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大传 (何虎生、于泽俊) 一、淘气的小女孩 宋美龄出生时,宋耀如已离开卫理公会,成为上海滩上有钱有势的百万富翁、兴中会的执行秘书长。小美龄是个胖乎乎的可爱的孩子。冬天,母亲倪桂珍给她穿上厚厚的棉袄,使得本来就胖嘟嘟的美龄显得更圆了,活像一只满地滚动的大皮球。 宋美龄聪颖灵敏,淘气好玩。倪桂珍从多方面培养子女,不但让女儿们学习识字断文,而且希望她们精通针线活。为此,她请来一个知书达理的寡妇,教女儿们学刺绣。生性好动的美龄根本就坐不住,看着老师绣花的样子就格格直笑,在她的影响下,蔼龄、庆龄也憋不住笑。刺绣老师很生气,不满地说:“再笑,我不教了!” 三姐妹一听“不教了”,就像获得了特赦令一样,飞也似的跑了出去。 宋家宅院后面有一个大菜园,围墙两边都栽着树,一边是风景树,一边是乡里人种的果树。正值桃树丰收,蜜桃满枝,三姐妹望着又大又鲜的蜜桃直流口水。小美龄人小胆大,二话不说,脱下鞋子,就往风景树上爬,借着风景树,她翻过围墙,又爬到墙外的桃树上,非常麻利地摘下蜜桃,扔到姐姐们的手里。蔼龄和庆龄接到桃子,坐在地上吃,小美龄顾不上下来,就在树上嚼开了。正当三姐妹吃得津津有味时,远处传来一声吆喝,果农来了。又惊又吓,小美龄坐在树上,嘴里还含着半块桃子,吓得大哭起来,蔼龄和庆龄也不知所措,幸好宋耀如及时赶来,才解了围。 倪桂珍非常生气,训斥三个女儿不好好学女红,还出去惹事生非。宋耀如却不以为然地说,既然仅花几美元就能买到最好的刺绣,那么,用这种精工细活去损害孩子们的眼睛完全没有必要,眼睛最好用于阅读。 三姐妹们解放了,她们走出家庭,跑遍了乡村,和周围许多小孩子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做游戏。 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小美龄却不太会玩,轮到她藏的时候,她往往不知道该往哪儿藏,很快就被人家找到了。当她去找别人时,却又不知道该去哪儿找,因而,她往往成为孩子们游戏中的小累赘,所以,孩子们都不太愿意跟她玩。 有一次,又玩捉迷藏,大家禁不住美龄的一再哀求只得带她玩。有一个小孩想出了一个主意甩掉美龄。她对美龄说:“你站在花园里,闭上眼睛数一百个数再找我们。” 小美龄用胖乎乎的小手捂住眼睛,耐着性子数了起来。为了早点数到一百,她经常从二十就跳到三十甚至四十,没多一会儿,她就数到了一百。当她高兴地睁开眼睛,正准备开始找时,发现花园四周一片沉寂,连个人影都没有。她找了半天,一个人也没找到。这时她才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了:她们一定是跑到别处去玩了,也许还在那儿嘲笑自己呢。一种被抛弃被轻视被愚弄的委屈感顿时涌上心头,她幼小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站在那里伤心地呜呜哭了起来。这时,大姐蔼龄跑了过来,替她擦干了眼泪和鼻涕。美龄抽噎地问:“姐姐,我能长大吗?”“能,你一定能长成一个大人!”大姐安慰道。 儿时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很长时间宋美龄也无法摆脱这种挫折感。类似的事件使得她很难与他人推心置腹,和睦相处。在自卑中产生的尊严,使她容易激动,盛气凌人,令人觉得她高不可攀。她在过分激动的时候,往往突然出荨麻疹,浑身上下出现许多红色肿块或疹团,这种慢性皮肤病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她。 因为大姐蔼龄自小就帮助她、保护她,从未使她失望过,所以美龄对大姐产生了英雄般的崇拜,以后逐渐转化为深厚的爱。她对大姐几乎是言听计从。当蔼龄在家里发号施令、处理家务的时候,美龄总是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仿佛在做蔼龄的艺徒,准备将来取代姐姐的角色。 宋美龄满5岁时,坚持要求随姐姐们去学校读书。 美龄活泼调皮,胆大要强,从教室通往宿舍的楼梯间有一段漆黑的甬道,许多女孩子不敢走这段路,而美龄却几次从这里通过。老师鼓励其他胆小的孩子时总说:“你们为什么不像美龄一样从那里走呢?”受到老师的表扬,美龄自然十分得意,脸上笑意盈盈。其实,她心里比谁都害怕走那段路,只是硬撑着罢了,每次通过时都吓出一身冷汗,睡觉时总被噩梦困扰。 有一次,美龄躺在宿舍的床上,望着树影在窗子上晃来晃去,似鬼非鬼,吓得连连做噩梦,好容易从噩梦中挣脱出来,她睁大双眼再也不敢入睡,浑身一阵阵发颤。第二天,老师把这一情况通知给宋耀如。美龄被接回家去,由私塾先生教她,一直到几年后出国为止。 三姊妹中,父母最宠爱的就是宋美龄。也许她占了年龄最小的优势,也许她那楚楚动人、顽皮淘气的外貌更使人喜爱。就长相而言,美龄像二姐庆龄多一点,疏眉细眼,小鼻子微微地朝上翘着,薄薄的两片小嘴唇像金鱼似的,两个小酒窝儿妩媚多姿。但她不如庆龄长得那么耐看。就性格而言,她像大姐蔼龄,庆龄比较文静、温柔,美龄则像大姐蔼龄一样显得傲气逼人,孤芳自赏。 二、到美国去 1907年夏天,宋庆龄和宋美龄跟随二姨夫温秉忠,乘坐满洲里号客轮前往美国。温秉忠在清政府任职,奉命率领教育事务团访美,顺便一路照看宋氏姊妹。 经过半个多月的颠簸,满洲里号终于结束了横越太平洋的航行,抵达终点港旧金山。 大姐蔼龄已经焦急地站在码头上翘望了,三姊妹相见,情深意浓。 1909年,宋庆龄如愿以偿,考到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宋美龄因年龄尚小,不能进入大学学习,便留在德莫雷斯特,同小伙伴们一起进入皮德蒙特学校读书,宋庆龄和大姐宋蔼龄商量后,把她安排到宋蔼龄的一个同学的母亲莫斯夫人家里。宋美龄在皮德蒙特非常愉快地度过了9个月。老师教她从语法上分析句子,结果收到成效,使她能比较准确地用英语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她的哲学成绩也很好,平均分数为98分。但算术成绩则比较差,尤其对百分比的换算没有弄懂,据说仅能得“C等”,勉强及格。有一年圣诞节的前几天,宋美龄与另外3个同伴每人拿出25美分,总共凑成1美元,买了些土豆、牛奶、牛肉饼、苹果和橘子等,送给住在铁道边的某家穷人,并努力做到谦逊不骄,不把自己的高尚行为告诉任何人。总共9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使宋美龄对这个南方小镇充满了感情,就连她的英语发音都带有浓郁的南方乡音。在美国的日子里,宋美龄也时常以南方人自居。有一次,历史老师让她叙述谢尔曼将军在南北战争中进攻南方的经历。宋美龄当时忧郁地答道:“原谅我,这个问题使我很难过,因为我也是个南方人。” 宋美龄因为年龄太小,不够上大学读书的条件,甚至连作为“特别生”进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也不行。在她12岁时,该学院老院长格里退休了,新任院长安斯沃夫主教改变了非本院学生不得住在学院宿舍里的规定,这样宋美龄可以到宋庆龄身边来了。 宋氏三姐妹每人都在佐治亚州呆过5年,但是美龄只有一年是正式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念书的,其余4年都是由于打破或修改规定才收留她的。 1912年,宋美龄终于正式成了大学一年级新生。1913年春季学期期末,宋庆龄返回中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只剩下宋美龄孑然一身。为了和她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哥哥宋子文离得近些,以便得到哥哥的帮助和照顾,宋美龄当年秋天便转学到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成为该校一年级的学生。这时,宋子文正在哈佛大学读二年级,据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档案记载,他是宋美龄的监护人。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一位音乐教师感觉到宋美龄对中国文化及其遗产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感情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浓厚。当然,宋美龄对中国的封建礼教和旧传统是不满意的,并且怀有某种担心和恐惧。 宋美龄是中西文化交汇点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中国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土壤中产生的一个中西合璧式的人物。