔村。父亲整天忙碌,晚上看文件至深夜,从 第二天燃余的蜡烛的长短可以推知他究竟睡过觉没有。”①双塔村生活十分艰苦。后委的炊事人员常常到河里捕鱼,到山上拣木耳来改善生活。叶剑英有 时亲自去打山鸡。打到以后,便请杨尚昆、马海德等和身边的同志们来一起分享。他对干部和群众的生活十分关心。对于一些干部的家属问题、孩子问 题,他总是挂在心上,经常过问,并帮助解决困难。他还经常同当地群众谈话,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一天早上,叶剑英散步来到村外,看见许多老百姓挑着水桶排队。他走 到山脚下的水井边,只见下面有个小坑,仅仅有浅浅的一点浑水。挑水先要 下 10多个台阶,到达坑底,然后用瓢一下一下地把水舀进桶里。水量很小, 挑一担要花很长时间。看到这种情景,叶剑英的心情很不平静。他想,根据地的人民多好啊! 他们无私地支援革命,支援战争,可他们的生活却是这样艰苦!回到驻地,他立即将后委的有关负责同志找来,对他们说:“双塔村的群众吃水这样艰 难,我看了心里很难过。我们应该帮助群众解决这一困难。”当时,从陕北调来的一些石匠正在山脚下挖防空洞,修指挥所,叶剑英决定让他们暂停几 天,为群众突击打井。同时,抽调一些身强力壮的战士一起于。叶剑英尽管工作很忙,每天早晚都要抽空到工地去看看工程进度,并和大家一起搬石头, 同志们劝他休息,他笑着说:“为群众打井,我也应该出一分力嘛。再说,我还等着水喝呢!”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奋战,这口井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下挖了一丈多 深,井水变清,井的容积扩大了,还垒起了井台。从此,双塔村的群众再也不用排队挑浑水了。群众喝着清冽可口的井水,十分感激地说:“叶参谋长 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①1948 年 3 月,中共中央根据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展的情况,决定毛泽东、 周恩来、任粥时离开陕北,前往晋察冀解放区,中央机关也随之迁往,同中央工委、后委机关合并。同月,叶剑英率领后委机关部分人员离开双塔村, 向晋察冀解放区进发。① 《萦思录——怀念叶剑英》,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9 月第一版,第 259 页。① 访问路宝银谈话记录,1991 年 9 月。第二十三章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叶剑英于 1948 年 3 月率中央后委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立即部署军委各 机关,恢复正常的业务工作,使军委参谋部这架机器迅速运转起来。这时,人民解放战争己快要进入第三年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形势,继续 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继续扩建人民解放军,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此迫切需要大批 军政干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按照办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办法,在华北创办一所军政大学,调叶剑英去任校长兼政治委 员。叶剑英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使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叶剑 英常将这句古语挂在嘴边。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不久,叶剑英鉴于人民解放军参谋人才缺乏的状况,就曾准备向中央军委提出办一所参谋 学校的建议,为部队培养参谋人才。1948 年 2 月中旬,他特地派总参谋部童陆生处长率一个调查组,到晋绥和晋察冀军区及其所属的军事学校进行调 查,考察部队参谋人员现状,征求意见,搜集有关学校教育的资料,以便正式向军委提出办学的建议。现在,中央决定他去办综合性的军政大学,比他 原先的设想更进了一步,他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军政大学校址设在河北省获鹿县南新城村,由 5 个单位合并组成。这 5 个单位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总人数达 1.2 万余人。学校的重大问题由中央 决定,日常工作、后勤供应由华北局负责。为了工作方便,中央特决定叶剑英任华北局委员。5 月 21 日,中共华北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军政大学的工作。叶剑英参加 会议并发了言。会议经过讨论,确定军政大学首批招生名额为:步兵团级干 部 500人,营级干部 1000 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和政工干部各500 至 600 人,共招收学生 4000 至 5000 人。①① 叶剑英:《华北军政大学的工作报告》,1948 年 9 月 4 日。二统一思想,协调步伐5 月 23 日,叶剑英到校任职。他集中一段时间,听汇报,开座谈会,调 查研究。经过紧张工作,他对学员、教员、工作人员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从学员的情况看,有从旅团长到连排长职务的干部,还有一部分战士;有军 事指挥员、政工人员、通信员、警卫员、地方武委会干部,还有刚从敌军中解放过来的青年军官。这些学员,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各不相同。从教员 的情况看,人数严重缺乏,按编制还缺囚分之三。