留学美国10年,成为美国化的中国人,这对她以后数十年间,成为美国与蒋介石政权之间的穿线人物,有着重大影响。 1909年到1917年,宋美龄在美国读完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课程,受到了全盘的西式教育,她自己也承认:“只有我的脸像个东方人。” 1917年,宋美龄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美国韦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学业,7月,她操着一口纯熟的美国南部口音的英语回到了上海。此时,宋家住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上一栋新买的小楼里。 不久前,宋庆龄与孙中山的婚事曾引起了轩然大波,令宋耀如夫妇十分难堪,并为此一度长吁短叹。由于同心爱的长子、幼女久别重逢,宋家才又恢复了往日欢乐和谐的气氛。在这个家庭大团圆中,最高兴的还要数母亲倪桂珍,她不顾自己身体欠佳,坚持要亲自上灶掌勺,中西餐兼有,做了满满一大桌子菜,以招待远归的子女。这是举家团聚的日子,全家人都陆续落座,惟有宋庆龄不在。宋美龄转向妈妈,问了一句:“二姐怎么没回来?”母亲的脸立刻阴了下来,“甭提她了,全当没有她。”很显然,倪桂珍的气还没全消。坐在宋美龄身边的大姐宋蔼龄见气氛不对,忙用手捅了捅美龄,小声对她说:“庆龄已和孙先生结婚,现在广州。”父亲宋耀如也连忙打圆场,端起酒杯说:“快端起酒,为美龄毕业平安归来干杯!”说完后,向宋美龄碰杯祝贺。在宋耀如的带动下,饭桌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了。一家人推杯换盏,其乐融融。饭后,宋耀如又邀请了一些社会名流,为女儿举行了一个接风舞会。宋家已经好久没这么热闹了,宋美龄也深深地沉浸在家人团圆的幸福之中。 三、浪漫的美国之恋 宋耀如家族的儿女都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宋耀如一般也不予干涉,但1915年二女儿宋庆龄和宋耀如的好朋友孙中山的婚事却在宋家引起了轩然大波,宋耀如写信告诉宋美龄,说他很生气,也很伤心。 宋美龄是个聪明的姑娘,她知道,中国传统的礼教习俗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从父母干涉二姐的婚姻,她联想到了自己:父母将干涉她的婚姻,以免宋家再出个宋庆龄第二! 其实此时宋美龄在美国已经有了意中人,他就是宋子文的同班好友,名叫刘纪文。宋美龄和刘纪文的第一次相见是在1914年夏季的一个周日,哈佛大学图书馆门前。当时,宋美龄正坐在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等哥哥宋子文。突然,从图书馆里走出来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国留学生,此人长得一表人才,气质非同凡响,宋美龄的芳心一动。此时,青年见宋美龄体态丰满、妩媚动人,不禁也是眼前一亮,激动不已。“小姐,您是子文兄的小妹吧?”那青年定了定神,凑上前来主动打招呼。 “您认识我?”宋美龄羞怯地问,脸上带着笑意。“哦!我和子文兄是同班同学,他马上就出来了。”青年解释道。正当俩人不知所措时,宋子文走了出来,一见眼前的情景,便立即明白了,热情地说:“来,我介绍一下,这是我的好友,同班同学刘纪文,经济系的高材生。这位是我的小妹美龄,在韦尔斯利女子大学主攻法语和音乐。小提琴和钢琴也是她的拿手好戏!”宋美龄象征性地伸出了手,刘纪文很有礼貌地握了一下宋美龄的手。宋美龄感觉像触电般,很快把手抽了出来,她的脸臊得通红,心也在怦怦地跳。宋子文连忙打圆场道:“纪文,音乐室不是有架好钢琴吗?走,让我小妹表演表演怎么样?”“刘先生喜欢听什么?”宋美龄定了定神,又恢复了常态,用迷人的眼睛望着刘纪文。“命运!啊,就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吧!”这下轮到刘纪文不自然了。“钢琴是不能弹出交响曲效果的,我给你弹一首肖邦的《梦乡的绿岛》吧!”宋美龄依旧满眼含笑。 伴着宋美龄悠扬的琴声,刘纪文完全陶醉于音乐和宋美龄的美貌之中。那天分别的时候,刘纪文恋恋不舍地问道:“什么时候还能听到美龄小姐的琴声呢?” “随您的便吧,什么时候想听都可以。不过,我更喜爱摄影。对了,是摄影,而不是照相!”宋美龄特意强调了一下。“啊,太好了,我早就想搞一本摄影专集,专拍风景照片,每一张照片配一首莎士比亚或歌德的小诗,柳树下、小河边、海滩上,好不好?”宋子文在一边补充道:“刘先生是个摄影迷,上次《明星报》的封面摄影就是他的大作。”“那太妙了,”宋美龄欣喜地说,“刘先生就收下我这个小妹妹做徒弟吧。”说完,又冲刘纪文妩媚地笑了笑,便拉着哥哥走了。望着宋美龄的背影,刘纪文半天才回过神来。 1916年暑假,宋美龄决定以旅游的方式度过在美国的最后一个假期。暑假前的一天傍晚,她鼓足了勇气拨通了刘纪文的电话:“是刘纪文先生吗?我是美龄啊!明天就要放暑期了,我想利用这十几天的假期出去旅游。我们一起结伴而行,好不好呀?”电话那边,刘纪文早已兴奋得声音都有些变调了,他二话没说,满心欢喜地答应了宋美龄的邀请。旅游生活开始了。他们先去游览了旧金山的唐人街,看到飞檐斗拱的中国式建筑,似乎又回到了中国。接着,又参观了洛杉矶的电影城,游览了美国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庞大的黄石公园,观赏了北美奇景尼亚加拉大瀑布。在大自然中,刘纪文穿一身灰色带白线条的运动衣,晒得黑黑的脸庞容光焕发,头发有点蓬乱,看起来越发充满活力。他不失时机地按动相机快门,把宋美龄摄入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梦如雾、如仙如幻的美景中。回去后,又在一张张相片上配以一首首小诗,歌颂自己心中的女神。 爱情就这样来了,来得这样突然,又这样自然,这是宋美龄始料不及的。原本她心目中的爱情不应是这样的,在学习英国文学时,她最喜欢出现亚瑟王骑士传奇中的激烈战斗场面,当骑士捧着情人仇敌血淋淋的首级来求爱时,爱情就产生了。 而现在,一切如此迥异,这竟也是爱情?!她心中翻起巨浪狂澜,惶惑不安。十几天的暑期周游结束了,宋美龄与刘纪文的感情由此也越来越浓,日益深厚。 没多久,旅行中刘纪文给宋美龄拍的照片便在《明星报》上刊登了好几幅,一时间宋美龄的容貌倾国倾城了一番。宋美龄高兴,刘纪文也暗喜,然而,好景不长,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碎了这份甜蜜。事情是这样的,宋美龄的照片在《明星报》上刊登后,引来许多求爱者,光杂志社就为她转来了好多封求爱信。刘纪文这下可沉不住气了,找到宋美龄后,当即就向宋美龄提出订婚和提前结婚的请求。宋美龄见刘纪文那慌慌张张的样子,又喜又气。她安慰刘纪文说:“放心吧,谁也夺不走我。我不嫁人,谁都不嫁!”“那我呢?”刘纪文一听傻了眼。 四、寻找“铁腕”的丈夫 “在上帝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宋美龄看了刘纪文一眼,低下了头,沉吟了一会儿,又抬起头来认真地说:“真的,我还小,才18岁。以后的路还很长,等一段时间再说吧。”“不,我要和你正式订婚!”宋美龄的脸“唰”地一下阴了下来。刘纪文看话不投机,便闷闷不乐地走了。 刘纪文走后,宋美龄若有所失地走进卧室,一个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 其实,她的心里也十分矛盾,她知道刘纪文爱她,她也爱刘纪文,但是她不甘心就这样订婚,她觉得两个人相爱,多磨上一段时间没有坏处,起码可以把双方的缺点尽可能地多磨掉一些。此时宋美龄的心就像大海里航行的船只,虽说已找到了方向,但是还未靠岸,还在水中徘徊。 正当宋美龄举棋不定之际,二姐宋庆龄的婚姻遭到全家反对的消息打破了她所有的顾虑。消息是从大姐宋蔼龄那儿传来的,大姐在信中说到了宋庆龄与孙中山结婚的事,也谈到了父母企图包办宋庆龄婚姻而没有成功的事。放下大姐的信后,宋美龄思绪万千,作为一个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宋美龄崇尚民主、自由,反对中国的包办婚姻,同时她也知道中国的封建礼教难以冲破。宋美龄沉思了许久,终于拿定主意,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她要订婚,她要在离开美国之前订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传统封建婚姻的牺牲品。 在哥哥宋子文的大力支持下,宋美龄拨通了刘纪文的电话。刘纪文一听宋美龄让他过去,当即二话不说,飞也似的赶到了伍德楼。望着累得气喘吁吁的刘纪文,宋美龄掏出手绢,温柔地为他擦去脸上的汗珠,一往情深地望着刘纪文眼睛中凝聚着的熠熠光彩,轻轻地说:“纪文,你真的爱我吗?非常非常的爱我吗?爱到了什么程度?”刘纪文一下把宋美龄拉到自己胸前,抓住她的手,放在自己的心窝上,深深地喘了口气说:“你杀了我吧。假如我对你有二心,假如你再问这样的话,你就杀了我吧。”“那!明天当着哥哥的面,我们正式订婚,好吗?”“啊!”刘纪文简直不相信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他没有想到宋美龄的态度会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整个人都愣住了。随后刘纪文激动地说:“你简直救了我的命,谢谢,谢谢你!我们什么时候结婚?”“你们这些男人真是得寸进尺。”宋美龄一字一顿地说,“我们在基督的面前订婚,除了你,我谁也不嫁。但我不想马上结婚,结婚对我来说是一个梦,还很遥远。你如果等不及,还可以另外选择。”“我等,我等。 我等你一辈子!”刘纪文生怕宋美龄再变卦,一个劲儿地表白。“我也把心掏给你。 给!这副金手镯留给你做纪念。”说着,宋美龄把一副锃光瓦亮的金手镯放在刘纪文手中。“那我送你什么呢?”刘纪文挠着脑袋说。“你不是把心送给我了吗?” 宋美龄顽皮地一笑。刘纪文听后,含情脉脉地望着宋美龄,二人相视而笑。“等待,等待。等着我们回国的那天。”宋美龄喃喃自语着。眺望窗外,远方地平线被初升的太阳镀成了金色,一直蔓延到无边的天际。 宋美龄将她与刘纪文感情的进展情况随时向哥哥宋子文汇报。因此宋子文对小妹的初恋了如指掌。美国是一个高度开放、高度文明的国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宋子文没有像传统的中国人那样干预小妹的婚姻自由,相反还做了她的高级参谋,并给予支持。他告诉小妹要自尊、自重、自强,尤其不要影响学业。以后宋美龄与刘纪文分手,宋子文也是尊重宋美龄的选择,没有进行干涉。 1917年,宋美龄回到了阔别十年的祖国。风姿绰约,举止优雅,魅力四射的宋美龄拥有无数的追求者,在婚姻问题上,她是慎重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宋美龄不急,可急坏了父亲宋耀如。在他眼里,儿女成不了家,纵使有万贯家产,也是老子的无能。宋耀如疼爱三个女儿,希望她们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大女儿宋蔼龄的婚事是他一手精心操办的,虽说经过几番周折,但最终他总算慧眼识真玉,为女儿找了个山西富家子弟孔祥熙。孔祥熙生财有道,且贪婪无比,一生敛积的财富可以敌国。每当看到宋蔼龄一家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的景象时,宋耀如打心眼里高兴,并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然而,恰恰是这个问题在二女儿庆龄身上翻了车,也成了他终生的一块心玻按照当时中国的风俗习惯,宋美龄早已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大姑娘了。上海上流社会有不少翩翩少年在疯狂地追求她,她的未婚夫刘纪文也在急切地等待着她。然而,宋美龄却迟迟不作决定,以不准备结婚为借口挡住了追求者和未婚夫。她在寻觅,她在等待,她期望能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能出现个“铁腕级”的英雄。 她不想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个阔太太,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她要施展自己的才干,她要实现自己的抱负,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能借助于丈夫的力量。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铁腕级”英雄终于出现了,他就是蒋介石。 五、蒋介石初识宋美龄 在认识宋美龄之前,蒋介石已先后有过三次婚姻,即原配毛福梅、侧室姚冶诚、妾陈洁如。1922年,也就是蒋介石与陈洁如结婚一年后,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的寓所,蒋介石初次遇见了宋美龄。虽说才和陈洁如结婚刚一年,新婚的甜蜜还洋溢在心头,但他一见宋美龄,便决定追求她,其决心之大,意志之坚,绝非简单地倾心于宋美龄的纤细身姿和花容月貌。那是一次聚会,宋美龄那娇小的身材,娟秀的面庞,伶俐的口齿,把蒋介石惊呆了,他简直是如痴如醉。尤其是宋美龄那夺目的风采和广泛的交际关系,加上她那美国式的教养和气质,以及她背后的那个有财有势的家庭,更令蒋介石一见倾心。然而,蒋介石追求宋美龄的最主要的目的还在于他要赢得孙中山的信任,以便成为孙的继承人。要得到孙中山的信任,最好的办法是成为孙中山的亲戚,与孙中山结成连襟,蒋介石自然明白裙带关系在中国的重要性。蒋介石的目的是成为中国的统治者,这就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他深知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是理财能手,而宋美龄的姐夫孔祥熙更是有名的大财阀,若与宋家攀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对蒋介石的仕途将是有利的。蒋介石决心一下,便制定了追求宋美龄的长线战略,他先向孙中山扣响了敲门砖。宋美龄是孙中山的妻妹,凭借孙中山的身分和地位向宋家提亲也许是条捷径。蒋介石利用闲暇之余,向孙中山道出了藏在心底的话:“我已无妻室,请问先生,宋小姐能听您劝说与我结婚吗?”很显然,他有意隐瞒了自己的发妻、侧室和新婚夫人。孙中山对蒋介石的风流韵事也略知一二,他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很含糊地说:“等等吧。”迟疑了一下,他又补了一句:“这主要看美龄的心思,她心高气傲,你先耐心等一等。”当孙中山把这件事告诉夫人宋庆龄时,宋庆龄气愤地说:“我宁可看到美龄死,也不愿看到她嫁给那个自称没有妻室的人!”孙中山并没有把宋庆龄拒绝的话转告给蒋介石,只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等一等吧。”孙中山的一句“等等”,让蒋介石心凉了半截,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一次投石探路不成,他又向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提出这门婚事。宋子文深知蒋介石的为人,再加上他与宋美龄的未婚夫刘纪文的关系,当然就回绝了蒋介石。两次不行,也没有打消蒋介石追求宋美龄的念头,他又把目标瞄准了宋蔼龄。蒋介石选择宋蔼龄为牵线人,如同他选择宋美龄做妻子一样,具有战略眼光。 西格雷夫在《宋家王朝》一书中认为:宋蔼龄始终是牵线的媒人、策划者和家庭财富的创造者。把小妹美龄嫁给这个有权势的国民党军队总司令,难道不是一个绝妙的计划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人。”她说。宋蔼龄认为这门亲事对大家有利,特别是对宋氏家族有利。对于蔼龄来说,还有什么比通过蒋宋联姻保证她在南京的影响更自然呢?于是宋蔼龄展开纵横捭阖之手段,使宋美龄相信嫁给蒋介石必能光耀门,幸福终生;使宋子文意识到若阻止这桩婚姻,他将一事无成;使母亲相信,蒋介石必将光耀宋家门庭。宋蔼龄开始为蒋宋联姻忙碌着。处理完这些棘手的事情,蒋介石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向宋美龄求婚上。在此之前,蒋介石曾采取以退为进的惯用手法,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向国民党中央请假,到镇江焦山修身养性,并趁此机会,加深与宋美龄的感情。焦山,屹立在江苏镇江段的长江江心,江秀山青,风光绮丽。蒋介石已作好准备,邀请宋美龄与他同游焦山。1927年5月14日,蒋介石派他的卫队长到上海去恭请宋美龄。5月15日下午3时,宋美龄乘坐蒋介石派来的一列花车抵达镇江。蒋介石亲自带人到车站迎接。为了讨宋美龄的欢心,他刻意打扮了一下,没穿军装,换了一套英国花呢西装,戴了一顶巴拿马金丝草帽,足登一双白皮鞋,打扮得容光焕发,颇有绅士风度。火车进站,蒋介石立刻走上花车,与宋美龄见面,握手言欢。而后,驱车来到江边,再换乘小汽艇,直驶焦山。江风习习,吹拂着宋美龄的秀发,轻抚着她那如花似玉的面颊。她望着焦山那雄奇秀美的景色,不禁深深地陶醉其中,对身旁的蒋介石也增加了不少好感。 以后的10天里,蒋介石一直陪伴着宋美龄畅游焦山的名胜古迹,放情于水光山色之间。这次焦山之行,使宋美龄一颗彷徨的心不再犹豫了。 