已有教员的教学经验不足,教材奇缺,难以实施正常的教育计划。学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混乱。不少干部认为,成立华北军大, 只不过是精兵简政的一项措施,对学校担负着为革命战争培养干部这一光荣任务认识不足。有些机关干部,不安心学校工作,想到前方去。有些学员不 安心学习,认为学校学习的东西,到前方用不上。尤其是工农出身的学员,担心文化程度低,学不好,希望组织上分配工作。有些旧军官,对革命形势 认识不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尚未确立,有悲观失望情绪。为了使学校各项工作尽快走上正轨,叶剑英针对干部和教员、学员中存 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当务之急是着手建立、健全各级机构,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根据中央 和军委的决定,学校的领导除了校长兼政委叶剑英之外,还有副校长萧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在组织机构方面,机关设教育部、政治部、校 务部和校首长办公室。大部下面设二级部或处、科。全校学员编为学员大队,在校首长和各机关领导之下进行教学工作。在建立行政机构的同时,建立了 各级党的组织。经中央和华北局批准,由叶剑英、萧克、朱良才、教育部长谭家述、办公室主任薛子正、政治部副主任李克如等 6 人组成校党委会,统 一领导全校的工作。党委分工,叶剑英负责全盘工作并分管教育,萧克分管行政,朱良才分管党政工作。根据叶剑英的提议,学校党委领导成员,组成 3 个领导小组。以叶剑英、 谭家述、陶汉章(教育部副部长)3 人组成教育小组;以萧克、李钟奇(校务部长)、牟泽衔(校务部副部长)组成行政小组;以朱良才、李克如、黄 作珍(组织部长)组成党政小组。凡学校党委要讨论和决定的全校性教育,党政和行政方面的问题,均由有关小组事先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和方案,然 后提交校党委讨论。这样做,既调动了各机关部门的积极因素,又提高了党委会的工作效率。办好学校,必须统一全校人员的思想,齐心协力搞好教育和训练。叶剑 英同萧克、朱良才商定,从 5 月 31 日至 6 月 3 日,校党委连续召开了 3次会 议,集体听取关于教育工作、政治工作、校务工作的汇报,对各方面工作的 方针和重要问题作出了决议。6 月 9 日,校党委召开有机关各部门和学员大队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议,叶剑英在会上作了报告。叶剑英在报告中首先谈到军大的任务是要招收 4000 名学员,对他们进行 培养训练,提高技术、战术和正规化水平。在技术方面,除了刺杀、投弹、射击、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之外,增加爆破和坑道作业两项技术的训练。在战 术上,着重培养团级干部,要求不仅懂得团的组织指挥,而且要懂得师的组织指挥,并且要求学习和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正规化方面,要适应战 争发展的要求,强调统一,加强组织纪律性,反对无政府主义。加强政治教育,重点搞好毛泽东的思想和党的政策与策略的教育,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 水平。其次,叶剑英指出,华北军大接受上述任务,是经过中央、军委和华北局认真讨论之后确定的。这既是战争的要求,也是军委和华北局赋予的任 务。最后,对于如何完成办校任务,叶剑英提出了八条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抓好思想政治动员,搞好 物质保证。(二)组织和发挥骨干的作用。(三)充分利用校刊指导工作,使校刊成为全校集体教育、集体学习的工具,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开展批评与 自我批评的武器。(四)加强干部工作。(五)实行教育民主。(六)普遍采用助教制度。(七)与前方取得必要的联系。(八)善于团结和发挥专家 的作用。为了落实校党委扩大会议的决议和叶剑英报告的精神,学校召开了连以 上干部大会,叶剑英作了《认清形势与任务,坚决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的报告。他在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形势虽然 大好,并不是没有困难,要看到斗争还很复杂、艰巨,夺取全国胜利还要作巨大的努力。看不到这一点,就会盲目乐观。办好军政大学,必须认清革命 形势,才能明确方向和责任,才能了解教育上的一切要求都是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主观的想象。他要求学校要进行统一正规的教育与 建设,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和游击习气。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要认清职责,从军事上、政治上、政策策略上、文化科学知识上帮助学员, 使他们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能尽快掌握本领,有把握地走上战场,去指挥一个团、一个营,指挥特种兵部队,完成战斗任务。接着,学校分别召开了政工、教育、行政工作会议,深入解决各方面的 问题。在全校政治工作会议上,叶剑英作了《加强政治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加强政策和策略教育;要耐心做 好思想工作,把全校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团结一致办好学校。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强调要认真研究如何完成党赋予的培养和 输送战争所需要的大批军队干部的任务。