六、青帮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夫贵妻荣,刚当上了“第一夫人”的宋美龄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也正是她这一傲慢的态度、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她陷入了与青帮的纠纷之中。 上海的青帮势力很大,要想在上海立足,必须找一个青帮的地头蛇作为靠山,用当时青帮的行话叫“拜老头子”。当时上海滩上有三个最有实力、最有影响的帮会头子,一个叫黄金荣,一个叫杜月笙,一个叫张啸林,他们手下徒子徒孙众多,上海的许多头面人物都让他们三分。蒋介石初到上海时,就拜杜月笙为“老头子”,因而得到了各帮各派的照顾。当然了,这些地头蛇也不会白白地照顾你,青帮有一项规定:每一个人都要给青帮付保护费。蒋介石当然也不例外,他一直向杜月笙缴纳保护费,直到当上总司令之后也从未间断过。宋美龄知道这件事后,十分气愤。 在她看来,蒋介石身为国家的党政军首领,统率百万大军的总司令,掌握着中国数亿人的生杀大权,怎么能向那些地头蛇缴纳保护费呢?况且是蒋介石保护了那些地头蛇,缴纳人身保险费的应该是他们才对。于是,她便在枕边向蒋介石吹了风。蒋介石正值春风得意之时,经宋美龄这样一说,便飘飘然起来,也就不再坚持:“好好好,听夫人的。” 这番夫妻间的对话被站岗的青帮士兵听到了,汇报到杜月笙那里。杜月笙得知此消息后,气急败坏,心想:“看我给她来个下马威,让这个第一夫人知道我的厉害!” 一天清晨早饭后,蒋介石对宋美龄说:“今天上午我有约会,需要晚些时间回家。”“好的,祝你一路平安。”蒋介石匆匆驱车离去,家里只剩下宋美龄和一些仆人。 两个小时以后,一辆豪华的罗尔斯—罗易斯轿车开了过来,戛然停在西摩路的宋家门口。宋美龄听到车响,以为丈夫回来了,便出门迎接。只见车里坐着一个司机和一个漂亮的姑娘,都是陌生的面孔。“夫人,我们是奉您大姐的旨意,来接您到她家去的。”“谢谢。等我换一下衣服可以吗?”宋美龄正闲得无聊,一听是大姐让她去,便欣然应允。“当然可以。”来人答道。宋美龄换完衣服,带着仆人和蔡妈一起坐上了汽车。一上车,她就发现了情况不妙,因为汽车只在上海市区转圈,根本没往宋蔼龄家开。宋美龄终于忍不住了,问:“你们要把我带到哪里去?” “带到哪里,你还不清楚吗?”那姑娘冰冷冷地答道,“你没自由啦!”“啊!你们这是干什么?”宋美龄恼羞成怒,“我是第一夫人,你们无权剥夺我的自由!” “哈哈,好大的口气,别忘了你是在上海!”司机毫不留情,冷嘲热讽地说。 宋美龄知道与他们争辩下去也无济于事,只能静观事态变化。车子在市区绕了一阵后,终于在一幢房子前停了下来。一下汽车宋美龄就问:“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把我们带到这里来干什么?”“蒋夫人,实在对不起,这里是杜公馆,我是奉我们老板之命把你接来的,其他的事我一概不知道。”宋美龄一听到“杜老板”这三个字,就明白了一大半,她没有想到这个胆大包天的杜月笙竟然敢将她堂堂总司令夫人骗到这里。正当宋美龄心中怒火中烧之时,杜月笙笑容可掬地从门口迎了出来。 宋美龄毕竟是宋美龄,她强压怒火,问道:“杜老板,你这是什么意思?”“蒋夫人,别误会,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我听说你一个人在家寂寞,特意派人将夫人接来玩玩,高攀高攀你这位总司令夫人,对你的安全我会负全部责任的。”说完,杜月笙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宋美龄正要与他争辩,只听杜月笙转身对妻子张小妹说:“夫人,快陪蒋夫人消遣消遣。”不由分说,宋美龄被杜公馆的一群女眷“请”到屋里,按在早已准备好的牌桌上。这时,站在宋美龄身后的蔡妈一声不吭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蒋介石回到家里后,不见了宋美龄,根据仆人提供的线索,他打电话到宋蔼龄家,宋蔼龄回话说宋美龄没有来。蒋介石感到事情不妙,便立即回到屋里,拿起电话,拨通了宋子文的号码。宋子文一下子就明白了蒋介石讲的事情。宋子文挂了电话,又重新拨了起来,他要了一个只有几个人知道的秘密电话号码。对方说道:“子文,你放心吧。蒋夫人平安无事,不要担心。她身体很好。有人发现她只有一个姑娘陪伴,坐着汽车在上海危险的大街上穿行,考虑到无时无刻都存在危险,这样做是很不谨慎的。为了她的安全,已把她护送到一栋舒适的别墅,受到了殷勤的款待,因为她是中国的第一夫人,大家都十分尊重她。大家都极力想让她高兴,但看起来她似乎很生气,什么都不肯吃。”说到这里,电话里的人又故作埋怨状,说道:“蒋总司令结婚后也太忙了,应该给夫人安排可靠的保护。宋先生是否麻烦来一趟,对这件意外的事做出妥善安排,办些为了安全惯用的手续!”“好,我这就去!”宋子文放下电话后,便匆匆赶到杜月笙的住处。办了“手续”,交了保护费,把宋美龄和蔡妈接了出来,送回蒋府。 宋美龄在同蒋介石结婚时,没有意识到自己还嫁给了蒋介石的“家族”。直到被软禁后,她才知道杜月笙现在是她的严厉“教父”,这一不愉快的事件使她永生难忘。 七、周旋于中原大战中 1930年,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参加混战的有蒋介石的中央军、冯玉祥的西北军、阎锡山的晋军、李宗仁的桂军、张学良的东北军以及大大小小的地方军、杂牌军。战场波及面之广,参加人数之多,对政局影响之大,在中华民国史上是罕见的。男人在前线作战的同时,女人们也没闲着,形成了一个所谓“夫人智囊兵团”。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冯玉祥夫人李德全、李宗仁夫人郭德洁、汪精卫夫人陈璧君、韩复榘二夫人纪甘青、吴铁成夫人杨慧珍、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等,都在这次中原大战中“兵马未动,夫人先行”,她们与主战场上的将士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其中,宋美龄在这次大战中支持蒋介石,对于他以武力统一中国起了一定作用。 1930年,中原大战开始。从声势上看,晋军、西北军、桂张联军聚众70万,分别于津浦、陇海与鲁西南、平汉、湖南等几个战场上同时进军。他们的战略计划是:晋军为主体的第三方面军沿津浦线南下,徐永昌任前敌总指挥;沿陇海路东进的是以西北军为主体的第二方面军,鹿钟麟为前敌总指挥;以石友三部为主体的第四方面军攻占济南后,三路大军会师徐州,再进兵南京。另外,以桂张联军为主体,李宗仁为总司令的第一方面军沿粤汉路北上,与沿平汉线南下的第二方面军南北对进,夹击湖北蒋军,会师武汉,控制长江中下游,而后一举推翻南京政府。 为了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蒋介石在主战场上摆下的第一步棋子竟然是让宋美龄负任北上,去笼络韩复榘。 韩复榘是老西北军的骨干,是冯玉祥把他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步地提拔到了河南省政府主席的位置上。说起栽培之恩,韩复榘感激涕零,常对人说:“冯先生于我,如同亲生父母。”可是在蒋介石的重利诱惑下,他与石友三一起背叛了冯玉祥,使冯玉祥遭到致命的打击。那一次策反就是宋美龄出马干的。当时,宋美龄先把韩复榘与二夫人纪甘青迎到汉口,礼待有加,又是陪玩,又是宴请,还赠了几十万元的一张支票,后来她听说纪甘青从来没有到过上海,马上在上海为她准备了一栋住宅并派人专门在上海恭候,竭尽招待之能事。韩复榘禁不住诱惑,叛冯投蒋,把部队拉到郑州,宋美龄又特地赶到郑州替他洗尘,还送了大批的慰劳品。 韩复榘平生戎马,怎见过像宋美龄这样高雅的女士?相识之初,心里已生敬意,受了礼遇,更是感激不荆每每谈及往事,他总是这样说:“蒋夫人见到我,总喊我‘常胜将军’,从不喊我的名字。可我的老上级冯先生见了我则是韩复榘长韩复榘短地训斥我,连个‘向方’(韩复榘表字)也不肯叫。”相比之下,就有了亲疏。 虽说往事如烟,但宋美龄的情意韩复榘还是难忘的。 中原大战开始,韩复榘与冯玉祥暗中联系,大有反蒋投冯之意,蒋介石感到情况危急,趁着在徐州召开军事会议,宋美龄与蒋介石联袂北上,马上同前来打探动静的韩复榘单独会面。乍一相逢,宋美龄满面喜色,一阵轻风软雨,料理得韩复榘受用非常,搔着头皮,光知道咧着嘴笑。当韩复榘说到他在河南实行反对蓄婢纳妾、禁止女子缠足束胸的举动时,宋美龄竟代表全国两万万妇女向他表示敬意。慌得韩复榘还礼不迭,连连表示有愧于夫人的厚爱。宋美龄见韩复榘满脸恭敬的样子,知道他说的是真话,于是话锋一转,谈到眼下的形势。她说:不管河南的革新,还是国家的建设,最最要紧的莫过于保证统一、和平的环境,现在不应该再有内战。可是阎锡山、冯玉祥他们为私利所动,挑起战端,致使中国走衰败之道,对此,希望你深明大义,千万不要受他们的拉拢。说到这里,宋美龄见韩复榘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有点坐立不安,知道他心里发毛,马上展颜微笑了,缓和了紧张的气氛,随后满怀信任地对韩复榘说,尽管外面传闻很多,可我还是百分之百地相信将军,也一直劝委员长不要听信谣言,受人挑唆,所以这一回,不但让你担任第一军团的总指挥,还把陈调元、马鸿逵和刘珍年的部队都交给你调遣,装备上也进行了加强。 听到这里,韩复榘已由紧张得手心冒汗转为感动得热泪盈眶,又是表白,又是诉苦。 宋美龄洗耳恭听,并深表理解和同情。片刻之间,原来左右摇摆的韩复榘,骤然变成了坚定的拥蒋分子,他这时惟一的要求就是不和西北军的老弟兄们正面交火。他对宋美龄说:“冯先生好比是我的亲生父母,委员长和夫人好比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不能帮着冯先生打委员长,也不能帮着委员长打冯先生。我本来主张和平,反对打仗。现在看在夫人的面子上,我听委员长的。不过,请夫人跟委员长说说,体谅我的苦衷,就让我去打阎老西那个王八蛋吧!”宋美龄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向蒋介石转达他的心情。旋即,徐州军事会议如期举行,会上,蒋介石在进行军事部署时,果然把韩复榘的第一军团调往山东,从正面去阻击阎锡山的进攻。 八、西安事变,只身救夫君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日益加深,国民党政府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大,主张抗日的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力劝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剿共,均遭拒绝,于是决定实行兵谏。蒋介石在骊山一个小洞穴里被活捉,遭到了囚禁。 蒋介石被扣之后,国民党内部一片混乱,亲日派趁机争权夺利,轰炸西安,欲置蒋介石于死地。以宋美龄为首的和谈派多方设法,极力营救。 12月13日清晨,国民党中央大员又齐集于丁字桥中央党部礼堂,召开中央临时紧急会议。会上大家议论纷纷,有的主张讨伐,有的坚决反对,渐渐地讨伐派占了上风。孙科说道:“不要紧张。有冯副委员长在此,应当请他表态。” 何应钦不以为然,瞅了冯玉祥一眼,摇头说:“这个事情事关重大,应当仔细商量再说。不过,依我之见,应该立刻派飞机去轰炸西安,以惩叛逆,这才是上策!” 话没说完,宋美龄等人便闯了进来。 宋美龄当众指责何应钦道:“何总司令,一切事情我都知道了!现在我来问你,你这样做是何用意?假使发动战争,你能善其后么?你能救出委员长么?我现在老实告诉你,你这样做简直是想谋害他!”何应钦一听,脸色大变。 “何总司令,这是你在指挥,要是别人,我一定当他是异党分子看待!”宋美龄毫不客气,板着面孔一字一句地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一旦出了问题,连你也跑不了!” 何应钦也很矛盾,他既想讨伐,又怕万一不成功后担责任,只能一个劲儿搓手,冲着宋美龄皮笑肉不笑地说:“那么照夫人的意思,应该如何?” “应该停止军事行动!”宋美龄斩钉截铁:“马上停止讨伐!” “夫人,”何应钦故作为难状,意在推卸自己的责任:“讨伐是会上大家通过的,不是一两个人的意思。” 宋美龄说:“要不,你就重新召开会议,我和子文、祥熙都出席!免得让你为难。” “不不不,夫人不必劳驾。救出委员长是我们大家的责任。”何应钦满脸堆笑,狡猾地试探道:“但今天已经通知20个师出发了!” “20个师也得马上调回来!”宋美龄毫不退让:“何总司令,这种事能闹着玩吗?你以为武力讨伐真有把握吗?你未免太乐观了!好多外国朋友告诉我,为这件事一旦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西北方面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广东、广西、云南、湖南、四川、山东、河北、察哈尔、山西、绥远和宁夏等各地的军事政治负责人,眼下都在相机而动,谁愿意花气力帮你发动战争,我看到时候也许他们全会跑到张、杨那边去!” “这个!”何应钦答道:“这个问题我也曾想过,戴笠那边可以派人前往各地设法收买。”“收买?”宋美龄冷冷地说:“别做梦了!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想在这次冲突中扩充势力,谁还会等着被你收买!” “是的,夫人。”面对宋美龄的咄咄进逼,何应钦不得不做出让步,“那么照夫人的意思,现在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派人到西安去!”“这怎么可以?” 何应钦假装吃惊:“那不太危险了么?而且西安附近已经开始轰炸了。” “我说过我要你停止一切战争措施!我明天便派端纳到洛阳,转赴西安。子文也去,我也要亲自去!”“夫人,”何应钦还不死心:“我看夫人就不必去了。那太危险了。冯焕章副委员长愿意代替委员长做人质,就让他去一趟好了。”“不! 谁也代替不了我,我要亲自去。”宋美龄说一不二。 “实在太危险了……”何应钦忙劝道。宋美龄打断了他的话,说:“告辞了!” 话音一落,穿上皮大衣,戴上白手套,头也不回,转身就走。 会议不欢而散。 何应钦表面上迎合宋美龄,暗地里继续向西安调兵遣将,准备向张、杨方面动武。宋美龄得知消息后,于当天夜里找到何应钦。“何总司令,你怎么又下令进攻了!你不但没把我放在眼里,也没把委员长放在眼里,你这不是存心要谋害委员长么!”何应钦见宋美龄三番五次地责问,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他冲着宋美龄气哼哼地说:“你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国家大事?!” 宋美龄怎么也没想到平时见到她像一只小绵羊一样的何应钦,此时竟敢如此无礼,她定了定神,冷笑道:“好!好!好!我倒要看看我们的何敬之先生能耍出什么花招!”说完,举起电报,话锋一转,“我实话告诉你吧,委员长并没有被共产党杀死!张学良刚才还给我发了一个电报,欢迎端纳到西安去!怎么样?他没有死,出乎你的意料吧!何先生失望了吧?”说罢,宋美龄把电报在头顶一摇,扭头就走。 何应钦怔住了。等他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后,一个箭步冲出去,追上宋美龄的汽车。“小绵羊”又恢复了往日的面孔,强颜欢笑,朝宋美龄挥了挥手,说:“夫人,不送了。委员长很安全,这真是个好消息。”没等他说完,宋美龄的小车已经开走了。 九、劝张学良放走蒋介石 21日,在孔祥熙等人的支持下,宋美龄和宋子文同去西安,进行面对面的和平谈判。因蒋鼎文与何应钦关系较深,也同去。 宋氏兄妹一行于22日下午飞抵洛阳中途停留,宋美龄看到机场轰炸机罗列待发,一派战争气氛。她命令各将领:“未得委员长命令,切勿派飞机飞近西安。” 当飞机临近西安上空时,宋美龄从提包里取出一把左轮手枪,递给端纳说:“端纳先生,如果叛军乱兵失去控制,把我们也扣住之时,你要毫不犹豫地用它把我打死。” 下午4时,他们的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常出乎宋美龄意料的是,他们一下飞机,就受到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热情欢迎,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宋美龄这次给蒋介石带了许多吃的、用的东西,还替蒋介石带来了一副假牙。 在张公馆稍事休息后,宋氏兄妹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去见蒋介石。因为事前没有通报,正面壁冥思的蒋介石突然见到宋美龄出现在眼前,惊喜交加,说:“余妻真来耶?君入虎穴矣!”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述及与宋劫后重逢的情景。 24日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在新城大楼举行欢送宴会。宴会结束后,张学良召集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等高级将领,宣布他要送蒋回南京,并向中央请罪,以恢复蒋的威信。大家劝张不必送,怕蒋变卦,最后建议至多送蒋至洛阳。张学良坚持要送,还嘱咐大家:“关于东北军之事,听命于于学忠;关于抗日联军总部之事,听命于杨虎城;有问题多和周恩来商量。” 高崇民听了张学良的安排后,连夜给张学良写了一封长信,反复说明有条件放蒋的必要性和无保证放蒋的危险性。 25日早上,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高级将领和幕僚联名给宋子文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提出撤军和在协议上签字是放蒋的前提,“否则,虽然张、杨两将军答应了,我们也誓死反对。” 宋子文惊慌了,蒋介石、宋美龄也十分惊惧。