要实行教学民主,善于辨明真理,坚持真理。他勉励大家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做一个毛泽东式的革命军人。在 这些全校性会议上,滕代远、萧克、朱良才等也分别讲了话。叶剑英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召开校党委扩大会议和业务工作会议这“三把火”,扭转了儿 个单位刚合并时的分散和混乱状况,加强了集中统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 展。三为贯彻党的方针而教学正当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之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 27 周年纪念 日。叶剑英同校党委其他同志商议决定,将庆祝党的生日与学校开学典礼结合起来,并请中央和华北局的领导人到会讲话。学校随即根据这一决定,进 行各项筹备工作。1948 年 7 月 1 日下午 5 时半,学校隆重举行庆祝“七一”暨华北军政大 学开学典礼大会。朱德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及华北、华东、中原等地区人民解放军部队的代表,出席了大 会。大会首先进行了阅兵式,朱德、叶剑英等乘坐吉普车,检阅步兵方队和 坦克车队。接着,叶剑英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战斗历程,说明纪念“七一”和学校诞生的重大意义,着重指出,华北军大的诞 生,是人民革命战争发展史上的产物,标志着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争取全国胜利早日实现,对于 促进解放军建设,都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他号召全校人员,要为实现中央军委和华北局赋予学校的任务而努力奋斗。朱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向 大家表示慰问和祝贺。他讲了党的历史,军队的历史,指出华北军大是在继承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传统基础上,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而创办 起来的,任重而道远。他特别指出,叶剑英过去当过红军学校的校长,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中央军委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叶剑英调来当校长。华北局也 下了决心,搞好物资方面的供给和保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学校办好, 为人民立功。滕代远、杨秀峰以及国际友人马海德等先后在会上致词,祝贺军大的成 立。大会在热烈的掌声和嘹亮的歌声中胜利结束。华北军大究竟要遵循什么样的教育方针?这是叶剑英受命办校以后一直 索回在脑际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酝酿,在开学典礼以后,叶剑英明确提出,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应当认真贯彻党中央、毛泽东 主席提出的现阶段全党全军工作的指导方针,即: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他说,这个指导方针,同时就是军大的教育方针, 就是说,军大当前的教育除了为现阶段的方针服务以外,没有别的方针。军大是为实现这一方针在教育上所提出的任务而奋斗的。叶剑英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重要问题,总是直接过问,狠抓不放。 他提出,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军事、政治和管理教育。军事方面,首先要抓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学习毛泽东主席总结的“十大军事原 则”,在此基础上抓好战术、技术教育。在战术上,要进行进攻战、攻坚战、山地战、水网战、河川战的训练,并加强各兵种合同战术的教育;在技术上, 着重进行炮兵技术训练,重点是山炮技术训练;工兵技术训练以爆破和架桥为主,同时进行坑道作业与筑城训练。政治教育有四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时局与任务;党的政策。政策教育,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工商业政策、新区政策、 俘虏政策。此外,还有战时政治工作等等。管理教育主要是: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及管理教育部队的方式方法,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为了解决教材缺乏的困难,叶剑英动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他综合一部 分干部的意见,提出把国内外军事学校的基本教材收集起来,然后按照华北军大的教学目的,由学校组织力量,自己编写。原则是从实战需要出发,同 时照顾学员的接受能力。在编写战术教材过程中,他要求编写人员注重研究各战略区的实战经验,使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实战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 全校有计划地编译了 30 多种军事教材和 20 余种政治教材,为全校统一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