是该离开这块是非之地的时候了,以免夜长梦多。 来自外界各方面的压力和内心巨大的焦虑,已把张学良搞得筋疲力尽,神经过度紧张几乎难以支撑。同时,宋子文还探听到,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部分军官在得知张学良要立即放蒋后,产生了将张和蒋一同杀掉的念头。 现在看到这封联名信,宋子文内心大感恐慌。他和宋美龄立即派人把张学良找来,要求当天就让他们回南京。 “汉卿啊,我和委员长都是基督徒,今天是圣诞节,希望你能让我们今天回去,那将是送给我们最好的圣诞礼物。”宋美龄见到张学良就急切地要求送他们回去。 张学良略为沉吟一阵,说:“孔院长22日也从南京来电报,说要在圣诞前后送委员长回南京,那真是圣诞老人送的最伟大的礼品。只是……”张学良望着宋美龄,迟疑了一会儿,说:“杨主任现在还有些不同意,明天我去新城再劝劝。杨主任不松口我也不好办。” 宋美龄着急地问:“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 张学良说:“实在万不得已,我们可以动用武力,但那样对你太危险了。我可以带委员长偷偷地出走,你和端纳飞往洛阳。我给委员长化装,用汽车带他出城,把他带到我的军队驻地,从那里驾车到洛阳与你们会面。” 宋子文表示同意。但宋美龄坚决反对,她说:“委员长的身体根本忍受不了长时间的汽车颠簸。再说,与其这样偷偷摸摸地走,还不如体体面面地死在这儿。” 张学良早有放蒋的意思,但放蒋是件大事,西安三方面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军内将领和各方人士,几乎是一致反对的。他犹豫了一下说:“走可以,但总得准备一下,今天走,怕是来不及了。” “来得及,来得及。”宋美龄连忙表示:“我来时坐的飞机还在西安,要走很方便。还准备什么呢?至于有人顾虑日后共事多有不便,这是多余了。你可以转告他们,委员长说了,他是绝不会计较的,尤其你们弟兄之间大仁大义,绝不抱怨。” 张学良同意让他们今天离开,并表示:“只要委员长回南京联合抗日,学良愿意负荆请罪。” 宋美龄说:“你不怕南京有人对你下毒手吗?” 张学良表示:“如今是抗战第一,委员长必须抗战,为了挽回委员长的名誉威信,实现收复东北的夙愿,我个人的得失生死算得了什么!” 12月25日上午,张学良告诉杨虎城和周恩来,他将释放蒋介石,并且亲自送他们回南京。杨虎城不同意释放,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结果不欢而散。 25日下午3时半左右,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陪同蒋介石、宋子文和端纳,分乘两辆汽车,非常秘密地从玄凤桥高公馆开出,悄悄地向西郊机场驶去。走时匆忙、秘密,连周恩来都没有通知。 1936年12月26日中午12时45分,蒋介石夫妇乘坐的波音飞机在四架战斗机的护航下从洛阳飞抵南京大校机常书香门第(www。bookhome。net)|返回|下一部分 十、宋家兄弟姐妹大团圆 1942年,宋美龄去新疆迪化视察回来后,就立即策划举行一次中秋节的家庭聚会。 清晨,山城雾气缭绕,多了几分凉爽。宋美龄带着她从新疆带来的消暑品,驱车来到二姐宋庆龄的住宅。 听到车鸣声,正在阅读英文报纸的宋庆龄起身迎了过来。 “啊,我以为是谁呢,是小妹。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见到小妹,宋庆龄也很高兴。 “昨天下的飞机,今天就看你来了。”进屋后,宋美龄示意侍卫官把她带给二姐的东西呈上,“这是我从新疆特意为二姐带来的土特产品,供你尝鲜消暑吧。” “小妹还想着我,小妹送的东西我不能不尝。”宋庆龄满脸高兴。 宋美龄观察着二姐的脸色,见她和往常神态不一样,马上向二姐身旁挪了挪藤椅,微笑着说:“二姐,你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宋庆龄摇了摇头:“这些日子简直把我弄得晕头转向,尤其是你走后这几天,不是视察防空洞,就是视察孤儿院,什么日子都记不清了。” “告诉你吧,明天是八月十五月儿圆。”宋美龄借机又讲起了在美国求学时二姐为她们分月饼的事,说:“那时我还小,不懂事,二姐分了我一块,我还嫌小,抗议二姐不公哭鼻子哩。” “是有这么回事。”宋庆龄的脑海里也浮现出三姐妹在美国留学时那无忧无虑的生活,脸上绽放出笑容。 宋美龄见火候已到,趁热打铁地说:“二姐,有言道,月是故乡明,情是姊妹真。明天晚上,咱们兄弟姊妹也一起赏赏月吧?” 宋庆龄沉默。 “咱们不在外面饭店,就在自己家里,或者在你这里,或者在我那里都可以。 亲不亲,同胞分,什么问题,只要与姊妹之情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二姐,你说是吗?”宋美龄说道。 “小妹,要是在我这里,委员长能屈尊前来吗?”宋庆龄含蓄地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宋美龄当然心领神会,上次就因为自己说蒋介石要出席,二姐拒绝了。二姐此话定是投石试探,她早有准备,说:“委员长明天要坐飞机到昆明视察,怕是想参加也难了。我看他不参加更好,免得扫了我们兄弟姊妹的兴致。”“也好。”宋庆龄终于点了点头。 “二姐,你答应了!”宋美龄非常高兴。 殊不知蒋介石第二天压根就没有到昆明视察的意图。为了兄弟姊妹的团圆,宋美龄故意扯了一个谎。 “二姐,你这里屋小不方便,就到我那里吧。我要亲自掌勺,让你尝尝我的手艺呢。”宋美龄眉飞色舞。“也好。”宋庆龄点了点头。 八月十五的满月非常好看。她镶嵌在青碧如海的天空,投下淡淡的银光。黄山官邸耸立在银光下面,楼前是一片白灿灿的花朵,还有山、石壁、桃树、柳树,各有各的颜色和形态。黄山官邸的宴会厅里也甚是热闹。宴会厅内的十几台大吊扇一齐开动起来,阵阵凉风送爽,宋氏兄弟姊妹六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司机、侍卫官足足摆了五大桌。十几名侍者身穿全套白色制服,有的在一旁悉心伺候,有的满头大汗地跑来跑去,忙着上菜。 为了全家的团圆,今晚他们辞去了一切公务,在太阳落山时,相继来到了黄山官郏5个大大的餐桌上摆满了高级厨师做的名菜,还有点心、水果、冰激凌。 宋美龄的开场白只有短短的几句话,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使全家人都兴奋起来,连连举杯庆贺这多年不曾有的团圆。 兄弟姐妹间那手足情深之情在不知不觉中又被唤起来,在大姐“莫谈国事”的戒令下,兄弟姐妹们尽情开怀畅饮,倾腹吐心。以前,他们在大庭广众面前所表现的尊严,在这种场合下,已不再粉饰。在亲人的面前,都把自己的性格暴露无遗,尽情享受着这团圆的欢乐。 酒足饭饱后,自然是尝饼赏月。坐在官邸的草坪上,银灰色的月亮挂在天空,是那样的皎洁纯美。宋氏兄弟姊妹围着圆桌,圆桌上摆着像月亮一样圆的特制枣泥馅大月饼。宋蔼龄负责把月饼切开。 宋庆龄捅了捅席地坐在身边的美龄,说:“小妹,这次我给你挑个大块的,免得你再当面向我哭鼻子喽!” “你真坏,二姐。”宋美龄咯咯地笑了,去打庆龄。宋庆龄直向大姐求助:“大姐,你不管呀,小妹要打我。” “别闹啦,快吃完咱们去看舞会。”宋蔼龄笑着说。 晚上9点,宋氏一家准时来到了重庆大酒家的舞厅。尽管他们没有声张,在侍者的陪同下,在舞厅旁的长椅上悄悄地坐了下来,可还是被一些敏锐的目光发现了,顿时舞厅内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 经过宋美龄的多次努力,宋氏兄弟姊妹们终于走到一起来了,这是可喜的,这是大革命失败之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十一、迷住美国特使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蒋介石对美国的依赖与日俱增,而与美国人打交道,正是夫人宋美龄的强项。抗日战争期间,宋美龄访问美国,呼吁立即援华,得到了美国社会民众和国会议员们的广泛同情,以致当时想先集中全力把欧洲战事了却的马歇尔也向记者惊叹说,蒋夫人是他所见到过的最难对付的说客。 据说蒋介石的“夫人外交”也曾给他难堪与尴尬。1942年8月,美国总统特使威尔基访华。为取悦于威尔基,国民政府予以“盛情款待”,宋美龄也施展了自己的魅力。威尔基带着成年人的激情,倾倒在宋美龄的石榴裙下。为了继续他们的“友谊”,威尔基提议宋美龄对美国作一次友好访问,在与宋美龄最后一次会晤时不停地要求她“明天”同机赴美。 据当时陪同威尔基访华的美国出版界大亨、《展望》杂志创办人迈可。考尔斯回忆,威尔基跟第一夫人宋美龄的“联系”倒真别开生面! 迈可。考尔斯后来出了一部书,叫《迈可回望》,书中道及这一别开生面的中美“感情上的密切联系”:我们旅程的下一站是中国。宋子文那幢现代化的豪华巨宅,是我们在重庆六天的总部。 六天的活动相当紧凑,有威尔基和蒋介石委员长——国民政府领导人之间的数次长谈;有政府官员的拜会活动;还有委员长和夫人每晚的酒宴。其中,夫人的仪态和风度,令我和威尔基两人都感到心神荡漾。 有一晚在重庆,委员长为我们设了个盛大的招待会。在一些欢迎词之后,委员长、夫人和威尔基形成了一个接待组。大约一小时后,正当我与宾客打成一片时,一位中国副官告诉我威尔基找我。 我找到威尔基,他小声告诉我,他和夫人将在几分钟后消失,我将代替他的地位,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做掩护。当然,十分钟之后他们离开了。 我像站岗似的钉在委员长旁边。每当我感到他的注意力开始游荡时,就立即慌乱地提出一连串的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此这般一小时后,他突然拍案传唤副手,准备离开。我随后也由他的副手送返宋家。 我不知道威尔基和夫人去了哪里,我开始担心。晚餐过后不久,中庭传来一阵大的嘈杂声,委员长盛怒狂奔而入。伴随他的三名随身侍卫,每人都带了自动步枪。 委员长压制住他的愤怒,冷漠地朝我一鞠躬,我回了礼。 “威尔基在哪儿?”他问。 “我不知道,他不在家。” “威尔基在哪儿?”他再次询问。 “我向你保证,委员长,他不在这里,我不知道他可能在哪里。” 我和侍卫们尾随其后,委员长搜遍了整栋房子。他检查每个房间,探头床底,翻开橱柜。最后他对两个人的确不在屋里的事实感到满意后,一个道别的字没扔下就走了。 我真的害怕了,我见到威尔基站在一排射击手前的幻影。由于无法入眠,我起身独饮,预想着可能发生的最坏的事。凌晨四点,出现了快活的威尔基,他愉快地表示邀夫人同返华盛顿。我怒不可遏地说:“威尔基,你是个该死的大笨蛋。” 我列举一切理由来反对他这个疯狂的念头。威尔基听了气得跺脚离去。当时我已经非常疲倦,于是倒头便睡。 我八点醒来时,威尔基已在用餐,我们各吃各的,半句话没说。九点钟他有一个演讲。正当他起身准备离开时,他转身对我说:“迈可,请你去见夫人,告诉她不能和我们一起回华盛顿。” “哪里可以找到她?”我问。他腼腆地说:“在市中心妇幼医院的顶层,她有一个公寓,那是她引以为自豪的慈善机构。” 大约十一点,我到医院要求见夫人。当我被引进她客厅后,我愚钝地告诉她,她不能和威尔基先生一起回华盛顿。 “谁说不能?”她问。 “是我,”我说,“我告诉威尔基不能带你同行,因为从政治上来说,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在我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她的长指甲已经朝我的面颊使劲地抓去。她是这么地用力,以致在我脸上整整留下了一个星期的疤痕。 在威尔基的推荐下,罗斯福总统发出欢迎宋美龄访美的邀请。蒋介石当然希望夫人能去美国拉拉关系,多争取一点援助。同时蒋介石还担心身体状况不好的宋美龄患有癌症,让她赴美检查身体。这样才有了1943年宋美龄“访美盛况”,事后蒋介石常常夸奖宋美龄的才能,说“她的能力抵得上二十个陆军师”。 十二、下关惨案,罪责难逃 1946年6月,马叙伦、陶行知、王绍鏊、许广平等知名人士联名致函蒋介石和马歇尔,强烈要求国民党当局制止爆发全面内战,要求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重新考虑援助国民党的价值和意义,从外交上帮助中国摆脱内战的阴影。与此同时,他们也给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写了一封信。 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蒋介石根本不予理睬。中共代表团的周恩来、董必武、陆定一、邓颖超则联合复信给马叙伦、陶行知等,表示全力支持他们反对内战的正义行动。 6月上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决定组织上海人民反对内战大会。6月中旬,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各团体经过协商,推举9人为和平请愿代表,另由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选出两位学生代表共11人,组成上海人民团体代表团,又称和平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政府请愿。马叙伦任代表团团长。 6月23日,上海市五六万人在火车站广场召开群众大会,欢送代表赴南京请愿。 经过长达8个小时的艰难旅程,列车终于到达南京下关车站。代表团刚刚下车,就有3个自称是苏北流亡青年的人挤到代表身边来,要代表说明此行的目的,发表对时局的意见。代表团秘书胡子婴答复道:此行的目的无非是要向政府当局和中共呼吁停战,达到全面永久和平。 忽然有人鸣笛,一群自称“难民”的暴徒蜂拥而来,骂声四起,一片混乱,把代表们包围起来。而两旁站立着的军警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在混乱中,代表团被有计划地分割成两部分:马叙伦、雷洁琼、陈震中、陈立复被推推拉拉,进了候车室;盛丕华、蒉延芳、吴耀宗、阎宝航等则被挤进了西餐厅。 到晚上11点多,也就是代表们被围困5个多小时后,候车室门口只剩下一个宪兵和一个警察,而围在外面伺机行凶的“难民”却有一二百人。突然,“难民”堆里一个人敲破窗户钻进候车室,于是,大批“难民”一拥而入。顿时,桌椅、汽水瓶一齐向代表们飞来。 阎宝航和雷洁琼为了保护马叙伦,拼命以身体挡住暴徒,但挡了这面,露出那面,防不胜防,结果马叙伦还是挨了打。后来马叙伦被一个宪兵推到男厕所后面的办公室里躲起来,才免于继续挨打。学生代表陈震中被打成重伤,记者高集背部、腿部受伤,头部受伤最重,左眼球已突出。 事件发生时,政府当局置若罔闻。迄夜12时,经民盟及中共代表数小时向孙科、邵力子、李济深、冯玉祥、马歇尔紧急呼吁,再经冯、邵及马歇尔电陈诚、俞大维等交涉,但此时已行凶完毕,代表们在宪兵“保护”下,被送入中央医院。 在整个过程中,宋美龄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雷洁琼受伤后,躺在医院里。她曾出席过1938年宋美龄召集的庐山妇女谈话会,会上宋美龄认识了雷洁琼,因而她接见了负伤留宁的雷洁琼。雷洁琼滔滔不绝地向宋美龄列举内战造成的种种不良后果。她说:“内战使工商凋敝,内战使学业受阻,内战使人民家徒四壁,妻离子散,民不聊生,内战使国亡种灭!” 宋美龄用耸耸肩膀来答复雷洁琼的沉痛述说,并说:“我不是政府呀,我只能转达给政府。”还说蒋介石也有困难,如果断然去处理,人家又会说蒋独裁。对此,雷洁琼回答说:“只要符合人民利益,蒋先生尽可以做,人民将是最强有力的后盾!” 雷洁琼用愤慨的语调向宋美龄报告了上海的几家报馆将要被政府封闭的消息。 宋美龄听后却说:“不会吧?!真的吗?” 雷洁琼说:“我是听大家说的,你最好打电话问问吴国桢市长。”她沉痛地继续说:“假使人民连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意志的自由都没有,他们是会用行动来表示的。那时候,封也封不住,挡也挡不了,对政府没有好处。目前人民对各种措施普遍地表示不满意,人民迫切要求的是改革。如这一点不能达到,流血革命就将不可免!” 宋美龄默默地听着,时而耸耸肩膀。 雷洁琼还向宋美龄详细地诉说了下关事件的经过。宋美龄听后提出两点疑问,一、为何迟出车站?雷洁琼回答说:“是因为有行李,找不到红帽子脚夫。”二、宪兵如何从他们待的屋子里离开?对此,雷洁琼只好苦笑着说:“蒋夫人,那我就不知道了。” 蒋介石派特务大打出手,宋美龄却在雷洁琼受伤后,只对其表示了慰问。蒋氏夫妇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演出了这一场双簧。 十三、沈崇案发,亲自出马 1946年12月24日,北京大学先修班一个女生沈崇,在东单被美国士兵皮尔逊强行奸污。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愤怒。27日,北京大学民主墙上贴满了揭露和抗议美军暴行的文字。当日,北京大学学生召开了全校各系代表和各社团代表大会,决议30日罢课一天,举行示威游行,并成立了“北京大学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筹备会”。 中央社发布歪曲事实的消息,诬蔑受害女生“似非良家妇女”,并无耻地说“美军酒后失检,各国在所难免”等等。胡适把美军暴行竟说成是“纯系一法律问题”,并说什么“罢课游行似属不智”等等。打手们则撕毁墙报,抢夺会场,像疯狗一样到处乱窜。 一天晚上,宋美龄乘一辆乌亮发光的雪弗莱轿车,驶入了金陵女子大学。不久前,沈崇刚从北平被接到这里。 在校董务室里,她专访了受难者沈崇同学。“你是沈崇姑娘吗?”宋美龄问。 沈崇点点头,未说话就失声痛哭起来。宋美龄掏出雪白的手帕替姑娘揩着泪水,同时安慰着对方:“有什么要求,说出来我会满足你的,懂吗?”姑娘渐渐平静下来,用嘴咬着手绢抽泣着,眼含泪水望着她说:“我曾想死,以死来洗刷自己的耻辱。” “不,姑娘,你不能死。你想想父母养活你这么大,又供你上大学,实在是不容易呀!难道你用死来报答他们吗?我可以收你做个干女儿。”“谢谢夫人。”沈崇点点头,接着眸中放出怒光:“为了天下姐妹免遭痛苦,请您严惩皮尔逊之流。” “孩子,我同意你的要求,我一定同美国政府交涉,将皮尔逊绳之以法!”宋美龄说出了沈崇要说的心里话。宋美龄临出金陵女子大学时,又告诉沈崇:“你做了我的干女儿,就给干妈一点面子。我替你改了一个名字:沈筱龄,再把你转到条件更好的北平女师大,换一个环境生活,这样也许更好!” 宋美龄的轿车驶出金陵校园,她又命令司机向远郊的特别军事囚禁所驶去。 军事囚禁所与其说是一座牢房,倒不如说是一幢达官贵人的别墅。在接待室里,宋美龄会见了皮尔逊。 “我的第一夫人,什么事能让你跑到这里来关心我?”皮尔逊捋了下蓬松的黄胡子,颇有点傲气十足、玩世不恭的样子。 宋美龄的肺都快气炸了,但却忍住了。此时她认为,冷静比凶相毕露更具有威慑力。于是她笑容可掬地说:“噢,我的皮尔逊上士,看来没有给你戴上手铐,你倒过得挺痛快啊!” 皮尔逊原以为夫人会大发雷霆的,没想到夫人却笑脸相迎,他突然预感到凶多吉少,心里便恐惧起来,试探着问道:“夫人,我可能判多少年?” 宋美龄伸出白皙的纤手,做了个抹头的手势。皮尔逊像一只要被人砍掉脑袋的猴子,尖声怪叫起来:“不,不能按你们中国的法律办事。在我们美国,强奸罪最多判3年!我是美国人,应该按美国法律办事。” “哼,你太天真了。”宋美龄严肃起来,冷笑道:“你的案情不但惊动了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惊动了美国总统。” 宋美龄不愧为外交夫人,一番犀利而又使对方无法辩驳的言辞把皮尔逊尚存的锐气和希望驳得体无完肤,统统化为乌有。在“第一夫人”宋美龄的眼里,信奉活命哲学的美国兵比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兵容易对付。皮尔逊吓瘫了,两只呆呆的鼠眼向前面空地直视着,仿佛是坐在电椅上或刑场上尝着处以极刑的滋味儿。宋美龄见时机已到,立即以救世主的口吻道:“只要你按我说的做,我可以救你!” “只要夫人能救我一命,夫人要我干什么我都照办!”皮尔逊连忙向夫人求饶。宋美龄拿出一张纸,说:“只要你写一份真实的认罪书,我一定在贵国总统面前说情,最多判你15年徒刑,决不会处死你!”皮尔逊接过纸,颤抖地抓在手里,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 1947年3月17日,美国军事法庭经过调查取证,判处皮尔逊15年徒刑。 当月20日,美国国防部同时又发文,要求所有涉外驻军以皮尔逊为戒,严整纪律,以儆效尤。 消息传来,蒋介石连连感谢夫人宋美龄帮忙,一是平息了国内事态,二是将皮尔逊绳之以法,可向国人作个交待。同时也感谢美国政府,不但以物资支援,道义上也尽了责任。 这时,美国街头却出现了游行队伍,要求释放皮尔逊,停止对华援助,他们要求政府以释放皮尔逊为条件向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 在国民党政府收到文本、没有正式签约之前,美国单方面已将皮尔逊释放,气得蒋介石连连跺脚骂娘。 宋美龄与蒋介石演出的这嘲双簧”剧目实在太精彩了,宋美龄的辩解能力实在也太高明了。 十四、美国人不给面子 1948年,蒋介石、宋美龄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已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深渊。国内,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发动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相继被粉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全面反攻。国外,美国朝野对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和无能,已公开表现出失望和不满。 大厦将倾,蒋介石却不自知,抑或自欺欺人。他极力为自己鼓劲,表明自己并未失败,仍具有“崇高理想”,并仍在为“建设、稳定和团结”精诚奋斗。可是,无论怎样粉饰和辩护,蒋介石已无法挽回颓势。 蒋介石万般无奈之际,明知美国的厌蒋态度,却硬着头皮给杜鲁门总统写信,名义上是祝贺他连任总统,实际上是乞求美国政府继续支持他,蒋介石只要求美国政府给予他精神支持。这一次,他不要美元,也不要武器弹药,而是希望杜鲁门政府发表一篇支持蒋介石的“坚决的宣言”。他相信这篇宣言比原子弹的威力还大,可以维持蒋介石的士气与民心,还可以加强中国政府的地位。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连这点可怜的要求也被杜鲁门立即拒绝了。 这无疑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感到万念俱灰的他,不甘心就此退出苦心经营几十年的政治舞台,而要继续执政,就必须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其他都无济于事了。 蒋介石冥思苦想,终于心生妙计,让善于交际又谙熟美国政界的宋美龄去大洋彼岸,施展夫人外交,乞求美国支持。 此时的宋美龄,眼看蒋介石大势已去,忧心如焚。她的失眠症再次发作,一睡便噩梦连连。在兵败如山倒的困难时期到美国去履行如此重大的任务,宋美龄本不愿意,无奈自己的整个政治生命都押在蒋介石的前程上,加之看到蒋介石极度悲哀,连日吐血不止,常常以掌击桌,用脚踢人时,她的心就软下来了。 1948年11月30日,宋美龄专机抵达旧金山。中国驻纽约领事游建文随行于12月1日到达华盛顿。 12月5日,宋美龄在马歇尔夫人陪同下在医院会见马歇尔,并共进午餐。这次会见,没有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一位记者曾采访宋美龄,问她是否有收获。 她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有谁见到马歇尔将军而不感到有收获呢?” 但从当时宋美龄准备发表的一份声明草稿来看,她对在医院与马歇尔的会谈“极为失望”。声明说,她来美国未经与中国或美利坚合众国的任何人商量,因为只有尽心报国,心神才安宁,“我访问的后果由我个人负责,而且只由我一个人负责。” 虽然最终声明并未发表,但已足见当时宋美龄的失望情绪。 后来,12月27日,宋美龄还拜会了美国代理国务卿洛维特,重申请求美国政府援华。 在官方场合,宋美龄的到来显得特别尴尬。只有共和党、院外援华集团和卢斯等少数同意帮助蒋介石的人,对她的乞援要求表示同情,而更多的官员对此反应极为冷淡。 1948年12月10日,杜鲁门终于打破沉默,邀请宋美龄参加一次茶话会。 杜鲁门看上去对她很客气,实际上对她很冷淡。茶话会进行了半小时后,杜鲁门有些不耐烦了,他请宋美龄进他的书房,给她半个小时为自己的要求进行辩解。宋美龄旧话重提,要求美国:(一)发表支持南京政府反共救国的正式宣言;(二)派遣高级军事代表团来华主持反共战争之战略与供应计划的制定工作;(三)提供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杜鲁门接过话题,开门见山地说:“中美友谊在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但感到抱歉,因为‘美国只能付给已经承诺的援华计划的40亿美元,这种援助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耗完为止,美国不能保证无限期地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政府)’。” 但这一回,就像有人下了咒语,宋美龄的杰出口才,迷人风度全失了灵。杜鲁门根本就不为之所动,他对这类说辞,似乎认为是陈词滥调,了无新意。杜鲁门不仅当时没给宋美龄面子,而且还不客气地向报界发表了一项声明,透露美国给蒋介石的援助总额已超过38亿美元,离美国的承诺援助额很接近。 许多观察家认为,民主党的杜鲁门之所以对蒋介石政权抱有浓厚的敌意,除了将中国大陆“变色”的账记在蒋介石身上以外,还和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蒋介石明显支持杜鲁门的对手杜威有很大干系。 在1948年的美国大选中,蒋介石夫妇以为纽约州州长杜威会在总统选举中获胜,因而将“宝”押在他身上。为此,蒋介石忙得不亦乐乎,他特命驻美大使顾维钧向杜威授予特种“吉星勋章”。“在美养脖的孔祥熙及其子孔令杰也遵从蒋介石的旨意,为杜威的竞选四处奔走,大造舆论。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出乎蒋介石的预料,杜威被挤出局,杜鲁门蝉联美国总统。此后发生的一切真是应了这样一句话:一着不慎,满盘皆输!